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节目主持人素质提高论文

2022-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果你对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仅仅还停留在一身整洁的西服,端庄笔挺地坐在直播间里,面部略带微笑,字正腔圆地播报新闻的印象上,那你就该更新认识了。如今打开电视,不难发现新闻节目以越来越轻松活泼甚至幽默调侃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无论从演播室的场景布置,灯光色彩,还是从主持人的服饰打扮、言语表情,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闻节目主持人素质提高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闻节目主持人素质提高论文 篇1:

我国新闻节目主持人研究的“知识图景”:热点、趋势与反思

【摘要】几十年来播音主持学界与业界一直都非常关注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发展,相关研究成果丰硕。现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期刊及硕博论文收录的2000—2020年有关新闻节目主持人相关研究为数据来源,采用CiteSpace科学计量学软件对新闻节目主持人相关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刊文数量等进行绘制分析,呈现我国新闻节目主持人研究的发展进程及前沿态势,发现我国当今新闻节目主持人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和潜在研究空间,为今后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闻节目主持人;CiteSpace;现状;趋势;反思

“新闻节目主持人作为前台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舆论引导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都依赖于主持人在政治修养、人格道德、新闻素养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1]新闻节目主持人是主持人群体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承担着新闻事件的传播重任,担当着新闻事件的观察者和传播者的角色,他们观察的角度和新闻的传播水平直接影响着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接受与理解程度。播音主持学界与业界一直都非常关注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发展,相关研究成果丰硕,但对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整体研究状况进行全面分析的文章相对较少。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期刊和硕博论文数据库收录的2000年至2020年间有关新闻节目主持人研究的文献为数据来源,借助CiteSpace计量学软件绘制我国新闻节目主持人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以便呈现国内近二十年来新闻节目主持人研究的发展概况、研究热点以及研究趋势。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择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博硕论文数据库作为检索来源。以“新闻节目主持人”为主题进行精确检索,获得有效期刊论文580篇,硕博论文50篇,共计文献总数量为630篇。时间跨度为2000—2020年,检索时间为2021年3月1日。每篇文献信息内容均包含文章的标题、摘要、作者、关键词及机构等。

CiteSpace是一款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通过可视化的手段来呈现学科的结构、发展路径,找到关键节点,分析背后动力机制并找寻潜在的研究空间。本研究采用CiteSpace5.6R2版本,对630篇有效文献按CiteSpace要求格式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导出,通过转码形成新闻节目主持人研究的样本数据库。在参数设置上,根据导出文献时间跨度,将CiteSpace的时间跨度设置为2000—2020年,时间切片设为1年,阈值选择为前50,其余参数根据具体研究需要进行针对性设置。

二、我国新闻节目主持人研究基本概况

对检索获得的630篇有效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进一步统计分析,可以更直观地看到相关研究的文献数量分布和刊文量期刊统计及主要研究机构。

(一)文献数量分布

从文献数量分布图(见图1)来看,在期刊论文方面,对“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相关研究从2002年开始呈现逐年递增的上升趋势,表明相关研究不断深入。2011—2014年研究文献上升趋势明显,在2014年达到了56篇之多。这与国家政策与媒介环境变化有关,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个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已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同时这一年也被认为是“媒介融合元年”,所以引起了研究者的格外关注。

从2015年开始发文数量呈起伏状分布,2017年发文量达到最高58篇。2017年“我国全国两会首次将‘人工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后国务院颁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国家将持续加大人工智能领域资金、人才、技术等投入,开启了我国人工智能元年,使其成为当下的技术和产业热点”。[2]大多文章围绕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探讨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修养、语言风格、角色定位等方面的变化。硕博论文方面,2012—2015年文献数量相对较多,之后呈下降趋势,但从2007年以后,每年都有相关研究者对新闻节目主持人领域进行研究。

(二)刊文量期刊统计

将有效文献经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得出刊文量排在前十位的期刊,分别为《视听界》《记者摇篮》《当代电视》《新闻传播》《声屏世界》《青年记者》《传播与版权》《西部广播电视》《现代视听》《视听》。可以看出,所发文章大部分较集中在普通期刊,专业权威期刊数量较少,在较少的专业权威期刊中,《当代电视》刊发数量相对较多,一共刊发13篇。

