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上市公司业绩管理论文

2022-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资本结构影响公司治理的问题一直是资本结构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对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的研究未达成一致结论。本文介绍了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最近几年的资本结构状况,并以深沪两市房地产板块的6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治理效应无显著相关性。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原因分析。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业绩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房地产上市公司业绩管理论文 篇1:

房地产上市企业融资渠道研究

摘 要:资金是通过一定的融资方式来获得,融资在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已经成为了房地产上市企业快速发展、持续增长、扩大再生产的主要动力。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从加大内部私有化、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环境与实施机制,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发展其它融资工具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了房地产上市企业融资渠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房地产 上市企业 融资渠道

1、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房地产上市企业的融资渠道受到多方面的制约。由于各种融资渠道的经济绩效、运行机制、功能产生的不同,尤其是不同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选择不同的融资渠道,会产生不同的融资结构,进而形成各自不同的融资模式。融资渠道是指资金需求方所采取的融资的通道或者方式。房地产上市企业的融资渠道对房地产上市企业的资本成本、市场价值、治理结构与总体经济的稳足与增长都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无论房地产上市企业的发展前景有多么的乐观、经营业绩有多好、经营规模有多大,它们在经营过程中都会强烈需求资金。资金是通过一定的融资方式来获得,融资在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已经成为了房地产上市企业快速发展、持续增长、扩大再生产的主要动力。本文就房地产上市企业融资渠道进行研究。

2、加大内部私有化

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证券市场早在1953年开始就已经逐步推行房地产上市企业内部私有化,且现在1986-1989年达到了房地产上市企业内部私有化的顶峰。房地产上市企业内部私有化是一种特殊的资本市场并购操作,与其他并购操作相比,房地产上市企业内部私有化的最大特点就是让房地产上市企业由公众公司变为私人公司,最终让被收购房地产上市企业下市。基于不同的依据,房地产上市企业内部私有化的分类方法也有所不同。

基于私有化手段的不同,房地产上市企业内部私有化可分为三种方式,分别是通过卖壳实现的内部私有化、通过吸收合并实现的内部私有化、通过要约收购实现的内部私有化。通过卖壳实现的内部私有化是指控制权股东其一致行动人或者控制权股东本人通过卖壳(将壳资源出售,并将房地产上市企业的资产置换出来)实现的私有化;通过吸收合并实现的内部私有化具体是指控制权股东其一致行动人或者控制权股东本人对该公司的私有化的过程通过吸收合并目标公司来实现;通过要约收购实现内部私有化具体是指控制权股东其一致行动人或者控制权股东本人通过向房地产上市企业全体独立股东统一发出收购要约,从而实现房地产上市企业内部私有化。

基于私有化意图的不同,房地产上市企业内部私有化可分为2种方式,分别是被动内部私有化和主动内部私有化。其中,主动内部私有化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升公司价值,整合内部资源,属于资本运营的典型手段。而被动内部私有化是指房地产上市企业由于业绩不佳、经营不善等诸多原因已经达不到《公司法》和《证券法》中的相应要求而被迫强制退市。

房地产上市企业内部私有化实施的两个基本前提为:第一,由于股票流通性差、市场估值偏低,导致股票价格过低,但是该房地产上市企业的管理层和大股东却看好未来企业的发展前景,为了使之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而把房地产上市企业变为私有公司。第二,房地产上市企业与大股东之间存在着同业竞争或者关联,而大股东绝对控股、股权关系相对简单能够为房地产上市企业资本运作提供足够的空间。

3、优化内部治理结构

3.1 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聘选机制

科学有效的聘选机制是优化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最优的方式,第一,选出责任心强、能力强的管理人员,房地产上市企业通常都会从企业内部或者控股股东中选择高管和董事,很少从社会上进行招聘。这种方式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很难有效区别,代理成本很高,也无法对企业经理人进行有效地监督。因此,必须要引入竞争机制,改变过去的那种行政任命形式,由企业董事会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再结合规范化的高管聘选机制来独立选取公司经理人。

