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教学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无机化学教学

高职无机化学教学反思

摘 要:无机化学作为化学的分支学科,是学习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化工类课程的基础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必需的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化学观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职院校的无机化学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本文将从高职无机化学教学现状入手,对高职无机化学教学进行反思。

关键词:高职 无机化学 教学现状 教学反思

高职化工类专业新生在入学后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就是无机化学,因此可以说无机化学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是学好后面课程的首要条件。但是目前高职无机化学教学尚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该门课程的进展。笔者对无机化学教学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以求探索出更好的解决策略。

一、高职无机化学教学现状

1.学生兴趣淡薄

学习兴趣对于学好一门课程至关重要。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发现,高职学生对无机化学学习缺乏兴趣。一方面,无机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专业性强,缺乏趣味性的课程,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另一方面,高职生底子薄弱,缺乏牢固的学习基础,高中化学的学习存在很多遗留问题,到了高职阶段很多概念更是难以理解,所以逐渐失去了学习

兴趣。

2.教学效率低下

效率低下是很多高职学校无机化学教学的共性。由于高校扩招,高职院校流失部分优质生源,很多高职生也是由于扩招才得以录取的。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差,理解力较差,缺乏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造成其学习难以自觉、主动。此外,教师的教学往往摆脱不了高中阶段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教学方法单一而枯燥,缺乏教学革新,使得课堂沉闷,犹如死水一潭,教学效率自然会十分低下。

3.学生能力得不到良好发展

许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觉得只要教好无机化学知识就算完成任务,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培养不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二、高职无机化学教学反思

1.如何激发学习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从教学内容入手,将一些枯燥无味的化学知识转化为有趣的、有用的内容,缩短无机化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觉无机化学并不是高高在上无法接近的。比如,在讲授碳同素异形体时,可讲述一些碳纳米管的应用前景,如储氢容器的制备、特殊性能复合材料的制备等,这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此外,也要注意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一点一滴,由易到难,解决学生的疑问和知识盲区,扎扎实实推进教学工作。这样,学生尝到了甜头,学习化学的兴趣便会大大增加。

2.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摒弃“满堂灌”的死板教学,采用最先进、最科学的教学方法,赋予无机化学无法抵挡的魅力。比如,多媒体具有声像图文并茂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将抽象、枯燥的无机化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媒体展示。例如,在介绍原子结构的时候,可通过播放一些影视文件,如Dalton原子学说、电子发现过程等来对原子结构理论发展进行回顾。这些影视文件化解了无机化学的难点,使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形象生动。当然,还有很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我们通过合理利用可以很大程度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但是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尝试和探索。

3.如何促进能力发展

无论是无机化学,还是有机化学,抑或其他专业科目的教学,其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教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力。那么如何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呢?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有很多,比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采用问题教学法来增强学生思维能力,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只有切实放手,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情,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稳步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才能真正达到无机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小结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已经对高职高专院校现行的化学教育教学提出了挑战。无机化学作为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和培养化工类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教育课,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经常反思无机化学教学,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无机化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明权.提高无机化学教学质量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2]廖戎,钟熠,毛羽.无机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

(作者单位:贵州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王正琼

第2篇:无机化学教学内容的衔接及教学方法

摘要:无机化学在大学化学教学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无机化学自身教学特点,探索无机化学课程如何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实现不同层次的有机衔接,并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加强知识的关联、衔接与融合,帮助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知识。

关键词:无机化学;教学内容;衔接;教学方法

无机化学是化学、化工、材料、生物、制药等化学相关专业的主干基础课,一般于第一学期开设,无机化学对化学相关专业大学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及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无机化学既是衔接大学与中学化学教育的桥梁,又是横贯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及诸多专业课的纽带,良好的无机化学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和分析解决一般化学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无机化学的内容繁多,既有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又有抽象的物质结构,还有知识点分散、内容繁杂的元素化学,对于不熟悉大学高信息量教学方式的大一新生,如何保证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能理清无机化学的知识脉络,掌握重点知识内容,对无机化学教学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我国中学均开设有化学课程,大一新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如何实现与中学知识及大学后续课程的衔接,以及无机化学自身基础化学反应理论、物质结构、元素化学各部分内部及相互间的有机衔接,对于无机化学教学效果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无机化学教学特点、教学内容衔接及教学方法上提出几点拙见,与同行们探讨交流。

一、无机化学教学特点

1.学时及教学内容差异大。由于近年教学学时的大量缩减,目前不同学校针对不同专业开设的无机化学课程学时差异明显,大部分学校针对化学、应用化学等专业开设的无机化学在100学时左右,也有部分约70学时;对化工及制药专业学时一般50~80学时;对于非化学化工专业,学时普遍较短,多为32~60学时。对于100学时的专业,一般具有较充足的时间对理论知识、物质结构、元素化学均进行较深入的讲解,学生可以掌握全面的无机化学知识;对70学时左右的专业,一般大约45学时用于理论及物质结构讲解,元素部分约25学时,元素部分教学内容不能完全覆盖;对于50学时以下的专业,许多专业只讲解理论知识和物质结构,元素部分基本不涉及。从目前现状看,对于短学时的无机化学课程,往往以牺牲元素化学教学为代价,把在分析、物化等课程中还会涉及的理论内容讲得较深入,这导致许多学生缺乏元素化学知识、化学知识整体结构不完整、学习内容不健全。

2.教材种类多,内容编排结构多样。目前出版的无机化学教材种类繁多,每年都不断有新出或修订版无机化学教材出版。为了无机化学书有更广的应用范围,大部分教材都完全包含了传统无机化学的基本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及元素化学三大模块,针对短学时的无机化学教材目前相对较为缺乏。无机化学教材内容编排不同教材差异较大,有的按化学原理、物质结构及元素化学排版,有的按物质结构、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学介绍,教材中各模块间基本相互独立、衔接较少。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要达到良好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合理取舍与组织对教师无疑是一个挑战。

