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1+X”证书制度是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点改革举措。而“1+X”证书制度的出现必将推动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通过重点分析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要求,探索出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应当遵循人才培养方案四项原则、契合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聚焦“岗课赛证”融通和实现“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等要求。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论文 篇1: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策略

摘 要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不仅可以提升专业内涵,还可以提升师资力量,实现产学无缝衔接,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我们要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现状出发,加强校际物流管理资源库联建,加强校企资源库共建等,切实提升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资源库水平,发挥资源库的应有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物流管理 资源库建设

Vocational College Logistics Management Library Building Strategy

PANG Lei

(Lianyungang Vocational Technology Academy of Finance & Economics,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0)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logistics management; library building

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它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院校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发展,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意义,从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现状出发,积极探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的策略。

1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意义

1.1 资源库建设有助于提升专业内涵

物流管理专业是高职院校适应现代物流行业需求而建设的一门新兴专业。它与其他专业相比,发展历史短,专业建设内涵相对薄弱。通过资源库建设,可以促进物流管理专业内涵建设,必将极大地丰富教材建设、教研、课程资源、课程文化等,它是提升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内涵建设的有效路径。

1.2 资源库建设有助于提升师资力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是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由于我国物流管理专业发展历史短,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得不到保障;且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普遍认识到教学资源匮乏,课堂内容不丰富,在资源收集过程中浪费了较多的时间,制约了教育教学研究。资源库建设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教师的教学相长,触类旁通,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也有助于教师节约时间,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教学研究中。

1.3 资源库建设有助于产学无缝衔接

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直接与产学结合的效率相关,不少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与学生未来岗位需求脱节,严重浪费了教育资源。资源库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教育教学资源库,使学生通过资源库了解物流管理市场需求,将产学有机融合,真正实现产学无缝衔接。

此外,资源库建设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平台,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拥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他们具有自主学习的需求,资源库建设为大多数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平台;产业的信息化也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信息化发展提出了要求,资源库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必将推进物流管理专业信息化发展。

2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现状

许多高职院校认识到资源库建设的意义,着手于资源库建设。然而我们遗憾地发现,高职院校专业教育资源库建设现状不容乐观。高职院校将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作为学校资源库建设的一个小分支,重视程度不够,资源库建设简单化,导致资源库资源量严重不够;部分高职院校资源库重数量轻质量,资源库资源数量较多,但是资源缺乏实用价值。“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以科学的管理,高效的使用为前提,才能使其切实有效地为高职教学服务”,①这样的现状与高职院校资源库建设的策略有很大关系,大多高职院校缺乏区域合作意识,资源库建设闭门造车,不善于与其他院校加强合作;缺乏校企共建意识,不能积极地与企业合作,丰富院校资源库资源;缺乏专业特色与地区特色,不能将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与地区特色结合起来,严重制约了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质量的提升。

3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策略

3.1 加强校际联建

“一个好汉三个帮”,尽管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起步较迟,缺乏丰富的经验。但不乏走在前列的优势院校,也不乏某些高职院校在某一个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要我们加强校际合作,一定能够互补其短,互取所长。要确保校际合作联建资源库的实效性,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建立联建组织。在校际联建中,我们要积极发挥优势院校的辐射效应,以优势院校为龙头,以合作院校为成员,成立“高职院校区域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项目组,由院校领导与主要负责人担任项目组主持人,主持日常资源库建设工作,确保该项目组有效运行;其次,制定完善的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方案。只有完善资源库建设方案,才能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资源库建设各方责任,对资源库组织结构、建设内容、建设进度与联建成果推广等形成共识;第三,落实子项目建设。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不可能由一个院校总负责,我们要根据各成员校的优势合理分配任务,落实子项目建设。对于经验丰富的优势院校可以负责一个或多个重点子项目,相对薄弱的院校可以加强组合,担负起一个或多个子项目建设任务。对于子项目建设情况,各子项目建设院校要定期进行陈述汇报,汇报子项目建设进程,交流建设经验,共同商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建设瓶颈等,确保子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3.2 加强校企共建

