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经济形势

2022-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形势与政策经济形势

学科行业形势融入“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实践探索

摘 要 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在我校交通土建类大学生中开展了“形势与政策”课改革实践,包括:增列择业和就业的学科行业形势内容,共用校内外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并建成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践基地,构建校企协同联盟的开放型师资队伍等。实践证明:学科行业形势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改革,有助于调动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形势与政策”课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学宗旨,对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效,把握“形势与政策”课的改革方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学科行业形势 专业教学实践基地 开放型师资队伍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要求,高校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再次鲜明地向包括“形势与政策”课程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改进方向,是今后一段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总纲领和总指南。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的实效性,笔者以西南交通大学交通土建类本科生学科行业形势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的切入点,通过增列学科行业地位、行业走向、行业前景、就业形势、就业领域、就业去向等与大学生自我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业形势素材,补充并丰富“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共用本科卓越工程师行业教学实践基地和构建专兼结合、校企协同的开放型师资队伍等措施,推进“形势与政策”的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生动性和鲜活性,为“形势与政策”课“四基”教育、形势观教育、政策观教育、改革开放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提供鲜活的实施载体,全面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效。

1增列学科行业形势教学内容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

大学生高度关注自己的学科行业形势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因为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本身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直接关系到自我的人生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实现程度。由于學科行业形势的总体情况事关大学生择业的可选择性和大学生从业的成功概率,因此,学科行业形势必然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春秋战国时代,辛研根据商情变化提出要“时用则知物”,其含义就是强调要分析未来形势需要,提前准备好货物,以防措手不及而延误了商机。当代大学生更应当学会分析学科行业形势,全面了解和正确把握学科行业形势的走向,顺应学科行业形势以发展自我,利用学科行业形势以实现自我发展,并在求学期间珍惜时光,为自己今后铺就的人生道路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科行业形势包括行业历史、行业地位、行业走向、行业前景、就业形势、就业领域等一系列内容。就我校交通土建类本科生而言,则应重点关注我国铁路、公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担负的职责及其地位;此外,还应通过讲述2016年公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2013年公布的《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以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网上中国主要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整体情况,让大学生了解我国2030年铁路、公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目标;通过对中美铁路、公路发展史对比的讲述,要求学生们珍惜和把握铁路大提速、重载铁路、高速客运专线、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大好形势。同时要在强调铁路、公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具有良好可持续性的同时,培养交通土建学生的行业危机感和行业危机意识。教学内容中还应涵盖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交集团等单位的改制和组成情况,结合各单位的工作性质和就业特点,分析各用人单位的就业情况。行业形势教学内容还应包括交通土建院校分布情况、各院校的毕业生规模和主要去向,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上述贴近大学生个人发展、择业就业的行业形势教学内容,既能调动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可以因势利导,讲解国家的方针和政策对行业形势的影响,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社会稳定与自身发展的辩证关系,不空洞,不说教,大学生也乐于接受,避免了空谈大政方针的枯燥性,增强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活力,可谓事半功倍。

2利用校内外专业教学实践基地丰富“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形势与政策”课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模式,表现出封闭性和集中性等特点。尽管近年来各高校都在尝试建设专门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践基地,但由于经费和重视程度等问题,很多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践基地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高校普遍重视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如果能将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同时建成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践基地,既节约了专门建设和维护“形势与政策”课专门教学实践基地的费用,又能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特点,聘请到基地内拥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专家开展学科行业形势的教育,可谓一举两得。结合我校交通土建类本科生的实际情况,目前交通土建本科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在成都本地就有校内实践基地8个,校外实践基地5个。校内实践基地包括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抗震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道路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风工程实验研究中心等;成都市内的校外实践基地有中铁二院、中铁二局、四川奥斯特边坡防护公司、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些专业实践基地与我单位都签订有战略合作协议或者有共建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的协议,具备为我校交通土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的软硬件设施和指导能力,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

3基于校企协同联盟构建“形势与政策”课的开放型师资队伍

目前,高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师资队伍大多限制在高校范围内,主要为专兼结合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一直以来,高校自身都在不断发展和培养“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队伍,许多大学广泛吸纳校内在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领域有深入研究的专业老师担任“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工作,由此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形势与政策”课的专职教师队伍;与此同时,各高校也非常重视和培养以基层党委副书记、各学院辅导员为代表的兼职“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近年来,根据“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新形势,各高校逐渐开始重视“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的外延性和开放性,有目的地邀请非高校内的专家学者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工作,并将其作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的重要补充,其主要形式是担任形势与政策的特约报告员。近年来,我校结合自身的行业背景和学科特色,开始聘请交通行业包括地方政府领导、行业知名企业家、行业知名专家担任学科行业形势方面的特约报告員。这些特约报告员行业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政治敏感性强,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增强学科行业形势教育的效果。我校土建学科的相当一部分特约报告员来自于我校有校企战略联盟的交通土建类企事业单位,如中铁二院、中铁西南院、中铁二局等,由于特约报告员具有“专业知识”与“行业形势”相结合的优势,其报告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权威性,能够将行业发展形势与国际国内形势、区域地缘形势、国家大政方针和地方政策等相关内容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认同感、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效。

初步实践证明:学科行业形势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改革无疑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育注入了“鲜活剂”,调动了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有利于教师在行业形势的动态解读中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同时,学科行业形势的解读对于帮助大学生认清形势、有的放矢的开展择业、就业和创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校在学科行业形势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包括共用本科卓越工程师行业教学实践基地以及构建专兼结合、校企协同的开放型师资队伍等的尝试与实践,对新形势下“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本文系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课题(CSZ14028);四川省教育厅课题(CJS14-009)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葛彦东.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2.12,187(12).

[2] 丁广明.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成效性探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1.2.

[3] 宁晓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功能的互补融通——基于“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

[4] 王新刚,马金锁,王向华.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21).

