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审计财务报表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ERP环境下企业的审计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ERP环境也给企业审计带来了风险。同时,由于ERP对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ERP环境下我们需要对企业的审计流程重新进行思考,从而提高降低企业的审计风险。针对这样的情况,研究ERP环境下审计风险控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企业审计财务报表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审计财务报表论文 篇1:

企业审计的风险与防范措施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环境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也日益加大,企业的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加,压力和责任也在增大。现行的内部审计准则中虽充分体现“现在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极有必要对企业审计风险进行研究。本文从企业审计风险概述入手、深入分析企业审计风险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企业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企业;审计风险;成因;防范措施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经济网络化,特别是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程度加深,企业经营环境因之变得日趋复杂,企业经营风险大大增加致使企业经理人员对风险空前重视,使得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的介入速度加快,职能的拓展也增加了审计风险。因此合理规避风险,通过企业审计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使得企业能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下求得更好的发展。

一、企业审计风险概述

1.企业审计风险的概念

在国外的审计准则中,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人员并非有意的情况下,没有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要错误,且在没有对这些错误信息进行有效修正的情况下就将财务报表反馈给上级领导,从而产生了风险。企业审计风险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严谨的审计,从而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出现;第二,在审计范围内存在重要错误,但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并没有发现这些错误,从而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出现。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完备,我国也发布了与审计相关的法律准则,并对“审计风险”一词进行了解释: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但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2.企业审计风险的特征

企业审计风险主要有六大特征,即客观性、可控性、利害双重性、隐蔽性、偶然性以及普遍性。企业审计风险的客观性是指企业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人类的主观意识而消失,反而由于审计人员主观意识的不一致性,企业审计中的误差出现频率更大,从而使得企业审计风险的客观性更强;企业审计风险的可控性是指企业审计风险尽管具有客观性,但是通过审计人员的防范可以对企业审计风险进行一定的控制,从而降低因企业审计风险而导致的企业损失;企业审计风险的利害双重性是指企业审计风险所带来的并不只是弊端,企业审计风险会对企业利益产生不良的影响,但企业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审计风险的存在与否决定了审计职业是否具有价值;企业审计风险的隐蔽性是指企业审计风险的大小是难以进行准确估量的,并且某些企业审计风险是很难被审计人员察觉的,对企业审计风险的判断全靠审计人员的审计能力与审计经验;企业审计风险的偶然性与企业审计风险的客观性可以联系起来,企业审计风险的出现是非人为的,并且企业审计风险并没有准确的出现时间;企业审计风险的普遍性是指企业审计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在各个审计环节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企业审计风险。

3.企业审计风险的种类

在旧的审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审计风险主要有三大类:第一,固有风险,某些企业并没有设置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忽略了对财务报表的监督与控制,从而导致当财务报表存在重要错误的时候,内部控制体系无法察觉该项错误,审计人员无法对企业审计风险所造成的企业损失进行控制,从而导致了固有风险的出现;第二,控制风险,某些企业设置了较为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但内部控制体系却没有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要错误,且没有对该项错误进行防范与纠正,审计人员也无法得到准确的错误信息,对企业审计风险所造成的企业损失进行控制;第三,检查风险,检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要的错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以及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查,从而导致那些重要错误无法被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以及审计人员发现,没有得到有效的防范与纠正。目前实行的审计准则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统称为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等审计对象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之所以合并,是因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往往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有时无法单独评估,故将两者合并称为重大错报风险。

二、企业出现审计风险的原因

1.我国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本文所讲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主要是指与企业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就目前而言,与企业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缺乏配套性,尽管我国已出台了一部分与企业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只针对企业审计的法律法规却寥寥无几,并且这些法律法规比较注重“理论”,缺乏可操作性,相应的法律层次也比较低,无法对企业审计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第二,矛盾性,许多与企业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是统一制定的,而是由不同的部门分别制定的,由于制定部门不同,这些法律法规之间通常会出现一些矛盾,导致企业审计人员在处理相关问题时无法明确工作标准;第三,缺乏法律约束,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某些竞争企业在市场中进行恶性竞争,企业审计也变得越来越混乱,与企业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对此进行有效的法律约束。

