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考理综卷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辽宁高考理综卷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辽宁省理综化学试题分析

一、试卷总体评价

2014年辽宁省高考理综合试题依旧选择了新课标Ⅱ卷,试卷结构保持不变,考查目标也与2013年基本一致。试题遵循新课标《考试大纲》的要求,注重对化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方法的考查,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地检测了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整体难度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比较科学地调整了试卷难度,保持总体稳定。

二、试卷特点分析

(一)试题保持稳定,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试题十分注重考查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选择题上尤其突出,包括卤代烃同分异构体、元素化合物、基本实验操作、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和反应热,比较基础,相对简单。试题也基本覆盖了中学化学所有主干知识,26题考查反应速率与平衡的相关内容,27、28考查化学用语、常用计量、电解质溶液、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无机元素化学以及基本实验操作等内容。选考模块涉及的内容涵盖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规定的主要内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也不回避“成题”,如26题内容的考查形式与内容比较常规。

(二)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融合,突出对化学学科素养的考查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突出以能力测试为主,试题更关注学生根据已有的学科知识在真实的化学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1)注重学科内综合,保证内容效度

理综试卷中的化学试题数量少,只有13个题目。因此,在考试内容设置上,每道题内容上尽可能地覆盖较多内容。例如,27题以元素铅为载体考查了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与电化学。28题将实验操作、溶液计算、物质组成计算结合在一起。

(2)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设置探究式试题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其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 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8题实验题以探究物质组成为目的,将已有的酸碱中和滴定知识迁移到题目中,需要仔细分析提供的实验装置,考查实验原理及对装置的理解和对数据的处理,总体要求较高。

(3)注重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考查一直比较重视。201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中涉及的计算比2013年减少许多,但是依然比较多,如选择13题、26题(1)(2)、27题(4)、28题(3)(5)(6),分值比例占总分数的20%。命题中计算的数据都源于具体实验数据,计算时需要耐心和细致,既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答题技巧提出了较高要求,又是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考查。

(4)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能力

近几年高考非常关注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即通过对实验现象、图形、模型的观察以及试题提供的各种信息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形成答案的能力。如选择题12 题需要通过试题提供的信息,准确提取出实质性内容,得到准确结论。27题(2)(3)两问,28题(6)为陌生情境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试题有一定难度,区分度较好。这类题直接给出反应信息,要求学生获取信息本质,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理论解决问题。26题、27题(4)、36题(2)(3)、37题(4)(5)都涉及数据图像信息,需要分析图表中数据信息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38题给出转化流程信息,反应条件陌生,需要从中提炼出官能团反应的具体细节,并与已有的有机化学知识相结合,组成一个可解决问题的答题思路。

(三)2010—2014年辽宁卷考点分析

[题型&题号&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选

题&7&电子式判断、气体摩尔体积的应用、原子结构&阿伏伽德罗常数、浓度配制、电解的简单计算(气体摩尔体积)综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依据动物油脂制备生物柴油,判断观点的正识破&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8&简单卤代烃的同分异构体种数的判断&简单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有机、无机常识综合&有机反应条件及对应产物的判断&有机物的结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9&有机反应类型判断&有机反应类型判断&阿伏伽德罗常数综合&阿伏伽德罗常数综合&元素化合物知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0&离子反应、离子浓度的计算&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HF酸稀释后,电离平衡常数、离子浓度的变化)&简单醇的同分异构体的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案的评价&11&盖斯定律的应用(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充电电池的电极反应式、电极的判断、电解质溶液pH值的变化&溶液(酸碱中和后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新型的原电池分析(电极反应的判断)&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12&根据原电池原理,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通过有机物分子式的特点。寻找规律判断有机物的分子式(表格分析)&盖斯定律的应用(反应热的表示)&原电池原理、化学电源&13&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评价)&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构位性综合判断)&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构位性综合判断:半径比较、化学键类型判断、沸点高低比较等)&依据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表达式,计算其溶液的pH值&ΔH大小比较、盖斯定律&非

题&26&无机框图推断、化学平衡综合&无水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曲线分析(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计算)&铁及其化合物(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计算、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正丁醛的制备实验(基本操作、产率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计算及影响因素&27&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方程式、仪器名称、现象、尾气吸收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化学平衡、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的计算)&物质(光气)的制备(方程式的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平衡)&氧化锌的提纯实验(依据情境书写离子方程式,依据离子性质判断离子成分、沉淀洗涤干净的标准等)&Pb、Pb02的性质(元素周期表、根据信息书写方程式,电解原理的应用,与化学反应相关的图象及计算)&28&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因素探究(实验表格)、原电池原理的应用&氢化钙制备实验(装置连接顺序、实验步骤、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简单实验的设计、简单方案的评价等)&溴苯的制备实验(有机实验)&化学平衡(表格分析、阿伏加德罗次定律的简单应用)&物质组成的实验测定(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方案分析及相关计算)&]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2014年与前四年相比,试题的难度下降。

(1)选择题部分变化较大

从题型功能来看,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推理能力,起到覆盖考点的作用。2014年高考在选择题方面做了较大调整。仅保留了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电解质溶液的考查;其他知识点均有所变动。具体表现为减少了对必考有机化学的考查力度,也不再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内容。对元素化合物的考查也改变了以往通过周期表位构性的思路,而变为对元素基本性质的直接考查,同时增加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考查,使得选择题难度整体降低。

(2)非选择题各题目之间的综合性降低

非选择题各题目考查的重点明晰——分别为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与以往相比,减弱了各知识点的融合,试题设问指向更明确。同时阅读量也在减少,降低了试题的难度。但在考查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科思想方法的考查,关注学科思维过程。例如26题突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考查;27题考查铅及二氧化铅的性质与应用;28题考查物质组成的实验测定。这些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材料,但是考查中更注重考查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如27题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等。因而考生能否全面挖掘试题中现形和隐形的信息,灵活掌握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分析和深层次地思考,是做好试题的关键所在。

三、2015年高考化学学科备考策略

(一)认真研读当年的《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

在对待考纲上,我们既要遵循考纲,又不能拘泥于考纲。目前辽宁省使用的是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命制的新课标理综合试卷。由于加入新课标理综卷的省份越来越多,各地的教材也存在多个版本,因此命题人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不是很准确,对教材和考纲的理解不完全一致。鉴于此,我们复习时既要研究考纲、遵循考纲,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建议复习时先熟悉历届高考试题,再结合试题去感悟《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的理念。因为高考试题是《考试大纲》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形式,只有熟悉历年考题的内容与变化,备考才能胸有成竹。

(二)以基础知识为依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一轮复习——全面复习,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消灭知识盲点

坚实的知识基础、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是解决新问题的重要基础。因此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夯实基础,完整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复习时应强调“细、低、全”。“细”是指复习要全面细致,精心复习全面的基础知识点,不遗漏教材和考试说明规定的基础知识,不存侥幸心理。“低”是指复习时把握中下难度,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说明的范围,严格控制例题和练习题难度,做到不脱离学生自身学习状况,不超越教学基本内容。“全”是指复习要针对全体学生,定位于中等难度的第一轮复习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掌握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化学知识。

(2)二轮复习——抓住重点,注重学科内专题综合

这一轮复习的基本目标是在学科知识网络基础上重点加强选修课复习及重点,进行专题整合,查漏补缺,专项训练。

近三年高考主要都是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这需要学生将知识点统一整理,有序存储,经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对学生思维能力考查层次是比较高的。所以在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弥补知识缺陷,并强化答题的规范性和文字表达的准确性。

复习过程中关注学科内的综合,重点训练模块综合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归纳题型,提炼解题方法。例如元素化合物专题要关注呈现方式的转变,关注生活中常见的过渡元素;化学实验的复习不仅要关注化学实验的原理、操作方法、仪器应用等方面,还要关注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等问题。

(3)三轮复习——重视实战训练与回归教材

三轮复习的重点是:查缺补漏,关注解题策略,强化化学学科方法训练。

在这一轮复习过程中要通过对历年高考试题的实战演练,切实引导学生理性认识生活生产中的化学问题,加强对化学学科价值的思考与感悟。同时通过对教材的进一步挖掘,做到教材与新情景相结合,基本概念、原理、规律与实验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原理和规律探讨并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科素养。

此外,从二轮复习开始,选修模块的试题演练就应该着手进行了。由于近几年各地选修模块的命题形式基本一致,我们可以借鉴历年各地的高考试题进行演练,既能提高对选修模块的总体把握,还能优化答题技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张华伟)

作者:赵红杰 王艳春

第2篇:2010年辽宁省高考理综

2010年高考(辽宁卷)理科综合试题与解析

一、 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B.海澡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

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

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 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 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 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3.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

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 B.天竹葵叶和水稻胚乳

C. 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 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

4.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 甲 B。乙 C.丙 D.丁

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到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测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6.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百花植株中

A 白花基因的碱基组成 B 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C.细胞的DNA含量 D.细胞的RNA含量

7.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

A. Na2O2的电子式为Na Na

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L(标准状态)

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种子数不一定为7

D.CL-的结构示意图为

8.分子式为C3H6CL2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例题异构)

A.3中 B.4种 C.5种 D.6种

9.下列各组的反应,属于统一反应类型的是

A.由溴丙烷睡解制丙醇:由丙烯和水反应制丙醇

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

C.由苯乙烷消去制环乙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

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

10.把500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分,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是钡离子完全沉淀:令取一份加入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卤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A.0.1(b-2a)mol·L-1 B.10(2a-b) mol·L-1

C.10(b-a) mol·L-1 D.10(b-2a) mol·L-1

11.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等于

A.-67.7KJ·mol·L-1

B.-43.5 KJ·mol·L-1

C.+43.5 KJ·mol·L-1

D.+67.7 KJ·mol·L-1

12.根据右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2Ag(s) + Cd2+(s) = 2Ag(s) + Cd(s)

B. Co2+(aq)+ Cd(s) = Co(s)+ Cd2+(aq)

C. 2Ag (aq) + Cd(s) = 2Ag(s) Cd2+(aq)

D. 2Ag (aq) +Co(s)=2Ag(s)+Co2+(aq)13.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

二.选择题:本体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ia作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麦克斯韦预言了地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地磁波的存在

C.昆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15.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的长度为l1;改

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的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 B. C. D.

