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法治状况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开放与发展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对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着重从我国证券市场的分析入手,剖析证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证券市场的优化运行策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证券市场法治状况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证券市场法治状况论文 篇1: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必要性和对策的探讨

作者简介:成翠云(1989-),女,汉族,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

摘 要: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市场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鉴于国内投融资的强大需求,证券市场应运而生。市场理性人本身具有的逐利“劣性”使证券市场的风险高度集中,再加上近年来资本市场的逐步放开,单纯依靠自律约束根本无法避免一系列的金融风险,金融监管便成为维护证券市场有序、公平、公正的外部力量。因此,要想保证我国证券市场长期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证券市场特点的完备的“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法律监管”三位一体的金融监管体系。

关键词:证券市场;金融监管;法律

我国证券市场自20世纪80年开始形成并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A股市场共有94家企业首发上市,699家次上市公司再融资,共计融资总额7249亿元。这一惊人数字表明证券市场对拉动内需功不可没。而自2013年以来,利率市场化加速发展,上海自贸区的挂牌以及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尝试,IPO重启,国资委宣布的新三板扩容,阿里巴巴余额宝的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创新带领着经济步入了互联网+的时代,这些繁荣景象无疑给证券市场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改革我国的证券市场金融监管模式迫在眉睫。

一、证券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金融的不断创新和深化,虚拟资本内涵的延伸,包括期权、指数期货等新的金融衍生品的相继出现,证券市场发展如火如荼。但由于有价证券等虚拟资本与生俱来的“三高(高流动性、高风险性、高收益型)特性,使得证券业相对其他行业更容易出现市场失灵。著名经济学者Katharina Pistor和徐成刚认为,对资本市场进行监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市场失灵,二是当前的法律不完备。

(一)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学提出,当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被打破时,就会发生市场失灵的现象。究于以下四种情况: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和信息不对称。而证券市场失灵则是由垄断证券市场、证券市场的外部性、证券市场的公共产品以及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

在证券行业的生产活动里,投资银行业务是其中的典型,具有自然垄断性,利用其优势可以发展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其主要以寡头垄断的形式出现。在证券市场中,如果没有监管,垄断者会相互勾结起来,间接操纵证券的市场价格,以达到驱赶竞争对手和剥夺广大投资者的剩余价值的目的。此外,垄断者相比行业中其他参与者,获取内幕信息更加便捷,利用这个优势,根据内幕信息的指示将资源投到高利润部门,不仅扭曲了市场价格从而阻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还损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切身利益。这种情况就特别需要监管者站出来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严厉打击交易中的不法行为。证券市场的外部性主要源于证券市场的价格信息。一方面,证券市场价格指数是证券价格信息的综合产物,它对窥探政局变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等宏微观变化的能力非常敏锐;另一方面,证券市场价格指数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证券产品作为一种物质利益,它的分配也受价格指数的影响。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价格指数就会随之产生变化,整个经济系统随价格指数的变化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证券监管在外部性上给予特别关注,以防止证券市场的不规则动荡。供给不足是证券市场中存在的公共产品现象,如证券交易的硬件设备供给、高素质从业人员的软件供应以及电子技术交易系统等,其次还有证券的信息。公共产品的存在使得人们在消费中会产生“搭便车”的心理,即每个人都想不付出或尽可能少付成本去享受公共产品带来的便利,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也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证券市场中,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是司空见惯的,而导致此类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四个:证券公司夸大自己的经营业绩以及隐瞒自己的财务风险,去骗取投资者的信任,造成投资者的资金面临巨大的敞口风险;其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故意遗漏甚至做出虚假陈述等行为,都会影响客户依据信息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还有各经济主体因为获得内幕信息的难易程度不同,使得能够及早获得更多信息的一方占据明显有利地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在证券经营机构内部也普遍存在。

针对市场失灵的问题,政府应该采取手段来减少和弥补信息不对称性和不完全性,比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强制性进行信息披露、强烈打击内幕交易行为防止不正当行为操纵市场、限制和打击欺诈客户行为和冒险投机行为等。