2.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就会使企业中各个阶段的工作无法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从而导致企业审计风险出现的频率大大增加。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许多中小企业的拥有者同时也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权与管理权没有明确的划分,许多企业管理者并不能客观地对待企业制度,容易出现权利凌驾于制度的情况,这就导致企业制度形同虚设,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第二,企业管理人员没有正确认识企业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人员设置方面较为敷衍,没有招聘足够专业的审计人员,导致审计工作的工作质量达不到标准,在企业制度方面,企业没有设置具有针对性的审计相关制度,没有对审计人员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约束,企业审计部门因企业的不重视也会逐渐失去工作热情,对于工作的态度也逐渐敷衍。

3.企业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

企业审计工作无疑是特殊的,而企业审计工作最大的特性就是独立性,企业审计工作主要是对企业会计工作的整个流程进行监察,要想企业审计工作发挥应有的效用,企业领导就应保证企业审计工作与企业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然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审计部门还存在缺乏独立性的情况,企业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时常会受到企业其他部门的干扰,尤其是企业领导层的干扰,这就使得企业审计部门无法有效率地进行审计工作,并且很有可能因为企业领导层的指示而耽误或停止审计工作,从而导致企业审计风险出现的频率大大增加。

4.高新技术的冲击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就目前而言,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已在企业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高新技术下的企业工作也变得越来越便捷,工作效率越来越高。但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给企业带来的并不只是便捷与高效率,还会使企业审计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企业会计在进行会计信息处理时一般会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而一旦计算机出现硬件故障或软件故障,很有可能会修改、丢失或不正常删除会计信息,从而导致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缺少审计线索,企业出现审计风险的频率也会增加。

5.企业审计范围的扩大

企业审计范围的扩大是企业出现审计风险的原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企业在我国的发展浪潮中得到了迅速的成长与发展,企业的业务量与业务范围也在不断地增大,随之而来的就是企业会计信息逐渐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会计信息变得越来越复杂就会对企业审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审计人员的工作量会变得越来越大,企业审计工作的进行也会愈发艰难,若企业没有对此进行有效的应对,就会使企业出现审计风险的频率大大增加。

6.审计模式与审计方法较为落后

企业审计模式与审计方法较为落后,就会严重影响企业审计工作的工作质量,从而增加企业出现审计风险的频率。企业审计模式与审计方法的落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目前而言,我国许多企业一般采用抽样技术进行企业审计工作,抽样技术是指在审计对象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审计,由样本的特征来推算整个审计对象的特征,显而易见,这样的审计方法存在很大的随机性,并且对样本的审计全靠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而审计人员的主观思想是不一致的,因此,这种较为落后的审计方法会导致企业出现审计风险的频率大大增加;第二,在利益的驱使下,某些企业盲目追求企业利益,忽略了对审计流程的完善,只是采用简单的审计模式进行审计工作,这样的审计模式必然会导致审计工作出现误差,从而导致企业出现审计风险的频率大大增加。

7.审计人员素质较低

审计人员素质较低会使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变低,从而使得企业出现审计风险的频率增加。企业审计人员素质较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招聘人员要求不高,企业在招聘审计人员时,对应聘者的实际应用能力要求不高,导致新进审计人员不能迅速地适应审计工作;第二,审计人员专业知识过时,在企业中,一些资格较老的审计人员所学的审计知识一般都与现代审计知识有些距离,甚至某些知识是错误的,完全不适应现代的审计工作;第三,审计人员道德修养有待提高,某些审计人员的道德观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工作态度并不严谨,也缺乏一定的工作责任心,从而导致审计工作容易出现错误。

三、针对企业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针对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我国政府应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尤其是完善与企业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政府应出台更为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与企业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所出台的与企业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应做到与我国企业紧密联系,针对企业审计中的各个工作流程进行细化,并且还应注意法律法规的一致性,发挥法律法规应有的监管作用。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针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企业应注意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企业领导层应对企业审计进行全面的了解,正确认识企业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企业审计风险的弊端,设置专业的审计部门,并注意人员的科学调配;二是注意企业经营权与管理权的分离,确保企业拥有者不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不必要的干扰。

3.设置独立的企业审计部门

针对企业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的问题,企业应注意设置独立的企业审计部门。企业应注意保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在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工作时,企业领导层应让其他部门进行积极的配合,除此之外,企业领导层以及其他部门不能仅凭主观意识就对审计工作进行干扰。

