高职院校资产管理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数量、种类与日俱增,在为高职院校创造效益的过程中担当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对于提升高职院校价值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从无形资产管理地位、作用和目的、管理内容等方面展开探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职院校资产管理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论文 篇1:

财务精细化管理视域下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策略研究

[摘 要]高职院校改革不断推进,对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财务精细化管理视域下,高职院校应加大资产管理力度,明確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方向,完善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制度,以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效果,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资产管理;财务精细化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18.003

0 引 言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也越来越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高职院校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类别越来越多,这需要高职院校更加注重资产管理,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不仅受到高职院校管理制度影响,同时也受到外部复杂环境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应该更加精细化,在传统的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效率,更好地满足高职院校发

展需求。

1 高职院校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容

高职院校资产精细化管理指高职院校在资产管理过程中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并有效运用各类资产管理技术和工具对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各个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资源配置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最大限度地发挥高职院校资源价值,更好地服务高职院校。其中,高职院校资产精细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1 资产管理思维精细化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思维与高职院校领导层直接相关,高职院校主要领导应该重视资产管理,并建立资产精细化管理制度,同时主要领导对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广泛宣传,让后勤、科研、行政、教学各个部门都深刻认识到高职院校资产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按制度要求主动参与到高职院校资产精细化管理进程中。只有全员参与,才能使精细化管理落实到位,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总结经验,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资产精细化管理水平。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思维精密化是高职院校资产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只有高职院校主要领导充分重视,并对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各个细节进行缜密设计,抓住高职院校资产管理重点,才能明确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各项措施,并有序推进高职院校资产精细化管理各项工作。

1.2 资产管理方法精细化

高职院校在资产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办法,并细化资产管理办法,融入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中,同时确保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各个环节实现无缝对接。高职院校在资产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细节,并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落实到各个管理岗位和业务流程中,使学校教学、科研、后勤等多个领域的资产管理紧密相扣。一方面,要对当前高职院校所有的资产进行全面统计,并按照学院和部门进行具体划分,明确资产责任人;另一方面,要对资产的变动情况进行严格审核,确保资产变动工作符合资产管理相关办法,只有全面细化资产管理方法,才能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资产精细化管理水平,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资源的合理利用。

1.3 资产管理制度精细化

高职院校应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结算管理制度、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资产采购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多项制度的有效落实和相互配合,提高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此外,通过宣传和落实资产制度,能够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师生的资产精细化管理意识,有效预防高职院校资产管理风险,避免因为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给高职院校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 高职院校资产精细化管理不足的表现

在高职院校改革推进过程中,虽然部分高职院校非常重视资产精细化管理,但在具体工作落实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高职院校资产精细化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

2.1 预算管理精细化不足

预算管理是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核心内容,但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对预算精细化管理重视程度不足,预算过程缺少严密性和合理性,难以对高职院校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指导。一是部分高职院校预算精细化管理还存在错误思想,高职院校部分管理部门还片面地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在预算管理工作参与过程中缺少谨慎性和严谨性,导致预算编制不够仔细,甚至偏离了预算目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彻底、不完善,没有深入贯彻预算精细化管理。二是部分高职院校对预算管理缺少有效监督,当前高职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能,仍然只是将财务部门定位于“报账式”的服务管理平台,对财务管理部门的财务监督职能重视程度不足,难以发挥财务部门对学校资产管理的监督作用。

2.2 成本管理精细化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成本精细化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当前高职院校成本核算难度较大,部分高职院校管理者成本意识较弱,浪费行为屡见不鲜,在推进高职院校资产精细化管理进程中存在一定的阻力,对高职院校教育资源有偿使用和精确分摊成本重视程度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各项公共费用成本分摊现象严重。同时,高职院校成本管理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但当前在成本数据和分摊依据方面还缺少针对性,给高职院校成本核算带来了一定的技术难度。二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成本精细化管理还有待落实,教学成本精细化管理没有彻底落实,高职院校没有形成成本精细化管理氛围,特别是部分教学成本还存在隐匿性,难以对成本进行具体测量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高职院校资产精细化管理水平。

