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与cvc优缺点表格

2023-05-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picc与cvc优缺点表格

picc与cvc在临床使用中的对比分析

PICC与CVC在临床使用中的对比分析

近年来,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经锁骨下静脉置管(cvc)两种方法已经成为临床上最广泛使用的两种静脉给药途径。现就这两种方法的操作难易、穿刺异常致失败、留置时间以及拔管后导管内壁的光滑度、液体流速、并发症进行分析,便于在今后更好的运用。

一、操作难易

1、PICC:PICC导管通常是由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其导管的尾部要求置入上腔静脉的下1/3处。通常选择肘部贵要静脉或头静脉穿刺,可看到和扪到,其周围无重要组织结构,操作创伤小,流程简单,只要掌握静脉穿刺技术的护士便可完成操作。穿刺危险性小,安全留置易于护理,在穿刺一针见血后如果不碰到血管痉挛、导管异位等因素时,操作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同时创伤小、出血少,病人基本无痛苦。所以PICC有操作简单、创伤少、血管定位准确的优点。

2、CVC:锁骨下静脉位于第一肋、锁骨和前斜角肌之间的三角内,成弓形,为腋静脉的直接延续,位于第一肋的外侧缘,在胸锁关节的后方与颈内静脉合成头静脉后汇入上腔静脉。该静脉双侧均在同侧锁骨的后方,其体表投影为胸锁关节上缘略斜向下外与锁骨中、内1/3交点处之间的连线,且静脉长度和外径无显著性差异。由于在锁骨上或下静脉穿刺,这些静脉较深,看不见,摸不清,定位困难,且解剖复杂,这在操作时要求操作者必须掌握扎实的解剖知识。邻近重要脏器多,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常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或由医师亲自操作。

二、穿刺异常致失败

1、PICC常见原因:①患者血管状况差。因为长期治疗外周血管已被反复穿刺、上肢软组织明显水肿致使浅表静脉暴露不清晰、周围循环衰竭,无法寻找到正常血管供PICC。②选择穿刺部位不当。选择头静脉穿刺易造成送管困难。③血管痉挛。患者心情紧张,刺激迷走神经,可引起血管痉挛,造成送管困难。误入腋静脉导致送管困难并失败。我们认为PICC置管应注意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首选贵要静脉,尽量避免在头静脉穿刺。如必须在头静脉穿刺,当送导管遇阻力时勿强行置入,可在导管尖端到达肩部时,让患者头转向穿刺侧手臂,下颌靠近肩部,使导管易于进入上腔静脉。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心理上的配合。

2、CVC常见原因有:①操作者的负性心理及操作不熟练。②患者摆放体位不当。③同一部位血管反复穿刺,局部组织增生,解剖关系发生变化移位,导致穿刺失败。④血管走行变异,误入动脉。⑤穿刺成功,导丝置入受阻。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时操作者要有良好的心态及熟练操作技能;正确摆放体位,当患者烦躁、神志不清等不能配合时,给予适当镇静;不宜在同一部位血管反复穿刺,必要时用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置管;误入动脉时,不宜再行中心静脉置管;当导丝置入受阻时,一般有两种晴况,第一种情况是针尖斜面一半

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导丝未进入血管而卡在血管外时,应撤出导丝,来回抽回血2次,看回血是否流畅,确定针尖全部进入血管后方可送入导丝。第二种情况是针尖斜面紧贴血管壁,导丝遇管壁而受阻,此时,撤出导丝,将针尖斜面进行适当调整,再送入导丝,切勿强行送入导丝。

三、留置时间以及拔管后导管内壁的光滑度

国外资料报道,PICC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可留置近两年。在对比的两组中,PICC组的留置时间为3⋯180d,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89d;CVC组的留置时间为2—109d,平均留置时间为42 d,差异显著;置管时间较长时,PICC导管内壁光滑,而锁骨下静脉导管内壁沉积物多。结论:PICC导管生物相容性佳,在体内保留较长时间后导管内壁无沉积物,发生微血栓机率小于锁骨下静脉导管。

四、液体流速

PICC导管细进入中心静脉途径长,2留在血管内的导管长达40cm一50cm,液体流速慢,4F单腔管最大流速275ml/h,5F型单腔管最大流速也只有325ml/h。因此不利于应用抢救,另外输入时间长而影响休息,改进的方法即要借助输液泵以加快流速。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在人体血管的长度<20cm,液体流速相对较快,单腔最大流速可达到558ml/h,利于应用于抢救和快速补液及长期不能进食或不断丢失大量体液者。结论:锁骨下静脉导管液体流速明显优于PICC组。

