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毕业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闻专业毕业论文(精选5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文章对应用型新闻专业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加强论文指导过程管理的对策,指出加强新闻专业毕业论文的实证研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第一篇:新闻专业毕业论文

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讨

【摘 要】本文以微纪录片的拍摄为例,论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分解工作流程,重新设计课程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因材施教,大小课双轨辅导;设置环节节点,监控项目进程;完善与补充,提升作品的表现力。

【关键词】高职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 毕业设计 微纪录片

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而学生的毕业设计要突出和强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毕业设计是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一门专业学习领域必修课,共120个课时,6个学分。2015年以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教学团队在进行毕业设计改革时,充分考虑了高职的教育教学特点,以实训为主,重在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本文以微纪录片的拍摄为例,探讨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毕业设计改革。

一、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措施

(一)分解工作流程,重新设计课程内容

微纪录片的拍摄和纪录长片的拍摄流程完全不一样。传统纪录长片的拍摄往往要跟住采访对象相当长一段时间,等素材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再从中选取素材剪成一个成型的故事。但微纪录片的周期就要相对短得多。在短时限下,微纪录片的拍摄需要有一套高效的流程。如“二更”系列短视频的团队,每个项目的摄制周期只有一周左右,流程如下:第一次采访,编导采访,摄影师踩点,第一次采访结束后,编导撰写文案,和摄影师沟通,制定拍摄方案;第二次采访,团队依照文案直接拍摄,包括拍摄对象的访谈(拍摄对象的访谈以编导撰写的文案为准,内容还是拍摄对象说过的,但已经被编导提炼过,突出了亮点)。而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毕业设计要求学生拍摄10分钟左右的微纪录片,“二更”系列短视频的工作流程是较好的参照模式。不过与行业中的成熟团队相比,学生团队的执行能力较弱。因此,在按项目操作流程设计课程内容模块时,环节制定要比较具体,如文案、外拍、初稿、终稿。其中,文案阶段又包括提案、解说词、拍摄方案。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行小组长负责制

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长为核心。除了大课和分组辅导外,指导教师建立小组长群,在各环节直接对接小组长。各小组的子项目任务由小组长发布、组织、推进。

为了提高小组长的组织管理效率,指导教师将小组成员平时表现的考核权限下放至小组长。在以往的考核中,平时分、期末分、总评分均由指导老师给出,这么做的弊端在于,由于小组长对组员没有奖惩权限,组员的表现大都靠个人自觉,不利于组织管理,而对于组员的平时表现,小组长比指导教师更有发言权。小组长掌握组员平时表现的考核权后,可根据组员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给出相应的评价,作为指导老师打总评分的重要参考。组员平时考核权限下放至小组长后,可以最大限度地杜绝组员偷懒现象的发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组长管理的积极性,对个别自律性较差的学生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提高小组的工作效率。

(三)因材施教,大小课双轨辅导

课程既有分环节指导,又有分项指导。分环节指导,即4位老师根据摄制分环节上拉片课,如策划、解说词、拍摄、剪辑。分项指导,即每个老师分小组整体指导,指导所负责小组的项目整体推进。此外,按课程教学计划,学生毕业设计外出拍摄时间为一周,在这个时段里,4位指导老师会分小组开展现场指导。其中,指导教师跟组外拍指导这项举措,是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团队的新尝试。学生外拍时间安排为一周,外拍指导一般排在中期。一般说来,纪录片的拍摄,编导和摄影师应事先找到拍摄对象采访、踩点,形成策划案、解说词、拍摄方案等文案后,再进行拍摄。但绝大部分学生的拍摄地点都在外地,且经费有限,踩点和实拍一般都在外出的一周内合二为一。这无疑增加了文案和拍摄的难度。中期恰好介于学生采访结束、形成文案和开拍之前。指导老师选择拍摄周的中期介入,既可以检查学生解说词、拍摄方案等文案存在的问题,又可以发现学生在拍摄初期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如获2016级优秀毕业设计的《寻味大安》团队,指导老师到达贵港市平南县大安镇时,团队正在一家甜品老店进行拍摄。指导老师发现团队不但在文案上有问题,在拍摄也遇到了困难。在之前的文案中,拍摄团队只是简单罗列这家甜品店的甜品。依照这样的拍摄思路,观众对这家店难以有记忆点。指导老师引导团队找出这家店最具特色的祛湿粥作为典型,让这一碗粥背后的故事渐趋明朗。团队根据采访到的内容,重新撰写文案,并根据新文案去做分场和分镜,丰富镜头内容,让成片的整体效果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四)设置环节节点,监控项目进程

在整个毕业设计的推进过程中,一共设置有三个集中展示环节:提案、初稿、终稿。

提案环节,学生展示拍摄的策划方案。主要包括选题、片名、题材类型、主题、切入角度、线索、人物、故事结构、拍攝风格和手法、编导阐述、具体实施等。初稿展示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初稿,4位指导老师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片子的立意、解说词、拍摄、剪辑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终稿环节,学生展示成片,指导老师现场评分。其中,在提案环节,片名可先拟定,也可以在成片阶段再确定。题材类型部分要明确其分类,如人物类、事件类、社会类、文艺类、科技类等。主题部分可以主题先行,也可以在拍摄过程中慢慢成形。切入角度部分要强调从小切口切入,如具体的人、事、物,或一个具体的时段,切忌笼统。在这个环节中,最重要的还是人物部分。人物部分包含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主要人物要写清楚人物的背景,其目标任务,实现这个目标任务的阻力,解决这个阻力的过程。而次要人物部分则相对简单,只要写清楚其在片中所起到的作用即可。如2014级的《戏说》团队,指导老师在选题策划阶段就引导其用主人公及其戏班完成一个目标任务作为切入点。这属于从一个具体的事件着手。又如2015级《跨国上班族》团队,指导老师则引导其从主人公跨国上班的一天切入。尽管这两个团队在拍摄和后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在选题策划阶段是合格的。

