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远程教育模式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远程培训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拥有专业、优质的培训课程。做好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工作的前提就是提高远程培训工作的技术和水平。本文主要立足于现代化课程理论基本观点,阐述了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中的一些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我国中小学远程教育模式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国中小学远程教育模式论文 篇1:

基于远程教育的社区教育发展策略

【摘要】分析当前我国社区教育的特点以及发展要求,结合远程教育模式的特质,提出依托广播电视大学,利用远程教育开展社区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远程教育 社区教育策略

200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就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与主要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城市,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承担社区教育基地职能的广播电视大学来说,这是实现服务社会,加快自身发展的良好机遇。

一、社区教育的特点

社区,在我国一般指城市和市郊乡镇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即由一定地域范围的同质人群以及由他们产生和形成的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社会制度、社会心理等多种方面组成的特定社会机体。社区教育指在一定社区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发展社区教育,是构筑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促进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为核心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社区内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社区教育是一种不同于普通学校教育、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居民生活紧密相关的新型教育模式。当前,国家的建设重点正从经济建设逐步向社会建设转移,教育作为一种“民生”被提出来,而社区教育是最能体现“民生”的教育类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对象广泛。与面向青少年的学校教育不同,社区教育面向本辖区内的全体成员,包括幼儿、老人等,不仅有常住人口,还包括外来务工人员与流动人口。二是形式和内容多层次、多样化。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以及不同需求的各阶层“社区人”,社区教育完全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来组织课程,其内容宽泛,涉及职业教育、文化生活教育、法律教育、科普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等方方面面,教学形式、方法与学习时限灵活多样。三是时效持续长远。就某一项内容的教育来说,社区教育时效是有限的,但作为继续教育以至终身教育来说,其时效又是持续而长久的。四是意义深远。社区教育是构筑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可见,社区教育工作是一个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时效持續、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

二、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状况分析

我国的社区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有30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发展,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社会经济结构与人们生活家居模式的变化,引起了社会管理体制由“单位制”转向“社区(街道、居委会)制”、“单位人”转向“社会人”的巨大变革,“大社会、小政府”的社会现代化特征使得我国的社区教育发生了迅速而又深刻的发展与变化。

(一)社区教育的模式

我国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了四种教育模式:一是高等教育模式,即依托广播电视大学和普通高等院校开办社区大学、社区学院。二是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即依托企业或职业技术学校举办社区技术培训。三是社会教育模式,主要为街道、老年委和中小学举办的社区文化活动。四是民间资金投资创办的社区办学实体机构。在这四种办学力量中,最具有远程教育技术优势的是各级广播电视大学。

(二)社区教育发展现状

第一,社区教育内涵实现新的转变。实现了由初期的“以中小学校外德育教育为主”模式,向“以创建学习型社会为目标”,“面向全体‘社区人’”方向发展的变化。

第二,社区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网络初步构建,运行体制及保障体制开始形成,并不断得到完善,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队伍初步形成。就我国城市来说,截至2007年,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已累计114个,占全国城市城区的15%,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已达400多个,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城区、街道、居委会三级社区教育网络,还建立了一大批学习型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第三,社区教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更紧密,内容形式更丰富多样。

第四,以远程教育为支撑,各级广播电视大学为基地的社区教育平台初步形成。社区教育充分运用远程教育特有的开放性、全程性、自主性、个体性、网络性等办学特色和优势,将为社区居民构筑起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平台。

(三)社区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尽管目前社区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其独特之处,然而社区教育毕竟是一种异于普通学校教育、职业教育,而与社会发展、居民生活紧密相关的新型教育模式。由于教育对象众多,教学内容与形式丰富多样且要与时俱进,加上我国社区教育地域广大,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发展水平差异大,我国的社区教育现在仍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规模不够大,基础还不牢固,离规范化、制度化差之甚远,总体还比较幼稚。主要面临以下困境:

其一,地区发展不平衡。京津沪及东部沿海地区社区教育发展已经到了比较普及的水平,正在向农村延伸;中部地区则主要集中在主要城市;西部地区地处边远、经济落后,社区教育可以说刚刚起步。

