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节目提高质量

2022-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电视新闻节目提高质量

提高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几点思考

【摘要】电视新闻作为当代社会新闻传播媒介的主力军,在传播信息、影响舆论方面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传播功能。面对激烈的电视媒体竞争,创作出高质量的电视新闻以满足广大电视观众的收视需求。本文认为首先要从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可视性、深度报道、细节捕捉等方面加以把握、思考;按照电视新闻的创作特点在画面构图、同期声的应用、电视新闻采编实践等方面苦下功夫,创作出符合“三贴近”原则,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质量的新闻节目来。

【关键词】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同期声

电视新闻作为当代社会新闻传播媒介的主力军,在传播信息,影响舆论方面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传播功能,人们形象地称电视新闻为电视媒体的脊梁和眼睛。电视新闻与广播报纸相比较而言,就在于它声画并茂,视听结合有其独特的制作特点。具有关的调查资料显示,现在中国电视观众对电视新闻的收视需求已超过电视剧和电视综艺节目,跃居首位,求新求快已成为电视观众普遍的收视心理特点。面对激烈的电视媒体竞争,面对亿万忠实的电视观众,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作出高质量的电视新闻以满足广大电视观众的收视需求。

一、 提高电视新闻节目质量应把握好的四方面问题

第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应该把握电视新闻的真实性。电视新闻在拍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事件发展、周围环境、历史背景、冲突细节、人名地名、数字引用等准确无误外,必须是对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的记录,不允许夸大、缩小、粉饰、抹黑,不允许有任何的乔装和虚构,每个镜头,每句解说词都要向电视观众负责。同时电视新闻拍摄必须重视其即时性,不能随意抽取个别现象以印证观点,应该从事实的整体和联系上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他反映的事件和人物应该是典型的。

第二,要重视电视新闻的可视性。电视新闻可视性,是指通过真实记录新闻事实的声音与画面来达到满足受众对新闻需要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他不仅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如何选择和构成新闻画面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它更是衡量一条电视新闻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电视新闻的画面形象直观,严格按照人的视觉特点和事物内在逻辑组接镜头。还有电视新闻声画合一,感染力强,可以令电视观众调动很少的认识累积就能接受和理解电视新闻的传播内容。

第三,不可忽视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20世纪中期首先在报刊中采用的一种报道文件。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具有强烈的理性色彩,需要有一个逻辑性强的完整结构。新闻背景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电视观众通过了解新闻背景,可以认识事态所处具体环境,通过电视记者对事物纵向横向的分析、比较从而使电视观众了解事物的前因后果,发展情况,透过现象看本质,层层深入,了解事实的真相,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展示其观点时,不仅局限于事件有了结果之后,同时也要在报道、叙事、情景再现过程中揭示现实矛盾的症结,展现了事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意义,在丰富的过程展现中产生强有力的思想力度。

第四,重视电视新闻的细节捕捉。电视细节的多面性体现在视听两个方面,即画面构成的细节和声音构成的细节。电视记者须具备出众的眼力,具有高视觉思维能力,懂得观察、懂得选择。同时还要重视非语言符号的参与和特写镜头的运用,及时捕捉各种颜色、人的衣着、神态、表情手势、姿态等非语言符号或将观察到的事物的细小局部放大到充满屏幕,将会带来意外的视觉效果,从而达到透视事物,揭示事物本质的目的。

二、画面构图和同期声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正确应用

(一)电视新闻节目中的画面构图

作为声画一体的电视新闻节目,做好日常采摄工作中的画面构图,可使主题思想、创作意识形象化和可视化。一是画面构图要把握动静结合,表现电视新闻的真实。二是画面构图要注意层次分明,突出电视新闻的条理性。三是画面构图要线条流畅,反映电视新闻的生动性。

(二)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同期声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声音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同期声。即新闻现场声音和对当事人的采访,它们都是新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类是纯主观声音,内心独白、旁白、解说均属纯主观声音,它们与画面配合,赋予画面更丰富、更深刻的情节,有时还能创造出感人的情景效果。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意义十分重大,它可以体现电视新闻的真实感,增强观众的参与感,使新闻的叙事节奏富有变化,突破了画面影响的局限,大大增强了二维结构的立体感,扩大信息的总体容量,延伸了画面,从而带来了一个新的空间,达到“听声见景”的效果。

三、树立声画融合的思想,克服电视新闻两张皮现象

在视听兼备,有声有形的电视新闻节目之中,画面赋予声音以形态、神韵,声音则回报画面以生命、现实感和生活气息,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声音历时性地提供事件、人物和背景,画面则共同性地展示这一事件、人物和背景。声音和画面,如骨肉难分,相辅相成,交相扶持,相得益彰,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电视是声画一体的时空复合艺术。声画一体,为声音和画面共同完成叙事任务提供了理论支持。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较常见的声音和画面脱节,画面和声音互相诉说着各自的要表达的东西,画面作用于人的眼睛,而声音作用于人的耳朵,画面和声音没有指向一个具体的形象的组合形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声画两张皮现象。现实中新闻节目是画面加上解说词,声画不一现象较常见,样板式的新闻,任意拔高,做新闻,且电视新闻节目中较少用同期声,一般都用后配音也是造成声画不一的原因之一。

在声画合一的应用中,还应该抓住两个关键性的要点。一是要抓住时间上的“现在时”,拍摄并同步录下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图像与同期声;二是要抓住空间中的动态,包括动作、动向与动势,以及运动着的声音,给人以强烈的现场感。电视新闻节目摄制中声音和画面的应用,可能有轻有重,配比的分量不尽相同,但都是电视新闻节目传播手段不可以缺少的,我们不能因为干电视这一行,就试图用图像去代表一切。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者应该把声音和图像作为一个整体,融化在节目的构思、撰稿、拍摄、剪辑、合成的全过程。因此,在各个具体的节目制作中,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者都要以声画一体的构思来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善于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语言,尽真、尽善、尽美的进行表达,才能够制作出真正好的电视新闻作品来。

四、坚持新闻创新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

(一)增强新闻的信息量

作为当代传媒最有影响力的电视新闻,其实质就是一个信息采集、传递和接受的过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注重简单、便捷的方式来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电视新闻的优势是通过高密度的视听兼备的信息量吸引观众,赢得市场;一要增加新闻的条数;每条新闻都应突出事件本身的意义,运用简洁、精练的语言和画面加以报道。二要增加每条新闻自身的信息量;新闻中所包含的信息量,应该是观众未知想知而应知的,新闻传递给观众的有用信息越多,新闻本身的信息量就越大。在内容安排上,可适当考虑增加社会性、服务性普通百姓高度关注的“民生新闻”的占有量。而对一些次要的或不便视觉化的内容可做成字幕。

(二)新闻更加形象化

形象化与模式化和概念化相对而言,只有注重形象化才能增强新闻的看视性和权威性。电视新闻的形象化大体包括两个方面,即:画面语言的个性化和文字表达的影响力。画面语言要形象化,就必须富有个性,要努力抓取新闻中最具表现力的细节,重视环环相扣的情节。文字对新闻的描述再生动细致也不及一个画面来得写实和传神,不及画面语言对视觉的巨大冲击力。

文字表达的影响力,主要就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和播音员而言,要求主持人的语言表达丰富生动,新闻本身所包含的思想内容从他们的语言、表情、形象上得到体现。在改变了传统主持人风格后,他们既是节目内容的串联者,又是节目理念的体现者、表达者。

(三)新闻形式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传媒理念已从以传媒为中心转向以观众为中心,理念的变化要求电视新闻要从声画两方面有所突破,在创新中展示自己的生机与活力,满足现代观众求新、求异、求美的信息获取需求,电视新闻要在报道事实的同时,注重表现形式的突破和创新,注重宣传效果,注重以人为本宣传理念的运用,具体工作中要改变单一的表现形式,充分调动画面、解说词、同期声、音响、字幕等各种电视元素,使其在各个独立的电视新闻中得到最充分的运用,最佳地表现主题;例如:在新闻事件现场进行采访制作,直接发射播出的报道方式;节目编排中常规报道与简讯相结合,独条新闻与组合式报道彼此穿插,综合性消息与地区性或专业性报道相对集中,形成一个个小的信息单元,可使节目在播出上有节奏和章法。新闻播出上队重要的新闻反复播出,而且不断补充最新信息,或变换不同的角度报道,不仅强化了新闻的时效性和时新性,也弥补了电视稍纵即逝的不足,而且还增大了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量。新闻播报上可实行播报口语化,突出电视新闻记者的作用,淡化播音的作用。

(四)新闻编排艺术化

新闻编排并非某些三流的地方电视台那样按新闻产生的领导大小编新闻、排顺序,而是根据新闻的价值大小和观众的接受心理对新闻进行有目的地排列组合,以表达某种思想,体现某种观念,展示不同的蒙太奇效果。如美国发生的9.11恐怖事件,中央台用20分钟在《新闻30分》栏目中对事件进行简洁明了的报道,新闻事件发生的始末,各国领导人的表态,事件发生的连锁反应,民众恐慌、股价下跌、飞机停飞,石油涨价等,围绕新闻事件将人的预知、未知和各方面信息条分缕析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围绕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的、多视角报道,充分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

