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规范及操作流程

2022-1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操作规范及操作流程

基层央行金融风险监测机制设计及操作流程

一、基层央行金融风险监测工作机制设计

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自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共有93个国家先后爆发117起系统性银行危机,有45个国家发生了51起局部性银行危机。从大部分银行危机案例看,银行体系的风险问题往往是由于最后支付能力不足而暴露出来。而在目前国内的金融监管格局下,作为维护金融稳定的法定机构,人民银行更多地履行De Haan(2003)等人定义的“应对性监管职能”,即只有在金融机构出现支付能力不足,发生支付风险后才可以介入,履行金融稳定职能。

因此,无论是从银行风险暴露形式还是从监管职能看,人民银行都应该密切关注金融机构的支付能力状况,而且在考虑运用何种救助工具、采取何种方式救助时,人民银行需要及时掌握金融机构发生风险事件的原因和各种影响因素,准确地判断出金融机构是由于临时的流动性不足还是由于资不抵债导致风险的出现,为最后风险处置的决策选择提供依据。基于以上考虑,基层央行金融风险监测工作机制的设计不同于银监会预防性的审慎监管体系,而是采用溯源的形式,通过监测基础指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层层向下梳理,找出引起金融机构头寸变化的具体原因,从而对金融机构风险的性质、程度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形成一个全面的判断,为总、分行处置风险提供决策支持。

(一)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作为基础指标,从第一层次上反映法人金融机构的头寸情况

选取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作为基础指标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其能够反映出金融机构日常头寸,及早揭示金融机构支付能力情况。二是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到其变化情况,具有监测上的便利。

(二)资产项目、负债项目和资本项目作为核心指标,从第二层次上反映法人金融机构表内业务变化对其风险状况的影响

资产项目、负债项目和资本项目包含了金融机构大部分日常业务,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出现变化或者其头寸出现异动,最终可以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和资本三大项目里找到依据。因此, 在风险监测工作机制设计上,由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监测向下过渡到资产项目、负债项目和资本项目的监测就可以为金融机构头寸变化找到合理的依据,同时可以估计出金融机构风险的潜在危害程度。

资产项目的监测包括资产质量监测、资产流动性监测和资产收益性监测三个方面。负债项目主要从负债规模和负债结构两方面入手,关注法人机构主动负债能力和负债来源的稳定性。资本项目主要包括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三个指标,关注法人机构运用自身资本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表外业务作为附属指标,从第三层次上反映法人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变化对风险状况的影响

表外业务作为金融机构有风险的经营活动,形成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其中一部分还有可能转变为金融机构的实有资产和实有负债。表外业务的变化往往会通过影响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和资本项目的增减变化即核心指标的变化,间接作用于基础指标的变化,引起法人金融机构头寸变动。

(四)区域经济、信贷运行情况为法人机构风险监测提供依据和支持

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特别是行业经济变化往往是金融机构经营状况和资产质量变化的先导。因此,在关注地方法人机构风险状况的同时,需要关注区域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新变化,从而为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变化提前做好预警。

二、基层央行金融风险监测工作操作流程

为保证风险监测工作机制切实有效地发挥成效,加强对法人金融机构的监测、分析,同时考虑到金融稳定部门的职能定位和目前国内的监管条例,风险监测工作机制运作流程设置如下:

(一)按月形成法人金融机构风险监测表

基础指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一般应于每月月末从人民银行营业室提取数据,同时,应逐步形成历史数据,从趋势上判断法人机构头寸情况。其他风险监测指标如流动性比率、中长期贷款比例等,应按月监测,一旦出现偏离正常值较大的情况,应提高监测频率,将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为按旬监测,结合外部经济、信贷环境的变化做跟踪调查分析。

(二)按季形成法人金融机构风险监测报告

法人金融机构风险监测报告应重点关注区域内经济环境、信贷环境变化对法人机构资产质量、资产流动性的影响,尤其是主要贷款行业的景气状况对法人机构后续经营的影响;关注区域信贷增长、信贷投向的新特点,评估法人机构信贷投放的速度、投向重点以及金融市场操作对其资产质量、资金头寸可能产生的影响,合理评价法人机构通过金融市场操作调节流动性的能力。一旦法人机构外部经营环境出现较大变化或内部经营管理出现较大调整,应提高监测频率,将经济情况、信贷情况的监测分析调整为按月监测分析,若部分行业调整变化较大,应组织专门调查,全面评估区域内经济、信贷环境变化和行业结构调整对法人机构经营状况的影响。区域经济、信贷运行情况和金融市场情况可以参考货币信贷部门的分析报告,有针对性地加以借用。

(三)每半年作预评估,按年度形成法人机构评估报告

法人机构评估报告应全面评估法人机构的经营稳健情况和金融环境变化对法人机构自身稳健经营的影响。各监测指标的下限是监管机构的监管指标;参考值是上市银行各项指标平均水平。当法人机构某项指标处于上市银行各项指标平均水平之上,就可以认为该项指标为良好。当该项指标处于监管指标和上市银行平均水平之间,认为该项指标为一般。当该项指标处于监管指标之下,则认为该项指标不合格。最后,根据法人评估原有的权重标准,通过综合打分,度量出法人机构的风险状况。一旦法人机构预评估情况低于合理水平,应在下半年对法人机构的经营情况和外部环境变化作持续跟踪调查。

(四)异常情况处理和风险应急预案的完善

异常情况是指法人金融机构基础指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连续10天以上处于低于1个百分点的状态,同时部分核心指标或附属指标监测值大幅低于正常值。在这种情况下,应对上季区域经济运行、信贷运行和法人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情况作全面的分析,结合法人机构流动性的变化情况,找出基础指标和各项指标偏离的原因,客观地评价地方法人机构风险状况。有针对性地准备风险应急预案,完善各项风险防范手段,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责任编辑 刘西顺)

作者:于秀兰

第2篇:CT增强扫描患者操作流程改进及效果评价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操作流程改造;检查效率;满意度

[

Process improvement and impact assessment of operation on patients undergoing enhanced CT scanning

ZHUANG Meijun YU Lihua LI Xiaolia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Dalian Municipal Central Hospital, Dalian 116000, China

[

[Key words] Enhanced CT scanning; Operation flow reform; Examination efficiency; Satisfaction

CT增強扫描是CT扫描的关键技术之一,借助血管内对比剂扫描可以更清晰的观察器官与病灶影像,有助于医学检验人员有效鉴别病变为血管性或非血管性,明确纵膈病变及与心脏大血管关联,掌握病变血供情况及鉴别良恶性病变等[1]。现阶段随着CT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CT增强扫描为广大的医师及患者所认可,为疾病的早期诊治提供有利参考,而技术推广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则是检查人数的增加,使得影像检查工作室的任务量加大[2]。常规的CT增强扫描流程繁琐,若患者数量多需要患者等候较长时间,容易引起护患纠纷事件。近年来,随着影像工作室对CT影像检查的重视,为减少患者的等候时间及提高满意度,检验科室对CT增强扫描操作流程进行改造,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从2018年1月开始对CT增强扫描进行操作流程改造,选择2017年1—12月为改造前,选择该时期接受检查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1例,女79例;年龄21~63岁,平均(45.2±1.3)歲。选择2019年1—12月为改造后,选择该时期接受检查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20~62岁,平均(44.9±1.2)岁。改造前后所选研究对象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操作流程改造前 针对接受CT增强扫描的对象,操作流程具体如下:负责扫描操作的人员按照规范的方式洗手、佩戴好口罩及准备好所需药液。携带好所需要的物品进入影像检查室,核对好操作器械并对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操作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使患者可以积极配合。根据检查部位及检查要求对接受检查的人员安置合适体位,对年龄小的患者可以进行一定的固定。选择适合的静脉并绑扎好止血带。对皮肤应用碘伏进行科学的消毒处理。再次进行核对,为患者连接留置针并进行排气,之后予以穿刺,在成功完成穿刺后确定回血情况,保证回血满意。将绑扎的止血带松开,并告知患者用力紧握拳头,有效固定针头。依据检查部位设定并选择合理的注射速度,控制好注射用量。完成注射后将针头拔出,用棉签进行按压以免出血。协助患者整理衣物,行动不便者及年龄小的患者协助下床。