(二)法律不完备

回顾发达国家证券市场走过的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自由放任的经济发展形式曾经给其创造了辉煌的经济成就,从乔纳森咖啡馆到梧桐树协定再到华尔街汤迪咖啡馆,仅凭契约形式造就了证券交易的蓬勃发展。直到1929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爆发,美国联邦政府才开始关注法律对于规范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大危机后“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强调采取政府干预的手段刺激消费拉动需求。美国先后颁布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和《证券法》,前者暂时终结了银行业和证券业的混业经营的时代,后者结合前者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市场公平交易,打击内幕交易等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与此同时,美国政府还成立了独立于政府以及对国会负责的准司法机构SEC,具有广泛的执法权和制定交易规则的权利。自此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进入了以美国为首的法律监管的新时期。反思我国证券市场与证券法律的结合历程,由于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的不同,我国是先有证券法律再有证券市场,而当时建立证券市场的目的主要是为国企改革和融资提供便利,带有浓重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色彩,所以证券法律法规的制定难免有疏漏,顾全不到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形势。

二、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不健全

1998年以前我国证券市场和监管是通过一系列的行政规定,包括全国性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进行的。1998年获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是我国证券市场进入依法治市的重要里程碑。我国现行的证券监管法律体系由《证券法》、《公司法》以及300多个相关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相关内容构成,并且证券市场的监管法律体系也正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但总体而言,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仍滞后于证券市场发展的速度。对于同一种证券市场中的行为,可能存在这条法律是合法的那条法律不合法的矛盾,或者索性就是对事物只有定性而没有定量,或者又定量而没有定性,存在界定模糊的尴尬。

(二)证券市场监管主体权限大且缺乏独立性

我国证券市场实行的是集中统一的监管体系,即以政府监管为主导,集中监管和自律相结合的市场监管框架,因此形成了以证监会为核心的政府他律监管机构和以证券业协会和证券交易所为代表的行业自律组织。但这两大机构在服务于证券市场过程中并不是那么协调。首先,证监会作为证券市场监管者的领导核心,权限过大,不仅行使证券行政立法权,还有对各大中介机构的业务审批权,可谓是一身多任,职责不分离容易造成监管效率低下。而且权利的过于集中,容易导致管理出现漏洞,从而滋生腐败。其次,在证券市场监管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自律组织缺乏独立性。因其自身行为不规范,再加上资本市场上弥漫着浓郁的逐利风气,很容易造成寻租行为的肆虐。事实上,由于制度存在诸多漏洞,自律组织与当地政府间难免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导致证券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减弱,政府过多的干预,不仅不利于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证券市场投资主体的利益。

(三)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与交易制度不完善

信息披露制度问题自证券市场成立初期至今,就一直是监管对象的焦点,同时也是监管的难点。上市公司的高管利用职务的便利,与会计师事务所以及证券中介机构相互勾结,各取所需,伪造财务报表,使披露的信息严重失实。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2013年万福生科披露虚假财务报告遭遇证监会调查的事实。虽然此类违法行为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对于财务报告造假该如何定义,法律相关条文里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除了披露的信息不属实,还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证监会给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准备时间过长,以及事发后没有给予严重的行政处罚。发生在2013年的光大证券因内幕交易导致大盘指数巨幅波动事件曾轰动一时,也给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严查内幕交易敲醒了警钟。虽然我国的证券法明确界定了内幕交易的形式,但操作过程中不尽人意,中小投资者以及市场中的散户近年来饱受内幕交易的摧残。针对此类违法行为,法律采取警告、罚款、责令内幕整改等行政手段,很少涉及对违反法规者给予民事赔偿或者承担刑事责任,而且在处罚金额方面也是隔靴搔痒。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内幕交易平均罚款倍率不及美国的九分之一,由此可看出,我国打击内幕交易的惩罚力度不够。

