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赏析

2022-03-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一篇:狂人日记赏析

《狂人日记》赏析

我读鲁迅

鲁迅,是中小学语文课本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作家。提起鲁迅,会觉得很熟悉,但是他深邃的思想却又有些难以琢磨。

一直以来,鲁迅饱受赞誉。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贵的性格。鲁迅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终是,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而我读到的鲁迅,是一个把时间看得贵如生命,把人民的觉醒当做一生的使命,把旧社会的黑暗揭露的体无完肤,把旧制度的残暴批判的淋漓尽致的伟人。当然,他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审视者和领导者,他也有着丰富的经历和平凡的生活。只不过,他总能在点点滴滴,零零碎碎的生活片段中,看到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看出背后的根源。

一开始接触的鲁迅作品是充满童趣的,如《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里面写了我没听说过的神话故事,我没见过的花花草草,和那些能发出各种叫声的小虫子,这可比我自己的童年生活有趣多了。他还在《故乡》中讲述了小伙伴闰土更加色彩斑斓的生活,让我不禁一边上课,一边幻想自己也能有那样的一段经历:在蔚蓝天空下一望无际的西瓜地,我手握一把叉,像卫士一样全心守护者城池,而我的敌人就是那些藏在浓密的藤蔓中狡猾,灵活的獾猪和猹。到了冬天,我就变成了一个机智的捕鸟者,在雪地里扫出一片空地,支起一个筐,撒一圈秕谷,等待那些贪吃的小鸟雀一步一步走进我的陷阱。

那个时候读鲁迅,就像是听他讲故事一样,后来,才开始探寻他的思想。有人总结,鲁迅的一生主要在思考三个命题: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病根何在?这三个问题是20世纪初的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同样也是一百年后的今天需要深思的问题。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精神面貌,有着不同的国民劣根。

因此我们要一边反省,一边深思,究其根源。这是鲁迅带给我的最大的教导。而旧时代劣根性,如愚昧麻木,封建迂腐,在阿Q和孔乙己的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追根溯源,他们都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和牺牲品。下面我以《狂人日记》为例,分析鲁迅对时代的思考和批判。

《狂人日记》赏析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而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它既有尼彩的渺茫,又有安特莱夫的神秘幽深,还有鲁迅的深切的忧愤,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具有浓厚反封建思潮的“狂人”形象,揭露了旧社会“吃人”的本质。

这是一篇白话日记体小说,包括小序和正文两个部分。小序主要用文言介绍写作的背景和缘起;正文共有13则白话写就的“疯子”的日记。小说的主人公是日记的“作者”——狂人。之所以没有给他一个具体的名字,是因为“狂人”不是特指某一个发了疯的人,而是一批收到先进思想熏陶过,清醒了的革

1 命分子的代表。这也使我想到了阿Q,鲁迅只给他一个符号,叫什么都无所谓了,放眼望去,遍地都是阿Q。整个国民,都是备受旧思想压迫,侵蚀得没有了灵魂的行尸走肉。

狂人,从作品的叙述来看他确实是个疯子,他有种种疯子的病症:

(1)变态的心理。他把平常人的交往如探视、抚摩都看作是吃人行为的一部分。如“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将别人善意的“笑”理解为暗藏杀机的吃人者的表面文章,完全背离了正常生活的心理轨道。

(2)混乱的逻辑。狂人在这种变态的心理下,正常的逻辑必然会被打破,这就造成了逻辑的混乱。“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三十多年不见月光,从生活逻辑来说是不可能的,因此是荒唐的。“他”与“赵家的狗”没有必然的联系,那狗看“我”两眼更是与“我”不相干,但狂人却将他和“那狗”与“我怕”与“月光”的不见都联系了起来,组成一个三段论。这种将部分前提省略的做法,造成了三段论的不成立。

(3)古怪的幻觉。狂人即疯子,是生活在幻觉世界中的人。“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二十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但是狂人在别人的眼里是疯子,在鲁迅看来确实先锋。鲁迅借助狂人不稳定的精神状态和逻辑混乱的思维方式,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解释了狂人实际上是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家族制度的启蒙者。这可以从他的思想和行动的种种表现看出来:

(1)“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表现了狂人敢于怀疑传统,研究一切的启蒙者的思想特点。(2)“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是狂人对“吃人者”本质的认识。(3)狂人在“歪歪斜斜的每叶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的历史的“字缝里”,看出了“吃人”两个字,是他对封建礼教的实质所作的历史概括。作者中所提及的活生生的吃人的事实,则是这一历史和结论的旁证。虽然狂人把“把脉”理解为“揣一揣肥瘠”是混乱的臆想,但既然古代能够“易子而食”,现实中狼子村能够吃人,为什么自己的大哥不可能吃自己呢。荒诞的逻辑中自有逻辑的合理性。(4)狂人“踹”了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是对于吃人社会的“经典”“戒律”的蔑视和斗争。通过“古久”和“陈年流水簿子”的形象暗示意义,将矛头直接指向了保守的传统文化。(5)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是狂人对未来社会的幻想和规划。(6)“我也未必没有吃过妹子的肉”。这是对自我的估价和反思,也是对自己前途的绝望。充满了自我忏悔的精神。 (7)“救救孩子”的呼喊是狂人为建立新的社会而进行的实践性探索。现实中的人,文化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纯洁的,没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他在文末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要想有一个美妙的未来,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就只能赶紧救救孩子。

总之,作品通过狂人的形象,尖锐地揭示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2 除了深邃的思想,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同样值得学习。

(1)虚实结合。鲁迅通过“迫害狂”患者的感受,通过他在精神错乱时写下的谵语,从某些“人吃人”的具体事实,进一步揭示了精神领域内更加普遍存在的“人吃人”的本质,从而对封建是社会的历史现象做出了概括。

(2)独特的心理描写。变态的心理,混乱的逻辑和虚妄的幻觉。等等狂人心理的描写和刻画。狂人见到所有的人都是像要吃人,就是一种典型的迫害狂患者的心理状态;狂人由女人骂小孩推导出女人要吃人,由女人的要吃人推导出大哥、母亲和自己都吃了妹子的肉,这是典型的逻辑上的混乱。

(3)象征手法的运用。第一节:“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象征黑暗社会的长久;第二节“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象征中国几千年不变的传统文明。而第六节“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象征整个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凶险。

(4)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对照。正文前面的小序是用文言文写成的,它简洁、明了而又清醒;而正文部分是用白话写成的,它抒情,具有很深的心理内涵。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充分显示了白话文学的表现能力,前面清晰的小序也反衬了狂人日记的思维的混乱。

第二篇:《狂人日记》赏析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早年曾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任职教育部,辞职后曾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和《且介亭杂文》等。

《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鲁迅语)而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这篇小说受到俄国小说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的影响。

这是一篇白话日记体小说,包括小序和正文两个部分。小序主要用文言介绍写作的背景和缘起;正文共有13则白话写就的“疯子”的日记。小说的主人公是日记的“作者”——狂人。

狂人,从作品的叙述来看他确实是个疯子,他有种种疯子的病症: 狂人总是时时害怕着、提防着会被人活生生地吃掉,作品具体写出了他的狂态:(1)变态的心理。他把平常人的交往如探视、抚摩都看作是吃人行为的一部分。如“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

1 置,都已妥当了。”将别人善意的“笑”理解为暗藏杀机的吃人者的表面文章,完全背离了正常生活的心理轨道。(2)混乱的逻辑。狂人在这种变态的心理下,正常的逻辑必然会被打破,这就造成了逻辑的混乱。“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三十多年不见月光,从生活逻辑来说是不可能的,因此是荒唐的。“他”与“赵家的狗”没有必然的联系,那狗看“我”两眼更是与“我”不相干,但狂人却将他和“那狗”与“我怕”与“月光”的不见都联系了起来,组成一个三段论。这种将部分前提省略的做法,造成了三段论的不成立。(3)虚幻的幻觉。狂人即疯子,是生活在幻觉世界中的人。“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二十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但通过象征和暗示,从作品字里行间所传达出的信息中,我们可以发现,狂人实际上是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家族制度的启蒙者。

这可以从他的思想和行动的种种表现看出来:(1)“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表现了狂人怀疑传统,研究一切得启蒙者的思想特点。(2)“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是狂人对“吃人者”本质的认识。(3)狂人在“歪歪斜斜的每叶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的历史的“字缝里”,看出了“吃人”两个字,是他对封建礼教的实质