(三)主要研究机构

以机构作为分析单元,经CiteSpace软件程序运行,得到研究机构的共现知识图谱(见图2)。由图2可知,相关研究主要由学界和业界两大板块构成,业界对该领域研究较多的是辽宁广播电视台、吉林电视台;学界对该领域研究较多的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河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从图中可以发现,各节点之间基本无连线,这说明各研究机构之间无交流合作,业界之间、学界之间、业界与学界之间均无交流合作。

三、我国新闻节目主持人研究的热点

运用CiteSpace软件,将“关键词”作为分析的单元,经程序运行,形成2000—2020年新闻节目主持人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见图3)。节点三角形面积越大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次数越高,字体大小则代表重要程度不同,字体越大则说明其重要性越强。

对新闻节目主持人研究热点的判断,可通过研究中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以及凸现的程度等方面进行判断。使用CiteSpace软件中的“Export—network Summary Table”這一功能,对我国新闻节目主持人领域研究文献中所有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排在前十的分别为主持人、新闻节目主持人、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电视新闻、民生新闻、主持风格、新媒体、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语言风格。

可以看到,“主持人、新闻节目主持人、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民生新闻节目”等节点和关键词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话题。其次为“语言表达、主持风格、职业素养”等关键词,显示出研究者对新闻节目主持人具体研究的不同面向。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研究由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从早期关注电视较多,到当今广播、电视、网络共同关注,“人工智能”“融媒体”等话题成为研究者重点关注的方向。

四、我国新闻节目主持人研究的趋势

通过使用CiteSpace软件中的“Time Zone View”这一功能,可以清晰地看出新闻节目主持人研究在不同时期出现频率较高、增长较快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代表着这一时期研究的重点,而这些研究重点使得该领域的研究趋势清晰呈现。2002—2007年,该时间段研究者主要围绕“新闻主持人、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等关键词讨论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内涵及外延。2008—2014年,“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等关键词凸显,研究者转向具体的新闻节目类型的主持人进行研究,具体讨论不同节目形态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点、主持风格和素质培养。2014年之后,研究逐渐转向“融媒体、全媒体”等,特别关注新媒介环境下新闻节目主持人面临的挑战及其如何转型的问题,充分反映了媒介环境的变化与新闻节目主持人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对聚类标识词语和关键词进行归纳总结,2000年至2020年我国新闻节目主持人研究大体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主体相关研究

从图3可以看出,与“主持人”“新闻节目主持人”“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等主要节点相关度较高的关键词有“职业素养”“角色塑造”“语言技巧”“主持风格”“综合素质”等,这说明大多研究者主要还是针对主体展示出的不同方面进行具体研究。冯玲玲指出“新闻节目主持人除一般意义节目主持人的共同特质外,还有着内涵丰富的特殊地位、特殊要求和特殊作用”“良好的政治修养,强烈的导向意识,这是对全体新闻从业人员的共同要求,也是对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特殊规定”。[3]在角色塑造方面,徐钰指出“新闻节目主持人角色塑造,需要从主持语言、风格以及角色转换几个方面进行构建,同时对于新闻节目主持人来说,专业素养的提升,也是角色塑造的一种必然需求”[4]。在主持风格方面,杨韵针对新媒体时代新闻节目主持人风格的转变提出“新闻节目主持人的风格逐渐向个性化、亲民化转变,主持人角色更加立体。充分立足具体新闻内容以及节目要求,尽可能采用口语化的内容,灵活运用多样化的节目形式并紧紧围绕人与事展开新闻报道,完成新闻节目主持工作”[5]。

(二)不同媒介、不同类型新闻节目主持人及代表人物研究

在图3和频次统计中,出现了“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广播新闻”“民生新闻”“新闻评论”“敬一丹”“克朗凯特”“白岩松”等多个关键词,说明研究者将目光聚焦在不同的媒介形态及具体的代表人物身上。在对电视和广播两种不同传统媒介新闻节目主持人研究时,研究者主要从有声语言、副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高天宇、朱良志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为例分析了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体态语[6],李政则“以网络新闻节目主持人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网络新闻主持人的语言特点。[7]在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方面,主要从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风格特点、个性化品牌、语言特征等方面展开研究。王子夫指出当今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再加上新媒体的冲击,要想使节目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的‘名片’,是节目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提高收视率的关键因素”[8]。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主要从评论技巧与能力、评论分寸把握、情感把握等方面进行研究。邱婷婷将“传播学与语言学理论相结合,以三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为语料,运用大量实例论证主持人的话语结构”[9]。在代表人物研究方面,马敏以敬一丹为例,“通过对其品牌特征及品牌效应的具体体现来解析其品牌效应”,[10]希望对其他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品牌建构及品牌效应提供参考。任玉清通过分析克朗凯特、丹·拉瑟等国外新闻节目主持人来看中国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发展,提出“建立新闻主持明星制、形成‘中国特色’的风格特点”等建议。[11]

