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杂志节目

2023-0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电视新闻杂志节目

浅析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摘要: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就当前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重大问题和新闻事件发表看法、进行解释分析的电视节目形式。新闻评论节目在香港最早可以追溯到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其开创了当时电视新闻界时事分析之风,也开了中国电视台个人化新闻时事评论节目的先河。时至今日,《时事开讲》依然作为凤凰卫视的品牌新闻评论节目而不断推陈出新、活力十足。它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时事开讲》;优势;不足;创新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就当前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重大问题和新闻事件发表看法、进行解释分析的电视节目形式,是电视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实行舆论监督,指导生活和工作的重要途径。[1]它集新闻、评论、专题为一体,以社会关心的话题为主,是追踪社会热点、展开新闻背景、阐释事件因果的深度报道。节目制作多采取现场采访、现场录音、现场报道、追踪报道和纪实拍摄等方式,配以同期声和画外音,加上新闻背景分析或权威人士的相关评论,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目前,各家电视台有许多新闻评论节目,但克隆者居多,缺乏自己的节目风格。在新闻频繁发生、新闻评论节目却相对不够深入的不对称形势下,观众希望看到更多的像《时事开讲》一样能够专业地评论分析新闻事件并且具有独特风格和魅力的新闻评论节目。该节目从1999年开播至今,在几年的运作中已经找到了较为准确的定位,并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节目魅力。本文通过对《时事开讲》节目的分析,旨在为其他评论节目提供借鉴。

凤凰卫视自1996年开播以来在中国大陆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时事直通车》《凤凰早班车》《锵锵三人行》《时事开讲》等不但成为观众喜爱的名牌节目,亦使凤凰卫视成为电视传媒潮流的领导者。《锵锵三人行》《时事开讲》还主要代表亚洲华人地区各种社会文化动态及观众的生活方式和口味,以新鲜的题材、多样的形式、清新的风格、深入的评论,引领中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走向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与此同时,各地方电视台近几年也通过地域性、贴近性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及多样化评论手段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地方新闻评论空间。我国电视从业人员通过不断地探索,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是值得深思的是,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尚存在一些问题。敬一丹说:“在CCTV众多节目中,《焦点访谈》并不是让人开心、舒服的节目,但它是给人痛感和警示的节目,它对社会的意义如同让人对身上的疥疮保持痛感,进而能保证整个社会肌体的健康。”[2]这种矛盾一方面需要政策空间,另一方面需要在做节目的过程中摸索规律、拓展空间,才能加以解决。

新闻评论节目在香港最早可以追溯到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这是一个新闻类型的纯时事分析节目,采取主持人与评论员谈论的模式,每天谈论的都是当天发生的事情,给观众提供即时性的新闻评论。1999年8月22日开播的这个节目,开创了当时电视新闻界时事分析之风,也开了中国电视台个人化新闻时事评论节目的先河。时至今日,《时事开讲》依然作为凤凰卫视的品牌新闻评论节目而不断推陈出新、活力十足。

新闻节目是一个电视台实力的标志,而新闻评论节目则属于更上一层楼的范畴。目前,内地的新闻报道节目已经成熟,无论是时效性还是角度都不错。然而新闻评论节目还鲜见精品,这里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是如果从制作者本身找原因,我们就会发现:基本功没做好是节目不理想的重要原因。而所谓基本功不理想,主要就是选题内容、制作形式等出了问题。而《时事开讲》的成功经验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启示。

《时事开讲》集中了凤凰台的最主要特征:精致、实用而且节目形式相对简单,这完全符合新闻节目的特质。《时事开讲》在制作理念上会给内地正在逐渐发展的新闻评论节目以有益的启发。刘长乐说过,“我们不怕节目被复制。说到底,凤凰的经验是两个字:创新。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战胜自己。而贯穿在每一天每一刻的创新意识和行为,是无法复制的。如果说凤凰真有什么秘密的话,就在这两个字当中。”[3]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视产业不断发展,电视频道迅速增加,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信息渠道。另一方面,观众的成熟也要求多元化的信息来源和节目需求,电视媒介只有找准自身节目的目标受众,满足观众需要,进行“适位”传播,才能在市场争夺中获得稳定的受众群体。

科技的进步使电视节目的生产日益大工业化,那种采、摄、编一体化,一人包打天下的小作坊式生产出来的节目相对粗糙,专业性差,质量忽高忽低,已无法满足观众对新闻时事节目的要求。受众需要的是前期获取全面完整、典型有效的节目素材,后期制作精细、严谨、有序的精品新闻节目。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正需要主创班底的素质。

“凤凰”拥有遍布世界的新闻记者站,有一大批具有献身精神而又思维敏捷的新闻记者和遍布全球的资讯网络,他们为“凤凰”的精良制作提供了全面完整、典型有效的高标准的节目素材,这只是前提条件。重要的是“凤凰”拥有阮次山、曹景行、何亮亮等一大批优秀的“大编辑”,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谓“小记者、大编辑”意味着记者的主要动能在于尽可能高标准获取节目素材,而话题的确定、内容的取舍编排则由编辑负责。编辑的作用大于记者,编辑的职能多于记者。有多年记者经验的人才可能成为编辑,而经验丰富的优秀编辑才可能担任台前的评论员、主持人或者主播等重要角色。

现在内地许多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开办之初不知道要把节目办成什么样,要吸引哪些受众,要让节目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力。没有明确的目标直接导致节目没有特点,没有让受众一期接着一期看下去的吸引力。所以,一档成功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确定一个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有明确的节目定位、受众分析以及长远的发展计划才能使一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鲜明,向着拟定目标不断发展,影响力才能日渐增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时事开讲》已经为内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它开创了时事分析的新风,使得凤凰卫视新闻节目架构更加完整,它对建立“凤凰”的时事资讯品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品牌树起来了,自然会得到观众和企业的支持。但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瓶颈,例如单一的对话评论模式使得一些节目丧失了新鲜感等等,所以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而言,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改革、创新,走出自己的风格特色,树立起品牌意识,节目才能长盛不衰,走俏荧屏。

电视评论类节目就是“电视”和“评论”的融合。只有把电视特色和评论特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适应传媒未来发展专业化的时代要求,形成自己的“唯一性”。《时事开讲》,必然会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在节目的选材和评论角度上,《时事开讲》非常注重评论的导向性,而在互动性上却有着明显的不足。其实,电视新闻评论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可以积极借鉴网络新闻评论的优点,在节目的互动设计、调动观众的参与性上加以弥补。比如通过电视直播的方式直接与观众形成互动,包括异地视频切换、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等方式的直接互动。《时事开讲》作为强势媒体中颇具影响力的深度报道,在评论的专业性上毋庸置疑,但在评论的通俗性上有所欠缺,缺少一些通俗性的解释和引导。所以,电视新闻评论在注重专业性的同时必须强化评论的平民化,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电视新闻评论的主体事件具有贴近性;二是以平民角度和平民化的叙述方式来进行评论。

近几年来,随着电视新闻改革不断推陈出新,电视传播手段、传播方式、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视新闻评论这一特殊的深度报道形式脱颖而出、异军突起,以视听兼备、声画并茂的传播优势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闻评论作为众多电视传播形式中较新颖和先进的一种形式,同样面临着利用新技术、加大改革力度的挑战。大量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评论性节目仍处在探索和成长阶段,它自身的不成熟及来自其他媒体、其他节目的竞争使其前进的道路上充满困难和挑战。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应充分发挥电视的特点和优势,遵循电视传播规律,勇于发展,敢于创新,努力创造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有的风格。

注释:

[1] 参见电视新闻评论,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25237.htm)。

[2] 杨金月、胡智锋:《电视节目结构方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第478-488页。

[3] 王军:《〈时事开讲〉的成功要素分析》,《新闻记者》2003年第9期。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作者:向骏之

第2篇:论创新电视新闻节目

面对平面媒体的虎视眈眈,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异军突起,以及越来越挑剔的受众群体,电视新闻节目该如何去应对竞争,才能不流失固有的受众群体,保持较高的收视率呢?笔者认为:只有不断推动电视新闻节目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才能在诸多的现代传媒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新时期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要从观念、形式、内容及新闻人才创新上着手,将其置于更为宏观的视野,进行更为合理的布局,才能上升到科学的新高度。

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是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事实证明,几乎所有创新成果都是在从业者观念创新的基础上取得的,电视新闻节目创新也不会例外,它一定是建立在电视新闻工作者,尤其是管理者观念创新的基础上的。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会长张振华就曾经说过:新闻的深刻一方面取决于事实本身的深刻,一方面也取决于新闻记者思想观念的深刻。现代电视与传统电视相比已经出现了重大变化,在媒介产业化浪潮的洗礼冲击下,各级各类电视台都面临受众市场、广告市场、节目市场、资本市场等多重电视市场的激烈竞争。尤其是我们国家加入WTO打开国门之后,境外媒体重兵压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电视新闻工作者如果观念不创新,就生产不出好的电视新闻产品,就形不成自己的品牌。很难想象,观念陈旧的电视新闻工作者生产的电视新闻产品会在激烈的媒体竞争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电视新闻节目创新应该从从业人员观念创新开始。

形式创新

形式创新是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的最直观表现。最早的电视新闻节目只限于现场采集,演播室制作播出,一般只是一条或数条新闻简单地集束式播出,形式十分单一。近年来,随着电视事业突飞猛进地发展,新的电视新闻报道体裁和形式不断涌现,出现了现场报道、连续报道、现场直播报道和电话连线报道、卫星连线报道等新的报道形式。现场直播报道和电话连线报道以及卫星连线报道,因为具有极强的现场感,能让受众身临其境般地感受所报道事实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逐渐成为当代电视媒体不可或缺的报道形式。尤其是现场直播报道,这种报道形式能够真正地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报道百姓最关注的新闻事件,尤其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突发性事件,因而备受推崇,现已从一条新闻的连线直播发展到一档新闻的直播,甚至是从一个台新闻节目的直播发展到几个台新闻节目的联合直播。中央电视台对“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报道,就采用了不间断现场直播的报道形式,并且打破了直播新闻节目的常规,对汶川特大地震采用直播+滚动播出+字幕插播的方式,及时地将震中、震后灾区的真实场景、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时赶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以及人民子弟兵奋战在救灾一线的感人场面毫无保留地呈现给广大的电视观众。因此,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对灾区群众的爱心和我们民族的凝聚力瞬间被激发,在全国各地迅速涌起了爱心救助的狂潮。

