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农民工就业尤受关注;受金融危机冲击,农民工聚集的东部沿海地区及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城市大量中小企业面临裁员、减薪甚至关闭的困境,造成大量农民工返乡,对于农民工这样的就业弱势群体,政府要加强帮扶力度,深入分析其原因,并对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提出合理对策。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论文 篇1:

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

摘要:金融危机与人口红利式微给我国的农民工就业问题带来了新的困难与挑战,但与此同时为我国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对机遇,我们应该多管齐下:政府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职业教育供给。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应该按照市场需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加强校企合作;作为农民工个人,更应该新观念,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成为新时期的新型农民。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农民工;就业

金融危机与人口红利式微给我国的农民工就业问题带来了新的困难与挑战,但与此同时为我国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对机遇,我们应该多管齐下:政府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职业教育供给,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应该按照市场需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加强校企合作;作为农民工个人,更应该新观念,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成为新时期的新型农民。一、问题的起源

由于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所导致的全球性经济衰退,使得中国长期以来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方式中深层次的制度性和结构性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尤其是在中国的劳动力市场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截至2009年2月,约有2000万农民工因经济不景气失业返乡,失业比例高达15.3%,因此需对农民工的就业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户的增收和农村的发展嘲,更关系到我国的深度城市化以及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由于人口政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在整个改革开放时期,都处于劳动年龄总人口迅速增加且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通过充分的劳动力供给和高储蓄率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人口红利润,然而,已有的研究表明,目前城镇劳动年龄人口的净增长全部来自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并呈逐年减少的趋势,预计到2015年将转为负增长,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将消失。随着少年儿童人口规模缩小和比重降低,劳动年龄人口供养在学人口的能力相对提高,通过扩大教育和培训大幅度提高人力资本水平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另外。劳动力的短缺必然要求提高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率,而在我国农村,老龄人口的人力资本储量较低,难以适应非农生产的技术要求,延长退休年龄会使他们陷入脆弱的境地。因此,通过职业教育可以达到开发这部分人口红利的目的,保持劳动力供给的充足性。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在金融危机和人口发展阶段的双重约束下,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是产业升级转型和就业转型,而农村职业教育是与农村劳动力就业最相关的事业之一。目前农村职业教育的困境在于农村职业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因此,要加大力度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实现政府、企业、学校、农民、社会中介组织的多元参与,为农民工的劳动力转移进行扎实的人力资源储备,发挥职业教育的特殊功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可行性分析

(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结构的转变,需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在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发展阶段.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必须调整和升级,以保持实体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以后,使得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劳动力顿时陷入困境。根据有关权威机构统计,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接受过中等技术教育的仅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0%,而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日本农村劳动力中受过职业培训的比例都在70%以上。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根据农业部统计显示,目前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3%,初中文化程度占48%,小学文化程度占39%,其中,文盲半文盲占7.6%,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左右,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只有0.13%问。对大量经历了增长由快到慢的国家的研究表明,全要素生产率的停止可以解释减速原因的85%,日本在1990年人口抚养比提高之后,GDP年增长率只有0.85%,因此,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关键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在我国,资源重新配置的空间巨大,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东部地区应该发挥其资本和技术优势,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生物、电子、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人才的支撑,通过职业技术教育,使得农村劳动力具有一技之长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人力资本的要求。因此,为了满足城市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调整的需求,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是农村劳动力顺利就业的保障。

(二)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的意识增强,需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据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江苏省当代农村进城务工青年价值观研究》调查显示,68%的人对自己的受教育程度不满意,64%的人要求接受技能教育,54%的人外出打工的动机是开阔眼界、学习本领、提高自身素质。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在2006进行的“中国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与转移”的调查中发现,只有7.4%的农民工接受过进城打工培训,43.4%的农民工认为。自己打工过程中没有一门过硬的技术是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经济平稳发展的过程当中,农民工工资水平较低,仅能满足自己及家庭的生活,在金融危机到来时,由于他们所从事的行业的性质,最先受到危机冲击的也是这部分人,此时他们所关心的不是工资高低的问题,而是有无就业机会的问题;因此.农民工会最先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自身条件或者降低工资的水平,而根据实际情况,金融危机后农民工的实际工资水平不降反升,这就更促使他们及时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通过加强职业技术培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仅仅依靠苦力来获取经济收益。农民工是富有经济理性的,当职业培训能够为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时,职业培训的动机会变得更加具有内生性。