2.3 信息化同步性较差

部分高职院校对资产实物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足,导致高职院校资产实物信息变化与财务信息系统同步性较差。一是高职院校固定资产复杂,涉及多个门类,在具体固定资产统计过程中容易出现实物与价值不符问题,特别是购置一些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在具体付费过程中可能采取分次付费结算方式,容易造成财务管理部门与实务管理部门掌握的数据不一致,甚至出现“账实不符”问题。二是高职院校资产管理部门缺少有效的绩效考核方式,再加上人员编制相对较少,部分人员还存在“重采购、轻管理”思想,甚至部分资产已经损坏、丢失,但信息系统仍将资产记录在案,固定资产信息很难反映高职院校具体的固定资产情况,容易出现重复购买或资源浪费现象。

3 高职院校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实施策略

高职院校资产精细化管理是高职院校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高职院校主要领导应充分重视资产管理相关问题,并主动转变理念,完善资产管理制度,细化资产管理内容,搭建信息化平台,进一步提升高等院校资产管理效果,更好地为高职院校发展服务。

3.1 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应结合国家相关规定和具体要求,完善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制度,特别是建立与精细化管理相适应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制度,创新固定资产管理考核机制,同时严格落实内控制度,细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购进、登记、审批、使用、管理、回收、处置等各个环节,明确各个环节的具体责任人,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资产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部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追究资产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部门和个人的相应责任,严肃问责造成资产损失和资源浪費的行为,适当奖励资产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表现优异的部门和人员,进一步激发高职院校员工参与资产精细化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细化资产管理内容

一是细化高职院校教育成本。高职院校教育成本主要包括教学成本、管理成本和公务成本。教育成本主要包括教职工的工资福利、教学仪器以及辅助教学的相关设备等费用。管理成本指针对高职院校行政人员以及后勤人员的工资福利、办公费用、设备采购费用、差旅费用等。公务成本指高职院校在处理社会交往方面需要花费的各种费用成本,包括招生活动、对外宣传活动发生的各种费用。因此,只有细化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内容,才能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具体教育成本支出,做好相应的预算工作,为高职院校节省成本,提升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水平。二是革新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模式。高职院校涉及的资产管理内容数量大、门类多,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实施规范化和精细化的资产管理制度,实现对高职院校资产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三是严格控制高职院校运行成本。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结合具体发展需求,细化运行成本的具体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化改革和运作,控制不合理日常开支,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精细化管理水平。

3.3 搭建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可以搭建信息平台,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透明性,更好地落实财务细化管理相关要求。一是要搭建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信息平台。通过搭建信息平台,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处理效率,掌握当前高职院校资产具体情况,并结合具体发展需求细化资产管理内容。二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信息平台既需要财务人员参与,也需要技术人员支持。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鼓励财务人员参加相关技术等级考试;积极支持技术人员学习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相关理论,进一步提升财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将其打造成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服务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在具体教育过程中,要将财务精细化管理渗透到财务人员和技术人员教育培训中,让财务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分认识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具体工作中有效落实,更好地为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服务。

4 结 语

新时期,高职院校应更加重视资产管理,并主动了解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要求。同时,结合自身的具体发展情况,细化资产管理内容,革新资产管理模式,有效利用各类资源,充分发挥资源应有的价值,更好地服务高职院校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文山.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面临的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9):75-81.

[2]张东旭.高职院校二级分院(系)国有资产管理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8(7):113-115.