其二,经费不足。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经费筹集渠道不广泛,开展社区教育经费短缺。

其三,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群众社区教育意识不足。“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大教育”的理念尚未树立,国家对社区教育的制度设计还很少,社区教育的发展缺乏可靠的政策、制度、经费的保障。群众参与社区教育的普及面不够广,积极性不高。

其四,社区教育运作模式不够合理,教育模式有待创新。目前,我国的社区教育还存在实体和模式混乱的情况,有的社区教育有名无实,成为了社区活动中心,有的社区教育培训机构变成了营利性组织,同时教学模式还停留于传统的学校教育“课堂授课听讲”模式,违背了社区教育的发展特征和规律。

其五,远程教育介入不足。远程教育资源与优秀师资欠缺,远程教育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远未得以发挥,因而严重制约了社区教育工作的发展。

三、远程教育支持下的社区教育发展策略

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提供全员、全程、全面的教育服务,努力满足社区建设和社区居民的需求是社区教育的职责。然而,我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不同行业不同人群需求不同,各地经济发展又不平衡,社区教育工作任务繁重。在各级政府加强政策制度设计与加大经费投入基础上,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社区教育模式,建立起高效的社区教育工作运行机制,以有效的策略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是摆在广大社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远程教育技术具有开放性、全程性、自主性、个体性、网络性、覆盖面广、实效快等办学特色和优势,它能为社区居民构筑起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服务平台。在当前信息时代的环境下,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快速、大量地传递教育信息,可以有效地及时互动交流。可见,以远程教育促进社区教育发展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在远程教育支持下,可采用以下社区教育发展策略:

(一)构建社区终身教育网络

社区教育,是面向广大居民的教育活动,应立足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并形成一定的网络。对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资源,采取联合、重组、扩建、新建等方式,将各级教育体系(大中小学、职业技校等)、各类培训基地(德育、美育、务工人员职能技能培训基地等)、各部门教育学校(老年学校、法制校、妇女学校、家长学校等)统一整合,构建成“市级社区大学-城区级社区学院-街道社区学校-社区居委会学习中心”四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形成覆盖面宽、功能强、效率高、满足度大的社区终身教育网络。

(二)依托远程教育系统,搭建社区数字化学习平台

在我国远程教育的整个格局中,由中央电大和省、市、县电大以及近4000个教学点组成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系统,覆盖着全国城乡,并延伸到了社会的最基层组织。广播电视大学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载体与主力军,其参与社区教育工作,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独具特色的远程教育优势,同时也能够整合自身与社区内的各类教育资源,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社区教育需求。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联手合作,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大学的优势,必将会是社区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

依托远程教育网络系统,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中心,连接起各行业、各部门、各社区居委会(以至家庭)的接收终端,逐步建立和完善市级社区教育网络信息平台及综合性网络学习服务平台——终身学习网。利用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各学习终端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海量的网上教学课程,使进入社区大学的居民能够进行远程学习活动。

(三)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构建资源开放共享机制

开放教育资源是社区教育工作的突破口。为推进社区教育发展,必须按照“全面開放,资源共享”的原则,整合各级各类学校与各行业、事业、企业的教育资源以及社区公共资源,建立国家、省、市、县(区)级社区教育资源库,并逐步向社区无偿开放。各地可以补充建立自己的特色资源库,丰富资源内容。既可将全民学习所需的大量资源通过网络方式提供给学习者,也可使社区内的各种企业、学校、文化体育场地、自然人文景观成为社区教育活动最坚实可用的活动场地和有效载体,构建资源开放共享机制。

(四)加强师资培训

师资培训,主要是建立市、县(区)级的社区教育师资库,做好社区教育队伍的培训工作。可通过市级社区教育基地加强对各级社区教育干部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开展社区教育的一些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广播电视大学可以利用自己的优秀师资,并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遴选一批优秀的人才,组建市级社区教育的师资库,为基层社区活动的开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承担对社区教育的干部、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的功能。同时,开展社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五)提供及时服务指导

