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法学习资料

2023-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安全生产法学习资料

行政强制法学习资料

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目录

1、概念 行政强制执行措施,又可以称为执行性强制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二条第二款之规定,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九条之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有以下五条: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三)扣押财物;

(四)冻结存款、汇款;

(五)其他行政强制措施。[1]

在实践中,行政强制措施手段多种多样,可以分为限制人身自由,处置财物,进入住宅、场所3类。

2、类别

行政强制措施是在行政措施的基础上,用“强制”一词对行政措施的范围和属性加以限定,与行政措施相比,行政强制措施的范围缩小了,其属性也有了“强制”的限定,但其内涵和实际所指仍然应该是一类具有共同属性的办法或手段,只不过是带有强制性的一类办法或手段罢了。因此,行政强制措施仍然是一个概括性、包容性的概念,其中可以含有不同形态的、甚至差异较大的不同形态的具体的行政强制措施,根据使用场合和所追求目标的不同,并考虑到与行政强制的形式相对应,可以将行政强制措施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或形态: 一是执行性强制措施

执行性强制措施是行政主体针对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义务的相对人,为促使其履行义务或实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所采取的强制措施,又可以称为行政强制执行措施,甚至直接称为行政强制执行。其实,行政强制执行与其说是一种行为,倒不如说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行政主体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直接作用于相对人,以确保义务内容的实现。对这种行政强制措施,法律也有主体、方式、程序和时限等要求。行政强制执行是对采取行政强制执行措施全过程的综合概括,其中起决定作用、居于中心地位的仍然是行政强制措施。由于采取这种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是实现义务的内容,故在理论上和实务中习惯于将其称为执

行性强制措施,它理应成为整个行政强制措施的一种形态或一个组成部分。将执行性行政强制措施排除在行政强制措施之外,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二、即时性强制措施

即时性强制措施是行政主体在事态紧急的情况下,为排除紧急妨碍、消除紧急危险,来不及先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而直接对相对人的人身、财产或行为采取的断然行动。行政即时强制的决定与实施往往同时作出,二者之间一般没有时间间隔,也很难作先后之分。因此,在实务中观察,行政主体采取的是一个断然的行动,有关相对人感知的是限制或影响自身权益的手段或措施。这是人们一般对行政即时强制和行政即时强制措施不加区分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即时强制是在事态紧急的情况下实施的,其过程相对短暂,其程序也比较简单、甚至没有强制性程序,故行政即时强制措施几乎可以等同于行政即时强制。但是在观念上,我们仍然可以将行政即时强制措施理解为行政即时强制过程中所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简称行政即时强制措施。

三、一般性强制措施

这类强制措施是行政机关为了查明情况,或者为了预防、制止、控制违法、危害状态,或者为了保障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现实需要,依职权对有关对象的人身或财产权利进行暂时性限制的强制措施。与执行性强制措施不同,在采取这类强制措施之前,并没有为被强制的相对人设定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存在,采取这类强制措施的目的也不是为了促使相对人履行义务,其具体目的因遇到的具体情况和行政机关追求目标的不同而不同,可能是为了查明情况,也可能是为了预防、制止或控制违法行为、危害状态,还可能是为了保障和辅助后续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与即时强制措施也不同,在采取这类强制措施之前,不存在作为即时强制事实条件的“紧急事态”,一般也没有其他特别紧急的情况,它完全是在“不紧急”或正常情况下根据需要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措施的手段方法多种多样,无法进行全面的描述,但以强制时实力所达对象不同,可把行政强制措施归为下列三类:

(一)对人身自由的限制。 法律通常应在下列情况下授予行政主体对人身自由的立即限制权:一是在醉酒、精神病发作等状态下,非管制不能避免对其本人的危险或对他人的安全构成威胁;二是意欲自杀,非管制不能保护其生命;三是存在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人身安全,非管制不足以预防或救护的情形。对人身自由的限制方式在我国的立法中种类繁多,如:保护性约束,立即拘留、强制扣留,强制搜查,强制隔离,强制治疗,现场管制,强行驱散等。

(二)对财物的各种处置。 行政主体在行政强制措施领域对财物的处置表现为对所有权四项权能即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各项处理。其具体表现为对财物的查封、扣押和冻结,对财物的使用,对财物的处分,对财物使用的某种限制等。

(三)对住宅等场所的进入。 当公民的生命、身体、财产有迫切危害,非进入住宅等场所不能救护或不能制止时,显然有必要允许行政主体的工作人员即时进入。但即时进入公民住宅必须有法律明确的授权。 目前我国法律尚不完备,尚未制定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情况下,行政强制措施的具体手段表现为"杂","乱","滥","重".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立法进行规范和完善。

3、可诉性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1款的规定,行政强制措施属于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范围内的具体行政行为,其实,并不是对任何行政强制措施不服都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笔者认为,行政强制措施是否具有可诉性,主要取决于该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相对人权益的关系。具体讲,需要区别不同形态的行政强制措施,并分别加以分析。

就行政即时强制措施而言,由于它是一个独立的、实实在在的处置相对人权益的断然行动,实施终了的行政即时强制措施具有独立性、完整性和成熟性,显然也同行政相对人有利害关系,因此它具有可诉性。

就一般性行政强制措施而言,如前文所述,由于它是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前或过程中采取的,并不以行政相对人负有特定义务为前提,故它的采取可能带来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行政机关采取了行政强制措施,紧随其后又实施了行政处罚或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在后续的行政处罚或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以后,行政强制措施应理解为已被行政处罚或其他具体行政行为所吸收,而不再具有独立的意义。不构成独立的具体行政行为,因而不具有可诉性。另一种结果是,行政机关采取了行政强制措施以后,或因不存在违法行为,或因虽有违法行为,但不够实施行政处罚或其他行政处理的条件,因而没有必要、也不再实施后续的具体行政行为,而是随着需要强制的情形消失而解除行政强制措施,恢复相对人被限制的权利。但该行政强制措施确实曾经存在过了,也确实给相对人的权益造成了影响,甚至造成了损害。这时的行政强制措施无法依附于其他具体行政行为而存在,也没有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可依附,而是一个直接影响相对人权益的独立、完整的具体行政行为,当然这种行政强制措施具有可诉性。

行政强制执行措施是以行政主体预先为相对人设定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存在为前提的,在相对人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义务超过自行履行的法定期限,又未产生延缓具体行政行为效力的法定情形时,有自行强制执行权的行政主体采取的强制相对人履行义务的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措施的采取,纯粹是为了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实现。从与相对人权益的关系考察,行政强制执行措施的采取也有两种效果:一种效果是,行政强制执行措施的采取并不增加或减少相对人的权益,也不增加或减少相对人的义务,即不对相对人的权益产生损益后果。因此,这种行政强制执行措施不具有可诉性。另一种效果是,行政强制执行措施的采取,是通过为相对人增加义务的“制裁性”方式,来实现对相对人履行义务的督促,并期待义务内容的实现, 确定原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可诉性是毫无疑异的。

