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球菌肺炎疾病案列

2023-0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肺炎球菌肺炎疾病案列

猪肺炎支原体在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中的作用及防治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是现在危害养猪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存在于母猪、保育猪和育肥猪等各个生产阶段。其病原有传染性,也有非传染性。且发病原因较复杂,临床症状不典型,感染发病率高,影响范围广。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在PRDC中,猪肺炎支原体是其重要和核心病原。因此常被其称为“钥匙病”。

PRDC是指由一种或多种病毒、细菌及其他诸多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混合感染。通常由病毒或支原体首先侵袭猪的呼吸道,破坏呼吸道天然防御屏障,进而继发感染各种细菌性肺炎,造成肺部混合感染。1997年,在美国定义,进而引发全球关注。

1 发病原因

病毒、細菌、支原体、气候及管理因素等都可导致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发生。

1.1 许多病毒和细菌造成本病原发性感染

病毒如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流感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细菌如猪肺炎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败血波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链球菌等。

1.2 猪场管理混乱

猪舍通风不畅、猪群密度过大、不同日龄猪混群,不同来源猪混养、猪场温差过大,免疫混乱及生物安全措施差等。

1.3 应激因素

季节变换、冷热不均、营养不平衡、霉菌毒素污染等造成猪只免疫力低下,猪群免疫力参差不齐。

2 症状

2.1 临床症状

发病猪食欲下降或废绝、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眼睛分泌物增多、结膜炎;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皮肤苍白、贫血、育成或育肥猪生长缓慢,渐行性消瘦,有些猪只甚至出现生长停滞,有些猪表现为急性死亡。同一猪群中个体大小不等。

2.2 病理变化

病猪皮肤苍白,贫血;淋巴结肿大,呈黄褐色,有时出血;肝脏萎缩;肾肿大,呈黄色;胃溃疡;肺部有实变,有的充血、出血点或斑、脓肿灶,有的表面有纤维素性被膜覆盖;胸腔积液,有纤维素性渗出。

猪肺炎支原体在PRDC中的作用以及与其它病原之间的互相作用:猪肺炎支原体是PRDC的首发病原和核心病原。猪肺炎支原体进入气管后,肺炎支原体体膜上的纤毛粘附蛋白(P97)可特异地结合并粘连在气管及支气管上皮纤毛上,形成定殖并导致部分纤毛功能受损或脱落。最终使细胞纤毛丧失免疫功能。另外,肺炎支原体体膜是猪淋巴细胞的促有丝分裂剂。肺炎支原体感染改变了肺泡巨嗜细胞吞噬功能,从而破坏肺脏局部防御系统,进而导致免疫抑制。

2.3 各病原的相互作用

1)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会延长蓝耳病病变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炎症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聚集到细支气管周围,为蓝耳病病毒大量感染提供了机会与温床。进而加重了蓝耳病病变。Jose Maria,(2003)、Thacker等(1999)进一步研究了蓝耳病病毒和猪肺炎支原体之间的互作。他们认为:猪肺炎支原体的存在会导致蓝耳病的肺部病变表现的更重,恢复所需的时间更长。

2)肺炎支原体与圆环病毒Ⅱ型之间互作猪肺炎支原体促进PCV2病毒的繁殖、延长存在的时间。Opriessnig等(2004)研究了猪肺炎支原体和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之间的互作,发现这2种病原双重感染组的猪只表现出中度的呼吸困难,精神沉郁和生长缓慢,其它试验组无临床表现。

3)肺炎支原体与其它呼吸道病原之间互作猪肺炎支原体可破坏呼吸道,可以和波氏杆菌、猪链球菌等细菌互作,导致病变严重和持续时间长,因为其导致呼吸道受损,常常造成像多杀性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细菌继发感染。Caruso等(1990)报道,猪肺炎支原体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合并感染会进一步降低巨噬细胞的能力。猪肺炎支原体在合并感染猪中也会加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严重性另外,Corinne(2009)用SPF猪做了研究,也说明猪肺炎支原体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有促进作用。Thacker等(2001)研究了猪肺炎支原体和猪流感的互作。认为猪肺炎支原体对于猪流感只是简单的相加作用,但是同时认为双重感染导致机会细菌的感染上升。