(五)增强现场时效感

其主要途径是:一是现场直播;二是与观众的互动;现场直播可以使观众接受信息的时间与客观事件发生的时间同步,使信息的衰减降到最小,使新闻的真实性和可视性达到最大;通过视听兼备、声画俱有、场景直观、细节生动的信息传播,增强了观众接受信息的现场感和参与感,获得了最佳新闻传播效果;与观众的互动是电视台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增强观众参与意识,接近观众与媒体心理距离的重大举措。互动在广播上搞的较好。电视新闻节目的互动也有自身的优势,可强化新闻的宣传效果;例如:可通过手机短信和拨打电话的方式,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和节目宣传语,有奖推选最佳节目主持人,本年度十大新闻,还可通过演播室开通现场电话等方式,全方位拉近观众与媒体的心理距离。

(六)多元化的新闻节目体系

这是从高起点和大的视觉对新闻创新提出的跟高的要求,也是电视新闻与报纸新闻相抗衡的必然选择。电视新闻的多元化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主档新闻的综合化;另一方面是建立专业化新闻体系。主档新闻历史长、影响大,应该在保持现有权威性、指导性的同时,增加综合性,使其真正成为纵和要闻。专业新闻是针对不同的收视需求设计的,如财经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军事新闻;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为股市新闻、足球新闻、影视新闻等。电视台要根据整合后的频道定位,推出各类专业新闻,使之形成合理的节目系统,成为本埠内最主要的信息提供者。在具体操作中应该特别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信息的全面性。要在报道的总量上有较大的增加,在报道面上有较大扩展;二是内容的可期待性。要做好专业新闻的定位,节目的内容和风格应该让观众有明确的收视预期;三是编排上与频道定位的同一性。要在娱乐、影视、体育、科教等不同的频道对应安排不同的新闻,吸引观众锁定频道。

(七)新闻逐步专业化

专业化是电视新闻多元化的关键,也是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关键。专业化单个地看,观众面较窄,但每个专业新闻都有自己的定位,划分得越细则定位越明确,原来被忽视的群体,就可以得到开发。“新闻”几乎是无定位的,它的定位就是时政,经济新闻的定位可能是政策宣传,也可能是生产情况等;相对而言,股市新闻的定位最明确,一个股民可以不看其它新闻,但股市新闻必看,所以专业新闻系统的建立,会增加新闻的必看性,“锁定明确的观众群体”。

进入新世纪,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受众消费理念的变化,大力推进电视新闻的创新,赢得更多受众的关注就成为当务之急,这就要求我们电视业要牢固树立新闻立台的发展战略,通过思维创新,机制创新、特别是新闻节目的全方位创新,逐步使自己成为主要的优质信息的提供者。只有这样,才能抢占制高点,以高质量的电视新闻节目为支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是世界上的电视消费大国,我们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拥有电视观众和市场方面,要比自己的世界同行幸运得多。因此,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努力把握电视新闻的工作特点,力争为电视观众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电视新闻作品来。

【参考文献】

[1]张默.新闻采访写作[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2]壮春雨.电视节目学概要[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3]成美,童兵.新闻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4]屠忠俊.新闻事业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介绍】

贾春雷(1972— ),男,甘肃成县人,供职于甘肃省成县广播电影电视局。

作者:贾春雷

第2篇:编辑电视新闻应注重提高节目的整体形象

摘要:电视新闻内容并不是可以随意罗列的,在编辑过程中必然贯穿着编辑对稿件的选择、归纳、调度。作为一个新闻编辑,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通过对稿件的集中、播出次序、新闻提要、附加言论、口播穿插等手段实现编辑意图,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内容的取舍、节奏的变化、分类新闻的交错等扩大新闻容量,通过冷暖色调的对比,长中短稿件的结合,产生抑扬顿错的艺术效果,让观众喜闻乐见,从而达到塑造新闻节目的整体形象的目的。下面谈谈自己在新闻编辑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新闻;编辑;整体形象

一、编辑新闻要讲究技巧

一档完善的新闻节目来自方方面面的精细操作,而新闻编辑对题材的精心组织,对稿件的细致处理,对编排的巧妙设置,则是新闻节目上台阶的前提,编辑应充分考虑特技、图像资料、动画等诸多元素参与编辑,使电视新闻节目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一)编辑要在串联词上下功夫

串联词要尽可能口语化,可以套用一些俗语、俏皮话,甚至是小品或电影里的语言,让观众产生亲切感,要避免把串联词完全变成下一条新闻的导语,尽量在每条相邻新闻间找到一个共同点,将其关联上,这样才能保持新闻的连续性,让观众看了不至于太累。

(二)以丰富的图像资料增加电视新闻的可视性

要使新闻画面丰富,仅仅使用当前采访的画面是不够的,还必须借用过去的资料。为了使资料与当前采访的画面有所区别,必须采用适当的特技形式进行处理,例如划像出入、加边框、景色调反差处理等,借助于丰富的图像资料解读抽象的新闻内容,以增加电视新闻的可视性,丰富新闻节目的画面语言。

(三)适时配发评论

对于重要的消息、焦点话题,在编辑稿件时,最好配有编前编后话,予以适当的评论。编辑在配发评论时,一是要选准角度,找好切入口;二是要言之有物,切不可脱离群众;三是评论要深入浅出,语言平实,做到言简意赅,浅显易懂;四是评论要把握尺度,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使观点过于偏激,给新闻带来负面影响。

(四)注意画面的逻辑关系和节奏变化

要提高新闻节目的质量,不仅需要摄像记者善于捕捉有典型意义的画面,而且要求后期制作人员不断提高画面编辑水平,把握好画面的内在联系,注意画面内部形象组织的逻辑性及时空变化的合理性给观众带来的冲击力,以一定的角度、景别将它们组合起来。上下镜头之间要合理衔接,不同主题的新闻应有不同的画面节奏,画面剪接要与事物发展进程合拍,不然就会让人看着很不舒服,严重时还可能犯政治错误。

二、电视新闻编辑要善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新的时代,一切都需要创新。同样,电视新闻编辑更需要创新。只有创新,电视新闻的表现形式才能有新鲜感,才能满足观众不断增加的视觉和听觉的需求,才能树立新闻节目的整体形象。

(一)树立创新意识,提高新闻节目质量

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项特殊的创造性工作。只有新闻编辑的思维创新才能有电视新闻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因此,培养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闻编辑者欲养成良好的编辑创新意识,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质外,还必须走进生活,掌握社会生活的新方向以及发展趋势,了解观众的价值取向与兴趣,并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整合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行科学的总结与归纳。这样,在编辑新闻时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培养创新意识必须善于质疑。质疑,并不是对一切都怀疑,而是应该知道哪些事情或问题值得质疑。这就要求新闻编辑者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否则就不能完全彻底的透视问题,抓到问题的本质,甚至走上弯路。其次,只有积极主动参与,才能形成创新意识。电视新闻学体系博大精深,电视新闻编辑虽属其中的一部分,但却与其他部分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多方面、多领域的参与,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形成创新意识。最后,要树立求异思想。一个人没有创新兴趣,就不会去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作为新闻编辑,要善于联想,通过发散思维,将不同事物通过某种程序的抽象后进行新的分析与组合,进而形成新的思想,将自己的个性化特色融入电视新闻的编辑之中。

(二)节目编排形式要创新

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活跃空间,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之一。电视新闻编排既要有规矩,又不能墨守成规。电视特技手法的出现,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机会,借助先进的电子编辑技术,可以进行画面的分割、字幕的运用,以及插入来不及编辑到既定时段中的新闻等,这些都是提高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有效方法。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还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同一个新闻事件,由于版面的限制,可能在首档新闻中安排的短一些,而在第二时段的新闻中介绍的详细一些。首档新闻没有交待的背景,可以在下一时段充分展开。而对于同一题材的新闻,可以从不同角度以及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去灵活编排。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可以将记者在现场报道的信息编辑到节目当中,让观众感受到新闻事件的现场氛围。各种形式,不一而足。作为新闻编辑,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动脑,多思考,就能在电视新闻的编辑中创造出新的形式。

(三)策划观念要创新

电视新闻追求尽可能大的新闻信息量,追求尽可能多的新闻流通量,追求尽可能高的新闻价值。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在策划观念上创新。编辑部作为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对一段时期内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时把握舆论导向、拓展新闻视角。电视新闻编辑要与通讯员交朋友,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指导具体的采编实践,通过与他们的深入交流,可以了解社会动态,获得创新灵感。

三、善于用标题提炼新闻主题

如果说电视新闻编辑通过不断创新和使用熟练的编辑技巧是制作电视新闻的基本要求,那么,在编辑电视新闻时,善于提炼新闻标题则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

标题是新闻主题的最简明、最有力、最好的体现,是新闻内容的高度艺术概括和缩影,更可以为新闻起到添辉增色、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鲜明、准确、生动的题目可以使文章生色,如果题目平淡、晦涩、公式化就不能吸引人,根据笔者的体会,制作新闻标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概括内容时,要力求简洁凝炼,词约意丰

一位新闻理论工作者说得好:“标题可以说是一瞥的技术……它的难处之一就是要在读者的一瞥中紧紧抓住他,并对他阅读的过程发挥自己的影响。”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对大量的新闻事实进行认真、艰苦的提炼,省去那些可有可无的内容和不必要的议论,以显示出标题的概括力。例如《腾“笼”换鸟 借“鸡”下“蛋”》,作者把抽象的概念衍化成可感触的具体生动的形象,虽然寥寥几字,可谓概括精当。