(五)完善与补充,提升作品的表现力

初稿展示环节中,评分不是重点,主要是指导老师针对初稿中的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初稿展示和修改环节对成片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依照以往的经验,有的小组在选题环节并不会有多出色,但在初稿展示后,能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认真补拍、修改,其终稿质量会有大幅度提升。如2016级的《赶海人生》团队,在初稿展示环节,指导老师觉得整个片子偏于平淡,亮点不多。在与团队深入沟通后,指导老师得知,团队其实是采访到不少素材的,只是并未意识到素材的重要性,导致剪辑时没有加入。如主人公赶海所得海获,会拿到一个海边小集市上去卖。在初稿中,这个海边小集市只是泛泛带过,没有体现出其典型性。而在采访阶段,团队已了解到这个集市和内陆的不同,即它是根据潮汐时间来定开市时间的,在集市上还挂有潮汐和开市的时间表,团队也已经拍摄了相关的素材。经过与指导老师的沟通,团队将这一能够体现海边集市鲜明特点的细节剪到了终稿里,为成片增色。而和初稿环节不同,终稿环节不再侧重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而是侧重于评。指导老师按照一定的比例,选出优秀毕业设计小组,参与最后的答辩环节。

二、问题与对策

经过近年来的改革,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毕业设计的成品意识逐渐增强,毕业设计作品的质量逐年提升,并在区内外的比赛中取得了名次,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整体上来说,题材类型不够丰富,且开掘度不够。如2016级的《渡河公》团队,拍摄上林“非遗”项目渡河公,仅仅将其作为工艺品,并未从艾草、端午等元素挖掘背后的传统文化意义,以及壮族版“诺亚方舟”的民族神话内涵。而2015级的《跨国上班族》团队,将镜头对准每天往返于越南和中国—东兴上下班的越南人,仅就题材而言,已算得上近年来极为出色的选题之一。针对选题面过窄的问题,教学团队可以在选题策划阶段,多列举一些不同的选题方向,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并通过讲解历年来的正反选题案例,让学生避开“雷区”。

第二,课程内容的设计与项目操作流程仍需要磨合。按微纪录片的操作流程,需要到拍摄地进行前期采访调研,才能完成相关文案,如解说词和拍摄方案等。但由于学生拍摄经费有限,只能将这个环节安排到外拍周,与实拍合并到一起。尽管毕业设计的前导课“编导基础”“全媒体实训”等课程有短视频创作的内容,但仍有部分小组对拍摄流程的熟悉程度不够。而将前期调研采访与实拍安排在外拍周,让学生团队在一周内完成现场采访、文案撰写、实拍,无疑又增加了学生团队项目执行的难度。针对采拍合一的弊病,在今后的毕业设计中,教学团队应引导学生将前期采访调研和实拍分开,并且在选题阶段就要提醒学生,如果拍摄经费有困难,最好将选题限定在同城周边,从而将前期采访调研、实拍、补拍的经费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第三,部分小组对关键信息的敏感度较差。这一点在采访和拍摄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2016级的《围屋老人》团队采访一位老人,他坚持住在一座已经变成危房的客家老围屋里,即便驻村干部苦劝,他也迟迟不愿搬离。该团队在完成采访后,和分组指导老师反映,没有故事可挖。指导老师到达现场后,观察到破旧的墙上,挂着一大尺寸的旧肖像照,和整体的环境很不相称,便引导团队从这幅肖像照切入。团队经过再次采访,才了解到照片上的年轻男子是老人的父亲,病逝前在地质勘探队工作,待遇优厚,因而留守围屋的妻子和孩子得以生活安逸。老人之所以不愿搬离围屋,因为那里留下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针对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敏感度差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细致,从小细节入手,深挖背后隐藏的丰富信息。

第四,部分小组现场把控能力较弱,对于在现场遇到问题,缺乏预判能力和应变能力。如2014级的《戏说》团队,主要拍摄一个业余师公戏剧团。剧团的演出大都是晚上在不同村落简易搭台。摄制团队没有能对拍摄环境做出预判,并制定合宜的拍摄方案,如照明问题如何解决、配备什么照明设备等,直接导致成片画面光线不足,或是后期增益后噪点过多等问题。而这个问题在补拍时,依然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小组需要完善预案,在现场拍摄时能灵活应变,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第五,不少小组对项目的整体把控能力较弱。如2014级的《老林的邕城记忆》团队,主人公是一位照相馆的摄影师,用镜头记录邕城变迁。团队在阐述提案的时候,对片子的设定是:从一个老摄影师的视角切入一个城市的变迁,在镜头中体现他对这个城市的情怀。但在采访、拍摄、剪辑的时候,这个设定没有得到延续。成片只有老林对摄影的感情,和之前的选题策划方案偏离太远。针对整体把控能力较弱等问题,教学团队需要在大一就开始夯实学生的专业修養,并在两年多的专业课程中增加项目训练的数量和强度,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训项目中不断磨炼和提升。

毕业设计改革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针对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不断研究和解决,在循环往复中实现螺旋式上升。

【参考文献】

[1]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5.

[2]希拉·柯伦·伯纳德.纪录片也要讲故事[M].孙红云,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156 .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掌上民族影像志建设的研究”(桂教科研〔2020〕1号2020KY29008);广西民族技艺行指委产教融合项目“基于‘非遗’民族影像志的传媒专业群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桂民行指委〔2020〕7号)

【作者简介】潘小楼(1981— ),女,广西平果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编 卢 雯)

作者:潘小楼

第二篇:实践导向下新闻专业本科毕业考核模式创新

摘要:畢业考核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检验大学本科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准。对于实践性很强的新闻专业而言,毕业考核旨在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编辑、交流等综合能力。本文从地方院校新闻专业本科毕业考核的弊端入手,提出以实践为导向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考核模式,以期为全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创新思路。

关键词:新闻专业 实践导向 毕业考核 毕业设计

新闻专业是典型的实务类课程,对实操能力要求较高。毕业考核是新闻专业学生踏入社会之前的必要考查,是对学生业务及综合能力的检验。随着媒介市场需求的变化,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工作者的高要求愈发凸显了传统论文考核方式的不适应性。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首次提出“四全媒体”的概念,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四全媒体”突破了媒体传播时空、形式、主体以及功能的尺度,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媒体人才需求也对新闻传播研究以及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挑战。当前,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课程体系老旧、脱离实际的纯理论教学倾向严重,与之相伴的就是考核方式的缺陷,新闻专业毕业考核模式亟待寻求新的突破,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考核方式更能适应当前全媒体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

