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课堂相互教学模式

2023-04-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美国课堂相互教学模式

美国课堂相互教学模式

美国课堂里的相互教学

相互教学模式(reciprocalteach-ingmodel)是美国中年级阅读课堂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教学法。

一、背景介绍

相互教学模式是美国安玛丽·帕林斯卡和安妮·布朗于1983年提出的。该模式旨在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帮助学生发展阅读理解策略。在美国,它被用在各种小组教学和同伴学习活动中。阅读课上,师生互换角色,通过质疑(generateques-tions)、释疑(clarifyinformation)、概述(summarize)、做预测(makepre-dictions)等环节理解课文内容。

美国的小学教室被划分为不同的学习空间:读写区、教室图书馆、听力中心、计算机中心、与学习领域内容有关的主题周资料中心、戏剧活动中心等。每个空间有不同教学功能。学生的桌椅以小组的形式摆放,旨在鼓励学生交谈、分享和合作学习,见下图。

二、教学案例

下面是一节美国英语语言艺术课的教学实录(节选)。由黛西女士运用相互教学模式执教五年级阅读课。

阅读课伊始,黛西女士请了一个5人(道尔顿、麦克、美珍、吉莉、马洛)小组到会议桌前,进行小组阅读教学。她给每个组员发了一篇复印文章。班上其他小组的同学,合作学习同一篇文章。

黛西女士:今天我们要运用质疑、释疑、概述、做预测等方法,学习人体神经系统这篇文章。自己读题目,想一想课文会说些什么。

道尔顿:我认为这是有关神经的,当我们受到伤害时,人体的神经会告诉我们。

黛西女士:道尔顿,你预测得好!我们一起来看到底讲什么。第一段我先做领读,请大家默读第一段,然后我们一起讨论。

(学生开始默读第一段)

我们的神经系统:自动护卫者

你是否不小心碰过很烫的东西,然后想都没想就缩回了手?或者当你喝牛奶的时候,突然想到牛奶馊了就在瞬间停下,把牛奶洒了?或者,体育课上一个乒乓球向你飞来,在它就要砸到你眼睛的时候,你闭上了眼并伸出手护住了脸?你一定有过类似的经历。其实我们有过无数次这样的瞬间反应——我们的身体几乎自动化地作出反应。我们人体是怎样如此迅捷、不加思考地行动的呢?来看一下人体的一个系统——神经系统,就能找到答案。

黛西女士:读完的同学请抬起头看着我。我有几个问题问大家:通常是什么让我们的手从发烫的东西移开,又是什么保护我们的脸避开乒乓球的袭击?

麦克:就是那些伤害我们或打算伤害我们的东西。

美珍:题目中说,我们的神经系统自动保护我们,所有的都是自动化的。你不必思考你就做了。

黛西女士:真是个好答案!这一段有没有写我们神经系统是怎样自动保护我们的吗?

吉莉:其实没有说。最后一句只是说通过了解神经系统就能找到答案。

黛西女士:明白了,真想知道课文后面有没有告诉我们。你们有不懂的单词和读不懂的地方吗?

马洛:有。我不明白为什么称它们是“系统”?我吃不准“系统”这个词的意思。

黛西女士:也许我可以解释。你可以把“系统”当做是一组东西,这组东西一起运作。我们的神经系统就是由身体各个不同的部分组成,这些部分一起工作。马洛,我这么说,对你有帮助吗?还有其他的词语需要解释的吗?好,那么我们来概括。这一段是讲我们对事物作出反应,诸如当球飞来的时候用手护脸,还提了神经系统。其他同学有补充吗?(学生摇头示意没有补充)我还要对下一段做预测。我喜欢吉莉说的最后一句话,文章说通过了解神经系统就能找到答案。为什么人体能够快速作出反应并保护自己。我想下一段会讲神经系统的各部分以及它们是如何工作的。谁愿意做下一段的领读?(道尔顿试着举起了手)真棒!我请道尔顿做领读。我们先默读,读完请抬起头看道尔顿。

(每个学生开始默读第二段)

神经系统是什么?

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两个主要部分组成,某种程度上很像一个复杂的电脑系统。大脑是驱动器,脊髓是通往显示屏、打印机、键盘的电线。大脑发出信息传到身体各部分,再从各部分返回信息。脊柱包裹着神经,这些神经分叉再散布到人体。这个神经细胞网络负责给大脑传输信息。请看下一页上的插图,看看神经系统的这些组成部分是怎么连接的。

(小组成员读完后抬头示意道尔顿,准备讨论)

道尔顿:哎,我不知道问什么。

黛西女士:用“为什么”、“怎么”开始提问。

道尔顿:噢!我的问题是:神经系统和电脑怎么相似了?(麦克举手了)麦克?

麦克:它的各部分就像一台电脑。大脑像电脑主机的驱动器,脊髓像电脑连接线,只是把电换成了携带信息的神经。

道尔顿:你说对了,其他人有问题吗?美珍?

美珍:啊,文中说“脊柱包裹着神经”是指什么?我不明白“包裹”的意思。

道尔顿:我也说不准。有谁能说清楚吗?(无人回应)

马洛:我们应该查字典或者看看书后的词汇表里的解释。

黛西女士:我同意,我们应该查字典或专用手册。不过现在为了节约时间,我来解释。“包裹”的意思是裹住了,意思是神经都被脊柱围住了。

马洛:你是说神经在当中,脊椎骨包围在四周?

黛西女士:对!道尔顿,你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吗?

道尔顿:我试试。这一段是讲,大脑和脊椎是神经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黛西女士:这一段还讲了什么重要内容?

道尔顿:讲了神经是在脊柱里,我猜这也很重要。

黛西女士:很好。你认为那是作者试图让我们理解,作为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大脑、脊椎和神经是怎样一起工作的吗?

道尔顿:刚才我概括得不全,我重新概括:大脑、脊椎和神经组成了神经系统,传送信息到身体的各部分。我预测,下一段将告诉我们更多有关大脑、脊椎和神经的信息。

黛西女士:道尔顿说得好!我们看看他的预测是否正确。谁愿意做下一段的领读?(吉莉举起了手)请吉莉带领我们继续学习下一段。请大家读完后看吉莉。

(小组同学开始默读“信息是怎样传入、传出大脑的?”)

信息是怎样传入、传出大脑的?