2 所作的历史概括。作者中所提及的活生生的吃人的事实,则是这一历史和结论的旁证。虽然狂人把“把脉”理解为“揣一揣肥瘠”是混乱的臆想,但既然古代能够“易子而食”,现实中狼子村能够吃人,为什么自己的大哥不可能吃自己呢。荒诞的逻辑中自有逻辑的合理性。(4)狂人“踹”了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是对于吃人社会的“经典”“戒律”的蔑视和斗争。通过“古久”和“陈年流水簿子”的形象暗示意义,将矛头直接指向了保守的传统文化。(5)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是狂人对未来社会的幻想和规划。(6)“我也未必没有吃过妹子的肉”。这是对自我的估价和反思,也是对自己前途的绝望。充满了自我忏悔的精神。(7)“救救孩子”的呼喊是狂人为建立新的社会而进行的实践性探索。现实中的人,文化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纯洁的,没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要想有一个美妙的未来,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就只能赶紧救救孩子。

总之,作品通过狂人的形象,尖锐地揭示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小说在艺术方面非常具有特色,就是鲁迅所说的“格式的特别”。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借实行虚,以虚证实。小说选取狂人作为主角是个十分精心的安排。在黑暗势力陈陈相因地压在人们头上的那个社会里,一切

3 都已经习惯了,一切都视为当然。鲁迅有意通过“迫害狂”患者的感受,通过他在精神错乱时写下的谵语,从某些“人吃人”的具体事实,进一步揭示了精神领域内更加普遍存在的“人吃人”的本质,从而对封建是社会的历史现象做出了惊心动魄的概括。

(2)独特的心理描写。变态的心理,混乱的逻辑和虚妄的幻觉。等等狂人心理的描写和刻画。狂人见到所有的人都是像要吃人,就是一种典型的迫害狂患者的心理状态;狂人由女人骂小孩推导出女人要吃人,由女人的要吃人推导出大哥、母亲和自己都吃了妹子的肉,这是典型的逻辑上的混乱。

(3)采用了一些诸如象征、暗示、变态心理描绘等现代主义手段。第一节:“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比喻黑暗的长久;第二节“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比喻、暗示中国几千年不变的传统文明。而第六节“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象征整个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凶险。读者通过作品中的这些关键性的词句所包含的象征、比喻、暗示的意义,通过联想可以体会到作品的实质内容。作者既把狂人写得完全象一个狂人,而作为体现作者意图得艺术手段,他使读者的理解完全超越于这个手段,不仅构思颇见新意,而且结合得又天衣无缝,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除此之外,作品还采用了对照的手法。正文前面的小序是用文言写成的,它简洁、明了而又清醒;而正文部分是用白话写成的,它抒情,具有很深的心理内涵。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充分显示了白话文学的表现能力,前面清晰的小序也反衬了狂人日记的思维的混乱

4 和混沌。

《狂人日记》既是现代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它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直指中国封建主义文化的核心,同时对现实社会中的黑暗又进行了毫不犹豫的揭露。同时,它又不是采用了传统的写实的手法,而是运用大量的具有现代特征的诸如暗示、影射,尤其是精神分析的手法来表现狂人的心理内面,甚至的中国文化的无意识。因此,这是一部典型的现代主义的作品。

《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都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作为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它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文学)创作的基础;它的深切的思想是中国现代启蒙主义的高度概括。其在形式和思想方面都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思想史。

第三篇:鲁迅狂人日记赏析

导语:《狂人日记》,就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狂人虽然具有迫害狂的精神特征,诸如“今天全没有月光,我知道不妙”, “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想害我”,“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等等,但作品的深层意蕴却是有意识地指向几千年的历史和当时社会上的“吃人”现象从古代的“易子而食”,到“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从“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到徐锡林(即徐锡霖)被炒食心肝。作品内容虽然带有狂人的非逻辑心理特征,但始终围绕着“吃人”,围绕着中国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不断发生的有史可查和无史记载的形形色色的吃人现象,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

《狂人日记》在表现其主题时,也表现出鲜明的启蒙主义的思想特征。鲁迅对中国国民性中的“看客”心态最为深恶痛绝,他的“弃医从文”的重大抉择便直接由于这个因素。而顾在五四运动前后写的所有杂文和小说,都是以启蒙主义为总的思想特征的。