服务指导,即对基层单位、部门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服务和指导。社区教育工作在起步阶段,如何把握社区教育工作的方向,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工作安排与社区居民的不同学习需求,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让社区居民能够在社区大学学习到他们希望学到的知识,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从运行机制到教育模式上都还有许多课题值得探究,基层社区也会有许多问题需要有效的帮助和引导。社区教育基地需要发挥协调职能,对全市各基层的社区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的服务指导。

加强社区教育工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城市,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重大任务。我国的社区教育现在总体仍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要实现构筑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任重而道远。作为社区教育主力军的广播电视大学,必须解放思想、精心谋划、扎实工作,抓紧做好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服务社区,服务居民,努力完成“三项职能”任务,在推进社区教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中有所作为,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编 吴筱)

作者:林明

我国中小学远程教育模式论文 篇2:

浅析如何提高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的有效性

【摘要】远程培训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拥有专业、优质的培训课程。做好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工作的前提就是提高远程培训工作的技术和水平。本文主要立足于现代化课程理论基本观点,阐述了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 远程培训 课程研究

【基金项目】该文受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科研项目(青年项目)《重庆市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有效性的研究》资助,项目编号:KY201179C。

在我国,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中小学校长远程培工作是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其次,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工作是构建我国健全教师培训系统的重要环节。通过开展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可以更好的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还能丰富中小学教育课程理论建设。在这之前,国外一些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已广泛开展起来。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普及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工作开展的也不够深入。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和支持,构建一套健全的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体系是必然的。因此,本文就关于中小学远程培训课程研究问题,阐述自己一些粗浅看法。

一、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与现代课程设计理论基础之间关系

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深受客观时代的影响和人们主观认识的影响。不同的人都有自己的课程价值观念。基于主观认识和客观时代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课程价值取向在理论上可以大致归纳为三方面。

1.知识本位价值取向。知识本位价值取向是由知识引导逐渐渗透整个生活,主张利用知识本身来组织课程。因此,需要将教育建立在知识重要性的基础上,反对将儿童的需求和爱好作为基础。

2.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社会本位价值取向是将满足社会发展、国家、民族发展的需求作为课程价值的主要取向,在此基础之上组织、开展学校课程教育。

3.学校本位价值取向。学校本位价值取向重点在于重视人的存在和需求、内在的学习基础,为每一个学习者提高学习环境和学习经验,在教师和学校的帮助下,实现自我的学习和充实。

上述三种课程价值取向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课程决策和课程设计思路。也就是知识型课程设计、社会型课程设计和学生型课程设计三种思路。知识型课程设计指的是人类社会漫长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系统知识和技艺。社会型课程设计强调是学习者所要掌握的社会知识和社会技能。学生型课程设计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等为核心,是课程设计尽可能的满足于学习者。这三种课程设计模式的重点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与义务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无形中影响着校长们的教学观念和办学思想。中小学校长的教学观念、课程教育模式和远程培训课程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因而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需要多元化发展,不能单一化。丰富而又全面的远程培训课程将直接影响到中小学校长的教学、办学工作。

总而言之,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的理论和形式上,都与现代课程理论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上述的三种课程设计思路也充分说明了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的模式和设计思路来源于现代课程理论的发展,它也是组成现代课程理论基础发展的重要部分。

二、国外一些先进的校长培训课程模式

泰勒目标导向课程模式根据教育对象的需求,明确教育目标,将教育目标细分形成具体的课程目标,并根据课程目标来开展教学内容、教学顺序和教学形式,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教育模式。这一模式对校长课程培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当前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工作运行的基本模式。除此之外,从课程类型和形态上来说,国外的中小学校长课程培训拥有很多经典的课程模式。包括:选择课程、实务课程、资格证书课程、专题课程、特色课程、考察课程、研讨课程、学科课程和案例课程等。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在借鉴国外先进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模式上,分析了一些典型培训课程模式。