想象一下,大脑不断地以极快的速度传入、传出信息监控人体功能,就好比高峰时段的高速公路。神经信号从人体不同部位传到大脑,又传出大脑,就像汽车在不同的方向上高速行驶。神经信号从一个轴突传到另一个,信号穿越突触,就如同汽车穿过公路大桥。

(吉莉发现全组同学已经完成阅读,正看着她)

吉莉:我的问题是,神经信号要去哪里?

美珍:是从大脑到人体各部分。

黛西女士:好,我也问个问题,为什么说轴突很重要?

马洛:它们就像信息传递的公路。如果缺了它们,信息就不能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信息就没有道路可走了。还有,突触也很重要,不然信息也不能从一个轴突到另一个轴突。

黛西女士:这样看,它们非常重要。我喜欢这个观点:它们就像公路上高速行驶的汽车。吉莉,你还有问题吗?

吉莉:没有了。谁还要大家解释什么吗?

美珍:我还有点糊涂,它说信息从一个轴突到另一个,它们有桥。我想它们被称作突触。但我真的不明白它们是怎么传递的?像电一样吗?

马洛:你说的不完全对。也许像水或其他什么的从一个轴突到另一个。

吉莉:我不确定。

黛西女士:这真是个好问题。这一段的确没提到它们是怎样运作的?我们该把这个问题记下来,看看后面几段能否解决这个疑问。(转身把问题写在白板上)

吉莉:还有其他疑问需要解释吗?(没有应答)好,我来概括这一段内容。信息从我们的大脑通过轴突和突触传到身体各部分,速度极快。我预测,下一段该告诉我们人体怎么对这些信息作出反应。不过我要告诉大家我作弊了,因为我偷读了下一段的第一句话。(大家笑开了)

黛西女士:预测得好,这也提醒了我们,每段的第一句话常会告诉你后面的内容。你干得很好!

(大家按照选领读——质疑——释疑——概括——预测的步骤继续读下去。黛西去其他小组指导学习……)

三、解读与评析

当今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生阅读能力构成有三个要素:概念理解、自动化的基本技能、认知策略。

1.概念理解

这是指学生具有与阅读材料所涉及到的主题相关的知识,与所读材料的文体相应的文本图式,以及有关的词汇知识。这里文本图式的含义就好比一个学生读过《白雪公主》,他就了解了童话故事的特殊结构,用“很久很久以前……”来开头,一些难以置信的情节发展来推进故事,用“从此以后,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来结尾。这个有关童话结构的认识就是童话这种体裁的文本图示,它有助于学生读懂其他的童话故事。

2.自动化的基本技能

这是指学生看到字词,能迅速明白字词的含义。既一种直觉性的正确了解词语意义的能力。

3.认知策略

这是指学生有一系列属于自己的阅读方法,以达到理解阅读内容的目的,也称作“理解监控策略”。心理学家结合阅读提出四条帮助学生提高理解水平的策略。

(1)变化阅读的速度。读容易的章节速度快点儿,抓住作者的主要观点;对于较难的章节则要放慢速度。

(2)终止判断。如果某些内容读不懂,应继续读下去。因为作者可能会在后文提供更多的信息,或在下文有明确说明、有例子补充。

(3)猜测。当所读的内容不太清楚时,应猜测其含义,并继续往下读,了解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4)重读较难段落。当读到的内容似乎自相矛盾或含糊不清的时候应该重复读这一段落,想一想它主要讲什么。

从阅读能力构成的角度看相互教学模式,可以发现其针对的是阅读策略的教学。黛西女士已教给学生质疑(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为什么、怎么样提出问题),概括主要内容的策略。这堂课要教给五年级学生阅读预测的读书策略。她先运用:质疑——释疑环节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巩固质疑策略。再运用概括策略归纳内容。最后引导学生预测下一段内容。整个教学设计有两个层次:教师示范教学、学生相互教学。前者是教师牵着学生学习策略,后者是学生合作实践策略。前者教师是示范者,后者教师是辅佐者。当学生遇到字词困难想运用查字典的方法来解决障碍时,黛西女士及时肯定“我同意,我们应该查字典或专用手册。但是为了节约时间,我来解释……”当部分学生的质疑超越他们的理解能力或本段文章内容:美珍说,她不明白信息从一个轴突到另一个是怎么传递的。马洛和吉莉都表示困惑时,黛西及时引导释疑“这真是个好问题。这一段的确没提到它们是怎样运作的?我们该把这个问题记下来,看看后面几段能否解决这个疑问。”并同时把问题写在白板上。在学生预测下文时,黛西女士并没有安排评价预测的教学环节,这是教师故意为之,以保护学生阅读预测的热情和兴趣。

在这堂课上,我们还能发现:黛西在帮助学生完成内容理解的同时,达成了另一个教学目标:基于小组的学生相互教学能力。这样也就不难理解黛西女士在这个小组教学,其他小组学生为什么能正常地进行合作学习了;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个教室需要不同的学习空间、具有不同的学习功能了。五年级的学生能娴熟地运用质疑、释疑、概述、做预测四步骤带领同伴阅读,那么独立读懂一段话的策略也就养成了。

这样的教室、这样的教学方式、这样的小组学习能力是我国阅读教与学需要借鉴的,因为它形象地解读了“知识是学生自己建构”这个教育观念。因为它真实地再现了“阅读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这个学习过程。对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学校而言,它实现了在同一个教室,同一个时间段,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学习速度、学习方式甚至学习内容,这样一个教学境界。

第2篇:美国小学课堂教学模式

模式是对某一过程或某一系统的简化与微缩的表征,以帮助人们能形象地把握某些难以直接观察或过于抽象复杂的事物。教学模式:教学结构,教学程序,教学风格。教学结构:经过多次检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的和理论化了的教学结构。教学程序:为完成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教学风格: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样式。是长期、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决定于三个条件: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反映有关思维、学习和行为的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是按照一定的序列开展活动;学生是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

一、合作学习模式(Cooperiative Learning Models)

理论支撑:认识主体说 ,团体动力学说 ,动机激发理论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一)步骤 1.明确任务

针对关键概念解释:Who, When, Where, Why, What。 2.充分交流

学员逐一加以解说,互相提问、交流。 3.展示成果

个体讲叙完后,其它成员提问、讨论,教师解释、补充。

4.及时反馈

各组讨论,对全部内容进行小结,并发表自己看法 。回顾内容,反思过程。

5.明确任务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要具体、明确,有针对性。既有针对个人的任务,又有针对小组集体的任务,这样就保证了学生既对自己的学习任务负责,又相互依赖,关心小组其它成员的学习。

6.充分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的支撑理论之一是团体动力学说。该学说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现实因素。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D.W.Jhnson在经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后,指出:“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有力。