3.2 建立有效的、市场化的激励机制

目前国内外对于企业经理人的报酬制度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是由政府定价,统一规范房地产上市企业经理人的薪酬,但是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同酬不同工,不能将经理人各自对于企业的贡献真实有效地反映出来,易出现工作不努力、人才流失、灰色收入等现象。另一种观点就是采取年薪制,但也存在着三个问题,(1)企业经理人易于选择短期见效的行为入手,忽略了企业未来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2)企业经理人收入水平低,动力不够;(3)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收入差距小,对于企业经理人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都得不到有效地激发。

只有最后一种观点——经理人持股制被业内人士普遍看好,企业经理人的年度收益与企业经营的效果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样就会使得他们会用心去经营企业。企业经理人是企业融资风险的规避者,他们若拥有一定的股权,那么他们就会认真评估企业所投资项目的收益及各种融资渠道的风险程度,能够较好地起到激励的作用。

4、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环境与实施机制,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

信息不对称是现代融资渠道的理论基础,优化融资渠道和结构的实质就是缓解信息不对称的过程。通过优化融资渠道和结构,能够为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搭建起一条激励、约束的机制。值得注意的是,优化融资渠道和结构也是需要成本的,因此,很有必要对优化成本进行降低,而最佳的方式就是构建信号传递机制、加强信息披露管理。从目前来看,有很多房地产上市企业都会由于利益或者其他原因存在着披露重大虚假信息,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充分,不及时披露信息,信息失真等问题,给投资者提供误导的信息,任意缩小或者夸大事实,使得企业利润预测值与实际利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再加上很难在事前有效地确认重大事件,故常常会出现监管不足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上市企业通常会按照自己的利益需要来决定重大事件披露的时间,从而降低了会计等信息的及时性,对于广大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了直接影响。而关联性交易信息很少披露非生产性交易信息,而大多都是披露生产性交易,特别是很少披露资产重组中的关联交易信息,很多公司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故意避重就轻、隐瞒企业真实财务状况。

为了优化房地产上市企业的融资渠道和结构,必须要正视此问题,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环境与实施机制,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第一,房地产上市企要建立可操作、完善的、系统的信息披露责任机制,同时要让企业经理人对所披露的信息负责,要向广大投资者及时提供完整、准确的企业信息,并负足够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第二,增强房地产上市企内部审计委员会的工作职能,让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独立运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建立起完善健全的制约机制及信息披露操作程序,互监督,同时建立起完善健全的制约机制及信息披露操作程序,用制度的方式来保障房地产上市企的信息披露。

5、发展其它融资工具

5.1 发展商业信用融资

商业信用融资的主要目的在于将企业产品“买不进与卖不出”的两难矛盾问题予以解决,房地产上市企业可以利用商业信用融资的便利、灵活来进行资金融通及产品销售。商业信用融资随着商业信用制度和市场环境的日臻完善,将会在未来的融资过程中大有可为。房地产上市企业可以利用商业信用融资来优化融资渠道,减少银行债权融资,筹集大量的短期资金,逐步实现房地产上市企业融资方式多样化。

5.2 更多地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

金融化的必然结果就是出现资本市场全球化,房地产上市企业可以通过国际金融机构、外国政府、外国银行进行债权贷款融资,也可以通过国际化的资本市场来发行债券和股票,以此来对企业的债权结构和股权结构进行优化改善。自从中国正式于2001 年加入到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使得资本市场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能够更加便利地利用资本市场全球化来筹集资金,可以让更多的上市企业能够自由选择股票筹资或者债券筹资等融资渠道,使得企业直接筹资比重进一步增大。而外资通常只会选择业绩优良、管理规范的企业进行投资,自然也会对企业进行一个优胜劣汰的选择,有利于优化融资渠道和结构。

参考文献:

[1]冉光圭.房地产上市企业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来自贵州的实践[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6(05).

[2]方维敏.我国房地产上市企业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6(04).

[3]陈珩,贡文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沪市制造业房地产上市企业的数据[J]. 财会通讯. 2010(24).