作者:李强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论文 篇2:

浅谈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管理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数量、种类与日俱增,在为高职院校创造效益的过程中担当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对于提升高职院校价值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从无形资产管理地位、作用和目的、管理内容等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 无形资产 地位 管理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的提出和兴起,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管理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教育部发布施行的《高等高职院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把无形资产管理正式提上高职院校管理事务的议事日程。高职院校属于人才、知识密集型的场所,它的无形资产也相对集中,是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无形资产发挥的作用甚至超过了有形资产。

一、无形资产管理的地位

无形资产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经济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职院校生源的数量和质量、师资的水平、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程度以及经费的来源等等。高职院校的无形资产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高职院校为了开展正常的教学、科研及事业发展需要购入的无形资产,其价值比较高,大部分为专利权及非专利技术,如大型的计算机软件等;二是自制的无形资产,高职院校是知识比较密集的地方,是创造和拥有无形资产的重要基地,教师及科研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从事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及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他们不懈的努力和刻苦钻研下,创造了众多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这部分自制的无形资产是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高职院校的商誉,高职院校虽然不是生产经营的企业单位,但同样具有商誉,通过高职院校历史、所处的地理位置、高职院校的学术水平、知名度、高职院校的内部环境、师资队伍、学生素质和治理水平等因素反映出来,集中体现在校名校标校徽上。

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表现在,它能给高职院校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从无形资产本身的特点来看,它具有非实体性、垄断性、高效性、不确定性,如可通过某些权利型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转让,直接为高职院校获得经济利益;可通过运用掌握的特殊权利,如专利权(实际上是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垄断权)因生产具有垄断性的产品而获利;可通过某些无形资产(如场地使用权、商标权等)投资而获得收益;可通过良好的高职院校形象、社会关系为高职院校直接或间接地获取经济利益;可通过校内智力开发、智力引进等形成新的权益、工艺和技术而获利等等。而未来高职院校的竞争,将主要表现为无形资产的竞争。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管理极为重要,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无形资产的财务管理,主要根据《高等高职院校财务制度》等法规,对高职院校无形资产进行财务上的统计、核算和监督;二是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层面上对各种类型无形资产从形成到利用的全过程的管理。我们主张把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管理提升到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层面,而不仅仅停留在财务管理之上,是因为只有上升到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层面,才能真正地达到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管理的目的,才能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管理的作用。

二、无形资产管理的目的和作用

1.防止高职院校国有资产流失。无形资产是重要的国有资产。管理好这类资产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新任务。由于过去对无形资产的漠视,这类资产在实践中往往处于无人关心、无人过问、无人管理的状态,使国有资产在不知不觉中流失。高职院校的知识产权(如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最容易被流失、被侵权和被非法占有,从而给高职院校的国有资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高职院校的形象资产也常常有流失的情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与其他经济单位合作投资的情况越来越广泛,往往在合同中只重视资金的投入,而对类似于商誉的校名使用的增值却忽视了。客观地讲,在大多数情况下,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流失都属于无意流失,即由于高职院校管理者缺乏无形资产意识与知识造成的流失。还有一种流失属于有意流失,即由于某些高职院校管理者利用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管理的空白和漏洞,为了局部和个人利益而造成的高职院校无形资产流失。许多本应属于高职院校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等,却归个人所有,部门和个人可以随意拿出去与他人合作,甚至被发明人私自转让、出卖等,以牟取暴利。有些私营企业包括高职院校内部单位偷偷利用高职院校的品牌而财源滚滚,高职院校却分文没有,有的甚至影响了高职院校声誉。管理制度上的欠缺造成了无形资产的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两种流失都会造成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的重大损失。因此,加强对无形资产进行财务上的管理和监督,并且通过建立和健全机构、制度,指定专门的管理人员,对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形成、利用等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防止高职院校国有资产遭受损失十分必要。

2.充分发挥无形资产作用。无形资产不仅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还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由于以前高职院校管理只注重有形的实物资产的使用与管理,而使无形资产大多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笔者认为,不但无形资产的流失是损失,无形资产的闲置、浪费也是损失。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管理在保证不流失的同时,还应着眼于利用,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提供越来越多的经费。