7.展示成果

这个过程,也是小组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的过程,它展示了小组个人和集体的学习成果,也等于是对小组个人和集体的学习成果进行了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实则上是利用每个人对自尊的需要,对求得他人欣赏和认同的需要,是表现欲望得到满足的需要。

8.及时反馈

这一步,其实是要求学习者回顾自己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批判性思维。问题是开放性的,不存在唯一答案,学习者可充分发表意见,接受合理的解释,重要是讨论和倾听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二、直接教学模式(Direct Instruction Model)

理论基础是行为心理学。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相倚性管理(contingency management)是指强化随着合乎要求的行为而呈现,也是指对强化刺激的系统管理,即只在一定的条件下给予强化刺激,有效的强化必须是即时的、持久的和定期的。

(一)具体步骤 1.复习旧知

通过检查作业、提问、小测验等方式复习原有知识,据此确定教授新知识的进度和一定的个别化教学措施,必要时进行弥补性教学。

2.描述目标

教师清晰陈述新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般有四个衡量标准。具体、明确(Specific)、有结果的描述(outcome)、确定大小或数量、程度、范围(measure)、根据学生的情况而非教师的行为。

3.传授新知

这是直接教学模式的重要一环。涉及以下几个环节:

(1)根据学生的需要分析所要传授的内容,确定适当的难度和适量的内容。

(2)将内容按照由概括到具体的原则组织起来。 (3)将所有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分解为各个小步骤。 (4)选择呈现内容的重点或主要步骤。 (5)选择说明的例子。

(6)提问以检查学生对新内容的理解程度,并及时注意学生的分心现象。

(7)总结重点并将其与下一阶段的学习联系。 4.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练习

学生的练习首先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指导学生的练习最普遍的方式就是提问,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予以必要的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提问的回答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学生的回答是正确、迅速而坚定的,教师可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不必过多地表扬;学生的回答是正确但犹疑不决――这通常在练习之初出现,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学生的回答是不正确且漫不经心,教师要一一予以纠正,继续教学;学生的回答不正确是由于缺乏某些知识,教师可以提示,提出更简单的问题或重新教学。

5.独立练习

教师指导下学生完成充足的练习之后,就应该进行独立的练习。学生在小组或独自进行练习时,教师要巡视学生练习的情况,确保他们不会重复某种错误――重复错误是独立练习最大的问题。

6.间隔性复习

学生学习的新知识应不断地得到温习。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时,复习原来学过的东西是必要的。隔周、隔月进行的复习有助于学生真正地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

三、概念发展模式(Concept Development Model)

该模式是由塔巴(Hilda Taba)设计的。概念发展模式认为,理解并非是获得的,而是逐步构建而成的。概念发展模式注重如何探究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新的理解。

(一)步骤

1.列举——罗列项目

第一步要求学生列出与某一概念或主题相关的任何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在课堂上讨论的内容罗列。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然后把学生提出的所有项目汇总,呈现给每个学生,如写在黑板上,让每个学生都看到。

2.分组——对项目进行分类

将足够的项目罗列出来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把相似的归为一组并说明理由。这一步骤学生开始考项目之间的关系。

3.标记——确定项目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给划分的各组取一个名称,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促使他们思考,确定项目之间的关系。这一步骤的目的并不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特定的推论或概括,而在于发展学生进行推论和概括的技能。

4.重新分组——重新分析或归纳项目

这一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某一组的项目是否可以归入另一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重新考查这些项目,必要时可以添加项目,然后重新分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自己将逐渐发现任一事物、人或观念都具有许多特征,可以用许多不同种的方式归类。

5.综合——总结资料,形成概括

教师要求全班学生考查所有的项目和标记,然后用一句话总结所有信息。学生们必须分化各种项目,确定更大的类别,明确哪些信息处于下位,哪些处于上位。

四、萨奇曼探究模式(Suchman inquiry model)

萨奇曼设计的探究模式通过发现和提问传授问题解决策略。萨奇曼认为科学家用来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理智策略可以传授给学生,其探究模式便建立于这一前提之上。美国的中小学非常重视科学教育,这一模式在美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理论基础

斯腾伯格认为学校中所探讨的问题与日常生活中提出的问题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布鲁纳认为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习有四个优点,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习有四个优点:增强理智能力,由外部奖励走向内部奖励,学习探究和发现的方法,辅助记忆过程。

(二)步骤 1.选择课题

教师选择一个令人困惑的情境或问题,这一问题可以是一个疑难的科学问题,可以是一个令人困惑的事件,也可以是一段戏剧或故事的节选,但必须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去寻找答案。

2.向全班解释探究的程序

向学生说明开展探究过程应遵循的规则,使学生明确如何去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然后教师写出问题情境,呈现给每个学生。

4.搜集相关的资料

学生根据问题搜集资料,在搜集和证实资料的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但教师只回答“是”或“否”,帮助学生澄清问题,并不给出问题的答案。当学生感到需要时可以相互讨论,但在提问的过程中不允许相互交谈。一次只允许一个学生提问,可以持续提问直到满意。

5.形成理论,描述因果关系

当学生提出一个理论假设时,教师停止提问,将这一理论写在黑板上,全班对其进行考查和讨论,决定是否接受。在这一阶段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或参考其他资料检验某一理论。提问仍是有效的工具,但要指向对理论的考查。鼓励学生提出多种理论,逐一考查其有效性。

6.说明规则,解释理论

某一理论或假设被全班确定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解释并应用这一理论。要对这一理论的原则或效果,以及应用于其他情境的预测性价值进行讨论。

7.分析探究过程

最后,教师和全体学生讨论所经历的探究过程,考查如何形成理论解释问题,并讨论如何改进这一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技能。

五、课堂讨论模式(Classroom Discussion Model)

课堂讨论模式用于提出问题,培养洞察力及促进批判性思维,它类似于我们教学实践中运用的启发式教学,但它比启发式教学更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也更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和相互影响。步骤

(一)阅读材料,设计问题

教师选择并阅读要讨论的材料,设计事实性、解释性和评价性问题。提问涉及三类问题:事实性问题,指根据课文的内容可以直接回答的问题。解释性问题,这类问题不仅探讨作者的观点而且探讨课文的含义。评价性问题,是关于读者自己的观点与课文中观点是否相符的问题。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成功运用课堂讨论模式的保证。好的讨论问题首先必须精确,要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问题的性质:事实性、解释性或评价性;其次不要太宽泛,具体、特定的问题有助于引导讨论的方向;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问题应该反映真正的疑问。