内容创新

和形式创新相比,内容创新更为重要,内容创新要在挖掘新闻素材和选取报道角度上下工夫,着力开发制作出具有鲜明特色,定位准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制作精良的精品节目,从而提高宣传效果。还以“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报道为例,中央电视台对这次自然灾害的报道在内容上就一改以往的单纯“事件性”报道,更突出了即景性,13亿人民通过电视新闻就可全面了解灾区现状,以及党和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的坚决果断和快速反应;媒体对这次事件的大胆报道与党和政府的政策传达、救援队伍的形象展示、士气鼓舞产生了良性互动;报道所产生的轰动效应,不仅印证了党和政府信息公开的正确性,更证明了电视新闻在内容上创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新闻人才创新

电视新闻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目前,电视新闻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能力与岗位配置还不尽合理,尤其是一些地方台,虽然人员急剧膨胀,但素质较低,既缺乏把握全局的能力,又没有广阔的报道视野。电视新闻队伍如不及时进行创新,很难适应新时期激烈的新闻竞争,就不能跟上电视新闻改革和发展的步伐。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主导的世纪,是竞争全球化的世纪。在新的时期创新电视新闻人才必须努力培养三种类型的电视新闻工作者。

培养学习型的电视新闻工作者。知识经济时代,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说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每个电视新闻工作者在竞争中能否处于优势,归根到底取决于自身素质的高低,如果自身资本积累不足,在竞争中就没有优势,那么生产出来的电视新闻作品就没有竞争力,被淘汰也就在所难免。因此,在当今时代,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有危机感,必须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使自身的知识不断更新,使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

培养复合型的电视新闻工作者。信息时代新闻人才的特征,就是素质复合化。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是记者的同时,又应该具备节目主持人的能力;是编辑把关者,又要能够承担节目的制作。既要懂节目策划,又要懂节目管理;既要具有独立的节目创新能力,又要有通过新闻创造效益的能力。

培养专家型的电视新闻工作者。电视是现代化的传播媒介,专业门类繁多,工种复杂多样,每个岗位的从业人员不仅应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思想素质、文化水平,而且要精通电视专业知识和熟练运用电视规律,每个电视新闻工作者都应该是具有电视专业技能的专家。

只有创新本身才不需要创新。当前,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创新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手段,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就更应该保持冷静、理性的头脑,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客观地界定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的方向和力度,为我们的受众制作出更多的精品电视新闻节目,使电视新闻在新的世纪有新的面貌、新的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吉林榆树市电视台)

编校:施 宇

作者:王继功

第3篇:电视新闻访谈节目形态研究

一、电视新闻访谈形态的概念界定

电视新闻访谈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图像、声音、文字等为传播符号,围绕新闻事件、事态进行单篇访谈式深度报道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

在欧美电视发达国家,电视新闻访谈是运用最广泛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之一。著名新闻主持人几乎个个都是一对一访谈的能手。各台还推出了不少以主持人名字为名称的新闻访谈节目,譬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985年创办的名牌栏目《拉里·金直播》(Larry King Live)和Harpo公司1986年9月8日开始制作并在全美各电视台播放的辛迪加电视节目《奥普拉·温弗瑞秀》(The Oprah Winfrey Show)。

《拉里·金直播》是美国最著名的夜间电视新闻脱口秀,在长达一个小时的节目中,带着黑框眼镜,身着衬衫和吊带裤的主持人拉里·金或者邀请一位名人进行访谈,或者邀请几位专家、新闻人物围绕一个新闻话题展开现场讨论。这档节目被称为“可能是邀请过最多名人嘉宾的脱口秀”,这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里根、卡特、克林顿、老布什,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俄罗斯总统普京等。

《奥普拉·温弗瑞秀》则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日间电视新闻脱口秀,也是全美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中的翘楚,一直保持着收视率最高的地位。其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被视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主持人。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奥普拉·温弗瑞秀》从早期的八卦类脱口秀成功转型为内容积极正面的励志类访谈,在美国观众,特别是女性观众中颇具影响力。现在的《奥普拉·温弗瑞秀》题材多样,包括人物访谈、心理解析、专题讨论、健康指南等。

电视新闻访谈虽然本质上是人际间私下谈话通过电视技术的放大,但又不是人际间私下谈话的完全照搬:其一,电视新闻访谈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一般是半小时到一个小时,而一般的人际间私下谈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其二,每次的电视新闻访谈一般有一个主题,参与者都要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谈话,陈述事实或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人际间私下谈话则可有多个主题或无主题;其三,电视新闻访谈常常有主持人把握访谈的进展,人际间私下谈话则往往随心所欲一些,没有一定的谈话轨道。

电视新闻访谈与一般的含有访谈元素的电视新闻节目亦有所不同,只有那些以访谈为主要元素的电视新闻节目才可以视为电视新闻访谈。而从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演进轨迹来看,电视新闻访谈实际上是对电视新闻评论的继承和发展:

(一)电视新闻访谈对电视新闻评论的继承

首先,电视新闻访谈继承了电视新闻评论所包含的三类信息:一为事实性信息,常作为引发或佐证论点的依据;二为意见性信息,常作为论点的组成部分或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三为情感性信息,常作为事实性信息与意见性信息的粘合剂或发酵素。

其次,电视新闻访谈像电视新闻评论一样,或多或少要经历一个展现或再现事实、意见、情感的过程:既有事实性信息的客观陈述,也有意见性信息的主观表达,还有情感性信息的自然流露等。

(二)电视新闻访谈对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

首先,电视新闻访谈加重了电视新闻评论的意见性信息部分。电视新闻访谈对于事件、事态进程,更多的是再现而不是展现,事实性信息相对电视新闻评论来说较少;意见性信息和情感性信息则相应成了电视新闻访谈的主体部分。

其次,电视新闻访谈的意见性信息更多地来自于群众意见,很大程度上拓展了电视新闻评论意见性信息发出者的范围。

其三,电视新闻访谈更大程度上促进了主持人的个性化。电视新闻评论的主持人,多半是正襟危坐于演播室中,一脸严肃地给新闻加上评论,而电视新闻访谈的主持人更多的是与访谈对象平等交流,其语言、表情、情感、性格,更让人觉得实实在在,有血有肉,充满个性。

二、电视新闻访谈形态的分类方法

按照不同的元素角度,电视新闻访谈节目形态的分类方法亦有所不同:

(一)按照话题特征分类

按照话题特征,电视新闻访谈可进一步细分为四个子形态:

1.信息类新闻访谈

信息类新闻访谈的话题带有鲜明的新闻性,话题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社会热点、公共事务等都可以作为谈资。嘉宾多为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媒体工作者、新闻当事人,他们往往能够发布第一手的大信息量的且具有导向性的见解,满足观众对信息的需求。这类节目的特点是具有权威性、准确性、贴近性。访谈多在演播室进行,主要由主持人与嘉宾交谈,有时有现场观众参与交流。

2.民生类新闻访谈

民生类新闻访谈的话题涉及社会公众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既有社会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亦有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调适;既有不同生活状态的展示,亦有新旧伦理道德观念的碰撞。访谈基本上在演播室进行,现场观众是不可或缺的结构元素,访谈氛围比较轻松。其特点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参与性强。

3.娱乐类新闻访谈

娱乐类新闻访谈以愉悦身心、休闲逗乐为主要目的,以访谈为载体,加入较多的娱乐元素,充分展现话语的幽默,达到娱乐的效果。其嘉宾主要为演艺圈明星和体育界明星,主持人大都与他们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就是圈内人,观众主要是年轻人。这类节目的定位不易把握,稍有不甚就会被真正的娱乐节目取而代之。

4.对象类新闻访谈

对象类新闻访谈是针对特定的观众群众或某一类社会内容而专门开设的新闻访谈。其特点是对象性强,话题专一,有品位,有内涵。随着频道专业化和市场小众化趋势的强化,对象类新闻访谈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

(二)按照叙事方式分类

按照叙事方式,电视新闻访谈可进一步细分为四个子形态:

1.聊天式新闻访谈

聊天式新闻访谈的主持人根据新闻话题的需要,邀请具有不同社会身份和职业特点的嘉宾到演播现场交流。其特点是:嘉宾代表面广,可以真诚沟通,各抒己见;气氛宽松、亲切、自然,娓娓如道家常,一般不会形成激烈的言语冲突与思想交锋。这种形态适用于谈论公众普遍关注又无重大分歧,经过深入交流探讨可能达成共识的新闻话题。

2.访问式新闻访谈

访问式新闻访谈类似于新闻采访,是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交流,不同之处是主持人也要把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亮出来参加探讨,而不仅仅是提问和倾听,否则就成了采访记者。嘉宾人数不多,常常只有一位,往往是基本领域的专家、权威或新闻当事人,访谈的话题也相对严肃,能反映一定的品位和内涵。访问式新闻访谈有时也采用聊天的形式,但与聊天式新闻访谈仍然有细微的差别:总体来看,访问式新闻访谈多数情况下为两人对谈,聊天式新闻访谈人数可多可少;访问式新闻访谈的话题和角度往往经过精心选择,甚至比较专业,聊天式新闻访谈的话题和角度比较家常,气氛更轻松,话题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是不确定的。