16.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v-t图像为正泫曲线。从图像可以判断

A.在0~t1时间内,外力作正功

B. 在 0~t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

C.在 t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

D.在t1~t3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

17.静电除尘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去。某除尘器模型的收衬板是很长的条形金属板,图中直线a、b为该收尘器的横截面。工作时收尘器带正电,其左侧的电场分布如图所示,粉尘带负电,在电场作用下向收尘版运动,左后落在收尘版上。若用粗黑曲线表示原来静止与点P的带电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下列4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葫芦哦重力和空气阻力)

18.如图所示,一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1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2拉物体时,物体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 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体与地面的之间的摩擦因数为

19.电源的效率η 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得到的实验图线如图所示,图中U为路端电压,I为干路电流,a,b为图线上的两点,相应状态下电源的功率分别为ηa, ηb由图可知ηa, ηb值分别为

20.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通过可以近似看做圆轨道。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像。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 (T/T0) ,纵轴是lg(R/R0);这里T和R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0和R0 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

21.如图所示,两个端面半径为R的圆柱形铁芯同轴水平放置,相对端面之间有一缝隙,铁芯绕上导线并与电源连接,在缝隙中形成一均匀磁场。一铜质细直棒ab水平放置于缝隙中,且与圆柱轴线等高、垂直。让铜棒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铜棒下落距离为0.2R时铜棒中电动势能大小为E1.,下落距离为0.8R时电动势能为E2。忽略涡流损耗和边缘效应。关于E

1、E2的大小和铜棒离开磁场前两端的极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E1.>E2 ,a端为正 B. E1.>E2 ,b端为正

C. E1.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4分)

图为验证机械能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带铁夹的重锤、天平。回答下列问题:

(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 的器材有AD。(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米尺 B.秒表 C.0~12V的直流电源 D. 0~12V的交流电源

(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纸带和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数有误差。(写出两个原因)

23.(11分)

用对温度敏感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某热敏电阻R1,在给定温度范围内,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某同学将R1和两个适当的固定电阻R

1、R2已成图1虚线框内所示的电路,以使该电路的等效电阻R1的阻值随RT所处环境温度的变化近似为线性的,且具有合适的阻值范围。为了验证这个设计,他采用伏安法测量在不同温度下RL的阻值,测量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的电压表内阻很大。RL的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

温度t(℃)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Rt阻值(Ω) 54.3 51.5 48.3 44.7 41.4 37.9 34.7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所示的电路,在图2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连结如图所示。

(2)为了检验RL与t之近似为线性关系,在坐标纸上作RL-t关系图线。

RL-t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3)在某一温度。电路中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图

3、4所示。电流表的读数为115mA ,电压表的读数为5.00V。此时等效电阻RL的阻值为3.5Ω;热敏电阻所处的温度约为64.0℃。

24.(14分)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和19.30s。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100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100m时最大速度的98%,求:

(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度。

(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5.(18分)如图所示,在0≤x≤a、0≤y≤ 范围内有垂直于xy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坐标原点O处有一个粒子源,在某时刻发射大量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它们的速度大小相同,速度方向均在xy平面内,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分布在0~90°范围内,已知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介于a/2到a之间,从发射粒子到粒子全部离开磁场经历的时间恰好为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周期的四分之一,求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从粒子源射出时的

(1)速度的大小; (2)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弦. 26.(14分)

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其中A为某金属矿的主要成分,经过一系列反应可得到B和C,单质C可与E的浓溶液发生反应,G为砖红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SO2 、E H2SO4 、G

Cu2O ;

(2)利用电解可提纯C物质,在该电解反应中阳极物质是

粗铜

,阴极物质是 精铜

,电解质溶液是 CuSO4溶液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4)将0.23 mol B和0.11 mol氧气放入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①,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得到0.12 mol D.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23.8 mol-1L。若温度不变,再加入0.50 mol氧气后重新达到平衡,则B的平衡浓度( )。(填"填大"、"不变"或"减小"),氧气的转化率()(填"升高"、"不变"或"降低"),D的体积分数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7.(15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蒸馏烧瓶,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无色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还原性和氧化性;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4)尾气可采用NaOH溶液吸收。

28.(14分)

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

(3)实验室中现有Na2SO

4、MgSO

4、Ag2SO

4、K2SO4等4种溶液,可与上述实验中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

(4)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答两种);

(5)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实验

混合溶液 A B C D E F

4 mol·L-1 H2SO4/mL 30 V1 V2 V3 V4 V5

饱和CuSO4溶液/mL 0 0.5 2.5 5 V6 20

H2O/mL V7 V8 V9 V10 10 0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30,V6=10,V9=17.5;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的金属是呈灰黑色,实验E中的金属呈暗红色;

③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加入一定量的CuSO4后,生成的单质Cu会沉积在Zn的表面,降低了Zn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29.(9分)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沉体的能力。请回答:

(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大鼠注射抗原,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细胞(或效应B淋巴细胞)。

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编码抗体的基因。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红细胞.

30.(9分)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等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的3/4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般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西侧弯曲生长形成弯曲角度(a)如图甲,a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图乙。请回答:

(1)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征。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原因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双重性,最适生长素浓度产生最大a值,高于最适浓度时有能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相同的弯曲生长,从而产生相同的a。

(2)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角度a1,从图乙中可查到与a1对应的两个生长素浓度、即低浓度(A)和高浓度(B)。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另取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测得半边的弯曲角度将得到a2。请预测a2与a1相比较的可能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若a2小于a1,则该溶液的生长浓度为A:若a2大于a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B。

31.(8分)

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c ,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a 。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降低。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

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400个。

32.(13分)某种自花受分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现有4个纯含品种:1个紫色(紫)、1个红色(红)、2个白色(白甲和白乙)。用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紫×红,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3紫:1红;

实验2:红×白甲,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实验3:白甲×白乙,F1表现为白,F2表现为白;

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上述花色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

(2)写出实验1(紫×红)的遗传图解(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遗传图解为

(3)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实验2(红×白甲)得到的F2植株自交,单收获F2中紫花植株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4/9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化为9紫:3红:4白。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C(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金刚石、食盐、玻璃和水晶都晶体

B.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有规则的

C.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D. 单晶体和多晶体原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物,非昌体是各向同性的

(2)(10分)如图所示,一开口气缸内盛有密度为ρ的某种液体;一长为l的粗细均匀的小瓶底朝上漂浮在液体中,平衡时小瓶露出液面的部分和进入小瓶中液柱的长度均为l/4。一用活塞将气缸封闭(较中未画出),使活塞缓慢向下运动,各部分气体的渐度均保持不变。发小瓶的底部恰好与液面相平时,进入小瓶中的液柱长度为l/2,求此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大气压强为ρ0,重力加速度为g。

解:设当小瓶内气体的长度为 /地,压强为p1;当小瓶的底部恰好与液面相平时,瓶内气体的压强为p2,气缸内气体的压强为p3,依题意 p=p0+ ρgl ①

由玻意耳定律 p1 S= p2 S ②

式中S为小瓶的横截面积。联立①②两式,得 p2= ③

又有 p2= p1+ ④ 联立③④ 式,得p1= + ⑤

34.[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如图,一个三棱镜的界面为等腰直角△ABC,∠A为直角,此截面所有平面内的光线沿平行于BC边的方向射到AB边,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AC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B.

C. D.

(2)(10分)波源S1和S2振动方向相同,频率均为4Hz,

分别置于均匀介质中x轴相向传播。波速为4m/s。已知两

波源振动的初始相位相同。求:

(ⅰ)简谐横波的波长; (ⅱ )OA间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

解:(ⅰ)设简谐横波波长为 ,频率为 ,波速为v, 则 = ①

代入已知数据得 =1m ②

(ii)以O为坐标原点,设P为OA间的任意一点,其坐标为x,则两波源到P的波程差 为

其中 为单位。

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满足

35 (物理--------选修)(15分)

(1)(5分)用频率为 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 的三条谱线,且 则_____B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B C D

(2)(10分)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木板质量的2倍,重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使木板与重物以共同的速度 向右运动,某时刻木板与墙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求木板从第一次与强碰撞到再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设木板足够长,重物始终在木板上,重力加速度为g。

解:第一次与墙碰撞后,木板的速度反向,大小不变,此后木板向左做匀减速运动,重物向右做匀减速运动最后木板和重物达到一共同速度 。设木板的质量为m,重物的质量为2m,取向右为动量的正向,由动量守恒得

设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重物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 所用的时间为 ,对木板应用动量定理得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μ mg=ma ③

式中a为木板的加速度。

在达到共同速度v时,木板离墙的距离l为 ○4

开始向右做匀速运动到第二次与墙碰撞的时间为t2= ○

5 从第一次碰撞到第二次碰撞所经过的时间为t=t1+t2 ○6

由以上各式得 t= ○7

36.[化学--选修化学与技术](15分)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水质优劣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水中溶解的气体主要有 O2 、 CO2 .