《狂人日记》的创作,是鲁迅在经历了沉默与思索之后的第一声呐喊,其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他多年来的愤怒、怨恨、不满、焦虑,以及希望、企求等各种复杂的情绪,也必然地体现了他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是一篇彻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后全部创作的“总序言”。

《狂人日记》的启蒙主义思想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以及对将来的坚定信念和热烈希望。作者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礼教就是吃人,仁义道德是礼教虚伪的面具,这就是鲁迅对封建道德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和认识的结果,也是这篇作品最辉煌的成就。

作品借主人公的眼睛,观察了他周围的人:“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给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然而,他们不但没有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吃人。作者为此感到不解和愤怒:“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作品还写道:“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即狂人的大哥引者)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作用!你们也会吃尽。”在作品的最后一日记里,作者深切地希望:“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并具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狂人日记》不仅表现了彻底批判封建礼教的勇气,而且还表现了鲁迅 “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文艺创作来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狂人日记》的意义,确实远远超出了文学的领域。

作品的主人公虽然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狂人”,但作品的主旨却并不是要写下层劳动人民所受到的迫害,更不是一个精神病人的“纪实文学”,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露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因此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象征性的形象。“历史上多少反抗旧传统的、离经叛道的人,曾经被视为疯子,如孙中山,也曾被人叫做“疯子”。从世俗的眼光看去他是疯子;站在革命的立场看去他是先知先觉。同一个人、同一个思想却在社会上有截然对立的两种看法和评价,这也是变革时代的社会矛盾的反映。鲁迅塑造这具有狂与不狂两重性的形象,就是对社会矛盾的一种揭示。这也是狂个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深刻含义”。掌握狂人形象的关键,就在于对狂人是真狂还是假狂的理解。

《狂人日记》一发表,就以其“格式的特别”而引起了许多关注新文学的人们的注意。而它的特别,主要就在于它采用的是中国传统小说从来没有过的“日记体”形式。此外,作者口中所带有的“淡淡的象征主义色彩”和新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寓热于冷”的风格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所以,茅盾说:当时“还没有第二个同样惹人注意的作家,更找不出同样成功的第二篇创作小说”。

在中国,以前没有日记体小说,只有笔记体和章回体小说。笔记体是“采风式”的,章回体是“说书式”的,它们在都采用第三人称,而日记体则全部采用第一人称,整篇作品几乎都是主人公内心世界的表白。鲁迅的《狂人日记》不但从题目上,而且从整体形式上都借鉴了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鲁迅在借鉴果戈理小说的同时,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表现得更为“忧愤深广”,把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礼教,很好地表现了本民族的生活和意识,而且在艺术手法方面,并没有因此而完全抛弃本国的小说传统,在以自我表白为主要特征的日记体小说中,仍然能很好地运用白描手法,极简明地通过语言和行为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此外,作者对白话的运用,也达到了非常娴熟的程度。比如“早上,我静坐了一会。陈老五送进饭来,一碗菜,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便把它兜肚连肠的吐出。”从这短短的几十个字里,就可以看出作者文字功夫,其中有心理、有动作、有细节,用的都是标准的白话,自然朴实,却又处处生动形象,充满意趣。作品中还有一些警句式的词句,如“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等等,其概括的力度和含义的深度,都绝不亚于文言文。鲁迅正是他高超的语言功力,在借鉴外国小说形式的同时,很成功地与传统小说的优点结合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本民族的思想和生活,才创造出了“日记体”这样一种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

《狂人日记》将彻底的反封建精神与崭新而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深刻地体现了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实绩,对其也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第四篇:狂人日记

“狂人”幸福吗?

摘要:果戈理的《狂人日记》里记录了一个认为狗会说话,会写信的狂人。一天工作之余,他大部分的都躺在床上。就是这样,他后来还当上了西班牙的皇帝。最后,他却叫道“坐在窗前的是不是我的老娘?妈呀,求求你可怜的孩子吧!”那么,他究竟幸福嘛吗?