4.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针对高新技术冲击企业审计工作这一问题,企业应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之所以会冲击企业审计工作,主要是因为企业本身的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备,从而导致计算机出现故障,对此,企业应招聘专业的计算机人才对企业的计算机及其系统进行定期维护,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对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培训,以此来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5.制定科学的企业审计规章制度

企业应注意制定科学的企业审计规章制度,以此来适应审计范围的扩大。制定科学的企业审计规章制度应注意两点:第一,有效的工作约束,企业审计规章制度应能对审计人员进行有效的工作约束,以使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提高工作警惕性,严格按照工作规范进行审计工作;第二,严谨的工作流程设置,企业审计规章制度应给出严谨的工作流程设置,以使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能够按照工作流程井然有序地进行工作,从而减少企业审计风险的出现。

6.创造适用的审计模式与审计方法

前文已经讲到过时的审计模式与审计方法会大大增加企业出现审计风险的频率,因此企业应借鉴国外较为先进的审计模式与审计方法,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特点以及企业自身的特征,创造出较为适用的审计模式与审计方法。

7.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针对企业审计人员素质较低的问题,企业应注意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此,企业招聘人员在进行招聘时应增加对应聘者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应注意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在职培训,更新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企业领导层应注意多开展企业文化活动,以此来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与道德修养。

四、总结

总而言之,企业审计风险对企业会造成无法预估的损失,针对企业审计风险的特殊性,企业管理人员应及时发现企业出现审计风险的原因,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设置独立的企业审计部门,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制定科学的企业审计规章制度,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

参考文献:

[1]吴淑玲.浅谈企业审计的风险与防范对策[J].新财经(理论版),2014(1):243-244.

[2]李君.当前企业审计风险分析——基于审计署审计报告的数据[J].中国商贸,2014(9):31-32.

[3]赵雨洁.现代旅游企业审计面临的风险与防范措施[J].前沿,2012(13):118-119.

[4]王秋连.企业审计风险分析及规避方法探讨[J].当代会计,2014(05):28-29.

[5]罗学锋.中小企业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17):72-73.

作者简介:宋丝雨(1992- ),女,汉族,辽宁营口人,渤海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会计学专业,本科生

作者:宋丝雨

企业审计财务报表论文 篇2:

ERP环境下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ERP环境下企业的审计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ERP环境也给企业审计带来了风险。同时,由于ERP对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ERP环境下我们需要对企业的审计流程重新进行思考,从而提高降低企业的审计风险。针对这样的情况,研究ERP环境下审计风险控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ERP环境;审计;风险;控制

前言

随着全球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ERP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ERP能够实现企业对各种资源的规划和整合,凭借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运作。因此,ERP环境下,很多企业已经将其作为现代化管理的基石,通过ERP管理模式对企业进行管理,进而降低了企业审计的风险。

一、企业审计制度的职能介绍

企业审计的目标是为了达成企业对管理控制系统的审计评价,尤其是在ERP环境下。而企业审计制度的职能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第一方面是用来检查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财务资料是否符合通用的会计计算原则,检查公司的财务制度是否符合通用规范的财政审计方面;第二方面是用来监督公司企部的每一类经济活动是否符合经济性高、效率性强并且效果显著的三点重要要求的企业业务经营审计方面;第三方面是用来审查企业进行着的项目的进度是否与公司先期提出来的项目计划相吻合,公司的每一个项目的成本支出是否合理的项目审计审查方面;第四方面是用来审计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的智能管理系统,这一方面不仅仅是用来审查计算机的安全性能是否值得信赖,与此同时,还可以用来复核计算机里面存储的数据被处理之后是否能够得到精确结果的企业系统审查方面。综上所述,企业的审计是由各个企业所成立的审计机构,这些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作用是从企业对自己企业的财务收支的可靠平衡真实性进行自我审查。企业审计与外部的审计有着很多的不同,其具有很强的内在服务性,其工作的独立性不是特别强,其审计程序也相对比较简单,作为企业的审查,其审查的范围更加的广泛。