三、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证券市场监管法律体系

在立法方面,解决我国证券市场法律法规间不配套、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必须尽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由于证券市场是由上市公司、投资者以及中介机构等众多参与者组成,因此法律法规应细化到各个环节,不予不法分子可趁之机。《证券法》和《公司法》虽然作为证券市场两大核心法律,但它们的有效执行,必须得依赖其他与之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比如《证券法》中陈述的各项法律责任,应该要有《刑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去支撑,加大打击违法的力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另外,为了满足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发展需求,必须完善现行法律使其跟上国际化进程,针对证券市场产品多元化特点以及证券市场发展与国际接轨的动力,制定与时俱进富有前瞻性的法律法规;此外,为了提高立法的可行性,借鉴西方成熟资本市场立法的经验,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监管法律法规。在执法方面,应加大对违规操作、违法操纵证券市场的行为的惩罚力度。制度经济学家诺斯认为,制度的效率由正规制度、非正规约束、实施机制共同决定,实施机制不完善将使制度效率大打折扣,因而在建立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的同时,也应重视监管制度的实施机制。

(二)加快监管主体本位回归

首先,证监会在证券市场中要始终秉承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监管理念,让市场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所起的决定作用,不再采用行政方式干预证券市场调节资源;摆脱一览独大的监管形象,通过下放权力到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等自律组织,与自律监管和司法机构相互配合,协同优化证券市场的监管结构;证监会应在证券市场中保证其独立性和自主性,借鉴美国设立SEC监管证券市场的经验,证监会应从国务院的下属机构中独立出来,使其在监管过程中不受行政干预,直接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受其监督;为了让证券市场发挥其在调节虚拟资本的决定作用,还得证监会独立地行使立法权去保障,以“法治”替代“人治”,市场配置资源才有可能达到帕累托状态。借鉴SEC关于立法方面设置“正式程序”和“非正式程序”的做法,对于不同性质的法规及规章证监会应采取不同的手段,并在立法过程中积极听取公众的意见和采纳群众的建议,集中体现民主决策,从根本上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其次,重构证券市场中的自律监管制度。像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等处于证券市场监管前线的自律组织,必须保证其独立性,协同证监会维护证券市场平等、公平、公正、和谐健康发展。实行“会员制”的证交所之所以与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是因为它是由政府主导设立并控制的政治背景,要革除这种联系,必须推动证交所向公司制的方向发展,这也是经济市场化与法治化的必然趋势,实行股份制改造,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政府的束缚,按照公司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自行筹资自我经营,接受市场的检验和参与者的监督,还可促使证交所承担起更多的监管职能。此外,还需降低行政力量对证券业协会的干预程度,给予证券业协会更大的自主监管空间。

(三)推进与证券市场监管有关的基础建设

监管不单纯只是监管本身,它的存在是为了促使证券市场的高效发展。因此在厘清行政监管与自律监管的同时,推进与证券市场监管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完善证券市场的监管体制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加强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打造高质量的上市公司,而一个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对证券市场的高效运转举足轻重,因此,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上市公司的经营机制;其次,完善证券信用评级制度。借鉴国外著名的评级机构穆迪与标准普尔的运营经验,建立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信用评级标准,提高评级的客观性,从源头上保证参与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质量;另外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杜绝内幕交易。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比起西方证券市场三百多年发展的悠久历史,操纵市场和投机取巧的行为屡见不鲜,信息披露制度还有待完善。在信息发布过程中需建立信息及时公布制度,必要时建立全国性的信息公布系统,增强市场的有效性,除此之外,还需对所发布信息在披露前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进行严格审核,将散布虚假信息的步伐行为扼杀在摇篮中。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郝旭光.中国证券市场监管有效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06).

[2] 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3] 曹凤岐.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的启示[J].中国中小企业,2010(09).

[4] 郑雅文.再谈如何更好地监管证券市场[J].时代金融,2014(03).

[5] 郭强.金融全球化趋势下的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6] Katharina Pistor、徐成刚.转轨经济中证券市场的治理:来自中国的经验[M].中信出版社,2005(08).