(三)媒介环境变化适应性研究

“媒体融合”“全媒体”“融媒体时代”等关键词,都与媒介环境变化密切相关,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节目形式及主持形式的变化。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对播音与主持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新闻节目主持人影响更甚,一系列AI合成主播不断迭出,给传统新闻节目主持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研究者们探讨了在融媒体时代以及人工智能环境的冲击下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转型探索、角色定位以及创新发展等问题,为新闻节目主持人未来发展建言献策。栗宇坤提出“传统新闻节目主持人应在语言魅力、采访互动、情感表达、新闻评论等方面寻求提升,积极转型”[12],以應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邵鹏、杨禹认为“要发挥主持人身体作为‘传播平台’的作用,提升主持人综合素养和能力水平,才能使其更适应‘人机互嵌’趋势下的发展需要”。[13]

五、我国新闻节目主持人研究的不足

通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新闻节目主持人领域的研究整体状况进行分析,发现该领域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首先,从发文数量上看,学界和业界对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相关研究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态势,但在发文质量上专业权威期刊发表数量相对较少。从研究者分布来看,新闻节目主持人研究者之间的合作交流相对较少。从文献的发布机构来看,媒体机构成为新闻节目主持人研究的主力,除博硕论文外,高校研究成果相对媒体机构研究而言略显薄弱,媒体机构与高校之间缺少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学界与业界未能形成相应的合作研究关系网和相关研究共同体,学术交流及研究团队尚待发展建立。

其次,从研究的主题分布来看,针对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研究居多。学者们对不同媒介不同类型新闻节目主持人进行了研究,主要从主持风格、语言特色、素质要求等方面进行研究。但主要呈现了共时研究多,对比研究少;总结经验多,创新提议少;传统媒体多,新媒体较少;在传统媒体研究中关注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多,关注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少等诸多不足。

最后,从研究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新闻节目主持人研究从2014年开始朝向媒体融合、全媒体、人工智能等方面转变,同时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研究逐渐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这既反映了媒介环境的变化对媒体生存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新闻节目主持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密切联系。

六、我国新闻节目主持人研究的反思

(一)紧跟媒介环境变化,加强校媒产教融合

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一项紧迫课题,在会上阐释了“四全”媒体的全新概念。新闻媒体需紧跟媒介环境变化,以适应其自身发展。新闻媒体是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新闻节目主持人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新闻节目主持人不仅要强化思想意识、把好政治关,还需定期参加培训、充实自我,以提升自身的政治觉悟与素养。作为培养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后备力量的高校来说,应根据媒介环境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重新架构,将最新传播理念、传播技术运用其中。同时,高校与媒体机构之间应建立校媒合作,在产教融合的模式下协同育人,传媒业态的不断变化要求传媒教育必须转型与创新,努力将专业标准与职业要求、教学资源与媒体资源、教育机制与媒介机制进行深度融合,构建学校、媒体“双主体”合作机制,只有学界与业界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适应传媒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二)打破固有学科壁垒,多元思维融合发展

目前针对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研究文献大都在播音与主持视阈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跨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并不多。张颂老师指出:“播音学是一个多学科、多层次的新兴交叉学科,并不是某一单个学科的衍生物。”[14]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媒介环境下,主持人除了要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知识外,还应具备不同学科的知识储备,全新的思维视角,不能仅在播音主持学科内部进行分析研究,一定要打破固有的学科专业界限,拓宽视野,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从不同角度对节目主持人进行分析研究。因此,从新闻节目主持人研究上升至节目主持人研究,都需广泛吸收语言学、心理学、文学、哲学等学科的知识,增强人文素养,同时也需要掌握计算机科学等信息学科的知识以适应变幻莫测的媒介环境,还需涉猎农业、经济、军事、体育等领域的学科,以适应细分需求,提高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整体人文素养。所以,新闻节目主持人研究应广纳学科、多元思维,共同推进整个领域不断向前发展。

通过对近20年有关我国新闻节目主持人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后,整个领域发展历程基本呈现,通过绘制相关图谱,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新闻节目主持人研究的热点、前沿以及现有研究存在的局限,并根据局限提出了可行性的参考建议,希望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希望通过该研究能够给其他类型节目主持人的研究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思考。

参考文献:

[1]陈虹.节目主持人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19.

