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毛转有感

2023-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读三毛转有感

读三毛有感

但愿人长久——

读三毛有感

实在说不清我对三毛是怎样一种感觉。“三毛”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红遍天下的名字,而当时我或许还没有呱呱坠地;在我牙牙学语时,她却已决绝地用一枚丝袜结束了自己流浪的人生。但在多年以后,尽管有时间的跨越,尽管这个世界越来越多姿多彩,我却可以一页页的翻阅她的生活,穿越她漂泊的生命,在记忆中一笔笔的勾画出她长长的裙,长长的发,还有那无法复制的独一无二的风情。真的很难描述这样的感觉——是庆幸,是敬仰,是崇拜,是向往?都是,或许又都不是。

初始三毛,她就将属于自己的“撒哈拉”别致的在我面前开展开来。我沉醉于那份浪漫,那份痴情,那份直面逆境的洒脱之中。我折服与那份勇敢,那份执着,那份对人性恶的一面的鞭挞。在那样一片沙漠海中,虽然除却爱情和坚强外别无他物,但她白手起家,让棺材摇身变成家具,使轮胎改头换面化成座椅……种种腐朽,都换作了神奇。三毛这个奇女子,凭借不可思议的想象,在沙漠荒原中,开出了一个春天。即使在今天看来,这仍是千千万万女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浪漫,三毛孑然一人,就将它演绎得淋漓尽致。

曾经有人出过一本书,内容大致是揭发三毛“撒哈拉”背后的真相。浏览过后,最大的感受是不理解。值得吗,不远万里赶去撒哈拉沙漠,只为揭穿一个女子买下的梦?一个可以用不愠不火的情绪、不紧不慢的语气,写行云流水般文字的女人,她的真想,又有什么紧要的呢?至少在爱她的人中、在我们心中,她从来都是真实的,是感人至深的。否则,也不会在多年以后,仍有人前赴后继的和她相约撒哈拉,将一个瞬间定格于心理。是的,那样对理想的执着,对爱情的追求,对生活的充满希冀,当三毛带着浪漫姗姗走来,让你在眼泪中体会微笑时,似乎什么都可以抛到一旁。你又怎么去指责她的作假?所以,了解所谓的真相后,我对三毛的爱未曾消减半分。

因为依旧爱,所以对她选择离开尘世的方式无法视而不见。对于她的死,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懦弱的表现。我想,在一个所有人纸上谈兵的年代,毅然选择背井离乡、奔赴荒漠的人,不会失之懦弱。有人说,这是败给了爱。或许吧,三毛,她总是用别人的生命来衡量自己。荷西、父母,是她生存的全部。向来以为人都是为自己人活,懂事后我才慢慢明白,有些事是必须承受,没有退路。三毛,她将这样的承受表现得那么自然,那么若无其事。从来以为并不一定需要某个人来陪伴自己一生,明理之后我才醒悟,能为一个人而生、为一个人而死,才能让人生的价值变得不一般。

不管事实究竟是怎样的,三毛仍是三毛,我挚爱的三毛。她的死,只是宣告她流浪日子的结束而已,但是,驻足在人们心里的旅程不会有句号。

还记得《梦里花落知多少》中新年钟声的故事吗?今年的新年钟声里,我同样默念了12遍“但愿人长久”,为她清水芙蓉般的文字,为她洒脱不羁的人生也为所有爱她和即将爱她的人//////

第2篇:读三毛有感

今日空闲之余一直在读三毛的书,虽然这个女作家只活了48岁,但她经历了一些人一辈子都不曾有过的经历。她这个人就像一杯好茶,一本好书,需要慢慢品,慢慢看,要不无法领会她复杂敏感的内心世界。有时读她的书我感觉这人内心深邃的可怕。当深爱她的大胡子丈夫荷西死后,她整个人都是封闭的,任谁都走不进她的内心世界。

她的 一生虽然短暂,但人生经历却一点都不短暂。她的上半生正如《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一样一直在流浪,一走就是14年。直到荷西死后决定回台湾定居。她是一个要爱情不要面包的人,他与荷西在贫瘠干燥条件差的撒哈撒沙漠生活了多年,从来也没有抱怨过生活的艰苦。或许这就是爱情的微妙之处,与喜欢的人在一起到哪都是幸福的。她还一人旅行了大半个南美洲,在我看来她就是个有着良好教养的有个性的“奇”女子。

她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女作家,她的作品不同于琼瑶和张爱玲的言情小说,因为她们写的都是别人,而三毛写的却是自己。在她朴素而平凡的文字里,体会了解了她待人接物的真诚和她的独立与坚强。