作者:商姚 向京华

第2篇:世界经济形势、政策走势与中国对策

在对当前世界经济现状作出基本判断的基础上,预判未来趋势以及主要经济政策走势和影响是我们分析和解决目前和未来经济问题的前提。因此,在分析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和主要经济体经济政策,进而对主要发达经济体业已或即将采取的政策进行研判后,中国应及早制定应对之策,以提高经济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基本判断:总体向好

(一)2013年世界经济增速将略高于2012年,但复苏动力不足

联合国2012年12月份预测,按照汇率法GDP加权,2013年世界经济将增长2.4%,比2012年快0.2%。2013年1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WorldEconomicOutlook)报告(更新内容)指出,2013年世界经济增速将有所加快,从2012年的3.2%上升至3.5%。但是,2013年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尤其是消费者信心不足。2月份,美国尼尔森公布调查显示,受美国预算磋商及欧元区危机相关忧虑打压,2012年第四季度全球消费者信心下降,逾60%的受访者称未来12个月并不是消费的好时机。

(二)主要经济体经济缓慢回升,但走势继续分化

《世界经济展望》指出,预计欧元区2013年经济活动将萎缩0.2%。世界银行1月15日发布半年度《全球经济前景》(GlobalEconomicProspects)显示,由于受到支出削减、高失业率、消费者和企业信心低迷等主要因素影响,发达经济体今年经济增长率将降至非常疲弱的1.3%。报告还预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在2013年将如期升至5.5%,但不会回升到2010—2011年的高水平。同时,主要发达经济体继续缓慢复苏。其中,美国和欧元区经济增速将出现下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2年11月份预测美国和欧元区经济将分别同比下降0.2和0.1个百分点;而日本经济增速将上升,IMF预测日本经济将增长1.2%。

(三)贸易和投资保护升温,世界贸易和投资仍将低速增长

世界贸易组织(WTO)2012年9月份公布《全球贸易风险分析报告》显示,2012年世界贸易增速不及前20年平均值的一半。2013年各国将继续在国际市场上展开激烈争夺,贸易战和汇率战将越演越烈。其中,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国从2011年11月中旬至2012年6月份,颁布的贸易限制措施多达124项。WTO预测,2013年世界贸易增长率将为4.5%,仍低于过去20年5.4%的平均增长水平。

(四)大宗商品价格走低,通胀压力有所缓解

《全球经济前景》显示,由于经济以中速增长,原材料生产供过于求,预计2013年全球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将走低,而极端天气和经济不振可能导致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下跌。英国共识公司2012年12月份预测,2013年世界CPI将上涨2.9%,比2012年回落0.1%。

(五)全球失业人口继续增加,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欧元区青年人失业问题尤为严重

全球失业人口2013年将触及纪录高位。国际劳工组织(ILO)1月22日在年度报告中称,2013年全球失业人口将增长510万人,增至逾2亿人。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莱德(GuyRyder)表示,国际劳工组织修正后的数据显示,全球失业人口自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以来已增加2800万人,同期内还有3900万“受挫者”退出就业市场,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范围内6700万人失业。1月8日,欧盟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欧元区11月份失业率为11.8%,10月份为10.6%,去年同期为11.7%;欧盟11月份失业率为10.7%,环比持平,去年同期为10.7%。其中失业率最高的国家主要是西班牙和希腊,西班牙11月份为26.6%,希腊9月份为26%;西班牙2012年第四季度失业率达26.02%的历史新高。2012年,25岁以下青年失业率,西班牙和希腊均超过50%,法国为25.2%,英国为21%,青年失业率高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冲击。

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政策、特点和影响

无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看,如果不出现重大科技革命带动世界经济增长,世界经济不会重新回到危机之前的状态,发达经济体亦如此。在世界经济步入中速发展通道的背景下,总体上看,发达经济体出现“旧债未了、新债又来”的现象。为了扭转颓势,主要发达经济体将针对共同的风险和本国经济的特殊矛盾采取经济政策,此举将产生较大的外部效应。

(一)主要经济政策

为了应对世界经济失衡、促进本国经济复苏和提高就业率,一些发达经济体相继采取了应对结构性问题的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改革措施。

1.刺激经济

为了促进经济复苏,发达经济体通过财政刺激、货币宽松和产业政策优惠等政策工具组合,给经济不断输入动力。美国出台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比如小企业借贷基金、国家小企业信贷倡议,还出台《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以及实施无限量的量化宽松(QE)政策。欧盟2012年提前启动欧洲稳定机制(ESM),达成《实现能够促进就业的经济增长》,并推出长期再融资操作。德法等一些欧盟核心国家也出台了促进经济复苏的政策,比如法国曾出台为期2年、总额26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

2.促进就业

失业问题、尤其是青年人失业问题,已经引起发达经济体关注。为了提振经济,尤其是提高较长时期没有回归健康状态的就业率,一些发达经济体开始反思产业空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出台各种刺激政策促进本国企业回归母国,同时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美国实施了“选择美国”计划(SelectUSA),欧盟实施了《实现能够促进就业的经济增长》、《青年人行动计划》、《青年在工作》等间接或直接促进就业的政策。

3.整顿财政

为了解决经济危机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发达经济体大都实施整顿财政纪律和消减财政支出政策,降低政府债务风险。欧盟主要国家都相继采取了力度不同的收缩公共领域支出、削减福利等政策,比如减少公务员、缩减医疗和养老支出,与此同时增加税收。欧盟还通过了约束成员国财政的“新财政协议”,要求成员国执行更严格的财政纪律,加强欧盟财政一体化。虽然最终被欧洲议会否决,但是欧盟成员国也首次就缩减欧盟跨年度中期预算达成一致。美国也启动“自动减赤”机制,缩减包括联邦政府支出、国内公共开支、国防支出等在内的政府开支。

(二)特点

导致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失衡的问题根源,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结构性因素。受金融危机诱发,一些隐藏在主要发达经济体内部的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其中一个重要的是所谓“日本化”:其中有两个问题虽然不在于政策本身,但是也与其紧密相关,间接体现政策特点,一个是经济长期低迷,较长时期陷入债务危机或市场信心不振;另一个是老龄社会即将或已经到来,劳动力可持续供给令人担忧,财政压力增大。另外,两个问题直接体现了政策特点,一个是货币政策陷入“流动性陷阱”难以自拔,即使采取接近零或零利率的利率政策,也对解决经济复苏、就业等相关问题帮助不大,只能“剑走偏锋”,采取非常规货币政策,比如无限量量化宽松政策;另一个是执政党与在野党分歧较大,政治严重对立,在关键问题上很难达成共识,决策效率低下。同时,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政策也凸现出一些新特点:

1.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之间的矛盾加剧

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相继实施无规模和时间限制的宽松货币政策,对刺激经济的确是一针“兴奋剂”。但是,深层次矛盾不解决,经济很难健康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欧盟债务国经济紧缩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会产生矛盾,美国“财政悬崖”也是如此。这种矛盾既体现在财政政策上,也体现在货币政策上。在商业银行上表现也尤为突出。为了满足资本监管要求并自保,欧洲商业银行必须“去杆杠化”、减少贷款,但是这将大大弱化银行信贷在促进经济复苏中的作用。

2.政策的短期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迥然不同

欧洲央行的直接货币交易(OMT),美国的无限量QE政策,日本央行的资产购买计划,这些流动性政策能为国内经济复苏提供资金,但是也可能会引发“货币战争”,并形成热钱到经济增长快、投资回报率高和基础利率高的国家去套利,短期资本大进大出会扰乱这些国家的市场。美国所谓的“财政悬崖”以及债务上限,本质上是财政紧缩压力的释放,或者说是为了转移投资者,尤其是外国机构投资者视线,避免美国国债贬值,失去市场吸引力,而不是给其他国家和世界经济带去“福音”。

3.供给方与需求方结构性改革的“两难”

从需求方看,外需与内需要协调,同时投资、消费与进出口三轮应协同驱动;从供给方看,产业结构和要素结构需要改善,以实现供需平衡。但是,一方面,需求成为紧缺资源。为了应对危机,欧盟主要国家大都在实施紧缩政策,直接导致世界需求下降。而中国经济保持8%左右增长,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需求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都将成为稀缺资源。另一方面,供给却出现过剩。以劳动力市场为例,主要发达经济体试图改善劳动力市场,比如一些北欧国家正在考虑延长退休年龄,瑞典呼吁延长至75岁,鼓励雇佣55岁以上员工,而一些国家意欲延长退休年龄却遇到了阻力。在就业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这种矛盾尤为突出。在供、需两个方面同时作出调整将面临较大困难。

(三)影响

首先,无限量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负外部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实施的无限宽松货币政策以及巨额资产购买计划,会人为造成本币贬值、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货币升值,抬高大宗商品价格,新兴市场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其次,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去杠杆化”的资金抽逃会提高新兴市场资本市场管理难度。国际资本进出是一个正常过程,然而,如果进出速度过快和规模过大,会对新兴市场经济造成大幅波动,并加大宏观调控的被动程度和监管难度。再次,财政整顿会造成全球需求复苏趋缓。美、欧等经济体相继实施的一系列紧缩财政政策,虽然能够降低财政赤字率和债务率,但是也会减少经济增长动力,进而减少全球需求,不利于出口导向型新兴市场的出口。最后,美国可能退出刺激政策,会对全球市场形成恐慌和信心下降。倘若美联储退出刺激政策,也会影响出口导向国家的出口,造成货币贬值,进而影响市场情绪。

中国应及早制定对策

只要外部环境不出现系统性风险,中国必须增强经济改革的“定力”,牢牢坚持改革开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谋求较长时期的优良环境。针对世界经济走势和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政策变化趋势,中国应提高政策主动性、前瞻性和灵活性,制定长短结合的对策。

(一)短期内:密切跟踪国际经济动向,提高宏观调控政策有效性

由于今年世界经济形势并不是十分乐观,加上主要发达经济体政策的负外部效应,中国应提高短期宏调政策的有效性。一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增长。“稳增长”是保证物价总水平稳定、粮食产量稳定、就业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财政政策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促进科学发展,应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货币政策要重在加强和改善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管理好通胀预期,应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二是加强短期跨境资本监控。由于中国的资本账户尚未完全放开,短期游资对中国市场影响不会很大。但是,中国仍需健全跨境资本的监控框架,密切掌控短期资本的流动规模、方向和频率。三是加强地方债务监管。应客观全面评估全国财政和债务状况,并区别债务类型,建立债务风险防控体系;同时,为地方政府找到风险可控的投融资渠道。四是防范短期金融风险。虽然中国的“影子银行”并不需要过虑,但是也需要对部分过度创新的金融产品加强监管,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

(二)中长期:继续深入推进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相结合

1.继续加大改革力度,保持经济增长活力

从发达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以及纾困措施看,我们必须找到国内经济的风险源,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为中长期经济发展营造和谐、宽松的环境:一是切实解决就业问题,尤其是青年人就业问题。应继续完善资本市场和现代金融体系,创新消费金融和科技金融模式,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尤其是为青年人提供创业环境;同时设计更加灵活的用工制度,提高就业弹性。二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以来,银行信贷、尤其是大银行信贷主要服务大客户,中小银行和其他信贷工具主要服务中小客户。近期,较大比例的资金需求者尤其是中小客户开始青睐企业债、理财产品等非银行融资方式,更多地通过直接融资手段获得资金,不再主要依靠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手段,说明由利率决定的银行信贷使用成本较高。从融资手段变化可以看出,资金使用价格亟需按市场机制形成,而不是政府定价。因此,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三是加大科技创新。我们应继续通过财政政策创新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推广。有研究表明,退税额度和折旧免税额度的大小对激励创新具有较大影响。同时,应继续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投入,切实保护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和积极性。