(二)在选取角度时,要力求突出特质

角度,即指新闻事实的横断面,也就是许多观众认识事物的着眼点。不讲求角度的选择,就难以摆脱平庸、肤浅的圈子。因此,要力避就事论事的手法,发掘并选择个性鲜明的实质处下笔突破,才能使标题具有新颖感。例如《他用“三只眼睛”书写人生的光和影》,这种有意设悬、只露端倪、角度新颖的标题一反常态,令人回味。

(三)在遣词造句时,要力求能给人以平衡、和谐的美感

在恰如其分的反映新闻事实的前提下,精心遣词造句,可以使标题文字优美,耐人寻味。如:《昨日海安啄食鸟今日城市美味肴》,上下两句,巧妙配置,明白晓畅,匀称爽目,这种均齐、平衡的标题能给观众带来审美愉悦。

(四)在语言把握上,要力求捕捉动情之处

标题中包含着真实而自然的感情,是编辑与观众心心相印、亲切交流的重要途径。当然,标题要贯注感情,并不是让编辑站出来表露自己的情绪。而是要恰到好处地表出情味,以拨动观众心弦。例如《许海峰挥手破零蛋中国人首次夺金牌》,标题传神凝情,感染力强。总之,借助多种表现手法,显示出标题语言的丰富性,能够使电视新闻更加吸引观众,有利于电视新闻节目整体形象的塑造。

作者:阮艳

第3篇:浅析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摘要: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就当前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重大问题和新闻事件发表看法、进行解释分析的电视节目形式。新闻评论节目在香港最早可以追溯到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其开创了当时电视新闻界时事分析之风,也开了中国电视台个人化新闻时事评论节目的先河。时至今日,《时事开讲》依然作为凤凰卫视的品牌新闻评论节目而不断推陈出新、活力十足。它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时事开讲》;优势;不足;创新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就当前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重大问题和新闻事件发表看法、进行解释分析的电视节目形式,是电视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实行舆论监督,指导生活和工作的重要途径。[1]它集新闻、评论、专题为一体,以社会关心的话题为主,是追踪社会热点、展开新闻背景、阐释事件因果的深度报道。节目制作多采取现场采访、现场录音、现场报道、追踪报道和纪实拍摄等方式,配以同期声和画外音,加上新闻背景分析或权威人士的相关评论,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目前,各家电视台有许多新闻评论节目,但克隆者居多,缺乏自己的节目风格。在新闻频繁发生、新闻评论节目却相对不够深入的不对称形势下,观众希望看到更多的像《时事开讲》一样能够专业地评论分析新闻事件并且具有独特风格和魅力的新闻评论节目。该节目从1999年开播至今,在几年的运作中已经找到了较为准确的定位,并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节目魅力。本文通过对《时事开讲》节目的分析,旨在为其他评论节目提供借鉴。

凤凰卫视自1996年开播以来在中国大陆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时事直通车》《凤凰早班车》《锵锵三人行》《时事开讲》等不但成为观众喜爱的名牌节目,亦使凤凰卫视成为电视传媒潮流的领导者。《锵锵三人行》《时事开讲》还主要代表亚洲华人地区各种社会文化动态及观众的生活方式和口味,以新鲜的题材、多样的形式、清新的风格、深入的评论,引领中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走向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与此同时,各地方电视台近几年也通过地域性、贴近性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及多样化评论手段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地方新闻评论空间。我国电视从业人员通过不断地探索,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是值得深思的是,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尚存在一些问题。敬一丹说:“在CCTV众多节目中,《焦点访谈》并不是让人开心、舒服的节目,但它是给人痛感和警示的节目,它对社会的意义如同让人对身上的疥疮保持痛感,进而能保证整个社会肌体的健康。”[2]这种矛盾一方面需要政策空间,另一方面需要在做节目的过程中摸索规律、拓展空间,才能加以解决。

新闻评论节目在香港最早可以追溯到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这是一个新闻类型的纯时事分析节目,采取主持人与评论员谈论的模式,每天谈论的都是当天发生的事情,给观众提供即时性的新闻评论。1999年8月22日开播的这个节目,开创了当时电视新闻界时事分析之风,也开了中国电视台个人化新闻时事评论节目的先河。时至今日,《时事开讲》依然作为凤凰卫视的品牌新闻评论节目而不断推陈出新、活力十足。

新闻节目是一个电视台实力的标志,而新闻评论节目则属于更上一层楼的范畴。目前,内地的新闻报道节目已经成熟,无论是时效性还是角度都不错。然而新闻评论节目还鲜见精品,这里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是如果从制作者本身找原因,我们就会发现:基本功没做好是节目不理想的重要原因。而所谓基本功不理想,主要就是选题内容、制作形式等出了问题。而《时事开讲》的成功经验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启示。

《时事开讲》集中了凤凰台的最主要特征:精致、实用而且节目形式相对简单,这完全符合新闻节目的特质。《时事开讲》在制作理念上会给内地正在逐渐发展的新闻评论节目以有益的启发。刘长乐说过,“我们不怕节目被复制。说到底,凤凰的经验是两个字:创新。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战胜自己。而贯穿在每一天每一刻的创新意识和行为,是无法复制的。如果说凤凰真有什么秘密的话,就在这两个字当中。”[3]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视产业不断发展,电视频道迅速增加,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信息渠道。另一方面,观众的成熟也要求多元化的信息来源和节目需求,电视媒介只有找准自身节目的目标受众,满足观众需要,进行“适位”传播,才能在市场争夺中获得稳定的受众群体。

科技的进步使电视节目的生产日益大工业化,那种采、摄、编一体化,一人包打天下的小作坊式生产出来的节目相对粗糙,专业性差,质量忽高忽低,已无法满足观众对新闻时事节目的要求。受众需要的是前期获取全面完整、典型有效的节目素材,后期制作精细、严谨、有序的精品新闻节目。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正需要主创班底的素质。

“凤凰”拥有遍布世界的新闻记者站,有一大批具有献身精神而又思维敏捷的新闻记者和遍布全球的资讯网络,他们为“凤凰”的精良制作提供了全面完整、典型有效的高标准的节目素材,这只是前提条件。重要的是“凤凰”拥有阮次山、曹景行、何亮亮等一大批优秀的“大编辑”,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谓“小记者、大编辑”意味着记者的主要动能在于尽可能高标准获取节目素材,而话题的确定、内容的取舍编排则由编辑负责。编辑的作用大于记者,编辑的职能多于记者。有多年记者经验的人才可能成为编辑,而经验丰富的优秀编辑才可能担任台前的评论员、主持人或者主播等重要角色。

现在内地许多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开办之初不知道要把节目办成什么样,要吸引哪些受众,要让节目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力。没有明确的目标直接导致节目没有特点,没有让受众一期接着一期看下去的吸引力。所以,一档成功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确定一个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有明确的节目定位、受众分析以及长远的发展计划才能使一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鲜明,向着拟定目标不断发展,影响力才能日渐增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时事开讲》已经为内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它开创了时事分析的新风,使得凤凰卫视新闻节目架构更加完整,它对建立“凤凰”的时事资讯品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品牌树起来了,自然会得到观众和企业的支持。但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瓶颈,例如单一的对话评论模式使得一些节目丧失了新鲜感等等,所以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而言,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改革、创新,走出自己的风格特色,树立起品牌意识,节目才能长盛不衰,走俏荧屏。

电视评论类节目就是“电视”和“评论”的融合。只有把电视特色和评论特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适应传媒未来发展专业化的时代要求,形成自己的“唯一性”。《时事开讲》,必然会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在节目的选材和评论角度上,《时事开讲》非常注重评论的导向性,而在互动性上却有着明显的不足。其实,电视新闻评论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可以积极借鉴网络新闻评论的优点,在节目的互动设计、调动观众的参与性上加以弥补。比如通过电视直播的方式直接与观众形成互动,包括异地视频切换、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等方式的直接互动。《时事开讲》作为强势媒体中颇具影响力的深度报道,在评论的专业性上毋庸置疑,但在评论的通俗性上有所欠缺,缺少一些通俗性的解释和引导。所以,电视新闻评论在注重专业性的同时必须强化评论的平民化,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电视新闻评论的主体事件具有贴近性;二是以平民角度和平民化的叙述方式来进行评论。

近几年来,随着电视新闻改革不断推陈出新,电视传播手段、传播方式、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视新闻评论这一特殊的深度报道形式脱颖而出、异军突起,以视听兼备、声画并茂的传播优势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闻评论作为众多电视传播形式中较新颖和先进的一种形式,同样面临着利用新技术、加大改革力度的挑战。大量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评论性节目仍处在探索和成长阶段,它自身的不成熟及来自其他媒体、其他节目的竞争使其前进的道路上充满困难和挑战。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应充分发挥电视的特点和优势,遵循电视传播规律,勇于发展,敢于创新,努力创造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有的风格。

注释:

[1] 参见电视新闻评论,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25237.htm)。

[2] 杨金月、胡智锋:《电视节目结构方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第478-488页。

[3] 王军:《〈时事开讲〉的成功要素分析》,《新闻记者》2003年第9期。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作者:向骏之

第4篇: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201311330522

郭凤梅

一、背景浅析

作为电视节目的主体,电视新闻节目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电视新闻节目承担着信息传播媒介的重要功能。电视新闻所具有的传播优势更使它“能够最迅速最广泛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并变为群众的实际行动,能够广泛的反映群众的意见、呼声、意志和愿望;能够及时的传播国内外各种信息,直接影响群众的思想、行为和政治方向,引导、激励、动员、组织群众为认识和实现自己的利益而斗争。”在21世纪中国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现在,新一代青年人正逐步成为这个社会的主力军,在不久的未来甚至是现在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青年人的良知与觉悟至关重要,而一档真正为青年主体为受众定位的新闻节目,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

