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物流行业现状

2022-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贵州物流行业现状

贵州省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成本优化研究

[摘 要] 文章分析贵州省食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食品冷链物流成本优化模型,并提出贵州省食品冷链物流成本优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食品业;冷链物流;成本优化

[作者简介] 李莉,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貴州 贵阳,550004

[

作者:李莉

第2篇:贵州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

【摘要】 文章论述了发展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同时,结合贵州煤炭工业的实际情况,分析循环经济在煤炭工业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并对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所进行的制度创新提出建议。

【关键词】煤炭行业 循环经济 制度创新

循环经济是以可循环资源为起点、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形成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废弃物)-产品”的反馈式闭环流动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选择,在当前形势下符合我国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实现资源良性循环利用、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由之路。

一、贵州煤炭资源概况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东部,处于西南和中南各缺煤省的结合部。这里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是国内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由于蕴含大量的煤炭资源,素有“江南煤海”之称,是建立区域能源基础的主要资源之一。截至2004年末,贵州省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为587.29亿吨,包括在建生产矿井在内,贵州省已利用的煤炭资源量为83.68亿吨。“十五”期间,全省在5年间新增煤炭资源探明储量近200亿吨,炼焦用煤储量占全国储量的21.8%,是我国南方冶金用焦的主要资源。

贵州煤炭资源分布相对集中,煤种分布也较集中,依靠它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能源优势,可建设功能、性质不同的煤炭生产基地。然而,贵州煤炭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事故多发、环境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据统计,贵州已利用资源量占累计探明储量的比例仅为14.25%,尚未利用的资源储量为503.61亿吨,占累计探明储量的85.75%,贵州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仍属较低水平。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制约贵州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贵州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在贵州煤炭工业实施循环经济战略,走出一条资源综合高效利用、消耗低、污染少、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更显其意义重大。

二、基于循环经济下的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传统煤炭工业仅获得有限的煤炭开发价值谋得发展,却没有对煤炭深度开发和加工,使自己一直处于基础的、粗放低效经营的状况和相对从属的、被动的社会及经济地位。发展循环经济,构建新型的煤矿经济结构与模式,使煤炭企业走上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彻底改变了煤炭经济增长方式。

1、发展循环经济对煤炭企业的必要性

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缓解资源的约束。煤炭资源一直是贵州各族群众生产和生活赖以生存的基础性能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其供给存在较大的缺口。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煤炭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贵州省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问题极为突出,表现在国有重点煤矿历史欠账多,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的环保工作处于空白状态。所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煤炭清洁生产,以发展洁净高效燃煤技术为重点,对填补贵州在生态环境的不足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循环经济模式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结合煤炭企业独特的运营特点,通过认真分析循环经济的内涵和模式,循环经济模式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综合开采,是指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将与煤共伴生的矿产品、煤层气、矿井水等多种资源及废弃物统筹规划,综合开采,并进行加工利用。

深度加工,是指对不同煤种、品质的煤炭进行粗加工、深加工或精加工,把煤炭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

高效利用,是指将煤炭开采和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煤矸石、矿井水、煤泥、瓦斯和焦化气等进行综合利用。

循环发展,是指对资源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高收益,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

1、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

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是推行循环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循环经济的首要环节。结合贵州煤炭资源的能源优势,以解决环境问题为前提,节约能源和资源为基础,依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引进科学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环保节能的设备,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与工艺,综合开发与提高资源的高效利用,将与煤共伴生的矿产品、煤层气、矿井水、煤矿瓦斯等多种资源及废弃物,综合开采,并进行节能生产和加工利用。同时,技术的创新可加大安全技术改造,增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

2、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和激励机制

为激励煤炭企业积极参与到循环经济的建设中,政府应制定一系列规定,以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在税收方面,政府也应该采取一些优惠政策,以加快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适当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资源税,可缓解资源供给和需求间的矛盾;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以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数量为界定标准,收取排污税,以此刺激煤炭企业增加防污设备;增加煤炭企业对这些设备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的规定,以促进煤炭企业购置提高煤炭资源生产利用效率的相关设备;同时,可以在一年内给予相关煤炭企业全免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从而使产业迅速发展和升级。例如,对于企业生产的产品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废渣生产的建材产品可免征增值税,并由政府优先购买;对于煤炭企业利用煤矸石、煤泥生产的电力可减半征收增值税,并优先入网。

3、积极调整煤炭企业的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

把发展煤炭循环经济与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注入循环经济理念。充分依托煤炭资源优势,拓展“煤矸石—煤泥—热电”,“灰渣、矸石—建材厂—建材产品”,“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地资源”,“矿井水—水处理站—供水”等产业链,建设具有煤炭企业发展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式集群。逐步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产业体系。

4、抓好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人力支持

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各方面、各专业人才,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覆盖面相对较窄。为此,企业要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抓好与大专院校的联合办学,利用社会力量培养人才,同时积极引进所需的各种优秀人才。

四、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做出的战略选择,如果没有一套好的制度保证,就不可能有循环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现在煤炭企业的发展在抓好技术和人才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制度的创新,这是一种企业管理的创新,是企业发展制度模式的变迁。可见,煤炭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趋势。

1、建立与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相配套的管理制度

循环经济是一门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一体的系统工程,科学和严格的管理是推行循环经济的必要条件。就煤炭工业而言,必须加强管理,制定和建立一套法规制度及操作规程,在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组织结构和用人制度方面进行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另外,政府部门应该修订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健全煤炭法规体系,一是修订煤炭产业政策,完善办矿审核制度,制定严格的煤炭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标准;二是根据国家关于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有关政策,加快分离煤炭企业办社会职能,减轻煤炭企业的社会和历史负担;三是研究建立煤炭产业积累衰老期转产资金制度,积聚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接替产业。