这里需要说明,法院根据行政机关的申请,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强制执行措施,是司法强制措施,自然不在可诉行政强制措施之列。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相对人可以通过请求国家赔偿的途径寻求救济。其他行政强制执行措施因为对相对人的权益产生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影响,有时甚至是重大影响,因此,允许对这种行政强制措施提起诉讼,既是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实现《行政诉讼法》的宗旨,对行政行为进行司法监控的必然。

综上,行政强制措施是一个范围较宽广的概括性、包容性概念。因适用场合和所追求目标的不同,在现行法上的名称和实际存在的形态有很大差异。行政强制措施是可诉性具体行政行为,但并不是每种行政强制措施都具有可诉性。一个特定的行政强制措施是否具有可诉性,取决于它是否为一个独立、完整和已经成立的具体行政行为,也取决于它与相对人权益的关系。

4、一般程序

(一)实施前需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

(二)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

(三)出示执法身份证

(四)通知当事人到场

(五)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

(六)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七)制作现场笔录

(八)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的,在笔录中予以注明

(九)当事人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程序。

5、特殊程序

①限制人身自由:其一,当场或事后立即通知当事人家属;其二,紧急情况当场实施的返回后立即报批(不是24小时);其三,不得超期。

②查封、扣押:其一,查封、扣押对象的“三个不得”:与违法行为无关的不得、生活必需品不得、重复查封不得。其二,当场交付决定书和清单。其三,期限:一般期限≤30天;最长期限≤60天(经过机关负责人批准,一般期限延长30天);例外期限,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除外期限,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不计算在内。其四,保管:行政机关或其委托的第三人保管查封、扣押的财产,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

③冻结:其一,实施主体需法律明确规定有冻结权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授权的组织。其二,期限:与查封、扣押期限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冻结的例外期限只能由法律例外规定,行政法规不可以。

6、区别1

行政强制执行:指行政主体针对负有履行行政法上的财产义务而拒不履行的,依法所采取的强制手段。直接强制执行包含:划拨、收缴、拍卖。间接强制执行包含:代履行(他人代履行,义务人承担费用)、执行罚(收取强制金促使义务人履行,如滞纳金)。

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均属于行政强制,两者也都通过一定的强制性措施表现出来,但二者仍有着明显的区别: 1.目的不同。 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在于强制相对人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则是使相对人的人身与财产保持一定的状态,从而预防、制止或者控制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或危险状态。 2.前提不同。 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是法定义务人不履行法定义务;行政强制措施不以行政相对人不履行法定义务为适用条件,而是以危害社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前提。 3.动因不同。 行政强制执行的起因只能是义务人负有不作为义务而作为或负有作为义务而不作为的行为;而行政强制措施的起因,既可以是危害社会的行为,也可以是危害社会的某种事

件的发生,甚或是某种状态的出现。 4.实施主体不同。 行政强制执行的实施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主体只有行政机关。 5.结果不同。 行政强制执行的结果是以义务人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而结束;行政强制措施在情况调查清楚后,经认定不需要继续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应该解除强制、恢复原状,经认定需要继续实施强制措施的,应依法采取相应的处理决定。(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基层领导依法行政问题与对策》)

7、区别2

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行政处罚是对行政相对人权利的最终处分,如没收财产之所以是行政处罚,因为它是对相对人财产所有权的最终剥夺即处分;而行政强制措施是对相对人权利(特别是财产使用权和处分权)的一种临时限制,如查封财物之所以是行政强制措施,因为它不是对该财物所有权的最终处分,而仅是在短期内对该财物使用权和处分权的临时限制。

二、行政处罚是一种行政制裁行为,因而必然以行政相对人的行为违法为前提;行政强制措施不是一种行政制裁行为,因而与行政相对人的行为是否违法没有必然联系。它可以针对相对人的违法行为,也可针对相对人的合法行为。

三、行政强制措施是一种中间行为,它是为保证最终行政行为的作出所采取的一种临时性措施,它没有到达对事件最终处理完毕的状态。如扣押财物,扣押本身不是最终的目的,它是为保证尔后行政处理决定的最终作出和执行所采取的临时措施。行政处罚则是一种最终行政行为。它的作出,表明该行政违法案件已被处理完毕。如没收财物,它表达了行政主体对该财物的最终处理。

8、案例

原告:王某

被告:**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交通支队**大队

2012 年 5 月 21 日 12 时 16 分,被告民警执勤时,发现王某驾驶的机动车没有悬挂车牌,随即对其进行拦截检查。王某称其并非故意未悬挂机动车号牌上路驾驶,因为其车牌丢失且急于送女儿去医院才驾车上路。民警认为其理由不能成立未予采信,依据《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九十五条第

(一)项的规定,当场制作了《公安交通管理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决定对其处以罚款 200 元,记 6 分的处罚决定。处罚决定书经曲某某本人签字送达后民警放行了王某的车辆。

2012 年 7 月 25 日,王某将被告诉至法院。王某认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五条之规定“上道路行使的机动车未悬挂机动车号牌,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或者未随车携带行驶证、驾驶证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扣留机动车,通知当事人提供相应的牌证、标志或者补办相应手续,并可以依照本法第九十条的规定予以处罚。当事人提供相应的牌证、标志或者补办相应手续的,应当及时退还机动车。”如果民警对其因未悬挂车牌号上路行使的行为进行处罚,首先应该对其车辆进行扣留,而执勤民警没有扣留车辆,说明民警执法程序违法, 被告作出的处罚决定因程序违法而应该予以撤销。

针对王某以上起诉意见,被告答辩认为本案被诉的行为是行政处罚行为而非扣留车辆的强制措施,原告对被告没有履行扣留车辆的强制措施有异议不属于本案的审理范围,可另行提起诉讼。

第2篇:人民调解法学习资料

《人民调解法》学习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 2010年8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三十四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10年8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

2010年8月28日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人民调解委员会

第三章 人民调解员

第四章 调解程序

第五章 调解协议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完善人民调解制度,规范人民调解活动,及时解决民间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人民调解法》学习材料

第二条 本法所称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

第三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二)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三)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第四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

第五条 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全国的人民调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的人民调解工作。

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进行业务指导。

第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人民调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所需经费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人民调解委员会

第七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 2《人民调解法》学习材料

第十四条 人民调解员应当由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成年公民担任。

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

第十五条 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推选或者聘任单位予以罢免或者解聘:

(一)偏袒一方当事人的;

(二)侮辱当事人的;

(三)索取、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四)泄露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

第十六条 人民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应当给予适当的误工补贴;因从事调解工作致伤致残,生活发生困难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提供必要的医疗、生活救助;在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牺牲的人民调解员,其配偶、子女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抚恤和优待。

第四章 调解程序

第十七条 当事人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也可以主动调解。当事人一方明确拒绝调解的,不得调解。

第十八条 基层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对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纠纷,可以在受理前告知当事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 4《人民调解法》学习材料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

(一)如实陈述纠纷事实;

(二)遵守调解现场秩序,尊重人民调解员;

(三)尊重对方当事人行使权利。

第二十五条 人民调解员在调解纠纷过程中,发现纠纷有可能激化的,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有可能引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纠纷,应当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六条 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调解不成的,应当终止调解,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第二十七条 人民调解员应当记录调解情况。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建立调解工作档案,将调解登记、调解工作记录、调解协议书等材料立卷归档。

第五章 调解协议

第二十八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制作调解协议书。当事人认为无需制作调解协议书的,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人民调解员应当记录协议内容。

第二十九条 调解协议书可以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二)纠纷的主要事实、争议事项以及各方当事人的责任;

- 6《人民调解法》学习材料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乡镇、街道以及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根据需要可以参照本法有关规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

第三十五条 本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 89 -

第3篇:六五普法学习资料doc

一、“六五”普法应知应会知识

1、什么是“六五”普法?“六五”普法的起、止时间?