[4]倪轶文,周咏梅.中国上市房地产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5]周雪峰,兰艳泽.债务融资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作用——基于中国民营上市房地产公司的实证研究[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作者单位:幸福家园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市 510100)

作者:吴义

房地产上市公司业绩管理论文 篇2:

我国房地产企业资本结构状况及其治理效应研究

[摘 要] 资本结构影响公司治理的问题一直是资本结构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对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的研究未达成一致结论。本文介绍了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最近几年的资本结构状况,并以深沪两市房地产板块的6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治理效应无显著相关性。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原因分析。

[关键词] 资本结构;治理效应;房地产;上市公司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0. 05. 017

资本结构是企业资金来源中各项目所占比重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表面上揭示的是企业资金的不同来源,但实质上体现了各种资金背后不同产权主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它反映了一种不同集团的利益分配格局。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降低代理成本、改善公司治理效率、提高公司经营绩效。我国房地产行业资产负债率高,资本结构有独特的特征。这种资本结构是否会对企业的治理结构产生影响呢?本文构建模型,以66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做实证检验,然后据此提出一些改善目前状况的建议。

一、治理效应及其已有研究评述

目前学术界对治理效应的界定尚不明确,学者们对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研究的侧重点也是有所不同的。有关于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研究,还有关于资本结构与股票收益、资本成本、盈利能力等关系的研究。这些都是关于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的研究,但选择的角度不同。这方面的研究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方面都未达成一致的结论[1]。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是密切相关的,其治理效应主要为:代理成本效应、监督激励效应、控制权转移效应。Jensen、Meckling(1976)提出代理成本理论,认为债务融资能够减少股权代理成本,缓和经营者与股东之间的冲突,从而降低代理成本,产生监督激励效应、控制权转移效应[2]。Jensen(1986)进一步指出负债融资可以抑制经营者随心所欲支配现金以及在职消费和过度投资等道德风险,从而提升公司业绩[3]。Ross(1977)提出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公司的资本结构可起到向资本市场发送信号的功能,投资者认为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往往显示公司具有良好未来预期,并由此推出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其业绩正相关[4]。

Williamson(1988)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中,债务和股权不应仅仅被看作是可替代的融资工具,而且还应该被看作是可替代的治理结构[5]。因此,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也可划分为股权的治理效应和债权的治理效应。股权融资作为企业资本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效应通过股权对企业的控制实现。资本结构决定着公司剩余索取权的分配,而且决定公司控制权的分配。为了避免控制权状态转化为对自身不利的方向,经营者会努力经营从而提升公司业绩。

企业资本的另一重要来源是债务融资,它可以缓解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引入或者增加债务融资比例可以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对管理层起到良好的激励与监督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债务融资又可能导致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冲突,从而产生债权代理成本。因此,债务融资具有正反两方面的治理作用。同时,张兆国 等(2006)认为负债融资对公司所有权的状态依存性以及公司并购和代理权竞争都有较大的影响 [6]。

二、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状况分析

本文所选择的样本为2006-2008年在深、沪证券交易所发行A股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剔除PT、ST公司,本文选择沪市、深市66家房地产上市公司来进行分析。分析数据取自巨潮咨询网(www.sse.com.cn)。2006-2008年房地产上市公司主要财务指标计算见表1。

对房地产上市公司2006-2008年度的会计报告分析计算表明:

(1)从整体上看。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其他行业高,目前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不高,各年份平均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均低于各年份我国商业银行年均贷款利率(2006年为5.985%;2007年为6.93%;2006年为6.336%)。所以央行发布文件,设定对房地产公司严格的贷款条件、控制房贷风险这一措施是有针对性的。

(2)从各房地产上市公司3年的情况来看,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过高或过低的不合理现象。2006年有的公司在总资产息税前利润较低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竟然达到了90.11%,而有的公司资产负债率只有23.65%。

(3)从结构上看,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偏好于债务融资。同时我国没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债券市场,债权人难以通过市场来化解和分散风险,也无法通过债券市场发挥对经理人员硬约束的作用。在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种方式中,股权融资占了更大的比重。

三、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研究

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代表了投资者对企业的两种不同的治理方式。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指通过对资本结构中负债和股权结构的选择而对企业治理结构效率的影响。哈特认为,给予经营者以控制权或激励并不十分重要,至关重要的问题可能是要设计出合理的资本结构[7]。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主要体现在负债的治理效应与股权结构的治理效应两方面。