1.2.2 操作流程改造后 (1)确定流程改造目标。合理利用留置针能长时间保留的特点,以传统的操作流程为基础做合适改进,改进流程更适合检查所需,为患者提供优质及便捷的服务。(2)新流程设计与实施。①设立注射班。选择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措施的医师、技师、护士组成注射班,负责做好对接受增强扫描的患者进行静脉穿刺留置针及检查的准备工作,安排交流沟通良好人员进行健康宣教,对检查后造影剂突发过敏反应进行观察等。②功能分区。设置前台服务、预约划价分流区、交费区、候诊区、检查报告发放区等,针对CT检查速度快、检查量大及检查秩序乱的特点,对候诊区进行功能分区,具体可分成冠脉CTA检查准备区、增强扫描检查等候区、即将检查等候区、增强检查后观察区等。③检查项目调整。依据患者所需检查部位的情况及检查设备的特点,对检查项目进行调整,明确规定128排CT主要用于完成增强扫描,64排CT、16排CT主要完成平扫,急诊16排CT主要用于急诊检查,对同种的检查项目或检查部位的情况需集中进行,通过对检查项目的科学调整以提高设备使用率与检查效率,并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④人性化预约及信息化服务。依据医院门诊患者不同情况分时段进行合理的预约,在机房也可设置门口叫号屏幕显示候诊信息系统,在检查前可安排一楼大厅大屏幕滚动检查提示的服务。⑤检查操作流程改进。具体改进流程如下:按规范洗手,戴好口罩,准备好药液,此外用规格为5 mL的空针吸3~5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准备间中核对并解释操作目的、操作方法;选择适合静脉并绑扎好止血带;对皮肤进行2次的碘伏消毒处理;再次核对借助吸好的空针接引留置针进行排气,空针穿刺且确定回血是否满意;将止血带松开并让患者紧握拳头,固定好针头及留置针做备用;根据检查需求摆放患者为合适体位;将事先准备好的造影剂接引留置针,依据扫描部位选择合适的注射速度、注射量,完成扫描将留置针关闭;协助患者穿好衣物及辅助难以下床者下床;将空针拔出,局部用棉签按压。⑥工作流程改进。为有效减轻CT检查者与家属堆积现象,可建立分时段预约模式,对1台CT可按每小时平扫18~20人次、增强8~10人次预约。此外也可建立分时段健康教育,对分时段检查者采用视频、健康教育手册、专人演示等健康教育方式,同时对检查者可提供优质服务,提供面对面指导及交流沟通。⑦建立微信公众号。科室可专门组建微信公众号,公众号命名为“×××影像科”,公众号内涵盖多项内容,包括科室简介、发展史、影像科检查项目、检查须知、预约通道等,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可摆放在科室登记窗口,便于患者熟悉相关检查操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对流程改造前后的检查效率进行评价,具体包括统计CT检查流程花费时间、占用检查床时间、患者平均等候时间。②观察流程改造前后检查质量各指标情况。具体包括健康教育率、分时段预约率、准备完好率与重复扫描率。③在完成检查后,相关人员使用自制的满意度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内容涵盖检查操作、等候情况等,满意度问卷的总分为100分,根据得分的不同分成以下三个等级:得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改造前后均发放200份问卷,所有问卷均回收,回收率为100%,问卷信度为0.9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改造前后的CT检查流程花费时间、占用检查床时间及患者平均等候时间比较

改造后CT检查流程花费时间、占用检查床时间和患者平均等候时间均显著短于改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改造前后的CT检查流程花费时间、占用检查床时间及患者平均等候时间比较(x±s,min)

2.2 改造前后的健康教育率、分时段预约率、准备完好率及重复扫描率比较

改造后健康教育率、分时段预约率、准备完好率均高于改造前,重复扫描率低于改造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改造前后患者对检查操作流程的满意度情况比较

改造后患者对检查操作流程的满意度显著高于改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改造前后患者对检查操作流程的满意度情况比较[n(%)]

3 讨论

临床诊断是医院工作中的重要原则,在实际的诊断中,影像学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3-5]。在影像学检查中,各大综合性医院以CT检查常见,且CT增强检查也为诸多疾病的诊治提供有利参考[6]。然而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不断重视,各大医院每年接受CT增强扫描的病例数也呈逐年增长趋势,这一增长趋势导致CT检查患者数量多、候诊厅容量有限、检查秩序混乱以及等候时间长等问题普遍存在[7]。为了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作为影像检查的一些管理人员就需要设置合理的检查操作流程,减少工作强度及保证良好检查秩序,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8-10]。

虽然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经验积累,CT增强扫描的流程已基本完善,然而却存在一定的缺陷,对此当前提倡基于常规流程的基础上实施流程改造[10]。本研究结果显示,改造后CT检查流程花费时间、占用检查床时间和患者平均等候时间均显著短于改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主要是传统的操作流程时间往往较长,整个检查过程一般需要10 min的时间,使得患者需等候较长时间,使其满意度下降,难以提高检查床的周转率[11-13]。然而改造后的操作流程有效利用留置针可长时间保留的特点,操作流程分两阶段完成,在等候时间可完成对血管的选择及穿刺,大大缩短检查所需时间,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查操作,提高检查效率,确保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且流程改造也将选择血管阶段在患者等候时间进行,不会影响正常穿衣穿鞋,减少占用检查床的时间,使得检查床周转率提高。常规流程在扫描间隙进行穿刺操作,评估不充分且渗漏发生率高,不但延长检查时间,而且降低CT使用率,在改造后通过增加注射班大大缩短了CT空置时间,而且可更好地为患者做好各项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检查前进行饮水、憋尿、吸气训练等准备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本研究结果显示,改造后健康教育率、分时段预约率、准备完好率均高于改造前,重复扫描率低于改造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主要是改造后通过合理安排预约时间、调整检查项目、设置功能分区等使得检查效率显著提升。CT增强扫描种类繁多,部分检查需充分做好准备工作,若预约时间未充分考虑不同检查所需特殊准备,使得增强图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流程改造通过预约及功能分区设置等,大大降低了上述扫描效果不达标准的情况发生率,通过对预约流程的优化增加患者数量,并让相关人员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对检查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及降低重复扫描率。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改造后的患者对检查操作流程的满意度为97.50%,显著高于改造前的8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操作流程改造对改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具体原因主要是传统的CT增强扫描操作流程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在完成造影剂的注射后常常是即刻拔针,而个别患者按压时间未达标准,忙于穿好衣物,导致患者出现穿刺点出血及皮下血肿情况,患者与等候家属抱怨影像检查流程的不合理,使得患者的满意度降低[14]。然而经改造的新操作流程使检查时间大大缩短,且拔针在患者下检查床后完成,这样不会使患者感到匆忙,有足够的整理时间,此外也不存在拔针后因按压时间不长所致穿刺血管出血或皮下小血肿情况,使患者能更满意影像检查操作流程[15]。此外在改进后的流程中也强化对现代信息媒体的应用,在现阶段科技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微信公众号方便对网络名人、特殊群体及特殊事物的了解,通过建立专门的微信公众号,便于受检人员详细了解检验科室具备的影像团队、科室简介、科室动态、预约流程等内容,且定期在公众号中发布相关信息内容,也可使患者及其家属及时了解关于影像科检查的相关信息,便于做好各项检查准备工作,以显著提高检查效率与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以传统的检查操作流程为基础进行合理改造,可缩短影像检查时间及患者等候时间,提高检查效率,改善护患关系并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为医院创造良好社会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青,盛浏丽,管金梅.CT增强扫描高压注射碘对比剂的重要环节控制[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18,1(6):343-345.

[2] 王冠杰,孙清海,陈焕蕾,等.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20,60(4):47-50.

[3] 李秋梅,柴方圆,徐明遥.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在CT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15(11):65-66.

[4] 马雪.CT增强扫描中离子型与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副反应对比效果分析[J].影像技术,2020,32(3):46-48.

[5] 朱斌,周国平.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基层医药,2020,27(18):2275-2278.

[6] 程伊莲,石明国,程琳,等.实施专案改善优化CT流程对检查质量提升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疗设备,2019, 34(6):31-34.

[7] 何平根,王广平,邵永东.CT增强检查前后患者的规范管理对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价值研究[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9,20(5):439-441.

[8] 刘志芳,卢艳君,张碧红.PDCA管理在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外渗预防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9,30(22):2990-2992.

[9] 王春梅.夜间急诊CT增强检查的风险因素分析及相关预防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 19(83):171-172,174.

[10] 李飞,杜战卫.CT增强扫描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及水化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06(8):115-117,125.

[11] 许歌,娄小平,王超琴,等.探讨PDCA管理用于预防CT增强扫描病人造影剂外渗的作用分析[J].临床研究,2019,18(11):51-52.

[12] 万里红,任莉琼.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增强CT检查成功率[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1):75-76.

[13] 王昕颖.碘造影剂推注速度对肝脏CT增强扫描强化程度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8):108-109.

[14] 张蜀芸.CT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外渗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8):154-156.

[15] 丁克震.128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TNM分期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2):91.

(收稿日期:2020-11-05)

作者:庄美俊  于丽华  李晓亮

第3篇:我国核电设备暂时进出口流程及操作要点探讨

[摘 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核电在不断进行自主化依托项目的建设,核电工作在不断地进步。在核电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有一套非常明确的流程,在核岛采购合同的供货方除了要负责采购设备,提供货源以外,还需要不断加强进口支持项目的建设以及对设备的调试和运行。除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做这些工作以外,当设备使用完了以后还需要进行退运出境。整个过程下来就形成了暂时进出口的模式,对这一过程进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必须要保证进出口业务是遵守法律法规的,相关的部门应该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整个过程要做到信息的共享,同时要对风险进行管控。

[关键词] 核电设备 暂时进出口 流程 操作要点

在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供货方在整个过程中不仅仅要提供货物,还需要专门进口一些辅助设备,这些设备是配合安装、运输以及测试的。这些设备的使用都是必须的,因为供货方需要履行合同上对项目进行建设的内容,而这些设备则是必需品。这些设备都是供货方的自由设备,在配合使用完了以后需要退运出境,这种过程就构成了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在合同内有明确的规定,对设备进行清关工作应该又供货方来完成,但是由于供货方缺乏相应的经验会委托采购方来完成。为了明确这种权责关系,双方需要签订进出口协议。

一、我国核电设备暂时进出口流程

我国核电设备暂时进出口的流程其实还是比较复杂的。首先供货方要提出申请,然后采购方开始清算审核,然后拟定出相应的文本,紧接着双方就要开始签订协议,供货方开始预存费用,以确保能够顺利预定上舱,采购方同时也必须缴纳相应的定金。然后供货方的设备就可以进场了,并且可投入使用。在开始投入使用以后设备如果需要延期的话就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到期了转成永久的进口,第二种就是使用完以后将设备进行退运,整个退运的流程也是比较严谨的,首先供货方需要提交申请,申请通过以后就需要打包及退运订舱,供货方清关以后保证金就可以退回了,然后供貨方就可以将设备运输回去。最后双方再进行清算。整个过程就结束了。