2、加强煤炭执法队伍建设,依法规范煤炭市场秩序

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法制环境。在环境执法方面,由于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体制不顺、职责不清,导致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得不到全面的执行。为了确保有关法律的正确实施,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执法机制,特别是建立严格的执法员选拔制度,全面提高环境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通过对各个有关执法主体的职能和执法主体之间的权利关系进行科学规范。此外,还要在环境执法机构内部建立起完善的执法责任机制和执法监督机制,以加强对环境执法的监督,确保环境执法工作严格依法进行。

3、完善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当前,社会对煤炭企业的监督力度不够,公众参与的渠道不畅。另外,广大市民对煤炭企业所产生的环境行为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信息了解不足,这也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执法力量薄弱,执法不严。因此,建设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必须重视建立和完善有关评价和监督机制,特别是加大公众参与评价和监督的力度,在立法上要完善公众参与评价和监督的具体程序,明确处理公众意见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实施相关信息披露制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督,保证循环经济战略在煤炭工业中实施。

五、结语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提倡人类活动、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贵州煤炭工业进入新世纪后面临多种机遇和挑战,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迎接挑战的必要之路,也是煤炭企业把握新机遇的有利途径。

针对贵州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外部推动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内部驱动作用。在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同时,健全各种保障机制,将实施循环经济战略的发展与产业优化升级结合起来,确保循环经济在煤炭工业中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吴霞:论循环经济在企业发展中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环境,2007,20(A02):154-155.

[2] 陶迎荣:循环经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起点[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3).

[3] 杨会军: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发展我国循环经济[J].商业经济,2007,12:6-7.

[4] 江涛、张天柱: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6):87-90.

[5] 杨松茂:建设循环经济型超市研究[J].商业研究,2007,11:102-104.

[6] 王新立:关于我国循环经济的立法思考[J].经济师,2006,10:76-77.

[7] 丁广: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J].中国工程咨询,2006,12:34-35.

[8] 叶琪:循环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J].云南农村经济,2006,2:110-113.

(责任编辑:杨力军)

作者:陈 彧 戴智慧

第3篇: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分析

摘 要:贵州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其农产品产量很高,且种类繁多,使得当地冷链物流行业迎来了发展高峰期。而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情况表现不佳,并不能满足现实要求与标准。因此本文为了推动当地冷链物流发展将展开分析,对当地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具体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发展对策。

关键词:农村;农产品;冷链物流;物流发展

冷链物流是物流运输的一种形式,其专门用于运输果蔬生鲜等农产品,与普通物流相比农业电商对冷链物流的要求更高,希望冷链物流能够尽可能快地完成运输,同时在运输过程中必须保障农产品不会出现腐坏现象。这种情况下,冷链物流就应当展现出更高水平,以便于农业电商需求被满足,且冷链物流本身在规模上也要与农业电商对接,以免因为冷链物流运输能力弱导致农产品堆积而腐烂,这是得不偿失的一种现象,应当得到治理。而现实情况显示,贵州省农业电商与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后者并不能满足前者的要求与标准,说明后者需要得到发展,但发展不可盲目,应当找准问题再用对策来进行推动。因此有必要展开相关分析,此举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设施现状

根据贵州省商务厅统计,当地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现状数据如下表所示。

依照上表数据统计可知,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发展现状中,大量的物流设施都集中在贵阳,其各项设施数据在整体中都是最高的,而遵義、安顺、铜仁等地在冷库库容数据上均处于低水平,同时除铜仁以外,其余城市的冷链运输车辆也比较少。而相比于国内其他省份,贵州省冷库库容与冷链运输车辆的数据全国排名分别在22位、28位左右浮动,因此说明贵州农产品物流设施比较匮乏,贵州省在近些年频繁出现大量农产品滞销的问题,就是物流设施匮乏最好的证明。

2.发展现状“亮点”

虽然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现状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但是自当地在2017出台《贵州省发展冷链物流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等相关文件后,当地冷链物流也开始积极发展,现今在其他方面有了一些“亮点表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如下。

(1)冷链物流环境趋于完善

因为农产品冷链物流面向的是农业电商农产品运输需求,所以在贵州省农业产出量及农村电商的高速发展下产生了庞大的运输需求,而庞大的需求使得当地农产品冷链物流有了较强的发展动力,当地社会环境都迫切希望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发展,使得地区资源开始积极、主动地向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内注入,说明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在当地受众面广。因此在雄厚资源与广泛受众面的支撑下,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环境趋于完善,使该行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环节。例如,贵州省近些年一直致力于城市交通建设,尤其是跨省公路网络,在长期的建设下该省公路网络已经成功将贵州省与其他省份连接,使得贵州省成为了我国西南地区物流运输的中心地带,而良好的公路网络对贵州省本身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就提供了有力支撑,说明其环境趋于完善。

(2)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相对较早的时期,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一度陷入发展瓶颈,当时人们都认为当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空间已经开发殆尽,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地区资源的不断开发,当地农产品冷链物流又迎来了新的发展路径,使得其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至今只开发了一小部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空间体现于农产品产量及农业电商的需求,而贵州省作为农业大省,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农产品产量不断增长,且农业电商借助网络也吸引了庞大的消费者群体,产生了大量需求,且产量与需求依旧处于上升阶段,这也就代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发展空间很大。

(3)技术设施不断完善

虽然现代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数量表现不佳,但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其技术设施的种类却在不断完善,至今已经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技术设施体系,其中装配式冷藏库、冷冻库、速冻箱等常见冷链物流设施一应俱全,且在当地贵州山海云关冷链食品加工物流园等相关组织的努力下,其技术设施体系先进程度也是非常可观的,某种角度上对当地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质量作出了保障。