1.实验学习型课程培训模式。此模式在多角度分析中小学校长工作的基础上,构建四种理论培训框架,即人际关系框架、组织结构理论框架、政治框架和象征框架,并在四种框架基础上组织培训课程。包括个人论文、学校改进工程和教学领导计算机模式,最终形成实验学习型课程培训模式。

2.活动中心型课程培训模式。此活动模式属于一种情景模拟的培训方式,通过为中小学校长通过实际管理的问题和任务,形成一种现实的情景,使中小学校长能够长期在这种情景模式中得到培训。这种情景模式有助于在实践中得到深入反思,且能够通过实践体现出来,充分证明了实践的价值,提高了实践活动的质量。课程培训情景模式没有严格的教学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长具有较高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3.研究中心型课程培训模式。此模式是在网络组织和研讨会的形式上,向中小学校长传达教育科研信息,督促他们开展好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这种模式在我国广泛被人们应用,且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4.目标指向型课程培训模式。此模式关注的是中小学校长的能力,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组织课程培训。这种理论认为学校的管理好坏与中小学校长的能力有一定的关系,而校长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识别,并加以改进。

通过以上的四种国外课程培训模式,我们可以看出,国外的课程培训模式主要体现的是专题模式,类似一种选择式、菜单式的课程培训模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对国外课程培训模式的借鉴和应用还需要加以完善。一是需要与我国课程培训条件相结合,二是与中小学校长课程培训目标相结合。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教育现状和教育水平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开展现代中小学校长远程课程培训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区开展与之适应的培训模式。

三、做好我国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的有效策略

做好我国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需要根据我国国情发展,体现我国民族特色,在现代课程理论基础的指导下,引进国外先进的中小学校长培新课程模式,提高培训课程的科学性、技术性以及培训教学的水平、质量。

1.明确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是课程培训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该怎样设计一直是一项备受争议的问题。由于中小学校长大多数没有受到过专业教育学教育,自身没有健全的教育学科知识理论。教育学本身是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不能将其破解成为零碎的知识。因此,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的目标应将教育科学理论作为重点内容。用系统的教育学理论知识提高中小学校长的知识和能力,加强学校教学管理,推进学校教学改革。为了长期做好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工作,帮助他们做好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需要我们对远程培训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运用更好的课程培训模式来提高中小学校长的综合素质。

2.合理定位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的基础,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一切课程都是以课程目标为准则。脱离课程目标,一切课程都将会失去教学的意义。课程目标的合理定位需要依据课程价值取向,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合理定位课程目标。

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具有相对固定的内涵。中小学校长远程课程培训不属于一种学位教育,没有相应的学位和文凭,其目标和专业院校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目标定位,需要根据教育的目标来实现。教育本身存在层次性和多元化,因此,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也具有层次性和多元化,这就要求在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时,合理定位课程目标。只有合理定位目标,明确目标,才能更好地做好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工作。

3.开展多元化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由于我国各地区的地理位置不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教育水平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办学水平、校长的素质能力、教师的整体水平等都各不相同。不同的地区所面临的教育问题也不尽相同。单一的校长培训模式不可能满足各地区的需求。因此,针对不同地区的中小学校长,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开展多元化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

近年来,我们很欣慰地看到国内在针对中小学校长远程课程培训上做了很多努力,总结出一些适应我国中小学校长远程课程培训模式,满足了我国中小学校长的实际需求,且得到了长期的实践证明。今后,对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的重点还应趋向课程理论研究,科学、系统地推进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的开展,全面提高我国义务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森.《论现代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新趋向》.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06-15

[2]娄南平.《校长远程培训的建模探索与要素解析》.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04-10

作者简介:

张雪(1982—),女,重庆人,200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任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学校管理、中小学校长培训。

作者:张雪

我国中小学远程教育模式论文 篇3:

我国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究述评

摘要 通过期刊文献检索,对2000~2009年间我国学者研究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方面的73篇论文进行梳理,对教师远程培训的相关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后续的研究有所借鉴。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网络课程