(2)天然水灾净化处理过程中加入的混凝剂可以是明矾、硫酸铝、硫酸铁、硫酸亚铁 (填其中任何两种)其净水作用的原理是铝盐或铁盐在水中发生水解生成相应氢氧化物胶体,它可吸附天然水中悬浮物并破坏天然水中的其他带异电的胶体,使其下沉,达到净化目的;

(3)水的净化与软化的区别是水的净化是用混凝剂(如明矾等)将水中胶体及悬浮物沉淀下来,而水的软化是除去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

(4)硬度为1°的水是指每升水含1GmgCaO或与之相当的物质(如7.1mgMgO)。若某天然水中c(Ca2+)=1.2×10-3mol·L-1, c(Mg2+)=6×10-4mol·L-1 则此水的硬度为 10°;

(5)若(4)中的天然水还含有c( )==8×10-4mol·L-1 ,现要软化10m3这种天然水,则需先加入Ca(OH)2 740 g,然后NaCO3 1784 g.

37、【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X、Y和Z分属不同的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是W原子序数的5倍。在由元素W、X、Y、Z组成的所有可能的二组分化合物中,由元素W与Y形成的化合物M的熔点最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 W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排布式_2s22p4___,W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V形__;

(2) X单质与水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2F2+2H2O=4NF+O2_______;

(3) 化合物M的化学式为__MgO_,其晶体结构与NaCl相同,而熔点高于NaCl。M熔点较高的原因是__晶格能大__。将一定量的化合物ZX负载在M上可制的ZX/M催化剂,用于催化碳酸二甲酯与月桂醇交换合成碳酸二月桂酯。在碳酸二甲酯分子中,碳分子采用的杂化方式有__sp3和sp2__,O-C-O的键角为_120o__;

(4) X、Y、Z可形成立方晶体结构的化合物,其晶胞中X占据所有棱的中心,Y位于顶角,Z处于体心位置,则该晶体的组成为X:Y:Z=__3;1:1__;

(5) 含有元素Z的盐的焰色反应为_紫色_。许多金属盐都可以发生焰色反应,其原因是_激发态的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一定波长(可见光区域)光的形式释放能量_。

38、【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15分)

PC是一种可降解的聚碳酸酯类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具有优良的耐冲击性和韧性,

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是某研究小组开发的生产PC的合成路线:

已知以下信息:

① A可使臭的 C Cl4 溶液褪色: ② B中有五种不同的化学环境的氢:

③ C可与 FeCl3的溶液发生显色反映:

④ D不能使臭的C Cl4溶液褪色,其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丙烯

(2)B的结构简史为

(3)C与D反映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

(4)D有很多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有 7 种,其中在核磁共振中出现两组峰,且面积之比为3:1的是 (写出结构简式)。

39.[生物--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

下列是与芳香油提取相关的问题,请回答:

下列是与芳香油提取相关的问题,回答:

(1) 玫瑰精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理由是玫瑰精油具有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不是(是、不是)纯的玫瑰精油,原因是玫瑰精油随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所得到的是油水混合物。

(2) 单独蒸馏水瓶中的水和原料量一定时,蒸馏过程中,影响精油提取量的主要原因有蒸馏时间和蒸馏温度。当原料量等其他条件一定时,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在一定时间内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一定时间后提取量不再增加。

(3) 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冷却,则精油提取量会下降,原因是部分经由会随水蒸气挥发而流失。

(4) 密封不严的瓶装玫瑰精油保存时最好存在温度较低的地方,目的是减少挥发。

(5) 某植物花中精油的相对含量随花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提取精油是采摘花的最适合时间为a天左右。

(6) 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油时能(能、不能)采用从玫瑰花中提取玫瑰精油的方法,理由是薄荷油与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相同。

40. (生物----选修模块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请回答:

(1)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范畴。该技术可以保持品种的 遗传特性,繁殖种苗的速度 快。离体的叶肉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最终能够形成完整的植株,说明该叶肉细胞具有该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

(2)把试管苗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是,需要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其原因是避免微生物的污染。

(3)微型繁殖过程中,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单独使用可诱导试管苗生根,而与细胞分裂素配比适宜时可促进芽的增殖。若要抑制试管苗的生长,促使愈伤组织产生和生长,需要使用的生长调节剂是2,4-D(脱落酸、2,4-D)。

(4)将某植物试管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的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单株鲜重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如图。据图分析,随着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趋势是 逐渐减小 ,单株鲜重的变化趋势是 先增加后下降 。椐图判断,培养基中不含蔗糖时,试管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 _不能__(能、不能)满足自身最佳生长的需要。

(5)据图推测,若要在诱导试管苗生根的过程中提高其光合作用能力,应 _降低_ (降低,增加)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以便提高试管苗的自养能力。

B卷选择题答案

1.C 2. D 3. A 4. A 5. D 6. D 7. C 8. B 9. C 10. D

11.A 12.C 13. B 14.BC 15.C 16.AC 17. A 18. B 19.B 20. D 21.B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辽宁卷) 答案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B.海澡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 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

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 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3.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 (C)

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 B.天竹葵叶和水稻胚乳

C. 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 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

4.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

A 甲 B。乙 C.丙 D.丁

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到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测到 【D】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6.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百花植株中 【B】

A 白花基因的碱基组成 B 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C.细胞的DNA含量 D.细胞的RNA含量

7.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 【C】

A. Na2O2的电子式为NaNa

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L(标准状态)

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种子数不一定为7

D.CL-的结构示意图为

8.分子式为C3H6CL2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例题异构) 【B】

A.3中 B.4种 C.5种 D.6种

9.下列各组的反应,属于统一反应类型的是 【D】

A.由溴丙烷睡解制丙醇:由丙烯和水反应制丙醇

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

C.由苯乙烷消去制环乙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

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

10.把500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分,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是钡离子完全沉淀:令取一份加入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卤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D】

A.0.1(b-2a)mol·L-1

B.10(2a-b) mol·L-1

C.10(b-a) mol·L-1

D.10(b-2a) mol·L-1

11.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等于 【C】

A.-67.7KJ·mol·L-1

B.-43.5 KJ·mol·L-1

C.+43.5 KJ·mol·L-1

D.+67.7 KJ·mol·L-1

12.根据右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

A.2Ag(s) + Cd2+(s) = 2Ag(s) + Cd(s)

B. Co2+(aq)+ Cd(s) = Co(s)+ Cd2+(aq)

C. 2Ag (aq) + Cd(s) = 2Ag(s) Cd2+(aq)

D. 2Ag (aq) +Co(s)=2Ag(s)+Co2+(aq)

13.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

二.选择题:本体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ia作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麦克斯韦预言了地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地磁波的存在

C.昆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15.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的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的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C】 A. B. C. D.

16.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v-t图像为正泫曲线。从图像可以判断【A、D】

A.在0~t1时间内,外力作正功

B. 在 0~t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

C.在 t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

D.在t1~t3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

17.静电除尘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去。某除尘器模型的收衬板是很长的条形金属板,图中直线a、b为该收尘器的横截面。工作时收尘器带正电,其左侧的电场分布如图所示,粉尘带负电,在电场作用下向收尘版运动,左后落在收尘版上。若用粗黑曲线表示原来静止与点P的带电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下列4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葫芦哦重力和空气阻力) 【A】

18.如图所示,一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1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2拉物体时,物体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 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体与地面的之间的摩擦因数为【B】

19.电源的效率η 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得到的实验图线如图所示,图中U为路端电压,I为干路电流,a,b为图线上的两点,相应状态下电源的功率分别为ηa, ηb由图可知ηa, ηb值分别为【D】

20.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通过可以近似看做圆轨道。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像。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 (T/T0) ,纵轴是lg(R/R0);这里T和R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0和R0 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B】

21.如图所示,两个端面半径为R的圆柱形铁芯同轴水平放置,相对端面之间有一缝隙,铁芯绕上导线并与电源连接,在缝隙中形成一均匀磁场。一铜质细直棒ab水平放置于缝隙中,且与圆柱轴线等高、垂直。让铜棒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铜棒下落距离为0.2R时铜棒中电动势能大小为E1.,下落距离为0.8R时电动势能为E2。忽略涡流损耗和边缘效应。关于E

1、E2的大小和铜棒离开磁场前两端的极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

A. E1.>E2 ,a端为正 B. E1.>E2 ,b端为正

C. E1.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4分)

图为验证机械能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带铁夹的重锤、天平。回答下列问题:

(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 的器材有AD。(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米尺 B.