(4)物流节点健全

任何形式的物流活动都需要有物流节点支撑,尤其对于长距离物流或运输效率要求较高的物流活动而言,如果物流节点无法给予有效支撑,则物流活动必将受到影响。根据这一逻辑,近期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就着重于运输路线的物流节点上,力求构建健全物流节点体系。其以省内各城市为节点,在市场中建立了大量的冷藏库,以便于接受其他城市运输而来的农产品,利用冷藏库进行保鲜,加之先进的冷藏技术,极大地延长了保险时长,不会因为运输距离过远或技术水平不足而出现农产品损耗现象,能够顺利的帮助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活动完成过渡。

二、现阶段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痛点分析

1.物流设施数量不足

在现状中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所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物流设施数量不足,即使是当地数据最好的贵阳,在全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城市排名也处于偏低位置,而这一问题就是导致当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不能满足农业电商庞大物流运输需求的主要原因。依照统计可知,贵州省当地农业电商近三年的农产品物流运输需求均值大约在150万吨左右,而贵州省的冷藏库容总值大约为40万吨,运输效率大约在每日1300吨左右,说明当地近三年农产品物流中至少有将近80万吨是无法被第一时间运输的,这必然会导致大批量农产品陷入腐烂损耗危机,因此弥补当地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数量是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也是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

2.信息化水平低

目前,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发展主要集中在物流技术上,如何保障每个物流运输活动的质量是相关人员重点考虑的问题,人们往往更关注物流技术,信息技术却被忽视。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泛用性极强的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可以使用。同时根据其他领域的应用情况可知,该项技术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这种表现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也能体现,因此不应当被忽视。而实际调查显示,贵州省有近75%的冷链物流企业都没有使用信息系统,整体运作依旧依赖电话,甚至是传统纸质方式,说明当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也使得一些传统问题在现代化物流运作中暴露,导致当地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低下。总体而言,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低带来的问题有二:其一信息更新不及时,导致相关人员无法实时了解冷链物流动态,即在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农村电商及消费者出于某些原因会想要了解冷链物流动态,如消费者想要知道自身购买的农产品现在在哪个城市,而因为信息化水平低,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无法及时对信息进行更新,导致消费者与农村电商无法实时获取信息,这是典型的服务质量差表现;其二不利于处理突发事件,即在很多相关案例中可知,农产品冷链物流在运输过程中是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如车辆损坏、冷藏能源系统损坏等,这时运输工作人员应当要及时通过通信渠道与物流节点、企业总部取得联系,商讨解决方式,但因为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低,所以运输工作人员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只得通过打电话的方式进行通信,而电话可能存在占线、无人接听的情况,不利于处理突发事件,也会造成服务质量低的问题。

3.物流成本较高

物流活动本身也存在成本,而成本会被算在农产品价格中,这也是所谓运输费的由来,但运输费不能过高,否则会打击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不利于农业电商乃至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而根据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情况可知,其物流成本处于较高水平,原因在于当地内部农产品流通方式比较传统,需要由农户采摘,随后转移到农业电商冷藏库内,待消费者购买后再从冷藏库中取出等量农产品,交给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后进行长时间的运输最后才会到达消费者所在地,这个过程环节复杂,且每个环节都会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近3%-5%,同时复杂的环节加重了农产品腐烂损耗程度,这也会带来经济损耗。由此可见,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比较高,连带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在后续发展中应当进行治理。

4.专业人才数量不足

虽然农产品冷链物流是物流活动的一种形式,但其与其他物流活动之间存在很多区别,如其他物流活动不需要考虑产品保鲜,因此也不用层层中转来进行运输,直接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所在城市,再由内部配送中心送货上门即可,而农产品冷链物流则完全相反,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根据现实情况对车载冷藏库进行温度调节等。总而言之,农产品冷链物流需要得到专业技術的支撑才能顺利运作。这一条件下,专业技术必须要由专业人员来负责操控,说明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人才要求更高,而贵州省在长期发展中并没有注重农产品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引入与培养,导致当地大量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都存在专业人才缺乏问题,严重影响了物流运输质量。

三、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1.扭转设备制造行业重心,弥补物流设施数量

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在良好的环境下积累了雄厚的资源,因此其有能力让设备制造行业集中为自身服务,加快各类物流设施制造生产效率,这样既可弥补物流设施数量,保障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全面满足农业电商农产品物流运输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要让设备制造行业集中为自身服务,就必须保障设备制造行业能够从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中长期获取利益,同时也要让设备制造行业意识到农产品冷链物流设备制造生产的重要性,因此在扭转设备制造行业中心过程中,政府应当牵头组织两个行业接触,让双方自主协商来构建合作关系,这样既可让贵州省当地行业集中,同心协力地围绕农产品冷链物流及农业来进行发展,使多方受益。

2.强调信息化重要性,大力引入物流相关信息技术

根据问题分析可知,信息化水平低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及发展都有负面影响,因此信息化发展对于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而言非常重要,相关企业应当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针对这一点,当地政府以及农业电商企业都要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强调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朝信息化方向发展,这能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开始大力引入物流相关信息技术,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常见的物流相关信息技术有:其一GPS定位技术,此类技术主要是在冷链物流运输车上安装GPS信号发射器装置,该装置会不断发出信号,而信号会被企业终端接收,随之结合电子地图找到信号所在坐标,再根据坐标可确认车辆位置,这样就能做到实时更新位置信息,满足消费者等相关人员的需求;其二大数据技术,该项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帮助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处理海量物流数据,便于企业良好使用GPS技术。

3.简化环节,降低物流成本

依照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现有物流工作环节,本文认为可以通过整合农村电商企业与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方式对环节进行简化,间接起到降低物流成本的作用。即通过整合让两个企业融为一体,这样农户采摘后的农产品就能直接进入物流运输阶段,不再需要进行层层中转,因此物流成本自然降低,同时也能避免后续一系列问题。

4.加强专业人才引入,夯实专业人才培养基础

政府相关部门可向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说明专业人才的重要性,使得企业开始向外界招收专业人才,实现加强专业人才引入目的。但单纯依靠企业对外界招收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并不能保障所有企业都能招收到足够数量的专业人才。因此在招收的同时,还要夯实专业人才培养基础,以保障自身专业人才产出满足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需求。所谓专业人才培养基础就是职业学校,建议当地职业学校设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专业,大力进行专业人才培养。

四、结语

综上,本文对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知,贵州省当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劣并存,但劣大于优,说明其中还有很多问题。针对问题,文中进行了相关论述,同时也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策的使用能够起到解决现有问题,促进当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并连带其他相关行业一同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帆,易晶.江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06):32-36.

