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电子商务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该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结合笔者在大型OEM制造企业进行ERP项目实施的经验,针对OEM制造企业的行业特点,阐述了EDI子系统结合ERP的B2B电子商务应用。关键词:企业资源规划;原厂设备制造;电子数据交换;物料需求计划;独立需求计划。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ERP系统电子商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ERP系统电子商务论文 篇1:

基于协同商业模式的企业ERP与电子商务系统整合研究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ERP和电子商务在企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ERP和电子商务系统的整合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首先分析了企业ERP和电子商务系统的关系及协同商业模式的含义,然后在分析系统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从整合需求上、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技术上三个方面分析ERP与电子商务系统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系统整合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方案,并总结其未来发展方向。

一、引言

传统的ERP系统是由物料资源计划(MRP)、闭环(MRP)和制造资源计划(MRPII)等管理理论衍生而来的。虽然这一传统系统注重了企业内部的管理,但是没有考虑到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管理已经开始转向注重外部资源的管理利用和企业间的业务协同。

对企业来讲,电子商务和 ERP系统正如前端与后台,外部与内部的关系,两者息息相关,一个成功的企业信息系统在运行期间,外部、内部任一环节所发生的变化应能迅速传递到其它相关环节,如果企业前端的电子商务和后台的ERP系统脱节,会导致很多关键的信息和数据被封闭在相互独立的系统中,从电子商务(EC)平台上获得的销售订单市场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后台ERP系统中;同样,由于没有EC系统与ERP系统的集成,前台的EC系统也不能读取ERP系统中的有关产品的价格、客户等信息,造成前后台信息的脱节,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不能有机统一,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不能保证,部门间重复着冗余的工作,不能对客户做出及时有效的响应,使企业工作效率下降以及运营成本上升,从而给企业自身带来极大的损害。因此,企业的电子商务和ERP的整合势在必行。

二、ERP与电子商务系统的关系

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是由制造业企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和制造资源计划(MRPII)发展而来的一种信息系统,是指以系统化管理为理念,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支撑为企业的高层、中层和低层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畅通信息的管理平台。由于制造业企业一般由生产制造、库存、采购、销售、财务等多个职能部门构成,因此ERP系统对数据资源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对生产能力数据、库存数据、计划指标数据、物料产品数据、财务数据、客户与供应商数据等的管理。ERP系统可在物资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电子商务是指以先进的网络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在网络上进行的各项商务活动,包括营销、交易、支付及售后服务等活动。它可以对企业的商品和服务进行广告宣传,对交易提供方便可靠的咨询洽谈服务,支持客户的网上订购和网上支付,具备销售前后的服务传递、咨询反馈、对交易过程的管理等各项功能。[1]

ERP系统侧重企业内部流程,它是企业管理内部各部门的工具;电子商务侧重外部交易,它把企业的供应商与客户,即企业外部和内部的信息紧密联系在一起。典型的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包含办公自动化(OA)、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等。ERP把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注重与外部的交互。因此,ERP是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支撑系统,电子商务是建立在ERP的基础之上的应用,企业电子商务是ERP的外延和补充,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

三、协同商业模式的含义

从20世纪80年代发端至今,全球价值链理论经历了“单个企业->价值链->全球商品链->全球价值链”这样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全球的价值链需要协同商业模式的支撑,要求核心企业整合包括供应链伙伴、顾客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内的产业链相关参与者,并形成横向供应链和纵向供应链的协同,要求核心企业具备极强的整合能力。在协同商业模式整合整个产业链过程中,各个参与者计划、活动要协同一致,因横跨纵向供应链和横向供应链而交织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将是一道及其复杂的结构,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因此,一方面要架构起面向供应链的管理信息系统;另一方面催生出相似性的组织单元,各组织单元要在商业模式、管理模式、流程和数据等方面具有同构性,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透明度和运营效率,降低管理和信息整合成本。