“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例子之一是校企联合办学。”②高职院校培养的物流管理人才直接面向市场,因此确保产学无缝衔接至关重要。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必须要以市场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更好地服务于全体师生需要,服务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求。校企共建物流资源库除了落实好相关组织结构、项目分配等之外,重点注意下列几个事项:首先,突出校企共建特色。校企结合共建物流管理资源库的特点是双赢互利,只有将校企共建资源库定位在共赢互利,才能充分调动校企双方联建的积极性。因此,在实施项目分配时,校企双方要加强宏观交流,资源库建设要有助于解决双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矛盾。其次,定位好高职院校资源库建设。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要改变传统定位观念。一方面,高职院校资源库建设要为全校师生的发展搭建平台。资源库建设要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服务于教师的教育教学与专业成长;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自学;另一方面,资源库建设还要将服务企业作为一个资源库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资源库建设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资源,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理论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企业发展遇到的发展瓶颈。第三,定位好企业资源库建设。企业资源库建设要在内容上突出共建内涵,为院校提供大量的行业信息资源,包括行业动态、行业标准、人才需求现状等,尤其是企业案例。高职院校通过企业提供的企业案例资源,使全校师生从企业案例中获取第一手资源,帮助学生较好地适应未来物流管理岗位需求,形成一体化共建形态。

总之,高职院校要努力提升办学理念,充分认识到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对于提升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意义,正视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现状,不断探求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的有效路径,通过资源库建设提升院校人才培养水平,为社会输送优质的物流管理人才。

注释

① 盖虹.关于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讨[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② 王闯,王爱玲.浅析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义[J].中小企业科技,2007(5):76.

作者:庞雷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论文 篇2:

“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

摘 要:“1+X”证书制度是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点改革举措。而“1+X”证书制度的出现必将推动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通过重点分析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要求,探索出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应当遵循人才培养方案四项原则、契合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聚焦“岗课赛证”融通和实现“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等要求。从而提出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改革措施,包括扎实开展前期调研工作、服务地区发展战略、探索“岗课赛证”融通和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关键词:“1+X证书制度” 物流管理 人才培养方案

Research on Talent Training Reform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1+X” Certificate System

Peng Qianwei,Liao Luoer

Key words:“1+X certificate system”, logistics management,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当前随着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物流人才培养工作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职教20条的发布,“1+X”证书制度的提出全面推动了职业教育物流专业改革发展,倒逼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也将开创物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助力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迫在眉睫。

1 文献综述

近期有部分学者研究“1+X證书”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戴勇(2020)指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首先要遵循指导意见中的四个坚持原则、成果导向原则和专业与X证书契合原则。然后说明了课证融通主要有融入法、接口法、单列法、混搭法、迭代法和加减法6种方式。李梦卿等(2020)认为首先人才培养的目标要凸显“职业性”,人才培养的主体要体现“多元性”,人才培养过程要突出“实践性”,其次通过确立能力本位的分层分类培养目标,强化对接产业的课程及教学实践环节,优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内部结构,构建基于过程管理和质量改进的动态评价机制等途径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侯旭晖等(2021)提出重构“1+X”育训并重的模块化“新”课程,在相应课程中新增“1+X”物流等级证书等相关内容,新增《商务数据分析》《物流法律法规》《物流成本管理》等课程,推进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邵名果(2019)研究了职业院校作为“1+X”证书制度主要实施者,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的具体做法。提出应按照“1+X”证书制度的要求,与企业合作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模块,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对“1+X”证书制度背景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现有主流研究主要集中在课证融合的方法、培养目标、主体和过程和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为本研究的开展也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但相对缺少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具体做法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将在上述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1+X证书制度”背景对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改革做法展开深入研究。

2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要求

2.1 遵循人才培养方案四项原则

新时代对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制订和合理实施、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首先必须坚持四项原则,一是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工作充分融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其全方位充分融入物流管理专业教材,物流管理专业的课堂,同时也体现在物流管理人才的身上。将工匠精神、专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物流行业职业道德、卓越的物流职业技能、规范的物流职业行为以及务实的物流人职业作风。

二是坚持标准引领,确保科学规范。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如物流管理专业健全实训室和实训教学设备可参考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202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结合我国当前物流职业岗位分布情况及技能需求,紧贴物流相关行业和技术水平未来发展要求,颁布了物流服务师、供应链管理师和网约配送员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物流从业人员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提出的综合性水平规定,是开展物流职业教育培训和人才技能鉴定评价的基本依据,对促进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提升、物流产业升级和行业发展影响深远。

三是坚持遵循规律,体现物流管理的培养特色。遵循职业教育、物流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与物流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历证书与“1+X”物流管理中级等级证书、物流服务师、供应链管理师等证书之间的关系,整体设计教学活动。

四是坚持完善机制,推动持续改进。紧跟物流产业发展趋势和物流行业人才需求,建立健全物流行业企业、“1+X”证书培训评价组织、物流协会、开设物流相关专业的兄弟院校等多方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教师参与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价与激励,做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