2.继续扩大对外财经交流与合作步伐,更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无论是环境保护、公共安全还是经济社会稳定,都是全球公共产品,需要全球齐心协力来维护和治理。应树立积极主动心态,创造更多有利时机制定对中国有利的规则。一方面,通过各种国际场合和对话机制表达共同维护全球经济稳定的诉求,争取国际规则制定的主动权。应广泛团结和联合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经济体正确对待宽松货币政策给其他国家造成的负外部影响,并承担起保持全球经济稳定的共同责任。同时,在加强调研的基础上,在G20峰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等多种国际场合提出有效的全球治理规则,争取占领规则制定的制高点。另一方面,继续强化多边主渠道,同时加强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国一直旗帜鲜明地将多边作为表达诉求的主渠道,推动构建有利于投资便利化的多边投资规则、减少跨国投资的政治障碍,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也是对全球负责任。与此同时,由于多哈回合谈判受阻,虽然贸易保护、贸易争端不断增多,但是作为制定多边贸易规则和解决贸易仲裁终端的WTO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式微。美、日、欧在旧的区域和双边经济合作机制基础上,近些年又推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议(TTIP),一方面会制定超越中国发展阶段的国际经济规则,并拉拢中国周边国家,给中国对外经济合作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会抢夺有限的国际需求资源。因此,中国应在努力加快推进完善多边机制的同时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与次区域经济合作,充分利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东盟与中日韩(10+3)、东盟与中国(10+1)等机制,并争取早日达成中日韩自贸区(FTA)协定,争取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

作者:胡振虎

第3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探索

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课因其自身的本质特征,强调时效性和系统性,因此必须加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网络交流,使形势与政策课成为一门全方位为学生提供思想指导的课程。

关键词:高职高专;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探索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本质特征

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同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有相同之处;另一方面,又有其特殊的内在本质特征,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形势与政策课以其现实社会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基本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其本质特征主要体现自身内容体系、研究对象和教育方式上的特点和规律,表现为内容体系上的稳定性与动态性、研究对象上的知识性与思想性、教育方式上的规范性与灵活性。

稳定性与动态性并存是形势与政策课在内容体系上的本质特征,集中表现在教育的内容既处于相对静态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既要考虑系统性,又要突出实效性。首先,形势与政策本身既是不断发展同时又是相对稳定的,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线性与非线性、静态与动态的统一。一方面,政策是相对稳定的,政策的出台或者变更总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不能朝令夕改。另一方面形势与政策又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国家每年的3月份和9月份都要下达形势与政策的要点,在教学上也比较容易安排内容。但内容有时也往往滞后,这就需要跟上形势,突出该课程的时效性。其次,形势与政策课要体现科学的、完整的和稳定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这些相对稳定的基本因素,可以让我们把握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预测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

知识性与思想性统一是形势与政策课在研究对象上的本质特征。形势与政策课的研究对象既有现实问题又有历史问题;既有宏观形势又有微观动态;既有社会改革又有经济发展;既有国际局势变化又有国内形势动态;既有科学技术又有生产建设等,涵盖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历史、文化、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动态的国际国内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和国际关系学等的综合,具有很强的知识综合性。与此同时,形势与政策课又体现着强烈的思想性,要引导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全面准确地理解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所以,形势与政策课既要不断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又要寓思想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

规范性与灵活性互补是形势与政策课在教育方式上的本质特征。形势与政策课在内容体系上的稳定性和动态性,必然派生出其他在教育方式上的规范性与灵活性。规范性是指与其他课程一样有大纲、有教材、有课时、有学分、有计划、有考核等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灵活性是指“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规范性与灵活性互补体现了其既是教学活动、又是教育活动的双重属性。对这一本质特性进行把握,有利于积极探索形势与政策的教学新方式和新途径,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生命力。

二、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思考

形势与政策课正是因为具有以上的特征,因此与概论课思想品德课相比,它更突出时效性和灵活性。按照“05方案”形势与政策课在高职高专各个学期里要开足16个学时,但学分却只有1个学分。在实际的操作中,各个学校往往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来开设形势与政策课,通过讲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方式来凑足学时,以避免挤占专业课的课时。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教学往往不足,甚至被压缩掉了。而课堂教学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它便于形成系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使形势与政策课更好地发挥作用,要做到三结合,与专任教师结合;即与概论课思品课结合;与学生参与结合。

与专任教师结合,是形势与政策课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的构成比较复杂,除专任教师外,学院领导、各系部的书记、学生处的正副处长、辅导员以及邀请的校外专家和省市领导等。庞杂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了各种不同的信息,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知识水平。但也正是因为资讯过多,往往不利于形成系统理论和知识框架。有时学生参加讲座,变成了老乡会和联谊会等,由于缺乏跟踪和反馈,形势与政策课的效果打了折扣。因此,专任教师的教学变得尤为重要。专任的思政课教师,首先要爱这门课,钻研这门课,上课全情投入、有激情会深深打动学生。在面对一些有分歧的观点,面对对待当代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敏感问题,面对对待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观等人生观世界观问题,允许有争议,有讨论。但教师一定要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大张旗鼓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学生会从老师的身上得到正确的答案。其次,教师要紧跟形势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教师只有深刻领会每年形势的要点,吃透政策的精神,站在最新理论的前沿,才能驾轻就熟,给学生以引导。形势与政策的教材是大学生版《时事报告》,发到学生手里往往是事件发生后的一个月或两个月,学生的兴趣热点已经有所转移,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积累多关注事实,在尽可能短的时间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判断形势,给学生解答。时事报告可作为事件的理论上升和思想反馈。在多方合力的基础上,学生视野开拓了;在专任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对形势与政策形成清晰的脉络和知识结构;培养大学生今后独立自主地分析形势与政策发展的趋势和大局,掌握和运用使思维达到正确认识的武器和科学工具的知智。