[2]胡建淼.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7(05):82-84+93.

[3]朱坤萍,江琳琳,王赫男.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分析及对策[J].价格月刊,2016(12):64-68.

[4]戴昀弟,王轶霞.吉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制约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13):117-118.

[5]陶春柳,刘影,李建龙.我国水蜜桃保鲜与贮藏冷链物流建设现状、问题及其展望[J].江苏农业科学,2019(23):62-67.

[6]彭静,张辰.乡村振兴战略重庆农产品冷链物流布局优化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0(07):33-34.

[7]钟惟钰.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可追溯体系的必要性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15):102.

作者简介:杨旋(1992- ),女,贵州凯里人,硕士研究生,助理讲师,研究方向:物流成本、物流管理

作者:杨旋

第4篇:贵州省物流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信息互惠资源共享

贵州省物流发展现状

调查分析报告

(一)、现代物流概述:

1、现代物流的定义

传统物流是指将物体从供应地(生产地)到需求地(目的地)的一个实体转移的过程。现代物流(Modern logistics)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的。它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即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在中国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现代物流是根据客户的需要,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资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等活动。”中国六部委(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于 2001 年 3 月在“加快物流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对现代物流的定义是这样表述的:“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二)、贵州省的物流现状

1、贵州物流综合现状

根据现阶段物流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和经营管理方式的不同,物流企业可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受控型物流企业。这类企业是指受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行政控制的国有或集体企业,具有行业性、地域性和传统性等特点。贵州省这类企业居多,随着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这种传统单一性的企业已经开始显示出它们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趋势,许多受控型物流企业已经开始股份制改造或其他方式的重组。另一类是非受控型物流企业。这类企业是指由市场培育出来,按市场规律运作的各类私营企业、

合资企业、外资企业以及股份制形式直接创立的新型物流企业。它们具有专业性强、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高、规模较小等特点。这类企业是现代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企业,然而其在贵州发展还不成熟。

2、贵州物流基础设施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贵州省的交通设施情况得到明显改变,先后建成株六复线、内昆铁路、水柏铁路、盘西支线电化改造和渝怀铁路,“十五”期间建设总里程823公里,新增铁路营业里程335公里,2006年贵州省铁路营业里程突破2000公里;实施了西南水运出海通道中线起步工程(贵州段)、赤水河航运建设工程等重点项目,内河航道里程于2003年达到3322公里;完成铜仁、兴义、黎平、荔波和安顺机场改造工程。通过几年的努力,贵州省境内运输线路总里程由2001年的38393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128581公里,每百万平方公里拥有交通里程由2001年的21.80公里/百平方公里提升到2007年的73.02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了快速发展,如表1所示。

表1:贵州省2001-2006年度境内运输线路情况(单位:公里)

【资料来源:根据《贵州统计年鉴2007》和《贵州统计年鉴2008》计算整理得到。说明:(1)计算每百万平方公里拥有交通里程时采用贵州省国土面积为17.61万平方公里;(2)根据农村公路专项调查结果,2005年全省公路里程数有所调整。】

3、贵州物流运输能力现状

在运输量方面,2007年贵州省综合交通完成旅客运量74440万人、客运周转量369.20亿人公里、货物运输总量26788万吨、货物周转量721.26亿吨公里,分别是2001年的1.36倍、1.47倍、1.64倍和1.64倍,如表2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贵州统计年鉴2007》和《贵州统计年鉴2008》计算整理得到】

(三)、贵州现代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

1.企业物流外包受到限制

在决定物流业务是否外包之前,确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极为关键,是产品的研发能力?还是销烤渠道的建设?亦或是售后服务?在确定物流不是企业的核心竟争力后,才能决定是否外包物流业务。但是在外包策略确定之后,哪些业务外包给专业第三方物流公司,哪些是要保留给自己的物流部门,这些都要考虑清楚,而归根结底要看物流策略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

与此同时,企业在外包物流业务之前,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先明确本企业的物流总成本,只有进行了详细的物流总成本审计后,在外包物流业务时才能够知道究竟物流业务外包是否给自己带来利益,能够体现在财务报表上的收益究竟有多少?一般的企业对自己的物流成本都不是很清晰,通常会认为仓储费用和运输费用就是物流的成本,而忽略计算人力资源成本、通讯成本、库存风险成本、库存服务成本、库存跌价损失、库存的资金占用成本、缺货损失等等,而以卜这些费用支出,尤其是存货持有成本对于企业的财务绩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物流园区缺乏统筹规划

在近几年来的物流热潮中,物流中心的建设可谓如火如茶,不仅许多经济发达城市规划建设了大型物流基地,许多中小城市也相继投资或计划投资兴建物流园区。在这些由政府或民间投资的物流项目中,真正做到科学规划的却不在多数。物流园区属于工业地产投资范畴,在西方发达国家它的投资收益率大概在6一8%左右,是基础设施型长线投资项目。投资方所获得的收益通常来自租金回报和土地增值回报。物流园区在做规划时要考虑区域经济水平、目标客户行业、零售业的区域配送以及整个园区的功能定位。不同的物流园区,投资策略不同,有的是一次性投资建设,也有