二、策划动机

在传播媒介高度发达、信息大量过剩的背景下,电视新闻的迅速崛起和持续繁荣,也使得电视机构以及从事电视创作的人越来越重视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和加工。用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对新闻事实进行加工处理,并实现最大化的信息传播效果。

以青年人作为最主要的受众目标,配合青年人生活作息习惯,从节目的立意、内容、关注的核心、节目播出时间、时长都经过仔细考虑,从而得到青年人的关注,达到节目预期效果,让节目存在有实际的意义。

三、节目设定 节目名称:新闻焦距 节目类型:新闻、资讯

目标受众:85后、90后社会年轻群体 播出时间:每周日21:40 节目时长:26分钟

节目宗旨:作为新闻性质节目,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正面的价值观,选取最重要、最热门、最受关注的新闻、话题等内容,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帮助广大年轻社会群体及时了解社会,提高年轻人的实事敏感度、唤起对时政的热情。 节目目标:阐明对新闻事件的见解和态度,从而发挥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该档节目将会深入青年人群体,以青年人的视角观察新闻、了解新闻、切合实际。使青年人进一步了解国情、认识民情、关注国计民生

四、本期专题

名称 微信朋友圈,已变“坑友圈”

主持人导语: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新闻焦距》,我们都知道微信朋友圈指的是腾讯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同时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者音乐分享到朋友圈。用户可以对好友新发的照片进行“评论”或“赞”,用户只能看相同好友的评论或赞。和大多数的自媒体一样,原本只是用来分享信息的平台,随着微信“红包”这一功能的加入,发展到今天,有人说朋友圈已变“坑友圈”,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是怎么一回事。

1、 嘉宾上场:主持人邀请嘉宾上场,嘉宾上场要营造出气氛

2、 主持人串场:主持人的风格应该做到与嘉宾的配合,给人一种舒服亲切的感觉,谈谈他们对这件事的看法。

3、 观看影像资料:由主持人提及观看影像资料,这部分影像资料是由我们采编人员收集到的,它包括文字信息、图片信息、采编人员对相关人员的采访视频,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插入背景声音。具体如下,

“想练字,求众筹一支派克笔,是真爱的支持一下,1块不嫌少,100块钱不嫌多”、“想去东南亚,红包换明信片哦,包多少钱大家看着办”、“众筹看场演唱会,现场视频发给大家看”、“要过生日了,想给自己买个生日礼物,希望得到大家支持”。朋友圈里,你收到过这样由朋友发起的“众筹帖”吗?有人认为不差那几块钱,还能收到对方回馈的小礼物,“还蛮有意思”。也有人表示很反感,“救急不救穷,不愿意为那些无厘头的爱好买单”、“不好意思不给,但给了觉得是感情被消费”。

4、 深入报道:寻找典型案例,进行报道

大学生朋友圈"心愿众筹"买手机 一晚获1700元。

周娟(化名)是北京某大学四年级在校生,近日她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状态,称“6s发布快一个月了,还没攒够手机钱,求朋友们红包打赏,不然就去卖肾了”。与文字同时出现的还有一张表情委屈的配图和一些哭泣的表情。第二天,用周娟的话来说“感到太意外了”,一晚上就收到将近1700元的微信红包,“虽然大多数朋友给的是10块以下,最多也就是50块,但没想到有那么多人给。”于是,周娟打趣地在自己的“众筹帖”下面说:“感谢大家帮我保护了肾。” 朋友圈里的“周娟”并不是个例。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不少人都看到过自己朋友圈有人众筹资金去旅行、看演唱会、买礼物。这些帖子多写得滑稽俏皮,有意无意,但外加一句“考验是不是真爱”、“真情求助”、“多少是点心意”的话,让不少好友都打开微信红包慷慨解囊。

当然,这些众筹发起者多数也不会让朋友白白掏口袋,会以旅行明信片、异国小物件、一封信、甚至是演唱会视频作为“回报”。在朋友圈发起“尤克里里”众筹的小武说,如果众筹成功会连续发布一个星期演奏视频感谢大家。他私底下表示,众筹并非真的“差钱儿”,而是增加朋友间互动的一种形式,觉得“有意思”,“就像抢红包似的,哪怕有时候就一两毛钱,大家也耍得不可开交,不是钱多少的问题。” 真心支持还是碍于面子,对于朋友圈儿里的个人众筹,多数发起人都表示“效果不错”,收到的红包数很出乎意料,“哪怕有的只有一分钱,但觉得很好玩儿”。 在一些个人发起的众筹帖下面,不少朋友留言称“有意思,必须支持”,“挺逗啊,我是真爱我给红包”。王女士遇到自己的朋友众筹想骑行青海湖,毫不犹豫包了20块钱红包,“无所谓,都是好朋友,给二十块钱支持一下”。 但也有人对此举表示很反感,和周娟同是大学生的刘希认为,“这是在消费大家的友情,几块钱确实没什么,给就给了。”另外他还表示,发红包多是看到别的共同好友留言支持,不好意思冷眼旁观,“碍于面子”总得意思一下。 另外也有人表示,看到有朋友发类似的“心愿众筹”,就当没看见,“哪怕是群发的,我收到了也不理会。挺没劲的,怎么会有人想让别人为他的兴趣爱好买单呢?又不是真的遇到困难。”为需求买单偏离众筹意义。 有社会学专家认为,朋友圈属于私人社交平台,朋友之间开玩笑无可厚非。但变相的心愿众筹如果是“唤起大家的同情,一起出钱为自己的需求买单”,就偏离了众筹本身的意义,有些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与乞讨无异。而且这种行为发生在“熟人”中,有些人碍于人情、面子而不得不给予支持,这种熟人间的“道德绑架”会降低信任资本、削弱社会的横向纽带。

5、

6、

7、 转会现场:主持人与嘉宾对谈,深入的分析实践案例,提出看法 主持人串场:

最后的结束语及下期节目预告

五、节目要求

片头以蒙太奇手法,通过各种灯光的变换,吸引观众眼球。整个节目在歌曲上要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变化,以防止观众听觉疲劳。主持人要有明显的个人风格,严谨、大气、机智,具备现场鼓动性。采访人员要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式来采访嘉宾。在内容的安排及选材上尽量做到能吸引观众,采访问题要多样,问题新颖。

六、人员设置

1、主持人:一人负责演播厅内的主持

2、编导:一人

3、摄影:两人负责视频拍摄

4、撰稿:两人分别负责主持人稿件、采访问题。部分解说词,策划稿件等

5、场外采访

第5篇: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新闻要素的五个“W”,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 新闻节目分类:消息类新闻,专题类新闻,言论类新闻。

消息类新闻:指的是迅速,广泛,简要地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事态的新闻报道的节目形式。

消息类新闻节目是电视新闻实现国内外要闻总汇的总要渠道。是观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主要窗口。

专题类新闻节目:对新闻事实作详尽的有深度的报道

言论类新闻: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分析发表议论,阐述道理,鲜明地提出电视台或评论者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实的看法,从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新闻策划的含义:1.新闻策划特指对于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形式,程序,时机,角度等策划。2.新闻策划也包括一些由媒体主动策划,先前未曾发生的新闻事件。 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要素:选题策划,采访策划,嘉宾策划,节目形式策划,编排与播出策划。

选题策划:不仅对于专题类新闻节目,而且对于一般消息类新闻节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电视新闻选题标准的要求:新鲜性,时效性,典型性,独家性,可操作性。 新鲜性:“新”是新闻核心的价值之一,强调的是新信息,新观念

时效性:电视新闻选题策划的一个基本要求。

典型性:针对新闻的内涵而言,也可理解为开掘性,要充分认识到这个新闻是否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是否体现着事物的某种本质特征,是否包含有价值的,能够进一步开掘的信息。 独家性:对一个电视媒体新闻策划的更高要求。两层含义:1.指新闻事件的独家报道2.对一个新闻事件的解释是独家的,与众不同的。

新闻消息类节目的选题策划主要表现在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这两种节目形态 《焦点访谈》选题标准:“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

新闻现场直播节目如何报道分两种情况:1.可以预见的重大新闻事件的直播报道2.不可预见的突发新闻事件的直播

采访策划:不仅是节目内容的主体,而且是节目的基本构成因素和基本形态。常常和采访技巧,采访经验,采访准备,采访程序等内容联系在一起的。

电视新闻类节目的采访要求记者具备4种意识:

1. 换位意识:电视采访最大的特点是在摄像机镜头前进行的。换位意识首先要求采访记者要考虑和尊重被采访对象在镜头前的感受,使他们放松紧张情绪,进入自然的谈话状态,这是取得好的采访效果的一个前提。换位意识也要求采访记者要设身处地地从被采访对象的角度思考问题,尽可能充分掌握对方的思想,心理,语言习惯,扫除双方交流中间的障碍,赢得采访的主动权。 换位意识的另一个体现在于设计采访话题时,记者要

善于运用逆向思维,从观众的角度作换位思考。

2. 无知意识:出镜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保持一种无知心态和求知的好奇心,有些采访即使

知道结果,也要设计采访问题时从无知开始,到获知结束。这是一种采访心态和技巧。保持谦虚心态,无知意识,就是保持一种积极的应变心理。 无知意识体现在记者面对采访对象时的问题设计。问题要有逻辑性,呈现出层层递进的关系。

