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饭店创建刍议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 人们越来越关注资源与环境保护, 世界进入了“环保时代”, 亦即绿色时代。绿色产品、绿色科技、绿色职业纷纷涌现。绿色时代的到来给饭店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们提出了“绿色饭店”的概念, 并将此作为21世纪饭店业兴衰的根本。

1 绿色饭店的内涵

“绿色饭店”一词到目前为止, 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同的明确定义, 国际上有“greenhotel” (绿色饭店) 、“eco-efficient hotel” (生态效益型饭店) 、“environmen-tal-friendly hotel” (环境友好型饭店) 等名称, 其基本含义是相同的, 即用来指导饭店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发展方向。它可以理解为能为社会提供舒适、安全、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产品, 并在整个经营过程中, 以一种对社会、对环境负责的态度, 坚持合理利用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的饭店。它给出了一个原则和框架, 并不涉及具体的内容和目标、指标。在操作过程中, 饭店要根据这个原则, 研究本企业的实际状况对环境保护作出应有的贡献。

笔者认为, 绿色饭店的“绿色”, 有三层含义:提供的服务本身是绿色的;服务过程中使用的物品是绿色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绿色饭店具备四个特点:环保、节约、健康与安全。环保是指在饭店的经营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实现服务与消费的环境友好;节约主要是指在饭店的经营过程中注重循环经济, 节能降耗, 水、电、煤等降耗物质应减少消费;健康是指饭店为消费者提供有益于大众的身心健康的服务和产品;安全是指饭店在服务中确保公共安全和食品安全。

2 创建绿色饭店的措施

2.1 树立绿色理念

绿色理念是建设绿色饭店的指导思想, 它直接影响到绿色饭店具体创建的每一个环节。创建绿色饭店不是跟风赶时髦, 而是饭店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 也是饭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创建绿色饭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不是高喊几句口号或执行几项标准就可以的。其实, 绿色饭店是一项跨专业、多学科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涉及到设计、建造、用材、环境、绿化、设备、用品、资源利用、废物处理、安全管理等许多方面的具体工作, 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社会各界的协作, 消费者以及社区居民的支持。只有饭店管理者真正意识到创建绿色饭店的意义, 树立正确的绿色理念, 才能规范企业的所有经营行为, 从而保证绿色饭店建设的顺利实施。

2.2 采用绿色技术

所谓绿色技术就是技术的使用达到降低污染、保护生态、减少浪费、循环使用、节能降耗的要求, 符合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要求。绿色技术是解决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方法。绿色技术的普遍采用是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绿色饭店的发展, 依赖现代化绿色技术的发展。

绿色技术包括末端处理技术和污染防治技术, 在节能环保的管理运行中, 要遵循研究 (Research) 、减化 (Reduce) 、再使用 (Reuse) 、再循环 (Recycle) 和替代 (Replace) 五R原则。饭店可采用污水、废气处理设备, 通过分离、处置和焚烧等手段处理垃圾。饭店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北京昆仑饭店投资300万元将原来使用燃煤的供暖锅炉房陆续改为燃气炉, 此举可使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96吨, 减少烟气排放16.8吨, 固体废料500吨。饭店普遍使用的一次性塑料袋 (洗衣袋、购物袋) 形成“白色垃圾”, 这种“白色垃圾”在自然界消化降解的周期长达400年, 有百害而无一利, 现在有些饭店开始制作布袋和竹子来代替这种一次塑料袋,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白色污染。饭店纸的用量很大, 纸的回收和再利用是回收资源的重要环节, 在新加坡, 废纸再循环计划是最受欢迎的环保措施。通过采用这些绿色技术, 饭店既节约了成本, 又起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保护环境的作用。

2.3 培育绿色市场

培育绿色市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培养绿色员工。员工对于绿色饭店的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通过他们可以体现饭店的绿色形象, 向顾客宣传绿色理念, 更好地执行饭店的绿色管理计划。因此, 饭店企业应进行全员环境教育, 通过培训, 培养绿色员工, 使得员工具备绿色意识, 积极贯彻实施饭店的绿色措施。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意义、饭店和环境的关系、饭店对环境的破坏性、创建绿色饭店的意义、创建绿色饭店的内容与任务、绿色管理的方法等等, 都可以作为培训的内容。员工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是“绿色理念”的受教育者与传递者的双重角色。饭店应采取措施鼓励员工人人参与环保活动, 如鼓励员工提绿色建议, 对实施环保计划表现积极、确有实绩者将其事例记入员工档案, 作为奖励和晋升参考之用;饭店还可将好人好事登载在饭店或 (集团) 公司办的报纸或杂志上, 以资表彰, 凡此种种举措都是对具有绿色意识的人员业绩的认可, 会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2) 吸引与培养绿色消费者。所谓绿色消费是指以可以持续的和承担环境与社会责任的方式进行消费。凡进行绿色消费的人们则称为绿色消费者。倡导绿色消费, 依赖于与消费者的互动。为此, 饭店应该把客人视为环保的合作伙伴。饭店应向客人宣传饭店的环保计划和创议, 为客人提供绿色产品与服务, 让客人认识它, 了解它, 并购买它, 而且在消费过程中体现绿色消费的精神, 摒弃传统消费模式。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许多人的环境保护意识还不强, 消费者对环境问题的敏感并不一定会转化为消费行为, 所以饭店要通过各种沟通手段, 促使消费者把对环境质量的潜在愿望变成推动改善环境质量的实际行动, 培养出更多的绿色消费者。