作者:成翠云

证券市场法治状况论文 篇2:

我国证券市场优化运行策略研究

摘 要:开放与发展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对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着重从我国证券市场的分析入手,剖析证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证券市场的优化运行策略。

关键词:证券市场;体系机制;监管;优化运行策略

1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1)我国证券市场的规模相对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较小。西方发达工业化国家多在百分之30%以上,而我国则长期处于10%以内。按照世界交易所联盟公布的总市值数据,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排名连续下滑。虽然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市值不断增长,但我国证券市场的总市值与GDP的比例仍相对偏低。

(2)我国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融资效率低下。企业融资主要通过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手段实现。这种局面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不利于调整经济和经济的增长方式,不利于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不利于防范金融风暴。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社会存在巨量的闲散资金,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中只有少数大企业获得融资,而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达不到上市门槛还不能大规模地在证券市场融资。企业贷款经营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负担,这不利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成长,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和发展。

(3)我国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不健全,运作不规范。作为证券市场主力军的证券公司实力参差不齐。目前证券市场中的上市公司虽然有一些较优秀的上市公司,但所占比例不多,而且新上市公司的问题仍然严重。另外部分上市公司融资后项目突然变更的现象也比较突出,这是目前证券市场中较为敏感的执法不严的具体表现。我国证券公司与国际大证券公司的巨大差距显然构成了我国证券公司在未来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和潜在风险,使我国证券公司不足以与国外大证券公司相抗衡,在风险抵御能力上处于明显的劣势。

(4)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政策市”。政策市是政府干预程度较深,市场经济发展处于较低的阶段,倾向于采取政府行政干预的手段直接调控股市走向来为政府经济发展目标服务和解决“看不见的手”失效问题。我国证券市场的运行主要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我国的政府政策还过多地干预了证券市场的运行,导致波动频繁。政府的全面介入,深入的行政干预,给市场打上了明显的计划经济烙印,挫伤了市场的效率与活力。

2 我国证券市场的优化运行策略研究

2.1 对我国证券市场现状的原因探析

第一,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证券市场在建立的初期,由于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片面理解而设置了上市公司中较大比重的国有股,形成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从而造成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的不平等现象。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我国证券市场上出现的只是大批投机客而不是投资者。使得我国证券市场虽然规模不大,但其波动幅度却是世界之最。

第二,由于我国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度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格,造成了政府对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监管不力,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运作不规范,从而引发市场风险。种种不利于证券市场发展的行为没有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埋下了重重隐患。

第三,在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之初以行政性分配为特点的上市额度造就了一批先天不足的上市公司,再加上后续监管不力、市场体制不健全等原因,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整体水平不高。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水平和证券市场改革开放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证券市场的改革开放对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经营运作的规范和核心竞争的提升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我国上市公司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挑战。

这诸多原因的结合,造就了我国证券市场的不健康性。而在不健康的市场中锻炼出来的投资者的不成熟性表现得也就尤为明显,从而使得我国的证券市场变幻无常,增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降低了可预期性。

2.2 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的优化调整模式

(1)由着眼于融资和倚重粗放型的数量扩张的基本策略,转向着眼于投资回报、倚重质量提升、效率提高、结构完善和制度发展的基本策略,改变结构改革和制度发展长期滞后于市场扩张的局面。一是政府的政策必须由过去的基于资金驱动的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推进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和资产管理机构的企业制度改革,重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整个市场的质量,刺激效率,促进与保障资本和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保证证券的有效供给。二是建立合理的证券市场定价机制,使价值投资和价值发现成为市场交易的主要驱动因素,保证市场健全、有效地运行。

(2)市场的运作与发展,由政府导向转向市场导向,由主要依赖行政手段转向主要依赖市场机制和法治机制。政府的功能集中于提供并保证实施有利于市场有效运作和健康发展的制度规则,集中于培育和创造良好的市场运作与发展的制度环境;依靠市场调节、微观机制完善和法治秩序保证市场的规范运行。