近年来,国内外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则呈现出一种逐步上升的趋势。虽然学术界对商业模式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我国学者原磊(2007)在Morris等的基础上对国外众多商业模式定义进行梳理,认为商业模式包括经济、运营、战略和整合四种类型,并认为目前国外商业模式的定义总体上是从经济向运营、战略和整合递进的。而目前最为管理学界接受的观点是由Osterwalder等于2005年提出的“商业模式”概念,Osterwalder等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它描述了公司所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公司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等用以实现 (创造、营销和交付) 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可盈利性收入的要素。”由此可见,Osterwalder是在全球价值链系统视角上来看待商业模式的,也就是协同商业模式。

四、企业ERP与电子商务系统整合

对于企业而言,ERP系统应用于基层作业层的业务实现、中层管理人员的管控、高层决策者的综合分析与信息查询。电子商务主要在于基层作业层的业务实现,实际上就是采购和销售业务的网上实现。由于两者之间的交叉,使得ERP与电子商务管理融合在一起成为可能。[2]

企业电子商务与ERP的整合是对企业内部流程重组,是ERP与电子商务的有效整合,不是把电子商务系统与ERP系统二者的功能简单相加,而是对企业流程中不合理的部分提出改进,并进行优化组合,是指有效地组织企业可利用的资源,进行组织机构的重构;面向供应链,整合企业内部流程和企业外部流程,进行信息流程的重组、技术模块的有效集成,建立功能强大的数据库,支持企业信息共享。开放式数据库互联(ODBC)是两系统整合的基础,它可以提供跨越平台的、不同操作系统间的互相访问,可以为电子商务与ERP的整合提供技术支撑,使企业的信息系统发挥最大效用。

(一)企业ERP与电子商务系统应用现状和问题分析

随着计算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ERP的内容、技术平台和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ERP正面临新的挑战。企业对外的接口界面大大扩展,企业管理软件也进行着不断的调整,以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

企业在电子商务和ERP 建设中还存在下列问题:传统的ERP系统与现代电子商务系统相分离,没有统一规划和统一设计;两个系统下的采购数据、销售数据和财务数据都没有进行合并,使数据失去一致性和完整性;软件资源、硬件资源和数据资源没有充分共享,造成建设成本过高和存储的浪费;把电子商务片面理解为电子商店或仅仅建立一个网站;ERP直接采用市场上的商品软件,而电子商务则自己开发,不能实现两者的会话与集成。

如果电子商务与ERP不进行整合,就很难保证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统一,也很难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使得整个市场的\"价值链\"集成给企业带来了猛烈的冲击和强有力的挑战。[3]

(二)企业ERP与电子商务系统融合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分析

1.企业ERP与电子商务系统融合的必然性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企业在电子商务中累积越来越多的市场信息无人管理,因为企业ERP与电子商务分离,电子商务要进行交易,在平台上发布信息,但是电子商务网站本身并不管理这些交易和最终的信息, 使得ERP和电子商务开始遭遇发展的瓶颈。企业面临残酷的经济全球化竞争,同时有限的市场信息没有发挥作用,降低了企业响应速度,订单自然会减少。

通过ERP系统,可以从采购时间、订货地点、客户资料中统计出产品的销售数量和速度,及时、准确地掌握客户订货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处理和分析,可以对需求和市场做出预测。并将信息反馈给生产部门,生产部门可以提前安排生产某种产品,并相应投入资金采购相关原材料。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原材料库存和成本,降低资金占用。而且整个操作流程都在计算机系统上完成,其响应速度极快,大大优化整个过程。企业充分利用ERP系统,可极大地提高企业参与电子商务的竞争力;这种发展趋势使得ERP与电子商务管理从分离走向整合。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应用不断推进,未来占优势的网上模式使得ERP与电子商务管理融合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2]

2.企业ERP与电子商务系统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1)ERP与电子商务在整合需求上的可行性;企业之所以提出电子商务与ERP 整合的要求,是因为企业已经认识到竞争本质上是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当企业提出集成需求时,应该已经充分考虑过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对整合的目的及整合后的效果有了充分的认识,整合在需求上是可行的。