与思品课概论课相结合,是形势与政策课得以发展壮大的保障。由于形势与政策课自身的课程特点,独立生存的难度较大,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校通常会变相压缩学时,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必须找到依托。与概论课和思品课有机结合,是形势与政策课发展的可靠途径。由于思政课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这是形势与政策课与思品课概论课结合的前提。可以从内容、考核等方面进行结合,但要妥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避免挤占概论课和思品课的学时。在内容方面:高职高专的学时安排中,大一的思品课3学分,开设一个半学期,与形势与政策课比较容易结合。有的高职高专学校是把形势与政策课的理论授课安排在每个学期的中间,也有的是上完思品课后接着上形势与政策课等等。不管怎样安排,形势与政策都会丧失了敏锐性和时效性,无法及时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分析实事,往往不能第一时间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因此要把形势与政策课与思品课结合一起来上。在充分理解形势与政策要点的基础上,思品课的前20分钟上形势与政策课(要与学生参与结合),后面上思品课。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新颖生动,会为后面的思品课提供鲜活的素材,两者相得益彰。大二的概论课也可参考实行。在考核方面,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授课方式多样,党委宣传部、学生处等都参与其中,往往是婆婆多了没人管。形势与政策课的专任教师应当仁不让,勇于担负起课程考核。考核的方式力求丰富多样,讲求实效。大一学期学时稳定,可侧重理论考核,学生课前制作的实事PPT、课后的实事评论等可作为考核的依据。大二、大三由于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占用大量教学时间,可侧重实践考核,做社会调查报告等。开学出,根据形势要点,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安排考查内容,老师定期追踪指导,形成报告。与思品课概论课结合,使形势与政策课的开设成为常态,而讲座和报告会等又使形势与政策课变得丰富多彩,由于有固定的渠道交流,学生可以把获得的信息进行升华,反思,再去指导实践。

与学生参与相结合,是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灵魂。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形势与政策课由于紧跟形势,鲜活的材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国内国际突发事件、热点新闻,一直是学生茶余饭后的焦点。把它们引入课堂,上升到理论高度,开拓学生的心胸和国际视野。由于每年的形势与政策下发的要点,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把握要点精神的前提下,勇于创新。在与学生参与方面,可与兴趣与任务驱动相结合,如在思品课上,把这一两周发生的热点问题交给分好的学生小组,由学生小组负责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总结观点,做成PPT,在下节课课前进行演讲,教师进行点评归纳。小组的集体表现作为小组成员的平时成绩。例如在年初的南方雪灾后,学生展示了震撼的图片,得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5.12汶川大地震,学生紧密跟踪事态的发展,心与灾区灾民同在,一起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奥运成功举办,学生感受到崛起的大国自信;神七上天,学生在感受祖国的伟大和自豪,等等。由于学生有目的地去参与,逐渐养成了读报分析问题的习惯,他们会自觉地把发生的大事与世界观人生观结合起来,同时又为思品课、概论课提供了鲜活而又有说服力的材料,达到了双赢共生。学生的参与使形势与政策课由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思考,也促使学生用在思品课和概论课学到的理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像奥运、神七等事件,学生很容易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联系起来,使抽象的理论看得见,摸得着。通过参与互动,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把理论外化为行为。

三、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学习的管理

互联网是一个强大的信息传播平台,每个网民既可以是信息的获得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十七大报告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校园网络以其跨越时空性、虚拟性、开放性、学术性等诸多特点,强化平等、民主的教育管理方式,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现实要求。校园网为学生课外学习形势与政策课开拓了空间,像高职高专学生上网主要集中在学习知识、打游戏、QQ网聊及校园的BBS和各类论坛等。怎样使学生在网络上学习形势与政策难度是比较大的。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自由度高,加之学生的叛逆性和课外无法监控,形势与政策的教育只能通过隐性诉求,潜移默化,做到润物细无声。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从培养学生上网习惯,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和学生作品上网展示等赏识教育来完成。

培养学生上网的习惯,是加强形势与政策网络教育的前提。正是因为网络具有虚拟性、开放性、跨时空性等特点,学生在网络上如自由驰骋的骏马,要使其按一定的轨道前行,所以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上网习惯。使其上网的第一时间关注的就是形势与政策的有关问题,甚至使其自觉地把新闻网页设为首页。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用的题材要新,有新引力,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同时还要善于抖包袱。有些新闻可以点到为止,引起学生的好奇,促使他们去了解真相。比如广东的学生大多数没有见过雪,对雪充满了好奇。雪灾期间,引导学生去认识这场灾难。许多学生在互联网上下载雪灾的图片和救灾的场景,有些有条件的同学还到湖南等地拍了许多照片放到校园网上,让其他同学真实感受这场灾难,并在学校募捐赈灾。国内国外的大事经常发生,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要善于引导,引起他们的思考,两耳不闻窗外事是跟不上时代的。经过二三月的培养,学生上网自觉不自觉就会关注某些话题。良好的习惯也需要强化,因此需要思政课老师协同作战,有意识的在教学中灌输这一理念。

建立师生互动平台,是形势与政策课课外教学的延伸。通过校园BBS、教师个人网页或电子邮箱,QQ群,帖吧,博客等署名或匿名,双方平等对话讨论,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网络交流的问题,往往是学生真实意愿的表达,细心、耐心的讲解,有助于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树立教师亲和的形象。把党的方针政策有策略地灌输进去,摆事实讲道理,少说空话大话。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避免抵触情绪的发生。在网际交流间,是会有一些学生把对学校的不满,对社会的愤恨发泄出来,甚至还会有对教师的个人攻击。因此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要有准备有策略。负面的信息不必急于删除,可以找几个学生从正面角度进行跟帖,引起辩论,这样可使信息处于可控的范围,又不至于使这部分学生流失,到其他网络上去散播,把网络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客观上有利于缓解学校的压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社会的认识。

把学生的作品上网展示,是确立形势与政策网络教学时效性的保障。利用校园网思政部网页中实践教学的栏目,分门别类,把课堂教学中学生制作的实事PPT、视频、调查报告、论文等挂网,作品的显要位置写明姓名、系别、学号、联系方式等,鼓励学生观看交流。在制作作业时会互相比较,取长补短。由于有联系方式,各系各级学生也可相互交流,鼓励竞争,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如对挂网的作品不满意,可及时修改,对思政部老师开放网页后台管理权限,方便教师及时更新。通过“网来网去”的交流和“网上网下”的活动,创建共建、共享、共管、共创的网上资源。

形势与政策课正是因为其自身的独特性,决定了在教学中常规教学与讲座相结合;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网络教育与自身思考相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的特征在于“活”,它的内容是鲜活的,也必将注定它的形式是灵活的。因此不断地调整教学模式以适应形势的发展,使学生感受到这是一门对自身成长重要的课程,在这门课里不仅学习到形势发展的变化和对形势发展预判的能力,而且学习到对自我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思考。这样才会最大地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

[2]李卫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开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新局面,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08,1.