3.与其他课程存在交叉与衔接。无机化学是大学化学第一课,其教学内容与后续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及诸多专业课都有内容的交叉与衔接。无机化学的酸碱平衡、配位解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和氧化还原反应是分析化学的理论基础。无机化学基本化学原理与物理化学中的动力学热力学存在明显的递进。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理论对解释有机化学结构依然实用。应用化学、材料等专业的多门课程都涉及无机化学知识,有的甚至就是元素化学的内容,如无机材料的制备等课程。良好的无机化学基础是后续化学及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学生大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有力保障。

4.学生个体差异显著。我们知道,按照中国现行高考制度,许多化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所就读的专业并非其自愿选择,而是通过调剂录取,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各有不同。按照中学化学“必修2+选修6”模块式教学,不同省份及不同学校对中学化学教学的深度及广度不同,导致不同学生的化学基础存在一定差异。而且,随着高等教育大扩招,高考录取率达70%,学生个体生理差异也较大。由于学生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中学化学知识基础等多种原因,在无机化学教学中,能明显感受到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自觉性、领悟力等方面分为几个不同层次。要保证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达到教学要求,学生个体差异也是大学教学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置上应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二、无机化学教学内容的衔接

鉴于无机化学在教学时间、课程内容、教学对象等方面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编排教学内容,注重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良好衔接,引导学生顺利过渡到大学学习,融会贯通前后知识,对达到理想教学效果可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1.与中学化学教学的衔接。目前高中化学三个版本教材均采用模块式教学,将化学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必修模块(《化学1》和《化学2》)和六个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必修模块涉及了化学物质分类及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能与热能、电能、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硫、氮、氧及其化合物。《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涉及了原子结构及性质、分子结构及性质、共价键、晶体结构及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涉及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内容。从中学教学内容看,无机化学中的基本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及元素化学都有涉及,但是其教学程度较浅,多处于对概念的了解,且不同省区学习内容可能存在很大差异,无机化学中对各部分内容均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如化学平衡中引入了标准平衡常数、焓、熵、Gibbs函数等热力学函数。在无机化学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根据中学化学教学内容,在对全班同学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构建科学的教学大纲,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循序渐进,不断深入。

2.前后章节内容的衔接。无机化学教学一般都会涉及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物质结构与元素化学三部分内容,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和物质结构通常安排在元素化学之前,各教材在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和物质结构间有的将物质结构先行讲解,有的则先介绍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物质结构决定其化学性质,作者认为先介绍分子结构、化学键等物质结构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的知识(如热学函数、键能、碰撞理论、反应机理等),而且高中物理以及化学中均涉及有原子结构、化学键等相关内容,学生也容易理解接受。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热力学及动力学、氧化还原、配位化学等无机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很多在元素化学中将得到具体体现,并指导着元素化学的教学与研究,因此,元素化学放在最后讲解比较科学。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物质结构与元素化学三大模块除了相互存在衔接外,各模块内部各章节也存在很密切的关联,如化学反应原理部分中化学反应热力学、化学平衡知识、四大平衡反应是一脉相承的关系;物质结构部分里,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配合物结构则是物质结构的逐渐深入;元素化学同区内各族之间有相似结构和相似性能但又存在变化规律。因此,注意前后章节内容的有机衔接将有助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3.必修与选修内容的衔接。由于教学学时的压缩,无机化学教材涵盖的内容通常无法完全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详细讲解,一般教材通常将教学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选修内容采用不同排版方式标注出来。延伸基础知识、难度较深的内容,如化学动力学中对化学反应机理的讲解,一般无机化学教材都设为选修内容。另外,为了扩宽学生视野,无机化学教材中也对该章节内容涉及的学科前沿知识进行补充介绍,如大连理工大学版无机化学分别在化学反应动力学和氧化还原章节补充介绍了化学动力学在考古中的应用、化学电源实例等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在为某些学科专门编写的、针对性较强的教材中,学科背景知识以及无机化学在该学科的应用等内容常设为选修。除了书本中明确建议的选修内容,教师也可根据学时、学生学习情况,灵活调节教学内容,将学生基础好、容易自学完成的内容设定为自学或选修内容,以节约出更多时间用于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和实践教学。

4.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衔接。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让学生学习掌握基本化学实验技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许多同学在中学没有条件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无机化学是他们接触的第一门化学实验课,第一门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实验课程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意义重大。实验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一种宏观展示,可以让学生更直观了解化学反应本质。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教学是建立在理论教学基础上的,因此在无机化学中必须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衔接,实验教学需要将时间安排在相应理论教学之后,切不可将理论与实验教学完全独立开来。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可以考虑以视频的方式在理论教学中直接演示给学生,节约部分实验教学时间以开设更多的实验内容。在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中,需要考虑每个实验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目的,应尽可能在不同实验中培养学生不同实验技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掌握更多实验技术,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

三、无机化学教学实现衔接的教学方法

无机化学在较多层面存在教学内容的衔接,为了实现相关知识间的有效衔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合理设置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在不同环节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课前预习作业。无机化学教学内容多,课程任务重,每节课的信息量大,适当的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集中注意力,跟随主讲老师的教学思路。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预习作业帮助学生有重点的预习,预习作业最好能注重将学内容与中学知识、前面章节内容间的联系与差异,让学生觉得熟悉而新鲜,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热情,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对课堂中可一带而过的教学内容,亦可在预习中引导学生自学,节约课堂时间。