Study on Research of School Teachers Distance Training in China//Li Lianfeng

Key words school teachers; distance training; network course

Author’s address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China 07103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我国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教育部《关于组织实施“国培计划——2010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的通知》中明确指出,2010年进入高中课改实验的各省(区、市)高中起始年级学科教师及教研员,采取网络远程培训方式组织教师收看培训课程、研读学习材料,利用在线交流研讨、专家辅导答疑和本地集中研讨等方式进行培训。

我国教师远程培训起步较晚,又受文化、社会发展水平、经济条件、教师固有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总体来说还很不成熟。对此,我国广大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是分析我国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系统的基础,更成为我国教师远程继续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进步的前提。

1 教师远程培训的理论探讨

1.1 远程培训的概念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教师培训领域也在发生一场历史性的变革。探讨网络环境下教师培训的背景、内涵、重要意义及其策略,利用各种新兴技术,实际开展教师远程培训,是当今社会环境下教师继续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今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所谓远程培训,是指通过音频、视频、课件等方式,运用实时和非实时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培训课程传输至受训教师的教育形式。利用远程方式进行培训,是一种全新的教师培训方式,是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

1.2 教师远程培训的现实意义研究

利用远程技术开展教师培训,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师培训相比,其优势是巨大的,例如:不受时空限制,提高自主安排学习的可能;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服务支持;实现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等。这些从不同角度归纳的特点,指明在设计远程教育模式时所考虑的最终将要达到的目标。然而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优势达到目的,落实在具体实处该如何操作,实施过程中是否充分考虑到受训教师的实际状态和需求,如何解决实施过程中教师遇到的困难,这些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1.3 教师远程培训模式研究

目前关于教师远程培训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关于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模式整体研究,即从宏观层面着眼,关注培训的实施方式,构建较为上位的、整体性的模式,主要包括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培训模式、研究性学习教师远程培训模式、混合学习教师培训模式等。研究中发现,采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在没有与信息技术结合时,校本研修培训模式就因其以实际需要为目的,使教师所学到的教学技能理论和教学实际有效结合,针对性、实效性强,培训的成果能够直接应用到教学中去等特点为广大教师与培训机构所接受,如今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优势再度被研究者扩展。

2)教师培训的具体培训模式,即从中观层面着眼,关注“教学实施”这一环节,依据某一教学理论或教学设计过程构建相应的培训模式。只要基于科学的教育理论,不同学者都可构建出不同于他人的培训模式,因此这方面培训模式也较为庞杂。目前在远程教育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已普遍为人所接受的培训模式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培训模式、案例培训模式、合作学习培训模式、抛锚式培训模式等。这些模式虽已被人们所熟知,却并非没有问题可探讨。例如,在研究性学习培训模式中的“分析讨论”环节,研究者大多将重点放在应讨论哪些内容、讨论的意义上,但如何能保证受训教师积极参与讨论环节,很少有研究涉及。

1.4 教师远程培训相关的系列理论研究

随着教师远程培训的规模逐渐扩大,与其相关的一系列理论研究也越来越多,主要包括教师远程培训教育资源的建设、教学网站的设计开发、远程培训课程及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远程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等,其中又以课程及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研究数量相对较多。从现有研究来看,多数学者已开始着重关注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互。师生之间持续的交流不仅仅是教学实施阶段的任务,它是贯穿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全过程的一个核心任务,师生之间持续的交流要落实到课件内容设计、交互教学活动设计、过程性评价方案,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开发,以及教学过程管理等各个环节。交互是远程教育中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学者对此给予的关注,对于今后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教师远程培训的实证研究

2.1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实证研究

为了了解远程培训应用于教师继续教育的情况如何,教师对待远程培训态度怎样等问题,陕西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面向全省进行调查,获取较为可靠的数据。研究表明,目前开展的教师远程培训过程中,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备基本到位,校园网建设情况也较为良好,比较突出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多数学校面对的最大困难仍是经费紧张,专款不专用;教师个人拥有计算机的比率较低,多数教师计算机操作不够熟练,家庭互联网接入数量少;大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思维选择培训方式——集中面授或函授,要求培训时间放在寒暑假期,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教师对远程培训的认识还不够充分。