“六五”普法,是指2011-2015年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的简称。党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简称“六五“普法规划)。“六五”普法的规划从2011年起,至2015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2011年为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至2014年为组织实施阶段。2015年为总结验收阶段。

2、“六五”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引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按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要求,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继续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3、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应遵循什么原则?

做好“六五”普法工作,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坚持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原则。

4、“六五”普法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进一步普及基本法律常识,全民法律意识、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合法表达诉求的能力显著提高;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依法决策 、依法行政、依法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进一步深化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和依法治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全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5、“六五”普法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突出学习宣传宪法。(2)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3)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4)深入学习宣传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5)深入学习宣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6)深入学习宣传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7)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8)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9)深入推进依法治理。(10)深入开展地方性法规的学习宣传。

6、“法律六进”活动、“一学三讲”内容、“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具体指什么?

“法律六进”活动指法律进机关、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学校、法律进企业、法律进单位;“一学三讲”内容,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三下乡”活动指科技、文化、卫生三进农村,“四进社区“活动指科技、文化、卫生和法律四进社区。

7、什么事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行为?

法律知识是公民对法律的认知程度,是人们在法律学习和法律实践过程中所获取的法律信息;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法律行为是指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

二、宪法及相关知识

8、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主要对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关组织与活动原则以及公民政治权利等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作出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的关键是依宪执政。

9、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1)首先是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和立法基础,没有宪法依据和宪法授权则不能制定法律;(2)其他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其他法律即使有宪法上的立法依据,其内容和精神也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条文相抵触;(3)宪法是一个国家一切组织和个人活动的最高行为准则。

10、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人民主权原则;(2)人权原则;(3)法治原则。

11、我国的国体是什么?

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宪法对我国的国家阶级性质,亦即我国国体的明确规定。

12、我国的政体是什么?政党制度是什么?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内容包括:(1)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2)选民民主选举代表是人民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前提;(3)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4)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键。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包括(1)平等权;(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言论自由;(4)出版自由;(5)集会、游行、示威自由;(6)结社自由。

(二)宗教信仰自由。

(三)人身自由。

(四)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获得赔偿的权利。

(五)社会经济权利。

(六)文化教育权利。

(七)婚姻、家庭、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保护的权利。

(八)保护华侨和归侨以及侨眷的权益。

14、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是什么?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二)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

(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四)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五)依法纳税。

(六)其他方面的义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知识

15、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社会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在我国,依法治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办事的有机结合。

(一)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中国法制建设保持社会主义性质,依法治国历史进程沿着正确方向推进的重要保证。

(二)广大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实践主体。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国家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权基础,社会主义法制将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统一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三)依法办事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的对象是国家的各项工作。依法治国就是将国家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律调整的轨道,充分发挥法律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的特殊作用,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

16、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一)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二)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三)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四)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17、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

18、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障。

19、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于法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利于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政治方向。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利于倡导崇尚法律的社会风尚,尊崇宪法和法律,相信宪法和法律,是社会安定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利于形成遵从法律的社会秩序,遵从法律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必须依赖于全体社会成员对法律制度的遵守和服从。

(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利于形成维护法治的社会环境,法治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模式和生活方式的秩序状态,其建立、坚持和有效推进,需要营造良好的法治风气,需要全社会自觉维护法治的尊严和权威。

20、什么是“法”?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个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通过规定人民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21、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广义的法律责任与法律义务同义,狭义的法律责任专指违法者对自己实施的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的责任。这里讲的是狭义的法律责任。其特点是:它与违法有不可分的联系,违法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和根据,它体现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性评价;它通常只能由有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组织予以认定;它是国家对违法行为实行法律制裁的根据。

22、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已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主要由七个法律部门和三个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七个法律部门是: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三个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是: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此外,中央军委等军事部门有军事法规和规章的制定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有权机构对法律的解释也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大量规章也被视为广义的法律的范畴;我国参加或加入的国际公约、条约等也属于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部分。我国的法律体系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军事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有权机关的法律解释、国务院部门及地方政府规章、国际条约组成。

依法行政与行政法律知识

23、依法行政的概念是什么?

依法行政,或称行政法治,是指行政机关的组织、权限、手段、方式以及违法后果均由法律作出规定,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并积极保证法律的实施。

24、依法行政的内容是什么?

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25、依法行政的主体必须具备哪些法定条件?

(1)必须是一定的社会组织;(2)必须享有行政权;(3)必须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4)必须能依法承担法律后果。

26、行政主体的范围包括哪些?

(1)职权行政主体,即各类国家行政机关。(2)授权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构、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3)受委托组织,即基于行政委托而行使行政权的社会组织。

27、行政机关的概念是什么?

行政机关是依法成立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国家机关。

28、行政机关的种类有哪些?

(1)中央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2)地方行政机关,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3)行政机构,包括法律法规特别授权的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

29、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哪些?

(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30、行为人实施了违法行为,而不给予行政处罚的特定情形有哪些?

(1)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2)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3)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结果的;(4)超过追诉时效的。

31、行政处罚中,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形有哪些?

(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2)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3)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4)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5)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32、

第4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学习资料

(总第3期)

单选:以下各题只有一项答案是正确的。 1公务员的任用,坚持 的原则。

A.勤能并重 B 管理与监督并重 C.为才是用 D 任人唯贤,德才兼备 答:D 2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 是作为评价公务员的主要依据。

A.资历 B 德才 C 具体的工作实绩 D 工作效率 答:C 3我国对公务员的管理实行的是 制度。

A.党政干部单一的管理模式; B.对公务员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 C.分类管理; D.根据职位分类管理 答:C 4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范围重新做了界定,根据规定公务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中哪个是公务员最本质的特征?

A. 依法履行公职。 B. 纳入国家行政编制。 C. 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D. 三项均属于。 答:A 5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以下那些人员不属于公务员?

A. 九三学社机关的工作人员。 B. 基层检察院行政管理人员。 C. 在企业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D. 政协办公厅工作人员。 答:C 6下列哪项属于公务员范围?