2.2 契合地区经济发展需要

坚持遵循规律,体现地区培养特色,将人才培养与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相结合。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结合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制订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同时兼具针对性和一般性的人才培养标准。

2.3 聚焦“岗课赛证”融通

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明确指出,推动“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提高教育质量。要求高职院校探索“岗课赛证”相互融合,把住“1+X”证书制度质量关,充分利用行业龙头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和评价方面的成熟标准,结合自身实际,充实改造提升相应课程和专业。

2.4 实现“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物流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出物流管理专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改革措施

3.1 扎实开展前期调研工作

第一是网络调研,以“物流管理”、“1+X”、“人才培养”等为关键字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进行检索,了解人才培养最新的改革模式及研究成果,归纳、提炼、整理相关理论。同时查询物流行业网站、就业网站、教育部网站、省教育厅网站、兄弟院校网站等,收集物流行业发展动态、用人岗位需求、职业能力要求及兄弟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信息,归纳、提炼、整理相关数据,应用到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

第二是实地调研,调研对象为相关政府部门如商务厅、商务局、人民政府物流与口岸办公室等、物流公司业务部门负责人、人力资源部经理、典型工作岗位负责人、毕业生、兄弟院校专业负责人等。深入了解兄弟院校、行业、企业的观点、典型做法及建议,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为修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第三是问卷调研,针对在校生和毕业生采用问卷调研,从课程课时安排、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团队、课程思政实施、教学学习情况、毕业生发展情况等方面进行问卷设计,开展调研。通过多层次和多维度的物流专业调研,形成具有借鉴意义的调研报告,并根据调研掌握的物流行业发展趋势、物流企业新技术和管理模式及对人才的新要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调研报告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并邀请物流企业代表、物流行业专家参与,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合理采纳其建议,保证所修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紧跟物流行业发展需求。

同时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专业带头人定期组织教研组成员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针对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标准、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研讨与调整,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效果,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2 服务地区发展战略

以湖南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为例,湖南高职院校须着眼于湖南的三高四新战略,积极创新、勇于担当,人才培养方案要立足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打造和高质量发展推动,人才服务于长沙、岳阳、衡阳、郴州、怀化等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综合物流枢纽,对重要的政府部门、企业开展调研并加以实践,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高、服务区域发展能力强。

3.3 深化“岗课赛证”融通

将加减法和接口法并用重构课程体系,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的部分内容根据X证书的学习培训要求进行增减,对于部分需要补充学习的课程另安排了一到两个模块单独开展授课培训。以仓储与库存管理工作领域为例,课证融通表如表1所示。

以課程改革为核心,以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以行业认证、技能竞赛的能力和素养要求为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将岗课衔接、课赛融合、课证融通。将技能竞赛、“1+X”证书等职业证书、岗位实践全面纳入课程评价。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学的理念,对接国赛和行业企业标准,全面开展“岗课赛证”融通实践改革。“岗课赛证”融通表如表2所示。

3.4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度挖掘提炼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在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课程教学目标中,全面融入“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科学合理拓展物流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形成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表,以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的模块一为例,课程思政元素表如表3所示。从课程所涉物流专业、物流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和管理机制创新研究”(XJK20CGD073)阶段性成果;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X证书制度’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及管理机制创新研究”(ZJGB2020295)。

参考文献:

[1]戴勇.1+X课证融通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原则与方法[J].机械职业教育,2020(02):1-5.

[2]李梦卿,邢晓.“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0(01):107-114.

[3]邵名果,李传伟.1+X证书制度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性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35(06):68-72.

[4]侯旭晖,杨新宇,许远.“1+X”书证融通视阈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与实践[J].微型电脑应用,2021,37(11):16-18.

[5]张盼盼.1+X证书制度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路径研究——以“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3):45-50.