3 PRDC造成的危害

美国动物保健医学协会研究报告指出:猪呼吸道疾病是导致保育猪和生长猪以及育肥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估计,呼吸道疾病导致的每增加10%的肺部病变,平均日增重降低3.3%。1987,美国NAHMS调查结果表明:猪肺炎是目前导致损失最大的猪病,在疾病损失总数为21.42/头/年,其中呼吸道病5.42/头/年。如果感染胸膜炎放线杆菌,平均日增重下降34%,料肉比上升26%,死亡率可以达到10%~20%。Morillo(菲律宾)报道,PRDC可以使猪只平均日增重减少300g。陈建雄报道,PRDC在中国的发病率为30%~70%,死亡率为5%~30%,日增重降低15%,饲料转化率降低18%,出栏时间指推迟23d,增重下降或生长停滞可达70%。另外,支原体肺炎对养猪生产的危害:中国每年因此造成1.25亿美元的损失(蔡宝祥,养猪进展.1998)。美国每年因此造成损失1亿~5亿美元。(Clark等,Vet.Med.May 1991)。

4 PRDC的防控措施

1)控制PRDC可以通过各种措施来减少应激,解决合并感染和减少免疫刺激等潜在的启动因子而得到控制。

2)控制合并感染在PRDC中占重要角色,尤其是控制猪支原体肺炎的感染是重中之重。通过免疫途径控制猪肺炎支原体可以提供长期的保护。

3)免疫有其可靠的优点(Maes et al,1998,1999):①改善日增重2%~8%和料肉比2%~5%;②缩短上市日龄;③减少临床症状和肺部病变。另外,还可以减弱相关疾病的影响。试验证明,免疫PCV2疫苗不能完全阻止感染,但是,免疫后猪如果再感染可以减少血清中载病毒量70%,改善生产性能,减少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的发生。HanneBak与Juan M.Palac,ios(IPVS 2010)均报道联合使用猪支原体肺炎苗和PCV2疫苗后可以提高生产性能,猪生长更快。

4)呼吸道原发病会促进继发病的发生,特别是像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猪圆环病毒Ⅱ型、普通蓝耳病病毒等,单独作用实际中很难有剧烈的临床表现和巨大生产损失,许多情况下是亚临床感染,但是,如果同时存在多种病原与环境的共同作用,临床表现和生产损失会相当明显。

5 PRDC的預防措施

1)基于目前的养猪生产,有必要做如下的有效保健:70日龄前临床生产性能基本正常,为减少生产性能下降的风险或进一步提高生产性能的猪群。建议在7或10日龄肌肉注射泰拉菌素类、头孢类。对保育床上的猪只在其发病前7d肌注泰拉菌素类或头孢类药物。这样可以代替断奶后饲料中添加消化道药物,改善或稳定70d前成活率及全程生产性能。

2)良好的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引种时应慎重,通过隔离检测合格方可入场。实行分阶段、全进全出模式饲养。饲养密度合理,减少交叉哺乳,缩小断奶日龄差异,避免不同来源、不同日龄猪混养,限制猪之间的接触。减少应激。做好通风换气工作,降低猪舍氨气浓度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当氨气浓度达到25ppm时,猪只表现为流泪和咳嗽,日增重下降约6%。达50ppm时,日增重下降12%。达100ppm时,日增重下降30%,饲料转化率下降9%。

3)避免使用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提供营养,提高猪群抵抗力。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会极大有利于控制PRDC的发生。

4)对已经出现临床症状的猪群使用抗生素是控制其病情蔓延的有效方法。Rehecca Langhoff(IPVS2010)在田间实验证实了泰妙菌素对患PRDC的保育猪的健康状态和生产成绩具有积极的效用。治疗后病原体的减少与咳嗽指数的快速降低以及对用药组猪只日增重快速提高都有关系。Alherto E.Cevidalli报道,氟苯尼考饲料预混剂与磺胺二甲氧基嘧啶、金霉素饲料给药针对呼吸道疾病的效果比较证明,第6天的治愈率氟苯尼考较后者高5%,第11天则高14%。Xavier de Paz(IPVS 2010)证实生长育肥猪暴发PRDC时使用替米考星进行治疗显示出良好的效果。死亡率由10.6%降至4.8%。在猪群出售时出栏体重也有差异,可以生产更多具有价值的猪。

综上所述,控制猪场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猪场疾病控制体系中一项重大的系统的工程。猪场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由一种或多种病毒、细菌及其他诸多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混合感染。病原复杂,有传染性的,也有非传染性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不易引起养殖者的注意,但在实际养殖生产中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对于猪场的生产效益直接相关至关重要。一定要引起养殖者的强烈关注,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是最有效的办法。在养殖生产的各环节中,控制猪支原体肺炎感染是预防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重中之重。