一、瓶颈:毕业论文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新闻专业本科毕业考核形式以学术论文为主,学生完成一篇约一万字的论文并通过答辩即可顺利毕业。然而,学生的论文多是对陈旧问题的浅显分析,质量参差不齐。有研究者指出,本科毕业论文仍存在指导不力、过程不严以及质量泡沫等问题,正经受着废除与续存的煎熬。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需要建立在扎实研究的基础上,应结合自身专业就选题深入分析,提出思考和验证后的观点。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地方院校新闻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并没有论文写作的相关课程,因此学生对于论文的基本要求模糊,基础较差,问题意识薄弱,写出来的论文大都无关痛痒,缺乏创新,质量不高。此外,学生对于论文重视程度不够。大四正是迷茫并忙碌的关键期,考研、实习、面试等抢占着学生的时间,论文这类文字性的作品容易被学生误解为一个长篇作业,不乏有完成任务、敷衍了事的心态。对于基础较差、态度不端的学生而言,老师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指导上也只能流于形式。加之,在整个论文指导的过程中,也没有业界专家参与,双边交流机会少。因此,对于不擅科学研究的学生而言,论文写作耗费时间长且收获甚微,并未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二、突破:实践导向下毕业考核模式的优化策略

诚然,当前本科新闻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但并不能因此排斥这一考核方式。毕业论文是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初级阶段,各地方院校中也不乏见解独到、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并且想进一步深造的同学,适合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检验自身,从中收获科学研究方法。然而,毕业论文的考核形式可以一定程度检验学生的理论研究水平,但并不能真正检验出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实践为导向,在实践中检验知识,锻炼实操能力才能助力新闻学子们毕业后更快适应工作岗位。

1.“齐头并进”优化考核方式。新闻专业本科毕业考核模式优化的重要原则就是多元化,即打破传统毕业论文的单一考核模式,加入毕业设计的考核形式。实践导向下的毕业考核模式是让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齐头并进(具体比例可根据各地方院校情况而定),以学生兴趣与特长为基本出发点,结合学生自身发展意愿,选择最合适的考核方式,从而收获完满的毕业成果。

目前深圳大学的毕业设计已成为全国性的标杆,笔者所在的榆林学院充分借鉴深圳大学毕业考核改革的经验,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改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当前社会的某一现象或热点深入调查分析,每位学生就本小组的话题方向,完成新闻报道作品,最后制作小组毕业作品成果册一本(内容包括每位小组成员的作品、新闻图片、后记等内容)。这样,考核内容就包含了多个层面和维度——小组项目文本包含选题缘起及意义、项目实施计划、小组成员作品及附录等,呈现项目陈述、分工明细、选题资料、采访思路、写作构思、录音文件等资料,是该小组对选题的整体介绍,考查小组选题的实施过程及成果;个人项目文本包含学生个人完成作品的过程,展现文献综述、采访手记等内容,考查学生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个人参与度;小组海报与花絮视频制作考查学生的设计能力;最后的公开答辩则考查学生成果展示、口才与表达、临场应变等综合能力。

2.“千锤百炼”考查综合能力。毕业设计项目以深度报道为主,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种形式:大型特稿或通讯(含专题报道和深度报道)、电视新闻专题、纪录片(禁止剧情片)、研究报告:针对新闻行业现实问题所做的调查研究报告、创办媒体,包括杂志、报纸、网站、网络电子期刊、移动客户端等。以上项目可以各种体裁、载体形式呈现,如电视、报刊、网络视频、电子新闻杂志等,但不允许虚构类的内容。经过全方位的“千锤百炼”,考查学生的媒体传播综合能力。

首先,选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选题应尽量选择贴近现实生活的热点话题,突出本土化、区域化。选题不宜过大,避免泛化,更不宜过窄,要保证足够的子方向供每位学生深入调研。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以学生自报选题为主,指导老师根据自身知识积累与经验协助学生进行选题调研,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与自主性,尽量避免跳过省略思考阶段主动为学生提供选题,以免后期遇到困难时学生出现消极情绪。学生应充分开展前期调研,反复论证选题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指导老师参与调研过程,协助学生不断排除可行性差的选题,确定最合适的选题,以保证毕业设计后期的顺利进行。

其次,采用多样方式实现有效采访。扎实的采访是新闻报道能否成功的重要基础,直接决定作品的深度与广度。毕业设计的选题通常会走出校园,面对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让身在象牙塔中的学生直面社会,考验学生的交流与应变能力。面对突发状况,如疫情等不可控因素,学生还应熟练掌握电话、微信等线上采访技巧,保证选题的顺利实施。除了与人交流,还要学会使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内容分析等,从而使报道内容更充实,更具有说服力。

再次,业界专业人员参与公开答辩考核。毕业设计答辩之前利用海报、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充分宣传,将答辩场地从传统的教室中跳脱出来,移至学术报告厅等更大的平台,充分公开化,除了各级新闻专业学生参与,还要吸引校内其他学院的学生前来观看。高校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与业界需求紧密联系,答辩现场邀请业界专家评审,邀请重要采访对象前来观看交流,在公开答辩环节,学生要接受评委老师以及新闻业界人士的提问,充分考查其语言组织、临场应变、现场展示等综合能力。

最后,多媒体传播考查学生综合能力。新闻专业毕业设计考核内容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报道或一个视频作品,还要考查学生的媒体策划和传播能力。以文字报道的毕业作品为例,作品成果册考查学生的文字功底和编辑排版能力,在公开答辩之前的一系列宣传动作考查学生的多媒体运作能力,宣传海报和花絮视频的制作考查学生视频编辑能力。此外,答辩时展示的毕业设计宣传片、成果PPT等环节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每个小组的调研成果,每个环节都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3.“内外兼修”实现考核价值。从外部影响来看,新闻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考核方式建立了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业界的沟通桥梁。毕业设计的选题大都着眼社会现实,学生走出校园,观察社会,反映现实,真正实现了学校与外界的沟通,促进校企合作,同时也可以成为学校的宣传名片,助力提升学校影响力。从内部价值来看,毕业设计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毕业设计的选题从小切口入手,关注特殊群体、重视社会问题,实施的过程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沟通能力有充分的锻炼,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带着人文关怀接触社会现实,彰显社会责任,成为有温度的新闻人。此外,在实施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形成“共同进步体”,能够督促老师不断提升业务技能,达到双赢。