[2]周葆华,骆陶陶.人工智能重塑新闻业:进展、问题与价值[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8(6):83-89.

[3]冯玲玲.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养[J].新闻窗,2012(5):110.

[4]徐钰.论新时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塑造[J].记者摇篮,2018(6):57-58.

[5]杨韵.探究新媒体时代下新闻节目主持人风格的转变[J].传媒论坛,2018(9):76-77.

[6]高天宇,朱良志.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体态语分析: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7(22):132-133.

[7]李政.网络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形态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71.

[8]王子夫.电视民生新聞节目主持人发展策略[J].数字传媒研究,2018(10):24-25.

[9]邱婷婷.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语言研究[D].贵阳:贵州民族大学,2014.

[10]马敏.试论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品牌效应:以敬一丹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6(18):158.

[11]任玉清.从克郎凯特、拉瑟看中国节目主持人的发展方向[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12):54-55.

[12]栗宇坤.人工智能冲击背景下新闻节目主持人转型探索[J].视听,2019(7):151-152.

[13]邵鹏,杨禹.AI虚拟主播与主持人具身传播[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6):71-74.

[14]李凤辉.语言传播人文精神的阙失与重构[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4.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博士生,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编校:张红玲

作者:赵娜

新闻节目主持人素质提高论文 篇2:

对新闻节目主持人平民化的误读

如果你对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仅仅还停留在一身整洁的西服,端庄笔挺地坐在直播间里,面部略带微笑,字正腔圆地播报新闻的印象上,那你就该更新认识了。如今打开电视,不难发现新闻节目以越来越轻松活泼甚至幽默调侃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无论从演播室的场景布置,灯光色彩,还是从主持人的服饰打扮、言语表情,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据央视索福瑞提供的数据,山东齐鲁电视台名叫“拉呱”的节目平均收视率是55%。这档都市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不是科班出身的“精英”主持人,而是一个已经说了十几年相声的戏曲演员,每天下午5点半便笑眯眯地出现在背景是一面屏风的小演播室里,穿着花里胡哨的T恤衫,在他那似乎被剃刀剃成三角形的眉毛一抖之后,便操着山东口音对你说:“现在我们开拉。”

无独有偶,早在2004年,浙江杭州生活频道平民新闻“我和你说”,已“由身着长衫、略带绍兴口音的著名滑稽演员翁某某担任新闻主播……”尽管该台新闻部主任表示“选择翁某某原本只是一个尝试”,是“新闻播报时尚化的探索”,但是,《中国广播影视报·产业周刊》一篇文章评价说它是继“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推出白岩松、水均益等“记者型”主持人之后的“划时代”的现象,即这“表明中国新闻主持人平民化时代的真正到来。”

然而,什么是“平民化”?仅仅以几个“草根”主持人带着调侃的腔调扯上几段家常就意味着新闻节目平民化吗?笔者认为,如今不少电视新闻节目对“平民化”这一概念产生了误读,把“平民化”和时下流行的新闻娱乐化错误地等同起来。

新闻娱乐化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等因素,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关于新闻娱乐化的成因及影响,学术界的探讨和研究已经很多了,在这里就不再作过多论述。笔者想提出的是,电视新闻的娱乐化,作为一种相对性的电视理念和电视操作方式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在某类新闻节目和新闻内容中,也有一定的探索空间,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应该在娱乐化的“洪流”中清醒地给新闻一条“底线”,即新闻节目的形式和内容都应该符合新闻的客观规律,从属于新闻的专业精神。作为电视新闻信息的直接传播者,新闻节目主持人要做的是“平民化”的主持人,而不是“娱乐化”的主持人。

1、新闻节目主持人应当是真正理解新闻专业的“平民”