A. 工会职工。 B. 消协工作人员。

1 C. 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D. 中国民主同盟机关的工作人员。 答:D 7下列哪个人员不是公务员?

A. 人大机关工作人员。B. 民主党派机关工作人员。 C. 政协机关工作人员。D. 机关中的工勤人员。 答:D 8下列哪个部门不属于公务员主管部门?

A. 人事部。 B. 某县县委组织部。 C. 某省人事厅人事处。 D. 某市人事局。 答: C

9哪项职能超出了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职能范围? A 组织公务员法律法规的实施工作。

B. 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起草拟定地方公务员管理的法规、规章。 C .对违反公务员管理法律法规的现象进行纠正和处理。 D. 制定公务员管理法律。 答:D 10下列那一项不属于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必须具备的条件? A 担任检察官必须具备司法资格证书。B 身体健康。 C 无刑事犯罪纪录。D 大专以上学历。 答:D

11根据公务员法规定的几项义务,下面哪项不属于公务员的义务? A.《法官法》中规定法官必须维护司法公正。 B.公务员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C.保持“政治中立”。 D.保守工作秘密。 答:C 2 12公务员要按照规定的 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A.任务 B.义务 C.权力 D.权限 答 :D

13公务员职位类别里哪一类的职位数量最大? A综合管理类 B专业技术类 C行政执法类 D法官检察官职位类别 答:A

14关于我国公务员职位类别的规定,以下说法哪项不正确? A 我国公务员队伍中共有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三项职位。

B 除公务员法列出的三类职位外还有检察官、法官等职位。 C 以后根据实践需要还将划分新的职位类别。

D 对于具有特殊性要求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 答:A 15职务序列的设置是根据 ?

A级别层次 B 职位类别 C 领导与非领导职务 D 职能要求 答:B 16非领导职务应当在哪个级别以下设置?

A 厅局级 B 县处级 C 乡科级 D 科员 答:A 17“公务员的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对这一法条的正确理解是: A同一职务上的公务员其级别相同。

B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机关职能确定。 C公务员在不晋升职务的情况下可以晋升级别。

3 D公务员的级别根据其工作实绩确定。 答:C

18国家根据人民警察的工作特点设置与其职务相对应的 。 A级别 B衔级 C职位 D职能 答:B

19哪些职位属于国家规定的公务员录用范围?

A副镇长 B副主任科员 C处级调研员 D副处长 答:B

20公务员的录用范围是:担任 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

A主任科员 B副主任科员 C乡科级领导职务 D乡科级副职 答:A

21对于民族自治地方录用公务员,公务员法规定对于少数民族报考者

A按照公务员录用规定平等对待 B由民族自治地方自行规定录用办法

C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录用 D予以适当照顾 答:D

22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由 负责组织。 A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 B设区的市级机关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 C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 D招考机关 答:A

23广州海关拟招录4名公务员,请问下面哪个部门是这次录用工作的组织部门?

A广州市委组织部 B广州市人事局 C广东省人事厅 D国家人事部

4 答:D

24报考公务员应当具备 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

A所报考部门所属机关 B省级 C市级 D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 答:B

25以下情况不能录用为公务员的是:

A曾被记行政处分的 B受过行政拘留的 C曾被开除公职的 D大专学历 答:C

26录用公务员必须在规定的 内进行招录。 A权限范围 B职位空缺 C录用标准 D编制限额 答:D

27录用公务员的首要程序是:

A审核编制限额 B审核职位空缺情况 C发布招考公告 D进行资格审查 答:C

28对公务员的考核中,重点考核的是公务员的 : A工作能力 B工作实绩 C思想政治 D工作作风 答:B

29公务员法对领导成员职务的任免实行的是:

A委任制 B选任制 C聘任制 D任期制 答:D

30下面有关公务员兼职的规定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公务员法对公务员在机关内兼职没有作出限制。 B公务员不得在企业兼职。

5 C公务员不得在事业单位中兼职。 D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可以在机关外兼职。 答:C

31竞争上岗的方式是公务员法对传统委任制的改革,请问下列那个职务应当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任职人选?

A安全厅机关内部的厅局级领导职务。 B机关副调研员。 C地方党委机关内设机构领导成员职务。 D机关调研员。 答:C

32关于公务员降职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降职不属于公务员的任用方式。 B降职是公务员制度中的一种行政处分。

C公务员被降职使用的在一定期限内不得晋升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 D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按照规定程序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 答:D

33以下关于公务员受处分的法律后果不正确的是: A受警告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内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B受记过处分的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级别。 C受降级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仅不得晋升职务也不能晋升工资档次。 D受开除处分的后不得再次被录用为公务员。 答:A

34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受处分的期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记过,一年。 C记大过,十六个月。 C降级,十八个月。 D撤职,十八个月。 答:A

35受撤职处分的公务员有哪些法律后果?

6 A受处分时间为十八个月。 B不一定降低级别。 C按照规定降低级别。 D不再承担其它法律责任。 答:C

36受到开除处分的公务员,有什么法律后果?

A在受处分其间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发生违纪行为的,处分期满后,由处分机关解除处分。 B按照规定降低级别。

C解除处分后级别和职务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 D自处分生效之日起,解除其与单位的人事关系。 答:D

37对公务员处分的解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解除公务员处分的机关只能是作出该处分决定的机关。

B在处分期内公务员调离作出处分的机关,解除处分仍由原作出处分决定的机关解除处分。

C在公务员的处分期间,没有再发生违纪行为的,处分机关可以解除处分。

D解除处分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 答:C

38机关对新录用人员在试用期内进行的是 。

A初任培训 B任职培训 C专门业务培训 D更新知识培训 答:A

39关于对公务员培训的时间以下不正确的是: A专门业务培训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七天。 B初任培训是在试用期内进行一般不少于十天。 C任职培训的时间不少于三十天。

7 D更新知识培训每人每年参加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七天。 答:A

40根据公务员法对调任的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调任包括“调入”和“调出”两个方面。 B调任并不属于公务员队伍的一个“入口”。 C调任只规定了“调入”一个方面。 D调任是机关外与机关内人员的双方交流。 答:C

41调任是公务员交流的方式之一,请问其交流的正确方式是: A在机关内部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

B是机关外部与机关内部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 C是适用于选拔担任领导职务的交流方式。

D只是机关外部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机关内部的交流方式。 答:D

42关于转任的范围和特点理解正确的是: A转任在机关内部的范围是有限制的。

B转任的范围是在本部门、本单位的不同职位之间。 C转任还包括跨地区、跨部门的转任。 D转任中公务员的职务不会发生升降。 答:C

43今年上半年中组部、国家人事部选派中央机关的干部到东北地区各级政府中交流任职,这种干部交流方式属于: A调任 B转任 C录用 D挂职锻炼 答:D

44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挂职锻炼的形式是: A上级机关的公务员到下级机关进行锻炼的交流方式。

8 B在不同地区机关进行交流的方式。

C下级机关的公务员到上级机关进行锻炼的交流方式。

D选派公务员到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 答:D

45以下情况中哪一个没有违反公务员法中的需要任职回避的规定情形:

A夫妻双方在同一个厅机关工作,分别在不同的处里任科员。 B在同一个处里处长与处里的科员为直系血亲关系。 C夫妻二人在同一个厅机关里任处长职务。

D在同一机关里有亲属关系的一方担任领导职务,另一方在该机关的监察部门工作。 答:A

46根据公务员法中地域回避的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公务员在原籍和成长地任职需要进行地域回避。 B公务员在原籍的中级人民法院担任领导职务不需要回避。 C公务员在成长地的纪检、监察部门工作的一律需要回避。 D乡级机关属于基层机关,一般不需要地域回避。 答:A

47公务员工资中, 是工资结构的主体。 A、基本工资 B、津贴 C、补贴 D、奖金 答:A 48公务员离开那些苦、脏、累、险等特殊岗位后,其岗位津贴 。 A、继续一直发放 B、继续发放一年 C、继续发放三年 D、停止发放 答:D 9 49国家实行 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进行调查比较。

A、工资比较制度 B、工资调查制度 C、调查比较制度 D、调查研究制度 答:B 50国家对公务员工作时间,实行 。 A、换休制度 B、轮休制度 C、工时制度 D、工龄制度 答:C 60公务员辞去公职,任免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 日内予以审批,其中对领导成员辞去公职的申请,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 日内予以审批。

A、十五,三十 B、六

十、九十 C、七,十五 D、三

十、九十 答:D

70辞职包括公务员辞去公职、公务员辞去领导职务,请问这两种辞职有什么样的区别? A二者都取消了公务员身份。

B前者的结果是机关与公务员的任用关系归于消灭,后者的结果使公务员丧失原来担任的领导职务。 C二者均出于自愿。

D前者根据本人意愿提出,后者须经任免机关批准。 答:B

71任免机关对于公务员的辞职申请审批期限是: A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 B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九十日内。

10 C自接到申请之日内十五日内。

D一般公务员辞职的审批期限是三十日,领导成员辞职的审批期限是九十日。 答:D

72公务员法中规定的领导成员的辞职制度中,有一种辞职方式实际上是领导成员对本人失职失误的一种主动追究,请问是那种辞职方式?

A因公辞职 B自愿辞职 C引咎辞职 D责令辞职 答:C

73对公务员的辞退说法正确的是: A公务员管理部门决定对公务员的辞退。 B辞退无须事先征求公务员的意见。

C辞退而是机关的一种行政行为,而不是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 D被辞退的公务员不必与辞职的公务员一样办理公务交接手续。 答:B

74公务员进行申诉的时间限制是:自接到该人事处理之日起 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应当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 内进行申诉。

A十五日,三十日。 B三十日,十五日。 C三十日,三十日。 D十五日,十五日。 答:B

75径直申诉程序是怎样的? A首先申请原处理机关进行复核。 B不经复核直接进行申诉。

C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向公务员主管部门进行申诉。

11 D向行政监察机关进行申诉。 答:B

76原处理机关在接到公务员要求复核的申请书后的 内应当作出复核决定,受理公务员申诉的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 内作出处理决定。

A三十日,六十日。 B三十日,九十日。 C十五日,三十日。 D六十日,九十日。 答:A

77复核、申诉期间对已经做出的人事处理决定 。 A停止执行 B不停止执行

C暂缓执行 D根据原处理机关意见决定是否执行 答:B

78与聘任制相对应的是 ,这也是公务员的主要任用方式。 A任期制 B委任制 C任命制 D选任制 答:B

79关于机关对聘任制公务员的管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与委任制公务员的管理规定相同。

B公务员法的管理规定均适用于聘任制公务员。

C聘任合同的内容中可以有不执行公务员法管理规定的部分。 D聘任合同一经签订不得更改或者解除。 答:C

80聘任制公务员与所在机关发生争议的,可以自争议发生之日起 内申请人事仲裁,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接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 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三十日,十五日。 B六十日,三十日。

12 C十五日,三十日。 D六十日,十五日。 答:D

81关于人事争议仲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提交仲裁以双方自愿为前提。 B一方申请仲裁就可以受理。

C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人数应当是三人以上。 D仲裁裁决并不是向法院起诉的前置程序。 答:B

82违反公务员法管理规定的机关或部门应当承担的责任是 。

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行政处分 D行政处分或刑事责任 答:D

83对各级机关违反公务员管理制度的行为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是 。

A行政监察机关 B原处理机关的上级机关 C原处理机关的人事部门 D公务员主管部门 答:D

84对违反公务员法规定情形的领导成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根据规定予以 。

A处分 B处罚 C追究刑事责任 D经济处罚 答:A

85公务员原系领导成员的在辞去公职后 内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A一年 B两 C三年 D四年 答:C

13 86公务员在退休后的从业有一定限制,在公务员法中是如何规定的? A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

B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C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任职 D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活动 答:C

87所谓“具体的人事处理”指的是:

A机关对公务员作出的政策规定 B机关对公务员作出的人事处理 C机关对特定的公务员作出的人事处理

D机关对特定的公务员作出的影响其权利、义务的人事处理 答:D

88机关因错误的具体人事处理应当承担的责任是: A经济责任 B行政处罚 C行政处分 D行政责任 答:D

89公务员法中所称的“领导成员”的正确含义是什么? A行政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的所有人员。 B各级人民政府、党委的各个部门的领导成员。 C不包括各级机关的工作部门或派出机构的领导成员。 D机关的领导人员,不包括机关内设机构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 答:D

二、填空

1制定公务员法的依据是 。 答:宪法。

2为了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根 14 据 制定本法。 答: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是在系统总结了党和国家几十年干部人事制度的经验基础上制定的,特别是总结了 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并参考了国外人事管理中的有益做法。 答:《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是于2005年4月27日第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答:十 。

5我国对公务员的管理模式与各国普遍实行的做法一致, ,

是公务员制度中的科学管理方法,改变了过去党政干部单一模式管理所有人员的制度。 答:分类管理

6公务员的范围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 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答:国家财政。 7公务员法中确立了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坚持以 、 、 和 重要思想为指导。 答: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8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 的原则。 答:党管干部。

9公务员制度贯彻 的基本路线,贯彻 的干部路线和方针。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

10公务员的管理,坚持 、 、竞争、择优的原则,依照法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

15 答:公开,平等。

11公务员法规定对公务员的管理坚持 与 并重的原则。 答:监督约束,激励保障。

12对于公务员的任用,坚持任人唯贤、 的原则。答:德才兼备。

13现代制度下评价公务员的主要依据是注重公务员的 ,排斥了按年资高低、家庭背景、亲属关系等条件作为公务员录用晋升的标准。 答:工作实绩。

14公务员主管部门是党委组织部门和 。 答:政府人事部门。

15中央公务员管理部门负责 公务员的综合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 公务员的综合管理工作。 答:全国,本辖区内。

16上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导 公务员主管部门的公务员管理工作。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导 的公务员管理工作。 答:下级,同级各机关。