2.课堂设问式教学。课堂教学是无机化学理论课最重要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需要采用巧妙的教学方法,将各种内容有机衔接起来。在课堂中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是调动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将相关知识衔接起来的好方法。例如,涉及到中学知识的,可以请学生回答中学学习内容是什么,老师再顺势介绍中学与大学知识的异同。再次出现的前面章节的内容,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并找出前后知识的关联。

3.课后作业知识点的兼顾。课后作业也是将各种知识有效衔接的好办法,除了前后紧密相联的知识外,老师也可故意设计一些复合习题,在同一个题目中涉及前后章节知识以及多个知识点,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教会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对综合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如在氧化还原反应里可以将化学平衡常数、热力学函数、Hess定律、电动势、能斯特方程式等知识点关联在一起,根据具体情况可进一步计算求解酸碱平衡常数、溶解度、配合物稳定常数等物理量。

4.复习理清脉络结构。无机化学教学内容间存在不同的衔接方式,按不同章节或模块进行知识疏理,理清知识脉络结构,将有助于学生对无机化学知识整体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因此,在每章以及化学原理、物质结构、元素化学不同模块授课完毕,教师应和学生一起来疏理所学知识的脉络框架,将所学内容精简成若干标题,再让学生将标题里的内容丰满还原,巩固学习知识。能将书本中的知识浓缩为框架图、并再充实成“大楼”的学生应该是达到了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

无机化学是大学化学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其学习效果不仅对无机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一种考量,更会对后续化学课程甚至整个大学期间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产生潜在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无机化学承前启后的特点,结合课程特色,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上注重知识的衔接与递进,不但可望得到理想的无机化学教学效果,对大一新生顺利完成中学到大学的蜕变,开启愉快轻松的大学学习生活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苟如虎,王亚玲,卢新生,刘伯渠,丁志忠,丁耀光,闫兰,杨汝栋.模块化分层次推进无机化学理论教学[J].大学化学,2011,26(1):26-28.

[2]付靖雯.三套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模块)内容属性的比较[D].西南大学,2011.

[3]张丽荣,徐家宁,史苏华,宋天佑.多层次、立体化、系统性无机化学教材新体系的建设[J].大学化学,2010,25(10):9-11.

[4]宋天佑,徐家宁,程功臻,史苏华.无机化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杨宏孝,颜秀茹.无机化学(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龚孟濂.无机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7]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5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基金项目:海南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编号:hdjy1226)

通讯作者:尹学琼博士,教授,从事无机化学教学及研究。

作者:尹学琼,朱莉,王小红,潘勤鹤

第3篇:《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本文简要阐述了目前无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无机化学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通过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无机化学 改革 初探

无机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材料、生物、食品和环境专业主要基础课程之一[1]。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所要学习的第一门化学课程,承担着使学生系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物质结构的理论基础,为后继化学基础课程以及相关专业课的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4]。所以,如何进行无机化学有效教学,达到良好教学效果,这是值得广大教师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无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方法、考核方式三方面对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探。

1.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缺乏自学能力

无机化学课开设时间一般在大一上学期。新生入学后,对于已经习惯于题海战术、老师“哺识”的大一新生来说,突然面临内容庞杂、知识系统且理论性强、信息量大的无机化学课程,普遍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大学的授课形式、知识内容、学习方法等都与高中迥异,这会导致许多学生不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经过近数年来的跨越式发展,已由早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学生生源的质量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不会“学习”,没有了教师、家长的监督管理,结果放任自由,惰性表现得日益明显。他们在高中阶段并没有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稍好的学生仍只是按照高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1.2教學内容多、学时少

无机化学知识点分散、繁多,较为抽象,教学内容也随着学生的需要相继增加。然而,近几年来,随着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的转变,国内各大高校对教学计划进行了大幅调整,无机化学课程的课时量被大量压缩,但教学内容却丝毫未减。根据我校化工食品专业的教学计划,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总时数为72学时,其中还包含了18学时的实验,真正有保证的课堂教学时间仅为56学时,学时少、任务重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要求对教学内容重新调整,优化组合。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好这门课,让学生学好这门课,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值得我们很好研究的课题。

1.3教学形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乏味,大多还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概念、原理、公式、运算“满堂灌”式的进行授课。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处于中心地位,学生是观众,学生的学习和思维都按照教师的意图完成,整堂课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全凭教师的讲解来完成,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这种教学形式缺乏开放性,严重地抑制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对学科探索的欲望,摧毁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针对无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无机化学教学改革

2.1教学内容方面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并称四大化学,是传统的化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而无机化学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它是大学一年级的主干课程,也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它的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到其它专业基础课的安排。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由反应原理、物质结构、元素化学三部分组成。内容多,学时少”是长期困扰无机化学教学的一个问题,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既要保证最基本的化学原理和规律等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又要精选教学内容,有所侧重。

(1)教学内容有所侧重

无机化学的授课对象是大一学生,教学内容也与中学化学联系很紧密,很多元素部分的内容在中学都已经介绍过,因此在讲解的过程中要与中学化学相衔接。如碱金属、碱土金属、氧族和卤素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这部分内容在中学时都有所了解,可以让学生自学,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再作适当的补充和引申,尽量少讲描述性知识,侧重于讲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一方面解决了学时少的矛盾,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合理取舍教材内容

无机化学与后续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之间相互渗透、交叉,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化学动力学、热力学、电化学、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和配位平衡等章节。因此,在制订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时,充分对比这些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避免内容的重复讲解。我们在无机化学中讲授相关内容时可着重介绍公式的意义和应用,有关公式的推导则留在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课程中介绍。