广州大学新闻传播系副主任应天常说,“平民化”可以是播音或主持的一种样式或风格,但并不等于提倡非专业人员播报主持新闻。新闻主播、主持的文化身份,必须有助于体现新闻信息可信度。

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传播者的形象是提高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在社会交际中,从传播者形象出发去给所接触的信息做一个判断,是一种对信息判断最简便的方式,因而也是最容易被人采用的方式。实际经验表明,一个人对信息本身越不理解,对信息的传播者就越重视。因此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观众对新闻信息和节目的评价。这种形象是主持人外在表现和内在素质统一形成的总体特征,它的形成过程分为两种:

一是既成的。即观众在接触新闻前就对主持人有所了解,他的形象已经预存于观众心目中。观众在收看节目时就会受心目中主持人形象的引导,对新闻节目的内容作出选择和判断。

一是生成的。即观众以前对主持人并不了解,而是随着节目的进行,才对主持人产生一定的印象。比如有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一出现,观众就会对他的外貌,气质产生好感,使他们更有兴趣收看该节目。

笔者认为,一个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前提条件就是他必须懂得什么是新闻,懂得用恰当的语句向观众叙述新闻。而起用对新闻专业知识一无所知的艺人(诸如相声演员)担任新闻主播,其既定文化身份与受众的角色期待出现错位,可能混淆新闻真实与文艺虚构的界限,这就损害了信息的可信度,带来相悖的传播效果。

2、新闻主持人的语言“平民化”的同时,又应遵循“符号共享”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而“符号共享”是大众传播的首要条件,是获得理想传播效果的前提。

新闻节目主持人使用的语言应该是大众化的,通俗易懂的,是广大人民都能听得懂的语言。规范的汉语母语(普通话)是我国大部分受众都熟悉的语言符号,《国家语言文字法》的媒介用语也规定新闻媒体的标准用语为普通话,这样才能确保新闻信息的准确传播和流通畅达。但是,近几年方言播音主持“行情看涨”。电视媒介以“分众化”为借口,模糊方言的语用层面和语用范畴,擅用方言播报新闻,使方言区域外的受众听不懂,产生了传播障碍,使传播效果打了折扣。

也有学者用江浙苏杭等经济发达地区必然形成“地区方言优越感”作为论据,肯定方言播报主持,这个理由显然是站不住脚的。经济发达就得“直面”方言播报主持,那中国各地经济繁荣昌盛之时,不就是方言播报主持泛滥之日吗?让我们看看崇尚“专业精神”的凤凰卫视,在香港这片经济发达的“方言岛”上,不也是坚持以普通话为传播用语吗?

因此,广播电视媒介用方言播报新闻,不仅有违新闻传播的基本准则,也是国家意识、法制意识、现代意识淡薄的表现。

3、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方式“平民化”的同时,应当体现健康的文化品位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新闻节目的播报方式和语言风格已经有了可喜的进步,从以往新闻节目主持人生硬的说教形式转变到轻松灵活,受众参与互动的形式上来。同时,更加注重新闻信息的服务性功能,贴近一般民众的日常生活,反映普通群众的苦乐酸甜,体现出鲜明的“平民化”倾向。

但是,“平民化”并不等于低俗化,不是为了迎合受众,追求收视率,就港腔港调地“说”、甚或耍贫嘴式的“侃”,或嬉皮笑脸地“戏说”新闻,这不仅有违新闻的专业规则,甚至可能歪曲、损害新闻。

以齐鲁电视台的“拉呱”为例:里面有一则新闻说的是一个村偷牛贼猖獗,老乡们只好挽着牛缰绳睡觉。新闻结束后,主持人点评道:“逮住这几个,我给他们拴上环,让他们犁地去。”

可见,他已经不是在“播新闻”,也超越了“说新闻”,而是在“表演”新闻。而且新闻主播如此趣味低级耍贫嘴式的“调侃”,简直不堪入耳、令人生厌。

4、新闻主持人要牢记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和自身职责

大众传播的首要社会功能就是传播信息。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社会变幻无常,纷繁复杂,人类交流需求日益增长,媒体作为“把关人”的作用日趋复杂。真实、客观、全面公正地反映现实世界,传播有价值的新闻,是“把关人”的工作职责。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说:“报道丑闻毫无疑问将会极大地刺激大多数人的胃口。但是,同样毫无疑问,还将会伤害另外一些人。一条新闻值不值得大肆报道和炒作,这取决于报道这条新闻与公众利益的关系。”