(二)与合作者共同规划,设计问题群

教师最好能有一个合作者共同规划教学,讨论应该提出的问题,预测学生的反应。综合两个人的意见,可以得到比一个人单独设计更好的方案。合作者可以是一个志愿的家长,一名咨询人员,另一名教师,或者班级的一名学生。

(三)向学生介绍课堂讨论过程

向学生介绍课堂讨论的过程,对中学生可以逐步将如何设计三种类型的问题传授给他们,然后分发材料,让学生阅读材料并写出三个希望全班讨论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纳入教师的问题群,这样学生慢慢就会学会如何准备事实性、解释性和评价性问题。讨论之前,还要让学生再一次仔细地阅读材料。

(四)进行讨论

教师指导全班进行讨论,但注意不要充当控制的角色,鼓励学生倾听彼此的意见,学习运用课文提供的资料证实自己的观点。讨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问题是呈开放性,不存在唯一的答案,因此每个问题都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接受各种合理的解释,对不适当的回答不要否定,而要进一步提问予以引导。重要的是讨论的过程,而不是讨论的结果,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批判性思维。

(五)回顾讨论过程

总结各自的观察和体验,在结束讨论时,要求学生反思讨论过程,回顾如何和在何时得出结论,讨论不同观点的价值,并鼓励学生交流各自改变思想的方式,从而提高思维技能。

六、角色表演模式(Role Play Model)

角色表演是通过行动解决问题的。先将问题找出来,再来演示这个问题,然后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生当演员,另一些学生当观众。一个人把自己置身于别人的位置上,然后试着与那些扮演者进行沟通。要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出诸好移情、同情、愤怒及爱慕等情感。该模式的几种假设:角色表演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和思想能由群体产生并融合进意识之中;通过综合自发的角色扮演和理智的分析而将涉及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及信念体系的潜在的心理过程带入人的意识之中

第3篇:美国教师课堂教学评价

美国教师课堂教学评价 默认分类 2010-12-27 14:26:20 阅读8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美国教师课堂教学评价

余艺文

摘要:美国学校管理者对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体系多种多样,但无论是全国性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还是地方性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都具有一定的共性,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内容: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度和师生合作。优质教学的标准是教学设计与课程标准一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适合学生认知水平;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经历的体会,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操作。把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美国;教师;课堂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是美国教育行政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美国学校管理者对中小学教师评价的体系多种多样。评价计划通常由学区管理者制定,由地方教育委员会通过。无论是全国性教师教学评价标准,还是地方性教师教学评价标准都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别注重教师教学评价的信息源;强调教师的教学产品即学生发展的情况;重视教师精深专业知识、广博文化知识与必备教育科学知识三者的整合;重视课内教学向课外学习的延伸;重视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的同步;重视教师教学评价与“师导师”指导制的结合。尽管美国各州教师评价标准不一,但评价的核心内容都是以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度和师生合作三个方面为主。

一、美国教师评价的重心---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不是教师本身,而是课堂教学。具体地说,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及效果。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课堂教学评价的一级指标应该是二维的,一个维度是教师的教;一个维度是学生的学。即:教师的教要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适合学生认知水平。课堂教学评价涉及教师对学科知识的了解,对学生的了解,教师的提问技巧和讨论技巧,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时间和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美国教师在评价课堂教学时,重点是看学生是否学会学习,是否掌握了学习技巧。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

以课程标准为本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传统的教学一般是:从课本中选出一个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设计试卷~进行测试~评出分数,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所教内容~讲授下一部分内容。而以标准为基石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帮助学区和学校开发或使用课程,使用各种不同形式的学生表现数据作出课堂、学校和社区层面的决定;开发学生信息数据系统;制定成绩目标和制定行动计划,设计以课程标准为本的教学。

(二)以课程标准为本的教学设计步骤

第一步:明确标准,熟悉标准的内容知识。例如,这个标准所要求的是哪些内容知识、技能和能力倾向?哪些是核心的观念?教师对学生以前的知识和经验有什么了解?

第二步:设计评价方法,评价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标准。例如,要求达到哪种水平的成绩目标?哪种形式的评估与这一成绩目标最匹配?评估能否提供学生多种选择来表明他们知道的东西?

第三步:阐明成功的标准,确定对学生的期望。例如,教师期望在对学生进行评估中能看到哪些高质量的具体的特征?进行这一评估哪些前提条件是必备的?

第四步:给学生提供学习和表现的机会,计划教学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适当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例如,教师将怎样考虑评估所要求的前提条件?教师计划的教学是否考虑到每个学生?所有学生是否都得到了适当的指导和反馈?第五步:进行评估,要学生来完成评估。例如,评估说明是否清楚?学生是否知道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学生要从教师那儿得到哪种类型的帮助?

第六步:选择评分表,决定学生应当在其他表现上有哪种水平和类型的反馈。例如,教师是否要求所有学生都获得每一标准的反馈?所有的标准的权重是否一样?

第七步:制定表现标准,编制红字标题或其他形式的评分指南。例如,教师希望有多少表现水平来描述“超出标准”和“没有达到标准”?教师是否能区分每个水平上功课的具体特征?哪个水平的表现是符合标准的?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

1.确认要达到的目标。

a.教师帮助学生了解要达到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b.学生明白他们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内容。

c.设计活动使学生理解课程要求和一些基本的概念。

d.活动的设计要围绕帮助学生掌握日益复杂的知识、技巧和理解力。

e.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概念、知识间的联系和课程内容。

2.搜集能接受的材料。

a.用多种手段不断地检测学生的学习,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要达到的标准。

b.教师必须确保每个学生都达到了所期望的要求。

c.学生积极参与检查和监控自己的学习情况。

d.学生掌握知识和检查自己学习的情况。

3.设计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达到目标。

a.学生知道他们要达到的目标和怎样达到这一目标。

b.教师通过积极的学习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基本概念的理解。

c.以课程内容和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d.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独立的或合作的学习活动,不断地探讨、询问、研究。

e.教师确保每一位学生能掌握课程内容的知识和技能,能恰当地解释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

f.设计的问题要侧重探讨原因和过程,而不仅是单纯的时间、地点、人物或脱离情境的记忆题。

g.鼓励学生通过自评、反思来培训、演示、修正、提炼他们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h.为学生提供机会,以书面或口语的形式来展示和输出他们对知识、技巧的理解程度。