(3)保持短期行动与战略目标之间一致性和协调性,保持恰当的行动次序、时机、方向、路径和配套性。在制定短期政策和采取短期行动时,注意既避免与长期战略目标相冲突,也避免为以后的行动制造障碍,即在解决旧的发展障碍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避免制造新的发展障碍和历史遗留问题。

(4)在证券市场宏观稳定政策工具的选择方面,注重发展证券市场的内在稳定机制。通过市场质量提升、结构改善和微观机制的合理化来控制、降低和化解市场风险,避免高度依赖政府的直接控制和行政稳定措施;注重短期稳定与长期稳定相一致,避免短期稳定措施加大长期风险,损害长期稳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3 我国证券市场优化策略分析

(1)加强证券市场机构体系建设。证券市场主体质量的高低,对我国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推进资本市场主体发展的关键。①取消额度管理代之以核准制。股票和债券市场的额度管理是一种典型的计划经济手段,由于对证券发行标准制定较低,这给行政部门行使权力提供了较大空间。严格行政审批,提高上市标准,取消或减少行政干预,将证券市场的额度管理换之以核准制,这样既增强了市场参与的公平性,又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国家可以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上市标准,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快速协调发展。② 强化上市公司淘汰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股份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不但要转轨,更要转制。对于那些业绩长期不佳的上市公司,证券管理部门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只有保证了上市公司的质量,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和扩容才会有保障。

(2)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与业务发展。加快产品创新和拓展市场的深度与广度。建立基于市场的金融创新机制,发展多层次、多品种、多渠道的完整市场,实现上市公司股份的全流通。引入股份回购方式,加快国有股减持。完善债券品种结构,积极发展企业债券,探索资产证券化的创新模式。大力发展开放式基金和中外合作投资基金,促进股市债市以及基金市场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完善二板市场,大力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加快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3)加强政策配套,规范证券市场。证券市场是高度信用化的市场,只有建立起严密的法律体系,各交易环节严格按法规操作,才能保证交易活动的安全和可靠,保护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降低证券交易风险,使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监管机构法律地位不明确,存在监管主体多元化的问题,而且法律制度也缺乏配套性和时效性。因此加强政策配套,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成为当务之急。政府采取的各项监管应该以法律和制度为出发点,不断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健康运行所需要的法律政策以及制度,同时也要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证券市场中的各种违规行为。

3 结语

通过对我国证券市场整体运行状况的研究分析,我们充分认识到了我国证券市场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让我们能从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中总结经验并汲取教训,以提出更多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我们坚信,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我国证券市场一定能够摆脱困境、逐渐成熟,走上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发挥证券市场的真正的、本质的功能,更好地调节资本分配、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Treynor.How to rate management investment fund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65,(43):63-75.

[2]Jensen.The performance of mutual fund in the period: 1945-1964[J].Journal of Finance,1968,(23): 389-416.

[3]Michacel Stutzer,A Portfolio Performance Index[J].Financial Analysis Journal,May/June,2000.

[4]Modigliani,F.and Modigliani,L.Risk-adjusted Performance[J].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1997,23(2) winter,45-54.

[5][英]詹姆斯•皮克福德.精通投资[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6][美]维克多•斯波朗迪.专业投机原理[M].北京:宇航出版社,2002.

[7][美]彼德林奇.彼德林奇的成功投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8][美]彼得•莫里西.中国为何不愿重估人民币[J].华尔街日报,2007.

[9]何德旭.刘海虹.王朝阳.美国债券市场的新变化与新进展[J].中国货币市场,2006.

作者:雷 宇

证券市场法治状况论文 篇3:

证券市场风险控制理论及防范措施

一、中国证券市场风险的特点

证券市场价格波动是由证券市场风险引起的,如若证券市场出现非理性的波动,将导致市场参与者遭受危害的可能性增大。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是证券市场风险的两种具体形式。由经济或政治形势的变化所引起的,需要证券市场整体共同面临的风险即是系统性风险。而非系统性风险指由某一个行业和企业的自身因素所带来的,仅存在于个别证券中的风险。在系统性风险中,所有投资者均受到证券价格波动的影响,且无法通过投资组合的方法消除风险。