17公务员要模范遵守 和法律,因为 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答:宪法,宪法。

18公务员应当按照规定的 和 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答:权限,程序。

19公务员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 。答:监督。

20维护国家的 、荣誉和利益是公务员的基本义务之一。答:安全。

21公务员要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 作出的决定和命令。答:依法。 22公务员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做出的决定和命 16 令,首先是指该决定和命令的内容是 的,并应在上级的 范围之内;其次发布决定和命令的 须合法。 答:合法,权限,程序。

23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和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 或者 该决定和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决定或命令的,公务员应当 。答:撤销,改正,执行该决定和命令。 24公务员如果执行 的决定和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答:明显违法。

25对于上级的决定和命令公务员执行的后果一般由 负责,公务员不承担责任。答:上级。

26公务员有义务保守国家秘密和 。答:工作秘密。 27公务员应当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 。答:工作条件。 28非因 、非经 ,公务员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答:法定事由,法定程序。

29公务员一经任用,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这项权利被称为是公务员的 。 答:身份保障权。

30公务员有获得工资报酬,享受 和保险待遇的权利。答:福利。 31获得工资报酬权与享受福利、保险待遇全市公务员的基本权利, 是公务员的 。答:经济权利。

32公务员有权利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 和 。 答:批评,建议。

33由于公务员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的特殊性,公务员的辞职必须严格按照 进行。 答:国家的法律规定。

34公务员有提出申诉和 的权利。答:控告。

17 35国家将公务员职位划分为 、 和 等类别。

答: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 36国家根据公务员 设置公务员职务序列。 答:职位类别。

37公务员职务分为 和 。 答: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

38“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非领导职务的职务层次上限都要达到 。答:厅局级。

39行政执法类职务存在于 行政单位,行政执法类的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都不能高于其所在机关的机构规格。 答:基层。

40公务员的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 ,公务员职务与 的对应关系由国务院规定。 答:级别,级别。

41公务员的 与 是确定公务员工资和其他待遇的依据。答:职务,级别。

42公务员在同一职务上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晋升 。 答:级别。

第5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学习资料(4)

第六章 录用

科举制度的产生:隋朝隋炀帝大业年间设进士科,一般认为是科举制创立的标志。武则天时增设武举。宋太祖时正式设立殿试制度。

1993年8月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过家机关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择优录用。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考试录用制度的实施成果:

1、确立了机关依法进人的新机制。

2、改善了公务员队伍结构。

3、考试录用法规体系初步确立。

4、考试录用基础建设水平逐步提高。

5、考试录用监督机制逐步健全。

考试录用制度的重要意义:

1、考试录用制度有利于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建设。

2、考试录用制度有利于德才兼备原则的贯彻落实。

3、考试录用制度有利于健全公平竞争和公开监督的用人机制。

4、考试录用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5、考试录用制度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事制度的变革。

公务员录用定义:是指机关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面向社会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的办法选拔公务员的活动。

公务员录用的范围:

1、职务类别:公务员录用的适用范围限于担任非领导职务的人员。

2、职务层次:界定为主任科员以下职务层次的人员。

3、考试录用的具体适用对象: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

4、目前一些县乡机关中补充担任的非领导职务人员,不能直接从机关外调任,一般应从公务员队伍内部选拔,应当使用考试录用。

5、在职公务员,即已经通过法定方式取得公务员身份的人员,不必再考试录用,可以按照公务员交流的规定直接办理手续。

录用的方法:公开考试、严格考察。

公务员录用的基本原则:

1、公开原则。

2、平等原则。

3、竞争原则

4、择优原则。

公务员录用的标准:德才兼备。

公务员录用的条件:

1、招考条件:①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②必须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2、报考的基本条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十八周岁;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良好的品行;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3、报考的消极条件:①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②曾被开除公职的。③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4、职位要求的资格条件①年龄条件:不超过35周岁。②学历条件:一般具有大专以上学历。③专业条件。④政治条件。

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功能:

1、具有科学选拔人才的功能。

2、具有改善人才结构的功能。

3、具有发掘人才潜能的功能。

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种类:

1、公开竞争性考试。

2、简化程序与采用其他测评方法。 考试的方法:

1、笔试。内容:公共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等)和专业科目。利:①经济型②客观性③包容性。弊:无法全面掌握报考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对报考者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等难以测定。

2、面试。方法:①结构化面试。②无领导小组讨论。利:易于观察应试者的能力、素质和举止仪表、气质等。弊:不能全面掌握报考者的知识水平,评分时也容易受到考官主观印象的影响。

考试的基本内容:法律、行政管理、经济学、哲学、历史、自然科学知识等。 录用公务员的程序:

1、发布招考公告。

2、资格审查。

3、对资格审查合格者进行考试。

4、对考试合格者进行考察。

5、体检。

6、提出拟录用人员名单,予以公示。

7、审批、备案。

8、试用(一年)。

考试录用工作的保障:

1、法律保障。①法律责任②回避制度③申诉制度。

2、便民保障。①方便报考者报考②保障考生权益。

3、技术保障。①技术支持②智力支持③保密技术。

4、经费保障。

第七章 考核

公务员考核定义:是指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各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所管理的公务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情况,进行的了解、核实和评价。

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构成要素:

1、考核对象和考核主体。

2、考核内容。

3、考核制度。

4、考核的程序和方法。

5、考核等次。

6、考核结果的使用。

建立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公务员,激励和鞭策公务员提高素质,努力工作,争创一流业绩。

2、有利于对公务员的严格管理和严格监督。

3、有利于为公务员管理的其他环节打下基础和提供依据。

公务员考核的基本原则:

1、全面考核和重点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2、客观、公正、公开、民主的原则。

3、分类考核的原则。

4、考用结合的原则。

公务员考核的原则:

1、德。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

2、能。指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

3、勤。指事业心、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勤奋精神。

4、绩。指工作实绩。

5、廉。指廉洁自律的情况。

公务员考核的重点就是在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的基础上,着重考核工作实绩,并把工作实绩作为评价公务员的主要依据。

公务员考核的基本方法定义:是指服从和服务于考核目的,对公务员进行考核的途径和手段。

公务员考核基本方法:

1、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

2、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

3、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公务定期考核的程序:

1、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的定期考核。一年为一个周期,一般在当年年底或翌年年初进行。主要程序有①个人总结②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意见后,提出考核等次建议③由本机关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考核委员会确定考核等

次。

2、对领导成员公务员的定期考核。采取届中、届末考核方式。没有明确届期的,每两年或三年进行一次定期考核。程序①考核准备②述职③民主测评④个别谈话⑤调查核实⑥撰写考核材料⑦综合分析,评定考核结果⑧反馈

考核结果的评定: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

考核结果的使用:我国公务员法把定期考核结果确定为调整公务员的职务、级别和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使考核作用的发挥有了法律依据。

第6篇: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复习资料AB卷答案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复习资料A 1. 《安全生产法》的修改应由( )进行。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B.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国务院法制办 2. 新《安全生产法》已经国家主席( )号令发布实施。 A、70 B、4 C、13 D、18 3. 新《安全生产法》在安全生产方针中增加了新内容,新内容是( )。 A. 增强红线意识 B、强化企业责任

