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心得

2022-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形势与政策课心得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探索

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课因其自身的本质特征,强调时效性和系统性,因此必须加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网络交流,使形势与政策课成为一门全方位为学生提供思想指导的课程。

关键词:高职高专;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探索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本质特征

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同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有相同之处;另一方面,又有其特殊的内在本质特征,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形势与政策课以其现实社会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基本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其本质特征主要体现自身内容体系、研究对象和教育方式上的特点和规律,表现为内容体系上的稳定性与动态性、研究对象上的知识性与思想性、教育方式上的规范性与灵活性。

稳定性与动态性并存是形势与政策课在内容体系上的本质特征,集中表现在教育的内容既处于相对静态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既要考虑系统性,又要突出实效性。首先,形势与政策本身既是不断发展同时又是相对稳定的,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线性与非线性、静态与动态的统一。一方面,政策是相对稳定的,政策的出台或者变更总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不能朝令夕改。另一方面形势与政策又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国家每年的3月份和9月份都要下达形势与政策的要点,在教学上也比较容易安排内容。但内容有时也往往滞后,这就需要跟上形势,突出该课程的时效性。其次,形势与政策课要体现科学的、完整的和稳定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这些相对稳定的基本因素,可以让我们把握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预测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

知识性与思想性统一是形势与政策课在研究对象上的本质特征。形势与政策课的研究对象既有现实问题又有历史问题;既有宏观形势又有微观动态;既有社会改革又有经济发展;既有国际局势变化又有国内形势动态;既有科学技术又有生产建设等,涵盖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历史、文化、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动态的国际国内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和国际关系学等的综合,具有很强的知识综合性。与此同时,形势与政策课又体现着强烈的思想性,要引导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全面准确地理解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所以,形势与政策课既要不断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又要寓思想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

规范性与灵活性互补是形势与政策课在教育方式上的本质特征。形势与政策课在内容体系上的稳定性和动态性,必然派生出其他在教育方式上的规范性与灵活性。规范性是指与其他课程一样有大纲、有教材、有课时、有学分、有计划、有考核等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灵活性是指“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规范性与灵活性互补体现了其既是教学活动、又是教育活动的双重属性。对这一本质特性进行把握,有利于积极探索形势与政策的教学新方式和新途径,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生命力。

二、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思考

形势与政策课正是因为具有以上的特征,因此与概论课思想品德课相比,它更突出时效性和灵活性。按照“05方案”形势与政策课在高职高专各个学期里要开足16个学时,但学分却只有1个学分。在实际的操作中,各个学校往往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来开设形势与政策课,通过讲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方式来凑足学时,以避免挤占专业课的课时。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教学往往不足,甚至被压缩掉了。而课堂教学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它便于形成系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使形势与政策课更好地发挥作用,要做到三结合,与专任教师结合;即与概论课思品课结合;与学生参与结合。

与专任教师结合,是形势与政策课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的构成比较复杂,除专任教师外,学院领导、各系部的书记、学生处的正副处长、辅导员以及邀请的校外专家和省市领导等。庞杂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了各种不同的信息,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知识水平。但也正是因为资讯过多,往往不利于形成系统理论和知识框架。有时学生参加讲座,变成了老乡会和联谊会等,由于缺乏跟踪和反馈,形势与政策课的效果打了折扣。因此,专任教师的教学变得尤为重要。专任的思政课教师,首先要爱这门课,钻研这门课,上课全情投入、有激情会深深打动学生。在面对一些有分歧的观点,面对对待当代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敏感问题,面对对待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观等人生观世界观问题,允许有争议,有讨论。但教师一定要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大张旗鼓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学生会从老师的身上得到正确的答案。其次,教师要紧跟形势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教师只有深刻领会每年形势的要点,吃透政策的精神,站在最新理论的前沿,才能驾轻就熟,给学生以引导。形势与政策的教材是大学生版《时事报告》,发到学生手里往往是事件发生后的一个月或两个月,学生的兴趣热点已经有所转移,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积累多关注事实,在尽可能短的时间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判断形势,给学生解答。时事报告可作为事件的理论上升和思想反馈。在多方合力的基础上,学生视野开拓了;在专任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对形势与政策形成清晰的脉络和知识结构;培养大学生今后独立自主地分析形势与政策发展的趋势和大局,掌握和运用使思维达到正确认识的武器和科学工具的知智。

与思品课概论课相结合,是形势与政策课得以发展壮大的保障。由于形势与政策课自身的课程特点,独立生存的难度较大,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校通常会变相压缩学时,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必须找到依托。与概论课和思品课有机结合,是形势与政策课发展的可靠途径。由于思政课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这是形势与政策课与思品课概论课结合的前提。可以从内容、考核等方面进行结合,但要妥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避免挤占概论课和思品课的学时。在内容方面:高职高专的学时安排中,大一的思品课3学分,开设一个半学期,与形势与政策课比较容易结合。有的高职高专学校是把形势与政策课的理论授课安排在每个学期的中间,也有的是上完思品课后接着上形势与政策课等等。不管怎样安排,形势与政策都会丧失了敏锐性和时效性,无法及时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分析实事,往往不能第一时间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因此要把形势与政策课与思品课结合一起来上。在充分理解形势与政策要点的基础上,思品课的前20分钟上形势与政策课(要与学生参与结合),后面上思品课。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新颖生动,会为后面的思品课提供鲜活的素材,两者相得益彰。大二的概论课也可参考实行。在考核方面,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授课方式多样,党委宣传部、学生处等都参与其中,往往是婆婆多了没人管。形势与政策课的专任教师应当仁不让,勇于担负起课程考核。考核的方式力求丰富多样,讲求实效。大一学期学时稳定,可侧重理论考核,学生课前制作的实事PPT、课后的实事评论等可作为考核的依据。大二、大三由于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占用大量教学时间,可侧重实践考核,做社会调查报告等。开学出,根据形势要点,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安排考查内容,老师定期追踪指导,形成报告。与思品课概论课结合,使形势与政策课的开设成为常态,而讲座和报告会等又使形势与政策课变得丰富多彩,由于有固定的渠道交流,学生可以把获得的信息进行升华,反思,再去指导实践。