二、我国核电设备暂时进出口流程操作要点

暂时进出口这个项目在一开始的发展过程中是没有的,是后期加入进去的。但是从发展开始到现在项目工作开展的还算比较顺利,目前已经签订了几十份合同,虽然整体发展比较顺利,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流程操作的过程中就需要注意很多方面的问题[1]。

(一)设备运发价格条件

在暂时进出口流程操作之前,供货方需要提出申请,在提出申请的同时还应该提供相应的设备发运贸易的条件和费用,这些数据非常的重要,直接决定了暂时出口操作能否顺利进行。供货方还应该明确地提出需要采购方协助的范围,这样能让采购方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同时能够提高整个操作过程的效率。在暂时进出口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费用,而这些费用都应该由供货方提供,因此在前期采购方和供货方会签订一个协议。供货方需要提供一份比较详细的费用预估表,其中应该包括港口费用、认证费用、服务费用、仓储费用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费用,然后供货方需要把预估的费用转入采购方的账户,这样才能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虽然供货方在前期会对费用进行评估,但是很多时候实际使用的费用要比预估的费用高出很多,这就需要后期补充费用,就会影响整个操作流程的进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海关都会收取相应的保证金,但是这个保证金都会在关税和增值税的基础上被放大,这样所产生的费用就会远远高于预估的费用。除了海关方面的问题,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由于采购方提供的设备种类非常的多,所以清关的时候就会比较困难,因此在清关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额外的费用,这些费用也会远远超过当时估算的费用。因此,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采购方应该在预估费用的基础上再适当地添加一些费用,这样才能够保证费用充足,从而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设备清单合理性

当采购方和供货方签订了协议以后,供货方需要在两个工作日内提供出一个比价详细的设备清单,然后通过信函的方式发送出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清关。同时还应该向买方提供最原始的发票,然后将设备的功能和用途都进行详细的描述,将资料提供给海关。暂时进出口设备开箱检查率是非常高的,有一些设备是在发运的过程中需要与主设备进行同时发运,对于这些设备就需要开具一种单独的价格发票。除了这种需要与主设备进行同时发运的设备,别的设备在发运的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单独操作。在具体的进出口操作过程中有一些设备的发票条目非常的多,海关有明确的规定,在审查的时候不能笼统的进行申报,必须要逐个如实的进行申报。这时相关的物流工作人员就必须要明确的知道设备的品牌、名称、型号以及使用功能,工作人员对这些进行反复的确认是非常花时间的,因此就会产生一些滞港费,在一定程度上就增加了供货方的预估费用。因此供货方在提供设备的具体情况的时候,应该将各个细节都做详细的描述[2]。

(三)暂进期限延长

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暂时进出境的货物必须要在进出境的六个月内进行复运出境或者是进境。如果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不得不延期的就需要向海关进行申请,进过批准以后就可以相应的延期,但是总延期次数不能超过三次,每次延期都不能超过六个月。最长的停留期也只能是24个月。从实际的设备暂时进出口操作上来看,由于核电工程耗费的时间比较长,因此一般的设备暂进期限都是18个月,如果在这18个月内还没有完成的话可以申请延期,延期时间为6个月,但是总共的时间不能超过24个月。

(四)物流责任转移点

物流责任在设备暂时进出口操作的过程中非常的重要,因为如果责任不明确的话很可能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当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双方都不愿意承担责任,这样就会严重阻碍暂时进出口的顺利进行。在装卸的过程中一些小型的设备比较好说,双方都不会产生什么争议,但是如果没有明确的物流责任的话,对于一些比较大型的设备,双方就会产生一些争议。因此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情的发生,双方应该明确物流责任转移点。

(五)设备退运信息与暂进时保持一致

在设备退运的过程中有一种情况很容易出现,就是设备的产权所属者和设备的使用者不是一个国家,例如,一些设备是从日本运送过来使用,当设备使用完了以后需要运回到美国。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日本和美国属于两个不同的国家,因此双方在签订协议的时候应该对这种情况进行补充说明,并向海关做出解释和说明,从而顺利地完成清关手续。

(六)明确职责与分工

我国核电设备进出口过程中应明确职责与分工,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主要负责制定和编制集团外贸领域的发展战略规划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并负责进出口外贸工作的协调、统筹组织、归口管理等,并对相关优惠政策进行申请、协调、申请以及实施监督等。在职责开展的过程中,要求组织开展与商务部、财政部、能源局、发改委、工信部、海关总署、环保部、税务总局等工作对接与关系的维护,严格落实我国核电设备进出口的职责和分工。

(七)关务风险管理以及管理原则

关务风险是我国核电设备暂时进出口流程以及操作的关键点,关务风险管理主要内容如下:关务筹划风险(关务筹划不足或有缺陷)、进出口税收优惠政策风险(可能存在多缴纳税务的风险)、进出口商品归类风险(可能存在归类错误的现象)等。关务风险多种多样,应加强关务风险防范,需全面、系统、持续地梳理风险点,做好风险识别、分析以及评估等工作,并查找进出口关务活动的风险根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核电设备暂时进出口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的要点,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该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严格的操作,当出现一些问题时要积极地进行解决,保证设备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作者身份证号码:360321197605186015)

参考文献:

[1]肖柳.进出口货物如何向海关申请担保[J].中国海关, 1995(05):35.

[2]金今.浅谈企业业务流程优化[J].商业经济,2012(17).

作者:刘琦宇

第4篇: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

病理标本的验收规范及流程

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活检)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

(二)病理科验收人员必须:

1. 同时接受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

2. 认真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及其标志(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者姓名、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是否一致;对于送检的微小标本,必须认真核对送检容器内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及其数量。发现疑问时,应立即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 3.认真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

4.认真查阅申请单的各项目是否填写清楚,包括:①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单位(医院、科室)、床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②患者临床情况[病史(症状和体征)、化验/影象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内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原病理号和诊断)和临床诊断等]。 5.在申请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电话号码,以便必要时进行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

(三)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行改动。

1

不合格标本的处理规范与程序

1. 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

2.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 3.标本上无有关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 4.申请单内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 5.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 6.标本严重自溶、腐败、干涸等; 7.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做切片;

8.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

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请单和标本一律当即退回申请医师,不予存放,并记录。

2 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规范及程序

1.取材前阅读申请单中的内容,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 2.核对申请单的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是否相符 。 3.对于核对无误的标本应按下列程序取材:

3.1小标本和不完整的标本通常为活检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1.1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数量(少量时精确计算,多量时进行估计)、大小(若干mm或cm;多量时聚拢测量)、形状、色泽和质地等。

3.1.2少量的小标本应全部取材制片。

3.1.3多量的小标本,原则上全部取材制片;数量过多时,可尽量多地取材制片,剩余的标本应置于4%的中兴甲醛中妥善保存备用。

3.1.4.黏膜和皮肤组织应“立埋”,即将黏膜面与包埋盒的 底面垂直。

3.1.5使用镊子夹取标本时须严防挤压组织。 3.2大标本通常为手术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2.1 记录切除标本的手术类型。

3.2.2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大小(三维长度,mm或cm)、

形状、色泽、表面、质地等,球形或接近球形的标本可测其直径(mm或cm)。必要时称重(g或kg)。

3.2.3检查切面:通常沿标本长径切开或剪开(囊性标本时), 3 描述和记录其形状特点,例如囊性和实性及其所占比例、色泽、质地、纹理、坏死;囊肿壁的厚度及其内外表面、囊腔内容物及其性状等,有的脏器,例如前列腺、胰腺、甲状腺等,应间隔一定距离(甚至间距2mm左右)做多个平行切面,检查有无微小肿物。

3.2.4带有脏器的标本,应描述和记录病变处与有无脏器的毗邻关系特点。

3.2.5必要时,绘简图说明巨检病变的特点和解剖学关系,病注明取材部位的编号,以便镜检时定位。

3.2.6切取有代表性病变区域的组织制片,适量包括与病变区域毗邻的“正常”结构和坏死组织等。

3.2.7完整切除的肿瘤标本,切取的组织块应包括其包膜,较

大的肿瘤应酌情多处包膜取材。

3.2.8切取组织块的刀具必须锋利,严防挤压组织。 3.2.9切取组织块的数量,依巨检病变的具体情况酌定,一般以满足诊断需要为准。组织块的面积,通常在2cmx1.5cm以内,厚度不宜超过3mm(快速包埋制片时则应尽量薄些)。

3.2.10组织块的切面应平整。需要指定组织块的包埋面时,可将其非包埋面切出凹痕作为标记。管壁和囊壁组织应立埋。

4.标本摄影,必要时酌情进行(标本固定前或固定后)。

4 5.切取组织块的编号、数量和取材后是否尚有标本存留等均应在活检记录单的肉眼检查描写栏内和取材工作单中注明,以便镜检时核对切片。例如,1.组织较少,全部包埋制片者,可注明“全”字;2.针吸、内镜取材或少量易碎的组织,须用软纸妥善包裹(以防制片过程中丢失),可注明“包”字;3.取材后尚有存留的标本,可注明“留”字等。

6.需要重新肉眼检查标本时,应在有关病例活检记录单中补充必要的文字描述,需要补充切取组织块时,应按上述取材操作程序进行,并应在相关活检记录单、取材工作单中和编号小条上注明“补”字。

5 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规范及程序

1.脱水(常温下)