她或许给我树立了一个榜样,在人格和做人方面的榜样。我们无时无刻都要做原本最真的自己,多一份真诚少一分虚假与做作。在职场中要做卡里奥费丽娜那样的人。也许这是我的无稽之谈,但我走的总不会太偏。

来陕西这两年里在我所认识的人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学着慢慢成长。少了些幼稚多了些担当。长大的感觉真的好奇怪,懵懂中带着几分苦涩。成长是一个过程,在经历风雨之后也许我们会一夜长大。

大学离家走出象牙塔的保护,我知道什么是自重与自爱,也懂得学会保护自己,分别善恶与虚伪。但在父母眼中我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他们总不相信我有足够的能力应付人世的复杂。虽然我的品格和教养已在慢慢建立,可他们就怕我上当。有时感觉过多的关爱对我来说反而是一种负担。也许就是这样因为大学是青春的最后一站。

成人之歌已经奏响,也许我们还有无知的狂傲,难懂的矜持,不知觉的冷漠和莫名的忧伤,还有无故的孩子气,但总有一天我会独自担当对生计和环境的责任与坚强。

本人拒绝一切的矫情,虚假与做作。无故请不要乱评。

第3篇:读《三毛全集》有感

婷小婷

上大学后,每回校内摆摊子卖书,我总是会禁不住去看一看。大多时候,总是停下看看卖些什么书,过过眼瘾,很少买。印象中是2011年年底,和室友在南门看到有书摊子,我便停下来止不住买了一本《亲爱的三毛》,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当时心急路上就想打开来看看,三毛是早有听说过的,谁知打开竟然发现是盗版的。学期末一到,我便将这本书冷冷的丢在箱子里,拉回家了。谁知这一搁就搁了一年多。

2012年年底,不知怎的突然又想看三毛的书了。那时候已经搬进一个新寝室,我一说立即有室友兴高采烈的给推荐。就这样,我开始看《温柔的夜》,也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不过已是2011年新出的版本了。由于内容基本上都是浅显易懂的散文小故事,我基本上一两天也就看完了,当时对其中一篇“五月花”印象格外深,也开始慢慢有点知道三毛的性情了。《撒哈拉的故事》展现了沙漠迷人的风土人情,让人很难忘的还有荷西与三毛“沙漠中的婚礼”,荷西送给三毛的结婚礼物竟是一副完整的骆驼骨架!而《雨季不再来》看完以后就要与期末考试大战了,这本算是三毛最早期的作品了,满含着一个少年当时的彷徨。

2012年12月12日我过农历生日,给我推荐三毛作品的那位室友送给我5大本三毛的书, 即使到现在我想起来也是心怀感激的,实在是很喜欢书。这样加上我之前买的3本就有8本了,三毛全集一共有11本,为求圆满我又厚着脸皮向另外两位同学讨了3本,算作生日礼物了。真的是感激他们。收齐以后,心里直打算着寒假回去怎么好好看掉了,那是一种内心充实充满希望的感觉。

2013年寒假就这么应景的开始了,虽然现在已接近尾声。回家后第二天,我心急的只好自己去邮局,大费周章的把书拿回来,加上其他的一共15本;因为还邮了一个熊回来,一路上都有人朝我看。拿回来后第二天,我开始看《稻草人手记》,这本书的封面是淡淡的蓝色,我很喜欢。里面一篇“大胡子与我”让我印象深刻,三毛说,她与荷西结合的当初,不过是为了结伴同行,双方对彼此都没有过分的要求和占领。她选荷西,并不是为了安全感,更不是怕单身一辈子。她与荷西的婚姻生活自由,有各自的心灵空间,而且三毛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爱情。

之后的一本《梦里花落知多少》,主要描述的是荷西死后的三毛,这里写的颇为感人。三毛后来说与荷西在一起的6年是上天给她的恩赐。三毛始终相信荷西的灵魂陪伴着她,后来她反复地想她也不愿意自己先去,她说荷西没有三毛是不行的,还是让荷西先去她自己来独自承受这痛苦。荷西去世时30岁。