与学生参与相结合,是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灵魂。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形势与政策课由于紧跟形势,鲜活的材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国内国际突发事件、热点新闻,一直是学生茶余饭后的焦点。把它们引入课堂,上升到理论高度,开拓学生的心胸和国际视野。由于每年的形势与政策下发的要点,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把握要点精神的前提下,勇于创新。在与学生参与方面,可与兴趣与任务驱动相结合,如在思品课上,把这一两周发生的热点问题交给分好的学生小组,由学生小组负责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总结观点,做成PPT,在下节课课前进行演讲,教师进行点评归纳。小组的集体表现作为小组成员的平时成绩。例如在年初的南方雪灾后,学生展示了震撼的图片,得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5.12汶川大地震,学生紧密跟踪事态的发展,心与灾区灾民同在,一起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奥运成功举办,学生感受到崛起的大国自信;神七上天,学生在感受祖国的伟大和自豪,等等。由于学生有目的地去参与,逐渐养成了读报分析问题的习惯,他们会自觉地把发生的大事与世界观人生观结合起来,同时又为思品课、概论课提供了鲜活而又有说服力的材料,达到了双赢共生。学生的参与使形势与政策课由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思考,也促使学生用在思品课和概论课学到的理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像奥运、神七等事件,学生很容易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联系起来,使抽象的理论看得见,摸得着。通过参与互动,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把理论外化为行为。

三、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学习的管理

互联网是一个强大的信息传播平台,每个网民既可以是信息的获得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十七大报告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校园网络以其跨越时空性、虚拟性、开放性、学术性等诸多特点,强化平等、民主的教育管理方式,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现实要求。校园网为学生课外学习形势与政策课开拓了空间,像高职高专学生上网主要集中在学习知识、打游戏、QQ网聊及校园的BBS和各类论坛等。怎样使学生在网络上学习形势与政策难度是比较大的。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自由度高,加之学生的叛逆性和课外无法监控,形势与政策的教育只能通过隐性诉求,潜移默化,做到润物细无声。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从培养学生上网习惯,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和学生作品上网展示等赏识教育来完成。

培养学生上网的习惯,是加强形势与政策网络教育的前提。正是因为网络具有虚拟性、开放性、跨时空性等特点,学生在网络上如自由驰骋的骏马,要使其按一定的轨道前行,所以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上网习惯。使其上网的第一时间关注的就是形势与政策的有关问题,甚至使其自觉地把新闻网页设为首页。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用的题材要新,有新引力,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同时还要善于抖包袱。有些新闻可以点到为止,引起学生的好奇,促使他们去了解真相。比如广东的学生大多数没有见过雪,对雪充满了好奇。雪灾期间,引导学生去认识这场灾难。许多学生在互联网上下载雪灾的图片和救灾的场景,有些有条件的同学还到湖南等地拍了许多照片放到校园网上,让其他同学真实感受这场灾难,并在学校募捐赈灾。国内国外的大事经常发生,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要善于引导,引起他们的思考,两耳不闻窗外事是跟不上时代的。经过二三月的培养,学生上网自觉不自觉就会关注某些话题。良好的习惯也需要强化,因此需要思政课老师协同作战,有意识的在教学中灌输这一理念。

建立师生互动平台,是形势与政策课课外教学的延伸。通过校园BBS、教师个人网页或电子邮箱,QQ群,帖吧,博客等署名或匿名,双方平等对话讨论,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网络交流的问题,往往是学生真实意愿的表达,细心、耐心的讲解,有助于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树立教师亲和的形象。把党的方针政策有策略地灌输进去,摆事实讲道理,少说空话大话。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避免抵触情绪的发生。在网际交流间,是会有一些学生把对学校的不满,对社会的愤恨发泄出来,甚至还会有对教师的个人攻击。因此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要有准备有策略。负面的信息不必急于删除,可以找几个学生从正面角度进行跟帖,引起辩论,这样可使信息处于可控的范围,又不至于使这部分学生流失,到其他网络上去散播,把网络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客观上有利于缓解学校的压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社会的认识。

把学生的作品上网展示,是确立形势与政策网络教学时效性的保障。利用校园网思政部网页中实践教学的栏目,分门别类,把课堂教学中学生制作的实事PPT、视频、调查报告、论文等挂网,作品的显要位置写明姓名、系别、学号、联系方式等,鼓励学生观看交流。在制作作业时会互相比较,取长补短。由于有联系方式,各系各级学生也可相互交流,鼓励竞争,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如对挂网的作品不满意,可及时修改,对思政部老师开放网页后台管理权限,方便教师及时更新。通过“网来网去”的交流和“网上网下”的活动,创建共建、共享、共管、共创的网上资源。

形势与政策课正是因为其自身的独特性,决定了在教学中常规教学与讲座相结合;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网络教育与自身思考相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的特征在于“活”,它的内容是鲜活的,也必将注定它的形式是灵活的。因此不断地调整教学模式以适应形势的发展,使学生感受到这是一门对自身成长重要的课程,在这门课里不仅学习到形势发展的变化和对形势发展预判的能力,而且学习到对自我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思考。这样才会最大地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

[2]李卫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开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新局面,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08,1.

[3]王崎峰,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价值目标、本质特征、现实诉求,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第24卷第2期,2008,4.

作者:付宏东

第2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功能略论

[摘 要]在形势与政策课的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将其教学功能简单地等同于政治理论的宣传、意识形态的培养、政策舆论的引导等,致使教学实效性受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功能定位存在偏差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可从宣传、教育、告知、沟通等方面重新阐释,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形势与政策课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心灵、关注成长”的教学理念,达到知识接受、理论认可和政策认同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功能;略论

[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把形势与政策课建设成学生真心喜爱并终身受益的课程,提高教学实效性,高校及教师就必须正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种种不足,重新审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功能。

一、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功能定位存在偏差的主要表现

(一)对“功能”的界定

“功能”概念最早出自物理学,引入中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对“功能”内涵的理解存在较大争议,代表性的观点有:一是“目的论”,功能的存在要合乎一定的目的,以此作为自己存在和实现价值的依据;二是“作用论”,功能是事物对人和社会所起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就是德育对于受教育者个体和社会所起到的作用;三是“结果论”,功能是一种社会现象对于一个更为广大的体系来说所具有的被断定的客观结果,而非主观性的意向,包括目標、动机、目的等;四是“价值论”,功能是社会现象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总体而言,这些观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在理解认识上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鉴于对“功能”内涵界定的争议性,或者过于追求概念的精确界定可能会丧失创造概念在实际运用中的本意,笔者对“功能”内涵的界定如下:事物所具有的一定内在属性或特征,在人化的自然中需要由主体的一定素质和能力来驱动,并与其他事物相互作用而产生一定可预期的现实效果。