3.2.1乙醇-甲醛(AF)液固定:60~120min。 3.2.2 80%乙醇:60~120min。 3.2.3 95%乙醇Ⅰ:60~120min。 3.2.4 95%乙醇Ⅱ:60~120min。 3.2.5 无水乙醇Ⅰ:30~60min。 3.2.6无水乙醇Ⅱ:30~60min。 3.2.7无水乙醇Ⅲ:30~60min。 2. 透明

a ..二甲苯Ⅰ:20 min。 b. 二甲苯Ⅱ:20 min。 c. 二甲苯Ⅲ:20 min。

3. 浸蜡

3.3 石蜡Ⅰ(45~50℃):60 min。 3.4 石蜡Ⅱ(56~58℃):60 min。 3.5 石蜡Ⅲ(56~58℃):60 min。 4 包埋

4.1先将熔化的石蜡倾入包埋模具中,再用加热的弯曲钝头镊子轻轻夹取已经浸蜡的组织块,使组织的最大面或被特别指定的组织面埋入熔蜡中,应将组织块平整地置放于包埋模具底面的中央处。包埋于同一拉块的多块细小组织应彼此靠近并位于

6 同一平面上;腔壁、皮肤和黏膜组织必须垂直包埋(立埋)。 4.2将与组织块相关的病理号小条置入包埋模具内熔蜡的一侧。

4.3待包埋模具内的熔蜡表面凝固后,即将模具移入冷水中加速凝固。

4.4从包埋模具中取出凝固的包埋蜡块(简称蜡块),用刀片去除组织块周围的过多石蜡(组织周围保留1~2mm石蜡为宜)。将包埋蜡块修整成为规则的正方形或长方形。

4.5将病理号小条牢固地烙贴在蜡块一侧(编号应清晰可见)。 4.6把修整好的蜡块烙贴在支持器上,准备切片。 4.7使用包埋机的方法按有关厂商的说明书操作。 5 切片

5.1 切片刀或一次性切片刀必须锋利。 5.2 载玻片必须洁净、光亮。

5.3 将切片刀或刀片安装在持刀座上(以150为宜)。

5.4 细心移动刀座或蜡块支持器,使蜡块与刀刃接触,旋紧刀座和蜡块支持器。

5.5 修块(粗切)。用右手匀速旋转切片机轮,修切蜡块表面至包埋其中的组织块完整地全部切到。修块粗切片的厚度为15~2μm。

5.6 调节切片厚度调节器(一般为4~6μm),进行切片。 5.7 以专用小镊子轻轻夹取完整、无刀痕、厚薄均匀的蜡片放入

7 伸展器的温水中(45℃左右),使切片全面展开。

5.8 将蜡片附贴于载玻片上。蜡片应置放在载玻片右(或左)2/3处的中央,留出载玻片左(或右)1/3的位置用于贴附标签。蜡片与载玻片之间无气泡。

5.9 必须立即在置放了蜡片的载玻片一端,用优质记号笔或刻号笔准确、清楚地标记其相应的病理号。

5.10 将置放了蜡片的载玻片呈45℃斜置片刻;待载玻片上的水分流下后,将其置于烤箱中烘烤(60~62℃,30~60min),然后即可进行染色。

5.11 内镜小的活检,穿刺等组织需连续切片不少于6片。 5.12 针对不同组织(如小活检,骨组织,淋巴结等),优化制片,染色流程,保证切片质量。

8 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的规范及程序

1.冰冻切片的制备

1.1打开照明开关,打开冰冻切片机的玻璃箱盖。 1.2选择冻头,在冻头滴上冰冻切片机包埋剂适当。 1.3 待组织完全冷冻后,将冻头移到切片刀口的冻口内,扭紧冻头,进行切片,切片时有节奏的来回推动摇手柄,切得完整且较薄的切片(厚度8-9um),即可贴在玻璃片上。

1.4 将切好的片子用95%的乙醇固定,然后进行染色、封片、镜检(同石蜡切片H-E染色步骤)。

1.5 工作完毕后将冻头上组织取出,放回送检的标本袋内,用10%的中性甲醛固定液固定。

1.6清扫切冰冻切片机箱,将冻头擦干后放回冰冻切片机内。

1.7关好冰冻切片机的玻璃箱盖,关闭照明电源。 2.冰冻切片机须24h开机,长假或节假日前检查切片机箱内的结冻情况,必要时关机,化霜,清洁冰冻切片机。 3.注意事项

3.1 制作冷冻切片所需的试剂和设备等应处于随时可供使用状态。

3.2 切取的组织块大小适宜(厚度<2mm),并尽快置于冷冻组织切片机上制备切片。

3.3 调节冷冻程度,试切合合适时便迅速切片。冷冻不足无法切片,冷冻过度切片易碎。

3.4 冷冻切片固定液

95%乙醇

50ml 4.单体标本的冰冻制片应在15min内完成。

10 术中快速冰冻诊断的规范及程序

1. 临床医师在术前向患者或近亲属告知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的局限性,签署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知情同意书。

2. 从标本接收到发出报告的时间,应在病理申请单上注明。 3.有条件的由两位中/高级称职的病理医师共同签署快速活检的病理诊断意见。对于病变疑难、手术切除范围广泛和会严重致残的手术中快速活检,应由两位高级称职的病理医师共同签署会诊意见。主检病理医师签名的字迹应能辨认。

4.快速活检诊断意见一般在收到送检标本后30min内发出;同一时间段内相继收到的多例患者标本或是同一例患者的多次标本,其发出报告的时间依次类推。对于疑难病变,可酌情延时报告。 5.对于难以即时快速诊断的病变(例如病变不典型、交界性肿瘤病变或送检组织不足以明确诊断等),主检病理医师应向手术医师说明情况,恰如其分地签发病理诊断意见或告知需要等待常规石蜡切片进一步明确病理诊断。

6.主检病理医师签署的快速活检病理诊断意见,以书面形式报告(可传真或网络传输)。快速活检病理诊断意见报告书发出前应认真核对无误。

7.冷冻切片后剩余组织的处理

7.1 冷冻切片后剩余的冷冻组织(简称 “冻后”)和冷冻切片取材后剩余、未曾冷冻的组织(简称“冻剩”),均应保存,用以制备常规石蜡切片,以便与冷冻切片进行对照观察。

11 7.2“冻后”/“冻剩”组织的蜡块和切片需与同一病例手术后送检的切除标本编为同一病理号,并作出综合性诊断。

7.3当冷冻切片病理诊断意见与其“冻后”组织的常规石蜡-HE片的病理诊断不一致时,该例的病理诊断一般应以石蜡-HE片诊断为准。

12 常用特殊染色的操作规范

胶原纤维染色

Van Gieson(VG)苦味酸-酸性品性红法

一、 染色程序

1、 组织块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和切片。

2、 切片脱蜡至水。

3、 用Weigrt铁苏木精液染5-10min。

4、 流水稍洗。

5、 1%盐酸-乙醇迅速分化。

6、 流水冲洗5-10min。

7、 用Van Gieson液染1-2min。

8、 倾去染液,直接用95%乙醇分化和脱水。

9、 无水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二、染色结果 胶原纤维呈鲜红色。细胞质、肌纤维和红细胞呈黄色,胞核呈蓝褐色。

13 Maasson三色法

一、染色程序

1、 组织块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用Bouin液或Zenker固定时,流水冲洗组织块过夜,效果更好。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和切片。

2、 切片脱蜡到水。组织块经Zenker液固定时应对切片进行除汞处理:(1)切片脱蜡后,以0.5%碘乙醇作用10min;(2)稍水洗;(3)以5%硫代硫酸钠作用5min;(4)流水冲洗10min。

3、 gert铁苏木精液染5-10min。

4、 流水冲洗。

5、 1%盐酸-乙醇分化。

6、 流水冲洗5-10min。

7、 丽春红酸性品红液染5-10min。

8、 蒸馏水稍洗。

9、 1%磷钼酸水溶液处理约5min。

10、 不用水洗,直接用苯胺蓝液复染5min。

11、 0.2%冰醋酸处理1min。

12、 95%乙醇脱水并洗去冰醋酸。

13、 无水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二、染色结果 胶原纤维呈蓝色。细胞质、肌纤维和红细胞呈红色,胞核呈蓝色。

网状纤维染色

氢氧化银氨液浸染法

一、染色程序

1、 组织块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和切片。

2、 切片脱蜡至水。

3、 酸化高锰酸钾液氧化5min。

4、 稍水洗。

5、 2%草酸水溶液漂白1-2min。

6、 稍水洗。

7、 2%硫酸铁铵水溶液媒染5min。

8、 稍水洗,再用蒸馏水洗1次。

9、 滴加Gordon-Sweet银氨液,作用1min。

10、 蒸馏水稍洗。

11、 4%中性甲醛液还原1min。

12、 流水冲洗5-10min。

13、 以0.2%氯化金调色1-2min。

14、 蒸馏水洗。

15、 固定于5%硫代硫酸钠2min。

16、 用核固红液复染5-10min或行HE复染。

17、 稍水洗。

18、 常规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二、染色结果 网状纤维呈黑色,胞核呈红色(用核固红复染)或(用苏木精复染),胶原纤维呈黄棕色,细胞质呈淡红色(用伊红复染)。

弹力纤维染色

醛品红法

一、染色程序

1、组织块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和切片。

2、切片脱蜡至水。

3、用Lugol碘液处理5min。

4、稍水洗。

5、5%硫代硫酸钠处理5min。

6、流水冲洗5min。

7、70%乙醇稍洗。

8、醛品红液浸染10min。

9、70%乙醇浸洗2次,每次约30s,至切片不再脱色为止。

10、稍水洗。

11、澄黄基液滴染约1s。

12、稍水洗。

14、 常规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二、染色结果 弹力纤维呈深紫色,底色为不同程度的黄色。