高职院校的五种类型无形资产都可以在精心策划、组织和管理下发挥自己的作用。高职院校的权利型无形资产(又称为法定无形资产)有一定的法律保护期,它以知识产权类权利资产为核心,是高职院校获得经济收益的重要途径。非权利型无形资产,如CAI课件、CMI软件、非专利技术等,是高职院校尚未取得知识产权的无形资产,通过管理可以使其转化为权利型无形资产。而对于那些不愿意或不能成为权利型无形资产的技术或软件,则必须用严格的制度来加以控制,在不泄密的情况下保证高职院校独占,否则就不能为高职院校带来经济利益。资源型无形资产,包括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如教育市场需求信息、校办产业市场信息等,往往具有经济价值,其发挥作用的大小取决于高职院校管理者对这种无形资产的认识和有关的决策。高职院校的智力资源既是获得经济利益的重要因素(如通过智力投资获利),又是形成新的无形资产的源泉。高职院校形象无形资产,尽管高职院校已经十分重视,但是对其经济价值却认识不足。其实,高职院校形象决定着高职院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主管部门的政策倾斜和经费投入,影响着高职院校校办产业的形象和信誉等。关系型无形资产指高职院校与国内外机构、组织和个人建立的特殊关系。这种特殊关系往往以高职院校形象为依托,它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发展机遇和途径,并能直接或间接地为高职院校获得经济利益,如获得捐赠、贷款或优惠的学生实习、劳动场地等。

高职院校拥有的各种类型的无形资产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管理的目的,就是让它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3.激活闲置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尤其是其中的形象型无形资产,可以在激活闲置有形资产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怎样使这些闲置或使用率很低的有形资产(校园、校舍、设备等)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怎样用名校的无形资产盘活薄弱高职院校的国有资产,使其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服务,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职院校管理者应当思考的问题。近两年,在薄弱高职院校治理中出现的高职院校兼并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就是利用优势高职院校的无形资产来盘活被兼并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使更多的学生能接受高质量的高职院校教育。

三、无形资产管理的内容

1.强化无形资产管理意识。高职院校应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加强对无形资产的宣传,知识产权法的普法教育,使各级领导以及科研人员真正认识到无形资产管理的意义,转变重有形轻无形的现象,增强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高职院校的无形资产共有五大类,且每一类都有各自的特点。如,知识产权等有法定保护期限,只能在一段时期内为高职院校独自拥有;非专利技术、商誉期限不定;高职院校形象、社会关系等可以长期为高职院校所拥有。又如,它们既有购入的,又有自创的。它们利用的方式也有区别,如权利型无形资产可以出售、转让、投资;非权利型无形资产则主要供自己使用;智力资源的利用还要有相应的人事管理、奖励分配制度的配合;形象型和关系型无形资产既可用于获得经济利益,又可用于维护高职院校的经济利益等等。除此之外,要使无形资产充分发挥作用,还必须使其与有形资产相结合,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对人的管理与对无形资产的管理相结合等等。所有这些因素,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具有阶段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2.强化无形资产管理制度。高职院校的无形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高等高职院校诸多发展战略、经营决策问题,是贯穿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生产过程的一项管理工作。因此,要把无形资产分门别类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有必要在高职院校行政机构任务中增加无形资产管理的内容,并设立负责无形资产管理的专门职能机构,配备必要数量的专职工作人员和专门经费,加强对无形资产管理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增强对无形资产价值的敏感度。

在落实管理机构后,高职院校可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国家业已颁布的有关法律,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制订、完善各种无形资产治理规章制度,使对无形资产的治理规范化、制度化。比如说,仅有科研的创新成果,满足于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还不足以更快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只有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将科研成果以法律形式确定并形成产权后,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有自己独特的发展优势,进而提高高职院校的竞争力。