三、思考:因地制宜的毕业考核改革路径

合理的考核制度能够反作用于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人才培养改革。以笔者所在榆林学院文学院新闻学专业为例,毕业设计的过程反映出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应在平时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在学生低年级期间设立采写编评一体化课程,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办报,从选题、内容到版式全方位辅导,夯实学生采写编的基础,为日后毕业设计以及参与社会工作助力。借鑒深圳大学毕业设计路径的同时,地方院校不同于国家一流大学,无论是生源、资源还是能力相对欠缺,因此完全照搬模式是不可取的,应根据自身院校情况适当调整。如深圳大学毕业设计选题涉及全国范围,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更高,而对于毕业设计考核方式刚起步的地方院校来说放眼全国并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选题应着眼于地方,立足本土,实践性和贴近性也更强。同时小组人数也应有所考究,深圳大学以5~6人为一组,这对于全国范围内的选题而言是合理的,而地方选题普遍偏小,研究题目有限,久而久之会出现选题枯竭的情况,因此可考虑减少小组人数。

新时代的全媒体记者需要实现从宣传向传播的角色转化,克服技术恐惧心理,及时学习、掌握融媒体制作技术,不断适应传媒产业深度调整的市场需求。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单位必须注重综合培养。地方院校本科新闻专业考核应以实践导向为主,尊重学生兴趣,立足本土,从而为社会输送综合能力更强的全方位人才。

作者单位 榆林学院文学院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媒介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新闻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能力研究”(项目编号:SGH18H4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时伟.大学本科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07).

[2]刘劲松.综合毕业设计:实践导向下的新闻专业本科毕业考核模式创新[J].教育传媒研究,2019(07).

[3]张西静.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多元化改革及其效果——以西京学院为例[J].西部学刊,2018(05).

作者:杨程茜

第三篇:应用型新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文章对应用型新闻专业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加强论文指导过程管理的对策,指出加强新闻专业毕业论文的实证研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应用型;新闻专业;毕业论文;问题

应用型新闻人才,主要是指以教学为主的本科院校培养的服务地方的新闻人才,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新闻理论知识、较强的新闻实践技能和良好的新闻职业素养,并融知识、能力、素养于一体,在新闻工作中熟练运用。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才是核心,新闻是专业指向,应用性是基本要求。毕业论文是应用型新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综合性强的实践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要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来独立完成这项具有较大难度的课题。这是对四年来所学知识的一次复习和应用,也是检验学生是否是优秀应用型新闻人才的试金石。

一、存在问题

根据笔者近5年来对新闻专业毕业论文的管理情况来看,随着本科教育教学管理的加强,新闻专业本科毕业生撰写的毕业论文质量逐步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毕业论文选题忽略了新闻专业的特性——社会性,没有紧扣社会热点问题,理论分析过多,实证研究较少;在理论分析的论文中引用他人材料和解释过多,自己的观点和评论不足,深度不够,论文模式依然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步骤,尤其在“怎么办”阶段,对策拍脑瓜,方案想当然的问题相对突出。学生的毕业论文以“伪命题”的理论分析为主,科学严谨的实证研究偏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大量的理论性课程的设置导致学生掌握的只有理论性知识,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的缺失,使学生游离于实证研究之外,也不懂得运用何种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二是师资队伍的不健全也是实证研究类毕业论文缺少的原因之一。目前,进行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教师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坛的教师,没有在媒体工作和一线实践的经历,师资队伍的单一性和实践型教师的缺失直接影响实证研究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即使学生选了实证研究类的题目,老师也指导不了。三是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对毕业论文的选题也会产生影响,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这段时间学校基本没有集中授课的课程,大部份学生忙于就业、考研,精力难以放在论文写作上。且有的学生在外地,与指导老师基本上见不着面,论文指导仅限于网络指导和电话指导,理论性的论文选题更利于毕文的完成。