关键词:狂人幸福

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Никола? 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Го?голь, 1809.4.1.~1852.3.4)俄国19世纪前半叶最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狂人日记》是他在1835年辞去教职后,埋头于文学创作,并于当年完成的作品之一。 狂人并不是他的真实名字,在小说里,他叫做波普里希钦。他是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公务员,他的最大快乐就是部长对他大有好感:让我坐在部长办公室给大人削铅笔。他有些自不量力的深深的暗恋着他的上司部长的女儿,然而无奈的是“梦想很丰满,而现实很骨感”,梦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让他心中充满了怨恨。在爱情失意后,他就开始幻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他时而想象自己当上了上校,时而又把自己当做是将军,到最后,竟然以为自己成为了西班牙的国王,因为国王可以在“万人之下”受到其他人的敬仰和膜拜。在当时俄国的金钱至上、阶级分明的年代里,他终于走火入魔的疯掉了,最终被关进了牢房里。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里,狂人也不例外。他每天就这样转悠在一个灰色压抑的世界里,有时自得其乐,飘飘然。有时又自食其苦,只能无奈地叫道“坐在窗前的是不是我的老娘?妈呀,求求你可怜的孩子吧!”他是一个“小人物”,孤独地生活在俄国农奴制摇摇欲坠的末期,深受着生活的煎熬。他可能是不幸福的。且他的不幸福恐怕还不止于此。

马斯洛说人的需要大致分为五个层级:生理、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就《狂人日记》以“我”为中心的限知视角出发,我们可以看到全篇几乎都是狂人的心理诉说,和动作表达,以及部分言语。而这一切传达出来的是,狂人的精神病现象的好笑滑稽。这里面有着“含泪的笑”,不管是对部长好感的反映,还是对部长女儿的暗恋,还是对关于上校、将军、国王的幻想。作为他一个普通的公务员,他不想去部里,“要不是想见到财务员,向这犹太人预支一点官俸的话”。我们不妨揣测,他之所以不想去工作,并不仅仅因为人都有惰性,或许更深层的原因是,他在这里到处遭人白眼和侮辱。除了最基本的官俸,也就是他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之外,这份工作再也无法赋予他什么。

或许他是狂人,是神经病,写个日记,连日期都搞不清楚。,“10月3日”、“10月4日”,之后突然跳到“11月6日”、“11月8日”、“11月9日”„„“2000年4月43日”、“3月86日,昼与夜之间”、“某日。没有日期到一天”、“日期不记得了。也没有月份。鬼才知道是什么日子。”„„如果说之前的“10月3日”、“10月4日”还有逻辑和符合常识的话,之后的“马德里。月2日30”、“同年2月之后的一月。”、“349,月2,年月34日”就不只是不符合一般常识和逻辑的问题了,它甚至有些令人费解。当然,也能搏人一笑。

但是,他的生活却窘迫到连满足基本的生存条件都要遭遇各种刁难,这是否也是一种深层次的悲哀。那么我们在后头看那个日期“2000年4月43日”,作者的创作年份是1875年,在2000年的时候,波普里希钦终于当上了皇帝,然而这直接将他带向了灭亡。这里是否暗含着一种无能为力的命运感。

有人说过,人的一生都生活在一张网里,这张网就是你的社交关系。你在里面的定位,就是你一生的轨迹。波普里希钦生活在农奴制末期,被钱和权压抑着,犹如石缝里的花,谁知道,这花究竟会不会开?假设开了,又是不是畸形,会不会,刚开就败?他很无助,只能回到恋母的情结里,希望妈妈给以就自己一命。而谁又能告诉42岁的他,妈妈在哪里呢? 果戈理,没能替他找到出路,或许我们也不能。21世纪的今天,依然是钱和权的世界。

第五篇: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 A:朋友们,大家好啊! B:大家好!

A:鹏鹏啊,你看今年咱们都不错,啊,还都在 B:什么叫还都在啊

A:你看啊,这眼看过年了,抵制日货活动也结束了,看样子你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B:和我有什么关系

A:嘿嘿,玩笑,你看这2012世界末日也抗过去了,不会是挪到明年了吧? B:你,你这谁说的?说点好的行不行? A:我就特别比较很郁闷 B:郁闷什么呀 A:你说什么是生活

B:生活吗,就是吃饭、睡觉、工作,吃饭、睡觉A:你就是一个粗人 B:我很胖,但我不粗

A:一个胖子竟敢说自己不是粗人 B:你这个问题太严肃了 A:是

B:这个问题孔子都解决不了

A:孔子解决不了,老子,老子可以解决 B:说明白了 A:哎呀

B:你说生活是什么 A:生下来,活下去

B:您这说的也太复杂了,我的生活就很简单呀 A:是吗

B:我的生活就只有两样事不会的 A:哪两样

B: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A:那证明什么呀,证明你傻 B:谁傻 A:你

B:我不傻

A:怎么不傻,傻不傻测试一下就知道了 B:好,你来! A,你问我是企鹅吗? B:这? A问! B你是企鹅吗?