根据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在电视声形并茂的移情效应作用之下,“在告诉人们应当考虑什么问题时是十分成功的”并可以确认、引申、替代和稳定受众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但若将这一功能运用来迎合受众的低品位、满足商业性需要,则对于电视新闻传播的社会意义而言,是相当有害的。媒体的低俗“设置”了受众的低俗,受众的低俗又牵制着媒体的素养,从而在低俗受众与低俗媒介之间形成了奇异的“马太效应”。

大众传播的“培养分析”理论也指出,大众媒介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会对受众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及其对现实世界的看法,产生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电视新闻传播形象直观,受众面广,这种影响力更是不可低估。正如麦克卢汉所言:传播媒介是巨大的社会比喻,它们不仅传递信息而且告诉我们存在着什么样的世界,而且确实在改变我们的性格。

所以,新闻节目主持人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要坚持新闻就是新闻,新闻的播报与主持就是“开诚布公地发布消息”(芭芭拉·沃尔特斯),满足观众的信息期待、提供货真价实的新闻,给社会营造一个氛围良好的舆论传播环境,是新闻媒介无可推卸的职责。

综上所述,在“娱乐致死”的现代社会,“资讯使人焦虑,何不娱乐使之”的召唤已经对电视新闻节目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了。收视率、广告额等各种评判各类新闻节目的资质和效益的商业标准使得电视台变着花样地用娱乐化的“怪招”来包装新闻和节目主持人。

但是,仅仅通过制造对受众视觉、听觉的“冲击力”来提高收视率的节目注定是短命的。这是因为人们对某种新型的播报方式熟悉后,必然会有喜新厌旧的情况产生,这就要求新闻节目内容的创意要能跟上步伐,才能最终长久吸引观众的眼球。

我们相信,在市场经济发育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国家大事,经济文化信息等严肃性和重大性的报道应该越来越为受众所需求,以真实、迅速、客观、公正取胜的新闻依然是新闻传播的主流,落落大方语言稳健的播报方式也应该具有广泛适应性。 新闻娱乐化终究只能是新闻传播的一种边缘化现象。

参考书目:

(1)张哓阳:《中国新闻主持人平民化时代的真正到来》,《中国广播影视报·产业周刊》2004年8月9日第13版(总第114期)

(2)《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新华出版社P209

(3)《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人大出版社P43

(4)俞虹:《直面方言播报主持》,《现代传播》,2005年第1期

(5)《新闻报道方式论》(安徽大学出版社)P276

(6)李曦光:《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博客中国(Blogchina.com)

(7)《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 1984),施拉姆 P272

(8)《大众传播通论》德弗勒·丹尼斯,华夏出版社(1988)

(9)《媒介素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P123

(10)《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人大出版社

(作者系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

作者:赵洪浪

新闻节目主持人素质提高论文 篇3:

电视新闻节目中主持人语言风格探析

摘 要 对于一个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来说,不但要具备较高的语言文化素养,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其形成自身的语言风格。本文主要探讨电视新闻节目中主持人应该具备的语言风格,分析了现阶段电视节目新闻主持人语言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给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电视新闻;语言风格;主持人

新闻是我们了解国内外事件的主要方式,而电视新闻是以电视为媒体进行传播的一种方式。随着观众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主持人是新闻节目播报的主要人员,也是实现电视和群众之间沟通的主要桥梁,因此其播报语言直接关系着新闻对观众的吸引力,进而影响该新闻节目的收视率。

1 新闻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的类型

不同类型新闻节目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要求不同,如法律类的新闻要求主持人塑造一种庄严的气氛,因此必须采用比较正式的语言风格;而娱乐性新闻要求主持人塑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因此必须采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下面我们就常见几种语言风格进行论述。

1.1 简约型和纪实型

简约型是指在进行新闻播报时,节目主持人采用比较简单凝练的语言向观众传达新闻中的内容,并且要向观众呈现一种比较稳重端庄的形象。这就要求节目主持人在进行新闻播报时遇事不惊,不管遇到任何情况都能够表现的比较镇定,以优雅的谈吐征服观众。如著名的央视新闻主持人罗京,在主持新闻联播时就采用了比较简约的播报风格。