(2)电子商务与ERP的整合需要有业务流程重组和管理模式相配合;同时,也要对应用软件各模块进行合理划分和有机集成。而集成就是将原来没有联系或联系不紧密的功能单元组合成为具有一定功能的、紧密联系的新系统,它包含着

多种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

(3)ERP与电子商务在整合技术上的可行性;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为ERP与电子商务整合提供了技术支持,整合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企业将ERP 中的库存信息和生产计划提供给供应商及客户,供应商根据生产计划及时提供原材料配给,客户可以根据库存下订单并将产品需求提供给企业,企业在得到客户需求信息后及时组织生产,以确保产品充足,同时又可降低库存。这样供应商原材料的供给、企业产品生产和客户需求三者之间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综上所述,ERP 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具有可行性。[4]

(三)ERP与电子商务系统融合实现方案

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我国学者对ERP与电子商务系统整合研究非常重视。但纵观我国学者对ERP与电子商务系统整合研究,他们研究点比较分散,缺乏系统的解决方案和方法。为了管理上的方便,通常整合后,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各种信息管理都应该在ERP中进行统一管理, 在ERP中发生变更后,变更也要同时、同步反映到电商平台上。ERP与电子商务系统整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具体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客户信息统一管理、商品信息统一管理、订单信息统一管理、库存信息统一管理。[5]

在实现两者融合时,电子商务主要考虑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资金收付和网站管理;ERP系统主要考虑生产计划、物资采购、市场销售、物资库存、财务资金等与物流、资金流密切相关的内容,而把两者的这些内容融合到一起,构成一个新的管理系统,融合后的系统必须充分体现供应链管理理念,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有效地将企业内、外部信息进行对接,把企业内部管理与相应的供应商管理、客户管理连为一体,实现电子商务和企业内部管理融合。既可以实现财务资金和操作业务的管理,也可以在电子商务网上发布企业信息,宣传自己的品牌,收集市场和客户信息。

随着信息集成度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通过企业内部的ERP系统和企业外部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集成,来保证企业业务能够实现全电子化流转。系统集成的功能架构、安全技术、数据交换技术及ERP系统接口实现的方式都是系统集成的重点和难点。具体的整合方法还得根据目前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现状,选择合适的架构和方法来操作才能事半功倍。例如,要实现电子商务平台和ERP 系统的一体化,按数据库共用和数据库各自独立可分为两种情况,同时提出了不同情况下的解决方案。

张洋、刘嘉俊等对基于SOA架构的ERP与电子商务系统整合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使用SOA(面向服务组件的架构)对ERP与电子商务系统的共有业务服务建模,充分利用Spring整合框架的优势, 是以XML、Web Services、SOAP等技术为基础,采用J2EE平台来实现SOA服务架构的ERP与电子商务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 从而降低了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耦合关系,实现了电子商务和ERP系统的整合,为企业系统整合以及拓展网上业务提供了一种参考依据,从而能有效地实现企业应用系统的集成和数据共享,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动态变革,为企业的模块调整和升级带来革命性的改进,大大降低企业信息化的成本,提升现代企业的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6][7]

五、未来的发展方向

ERP是电子商务的基础,电子商务是ERP的延伸,企业内部的ERP系统和企业外部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两者整合是企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打开ERP与电子商务融合之门,将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ERP与电子商务整合之后,企业的供需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商业智能、电子商务、办公业务自动化等功能全面集成,实现资源和数据共享,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流程将更加合理规范,衔接更加紧密,生产效率更高,库存占用资金更少,企业各管理层可以迅速准地得到所需的信息,对市场作出最及时的反映,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有效的决策。[8][9]

参考文献

[1]张怡.浅谈ERP与电子商务系统的整合[J].管理学刊,2011,24(3):99-100.

[2]胡继刚.ERP与电子商务管理融合[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8:121.

[3]焦芬.电子商务与ERP的整合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2,01:316.

[4]黄永.ERP和电子商务结合分析与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17期:80.

[5]朱新菊.ERP与电子商务系统的整合应用[J].科技信息,2012,06:278-279.