C、以人为本 坚持安全发展综合治理

4.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 )。

A、综合管理 B、综合监督管理 C、监督管理 D、规划管理

5. 新《安全生产法》规定,“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安全发展”是( )首次提出的科学理念。 A.2002 B.2005 C.2012 D.2014 6. 《安全生产法》之所以称为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是就其在各个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它在安全生产领域内具有( ),主要解决安全生产领域中普遍存在的基本法律问题。 A. 适用范围的基本性、法律制度的广泛性、法律规范的概括性 B. 适用范围的广泛性、法律制度的概括性、法律规范的基本性 C. 适用范围的概括性、法律制度的基本性、法律规范的广泛性 D. 适用范围的广泛性、法律制度的基本性、法律规范的概括性

7. 与原法相比,修改后的《安全生产法》增加( )个条文、修改( )个条文。

A、20 60 B、19 55 C、17 57 D、15 58 8.《安全生产法》所确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法律制度,充分体现了( ) A. 联合执法 B. 综合治理 C.综合监管 D. 强化监管

9. 《安全生产法》提出的“三个必须”,是指管( )必须管安全、管( )必须管安全、管( )必须管安全。

A.管理 业务 生产经营 B.业务 行业 生产经营 C.行政管理 生产 经营 D.管理 生产 行业

10.《安全生产法》规定,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企业从业人员超过( )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A、100 B、400 C、300 D、200 11.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各岗位的( )、( )和( )等内容。

A.责任管理、责任范围和责任人员 B.责任人员、责任管理和考核标准 C.责任管理、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 D.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 12.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行( )管理。

A.委托负责 B.全面负责 C.间接负责 D.统一协调 13 .作为生产经营单位,其主要负责人不包括( ):

A. 法人代表 B. 分管负责人 C. 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 D. 外设机构负责人 14 .施工单位应当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每年(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其教育培训情况记入个人工作档案。

A.进行一次 B.至少进行一次 C.进行二次 D.至少进行二次 15 .《安全生产法》规定,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应当有( )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A、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C、相关资格技术人员 D、注册安全工程师 16 .《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 )。 A、劳动用工情况 B、安全技术措施 C、安全投入资金情况 D、事故应急措施 17 .《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七个方面的职责,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

A、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B、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C、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D、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18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施( )制度。

A、审批 B、登记 C、淘汰 D、监管

19 .《安全生产法》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 ),方可上岗作业。

A、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B、培训合格证书 C、相应资格 D、操作资格证书

20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企业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 )维护、保养。

A、定期 B、周期性 C、经常性 D、一次性 21 .依据《安全生产法》,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 )的原则,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

A、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B、公开、公正、公平

C、及时、准确、合法 D、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 22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受刑事处罚或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 )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 )不得担任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A、 3,5 B、5,10 C、3,终身 D、5,终身 23 .《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 )。

A、行政处罚 B、处分 C、追究刑事责任 D、批评教育

24 . 依据《安全生产法》和《标准化法》的规定,涉及安全生产方面的标准主要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其中多数是( )标准。 A.普遍性 B.原则性 C.合理性 D.强制性 25 .《安全生产法》规定,有关协会组织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章程,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培训等服务,发挥( )作用,促进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A、监督 B、综合监督 C、监管 D、自律

26 . 依据《安全生产法》,关于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责任主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责任主体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不包括其他主体

B、责任主体包括生产经营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合伙组织,不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责任主体包括生产经营单位,不包括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

D、责任主体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以及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 27 .安全生产法律责任的形式中,( )在追究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方式中运用最多。

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赔偿责任 28. 关键安全标识,要采用一种有效的对比是( )。

A. “大小配” B. “红黄配” C. “黑白配” D. “正反配” 29. 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 )。

A.行业标准 B.地方标准 C.企业标准

30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安全生产规划,并组织实施。安全生产规划应当与( )相衔接。 A.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B.“十二五”发展规划 C.城市规划 D.城乡规划 31 .《安全生产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对发现其辖区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应当( )

A. 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B. 立即下达整改通知书

C. 向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举报 D. 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32 . 某县决定在下属的几个乡镇分别成立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种养殖园区等发展经济。那么,负责编制各园区安全生产规划的机构或部门是( ) A. 县人民政府 B. 县城乡规划局 C. 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D. 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 33.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应当互相配合,实行( ) A.联合检查 B.分级检查 C.委托检查 34.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需要审查批准或者验收的 ,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 )进行审查。

A.安全生产条件和级别 B.安全生产条件和程序 C.安全生产形式和程序 35.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 )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

A. 安全生产 B.安全生产教育 C. 安全生产培训 D.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36.《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 )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

A.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B. 事故隐患排查 C. 事故隐患治理 D.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37.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 )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A. 锁闭 B. 锁闭、封堵 C.封堵 D.占用

38.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 )信息库,如实记录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告,并通报行业主管部门、投资主管部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以及有关金融机构。

A. 安全生产行为 B. 安全生产违规行为

C.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D. 安全生产处罚

3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 )预案,与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衔接,并( )组织演练。

A. 应急救援 不定期 B. 应急救援 定期 C.应急 不定期 D.应急 定期

40.《安全生产法》规定,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 )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 )倍以上( )倍以下的罚款。

A.5万 2 3 B. 5万 3 5 C.10万 2 5 D.10万 3 5 41.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 )的罚款;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 )的罚款

A.10% 20% B.20% 30% C.30% 40% D.40% 50% 42.生产经营单位被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停业整顿,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 )万元以上( )万元以下的罚款

A.50 100 B.60 80 C.80 100 D.100 200 43.本法规定的生产安全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的划分标准由( )规定。

A. 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B. 省级人民政府 C. 国务院 D.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44. 某单位A因规模小,全权委托B评价机构为其提供安全评价、人员培训、隐患排查等服务,双方签订了委托书,并约定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由B公司承担全部责任。后因某临时工C违章操作造成严重伤亡事故。那么,在追究责任时,承担安全生产主要责任的是( )

A. 单位A B. 评价机构B C.临时工C D. 单位A的主要负责人 45.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进行审查、验收( )

A. 不得要求接受审查的单位购买其指定品牌的安全设备、器材 B.为保证安全设备的质量,可以要求接受审查的单位购买其指定品牌的安全设备 C.可以收取费用 D. 为统一规格,可以要求接受审查的单位购买其指定厂家的相关产品

46.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验收由( )负责

A. 企业负责人 B.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C. 安全管理人员 D.工会 47.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

A. 必须向各级人民政府报告或者举报

B. 应当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C. 必须向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D. 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48. 《安全生产法》根据民事违法行为的主体、内容的不同,将民事赔偿具体分为( )并分别作出了规定。

