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档案管理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二维码,在当前社会的应用中十分广泛,尤其是微信和支付宝中,能够便于人们及时扫描到相关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等,极大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将二维码技术积极引入到高校新生入学管理系统中,将能够起到十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校新生档案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校新生档案管理论文 篇1:

加强高校新生档案管理的思路

摘 要:在高校新生档案中,要加强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综合管理,使二者有机统一,综合利用。

关键词:高校 新生档案 管理思路

高校新生录取方式的变化,决定了大学新生的学籍档案并存着两种档案模式,即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当前,我国高校招生录取采用的是网上报名,远程录取的方式。这种录取方式,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有利于降低招生工作成本,方便了高考学子,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这也是一种“阳光招生”工作模式,杜绝了各种“潜规则”,在最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

1 高校新生档案中存在问题

一是对新生纸质档案的收集上有一定的难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已习惯了传统的高考录取模式,考生的纸质档案成为唯一证明其录取身份的个人档案,没有完备的纸质档案,高校不会录取符合本校分数及其他相关条件的新生。当在录取工作结束时,考生的纸质档案便统一由招生人员在省市招生点领取后带回学校,确保了考生档案的安全系数,为其后的学校复查工作提供了方便。当前,由于电子档案的普遍使用,国家教育部门对考生纸质档案的要求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有的省市只提供考生的电子档案,而不提供纸质档案。

二是新生纸质档案收集时间跨度长。网络录取考生,方便了招生院校,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后续的考生提档工作并不轻松。考生原所在生源地招办在对纸质档案的邮寄时间上往往不统一,有的甚至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二年才将考生档案寄到院校。有的地区不重视考生的档案工作,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去负责这件事,存在着职责不明,工作欠主动。有的地区直到高校去函索档,才急忙将学生档案寄出,中途若有意外,高校还是不能顺利收到档案。因此,在新生纸质档案的收集上,存在着收集不全,时间跨度大,不能有效进行档案管理的问题。

三是考生的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着有待进一步规范的问题。考生电子档案一般有以下内容组成:考生的报名信息、高考成绩与填报志愿、报名表、体检表和附加表等。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这是一种数字化的信息记录内容。但在招生结束后,有的高校对招生中的考生电子档案没有进行规范管理,应当归档的没有归档,纸质档案的内容不全,致使考生的纸质档案中存在着一定的“盲区”。由此造成新生入学后的生活和学习的不便。考生电子档案的特点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电子档案的利用率不高。有的重视考生电子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发挥电子档案本身的优势,进一步拓展了招生生源和招生范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對高校新生档案进行综合管理的必要性

对高校新生档案进行综合管理,既要重视纸质档案,又要重视电子档案,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实行动态管理,科学管理,做到优势互补,全面提高和发挥新生档案的利用效率,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人对考生档案认识上有误区,误以为学生的纸质档案等同于电子档案,认为二者内容上来说是高度一致的,只是在表现形式上不同。二者之间有相同,也有差异,可以相互补充,融合运用。无论在内容、载体、功能和成效上讲,新生的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有着较大的区别和不同。

一是在内容差异。考生的纸质档案由以下要素组成:体检表、报考登记表、志愿表、中学学籍材料、成绩表等内容。考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身体、学习、生活等内容清晰,阶段性的过程记录翔实,全面记载了学生青春期的成长履历。相反,电子档案包括以下要素:报名、体检、志愿、高考成绩等相关信息,相对纸质档案而言,是对纸质档案的一种提炼与浓缩。

二是载体的差异。纸质档案的信息与载体同为一体,作为一种实体的归档,只要保证载体存放的科学而规范,在取用有关信息时就可做到顺畅而方便,利用起来有效而自然。考生的电子档案本身是数字化的信息记录过程,有关信息被存储于作为载体的各类磁盘、光盘中,通过计算机等网络化机器网络,进行存放。同时,电子文档与识别、利用,更离不开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手段,作为逻辑归档的电子档案,其文件信息可存贮、传递、转移等,载体不固定,更加灵活机动。