[6]张洋.基于ERP的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大理工,2011,01:35-36.

[7]刘嘉俊.基于SOA架构的ERP与电子商务系统研究[J].企业经济,2011,05:88-90.

[8]刘玉军.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ERP软件发展趋势研究[J].情报科学,2011,29(6):825-829.

[9]王英,王秀花.电子商务平台应用与ERP的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商贸,2012,30(10):96-97.

[10]中商情报网.2013-2017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研究报告[EB/OL].2012-8-20/2014-2-25,http://www.askci.com.

[11]隋涛,刘芸.如何实现电子商务和ERP 系统集成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33(7):5-6.

[12]鲁少勤 宋卫.论电子商务时代ERP系统功能与技术的拓展[J]. 电子商务,2014,02:36-37.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作者简介

熊霞,女,2004年硕士毕业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澳门科技大学商学院在读博士生,现就职于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讲师,管理科学与工程。

基金项目

本论文受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管理信息系统》经管类平台课建设基金项目(编号2011PTK-07)资助。

作者:熊霞

ERP系统电子商务论文 篇2:

ERP环境下EDI子系统的B2B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摘要:该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结合笔者在大型OEM制造企业进行ERP项目实施的经验,针对OEM制造企业的行业特点,阐述了EDI子系统结合ERP的B2B电子商务应用。

关键词:企业资源规划;原厂设备制造;电子数据交换;物料需求计划;独立需求计划。

EDI Subsystem for B2B Solution Under ERP System

LI Cha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510420, China)

Key words: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primary independent requirement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企業资源规划)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系统化的管理平台。是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不仅仅是信息系ERP统。它利用企业的所有资源,包括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企业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创造最佳的解决方案,最终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1]。

OEM是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原始设备制造商)的缩写,它是指一种“代工生产”方式,其含义是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控制销售“渠道”,具体的加工任务交给别的企业去做。这种方式是在电子产业大量发展起来以后才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形成的一种普遍现象。OEM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分工日趋细化的产物。它能为企业加大其拥有资源在创新能力方面的配置,尽可能地减少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入。一般来说,客户对OEM厂商的要求是很严格的,除了对订货的交期,数量有很高的要求外,为了保证质量,对于产品的零配件的选配也有相当的要求,只对一些置信度高的供应商采购。反过来从OEM厂商的角度出发,这是一个低附加值的行业,除了按质按量的满足客户的制造需求外,还要尽可能的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其次大型OEM企业所面对的客户信息化程度普遍较高,这也迫使OEM企业要有相适应的ERP系统,这样才能够达到与客户系统的良好整合。因此适用于OEM的ERP须具备以下特点:

A.及时反映客户需求的变化

B.及时的工程变更

C.D适应性的物料需求计划

D.供应商的优选功能

E.生产成本控制

F.及时的客户请款发票

不难看出ERP系统的及时性成为满足客户的一个关键,如果客户需求能够准确、及时的反应到企业的系统中,那么物料需求计划,采购指令的下达,生产指令的下达就会变得更加准确,如此而来对库存的控制,降低相应的制造费用都有很大的意义。

1 EDI(电子数据交换)子系统

EDI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缩写,中文可译为“电子数据互换”,它是一种在公司之间传输订单、发票等作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它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实现各有关部门或公司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过程,它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颖的电子化贸易工具,是计算机、通信和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EDI描述成“将贸易(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共认的标准变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信息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而ITU—T(原CCITT)将EDI定义为“从计算机到计算机之间的结构化的事务数据互换”。图1为EDI系统的工作模型。