(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功能定位存在偏差的主要表现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功能定位存在偏差,主要指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尤指教学理念或者理解上的差异性,造成课程内在的属性和特征不能够完全显现,使教学的预期效果受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功能定位存在偏差的直接表象就是简单地归为或者等同于政治理论的宣传、意识形态的培养、政策舆论的引导等,常表现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偏重于以下某种方式:

一是新闻“播报机”。主要表现为滚动的时事播报,向学生传达近期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事,以及党和国家最新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但就事论事的特征明显,主要偏重于“告知”。虽然这种教学的设计方式在某些时候很新颖,类似于“新闻联播”,但要保持持久地激发学生学习的驱动力明显不足。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通过网络、杂志、报纸等媒介了解各种国内外发生的时事热点十分容易,新闻“播报机”的教学方式如果不借助影响力足够的平台,很难达到“新闻联播”的效果。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最重要的是把表面化的时事“面纱”揭开,而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是政策“传声筒”。主要表现为单纯地罗列时政,告之政策,对政策没有自己的见解和领会,或者分析浅尝辄止,重难点不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甚至出现理解偏差造成政策解读的误解。这种教学的设计方式虽然能够传达各种政策精神,但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很多政策文件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比较枯燥,学生的能力、知识构成、兴趣等差异较大,如果不结合背景、原因、远景进行分析的话,容易消化不良,造成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是视频“播放器”。主要表现为在单元教学活动内偏重于播放关于时事政策方面的视频,如剪辑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省市一级的地方新闻、教育部与中宣部下发的《时事》VCD等影像资料中的某些片段进行播放。这种教学组织方式虽然能够在视觉上最大限度地带动学生的兴趣,在舆论上高度和政府立场保持一致,但也有可能带来“视觉疲劳”,更可能使学生质疑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担当的角色。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的另一问题在于视频资料的迟滞性,如教育部与中宣部下发的《时事》VCD,从制作到下发给高校常常要等上一段时间,甚至播放时某些时事和政策已经盖棺定论,没有突出时效性。

这些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如下:一方面,影响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效。因为没有完全领会课程本身的教学功能定位,不能将政策精神转化为教学内容,照“文件”宣科,对政策分析敷衍了事,会将形势与政策这样一门“养心”“养眼”更“养人”的课程上得枯燥无味、效果全无。另一方面,难以彰显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特色。部分教师将教学功能定位偏差的原因归为形势与政策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但换个角度看,恰恰是这种相对的灵活性更体现了实施教学的务实性,赋予了教师因地、因时、因材施教的空间。如果把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作为课程建设的“挡箭牌”,几个学期下来仍然形成相对稳定、有特色的、符合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教学专题,课程在高校内部的评价、影响和地位会是一个很大的问号,甚至和形势与政策课开设的初衷背道而驰。这种为了思想政治教育而进行的形势与政策教学,表面上看好像领略了课程设置的初衷,严格遵循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实际上则是一种囫囵吞枣的表现。由于引不起教学对象的共鸣,其担任的“二传手”角色又没有真正将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形势分析以及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灌输给教育对象,客观上偏离了“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培养提高大学生认识和把握形势的能力,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的终极教育目的。

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功能定位存在偏差的原因

一些高校和教育工作者之所以更强调形势与政策课的政治理论宣传功能,或者将其简单等同于舆论的引导和政策的宣传,有其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还有课程内容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仍须加强以及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中的主观个性化等因素。

(一)历史原因:自由主义思潮和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

20世纪初期,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快速发展并一度走向政治前台。以“五四运动”为重大标志,这一思潮和当时产生不久的社会主义思潮日渐分化,并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逐步对立化。自由主义思潮强调对于个人自由的极度保护,反对政府的任何干预,在思想文化领域中表现出一种激进而又踟蹰的姿态。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整风”运动,矛头之一就是反对自由主义思潮,反对自由主义对党的政策和路线的诋毁。新中国成立后,在多次政治运动的冲击下,自由主义思潮渐灭,唯余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独大。1978年改革开放后,新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影响渐起,其在经济领域强调“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在政治领域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国家干预”,对国家的政治生活形成了巨大冲击,造成了广泛的思想领域的混乱。以1989年的国内政治风波、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史实为鉴,党和国家在对各种社会思潮包容并蓄的同时,十分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尤其是针对作为国家伟大复兴希望的当代大学生群体。党和国家对高校的组织构架做了适当调整,强调了党委的领导作用,并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高校逐步设立了直接隶属党委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进一步规范了思政课教材的使用,强化了对教学内容的引导。

(二)现实原因:政治站位和责任担当、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对“主旋律”教育的偏爱

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銳性与责任感。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课的终极目的就是提供正确的导向,在“释疑解惑”的基础上达到刺激思想、培根铸魂的目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坚定其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及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要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积极落实教学主管部门每学期颁发的“教学要点”,向学生传播形势与政策备课会的内容与精神,教师个体真正发挥的空间不大。另一方面,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在汲取人类文明、学习西方国家成功经验的同时,难免会泥沙俱下,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及其价值观的影响。对此,邓小平曾经做过很形象的比喻:打开窗子透透新鲜空气,也会有苍蝇、蚊子进来。实际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有很强的伪装性,且国内4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累积了一定的社会矛盾,在改革走向的深水区时容易显现爆发,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如腐败和官僚现象,对比西方发达国家经过数百年发展形成的技术性层面的操作机制和价值观念,一些表象很容易迷惑正在成长的大学生。正是由于这种社会思潮的日渐多样性和复杂性,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在“度”的把握上很难拿捏,难以赋予教师更多个性化。再次,高校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主旋律”教育的主要阵地,积累了深厚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段。在“主旋律”教育浓厚氛围的感染下,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能够很好地发挥“主旋律”教育的“传、帮、带”的作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段让形势与政策课的政治理论宣传功能更容易实施。