二、对策思考

一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和根本,它规定人才培养的规格,预期了学生的发展方向。应用型新闻人才与传统学术型新闻人才的侧重点不同,它强调了学生的应用和动手能力。作为新闻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人才培养方案中应用型这个特性应贯穿于学生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中。应用型不仅是对新闻专业外在的层次规定,也是新闻专业本身内在的要求。新闻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其培养的人才大部分工作在社会第一线,接触社会基层的方方面面,相关社会科学的基本素养对于新闻专业来说必不可少。因此,在课程设置中,除了必要的理论课程和专业素养外,还要增加提高学生调查研究能力的课程和综合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这样,学生才能运用专业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完成毕业论文写作这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二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一般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新闻专业筹建时间不长,师资以年轻的教学型教师为主,他们大都是来自高校的毕业生,不仅在理论教学上有所欠缺,而且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经验。教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者,其专业素养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所培养人才质量的优劣。因此,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青年教师的培养可以采用做访问学者或提升学历、学位的方式,通过进修来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拓展教师的研究领域,这对于毕业论文的指导是很有益处的。同时,由于新闻专业本身的特性和应用型专业的特点,实践教学经验在毕业论文创作,特别是实证研究类的论文创作中起了很大作用。这就要求论文指导老师本身要具有一线的工作经历,因此,学校在培养青年教师时,除了注重理论素养的提高外,更要重视专业技能的获得,要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青年教师的培养要实行“引进来”、“走出去”原则。“引进来”,指聘请媒介一线有实践经验的新闻从业者开设专题讲座,为教师讲授现实中媒介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操作,掌握媒介的最新知识;“走出去”,指将青年教师送到媒介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学习各类工作技能和实践经验,使得自己更加符合应用型新闻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是加强论文指导过程的管理。论文撰写是一项复杂性的系统工程,从论文选题到开题报告到中期检查到论文答辩,环节众多,有效的管理是保证论文进度和质量的关键。第一,要加强选题指导。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个环节,学生感兴趣的选题是论文良好的开端。论文的选题要提前规划,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结合自己的课程学习和各类实践进行思考,而不是要做论文时才开始找论文题目。其次,新闻专业是一门社会科学,规划选题时要从新闻专业的实际应用性出发,寻找有研究意义的课题,避开似是而非的“伪命题”。因此在选题时,建议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选取实际问题。最后,选择课题要遵循“小切口,深挖掘”的理念,避免大而空的论题,如果论文的题目“假”、“大”、“空”,那么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因没有切实研究,只能采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来完成论文。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论文题目选好选准了,后面的写作才能扎实有效的开展。第二,要加强过程管理。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大部分学生已经外出实习,在论文的指导过程中,学生与导师面对面地交流的次数不多,毕业论文的进程和质量难以管理和监控,如何有效地对毕业论文进行管理是值得思考的。笔者认为,在众多的流程中,要抓好论文的开题和中期检查这两关。撰写论文开题报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开题,学生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对前人的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创新点和自己研究的方向。在开题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构建论文框构,明确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对策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定下论文的基调;在中期检查过程中,老师对论文写过程中的研究方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指导,明确下一步的写作进程。这两个环节,指导老师要与学生面对面的指导和交流,落实每一个环节,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深入地研究和撰写论文,而且还避免理论研究论文中的抄袭现象,改变以前的“剪、贴、拼”的论文写作模式,最终写出有新意的论文。第三,要重视基地建设。实证研究类论文源于生活,学生只有在大量的社会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因此,指导学生撰写实证研究类的毕业论文时,需要相应的实习场所和实习基地。对应用型新闻专业来说,对口的实习基地就是报社和电台、电视台、各类网站等媒介单位,要建立相适应的媒介实习基地,特别是网络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实习基地,保证新闻专业的学生有大量的、长期的机会在新闻一线接受锻炼。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并进一步做更加深入的实证研究。

三、改革设想

新闻学是一门社会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社会性源于自身的实用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的发展也呈现多层次、立体化局面,专业技术的要求更强,其对新闻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今后的毕业论文指导中,要引导更多的学生加入实证研究行列,同时考虑以多种方式呈现毕业论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这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第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实际问题,鼓励学生撰写深度报道或调研报告;第二,把论文写作与分层级、分模块、分方向教学结合起来,设计多个模块,如各类影视剧本写作、广告策划与文案、网页制作与维护等作品替代毕业论文写作。经过不断地探索,新闻专业的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将会妥善解决,毕业论文的实证研究终会呈现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高昱,丁立梅.社科类专业实践作品替代毕业论文之实证研究——以西安欧亚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

[2]文莉,荷锋.学文科类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3).

[3]朱方侯健.以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索新闻人才培养新途径[J].中国记者,2014,(9).

[4]陈艳娇.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设计方案新构思[J].江苏高教,2011,(5).

作者:张粉琴

第四篇: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多元化改革及其效果

摘要:毕业论文(设计)的多元化改革是为了适应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的需求,适应传媒行业多样性的需求,适应新闻学专业实践性应用性需求。毕业论文(设计)多元化改革突破了毕业论文的单一考核方式,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并行,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拓宽设计类型,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选择与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毕业设计;应用型;多元化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也是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科学、规范的毕业论文(设计)方案对于考核和评价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至关重要。针对新闻学专业存在的毕业论文单一化、重视理论研究、淡薄综合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问题,我们从西京学院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出發,着眼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积极探索构建适合应用型本科传媒人才需求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以更加全面、科学和个性化地对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考核评价,从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一、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多元化改革目的

(一)适应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的需求

2014年2月,教育部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正式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主要任务。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行业高级专门人才。西京学院明确定位为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与之相适应,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就需要调整成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应用型新闻人才。以毕业论文(设计)为唯一手段、以凸显学生理论知识综合应用为目的论文考核评价模式,难以衡量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与水平,必须依据新的院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对其进行改革。

(二)适应传媒行业领域多样性的需求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西京学院将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服务于国家大战略,服务于西部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与行业有效对接,着眼媒介融合,为企业和基层媒体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实践能力强,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行业应用型人才。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可在传统媒体、网络新媒体和文化传播领域、企事业单位的宣传策划部门就业。

报刊社、广播电视台、网络媒体、企事业单位宣传企划部门等,不同的行业和部门,对新闻传媒人才应用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报刊社需要的大多是传统新闻采编人才,更看重文字写作与编辑能力;广播电视台招聘更看重节目策划制作和影像叙述能力;网络新媒体单位更看重新媒体内容创作、运营管理等,掌握新媒体技术更为重要。因此,新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多元化考核评价在保留毕业论文的基础上,应增加强调新闻采编能力的深度报道、创办编写报纸杂志,拍摄制作电视专题片和针对网络新媒体的多媒体交互产品设计,以满足传媒行业领域多样性的需求。

(三)适应新闻学专业实践性应用性需求

新闻学是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理论学习与研究固然重要,但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要面对媒体业务实践,而不是理论研究,因此更需要与实践的对接,通过对学生新闻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熟悉新闻的生产流程和相关要求,提高采写编评摄等新闻业务技能,以便走上工作岗位就能独立采写新闻稿件,编辑报纸,策划与制作电视节目,策划与设计网络专题及新媒体交互新闻产品。因此,对于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应用实践能力的考核,最佳的方式是通过设计制作新闻产品,而不仅仅是通过毕业论文来考核评价。

二、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多元化改革的内容与方法

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改革最重要的改变就是打破毕业论文的单一考核方式,做到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并行。首先,不排斥毕业论文,特别是对于学术研究有兴趣、有志于考研深造的同学来说,保留毕业论文很有必要。同时,以实践成果为导向,鼓励并推广毕业设计。在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专业特长,结合实习实践及未来的就业方向,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毕业设计类型。