抗酸杆菌染色

苯酚碱性品红法

一、染色程序

1、 组织块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和切片。

2、 切片用汽油松节油脱蜡2次,每次5-10min。

3、 不经乙醇洗,只用纱布将切片周围余液擦干。

4、 流水稍洗。

5、 滴入苯酚碱性品红液,于室温下染15-30min。

6、 流水洗去多余染液。

7、 有20%硫酸水溶液分化至适当为止。(一般需1-5min)

8、 用流水充分冲洗。

9、 用Mayer苏木精浅染细胞核。

10、 流水冲洗10-15min。

11、 胸风扇把切片吹干。随即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二、染色结果 抗酸(包括麻风杆菌和结核杆菌)呈鲜红色,胞核呈蓝色。

淀粉样蛋白染色

甲醇刚果红法

一、染色程序

1、 组织块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和切片。

2、 切片脱蜡至水。

3、 甲醇刚果红液染10min,倾去余液。

4、 用碱性乙醇急速分化约数秒,镜下控制。

5、 水冲洗5min。

6、 苏木精液浅染细胞核。

7、 流水冲洗10min。

8、 常规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二、染色结果 淀粉样蛋白呈红色,细胞核呈蓝色。在偏光镜下,淀粉样蛋白呈现绿色双折光。

脂肪染色

苏丹Ⅲ染色法

一、染色程序

1、 组织块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

2、 冷冻切,厚6-10um,如为新鲜组织,须用40%中性甲醛液固定10min,稍水洗后,用60%乙醇稍洗。

3、 苏丹Ⅲ染液浸染1-2min。

4、 70%乙醇稍洗去多余染液。

5、 流水稍洗。

6、 Mayer苏木精液复染胞核,必要进用1%盐酸-乙醇分化。

7、 水洗10min,或于稀碳酸锂水溶液中促蓝。

8、 阿拉伯糖胶或明胶封盖。

二、染色结果 中性脂肪呈猩红色、橙红色或橙黄至橙红色,细胞核呈蓝色。

糖原染色

高碘酸-无色品红(PAS)法。

一、染色程序

1、 取新鲜薄片组织,立即用Gendre液固定6-12h或Cornoy液固定3-6h,其间可更换2次固定液,然后转入95%乙醇。

2、 无水乙醇按常规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切片厚4-5um。

3、 取两张连续切片,分别作A和B记号,然后把B片脱蜡至水。

4、 把B切片置入预热至37℃的1%淀粉液,于37℃温箱内消化1h,或用预热至37℃的唾液在37℃温箱消化30min。

5、 取出切片稍水洗。

6、 在消化过程中,把A片脱蜡至水。

7、 在A、B两片同时滴入0.5%高碘酸水溶液氧化5-8min。

8、 流水冲洗2min,再用蒸馏水洗1次。

9、 于暗处,无色品红液加盖染色10-20min。

10、 用0.5%偏重亚硫酸钠液滴洗2次,每次约1min。

11、 流水冲洗2min。

12、 1%甲基绿水溶液复染胞核3-5min,或用Mayer苏木精液浅染细胞核(必要时用盐酸乙醇分化,再用流水冲洗)。

13、 稍水洗。

14、 常规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二、染色结果 A片上的细胞质呈现亮红色颗粒为阳性(显示糖原),经消化后B片应为阴性。

21

黏液染色

爱先蓝(pH 2.5)法

一、染色程序

1、 组织块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和切片。

2、 切片脱蜡至水。

3、 爱先蓝(pH 2.5)液染10-20min。

4、 流水稍洗。

5、 核固红复染5-10min,或用沙红染液复染2-3min。

6、 稍水洗。

7、 常规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二、染色结果 唾液酸黏液和弱硫酸化黏液以及一般黏液均呈蓝色,各种强碱酸化黏液不着色或淡染,细胞核呈红色。

22 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 System)的规范及程序

1. 切片脱蜡水洗:将石蜡切片浸于二甲苯5分钟,三次。取出切片置于100%无水乙醇中3分钟,两次;依次置入90%-70%各级酒精各3分钟。取出置于蒸馏水中。

2. 抗原修复(根据一抗说明而定)。

3.取出置于蒸馏水中的切片,甩掉并擦干切片上组织周围的液体,平放于湿盒中,滴加过氧化酶阻断剂(通常用3%的过氧化氢)于组织上避光孵育15分钟。蒸馏水冲洗,再将切片置入TBS缓冲液中,浸泡3分钟,三次。取出切片,甩掉并擦干切片上组织周围的液体(组织切勿干燥),平放于湿盒中。

4 .滴加50-100毫升一抗工作液于组织上,室温孵育30分钟。用TBS液冲洗切片。将切片置入TBS缓冲液中,浸泡5分钟,三次。取出切片,甩掉并擦干切片上组织周围的液体(组织切勿干燥),平放于湿盒中。

5.滴加50-100毫升A液于组织上,室温孵育30分钟。用TBS液冲洗切片。将切片置入TBS缓冲液中,浸泡5分钟,三次。取出切片,甩掉并擦干切片上组织周围的液体(组织切勿干燥),平放于湿盒中。

6.滴加Y预备好的显色剂DAB工作液50-100微升,室温孵育5-10分钟,或光镜下控制显色。显色完毕后,用蒸馏水冲

23 洗终止显色。

7. 苏木精复染。

8. 各级酒精(70%-100%)脱水,每级3分钟。取出切片置入二甲苯5分钟,三次。

9.用封片胶封片。

24

病理诊断的规范及程序

1.诊断前注意事项

1.1病理医师进行诊断前,核对申请单和切片核查是否相符。 1.2阅读申请单上所有填写的内容,对于不清楚的内容及时联系送检医师。

1.3阅片时必须全面,不要遗漏病变。

1.4疑难病例,应由上级医师复核,并签署全名。 1.5因特殊原因迟发报告,应向临床医师说明迟发的原因。 1.6有科内疑难病例会诊制度(2名以上高级职称人员参与),并有相应的记录和签字。

2.病理学诊断表述的基本类型

2.1 Ⅰ类:检材部位、疾病名称、病变性质明确和基本明确的病理学诊断。

2.2 Ⅱ类:不能完全肯定疾病名称、病变性质,或是对于拟诊的疾病名称、病变性质有所保留的病理学诊断意向,可在拟诊疾病/病变名称之前冠以诸如兵变“符合为”、“考虑为”、“倾向为”、“提示为”、“可能为”、“疑为”、“不能排除(除外)”之类的词语。

2.3 Ⅲ类:检材切片所显示的病变不足以诊断为某种疾病(即不能做出Ⅰ类或Ⅱ类病理学诊断),只能进行病变的形态描述。

2.4 Ⅳ类:送检标本应过于细小、破碎、固定不当、自溶、严重受挤压(变形)、被烧灼、干涸等,无法做出病理学诊断。

25 病理诊断报告书写的规范

1.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基本内容

1.1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病理号、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医师或科室(住院或门诊)、住院号和门诊号、送验和收检日期等。 1.2巨检病变和镜下病变要点描述。 1.3与病理学诊断相关技术的检验结果。 1.4病理学诊断的描述。

1.5对于疑难病例或做出Ⅱ、Ⅲ类病理学诊断的病例,可酌情就病理学诊断及其相关问题附加:建议和注释及讨论等。 1.6未经本病理科和(或)科外病理会诊的病例,可将各方病理会诊意见列于该例患者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中。 2.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书写要求

2.1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文字表述力求严谨、恰当、精练,条理和层次清楚。

2.2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为一式二份,一份交予送检方,另一份随同患者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和病理学检查记录单一并存档。主检病理医师必须在每一份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上签名,不能以个人印章代替签名,不能由他人代为签名。主检病理医师签名的字迹应能辨认。

2.3手写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必须二联复写,必须文字规范、字迹清楚,不得潦草、涂改。

2.4手写和计算机打印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中的关键性文字,如“癌”、“瘤”、“ 阳性”、“阴性”和数字等,要认真核对,不得

26 有误。

2.5计算机打印的图文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提供的病变图象要准确,具有典型(代表)性,放大倍数适当。

2.6患者的基本情况项目必须严格按照送检临床医师填写的文字抄写或用计算机输录于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中,并认真核查无误,签发报告书的病理医师和病理科的其他人员都不得改动。 2.7病理医师不得签发虚假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不得向临床医师和患方人员提供有病理医师签名的空白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27 细胞学诊断的规范及程序

1. 直接表述性诊断:适用于穿刺标本的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根据形态学观察的实际情况,对于某种疾病/病变做出肯定性(Ⅰ类)、不同程度意向性(Ⅱ类)细胞学诊断,或是提供形态描述性(Ⅲ类)细胞学诊断,或是告知无法做出(Ⅳ类)细胞学诊断。[参考本章第一节的八(一)项:“病理学诊断表述的基本类型”] 2. 间接分级性诊断:用于查找恶性肿瘤细胞的诊断。

Ⅰ级:未见恶性细胞 Ⅱ级:查见核异质细胞 Ⅱa:轻度核异质细胞 Ⅱb:重度核异质细胞 Ⅲ级:查见可疑恶性细胞 Ⅳ级:查见高度可疑恶性细胞 Ⅴ级:查见恶性细胞

28 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基本内容

1.患者的基本情况项目,包括病理号、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医院/科室(住院/门诊)、住院号/门诊号、送检/收验日期等。 2.细胞病理学诊断的表述(参见上项“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表述的基本类型”)。