的是滚动投资。投资建设一个物流园,拟定商业计划的过程通常要经过宏观分析、区域分析、产业分析、市场定位、发现目标客户和功能性设计几个阶段。建立现代化物流园区,必须以市场环境为基础,以战略发展目标为指导,从流园区的选址、类型、规模的确定,到物流园区功能、设施的设计,到物流园区的经营管理模式的选择,都必须与市场环境和战略发展目标紧密相连。同时物流园区所在区域内的交通、通讯、物流资源等基础设施能否支持物流园区的正常运行是分析园区发展潜力与可拓展性的前提条件。

3.供求双方的信息博弈差异

物流业是一个对信息技术依赖性相对较强的行业,这已经不是个秘密,因而在物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的同时,物流信息服务商也随之大量涌现。一大批lT公司或自行开发或代理国外成熟产品,为国内的客户企业提供多种多样的仓库管理和运输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卫星定位系统、还有条码管理系统等等。但这些系统只能解决物流交易层面上的信息处理问题。

大多数物流信息服务商单一地站在lT的角度来考虑物流问题,他们看到的只能是一些表面现象,而如果要真正解决诸如:设立几级仓库?多少个?放在哪些城市?采用交叉理货还是囤货?采取每日补货还是整车补货?选择公路运输还是铁路?这些信息是需要高技术手段确认的。

(四)、“两高”背景下贵州的大物流格局

“两高”,即贵(阳)广(州)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加快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改变贵州区域发展条件、推进贵州与珠三角地区紧密联系、构建贵州区域发展大格局和出海新通道的新世纪宏伟工程。“两高”在建设过程中,以及建成以后,必将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准确认识和把握“两高”建设给贵州带来的重大机遇,及早采取有效科学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两高”建设,不仅缩短了与珠三角的时空距离,还将吸引西部内陆地区的重庆、成都和昆明等西南大城市的合作与交流,大大提升贵州在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地位和作用。正如四川主动提出建设川黔高速铁路并明确指出,“谁连接贵阳,谁就连接珠三角”,贵州省将因为“两高”建设重新确立其在西南地区城市中心的地位,提升全省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促使贵州从经济发展的边沿逐

渐融入经济发展的主流。

1.贵州之东——湖南长株潭一体化

湖南省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打造“两基地一中心” ,撑起了湖南四成GDP。“两基地”即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钢铁有色、生物和医药、食品加工等六大产业群,力争到2010年,三市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销售收入分别超过800亿元,新材料过700亿元,食品加工过600亿元,钢铁有色过400亿元,生物和医药超过300亿元,成为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时,发挥农业科教资源丰富、城乡结合紧密的优势,依托龙头企业,抓好优质水稻、花卉苗木、有机茶等基地建设,发展都市农业,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一中心即区域性服务中心。挖掘中心城市潜力,把长株潭打造成国家区域性现代物流、商贸、科教、文化、旅游、娱乐等综合性现代服务中心。

2.贵州之南——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1255万人。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目标是: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建设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3.贵州之西——云南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贵州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是大通道,依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优势有利于扩大贵州的市场范围,使贵州在更广阔的空间内吸纳东盟的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入,推动贵州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此外,贵州是越南、缅甸、泰国等东盟各国物资向我国内陆流通的重要通道,目前,昆明至曼谷国际大通道中国路段全线贯通,从昆明到中老边境仅需10个小时,从昆明到曼谷的行程也从40多个小时缩短到20个小时左右。在“两

高”建设的带动下,可以更好的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运输条件,使贵州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物流枢纽。

4.贵州之北——成渝经济区

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大开发中国家重点建设的长江上游经济带的主体。这一经济区域对贵州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起到重要的辐射作用。四川、重庆和云南已经看到了“两高”建设对其自身的延伸效应,贵州作为“两高”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不仅可以超前规划好“贵阳—水口”沿线的贵阳、龙里、惠水、贵定、都匀、凯里和黎平等市、县的经济蓝图,还可以进一步把握住今后在成渝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中的战略地位,根本性地改变与重庆、四川、广西、云南在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绿色食品加工、制造业等领域的纵深合作,拉动遵义、铜仁、安顺、六盘水、兴义和毕节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全省经济的全面繁荣。

贵州的大物流发展在贵州东南西北的区域格局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把贵州融入大物流格局的发展中,并不是等其他地区来帮助贵州发展,而是按照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区域的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天下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大物流格局只是给贵州物流企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更重要的是要考验贵州人的观念和抢抓机遇的能力。

第5篇:贵州省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成本优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贵州省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成本优化研究

作者:李莉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年第07期

[摘 要] 文章分析贵州省食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食品冷链物流成本优化模型,并提出贵州省食品冷链物流成本优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食品业;冷链物流;成本优化

[作者简介] 李莉,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贵州 贵阳,550004

第6篇:贵州农村贫困现状调查

(以盘县为代表)

一、盘县地理背景:

盘县位于贵州西部、六盘水市西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结合部,素有“滇黔咽喉”之称,周边与水城县、普安县、兴义市和云南省富源县、宣威市接壤。全境南北长107公里,东西宽66公里,总面积4056平方公里。全县辖6个街道、14个镇、7个民族乡。总人口118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2万,有汉、彝、苗、回、白、布依等27个民族;农业人口96万。县人民政府驻地红果经济开发区。

二、农村主要致贫原因:

(一)缺乏劳动力,家庭成员年老或残疾

缺劳力的贫困人口是扶贫工作的难点。目前,盘县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和社会保险,对农户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我县现有贫困户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比重为34%,此类贫困户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就是脱了贫也容易返贫,需要政府和社会对他们进行救助。

(二)长期患病或突患疾病和重病

贫困户中若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而医疗费用又居高不下,有的甚至债台高筑。对贫困农户来说,生病以后,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拖,对不能再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疗费用就成了这些农户的沉重负担,这类贫困户因为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生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自身无精力和信心摆脱贫困。

(三)自然环境较差,资源缺乏

我县占三分之一的农户地处山区,其中有12.5%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山区,农户居住分散且远离场镇,交通不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贫困户经济的发展,对生活在很差的自然环境中的贫困户采取常规扶贫措施,往往会因为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然环境而效果较差。