(四)创设课堂学习环境

课堂环境的创设是教师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具体包括以下六方面的内容。

1.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物质环境,物质环境包括教室的大小,教室环境的布置,课桌椅的摆放,信息技术的使用,学生学习标准的公布、张贴和学生小组活动形式。2.创设一个公平、相互尊重的文化氛围。在这种文化里,师生关系和谐,教师和学生

都在寻求知识,学生和教师都以学习为自豪。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反映出对学习成就的高度期望,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给学生积极的反馈,学生敢于提出冒险性问题。当学生提出荒唐问题时,不会感到被嘲笑,学生相信教师在认真思考他们的问题,教师会对他们的学习承担责任。教师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尊重教师。师生之间互相关心,相互尊重。3.推进社区发展和小组责任感,学生之间相处融洽,互相帮助,大家都是合作小组的成员,遵守小组规则。教学计划能反映社会发展要求,与课程标准一致。师生积极参加社区服务。注意关心特殊学生。4.建立学生行为准则并加以维持,学生知道所有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张贴在墙上,奖惩分明。家长知道学生行为准则。教师是师生关系、家长和学生关系的榜样。5.教学程序有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根据不同的目的设计课程,总结归纳教学,上下衔接自然,建立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给学生选择的机会,学生参与自评和反思并有明显的师生交流。6.安排有效的教学时间。教学时间安排合理,有监控时间的手段,教学材料准备充分,各种教学活动安排井然有序。教师不断评价学生的学习,不断加深和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有课外学习、丰富知识面的机会。

美国各州中小学每一学科都有统一的课程标准。教师人手一册课程标准。在教师评价中,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特别是了解每一年段对学生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全面了解本学科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的课程标准,而且要了解同年级跨学科

所涉及的内容。教师之间经常交流教材所涉及的交叉部分,在教学中互相补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如:英文文学课,对写作能力强的学生要求他们完成一篇论文或一本书,对写作能力弱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写一首诗或一篇短文。将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结合起来,因材施教。又如,圣地亚哥郡教师评价指南中要求评价者检查听课时要注意以下内容:1.黑板上或教室的墙上是否张贴有学科课程标准和具体的教学目标。2.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与课程标准要求一致。3.学生是否知晓教学要求和所要达到的目标。4.学生是否在投入学习活动,如参加讨论,做演讲,参与小组活动等。5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有创造性,教师是否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如学生互评,学科知识的整合,运用分析、比较、归类等技巧。6.教师是否采用了具体的策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7.教室展示的学生作业是否超过了一个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课程标准进行。

二、美国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学生参与度

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主要是解决学生学习的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爱学”,即学习的主动性;二是学生“会学”,即学习自主性;三是“善学”,即创造性学习。美国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列入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

系。课堂教学一般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选择学生将达到的标准。2.设计一个评分指标,以便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3.创设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所要达到的目标。4.设计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5.用评价数据给学生提供反馈。6.重新设计下一步教学。

例如:普莱士中学纳塔夏( Natasha)老师上了一节训练学生英语写作的公开课。黑板上板书的内容如下:1.教学要求:学习写作技巧。2.教学内容:改写句子并对所改写的句子进行评价,在写作过程中,根据需要改写句子,使之流畅。3.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改

写的主要技巧,使写作更合理,更规范。4.时间安排:这一节课总授课时间70分钟,时间安排是:第一,用10分钟时间让学生从自己的作文里找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将它改写成五个不同的句子,即用五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改写。第二,用5分钟时间写下学生是怎样修改句子的。即:是改掉了多余的部分,还是重新安排结构。第三,用5分钟时间向同桌解释自己改写句子的目的。第四,用5分钟时间分组讨论总结。每组选一个代表将大家在修改句子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写在一张大纸上,然后张贴在墙上。第五,教师用5-10分钟时间将各组学生归纳的内容进行分析总结。遇到不确定的问题时,学生可以随时提问。第六,师生再用10分钟时间将改写句子技巧归纳成两部分,即内容改写和编辑需要改写。第七,归类后,教师给学生5分钟时间反思各自修改句子是采用了两类技巧中的哪类技巧。第八,最后20分钟,教师发放一篇短文,让学生用所学技巧进行修改。整节课70分钟,教师只用了15分钟分析讲解,其他时间都是学生小组活动或独立练习。

在评价这节课是否成功时,听课教师讨论、评价的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听课记录写下的是学生讨论交流的内容,记下了参与活动的人数。在评价这节课时,教师们一致认为这节课是成功的。第一,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思想

碰撞的机会,教师熟知教学内容,师生和生生之间有互动。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创造了一个积极的环境。第二,80%的学生掌握了所要达到的目标,知道修改句子的技巧。第三,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第四,教师自始至终监测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公平有效的评估。学生也参与评价其他同学的句子。本节课教师只用了15分钟时间授课,其他时间都是学生活动。在美国评价者看来,学生参与度是判断学生主体地位是否落实和学生主体性发挥如何的主要指标,优质的课堂教学的概念是让学生动脑思

考、动口表达、动手操作。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经历的体会,都达到了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这与我国的“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完全不一样。如果学生愿意学习并积极投入学习,将获得最佳学习效果。日本研究者龟口蕙治将学生学习方式和记忆的效果作了一些比较,结果如下:教师满堂灌,学生只能记住5%;学生自己阅读,能记住10%;使用图像,学生能记住20%;演示试验,学生能记住30%;课后讨论,学生能记住50%;演讲后,让学生练习,学生可以记住75%;而学生互教、互学、在做中学,能记住90%的内容。

美国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看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学生是否在积极地思考,教师是否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活动。教师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师角色的变化

使课堂的形式和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三、美国教师评价的重点---合作精神

美国教师评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教学评价中,要求教师要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不单是形式上课堂的课桌椅合并成小组形式,也不只是课堂上多一些学生间的讨论和对话,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使他们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在分享成果当中,既肯定他人,又能表现自己,从而培养一种公平友好的竞争精神。教师在教学中,把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一个主要追求的目标。他们常常把教学内容组合成为小组成员经过合作和共同努力才可以完成的成果,以集体的成果展现出他们的成绩。例如普莱士中学的英语教师琼?盖彼(Jan Gabby)在检测学生的诗歌掌握情况时,就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的。三天前,教师就布置了诗歌表演作业。她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选一篇诗歌,分人物角色表演,并解释每一句的意思及结构。学生组长安排不同的同学准备不同的内容,有的查找诗歌作者的情况介绍;有的分析诗歌,找出押韵的词、韵律安排或其他,有的总结诗歌大意;有的准备朗诵。在表演课上,学生小组争着上台表演。他们分工合作,把诗歌内容和写作技巧解释得清清楚楚,表演得淋漓尽致。