作者:李芳 耿建新

第2篇:间质性肺炎患者要勇敢面对疾病

间质性肺炎这种疾病已经慢慢开始危害人类的健康,近年来这种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间质性肺炎是一种呼吸道慢性疾病,同时也是全身性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身体的折磨和心理的折磨,因为间质性肺炎又称为“亚癌”治疗难度大,很多患者得知自己患病后都会非常恐惧和沮丧,陷入低迷的状态,可是越是这样越不利于治疗,所以间质性肺炎患者要勇敢面对疾病。 间质性肺炎患者呀勇敢面对疾病,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

1、学会自我调节,杜绝情绪失控。情绪是可控的,间质性肺炎患者是能够调节自己情绪的,间质性肺炎患者找准自己情绪失控的点就可以更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如疾病的治疗,可以多和医生聊一聊相关情况,让自己安心,而不是自己胡思乱想。

2、学会沟通,让别人帮助自己。患者首先要正视疾病,要相信通过有效的治疗是可以控制疾病的,平常不要愁眉苦脸,多和医生、病友、朋友沟通,聊一些感兴趣的事情。用积极的语言,来控制与调节情绪。

3、分散注意力,不要钻牛角尖。把注意力从消极情绪上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不要一直停留在疾病治疗的怪圈中,这样只会越陷越深。

保持乐观的情绪对间质性肺炎有很大益处,因此,间质性肺炎患者要勇敢面对疾病,只有树立信心才可以战胜病魔,越是退缩和逃避,疾病就会恶化的越来越快,使患者陷入恶性循环中。

第3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典型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

非典型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提纲(试行)

1、核实诊断

2、病例个案调查

(1)病例基本情况

(2)发病治疗情况

(3)接触者调查

(4)有关因素调查

3、对于暴发疫情的病例要重点调查职业史、禽畜接触情况、类似病例接触情况

4、样本的采集送检、检测

(1)发病早期要及时采集血清、鼻咽拭子、痰液、胸液、支气管冲洗液

(2)聚集性病例要采集病例的双份血清

(3)死亡病例要采集尸解组织:肺组织等

(4)必要时采集病例密切接触者有关检材

5、分析总结要点

(1)三间分布

(2)临床分析

(3)有关因素分析:职业因素、接触者发病情况分析

(4)病例间相互关系

(5)潜伏期分析

附:非典型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

- 1 -

编号:

非典型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

姓名:性别:1.男2.女年龄:岁月户主姓名:

职业:A.医院工作人员:a.医生b.护士c.护工d.行政管理人员e.其他科室:

B.非医院工作者:a.幼托儿童b.散居儿童c.学生d.教师e.保育保姆f.饮炊食品业 g.商业服务h.工人i.民工j.农民k.牧民l.渔(船)民m.干部职员n.离退人员o.家务待业p.其他q.不详

家庭地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

户口所在地:发病地点:市县(区)

一、临床表现

1.症状体征(有打√)

2.治疗情况 是否住院治疗:有□无□不详□ 如果是,收治医院:入院日期:年月日 病人处于隔离病房:有□无□不详□

上呼吸机:有□无□不详□

如果病人没有住院治疗,是否在家隔离:有□无□不详□ 使用抗菌素治疗:有□无□不详□ 使用抗病毒药物:有□无□不详□

3.实验室检测

发热描述:最高:℃入院:℃咳痰性状描述(颜色、性状、量等)

- 2 -

二、流行病学因素调查

1.发病前2周有无与类似病人接触:a.有b.无c.不详 如果有,

具、茶具、毛巾、玩具等e.接触病人分泌物、排泄物等f.诊治、护理g.看望i.其他接触:

B.接触地点:a.家b.工作单位c.学校 d.集体宿舍 e.医院 f.室内公共场所d.其他 C.接触频率描述:a.经常 b.偶而

D.接触时场所通风情况:a.良好b.不良(未开门开窗布局不好不利通风) E.接触时有无戴口罩:a.无b.一次性c.十二层棉纱式d.b+c; F.接触时有无戴手套:a. 无b. 有

G.接触后有无洗手:a. 无 b.每次都消毒 c.每次都洗但不消毒d.经常洗e.偶尔洗 H.请描述接触时病人的状态:

2.发病前2周有无外出史:a.有b.无c.不详 如果有,则(具体地点、时间):

a.去过外市()b. 医院()

c.农贸市场()d.有外地人到家中()

e.其它() 3.患者环境卫生状况 1)住宅周围卫生

农贸市场:a.无b.有如果有,则距离为米。主要禽畜品种:禽畜养殖场所:a.无b.有如果有,则距离为米。主要品种:其他(如有无异常发病死亡等)2)病房情况

A通风情况:a.通风良好b.通风不良(未开门开窗、布局不好不利通风) B.发病前5天开窗情况:a.经常b.偶尔c.不开

C.近期如使用空调,小时/天;空调种类:a.中央b.分体3)工作场所情况:

4.发病后2周病例的接触者情况:

- 3 -

*同上表。5.如为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填写本项:

(1)最早接触病人时间:年月日,最近一次接触病人时间年月日。

(2)发病前两周内与同类肺炎病例接触程度(可选多项):

a. 抢救AP病人或与AP病人直接近距离接触; b. 每日常规进入有AP病人的病房或ICU; c. 偶尔进入有AP病人的病房或ICU;

d. 在有AP病人的病区工作,未进入病房,未与病人直接接触; e. 在其它病区(非AP病人隔离区)工作。

三、转归及诊断 A.初始诊断: B.调查结论:a.疑似非典型肺炎b.临床诊断非典型肺炎c.排除非典型肺炎 C.转归:

a.痊愈。如果病人住院治疗,出院时间: b.死亡。死亡时间:。

c.其他。如:

D.初步分析:

(本次发病的最主要原因、患者可能传播来源和高危因素)

调查时间:

调查者签名:单位:

- 4 -

第4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副科长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先进事迹

以“满格”的战斗力冲在抗疫最前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副科长

“所有采样工作一律由我来做,这样接触患者的只有我一人,别人就安全了。”掷地有声的一句话,让同事们感到特别“暖心”。她不仅这样说了,更是实实在在地做到了。为了最大限度地控制与疑似或确诊患者密切接触的风险,她把可能存在的“风险”留给自己,心里想的是同事们的健康安全。

她叫贾晓敏,现任明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副科长贾晓敏。面对突如其来的罕见疫情,她夜不能寐,心急如焚地奔波在疾控中心、实验室、市人民医院医务科、感染科隔离病区等重点科室,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她以最“满格”的战斗力冲在抗疫最前沿。

疫情就是命令。有着11年党龄的贾晓敏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主动承接了实验室检测组副组长重任,全面负责实验室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培训,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安排人员采样及运送标本等项工作。她认真履行职责,在明光市疫情防控工作刚开始之际,她就赶到明光市人民医院对感染科、呼吸科、急诊科等重点科室相关人员进行了防护用品穿脱及标本采集工作的培训。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在疾控中心对疫情应急处置各小组成员进行了生物安全相关培训,并对实验室检测组所有成员进行了标本采集、运输、生物安全防护等相关培训。

1月26日夜里,贾晓敏采集了1例高度可疑疑似病例标本送检,为了尽早知道检测结果,她一直没睡。当凌晨1点53分接到“阳性”结果反馈后当即上报给急控中心姚灵甫副主任,并赶往单位参加紧急会议,给流调、消杀等人员分发防护用品等工作,一直到次日早上8点才得以休息。

按照方案要求,门诊的病人以及密切接触者的标本由疾控中心采集。住院的疑似病人以及确诊后的病人在出院前要做两次检测,这些标本应该由医疗单位来采,疾控中心负责指导工作。同时,所有的标本打包、转运的工作由疾控中心全权负责。工作量不仅大,而且存在的感染系数也较大。贾晓敏带领她的“团队”不辱使命,自1月21日以来,已经采集了12例病例相关标本,其中包括1例确诊病例。为了保证采样及时,经常夜里去采样,结束的时候往往已经快天亮了。虽有防护用品,但气溶胶仍然存在传播风险,经常接触患者采集标本,采样人员存在被感染的可能。为了控制风险,她主动要求所有采样工作由她一人承担。

明光市人民医院是明光市定点收治医院,疑似病人集中在感染区。由于进入市人民医院隔离病区的医生护士是四个小时一轮换。一般操作刚刚熟练,又换出去了。这就需要多次地为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2月6日下午,贾晓敏顶着风雨又一次赶到市医院,耐心细致地为医疗组成员现场培训。“我现阶段的工作主要就是采集,标本。还有生物安全防护这块的培训。”贾晓敏如是说。“我爱人牛牧是人民医院内科医生,也是这次要进病区的医疗组成员之一,他也参加了我的培训。”

贾晓敏今年33岁的,2009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先后在上海、南京等地工作。2013年10月进入明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她都兢兢业业,争先进位,2018年获得度“优秀党员”光荣称号,2019年荣获滁州市“五一劳动奖章”。“不愧对自己胸前的党徽,不愧对自己入党时的宣誓!”连日来,身着防护服的贾晓敏牢记自己的身份,始终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她的头上,贴着红纸打印的八个大字:携手抗“疫”,守护健康。

第5篇:

上一篇:办公室行为规范免费下一篇:体育部的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