降低系统性风险的主要方法是风险对冲,即采用同一交易品种在相同时间内的反向操作技术,进而规避系统性风险。而非系统性风险有三个特点:一是依靠特殊因素引起的;二是只对个别证券的收益影响;三是规避此风险可以依靠多样化的投资方式。目前,中国证券市场除了面临其他成熟证券市场所具有的一般风险,同时,还需应对证券市场发展初期的特殊风险,这些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剧烈的价格波动

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主要是受市场供应和需求等基本因素的影响。任何资金增加和减少供应的因素,会引起价格上涨的变化,反之,价格下跌是由于增加供应或减少资金流入等因素引起的。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促使市场价格的变化也受一些非供求因素的影响,更加复杂的投资市场环境随之出现,且更加难以预料。

(二)信息公开化程度低,信息披露不完善的证券市场

非主动性的信息披露、随意性和不规范性的信息披露、滞后性和不连续性的信息披露、虚假性的信息披露都是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这也导致了证券市场的信息公开化程度比较低,致使证券市场的危险大大提高。

(三)监管不足的中国证券市场

想要减少市场摩擦,降低交易成本,避免垄断、操纵市场和欺诈行为的发生,就必须实行市场监管,从而逐渐降低市场风险,更好的维护市场秩序。有效的监管是保证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过度的监管不仅会减少市场参与度,还会抑制市场活跃度和创新概念的推出,使交易成本大幅增加。而市场监管过松则会出现更多的欺诈行为和市场操控现象,使投资者的利益受损。我国证券监管者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市场要求与监管理念存在偏差;第二,不健全的监管体制,导致不能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二、证券投资风险控制的基本理论

(一)证券投资市场风险的本质

证券投资的风险性是对于未来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导致的,现期将一定资金投入证券市场,而未来的收入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证券投资市场的风险。未来收入的不确定可能是由证券发行方的信誉不足造成的,也可能是资金未来流动性的变化导致的。由于证券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相互联系,并且受到多种市场因素的影响,所以证券投资收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二)具有安全边际的投资

在证券投资中,投资人的目的是获取收益,利用本金的时间效益获取资金收益。投资人放弃自己持有的现金的使用权力,将使用权转移,选择将消费的行为放在日后进行,并从中获取收益。证券投资收益的计算方法就是对证券的现金流进行折算,计算折现值。在进行证券投资之前,投资人首先要对证券的未来收益进行核算,并将证券的现期价格与未来收益进行比对,对与自己预期收益相符的证券进行投资。

(三)多样化投资组合

多样化投资组合是指投资人将资金投入到证券和其它金融领域,从而降低投资风险的办法。金融市场的投资工具均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收益性,但风险性和收益性的大小有所区别,形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投资产品的流动性和经营流动状况不同。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差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多样化投资,将投资的风险分散到债券、货币市场投资工具等稳健的投资理财产品中。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则可以通过构建多样化投资组合,将风险分散到股票、股票型基金、混合基金等证券投资工具中。

(四)动态再平衡策略

在投资人进行证券投资后,证券的价值可能发生动态的变化,并对投资人的收益产生影响。在投资人买入证券后,还可以进行证券的交易,在证券市场上通过购入和卖出活动控制投资的风险,提高自己的收益。投资人对于债券的现期价值和未来收益能够形成自己的判断,并将预期收益较低而现期价值较高的证券卖出,买入现期价格较低的证券,进行风险的规避。

(五)投资风险的相关理论

1.技术分析理论。主要是以图表为基础,对证券市场的市场行为给予全面、系统的分析,并对市场未来的价格变化趋势给予准确的预测,又被称为图表分析理论。该理论需要进行三大假设,分别是价格沿趋势运动、市场行为包含一切信息、历史会重演。2.基本分析理论。是以上市公司的基本财务数据为基础进行投资分析和决策,是美国机构投资者常用的一种投资风险分析方法。基本分析理论中所提及到的公司真实价值是由公司的现金流、增长率和风险等财务指标决定的,公司的股票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而且股票的内在价值直接决定其价格。因此,基本分析理论的核心环节就是对股票所具有的内在价值进行合理估算。3.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是在有效市场假说和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理论,是关于资本市场均衡和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决策来开展的证券投资行为。4.行为金融理论。是行为经济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支,主要是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对人们的感情、认知、态度等心理进行研究。