纪实性语言风格常用于一种纪录片或者故事片中,具有质朴、通俗易懂的特点,观众能够从主持人的语言中感受到一定的情感。

1.2 诙谐和哲理型

诙谐型语言是指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进行节目播报时采用轻松愉快的语言方式,目的是营造一种欢快的气氛,目前我国大部分地方电视台在节目播报过程中都采用这种语言方式,方便的拉近了节目主持人和观众之间的距离,达到了提高节目收视率的效果。

哲理性语言风格要求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具有非常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他说出的每一句话都能够引人深思,因此对节目主持人的文化素质水平要求较高。如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他的语言就具有哲理性的特点,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1.3 解说型和亲民型

解说型语言是电视新闻中常用的语言播报形式之一,具有利落爽朗的特点,在进行节目播报过程中不拖泥带水,简单明了的完成了对整个新闻的播报,适应生活节奏较快群众的需求。

亲民型是指在新闻播报过程中,主持人采用了自然语言,即老百姓常用的语言,被广泛应用于民生新闻节目的播报过程中。

2 电视新闻中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应用的现状和对策

随着电视节目频道种类和数量的增加,电视新闻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电视台都在进行新闻节目的变革,特别是民生新闻类节目,但是新闻节目的质量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下面我们就新闻节目中主持人语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首先,电视新闻节目中有一部分主持人的普通话不是特别标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如新闻节目主持人经验不足、主持人方言口音比较严重以及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等等。如某地方电视台为了增加节目的收视率,聘请了一位比较著名的演员来担当该新闻节目的主持人,虽然该演员具有很多特长,且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但是由于其普通话不标准,多次出现发音错误的现象,导致新闻内容传播的效果较差。

其次,电视台采用了编播一体的方式。对于新闻节目主持人来说,他们可能具有较高的语言优势,但是对设备的操作不是特别熟悉,因此如果采用编播一体的方式,节目主持人可能会因为设备操作问题出现播报停止现象。

最后,主持人自身理论水平的限制,如一些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主持过程中原本是想采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但是受自身素质水平的限制,使得新闻的评论成了随意调侃。另外还有一些主持人,由于对国家相关政策的了解较少,导致其在进行新闻播报时采用了过激的语言。

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各个电视台和新闻节目主持人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其播报质量,具体可以采取的措施如下。

2.1 提高新闻主持人的思想素养

电视节目主持人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使其能够具有较强的语言把控能力,运用正确的语言对新闻节目中的内容进行播报。同时还要加强其政治素养的学习,使其能够更好的了解国家的各项政策,抓住事物发展的本质,深刻剖析新闻中反映的社会现象,从而帮助群众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

2.2 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一直以来,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进行新闻播报时,都是懒于思考,拿到稿件后就开始念,导致播报时错字和断句错误现象经常发生;还有一些主持人拖腔甩调,得过且过。因此新闻主持人应该在拿到稿件之后,对稿件中的内容进行了解,然后把握播报时应该采用的基本基调。节目播报时也要尽量拉低姿态,不要感觉自己高高在上,而是应该想象正与观众进行面对面交流。最后还要对编辑人员的意图和出发点进行思考,从而确保节目播报中的真实

情感。

2.3 提高创新意识

由于电视行业面临的竞争非常激烈,要想在众多的新闻节目中脱颖而出,受到观众的认可,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就必须要不断提高其创新意识,在充分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其播报语言的创新,以独特的语言播报风格来提升自身以及整个新闻节目的魅力,获得广大观众的认可,为节目收视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3 结论

主持人是电视新闻播报的主体,其语言风格直接影响到整个新闻播报的质量,虽然各个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都在不断优化其节目播报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和风格,使新闻节目充满了人文关怀和个性化,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喜爱。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语言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能够不断加强自身各项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发现其节目播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其语言驾驭能力,实现其播报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艳军.关于电视新闻主持人语 言风格的研究[J].视听,2015(3).

[2]付焱.浅析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语言表达[J].新闻传播,2013(12).

[3]郑晓恬.浅析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与功能定位[J].中国报业,2012(20).

[4]张梦苏.浅析电视新闻短评类节目语言风格研究的意义[J].新闻传播,2015(8).

作者:李春阳

上一篇:做文明学生演讲稿下一篇:跟党走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