A是,再问,你是长颈鹿吗 B你是长颈鹿吗?

A你傻啊,我不说我是企鹅了吗?傻

B:切,我不傻,我现在天天都晒太阳,我把自己晒黑了,就没有人管我叫白痴了。 A: 太聪明了 B:不傻

A:我羡慕你这样简单的生活 B:是不是

A:你看我多痛苦呀,生下来父母没钱没地位,又赶上下岗 B:输在起跑线上了

A:后来我发现,最害怕的是赢就赢在起跑线上 B:也对,富二代 A:你看人家,都有背景 B:你 A:有背影

B:有背影不害怕呀,那说明太阳就在你身后呀 A:带着这种阳光我上了小学 B:哎

A:上小学老师都问一个问题 B:什么问题呀

A:同学们,你的愿望是什么呢 B:老师都问过这个

A:老师老师我的愿望是当一名医生 B:很圣神

A:老师我的愿望是当一名科学家

2 B:不错呀

A:老师我的愿望是当一名解放军战士 B:哎,都特好 A:最后轮到我了 B:你的愿望是

A:拿沙特工资,住英国房子,喝法国红酒,吃澳洲海鲜。洗土耳其桑拿, B:等等,老师怎么说呀 A:当贪官就都有了 B:嗨,也不能这么直白的说

A:我还是努力学习吧,最后经过我努力的学习,终于 B:考上了大学 A:没考上 B那你骄傲什么呀 A:老师还安慰我呢 B:怎么安慰呀

A:小轩轩,你考不上大学,对你和学校来说都是一件好事。B:这老师鼓舞的是人的灵魂 A:干脆找份工作吧 B:去吧

A: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事经理 B什么样的呀 A:找工作来了

B:经理,受累别让你那腿一直得瑟, A:找工作来了 B:你这腿也别得瑟呀 A:找工作来了

B: 嗨、你要跳远是怎么的 A:经理,其实我这个人诚信 B:怎么的

A:说不还钱就不还钱 B:你那叫无耻 A:最终我有重大发现 B发现什么呀

A:曹操墓是真大啊 B:哦,何以见得呀

A:曹操墓挖出两具尸体,一个大的一个小的 B:这大的是 A:曹操的 B:那这小的是 A:曹操小时候的 B:哦

A:我还发现呀。。。。

B:哎呀。。。。就刚才那一瞬间我世界观有点崩溃,曹操小时候。哎呀 A:重大发现 B:还重大发现呢

A:当时,经理跟我说了,小戚同学怀才就像怀孕,日子久了都能看出来,就算你是一坨屎,也能遇见屎壳郎的 B:哎,这是经理不要你了 A:我觉得我特悲惨 B:特悲惨

A:就在我人生最痛苦的时候,他出现了 B:谁呀

A:就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晚上,不知是谁把他带来了,她就像肯德基里的麦当劳,麦当劳里的巨无霸,巨无霸里的肉夹馍,我喜欢上他了,他要是做不成我的老公,我就不认他这个公公” B:

“我再次崩溃”(捂住脸的同时说话)

A:但是我们俩开始相识了,我向她发出来邀请!“帅哥,你明天有时间吗? B:明儿约会 A:我后天想约你! B:那明天干嘛去啊?

A:“明天啊,我送完孩子就没什么事了! B: “有孩子了你?”

A:哎呀,别误会那孩子不是我的 B:

是谁的呀 A:是我妹妹的 B:有个妹妹真好

A: “我和我妹妹就这么一个孩子!”