(三)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需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在农村,目前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多数是老年人和妇女,生产率低下。第一产业的经济功能弱化,土地主要发挥着养老保障的作用。金融危机背景下,部分青壮年劳动力不得不返回农村,人们便把目光集中在如何发展农村内部的第二、第三产业,以期获得比从事农业更高的经济收益,目前,许多在外打工、经商的人已经有了多年的外出经历,视野开阔,具有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本积累,拥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利用回流效应,充分开发乡镇工业,形成新一轮的创业潮,有利于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农民工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农民工在当地就业,减少了额外的迁徙成本和心理成本,便于节省更多的资源用来消费和建设新农村。但由于农村长期以来第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民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应该利用好这一有利的时机,普及推广农村职业教育,根据农民的需要,结合发展的实际,让农民学到发家致富的真本领,实现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城镇化进程。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的转变,需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民工潮”,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长期较快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自发的转移方式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和社会风险。以往的农民工进城后多数从事技术含量低、替代性较强的行业,为了维持生活,农民工的摩擦性失业水平较低,但周期性失业水平较高,一旦遇到类似于金融危机或者政策性结构调整,将面临严重的失业问题。另外,“民工潮”不仅把大量的流动人口带入城市,也把贫困裹挟到了城市,就业失败和在外流浪的人数增多,在缺乏有效的社会管理的情况下,将使社会的不稳定性增加。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较低,基于传统家族人伦信用的劳动力转移方式经不起现代快速变化的社会发展因素的选择,缺少维持运转的原动力,必然面临着危机。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能够提供知识、培训的方式,被认为是能够提供稳定转移方式的有效措施。三、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相关做法和建议

(一)加大政府投资职业教育的力度

首先,由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低迷,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农村职业教育的对象是农民,农民的低收入水平难以负担自身的职业教育费用,再加上农村的传统观念、恶劣的生存环境制约着农民的教育投入行为。其次,2006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指出,建立由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农民工培训投入机制,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但就目前的情况看,由于农民工就业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企业没有为其进行技术培训支付费用的经济激励;而从农民工个人的角度讲,成本最小化是其追求的目标,一般不会制定长远的投资计划,技术培训具有一定程度的外溢效应,这就更要求政府作为投资的主体,才更有利于农村职业教育的稳定发展。

(二)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

三农问题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其解决需要创造各种各样的环境与条件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民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有关法律的颁布,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而进一步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经费短缺、人才外流、人员配置不合理、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是促进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向以下三个方向发展:一是新型农民;二是新型外出务工人员;三是创业者。

(三)依据市场需要,灵活设置学习内容

目前,教育和劳动力市场已经变得密不可分,市场是检验教育水平及教育效果的场所,只有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才会有所提高,其接受职业培训的热情才会得到激发。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注重与市场、与实践的结合,如今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学校如果不能及时把握技术发展的方向或把握不到位,在生产周期结束之后,培养出来的学员不仅缺乏市场竞争力而且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总之,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至关重要,针对市场需求的课程设置是学校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之一。

(四)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因材施教

农民工参与职业培训的主要障碍在于培训时间与劳动时间之间的冲突,有关部门应该因地因时制宜,利用农闲或者农民工返乡时间进行短期集中培训,农民工普遍文化程度较低,但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培训过程当中,应当遵循农民工的自身特点,将农民工新学的知识与原有的经验结合起来,用简单、务实、实效的方法提高上课效率,已有的研究表明新信息与原经验的结合能够促进新知识的生成……。

(责任编辑:陈丽敏)