(四)缺资金,缺项目

缺资金、缺项目的贫困农户的经济状况一般都处在脱贫的临界线上,对此类贫困户采取帮扶措施容易见成效,针对这类贫困户,应从提供增收项目,提供资金、信息方面给予帮助,使其尽快摆脱贫困。

(五)劳动力文化素质差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调查结果表明,贫困农户的劳动力文化素质状况较差,贫困人口中文盲率为48.5%,贫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时间2.92年,大大低于全县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由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六)自然灾害是造成贫困和返贫的重要原因

有的农户本来家庭经济状况就差,超过贫困线就不远,若遇天灾人祸,如种植业减产减收,养殖业遇瘟疫,或因家庭成员突然伤残、死亡或其它自然灾害等,就可能造成贫困或返贫。

(七)供养子女读书

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他们占贫困人口的5.9%,这类贫困户随着子女成长,读书毕业和就业后,一般都能摆脱贫困,通过采取帮扶措施也容易见到成效。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

通过扶贫措施难以摆脱贫困的农户,主要是缺乏劳动力的伤、残、病和五保户中的贫困人口,他们所占比例也相当大,为60%。其次是居住在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自然资源缺乏,生存条件较差的边远山区的贫困人口,他们想脱贫因受自然条件制约,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财力不足,扶贫资金缺口大

县乡两级财政比较困难,绝大部份乡镇是贫困财政,由于财力不足,扶贫资金投入甚微,甚至根本没有投入,使贫困人口脱贫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没有危机感

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部份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消极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党政机关党员干部踊跃为贫困户捐物捐资,部份贫困户便产生严重依赖思想,甚至少数人认为,机关干部为贫困户捐物、捐钱是应该的,反正他们吃不完、用不完。

(四)两年脱贫计划时间紧、任务重

贫困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存在于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旧的贫困户消除了,新的贫困户又会产生,它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的动态反映。因此,帮助贫困人口脱贫是各级政府长期的基本任务之一,扶贫又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扶贫攻坚不是两叁年内就能消除贫困,要准备打持久战。这次调研中乡镇普遍反映县上下达两年内完成的脱贫任务,时间紧,任务艰巨,大部份贫困户突击性地脱了贫,由于返贫防御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因灾因病容易返贫。

(五)在宣传报导上没有把握好重点,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对扶贫攻坚的宣传报导,应重点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制度,采取的具体措施;重点宣传贫困户在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下,通过自身努力,借助外力挖掘自身潜力,积极发展家庭经济,寻找到脱贫致富路子的典型事例。过多地宣传各级党员干部为贫困户捐物、捐钱,第一,给党员干部造成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一般干部收入低,见领导干部为贫困户捐钱捐物,自己借钱也得捐。县城搬迁,被迫到新县城购房,干部职工经济十分拮据,党员干部的收入水平和家庭负担情况差异大,大多数干部不堪重负,县、乡镇干部反映十分强烈。第二,容易滋长贫困户的依赖和攀比心理。如县上一名领导捐资3000元为安昌镇双福1组贫困户邓从贵建房,该村3组叶正友认为自己的房子比邓从贵的房子还烂些,也要求为其建房。

四、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长效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有保障

一是要建立面向农村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有绝对贫困人口中有相当一部份是无劳动能力的人口,通过扶贫开发很难脱贫,只有纳入社会救助范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势 在必行。二是要提高和扩大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和保障范围,增加农村公共卫生支出,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防止农户因病返贫和因贫失医。将农村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贫困户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范围,给予医疗救助。三是建立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辍学救助机制,切实解决贫困适龄儿童的辍学问题,保障贫困户子女受教育权利,杜绝少年新文盲的产生。我们建议:(1)认真落实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政策;(2)免收在城镇务工的贫困农民工子女借读费;(3)在筹集的扶贫发展基金中拿出部份资金资助辍学的贫困生复学,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四是要尽快建立农民养老保险金制度,使外出务工的农民能在为当地和家庭创造财富的同时,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并能从一定程度上遏制贫困人口的增加。

(二)改革农村信贷体制,建立扶贫信贷制度

当前农村贫困农户的资金短缺现象十分严重,农户贷款难和信用社放贷难同时存在。而对于有劳动力缺资金的贫困户来说,在找准了项目又能获得小额度的贷款就如鱼得水,有可能尽快摆脱贫困。如宝林镇依托镇信用社,对部分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实施小额信贷,帮助贫困户解决因发展种养殖业而无资金的问题。由贫困户主动申请,镇政府、信用社根据申请发展项目进行评判把关,村组督促实施,发放每户贫困户贷款金额在1000元至2500元之间。今年全镇已针对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56300元,共扶持了25户贫困户。

(三)建立扶贫政策机制,解决扶贫专用资金 一是建议县委、人大、政府在审定财政分配方案时,从财政总盘子中划出适当份额作为全县扶贫基金使用,建立扶贫发展基金专户,帮助重点贫困人口脱贫。二是每年从预算外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扶贫发展基金专户,作为扶贫资金使用。三是实行非农经济返哺农业经济的办法,可按非农企业营业收入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扶贫专项资金使用。

(四)开展科技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素质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投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一至二项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如优质、低耗、高效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等。建立扶贫培训基地,狠抓劳务输出培训,加大智力扶贫力度,为贫困农民外出务工和寻求就业门路创造条件,通过培训基地源源不断地将他们推荐到省内外企业务工,增加贫困农民的收入。通过狠抓技术扶贫、劳务扶贫,使贫困人口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管理能力普遍增强,经济效益普遍增加,进一步培养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