三、证券投资中市场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掌握风险预测和风险分析的理论方法

要进行证券投资,首先要了解金融市场的基本运行规律和资金融通的状况,并对金融证券市场的各种业务有基本的了解。证券市场由于各种行业和市场的变动而存在证券价值的波动性变化,投资人要规避证券投资的风险,提高自身的收益,就要掌握基本的证券市场运行规律,并了解自己在证券市场中进行买卖的权利,保障自身的证券买卖行为可行,能够根据证券市场的变化情况对证券进行購入和卖出。

(二)建立風险预测和控制机制

证券投资市场存在一定的风险,而对风险进行预警和防范能够帮助投资人控制证券投资带来的风险。进行证券投资的风险预测,能够对证券市场中潜在的风险进行预警,并提前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对自身财产安全构建保障机制。通过建立风险预测和分析机制,投资人能够将自己的资金投入到各种投资活动中,通过多样化投资预先规避风险,实现现金的高效流动,并通过流动产生资金的增值。如果想要降低投资风险,就需要使用投资组合并且推出风险对冲机制,进而降低系统性风险。风险对冲机制的建立,必须保证风险对冲工具的推出,相对流动性的资产可以得到保持,市场风险得以释放。有两种方式可以规避证券投资系统性风险:一是运用其它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对冲;二是在股市波动时,顺势在“做多”与“做空”之间进行转化。其间兼顾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和股票信用交易的教育宣传,促使投资者不断提高风险意识,增强控制及处理风险的能力。还应健全股指期货交易和信用交易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进一步打通券商的融资渠道,为信用交易、股指期货交易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

(三)减小政府对证券市场的控制力度

证券市场能够通过供求关系的平衡实现市场的内部调节,并建立供求定价机制,通过内部资金与证券的有序流动实现市场的自我调节和控制。但我国实行有控制的证券市场交易机制,政府能够对证券市场进行调节和控制。这就可能对证券市场的运行状况产生影响,阻碍资金的自由流通,对证券市场的自我调解和控制也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限制。证券市场自身供需机制的平衡在政府的控制下也可能发生变动,对证券市场的运行产生影响。因此,政府应减少对证券市场的控制。

(四)退市机制的完善

在市场严格化和法治化的条件下,对劣质上市公司的挤出效应是建立退市机制的前提条件,但这并不是对劣质公司的完全否定,而是要刺激和加快亏损上市公司的重组步伐,更有利于中国建立一个严谨和完美的退市机制。其中有些公司虽然历经了“风雨”,但仍可以看见美丽的“彩虹”。因此,要实施严格的退市规则,关键在于明确上市公司退市指标体系中净资产、亏损期限等数据,加大对债权的保护力度,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标准,从而起到警示上市公司的作用,更大程度地降低市场整体风险的出现。

(五)强化投资者保护机制

投资者保护机制是成熟的证券市场中必备的条件,简单来说,主要是投资者的教育机制、诉讼机制和赔偿机制。对投资者开展教育,是市场监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集团有时也会通过诉讼和赔偿的方式来解决证券市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从而使发行主体、中介机构和监管机构的行为在制度上得到约束。此外,建立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基金中心或公司,在会员公司丧失清偿能力时,赔偿投资者的损失。中国在投资者保护这方面才刚刚起步,所以应借鉴成熟的市场经验,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四、结语

在国民收入水平日益提高的新时代背景下,证券投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证券市场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也让人们记忆犹新。要想有效确保证券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就需要提升市场素质,有序的发展经济,同时展开国际协作,以保证经济发展的安全性。同时,采取各种措施,把证券市场的风险降到最低,保证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单樱子

上一篇:高校档案继续教育论文下一篇:消防事迹材料(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