在美国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时间和活动都是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有时作业的批改和考试的评判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或相互评价来完成的。如演讲课上教师布置学生找一篇已发表的故事进行演讲。要求是:根据故事内容用不同的声音,简单的手式和节奏表现

不同人物的性格,把演讲制成录像放给全班同学看,每人只能占用10分钟。学生花了两周时间寻找资料,阅读理解,反复操练。两周后,全班伺学一起看录像,分别进行评论。每个同学找一位搭档相互评论对方的文章内容、声音、眼神、表情、动作等。互评之后,教师还要求学生自评。有一个学生在自评表上写道:我认为我应该得A-,因为,第一,我选的文章内容很好(她选了一篇关于黑人小女孩努力成功的故事)。第二,我认真准备,花了很多时间。第三,尽管我还有一些语音错误,但比以前进步多了,老师和同学们应该看得到。教师按照这位学生的要求,给了她A。这种学生互评、自评,既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在评价别人的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最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合作体验,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和获得他人承认的满足感,使每个学生感到自己需要与他人合作,自己需要学习,更需要向别人学习和在别人的帮助下发展。

美国教师布置作业大多是项目作业。特别注重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有时学生为了完成一个项目,要查找大量的资料,准备器具,征求教师的建议和指导,有时三人或四人一组做一个项目。教师检查学生作业的主要形式有表演和展示作品。这样既培

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也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兴趣。在给学生评分时,美国教师常常会征求学生的意见。如教师会问学生“你认为你应该得多少分?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美国教师认为,让学生合作批改作业和互评是对学生的信任,学生在批改作业和相互评价过程中,能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

主要参考资料:

1. Grant }iggins and Jay McTighe.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1998. 64.

2. Charlotte Danielson. Enhancing ProfessionalPractice.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Develop-ment, Alexandria, Virginia, 1996:

3. Interstate New Teacher Support and Assess-ment Consortium. Mssodel Standards for BeginningTeacher Licensing and Development:A Resource forState Dialogue. Washington D. C: Council of ChiefState School Officers, 1992.

第4篇:美国中小学K-12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使用技巧.

K-12对外汉语课堂 实用技巧

上海中学国际部戴明霞 dmxdai@hotmail.com 2009年8月 中文教学的目标

一、课堂教学方面

二、课堂管理方面

三、教学资源方面 课堂片段 之“斗智斗勇” 《小猫钓鱼》 课件实例 中文教学的目标

☐中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官方版答案 --通俗版答案

☐是什么阻碍了我们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官方版答案

『5-C Goals & 11 Standard』 全美中小学教师协会CLASS颁布的 《全美中小学中文学习目标》 -Communication 运用中文沟通 -Culture 体认中国多元文化 -Connection 贯连其他学科 -Compare 比较语言文化之特性

-Communities 应用于国内与国际多元社区以上摘自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 by Allen Press, Inc. 1999 通俗版答案

☐学生喜欢老师、喜欢中文,开开心心来上课。

☐家长满意,愿意送孩子来上中课。

实例:《小猫种鱼》课件

☐教学对象 ☐教案 ☐课件

☐和“5C”相对照 ☐教学反馈(学生、家长 1. 课堂教学方面

☐1.1 常见问题的例举、讨论和解决方案

(1 入门和初级水平的课堂教学语言用中文还是英文? (2 对“教书”这个名称的新体会

(3 “中文课没有意思!”---从吸引注意力入手

(4 “我不喜欢看中文书”---与“读”相关的几个问题讨论 (5 “汉字最难了!”---与“写”相关的几个问题讨论 (6 其他

☐1.2 课件《小猫种鱼》

(1入门和初级水平的课堂教学语言 用中文还是英文?

☐问题的提出 ☐解决方案: ---中文为主(语言接触和中文思维 ---三遍原则 ---教师小助手

---考试时可适当采用英语 ⏹Direction可以用英语

⏹给出例题(题型是学生熟悉的 (2 对“教书”这个名称的新体会

☐教师(Teacher ---教员《现代汉语词典》 ---教什么?怎么教? ---教什么书?怎么教书?(你家有几口人?☐教用(Wei-ling Wu 《远东少年中文》的作者 (pre-speaking和functional objective

☐机械练习有意义的练习交际练习 机械练习

机械练习是指模仿、重复、替换、扩展等不太需要理解的练习项目。(答案由老师控制 ---替换句子或者对话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词语(事先已给出替换项

---词语扩展/词语搭配和句子扩展/完成句子(被扩展部分由学生给出

(可以一问一答来进行 有意义的练习

有意义的练习是那些需要比较明确地理解了所练习的内容的意义后才能进行的练习。

如复述、翻译、回答问题等。 交际练习

交际练习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或创造交际环境,使学生把所学的东西运用于实际交际中,根据真实的情况来回答、交谈和练习。

这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真实的问答练习

---根据图片、实物或者学生都熟悉的情况来练习或实践(Mr. Dragoo的头、水族馆

(3 “中文课没有意思!” ---从吸引注意力入手

☐兴趣问题(老生常谈的话题,怎么做?☐课堂切入点:注意力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注意有选择性和集中性(聚焦的特点---复杂多变的事物可以延长注意集中的时间---老师可以这么做:

老师可以这么做:

☐生动、多样、有趣的教学环节

---适当安排一些游戏、Flash、音像资料、道具、课堂剧、角色扮演、画画等等。关键:直观形象。

(声韵母、光滑、星星本

---让学生没有空的时候。(读读写写、说说看看、动动手动动脚、扭扭脖子伸伸腰

☐课堂是舞台,老师是演员。

课堂一级演员= 抑扬顿挫的语气+夸张生动的肢体语言+童心

☐培养对汉语的直接和间接兴趣(有用、成就感、Tommy、Ryan☐发现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时候要采取措施,如提示、提问、调整内容、调节氛围等(《井底之蛙》、光滑

4 “我不喜欢看中文书”---与“读”相关的几个问题讨论

☐朗读、默读、流畅阅读、快速阅读 ☐如何鼓励学生多看中文课外书?

☐对中国传统经典的诵读是否需要?