秒表

C.0~12V的直流电源 D. 0~12V的交流电源

(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纸带和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数有误差。(写出两个原因)

23.(11分)

用对温度敏感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某热敏电阻R1,在给定温度范围内,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某同学将R1和两个适当的固定电阻R

1、R2已成图1虚线框内所示的电路,以使该电路的等效电阻R1的阻值随RT所处环境温度的变化近似为线性的,且具有合适的阻值范围。为了验证这个设计,他采用伏安法测量在不同温度下RL的阻值,测量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的电压表内阻很大。RL的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

温度t(℃)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Rt阻值(Ω)

54.3

51.5

48.3

44.7

41.4

37.9

34.7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所示的电路,在图2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连结如图所示。

(2)为了检验RL与t之近似为线性关系,在坐标纸上作RL-t关系图线。

RL-t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3)在某一温度。电路中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图

3、4所示。电流表的读数为115mA ,电压表的读数为5.00V。此时等效电阻RL的阻值为3.5Ω;热敏电阻所处的温度约为64.0℃。

24.(14分)

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和19.30s。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100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100m时最大速度的98%,求:

(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度。

(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解:(1)设加速所用时间为t(以s为单位),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以m/s为单位),则有

vt+(9.69―0.15―t)v=100 ①

vt+(19.30―0.15―t)×0.96v=200 ②

由①②式得 t=1.29s ③ v=11.24 m/s ④ (2)设加速度大小为

a,则 a==8.71 m/s2 ⑤

25.(18分)

如图所示,在0≤x≤a、0≤y≤范围内有垂直于xy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坐标原点O处有一个粒子源,在某时刻发射大量质量为

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它们的速度大小相同,速度方向均在xy平面内,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分布在0~90°范围内,已知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介于a/2到a之间,从发射粒子到粒子全部离开磁场经历的时间恰好为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周期的四分之一,求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从粒子源射出时的

(1)速度的大小; (2)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弦.

解:(1) 设粒子的发射速度为v,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由牛顿第二定律和洛仑兹力公式,得 qvB=m ①

由①式得

R= ②

当a/2

∠OCA= ③

设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的发射方向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α,由几何关系可得

Rsinα=R- ④ Rsinα=α-Rcosα ⑤

又 sin2α+cos2α=1 ⑥

由④⑤⑥式得

R= ⑦

由②⑦式得

v= ⑧

(2)由④⑦式得

sinα= ⑨

26.(14分)

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其中A为某金属矿的主要成分,经过一系列反应可得到B和C,单质C可与E的浓溶液发生反应,G为砖红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SO2 、E H2SO4 、G

Cu2O ;

(2)利用电解可提纯C物质,在该电解反应中阳极物质是

粗铜

,阴极物质是 精铜

,电解质溶液是 CuSO4溶液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CuSO4+SO2↑+2H2O;

(4)将0.23 mol B和0.11 mol氧气放入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①,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得到0.12 mol D.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23.8 mol-1L。若温度不变,再加入0.50 mol氧气后重新达到平衡,则B的平衡浓度减小。(填“填大”、“不变”或“减小”),氧气的转化率降低(填“升高”、“不变”或“降低”),D的体积分数减小(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7.(15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蒸馏烧瓶,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浓)=

Na2SO4+SO2↑+H2O

(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无色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还原性和氧化性;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O2+2MnO+2H2O=2Mn2++5SO+4H+;

(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

(4)尾气可采用NaOH溶液吸收。

28.(14分)

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Zn+CuSO4=ZnSO4+Cu Zn+H2SO4=ZnSO4+H2↑;

(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CuSO4与Zn反应产生的Cu与Zn形成Cu/Zn微电池,加快了氢气产生的速率;

(3)实验室中现有Na2SO

4、MgSO

4、Ag2SO

4、K2SO4等4种溶液,可与上述实验中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Ag2SO4;

(4)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升高反应温度、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增加锌粒的比表面积等(答两种);

(5)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实验

混合溶液

A

B

C

D

E

F

4 mol·L-1 H2SO4/mL

30

V1

V2

V3

V4

V5

饱和CuSO4溶液/mL

0

0.5

2.5

V6

H2O/mL

V7

V8

V9

V10

0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30,V6=10,V9=17.5;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的金属是呈灰黑色,实验E中的金属呈暗红色;

③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加入一定量的CuSO4后,生成的单质Cu会沉积在Zn的表面,降低了Zn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29.(9分) 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沉体的能力。请回答:

(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大鼠注射抗原,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细胞(或效应B淋巴细胞)。

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编码抗体的基因。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红细胞

30.(9分)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等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的3/4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般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西侧弯曲生长形成弯曲角度(a)如图甲,a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图乙。请回答:

(1)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征。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原因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双重性,最适生长素浓度产生最大a值,高于最适浓度时有能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相同的弯曲生长,从而产生相同的a。

(2)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角度a1,从图乙中可查到与a1对应的两个生长素浓度、即低浓度(A)和高浓度(B)。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另取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测得半边的弯曲角度将得到a2。请预测a2与a1相比较的可能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若a2小于a1,则该溶液的生长浓度为A:若a2大于a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B。

31.(8分)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 c ,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

a 。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降低。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

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400个。

32.(13分)某种自花受分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现有4个纯含品种:1个紫色(紫)、1个红色(红)、2个白色(白甲和白乙)。用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紫×红,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3紫:1红;

实验2:红×白甲,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实验3:白甲×白乙,F1表现为白,F2表现为白;

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上述花色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

(2)写出实验1(紫×红)的遗传图解(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遗传图解为

(3)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实验2(红×白甲)得到的F2植株自交,单收获F2中紫花植株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

4/9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化为9紫:3红:4白。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C(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金刚石、食盐、玻璃和水晶都晶体

B.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有规则的

C.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D. 单晶体和多晶体原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物,非昌体是各向同性的

(2)(10分)如图所示,一开口气缸内盛有密度为ρ的某种液体;一长为l的粗细均匀的小瓶底朝上漂浮在液体中,平衡时小瓶露出液面的部分和进入小瓶中液柱的长度均为l/4。一用活塞将气缸封闭(较中未画出),使活塞缓慢向下运动,各部分气体的渐度均保持不变。发小瓶的底部恰好与液面相平时,进入小瓶中的液柱长度为l/2,求此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大气压强为ρ0,重力加速度为g。

解:设当小瓶内气体的长度为/地,压强为p1;当小瓶的底部恰好与液面相平时,瓶内气体的压强为p2,气缸内气体的压强为p3,依题意 p=p0+ρgl ①

由玻意耳定律 p1S= p2 S ②

式中S为小瓶的横截面积。联立①②两式,得 p2= ③

又有 p2= p1+④ 联立③④ 式,得p1=+ ⑤

34.[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如图,一个三棱镜的界面为等腰直角△ABC,∠A为直角,此截面所有平面内的光线沿平行于BC边的方向射到AB边,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AC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B.

C. D.

(2)(10分)波源S1和S2振动方向相同,频率均为4Hz,

分别置于均匀介质中x轴相向传播。波速为4m/s。已知两

波源振动的初始相位相同。求:

(ⅰ)简谐横波的波长; (ⅱ )OA间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

解:(

ⅰ)设简谐横波波长为,频率为,波速为v, 则= ①

代入已知数据得 =1m ②

(ii)以O为坐标原点,设P为OA间的任意一点,其坐标为x,则两波源到P的波程差为

其中为单位。

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满足

35 (物理--------选修)(15分)

(1)(5分)用频率为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的三条谱线,且则_____B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B C D

(2)(10分)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木板质量的2倍,重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使木板与重物以共同的速度向右运动,某时刻木板与墙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求木板从第一次与强碰撞到再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设木板足够长,重物始终在木板上,重力加速度为g。

解:第一次与墙碰撞后,木板的速度反向,大小不变,此后木板向左做匀减速运动,重物向右做匀减速运动最后木板和重物达到一共同速度。设木板的质量为m,重物的质量为2m,取向右为动量的正向,由动量守恒得

设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重物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所用的时间为,对木板应用动量定理得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μ mg=ma ③

式中a为木板的加速度。

在达到共同速度v时,木板离墙的距离l为 4

开始向右做匀速运动到第二次与墙碰撞的时间为t2= 5

从第一次碰撞到第二次碰撞所经过的时间为t=t1+t2 6

由以上各式得 t= 7

36.[化学——选修化学与技术](15分)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水质优劣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水中溶解的气体主要有 O2 、 CO2 .

(2)天然水灾净化处理过程中加入的混凝剂可以是明矾、硫酸铝、硫酸铁、硫酸亚铁 (填其中任何两种)其净水作用的原理是铝盐或铁盐在水中发生水解生成相应氢氧化物胶体,它可吸附天然水中悬浮物并破坏天然水中的其他带异电的胶体,使其下沉,达到净化目的;

(3)水的净化与软化的区别是水的净化是用混凝剂(如明矾等)将水中胶体及悬浮物沉淀下来,而水的软化是除去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

(4)硬度为1°的水是指每升水含1GmgCaO或与之相当的物质(如7.1mgMgO)。若某天然水中c(Ca2+)=1.2×10-3mol·L-1, c(Mg2+)=6×10-4mol·L-1 则此水的硬度为 10°;

(5)若(4)中的天然水还含有c()==8×10-4mol·L-1 ,现要软化10m3这种天然水,则需先加入Ca(OH)2 740 g,然后NaCO3 1784 g.