3. 怀疑意识:指在调查采访时,采访记者始终要保持一种警惕,不要轻易相信眼前看到的

场景,耳朵听到的话语,用足够的怀疑来作出冷静的判断,尽可能采访到方方面面的事实和证据。

4. 现场意识:电视的优势在于能够重现由逼真的影像和生动的话语所构成的现场场景。现

场意识是指现场记者的采访要和事件同步进行,尤其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反映事物本质的瞬间,并把它通过采访揭示出来。

嘉宾策划:

第6篇:电视新闻节目专题策划

【节目名称】

《七嘴八舌》

【节目类型】

谈话互动财经新闻评论节目

【主持人】

欧阳夏丹

【播放平台】

首播:中央二套(每周周五)21:00至21:30

重播:中央二套(每周周六)9:00至9:30

【节目时长】

60分钟

【节目策划理念】

《七嘴八舌》栏目是一档贴近普通电视观众的经济类新闻评论节目,倡导普通百姓参与到社会经济生活中来,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一周之中最具代表性的经济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所有生活在当代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人,所有关心中国经济运行发展的人,所有渴望了解经济生活知识的人,都是本档节目的潜在观众。借鉴《新闻会客厅》邀请嘉宾的标准,邀请经济事件发生的当事人或者亲历者与学者,普通百姓一起探讨。

【节目策划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也会面对越来越多的经济问题。同时中国经济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经济运行时有起伏,近期又陷入通货膨胀困局,面对这样的情况,普通百姓希望了解更多关于现在中国经济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而专家学者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也有话要说。

央视新闻频道有很多档即时新闻评论节目,比如《新闻会客厅》《新闻1+1》和《24小时》等等,但是缺少一档专门针对经济生活的评论节目。一般的谈话节目只会邀请观众和嘉宾,一般的互动节目题材多是娱乐,糅合两种节目元素的《七嘴八舌》刚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节目定位】每期的节目,将从最新经济政策、经济公共话题等选题中选取本周最新、最热和与百姓生活联系最紧密的经济新闻话题展开评论分析。《七嘴八舌》打破了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 采用两位主持人引导一两位嘉宾,学者同一两位民意代表们进行互动的方式,深入解析经济新闻幕后错综复杂的背景脉络。

【节目流程】

第一部分——准备阶段

关注本周内政府和主要金融机构的经济政策,股市汇市和期货市场的波动以及网络上经济话题的民意讨论,寻找热点确定选题,确认邀请的经济事件当事人和相关领域学者官员。挑选民意代表有两种方式:一是联合门户网站发出网络讨论邀请函,面向全社会针对此经济事件有兴趣的观众。根据观众填写的报名反馈,挑选出口才好,思维清晰,年龄适当,观点鲜明的两到三位民意代表(男女比例均衡)。二是在电视台播放寻求热心观众的的节目预告,提供报名电话,通过电话联系确定观众是否参与。

第二部分——拍摄阶段(以车船税改革话题为例)

【我看车船税改革】

1.播放短片:

(画外音)立法调整车船税,车船税涨价了!10月29号车船税法草案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一时间引发众多人的热议。根据车船税法草案的说明此次由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暂行条例》调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草案》,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今年理发的计划之一。根据草案,由于机动车的排气量大小和它的价值多少挂钩,为了方便征管,将乘用车的计税依据由现行的统一计征调整为按排气量大小为7档计征,并提出对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可以减征或者免征车船税,对高能耗,高污染的车船可以加收车船税。那么,为什么一不公开征求意见的草案引来这么多的关注,车船税真的要涨了吗?如果《车船税法》一旦实施,对于车主的赋税影响有多大?

(随机采访2到3位在汽车交易市场购车的顾客,询问他们是否了解车船税,对于车船税普遍上调是什么态度)

(选取一个普通市民用车的排气量,计算比较车船税上涨之前和之后的数字,标明涨幅,可以让观众更直观的感受涨价幅度)

(画外音)虽然车船税草案实施后各地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是很多人还是认为车船税普遍上调是个不争的事实,而对于此番涨价用意是调节财富分配还是征税,是按照价值征税还是按排气量征税,分档征税究竟能不能促进节能减排等几个立法焦点问题,社会各界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虽然车船税在我国的税收征税中占着很小的比例,但是随着我国近些年经济的发展,汽车交易量和保有量的大幅增长,这次调整车船税的影响还是很大的。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更好的解读车船税法草案,到底怎样调整才合理?在今天的节目里,让我们和专家学者七嘴八舌,给车船税法草案提出合理建议。

(出节目标志,飞入拍摄片段——主持人,观众和学者进行激烈讨论时有爆点的语言) (主持人)七嘴八舌讨论身边经济小事,大家晚上好,这里是《七嘴八舌》,最近一个很热点的新闻话题:车船税要立法,要上涨了。在一二线城市已经有很多家庭有了汽车,所以这次的车船税调整几乎和这些家庭紧密相关。今天,我们就这个热点话题邀请到全国人大代表XXX和3位不同岗位的民意代表来到现场,和大家讨论。

(镜头切)人大代表从门内走出来,和主持人握手之后,就坐在主持人旁边的凳子上。

(主持人)XXX,请问您平时开车么?您的车排量是多大呢?

(xxx)我的车是3.0

(主持人)(拿出一块写着新法规排量的收费标准的黑板)如果按照新的收费标准,您现在要缴纳XXX元,而按照旧的收费标准则是OOO元,这样就增长了@@@元。

(特写)黑板

(XXX)这个涨幅还是很大的,作为人大代表,我们当时在分组审议的时候,争议就很大,因为考虑到这个税是牵扯到千家万户的。

(主持人)主要的争议在哪里?

(XXX)主要的争议在它的目的,宗旨还有社会效益上。

(主持人)因为这个草案现在仍在征求社会意见的阶段,今天将您请来也是希望您可以和我们的民意代表面对面的讨论,收集意见。

(XXX)我很高兴可以来到现场听到大家的声音。

(主持人)我们请到的第一位民意代表,从事媒体行业的A先生。

(A先生)(同时)从门里走出来

(主持人)您好,为什么您对这个问题如此关注呢?

(A先生)不论是我自己还是身边的朋友都因为生活原因买了车,车船税的改革牵动了我们以及很多像我们一样人的利益,我觉得很有必要关注。

(主持人)恩,那么您对车船税改革有哪些好的建议呢?

(A先生)首先我看到原先的车船税暂行条例已经要变为车船税法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样的立法也给了我们来这里讨论这个话题的机会。但是我觉得这个草案本身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主持人)(拿起黑板)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新的征税标准。我们看到1.0排量及其以下排量的收费是比以前减少了的。从1.0排量开始,分为7档征税,1.0以上的每一档的征税幅度都是迅速增加,您觉得这样的收费标准,普通用车族可以接受么?

(A先生)这个方案的初衷是希望可以鼓励大家多使用小排量的汽车,虽然整个征税方案看起来有升有降,但是主要受益的还是1.0以下排量的用户。然而现在一二线城市里的主打车型并不是1.0以下,而是1.6到2.0之间。而这些人通常是城市的白领,上班族等等,是中产阶级,城市的中坚力量。这个方案的调整无疑会增加他们的生活成本和负担。

(主持人)是的,现在的城市白领生活压力比较大,有房子供,有孩子养。

(A先生)而且我们知道,车船税应该是个财产税,既然是财产税,我认为应该按照它的价值来收取。

(主持人)下面进入互动环节,请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发表自己对A先生建议的意见,同意的请举绿色牌,不同意的举红色牌。

(主持人)这位朋友,你举的是红色牌,说说你的看法吧。

(观众)我认为新的方案之所以会涨价,主要是想用车船税来调节用车频率,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但是不一定要用一种税来调节,比如对于排量大的,污染环境的车可以用燃油税来调节。这样就可以避免车船税上涨对普通工薪族的影响了。

(主持人)恩,这个想法也很好。对于A先生的建议,其他的民意代表是不是持有相同的观点呢?来,让我们请出第二位民意代表,来自某税务机构的B先生。

(B先生)(同时)从门里走出来

(主持人)欢迎B先生加入我们的讨论之中,您听了刚才A先生说按照价格征税的方法,你同意他的看法么?

(B先生)我听了A的观点,感觉大家对税务的了解还是比较透彻的,车船税属于财产税,按照价格征税确实是合情合理的。车船税的征收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你的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占用了公共资源,比如道路,停车位,红绿灯和其他交通设施等等。但是作为一名普通的车辆使用者,我有一个疑问,怎样准确的评估车辆的价值呢?因为车辆的价值会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的减少。所以使用排量来征税是比较方便的方法。

(主持人)恩好,那么车船税最初的改革目的,从两位看来是什么呢?

(A先生)在我看来它的目的是增加税收。

(B先生)我觉得是用车船税这个杠杆来调节城市拥堵的交通。

(主持人)两位都没有提到草案里说的节能减排的作用。

(A先生)我觉得我们现在的认识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并不是排量大的车就一定污染大的。

(B先生)我同意A的观点,所以这样的政策变化有可能带来的效果和它制定的初衷是相悖的。

(主持人)也就是说两位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达成了一致,就是说即使按照排量来征税,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也是不太可能的。

(B先生)是的,我觉得单纯利用一个税收来解决城市拥堵或者节能减排是不科学的。税收的力量没有这么大。

(A先生)我也这样认为,我们应该加大对节能减排车辆的优惠措施,而不是更多的征收非节能车的税收。

(主持人)下面让我们请出第三位民意代表,交通电台主持人C小姐,C小姐你简单介绍下你的用车情况吧。

(C小姐)好的,我开的车是1.6的排气量,当时选择这个排气量就是因为感觉比较节能环保的,没想到现在反而被征了税,而且税额还比较高,这个我是不能接受的。

(主持人)恩,那么我们谈回到草案的制定目的上来,C小姐,您认为这个草案的目的是什么呢?

