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无机化学教学方法初探

2023-01-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化教育, 面对这种转变, 如何充分发挥教学活动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技能、强化创新能力值得每位高校教师深思[1~2]。无机化学是我校材料、化工、环境、制药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 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 优化无机化学课程的结构和内容, 改革教学方式, 有步骤, 有计划地培养学生, 势在必行[3~4]。

1 结合学生特点, 因材施教

大一新生绝大多数还没有完全摆脱中学时的学习模式, 依赖性很强, 对于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特别依赖老师的启发与引导, 甚至依赖老师的督促与检查。因此, 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就显得非常必要。如果课堂上教师对重点、难点的处理都要十分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要明确告诉学生, 并作为练习布置下去而且定期严格检查。但另一方面, 大学的教学毕竟不同于中学。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又必须为其提供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与自主学习的机会。大一新生刚刚步人青春期, 他们精力充沛, 思维活跃, 求知欲高, 而且有强烈荣誉感、成就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 不断激励学生的求知欲, 满足他们的好胜心和成就感, 便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使他们对专业课的学习逐步由被动走向主动[5]。

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要搞好教学, 应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后归纳和总结。这样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下, 一节课里学生始终处在积极思维活动中, 教学内容就在教学互动中顺利完成, 根据我校教学计划, 无机化学被安排在第一学期。由于一年级课程多, 学生学习负担重, 加上又不太适应大学的学习, 一些学生不清楚化学与本专业的密切关系, 认为化学对自己影响不大, 因此平时对化学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这就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如果教师不能积极地把握好学生这种心理, 讲授时仍一味就化学讲化学, 脱离专业实际,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实践表明,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根据所授内容适时地引用一些生活实例和实际应用事例, 能够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达到提高教学效果[6]。

2 结合内容特点诱导启发

无机化学内容多。第一部分化学反应原理: (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和能量关系; (2) 化学反应速率、限度和方向; (3)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4) 氧化还原反应。第二部分物质结构基础: (1) 原子结构; (2) 分子结构; (3) 固体的结构与性质; (4) 配位化合物。第三部分元素化学: (1) 元素概论; (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3) 卤素和氧族元素; (4) 氮族、碳族和硼族; (5) 过渡元素; (6) 镧系和锕系元素。以第二部分为例, 介绍对应的教学方法。

第二部分物质结构基础。这部分内容非常抽象, 要给学生讲清楚必须形象化, 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可达到此目的。在第8~1章的多媒体中提供了大量色彩鲜明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和物质的微观结构。每一章附有补充习题, 供学生课后复习时使用。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我们切身体验到了多媒体教学所带来的课堂教学过程的变化。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多媒体教学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8、9、10增加了大量图片如展示原子轨道的形状、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并加入了我国化学家在量子化学理论方面的贡献,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第8~11章主要讲述微观结构知识, 包括原子结构、原子轨道、元素周期律、化学键、杂化轨道及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内容。这部分内容看不见、摸不着, 抽象程度较高, 单凭语言和文字的描述, 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在这3章的教学课件中插入了大量的图片, 例如s、p、d轨道的角度分布图, 某些化学键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并适当地给出量子化数学方程。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 如果这部分内容完全由教师用板书给出, 会占据大量的课堂时间, 且效果不好, 而利用多媒体教学, 既节约了课堂时间, 又增强了教学效果。

3 结合工科特点学用结合

我校是应用型本科, 培养的学生除了应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外, 也需要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这也是培养素质型人才的需要。我们在教学, 特别是在实验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 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1) 在讲酸碱滴定时, 做含氮量及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当时报纸正报道三聚氰胺假奶粉案我们就和学生一起收集了很多不同牌号的奶粉, 分别让学生测定蛋白质含量。

(2) 在安排一周的综合实验时, 先让学生到附近的一家无线电厂看电路板生产流程, 看酸性烂板液如何产生, 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处理烂板液。学生通过查资料、建立方案、进行讨论, 最后确定两种较可行的方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其中的一种, 然后完成一个小课题。

(3)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每学期布置学生写1~2篇读书报告或小论文。共布置30~40个题目,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学生也可以自定题目, 但要征得教师的同意。小论文以一定比例 (3%~5%) 计入期末总分。学生对此热情颇高, 积极到图书馆、互联网上查。

(4) “教、学、考”三位一体。期末分数与得学位、升级和评奖学金直接挂钩, 几乎所有学生对此都比较重视。在教学中把分数分散到整个学期中, 可分散期末的压力, 并促使学生重视平时每节课的学习。每次作业都打分, 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以10%计人学期总成绩。这样学生会认真完成每次作业, 作业有错误会及时向教师请教并订正。对及时订正作业中错误的少扣分。每学一章, 都进行一次较正规的测验, 并以一定比例计人期末总分。学生从做错的题目中得到教训, 比仅靠自觉性更有效。这样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但效果是明显的。

摘要:针对工科大一新生情况, 结合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特点, 对无机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 提高课堂效果,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工科,无机化学,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日为.农科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的整体优化[J].山东农业教育, 2007 (84) :29~31.

[2] 周祖新.应用技术型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方法初探[J].大学化学, 2007, 22 (4) :2 5~27.

[3] 唐定国, 杨汉民, 黄涛, 等.浅论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方法[J].科技信息, 2008 (1 5) :9.

[4] 丁志忠.浅议民族高师如何提高无机化学教学质量[J].甘肃科技, 2008 (6) :172~173.

[5] 史秀菊.试论《语言学概论》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中国高教研究, 2001 (l1) :91~9 2.

[6] 明亮, 习霞.药学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6, 8 (1) :28~30.

上一篇:故宫文化衍生品设计方式分析下一篇:浅谈总承包项目的材料控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