37、【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X、Y和Z分属不同的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是W原子序数的5倍。在由元素W、X、Y、Z组成的所有可能的二组分化合物中,由元素W与Y形成的化合物M的熔点最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 W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排布式_2s22p4___,W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V形__; (2) X

单质与水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2F2+2H2O=4NF+O2_______;

(3) 化合物M的化学式为__MgO_,其晶体结构与

NaCl相同,而熔点高于NaCl。M熔点较高的原因是__晶格能大__。将一定量的化合物ZX负载在M上可制的ZX/M催化剂,用于催化碳酸二甲酯与月桂醇交换合成碳酸二月桂酯。在碳酸二甲酯分子中,碳分子采用的杂化方式有__sp3和sp2__,O-C-O的键角为_120o__;

(4) X、Y、Z可形成立方晶体结构的化合物,其晶胞中X占据所有棱的中心,Y位于顶角,Z处于体心位置,则该晶体的组成为X:Y:Z=__3;1:1__;

(5) 含有元素Z的盐的焰色反应为_紫色_。许多金属盐都可以发生焰色反应,其原因是_激发态的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一定波长(可见光区域)光的形式释放能量_。

38、【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15分)

PC是一种可降解的聚碳酸酯类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具有优良的耐冲击性和韧性,

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是某研究小组开发的生产PC的合成路线:

已知以下信息:

① A可使臭的 C Cl4 溶液褪色: ② B中有五种不同的化学环境的氢:

③ C可与 FeCl3的溶液发生显色反映:

④ D不能使臭的C Cl4溶液褪色,其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丙烯

(2)B的结构简史为

(3)C与D反映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

(4)D有很多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有 7 种,其中在核磁共振中出现两组峰,且面积之比为3:1的是(写出结构简式)。

39.[生物——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

下列是与芳香油提取相关的问题,请回答:

下列是与芳香油提取相关的问题,回答:

(1) 玫瑰精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理由是玫瑰精油具有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不是(是、不是)纯的玫瑰精油,原因是玫瑰精油随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所得到的是油水混合物。

(2) 单独蒸馏水瓶中的水和原料量一定时,蒸馏过程中,影响精油提取量的主要原因有蒸馏时间和蒸馏温度。当原料量等其他条件一定时,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在一定时间内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一定时间后提取量不再增加。

(3) 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冷却,则精油提取量会下降,原因是部分经由会随水蒸气挥发而流失。

(4) 密封不严的瓶装玫瑰精油保存时最好存在温度较低的地方,目的是减少挥发。

(5) 某植物花中精油的相对含量随花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提取精油是采摘花的最适合时间为a天左右。

(6) 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油时能(能、不能)采用从玫瑰花中提取玫瑰精油的方法,理由是薄荷油与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相同。

40. (生物————选修模块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请回答:

(1)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范畴。该技术可以保持品种的 遗传特性,繁殖种苗的速度 快。离体的叶肉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最终能够形成完整的植株,说明该叶肉细胞具有该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

(2)把试管苗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是,需要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其原因是避免微生物的污染。

(3)微型繁殖过程中,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单独使用可诱导试管苗生根,而与细胞分裂素配比适宜时可促进芽的增殖。若要抑制试管苗的生长,促使愈伤组织产生和生长,需要使用的生长调节剂是2,4-D(脱落酸、2,4-D)。

(4)将某植物试管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的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单株鲜重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如图。据图分析,随着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趋势是

逐渐减小 ,单株鲜重的变化趋势是 先增加后下降 。椐图判断,培养基中不含蔗糖时,试管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 _不能__(能、不能)满足自身最佳生长的需要。

(5)据图推测,若要在诱导试管苗生根的过程中提高其光合作用能力,应 _降低_ (降低,增加)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以便提高试管苗的自养能力。

第3篇:2011年辽宁高考理综试题

14.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I引起的。在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

15.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 A. 一直增大

B. 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C. 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

D. 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 16.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

B. 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C. 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 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

17.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2;副线圈电路中接有灯泡,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为22W;原线圈电路中接有电压表和电流表。现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若用U和I分别表示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则

18.电磁轨道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待发射弹体可在两平行轨道之间自由移动,并与轨道保持良好接触。电流I从一条轨道流入,通过导电弹体后从另一条轨道流回。轨道电流可形成在弹体处垂直于轨道面得磁场(可视为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I成正比。通电的弹体在轨道上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高速射出。现欲使弹体的出射速度增加至原来的2倍,理论上可采用的方法是

A.只将轨道长度L变为原来的2倍 B.只将电流I增加至原来的2倍 C.只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

D.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轨道长度L变为原来的2倍,其它量不变

19.卫星电话信号需要通地球同步卫星传送。如果你与同学在地面上用卫星电话通话,则从你发出信号至对方接收到信号所需最短时间最接近于(可能用到的数据:月球绕地球运动的5轨道半径约为3.8×10m/s) A.0.1s B..25s C.0.5s D.1s 20.一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力作用下沿曲线abc从a运动到c,已知质点的速率是递减的。关于b点电场强度E的方向,下列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虚线是曲线在b点的切线)

21.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

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第Ⅱ卷

注意事项:

第II卷11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5分)

为了测量一微安表头A的内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A0是标准电流表,R0和RN分别是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S和S1分别是单刀双掷开关和单刀开关,E是电池。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1)将S拨向接点1,接通S1,调节________,使待测表头指针偏转到适当位置,记下此时_____的读数I;

(2)然后将S拨向接点2,调节________,使________,记下此时RN的读数;

(3)多次重复上述过程,计算RN读数的________,此即为待测微安表头内阻的测量值。 23.(10分)

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当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t。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s,记下相应的t值;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

(1)若滑块所受摩擦力为一常量,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滑块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v1测量值s和t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

(2)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图2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图线;

(3)由所画出的图线,得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_____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24.(13分)

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25.(19分)

如图,在区域I(0≤x≤d)和区域II(d≤x≤2d)内分别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B和2B,方向相反,且都垂直于Oxy平面。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q(q>0)的粒子a于某时刻从y轴上的P点射入区域I,其速度方向沿x轴正向。已知a在离开区域I时,速度方向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30°;因此,另一质量和电荷量均与a相同的粒子b也从p点沿x轴正向射入区域I,其速度大小是a的1/3。不计重力和两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求

(1)粒子a射入区域I时速度的大小;

(2)当a离开区域II时,a、b两粒子的y坐标之差。

第4篇:2012年辽宁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答案:AD

15.如图,x轴在水平地面内,y轴沿竖直方向。图中画出了从y轴上沿x轴正向抛出的三个小球a、b和c的运动轨迹,其中b和c是从同一点抛出的,不计空气阻力,则 A.a的飞行时间比b的长 B.b和c的飞行时间相同 C.a的水平速度比b的小 D.b的初速度比c的大 答案:BD 16.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A.N1始终减小,N2始终增大 B.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 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 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 17.自耦变压器铁芯上只绕有一个线圈,原、副线圈都只取该线圈的某部分,一升压式自耦调压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其副线圈匝数可调。已知变压器线圈总匝数为1900匝;原线圈为1100匝,接在有效值为220V的交流电源上。当变压器输出电压调至最大时,负载R上的功率为2.0 kW。设此时原线圈中电流有效值为I1,负载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U2,且变压器是理想的,则U2和I1分别约为

A.380V和5.3A B.380V和9.1A C.240V和5.3A D.240V和9.1A 答案:B 18.如图,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水平地面成一角度,两极板与一直流电源相连。若一带电粒子恰能沿图中所示水平直线通过电容器,则在此过程中,该粒子

A.所受重力与电场力平衡

B.电势能逐渐增加 C.动能逐渐增加 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BD

19.如图,均匀磁场中有一由半圆弧及其直径构成的导线框,半圆直径与磁场边缘重合;磁场方向垂直于半圆面(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使该线框从静止开始绕过圆心O、垂直于半圆面的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半周,在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现使线框保持图中所示位置,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线性变化。为了产生与线框转动半周过程中同样大小的电流,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的大小应为 A. B.答案:C

C.

D.

20.如图,一载流长直导线和一矩形导线框固定在同一平面内,线框在长直导线右侧,且其长边与长直导线平行。已知在t=0到t=t1的时间间隔内,直导线中电流i发生某种变化,而线框中感应电流总是沿顺时针方向;线框受到的安培力的合力先水平向左、后水平向右。设电流i正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则i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答案:A 21.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一矿井深度为d。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A. B.

C.

D.

答案:A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5分)

某同学利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板的厚度。该螺旋测微器校零时的示数如图(a)所示,测量金属板厚度时的示数如图(b)所示。图(a)所示读数为_________mm,图(b)所示读数为_________mm,所测金属板的厚度为_________mm。

答案:0.010;6.870;6.860 23.(10分)

图中虚线框内存在一沿水平方向、且与纸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现通过测量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来测量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并判定其方向。所用部分器材已在图中给出,其中D为位于纸面内的U形金属框,其底边水平,两侧边竖直且等长;E为直流电源;R为电阻箱;A为电流表;S为开关。此外还有细沙、天平、米尺和若干轻质导线。

(1)在图中画线连接成实验电路图。 (2)完成下列主要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①按图接线。

②保持开关S断开,在托盘内加入适量细沙,使D处于平衡状态;然后用天平称出细沙质量m1。

③闭合开关S,调节R的值使电流大小适当,在托盘内重新加入适量细沙,使D________;然后读出_________________,并用天平称出_______。 ④用米尺测量_______________。

(3)用测量的物理量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可以得出B=_________。 (4)判定磁感应强度方向的方法是:若____________,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反之,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答案:(2)重新处于平衡状态;电流表的示数I;此时细沙的质量m2;D的底边长度l;

(3)

(4)m2>m1

24.(14分)

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设拖把头的质量为m,拖杆质量可以忽略;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μ,重力加速度为g,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沿拖杆方向推拖把,拖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1)若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求推拖把的力的大小。

(2)设能使该拖把在地板上从静止刚好开始运动的水平推力与此时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的比值为λ。已知存在一临界角θ0,若θ≤θ0,则不管沿拖杆方向的推力多大,都不可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求这一临界角的正切tanθ0。