3.必要时或条件允许时,可酌情就细胞病理学诊断及其相关问题附加:①某些建议(例如进行其他有关检查、再做活检、病理科外病理学会诊、密切随查/随访等);②注释/讨论。

4.经过本病理科或/和科外病理会诊的病例,可将各方的细胞病理学诊断意见附于该例的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中。

29 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发送

1.病理科自接收标本至签发该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时间,一般为3-5个工作日,细胞病理诊断报告一般为2个工作日。

2.由于某些原因延迟取材、制片,或是进行其他相关技术检测,不能如期签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时,应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告知有关临床医师或患方,说明迟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原因。

3.病理科应有专人发送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并有接受人的签字。 4.病理科已经发出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被遗失时,一般不予补发;必要时,经病理科主任同意可以抄件形式补发。

30

显微镜操作的标准化程序

1.目的

正确使用显微镜。

2.适用范围

全体病理科工作人员。 3.具体操作

3.1将准备观察的切片放在载物台上。

3.2调光:开启显微镜的电源开关。

3.3对焦:先用粗调螺旋把低倍物镜下降至载物片上6cm处,然后上升物镜,直接看到物象,再用细螺旋把物镜调节到清晰处。

3.4观察:用低倍镜观察组织的一般结构,然后再用高倍镜进一步观察,必要时方使用油镜,再低倍镜转至高倍镜观察时,只要适当转动细调节即能看到物像。

3.5放置载物片时注意勿把盖玻片面向下,以免用高倍镜观察时因对不到焦点而压破玻片,甚至损坏镜头。

3.6观察显微镜物像时应养成同时睁开双眼的习惯,眼的观察位置也要适当,即应放在眼点处。

3.7用毕应将显微镜放回木箱或用罩盖好。

31 普洱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

目录

1. 病理标本的验收规范及流程 „„„„„„„„1-2 2. 不合格标本的处理规范与程序„„„„„„„„„3 3. 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规范及程序„„„„„„„„.4-6 4. 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规范及程序„„„„„„„...7-9 5. 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的规范及程序„„„„„„„„..10-11 6. 术中快速冰冻诊断的规范及程序„„„„„„„„.12-13 7. 特殊染色的操作规范„„„„„„„„„„„„14-21 8. 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 System)的规范及程序„22-23 9. 病理诊断的规范及程序„„„„„„„„„„„„„24-25 10.病理诊断报告书写的规范„„„„„„„„„„.26-27 11.细胞学诊断的规范及程序„„„„„„„„„„„„28 12.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基本内容„„„„„„„„„„„29 13. 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发送„„„„„„„„„„„.30 14.显微镜操作的标准化程序„„„„„„„„31-32

32

第5篇:项目运行流程及操作规范(20070509)

项目管理流程及操作规范

1. 目的

为规范公司项目管理,明确项目管理中各流程要求及操作方法,特制定本规范。 2. 项目经理负责制

2.1公司项目管理执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及项目组成员在项目立项通过后由公司指定。 2.2项目经理的职责:

2.2.1保证项目完成的目标与制定的目标一致。

2.2.2与各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协调,使项目能顺利的进行。

2.2.3对项目的成功负有主要责任,对项目的计划、实施、监督与控制负有全权的责任,保证项目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2.4对项目组的各个成员进行绩效的评估。 2.2.5形成良好的项目团队合作的模式。 2.3项目经理的权利和义务: 2.3.1对项目开展进行组织的权力。

2.3.2挑选项目组成员,对不合格的成员退回原部门的权利。

2.3.3对项目所审批的资源(项目人员、项目资金和项目所用到的一般资源)进行具体的分配和使用的权利。

2.3.4项目经理有权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向公司提出申请召开项目阶段性评审会和项目验收评审。

2.3.5有根据项目的需要申请计划外资源的权利。 3. 项目管理的阶段

依据项目管理的特点,项目共分为七个阶段。分别为:项目建议书阶段、方案论证阶段、合同评审阶段、实施阶段、验收阶段、项目总结与销售实现阶段和项目核算阶段。 4. 项目建议书阶段

4.1部门在充分沟通汇报的前提下提出项目立项申请,立项申请需填写《项目立项建议书》(附件1),交由经营计划部组织立项评审; 4.2对于招投标类的业务,原则上业务部门在购买标书后开始进行项目立项申请;对于合作类业务,项目实质运作时开始进行项目立项申请。

4.2.1业务部门申请立项,填写《立项申请表》(附件2),并提交项目招标文件、《项目立项申请预算表》(附件3)、《项目成本明细预算表》、技术方案。 4.2.2商务部对《项目成本明细预算表》中商品部分进行询价、供货情况的审核;技术部对技术方案实现及项目实施进行评审;财务对资金成本及风险情况进行评审;质量部对项目质量风险及质量控制需求进行评审;经营计划部对整体立项申请文件审核后,报公司领导审批。

4.3经营计划部须确保在业务部门提供资料完整后两天内完成立项评审及审批工作。

4.4如立项申请未通过,由经营计划部通知申请部门、财务部等相关部门,并将相关资料存档。

4.5项目立项通过后,由经营计划部发出《项目立项通知书》(附件4)写明项目预算情况、主要时间节点、项目经理及项目组成员名单;送至公司领导、立项申请部门、商务部、财务部、综合部及其他相关部门;

4.6项目立项时进行编号,编号是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标志。所有与项目有关的单据均须填写项目编号。 5. 方案论证阶段

5.1非招投标类项目,由项目经理根据甲方需求编写项目方案,在方案正式提交甲方前报经营计划部。由经营计划部组织项目组、财务部、商务部、技术部、质量部等相关部门进行方案评审后,交公司领导审批。 5.2招投标类项目:

5.2.1项目经理填写《项目资质及证明材料准备单》,列出投标所需资质材料和证明文件清单和时间表,交经营计划部核查后,发至相关部门准备。 5.2.2投标前两天,项目经理必须提交投标书文件正式文档,由经营计划部组织项目组、财务部、商务部、技术部、质量部等相关部门进行投标书文件评审后,报公司领导审批。

5.2.3投标报价及成本在《项目立项申请预算表》范围内,授权项目经理直接进行投标;如超出范围需报公司领导审批后,方可进行投标报价。 5.3项目中如有外包部分,须在项目立项申请预算表中标明。外包项目的评审按非招投标类项目方式运作。 6. 合同评审阶段

6.1非招投标类项目,项目方案论证经甲方确认后,进行项目合同签订阶段;招投标类项目,中标后项目进入合同签订阶段。 6.2合同签订前必须进行合同评审。

6.3合同评审需填写《项目合同评审表》(附件5),依公司《合同评审控制程序》文件规定执行。

6.4合同评审后,相关的印章使用依据合同评审表办理。

6.5合同文本的归档。合同要求财务部、综合部各留存原件一份,项目组、计划部各留存复印件一份。 7. 实施阶段

7.2项目经理根据合同内容,编写《项目实施清单》,清单中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7.2.1《项目预算表》(附件6) 7.2.2《项目商品成本明细及采购时限》 7.2.3《项目施工人员安排及时间计划》 7.2.4《项目费用支出预算表》

7.3经营计划部根据上报资料汇总审核后,发送《项目实施通知》至公司领导、项目经理、财务部、商务部、技术部等相关部门。

7.4项目经理按《项目实施清单》组织相关部门按要求开展相应工作。项目成本及费用的支出应与预算相对应,未在预算中列出的类别不予报销;超出预算标准的,项目经理书面报告公司领导审批后方可支出。

7.5如甲方需求变更或项目内容调整,项目经理应及时提出《项目变更申请表》,写明变更内容后报批。

7.6商务部根据《项目实施通知》中的《项目商品成本明细及采购时限》进行采购,并计入该项目库商品清单。

7.7项目实施人员开具《项目材料领料单》,到仓库领取相应的材料,到达施工现场的商品和材料(合同明细表中列出的)均需甲方签收;甲方签字确认的单据交由业务部门综合人员留存,是月度对账及项目核算的依据;《项目材料领料单》按公司《调拨单》方式进行联次流转。

7.8如项目实施持续时间跨月,业务部门综合人员需在月底断账前将甲方签收的《项目材料领料单》与商务部进行核对。 8. 验收阶段

8.1项目施工完成,由项目经理提出验收申请,质量部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对项目实施进行验收;公司内部验收完成后,项目经理可向甲方提出验收申请。 8.2项目验收完成,项目经理应出具正式的《项目验收报告》,验收报告须有甲方签字和盖单。原则上甲方验收合格标志本项目实施工作完结;如项目不需甲方验收,则以公司自行验收合格作为施工完结的标志。

8.3验收完成后再发生的项目实施类费用转计入该项目预提后期费用中。 9. 项目总结与销售实现

9.1根据合同条款规定,项目经理应在相应的时间节点凭《项目付款申请》(附件7)向甲方收款。

9.2项目验收合格后,项目经理根据合同金额开具《工程项目结算单》(附件8),同时向客户开具发票及《项目付款申请》。 9.3项目工程结算单所需的附件及要求: 9.3.1项目合同及所有需求变更材料; 9.3.2 《项目实施通知》;

9.3.3 《工程材料明细表》须项目经理签字,由商务部审核。并附甲方签字的《项目材料领料单》;

9.3.4 《项目费用明细表》,须财务部签字确认; 9.3.5甲方签字确认的《项目验收报告》; 9.4项目验收完成后,项目经理须进行项目总结。

9.5项目经理提交的《项目总结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9.5.1项目情况描述(工程内容简介、实施周期、技术特点、验收情况等); 9.5.2项目过程中的所有审批文件(《立项审批表》、《投标评审表》、《合同评审表》、《项目预算表》、《项目核算表》等);