(C小姐)我虽然不认同它的征收标准,但是我肯定它制定法律的导向。其实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税种都有制定的导向。比如说个人所得税,是为了调节社会贫富收入差距的。这个税的导向不光是为了完成我们国家在国际上节能减排的承诺,同时也是有利于我们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

(A先生)是的,但是我们不能指望一个税种,或者一个草案可以解决一个很系统很复杂的问题。而且用车船税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燃油税同样也可以达到,这就相当于重复征税,确实加重了普通车辆使用者的负担。

(主持人)好,那么B先生有什么不同意见呢?

(B先生)我觉得让一个税种承担这么多功能的确不科学,可能会淡化它本来的主要功能,这就谈到税种的一个分工问题上了。

(主持人)好,谢谢3位发表自己的观点。下面我们来看看某门户网站上网友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打开电脑,同时大屏幕上显示网页上的投票)

(主持人)XX%的网友认为车船税的调整是不能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的,有OO%的网友认为车船税的上涨增加了生活负担。这个结论和我们现场讨论的结果是很契合的。

(主持人)我们的导播随机挑选了一位参与投票的热心网友,现在请导播连线这位网友。 (连线中,拨号声)

(主持人)您好,我们这里是中央电视台《七嘴八舌》节目的现场,您对这次车船税的改革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热心网友)我觉得分7档征收是个进步的举措,以前的车船税无论车辆贵贱都是一个标准,比如QQ和奔驰要交一样的钱,这个我们看来很不公平的。现在网上争议比较大的就是用什么方式征收,虽然我不是很喜欢按照排量来征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按照排量确实是一个实际可行的办法。车辆的价值评估是比较难的,每年的价值都不同。而且要第三方来评估这个价值,这样的方式虽然合理但是不可行。

(主持人)谢谢这位网友与我们连线。各位现场的观众朋友们,现在有一个机会来表达我们对车船税征收的意见,在大家座位底下有纸张和笔,大家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写下来投入这个意见箱里,方便人大代表XXX收集,整理。我们也希望民间的意见可以更好的被采纳,让车船税更好的发挥它的效用。

(主持人)(上前)感谢今天参与讨论的3位嘉宾,下周同一时间请您继续关注央视二套的《七嘴八舌》节目,再见~

(背景)观众们轮流来到意见箱前投入意见书。

【策划撰写人】任琦 新闻3班 20082210415

第7篇:电视新闻节目观后感

收看省台《今晚播报》《都市快报》节目观后感

(一) 《今晚播报》和《都市快报》是陕西台一套和二套的两档主打民生新闻栏目,两档节目都已开办多年,并且不断地在改版创新,赢合观众的“胃口”。这两档节目,同为民生新闻节目,时长基本相当,但给人的感觉却明显不同。《今晚播报》的整体风格,较为庄重和大气,而《都市快报》的节目风格,则更偏重轻松和活泼。我想这应该与两档节目的定位、收视群体有很大关系。做为我台,一直以来有重内容,轻编排的思想。很多人认为,编排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衔接,这项工作也没能得到重视。但是在收看省台这两档民生节目时,我可以强烈的感觉到,近几年省台民生新闻节目,在编排思想上有了重大调整。今天我主要就节目编排,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一、节目编排注重以“民”为本

为什么这么说?纵观省台两档节目的播出,放在节目开始的不是我们以往所说的突发事件,而是对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的热点新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用”新闻。这些新闻或许与观众自身利益相关,或许对他们生活有所帮助。以昨天省台《都市快报》为例,节目前十分钟主要编排一些如塑化剂,洗衣机爆炸,夏季防双抢这类题材的新闻,这类题材首先是近期或者当下的热点,其次,对百姓有用,这正是民生节目中以“民”为本的思想体现。特别是在洗衣机爆炸 1

这件事情的报道上,还从社教性和知识普及上,向观众介绍了用洗衣机洗涤羽绒服的潜在危险。

二、弱化突发事件编排。

以我台的民生新闻节目编排为例,一般会将当天发生的突发事件(着火、打架、车祸、命案等题材),放在每天节目的前段播出,甚至是头条。而将一些涉及百姓生活中的热点话题,社教类,帮办类民生节目放在节目中后半段播出。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观众在看了以后会做何感想?首先,劳累一天后,思想会很沉重;其次,会质疑,社会怎么这么乱?而这些会在节目播出后产生负面效果,长此以往,观众会失去收看兴趣。

但是这些突发事件,做为民生节目,可以满足观众的求知欲和新鲜感,从关注百姓生活这个角度来说,又必须要报道。那么应该如何编排这些题材的节目呢?省台的这两档民生节目中,主要是“弱化”,但不“稀化”。当天的突发事件,杀人、放火、抢劫、命案之类的题材,一般会在节目中段(节目开播二十分钟后)以整组编排的方式播出,在编排次序上主要是根据事件大小,影响的后果等因素来决定。例如,昨晚播出的《都市快报》节目,在二十分钟后,连续播发了五条最新消息——《校园命案》《货车撞山》《货车着火》《白水三个孩子被狗咬》《空调“能手”电击身亡》,这一组近二十分钟的动态消息,让观众既看得过瘾,也满足了他们对当

天社会新闻的求知欲望。

三、小事件、猎奇稿件放在节目后半段播出。

省台都市快报节目将一些当天发生的小事(包括小突发事件),一般会以记者跑街的方式播出,并且放在节目的后半段播出。

四、增加点评,提高节目的思辨色彩。

无论是《都市快报》还是《今晚播报》,都在节目中增加评论的力度。如《都市快报》的“主播快评”、“一说为快”版块,《今晚播报》则引用了评论员点评的方式。虽然形式不同,但他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民生新闻也要讲求力度和深度,而评论则一个最好的切入点。特别是《都市快报》节目,两三年前,节目中的“一说为快”版块被设置在节目的中段播出,从2010年节目改版后,该版块不仅有的形式有变,而且成了整档节目的压轴部分。这足见评论的重要性。

这样以来,节目有张有弛,有疏有密,有点有评,有立有据,观众看得舒服,社会影响也会很好。综上所述,我认为办民生节目,特别是一档六十分钟的民生节目,编排非常重要。在编排上我们一定要体现“民”本的思想。那么究竟什么是“民”本,我觉得省台的经验告诉我们,首先摆在每一位的应该是与每位观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话题,因为内容是观众有用,与本人利益有关。其次,是突发事情的动态

报道,因为这些内容是他们关心的,可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最后,是满足观众猎奇心理,或者当天一些小的事件,因为这些内容可以给观众解闷的。

第8篇:广播电视新闻节目(2)

第六章广播电视新闻性节目

第二节电视新闻性节目

一、电视新闻的诞生、发展与成熟

(一)电视新闻沿革

1、诞生:二战前(模仿广播新闻)

1936年11月2日,BBC正式播出,世界电视业正式诞生

1936年,BBC转播英王乔治六世加冕典礼

1938年9月30日,直播了英首相张伯伦从慕尼黑谈判归来的实况,是世界上第一次实况转播的新闻事件

1939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成为第一个在电视上出现的总统2、二战后的发展与成熟

40-50年代: (未能完全从广播新闻的模式中走出)

1948年8月15日,CBS开办了第一个电视新闻节目

1949年,NBC新闻节目开播

60-70年代:(各种新闻模式发展起来)

深度报道,杂志性节目,调查性报道

也是纪录片的发达时期

70年代初,电子新闻采集系统ENG(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开始使用,由摄、录分体向摄录一体机转变

80年代末90年代初,SNG(Satellite News Gathering)系统开始应用

1980年6月1日,美国CNN(Cable News Network)建立,是世界第一家开办24小时全新新闻频道的电视公司。

(二)中国的电视新闻

初创时期(1958-1965):

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播,9月2日正式开播。

开办初期,各节目比例:

电影:75%戏剧转播:15%

1959年底:

故事影片:50%戏剧转播:30%

纪录片、科教片、《新闻简报》等:20%

“电视纪录片时代”,“微型电影院”

挫折期(1966—1976):电视新闻处于低弥时期

发展期(1977-1990)

1978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78年5月1日改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创立(1976年试播)。

80年代新闻的变化:

1、题材更广泛,内容更丰富。

2、时效性增强。(导语变化)

3、报道深度增加,节目类型增加

如评论类节目《观察与思考》1980年7月开播

4、批评类报道出现

5、社会新闻进入电视

繁荣期(1991- )

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开播,是我国电视 进入栏目化的标志

1994年4月1日,《焦点访谈》开播,迅速进入“舆论监督”领域

1995年4月3日,《新闻30分》开播

1996年5月17日,《新闻调查》栏目问世,是调查性深度报道栏目

(多次整点播出,重点新闻流动播出,早、中晚的结构框架,现场直播)

90年代后新闻拍摄强调深化主题的要素:

1、抓拍有含义的细节(信息含量大)