二、企业审计控制的基本理论

目前,由于ERP环境的影响,企业审计控制的基本理论主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现代的企业都建立了完善的企业审计控制体系,但是,在企业实际的控制和管理过程中,这些企业审计控制只流于形式,从而导致企业审计控制工作不能有效落实。第二,很多企业不仅构建了完善的企业审计控制系统,还建立了评价企业审计控制的标准。当然,提高企业审计控制水平首先应该了解企业审计控制的定义,同时掌握企业审计控制的基本理论对于提高企业审计控制的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三、ERP环境下企业审计存在的风险

1.企业审计工作中存在独立性风险

ERP环境下,我国很多企业的审计工作有着很多独特的地方。企业审计部门并没有完全的独立性权利,这就导致企业审计部门在对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能以及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进行相关审计工作时,受到来自企业其他部门的干扰,难以独立的完成这一系列审计工作,最终导致企业审计工作得出的审计结果并不能够公正客观的反映出企业的实际情况。

2.企业审计工作中存在审计方法风险

ERP环境下,我国企业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主要采取对企业进行抽样判断的方法以及综合考察企业的方法,一般情况下,综合考察的方法和抽样调查的方法是结合在一起应用的。在企业审计部门对企业进行抽样判断的时候,一定要科学合理的选取样本,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去进行抽样判断工作。但是,由于抽样技术只是对企业的一部分进行调查,因此,抽样判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后续的综合考察过程之中,要严格按照审计工作的标准来进行,这样就可以保证企业的审计结果不会出现误差。

3.企业审计工作中存在审计失察风险

对企业的财务问题进行审计,是我国企业审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但是,由于企业审计机构独立性的缺失,就很容易产生企业向审计部门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公司肆意更改会计信息等问题,这就给公司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近几年来,由于ERP这种管理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审计部门所要审计的财务内容也逐步增加,企业提供的虚假信息也越来越多,如何从众多信息之中找出真实的信息,避免失察问题的产生已经成为了企业审计部门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4.企业审计工作中存在审计人员素质风险

由于企业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承担繁重的审计任务,尤其是在ERP环境下,这就要求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拥有一定的审计功底和相应的专业素养。但是,由于审计人才的紧缺现状,我国许多企业招聘的审计工作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这就导致企业审计工作难以正常的运行。

四、ERP环境下企业审计风险的成因

1.企业审计风险的主体成因

总体来说,企业审计风险存在的主体原因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企业审计部门并没有掌握相应的审计技术,ERP环境下,企业审计部门所掌握的审计技术严重落后,这是的样本抽样调查也存在一定的误差。第二个方面,企业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管理的时候,要做好审计管理工作,才能够有效的避免企业审计存在的风险。第三个方面,企业审计部门在对企业信息进行取样的时候,要尽量保证样本信息的真实性,不要被企业提供的虚假信息迷惑,尽量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第四个方面,企业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处理的时候,要采用正确的审计处理方法,公正客观的进行审计工作,不可以随意改变既定的审计处理方法。第五个方面,企业审计部门要注意对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考察,以便于避免因为审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问题给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

2.企业审计风险的客体成因

在企业审计工作存在风险的客体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企业审计部门在对企业进行审计过程之中,缺乏一种可以依靠的审计管理制度,这就导致审计工作在实际运行中难以有效的发挥作用。第二个方面,我国目前在审计方面还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这也就导致企业审计部门在对企业进行审计过程之中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第三个方面,企业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流动性太强,导致审计工作人员无法快速熟悉自己的工作内容,这就很容易导致审计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产生。第四个方面,企业审计部门所要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多,这就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更多的难题。第五个方面,企业审计部门不能正确的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审计工作难以正常运行。

五、ERP环境下企业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完善和改进企业审计方法和技术

ERP环境下,为了有效地解决企业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首先要加强企业审计方法和技术的完善和改进,才能够在源头上解决企业审计工作存在的风险。具体的来说,在企业审计工作的进行过程之中,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企业审计部门要做到对企业信息全面的审查将变得越来越困难。经过科学研究,经过统计抽样的方法进行审计工作比之传统的抽样判断方法进行的审计工作有着更多的优势,可以有效的降低审计误差出现的可能性。为了有效的降低审计误差的出现,就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的时候,尽量的使用统计抽样技术。在完善好企业审计技术的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要在审计工作开始之前,现行制定相应的审计计划,根据审计计划的规定,进行对企业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以便于后续审计工作的开展。