[3]王崎峰,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价值目标、本质特征、现实诉求,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第24卷第2期,2008,4.

作者:付宏东

第4篇: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学习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00字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学习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

2000字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带来的学习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2000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学习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2000字范文1:

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就要结束了,老师们讲的形势与政策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课堂上,老师通过让我

们观看最新新闻视频,学习时事热点政策,让我们很好地了解时事政治,引领我们紧跟时代步伐。作为一名大学生,深刻、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非常必要的,而学习形势与政策这一门课程是对我们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它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和观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在各个方面都会上升一个等级。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从现实的角度上来看,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如果在这个时候失去和平的环

境,那将对中国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一再的温和政策并不代表着中国的不闻不问,现在中国政府也在重视这个问题,也将在“钓鱼岛事件”后更加重视国家海权,包括中国在处理南海诸岛屿问题。我觉得我们要相信党和国家政府,跟着党和政府走。

同时,这也引起我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反思。我们做为年轻的一代,我们就是祖国的未来,就是祖国的美好明天。可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又几个人能够面对着国旗,负责任的说一句“我做好了一个中国当代大学生应该尽的责任。”我想我们大多数的大学生也没有做到。面对现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我不知道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当代的青年们,能不能肩负起老一辈人留给我们的历史使命?钓鱼岛事件启示了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国家和政府的努力,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我们当代大学生,要改变原有的精神面

貌,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奋斗。也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奋斗。保卫国家,让祖国更加民主富强、让人民更加幸福美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十八大提出许多创新理论与我党以后最近10年的奋斗目标的详细构想,同时十八大精神尚有许多待我们去学习和实践,我们应该继续保持对十八大精神持续学习,落实贯彻十八大精神,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只有学以致用,坚持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我们党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组织的政党。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武装下,让我们大学生认识到投身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深刻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的一方良

药,同时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我们在反思当今世界中国落后的症结,总结当今世界中国进步的原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形势与政策课,这门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学习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2000字范文2:

今天,学校老师给我们上了堂《形势与政策》课后,我对它有了更深刻的

理解,使我认识了什么是《形势与政策》,弄清楚了他们关系,我想这形势就是我们面临无形的推人前进的压迫感吧!而政策就是我们的按照客观事实制订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吧!它们的关系就是互补互促进的关系吧!

第5篇:中国周边形势与外交政策-《形势与政策》式

中国周边形势与外交政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崛起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大国,但与此同时也引起周边国家的担忧进而激发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一些矛盾。

一:我国作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相应的地缘矛盾也最多,我国与周边多个国家有领土和领海之争,除此之外,我国周边地区在社会制度,发展程度,宗教,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一):日本

中日钓鱼岛之争继续僵持,而中国与日本的争端主要是东海问题,而东海不但涉及到主权问题,其下更拥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对我国更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来日本疯狂修改宪法而一度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而这更多的是针对中国,而美国的‘美日安保条约’适用钓鱼岛更令这个问题复杂化。

(二);南海

近年来中国与菲律宾与越南等国的海洋权益争锋不断加剧。近来菲律把南海问题提交国际仲裁法庭意图把南海问题国际化,且非法捉捕中国渔民,更使得中非关系陷入低谷,除此以外越南菲律宾还把当事国以外的国家引人,引入外国投资公司在南海开挖石油天然气,这一且都提醒我们南海问题的严峻性。

(三):印度

中印关于藏南问题一直纠缠着。尽管这些年来两国都没有发生过大的冲突,但印度在军事上的耿耿于怀,以及政治上的莫名失落中印之间矛盾重重,使印度持续向中印边境增兵,欲打破这种局面出现了中印边境帐篷对峙。

朝鲜半岛作为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亚与中国西北地区密切相关,但中亚的宗教极端注意和恐怖主义势力呈扩张之势,国家领导人的更新换代以及政局的不稳定时刻威胁着我国东北的安全。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要说美国,中国的崛起,相应的削弱了美国的影响力,为保护美国的主导地位和利益,美国处处围堵中国,防止中国替代或者削减美国的存在与影响力成为美国“重返亚洲”的新战略。

二:我国周边存在着这么多的安全威胁,时代不同,对于这些威胁,一味的忍让只会无济于事,以前的那一套已经不完全适用的了,需要作适当的调整。

总的来说中国应对周边国家的威胁方法有:

(一)搁置外交:在领土领海问题上,搁置外交仍然不可弃用,毕竟打仗也未必能解决问题,如英阿马岛之战,英国虽然取胜,马岛问题实际仍未解决,以后仍然需要双方通过谈判来寻找解决的方法。但“搁置外交”同时,必须强调“主权在我”,且凡是涉及民族和国家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是不能“搁置”的。还有一个就是当对方违反了这一约定是,我们必须作出反击或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

身。绝不能是当越南菲律宾在南海开采石油天然气而我们却在“搁置外交”只有抗议时的憋屈。

(二)强化周边,维持稳定。我们要重视周边,加大投入和开发,对突发情况及时做出反应、积极引导,要树立“和平发展、重在周边”与“和谐世界、始自周边”的战略意识。只有发展好周边,才能在维持周边局势稳定的同时有效维护我国的利益。对于争议领土领海,只有我们自己重视了,我们才有底气,才能有效维护权益。

(三)有效应对大国地缘角逐,夯实地缘战略依托,同时设定底线且严格坚守。与主要大国美国,俄罗斯等增加沟通、协调与战略互信,积极应来自各方的挑战,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威胁,致力于促进有关国家与周边稳定。

(四)加强周边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安全问题。与周边国家发展双边关系,对恐怖主义,极端宗教等的情报分享,共同打击,维护边境安全。