2、典型的运动

3、典型的场景和最能说明问题的场景

4、记录经典镜头和关键镜头

5、画面拍摄要强调“我在场”意识

6、电视新闻中强调事件化、冲突化、个人化

2000年后电视新闻节目的新发展:

1、重大事件的直播报道

2、电视新闻报道话语权的适度扩大

3、新闻频道的开播

2003年5月1日,央视新闻频道开播,全天24小时播出。“这是央视的一大步,也是中国的一大步”。

4、本土化民生新闻的热播

2002年,《南京零距离》开播,带动了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大发展。

二、电视新闻的影响力

1、改变了新闻报道的方式,活动的画面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2、改变了新闻报道的定义,经过选择的流动影像表达了一种思想与情感;

3、改变了新闻与公众的关系,鲜活的画面赋予受众参与的权利。

三、电视新闻的定义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正在:

电子新闻采集系统(ENG)

电视直播,现在的新闻现在报道。

发现:

(1)过去发生事情现在刚刚发现;

(2)新的事实、观点、见解的发现。

四、电视新闻节目形态

(一)消息类电视新闻

特点:迅速及时、简明扼要,是新闻报道的骨干,天天见面,影响力大。如《新闻联播》 消息类新闻在报道上的特点:快、短、活。

1、快:时效性

实现时效性的手段:

1)第一时间的快速反应;

2)编排手段

3)技术手段

(1)直播。

(2)口播报道

(3)飞字幕

4)报道手段

要善于变结论式报道为进程式报道。在事件还没有最终结果的情况下随时报道最新进展,可以使观众始终保持对事件的猜测和对新闻报道的期待,从而将他们吸引住。

2、短,短消息时间在1分30秒以内,含1分30秒;长消息时间在1分30秒至4分钟之间,含4分钟。

3、活,主要体现在形式上。

(二)专题类电视新闻

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深入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社会现象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观众所关心的人物等题材的新闻报道形式。

1、专题新闻。如网络诈骗

2、专题报道。如“动车事故”

3、电视新闻调查。如“虐猫事件”

4、电视专访。如“与神话较量的人

特点:

新闻性:具备新闻的基本要素。

重要性:重大题材、热门话题等。

专题性:内容详尽全面。

专题类电视新闻涉及内容包括新闻背景、新闻评论、新闻调查、舆论监督、民意调查等;有日播的专题和周播的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

如:日播的专题节目:环球视线、新闻1+1,法治在线;

周播的专题节目:新闻调查、《面对面》、《新闻周刊》《世界周刊》等

(三)评论类电视新闻

评论者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表示意见和态度的电视新闻节目。 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形式:评论员评论、电视论坛、电视述评、编后话等。

特点:新闻性、社会性、政论性、指导性。

1、《焦点访谈》模式

2、说新闻式评论

3、沙龙式新闻评论

4、家常式新闻评论

(四)杂志型电视新闻栏目

1、板块组合式:即在一个统一的栏目名称下,把形态不

一、内容各异的多个小栏目经过精心编排,组合而成的播出节目形态。如慈利县电视台《慈利新闻》,由《今日时政》、《城乡见闻》、《要闻点击》、《百姓声音》、《互动话题》、《社会万象》、《城管聚焦》、《创卫视点》等板块构成。

2、事件组合式:即在每期节目中播出几则深度报道,通过记者或主持人的点评串联,而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的杂志形态的新闻栏目。如:CBS《60分钟》

第三节广播新闻性节目

近几年广播界出现了系列台、专业台。

广播——窄播

广播指没有特定的传播指向,面向全体听众的节目播出。

窄播指有比较专门的传播指向,在一定范围内面向特定听众的节目播出。

我们要从为听众服务、提高收听率出发,精心编排综合性节目、专题性节目和对象性节目,

扩大节目的兼容性,来统一“广播”与“窄播”的矛盾。

二、广播新闻的分类与特征

(一)消息类广播新闻——信息传播

例:《新闻和报纸摘要》(中国之声早间06:30-07:00直播 ),分国内要闻、媒体介绍、国际新闻、今日天气、简讯五大部分。国内要闻及时、充分,常常是独家报道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大活动,宣传中央的大政方针、中央各部委的工作思路、部署,完成中宣部下达的重大典型宣传任务以及重大新闻事件。

特点:短小精悍,体现大信息量。

(二)专题性新闻节目

北京新闻广播《记者视线》:一档以深度报道为特色的新闻专题节目。通过记者调查,注重挖掘新闻事件与社会、与各方利益群体的关系,并向公众分析这些内在联系的深层社会意义。200

7、2008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日前在哈尔滨举行盛大的颁奖会,由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创作的新闻专题《父子农民工的DV情》喜获大奖。

(三)新闻评论性节目

《新闻纵横》(中国之声早间07:00-09:00直播 )诞生于1994年,终身享有“中国新闻名专栏”荣誉。2009年12月改版为2小时综合新闻节目,聚焦昨日热点新闻,提示今日重要事件,并继续保留舆论监督功能。

广播评论:《善待民工才能够缓解民工荒》

(四)板块新闻节目

江苏全新闻调频广播《新闻早高峰》节目,共90分钟,分为三个半小时,每半小时单元均由“提要——新闻节目段——广告”组成,推动节目波浪式前进。

三、广播新闻的体裁与形式

(一)口头播讲

1、播音员播读各类新闻体裁的广播稿件(播读式)

新闻报道(消息、通讯、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新闻评论(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述评、编者按等)

2、记者、编辑或节目主持人等广播工作者向听众讲述事实或评价事实(谈话式)。

3、人物讲话。指新闻人物、与新闻事件有关的人物(当事人、目击者、知情人)、新闻发布人、英雄模范、专家学者、行家里手以及各类负责工作人员的讲话、演说等。㈡ 音响报道: 凡是有新闻事物实况音响并经常伴有新闻解说的,均可称为音响报道。它包括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各种体裁。

按播出手段的不同,分为现场直播、录音报道和配乐广播三种。

A 现场直播:利用无线电传输技术,将新闻现场录制的语音、音响等同时空的传递给听众。可分为:

① 实况转播 ——是一种被动式的报道。

② 现场报道 ——是一种介入式的报道。

其中直接在现场播出的属于现场直播,在现场报道时录了音,以后经过剪辑再播出的属于录音报道范畴。

什么样的题材适合于现场报道呢?

一是事实引人,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必须有较强的新闻性。

二是场面集中,新闻事实单一而有层次,展开的场面比较集中、明确,便于记者现场观察、采录和述说。

三是正在发生,新闻事实处于“现在进行时”中。

四是音响典型,新闻现场具有能说明新闻事实的典型音响。

五是可以进行公开报道,不涉及保密等问题。

B、录音报道:一般是指通过放送实况音响与广播工作者的语言叙述相结合的录音,报道新闻事实或发表新闻评论的广播形式。在运用大量现场音响时,一定要注意音响的逻辑性,也就是要把握好每个音响的前后顺序,时间顺序。目前常见的录音报道体裁有下列几种: ① 录音新闻

② 录音通讯

③ 录音访问

④ 录音特写

⑤ 录音剪辑

⑥ 录音评论

C、配乐广播

这是一种根据文字稿件(包括各种新闻体裁)的需要,在播音员播读时配以相应的音乐、音响效果(包括有人模拟、扮演文中有关人物讲话)的广播形式。

只配音乐的称为“配乐广播”;既配音乐又配音响的称为“配音广播”。

配乐广播与录音报道的区别

1、录音报道的音响素材是现场实况或相关真实音响,是完全真实的,而配乐(音)广播的音响则是借代来的;

2、配乐(音)广播中的音响只起烘托渲染的辅助作用,报道若去掉这部分仍可独立成章。而录音报道的音响则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去掉它,报道则成断章残篇,失去新闻报道的价值。

第9篇:电视节目+新闻联播【查】

新闻

朝闻天下 世界周刊

凤凰卫视

凤凰大视野

大河之殇——河南大饥荒70周年祭

石评大财经

新闻联播

央视微博,微信客户端

2013年5月30日星期四

1、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在成都召开

2、江苏:民意主导、大平安建设

3、陕西:水利建设

4、习近平访问北京少年宫

5、红旗轿车的发展

6、关注叙利亚:日内瓦会议

7、世卫组织:新型冠状病毒

2013年5月31日星期五

国内:

1、习近平:访问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加勒比最富有地区);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

2、平安中国建设(信访制度)

3、李克强:

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幼儿奶粉质量安全工作;

转变政府职能(通过一批法律修正案草案,废止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4、大学生就业季服务台。(半年之内找到工作:2013年6月20日——2013年12月20日)

5、特大地沟油案二审判决

6、放飞梦想、快乐迎“六一”晚会(高科技含量、虚拟技术)

7、13届“相约北京”艺术节(白鹿原)

8、全面禁止烟草广告

9、山东服务业引资180亿

10、新式军牌号

11、“美猴王争霸赛”获得总冠军 国际:

12、叙利亚总统:愿意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S-300导弹)

13、伦敦士兵遭袭案件首次开庭(“内线”变凶手、军情五处)

2013年6月1日星期六

1、习近平:抵达西班牙港,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加勒比地区国家);

2、俞正声:对芬兰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3、国际儿童节;

4、六一晚会,今晚播出;

5、小麦主产区抢抓农时开镰收割;新装备新技术助力安徽现代农业;

6、走进新国企系列:南航载着“中国梦”飞入世界路途;(年产值世界第三);

7、大学生就业季:创业故事(开快递公司,在创业中就业);