2.2教学模式方面

(1)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的一种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它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操作为可操作,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板书时间,而且可以传输更多信息,提高课堂的利用率。无机化学刚入学的难点就是物质结构,如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及这些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等对很抽象,教师很难用语言描述清楚。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实现分子结构模型、图片、视频、动画、虚拟演示实验等,图、文、声并茂,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以便于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更准确、更深入、更形象地表现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课堂教学结合所学专业

无机化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面向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和生物技术等多个专业开设的。各个专业对无机化学的要求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教师授课时,应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在保证基础理论系统性学习的前提下,注意教学内容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要重点讲、深入讲,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应用来讲。如材料专业的学生要重视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如半导体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等方面的知识;对于环境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介绍金属铬、铅等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于生物专业的学生,生物体内的酶有很多是复杂的金属离子的配合物,如动物体内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都含有血红素,这是一种Fe2+的复杂有机配合物。通过这些与专业相关的教学实例,一方面使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知识的同时,对专业知识也有所接触和了解,另一方面学生也普遍认识到无机化学的学习对本专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深了其对与无机化学相关的性质和原理的理解,大大提高了该专业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无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环节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因此,要强化实验环节,注重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积极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扎实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通过实验,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技能,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对物质变化的感性认识,加深无机化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进行实验的能力。我们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安排如下:①验证性实验。该实验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技能和实验习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实验促进学生对实验课程的理解和喜爱,能对实验现象做出反映和思考;②综合性设计实验。这些实验要求学生自己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经指导教师审阅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该环节将“研究式”学习和创新引入实验性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③定期举办实验技能大赛,化学趣味实验。

2.3考核方法方面

考试是测量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手段,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除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外,还有激励、鞭策、促进学生学习等多种功能,同时给教师提供调整和改进教学的信息。我们从以下几点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总成绩=作业成绩(10%)+课堂表现(10%)+考试成绩(60%)+专题学习成绩(20%)。通过实践表明,这套评价方法不仅可以考查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程度,还能评价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能比较准确评定学生的成绩,达到了综合评价的目的。

3.结论

针对目前无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三面进行了改革尝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化学思维方式的训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燕.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3):47-48.

[2]张才灵,潘勤鹤,智霞.《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化工,2012,41(10):92-95.

[3]徐志珍,張敏,田振芬.对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2,(2):102-104.

[4]梁凤颜.高职《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广州化工,2012,40(2):136-137.

作者:姜巧娟 刘彦平

第4篇:无机化学元素部分教学体会

[摘 要]无机化学系统讲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及变化规律,是高等院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的第一门基础课。元素部分是无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机化学的核心。无机化学元素部分内容零散,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不得要领,历来是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中的难点。潜心研究教材,抓住重点和难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讲够重点、讲透难点,是攻克无机化学元素部分教学难题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无机化学;元素化学;教学

[

无机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的第一门基础课,也是药学、环境科学、生物学等专业的基础课之一。元素化学是无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机化学的核心。[1]学习元素部分,旨在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类元素和化合物的存在、制备、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2]但是,元素部分的教学历来是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中的难点,主要原因是元素部分内容庞杂、琐碎、系统性差,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不得要领,抓不住重点。因此,潜心研究教材,抓住重点和难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讲够重点、讲透难点,是攻克无机化学元素部分教学难题的方法和途径。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无机化学元素部分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优选教学内容,化繁为简

元素无机化学内容繁杂,涉及100多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及变化规律,常常令人望而生畏。[3]因此,教师在组织元素无机化学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吃透教材,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相关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体现相关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并能起到以点带面、化繁为简的作用。例如在p区元素的教学中,重点讲授卤素、氧族元素和氮族元素;对于各族元素,选择其中一个或两个元素进行精讲。又如,对于内容较多的d区元素,教学时可重点讲授第一过渡系的铬、锰、铁、铜。对授课内容精挑细选,不仅能够巧妙地解决课时减少与教学内容增加的突出矛盾,还可以有效避免授课时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的现象,有利于强调重点、化解难点。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便于学生掌握重点、理解难点。

元素的性质是元素无机化学讲授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由于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因此教师应将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热力学、动力学、氧化还原等化学基础理论贯穿于整个元素无机化学教学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化学基础理论揭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及变化规律,使元素化合物知识系统化和深刻化。另一方面,学生也应自觉应用化学基础理论去理解、判断、解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绘制同一元素不同物质间的联络图以帮助记忆。[4]

根据特征电子构型,无机化学元素被划分为s区、p区、d区、ds区和f区,位于同一区域的元素因价电子构型相似而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因此,建立以区划分内容,加强通性讲解的教学体系值得借鉴。周期系将百余种元素联系在一起,表示出元素之间横纵、上下、左右、对角、区域性的关系。讲授各区元素的通性,能让学生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全貌和共性,体会个性与共性、局部和全体的哲学思想,从而启发学生根据某元素的性质,发挥想象力,推测该区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组成、结构与性质。[5]这种教学体系既精简了教学内容,又能让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优化教学方法,化难为易

要把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讲活、讲透,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就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6]授课时要灵活运用问题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的协调发展。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学科发展前沿,提炼其中的元素无机化学问题,及时为课程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留住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其对元素无机化学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元素无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巧用比喻,将某些抽象的理论、难懂的概念形象化、浅显化、通俗化。例如,讲解金属离子的配位数,中心离子的半径越大,越易形成高配位,但中心离子半径过大,配位数反而减少这一知识点时,可用吃饭用的圆桌子来进行比喻——圆桌半径越大,可容纳的人就多些,但如果桌子太大,就餐时就只有坐同一边,才能夹到菜,这样可坐的人反而少了。[7]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一些学生理解不深、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而激发学生深入钻研,相互启发,开阔思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讨论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教学中体现了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8]例如,在学完p区元素后,组织学生就“p区元素单质与化合物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这一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式教学,学生能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升华、在讨论中学习、在学习和掌握知识,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9]