2.2 基于网络课程的远程培训案例研究

在北京大学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初级)网络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由于其独特的培训模式和内容设计,使项目得到广大培训者的普遍欢迎和认同,其具体做法,对于其他远程培训课程的设计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图1为该网络课程的培训模式。以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为例,金字塔中的“课程管理教师”大约为10人;“辅导教师”大约有400人,来自全国各地,招聘和审核全部在网上进行;“学习者”大约有6万多人。该网络课程的设计遵循两条原则:1)把教师“在现场”的经验变成培训的教学资源,解决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2)学习美国异步交流的经验,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避免过多的人与媒体之间的互动。正是这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使得基于这门网络课程的远程培训获得成功,为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宝贵的项目管理和培训运作的经验。

3 研究反思

已有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究成果,对进一步认识教师远程培训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教师远程培训的复杂性,目前发展得还很不成熟,相应研究的理论体系还有待深入。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以下几个方面有待改进。

3.1 教师远程培训研究应更有针对性

目前已有的关于教师远程培训的研究大都是将各类各层教师看做一个整体,在进行意义阐述、解决问题的策略设计、模式设计、资源的设计开发时,将教师这一群体的形象和特征不同程度地单一化,没有突出教师之间的差异。这类研究的优点在于从原则或宏观理念、策略层面为教师远程培训研究领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的细化研究定好大的框架。但如果要将原则、理念或策略等落到实处具体操作,还需针对不同教师群体做针对性的研究,如研究教师远程培训可将教师做城镇和乡村区分,初中与小学区分,任教不同科目的区分,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区分,不同地区的区分等。这种针对性更强、更加细化的研究目前还比较稀少,是有所欠缺的地方。

3.2 教师远程培训研究应重视学习者特征

教师远程培训不同于一般的远程教育。一般的远程教育学习者人员庞杂,年龄跨越各个阶段,职业背景也五花八门;而教师远程培训的对象则有所不同,虽然年龄等因素也参差不齐,但有两点却是一定的,一是都为成人学习者,二是都为教师职业,这两个共同的因素就决定了这类学习者与普通远程教育学习者相比,具有一些不同的、特有的学习特征。如何发掘并充分利用这些特征,有效改善教师远程培训的效果,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3.3 教师远程培训设计应有可操作性

目前,针对教师远程培训的模式设计、网络课程、管理平台、质量保障体系模型等研究已不在少数,在检索到的73篇对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进行研究的文章中,64篇为理论层面的探讨,9篇为实践层面的研究。理论固然重要,然而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能付诸于实践才有意义。静下心来反观这些设计,能够真正实际应用的屈指可数,绝大多数研究仅限于纸上谈兵。因此,在进行教师远程培训的研究时,多一点考虑周围的实际情况,设身处地站在作为培训主角的参训教师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做出的研究才能指导实践,才能推动教师远程培训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谈力群,张钢.关于网络时代教师继续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5(6):118-119

[2]刘敏钰.基于网络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调查与分析[J].基础教育,2005(5):59-62

[3]郭文革.从一门网络培训课程到“虚拟”教师培训学院[J].中国电化教育,2009(7):24-28

[4]姜瑞强.构建中小学教师培训网络化的几点思考[J].科技与教育,2005(5):51-53

[5]吴旭日.基于网络的讨论式教学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化,2004(10):38-39

[6]程庭喜,邓静红,莫佰琳.教育技术网络培训模式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27-32

[7]尹小敏.研究性学习教师远程培训模式探析[J].教育与现代化,2009(2):31-34

[8]杨建伟,俞瑶.现代远程教育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应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5):58-60

[9]戴建浜.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2):71-72

[10]程庭喜,周湘泉.远程培训三元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验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6):61-64

[11]何声钟.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优势与问题[J].基础教育参考,2007(11):53-56

[12]蒋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及其对策[J].成人教育,2008(2):56-57

[13]李延安.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师培训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

作者:李连峰

上一篇:团支书任职工作总结下一篇: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