A. 连带赔偿和人身伤亡赔偿 B. 人身伤亡赔偿和事故损害赔偿 C. 无限赔偿和事故损害赔偿 D. 连带赔偿和事故损害赔偿

49. 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 ),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A. 安全生产技能 B. 安全生产意识 C. 安全培训技能 D. 安全生产素质

50.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对涉及被检查单位的技术、业务秘密( ) A、为了执法必须搞清楚 B、应当为其保密 C、保密范围的不进行安全监督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复习资料B 1.修改后的《安全生产法》由习近平主席于2014年签署第十三号令予以公布,自2014年( )起施行。

A、12月1日 B、11月1日 C、10月1日 D、8月31日

2.《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 )。 A、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C、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D、坚持安全发展

3.保障人民群众( )安全,是制定《安全生产法》的目的之一。 A、生命 B、财产 C、生命和财产 D、生命和健康

4.《安全生产法》确立了( )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A.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 B.国家监督与行业管理相结合 C.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相结合 D. 行业管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 5.《安全生产法》对( )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职责、措施、处罚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A. 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 各级行政机关及其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C.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6. 修改后的《安全生产法》共有( )章( )条。 A、10章110条 B、9章120条 C、8章115条 D、7章114条

7. 在修改后的《安全生产法》中,修订条款最多的是( )。

A、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B、第三章: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C、第四章: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D、第六章:法律责任

8. 制定《安全生产法》,就是要从( )保证生产经营单位健康有序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避免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从而促进和保障经济的发展。 A. 思想上 B. 组织上 C. 制度上 D. 投入上

9.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负责。 A.主要 B.全部 C.全面 10. 修改后的《安全生产法》中新增加的“应该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生产经营单位是( )

A.矿山企业 B. 金属冶炼、道路运输单位

C.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 D.建筑施工单位

1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 ),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A、综合管理 B、监督考核 C、监督管理 D、综合监督管理 12.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除须由决策机构集体决定安全生产投入的之外,生产经营单位拥有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决策权的是( ):

A.主要负责人 B.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C. 项目经理 D. 工会主席 13.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各岗位的( )、( )和( )等内容。

A.责任管理、责任范围和责任人员 B.责任人员、责任管理和考核标准 C.责任管理、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 D.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

14.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和( )的事项。

A.事故应急措施 B.安全技术措施 C.防止职业危害 D.职业危害申报

15.《安全生产法》鼓励从事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聘用( )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A、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C、注册安全工程师 D、相关资格技术人员

16. 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 )、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A.起诉 B.检举 C.仲裁

17. 对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新的安全生产法的态度是( )。

A.提倡 B.强制 C. 鼓励 D.原则性要求 18. 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在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A. 安全检查制度和隐患排查制度 B. 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和劳动保护制度 C.安全绩效考核和安全奖惩制度 D.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承诺制度 19.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 ),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A、生活设施 B、福利设施 C、安全设施 D、工作设施

20.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专门用于( )。安全生产费用在成本中据实列支。 A.进行安全教育及宣导 B.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C.改善生产条件 D.购买安全保障设施

21.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 )等级。

A.三个 B.四个 C. 五个 D.六个

22.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 )事故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处以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四十的罚款: A、发生一般事故的 B、发生较大事故的; C、发生重大事故的 D、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

23.《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 )。 A、安全作业培训 B、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C、安全生产知识 D、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24.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 )报告。 A.项目技术人员 B.项目负责人

C.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D.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25.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给予拘留的行政处罚由( )决定。

A、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报请县级以下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 D、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

26.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给予拘留的行政处罚由( )决定。

A、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报请县级以下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 D、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

27.《安全生产法》规定,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 )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生产、运输、储存 B、生产、储存、使用 C、生产、运输、使用 D、生产、经营、储存

28.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 )。

A.安全宣传标语 B.安全宣教挂图 C.安全警示标志 D.教育宣传标志 29. 生产经营单位的( )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生产经营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 )的意见。 A.负责人 B.工会 C.班组 D.职工

30.《安全生产法》规定,( )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定期统计分析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A.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 B.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C.乡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D.省级人民政府 31.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 )等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应当按照职责,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的监督检查,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A.行业协会 B.社会团体 C.开发区管理机构 D.建设兵团

32 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安全时,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

A.互相提醒注意安全后继续进行各自的生产经营活动 B.有各自安全主管部门确定生产经营活动方案

C.各方自行采取安全措施 D.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安全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制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和协调

33.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必须出示有效的( )。 A.执法证件 B.监督执法证件 C.监督证件 34. 生产经营单位接收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学生实习的,应当对实习学生进行相应的( ),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A.安全生产教育 B.安全技术培训 C.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35. 《安全生产法》规定,只有符合( )或者国家授权部门规定的资质条件,按照法定程序申请登记并获得批准的,方可从事安全生产中介活动。

A. 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 B.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 C. 国家规定的 D.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 36.《安全生产法》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照规定采取停止供电措施,除有危及生产安全的紧急情形外,应当提前( )小时通知生产经营单位。

A.6 B.12 C.24 D.48 37.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国家鼓励生产经营单位投保( ) A.安全险 B.安全生产险 C.安全责任险 D. 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38.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全国统一的( )系统,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关行业、领域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 A.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信息 B.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信息 C. 生产安全事故救援信息 D. 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信息

39.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事故调查报告应当依法及时( )。 A.向上级领导通报 B.向安监部门通报 C.向主管单位通报 D.向社会公布

40.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 )万元以上( )万元以下的罚款,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A.1 3 B.2 5 C.3 5 D.5 8 41.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 )的罚款;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 )的罚款。

A. 30% 50% B.40% 60% C.50% 70% D.60% 80%

42.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对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除要求其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等责任外,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发生一般事故的,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发生较大事故的,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发生重大事故的,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 )万元以上( )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处( )万元以上( )万元以下的罚款。 A.200 500 500 1000 B.500 1000 1000 2000 C. 500 1000 500 1000 D. 500 1000 1000 1500 43. 新《安全生产法》规定,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主要负责人( )不得担任本行业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A、5年内 B、10年内 C、终身

44. 修改后的《安全生产法》规定,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任免,应当( )

A. 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发 B. 由安全监管部门考核通过后任命

C. 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决定 D. 告知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45. 新《安全生产法》规定,工会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 )

A. 协调 B、监督 C、民主管理

46.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时,发现某企业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则可以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

A. 通知电力部门立即对其拉闸断电 B. 组织全厂员工立即疏散

C. 责令企业立即排除隐患 D. 查封或者扣押认为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设施、器材

47. 《安全生产法》第一次在安全生产立法中设定了( )责任,这是安全生产立法的一大突破。

A. 刑事赔偿 B. 经济补偿 C. 国家赔偿 D. 民事赔偿 48. 《安全生产法》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 )的推广应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A. 安全生产国家标准 B. 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C. 安全生产先进技术 D. 安全生产强制性标准

49.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七个方面的职责,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

A. 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B、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C、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D、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50. 我国首次进行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统一考试是( A.2000 B.2002 C.2004 D.2005

)年。

上一篇:代理报检委托书样本下一篇:新引擎曹操传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