4 B: 哎呀!(捂住脸。。)你会聊天吗你

A:“what are you doing?你在说什么啊?但是我们两个人恋爱了 她总爱问我问题! B: 问你什么啊

A:“我没钱,没车,没房,没地位,为什么要来跟我谈恋爱呢 B:你怎么回答得呀 A:“献爱心来了呗 B:有这么献爱心的吗

A:如果世界末日还剩7秒你会干嘛 B:你怎么回答的呀 A:“收菜

B:那你死的挺值了

A:他还问我你对最新颁布的婚姻法有什么看法吗 B:你怎么说的啊 A:我说一夫一妻制挺好 B:怎么好呢

A:一个夫人一个妻子,仨人过日子可不挺好吗 B:没这么说的啊

A:回答完问题我又补充了一句,再好也没有过去好 B:怎么地呢

A:可以三妻四妾,二十五个人一起过日子呢 B:不是,你等会儿,怎么二十五个?

A:说你傻你不信,三七二十一加上四妾,这不二十五吗? B:(做愣住状) A:啊呀,没上过学

B:嗯,我那吉林铁道毕业证都白拿了,最后怎么样啊 A: 最后,最后他提出和我分手 B:就因为这事儿就提出分手了?

A:不是,还有一事儿,我没和你说,一次他领我去参加他朋友的婚礼,婚礼上非要我致辞,我不会说话啊,我就说,祝二位新人的婚礼越办越好 B:什么祝愿这是,这有越办越好的吗?

A:不会说话嘛,但是我老想着等他朋友再结婚我再改,可没给我机会 B:这事儿你就别盼着了

B:你怎么不想约人家看个电影啥的挽回一下

5 A:对呀,于是乎,我就约他去看电影,那天看的是阿凡达, B:好片呀

A:阿凡达里面有个人物特别的吸引我 B:谁呀 A:巴依老爷

B:对,这巴依老爷,你看的是阿凡提吧 A:差不多

B:哎,这可差多了啊,骑驴的是阿凡提,骑鸟的是阿凡达 A:反正都是这个意思

B:不是,分了就分了,分手就快乐点儿 A:你说他怎么就不念及那点回忆呢 B:那怎么办呀

A:“你说她要和我分手呢?我该怎么办呢?” B:“都说流星特别灵,许愿去!”

A:对, “我就等流星雨,我终于等来了流星雨,我闭上眼睛许下一个心愿,我希望我的男朋友,回到我的身边,睁眼一看!” B:“怎么样?”

A:“流星,原路返回了!” B:哎,慢走呀,这是彗星

A:我太痛苦了,当时我就立志找一男朋友,就算是5万一平的房子也想买几套我就买几套, B:有志气

A:送你一套,还得买辆公共汽车 B:买它干嘛呀

A:到站一停,人往那一窜,立刻就喊,STOP, 这是私家车 B:嘿,好

A:我从来没有吹牛吹的这么清新脱俗过 B:哎呀,这就别显摆了

A:我就觉得我们80后特痛苦,现在的孩子都快有mp8了,而我们那会儿连半个p都没有但是我一直都很奇怪 B:奇怪什么呀

A:这个WMA是什么组合,现在我MP3里面都是他们的歌 B:WMA是什么组合 A:啊

6 B:WMA那是格式 A:反正我一直就很奇怪 B:那不是

A:还记得我们上了高中,压力是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叛逆了,也敢跟老爸老妈吵架了

B:带着压力我们上大学了

A:上大学了,手机泛滥了,短信泛滥了,QQ泛滥了,每天都要玩通宵,每天想找一份兼职,可不知道干点什么好,眼看着就要毕业了,也就想不起来玩了

B:我们忘了玩,可生活没忘了玩我们呀 A:眼看着就要奔3了,也开始心疼老爸老妈了 B:这才长大呀

A:也坚持理想,还得坚持现实了 B:理想说的起,玩不起

A:后来,我把理想交给了自己,我开始自己炒自己的菜,自己掌自己的舵,我不在盲目的听从别人的指挥,我知道别人嚼过的膜不香,而且营养价值及其不高,就算我按照别人的路去出发,虽然很保险,但是也到达不了我要去的目的地,我于是走出了角落,去经历风雨,哪怕一路泥,哪怕一脸灰尘,我相信每一个角落都开一朵花,每一滴汗就会发一处芽,我于是从自己的生命中成长起来,从自己的生命中鲜活起来,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80后,一切皆有可能。

B:好,小轩轩呀,你倒出了我的心声,为了理想我愿意去死 A:鹏鹏,我怎么眼睁睁看你去死 B:那你 A:闭上眼睛 B:哎,别说

第六篇:狂人日记摘抄

狂人日记是我们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一篇短篇小说,所反映的是当时社会的本质有多可怕。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狂人日记摘抄,欢迎阅读参考!