三是功能差异。作为大学生人事档案组成部分之一,新生的纸质档案具有以下功能:学生身份的验证。对有疑问的学生可通过纸质档案中的学生照片、个人信息、笔迹等进行比对验证,以正确区别新生身份的真伪。为入学后的学生成长提供相应的教育手段。学生登记表、个人自传、自我评定、家庭状况等材料,在学生纸质档案中都有保存,作为学生管理部门及相关的管理人员指导教师等可通过查阅学生纸质档案材料来全面了解学生本人的基本情况,发挥其长,“对症下药”,正确引导,帮助成长。学生纸质档案的重要性并不单纯表现在大学中,而是将陪伴学生以后的路程。当学生毕业后找工作时,档案的重要性就体现得更充分一些。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有部分学生热衷于更改个人纸质档案,虚报个人在校期间所谓的成绩与所担任的职务等。因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招人用人时,查阅学生的纸质档案是关键的一步,没有一套完整的纸质档案,势必在在学生毕业就业时面临着机会上缺失。

3 对高校新生档案综合管理的思路

一是对新生电子档案进行全面归档整理。高度重视招生过程中具有保存价值的考生电子档案进行归档。近几年来,招生工作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与不科学、不规范、不健全的考生电子档案管理是分不开的。2012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高校招生预警,郑重提醒广大考生要树立个人信息安全防范意识,考生号、身份证号、网上志愿填报密码等信息是进行志愿填报的重要资料信息,务必妥善保管,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如发现报考志愿等个人信息被篡改,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同时,教育部要求各地招生管理部门,加强招生信息安全防范,加强考生志愿填报密码保管、发放和志愿确认等环节管理。

从以上所说的事例来讲,招生工作是国家公正、合理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没有规范的制度,没有对新生电子档案的高度重视和行之有效的归档制度,还考生每人一个公正的机会就不会存在。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加强管理,做好信息管理制度与设备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工作。从源头上杜绝后患,从源头上重视新生电子档案的归档工作。

二是及时收集新生的纸质档案。新生报到入学后,及时宣传有关档案管理的政策,统一收齐学生的纸质档案。考生的纸质档案在到达所报考高校,要经历几个环节:考生所在中学将纸质档案上交所在县市招生办公室;县市招生办公室统一整理上交省招办;省招生办公室委托邮局邮寄到高校。这种传统的转寄档案的方法办法经历的环节多,程序复杂,易出意外,其不合理性日渐体现出来。考生入学后,高校应及时收集新生的纸质档案,没有到位的要进行催交,当有的个别考生原县市区确实不能提供学生的纸质档案时,学校要灵活应对,研究后,利用招生录取时保存下来的电子档案打印学生高考信息,并加盖学校招办公章,以代替作为学生的纸质档案进行留存。

作者:付瑛

高校新生档案管理论文 篇2:

高校新生入学管理系统中的专属二维码技术分析

【摘要】 二维码,在当前社会的应用中十分广泛,尤其是微信和支付宝中,能够便于人们及时扫描到相关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等,极大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将二维码技术积极引入到高校新生入学管理系统中,将能够起到十分积极有效的作用。本文主要是从二维码的内涵入手,针对高校新生入学管理系统中专属二维码的关键设计,高校新生入学管理系统中专属二维码技术的系统组成,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 高校 新生入学管理系统 专属二维码 技术 分析

一、前言

高校每年入学的新生数量都十分之多,学生们在办理入学手续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新生刚刚入校,对很多事情还不够了解,在复杂的入学手续中可能会出现失误。每年都会有学生入学通知书出现丢失的问题发生,这给学生顺利办理入学手续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针对种种情况,高校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入学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入学管理系统,这样就能够为新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便于入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二维码的内涵

二维码,又被称作是二维条码,是建立在一维条码基础上,扩展出来的一种的条码。具有可读性,能够通过应用专用的读码设备或者智能手机进行扫描,从而识别并获取二维码中包含的信息。当前QR码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更加高效的表示出汉字内容,因而应用程度较高。QR码的缩写是Quick Response,意味着快速反应,主要包括了定位用图案、资料存储去以及组成单元三个部分。