三、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教学不仅是无机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理解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掌握物质基本性质的重要途径。根据无機化学授课内容和教学进度,精选经典无机化学实验,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完成化学性质检验和化合物制备,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飞越。[10]

四、改革考核办法,引导学生自学

元素化学部分内容多、课时少,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全由教师讲授,应留部分章节给学生自学,布置自学思考题,引导学生自学,撰写自学报告。例如,将p区元素中的碳族元素和硼族元素以及整个s区元素留给学生自学,引导他们在自学过程中积极思考,自觉归纳学习要点,在完成自学报告的同时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另外,无机化学元素部分涉及的元素多、内容杂,如果采用闭卷考试,势必增加学生负担,使其更加抵触对该课程的学习。在课终考核时,可借鉴“有限开卷,独立完成”的考试方式。课程学习之后,要求學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写出书面小结作为作业;在考试时,可以用小结作业作参考进行“有限度”的开卷考试;考试结束后,学生将小结作业连同试卷一并上交,教师以此作为学生成绩的评定依据。[11]

五、结束语

无机化学元素部分涉及繁杂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反应方程式,是无机化学教学中的难点,需要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潜心钻研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只要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就能实现教学相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注 释 ]

[1] 文君.无机化学中元素化学教学的探讨[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5(2).

[2] 黄群增.无机化学中元素化学部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

[3] 高春朵.活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谈元素无机化学的教与学[J].菏泽学院学报,2005(5).

[4] 刘伟.无机化学元素部分学法浅说[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5] 谢钢,杨奇,陈三平,等.如何加强和提高元素化学教学[J].大学化学,2012(5).

[6] 段晓英,梁萍.浅谈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方法[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1).

[7] 方正军,陈建芳,邬峰.谈无机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09(5).

[8] 张泽会,刘冰,黄涛,等.元素无机化学教学中“归纳总结法”的研究与探讨[J].广东化工,2012(13).

[9] 李灵芝.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元素化学教学模式探索[J].科技信息,2013(9).

[10] 周小霞,刘作华,赵先英,等.药学专业《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设计[J].广东化工,2009(199).

[11] 罗一帆,龚孟濂,毛宗万,等.改进元素无机化学教学方法的尝试[J].大学化学,2002(2).

[责任编辑:刘凤华]

作者:周小霞 肖湘 季卫刚 赵华文 赵先英

第5篇:多媒体教学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的结合是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结合无机化学多媒体教学实践,探讨多媒体教学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无机化学 传统教学

《无机化学》是化学、化工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和结构化学等多种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交叉,使无机化学的学习直接影响到其他课程的学习和理解。但由于无机化学涉及的内容繁杂而凌乱,学生在学习中多感枯燥。此外,无机化学是大学一年级的课程,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储备量不够,加上无机化学学科发展飞速,而课时却大大减少,因此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中面临许多困难。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克服困难、更快更好的学习无机化学的知识,仅要有严谨、清晰的教学思路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先进的教学手段辅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无机化学教学提供了新的辅助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发现,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讲课的效率,易于学生掌握比较抽象的知识。但如应用不当也会适得其反,影响教学效果,现在我们就谈谈多媒体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突破了无机化学中重难点,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无机化学课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难以用语言来说清楚,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以挂图、幻灯和模型来帮助学生想象,但因这些辅助手段的静止和单一性,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而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抽象的、单纯语言不易描述清楚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认识领域的达标程度提高。例如,在分子结构的杂化轨道理论是无机化学中重点介绍的理论,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这方面的知识,空间概念比较薄弱,此内容一直是无机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传统的板书教学形式在讲解过程中不够直观立体,学生不易理解,但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结合动画来表现杂化轨道形成的全过程,先是杂化前的原子轨道,然后原子轨道相互靠近部分重叠,最后形成杂化了的轨道,不仅增强了立体感,而且可以观察到形成过程,使对理论的理解更为直观。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弥补了语言叙述的不足,从而减少了语言表达的难度,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增加了信息量,有效地缓解了学时压缩后的矛盾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无机化学的学时大大减少。 如果再用传统手写板书方式进行教学,则课堂内容显得紧凑,而且对于书本外知识的介绍也显得力度不够。 多媒体教学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由于避免了手写板书,因此节约了时间,单位时间的信息量大大增加。 这样不仅完成了原大纲的教学任务,还结合现代无机化学的发展补充了有关的新动向以及应用等内容,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例如课堂例题、各种背景资料介绍如无机化学发展简史、酸碱概念的发展等需要大量文字说明的内容适合采用多媒体形式。这样,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的知识点,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有效地缓解了学时压缩后的矛盾。

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

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各种信息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可提高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原子结构的课件制作中,涉及原子结构的玻尔理论、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特征和氢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描述等内容,对此利用了网上资源,下载了一些精美的图片,还增加了一些科学家的图像,介绍科学家的生平及其理论的形成背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科学的热情,增强他们从事化学研究的信心。

采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教师制作好一个课件的多媒体之后,可以将其放在网上,这样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及时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有目的地加强学习。学生若有不懂的地方,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充分、及时地和老师交流。这样,使学生的学习机会相等,同时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理解更深刻,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参与机会。