作者:杨洋 朱宏斌

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论文 篇2:

金融危机形势下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农民工就业尤受关注;受金融危机冲击,农民工聚集的东部沿海地区及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城市大量中小企业面临裁员、减薪甚至关闭的困境,造成大量农民工返乡,对于农民工这样的就业弱势群体,政府要加强帮扶力度,深入分析其原因,并对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提出合理对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农民工;就业研究

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者充分就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需减少,东部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一些中小型企业受到的影响最大,面临关闭、裁员和减薪等困境,而在这些企业工作的来自内地的农民工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做好农民工流动人口的就业工作是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一、农民工返乡情况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出现了农民工因就业困难而返乡的现象。如果把农民工提前返乡按阶段进行区分的话,我们可以把2008年10月起农民工的陆续提前返乡称为农民工的第一次返乡潮。有多少劳动岗位可以接纳这些返乡农民工呢?2月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2009年春节后农民工就业形势”显示:今年国内计划招工企业的数量与去年相比减少了20%,空岗数量也减少了10%,而节后需要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将超过两千万人。如果再考虑到企业以减少工时、降低工资等方式来应对金融危机而造成农民工隐性失业的增加,当前需要寻找新工作岗位的农民工数量就更为庞大。2003年起我国部分沿海地区曾出现过“民工荒”,当时用工短缺现象还曾逐步向内陆省份蔓延。但短短几年后,情况就急转直下,出现高达两千多万的农民工就业不足或失业。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失业群体,如果处置不慎的话,就可能带来十分不利的社会影响[1]。失业对农民工来说是家庭问题,但对于政府来说却是一个不容小觑的社会问题。

返乡农民工呈以下几个特点:从务工地点看,多数为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沿江地区;从务工行业类型看,多数为外贸企业;从技能水平看,多数技能水平较低;从文化结构看,多数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从年龄结构看,多数为年龄较大者;从输出形式看,多数为盲目无序外出找工作的。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不仅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更影响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3]。

二、农民工返乡原因分析

关于农民工返乡,最直接明显的一个原因就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企业倒闭,员工纷纷返乡,是返乡农民工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近年来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政策,大批在城市拼搏的农民工看到了回乡种地的实惠,主动返乡;还有一部分在外打拼多年的农民工由于自身条件的原因被迫放弃在城市的工作回到农村。

一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靠出口,在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后,美国购买力下降,对中国产品进口的需求较少,出口生产企业订单减少,企业面临裁员或者倒闭的艰难处境,不得不裁减用工,其中大部分是农民工。被解雇的农民工失去了工作,返乡成为一种理性选择。据农业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10月份对11个省120个村的调查统计,今年返乡的人数比往年明显增多,占外出劳动力的6.2%,其中约一半是因为企业停工而返乡。在陕西汉中市,提前返乡的外出务工农民,主要在我国南方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打工,其中从南方返乡的占比41.5%,从东部返乡的占比17.6%,二者之和接近60%;返乡的原因集中在打工企业停工倒闭或工资收入降低两个方面,分别占比36.5%和28.3%[4]。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南方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企业经营困难,是造成外出务工农民提前返乡的重要原因。

二是国家强农惠农新政策作用显现,吸引部分农民工转业返乡。我国政府自2000年以来提出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制定一系列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如新的粮食收购政策的出台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具有很强的吸引力。2008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大农业补贴力度,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努力稳住农产品市场价格。加大农业补贴力度,2009年要继续加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并逐步完善补贴办法。

2009年中央工作报告指出,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5955亿元,比上年增加1637亿元,增长37.9%,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达1030亿元,比上年增长一倍。三次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提价幅度超过20%。实施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加强耕地保护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扶持生猪、油料、奶业发展。这些政策措施在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农民工返乡务农具有较强吸引力,提高了农民工回乡种粮的积极性。