三、高校新生入学管理系统中专属二维码的关键设计

3.1生成专属二维码

生成专属的二维码,能够对学生们的各项信息进行良好记录。在对专属二维码进行生成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步骤和顺序进行:首先需要对API接口进行定义,这样能够对文本信息和URL进行编码。在对专属二维码进行编码的时候,主要使用了Zxing 库里面的 Multi Format Writer(). encode()方法,这种方法在生成二维码的时候,指定的大小为300*300,其次还对矩阵的宽度、高度、像素数组进行了全面编制,并每一矩阵点进行编录,这其中主要依照的是二维码的算法。将专属二维码的编码工作做好后,还需要对专属二维码图片的格式进行设定,通常情况下为ARGB-8888,最后返回生成的专属二维码图像。

3.2 URL二维编码

高校在给新生们发放通知书的时候,就可以将专属二维码附录在通知书上,这样学生们能够通过扫描通知书上的专属二维码,对学校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解,在入学报道的时候,能够通过专属二维码对入学信息和代缴费信息进行核查,同时还能获取到宿舍号、体检单。同时新生们的专属二维码还会有电子形式的,只要新生关注高校自身的微信公众号,将自身的身份证号、考生号等信息输入,就能够正常办理入学手续。这一系列的措施,都需要有URL二位编码的重要参与。URL二位编码的关键性代码包括:输入URL字符串,对二维码图片进行定义并生成,针对URL的合法性进行判断,最终再对二维码的生成情况进行打印[1]。

四、高校新生入学管理系统中专属二维码技术的系统组成

4.1专属二维码技术系统的结构框架

高校针对新生入学管理系统使用专属二维码技术,需要有着完善合理的系统组成。当前高校中使用的专属二维码技术系统通常是由拍照存储模块、手机APP模块以及GSM短信发送模块组成的。对专属二维码进行空盒子,使用STM32单片机微处理器当做是主要的控制模块,能够对高校新生入学管理系统中的各个模块进行串行通信。短信GSM模块,主要是将PC访问远端的DB能够获取到的信息作为驱动,也就是说针对专属二维码获取到的信息进行传输。手机APP设计模块在对专属二维码进行扫描的时候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手机,能够及时识别和读取新生的各项信息[2]。

4.2 J2EE体系结构基础技术

通过Internet/Intranget,对SOA的架构平台进行访问并运行,使用Web的工作机制提供新生入学服务。核心Jvaa平台是J2EE技术的基础,能够对J2EE技术的良好应用起到一定的积极效果,同时J2EE技术,对大量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了定义。在专属二维码中提供支持服务的技术还包括EJB技术、JSP等。新生入学管理系统中积极应用了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在专属二维码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对学生的各项信息进行包含,从而当新生在办理入学手续的时候,能够通过扫描二维码,对相关信息进行查询[3]。

结束语:高校新生入学管理系统中,积极使用学生的专属二维码,能够及时准确的查找到新生的相关情况,从而为新生高效优质的办理相关入学手续,这对于简化入学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高校新生入学管理系统中积极应用专属二维码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 考 文 献

[1]夏俊博. 二维码技术在高校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4(1):106-106.

[2]楊文刚. 二维码技术在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档案管理, 2014(1):55-56.

[3]庞钰平.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实现技术分析[J]. 中国职工教育, 2012(14):90-90.

作者:耿宇航

高校新生档案管理论文 篇3:

高校新生心理档案的管理与建设

摘 要: 近年来,高校新生心理档案建设在大多数院校中普遍开展,通过这几年的尝试实施,这项工作在高校中普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排查出了很多问题,能够给部分学生及时而有效的帮助。这种排查式的测试和筛选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一些不足,如何将这份工作做得更好?作者对这项工作涉及到的几个方面进行实践后的反思。

关键词: 高校新生 心理档案 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

当前,心理健康已日益被人们重视,各高校在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开始为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和建立心理档案,以求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有效解决。通过这几年的尝试实施,这项工作在高校中普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排查出了很多问题,能够给部分同学及时而有效的帮助。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人数众多,这种排查式的测试和筛选必定造成一定数量的“误杀误判”和“落网之鱼”。如何更好地发挥心理档案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本文认为,有必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后的反思。