四、应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信息能对学生产生多种感官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知识的保持,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所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当前的教学模式仍不可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作为“辅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实践表明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学生普遍反映多媒体教学速度太快、信息量太大,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思想跟不上,甚至对多媒体产生了抵触情绪。还有的教师把所要讲的内容提纲投射到大屏幕上,然后坐在话筒前开始上课,这样形式的多媒体教学如何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为了解决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上述问题,教师应首先要注意控制速度、放慢节奏,不要片面课件的外观或注重视觉形象,造成屏幕的过度渲染或附加、无用信息过多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降低学习效果。其次教师重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对于重要的内容更适宜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形式。例如对于涉及重要的计算、公式推导等内容就适宜采用传统的板书形式讲解,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一步步地思考,从而更有效地激起学生对知识追求和探索的兴趣。实践证明,教师亲笔写下的文字能给学生留下更生动、更长久的印象,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得到提高。最后,教师还要注意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情感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种人与人之间心灵与情感的交流带来的互动作用,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教学有许多优点,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局限性。教师在备课时,应先对各知识点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只有真正地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之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

赵海燕,女,河北省保定市人,河北科技大学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作者:赵海燕

第6篇: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教学衔接的研究

[摘 要] 当前素质教育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对中职学生的化学学习要求也更加严格。但是在中职学生无机化学的基础还没有打牢的情况下,就要接触有机化学的学习,导致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大大降低。所以中职教师必须重视教学革新,在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的教学中,要利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从而促使二者有效衔接。

[关 键 词]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有效衔接

[

为了适应新课标的革新,中职教师要及时做出教学改革,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要重新规划,因为学生刚步入中职,而且大部分中职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对化学没有清楚的认知,导致大多数学生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的革新模式。

一、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在化学的版块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化学完整体系中的一员,有四个学习部分:化学反应、分子结构式、反应机理和物质的化学性质。其中,最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化学性质,反应机理是整个有机化学学习的基础,在学习中只有学会最基本的内容,也就是化学中的机理,才能开展化学学习的深入研究,才能学会知识的贯通。由此掌握好化学机理对未来的化学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无机化学是整个化学的核心内容,起着决定性作用。无机化学接触的层面比较广,也是化学中最古老的分支学科,无机物包括所有的化学元素和它们的化合物,大部分的碳化合物除外。由此来看,二者并不是两个独立的学科,所以要将两者的通性进行紧密衔接,在衔接过程中凸显各自的特性,从而使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衔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1]。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学习动力

要想中职学生对化学学习有充足的自信心,必须注重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衔接学习,只有将知识衔接好,才能使学生保持对化学的兴趣,为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稳固的基础。其中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应用以及有关理论的科学,所以需要学生将对研究化学物质的来源作为兴趣,从而转化为学习动力,然后再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促使学生养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2]。

三、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完成知识迁移

由于我国目前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教材内容大都是本科的,没有适合专科生的有机化学教材,这无疑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增加了难度,所以教学中中职教师要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再与以往的教学经验相结合,最后将自身的教学方案进行完善,从而得到一套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引导学生找到知识的主体内容

无机化学是除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外,对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它们的反应进行实验研究和理论解释的科学,它强调的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教学思想,所以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建立结构与性质之间的有效联系,通过结构理论引导学生明白物质性质,反过来还可以通过物质性质分析结构,最后由典型的有机物性质推测出同系物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学会延伸知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将有机化学教学贴近生活

化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来自生活,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化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中职教师在革新教学方式时,要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或现象入手,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并展开深入讨论,获得更加深入的知识,而且化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还可以更加深入地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如在讲解《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乙酸和乙醇作为生活中典型的有机物,可以从二者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讲解,教师可以举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学生熟悉的酒精、汽油,还有喝酒会脸红的现象、酒后驾驶的检验等一系列生活中出现的场景,然后教师提问:“你身边的亲朋好友喝酒过后会容易脸红吗?”学生由此展开讨论,从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再进一步加深知识的讲解,从而完成有效教学。在学习前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装酒容器上的液体组成成分,让学生再将观察到的名词进行深入查阅,学习物质的结构式和分子式,促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有机化学的物质结构[3]。这样通过结合生活的教学,使中职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知识内容,还进一步实现了教学目的。

(三)通过多媒体教学将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进行有效衔接

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所以教师可以利用通信便捷,将多媒体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仅使教学方式得到创新,还能将所学内容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由此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出来,从而让中职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知识内容。如在学习“加成反应”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两端的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的结合,生成饱和的或比较饱和的有机化合物反应”的过程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将抽象化的知识转为图像信息,这样不仅能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而且也给教师的教学降低了难度,又让学生轻松找到课堂知识的重点内容,从而有效完成了课堂教学[4]。

(四)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虽然与普通高中学习化学的深度不同,中职有机化学更注重反应进行的历程,这样学习的内容不仅增多,而且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了提升,但是总体学习目的却是一致的,都是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有机合成。所以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巩固中职学生的化学基础。由此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设计实践主题,与同学共同探讨,加快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的衔接。教师可以组织以化学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全方位展示自己,再將每位学生的知识优势进行结合,通过教师正确引导,从而得到更扎实的化学知识理论。这种实践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性,再也不是“填鸭式”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使中职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最后再与课堂的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5]。

例如教师在教学“蛋白质的盐析”时,可以让学生在提前准备好的鸡蛋白溶液的试管中缓慢加入饱和(NH4)2SO4或Na2SO4溶液,静静观察现象,然后再把少量带有沉淀的液体加入盛有蒸馏水的试管里,进一步观察沉淀是否溶解。教师进行提问:“你观察到试管中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有的学生说“我看到沉淀析出的现象”,最后教师再加以总结这个过程就是蛋白质的盐析,而且盐析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实验教学,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还突出了这节课的精华内容,同时也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清楚的认知,降低了学习难度,促使学生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从而有效完成本节课的学习[6]。

四、通过教学反思,完善自身不足

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作为中职课堂上的两大知识点,教师一定要清楚化学课程难度的加深、知识密度的加大,所以要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基础和出发点,从而灵活改善课堂授课方式,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对自身的整体素质进行提升,从而设计出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适应快节奏的化学学习,为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衔接教学做准备,同时教学方法的革新也会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产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既完成教学目标,又顺应了当前的中职教学趋势,使学生充分理解化学的含义。

五、结语

由此可见,处理好中职学生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知识的有效衔接,是中职教师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灵活授课,从而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使教师的教学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只有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任务,更切实地完成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衔接任务,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进行有效学习,从而适应中职有机化学的教学需求。

参考文献:

[1]郑虹云.无机化学理论在有机化学中的运用[J].当代化工研究,2021(2):132-134.