3.论辩式新闻访谈

论辩式新闻访谈讨论各方的观点有重大分歧,在现场展开言语交锋,主持人以客观公允的态度引导他们充分陈述。其特点是紧张、激烈,适用于谈论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新思潮,以及人际关系、民事纠纷等。由于矛盾冲突具有张力,现场富于戏剧性,比较耐看。

4.综合式新闻访谈

综合式新闻访谈充分运用电视视听元素,利用外景录像、三维动画、宣传片花等丰富的电视节目元素,并吸取文艺、游戏、竞技等娱乐元素,使新闻访谈立体化,增强可视性。其特点是活泼、谐趣,适用于谈论轻松的生活和情感话题。

(三)按照叙事主线分类

按照叙事主线,电视新闻访谈可进一步细分为两个子形态:

1.话题类新闻访谈

话题类新闻访谈以新闻话题为核心,离开话题就无法展开访谈。话题类新闻谈话一般又分为单一话题类新闻谈话和复合话题类新闻谈话两种:前者以一个新闻话题来结构节目;后者以多个话题来结构节目。

2.人物类新闻访谈

人物类新闻访谈以新闻人物为主体,以新闻人物作为展开话题的主要线索。这里的新闻人物是指参与到节目中的嘉宾,他们身上具有某种性质的典型性。这些内容是被公众所关注和关心的,对电视传媒而言具有新闻价值。人物类新闻访谈的关键在于对新闻人物特点的把握,只有抓住了新闻人物特点,节目才有特色。

(四)按照结构方式分类

按照结构方式,电视新闻访谈可进一步细分为三个子形态:

1.群言式新闻访谈

群言式新闻访谈是有现场观众参与,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构成的三结合式的大场面新闻访谈,一般作为一个完整的节目播出,譬如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对话》等。这种形态的出现,与节目定位的普遍性原则与争取高收视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2.对话式新闻访谈

对话式新闻访谈是主持人与嘉宾面对面交流的新闻访谈。 对话式新闻谈话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节目播出,譬如中央电视台的名牌栏目《面对面》和《高端访问》、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也可以在新闻杂志节目中作为一个板块播出,如《东方时空》中的《东方之子》。

群言式新闻访谈与对话式电视新闻访谈具有许多共性,譬如都是以语言为主要传播手段,都具备立体化、全息化的传播优势等,但两者在传播取向、现场氛围、主持人角色定位等方面又有所不同:

一是传播取向不同。群言式新闻访谈的传播取向主要是让观众记住话题和观点;而对话式新闻访谈的传播取向则往往是让观众记住有故事、有个性的新闻人物。

二是传播氛围不同。群言式新闻访谈的访谈氛围力求开放,场上的气氛越活跃越兴奋越好,主持人会调动起场上观众的说话热情,或是鼓励观众通过网络向场上的嘉宾提问;而对话式新闻访谈则往往着力营造一个安静而封闭的空间,以便于嘉宾敞开心扉。

三是主持人作用不同。群言式新闻访谈的主持人主要是一个穿针引线者、话场控制者、气氛调节者;而对话式新闻访谈的主持人更像是一个调查者、挖掘者、印证者。

三、电视新闻访谈形态的差异元素

根据传播学的一般理论,传播包括三个基本元素:传播内容、传播者、接收者、传播环境。对于电视新闻访谈而言,其差异元素相应地包括访谈话题、访谈者、访谈演播室三大元素。

(一)访谈话题

访谈话题即电视新闻访谈选题,对一期节目来说,选择一个好的访谈话题就意味着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因此,要根据节目的定位,选择既可以激发访谈者的积极性,又能调动观众兴趣的访谈话题。

1.新闻话题应有意义

在当代信息社会,人们对新闻资讯的追求仍是电视传媒首要考虑的问题。每当新闻事件、事态发生时,人们首先需要了解事件、事态的真相,弄清其来龙去脉,对具有代表性的社会舆论进行归纳分析;其次,还希望听到各方面的相关说法,对事件、事态做出详尽的分析与判断。电视新闻访谈要选择这些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焦点事件、事态作为新闻话题。

2.新闻话题应有意味

新闻话题应该能够引起观众普遍的兴趣。那些个别的或者偶然的新闻事件、事态通常不应该成为访谈的话题。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诸领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有意味的话题十分丰富,但只有那些对多数人的生活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影响的事件、事态,才有可能成为访谈的新闻话题。譬如《新闻会客厅》播出的《新交规:生命权与路权的交锋》、《我帮孩子戒网瘾》、《消费者尊严的边界》、《温州皮鞋何罪之有?》等节目中的新闻话题,即是热点和焦点,又与民生息息相关,这就容易引起观众的兴趣。

3.新闻话题应有思辨性

新闻话题应该是多元思维后的结果,一旦失去了多元性,节目的存在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一定要能够讨论起来,有话说,而且围绕这一话题能够产生出不同的观点,而且在具体讨论的时候一定不能搞一言堂。如《对话》播出的《感受吴敬链》,就针对吴敬链对中国股市的抨击、经济学家集体反击、股市剧烈动荡等展开热烈的交锋,使整个节目不仅好看,而且耐看,一时间《对话》也成为中国舆论聚焦的中心。

4.新闻话题应有前瞻性

一个新闻事件、事态之所以要讨论,是因为人们对其认识还不够充分,希望了解其可能的发展走向。

(二)访谈者

电视新闻访谈的访谈元素可进一步细分为三个子元素:

1.主持人

节目主持人是在电子传媒中,以个体行为出现,代表着传媒群体观念,用有声语言、形态能动地操作和把握节目进程,直接、平等地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人。 对于电视新闻访谈而言,主持人是节目的核心元素,“主持人若不得力,节目的档次、品位就会被拖下来;反过来,主持人得力,就有助于提高节目的档次和品位” 。许多电视新闻访谈节目是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的,譬如《一丹话题》、《小崔说事》、《小崔会客》等。在节目里,主持人的名字反复多次出现,以强化其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因为主持人实际上是节目的商标,主持人的风格往往就是一个新闻访谈节目的独特品格。

电视新闻访谈的主持人承担着四种角色:首先是采访者,要通过采访打开嘉宾和现场观众的话匣子,使访谈有目的、有计划地顺序进行;其次是谈话者,要在做好采访提问的情况下,积极参与新闻话题的讨论;第三是组织者,要主导节目和引导话题,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第四是传播者,要起到作为节目乃至传媒品牌形象代表的作用。

在实际的操作中,采访者、谈话者、组织者、传播者是四位一体的。这种角色如何才能充分地协调好和使用好,而且没有痕迹,平稳流畅地转换,对电视新闻访谈的主持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来说,有影响的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主持人大都是国内外电视节目制作机构“有内涵、有人缘、有特点、有口才”的名牌主持人。而优秀的电视新闻访谈节目主持人,除上述特点外,还应具备以下素养:

首先,要客观,控制个人情绪。避免狭隘社会观念对情绪的影响,避免日常生活中特殊经历对情绪的影响,避免节目进行时突发事件、事态对情绪的影响。

其次,要严谨,保证用词准确。由于新闻话题的敏感性,主持人一旦发生了口误,很有可能就是无可挽回的,甚至被观众视为缺乏基本的常识和起码的素养。

第三,要恰当,把握访谈分寸。保持一个既严肃又活泼、既平实又真诚、既亲近又礼貌的访谈分寸,对于每一位新闻访谈节目主持人来说,都是必须遵循的,因为这不仅关系到访谈对象的心情,更涉及到新闻的公正和严肃。

2.嘉宾

在电视新闻访谈中,嘉宾往往是争夺观众眼球的焦点人物。嘉宾可分为来到演播室现场的嘉宾和演播室现场连线电子屏幕上的嘉宾两类,他们的地位举足轻重,是节目的主要谈话者。从受传双方的关系来说,在录制现场人际传播的情境中,嘉宾既是传者,又是受者;而针对场外观众,嘉宾与主持人一样是传者。如果说,主持人的作用主要是交代和引导新闻话题,那么新闻话题的展开、深入、升华则主要是由嘉宾完成的。

作为主要谈话者,嘉宾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电视新闻访谈的质量,因此,在选择时需要考虑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嘉宾是否有谈资,即对某一具体新闻话题是否掌握有大量的资料,并对该新闻话题具有权威性发言权;二是嘉宾是否有谈品,即在节目中能否顾及主持人和其他访谈对象,而不是一味地表现个人,搞话语霸权;三是嘉宾是否有谈技,即是否具有一定的口才和辩才,包括说得是否有逻辑、有道理,语言表达是否简练、清晰,甚至具有幽默感。此外,如果不只一位现场嘉宾,那么,根据节目收视特点的需要,选择的嘉宾不能都是持有相同或相近观点的人,必须能够代表几种主要观点。这样在访谈过程中才可能对新闻话题从多侧面、多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3.现场观众

一些电视新闻访谈中有观众参与,一些则没有。这里参照嘉宾的界定将现场观众也分为来到演播室的现场观众和演播室电子屏幕上的现场观众两类。

观众定位,通俗的说法是节目是做给谁看的,这是电视新闻访谈的基准,既是节目制作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归宿点。特别是在节目现场出现的观众,他们更是电视新闻访谈目标观众的代表,是电视机前观众的代言人,更是整体节目的重要结构元素。现场观众不是可有可无的看客和摆设:一方面,现场观众的出现可以增强访谈的现实感,营造现实的访谈氛围;另一方面,现场观众的参与可以起到拾遗补缺、调节气氛和节奏的作用。现场观众的出现,改变了电视新闻访谈的传播模式,提高了节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使电视机前的观众产生认同感和参与感,有助于增强传播效果。

有无现场观众参与,效果是不一样的。不设现场观众就罢,既然设了就应该给他们以比较充分的参与机会。这样既可以丰富访谈的内容和形式,也可以吸引电视机前的观众。有现场观众参与的电视新闻访谈更有可能使节目成为真正的公众论坛。