一、心理档案的延续性

首先是科学建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心理测试形式不断更新,建立较为完善的心理测试系统已逐渐成为可能。建立档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心理档案应该反映出这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在众多高校建立新生心理档案的同时,我们认为,应该更注重建立整个大学期间的学生心理档案,这不仅包括新生入学时的心理测试,而且包括在读期间的,直至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因为按照比例来看,大二的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比率更高一些。而对毕业生心理的关注,有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未来的生活。而这,对于学校还是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是测评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面前后要一致,这样才有可比性,才有意义。让学生对心理测试感兴趣,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更关注,对自己的成长更加有信心。学校应定期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测试,同时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学生,通过举办各种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主动参与一些感兴趣的心理测试,了解心理知识,通过网络系统的记录,分析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二、心理档案的隐私性

当前大学生以“90”后为主,“90”后的孩子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他们中有很多并不很信任学校、信任老师。要取得学生的信任,就要严格遵守保密性原则。保密性原则是心理咨询师很重要的职业操守。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有的是学生的隐私,有的带有暗示效应,有的涉及到人际关系,也有学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记录等。因此,只要学生不愿意公开、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和违反心理咨询工作原则的心理档案内容,就必须严格保密。这一点应该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反复强调。在与辅导员研究学生工作时也应该谨慎处理。学生毕业时可以带走或销毁心理档案,建立档案的目的是保证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心理健康,可以有针对性地介入、帮助其解决问题。毕业时,只要学生前去索要,都会当场销毁或交给学生自行处理。学生的充分信任,是有效地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

三、心理档案的真实性

我们所建立起来的学生心理档案有的情况下并不真实。影响因素有很多。

1.学生是否配合。一般情况下,新生刚入学时都会有自我防范意识,测评很容易失真。这也是为什么要求北京各高校在新生入学三个月内完成心理档案的原因所在。在进行心理测量之前,应对建立心理档案的意义和目的进行宣传。如进行集体上机测试,应在现场测试前进行相关的有准备的解释和说明。如采取网上测试,则应在网页上利用各种先进技术进行生动的说明,从而尽可能地降低学生的逆反心理和防御心理。

2.测评数据是否可信。总体的测评数据会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测评时间的长度、选取样本的绝对数和相对比例、选取样本的方式和范围。而具体的针对某个学生的测评结果,跟时间和地点有很大关系。评测时间过长,学生便不再认真作答,而是采取应付的心理胡乱作答。对于具体测评结果的科学性,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心理测试的科学性远远大于个案的推断。测评结果应请专家分析,尽管不能保证到精确的程度,但其科学性会增加许多。

四、心理档案的促进作用

我们在建立心理档案中,很重要的一个不足是没有足够的反馈。特别是在集体进行机试的时候,学生做完就可以离开。但对测试的结果想知道却并不清楚。对于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同学,我们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对于暂时没出现异常数据的同学,我们也应该给予相应的反馈。这才能够充分发挥建立心理档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中普遍使用的量表有三种:第一种包括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系世界上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世界通用。第二种是教育部组织心理学界知名专家共同研制完成“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评定量表”,目前已被数百所高校采用。第三种采用日本的UPI人格问卷调查,这种方法非常简便易行。既然如此,我们就应当建立相应反馈信息的模板。当然,在反馈的信息中,决不能只是出现一些生硬的数据,更多的是对于问题的分析,以及对学生必要的提醒、恰当的关心和鼓励。测试结束应即时生成测评报告,测评报告中应包含生动直观的测试结果数据和统计图、详细的心理特点分析、实用的测验背景知识及根据该心理特点所做的心理训练教育对策指导。

只有在实践中考虑到以上几个因素,并在工作中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心理档案的制定与实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心理档案的延续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才能够更好地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服务。当然,如何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在具体实践与理论思考的反复轮回中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崔吉芳.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7,(04).

[2]肖燕福.和谐校园视野下高校新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探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

[3]李晓波,谢钢,沈雪妹,张世兵.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02).

[4]王玥.高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必要性[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

[5]杨彩云.试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效力载体档案[J].人力资源管理,2011,(02).

[6]谢小红.网络的负面影响与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J].北京档案,2011,(02).

[7]周宗相.浅析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J].科技信息,2010,(35).

作者:郭爱丽 李彬

上一篇:实习总结报告下一篇:学校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