(一)丰富毕业设计(论文)的选择类型,满足学生个性化选择与发展需要

根据新闻专业实际,可做到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并行,毕业论文控制在30%左右的比例,毕业设计占70%左右的比例。毕业论文要求必须使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完成,将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新闻传播作为论文的主要选题领域,更看重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和媒介传播实际,结论具有一定的社会应用价值的论文选题。特别是将社会调研报告作为毕业论文选题中的重要选择,要求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就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最好是选择近三年内的热点话题或社会问题。要求学生采取社会调研方法进行调研,必须使用问卷调研,除了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问题设置,与调研选题相关的问题不得少于10个,要使用科学的抽样方法及样本数,确保样本的代表性,从而提高调查问卷的有效回收率。

在毕业设计改革中,西京学院新闻学院将人才目标实现的能力素质进行分解,既考察专业核心能力和素质,即新闻信息的采写编评摄,又要体现出学生适应不同就业领域的拓展性能力素质,通过毕业设计既检验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又为学生毕业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新闻学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毕业设计分为五个不同的类型,包括深度报道、人物专访、报刊采编、电视纪实节目、交互媒介设计五大类。

(二)科学制定分类化评价标准,既全面考察又有所侧重

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价考核的关键是标准的制定。我们从学院专业教学实际出发,毕业论文严格按照学校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考核,毕业设计则根据类型制定相应评价标准。将毕业设计的原创性作为基本指标,每类作品都要求主体内容的原创性,突出对采访、写作、拍摄等核心能力素质的考察。各类毕业设计的具体标准如下:

1.深度报道、人物专访。要求学生选择典型人物、重大事件或主题,制定详细的报道方案与采访提纲,在深入细致采访的基础上,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深度报道或人物专访,并配2-3幅新闻图片,所有内容均为原创。

2.报刊设计。包括杂志设计和报纸设计。要求整体设计应体现出较强的新闻性,符合连续出版的要求;内容稿件的体裁不少于四类,各类体裁中都要有一篇原创作品,其中消息要求两篇原创,每篇不少于300字,原创新闻评论不少于800字,原创通讯、专访不少于1500字,原创新闻图片不少于5幅。

3.电视纪实节目。电视纪实节目包括电视专题片、电视纪录片、电视新闻节目等类型。要求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节目时长不低于15分钟,选题新颖,内容深刻,取材真实,贴近生活,体现出原创性。节目主题立意积极向上,能熟练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表意符号;节目方案策划、采访报道、摄影摄像、后期编辑等主体工作均应为学生本人独立完成,引用其他资料画面不得超过总片长的1/5。

3.交互媒介设计。交互媒介设计包括网站及网页设计、H5应用、动画制作、多媒体表情包制作等不同类型。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从信息传播的双向性与互动界面的友好性入手,其设计包括信息组织、整体架构、界面元素、交互体验等,提倡创意理念与风格的表达,兼顾多媒体技术应用和内容策划与编排、交互推广等多要素。

(三)严抓毕业设计(论文)关键环节,强化过程化管理

选题、开题、过程指导、评阅、答辩是毕业论文(设计)的关键性环节,西京学院新闻学院制定了详细的专业指导规范和要求。

一是选题突出多样化与真题真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强调来源多样化,可以是导师科研课题,也可以是学生科研立项、社会调研、毕业实习、学科竞赛或学生原创项目。选题强调真题真做,鼓励学生根据实习工作实践需要或校企合作单位联合命题,解决新闻实践中问题,选题需由毕业设计委员会事先审查。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80%以上都来源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毕业设计选题上,与实习和就业相结合的选题占到了60%左右,与学科竞赛相关的选题占到了25%左右。

二是增设毕业论文(设计)开题答辩环节。将开题答辩与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由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委员会组织开题答辩,学生通过PPT汇报方式重点阐述毕业论文(设计)的思路、内容框架、工作方案,工作委员会对选题、可行性和应用价值等方面全面把關指导,提出修改意见,开题答辩通过者方可开始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与创作。

三是学校和企业协同指导评阅。西京学院提倡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生的应用能力考核,这就需要加强相关企业在毕业论文(设计)中的作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小组成员由校企双方指派学者专家组成,共同选派、审核指导教师,毕业设计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评阅。同时,建立指导教师—教研室—教学指导委员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委员会四级过程管理与检查管理体系,及时解决毕业论文(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在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阅和答辩环节,也增设媒体(行业)一线工作老师,就作品的现实价值、行业规范进行评价。

三、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多元化考核评价的效果

(一)满足学生毕业设计个性化的需求,毕业设计数量、质量稳步提升

随着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新闻学专业的跨学科、跨领域特性越来越明显。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发展变化,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着力拓宽就业领域。以西京学院新闻学专业2017届毕业生为例,共有77名学生选择了毕业设计,占学生总数的76%,其中报纸编辑42人,杂志编辑9人,电视纪实节目制作19人,交互媒介设计2人,社会调研报告6人。在评选出来的10个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中,优秀毕业设计占了9个。与前两届毕业生的有关情况对比可见,毕业设计选择的比例逐年上升,优秀毕业设计的数量稳步上升,在近三年毕业设计作品中不乏有创意的优秀作品。从对毕业班毕业设计满意度的调查来看,90%以上的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表示满意。

(二)凸显实践特色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强化了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

毕业设计多元化改革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优化设计方案的过程。如,对于毕业论文(设计)创新比例低、与实践结合不密切等问题,在设计方案时,经过充分地调研和讨论,从毕业论文(设计)的创造要求、过程监管及评价标准上均给予明确规范。在报刊编辑设计考核中,强调新闻体裁必须齐全,消息、评论、通讯、图片新闻必须有自己的原创,必须体现出真正的采访过程,对学生综合运用采、写、编、评、摄等核心业务能力的考核要求更加明确。在交互媒体设计中,为避免学生重设计、轻内容,特别强调主题策划、内容采编的原创性要求,还增加内容推广的环节,要求学生制作出的交互媒体作品,必须在一周内进行手机平台推广,并分析推广效果。

现行版的毕业设计多元化改革方案在毕业论文(设计)的类型上更加符合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综合素质的考核更加全面,对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运用要求更为明确,对工作量的要求也有所增加,在分类评价与考核标准的设置上也更为合理,并请业界专家对毕业设计进行评阅,毕业设计的质量也显著提高。