(五)推进项目产业扶贫,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主要途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产品为原料,以加工或销售企业为龙头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通过拳头产品带动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建设联系千家万户。根据地方特色和优势发展以种、养、林、果为主的特色农业。如现在各乡镇正在抓紧发展的水稻制种、蚕桑、水产养殖、蛋鸡、肉牛、奶牛、肉羊、肉兔养殖、优质水果、蔬菜基地建设,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基地、专业协会+基地等形式,依靠科技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乡镇除抓紧实施县上规划的扶贫新村、村通公路、卫生院改革以及“五改三建”等项目外,还应根据本地实际需要,通过招商引资不断引进新的项目,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搭建经济平台。

(六)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宣传教育,开发内动力

发挥宣传舆论正确导向作用,有深度、有质量地宣传种植业、养殖业技术,宣传城乡实用技术、经济信息,宣传有理想、有志气、奋发有为发展经济而脱贫的典型事例,为扶贫攻坚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乡镇、村基层政府在加强对贫困人口职业技术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应通过举办培训班的形式,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宣传教育,向他们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宣(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传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帮助他们分析贫困原因,引导他们牢固树立自强自立、勇于战胜困难、勤劳治贫、勤劳致富、守法致富的信心。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大好时机,利用政策的优惠性努力寻求发展家庭经济,脱离贫困的路子。对子女不尽赡养义务造成老人贫困的应加强法律和道德教育,令其限期改正,不应把责任推向政府和社会。扶贫应先扶志,在贫困人口中大力倡导人穷志不短、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的精神,不能坐地等穷或依靠外援,应充分调动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内动力,使他们自觉地投身到扶贫攻坚的活动中去,主动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发展生产,发展经济。

(七)扶贫攻坚应突出重点,分类化解。现有扶贫对象按其经济发展状况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发展型、维持型、萎缩型。重点扶持发展型,积极帮扶维持型,救助萎缩型。发展型贫困户,经济发展条件基本具备,只差一点启动力或外部要素,通过扶持很有发展前景,收入可以赶超当地平均水平。维持型贫困户,发展经济内外部制约因素较多,通过改善基本条件,经济基本上可以启动,经济收入基本上可以达到或接近当地平均水平。萎缩型贫困户,一般为老弱病(绝症)、残、疯、傻等年龄老化、丧失劳动力人员,发展经济先天不足,后天无法补救,通过扶持脱贫基本无望,建议将其剥离扶贫范围,纳入社会低保,以社会救济帮助其生存,实行自然淘汰。

此外,在干部联系贫困户工作中,应该明确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帮助贫困户出点子、想办法,提供信息、技术,协调各种关系,有条件的可从资金、物资上给予适当扶助。不要搞成法定的供养关系,承包到底。贫困户脱贫,内因起决定作用,重要的是通过主观努力,借助外力来实现这一目标。

第7篇:贵州省拍卖行业公约

(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通过)

为促进贵州省拍卖行业依法兴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以下简称《拍卖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公约,以规范拍卖行为,维护拍卖市场秩序,提高效益,为我省拍卖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公平有序的良好环境.本公约经征求全省拍卖企业意见,并经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各会员单位、个人会员、贵州省境内拍卖企业共同遵守执行。

第一条 贵州省拍卖行业协会是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法人,是全省拍卖行业的自律性组织,负责对全省拍卖企业和拍卖师实行监督,并负责本公约的实施和监督。

第二条 遵守拍卖法律法规,自觉维护拍卖市场秩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热情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树立拍卖企业的良好形象。

第三条 遵守协会章程,维护协会成员的共同合法权益,积极配合行政主管部门及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的检查监督,不断规范自身的拍卖行为,促使拍卖业逐渐步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第四条 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业规定,依法兴业,有序竞争,共树拍卖业的公信力。同行之间不互相拆台,不恶意抵毁。反对以降低佣金比例争取标的物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凡委托方已与一拍卖企业签定委托拍卖书后,其他任何拍卖企业不得再与这一委托方商谈同一标的物的拍卖委托。企业不得以财物或者其他任何手段进行贿赂以取得拍卖标的,不得在账外暗中给予委托方单位或个人回扣,不得败坏行业形象。

第五条 企业不得聘请海关、法院、工商行政管理、银行或资产管理公司等行政机关或部门的人员担任公司顾问,不得以发放“顾问费”、“股权分红”等名义向有关部门或人员发放现金或物品。严禁以任何手段贿赂行政部门及业务单位的相关人员。

第六条 严格按照《拍卖法》规定条款收取佣金,坚决抵制恶意压低佣金损害行业利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拍卖人可以与委托人、买受人约定佣金比例,佣金收取的比例按照同拍卖成交价反比的原则确定。除拍卖《拍卖法》第九条规定的物品不向委托人收取佣金外,拍卖其他物品向委托人一方收取的佣金原则上不应低于以下比例:

艺术品不低于10﹪; 专营专卖商品不低于10﹪;

非艺术品类:拍卖成交价在人民币500(含)万元以下的,按5﹪收取;拍卖成交价在人民币500-1000(含)万元之间的,按4﹪收取;拍卖成交价在人民币1000-5000(含)万元之间的,按3﹪收取;拍卖成交价在人民币5000万元至1亿元(含)之间的,按2﹪收取;拍卖成交价在人民币1亿元以上的,按1﹪收取。遇特殊情况,报协会备案认可. 第七条 严格对拍卖标的的审查,如实向竞买人说明拍卖标的的瑕疵,避免损害买受人合法权益的事件发生. 第八条 涉及专营、专卖物资的拍卖活动,严格审查竞买人的经营范围的专营许可证,并采用定向方式拍卖。配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专营专卖主管部门加强对拍卖活动的监管,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九条 严格执行拍卖的法定程序,做好签订委托合同、发布拍卖公告、展示拍卖标的及实施拍卖工作,杜绝拍卖人及其工作人员以竞买人的身份参与自己组织的拍卖活动,或委托他人代为竞买;杜绝与他人串通,或为竞买人串通提供条件,损害国家和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条 拍卖活动必须由国家注册拍卖师主持。拍卖企业要加强对本企业的注册拍卖师管理;拍卖企业之间拍卖师的流动要符合中拍协《关于加强拍卖师监督管理的若干规定》;拍卖企业不得聘用因违规违纪被吊销拍卖师资格未满三年的人员。