(三)演播室

电视新闻访谈的演播室大致可分为设置在电视台内部的专业演播室和设置在普通的客厅、书房甚至户外等其他场所的临时演播室两种。演播室场地一般分为主景区和观众区:主景区是主持人与嘉宾访谈的区域,是现场的中心;观众区是现场观众所处的区域。演播室环境的设计要做到形式与内容协调一致:重大的时政话题,演播室宜简洁明朗;深刻的经济话题,演播室宜朴实大方;轻松的社会话题,演播室宜动感活泼。

演播室元素可进一步细分为三个子元素:

1.音乐

有些电视新闻访谈在演播室里面设置一个小型的乐队组合。音乐可以调节人的情绪、情感及心理状态,电视新闻访谈中加入与主题气氛相关的音乐可以很好地调查现场气氛。譬如在《实话实说》中,不时地穿插现场打击乐、电吉他等间奏乐,当台上谈锋正浓时,加入轻缓的音乐,在嘉宾、主持人遭遇尴尬时,加入幽默的轻音乐。

作为节目的一个组成部分,乐队要参与节目整体设计,譬如了解节目的内容结构、嘉宾的个性特征,以便在合适的时机演奏合适的音乐:在情绪酝酿时,进行铺垫;在情绪饱和时,推波助澜;在情绪过后,余音绕梁;在欲言又止时,点染寓意。

需要注意的是,电视新闻访谈的音乐,只是一个小小的点缀,应该节制,不能肆意地介入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之间的访谈。否则,就有喧宾夺主的矫情之嫌。

2.大屏幕

大屏幕的功能不仅在演播室新闻话题行进过程中,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播放与话题相关的新闻短片等影像资料。对于观众而言,也是一个对画面外的空间延伸与拓展,是演播室之外过去时空的塑造,与演播室现在时空的自然出入交错,让演播室观众将有限空间拓展到无限领域,进入广阔的遐想空间。同时,也调节现场的访谈视角。而且单一的演播室空间容易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

即使没有播放活动影像,只是一个静止的画面,静静地在演播室当中作为背景,作为演播室舞台美术的元素,也可以在拍摄演播室画面的时候,起到活跃构图的作用。尤其是当镜头放在嘉宾近景的时候,背景有一个大屏幕的静止画面,不仅会增加画面中的兴奋点,而且分割了镜头内的背景空间。有时候,当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镜头无法衔接的时候,单一的大屏幕镜头还能作为空镜转场过渡。

3.道具

电视新闻访谈中的道具包括演播室中的装饰道具、大道具、小道具、随身道具:装饰道具大都悬挂在演播室布景的墙壁上,如镜框、地图等,主要对演播室环境起装饰性作用;大道具体积比较大,搬动起来比较笨重,如桌、椅、凳、沙发、屏风等,日常生活中的家具都属于这一类;小道具体积比较小,移动方便,如花瓶、古玩、台灯、食品、茶杯、模型、电话机、写字板等;随身道具体积更小,可随身携带,如手帕、钢笔、扇子、护身符、单位徽标等。

这些道具都可以成为营造演播室访谈氛围、调动嘉宾谈话情绪的环境元素和辅助元素。譬如,演播室中地图有助于嘉宾给观众形象地讲述曾经行为的情境的危险与复杂,写字板上的题目可以使给嘉宾设置的提问变得更加清晰。

作者:孙宝国

第4篇: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的发展和媒介融合

<<中外电视史纲要>>课论文题目:

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发展和媒介融合

姓名: 刘天兴 学号: 200908020094

年级专业: 09级广播电视编导二班

指导老师:王超

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的发展和媒介融合

摘要: 20世纪2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就进行了电视新闻节目播出的尝试,早期的电视新闻直播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形式,只能是以零散、随意的方式播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时管制阻碍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电视新闻节目才重新恢复。20世纪60年代,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是电视新闻节目可到长足的发展。70年代是西方国家的电视新闻从影片形式向磁带录相转化的时代。从此世界进入了电子新闻采集的时代。80年代卫星新闻采集方式出现了。新闻可同步向全球播放。90年代,丰富的电视频道资源和激烈的新闻竞争,电视新闻进入了新闻频道时代。

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开始于美国的《60分钟》节目,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次大的媒介融合。第一次是平面媒体与电视的融合,第二次是电视与网络的融合。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不仅获得了自身的创新与发展,也深刻的改变着观众看新闻、参与新闻的方式。

1993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诞生。15年来,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经历了高收视、高关注后,也出现了弊端和不足。

关键词: 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 媒介融合 网络 《60分钟》 《东方时空》 《日界线》

新闻杂志型节目是“电视屏幕上的综合性新闻性节目。它在固定栏目时间内采用杂志综合编排方式,以节目主持人的形式播出„„这类节目由主持人把内容串联为有机整体,并对重要的新闻作简要的评述,有利于充分发挥电视传播的优势。”

创立与第一次融合

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创立之初,就有着媒介融合的特点。中央电视台于1993年5月1日创办《东方时空》,成为全国影响特别大的新闻杂志类节目。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是世界各大电视台的重要节目类型,它深刻地影响着观众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这类节目借鉴杂志的特点是它借鉴杂志的综合编排方法,利用电视的传播优势和报道将不同样式和内容的新闻节目板块小栏目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节目。

以《60分钟》为例,《60分钟》每期节目的开头部分是本期节目介绍,用几分钟的时间把当晚将要播出的报道中的精彩段落展示出来,以声音和画面的最佳组合来吸引观众。随后《60分钟》的记者们一个个出现在黑色背景前自报家门,每位记者分别担任自己采访的节目的主持人。

节目在形式上是一本打开的杂志,以大号字标明报道的题目,中号字注明制片人,下有几行小号字,似乎是杂志中新闻故事的报道。 三则新闻报道结束后,主持人出现在黑色的背景上,以几句简洁而有趣的话引出当晚的评论。最后,主持人会出现在一张堆满信件的工作台前,介绍前几期节目播出后观众发来的不同的、甚至完全对立的意见。

整个节目由一只滴答走动的跑表来衔接各个小段落,它的出现既告诉观众还剩下多长时间的节目,又提醒观众30秒至1分钟的广告已经结束,报道即将开始。

这样的形式具有很突出的特点,整期节目用杂志的形式串联各环节,环节编排上极具杂志的特征,而正是这种“杂志式”结构,给予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紧凑而完整的特点,给观众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思维连贯性。可以说,杂志与电视的融合,最初的表现就在于此。

从内容上看,它不仅是播报新近发生的事件或突发性新闻,更是围绕着当前社会大众感兴趣的问题,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较广泛深入的报道。

新闻杂志型节目于普通的报道节目的最显著区别就是其报道内容的深刻性以及话题的针对性。善于对事物本质进行挖掘,揭露表层之下的实质问题。杂志不同于报刊,不及报刊的时效性.所以可以注重多收集近期的重大国内和国际新闻,然后对事情进行大胆深入地评析,评析要有很高的水平,要能够切入重点,有自己的见解,大胆剖析实事真相。

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其中《百姓故事》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用镜头记录普通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关注处于社会转型之中的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是《东方时空》节目中最为接近大众媒体基本属性特点的,展示了普通人的生活,表达对每一个人的尊重,那种需要以平等和真切才能体现的尊重。这样的栏目并不是一般的人物专访,而是新闻节目的一种深入报道的方式。看似不如其他新闻节目的时效性强,但从节目对普通人的深入挖掘中,依然能展现出社会的发展进程,而展现出的问题的深度,是一般时效性新闻做不到的。

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在诞生和发展初期经历的第一次媒介融合就是杂志与电视的融合,这种融合给予了电视节目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改变电视节目表现方式和内容深度的同时,也改变了社会和人们看社会的视角和态度。

网络时代与第二次融合

21世纪,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娱乐业迅速发展,电视无疑要顺应这一潮流,因此,新闻杂志型节目在娱乐节目迅速崛起的时代面临巨大的冲击。与此同时,各电视新闻节目之间日趋白热化的竞争也迫使他们不得不对节目进行重组改革,力争在媒介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

许多新闻杂志节目选择了与网络的媒介融合。网络时代的到来,带来的普通人与媒体关系的巨大变革,民众不再是简单的接受讯息,更是媒体的参与者。电视互动情景剧和真人秀节目的迅速崛起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媒体只有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参与到节目中来,才能在网络时代生存下去。

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日界线》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该节目于2006年开辟了一个特别板块,其中有一叫“抓捕变态者”系列,节目播出后获得了很大成功,收视率一路飙升。该节目组和一民间监察组织合作,其节目的初衷是旨在保护青少年免遭恋童癖者的性侵害。在这一节目中,由来自该组织的志愿者“扮演”未成年少年,在网上聊天室中与那些有恋童癖倾向的成人结识,然后,引诱他们某一时间到某处的一个房屋内与这些“儿童”会面。当这些“嫌疑犯”出现时,暗藏在屋内的摄像机就把整个场景都拍摄下来了。有人指出,这种行为使得《日界线》栏目记者充当的更多是执法人员的角色,而不是中立、客观的报道者。但正是这一引起巨大争议的节目内容激起了众多观众的兴趣。

“抓捕变态者”系列专题新闻节目包含新闻节目的元素,属于新闻节目的范畴,但与此同时利用网络,让普通人能参与到节目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节目的主角,这是新闻节目对网络营造的虚拟世界的一次大的利用。

网络的发达,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自然越来越高。作为对时效性要求不高的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如何在资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获得生存的空间,成为必须思考的问题。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必须保持其对新闻和社会现象观察的深度,并且把它发挥到极致,然后通过网络把节目更好、更快地传播到世界各地,也成为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的必然选择。

2005年CBS新闻频道,宣布了自己的宽带网站计划。这对于试图网络化的电视频道,尤其是新闻频道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举动。而作为CBS的王牌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也是最早的新闻杂志节目,《60分钟》也在CBS电视台与网络的融合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该网站主要的服务,是通过提供众多的新闻报道视频选择,让浏览者有机会自己制作自己的网络新闻报道。这一举措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的编排不再是由编导说了算,普通观众在网络的一端,就能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编排自己需要的电视新闻杂志。这样的改变,不仅克服了电视节目单向传播与受众需求多样性之间的矛盾,更加快了新闻的传播速度,提高了观众接受信息的速度和效率。