朗读、默读、流畅阅读、快速阅读 定义作用课堂实施 朗读Read Aloud

大声

声情并茂、抑扬顿挫 认字正音、理解大意 情感体验、培养语感 集中注意力 ☐形式: 范读、领读、轮读、抽读、分组 读、分角色读、有感情的读 ☐小花招

“我最喜欢”、迷你课堂剧” 默读Read Silently 无声

一个字一个字 快速了解大意 不影响他人 可以思考 ☐形式: 带着问题来默读 ☐小花招:魔术指

流畅阅读* Reading Fluency 有声 流畅、准确

可反复阅读同一内容 快速和准确 建立字和义的关联 ☐形式: 两人一组 有记录轨迹

快速阅读Fast Reading 无声 快速 增加阅读量 主动寻找所需信息 ☐水平稍高的学生 ☐略带、跳读、划关键句等 ☐不求甚解 注:Reading Fluency 如何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

☐目的? ☐怎么样做? ---老师的鼓励(同伴阅读、阅读马拉松、给书做广告、把书做奖品等 ---家长的配合 ---利用各种资源 ☐注意问题

---拼音、图片、音像、不求甚解、兴趣为导向 对中国传统经典的诵读是否需要?

☐问题的提出(华裔家庭是否有需求? ---文化传承、教育启蒙

☐读经,当前中国社会热点话题之一 ☐我校的实践

---古诗(咏柳、“课前热身”、诗本、春游 ---《弟子规》

---《明月几时有》

(5 “汉字最难了!”

---与“写”相关的几个问题讨论

☐汉字,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 ☐认字和写字,孰先孰后? ☐认字,从词语开始。 ☐如何让学生记住汉字? ☐汉字抄写,要不要抄?抄几遍?抄什么?抄在哪?☐电脑输入对汉字的影响。

☐写作: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认字和写字,孰先孰后?

☐上海目前汉语母语教材的情况☐主流:先认字,再写字 ☐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孩子多认字? ---认字,从词语开始

认字,从词语开始。

☐我的教学经验

☐“超启右脑识字”、“直映认字”的特点:把常用字组成词语,并配上图画 ☐课堂上词语教学的一些方法: ---生字卡片 ---图片小词典 ---划书 ---猜一猜

---造句(给出例句、给出场景、给出提示词语,是学生熟悉的 ---词语的联想(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

---Poster:识字大王

---词典的使用(部首查字法 如何让学生记住汉字?

☐汉字的造字法

---象形、指示、会意、形声 ☐汉字的结构、笔画、笔顺

☐汉字联想(字形相近、读音相近、多音字、相同的汉字部件等

☐汉字动画、汉字笔画示范 ☐当场检查 ☐激活学生的“力量” ☐记忆规律的应用

---遗忘先快后慢、复习(及早、间时、尝试回忆 汉字抄写,要不要抄? 抄几遍?抄什么?抄在哪?

☐抄写的作用:确认正确性、练习以巩固 ☐抄几遍?上海实验学校的实验结果 ☐抄汉字、拼音、词语、句子、课文? ☐抄在什么样的本子上?(小学和中学的差异 电脑输入对汉字的影响。

☐电脑使用的普及 ☐电脑对汉字学习的影响 ---方便网络沟通、容易有成就感

(学生电脑作品

---汉字的书写能力(正确、美观下降 ☐我校的尝试 ---“小青蛙软件”

---写字课、书法课、作业展示、书写比赛(大、小 ---课堂的延续(回家作业

写作: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关键:有写的内容和写的愿望 ☐顺序:词-组词-句子-句群-段落-篇章 ☐一些方法的列举: ---仿写

---应用文体(留言条、请假条、生日卡片、我的愿望等,一定要给出情景 ---Step Writing给我们的启示

2. 课堂管理方面

☐2.1 学生情况的分析和班主任工作的启示

☐2.2 课堂管理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和相应措施列举 (1 课堂纪律的制定 (2 奖罚制度的设计 (3 “公平原则”的体现 (4 个人力量的发动 (5 “小组合作”的必要性 (6 “展示舞台”的提供 ☐2.3 课堂片段之“斗智斗勇”

2.1 学生情况的分析和班主任工作的启示

☐学生情况: “若论中文水平,美国学生的程度很浅,因此老师能否胜任,主要不在于教师的中文造诣,而在于对美国学生、学校、和社会的了解程度,这关系到能否根据美国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还关系到能否管理好课堂秩序。在美国当老师,可不能采用中国式的师道尊严,管理过严可能引发学生和家长的抗议,闹不好会吃官司;管理过松,又无法正常教学。如何掌握尺度,取决于对美国文化、法规、社会道德、乃至青少年问题的了解深度,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学会的。”

(摘自网络文章《我在美国教中文》

☐班主任工作带给我的教学启示(moving-up (1 课堂纪律的制定

☐Classroom Rules 的重要性

☐Classroom Rules 制定时要考虑的方面: ---学生情况、可行性、积极表述、5条左右

☐常见的Classroom Rules 例举。 ☐如何执行? ---开始、坚持、反复、第一次、奖罚配套

---教师的个人魅力(言而有信、恩威并施等 ---学生的力量(后文第4个问题

(2 奖罚制度的设计

☐遵守或不遵守规则带来的不同结果 ☐奖励的列举

---物质(Star System、粘纸和图章、糖果等

---“投其所好”(自由活动、电脑游戏、幸运大抽签、分数等 ---精神(口头、书面、不同场合、获得“特权”

---我的“苹果制” ☐处罚的列举 ---奖励的“逆向考虑”

---注意点:场合(Anika、用词(Joyce、先礼后兵(半个X、有时要“狠心”(站着、甜言蜜语、尽量不要让学生有空子可钻

(3 “公平原则”的体现

☐公平:处事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 ☐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是要让学生信服。 ☐在以下方面是否需要改进? ---对学生的奖励和惩罚方面

---对不同学生的态度(每个人的“闪光点”

---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每个人每节课都有收获吗? ---座位安排

---点名(小道具 (4 个人力量的发动

☐人人参与课堂活动。

---每个人? ---多样的参与方式?(《明月几时有》、健康操 ---机会均等吗? ☐我们学校一些老师的小办法: ---轮流班长制 ---工作任务表

---小老师(收发作业、互相检查、范读等 ---特别的岗位留给特别的学生(Brian的中文作业 (5 “小组合作”的必要性

☐学习的需要(学习目标、学生差异大 ☐成长的需要

☐中文课上分组活动需要关注的: ---成员分配 ---要求和内容明确 ---老师的指导作用

---要有结果反馈(展示和评价 ---小组合作,无处不在

---课堂实例(汉字卡片、简易课本剧、听写 (6 “展示舞台”的提供

☐展示,是对学生努力的肯定和赞赏。 ☐不仅仅是才艺表演、演讲、扮演等 ☐中文课上的“家常”形式: ---学生的当场示范

---好作业的公开和表扬(诗和“诗潮” ---学生作品的展示和收集(Justin的桌子、挂

出来、作品夹、成册、新主意 2.3 课堂片段之“斗智斗勇”