狂人日记摘抄

(一)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狂人日记摘抄

(二)

晚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照我自己想,虽然不是恶人,自从踹了古家的簿子,可就难说了。他们似乎别有心思,我全猜不出。况且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我还记得大哥教我做论,无论怎样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我那里猜得到他们的心思,究竟怎样;况且是要吃的时候。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

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狂人日记摘抄

(三)

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截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老头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这勇气正气镇压住了。

但是我有勇气,他们便越想吃我,沾光一点这勇气。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

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吃人的是我哥哥!

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狂人日记摘抄

(四)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狂人日记摘抄

(五)

最可怜的是我的大哥,他也是人,何以毫不害怕;而且合伙吃我呢?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

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

狂人日记摘抄

(六)

其实这种道理,到了现在,他们也该早已懂得,……

忽然来了一个人;年纪不过二十左右,相貌是不很看得清楚,满面笑容,对了我点头,他的笑也不像真笑。我便问他,“吃人的事,对么?”他仍然笑着说,“不是荒年,怎么会吃人。”我立刻就晓得,他也是一伙,喜欢吃人的;便自勇气百倍,偏要问他。

“对么?”

“这等事问他什么。你真会……说笑话。……今天天气很好。”

天气是好,月色也很亮了。可是我要问你,“对么?”

他不以为然了。含含胡胡的答道,“不……”

“不对?他们何以竟吃?!”

“没有的事……”

“没有的事?狼子村现吃;还有书上都写着,通红斩新!”

他便变了脸,铁一般青。睁着眼说,“有许有的,这是从来如此……”

“从来如此,便对么?”

“我不同你讲这些道理;总之你不该说,你说便是你错!”

我直跳起来,张开眼,这人便不见了。全身出了一大片汗。他的年纪,比我大哥小得远,居然也是一伙;这一定是他娘老子先教的。还怕已经教给他儿子了;所以连小孩子,也都恶狠狠的看我。

扩展阅读:狂人日记作品主旨

《狂人日记》整篇作品几乎都是狂人内心世界的表白。狂人认为周围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被迫吃人或被人吃。狂人被关起来,拒绝家人送来的饭菜,拒绝被医治,一直劝说周围人不要再吃人。直到最后狂人发现,也许自己就曾在无意中吃过自己小妹的肉。绝望中的狂人发出“没有吃过人的小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的呼喊。

在小说的开头“狂人日记序”中写道:“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狂人病体痊愈暗示的是其他人在精神上的不正常。在众人眼中,狂人是一个患有迫害恐惧症的病人,在狂人的眼中,其他人才是吃人的人。这样的不同角度和立场,深刻的揭示了病态社会的悲哀和无奈。

小说通过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的形象暗示,将矛头直接指向保守的传统文化。“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是狂人对未来社会的幻想和规划;“我也未必没有吃过妹子的肉”,这是狂人对自我的评价和反思,也是自己对前途的绝望,充满了自我忏悔的精神;小说的结尾“救救孩子”的呼喊是狂人为建立新的社会而进行实践性的探索。在狂人看来,现实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纯洁的,没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要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就只能赶紧救救孩子。《狂人日记》不仅表现了彻底批判封建礼教的勇气,而且还表现了鲁迅“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文艺创作来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

作品中的主角虽然是一个患有迫害恐惧症的狂人,但作品的主旨却并不是要写下层劳动人民所受到的迫害,更不是一个精神病人的纪实文学。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露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因此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具有暗示性、象征性的人物形象。他身上同时存在着理性、非理性、启蒙、非启蒙的特征,他是被庸人社会宣布为疯子的觉醒者、受迫害者、见证者和长期受压抑的战士形象,是在近现代社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觉醒了却无路可走的知识分子的悲剧典型。

《狂人日记》的主题,据鲁迅说,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弊害”何在?乃在“吃人”。鲁迅以其长期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深刻观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封建主义吃人。作者通过狂人的内心表白这样一种角度,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社会病态,并且在文章末发出了对社会的深切忧虑和期盼。

《狂人日记》这篇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直指中国封建主义文化的核心,同时对现实社会中的黑暗又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作者通过对狂人形象的描写,尖锐地揭示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上一篇:立冬祝福语下一篇:老干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