作者:彭茜薇 廖罗尔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论文 篇3: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物流专业的教学需要紧跟社会行业的变革,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增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强调学生培养的实践性,确保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同步提升。基于此,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

引言

在我国现代物联网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物流管理工作内容也呈现出多变性、复杂性的特点。但是在当下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众多课程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的物流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上,对其管理能力的针对性培养工作有所欠缺。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很多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后难以实现与岗位工作的无缝对接。

一、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就是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融合在一起,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更加贴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进行的学生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设计课堂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的过程中,物流专业的教学应顺应社会行业的变迁及改革。教师在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将抽象的物流理论与行业实践融合在一起,开发趣味的参与性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助于高职学生理论知识的转化和吸收,在实践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实用性,提升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效果。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高职院校创新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与社会行业融合在一起,注重全员、全程、全方位培养学生,让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学生体验到知识应用的乐趣,深挖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

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师资队伍的培养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教师要在具体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并引入较为有趣的课堂学习内容,以吸引学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并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加强师生之间对于学习知识的互动性,最终提高高职教师教学的效率。与此同时,对新入职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教师进行专门的指导学习和进修学习;其次,实施定期挂职锻炼制度;再加上增加高职教师校外教学研讨活动的培训,让新入职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教师得到有效的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与他人进行交流学习来提升自己。例如,学校定期开展高职教师座谈会,不仅对于一线高职教师的需求以及教学状态有所了解,对学生的需求以及学习状态也有所关注,搭建校、师、生三位一体的相互交流平台,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1.能够促进学校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在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交流上能够有利于对此行业的前沿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践才能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实践需要有一定的场地设施和资源,这是许多院校所缺少的。因此,联结校外实训基地对于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非常有利,能够很好地弥补校内实践资源稀缺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请物流企业资深人士参与实践教学指导。2.能够提升学生素质。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亲身参与到具体工作当中,亲身体验物流业务的相关流程,比如仓储、配送以及运输等各个环节,通过参予工作能够了解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也可以熟悉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及各环节的相互衔接工作,提高对物流工作的适应能力,提升自身的实践水平。

(三)智慧物流技术的应用

物流信息仿真实训,可帮助学员学会使用via的软件,以及利用物流大数据分析技术、物联网、物流设备运营实践和理实一体化,让学员们可以利用游戏体验的方式来掌控物流实操技能,熟悉物流运作流程,巩固现有的实践技能,以避免在实际物流场地操作时,由于不了解物流设备而带来的操作风险隐患,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物流新技术。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实训平台,可以使用大数据资源平台、数据挖掘平台,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可以开设物流数据分析和精准化营销活动,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及物流运营的优化。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挖掘社会物流需求,并且可用大数据智能预测最大仓储容量、智能选择仓库地址,以及实现供应链上下游各方的协同,精准预测未来的商品需求量。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目前已广泛使用,使用无线射频技术,操作人员利用手持设备可智能扫描货物,可获取货物的基本信息,并将信息上传到网络信息平台上,这样就可以了解整个货物的流转信息,在物流管理中和构建起智能化网络系统,搭建智能物流或配送中心,建立起智慧化的供应链。

(四)以实践性为主导的教学形式改革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物流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丰富教学形式,设计多样性的教学活动,突出物流专业的实践性。在物流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物流行业的岗位为导向,运用交互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等多种方式优化物流课堂教学,还可以与物流企业之间形成联动,借助物流企业的实训场地、物流器材以及物流软件等进行岗位技能的训练。除此之外,物流課堂上,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等丰富课堂讲解的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可以熟悉企业的物流操作流程。例如:在讲解仓储配送作业实务的时候,教师利用项目教学法,带领学生到实地上岗体验,实践操作仓储认知、入库作业、在库作业、出库作业、配送认知、配送作业等不同的物流项目,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与物流实践活动,通过不同岗位、不同操作环节的认知,使学生熟悉仓库作业流程,并实践体验现场配送作业的流程。在仓库作业流程中,教师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设计任务包,小组之间团结协作,安排不同的职业岗位,团队合作确保仓储物流业务顺利进行,在学生时期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为今后学生顺利适应工作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立足校企合作,开展项目教学

想要改变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不愿意主动学习物流管理知识这一现象,教师不仅需要与时俱进,学习新型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还需要借助校企合作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物流管理知识的兴趣。高职生已经具备了自学能力,为此,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项目教学法等变教授学生知识为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借助校企合作,教师可以根据企业所真实存在的项目,让学生去学习、探究。如此,既能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企业需求更为吻合,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项目中。

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的培养要综合评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综合考量物流行业的变化。运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可以优化物流课堂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完善课堂教学设计,为学生的成长以及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岚,雷云.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20):122-123.

[2]刘睿珊.中职校物流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0(05):41.

[3]孙玥.物流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亚太教育,2019(04):99-100.

[4]陈珍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物流专业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高考,2018(25):261.

[5]许尔青.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新校园(上旬),2017(05):190.

作者:晏小雯 钮玲瑶 王玉洁

上一篇:自我年度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试用期转正自我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