就技术而言,EDI报文采用结构化的数据,它是按EDI单证标准进行格式化的,而EDI用户的应用系统使用的则是各种内部数据库的专用数据格式,因此,EDI用户在报文提交网络前,须将其译成标准的EDI报文格式。在实际应用中,用户系统从数据库中取出符合内部格式的源数据,要先通过一个映射程序(Mapper)转化为平面文件(Flat-file,一种无格式的数据文件),然后由翻译软件(Translator)将无格式的数据添到EDI报文的相应字段中完成翻译。同样,接收系统对收到的EDI报文需经过“EDI报文->翻译软件->平面文件->映射程序->系统内部数据格式”的转换才能使用。EDI架构对信息的安全保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遵循X.800安全管理框架),一般用户系统通过专用的EDI增值网VAN相连,并由EDI服务中心控制数据的传递。

由此,不难看出EDI子系统的功能就是将ERP系统的电子商务数据源转换成具有统一格式的EDI报文,在通过专用网络把EDI报文传输到EDI信箱中,伙伴企业通过自己的EDI转换程序将EDI报文转换成ERP系统能够读取的电子数据并存贮到伙伴企业的系统中。这样可以:节省在资料转换过程当中所耗费的人力,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对于面对多个强势客户的OEM厂商来说,避免了使用多套客户电子文件的数据格式的封闭型EDI系统,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2 技术实现

EDI子系统介于ERP系统和伙伴系统之间(客户系统/供应商系统)起着数据转换的作用。

首先,从ERP系统的角度来看,他是提供EDI子系统原始的应用数据的源头,也是接受EDI子系统传输数据的终点,所以在进行ERP系统设计时,可以分为“内向”(进)和“外向”(出)两种工作模式,如图2所示。

以内向方式为例,EDI子系统先将接收到的EDI报文具有某种数据结构的中间文件(TDoc),这个中间文件的作用是:

1) 收发控制

内容包括,接受或发送的单据类别,例如:采购单,订货计划等。伙伴的编号以便ERP系统识别,如:客户代码,供应商代码。此文件在系统创建的日期等等。

2) 数据内容

包括实际接受或发送的数据内容,例如:采购单号码,料号,数量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发送的资料数据必须包括在对方ERP系统里面创建该记录所需的不必要栏位,如果是接收,同样需要在自己ERP系统内创建此种记录的必要栏位,比如:客户向OEM企业发送采购订单,必须指明定购的成品料号。

3) 状态记录

记录整个中间文件从生成到传输到ERP应用程序或发送到客户系统所有状态的变化,每个步骤成功与否的信息以及出错的大致原因,这样建立了一个类似日志文件跟踪机制,确保系统管理人员排错。

我们根据以上三个作用,可以把中间文件的结构定义为:控制记录,数据记录,状态记录。分别存贮在三个数据库表中。其中控制记录的标结构大致为:

中间文件编号(主键),发送者,接受者,接受/发送日期,单据类别等一些总体性的信息。

而数据内容的结构会根据不同的单据类别会有所不同,根据控制记录的“单据类别”字段系统自动选出该单据类别的标结构,包括单据的内容。状态记录则与控制记录的结构类似,以中间文件编号为主键,包括传输过程里不同步骤的传输状态,每个状态都由一个编码标示,如图3所示。

当中间文件生成以后,EDI子系统再将其转化成ERP系统的数据文件,如果是一些特殊的单据,ERP系统会自动触发一些业务工作流程,比如像一些系统通知功能,通知企业相关业务人员。最后存贮在ERP系统模块数据里。

外向模式的原理与内向模式基本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发送应用文件是通过消息过滤模块告知EDI字系统是采用即时的方式发送,还是采用批处理的方式发送。

EDI子系统最终就是要进行TDoc文件和EDI报文的相互转换(内向模式,EDI报文?TDoc。外向模式:TDoc?EDI报文)。一般来说,EDI报文多采用XML的格式,下面给出TDoc的DTD文档顶层框架。

當然,一个DTD文档不足以详细说明完整的TDoc,合约语言还需要其它的约束。本文不再详述。

3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OEM厂商想要在强势的客户压力下以及激烈的同行竞争中求得生存,企业的信息化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实施ERP可以达到企业内部资源良好分配,采用B2B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可以实现企业间信息系统的良好整合。通过充分利用EDI报文这一国际通用的电子数据传输格式使得B2B电子商务模型得以更好实现。在系统的开发及实施过程中,深入调查企业现行的业务流程,发现其业务中的瓶颈是我们进行系统构建的根本动因。系统的开发既要满足客户的业务需求也要能够帮助客户提高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岩,陶树平.ERP系统的架构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3,7.