☐I can teach better! ☐啊,换过了! ☐听不懂! 3. 教学资源方面

☐3.1 网络素材

☐3.2 软件和工具☐3.3 我的课件 3.1 网络素材 http:///xiaoyu/jiaosh 单的图片处理:光影魔术手 更多信息:谢天蔚教授的“网上学中文”网 站 http://www.csulb.edu/~txie/online.htm 3.3 我的课件

《中秋节》 《端午节》 《元宵节》 《十二生肖歌》 读书记录 《汉语组教学活动集》

第5篇:《相互信任》教学设计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 北羊街小学 李 燕

理论分析: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

针对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可能存在和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扰或问题,团体辅导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推动小学生心理素质积极发展,有效地预防因缺少关注、引导而可能发生的心理困扰,使小学生可以在团体生活中体验团队合作的力量和感受团队队员之间相互的信任。 辅导目的:

1、认识到我们需要信任他人,也知道做到相互信任的四点要求。

2、学生要能够信任诚实可靠的人;防范不诚实可靠的人;能够努力把他人托付的事情办法,并不断提高自己在德才两个方面做 个值得信任的人。

3、学生应当具有信任最珍贵,要珍视信任,努力做一个值得信任的人的意识;以及我们也需要信任他人,并且是信任诚实可靠的人,信任而不轻信的意识。 辅导重点:使学生掌握如何做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辅导难点:信任不等于轻信。 辅导准备:PPT

辅导方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归纳法、情感共鸣法。 辅导步骤:

三、信任之旅(8对~10对)(约20分钟)

目的: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助人与受助的感受,增加对别人的信任与接纳;同时培养乐于助人和接受帮助的意识。 师:为了加深朋友之间的友谊,我们大家做—个游戏,好吗?

师:游戏的要求:两人一组,不准说话,只能用动作去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帮助,按照规定的路线走,大家都要体验当时各种感受。其他同学在一旁观看,也要谈体会,看哪组配合最好,方法最好。

步骤:

⒈邀8~10位同学参加游戏扮“盲人”。(可选几位最不守纪律的、作业常不做的学生在其中,男生、女生数不均等),排到走廊里(这些人不要让其他同学看到,或集中到高一层楼的走廊蒙上他们的眼睛(以上请助手完成,然后让他们原地转3圈(目的:失去方向感)。

⒉师:(神秘而紧张地语气)同学们:我估计,外面这些同学目前有困难了,而且肯定有很大的困难。谁愿意做好心人,去帮助他们?(选8~10位)要求:在帮助他们时也不能说话,只能用动作。

在他一对一结对完成后,进行一段艰难的真正的:“信任之旅”。

附:艰难路线图,可设置在教室里(如能走走楼梯最好)。在他们结对时,教室里快速完成如下的布置:

师:宣布“信任之旅”开始,请好心人帮助“盲人”走好客观存在艰难的历程。(线路可以曲折点,在“信任之旅”活动开始之前,这些障碍不要布置,待参加游戏学生出门后,再布置起来,尽量就地取材,请学生帮忙,同时以最后一对学生到终点为游戏结束。)

⒊情感交流:(围成图(1)状)

师:①先问蒙住眼睛的学生:a、当你蒙住眼睛看不见什么时,心里什么感觉?此时心里最希望什么?b、在好心人帮助下,你说说在通过各种障碍时,心里有什么感受?c、你对帮助你的朋友满意不满意?(2~4位学生)。②问好心人,a、你看到“盲人”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b、你是怎样想方设法帮助你的朋友的?b、通过对朋友的帮助,你有什么感受?(2~4位学生)③问观看的学生:看了这个游戏,你有什么想法?(这里要求教师抓住以下重点去组织提问:当你有困难时,渴望得到朋友帮助;当朋友帮助你时,你要乐意接受;当你帮助了朋友,或在朋友的帮助下,战胜困难后,心里感到欣慰。)(时间允许的话,可以换一批学生再做,再交流)

⒋小结:

师:同学们,游戏结束了,我发现大家今天交了新朋友,而且敢于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虽然有的同学没有说,但相信他们也已经有了新的感受和想法。特别是当自己碰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同学、老师、朋友会向你伸出友谊之手,真心诚意地、耐心地给予帮助,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责任,你呢就要愿意乐意接受老师、学生、朋友对你的帮助,接受别人对你的帮助,使你不断进步,也是有责任心的表现。

师:你们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紧扣:上好课、守纪律、做好作业、写好字、好好学习、有责任心等等去谈(5~8位或更多),对说得好的同学,再次发奖。)

五、结束余音(约1~2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好,我很感动,你们好像长大了许多。特别是懂得了认真上课、完成作业、守纪律等等是有责任的表现,也懂得了主动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也是有责任心的表现,这使我很高兴。相信你们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认真上好课,认真完成每一天每一次的作业,做个好学生,你们说是不是?下次我们再来做游戏好不好?好!记住,比一比谁的进步快!

第6篇:《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反思

鲍七小学吴文国

本节课是在前几课了解了多种多样的动植物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动植的结构特征与环境的联系。

不同环境中的植物,从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不同地区的植物两方面,对植物的根、叶两部分进行研究。教师应准备些植物样品,便于学生更直观的进行观察、分析。教学前,让学生联系四年级时学的植物知识,说一说根、叶对于植物的作用,再结合浮萍、草的根的结构特征加以区别,说说为何会这样?这样学生对于水生植物、陆生植物的根的特点,为何会长成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讲解植物叶的特征,过程方法同上,先说说叶的作用,然后说说仙人掌、松树、香蕉树三种植物叶的特征,再结合各自的生长环境分析植物的叶与环境的联系。最后,再让学生举例类似的植物结构特征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以此来拓展巩固学到的知识。

不同环境中的动物。鸽子和金鱼这两种动物的特征较明显,生活的环境也完全不同。对于体形,纺锤形,学生不理解,只会说是流线体,教师要解释一下什么是纺锤。其他的特征及功能,学生还是能说的很好的。

讨论生物的器官特点,分析它们的作用及生活的环境,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难,均能结合实例很好地说明。

上一篇:办公思维导图中文教程下一篇:最新基础护理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