《万水千山走遍》是由报社赞助三毛的中南美洲之旅的纪行,期间三毛去了墨西哥、洪都拉斯、秘鲁、厄尔瓜多、玻利维亚、巴拿马、哥伦比亚等地,并一路写下了她对所见所闻的感受。三毛后来回国,答应教书一年。也是在台湾生活后写了《送你一匹马》,着眼于眼前的生活和自己的家人。第8本《亲爱的三毛》是三毛与读者的书信集,三毛也说借着读者的信件,擦拂了她朦胧的内心。第9本《我的宝贝》写的是三毛在世界各地游玩收集的宝贝,并且每个宝贝后面都附了一个小故事,并有图片,只可惜我这本书里面没有。第10本《滚滚红尘》,是一个剧本。并且后面由林青霞、秦汉、张曼玉等在1990年拍成了电影,电影看过之后觉得还不错的。最后一本是《流星雨》,其中收有三毛的演讲录,“流星雨”在三毛是指身边与我们擦肩而过的人与事,由于这些存在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本书中我印象深刻的是三毛评书,评的是“武松、潘金莲、孙二娘”,我看过觉得十分精彩。并且附了2盘评书CD。

讲了一堆啰啰嗦嗦,差不多把《三毛全集》胡乱的介绍了一下。其实还是得自己去看去感受。

旅行与写作,是三毛毕生都在做的事情。三毛少时逃学念书,辍学,后来学习美术,到大学念哲学,已藏书2000多本,毕生到过59个国家,10几年只回过家3 4次,通中文、西班牙语、德语、英语等语言,这些在我看来实在是个传奇。她对美有着惊人的敏感与欣赏能力,(WWW.FWSIR.COM)少时还曾梦想嫁给毕加索。而在三毛眼里,写作是生活中最不重要的一部分,它是蛋糕上的樱桃,而且她从未立志当过作家;她认为生活远比写作重要,她重视生活甚于写作。三毛的作品几乎全是传记文学式的散文,不真实的东西,她写不来。三毛的文字有着她最真的性情。

说到三毛与荷西的爱情。在荷西高三的时候,第一次遇见了在西班牙求学的三毛,并说要与三毛结婚,让三毛等他6年。当然三毛并没有等他,6年以后缘分自然来了,他们也就在沙漠中简单的结了婚。三毛作品中有不少是与荷西婚后的生活点滴。三毛是一个好的家庭主妇,很持家。在《流星雨》中,三毛说到后来她才发现,荷西因为她晚上熬夜写作一直睡不着,因此停笔了,直到荷西去世。荷西说他不拉着三毛的手睡觉睡不着,我看到这一句以后感动不已。三毛说婚姻是一件值得每个人尝试的事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对男孩女孩都一样。

三毛说过为了她的至亲:爸爸、妈妈、荷西,她愿意做一只不死鸟,直到他们走她再飞。

但1991年,三毛自杀,时年54岁。

而我还没出生。

来易来,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难聚,爱与恨的千古愁;

于是不愿留的你,要告别还未见的我。

叶子分割线

作者介绍:

婷小婷

坐标:广州

爱好:看书、旅游

外号:女神

第4篇:读《三毛流浪记》有感

暑假里,我读了《三毛流浪记》,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这本书是张乐平爷爷创作的漫画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叫三毛,他是个孤儿,生活在旧社会,过着到处流浪、无依无靠、忍饥挨饿、受尽期负的悲惨生活,看了让人心酸流泪。

尽管三毛的生活很凄惨,但在他身上展现了许多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三毛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他看见一位老人饿着肚子,就豪不吝惜地把自己叫藏着舍不得吃的一地烧饼拿出来分一半给老人,后来他看到老人没吃饱,把另一半也给了老人,自己却饿得肚子“咕咕”直叫。

三毛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孩子。他看到一个高个子大男孩在蛮横地欺负一个小男孩时,不顾自己比对方矮一个头的劣势,勇敢地冲上去帮助弱者,回击了那个欺负人的大男孩。

三毛是个乐于助人的孩子。有一次,有个小朋友摘桥边的野花,不小心落进河里,恰巧路过的三毛毫不犹豫地跳下河,把小朋友救上岸。

三毛还是一个不向命运屈服的孩子。三毛孤苦伶仃,有时吃的是浆糊,睡的是垃圾车,受尽苦难,但他始终没有气馁,没有绝望,没有放弃求生的希望,一直顽强地生活着、奋斗着。

和三毛过的暗无天日的生活比起来,我们作为生长在新中国的“祖国花朵”,现在的生活真是太美好、太幸福了。我认为,我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学习三毛的优秀品质,加倍努力学习,掌握本领,长大后回报祖国,为社会多做贡献。

第5篇:读三毛流浪记有感

童年的回忆《三毛流浪记》

回忆我童年读过的书,我只能记起《365页故事》和《三毛流浪记》了。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的书柜里就只有这两套适合我看的书。《365页故事》的包装为黑色,分为上下两册,封面上画着一个妈妈和一个孩子,孩子正津津有味地听着妈妈讲故事。《三毛流浪记》也分为两册,一册是粉红色的封面,上面写着《三毛流浪记》,而另一本的封面则是绿色的,上面的大字变成了《三毛从军记》。