解:(1)设该同学沿拖杆方向用大小为F的力推拖把。将推拖把的力沿竖直和水平方向分解,按平衡条件有 Fcosθ+mg=N ①

Fsinθ=f ②

式中N和f分别为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和摩擦力。按摩擦定律有 f=μN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 ④

(2)若不管沿拖杆方向用多大的力都不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应有Fsinθ≤λN⑤

这时①式仍满足。联立①⑤式得⑥

现考察使上式成立的θ角的取值范围。注意到上式右边总是大于零,且当F无限大时极限为零,有

使上式成立的θ角满足θ≤θ0,这里θ0是题中所定义的临界角,即当θ≤θ0时,不管沿拖杆方向用多大的力都推不动拖把。临界角的正切为25.(18分)

如图,一半径为R的圆表示一柱形区域的横截面(纸面)。在柱形区域内加一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沿图中直线在圆上的a点射入柱形区域,在圆上的b点离开该区域,离开时速度方向与直线垂直。圆心O到直线的距离为 。现将磁场换为平等于纸面且垂直于直线的匀

⑧ 强电场,同一粒子以同样速度沿直线在a点射入柱形区域,也在b点离开该区域。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不计重力,求电场强度的大小。

解: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设圆周的半径为r,由牛顿

第二定律和洛仑兹力公式得式中v为粒子在a点的速度。

过b点和O点作直线的垂线,分别与直线交于c和d点。由几何关系知,线段的两条半径(未画出)围成一正方形。因此

和过a、b两点的轨迹圆弧设有几何关系得③

联立②③④式得

再考虑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设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受力公式得qE=ma ⑥

粒子在电场方向和直线方向所走的距离均为r,有运动学公式得

r=vt

式中t是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联立①⑤⑥⑦⑧式得

(二)选考题:

33.[物理——选修3-3](15分)

(1)(6分)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1个给3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为了增加物体的内能,必须对物体做功或向它传递热量 B.对某物体做功,必定会使该物体的内能增加 C.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 D.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E.功转变为热的实际宏观过程是不可逆过程 答案:ACE

(2)(9分)如图,由U形管和细管连接的玻璃泡A、B和C浸泡在温度均为0°C的水槽中,B的容积是A的3倍。阀门S将A和B两部分隔开。A内为真空,B和C内都充有气体。U形管内左边水银柱比右边的低60mm。打开阀门S,整个系统稳定后,U形管内左右水银柱高度相等。假设U形管和细管中的气体体积远小于玻璃泡的容积。

(i)求玻璃泡C中气体的压强(以mmHg为单位);

(ii)将右侧水槽的水从0°C加热到一定温度时,U形管内左右水银柱高度差又为60mm,求加热后右侧水槽的水温。

解:(i)在打开阀门S前,两水槽水温均为T0=273K。设玻璃泡B中气体的压强为p1,体积为VB,玻璃泡C中气体的压强为pC,依题意有p1=pC+Δp①

式中Δp=60mmHg。打开阀门S后,两水槽水温仍为T0,设玻璃泡B中气体的压强为pB。 依题意,有pA=pC

玻璃泡A和B中气体的体积为

V2=VA+VB

③ 根据玻意耳定律得

p1 VB =pBV

2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ii)当右侧水槽的水温加热至T′时,U形管左右水银柱高度差为Δp。玻璃泡C中气体的压强为pc′=pa+Δp⑥

玻璃泡C的气体体积不变,根据查理定理得联立②⑤⑥⑦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T′=364 K

⑧ 34.[物理——选修3-4](15分)

(1)(6分)一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a)所示,x=0.30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线如图(b)所示,该质点在t=0时刻的运动方向沿y轴_______(填“正向”或“负向”)。已知该波的波长大于0.30m,则该波的波长为_______m。

答案:正向;0.8

(2)(9分)一玻璃立方体中心有一点状光源。今在立方体的部分表面镀上不透明薄膜,以致从光源发出的光线只经过一次折射不能透出立方体。已知该玻璃的折射率为立方体表面积之比的最小值。

解:如图,考虑从玻璃立方体中心O点发出的一条光线,假设它斜射到玻璃立方体上表面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有

,求镀膜的面积与式中,n是玻璃的折射率,入射角等于θ,α是折射角。

现假设A点是上表面面积最小的不透明薄膜边缘上的一点。由题意,在A点刚好发生全反射,故 ②

设线段OA在立方体上表面的投影长为RA,由几何关系有

式中a为玻璃立方体的边长,有①②③式得④

由题给数据得 ⑤

由题意,上表面所镀的面积最小的不透明薄膜应是半径为RA的圆。所求的镀膜面积S′与玻璃立方体的表面积S之比为⑥

由⑤⑥式得⑦

35.[物理——选修3-5](15分)

4(1)(6分)氘核和氚核可发生热核聚变而释放巨大的能量,该反应方程为:2,式中x是234某种粒子。已知:

1、

1、2和粒子x的质量分别为2.0141u、3.0161u、4.0026u和1.0087u;1u=931.5MeV/c2,c是真空中的光速。由上述反应方程和数据可知,粒子x是__________,该反应释放出的能量为_________ MeV(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答案:0(或中子),17.6

(2)(9分)如图,小球a、b用等长细线悬挂于同一固定点O。让球a静止下垂,将球b向右拉起,使细线水平。从静止释放球b,两球碰后粘在一起向左摆动,此后细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最大偏角为60°。忽略空气阻力,求 (i)两球a、b的质量之比;

(ii)两球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与球b在碰前的最大动能之比。

解:(i)设球b的质量为m2,细线长为L,球b下落至最低点,但未与球a相碰时的速度为v,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式中g是重力加速度的大小。设球a的质量为m1;在两球碰后的瞬间,两球共同速度为v′,以向左为正。有动量守恒定律得

设两球共同向左运动到最高处,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联立①②③式得

代入数据得

(ii)两球在碰撞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是

联立①⑥式,Q与碰前球b的最大动能Ek(Ek=)之比为

⑦ 联立⑤⑦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第5篇: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卷政治试题解析

2011高考文科综合安徽卷政治试题解析

1.(2011年安徽卷)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以“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为基本取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 ①增加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②控制信贷规模,缓解通胀压力 ③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④刺激消费需求,调节市场物价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以“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为基本取向,具体而言,对财政政策,强调积极而审慎;对货币政策,强调稳健而灵活。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较大的弹性,针对2011年通胀压力较大的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的取向是适度从紧。选项①④是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不符合题意。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可以缓解通胀压力;通过严格控制信贷投向,可以深刻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从而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故②③两项符合题意。答案为C。

2.(2011年安徽卷)图1中的曲线反映的是某种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价格走势。同期,该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其需求量发生反向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1①该种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②该种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③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④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通过曲线,可以看出价格在下降;再通过“该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其需求量发生反向变化”这一信息,可以看出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同时还可看出该商品有较大价格弹性。某种商品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的需求量同向变动,故选项①正确;富于价格弹性的商品,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的需求量反向变动,故选项③正确。答案为A。

3.(2011年安徽卷)假如一年内某国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一年为4次,同期中央银行发行纸币5000亿元。若其他条件不变,此种情况会引起该国商品

A.价值量降低B.价值量提高C.价格下跌D.价格上涨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流通公式。根据公式,该国当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10000亿元/4=2500亿元,而该国同期发行纸币5000亿元,这表明该国出现通货膨胀,会引起该国商品价格上涨。答案为D。

4.(2011年安徽卷)2011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下列对其重要重大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③保证了我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④从制度和法律上确保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A.①②③B.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意义。选项③错误,一方面,只有国家行政机关才能行使行政权,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供了法制保障,但并不能保证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其他三项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为B。

5.(2011年安徽卷)2010年12月,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一致决定,吸收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目前,“金砖国家”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4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这表明

A.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形成了新格局

B.合作代替竞争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C. “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D. “金砖国家”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解析】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正在形成过程中,A项认为已经形成,错误。竞争与合作是国家关系的基本形式,没有竞争就没有合作,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涉及对世界和平的影响,故C项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

6.(2011年安徽卷)为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内地省市根据国家要求认真落实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①是增进民主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

②是贯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具体表现

③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④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解析】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有利于加快民族教育事业,有利于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充分实现,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是通过宪法和法律予以保障的,选项③不符合题意。选项①明显错误。答案为B。

7.(2011年安徽卷)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

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开展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并不是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具体举措,选项①不符合题意,不选;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不起主导作用,选项②亦应排除。纪念建党90周年的系列活动,从其内容的崇高性和导向性看,有助于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培养“四有”公民,有助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本题答案为D。

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回答8~9题。

8.(2011年安徽卷)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材料体现了人们在社会实践(茶叶生产和消费)中创造和发展文化,说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但没有体现文化对社会实践的反作用,故选项②符合题意,选项①不符合题意。茶俗、茶礼、茶艺等茶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说明人民群众是茶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故选项③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反映不同民族茶文化对中华茶文化形成的影响,故选项④在材料中缺乏支撑。本题答案为B。

9.(2011年安徽卷)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

①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

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化和发展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有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不同产区茶叶味道本身有区别,这是客观原因;二是长期品茶的经验累积,加深了品茶专家对茶叶的认识,从而使其对茶叶的感知能力更强(正所谓“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是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的哲学解释是选项①,主观原因的哲学解释是选项③,故答案为A。选项②④观点错误。