(3) 协调各方利益、整合社会资源。饭店使用的东西涉及范围非常广, 有向饭店长期供应物品的供应商、银行、社区、政府等有关部门。通过采购, 饭店可促使商业伙伴增强环保意识, 要求他们提供环保产品和绿色服务;饭店同时又是社区的成员之一, 应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 如为社区环境工程提供支持、参与社区的环境建设等。当饭店企业能协调好饭店、社会、顾客的三方利益时, 饭店的绿色管理才能真正显示出它的勃勃生机。

2.4 提供绿色产品

绿色产品由绿色客房、绿色餐饮、绿色服务三要素构成。

(1) 绿色客房。绿色客房指无建筑、装修、噪声污染, 室内环境符合人体健康要求的客房;客房内所有物品、用具及对它们的使用都符合环保要求。绿色客房要求饭店从设计开始到提供产品的全过程所涉及的环境行为必须符合环保要求。房屋设计必须使用绿色建筑材料, 客房采用生态建筑材料天然涂料以及木头、天然石料等装饰材料;厨房的装修可使用瓷砖、不锈钢或玻璃等无污染材料。客房用品尽量是绿色产品, 减少一次性客人用品, 尽可能多次反复使用, 床上用品是纯天然棉麻织物, 肥皂使用纯天然油脂皂, 使用绿色文具、绿色冰箱、节能空调和灯具, 减少房间物品的洗涤次数, 房间使用分类垃圾筒和节水马桶、淋浴设施, 并摆放生机盎然的、对人体有益的绿色植物花卉, 降低客房噪音等。此外, 充分考虑国际游客的需求, 酒店应设置无烟楼层和无烟客房。

(2) 绿色餐饮。绿色食品是绿色饭店向客人提供的非常重要的有形产品。其中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向客人提供舒适的绿色就餐环境, 餐厅应该设有非吸烟区, 内部空间通风性能良好, 无任何不良气味;同时, 餐厅所提供的食品必须完全取自无公害、无污染的原材料, 并且能够确保安全、新鲜、优质, 客人可以放心食用。饭店内绿色餐厅的食品生产和原材料供应各个环节都严格遵守国家所制定的环保法令, 做到清洁生产, 最高效利用现有资源, 把对环境和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在使用绿色蔬果、肉类及其他绿色食品方面, 不妨借鉴国外一些知名快餐企业的做法, 设立专门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在制作点心时使用的色素都取自天然食品, 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添加剂;不用珍稀、野生动物及益鸟、益兽充当菜肴原材料。伴随着有机食品在餐厅产品中所占比例的日益增大,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此消费时尚很有认同感, 饭店企业可以与农产品生产组织进行定单式采购, 让更多的天然有机食品走上食客的餐桌。

(3) 绿色服务。所谓绿色服务, 是指饭店提供的服务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宗旨的, 并能满足绿色消费者要求的服务。绿色服务的实现需要饭店员工和消费者的共同参与。员工可以向顾客传达绿色意识, 引导顾客进行绿色消费, 倡导顾客在消费时注意节俭和环境的保护。绿色服务不仅体现在产品被消费时, 而且还包括提供产品和产品被消费之后。以饭店客人就餐为例:在客人点菜就餐时, 餐厅服务员在推荐、介绍菜肴时不能只考虑推销产品, 为企业赢利, 还应考虑到客人的利益, 力求做到经济实惠, 营养配置合理, 资源不浪费;向客人推荐, 提供绿色含量高的菜肴、饮料, 在就餐后, 必须根据环保要求对快餐容器等进行有效处理, 使之不污染环境。若客人有剩菜还必须提供周到的“打包”服务。有些饭店还提供代客保管剩酒的服务, 供下次消费饮用。饭店专门设一张精致的橱存放客人剩酒。在剩酒的酒瓶上挂上一张标签, 上有酒名、客人姓名、地址、电话以及存放日期。

摘要:绿色饭店的创建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饭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绿色饭店的创建要从理念、技术、市场与产品等要素入手, 全面推进。

关键词:绿色饭店,绿色理念,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爱兰.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经验与启示[J].经济纵横, 2005 (5)

[2] 魏卫, 张文敏, 曲波.国外饭店与餐饮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与启示[J].生态经济, 2006 (7)

[3] 李岩松.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绿色饭店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论坛, 2010 (1) .

[4] 徐锦祉.绿色旅游饭店节能降耗经验谈[J].饭店现代化, 2008 (2) .

上一篇:分析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问题下一篇: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课程考评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