此外,课程内容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仍须加强以及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中的个体因素也是重要原因。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非常强至今仍无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如果不能做到教学资源共享、教师备课集体化,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理念定位上教师个人的痕迹会较深,在对课程的功能定位理解上可能产生偏差。

三、形势与政策课的几种教学功能

客观而言,要厘清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功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如果考虑到课程设置初衷、课程本身特征以及高等教育特质等因素,应该包括以下主要功能。

(一)宣传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与目标指向

宣传功能主要是指对执政意识形态以及路线、方针与政策的阐释、论证和保护等。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切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旋律”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培育学生热爱国家、热爱民族、拥护党和政府的意识与决心。宣传功能是形势与政策课的最主要的教学功能,关系到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实质问题,攸关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二)教育功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体系特征的多学科化

教育功能主要是指真理与知识的传授,包含更多的人文启蒙色彩。实际上,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宣传功能和教育功能因为价值取向目标指向明确而常常难以分开。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体系特征看,这是一门挑战知识性、教学技巧难度高的课程,无论是内容安排上还是在讲授过程中,都体现了多学科交叉渗透、互相融合的特性。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系统学、军事学等多种学科的一些基本原理都在这门课程中有具体反映。在高校专业化精细化分工的局势下,文理科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差异巨大,如何更好地实施教学,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教师切实担负起真理与知识“启蒙”的角色,对这些学科的知识自己首先要吃透,才能够“授之以渔”。

(三)告知功能:信息化时代人才视野的拓宽

告知功能主要指信息的透明化,突出各种时政与形势分析的时效性。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借助网络等媒介了解国内外的信息显得快捷容易,一些非“主旋律”的信息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强调形势与政策课的告知功能,主要是针对一些教育者在面对一些相对敏感的时政时不愿意讲或者避重就轻的现象,如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或者矿难等突发性事件。这种处理的方式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学生知道事件的表象而不求甚解,教师一味宣传“主旋律”而避让这些相对敏感的大事件,反而造成学生的一种逆反情绪。告知功能的另一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梳理海量的国内外时政,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关心政治”的思维意识。要想更好地实现告知功能,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停留在政策分析上,回到党和政府的立场上。

(四)沟通功能:现代大学育人目标的准“精英化”

沟通功能主要指民情、政情的上下通达,营造理性、平等的“议政”的交流平台。一方面,现在的高等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非“精英化”教育,但从育人的目标来看,大学生应该具有更为丰富的知识、理性的判断力和独立的个体思维。另一方面,现在早已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大学生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层面,而是要深知国内外的形势攸关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命运。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的沟通功能要强调培养学生理性的事件观察力和睿智的判断力,在教学中的沟通远胜于教学中的单向传输,只有有效的沟通才能够使“真理越辩越明”,才能够“教学相长”,才能够摆脱单纯的理论灌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形象。从更宏观的层面上看,沟通功能的有效发挥,还能够真实地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也更能有效地因材施教,避免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闭门造车。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功能远不止如此简单,但要确保教学的实效性,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标的顺利实施,这些功能应该要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功能定位对教学实效性的启示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程,只有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理念上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成长,在实际教学中做到“以学养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功能。

(一)真理与知识的传授

充当知识的“启蒙者”,授予真理、增进知识,更能够说服、启发和引导学生喜欢上形势与政策课,才能摈弃学生中的“政治无用论”的观念。形势与政策具备多学科交叉的特征,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寻找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专业和行业背景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与鲜活的实例,这样既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能够通过实例来论证、支撑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得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生动化、具体化。

(二)品德、意志与情操的培养

形势与政策课在传授真理与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不仅是“成才”的问题,还应是“成人”的问题。形势与政策课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特征,在教育的过程中,应侧重于培养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理念,培育学生集体主义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而作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也是不可或缺的,这种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更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拥护上。

(三)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坚定政治立场的引导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课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引导学生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坚定立场的引导,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的过程,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人才,更關键的是要培养对国家和民族有用、为党和政府所用的人才,否则就会偏离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航向。

(四)开放思维与独立人格的塑造

德国的哲学家费希特曾说:“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的能力,不是首先要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述客观的事实,还应传达自己的思想,引导学生去关注和思考与国家、民族和个人密切相关的各种时政。在这些纷繁复杂的时政面前,要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开放的思维,“让思想走在年龄的前面”,而不是毫无主见或是人云亦云。从这种意义上讲,开放思维与独立人格的塑造才能使学生摆脱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对于教师的依赖,提高学生洞察国内外形势、明辨是非的能力。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在实现“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作用之外,还应拓展课程的教学功能,凸显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价值导向的引领性和思维的思辨性,以更好地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录全.强化“形势与政策”课意识形态功能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4):109-112.

[2] 江玉岚,朱学荣.新自由主义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1(2):228-229.

[3] 焦成举,张国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简论[J].教育探索,2006(2):74-75.

[4] 林滨.试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四种力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2):64-67.

[5] 李正昌.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育人功能优化的途径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3):10-11+21.

[责任编辑:刘凤华]

作者:张文风

第3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评价体系初探

摘 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属于思想政治课,但不能完全采用现有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体系。结合形势与政策课自身的特点和教学现状,规避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采用其构建的原则,才能比较科学的构建适合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等院校 形势与政策课 教学评价体系

和其它几门思想政治课相比,形势与政策课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思想政治课目前所使用的评价体系不适用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评价。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近几年才逐渐规范化,其教学评价体系的成形自然也要经历一个成长到成熟的过程。本文试图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评价体系做初步的探索。首先要了解形势与政策课自身的特色和教学现状,这是构建教学评价体系的前提。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及教学现状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

一是学科定位独特。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共有三门。形势与政策课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政策性、时效性和现实针对性特别强,无法明确归类。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历史等各方面,将现实与历史、宏观与微观、国内与国际等相融合。不仅涉及国内外形势与社会热点问题,而且要引导学生领会中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思考中国如何应对内外的压力与挑战,更好地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是教学内容经常变动。受形势与政策课时效性的影响,不易制定通用的教学大纲和编写统一的教材。为了更好的实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教育部每学期都会印发指导性教学要点,各省相关部门也会根据教育部文件、结合本地实际下发教学资料。但在资料的印制、下发,甚至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可能又有很多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发生,教师会根据实际对教学内容适时调整。这使整个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成为随时更新教学内容的过程。