三是农民工自身原因。由于部分农民工年龄偏大或技能偏低,就业竞争力不强,迫使他们放弃在城市的工作回到农村返乡。有些农民工缺少文化和职业技能,不能适应岗位技能要求;还有些人因为结婚、盖房,或赡养老人、照顾子女,或解决夫妻分居,或不习惯外地生活、思念亲人、心理成本大等原因而选择回乡。除此之外,农民工的年龄结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十几年前,我国开始兴起“农民工进城务工潮”。早期出来打工的农民工随着年龄的增长,返乡后不再返回城里,这部分农民工的数量会逐年增加。据统计,返乡回流农民工中,16~25岁占11%,26~40岁占32%,40岁以上占57%[5]。由此可以看出,外出务工回流人员以40岁以上的大龄农民工为主。这部分农民工主要从事高体力、低技能工作,因文化水平较低,失业后很难在当地再找到新的工作返乡,增加了返乡农民工的数量。

农民工家庭收入的提高主要靠外出打工,农民工失业后,家庭收入减少,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城乡二元结构更加严重,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如何安置返乡农民工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三、改进农民工就业的政策思路

(一)宣传引导,帮助失业返乡农民工理性正视回流

失业农民工返乡后,肯定会有一些心理上的负担。对失业农民工进行思想引导和心理疏通,要让他们理性地认识到目前是失业只是暂时性的。一是要规律性地认识回流。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一定范围内的人力资源流动属于正常现象。农民工返乡和农民工进城一样,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将会促进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二是要帮助失业返乡农民工树立信心。中央除了推出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方案外,中央还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十大措施,势必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所以目前的失业返乡是暂时的[2]。

(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吸引返乡农民工就业

农民工进城就业是不可避免的,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必然要求。但过多的涌入大中城市,也是造成农民工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由干小城镇小企业档次较低,迫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批进城务工,挤占城市就业岗位,如果能因势利导,把加速小城镇建设和推动小城镇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和资源加工业,就会吸引返乡的“农民工”在小城镇就业,为大城市腾空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国外也有先例,1971年,日本通过一项法案,要求在政府指导下,促进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日本政府还制定了一项国家和地区相结合的指导性发展计划,规定从1971年至1975年,在城市郊区建立各类工业园区,吸纳农业人口就业。到1975年8月,日本有813各城镇实施了这项计划,建成了机电、金属加工、运输机械等各类工厂686家,吸纳的劳动力半数左右是农村富余劳动力[6]。

随着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农村同样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他们的返回,对于充实农村人力资源,推动新农村建设,振兴农村经济,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农民工回到家乡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三)用法律和制度来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目前,政府还没有专门制定针对金融危机后失业群体的法规。虽然我国在2007年6月29日通过的新《劳动法》从总体原则上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许多用人单位因经济困难,特别是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不按法律和相关政策规定拖欠民工工资,甚至大量裁员。所以,政府应该在危机辐射期内,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返乡农民工的法规条例,保障其合法权益[7]。

实际上,不仅仅是中国面临着农民工再就业问题,许多欧美国家都经历过解决农民工就业的过程。英国解决农民工就业的做法,有不少历史经验是值得借鉴的。英国为解决农民工就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条例,这些法律为解决农民工就业提供了可靠和稳定的制度保障。1572年出台的法令中明文规定一定的阶层要按财产比例缴纳“济贫税”。1601年出台《伊丽莎白法》,也称“旧济贫法”,该法在英国实施了几百年,规定应为农民工创造就业机会。1834年英国颁布“新济贫法”。1905年英国通过《失业工人法》,其中规定对失业农民工提供再就业措施[8]。英国的历史经验表明,要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就要把农民工就业上升到法律层次加以解决。目前中国有22542万农民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我国很有必要建立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工就业法,从法律上为农民工就业提供保障。只有这样,在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时才能有法可依。