电视节目与网络的融合,即给网络时代给电视带来的新的机遇,也给观众接收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提供了更加个性、高效的途径。

融合与影响

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在诞生和发展的历程中经历了这两次大的媒介融合。不仅让电视新闻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还深刻地影响着观众看世界的方式和习惯,在媒介融合不断加强,受众需求不断提高的今天,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应当还会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的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发展也很迅速,但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明星主持人”的匮乏、节目内容深度不够等等,在创办具有本国特色的新闻杂志型节目的路程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

资料取材: 《中外电视史纲要》

《广播电视简明辞典》

《镜头里的第四势力:美国电视新闻节目》

第5篇:杂志型电视新闻栏目策划案模板

第一部分:策划背景

一、背景浅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不再满足浅层次物质 生活,精神生活的充实成了人们更高层次的追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可支配业余时间减少,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得高质量的信息是现代生活中人们面对的一个难题。这是出现杂志型电视新闻栏目的社会背景。

广播电视科技每天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轻便型摄录一体机的普及,非线编辑技术运用,卫星转播技术的不断改进等等,使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呈现高效、迅速的特点。这是催生杂志型电视新闻栏目的科技背景。

二、企划动机:

目前,定位于早间的杂志型电视新闻栏目,有较大作为的仅限于央视和省级 卫视,如央视的《》《》,江苏卫视的《》,安徽卫视的《》等等,地市级频道还较少涉足。但是,目前的同类节目,都是立足于全国或全省的,与地市级人民生活贴近性不强。某某市至今还没有此类节目,因此,策划这档节目,正好填补了这一时段,这一领域的空白。我们预测,这档节目会有良好的市场收益同时会引起较强烈的社会反响,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第二部分:栏目概况

一、栏目宗旨

围绕当前社会大众感兴趣的问题,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较广泛深入的报道,揭露表层之下的实质问题。传播新闻、传送温暖、传递力量、贴进百姓、引起共鸣。

二、栏目类型 杂志型早间新闻栏目

三、栏目形式

播报(说新闻)+评论报道(透视性报道、组合式报道) 演播室+新闻短片

四、栏目定位

(一)功能定位 该栏目将突出电视媒体服务性和可视性,作为一档杂志型早间新闻栏目,《》 立志为大众带去最新、最需要的新闻资讯,让受众在清早刚起床就能与社会做良好的沟通,成为一剂重要的润滑剂。同时,传播先进的思想理念,引导受众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内容定位

《》选题可基本包含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外重大事件,如伊拉克危机、美国大选等展现变动中的世界;

(二)国际民生改革话题,关注医疗、社保等政策调整与百姓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改革过程中社会各层面的困境与对策;

(三)影响重大的社会事件,探讨新旧体制变动下产生的社会矛盾症结.如央行加息对生活的影响等报道;

(四)平民人物的现实生活与命运故事揭示时代背景下人伦精神和道德心理如“早间关注”等小板块的许多报道大都反映这类故事;

(五)文化艺术生活服务资讯,丰富大众生活内容,引领时尚审美趣味。

(三)受众定位

五类选题兼顾了新闻性、社会性和时代性,站在平民百姓的角度透视正在发生的社会生活面貌,其覆盖面宽广,角度精锐,必将带来大范围的受众,尤其是该地级市频道的直接受众。

五、栏目名称

《××您早》、《都市第一时间》、《新闻现场》、《早间关注》等等

六、栏目风格

(一)内容风格

新闻性与可视性结合,新闻播报采用说新闻的形式,突出讲新闻、评时事、重时风的特点,整体风格是轻松、明快、流畅、大气、积极向上。

(二)主持人风格

端庄亲切,活泼自然,明快流畅的口语播报;睿智幽默的评论报道

(三)包装风格

建立电视栏目视觉识别系统。

1、栏目标志。

栏目标志是理念和特点高度浓缩的表现符号,是电视栏目视觉识别系统的核心,它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也是电视品牌的无形资产,也电视台品牌形象的象征。包括图案及色彩、文字等。

该栏目以节目名称为基本设计元素,整体标志和节目名称紧密的结合。以淡蓝为主色调,推崇纯静、时尚,立足于城市观众和青年观众,同时充分体现了新闻栏目的冷静,时效。

2、栏目形象片花。这是突出频道形象的重要手段。5至10秒片花,以栏目标志为主要画面,抽象的多层画面叠透出三维的图象,再加上电视栏目字样,音乐选择节奏快、滚动性强或清新愉快的钢琴曲

3、栏目形象宣传片。这是提升频道形象的又一种重要手段,长度在20秒左右。栏目形象宣传片的立意要高,要能代表整个栏目的特色和地位。画面音乐也应非常讲究,视觉冲击力要强。形象宣传片有如栏目的广告,不仅要讲究创作手法,还要讲究创作主题。

栏目宣传片以栏目名称,栏目主持人,栏目记者,栏目播出时间为主要元素,视觉冲击力要强,短时间内展示该栏目的特色。为此,宣传片以金黄色为主色调,栏目名称为红色,镜头切换快,用浑厚的声音讲出栏目口号。背景音乐要大气,有气势,让人印象深刻。

七、栏目口号

聚焦社会热点,关注百姓民生,用播报发掘事件;

把握时代脉搏,紧跟社会脚步,这里是新闻纵贯,见闻与知识的加油站; 知晓城市最新动态,体会都市生活精彩,欢迎来到《新闻百分百》; 聆听角落声音,透析社会问题,大家好,这里是《今日视角》; 不同的社会源自不同的眼光,大家好,这里是《新眼看世界》;

柴米油盐酱醋茶,强国发展先安家,欢迎大家来到《身边》,随我直达百姓身边;

刚刚发生的新闻、第一时间的报道、百姓眼中的新闻、独特视角的播报; 《晨光直播室》,每天早晨不可缺少的新闻大餐; 《都市110》 第一时间、第一现场; 《》,就在你身边,服务零距离。

八、栏目内容

(一)栏目板块: “新闻快讯”、 “新闻短评”、“新闻故事”、“气象交通信息快递” “时尚风云”根据五个板块不同的播出时间段设置。

按时间顺序依次为“新闻快讯”— “气象交通信息快递”— “新闻短评”—“ 时尚风云”— “ 新闻故事”,考虑到上班族的出行时间,因而将“新闻快讯”“气象交通信息快递” “新闻短评”位置适当提前,为的在他们出门前为他们提供可靠的天气与交通信息,这样做也是亲民路线的具体体现,后两个板块的时间安排是考虑到非上班群体的,非上班群体的时间相对较为充裕,不用赶着上班,从而使居家生活的人们可以得到很好的生活信息帮助。这样就解决了上班族上班后的受众空缺的问题。

每个版块之间利用四个不同的片花过渡。

(二)单期节目构成:

1、片头(25〞)

2、演播室,主持人开场语(20〞)

3、板块一 “新闻快讯”(10)

4、插播广告(2’)

5、片花一(15〞)

6、版块二 “气象交通信息快递” (5)

7、插播广告(2’)

8、片花二(15〞)

9、版块三 “新闻短评”(15)

10、插播广告(2’)

11、片花三(15〞)

12、板块四 “ 时尚风云”(7)

13、插播广告(2’)

14、片花四(15〞)

15、版块五 “ 新闻故事”(13)

16、片尾(15〞)

九、栏目播出频道

某市新闻综合频道或经济生活频道

十、栏目播出时长,时段和频次 时长:一个小时

时段:每天早间6:30—7:30 首播 10:20—11:20重播 十

一、 栏目编排与播出

本地板块新闻侧重政治新闻和经济新闻,两者相加平均占去本地板块总量的60%以上,国际新闻中虽然政治方面的内容也不少,但比较侧重社会和灾害题材。

当接近性强时重要性和显著性是主要标准,而接近性弱时,趣味性和观赏性则成为主要标准。

具体体现在“新闻快讯”中,将国内外的重大新闻及社会事件挑选出重中之重,精简的传达给受众。其后的民生新闻、话题类新闻则在一定长度内展开,使整个栏目的影响更立体,更深入受众生活

广告在一个板块结束后插播,共四次,每次2分钟。这种“杂志式”结构,给予电视新闻节目紧凑而完整的特点,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给观众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思维连贯性。

十二、 栏目人员构成

制片人1名:负责栏目总体事宜,包括策划选题、整体把握管理、控制成本 初审和总结、筹措资金、宣传推广

编导3—4名:负责具体每期栏目的制作,包括选题策划,节目的具体把关 主持人5名:每个版块要求一名主持人 嘉宾:固定嘉宾和新闻当事人组成

固定嘉宾3—4名,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和高校教授;新闻当事人针对每期节目具体而定

记者3—4名 摄像3名

导播2名:导播和导播助理各1名 主编2名 灯光2名 化妆2名 音响3名 后期制作3名 十

三、 栏目运作模式 制片人制:有利于栏目形成统一的风格 十

四、 栏目特色

十五、 栏目卖点分析

1.本栏目的结构形式是杂志型新闻栏目,富含大量的新闻资讯,吸引受众眼光。

2.栏目定位一别以往严肃正派的新闻播报方式,以亲切自然的形式将新闻传播给受众,注重受众心理。

3.在新闻选题上注重民生和艺术文化生活资讯,贴近受众生活。 4.以短信、网络投票等方式和受众进行良好沟通,增强互动性。

第三部分:栏目行销宣传

栏目的行销宣传

1节目优势分析 它是从平民的视角出发,关注百姓日常生活状态的电视新闻,民生新闻把普通百姓作为报道的主体,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遵循这一栏目定位,记者在选择报道内容上就会有的放矢,多从普通百姓中寻找新闻线索,报道他们日常的家长里短、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惑,从而突出了栏目的民生特色。