[2] 于淼.ERP及其实施过程中的关节点[J].商业研究.

作者:李 畅

ERP系统电子商务论文 篇3:

电子商务与ERP系统集成视阈下高校经贸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迫切需求,已促使学校教育不可再局限于知识、经验的单向传授,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本文基于电子商务与ERP集成视阈(EB—ERP模式),将以ERP沙盘实践为核心的课程群纳入高校经贸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体系,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创业经营的仿真环境与模拟平台,有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EB—ERP模式 大学生 创新实践 培养

将电子商务与 ERP系统予以整合并引入企业,不仅能节省企业运营总成本,还可以大大提高企业融入电子商务环境后的市场竞争力。为此,电子商务与ERP系统集成视阈下,如何更有效地培养高校经贸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已成为一个高校经贸类专业创新教育面临的一个新机遇与挑战。

一、电子商务与ERP系统集成的必要性及其价值分析

美国GarmerGroup公司率先提出的ERP即企业资源计划,是经物料需求计划(MRP)与制造资源计划(MRPII)逐步演变,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而发展起来的一个系统平台(关系见图1)。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它致力于在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搭建起一个相对完备的信息网络系统。旨在将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涉及的有关工作流、信息流、资金流及物流等加以集成与综合,从而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企业对市场的反应灵敏度与速度,有力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管理水平。

由于国内外商务大环境的显著变化以及ERP系统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促使电子商务和 ERP系统自然整合。

(一)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

以电子商务、大数据等新元素为特征的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改变着人类社会的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开始左右着各类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ERP在企业运营管理方面为各级管理者提供了许多实用、可靠的功能与工具。然而,因现代商业环境可谓瞬息万变和日趋复杂,市场风险又变幻莫测,这样,企业亟需一套相对更全面、更先进的管理系统,为其提供高效管理平台,及时捕捉商机,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投入,换取尽可能多的市场价值,为现实或潜在客户提供尽善尽美的优质服务,不断巩固现有市场,努力创造新的市场等等。显然,这些都是传统意义上的ERP难以满足的,亟待与电子商务联姻,增设新的功能、工具,这就使得 ERP与电子商务进行整合成为必要。

(二)现有ERP系统自身的局限性日渐凸现

尽管ERP的核心理念体现在供应链管理,但是当前多数 ERP系统依然主要活跃于企业内部,集中体现在如何让企业自身运营更加有效。然而,企业获益其实不仅仅归于企业内部流程运转的高效,还与相关供应商、分销商及其客户沟通、交流的量与质有关。显然,当前企业之间的 ERP系统已经逐渐演变成集成度相对较高的供应链系统,能较好地与供应商、客户形成关系牢靠的战略联盟或虚拟组织,容易实现各组织之间的协调运作,高效运转。

然而,当前ERP系统尚达不到理想目标,其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ERP虽面向企业供应链管理,但其重心仍局限于企业内部;伴随电子商务的全面兴起,信息流越发彰显价值。同时,由于当前ERP软件系统尚不完善,其对电子商务的支持远未成熟;这样,电子商务环境下的 ERP系统势必要求具备支持企业和战略伙伴的信息交流并实现协同商务的功能。所以,亟待将电子商务同 ERP的整合系统引入企业,并以最先进的技术为其提供保障,从而实现电子商务与 ERP的整合。

(三)企业ERP系统集成范围的扩大

电子商务环境下,ERP系统除了具有传统意义上的ERP的制造供销、财务管理等一般功能外,它更是一个面向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 (SCM )的信息化集成系统(集成范围大致如图)。集成后的ERP系统能较好地支持 Internet与电子商务。也就是说,该集成系统可以24小时接受互联网定单输入、可供量在线查询、定单追踪服务等,便于企业更为准确、更为及时地处理相关业务,大大提升管理效率。