9.5.3原始的和修订后的项目招标文件、投标书、合同、验收报告、合同变更记录等;

9.5.4原始和修订的项目计划和进度计划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原始单据(《项目材料领料单》等);

9.5.5其他文档资料及电子文档(会议记录、考核文件、核算备忘录等)。 9.6项目最终的所有交付物由质量部汇总核对后,交综合部进行文件归档管理。 9.7项目投标文件是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文档,投标文件在制作时须加印一份进行存档。 10. 项目核算

10.1项目验收完成并按合同约定完成质保金以外回款后,可进行项目核算; 10.2项目成本的核算: 10.2.1项目的直接成本包括:硬件成本,交际成本。

10.2.2项目的间接成本包括:管理成本、资金成本、项目组人员投入成本。 10.3经营计划部根据项目运行情况填写《项目核算表》(附件9),并附项目硬件成本明细表及项目费用明细表,对项目情况进行审核后,报公司领导批准。 10.4经营计划部依据《项目核算表》核算业务部门利润及销售提成。 11. 其他规范

11.1项目管理在商务部分的操作

11.1.1商务部依据《项目实施通知》中的材料明细、价格标准进行采购,项目经理提出的超出明细内容的采购需求,须提交《项目变更申请表》报批通过后,方可到商务部执行采购。

11.1.2商务部须为每个项目建立材料账目,在项目经理领出材料后,自公司总库中扣减库存数量,并记录在项目材料账目上。

11.1.3商务部须在月度断账时,与市场综合人员核对发出材料的数量及甲方签收情况,并与财务部进行项目库存账目核对

11.1.4项目完结,商务部凭《项目结算单》将项目库中多余材料重新入库,返回公司总库,并对项目材料账封存。 11.2项目管理在财务部分的操作

11.2.1项目立项后,财务部按相关财务制度办理。

11.2.2项目实行预算管理制,所有开支以预算为依据,超出预算外的类别和金额,不予报销。预算可根据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调整,预算调整须公司领导审批通过方可执行。 12. 附则

12.1本规范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12.2本规范如与公司原有文件内容相抵触,按本规范要求执行。

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

第6篇:销售部业务操作流程及规范

业务操作流程及要求

为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工作的原则性,缩短团散操作周期,特别制定此条款,所有业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条例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工作中秉承严谨、认真、干练、专业及完善的服务态度。旨在服务好本期当前客户的前提下,同时做好客户资源储备和客户管理及后续服务,用长远的眼光和永续的思维去工作。

一、 出团前准备工作。

1、出团前的操作流程及要求:

① 访问交谈深入了解客户具体团队细节:出行人数和年龄(明确不同情况的不同收费情况,与计调对接好,获得客户本人的认可并签字。) ②证件情况:是否白本护照,是否外地户口,取证时间和邮寄地点。 ③ 出行时间:某月大概的时间。

④大交通:是否含接送,接送机具体地址,核价前告知计调。

⑤ 特殊要求:是否有孕妇、老人、小孩、高血压等需要特殊照顾的病人。 ⑥ 具体行程要求:常规操作,还是高品。具体住宿要求,常规星级还是特色酒店。用餐自理、标准团餐、还是需要升级。行程安排常规景点还是非常规,要求加入哪些景点,明确自费和购物要求等。

⑦ 遇到竞争,应尽量详细的了解清楚当前具体进展程度,了解竞争对手状态,及时告知计调,报价时需斟酌。

(以上内容需做详细记录,业务需在计调设计产品和报价前提供给计调,配合给出有针对性、有竞争力、最适合此客户的产品,团队中每一个细节性的调整,业务都要与计调QQ聊天记录,做到有据可依。)

2、确定行程:跟进客户要求,按要求调整行程,给客人详细讲解行程,定

稿后请客户在最终行程上签字确认。

3、最终报价:不得低于计调给出的正常报价,根据客户情况灵活掌握。涉

及到团队或老客户优惠幅度较大时,需申请主管副总批准。

4、签合同。收取出行人员名单并叮嘱客人名单一定要保密,防止被他人盗

用引发不必要的后果。单位出行的需盖公章,负责人签字。散客出行需客户本人签字。

5、收款。散客收全款。特殊团队出发前至少收总团款的80%(需经总经理

批准),同时在合同备注尾款支付日期。当日交款至财务。

6、名单核实。负责人需在名单上签署“名单准确无误”及负责人名字和日期。

再次和每一个客人逐一确认,并通知客人出票后不能做任何更改变动。如发现团中有客户过生日的客户,需要特殊标志,并告知计调及导游。

7、出票。出票前在与计调核对最终名单,确认无误时再进行出票。出票后,

应立即通知客户,并把航班信息通知给客户,并电话作《出团通知》,告知旅游目的地注意事项、天气、须带物品等情况。将客户信息上传至管理系统中,以便计调做派团单。

8、计调派团后,业务将客户要求与带团导游对接详细。

行前说明会。导游讲解行程(导游不在由业务代替)特别强调确认行程的住宿、用餐标准等,赠品发放(讲解赠品使用方法)、当地注意事项细则、需带物品提醒、告知客户根据旅行中的实际体会如实填写地接导游给出《意见反馈单》,并告知此单将作为我公司与对方的结算依据,(带团导游需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客人评价是否属实,后签字确认。)与领导

对接特殊要求及其他细节等。

9、送团。提前通知客户集合时间和地点,确保每一位需要送机的客户能够

准确抵达集合地点,自行前往的客户统计标注,并提前告知计调及送带团导游。

二、团中,操作流程及要求:

1、团中质量监控。隔天下午或晚上短息或电话跟踪,问候领队,了解团队进行中的具体情况,如果车、餐、导、宿、行程等具体细节方面客户提出不足之处,需和带团导游核实确认情况属实后,立即通知计调在合理要求范围之内做出调整,并把调整后结果及时告知客户。长线团队至少要做1次团中质量监控。

2、回团接团。与计调落实好接机或接站的时间、地点、车,提前跟司机再确认一遍。如团队返回,和导游及领队打电话询问是否顺利,酌情考虑是否需要业务员亲自前往接团。

三、回团后:

1、回团后3天之内做质量回访(参照客服中心回访标准进行)。

2、收尾款。回团后根据合同签订的尾款支付日期收取剩余团款。

3、将此客户更新至《已成单客户列表》,并完善自己的客户档案(一个计划号一个文档,体现客户提供的初始名单、最终确认名单、客户咨询的备选线路、确认行程等,以便后期查阅)。

4、完善《管理系统》

5、生日及特殊日期问候、祝福。

6、关注此客户出行特点和规律,及时进行实施营销。

业务日常工作要求:

一、周一工作安排:

①09:00之前上交《周计划》至副经理。部门领导布置本周工作,根据公司任务下达及时调整本周工作计划。本周主推,新产品发布,培训等。做日常推广、客户回复。下午拜访客户,老客户及陌生拜访5+。及其他日常。

二、工作日安排:

①每日在QQ、微信、微博等网络销售平台做至少2次推广。09:00前做完第一次推广。

②09:00之前外去开展业务,老客户客户维护,意向跟进,陌生拜 访等。每日资料发放8-12份,有效沟通8-12访。(根据客户接待情况作适当调整。)

③总结当日工作,当日拜访情况当日汇总(附《客户档案表》)。剔出意向客户,汇总至(附《意向客户列表》)。以上文件备注自己的名字、日期,组长负责汇总完毕后,下班前将当日意向电子版发送至主管领导。业务动态表汇总完毕后,方可下班。

④做好次日计划,笔记本体现,备查。

三、工作日17:00小组小会(各组值班组长负责组织,副经理指导工作),做会议记录。具体内容及要求:

①了解各业务员当日工作情况。

②汇总市场最新动态,当前当季客户市场分析,掌握客户需求变化并做记录,目标市场定位,寻找新客源。

③各业务员遇到的问题,回来汇总,处理,并做记录。

④销售经理(或者轮值经理)把握各业务员的意向客户及并实时关注跟进情况。(附《意向客户统计表》,部门当日更新。)汇总意向和各部门意向对接,配合计调做出合理定“团期收客”计划。

⑤当日成单客户统计汇总。

⑥布置次日工作,指导督促员工做当日工作总计及次日工作安排。 ⑦督促各业务员的专业化程度,根据时间适当安排培训学习计划。 ⑧每周汇总《任务实时收客表》《任务实时收客表 营业额》,并上 交主管副总。

四、周五工作安排:

早上拜访5+。下午进行本周工作总结(附《个人周总结表》),

部门会议分析、解决本周工作中间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周的工作方向、下达各自任务量。汇总本周收客情况,机票数据及收欠款等。

主管做部门工作总结(附《部门周总结表》),上交《集团公司实

时收客表 营业额》给公司。

五、业务员将采集回来的客户需要实时的反馈给部门负责人,部门每周汇

总一次给计调部,便于做新产品的研发和产品升级。

六、每天基础性的专业知识、新产品的学习。

七、每天早中晚按时签到签退四次,外出业务需在前台外出登记表登记并打卡,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推后的,需提前给主管领导申请。如需第二天

早上直接去拜访客户时,需前一天下午提前申请,主管领导检查此员工次日工作安排后放行。

八、关注行业新闻,媒体报道,了解行业趋势,资格认证,培训视频等,销售技能技巧的提升等相关知识。

各部门配合需求细节

1、计调部必须严格按照业务反馈回来的客户要求进行安排和行程标准操作,保质保量。

此文件要求内容作为月度之星及之星的考核打分依据。

此文件要求内容作为本考核及打分制度的依据

第7篇:护理操作规范之胃肠减压术操作流程

一、 目的:1.利用负压作用,讲胃肠道内积聚的气体、液体吸出,减轻胃肠

道内压力

2.用于消化道及腹部手术,减轻胃肠胀气,增加手术安全性。 3.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物的性质及量的判断,可观察病情变化协助诊治、