三是周课时少,延续时间长。在高职院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均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授课任务,分别为72个学时和56个学时。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没有明确说明形势与政策课的总课时,但从文件中的表述推测,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每学期开设此课。按要求每周1学时,以每学期16学时计算,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持续3年,总共至少应达到60个左右学时。

(二)教学现状分析

伴随着“05方案”的实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在高等院校大面积展开,目前几乎所有高校都单独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但由于认识不到位,再加上其它一些不利的客观因素的影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呈现参差不齐的现象,一般都没达到《通知》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认识上重视不够,教师、学生都易产生敷衍倾向;二是师资力量较匮乏,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多属临时安排;三是教学内容较随意,不同教师之间缺乏基本一致性;四是教学管理不规范,没达到规定教学时数,教学安排随意;五是教学方法单一,多以讲授为主;六是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没掌握相应内容。

二、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已基本成型并开始实施,对于促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本身还有一些不足处需改进,在设计形势与政策课评价体系时也要避免;不过其中的设计原则也完全适合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存在的问题

1.评价目的偏离正轨。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进行评价的目的本来是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实际上很多高校存在着的为管理而评价的管理主义倾向和为金钱荣誉而评价的功利主义倾向。管理者常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师的人事管理,作为解聘、降级、晋级和奖励等人事决策的依据。从学生角度来说,少数学生不认真理解评价指标,随意评价,个别学生利用评价机会给教师打人情分。评价活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开展没起到多大作用。[1]

2.评价指标不科学。很多针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指标比较抽象模糊,可测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很多指标是定性指标,在评价时缺乏客观性,基本靠评价者主观判断,同一人不同阶段评价的结果相差也可能很大。还有些指标过于简单,不能有效地对教学进行评价。如将学生的“行为考核”分为“出勤,课堂纪律,课堂周边及个人卫生环境”,显然不够全面。

3.评价内容不系统。不少高校只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不评价学生道德水平和个人素质的提高,不评价教师课后与学生的后续沟通;只评价教师的课堂授课过程,不评价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只评价教师授课能力的高低,不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只评价教师传授知识的水平如何,不评价教师为人师表的优劣。多数高校只在期中或期末评估一次,缺少随机评价的制度。

4.评价方式较单一。对教师的评价方面,目前多是学生通过填写表格或借助网络进行,有的还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情况。教师同行之间互相听课后的评价,要么根本没有进行,要么往往陷于形式化。而对学生的评价,许多高校除了用纸笔考试来进行外,很少采用其他方法。而且只重視用抽象的考分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不重视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发展作实质性的描述评价。[2]

(二)构建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在构建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遵循思想政治课程的特质及教学规律,准确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基本特征、现实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水平和效果,做到目标与条件相结合、过程与效果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根据时代发展、大学生的思想变化趋势,与时俱进地不断更新和完善。

2.系统性原则。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来自多方面,这些因素互有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也应是对教学过程全方位的评价。整个教学评价体系要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等。在评价时间上,既要有期末考评,也要有期中考评,还要建立随机听课制度。[3]对于不同的评价指标,要确定它们之间的层级关系,不能将不同层级的指标放在一起;不同评价指标之间的权重不一样,要据教学实际科学确定。

3.可行性原则。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教学评价较难做到公正和具体。要达到评价公正,制定教学评价体系时必须将抽象的目标具体化,不能以抽象的语言来表达。但由于思想政治课本身的特点,对评价指标完全量化也无法办到。可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定量评价指标的区分标准要明确,如此才能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做量化处理。

4.导向性原则。国家开设思想政治课,是为了向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理解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达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大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构建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时,也应为实现上述目标服务。对于教师而言,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应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学生来讲,既要考察学生学习知识的多寡,还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否有所提升及提高的程度进行评价。

三、构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

(一)构建的依据

1.国家文件。在所有相关文件中,《通知》是专门针对高等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而颁布的。《通知》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资料、教学时数、考核方式、教师队伍及培训、制度化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都做了相关的、明确的规定,实施教学时要严格执行。

2.自身特点。形势与政策课虽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但与其它几门课程相比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构建教学评价体系时,只有结合形势下政策课自身的特点设计,才更具有针对性,才能更好地对教学做评价。

3.教学实际。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对教学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的正常进行,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制定教学评价体系时不能讳疾忌医,必须针对教学现状,特别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以达到通过评价起到推动课程建设的作用。

(二)要特别注意的几个方面

构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评价体系时,除了要避免上述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采纳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需遵循的原则,还要根据《通知》的精神、形势与政策课自身的特点和目前的教学实际,特别强调以下三个方面。本文中这三个方面只做定性概述,设计教学评价体系时要具体化、定量化,再融合到整个评价系统中。另外,还要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评价体系实施的检查工作,避免因重视不足而流于形式。

1.对学校管理和机构设置的评价。一般情况下,教学评价体系只限于对课堂教学本身的评价,少数会涉及课堂之外。但课堂教学收效如何与学校的重视程度及制度的设置有直接关系。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没有完全走上正轨,这两个方面都做得不到位,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加入对学校管理和机构设置的评价,有助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在设计教学评价体系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是否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是否由党委宣传部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管理机构牵头负责;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团委是否直接参与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否制定了专门的、详尽的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定位是否正确和到位;是否有专门的教研室等教学机构负责安排教学工作;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进行考核时,是否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体系。

2.对教材使用和教学安排的评价。目前形势与政策课教材的使用方面比较繁杂,没有完全统一,也不易统一。有的学校甚至根本没有教材,教师完全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备课授课。在设计教学评价体系时,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国家要求订阅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VCD等辅导资料是否落实到位;是否以国家下发的文件和资料作为参考进行备课;国家规定的形势与政策课几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是否落实到位;是否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本地本校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编写了教学参考资料;每学期是否根据教学实际编写了教学大纲;每学期是否按时按量开足课时;是否创建了形势与政策课教育资源库,并实现资源共享;学校是否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设备;是否提供了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机会。

3.对师资力量和教学过程的评价。在设计教学评价体系时,主要包括:是否建立了一支以比较固定的、精干的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队伍是否纳入思想政治课的教师编制;是否充分考虑到这门课难度大、变化快、备课耗时多的特点,合理计算了专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是否建立健全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培训机制;是否采取包括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师是否每学期根据形势与政策课内容的变化重新认真备課,是否集体备课;教师教学过程中是否认真负责,不同教师之间的教学内容是否具有基本的一致性;考核工作是否由学校教务部门统一安排;考核方式是否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既规范又灵活多样;是否形成了定期或不定期地教学检查和督导的工作机制。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需要任课教师积极配合,需要正视形势与政策课自身的不足。形势与政策课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并严格实施之时,便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到来之日。

参考文献:

[1]舒永久.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1):54.