2节目市场分析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收费、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司法公正、收入分配、企业改制、环境保护、城市拆迁、土地征用。围绕这些内容,从百姓实际需求出发,通过报道发生在百姓身边的小事,以小见大,既突出了宣传的主题,又很好地发挥了舆论引导作用。这样的新闻,由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增强了观众的收视兴趣,自然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3节目宣传规划。栏目设有专门的热线电话,随时接听观众来电,进行交流。通过电话,热心观众也给栏目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这些线索来自于百姓中间,生动、鲜活而又充满浓厚的民生气息。根据这些线索,记者采制出了更多的百姓喜闻乐见的民生新闻,促进了栏目的健康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栏目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一、栏目优势分析

二、栏目市场分析

三、栏目广告市场分析

四、栏目宣传片规划

五、栏目宣传推广规划

栏目经营创收

1.栏目前期投入预计:***** 2.栏目广告收入:***** 3.栏目赞助:***** 4.栏目联办:*****

第6篇: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201311330522

郭凤梅

一、背景浅析

作为电视节目的主体,电视新闻节目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电视新闻节目承担着信息传播媒介的重要功能。电视新闻所具有的传播优势更使它“能够最迅速最广泛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并变为群众的实际行动,能够广泛的反映群众的意见、呼声、意志和愿望;能够及时的传播国内外各种信息,直接影响群众的思想、行为和政治方向,引导、激励、动员、组织群众为认识和实现自己的利益而斗争。”在21世纪中国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现在,新一代青年人正逐步成为这个社会的主力军,在不久的未来甚至是现在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青年人的良知与觉悟至关重要,而一档真正为青年主体为受众定位的新闻节目,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

二、策划动机

在传播媒介高度发达、信息大量过剩的背景下,电视新闻的迅速崛起和持续繁荣,也使得电视机构以及从事电视创作的人越来越重视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和加工。用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对新闻事实进行加工处理,并实现最大化的信息传播效果。

以青年人作为最主要的受众目标,配合青年人生活作息习惯,从节目的立意、内容、关注的核心、节目播出时间、时长都经过仔细考虑,从而得到青年人的关注,达到节目预期效果,让节目存在有实际的意义。

三、节目设定 节目名称:新闻焦距 节目类型:新闻、资讯

目标受众:85后、90后社会年轻群体 播出时间:每周日21:40 节目时长:26分钟

节目宗旨:作为新闻性质节目,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正面的价值观,选取最重要、最热门、最受关注的新闻、话题等内容,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帮助广大年轻社会群体及时了解社会,提高年轻人的实事敏感度、唤起对时政的热情。 节目目标:阐明对新闻事件的见解和态度,从而发挥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该档节目将会深入青年人群体,以青年人的视角观察新闻、了解新闻、切合实际。使青年人进一步了解国情、认识民情、关注国计民生

四、本期专题

名称 微信朋友圈,已变“坑友圈”

主持人导语: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新闻焦距》,我们都知道微信朋友圈指的是腾讯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同时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者音乐分享到朋友圈。用户可以对好友新发的照片进行“评论”或“赞”,用户只能看相同好友的评论或赞。和大多数的自媒体一样,原本只是用来分享信息的平台,随着微信“红包”这一功能的加入,发展到今天,有人说朋友圈已变“坑友圈”,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是怎么一回事。

1、 嘉宾上场:主持人邀请嘉宾上场,嘉宾上场要营造出气氛

2、 主持人串场:主持人的风格应该做到与嘉宾的配合,给人一种舒服亲切的感觉,谈谈他们对这件事的看法。

3、 观看影像资料:由主持人提及观看影像资料,这部分影像资料是由我们采编人员收集到的,它包括文字信息、图片信息、采编人员对相关人员的采访视频,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插入背景声音。具体如下,

“想练字,求众筹一支派克笔,是真爱的支持一下,1块不嫌少,100块钱不嫌多”、“想去东南亚,红包换明信片哦,包多少钱大家看着办”、“众筹看场演唱会,现场视频发给大家看”、“要过生日了,想给自己买个生日礼物,希望得到大家支持”。朋友圈里,你收到过这样由朋友发起的“众筹帖”吗?有人认为不差那几块钱,还能收到对方回馈的小礼物,“还蛮有意思”。也有人表示很反感,“救急不救穷,不愿意为那些无厘头的爱好买单”、“不好意思不给,但给了觉得是感情被消费”。

4、 深入报道:寻找典型案例,进行报道

大学生朋友圈"心愿众筹"买手机 一晚获1700元。

周娟(化名)是北京某大学四年级在校生,近日她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状态,称“6s发布快一个月了,还没攒够手机钱,求朋友们红包打赏,不然就去卖肾了”。与文字同时出现的还有一张表情委屈的配图和一些哭泣的表情。第二天,用周娟的话来说“感到太意外了”,一晚上就收到将近1700元的微信红包,“虽然大多数朋友给的是10块以下,最多也就是50块,但没想到有那么多人给。”于是,周娟打趣地在自己的“众筹帖”下面说:“感谢大家帮我保护了肾。” 朋友圈里的“周娟”并不是个例。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不少人都看到过自己朋友圈有人众筹资金去旅行、看演唱会、买礼物。这些帖子多写得滑稽俏皮,有意无意,但外加一句“考验是不是真爱”、“真情求助”、“多少是点心意”的话,让不少好友都打开微信红包慷慨解囊。

当然,这些众筹发起者多数也不会让朋友白白掏口袋,会以旅行明信片、异国小物件、一封信、甚至是演唱会视频作为“回报”。在朋友圈发起“尤克里里”众筹的小武说,如果众筹成功会连续发布一个星期演奏视频感谢大家。他私底下表示,众筹并非真的“差钱儿”,而是增加朋友间互动的一种形式,觉得“有意思”,“就像抢红包似的,哪怕有时候就一两毛钱,大家也耍得不可开交,不是钱多少的问题。” 真心支持还是碍于面子,对于朋友圈儿里的个人众筹,多数发起人都表示“效果不错”,收到的红包数很出乎意料,“哪怕有的只有一分钱,但觉得很好玩儿”。 在一些个人发起的众筹帖下面,不少朋友留言称“有意思,必须支持”,“挺逗啊,我是真爱我给红包”。王女士遇到自己的朋友众筹想骑行青海湖,毫不犹豫包了20块钱红包,“无所谓,都是好朋友,给二十块钱支持一下”。 但也有人对此举表示很反感,和周娟同是大学生的刘希认为,“这是在消费大家的友情,几块钱确实没什么,给就给了。”另外他还表示,发红包多是看到别的共同好友留言支持,不好意思冷眼旁观,“碍于面子”总得意思一下。 另外也有人表示,看到有朋友发类似的“心愿众筹”,就当没看见,“哪怕是群发的,我收到了也不理会。挺没劲的,怎么会有人想让别人为他的兴趣爱好买单呢?又不是真的遇到困难。”为需求买单偏离众筹意义。 有社会学专家认为,朋友圈属于私人社交平台,朋友之间开玩笑无可厚非。但变相的心愿众筹如果是“唤起大家的同情,一起出钱为自己的需求买单”,就偏离了众筹本身的意义,有些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与乞讨无异。而且这种行为发生在“熟人”中,有些人碍于人情、面子而不得不给予支持,这种熟人间的“道德绑架”会降低信任资本、削弱社会的横向纽带。

5、

6、

7、 转会现场:主持人与嘉宾对谈,深入的分析实践案例,提出看法 主持人串场:

最后的结束语及下期节目预告

五、节目要求

片头以蒙太奇手法,通过各种灯光的变换,吸引观众眼球。整个节目在歌曲上要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变化,以防止观众听觉疲劳。主持人要有明显的个人风格,严谨、大气、机智,具备现场鼓动性。采访人员要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式来采访嘉宾。在内容的安排及选材上尽量做到能吸引观众,采访问题要多样,问题新颖。

六、人员设置

1、主持人:一人负责演播厅内的主持

2、编导:一人

3、摄影:两人负责视频拍摄

4、撰稿:两人分别负责主持人稿件、采访问题。部分解说词,策划稿件等

5、场外采访

第7篇:电视新闻节目策划书

黄师《黄师周刊》策划书

——编导1003班第二组201018240308徐伟

一、小组成员

徐伟(组长)付伟程国学高灵吴远能肖松贝 余超

二、新闻主持

肖松贝

三、节目时长

限定8~10分钟

新闻条数:5条或者5条以上

四、机器设备

索尼PMW--EX280存储卡摄录一体机

五、执行场地

新闻与传播学院演播厅虚拟演播室

六、摄像人员

程国学

七、新闻串词

付伟 肖松贝 高灵(注意新闻之间的前后衔接)

八、导演

肖松贝

九、外景主持

吴远能

十、后期制作

徐伟 余超

十一、经费预算

十二、执行人员

小组全体成员

( 要有自制的新闻片头、配乐,在新闻呢开始之前并有“黄师周刊”字样)

十三、目标定位与受众分析

新闻节目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黄冈师范学院电视台的受众是学校在校本科生。大学生作为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对信息有一定的需求,比较关心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因为身在学校,所以他们更关心校园最新动态。所以《校园新闻》的主要目标就是及时的提供新闻信息给黄冈师范学院大学本科生,新闻信息包括: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校园内新闻动态,以及国家省和学校新出台的一些关于大学生的政策制度等方面的信息。

十四、自身状况分析

黄冈师范学院大学生教育电视台毕竟还是一个校级电视台,设备简单,缺乏专业电视工作者,要做好直播新闻和深度报道几乎不太可能。所以,最终《黄师周刊》选择做较为简单的消息新闻报道,这样有可操作性和发挥的空间。