4.术后吸出胃肠内气体和胃内容物,减轻腹胀,减少缝线张力和伤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恢复。

二、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放压舌板)、治疗碗内盛生理盐水或凉开水、治疗巾、12~14号胃管、20ml注射器、石蜡油、纱布、棉签、胶布、无菌手套、弯盘(弯盘内放别针)、听诊器、镊子、负压吸引器、

三、操作程序:1.评估、核对病人并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2.洗手、戴口罩、着装整齐、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

3.再次核对、准备三条胶布(两长一短)。

4.病人如带眼睛或义齿,应取下妥善放置。

5.根据病情采取坐位或者半坐卧位,无法坐起者可采取右侧卧位。

6.铺治疗巾于颌下,检查胃管是否通常,弯盘放置于方便取用处。

7.观察鼻腔,选择通畅一侧,棉签清洁鼻腔。

8.测量胃管长度,并用短胶布做好标记。

9.用棉球或纱布沾少许石蜡油湿润胃管前端。

10.一手持纱布托住胃管,一手用镊子夹住胃管,沿选定侧鼻孔,先稍向上平行在向下缓缓插入,查到10~15cm(咽喉部)时,嘱病人做吞咽动作,当病人吞咽时顺势向下插入,直到预定长度。

11.插管过程中若出现剧烈恶心、呕吐,可停止插管,嘱病人深呼吸,待平稳后继续插入。若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发绀等现象,说明胃管插入气管中,应立即拔出,待平稳后再插入。

12.为昏迷病人插管时应取去枕平卧位,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15cm(咽喉部)时,托起病人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继续缓缓插入至预定长度。

13.验证胃管位置。(三种验证胃管是否在胃内方法)。

14.确定胃管位置后固定胃管,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鼻翼及颊部。

15.接负压吸引器,用别针别于床头,位置低于鼻腔位置。

16.撤除用物,协助病人擦口,鼻及面部,整理床单位。

17.用物清洗,消毒备用。洗手记录。

四、注意事项:1.严格遵循查对制度及无菌操作技术。

2.与病人及家属做好沟通并获得配合。

3.准确测量并标识胃管需要插入长度。

4.插管动作要稳,以免损伤黏膜。

5.告知病人胃肠减压期间禁饮食,并保持口腔清洁。 6.妥善固定负压吸引器,并嘱病人及家属活动时托住负压吸

引器以免胃管脱出,并保持负压状态。

7.观察引出胃内容物的颜色、性质和量。

8.留置胃管期间应加强患者口腔护理。

9.胃肠减压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水电解质及胃肠功能恢复情

况。

10.及时发现并积极预防和处理与引流相关的问题(例如更

换装置)等。

11.昏迷病人插管不顺畅时应检查胃管是否误入口中,如果

发现剧烈咳嗽,应立即拔出胃管,待平稳后继续插入。

五、胃肠减压禁忌症:凡上消化道出血、食管静脉曲张或梗阻,以

及鼻腔、食管手术后、吞食腐蚀性食物的患者、食道狭窄、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及支气管哮喘的病人禁止插胃管。

第8篇:作业规程操作流程规范

工程科下发任务通知单——现场办公熟悉情况——各相关科室拿出相关设计——施工队组根据设计编制作业规程——作业规程会审(有会审签字单)——作业规程修改完善——作业规程发放(有接受单位签字)——作业规程贯彻学习(有贯彻学习记录)——作业规程考试——作业规程落实——作业地点开工——作业规程复查(有记录、签字)——作业规程考试

要求:

1、流程管理是以规范化的一个步骤到下一个步骤为中心,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系统化方法。

2、作业规程编制前必须对现场情况深入了解,熟悉相关技术资料,明确施工任务和计划采用的主要工艺。

3、作业规程编制后,必须经相关科室、分管领导会审签字,并保留原修改稿。

4、规程会审签字后必须及时发放到相关科室、相关科室接受到规程后在接受单位签字单上签字。

5、施工队组必须提前半月组织所有职工贯彻学习规程,并有贯彻学习签字记录。

6、施工队组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施工,各科室管理人员严格按照作业规程监督。

7、每月组织相关科室及分管领导对作业规程进行复查,并做好记录。

8、每季度组织工人对作业规程考试一次,不合格者必须补考。

安全技术措施操作流程规范

工程科下发任务通知单——现场办公熟悉现场情况——各相关科室拿出施工建议——施工队组编写措施——措施审批——措施修改完善——措施发放(有接受单位签字)——措施贯彻学习(有贯彻学习记录)——措施落实——作业地点开工

要求:

1、流程管理是以规范化的一个步骤到下一个步骤为中心,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系统化方法。

2、安全技术措施编写前必须对现场情况深入了解。

3、措施编制后,必须经相关科室、分管领导审批签字,并保留原修改稿。

4、措施审批后必须及时发放到相关科室,相关科室接受到措施后在接受单位签字单上签字。

5、施工队组必须提前3天组织所有职工贯彻学习措施,并有贯彻学习签字记录。

6、施工队组必须严格按照措施施工,各科室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措施监督。

第9篇: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修订稿)

1. 操作前对病人的评估:

护士沟通语言:XX先生您好,我一会儿将根据医嘱为您进行静脉输液,这些药物对你的疾病有一定的作用。我来看一下您这条手臂的血管,您手背的这条血管没有硬结、红肿适合穿刺,您这条血管疼吗?那好,我现在回去准备一下用品,如您想去卫生间,现在可以去,我们一会儿见。

2.治疗室配药: 1).洗手,戴口罩。2)核对医嘱、输液卡、瓶贴。3)核对检查药液名称、浓度、剂量、使用方法、有效期;药液有无沉淀、混浊、变色、絮状物:瓶身有无裂缝,瓶口有无松动(软包装应挤压,查有无渗漏);4)查输液器有效期、有无漏气;查棉签有效期、有无漏气或开封日期

5)贴瓶贴。

3).标签空白处或治疗单上填写病人的床号、姓名,所加药物的名称、剂量、加药时间,配药者

4).启瓶盖,常规消毒瓶口两次。取输液器,打开输液器将针头插于输液瓶口内。

5).将输液用物及用药放于治疗车上,整理用物。推车至病室 。

3.为病人输液:

1).核对解释:床头卡,到病人身边:“X床XX,对吗?现在我要给您做输液处置,您去卫生间了吗?”“去过了。”好的,我马上就开始为你输液。’

2).持输液架至床旁(轨道式应调好输液架位置),调整好适当高度,将治疗车放于妥当位置(便于操作取物) 3)关调节夹,旋紧头皮针连接处,挂瓶,第一次排气(头皮针不拿出输液袋)一次排气成功(要求液面在莫菲滴管的l/3一l/2,自液面下管内无气体。接头处无液体溢出) ,检查有无气泡。 4).请问“您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了”。“那好,现在我协助您躺好:这样您舒服吗?”铺治疗巾,选静脉(扎止血带,选择穿刺点,松止血带) 5).消毒皮肤两次,直径>5cm,待干

6).再次核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等等。

7).系止血带(距穿刺处>6cm),取下输液管,检查输液管有无气泡,再次排气(药液排弯盘内3-5滴)关闭调节夹,取下针帽放置弯盘中。

8)“请您握拳”,持针柄穿刺,见回血后,将针头平行送入少许 9).“请您松拳”,松止血带、松调节器,胶布固定,一条胶布固定针柄,一条胶布(带有无菌棉签头的)固定穿刺处,一条胶布盘缠硅胶管后固定 10).调节滴速:“XX,现在我给您调节的滴速为20滴/分,开始时速度给您调的稍慢些,20-30分钟后,如果您没有不适,我会适当将滴速调到40滴,请您不要自行调节,以免引起不适。

11)再次查对姓名、床号,药名,等。告知注意事项说:输液过程中你这一侧肢体请不要剧烈活动,以免形成局部肿胀及其它不适。

11).安置患者舒适体位,向病人及家属交待输液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感谢患者配合:口述(请及时按呼叫器,我也会常来巡视。谢谢您的配合,您好好休息,我待会再来看您)

12)整理床单位及用物(收回治疗巾、止血带、整理用物归位。)、洗手、记录、(口述: 记录时间,10-3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

停止输液

1、操作后到病房巡视,评估患者:卧位是否舒适、输液是否通畅、局部有无肿胀、有无不良反应(口述:评估患者卧位舒适、输液通畅,局部无肿胀,无不良反应)。输液结束,给予拔针(口述:xx床,xx先生,您今天的输液结束了,请问有哪里不舒服的吗?我现在给您拔针,不要紧张,关调节器,启开针柄处固定的胶布。快速拔针压迫针眼止血(拔针前轻按进针处,头皮针拔出后用力按压穿刺点5-10分钟,至无出血即可,口述:按压穿刺点5-10分钟,无出血,可以揭去胶布贴。“谢谢您的配合”)。

2、 清理治疗用物,分类放置,整理衣被,“您还有什么需要吗?那好,有事儿随时找我,我也会随时来看您”。提瓶,将输液架或输液挂钩(滑到床头上方位置)放于妥当位置,将输液管道弃于医用垃圾袋,锐器和针头弃于锐器盒内,洗手,取下口罩。

3、记录输液结束时间及患者反应。

4、报告操作完毕。

上一篇: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下一篇:传统文化全册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