3.强化无形资产管理评估。高职院校无形资产评估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高职院校的无形资产状况及无形资产工作成绩进行评估,为今后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即无形资产增值作准备。高职院校如何才能很好地“经营”无形资产,为高职院校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呢?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只有通过无形资产评估确认其价值,才能真正将知识产权一类的无形资产推向商品市场前沿,达到增强高职院校办学经济实力的目的。但在无形资产的单位价值确认及评估范围方面,中国与国际上的差距还很大,许多有百年历史的名校至今没有评出真实的价值,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的竞争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做好无形资产转让、投资时的评估工作。同时加强自创无形资产研发的日常财务核算。(1)在无形资产核算中,应该引入企业成本的概念,特别对研发期需跨几个年度的自创项目,需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原则,克服高职院校现行核算采用的“收付实现制”的弊端,以下拨的科研资金为对象,完整核算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在研发未果时,本着财务谨慎性原则,借记“科研事业支出”,贷记“材料”等相关科目。开发成功并能为高职院校产生经济效益的,研究阶段发生的费用费用化,开发费用直接资本化,按其开发成本借记“无形资产”,贷记“科研事业支出”科目;同时,借记“科研经费拨款”,贷记“事业结余”项目,增加高职院校净资产。开发失败项目支出直接费用化,不增加高职院校资产。(2)高职院校无形资产应该按配比原则按期摊销,摊销时,借记“科研事业支出”、“教育事业支出”,贷记“无形资产”科目。(3)无形资产出售或转让时,其收入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收入”,同时结转其摊余价值借记“科研事业支出”,贷记“无形资产”。从而保证无形资产价值的真实完整性。

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的保护,直接影响到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发明创造和智力创造的积极性,也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为此,必须提高对无形资产的认识和重视,加强管理,采取切实措施,有效保护和利用无形资产,减少和杜绝流失,真正实现无形资产的价值,维护高职院校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高等高职院校会计制度(试行)[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2.高等高职院校财务制度讲座[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陈家宏.论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J].软科学,2001(6)

4.罗亚明.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管理研究.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5)

5.孟凡红.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事业财会,2007(6)

(作者单位: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岳阳 414000)

(责编:贾伟)

作者:朱照阳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论文 篇3: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探析

摘 要 加强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构建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存在评价主体不明确、制度不完善、指标不规范、结果流于形式等问题。探索在明确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绩效评价内容,并形成与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相关的配套策略以保障该体系的有效运转。

关键词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的是以投入产出分析为核心的一个综合的指标评价体系。通过选取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价方法,对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校办产业等各种类型资产的管理绩效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判,从而实现校内资产管理活动的有效评价,提高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水平,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在国外高校盛行已久,已经成为政府制定教育政策、分配学校经费和加强学校管理的必要手段。

1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面临的困境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逐步重视,各高职院校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办学规模日渐庞大,各类型资产总量快速增长,特别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创新模式使得高职院校的情境化教学实验实训设备和固定资产数量急剧增加,学校运行成本趋高。另一方面,作为地方所属的非重点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所创办的校办产业等经济实体在市场竞争中受到局限,创收能力有限。办学资金紧张,成为阻碍高职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有限的教学资源条件下,如何从内部挖潜,构建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2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尚处于起步阶段,前几年大规模的粗放式的建设方式,导致大部分学校尚未从日常的事务性管理深入到资金筹措、资金运作、财务风险、产权管理、绩效评估研究上来,只有部分示范学校在资产管理中引入绩效评价的概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主体不明确 在对中部几所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的调研中发现,多数资产管理部门只对有形资产绩效进行评价,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由科研部门进行评判,学校经营型资产由校办企业管理,毕业生就业率等社会效益指标由招生就业部门采集,绩效评价分散在各个管理机构,缺乏一个独立于各职能部门之外的综合管理绩效评价权威机构,构建规范而系统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难度大。

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水平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但截至目前,全面系统的相关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规章制度尚未建立,且在现有部分高校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中对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在调研中发现,拥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职权的部门对于自身职能范围之内管理都制定了自己的部门规章,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现象明显。