[2]张威,田守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理论与实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7):7.

[3]胡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0(3):872.

作者:吴树堂

第4篇:形势与政策课心得

——关于中国大学生教育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

处在奔向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中国在发展历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是需要我们迫切解决的。存在即合理。在经济发展中,社会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多。到了今天,在知识社会转型的背景挑战之下,中国正在争取一个很好的历史契机,能够从国情出发,来应对知识社会本身的挑战。

以前高等教育是一个非常清晰的机构,它处于一个非常清晰的地位,它是一个精英的、象牙塔似的这么一个机构,它在社会中间有它的研究知识的这个位置。然而现在,我们对知识的渴求从安静渐渐迷失于喧嚣。大学是培养人才最理想的地方,可是现在它是否充分发挥了作用,是否能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培养出适合的人才?大学生学习的目标究竟是为了知识还是为了就业?这些都是现在已存在的,并且急需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在中国教育模式下,大学生经历了中考和高考的压力后脱颖而出。他们是在智力与毅力的双重磨砺下培养出来的佼佼者。理论上,面对大学的专业化知识,他们可以较好地掌握并运用。然而,为了释放高中的压抑、为了寻求理想的生活、为了体验大学的乐趣,很多人只把大学中的少部分时间真正花在学习知识、专心研究上。这种“轻松”的大学生活在中国应该不是少数。在经历了认真刻苦的高中学习生活后,为什么在大学里就松懈下来了呢?这并不只是一个大学现象这么简单,它更是中国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联系到社会,我们不能不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对知识性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衡量知识型人才的唯一硬性指标就是文凭,这样,在这个喧嚣的年代,很多人就变向为:为文凭而读书。很多人在利益和竞争的压力下,变得渐渐浮躁,导致真正能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学术的中国学者成为“稀有动物”。急于求成是人们选择捷径,然而捷径终究是需要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付出代价的。这代价就是,大学这些社会场所资源是否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呢?这也就是说大学是否真正培养出了社会所需要的一流的高等教育的知识型人才。 另外,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大学生在面对会不会面对有史以来巨大的就业压力呢?在十年前,中国大学生扩招,现在高等教育走向了一个大众化阶段。由此未来面临最大问题就是失业,很多大学毕业生将找不到工作。因为高校培养出来很多毕业生之后,他暂时可能会面临一个失业的问题,因为劳动力市场对你这个人才的需求,它可能是有一个限度的,你突然给它增加很多,它吸纳不了。但同时,劳动力市场它会做出反应,很多职业本来是不需要大学毕业生文凭,但是在大学生“泛滥的年代”里,它们就可以招大学生了。这就是所谓的挤占效应,大学生把高中毕业生的职位挤占了,高中生把初中生的职位挤占了,就一层层往下挤。所以这个假以时日可以解决,这是一个临时性的问题。当然了,政府可以积极地从产业也好,从就业也好,从创业也好,各种角度,促进他们短期消化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它是个短期的问题,长期的话,我们中国现在接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还是很低的,我们中国还需要大量地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

中国经济腾飞的同时教育也得到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这时肯定会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仅面对着未来就业的压力,而且还有当前学术知识迷茫的挑战。我们可能在为自己的未来生涯感到迷茫,但更多的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大学里依旧努力学习的时代趋势。所以这是一个时代面临的短期转型问题,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和新一代人才和成功人士的引导下,中国会迎接这个社会教育转型的挑战,在经济繁荣的同时输入更多优质的人才!

第5篇:形势与政策课心得体会

之当今国际形势分析

通过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我对当今变幻多端的国际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成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了解世界的经济政治形势来了解整个时代的主题。

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且十分复杂,正处于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分析当前的国际格局,应该说还是一个以美国为超级大国,以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为大国及国际集团的形式。下面谈一下美国的单边主义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美国作为头号超级大国的地位在短期内是不会动摇的。首先它的经济地位是不会动摇的,第二,它的军事地位是无法取代的,第三,是科技实力的优势。这些都为美国的大国地位及奠定了基础。欧盟的发展也极为迅速,欧盟的发展是对美国和俄罗斯的抗衡,因为欧盟的东扩实质是在侵占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从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俄罗斯作为苏联的后继者不能控制整个东欧。相反,欧盟抓住机会,利用欧洲共有的信仰和理念拉拢东欧,对俄罗斯形成威胁;欧盟的扩展也是在蓄势对美国抗衡,试图摆脱美国的阴影,此前的欧洲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而现在欧盟正在建立自己的军事共同体和导弹防御体系。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军事上可以与美国叫板的国家。俄罗斯的科技在国际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比如说航空航天业,它拥有航天航空的核心技术。只是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日本经济发展迅速,日本的经济支柱主要是电子、高科、轻工业、汽车、金融等,由经济带来的军事发展也是得到了很大提高。

中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每年以8-9%的速度发展,世界惊呼: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随之而来的是兴起了“中国威胁论”这一说,但这实属一些国家的无稽之谈。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中国的发展要注意以下4点:

首先,坚持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战略定位。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但有共同的历史遭遇,也面临共同的发展任务。中国今天能在国际舞台站住脚,同发展中国家的长期支持分不开。中国今后的发展,仍需要它们的支持与合作。我们今天同它们站在一起,即使将来发达起来,也要同它们站在一起。我们历来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反对少数大国主宰国际事务,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这样的政治战略是我们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政治基础。我们要时刻警惕将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分离开来的企图,识破一切挑拨离间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阴谋。