五、并发症

1、PICC并发症

(1)置管后局部渗血:与患者自身凝血功能异常、剧烈频繁咳嗽、局部反复穿刺、穿刺部位过度活动有关。如果出现此类情况可予以加压止血、定期更换敷料必要时给予止血药控制。 (2)静脉炎:静脉炎的发生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最近在临床中也发现身体越消瘦,机体状况越差,发生静脉炎的几率也越高。发生常见原因有(①置管后,由于血液流速及导管在血液内造成异物刺激,加之病人紧张致血管收缩痉挛,造成上肢肿胀、疼痛而导致静脉炎。②导管固定于手臂,随着手臂的屈伸,肌肉带动导管在穿刺点内、外来回进出,不但容易对穿刺点刺激造成出血及感染,还对血管产生机械性损伤,引起静脉炎。有专家认为静脉炎的发生与局部血管管径及血流量有关。所以,除了熟练操作,提高穿刺技巧之外,就是在穿刺后提前处理,在穿刺后,连续三天使用50%MGS04湿敷距穿刺点约5cm处上臂,每日敷2—3次,同时在止血后辅以热敷,这样会大大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3)导管脱出:主要由于固定不妥、肢体活动过度和外力的牵拉所致。预防重点在于妥善固定导管,留在体外的导管应是“s”型或弧形固定,以利于导管受外力牵拉时有一定的余地,同时,在更换敷料时应向心揭开敷料。再者,置管时要做好记录,每次更换敷料时注意观察导管的刻度,判断导管有无滑脱。此外,还应加强宣教,指导病人置管侧肢体勿负重和过度活动,神志不清者,应加约束另一上肢,以免抓摸时把导管拔出。

(4)导管堵塞:主要原因是长期输入大量高浓度,高粘稠性的液体或是封管、冲管不及时所造成的。预防导管阻塞的关键是正压封管、定时冲管和更换肝素帽。

(5)导管破裂:与置管时间较久、上肢过度活动以及导管堵塞时强行推注液体有关。

(6)感染:PICC置管引起感染的发病机制可归纳为两大类。①外在因素。为了预防导管引起的感染,可在使用时加入抗生素减少污染;导管的连接装置可导致0.4%的污染机会,增加连接装置,污染几率将成倍增加;留置管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机会越大;其次为与医护人员相关的感染,穿刺部位要尽量避开易感染的部位。②内在因素。PICC置管应正确掌握适应证和禁忌症。在患者年龄过大、体质差、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下应慎用。防范措施:①加强无菌操作。②防止导管感染:导管口皮肤消毒;敷料的选择与更换;保持导管通畅;减少导管留置时间等。③加强营养,提高体质和免疫力。④加强护理人员技术及素质培训,更好地处理各种事故及可能发生的问题。

2、CVC并发症

(1)气胸:锁骨下静脉穿刺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气胸。出现气胸时应予以半卧位,加大吸氧流量,紧急床边拍片,根据情况再决定是否给予胸腔穿刺抽气并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 (2)导管位置异常:最常见的导管异位是导管进入同侧颈内静脉或对侧无名静脉。发现导管异位后即应在透视下重新调整导管位置,不能纠正则将导管拔除。

(3)误伤淋巴管、动脉:主要是置管过程中反复穿刺造成,如有发生予以拔除导管、压迫止血等措施。

(4)导管脱出堵塞和破裂:与PICC基本相同。

(5)感染:使用导管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经常检查肝素帽是否拧紧,若发现肝素帽松动应立即去除,严格消毒导管口后更换新的肝素帽。经常冲洗管道,也可减少导管内感染的发生,若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在冲洗导管后出现烦躁、寒战、发热,可能为导管内感染所致,须立即抽血培养。对血培养确诊为导管内感染者,原则上应拔管,也可先用敏感抗生素经导管给药,控制感染而免除拔管。

由以上分析可见:PICC操作简单,创伤小,病人承受痛苦轻,但流速慢,不利于抢救用,价格较高,维护较复杂,CVC操作较复杂,有一定的创伤,易引起感染,但流速快适合抢救和术中补液用。所以二者在使用中各有千秋,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使用,使病人得到最好的治疗。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