[2]黄新华.有机化学教学理论在高分子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区别[J].广州化工,2020(5):161-162.

[3]潘正芝.试探无机化学理论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J].天津化工,2020(1):58-60.

[4]刘丽艳,韩忠保,陈庆阳,等.地方高师院校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思路[J].山东化工,2019(23):194-195.

[5]刘长相,蓝应东,邓昌晞,等.有机化学理论和实验同步教学的初步探索[J].广州化工,2019(15):112-113.

[6]周慧智.建构有机化学心智模型 渗透核心素养培养:以苏教版《化学2》专题3教学为例[J].中学化学,2020(2):4-7.

◎编辑 司 楠

作者:杨琼

第7篇:高三化学教学反思-高三化学教学反思 18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反思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高三化学教学反思 2018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反思

反思性教学增强了教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提倡反思教学,使教师自觉的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地审视自已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已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21世纪教育网为大家整理提供了2016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反思,供广大教师参考!

回顾高三的复习工作,反思得与失,总体收获是多研究、多思考、精选题,狠抓课堂教学。高三化学教学反思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

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原则。期初我们备课组认真分析、研究近五年的高考试题,摸清高考试题涉及的知识点、热点、特点以及变化趋势,找出它们在教材中相应的知识点以及一系列有层次的题目,在编制教学案一体化讲义时将将每个考点依次落实。

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我们将考试大纲做了对比,找出增删的内容,题型示例的变化,并与学生一起阅读,让学生明确每一知识点在高考中的难度要求。

研究教材、考纲、高考题、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学期初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明确每一阶段复习的目标,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如9-10月份的主要解决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结构存在的问题; 11-12月份我们将重点

放在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电化学中,因为这些内容学生最难掌握,在这个时间段加强训练,为期末考试就做好了准备;1-2月份我们的重点是有机及实验基础;3月-4月的训练目标是I卷的整体提高和无机推断、常规计算及技巧。5月份的训练以提高应试能力为主,同时查漏补缺。

复习计划中不仅有每一节上课内容,还包括每周5次作业内容,每周强化训练内容,选择题专项内容等,并根据学生的情况不断调整与完善,每次的练习中都分必做题与选做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目前的复习资料不仅多而且杂,偏题、难题、怪题很容易挫伤考生的积极性,好的习题能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并能加强学生对”双基”的理解,引导学生寻求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技巧。故教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须明确分工,资源共享,在复习选题时要有层次、有梯度,

由易到难地选择,并根据考试大纲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合适的训练试题。

选编习题要以大纲和教材的内容及学生水平和认知规律为依据,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和相应能力培养的有机联系,一个题型要联系、消化一项基本内容,题型多样化,层次要分明。

一般从以下六方面选题:①多选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少选老资料中的难题。②控制训练难度,以中档题训练为主。③注意练习题的能力层次要求,按不同能力层次设计不同练习题,可分层次进行训练和辅导。④多选实验创新设计题,尤其是课本内典型实验装置的改进设计,强化实验能力训练。⑤适当增加化学计算题训练,注重守恒法计算技巧⑥多设置情景,将易错题改编,或将客观题改为主观题,将顺向思维题改为逆向思维题。

如有关浓硫酸的稀释的考查可改为如何观察Cu与浓硫酸反应后溶液的颜色。复习钠的化合物时设置以下讨论

题A、如何测定含有Na2O杂质的Na2O2试样中Na2O2的质量分数?B、如何以NaOH溶液和CO2气体制备Na2CO3?C、纯碱中含少量NaCl杂质,请设计三种不同实验方案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D、实验室有一瓶刚从溶液中结晶出来的盐,现只提供盐酸和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如何判断这瓶盐是碳酸氢钠结晶,而不是碳酸氢铵或氯化钠结晶?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分析将相关的知识点一一呈现。

高三以练为主,一年来我们编制了选择题专项训练、II卷专项训练、每周强化训练、每日一练、热身训练等练习试题。每份练习的侧重点不同。如一轮复习中每周的强化训练内容包括本周复习的重点内容,高考的热点及下周即将复习的内容,而每周的选择题专项训练更突出课本基础知识,学生易错知识点及高考的热点、难点。二轮复习中每日一练的试题以查漏补缺,回归课本为主。每次我都提前准备好试题,由黄勇慧、

陈天云负责做题,目的是看试题的知识点分布是否合理,难度是否适中,能否反映出学生的一些问题,再由我进行修改定稿。

第8篇: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参考书目

(仅供化学系2005级使用)

一、使用教材 《无机化学》(上、下) (第四版)

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国家《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二、无机化学参考书 《无机化学》(上、下)

武汉大学等校合编,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上、下)

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编,(1986年第二版、1992年第三版) 获优秀教材一等奖,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上、下)

孟庆珍 胡鼎文 程泉寿 孔繁荣1988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

史启祯 主编,2005年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为国家“八五”重点教材.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近代化学导论》