10.(2011年安徽卷)图2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把握事物的联系,利用客观规律B.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直接经验

C.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事物本质D.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解析】漫画中鱼儿放弃了鱼缸里的安逸,却获得了遨游江海的自由;漫画提示语是“某些成功,常常是因为一次勇敢的放弃”,这里“放弃”意味着自我否定,“成功”意味着发展。其寓意是要勇于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从哲学上讲,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因此要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故答案为D。其余三项都没有把握漫画寓意,紧扣提示语中“成功”与“放弃”之间的关系。

11.(2011年安徽卷)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

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 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刻舟求剑,其寓意是运动是绝对的,不能静止地看问题;见仁见智,其寓意是

认识受主体因素的影响,对同一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会有不同的认识。选项①③对成语的理解不正确。画龙点睛,“睛”是整条龙的关键,“点睛”就是重视和解决主要矛盾;胸有成竹,寓意是办事情时有成熟的计划和安排,这是意识能动性的体现。答案为C。

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一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

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这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1)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12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作用这一具体知识。学生必须首先对“文化的作用”进行整合。文化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表现为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二是文化对个人发展的作用,表现为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学生必须准确提取和解读材料中信息,找到文化作用在材料中的具体表现。 最后,将理论观点与材料中对应的信息结合起来,合乎逻辑地对材料进行阐释。

【答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也给世界带来商机。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高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了中国国家形象。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更多的人通过中华文化了解了中国,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话题二品牌是国家形象的名片

在现实生活中,提到奔驰轿车,人们会想到德国制造业的高品质;提到海尔电器,人们就会联想到中国商品的高性价比……知名品牌不仅能使企业盈利,而且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这表明企业知名品牌在提升国家形象中具有独特作用。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企业应如何打造知名品牌?并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识说明打造企业知名品牌对提升国家形象的作用。(14分)

【解析】本题包括两问。第一问是经济学问题,应将设问向上追溯至“企业应如何经营与发展”,从而找到可调用的知识(教材中有三点,即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然后结合设问和材料,具体展开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企业品牌的树立,主要靠向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这也是“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的具体体现,这就形成了第一个要点;接着谈依靠科技和管理,依靠诚信经营,这是第

二、三个要点;再从试题的主题“提升国家形象”看,这里所说的知名品牌,是指国际知名品牌,因此还需要向海尔一样,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竞争,这就形成第四个要点。

第二问是哲学问题,考查整体与部分这一微观知识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整体对部分的统率和决定作用,一是部分对整体影响与制约。根据设问,很显然要调用第二方面的知识。因此答案要点包括三点:第一点是原理,在阐述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又相

互联系的基础上,重点谈部分对整体的作用;第二点,是方法论;第三点是与本题具体问题相结合的演绎分析。

【答案】面向市场,生产高质量商品,提供优质服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提高品牌效应。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品牌国际影响力。

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企业知名品牌是国家经济实力和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企业知名品牌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

38.(30分)《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描绘了安徽省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某校时政学习小组以“聚焦‘十二五’,心系安徽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目标解读

在讨论《纲要》中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时,同学甲向大家出示了下表:

(1)同学们围绕表中目标纷纷发表意见,请你谈谈提出上述目标的经济学依据。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对表中目标进行分类,然后依次调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最后从总体上进行概括。

表中目标可分三类,即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城乡居民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设问要求提供上述目标的经济学依据,即运用经济学理论(而不是从客观实际角度)阐释提出上述目标的理由。大幅增加财政民生支出,可用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解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可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解释,也可用统筹城乡发展、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解释,但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角度分析更为根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可用消费反作用于生产解释,也可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大转变”之一: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解释。最后,还要从总体上概括,上述目标的提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体现。

【答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解决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考生若从统筹城乡发展、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方面作答,可酌情给分)

★观点评说

同学乙说:“除了重视经济发展和关注民生,安徽的发展还要推进基层民主自治进程。许多与百姓利益攸关的事情要靠他们自我管理,这样才能共创幸福美好家园。”

(2)请你运用民主管理意义的知识评说同学乙观点的合理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要求不高。

【答案】基层民主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发展基层民主,有利于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感悟反思

(3)结合材料,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谈谈本次探究活动对我们的启示。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在审题:即怎么谈“启示”,围绕什么问题谈,用什么知识谈。谈“启示”,重点谈怎么做,因此主要调用方法论方面的知识。从探索活动内容看,主要是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民生”,一个是“民主”。而知识范围限定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这一单元。保障民生,对应的原理是人民群众的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方法论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对应的原理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设的相互作用与矛盾运动,方法论是要推进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此外,还要谈探索活动本身所体现的价值追求,即关注安徽,关注社会,体现了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这再次强调了在进行哲学分析时要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原则。

【答案】重视保障民生和推进基层民主启示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推进基层民主启示我们要通过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同学们关注安徽发展启示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第6篇: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历史部分)(教师版)[范文]

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0分)

1.(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2题)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 【答案】A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各朝代在地方上实行的行政管理制度,跨度大,并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观察图,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可知,①是元朝②是唐朝③是西周④ 是秦朝。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地方的行政区划 ,即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知道不同时期中央对地方的行政制度,图①为行省,应是元朝,图②为道,应是唐朝,图③为诸侯国,应是春秋,图④为郡县制,应为秦朝 ,故A项正确,BCD顺序错误。 【结束】

2.(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3题)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答案】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的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的过程,选取了儒家思想演变历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的言论作为选项,知识点较多。A项,是孔子的话,强调为政以德。B项是荀子的话,说的是:大凡兼并别国的君主有三种方法。C项是董仲舒向汉武帝的建议:我的愚见认为那些只要不在六艺之列的(《所谓“六艺”,就是过去读书人必备的六种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和孔子那一套儒家思想的学说,都不许其发展下去,不允许和儒家思想一起存在。D项是黄宗羲的话,强调要为万民服务. 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演变,各时期代表人物的主张,属于较难题。解题关键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董仲舒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发展了儒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A是孔子的言论,B是荀子的言论,D是黄宗羲的言论,皆非加强中央集权。 【结束】

3.(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4题)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 【答案】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的书画的发展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并以新材料和图示的方式出现,设计新颖。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个高峰大约出现在唐朝,顾恺之是东晋画家,张择端是北宋画家,郑板桥是清朝画家。由此可知,只有吴道子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古代绘画的杰出代表人物 ,图中第一个高峰应为唐朝时期,A顾恺之是魏晋时期,B吴道子是唐朝时期,C张择端是北宋时期,D郑板桥是清朝时期,故B项正确。 【结束】

4.(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5题)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答案】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包括社会习俗、交通等方面的内容,利用图片的形式,增加趣味性。这四幅图片都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只有B项“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

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知道剪辫是反清革命的表现之一 ,故B项正确,A为“裹脚野蛮、天足文明”,C为婚礼的习俗,D为近代交通黄包车。 【结束】

5.(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6题)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答案】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内容,引用了新材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根据阅读题干提供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先排除B、C两项,因为两项中有“普遍”和“广泛”字眼,不符合历史实际。A、D两项比较,D项更符合实际。 本题考查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 ,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成为外国关注的焦点,主要是由于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日益重要,故D项正确,A归集个人魅力,不全面,B中共的抗日主张未被资本主义国家认同,C表述有误。 【结束】

6.(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7题)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答案】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内容。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是一种直接民主制,雅典民主的局限主要是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和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雅典民主制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因此可以看出,D项更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希腊民主的本质 ,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希腊民主本质上是奴隶主性质的民主,广大奴隶毫无民主权力,故D项正确,ABC未涉及到这一本质。 【结束】

7.(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8题)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答案】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中的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的内容,主要考查背景中的一项。1776年,潘恩的《常识》在北美发表。在这本不到50页的小册子中,潘恩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准确地回答了北美殖民地人民所关心的问题,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指出了北美殖民地独立的必要性。潘恩呼吁,殖民地人民必须与英国一刀两断,建立自己的共和国。他强调真正的权力必须而且只有来源于人民。托马斯·潘恩《常识》的主要观点是反对君主制,他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天赋人权学说。

本题考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属于难题。解题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人民主权 ,故C项正确,ABD错误。 【结束】

8.(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9题)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日心说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答案】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内容,以及对它们的准确理解。首先排除A项,日心说是西方教会的主张。然后再排除C、D两项,量子论和相对论是20世纪出现的理论。根据题意“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可知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被誉为“生物学界的牛顿”。

本题考查的是进化论思想的作用 ,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对两段材料的理解,应为进化论思想的作用,特别是从严复可作出判断 ,故B项正确,ACD均错误。 【结束】

9.(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20题)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A.互相妥协 B. 互相竞争 C.互相合作 D.互相对峙 【答案】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中的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内容,重点是美苏两极格局的关系实质。它们主要是指战后初期在国际上形成的分别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由此可知,它们相互关系的性质是互相对峙。

本题考查不结盟运动的背景,是在美苏对峙的背景下产生的 ,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根据材料得出它们应该是指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 ,故D项正确,ABC均错误。 【结束】

10.(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21题)图4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的反映当时战争的漫画,能直接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是

A.“怎么会这样?” B. “糟糕的战争!” C.美国侵略者的命运 D.法国侵略者的下场 【答案】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的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中的越南战争,以漫画的形式出现,设计新颖。在20世纪60年代,在越南发动战争的是美国,结合图片内容:飞机坠毁,士兵陷入泥潭,根据题干中的在越南发表,标题应该是C项美国侵略者的命运。