第二、头脑要清醒,既不怕“棒杀”,也严防“捧杀”。我们想发展,想强大,而有些人就是不高兴,千方百计地阻挠。昨日有“威胁论”、“共同责任论”,现在又制造“中美两国论”。对“威胁论”我们要警觉;对带有吹捧色彩的言论我们同样要警觉。“共同责任论”,是要中国跟在西方国家屁股后面“共同”去维护西方的利益;“中美两国论”,是忽悠中国落入美国霸权统治的一个政治陷阱。这个论那个论,不是“棒杀”,就是“捧杀”,落脚点都是一个“杀”字,就是通过软硬两手交互使用,阻止中国的发展,保持西方长期对世界的主导和统治。

第三、继续韬光养晦,积极有所作为。我们要继续坚持不当头,不扛旗,不引火烧身。同时,鉴于中国这些年确实有了较大发展,中国的利益在世界上空前扩展和延伸,2009年的外交使节会议提出,在继续韬光养晦的同时也要“积极有所作为”。为了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要挺起腰杆,不畏强权,该说的就说,该做的就做。只有把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巧妙结合起来,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维护我国的根本利益。

最后,根本的问题仍是应对各种挑战,努力发展自己,增强中国的综合实力。我国成功地克服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种种困难,西方带着嫉羡交加之情在对中国做出种种评估。可以预期,不少西方国家将从金融危机中逐渐喘过气来,对中国将借机挑起新的事端。近期,西欧一些媒体的反华鼓噪,美国决定向台湾出售尖端武器,欧美一些国家制造贸易摩擦,似可视为新一轮企图遏制中国发展的先兆。对所有这些,我们要敢于应对,巧与周旋,确保政治持续稳定和经济更大发展,不断增强中国的综合实力。

第6篇:形势与政策课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形式与政策》

作为一名新一代的大学生,了解当今的国际与国内的形式与政策是非常必要的,正好这一门课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今年的中国与往年不太一样,值得自豪和反思的事情特别多。

世博的胜利召开,亚运的完美谢幕......这些都是值得庆祝的事,让我们在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下成长,对我们的发展有着很大帮助的作用,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前景是一片美好,从而对自己以后的路也更有希望。当然,成长的道路不会这么平坦,伴随着的还有干旱,泥石流......而这无疑是一场场的灾难。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他又是一种磨砺,特别对于成长中的我们来讲。突然之间,将人置身与生死存亡之中,从而我们开始摆脱固定的思维,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或者从更深的角度去考虑这一问题。这些灾难让我们懂得什么是危机意识,怎样正确对待危机意识;这些灾难也促进了我们的爱国意识。

这样的一个国内形式,与之相对的国外形式确是另一番景象。

韩国和朝鲜,目前的局势正处于紧张当中。作为朝鲜的友谊国,朝鲜却让中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对于这样的一个国际形式,中国的每一个选择都显得格外的重要。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又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让我们看到中国是怎样把自己从危机中“解救”出来,又是怎样化危机为转机,虽然目前还不知道结果,但是我们对此深信不移,中国有足够的能力来化解这一场危机,让世人看到我们国家正在强大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受欺负的。

对于这一课程来说,我们对正确了解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深入分析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具有极高的热情和求知欲,我们对“形势与政策”课怀有极高的期望。但是在我看来学校对于这门课程重视不够,一个学期也只上了两三堂课,而同学也是看自己心情来确定是否要去上这趟课,最终往往流于形式,根本不能起到给学生解疑释惑的作用。老师的教学形式也应该有进一步的发展,比如开展一些寓学于乐的活动,让大家在知识与信息里乐在其中,学得更好,懂得更快。给学习以一种开心的氛围,给快乐以更丰富的内涵。

总之,这门课程为我们进入社会提前上了一课,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形式和国家政策,让我们更有准备地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7篇:形势与政策课作业

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

《我的青春我的梦——学习总书记话,题 目:姓 名:王兴卫学 号: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完成日期:做合格共青团员》

形势与政策课论文

共青团员严于律己 20160419310017 专业 卓越人才 班 2017 年 06 月 16 日

共青团员严于律己

内容摘要:作为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之中就要要做到严于律己。认真学习、积极宣传、坚决贯彻党的六中全会的精神是共青团员的重要任务。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共青团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青年。同时共青团还是党的亲密助手,肩负着团结教育青年一代的责任。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艰难历程还需要要求共青团搞好自身建设,进一步发挥团组织在青年中的核心作用。

关键字:

刻苦努力

树立远大理想

勇于担当

一、既然是共青团员,就得必须刻苦努力

和对共产党员的要求一样,要求共青团员有先锋模范的作用,在青年学生中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并且在实践中努力将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在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挣做班上学习好榜样,积极帮助班上同学以及宣传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学习团的知识,增强团的意识。列宁曾说过:“青年的共产主义思想的学习,是从星期六义务劳动开始的。”在公交车上让座,在马路上扶老人们安全过斑马线,一些极小的事情,都是我们把空谈付诸实践的好机会。在家中孝敬父母都是每一名共青团员必须做的事。由此,想要做好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是需要我们在各方面都必须完善的。

滴水穿石,不是因其力量,而是因其坚韧不拔、锲而不舍。

——拉蒂默

二、共青团员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就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可以将我们的目标确立好,在实现自己的目标的过程中就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了将来可以更好的融入共青团的团体之中。有了自己的理想,我们才会知道自己是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将来自己可以为社会、为共青团、为共产党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如史拉兹所说:“我们用不能触到,但我们可以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接纳团体,与团体共同进步,同甘共苦才是我们共青团员必须的团体精神,就像同一个班集体一样,要会融入集体,拥有集体意识,学会为集体而考虑。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学会微笑面对在实现理想过程中的失败,有时候“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然而,对于我们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周总理那样的伟大理想,渴望拥有巴尔扎克那样的人生目标,渴望拥有卡纳基那样的雄心壮志,也有几度发誓要努力拼搏,但是却整日躲在宿舍里玩网游和玩手机,这明显偏离了共青团员的基本要求,他们没有了目标,更加没有了理想,他们显然已经失去了人生的导航,每天虚度着过日子。如果人生失去了理想,生活就会失去光彩。失去了理想,生命就会枯萎。失去了理想,人生就没有意义了。失去了理想,人生就会变得暗淡无光。

没有理想的人生,就像一艘在大海上失去导航系统的舰艇,随时都有可能撞焦。而共青团需要的是一名能够明确自己目标的团员。

三、共青团员要勇于担当

当自己犯了错误的时候,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是一种诚信的表现。用于担当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才能够见识到自己的成长历程,每当我们承认自己的错误时,这时就需要的是我们的勇气。没有勇气,怎么能够承担自己的责任呢?共青团是一个需要有责任和勇气的团员,在面对危险的时候都能够冷静的面对他所面临的危险。

如果没有勇气来承担自己的责任,怎么能够履行共青团给我们的“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改正缺点和错误,自觉维护团结。”的义务呢?