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剔除PT、ST公司,本文选择沪市、深市2008年在深、沪证券交易所发行A股的66家房地产上市公司来进行分析

2. 变量设定

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从3个方面来衡量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会计利润率、代理成本、企业价值。本文也采用同样方法。大多数学者采用资产负债率来反映企业的资本结构。结合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情况,设定如下指标(见表2)。

3. 模型构建

为了检验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本文采取以下3个基本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模型1:CGE=α+α1DAR +ε

模型2:CGE=β+β1SOSP +β2LSP +β3CSP +β4S1 +β5S2+ε

模型3:CGE=γ+γ1 IDR+γ2 LDR +ε

其中,模型1检验资产负债率的治理效应,模型2检验股权结构的治理效应,模型3检验负债结构的治理效应。CGE表示治理效应,分别采用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周转率(TAR)和托宾Q值(Tobins’Q)3个指标来衡量;DAR表示资本结构,采用资产负债率(DAR)表示。DSTR表示负债结构,分别采用有息负债率(IDR)和长期负债率(LDR)两个指标衡量。均型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回归估计[8]。

3. 实研究证结果

(1)资产负债率与治理效应的回归结果见表3。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R2非常小,2008年的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和会计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在很大程度上都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资产负债率和托宾Q值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反映出现阶段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公司价值是正相关的,资本结构有着正向的治理效应。

(2)股权结构与治理效应的回归结果见表4。

表4列示了国有股比例(SOSP)、法人股比例(LSP)、流通股比例(CSP)与治理效应指标的回归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模型所检验的各指标之间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SOSP,LSP,CSP都与其治理效应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即公司治理效应与股权结构无关。

(3)股权集中度与治理效应的回归结果见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无论是t 统计量,F 检验量,还是从拟合度上看,2008年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和其治理效应都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从表6中可以看出,有息负债率(IDR)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弱正相关于托宾Q值(Tobins’Q),表明2008年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有息负债率与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正相关。其他指标都无法通过10%的置信水平,可见,他们都与房地产企业的治理效应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即负债结构与治理效应无关。

四、结论分析

本文所取的样本来自沪深两市的房地产板块的企业,房地产行业有着很大的特殊性,极易受国家政策影响,政府背景很浓,同时行业的地方性也很强。

(1)现阶段我国资产负债率有着正向的治理效应,这也是符合实际的,2007、2008年以后,房地产上市公司举借债务为他们盈利的增长提供了空间。

(2)国有股、法人股和流通股的治理作用不明显可能是受到股权分置改革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导致难以对企业的股权结构从身份属性上进行明确划分,并且有新的房地产公司入市,其治理作用的内在运行机制发生了变化,由此其治理效应不显著。同时由于这几年房地产热,很多其他行业的公司也跻身房地产,这些公司较其他公司来说经验较少,经验效率较低,资本结构治理效应未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3)股权集中度本应会有正向的治理效应。但对于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来说,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具有地方政府色彩,同时地方割据和地方保护主义明显,所以股权集中性没有对公司治理产生更多的正向的激励效应[9]。这是我们需要改善的地方,应积极利用股权集中度从而使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稳定发展。

(4)从债务的利息结构和债务的期限结构来看,2008年有息负债只是略微地使公司价值有所上升。2007、2008年房地产上市公司在股市上募集了大量的资金,同时从报表上来看盈利很好,有的公司甚至没有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发展得很好。这说明,有息负债和长期负债都不会影响到企业的会计利润和企业价值。

因此,我们认为,在目前中国的环境中要发挥治理效应是一大难题。我们应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合理利用债券融资,充分发挥负债的激励与约束作用,但也要注意风险问题。同时,为更好地发挥资本结构治理效应,要优化股权结构,使我们股市市场更有效,要提高股市的流动性,同股同权。还应建立上市公司经理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从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高公司绩效。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正杰.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5.

[2]M Jensen andW H Meckling.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1976,3(4):305-360.

[3]M Jensen. 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Corporate Finance,and Takeover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76(2):323-329.