本题考查的是越南战争,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从图片能判断出越南战争是美国的噩梦 ,故C项正确,A标题范围过大,B没有指明主体美国,D主体法国错误。 【结束】

11.(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22题)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

A.《大卫·科波菲尔》 B.《老人与海》 C.《巴黎圣母院》 D.《等待戈多》 【答案】A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中的文学的主要成就中的不同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现代主义作品《老人与海》、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现代文学荒诞派的典型作品《等待戈多》都创作于20世纪。《法国作家雨果的浪漫主义作品《巴黎圣母院》创作于19世纪30年代之前。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大卫 科波菲尔》创作于19世纪30年代以后,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它关注社会问题,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知道不同文学形式的代表人物及作品,19世纪30年代以后应该是现实主义文学,A是英国狄更斯作品,为现实主义文学,B为现代主义文学,C属于浪漫主义文学,D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作品,是现代主义文学,故A项正确。

【结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0分)

12.(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35题)(22分)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关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l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10分)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12分) 【答案】

(1)不同:目的,中国清政府,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防止其扩大侵略权益;日本为了与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向西方学习。

成员,中国清政府聘用外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是海关、礼部等一般官员;日本以本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是政府部门的重要官员。

态度:中国清政府统治集团重视不够,对近代化采取的是被动应对。 日本统治集团高度重视,对近代化采取了主动接受,全面学习。

(2)中国学习西方主要限于器物层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中国近代化的倡导者是洋务派;日本近代化以明治政府为主导。中国未实现预期目标;日本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本题主要考查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些知识和产生不同结果的比较,既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也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1)中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可直接从材料中找出,分析两国对待近代化的态度对学生来讲有点难度。(2)问要主要从向西方学习的范围、领导者、目标的完成情况来进行比较。考查学生进行比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要求较高 【结束】

13.(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36题)(3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日:“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

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10分)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成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10分) (3)分析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14分) 【答案】

(1)南宋:市舶司 清朝:十三行。

作用:南宋外贸税收丰厚,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可减轻百姓负担。

直接后果:清朝前期对外贸易因受到严格限制而渐趋萎缩;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2)原因:由于西方列强侵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开埠通商;中国在经济上落后于西方。

影响:中国传统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时期政府积极推动,外贸持续快速增长;古代外贸受官府控制,不同时期发展不平衡。新时期外贸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主动性;近代外贸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扭曲发展,具有被动性。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商业的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中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等内容。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对外贸易情况以及出现的原因和影响,同时考查历史知识的纵向比较能力。(1)问中南宋和清朝前期的外贸机构可从材料中找出,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朝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也不难答出。(2)问考查鸦片战争后西方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以及对中国自然经济的影响,只要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的较熟,也不难答出。(3)问较难一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结束】

第7篇:2016届贵州省名校高三高考预测文综卷政治题

12.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增加有效供给,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以下供给侧改革发挥作用的传导途径正确的是:

A.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B.生产消费的水平→发挥供给单向拉动作用→促进生产发展 C.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提高消费水平→实现同步富裕

D.消费是生产的动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3.2015年9月1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他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着力推进国企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济机制,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体现上述内容的经济学理论依据是:

A.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要保证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各种所有制经济在我国所有制结构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应该一视同仁 C.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D.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国企改革应该不断做大,不断扩大规模

14.从2015年10月1日起,中国全面推行“三证合

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旨在优化审批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提高登记效率,方便企业准入。关于实行“三证合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要求,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②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改善公共服务质量 ③是完善市场准入规则的体现,有利于取消市场准入门槛,推动万众创新 ④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具体要求,有利于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推动大众创业

A.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15.2015年12月1日,人民币获批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将在其中占10.92%的比重,超过日元和英镑排在第三位。这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进一步提高,关于这一事件带来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标志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有利于完善和发展国际货币体系 ②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发生根本改变,有利于完善和发展国际经济新秩序 ③有利于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 ④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增强国际经济影响力

A.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16.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表明: ①政务公开是政府权威树立的标志,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③公民可以依法行使监督权,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④公民意识的觉醒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前提,要提高公民意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新形势下,国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顺应群众意愿的重大举措。这一举措:

①是政府积极履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的体现和要求 ②有利于政府审慎行使权力,做到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③是政府推动社会建设的体现,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 ④有利于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2015年,习近平主席的外交“成绩单”硕果累累,一年走访14国,中国的“朋友圈”越拉越大,带回来的“利好红包”层出不穷,推出去的“中国形象”独树一帜,体现出了习近平时代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展现了全新的外交智慧与鲜明的中国形象,谱写出大国外交新华章。材料中: ①“成绩单”说明我国倡导的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已然建立 ②“朋友圈”说明我国顺应时代潮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③“利好红包”说明平等互信、合作共赢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遵守的原则

④“中国形象”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在国际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9.2015年7月11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进行历史性会面,共同擘画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宏伟蓝图。习近平在发表致辞时表示,“海峡两岸不断兄弟亲情”,“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这表明:

①“兄弟亲情”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将海峡两岸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②“打断骨头连着筋”体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弘扬民族精神的要求 ③“血浓于水”体现了中华传统的“以和为贵”的思想

④“同胞兄弟”意指两岸应加强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16年2月11日,LSC(LIGO科学合作组织)向全世界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并且首次观测到双黑洞的碰撞与并和。这一发现对揭开宇宙深层奥秘具有深远意义。下列说法与材料体现哲理一致的是: ①世间万物皆可知,懈怠慵懒后悔迟

②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③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④未看此花与汝寂,看此花时颜色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2015年12月20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贵州代表团代表彭森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说到:“新加坡城市建设的‘三看’对我国城市建设有重要参考意义。城市发展方向应该向前看,发展计划反复看,发展模式到处看”。材料中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向前看体现了世界是普遍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反复看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做好量的积累 ③到处看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要善于借鉴经验

④反复看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反复循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题演讲,强调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我们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开展工作,共同面对世界难题,在交流借鉴中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结合主席的讲话,我们应该:

①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②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树立创新意识

③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打破藩篱创造联系

④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树立全局意识,做好局部工作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3.2016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李克强总理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青年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克服困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对此,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继续将创新作为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引领全局 ②青年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需求 ③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群众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④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8.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材料一: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重庆市市委书记孙政才在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专题会议上要求:各级党委要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依法治市;从严治党。通过这些措施推动重庆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材料二:“五大发展理念”是通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五条路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重庆市委提出的各项要求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五大发展理念”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14分)

39.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材料一:打赢扶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是践行“十三五”共享发展理念的重大部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成就巨大,通过大水“漫灌式”的全面扶贫,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降至2014年的7017万。当前,我国扶贫工作面临许多新变化。存在贫困人口分布呈碎片化态势、致贫原因复杂和贫困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以上情况,近年来,我国加强顶层设计、创新扶贫方式,将原来大水“漫灌式”的全面扶贫,向“滴灌式”精准扶贫方式转变。努力做到扶贫对象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在各地探索精准扶贫的实践中,取得了较大成就,扶贫效果显著。

材料二:W市着力在精准扶贫中突出科技和科技工作者的智力优势。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普及推广先进技术与优良品种,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打造电视、电脑、手机合一的“三屏互动”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各类科普信息,开展农业科技传播活动。努力发挥科技在精准扶贫中的支撑作用。同时,发展教育脱贫,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

(1)结合材料一,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扶贫由“漫灌式”到“滴灌式”转变的合理性。(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教育和科技对精准扶贫的作用。(10分)

(3)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共享发展的几个目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等。请你选择其中一个目标作为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提两点建议,并简要说明其理论依据。(4分)

参考答案:

12~16 ACCAC

17~21 BCDAA

22~23 DD

38.(1)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重庆市委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方向保证。②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庆市委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③科学执政是党的执政方式之一。重庆市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党坚持科学执政的体现,不断升华了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态度和方法。④中国共产党始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重庆市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物质基础。⑤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重庆市委推动精准扶贫,有利于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群众基础。⑥中国共产党坚持将依法执政作为基本执政方式。重庆市委依法治市反映了党坚持依法执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法律保障。⑦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重庆市委坚持从严治党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发挥党总揽全局的核心作用,提高党驾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力。(每点3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得满分)

(2)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③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④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⑤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评分细则:答出一点2分,两点5分,三点8分,四点12分,五点满分)

39.(1)①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国扶贫由“漫灌式”到“滴灌式”的转变,取得了较大成就,扶贫效果显著。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国扶贫由“漫灌式”到“滴灌式”的转变,符合我国扶贫工作面临的新变化,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人们的认识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深化。我国扶贫由“漫灌式”到“滴灌式”的转变,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国扶贫由“漫灌式”到“滴灌式”的转变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每点4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2)科技角度: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实施科技计划项目、普及推广先进技术与优良品种,直接推动了贫困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打造科普服务平台传播科技信息与服务,使农民掌握了科技,提高了群众的脱贫能力。③科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开展科技宣传,转变群众科技意识,为精准扶贫攻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答出一点2分,两点5分,三点仍是5分)

教育角度: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发展教育可以传承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促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③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通过发展教育,可以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答出一点2分,两点5分,三点仍是5分)

(3)答案示例:主题: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建议及理论依据:①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实施精准扶贫。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②通过党员干部驻村渠道对贫困农户进行帮扶。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③文化扶贫,从转变观念开始。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每点2分)

上一篇:行政助理工作总结8篇下一篇:电视征婚辩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