2.企业审计工作应遵循谨慎性的原则

在ERP环境下,现代化的企业审计工作主要是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审计工作,因此,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之中,一定要严格在经济审查的范围内进行,审计过程也要符合公正性和客观性的规定,不能够根据企业被审计部门提供的资料进行照搬照抄,要谨慎处理每一个具体的审计信息,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审计工作应当在审计工作领域内进行,不能跨界审计。第二个方面,进行审计评价的时候,必须在拥有足够多的审计证据的情况下,才能够下审计结论。第三个方面,在进行审计评价的时候,用词一定要严谨,不刻意夸大其事实,也不能够刻意隐瞒。因此,ERP环境下,这就要求在审计过程之中,一定要遵循谨慎审查的原则。

3.加强企业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为了保证企业审计工作的正常运行,还要保证企业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这就要求企业领导充分认识到企业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从企业的构成结构上明确企业审计部门是一个独立的部门,这样才能保证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不受外界环境干扰。除此之外,还要为企业审计工作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企业审计工作的独立运行。

六、总结

总而言之,企业审计工作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ERP环境下,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对审计风险存在主体原因和客体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期望能够促进企业平稳快速发展。因此,现阶段研究ERP环境下审计风险控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萍,王莹. ERP环境下的审计风险研究[J].财经监督,2013(20):71-73.

[2]林娟娟,腾翠华.ERP环境下审计技术创新研究[J].财务与审计,2012(21):63-64.

[3]吴炎太,盛巧玲. ERP环境下审计策略研究[J].审计论坛,2014(19):52-53.

[4]迟丽华. ERP环境下的审计技术方法创新[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6):92-96.

[5]吕新民,柳巧玲.ERP环境下的审计问题探讨[J].信息技术,2013(28):121-123.

作者简介:杨钰(1992-),女,四川省成都市青阳区人,在读本科生,专业:会计学

作者:杨钰 武彰纯

企业审计财务报表论文 篇3:

企业审计大数据应用分析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给我国社会发展模式带来了一定的新机遇,特别是给过去的企业审计工作模式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近年来数据正在成为审计的基础信息,一种以数据为基础的、全覆盖式的新型企业审计理论及应用模式正在悄然成型。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企业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我们必须要对全覆盖的企业审计大数据资源体系构建方法、全覆盖企业审计大数据分析平台搭建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争取从这两个层面入手,获得企业审计大数据应用的最佳策略。

想要保证企业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做好审计数据的合理应用和分析,而在全覆盖视角下进行企业审计,其工作的重点就在于持续提升大数据应用效果、深化大数据技术审计思路、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企业审计工作的策略和方法,最终达到提升审计大数据应用深度的目标,保证企业审计人员都能够在审计大数据的基础上,更好、更快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企业审计大数据应用情况不容乐观,因此我们有必要就本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构建全覆盖式企业审计大数据 资源体系

企业审计结构化数据采集处理

结构化数据,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可利用二维表表达的数据,比如说企业经营的财务信息、业务信息、政府数据等等,是企业审计大数据应用的主要部分,数据采集处理工作也主要集中在结构化数据上,常见的结构化数据采集处理技术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第一,前置机采集,即借助审计单位的采集服务器对企业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并传输回设计中心;第二,联网采集,将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服务器联网,从而顺利获得数据;第三,备份数据采集,被审计单位需要将数据信息等进行备份并上传到审计单位数据库,审计单位可通过恢复备份数据的方法迅速完成数据提取;第四,数据提取工具采集,即根据需要采集的数据开发有针对性的提取工具,由被审计单位借助这种工具完成系统数据的采集,并最终上传到审计单位数据库。