二、电子商务与ERP系统整合方案设计

整合电子商务与 ERP系统,原则上需要重组有关业务流程,同时,所涉及的应用软件相关模块的合理布局、有机集成,也是其必要条件之一 。归纳起来,当前可供考究的整合思路大致分为以下两种:即ERP—EB方案(加载了ERP核心内容的电子商务系统 )和EB—ERP方案(加裁了电子商务主要功能的ERP系统)。

由于ERP—EB方案更多适用于那些尚未真正实施ERP系统的中小型企业 ,显然它并非是相对科学合理的整合方案,为此,本文着重就EB—ERP解决方案给予具体分析。

EB—ERP解决方案,即加载了电子商务主要模块的 ERP系统整合方案,其设计理念基于ERP被视为一种先进、现代和相对成熟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而电子商务更多地被认为是一种新兴、快捷、便利的企业运营新模式。这样,把电子商务整合到 ERP系统中,能较好地实现二者内在的有机结合。同时,在现有成熟的ERP软件上集成电子商务并向外推介整合后的这种“EB—ERP”方案,不仅在现实操作中方便、可行,而且由此产生的相关费用,相较而言也要经济不少 。

下文试图依托浙江某纺织机械制造企业,结合 EB—ERP模式,简略剖析电子商务与 ERP的集成实施方案的基本设计思路。

如图所示(见图2),业界一直沿用的U8—ERP系统依然是企业的核心系统,不过,其显著特点集中体现在“系统设计的‘对外环节’已引入了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倚靠该平台同外界广泛接触,进行有效信息传递。其中,“采购平台”主要功能在于与各经销商沟通、交流、联系。通过线上平台,企业可以及时向外发布近期用料需求信息,让供货商合理确定拟供货的时间节点,也为采购部门寻找、选择更合适的供应商,并为其及时提供更多具有较大参考价值的信息。对外销售平台,主要通过线上窗口向外发布、传递企业近期销售信息,及时受理各经销商的大小订单,同时将前一阶段的销售数据及时反馈至本单位规划部门,促使其为后续生产加紧做好准备。CRM(客户关系管理 )平台,可以较好地挖掘、分析销售及采购数据,并对客户给予分级管理,能更好地协调二者的关系。对外财务平台,主要用于定期和不定期向外发布企业重要财务信息。一来可以加大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度,提高投资者的持股信心;二来可为广大客户、供货商查询了解企业历史财务信息提供便捷通道。

三、EB— ERP集成视阈下的经贸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一)地方高校经济贸易类(管理类)学生应具备的主要专业能力

我国地方普通高校(含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多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定位。其人才培养的能力结构大致可分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

其中,“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计算机操作与运用、语言表达(包括外语听说读写)及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能力;“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公司财务管理、现代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即企业核心业务管理能力;“综合能力”主要指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及协调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学习及创新创业能力等。

(二)EB—ERP平台及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EB—ERP系统平台是当前高校经贸类专业实训教学的重要环境之一 。该平台主要组成部分涉及“一站、两网、两库”、ERP模拟沙盘实训、ERP创业经营、企业运营仿真与ERP应用软件。各子模块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均具有较独特的意义与作用。

1、“一站、两网、两库”

基于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信息与知识支持,不妨采用“一站、两网、两库”模式,即以“一站、两网、两库”为基本内容的大学生创新实践信息管理系统。其中,“一站”指面向大学生开展创新实践的门户网站;“两网”指高校为本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而专门建立的内部局域网、同一地区(或片区)为本区域大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搭建的系统网;“两库”是指大学生创新实践基本信息库、大学生创新实践典型案例库,努力构建一个互动的信息共享平台。

2、ERP模拟沙盘

ERP模拟沙盘是中小企业运营业务相对全面、技术相对先进的系统平台。该平台运行原理是通过将若干学员分组,并分别担任企业某一要职,主要包括总经理、财务主管(或财务总监)、营销主管(戓营销总监)、生产主管、采购主管等相关角色,在虚拟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依靠团队分工协作模拟完成企业整体运营过程。在整个仿真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最大程度地获得本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创新实践能力的锻炼与提升。相关实践能力如下表所示:

当前,模拟沙盘技术正在向细化方向与深化方向发展,业已形成三大类型沙盘:第一类是单一专业综合型,比如战略营销管理模拟沙盘、人力资源管理模拟沙盘、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模拟沙盘等,分别适用于经贸类相关专业的综合实验实训教学;第二类是跨专业综合型,包括ERP生产制造模拟沙盘、“商道” 企业模拟经营、商业沙盘等;第三类是弹性沙盘,该类型沙盘能按照使用者不同需求进行结构调整的“活沙盘”,旨在根据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实际情况,灵活开展业务实战演练。

3、ERP创业经营

从设计原理上讲,ERP沙盘模拟主要是训练学生“如何守业”。相对而言,创业计划设计理念则是“手把手”教学生“如何创业”。这样,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更有效的实践教学,已经正在主导今后经贸类专业实训实验教学模式和发展趋势。而ERP创业实践正是这样一个综合型、开放性实验平台,它主要包括两个板块内容:一是利用创业实训实验室和“一站、两网、两库”训练创业者如何制定符合实际的创业计划;二是利用ERP沙盘模拟平台,对拟定的创业计划开展实战演练 。

因受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与制约,目前很多高校尚不具备为学生开辟设备设施相对完善、管理机制相对健全的创业实践园区的条件。即便一些高校已经开办,但入园对象也仅局限于部分精英学生,而更多的学生可能还难以享受到创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

正因为如此,ERP创业经营模拟平台不仅能用来对大学生创业项目、创业计划实施的可行性予以检验,还可以较好地训练、提升大学生的企业运营管理与创新实践能力。

4、企业行为仿真

该平台主要是利用ERP综合实验(实训)平台模拟与本企业外部相关主管部门(如工商局、税务局、海关等)、服务组织 (如物流公司、会计事务所等)之间的业务往来与处理。

从创办公司到企业运行以至破产清算整个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模拟完成公司注册、融资担保、报关报检、报税退税、托运投保以及破产清算等各个环节的业务处理。

在模拟过程中,将学生划分为两方或两派:一方扮演竞争环境下的中小企业角色;另一方则扮演相关组织部门。整个模拟环境交由学生独立创设.促使学生在“接地气”的仿真环境下锻炼、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四、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导向的经贸类专业EB— ERP教学体系设计

构建科学合理的EB—ERP实训教学体系,应该以企业 ERP系统供应链管理理念为指导思想,依托高校计算机软硬件等基本条件,结合实际制订 EB—ERP (实验、实训、实习、实践)教学计划与实施方案,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搭建仿真环境,建设“一站、两网、两库”,从而构建相对完备的ERP实践教学体系。

本文基于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目标,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将其依次划分为基础训练、综合训练、创新训练、流程设计训练、经营培养等五个层级。

为此,笔者就EB-ERP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所必需的基本要素,从具体教学目标、 开课时间、 主要教学内容、相关课时分配、主要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设计,具体方案见表1 。

总之,基于电子商务与ERP集成视阈(EB—ERP模式),将以ERP沙盘实践为核心的课程群纳入高校经贸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体系,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创业经营的仿真环境与模拟平台,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伯莹,周玉清,刘伯钧.MRPⅡ/ERP原理与实施 (第2版)[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2]刘钟理.从重叠性与互补性看电子商务与 ERP的系统集成[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

[3]董盈盈.关于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6—42

[4]劳本信.ERP实验教学平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4):309—3l1

[5]严晓兰,徐冬蓉. 基于ERP视角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6)

〔本文系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2013年研究课题“基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高职经贸类ERP沙盘模拟对抗实训教学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陈珊珊,1980年生,绍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肖国圣,1979年生,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实践教学)

作者:陈珊珊 肖国圣

上一篇:项目实施计划(通用3篇)下一篇:竞聘述职报告(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