(三)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学生就业满意度稳步提升

通过毕业论文(设计)多元化改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特长选择实践性、应用性的毕业设计形式。在整个毕业论文(设计)实施过程中,学生既要进行实地采访、拍摄,又要谋划构思作品的主题、脉络、创新点,最终要通过写作、编辑形成作品,还要通过毕业设计报告重点梳理体现作品的创作过程、重点与特色。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而言都是独立实践、用心构思的过程,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实际工作项目的过程,凸显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色。通过校企专业教师的检验评价,认为新闻学专业多数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已经达到媒体的编辑出版水平。另据调查,近两年西京学院新闻学专业就业率、就专率均有提高。通过对就业单位的调查发现,西京学院新闻专业毕业生工作岗位的适应期缩短,上手快,更有发展后劲。

参考文献:

[1]乐志强,尹科.我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问题的研究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3).

[2]翁艳琴.基于本科生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效能提升的系统设计[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

[3]黄智铭.项目导向的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6(12).

[4]吴立平,许国动,肖伟才.专业与职业融合背景下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路径抉择——基于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视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9).

[5]马永春.基于职业化培养的新闻学毕业设计路径探析[J].大理大学学报,2017(9).

[6]杨磊,曹林.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考核模式改革初探——以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为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4).

[7]王杨.融媒时代新闻学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报业,2017(23).

[8]龚芳敏.媒介融合视阈下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探析[J].大庆社会科学,2015(2).

作者简介:张西静(1979—),女,西京学院传媒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教育与媒介文化。

(责任编辑:朱希良)

作者:张西静

第五篇:应用型体育院校新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探究

摘要:新闻专业的学科性质要求学生不仅懂得新闻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目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新闻专业学生毕业考核是以论文答辩方式进行的,单纯依靠撰写毕业论文,强调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但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学院长远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不符,使得作为新闻专业教学改革关键环节的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显得势在必行。通过改革新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使学生毕业考核多元化、多样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体育院校;新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

一、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其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第三十二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指出:“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这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人才培养的要求。新闻专业由于其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社会要求高校新闻专业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较深厚的理论知识,更要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尤其是应用型高校新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更应该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而毕业论文(设计)是检验学生四年学习生活的试金石,是學生综合素质的一次展示和检验,亦是运用综合知识进行社会实践的一次锻炼。

长期以来,社会对新闻专业学生以传统毕业论文及答辩的模式毕业持有异议,呼吁积极进行毕业考核方式的改革。尤其随着各高等学校提出建设应用型高校目标,改革毕业论文(设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如早在2009年四川大学就出台“进一步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补充意见”,规定毕业论文(设计)“可以是传统形式的毕业论文(设计),也可以是反映学生真才实学和创新能力的与专业相关的作品、设计、调研报告、竞赛取得的成果、参加科研训练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取得的成果、在报纸杂志发表的优秀文章等”[1] 。随后,成都体育学院也积极进行改革:“新闻系学生从2011届毕业生开始,可根据自身今后发展方向的定位,自主选择是通过论文还是设计作品来参加毕业答辩。”[2]目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学生仍然以传统的毕业论文答辩模式毕业,存在众多问题急需改革,而且这也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的指导方针不符,与新闻专业“培养面向体育及传播媒介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体育和新闻兼通的、能在各类新闻媒体及相关的领域从事体育新闻宣传、编辑、策划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出入。故而,本文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某届新闻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论文为例,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新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向和模式,以期为新闻专业乃至所有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二、体育新闻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

笔者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某届体育新闻专业毕业学生为样本,该年共有毕业生108人。虽然近年来学院加强对毕业论文的管理和监控,毕业论文质量在逐步提高,但通过分析该届学生的毕业论文,仍然发现存在有不少问题:

(一)部分学生论文选题重复、雷同,缺乏创新意义

本年度有不少同学选择同一问题和新闻热点、现象进行分析,而且分析角度、模式、论文体例等类似或雷同,缺乏创新性。如很多题目都冠以“新媒体融合/时代”、对“网红”现象的分析、对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分析等,尤其是对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分析大概占据10%左右。部分学生选题重复,更有同一导师指导的学生撰写同一题目的论文,如“新媒体时代体育学院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为例”、“媒体融合下的新闻报道研究”等,虽然同一问题不同学生来探讨,角度不同,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但论文模式、论述体例、占据资料等都大致相似,很难有所创新。

(二)部分学生论文选题大而不当,不合适本科毕业论文

众所周知,无论本科还是硕士,毕业论文选题需要小切口大视角,只有如此在撰写过程中才容易把控。而部分学生在选题时,为了容易凑字数,避免无话可说,往往选择大的题目,致使论文空洞,内容不实,无法把握整篇论文的布局,也很难将问题说清楚。如“媒体融合下的新闻报道研究”、“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发展策略研究”、“新媒体时代下的体育新闻传播研究--以新浪体育APP为例”等。可以说,像这样的论文题目,硕士论文都未必能够把控得住,更何谈本科毕业论文。

(三)部分学生论文无观点、无问题,只有“文”而无“论”

毕业论文是针对某一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在占据众多前沿资料的基础上,甚至还需要实地走访等,来探寻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而在体育新闻专业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不知所云,没有观点和问题,甚至文不对题。如“新媒体下新闻摄影发展探讨”,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该题目应该意在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所出现问题方法。但当我们细看其论文内容时,却发现文章的目的是“旨在探究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客观原因,发展趋势以及新形势下新闻摄影的应对之策”。在首段论述了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的现状是全民皆拍,势不可挡;新闻图片需求旺盛;新闻摄影分类深化和新闻造假之后,根本没有只言片语提及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的问题所在,却在第二部分转而从摄影器材平民化、通讯网络高速发展和各种社交APP的广泛使用三个方面论述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问题存在的原因,除去“摄影器材平民化”可以勉强和新闻摄影联系起来之外,其他都是题外话,即使如此我们也不得知这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寻找的原因;第三部分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的应对策略更是牵强附会。可以说,该论文没有抓住中心观点和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