第十一条 企业之间禁止互相挖墙拆台,以不正当手段聘用拍卖专业人员。未经企业之间协商同意,用人企业不得聘用其他拍卖企业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专业人员;也不得聘用未经原拍卖企业同意,自行离岗未满1年的拍卖师和拍卖从业人员。

第十二条 严格依照《拍卖法》规定,认真做好竞买人登记、成交确认书签署、拍卖笔录、有关业务经营活动帐簿和相关档案的建立保管工作,不断提高和完善经营管理水平。

第十三条 积极倡导和强化合作意识,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协作,壮大经营规模,提高行业效益。

第十四条 企业要加强对所设分支机构的管理。企业异地拓展业务时,应注意处理好与当地拍卖企业的利益关系,提倡互相协作、互相支持,互利互惠,共同发展,鼓励合法有序竞争。

第十五条 加强正面宣传,接受舆论监督。企业要积极学习、宣传、贯彻《拍卖法》,努力提高拍卖业的公信力和社会的认知度。依法经营、依法拍卖,鼓励和支持与非法拍卖活动,非法处理国有资产或公物的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对有突出表现的,给予表彰。

第十六条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除有关部门按《拍卖法》规定处理外,协会按本《公约》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七条 不按规定比例收取佣金,或蓄意压低佣金争夺拍卖标的的,由协会没收所有收入,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处分;情节严重的处以五千元罚款,并记入劣迹案卷;触犯刑律的,提请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不按《拍卖法》规定刊登拍卖公告的,或迟登公告的,拍卖行为无效,依法追究责任,并由行业协会按每次罚款五千元,并记入劣迹案卷。

第十九条 企业以不正当手段聘用拍卖师、拍卖专业人员与外聘人员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向中拍协提出降低资质等级处分的建议。

第二十条 给委托方单位或个人回扣,以财物或其他手段进行贿赂取得标的的,视其情节,给予通报批评、罚款一千元至五千元的处分,情节严重的,开除其会员资格,并向有关主管部门、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提出取消其拍卖经营资格、吊销其特行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建议。

第二十一条 本公约自通过之日起施行。

第8篇:贵州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战略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贵州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战略思考

作者:任小巧等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4年第02期

摘要:中药(民族药)产业是中国传统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多地政府将中药产业作为本地区的重点产业,甚至支柱产业来扶持发展。贵州作为重要的药用资源基地的,充分发挥着民族特色优势。本文根据贵州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及实地调研情况,对贵州的中药(民族药)产业的上、中、下游产业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制约贵州中药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构建贵州中药产业链和打造大品牌、大品种、大市场的战略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贵州;中药产业;制约因素;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2-0001-04

中药(含民族药)产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多地政府将中药产业作为地区重点支柱产业扶持发展。作为我国重要药用资源基地,贵州充分发挥民族特色优势,着力打造民族品牌,使贵州中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在贵州省政府支持下,2013年5-6月,笔者对贵州中药发展状况进行调研,以系统了解贵州上、中、下游中药产业。根据贵州省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及实地考察情况,笔者分析贵州中药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扶持和促进贵州中药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1 发展现状

1.1 中药种植(上游产业)

贵州省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药用动植物资源,被誉为“天然药库”,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贵州省政府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本地现在已知中药材4290种,其中植物药3924种,动物药289种,矿物药77种;民族药物1500余种。中药材资源蕴藏总量约为6500万t,其中植物药约195万t,动物药约1520 t。中药材种植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现有中药材种植总面积114.5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5%,全省各市(州)均开展了药材种植,主要品种有太子参、何首乌、杜仲、头花蓼、淫羊藿、石斛、半夏、金银花、黄柏、黄姜、艾纳香、桔梗、板蓝根、鱼腥草、砂仁、天麻。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基地有16个,包括天麻、杜仲、厚朴、银杏、半夏、何首

第9篇: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贵州省大健康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示,2015年,贵州全省医药制造业总产值384.13亿元,增加值101.63亿元、增长6.9%。以苗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总产值突破300亿元,苗药成为全国销售额最大的民族药。全省中药材种植及保护抚育总面积达到511.28万亩,总产量155.25万吨,实现产值120.12亿元,太子参、石斛、天麻、杜仲、薏苡、刺梨等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首位。全省新增社会办医疗机构129家,新增养老床位4.37万张,达到16.37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以上。初步核算,全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增加值达到440亿元、增长20%。

(二)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成立了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认定命名了贵安新区、乌当区等10个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区(县、市、特区)。白云老龄休闲度假养生示范基地、梵净山度假避暑生态养老基地等一批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园区)颇具规模,“黔中综合健康养生圈”等健康养生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乌当医药园区、益佰医药园区、都匀医药园区、凯里医药工业园区等一批医药园区集聚效应日益显著,益佰、百灵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聚集的千亿元产业集群“贵阳新医药产业圈”加快形成。

(三)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益佰、百灵、景峰等一批10亿元以上的医药企业加快发展,进入中国医药500企业14家,其中百强企业1家。朗玛信息成功收购39健康网,互联网医院等新业态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国药、广药、修正药业、天士力、华大基因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已经在贵州落户投资。景峰企业借壳湖南天一科技成功上市,新天药业等企业到中小板上市融资,威门药业通过新三板平台融资6亿元,三力制药成功挂牌新三板,大健康上市企业达11家,其中主板上市6家,约占全省上市企业总数的25%,形成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新三板大健康医药产业的贵州板块。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上一篇:物业火灾应急预案流程下一篇:各种管道路护理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