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指标不规范 一个统一的、可比较的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系统,既要考虑到资产管理的共性特征,还要兼顾不同评价对象的个性特点;既要考虑到不同资产规模之间的不可比性的制约,又要兼顾绩效的相对可比性,因此必须遵循客观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将大量直接不可比的条件转化为相对可比性,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保证评价系统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现实中高职院校在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采用上有一定的随意性,从部门角度出发,便于本部门采集和使用的指标即被选取,忽略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整体性。

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结果流于形式 在调研中发现,各个高职学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开展往往流于形式,虽然也有取得一定的结论,但是评价结果的利用缺乏科学性。大部分绩效评价还只停留在反映情况和问题上,没有真正与规范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编制、加强部门管理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效结合起来;评价结果应用流于形式,“重分配、轻管理”的现象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与绩效评价精细化、管理化的要求,与“财政的钱怎么花,绩效评价说了算”的意识相比差距较远。有的学校没有考虑主体的差异,只是简单地将得到的评价结果按照同比加权,这样无益于学校资产管理绩效水平的提高。

3 完善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确立构建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在绩效评价体系中,指标的选取、数据的获得和分析的过程都必须遵循客观性的原则,一切数据来源必须真实、准确,如果失去了客观性,那么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必须要在结合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指标的设计和数据的采集,从而确保绩效评价的结果可以指导资产管理实践。

2)系统性原则。工学交替、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对象相比本科院校更为复杂,那么在进行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系统性的原则,在确立评价指标之前要广泛征求意见,积极咨询专家,统筹分析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做到选取的指标能系统全面地反映资产管理的绩效。

3)可比性原则。选取的评价指标的可比性是绩效评价的核心。可比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指标的选择和统计指标的口径和方法上。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中找到资产管理对象所共有的特性。可比性原则还要求各项指标的统计口径和评价方法在动态的状态下也具有可比性,从而实现评价的科学有效性。

明确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

1)高职院校资产使用效率。资产的使用效率指的是各所高职学校对于自身拥有教育资源的运用效率,主要表现在资产利用的有效性和充分性。比如通过各类科研设备、教学仪器、图书等的使用效率反映学校资产的投入产出比例,说明各项资源资产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

2)高职院校资产使用效果。资产的使用效果指的是学校所形成的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等指标,反映各所院校通过自有资产的使用,而获取收益的能力。比如通过科研收入的年增长率反映学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效果。

3)高职院校资产使用效益。资产的使用效益指的是学校各项资产在投入使用后,预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和社会效应的反响情况。比如学生就业率越高,说明该学校在社会中的声誉越好。

配套资产管理绩效评价配套策略 表1较为全面地展现了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现阶段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尚处于萌芽状态,要使得绩效评价的观念深入人心,发挥作用,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资产管理评价配套策略,具体实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广泛宣传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理念。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并不仅仅牵扯到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科研管理单位、校办企业,事实上和高职院校的每一位教职工都是息息相关的。校方应深入开展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宣传活动,让机会成本观念和效益观念植根于每一个教职工和职能部门。大家要充分意识到在学校资产的闲置、低效使用过程中会造成巨大的机会成本损失,是严重的浪费,逐步使用投入与产出的经济学思维方式分析来评价资产管理效果,从而促进学校资产管理的有效利用。

2)配套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为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配套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高职院校建立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资产管理的水平,解决办学成本压力大的问题,那么仅仅对相关几个职能部门提出要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来实现整个绩效评价体系的正常运转,并达到预期的评价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完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配套管理制度,明确评价主体的责任,并且将评价的结果形成一个闭环的回路,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从激励和监督约束的角度保障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实施。

对高等学校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已经引起学界的关注,作为承载为国家产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输送大量合格人才的高职院校而言,强化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理念、提升资产管理水平迫在眉睫,是高职院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校园,实现集约型、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蔡军.对建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制度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4):204-206.

[2]朱蕊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浅析[J].经济视角,2012(4):157-159.

[3]李凡.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教育,2011(8).

[4]雍志强.论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6).

作者:付慧莲

上一篇:学习雷锋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个人优秀事迹材料(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