怯懦只是夺去安全的手段,它不仅减削我们的卫护能力,甚至于驱我们于毁灭之崖,使我们碰着从来无意干犯我们的灾祸。——沙甫慈伯利

担当是一种表现,一种接受与责任的彰显;担当是一种勇气,一种大爱与慷慨的豪迈;担当是一种人格,一种精神与思想的跨越。担当精神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是贯穿于我们党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能够担当,就是要有担当重任的能力。“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勇于担当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要有着眼大局的视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水平跟不上,只会好心办坏事。要做到能够担当,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要学会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来解决问题;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加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要善于总结工作经验,正确的对待成绩和失误,不断的促进工作开展。

第8篇:形势与政策课感想

浅谈形势与政策课的存在意义

首先,开设《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走出的十分重要的一步。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中国,认识世界。认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其次,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继往开来,为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要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我们要多关心时事,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中国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的信息。而形势与政策课,正是大学生了解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在这个课程里,有老师给我们梳理当前环境下的国内国际形势,让我们对当前形势有个大概了解。通过课程我们在课后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去了解时事,了解国家重大政策。所以说,形势与政策课给我们起了一个引导作用,让我们去了解国家形势政策时更有针对性。

所以,形势与政策课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他对大学生增强国家形势政策观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大学生要能够心怀祖国,而不是仅仅纸上谈兵,在文字上、在演讲台上大发爱国之情。心怀祖国,我们要付诸行动。从了解国家形势政策开始吧!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形势与政策

建国以来,通过6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们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是建设是不能停步的,世界日新月异,发展浪头从不停歇。谁停步,谁可能就会成为落后的一方。要建设,那么就得对社会形势政策有所了解。而了解国家形势政策不仅是国家领导人,各级官员的事情,还是每个公民的事情。每个公民都应该对国家形势政策有所了解。这其中,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青年群体。众所周知,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最积极最有生气的一部分。而大学生又是其中拥有无限潜能的一个群体。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世纪,生长在这样一个时代环境下的大学生,可谓是光荣与荆棘共存。生于盛世,我们是无限幸福,令人羡慕的;但同时我们又是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的。民族伟大复兴刚起步未走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还未完全实现,这些伟大的历史使命就落在了我们年轻一代肩膀。我们必须无所畏惧,奋勇向前,为祖国建设尽自己最大的贡献。毋庸置疑,在新纪元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是我们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青年们,责任重大啊!

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将决定祖国的命运。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拥有出众的知识和较强的个人能力,必须坚定自己的理念,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但是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光有坚定信念还是不够,还得有切实行动,投身社会建设。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大学生是否关心社会时事、国家形势、国际局势,将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建设。关系到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当代大学生应该深刻的理解这一道理。你们肩负着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你们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你们要发挥你们的能力去推动社会,使社会向前发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他们的话,你们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你们要完成历史重任必须联系到现实世界,联系到你所在的环境形势。并根据环境形势,社会政策去做选择、去献力量,去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的重要性,上面已经说明一二了。我们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很有必要从现在做起去关注国家的形势与政策的,这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的职业人生、我们的前程,更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就当天课程谈谈

当天老师重点说到了,习大大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提到了美国的重返亚太计划,也说到了中国周边形势,南海局势,钓鱼岛争端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带一路”战略了。2013年9月,“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提出,同年10月,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倡议出现。11月,党的十八届三年中全会《决定》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正式敲响。从战略的五大内容(政策沟通、设施联通(核心)、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就提出这个战略确实是在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在努力建设中国的同时带动相关国家发展,在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是在推动世界的发展,汇集众生。

最后

希望祖国能继续向前继续壮大,尽快的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希望每位大学生都好好努力,都要学会关注国家形式政策,为以后投身社会建设作最好的准备!

软件工程1班

梁永健

201525060113 2015年12月20日

第9篇:形势与政策课论文

如何更好的建设我国海防

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海防越来越重要了,我国目前的海防状况如何: 16年来,海军共出动舰艇、飞机数千艘(架)次,遂行海空巡逻监视和支援掩护任务。海监、渔政等部门实现对我国全部主张海域的巡航执法。中国的海洋执法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海防力量体系更加健全。目前,已形成了以军队和公安边防部队为骨干、其他涉海队伍协同配合、沿海民兵预备役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海防防卫管控力量体系。海防力量建设在规模和质量上有较快发展。海监、渔政、海事、海关等部门,加强口岸监管、港口管理等设施建设。黄渤海、东南沿海方向视频监控系统初具规模。

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国家先后颁布和施行《领海及毗连区法》《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海关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并批准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有关邻国签订了处理边境、海上事务的协定协议。这些法律法规,为依法管边控边提供了基本遵循。

睦邻友好合作不断深化发展。多次与邻国举行海上联合演练,积极开展中越北部湾海上联合巡逻、中美北太平洋渔业联合执法等活动,启动中越菲南海联合科考,加深了了解,增进了互信,促进了合作。

但如何更好的建设海防,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积极防御战略。在继续重视陆军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海军、空军和二炮部队建设,务必使海军具备海上战役的综合作战能力,空军逐步实现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二炮形成较强的核威慑和常规打击能力。

其次,加快反应速度。一旦发生外敌入侵,必须迅即作出自卫反应,及时展开反击,尽快掌握战略的主动和自由。,未来反侵略战争应着眼于近海和边境浅近纵深及其空域作战,并强调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慑止敌人,不能仅仅防守被动挨打。 第三,要动员全民。无论是遏止战争还是打赢战争,都必须依靠本国人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同时必须重视军事斗争与政治、外交斗争的结合,争取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

第四,要有先进武器。必须要有自己的现代化武器,比如航母,先进的驱逐舰和核潜艇也是我们应该发展的重点!这些武器都是我们保证海防安全的必要条件。

上一篇:学生介绍信模板下一篇:校园合唱歌曲10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