企业审计非结构化数据采集处理

非结构化数据本身比较复杂,呈现种类较多、难以通过二维表格进行实现的特点,这部分数据往往很难顺利采集处理。就比如说,舆情采集处理就是一种典型的非结构化数据采集工作,审计单位需要对新闻媒体、社交网络等平台进行全面的扫描检测,利用信息爬虫、大数据挖掘技术等,成功地进行互联网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分类等,最终才能获得准确有参考价值的舆情信息。常见的非结构化数据采集处理方式包括以下几种:第一,通过信息采集器对网页、微博、微信等平台上的信息进行采集,保证信息的完整性;第二,利用预处理流程对不同平台内容的异构问题进行处理,从而对非结构数据进行有效的整理、清洗和校对;第三,机器筛选,即利用监督式学习技术使机器形成舆情筛选模型,并替代过去的人工采集模式,更好地完成信息的筛选、查找等等;第四,情感分析,借助人类心理学知识、语言学知识等,对表达情绪的常见句式和短语进行总结,准确判断情感倾向。除此之外,还包括内容分类、观点聚合、检索推荐等方式,也是企业审计非结构数据采集处理的有效方法。

搭建全覆盖式企业审计大数据 分析平台

企业审计大数据分析平台架构

企业审计大数据分析平台,是保证审计大数据全覆盖的重要架构,根据数据处理的步骤大致可以分成大数据资源、处理、分析和模型四个部分。在网络系统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使企业审计大数据朝着可视化、可访问化的趋势发展,从而让数据管理能够更加规范和标准,从根本上提升大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环境条件。具体来说,企业审计大数据分析平台架构可分成以下几个层次:大数据资源层,对数据元素、称呼等进行规定,从而让不同来源的数据能够有一致的管理标准,提升所采得信息的使用频率;大数据处理层,对大数据进行安全的存储、检索和访问,一般包括大数据的实时分析、大数据存储与处理、分布式文件系统等等;大数据分析层,利用技术平台完成机器的学习过程,并借助可视化技术等完成数据建模及挖掘;大数据模型层,即以标准化体系为基础建立的,对政策、决策、财务进行管理的企业审计分析模型,具有操作便利等优势。

企业审计大数据分析方法

大数据技术最强大的作用就在于它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对预处理以后的数据进行总体分析、分类处理、预警预测等,能够让企业设计大数据应用的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企业审计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大致可以分成挖掘分析、发现分析、可视化分析等。挖掘分析,就是将有应用价值的数据从大批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来,并对数据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探究;发现分析,对低层数据进行转换,使之更具有使用分析价值,常见的深度学习、社会计算都属于这个步骤;可视化分析,审计工作者利用可视化技术就能快速准确的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了解,这提升了企业审计大数据应用效率;预测分析,即根据目前得到的信息对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特点进行预测,常见方法有话题演化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统计分析,即利用统计学原理对数据进行分析,明确其发展规律,从而为企业审计大数据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企业审计大数据分析模型

企业审计大数据分析应用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建立企业审计大数据分析模型。工作人员可根据过去的审计工作经验、结合最新的大数据挖掘技术,对审计大数据进行分析,并最终得出数据分析模型,在后续长时间的实践当中逐渐地对其进行检验和修正,建成一个可复制、成熟、准确的企业审计数据分析模型。企业审计大数据分析模型可以分成很多种类型,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重大经济政策贯彻审计模型,其主要的作用在于保证改革政策落实效果、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升风险防范水平等等,是一种十分关键的审计模型;财务报表审计模型,其能够对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收入、成本、资产、负债等进行有效审计,从根本上提升审计工作的水平。另外,如果按照审计经验的结合程度来说,又可以分成:查询性分析模型,是一种以数据查询和调查为基础的、对审计内容进行筛选和抽样统计的优质操作分析模型,它本身的优势在于十分简单、便于理解且分析结果清晰,和审计工作經验结合程度不高,一般可以对审计对象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难以体现具体审计风险点;在这种情况下,验证性分析模型就应运而生,其主要是根据审计人员的职业经验,对高频率出现的审计风险点进行研究,并借助分析工具对大数据样本的风险点进行验证,最终得出审计结果,往往适用于专项审计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给企业建设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特别是近二十年间中国企业可谓是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中小型企业陆续出现、大型企业跨国经营,成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在这种情况下,做好企业审计工作势在必行,而在大数据不断成熟的今天,从全覆盖视角出发、对企业审计大数据应用策略进行研究可谓是至关重要。文中简单阐述了构建企业审计大数据资源体系、搭建企业审计大数据分析平台等策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就此课题进行研究。

(北京中瑞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山东分所)

作者:刘霞

上一篇:竞聘上岗演说稿(精选2篇)下一篇:组长竞聘演讲稿(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