[4] S A Ross. The Determination of Financial Structure:The Incentive- Signaling Approach[J].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7,8(1):23-40.

[5]Oliver E Williamson. Corporate Financ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Journal of Finance,1988,43(3):567-591.

[6]张兆国,闫炳乾,何成风.资本结构治理效应: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6,9(5).

[7]Oliver Hart. Corporate Governance:Some Theory and Implications[J].The Economic Journal,1995,105(430):678-689.

[8]万平.中小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8.

[9]陈勇.房地产类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学刊,2006(1).

作者:李志学 邱 乐

房地产上市公司业绩管理论文 篇3:

房地产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摘 要:以沪深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2009-2015年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高管薪酬与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因此,建议:在制定薪酬政策方面,关注现金薪酬的激励作用,最终实现公司绩效的提升和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房地产;高管薪酬;企业绩效

一、引言

由于现代公司制度两权分离,这就出现了普遍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管理者很可能由于私利如谋求更多的在职消费等而做出有损于大股东利益的行为,这就要求股东必须要建立相应的机制来制约管理者的行为。有学者指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最好的途径就是建立与企业绩效紧密挂钩的薪酬契约。那么,在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能够通过建立良好的薪酬契约最终实现公司绩效的增长吗?这非常值得我们进行探讨。

选取沪深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2009-2015年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这就说明,对高管进行薪酬激励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实现公司绩效的提升。

二、文献综述

关于房地产行业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研究众多,但结论不一。

以下学者研究发现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彭燕文等[1](2014)选取大智慧公布的房地产企业中的84家样本企业,对2011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房地产企业绩效与高管薪酬之间有相互影响的作用。他们的研究没有采用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使得结论缺乏一定的可靠性。何军耀等[2](2014)改进了他们的不足,选取41家房地产上市公司2001—2011年的年报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的方法,结果发现:房地产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是显著相关的。

而以下学者研究则没有发现房地产行业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具有相关性。吴斌等[3](2009)以45家房地产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房地产类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间相关性并不显著。骆正清等[4](2010)运用2008年上市公司年报批露的数据,结果发现,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公司市场值等没有显著关系。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关于房地产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研究尚未统一结论,这有可能是由于样本选取或者是指标衡量不一造成的。本文采用2009—2015年沪深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数据对房地产高管薪酬和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能够对现有研究起到补充的作用。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

本文依托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人为了降低委托代理成本而给予代理人一定的薪酬作为代理人付出劳动的回报,从而使得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利益趋于一致,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因此提出假设:房地产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

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选取2009-2015年沪深两市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并做出以下筛选:剔除金融业公司;剔除高管薪酬为0或者负值的公司;剔除ST公司;剔除异常值和指标缺失的公司。其中,变量定义如下:企业绩效ROE;解释变量高管薪酬LNCOM为报告期薪酬总额;控制变量SIZE为年末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财务杠杆LEV为资产负债率。研究房地产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模型如下:

ROE=a0+a1LNCOM+a2SIZE+a3LEV+a4YEAR+u

四、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看出,总体上样本公司的高管薪酬呈连年增长趋势,2009年高管薪酬的平均值为13.99025,2015年为14.65346;从2009-2015年高管薪酬的中位数来看,房地产行业的高管薪酬之间差距并不明显。

五、回归结果分析

从表2可看出,房地产行业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在1%的水平上显著。换言之,高管薪酬越高则企业绩效越好。房地产行业给予高管更好的薪酬,能够激励高管为公司更卖力地工作,从而达到提升公司业绩的作用。

六、结论

本文通过选取沪深两市2009-2015年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房地产行业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房地产行业高管薪酬与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不可忽视对高管实施货币性薪酬激励。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彭燕文,戴冬梅.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01):41-46.

[2] 何军耀,李巧慧.房地产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的相关性研究——基于国家控股和非国家控股企业的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01):65-69.

[3] 吴斌,刘灿辉,黄明锋.我国房地产类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現代管理科学,2009(12):84-86.

[4] 骆正清,刘芳君.房地产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10(06):128-131.

作者:陆翠丽

上一篇:电力企业ERP项目管理论文下一篇:倡导廉洁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