第6篇:形势与政策论文: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与中国对外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与中国对外政策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期。今后5年~10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将快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先后崛起,将加速国际经济关系调整与格局演进,多极化趋势将日趋明显。美国经济“双赤字”,使世界经济发展失衡。美元贬值、油价飙升,使全球经济风险加大,但世界经济整体趋势依然向好。

去年,世界经济增长近5%,为近30年来最好。今年,受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疲软的影响,全球产出增幅将放缓。

美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引擎。国际机构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将持续稳健扩张。虽然受到高油价冲击,又面临财政和贸易“双赤字”,但美国经济的内生性强,增长势头不会改变。原因是:

1、企业投资强劲复苏,居民消费持续增长。

2、低利率时代虽然结束,但宏观环境依然宽松。

3、“新经济”虽然缺乏新动力,但活力再现。加之奥巴马政府的持续减税、弱势美元和油价适度回落等等,均有利于美国经济持续扩张。

日本受福岛核危机,经济衰退复苏步履维艰。去年,国际机构普遍看好日本经济。今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处于停止状态,下半年可能恢复增长。然而,日本经济复苏依靠的不是内需而是外贸。因为,目前仅靠内需尚难支撑日本经济复苏。可见,当前日本经济基础依然脆弱。一是油价飙升对经济影响开始显现;二是国内需求依然不旺;三是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出口。

欧元区经济增长缓慢,但复苏势头尚能维持。欧元区经济在连续两年低迷后,去年增长2%,虽低于IMF估计的2.2%但仍是近4年来最好的欧元的被动持续升值。油价居高难下,开始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

亚洲经济增长触顶回落,但仍是全球最快的地区。该地区宏观经济基本稳定,区内合作效应凸显,互利共赢格局正在形成,发展趋势是:东亚地区将持续较快增长,“四小龙”则适度扩张;东南亚经济将稳步复苏,越南成为佼佼者;南亚经济增长势头不弱,印度成为地区领头羊;中亚经济恢复性高增长,但资源型经济风险将增大。在未来数年中,亚洲将在全球经济中保持较高增长,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

发展中国家经济将进入稳定增长期。国际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中长期前景普遍乐观。目前,发展中国家具备空前良好的发展机遇:

1、宏观经济环境普遍改善。

2、国际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3、南南经贸合作明显加强。亚洲与拉美、亚洲与非洲,亚、非、拉区域合作步伐加快,带动发展中国家间的泛区域、区域和双边合作蓬勃发展。

4、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加速发展,在区域经济中起着空前的示范效应和领头作用。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1、世界经济保持增长,我国外贸市场空间仍较大

2、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我加工贸易影响显著,一般贸易保持高速增长。。

3、主要经济体失业率高企加剧了世界经济摩擦的风险,欧美等国对我发起的贸易摩擦多由失业部门发起。

4、油价高企加剧了我国的进口成本,可能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5、顺应世界FDI大潮,调整引资政策重点。将重点转向有针对性地发展部分服务行业,优先发展为生产服务的服务贸易以及重点发展与货物贸易相关的运输和商业分销服务业等出口导向性服务业。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五个突出问题:

——粮食进一步增产、农民进一步增收的制约因素仍然较多。粮食收购价格继续上升的空间有限。化肥等农资价格居高不下。洪涝灾害偏重发生。

——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仍然较多,投资结构仍不合理。由于产生投资膨胀的体制性原因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一些地方投资增长仍然过快。

——工业企业利润增幅有所回落。行业效益出现明显分化,煤炭、石油开采、黑色和有色金属等采掘业利润增长较快,建材、石油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化纤行业利润下降较多。

——煤电油运总体形势仍然偏紧。由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资源约束的矛盾仍然突出。

——安全生产形势仍比较严峻。顶风违规生产的现象依然存在,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事故多发。

节能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目前,我国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今后,随着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增加。

因此,能源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节能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我国富煤少油。在替代石油的化石资源中,煤炭在近中期内可以满足与千万吨数量级的油品缺口相匹配的需要,即通过煤液化合成油实现我国油品基本自给,是目前最现实可行的途径之一。煤可经直接或间接液化两种方法转化成汽柴油。煤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苛刻,对煤种的依赖性强。煤间接液化是将煤首先经过气化制成合成气,合成气再经催化合成转化成汽柴油。煤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温和,几乎不依赖于煤种。

核裂变能源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相关技术日臻完善,是未来百年内解决能源紧缺问题可行、且可靠的方案。建设、运行、维护核裂变电站及对核材料的开采和核废料的处理等将在未来百年内形成巨大的产业链。核裂变能源的利用受制于地球上有限的核材料蕴藏量和人类对核废料处理的艰难和危险。利用核聚变能可能是人类最终解决能源问题的一种最重要途径。太阳光即是太阳中的氢核聚变释放出来的能量。核聚变的主要原料是浩淼的海水中所蕴藏的用之不竭的氘,其产物是惰性气体氦,因此,核聚变既无原料短缺问题亦无核废料或核泄漏等污染问题。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是影响和平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例如: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核武器扩散,自然灾害,跨国犯罪,疾病,走私贩毒等。因此要加强国际合作。

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做出判断,应酬好与大国的关系,对我国的外交有重大的意义。当前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呈现出合作与竞争,依赖与牵制等关系。国际局势的总体稳定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国要处理好与大国的关系,尤其是与美、俄、欧盟、日的关系。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受挫,正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但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并未改变。我国一方面要扩大合作,增加两国外交中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要坚持原则,维护我国利益。

北约不断东扩,严重影响了俄在欧洲的扩展,俄把目光更多的投向了亚洲。同时俄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能源供应与边境问题上对我国有重要的意义。

欧盟在积极加强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加强与中国的对话,在大国问题上谋求与中国的协作,同时也看到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市场。

由于日本不能正确面对历史问题,同时在积极扩展和建立其大国地位,积极配合美国牵制中国。中日抗衡比较明显,处理好中日关系决非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中日关系的长期僵硬将不利于我国的发展。

与此同时,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第7篇: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2018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我觉得,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