(四)进一步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

农民工自身素质水平低,缺乏职业技能是导致农民工失业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势在必行。对农民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是培训工作的重点。农民工培训是一项工程,培训效益不可能立竿见影,这是农民工参加培训不积极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时期以来,农民工培训经费承担主体比较模糊,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建立由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农民工培训投入机制,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2]。2010年,河北省积极探索将培训费用直补用工企业的办法,支持企业与新招收的农民工签订用工合同并组织岗前技能培训,实现培训与就业一体化,更有效提升了培训的效果。

同时,要重视搞好创业培训,引导农民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一个人创业,往往能带动一批人就业,这不仅能活跃当地的经济,而且还能解决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回乡的农民工中一部分人有创业的愿望,又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对他们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好创业培训,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在项目开发选择、资金扶持、政策环境等方面搞好服务,使他们创办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让回乡农民工创业之路越走越宽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9]。

(五)地方政府要关注返乡农民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吸引农民工在农村扎根

地方政府要准确地收集本地农民工就业的信息,到农民工务工比较集中的地区,了解金融危机对本地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的影响。凡政府投资的公共设施建设,都要尽可能地多吸纳农民工去就业,对于已经返乡的农民工,政府要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鼓励他们参加农村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举办农民工就业招聘会,为返乡农民工就业搭建平台。对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企业,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经济扶持。对返乡农民工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疏导不良情绪,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应对目前的困难和挑战[10]。

加大补贴力度,是吸引返乡农民工扎根农村的有效途径。在目前的农业生产中,农民外购投入品占总投入日益增多,在生产成本中占绝对比重。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了控制成本上升,就必须控制农用投入品的价格,目前行得通的办法是对农民(作为低收入者)购买农机具、化肥、农膜、农药、良种等投入品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这类要素补贴,像对土地补贴一样,属于农业生产的中性政策,与农户和企业的经营决策及生产量无关,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农民工就业困境,是可以积极应对的。2008年河南省返乡农民工达到950万人,政府层面从多个方面着手,尽量为农民工寻找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加大省内企业招收农民工的就业力度,帮助农民工在当地创业,并免费为返乡的农民工培训,提升其就业能力。通过这些措施,950万名回乡的农民工将近700—800万名左右很快找到新的工作岗位[11]。由此可见,对就业弱势群体的积极帮扶,可以有效缓解就业矛盾。

参考文献

[1]李晓,熊金超.要正视农民工失业和再就业问题[J].学习月刊,2009年第11期下半月:133.

[2]潘寄青,刘艳.金融危机下我国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对策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双月刊),2009年第4期:35-38.

[3]孙怡芳,吴元其.金融危机下的农民工再就业问题[J].2009(1).

[4]雷和平.农民工提前返乡面临新问题——对陕西汉中农民工返乡情况的调查[N].金融时报,2009-01-01.

[5]阳立高,廖进中,柒江艺.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J].财政与税务,2008(29):56-59.

[6]郜风涛.中国经济转型期就业制度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版.

[7]龙小伟,王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扶持体系的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10).

[8]任寿根.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英国经验[EB/OL].新浪财经,(2009-6-5).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605/07426308597.shtm.l.

[9]赵林君.抓好返乡农民工培训和再就业工作的思考[J].四川改革,2009(3):44.

[10]王浩.关于金融危机对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影响的思考[J].理论前沿:116.

[11]河南省委书记谈就业及撬动农村消费问题[EB/OL].2009-03-04.人民网.

注:本文系2009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建议招标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编号:B421)。

作者:黄东显

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论文 篇3:

职业教育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出来,无论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整体社会进步当中,都有他们大量的贡献和付出。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大量出现,极大的改善了农民工的整体文化素质,对于释放内在的发展潜能,凝聚改革发展合力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在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上,职业教育发挥着很大影响,通过科学的职业教育,可以提升农民工的就业技能,让他们在就业上有更多的选择。