(四)毕业压力下致使部分学生为毕业而毕业,为论文而论文,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就业、考验等压力下,部分学生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是应付了事,只要能过关,所以不惜复制、粘贴等。为了应付学校的查重率,将原本通顺的句子打乱,造成论文最基本的字句不对,语序不通,但查重率却很低;在经过指导教师费心费时逐字逐句修改后,却发现查重率不达标;个别学生从选题开始,就以种种借口不来学校,不接指导教师的电话,更不用说主动给指导教师联系,谈何论文指导。部分学生态度敷衍,论文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体育新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的必要性

(一)符合学院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在十三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以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指导方针,而且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明确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但目前,“新闻专业在应用性人才培养方面目前还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重传承轻创新的问题。”[3]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多方联动进行改革,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是其中关键的环节,也是最能够立竿见影的一个环节。而新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变以往单一撰写论文的方式,使毕业论文(设计)兼具理论和实践的特性,形成多元化的毕业模式,正符合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学院长期办学定位。

(二)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新闻专业能力

新闻专业本身就是社会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一个专业,学生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新闻知识、理论和素养外,更为重要的是具有新闻实践的能力。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的改革,使学生提前进入社会实践领域,使所学知识能够学以致用。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激发学生深入探究本专业知识的兴趣,在实践过程中运用本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目前体育新闻专业学生主要依靠教师传授理论,很少有社会实践机会,作业、考核甚至毕业论文都是有教师单独命题,从而失去了社會实践的锻炼机会,也造成学生对实践的不重视,整体素质的下降。

(三)符合新闻专业的学科特性,提高学生的毕业竞争力

新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改革,凸显了新闻专业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符合新闻专业学科特性和办学规律。学生在毕业设计时,运用所学知识,策划新闻报道、创办报纸、编辑排版、拍摄DV、制作网页、策划广告文案和创意等,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毕业时的竞争力,为学生走上社会奠定基础。

四、体育新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设想

新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院、系部、教研室和教师共同配合,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总的来说,新闻专业学生毕业方式要多元化、多样化。具体来说,笔者认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出台体育新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案,以文件形式推动新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的实施,系部和教研室配合学院进行改革,作为新闻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部分,先行实施。具体来说,学校出台文件规定新闻专业学生毕业方式分为论文和设计两种模式。其中,每年以论文方式毕业的学生人数占据30%或学校认为合适的百分比,也可以逐年由高降低,逐步到位,最低可以为30%或学校认为合适的百分比;以设计方式毕业的学生人数占据70%或学校认为合适的百分比,也可以逐年由低升高逐步到位,最高可以为70%或学校认为合适的百分比。具体操作方式,可以先由学生提出申请,系部审批,报学校主管部门备案;当学生申请人数不足时,可以随机抽取,以硬性规定新闻专业学生毕业方式达到学校规定的人数比,以便学校掌握主动权。

2.对于是否批准学生以论文答辩方式毕业来说,需要新闻专业的教学改革给予配合。如体育新闻专业可以率先在全院实行学年论文制,即将新闻专业学生依据人数和教师数对等划分,每位教师负责指导、培养一定数量的学生撰写论文,教师跟踪指导三年。而学生在大一、大二和大三每学年需要提交一篇完整的学年论文,由学院、系部、教研室组织相关教师对其进行评审,只有三年全部学年论文评审通过的学生,毕业时方可选择以论文答辩方式毕业,否则只能以毕业设计的方式毕业。体育新闻专业学生经过三年学年论文的锻炼、学习,不仅可以提高论文撰写能力,还能寻找自己的学术兴趣点,深入研究某项问题,为日后的继续深造或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3.放宽体育新闻专业毕业设计范围,鼓励更多学生选择以毕业设计的方式毕业。在新闻专业毕业设计范围内,可以进行细化,如可以规定四年中,新闻专业学生在某些级别的报纸、杂志、电视台或广播台发表或播出作品多少篇,即算合格可以毕业,多少篇算优秀可以毕业;学生也可以策划一场新闻采访活动;创办一份报纸,独立进行编辑、排版;广告文案策划和脚本写作;影视剧本撰写;拍摄DV;拍摄照片;拍摄微电影;独立进行剪辑;网页制作和维护;调查报告甚至播音、新媒体创意作品等都可以作为毕业设计的种类进行创作。同时,可以规定可以个人进行毕业设计创作,也可以以团队的形式进行毕业设计创作,但每个团队人数最多不能超过5人或学院认为合适的人数。从而鼓励新闻专业学生走出去,走上社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际的设计制作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等。使学生能够提前介入职业生涯过程中,实现新闻专业的知识、专业和社会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新闻专业要完善学生毕业方式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标准。改变以往单一依靠任课教师出题、命题、考核的方式,要采取开放式的考核评价体系,采用打分制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审查。评审人员要采取专业教师、媒体从业人员和学院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新闻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进行审查,从而形成与毕业论文答辩相对应的评价考核模式。

新闻学专业是培养具有新闻素养,既懂新闻知识又能进行新闻采编播等实践操作的应用型人才的一门学科。因此,既懂新闻业务又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新闻专业毕业生最受社会市场欢迎。社会竞争发展的需要,要求体育新闻专业必须进行以培养应用型新闻人才为目标的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新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是新闻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必须依托于新闻专业的教学改革,在学院、系部、教研室和教师的共同配合下,才能完成。其符合学院的长远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提高新闻专业毕业生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院可以结合体育新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情况,对全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改革和探索,进而摸索出适合体育院校实际情况的大学生毕业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为学院早日建成应用型体育院校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汪玲.川大出台论文改革意见:本科毕业论文可被替代[EB/OL].(2009-10-16) [2018-09-06]. http://news.163.com/09/1016/07/5LNSKK2N000120GR.html.

[2]余媛媛.成都体院新闻系:拍个DV也算论文[EB/OL].(2009-10-16) [2018-09-06]. http://news.163.com/09/1016/06/5LNQVSS9000120GR.html.

[3]印兴娣.地方高校新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

作者:赵军涛

上一篇:信息科学技术论文下一篇:心理辅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