我认为社会历史的大发展是决定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它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而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让我们了解到社会形势与国家政策对人们的作用,我们知道其在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与此同时,我

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为国做贡献,使我们做有价值的人。

学习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对我们的道德知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学习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我更加

深刻的了解到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

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身的大理想,大发展。 形势与政策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2016大学形势与政策课学习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学习心得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国际竞争中,为什么有的国家胜出,有的却一败涂地?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诸多豪华车主要生产厂商的大本营?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

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无论在经济或国际地位都会上身一个等级。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会有很多的阻碍,因为其他国家会眼红,中国威胁论因此而出,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外界却把中国比喻为“救世主”。中国并不是什么“救世主”也不存在对外国的威胁,中国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而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懂得把握机会,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今天,何院长给我们上了堂《形势与政策》课后,我对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我认识了什么是《形势与政策》,弄清楚了他们关系,我想这形势就是我们面临无形的推人前进的压迫感吧!而政策就是我们的按照客观事实制订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吧!它们的关系就是互补互促进的关系吧!

现在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应该就是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和我们大学生毕

业就业带来的形势问题。

第8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当前就业形势与分析

当前就业形势与分析

今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比往年要严峻得多.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对原本就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大学生无疑是雪上加霜。 一中国就业形势现状.

今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比往年要严峻得多。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在09年GDP增长速度保持8%都很难了,这和国家的财富有很大关系。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预计,本次经济危机的出口下降导致的非农就业减少为1763万,其中服务业664万,制造业969万。首当其冲的是金融行业。原本风光无比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等金融机构,几乎都大幅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而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的外资银行也放缓了发展步伐。同时,地产、汽车、广告等实体经济受到波及。石油石化、能源、矿产、出口贸易、物流类也前景不明。与此同时,美国由于经济的恶化而大幅缩减了进口,使中国进出口贸易开始呈下滑态势,未来的形势也不明朗,预计明年情况将进一步恶化,贸易物流类企业的招聘需求将有所下降。由于市场萎缩,需求下降,不少高科技企业今年也缩减了招聘计划,尤其是硬件和软件外包、芯片制造等行业。同样,通讯和互联网企业也放缓了扩张的脚步。

二解剖中国就业问题

总结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陷入了低谷,国内中小企业大批外企倒闭、迁移和收缩,从而大幅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就业空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海外人员回流,从而使高端竞争出现重心下移,这一情况无疑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带来新挑战。

2高校扩招影响:2008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

3学生就业渠道不畅: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4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一些私营企业用工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

5高校专业设置错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6 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

7学生仍然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

三关于提高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的几点建议.

1政府: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政府可从不同角度如供给,需求等方面发展我国创业投资金的思路.,可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

2学校:搞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首先,教育理念必须从“知识本位、技能本位”向“素质本位、人格本位”转变,让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其次,要变就业教育为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

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以及相关的创业能力。就业教育以填补现有的、显见的就业岗位为价值取向,而创业教育则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由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对创业教育的不断开展,高校毕业生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样不仅能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能为其他人提供就业岗位。再次,要变单纯的精专业教育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大专业教育。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大学生都应该有较为广博的知识。

3用人单位:

⑴企业应善于创新,强强联手,延伸优势,吸收更多人才. ⑵不应过分关注文凭。不应存在性别歧视和生源地域歧视等。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应该能找到能与自己企业工作能力相称的人才.另外许多优秀女生的做事能力并不比男生差,能为企业争取较大的利润。⑶不要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不应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4大学生:

⑴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同时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失去信心。遇到挫折后应冷静思考,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争取在下次中取得胜利,迎接新的挑战。另外还要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⑵应多元化选择就业单位和就业地区。去外企工作,做一个白领,是多年来许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但在目前岗位需求总量萎缩的形势下,大学生们的择业思路需要转换,期望值需要调整,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单位同样也是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另外大学生应该放低心态从低层做起.

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⑷放远目光,提早做好市场调查与预测行业的现状,利用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各种渠道途径,了解就业形势,认识自我,搜集就业信息,规代好末来.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

⑸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⑹继续深造,重组知识。面对当前金融风暴对就业市场的冲击,大学生们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继续深造,以避开就业的低谷,为将来就业市场的回暖做好准备。

大学生就业虽然严峻,但我们也不用担心,因为社会是不会淘汰有能力的人,只有社会残渣才被社会所遗弃,自然界的优胜劣汰法则同样在社会中存在,只要我们是社会的优良品种就不会被社会抛弃。

参考文献:

王林萍 田美玉 国际金融.-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祁型丙 利益表达与整合-教育政策的决策模式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包晓间,刘昆山 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案例.日韩篇-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刘苍劲,谈方 形势与政策(学习指导).-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谢卫民,李日京 就业指导-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第9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周边形势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即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进入21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依然呈现出“陆缓海紧”的态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日本

2009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7周年。中日关系显现出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却有存在着许多隐患。人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二、美国

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因素,也是对我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苏联解体后,其继承者俄罗斯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回缩到我国北部方向,而美国作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已成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美国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全方位性,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美国的影响在手段和方式上亦具有多样性,一是保持直接的军事存在,二是发展同我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三是介入和干预地区热点问题和危机。当然,目前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大都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遏制我国的同时,也同我国进行“接触”与合作。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延缓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对我国的威胁。

三、东南亚

东南亚诸国的对外战略对于大国关系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地理位置上,东南亚国家对外战略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依托于一个地区性的同盟。受到政局动荡和恐怖主义的影响,东盟各国的经济受到打击,海外市场缩小,外资流入减少,旅游业衰退,如何实现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复苏成了东盟国家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东盟可以说是我国崛起的一个战略支点,我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负责任的表现,促进了东盟国家与我国关系的新进展。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我国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和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达到了新的水平。但是我国与一些东盟国家之间也存在主权争端,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但总体形势是平稳和可控的。双方在经济上有竞争,在政治上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两方的关系必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密切,无论是合作的内容还是合作的层次,都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科学技术创新。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联合一切联合的国际力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同时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上一篇:汽车销售初次接待技巧下一篇:诗歌鉴赏给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