关键词:职业教育;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基本研究

1 引言

从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每年都保持在了5%—6.2%之间的增长速度,他们的贡献对于社会的进步意义重大。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就业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只有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新生代农民工才能把自己的价值与社会发展、群众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而影响他们就业的因素非常多,其中,职业教育在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上具有很大影响,可以通过职业教育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学到一定的专业技能,这样在实际的就业市场选择上就有更多的主动性,但是,从当前来看,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上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 当前围绕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2.1 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情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90后农民工逐步成长起来,在当前社会建筑等基础行业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在推动社会发展上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最新统计来看,我国现有的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大约有1.6亿左右,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集体。这个集体不同于以往的农民工队伍,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渴望新知识的学习,对于社会发展和自己的责任价值有着不同于以往的认识,实践证明,如果能够对这些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教育,让他们在职业教育参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技术,这样他们在实际就业选择上也就会更加有信心,对于活跃就业市场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2.2 围绕新生代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的基本现象

2001年来,我们党在职业教育发展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使得职业教育开展的质量水平较以往有了显著提升,职业教育学校的数量也不断增多,这些都为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更多的职业教育创造了条件。各级政府从促进社会发展的层面,多举措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实际学习了各种知识文化、就业技能等,通过学习,极大的提升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水平,但是,从实际调查来看,真正参加职业教育的新生代农民工占整个农民工队伍人数不到36%,而且接受职业教育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教育内容上也是非常的零散,缺少科学有效的规划,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与新生代农民工结业的有机结合,也是在今后的职业教育开展中需要引起重视的。

3 新生代农民工深化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3.1 老一辈农民工在外出就业的过程中,主要是靠自身的力量,在繁重的体力活中找到就业机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加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行业的知识技术含量较以往有了更高的要求,农民工在就业的时候,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技术,这样是很难胜任高质量的岗位工作的,例如,在当前建筑行业,应用到的机电设备等不断增多,如果新生代农民工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术,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操作这些设备,在就业上也就更能够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也能够获得更高的薪酬回报。

3.2 当前,我国整体的教育体系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依托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工作,能很好的提升整体的国民教育素养。同时,伴随着我国综合教育的发展,大专以上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增多,如果新生代农民工不接受一定的职业教育,那么在就业中就会承受非常大的压力,在就业的过程中就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问题,从当前的许多调查来看,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在初次就业上主动选择率占到了73%,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行业,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在就业选择上就只有被选择的份了[1]。

4 新形势下加快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基本策略

当前,是一个知识大爆炸时代,新生代农民工不断增多,只有更好的接受职业教育,才能在社会就业中有更好的选择,职业教育的开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社会、新生代农民工等的共同参与。

4.1 政府要制定政策,努力为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创造条件。各级政府要注重对职业教育教学的支持,在职业教育发展中,逐步增设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内容,例如,当前许多职业学校设置了汽车维修、厨师理发、建筑施工等各种类型的专业,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层面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需求,从当前职业院校的统计报告来看,接受职业教育的新生代农民工数量每年都保持在了2.7%左右的增长速度,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就业信心有了增长,在面对许多未来就业中的困难问题时也有了更多的解决办法。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部门要积极出台各种政策,鼓励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等参与到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中[2]。

4.2 用人单位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硬性基本要求。为了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用人单位要把新生代农民工是否具有某一方面的职业教育知识技能作为招聘录用的硬性条件,以此来倒逼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政府相关部门在考核用人单位的时候,也要把是否拥有一定数量的职业技术人员作为衡量基本内容,环环相扣,切实营造一个注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的良好氛围来。作为新生代农民工,也需要增强自我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信仰,努力抓住各种职业教育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也才能更好地解决以往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等。

5 结束语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在实际就业中他们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实践证明,只有抓好职业教育,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这样才能增加他们参与就业的本领,在就业上有更多的选择。通过研究我们也发现,围绕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需要从各个层面切入,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把职业教育与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结合起来。

职业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的研究,中國建设教育协会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17124。

参考文献:

[1] 唐文强.职业教育促进农民工就业问题分析[J] .职业教育,2016,11(08):30-31.

[2] 易清军.职业教育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J].社会发展,2015,12(06):17-18.

作者:申启飞

上一篇:中职英语教育心理学论文下一篇:上半年财务工作总结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