因为校电视台人力和物力都很缺乏,所以节目时长不宜太长,有15分钟即可。

另外,校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黄冈师范学院的学生,所以应当注意,做新闻的时候不能站在学生自己的立场,一定要客观报道,保持中立。这点非常重要,所有《校园新闻》记者编辑都要谨记。

十五、环境分析

黄冈师范学院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省份,还有少部分国外留学生。所以,节目中不应该出现任何种族歧视,国家歧视的字眼。另外,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公民,所有损害到党的利益的话不能在《黄师周刊》中出现,所有损害党的形象的新闻不能播出。

对策设计:

第一,由于电视台规模较小,人力物力的缺乏,所以无法派出记者报道国内外的重大新闻事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取出别的有规模的电视新闻栏目对当天的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资源,经过一定的加工呈现给《黄师周刊》的观众。

第二,因为是校园电视台,受众为黄冈师范学院的大学生,所以第二大板块是“校园快报”。该板块主要播出当天校园发生的新闻事件,校园动态(如文艺晚会,校领导动态,名人专家来校事件等等)。

第三,一期这样的新闻节目肯定是少不了“内容提要”这个板块的。这个小板块放在节目的开头。这个板块时长在1分钟以内。

第四,注意编排。首先,正确选择头条。一般来看,意义重大,大众关注率高,对国家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新闻信息应该放在头条。另外选择头条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地域性。意义同样大以及一样重要的两条新闻,省内的新闻应该作为头条,省外的

不应该放在头条。其次,保持信息传递的刺激频率。校园新闻,更多的是关注校园动态。

第五,因为《黄师周刊》不是娱乐新闻节目,所以播报语言风格不应该太随意。

十六、新闻主要内容

1.我校积极筹备艺考的前期工作

2.新年伊始,作为未来社会后备主力军的我们在大学期间新的奋斗目标;(要求:将对大

一、

二、

三、及大四在校生分别作采访)

3.面临实习与毕业之际的学生此时内心是怎样的,以及当初的梦想是否已经实现。

4.校园篮球赛火热进行,切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5.校园安全一直都是炙热的话题,对于黄冈师范学院院内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学生们又有哪些意见哪些看法呢?(要求 :对于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学校领导们具体有哪些提高安全的措施,具体措施须场外记者对学生以及领导分别作采访采访)

6.我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校大三学生大部分人都在积极备战考研、考公务员、教师资格证等这些和谐的校园学习氛围促使更多的大三学弟学妹更早的提前关注这些信息,从而提前做好准备; 要求:须对我院大三在校生以及大二或者大一学生作采访,再由我院的这一情况从而推导出其他学院乃至全国各大专院校的这一情况。

7.很多大三在校生都在积极备考公务员,然而考公务员目前大致是怎么样的流程,考试科目,考取难度都不甚了解

十七、主持人服装形象

按正规的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要求,注意主持人(一人)的形象(面对镜头播报)、髪式(不要披发)、着装(尽量着西服)。

十八、时间安排

(1)确定拍摄内容:小组成员之间会通过相互的讨论最后确定拍摄内容,大致确定时间;

(2)根据小组成员讨论的结果开始拍摄,拍摄时间在第三周,一周之内完成需要拍摄的内容;

(3)后期制作,不断的完善,不断的修改,相互交流意见,最后交出完美的作品。 十

九、后期配音

(1)记者须采用手持话筒加话筒延长线进行同期录音。

(2)现场声音须得录在两个声道上,并调整录音时的电平大小,不能过大过小。

(3)主持人现场播报采取同期声方式。

十、后期字幕制作要求

(1)节目开头画面的下方,应出现日期、星期、主持人姓名和“校园新闻”的字幕;

(2)主持人须用导语,要有预报节目的画面内容;

(3)每条电视新闻报道开始的画面应出现该条新闻的标题及记者姓名的字幕(应在主持人的说完导语之后的画面下方出现,标题字体大,记者姓名报道字体略小)。

(4)片尾是职员表的字幕,背景音乐同时起。职员表中工种应具体,一般分为策划、导演(编导)、撰稿、主持人、摄像、编辑、字幕、解说、后期制作。职员表结束后,是一屏静帧5秒的“黄冈师范学院电视台”字幕,背景音乐渐淡,节目结束。

(5)记者的问语和被采访者回话(问、答),应采用不同的字体(如楷体、黑体),同期出现在屏幕的下方,注意字体的大小要一致。被采访者出现画面时,应在屏幕一侧竖行打出被采访者姓名及身份的字幕。(字体颜色白色,加黑边框)

二十一、自我评测

优势:小组成员较多,人员足够,且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一定的能力,才华。

劣势:时间太短,大三阶段学习任务繁忙,各种考试,且场地使用时间有限。

二十二、可行性

(1)本期的拍摄制作任务是校园电视新闻,大多数新闻虽然没有什么时效性,但都取 材于校园,难度系数不是很大。

(2)具有合适的场地(演播厅和虚拟演播厅),还有高清拍摄设备

(3)三年的专业知识学习让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独特的视角,专业的解读。

第8篇:广播电视新闻 电视节目策划

1、什么是电视策划?——界定

 电视策划——就是对于电视的某一种行为,借助特定电视媒体信息、素材、为实现

电视行为的某种目的、目标而提供的创意、思路、方法与对策。

 分类: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

广义的电视节目策划指的是在广阔的范围内,对频道的开办和设置、频

道形象包装与推广以及大型的电视综合活动的思维活动过程。

他们是电视台决策人和管理者的智囊团和顾问群,思考的内容是宏观

的、全局的、前瞻的。

 狭义的电视节目策划指的是对具体栏目或节目的定位、宗旨的构思,以及在这些明

确的前提下由创作者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确定、结构的形式、声画内容的融合的最优化的思考与筛选,到最后确定实施拍摄方案的活动过程。

他们是帮助具体栏目和节目的编导的策划群,内容是明确的、具体的、现实

的。

2、电视策划:节目-栏目-频道

 节目精品化

 栏目个性化

 频道专业化

3、电视新闻节目的界定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4、电视新闻节目策划要素

(1)选题策划:

 新鲜性: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传播新信息,新观念。  时效性:媒体实力的体现,抢第一时间。

 典型性:发掘新闻内涵,提炼有价值的新闻。

 独家性:新闻事件的独家报道/对新闻事件的解释是独家的。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  可操性:任何策划得具备可行性(内:人财物/外:政策,社会,自然环境)

(2)采访策划;

 短新闻采访中:需要记者具有较高的策划和应变能力。

 新闻专题节目中:采访是节目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基本形态。摄像机的介入,让摄像

机具有了某种主体意识。要同期录音、现场抓拍、完整调查等等。

从策划角度来说,需要采访记者具备四种意识:

1. 换位意识

电视采访是在摄像机镜头前进行,镜头代表假象的公众视点。

换位,指采访记者与被采访对象之间思想、情感的互动与交流,要求采访记者考虑和尊重被采访对象在镜头前的感受,使他们放松紧张情绪,进入自然的谈话状态。

换位也指采访记者与假想的镜头背后的电视观众之间思想情感的互动与交流。采访记者在每一次发问时,要想到这些问题是不是观众想问的。

2、无知意识

其内涵是指,出镜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保持一种无知心态和求知的好奇心,有些采访即使知道结果,也要在设计采访问题时从无知开始,到获知结束。

在电视新闻类节目的记者采访中,无知意识束体现为记者采访前的一种谦虚心态,记者保持一颗“大智若愚”的心,才能不为假象干扰。

其次,记者面对采访对象设计问题时,问题的设计要有逻辑性,前一个问题与后一个问题要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3.怀疑意识

记者的职业和使命之一是发现真相。而现实生活中,真相常常是被遮蔽的,所谓怀疑意识,是指在调查采访时,采访记者始终要保持一种警惕,不要轻易相信眼前看到的场景,耳朵听到的话语,用足够的怀疑作出冷静的判断。

在最后的结论作出以前,不相信任何一个判断的。

4、现场意识

所谓现场意识指的就是记者的采访要和事件同步进行,尤其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反映事物本质的瞬间,并把他通过采访揭示出来。

(3)嘉宾策划你

(4)节目形式策划

(5)编排与播出策划

5、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特点

(1)事件进程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

(2)一次性不可重复的创作过程

6、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策划要点

(1)现场感的充分体现

(2)为动态信息预留空间

(3)电视纪实手段的充分运用

(4)重视对现场细节的捕捉

(5)直播内容的主题设计

(6)多种手段的组合报道形式

(7)直播过程中的悬念设置

7、电视谈话类节目界定

 在自发即兴的语境中,以两人以上面对面地双向口语传播为基础,视听语言相结合

的大众传播活动。

8、谈话类节目的选题策划

一、确定选题

1、选题的搜集阶段

(1)查询相关资料

(2)观众来信来电

(3)个人建立的信息网络

2、选题的筛选

四原则:

(1)根据栏目自身定位和收视群体

栏目初期策划案制定定位和目标受众

(2)根据制作团队的特点

根据策划,编导的专业背景和特点选择易于操作的选题

(3)根据选题的可操作性

新闻政策的约束;操作成本的核算

(4)根据选题性质寻找独特点

抓到新闻点和独特视角

9、谈话类节目嘉宾的选择和设计

选择嘉宾的原则:

1、比较好的表达能力

2、真实表达的意愿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专家观点应独到真实

10、参照书上两个节目的文案,作为参照P8

211、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界定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是以娱乐大众为目的,运用各种电视化手段,对各种文艺样式及相关可提供娱乐的内容进行二度加工与创作,并以晚会、栏目或活动的方式予以屏幕化表现的节目形态。

12、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分类

(1)娱乐资讯类

(2)娱乐谈话类

(3)综艺表演类

(4)游戏娱乐类

(5)益智竞技类

(6)真人秀娱乐类

(7)范娱乐类节目

13、电视综艺娱乐栏目设计

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

模式;模式是有稳定的内在规定性与外在指向性的标准样板,具有特定的规则和套路。

内在规定性:

由一系列理念、程序、结构、规则等 构成

外在指向性:

由时代精神、价值取向、生活变迁等构成

单元/板块/环节

包括(1)拼盘型

(2)层递型

(3)混合型

元素

包括表演元素、游戏元素、益智元素、博彩元素、竞技元素、速配元素、纪实元素、脱口秀、真人秀

14、电视综艺晚会策划

电视综艺晚会指在舞台空间演出并由电视传播的、为取得某种广大的社会影响而举办的综合性文艺节目。

电视晚会的自身特点

一是观演空间较大,可容纳较多的演员与观众,现场效果追求观演互动;

二是艺术门类众多,以歌曲、舞蹈、相声、小品等文艺表演为主,同时包括

魔术、杂技等其他形式的表演,综合多种艺术门类于一体,综艺晚会由此得

名。

15、电视剧策划

电视剧策划是指为实现理想的艺术效果和商业目标,项目运作者对电视剧的生产与传播进行的创造性定位和预设性筹划

 狭义电视剧策划:

为电视剧投拍之前围绕剧本所做的准备工作。

 广义电视剧策划:

为电视剧的生产与传播所进行的创造性定位和预设性筹划。

电视剧策划是指为实现理想的艺术效果和商业目标,项目运作者对电视剧的生产与传播进行的创造性定位和预设性筹划

16、电视剧策划的流程

创意调研、创作剧本(策划书)

立项(申报题材规划)

筹措资金、制定预算(投资与融资)

成立剧组、拍摄制作

审查(获得发行许可证)

营销宣传、发行销售

播出

 剧本策划

创意,选题,调研阶段。制作机构要从思想性,艺术性等多方面对创意、剧本进行论证。分析市场前景,提出修改和完善意见,完成策划书和剧本。

 市场策划

制作机构依据当前的市场状况编制好成本预算,做好融资准备。

投资分为全额投资、联合投资。

 制作策划

剧本基本敲定,投资敲定之后,便进入“建组”阶段。制作机构为电视剧选择合适的导演和演员,建立由各专业部门组成的剧组。同时还要为剧组建立一套良好的管理制度和一个合理的工作进度。

 营销策划

电视剧完成之后,要通过发行和销售,收回成本,赚取利润。发行和销售建立在充分的宣传基础上。因此要制定合理的宣传策划。

17、剧本策划的步骤

18、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

 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的内涵与外延:

 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指的是以专业化频道的整体定位为基础,以栏目的内容、样

式、对象等为依据,以观众可能的审美期待为参照,对电视节目主持人进行当下形象设计和未来形象规划的一种活动。

 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与电视策划的关系:

其属于电视策划当中的一部分,它与节目策划、栏目策划、频道策划、媒体整体形象策划等共同构成电视策划的外延。

同时,它又与节目策划、栏目策划、频道策划、媒体形象策划多重交叉,密不可分。

第9篇: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形态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消息,连续报道,系列报道,新闻专题,新闻评论等

1、消息是指对新近发现、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所做的简明报答。消息类电视新闻迅速、简要、客观、广泛地传播报道国内外发生的时间,传达党哈政府的法令,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要求,快、短、新、广、客观是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特点。它充分体现了电视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社会性的传播规律。

2、连续报道是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连续报道。系列报道是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做多次、连续的报道,各条报道之间没有外在的时态连续,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特点是主题集中,内容广博,主题深刻。

3、两者异同:都是新闻的多次报道集合,新闻播出有连续性,信息传播的效果显著。从题材选择上,前者是事件性新闻,突然发生的。在报道时效上,前者注重时效性,是最新报道。在报道序列上,前者的结构是追踪事态发展,不可更改的有序排列,后者是以横向联系为主的不同角度的各条新闻之间的“无序”排列。传播功能上,前者满足了广大观众对事态发展最新消息的知情需求,并对灾难发生进行总结。

4、新闻专题是针对新闻题材所做的详尽的,生动的,有一定深度的报道。新闻评论是运用广播电视传播手段对新闻事实作出评论的一种体裁。

5、新新闻主义崛起于20C60N,在权威与理性受到怀疑,情绪主义蔓延西方的背景下产生,记者对新闻事实的主观介入,不再遵从“客观性原则”,成为贴有个人标签,具有浓厚个人色彩的“个性新闻”。新新闻主义摒弃了传统客观理论的虚伪的掩饰,坦然地竖起了主观主义的旗帜,而对包括人物心理活动在内的情景再现,更进一步地把新新闻主义的“客观”原则体现出来:主观性就是真理,现实存在离开了人就毫无意义,人类心理活动同样式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基于此,新新闻主义关注新闻事件背后的内幕,以独特的主观方式观察,以文学化的笔法报道。这种评论式的报道很有感染力,强调人的主观体验,以此获得对新闻事件的“最真实的感受”,然而,新新闻主义同时也带来对“新闻”本质的争议,它带来“小报式的”煽情主义倾向和新闻报道的国度娱乐化弊端。广播电视新闻借鉴报刊“新新闻主义”的新闻理念,并将其充分运用到广播电视新闻暴动中。广播电视讲新闻和娱乐结合,鼓励观众参与,强调眼球效应。

6、新闻竞争与新闻娱乐化观念。以前的报道忠实宣传功能,强调教化灌输,随着经济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受社会和内部影响,

生活的多样性促进了娱乐业发展,娱乐满足了~,另外一方面,娱乐化开始从娱乐新闻本身向一般新闻参透。新闻娱乐化表现在:1新闻内容上的选奇猎趣。(娱乐化扩大了新闻报道的范畴,把一些次“软新闻”和静态现象列入新闻报道领域。2 表现形式上的娱乐化。在激烈的竞争压力

7、民生新闻理念。民生新闻是以城市市民为受众,以社会新闻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闻传播样式。它被认为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红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形式上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它体现的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

8、公共新闻理念。公共新闻又称公民新闻。记者不应该仅仅是报道新闻,还应该致力于提高社会公众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基础上的行动能力,关注公众之间的对话和交流的质量,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告诉社会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

9、采访的本质是一种人际传播,是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的互动。采访中记者要了解接受信息,要保持主导地位进行控制活动。两个人要有共同经验领域,默契关系,反馈。

10、人际传播的基础:感知和理解。影响前者的因素:类似与相近,完形趋向、残缺闭合、共同命运。后者:心理预设,文化背景,动机,情绪,态度等。

11、新闻惯例和定式产生的缘由及存在的相对合理性。是长期演变形成的,反映出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1批量生产而非个体创作(报道

追求时效性,无用创新写作形式,受众是获取信息,不是欣赏。记者按照模板写作,节约时间保证质量)。2 规范制定与质量控制(规范使得新闻稿件拥有共同的特征,使得更容易对稿件进行反馈,对稿件的差异进行对比,由此使得稿件的写作质量容易控制。控制室对稿件质量及政治导向进行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3培养受众习惯和降低接受难度

12、保障与增强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写作技巧。故事化叙事,人性化角度,个性化语言

13新闻策划的必要性。新闻策划师新闻工作者遵循新闻基本规律,以创意为核心,在系统分析的前提下,发挥媒体“能动力”,对报道的对象、内容、时机、方式和技巧等进行主动的规划与运筹,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注意力,扩大媒体影响力1适应媒介坏境,增强传媒竞争力的现实要求 2吸引广告客户,增加广告创收的需要。3提升媒体影响力,体现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的需要。4满足受众信息需求的需要

17、广播电视新闻评奖。激励从业人员积极性、促进节目质量的手段,但在各类别和不同层次的新闻评价中,因为涉及利益分配,出现多而杂,乱而滥的现象。有的评选标准掌握不当,评选方法简单,缺少严谨

科学的组织管理,需要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评奖评优体系。

18、从业素质。A 要处于时代的最前沿,第一时间了解和接触世界。B 尽可能地扩展工作范围 C身处在各种场合的最前线,拥有最真切

的体验和感受 D了解事件的方方面面,掌握背景起因后果

人生阅历丰富:A接触的社会层面丰富 B 工作经历和境遇丰富 C 知识和技能丰富

认识自己的职业对社会的重要性,肩负起责任。

除了基本的社会伦理道德之外,还应该遵守职业道德。1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14、策划的借势和造势。借势是借助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事件、人物、故事、传说、影视作品、社会潮流等,策划出对自己有利的新闻事件的策划方式。借势的手法,要有敏锐的眼力,要懂得如何选取适当的实际(借名人、事件、强者之势)新闻时间策划造势的要义就在于尽可能地制造效应。

15深度报道的定义和作用。首先是记者在深度与广度方面对新闻事

实的了解和阐述。广度是深度的一个实现手段,充分的广度是为了受众能更深入地了解新闻事实的本质;其次,深度报道实现的是新闻现象与新闻本质的统一。它是一种通过系统地提供新闻事实的背景,用客观事实解释和分析来延伸和拓展新闻领域的一种报道方法,它既有深入新闻事实内部,揭示新闻事实含义,还要详尽报道有关新闻事实的一切情况。包括三方:真相(对新闻事件的描述),因果(对新闻事件的解释),预测(对新闻事件发展方向的预测)

深度报道从多个角度来诠释世界,所提供的信息完整且有指导意义。深度报道为受众开辟了一条深入认识世界的途径,指导受众运用自身力量来改造世界。1 是获得认识世界的一条途径,不靠感官系统,即媒介是人的延伸,为人们搭建起更深入介入新闻内部的桥梁。2 能够作为一种舆论监督手段,实现对公民知情权的保障,成为反腐败,维持社会公正的利器,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在中国,深度报道作为监督手段之一,是推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16港台大陆。大陆强化政治意识形态的导向性,港台多注重多元化,个性鲜明,其新闻评论节目在华语圈有很大影响1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筛选、再利用、架构立体化报道与评论的新形态2主持人成为节目运作的核心人物,主播意义成熟3个性评论

上一篇:幕墙工程施组设计下一篇:优秀班级评选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