申泮文主编

200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大学化学》

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无机化学》

申泮文主编,2002,化学工业出版社.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无机化学》(上、下)

宋天佑 程鹏 王杏珍 主编,2006,高等教育出版社.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无机化学基本原理》

蔡少华 龚孟濂 史华红 编著 1999年中山大学出版社 《普通无机化学》

严宣申 王长富 编著 199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级无机化学》

唐宗熏主编,200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无机化学前沿》

高忆慈 王尧宇 史启祯 1988 兰州大学出版社 《元素无机化学》

蔡少华 龚孟濂 史华红 编著 1999年中山大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教学参考书

1 》

华东化工学院无机化学教研组编 1983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教学参考书

2》

冯慈珍主编 1985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教学参考书

3 》

曹庭礼主编 1988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规律初探》

黄佩丽编 1983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教学笔谈》

袁万钟 隋亮编 1991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答疑》

黄孟健编

1989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学反应的酸碱理论》

张承宏

潘家理编 1983年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超强酸和超强碱 》

[日] 田都浩三著 崔圣范译1986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原子结构与简单共价分子》

刘范 著 1988年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分子轨道理论基础》

{苏}M.E.加特金娜著 朱龙根译 1978年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杂化轨道理论浅释》

丁忠源 著 1981年上海教育出版社, 《热力学原理及其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

王善 翁珍慧 编 1986年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无机立体化学与化学键》

J.E 弗格森 著 刘举正 俞国祯 肖良质 译 1984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 《热力学函数 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严宣申

1992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化学教材中的问题与讨论》

蒋先明 编译,1984 年,胡南科技出版社 《无机元素化学实验现象剖析》

黄佩丽编,199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反应方程式》

曹忠良等编, 1982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重要无机化学反应》第二版,

陈寿椿编,1982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三、外文原版教材

?《Inorganic Chemistry》

[美]Miessler,g.l. ,tarr,d.a.(影印版.2004年10月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化学手册

《无机化学反应方程式》

曹忠良等编

1982年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重要无机化学反应》第二版,

陈寿椿编 1982年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习题参考书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徐家宁,史书华,宋天佑编,200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化学精要及典型题解》

何培之,王世驹等编,2002年,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要点?例题?习题》

张祖德等编,2001年,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综合化学——要点?例题?习题》

张懋森等编,1999年,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普通化学原理习题解答》

北京大学化学系普通化学原理教学组,199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习题解》

吉林大学,南开大学等编,1987年,吉林人民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习题与解答》

董平安 魏益海 邵学俊 编 2004年 武汉大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与普通化学题解》

贺国强 张开诚 金春华 主编,2001年,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同步练习与试题》

马尚文 任知忠 柳仕忠 方光荣 编,1989年,河南大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习题集》

杜尧国,马泰儒等编,198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综合练习题及解答》

孙天祥,曹晓峰编著,1993年,山西科学技术 出版社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南京化工学院等编,198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习题选解》

田荷珍、胡鼎文主编,1986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张锡辉 魏元训 任广柱 周如才 编,1985年,南京大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标准化试题丛书)

吕汝蒙 刘淑薇 冯茹尔 固礼丽 编,1988年,胡南科技出版社 《无机化学习题精解》(上、下)

周井炎、李东风等编著,1999年,科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习题精解》(上、下)

竺际舜主编,2001年,科学出版社 《大学化学习题精解》

{美}L.罗森堡

M.爱泼斯坦 著,孙家跃 杜海燕译2002年,科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南京化工学院等编,198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释疑与习题解析》

迟玉兰 于永鲜 牟文生 孟长功 编,200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精解与学习指南》

黄蔷蕾 冯贵颖 主编,200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六、杂志上的论文

1、卢开涛、卢明刚.关于碱土金属硫化物溶解性的探讨. 化学教育. 1999(7—8):79

2、沈国良、徐铁军.二硫化钠水溶液的研制. 化学世界. 1999,40(8):402

3、吴祺.一氧化氮~ 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 化学通报. 1998(5):38

4、于海涛、仲华、池玉娟等.HPO3异构体结构相对稳定性与体系势能面. 化学学报.2002(60):49

5、丁陪江、吴添智、江丽葵等.磷的轨道在华破分子中的作用.化学学报.1999(57):264

6、王建祥.同时合成三氯氧磷和氯化亚砜的新工艺.化学世界.1995,36(4):178

7、张小平、李夏、邹应泉.二氧化氮分子中的化学键.化学通报,1997(5):58

8、李夏、张小平.四氧化二氮分子的成键形式,化学通报,1997(2):59

9、倪申宽、叶世勇.四氧化二氮的结构和成键,化学通报,1992(5):46

10、蒋立德. HNO3分子中大π键问题,化学通报,1987(8):59

11、许肖玉.磷酸盐与磷化.化学教育,1996(9):5

12、刘泽玲.砷与社会.化学教育,1994(8):1

13、程天荣.亚硝酸钠的毒害与解救.化学教育,1989(2):1

14、何关友.磷的三种主要同素异形体的性质,化学教育,1984(4):52

15、范先国、周建中、苏元复. 从光卤石和磷酸制造磷酸二氢钾. 化学世界. 1988,29(9):385

16、朱军、曹泽星、张乾二.卤素氮氧化物的结构和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大学化学,2002(5-8):1040

17、曹会兰.砷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治.化学世界.2003,4 4(10):559:

18、倪申宽 叶世勇. N2O2的立体结构和键型.大学化学. 1993(5):52-53

19、李国材.再谈含盐氧酸氧化力问题.化学通报,1989(6):63-65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参考书目Word文档版

上一篇:微生态制剂下一篇:文献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