对于《365夜故事》里的文字我已经忘却,倒是能依稀记得《三毛流浪记》里的情节。现在想来倒觉得有些奇怪,几乎没有文字的图画,我却能从中读出许多故事。小时候看书,只关注它是否有趣,没怎么多想其背后深刻的意义,因为这次的作业,我又上网重温了这部漫画,因为好多细节都记不住了,必须再看看才能写出点东西。没想到才看第一眼,记忆的水龙头就像被打开一样,每幅画似乎不是从电脑屏幕映射到眼睛里,而是从记忆里蹦出来一样,不断的在我脑海里跳动。这里我想小小的感叹一下:小时候的记忆力果然好,不像现在,昨天看得书今天就忘了。真后悔小的时候没多看点文学名著,落到现在肚子里没多少墨水。

对于三毛,我想说他真是个倒霉的孩子,一个诞生于中国漫画家张乐平笔下受尽凌辱、身世凄凉、穷得只剩下三根头发的倒霉孩子。他在各个小故事中遭遇着各种各样的不幸,也许小故事的开头他会碰上好运,可小故事的结尾他必定又会倒个大霉。小时候看书,大多是看书上本身就具备的东西,不会想太多,而现在就不同了,现在能看到书本以外的东西,就像这次重温《三毛流浪记》,我没有因为三毛滑稽倒霉的经历而开怀大笑,反而因为三毛的可怜遭遇而感到难过。在看的过程中脑袋里会跳出从电视剧中积累的有关旧社会的画面,画

面中总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灯红酒绿歌舞生平,而另一个则是穷困潦倒水深火热。漫画中那些人物的面容我都觉得有些可怕,不管是“不白之冤”里的大婶,“推车上轿”里的有钱夫妇,“小心烛火”里的老大爷,还是“学习印刷”里的小工,我都觉得他们的面孔是扭曲的,我不知道现在的小孩子看这部漫画能得出什么感悟,我只能落入俗套的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三毛流浪记》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丑恶与冷酷。或许我们还能从其他角度剖析他的含义,比如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激励孩子学会一种叫不屈不饶的精神等等。

我们所认为的儿童文学应该具有纯美、质朴、稚拙、欢愉等特点,但我觉得自己看了《三毛流浪记》之后没有愉快的感觉。三毛那衣衫褴褛的形象没让我觉得他有一点可爱,特别是三毛的一些痛苦的表情甚至让我觉得他有些可怕,不知道现在的小孩子看这部漫画会不会有被吓到的感觉。

虽然《三毛流浪记》无情地鞭挞了旧社会人间冷酷、残忍、欺诈和不平,颂扬了在极度困境中依然意志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的“三毛精神”。但对于这部陪伴我走过童年岁月的漫画,它给予我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一种对童年生活美好的回忆。想到它,我就想到绿色、粉色的两本小书,就想到我趴在床上随意的看着它,在某个时候被它里面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但一合上我似乎有能马上忘记它,立刻就回到了自己的世界。对于它我只想说三毛活在我的心里,活在我的童年岁月里,也许它还活着几代人的童年岁月里,三毛的故事能激起了几代人的共鸣。

姓名:刘思思学号:070902121

第6篇:读《三毛流浪记》有感

我是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三毛流浪记》这本书的。

三毛是孤儿,他没有真正的家,只能四处流浪,以乞讨生,晚上只能睡在街上。如果讨不到东西,那只能整天饿着肚子了。不权这样,他还经常受到别人的欺凌,身上到处都是伤疤。

而我们现在的生活却不一样了。就说我把,我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我的家人把我照顾得很好,什么都为我考虑到了,可以说我要什么就有什么。就是这样,有时候我还对妈妈发脾气,弄得大家都不高兴。现在想来,我是多么不应该呀。

看看流浪儿三毛,他的生活是那么的悲惨!他小小年纪就要靠打工维持自己的生活。我现在的生活和三毛的相比,真是一天上,一个地下。冬天到了,妈妈早就为我准备了厚厚的毛衣,而三毛没有衣服穿;晚上,我睡柔软温暖的被窝里,三毛没有地方住;我不权吃的好,还经常换口味,三毛经常没有吃的;我天天做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知识,三毛不能上学……这么一比较,让我想起了很多很多。

我应该珍惜我拥有的一切。

三年级:邵焯敏

上一篇:爱情古诗句唯美下一篇:安全教育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