8、快讯:特殊军营婚礼;高校就业率注水;身份证指纹;亚青会; 国际

9、香格里拉对话在新加坡召开;

10、美防长:落实亚太“战略再平衡”,加强与中国的双边关系;

11、欧盟:对叙利亚经济制裁延长一年;

12、日本援助非洲320亿美元;“占领法兰克福运动”;俄国“最严禁烟法”

2013年6月4日星期二

1、习近平:同哥斯达黎加总统会谈;会见立法大会主席;被赠与圣何塞城市钥匙;走经当地农户。

2、李克强:应邀同欧盟委员会主席通电话;同出席中美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会的美方代表会谈。

3、俞正声:对瑞典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4、刘云山:会见老挝国会主席。

5、王岐山:会见白俄罗斯客人。

6、张高丽: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全体会议。

7、吉林德惠特大火灾。

8、国际货币会议2013年年会闭幕。 2013年6月6日星期四

1、习近平:在墨西哥过会发表演讲,同培尼亚总统共同参加中墨企业家会议

2、李克强:会见美国客人

3、张高丽:会见美国时代华纳集团负责人

4、2013年成都财富全球论坛开幕,主题“聚焦中国未来”

5、“高分一号”兽首批影像图公布(高分辨率)

6、中国铁路总公司:公布货运改革方案

7、吉林对“6.3”特大火灾进行事故调查

8、玉树电网

9、猪猴肝移植 国际:

10、朝鲜开放金刚山旅游

11、谢里夫第三次就任巴基斯坦总理

12、叙利亚:日内瓦会议6月无法举行

2013年6月7日星期五

1、习近平:观看奇琴伊察遗址;在加利福尼亚,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

2、张高丽: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开幕致辞

3、国务院:召开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

4、俞正声:丹麦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5、韩国总统准备对中国进行访问

6、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7、鹦哥岭

8、打击传销案

2013年6月8日星期六

1、习近平:在安纳伯格庄园,中美会晤(具体内容)

2、厦门公交车起火造成重大伤亡(疑犯已被查出,并进行安全隐患排查)(习李作出重要指示)

3、李克强:主持召开环渤海省份经济工作(具体内容)

4、刘云山:北京市调研时强调以新举措开拓文化建设

5、埃塞俄比亚总理准备访华

6、高考变化(具体内容)

7、鹦哥岭:保护自然,以人为本

8、打车软件(具体变化)

9、神舟十号准备升空 2013年6月9日星期日

1、习近平:中美第二次会晤(具体内容) (1)深化经济改革,优化经济政策 (2)两国经济关系 (3)坚持自由贸易 (4)全球治理体系

(5)G20 (6)创举:重大地区问题 (7)互相尊重,相互包容

(8)在台湾问题上表明原则立场

(9)

杨洁箎:向记者反馈本次挥舞成果

美官员:中美元首会晤,开启两国新型大国关系

国际反映:两国关系良性发展(加强联系,减少分歧)

2、李克强:河南考察时强调: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3、寻找最美村官;

4、全运会

5、成渝高速公路重庆段

6、朝鲜问题:朝韩工作会议,为部长级会谈铺路

7、戈登高地

2013年6月10日星期一

1、神十发射,直播节目

2、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启航 (锰结核区)

3、36个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发布(具体内容) (发改委)

4、商品农产品基地;黑龙江完成春播

5、假日中短途客流将呈现“井喷”

2013年6月11日星期二

1、神十发射成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辽宁舰出海训练

3、端午

(1)洗艾叶,驱蚊虫 (2)包粽子

4、《核问》

5、最美消防员 2013年6月12日星期三

1、习近平:接见天宫一号,神舟十号参研参建代表

2、“绝户网”

3、美国:“监控风波”

2013年6月13日星期四

1、习近平:中共中央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具体内容)

2、李克强:欢迎埃塞俄比亚总理访华

3、张高丽:会见芬兰议长

4、俞正声:(全国政协主席)会见吴伯雄、芬兰议长

5、越南:越南主席张晋创准备访华

6、天宫一号与神十自动交会对接成功

7、发展不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8、转企改制出版集团打造文化航母

9、监控风波

2013年6月15日星期六

1、牡丹江棚户区改造出新办法

2、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1)兼顾GDP与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

3、最美孝心少年

4、教师五年一注册,打破教师铁饭碗 国际

5、“棱镜”监控风波

彭博社:数千公司向美政府提供情报

6、欧美自贸协定

7、鱼鹰直升机,日向驱逐舰

8、空客:A350XWB宽体飞机

2013年6月16日星期日

1、受H7N9禽流感重创的家禽业缓慢恢复

2、俞正声:第五届海峡论坛在厦门举行,俞正声出席并致辞

3、巢湖治理初显成效,破解大湖难题

4、中国合伙人、泰囧

5、某新型远程火箭炮昼夜综合演练

6、“我们与藏羚羊”科考行动

7、警惕煤矿危险的隐患

8、上合组织

9、牛栏江-滇池

10、唐诗系列微电影 国际

11、“棱镜”监控风波

2013年6月17日星期一

政治

1、中共十七届代表大会开幕

2、李克强:视察审计工作,加强宏观调控,强调基本民生,审计能力

3、俞正声,张高丽: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开幕(生态建设)

4、团十七大代表,学习党中央祝词 经济

5、互联基金

6、两岸经贸合作 科技

7、中国超级计算机再登世界榜首(天河二号、全能型选手)

8、“蛟龙号”南海首潜验证各项性能 文化

9、《百年巨匠》 国际

10、大马士革战势,叙利亚

11、英情报机构被听,二十国集团峰会,间谍网吧

12、八国集团峰会今天开幕

2013年6月18日星期二

1、“两高”发布环境污染犯罪司法解释 《污染环境罪》定罪量刑标准

2、公安部:将挂牌督办重大污染案件

3、“蛟龙号”首次搭载科学家下潜考察

2013年6月23日星期日

国内

1、中国浓缩铀工厂首次亮相(兰州)

2、十余省市高招录取分数线公布

3、江苏首次规划全省生态红线 国际

4、棱镜事件: 2013年6月24日星期一

国内

1、神十

2、一张图引发的改革;“万里长征图”震动广州

3、央行要求金融机构强化流动性管理

4、58中央部门上预算审计发布

5、铁人精神:李新民

6、百事通;完美世界 国际

7、棱镜事件:斯诺登行踪不明

2013年6月25日星期二

1、张光斗同志

2、宁杭高铁

3、棱镜事件

2013年6月26日星期三

1、神十:着陆;新闻发布会

2、李克强: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加快棚户区改造,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2013年7月3日星期三

1、蓝天行动:辽宁治理大气治理污染动真格

2、“让洪水绕过民族村”

3、藏羚羊

2013年7月4日星期四

1、四川甘孜 环保

2、北京:治污减排“跑赢”增量

3、紫金矿业8亿元整改,环保达标,环境友好 消费安全

4、最大规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

5、多家奶粉企业被反垄断调查

6、焦点访谈:胶原蛋白的背离神话 经济

7、新疆喀什:开展富民工程

8、东北老工业基地:开放步伐加速

9、空运进口口岸开通

10、深圳:加强企业信用信息监管力度 文化

11、《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报》出版 法律

12、《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

2013年7月5日星期五

经济

1、经济转型时:现代农业助力,保“粮仓”春播 安全

2、石棉回隆:泥石流 军事

3、中俄军演:符拉迪沃斯托克 科技

4、蛟龙号:第三次下潜 政治

5、内蒙古:“四五六”工作法;土默特石旗

2013年7月6日星期六

经济

1、经济转型进行时:政府整合资源平台化解资金难题;融资

2、陕西:多种措施促进医改和就业双赢

3、中瑞自贸协定正式签署 安全

4、暴雨改发灾害,各地加强汛期防范

5、警惕手机新病毒恶意扣费,窃取隐私 手机病毒分类

6、揭开PX神秘面纱

7、PM2.5检测 文化

8、重庆:版权融资助力文化企业发展

9、违规下令换教材 科技

10、世界最大起重机 政治

11、瑞士联邦委员及经济部长

12、最美基层干部:李彬

13、河北:打造村客整洁的美丽乡村

14、编制

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政治

1、中央军委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中央军委有关作风建设,规定落实情况,研究提出作风建设措施。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具体内容)

2、张德江会见委贝瑞拉客人

3、刘志军一审判死缓 经济

4、张高丽调研当前经济形势召开会议部署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工作

5、反垄断调查进行中,部分奶粉企业今起降价销售 科技

6、蛟龙号深潜全过程 安全

7、公安部门公布四起环境污染事件(具体内容)

8、关注韩亚航班事实调查进展

9、保险公众宣传日在北京启动

10、广西贺江水污染事件锁定污染源

11、辽宁警官截获十万假胶囊 军事

12、中俄海上联合2013转入实兵演习阶段

13、首创导弹灭火试验成功 娱乐

14、熊猫宝宝胃口好,大陆确保不断奶

2013年7月11日星期四

1、沪深两市

2、“智慧社会”概念引入电视台 经济

3、李克强:广西考察(小微企业)

4、葛兰素史克(中国)高官;商业贿赂 安全

5、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国办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切实加强汛期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保障重要设施安全度(具体内容)

6、救灾(泥石流)

7、超强台风“苏力”

8、造林治地,延安谋双赢 政治

9、李克强、张德江会见尼日利亚总统

10、《重“典”保护安全》 2013年7月13日星期五

到群众中去

其他

施斌聊斋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