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等教案

2022-1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等教案》,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1篇:沁园春等教案

沁园春教案

内 江 师 范 学 院

教 案

课 题:沁园春·长沙 院 系:文学与新闻传播 专 业:汉语言文学 班 级:2011级 2班 姓 名:魏 山 学 号:20110141067

2014年 6 月

教学重点:

教学的重点:要体味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而意境和情感往往是通过意象来表达的。因此准确的理解诗歌的意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了解此篇课文中高度概括、含蓄、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学会“炼字、炼意”。 教学过程 :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解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并重点分析了词的上阕,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这首词。(板书课题)在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解课文之前,我想请一位同学起来回顾一下“什么是词?”(点生回答后引出ppt 学生齐读并注意括号里的内容)大家一起朗读,词也是一种诗的别体„„ 二 回顾课文

(1)好的,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3页,知其文就要知其人(引出ppt作者介绍)大家都知道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是我国伟大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但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下面由我来为大家朗诵由这位不平凡的人物所作出的词,再次感受本词的感情基调并在听的过程中注意生字词。(并引出ppt生字词的内容)

(2)听完老师的朗诵 请大家带着上节课我们留下的问题分小组朗诵回顾词上阕的内容(引出ppt上的三个问题)

A 上阕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关键词统领了那些意象?概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 上阕的关键词是“看” 看字一共统领了八句话 作者独立寒秋“看”到的景象分别包括了(引出ppt并板书)山上的林 江中的船 天空的鹰 水底的鱼 这些鲜活的意象共同组成了一幅雄伟壮阔的湘江秋景图

山上—林

独立——“看”→江中—船

天空—鹰

水底—鱼

写景

B “鹰击长空“为什么要用“击”而不是“飞”?

“击”透出猛、劲,而“飞” 不能。并且一个击字更能凸显出作者当时的决心和毅力

C “翔”字本指鸟儿不扇动翅膀的飞行,用在这里是不是错误的?

“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上阕的大意:在寒秋的季节,独立在橘子洲头目送着湘江的汩汩北流。

看万座山一层层的树林都经霜打染成了红色;满江秋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里矫健有力地飞,鱼儿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

三 深入学习

(1) 解决完上节课留下的疑问,我们接着来学习词的下阕内容,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4页,齐读词的下阕 (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一句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携来:挽手领来。侣:同伴。峥嵘岁月:鲍照《舞鹤赋》:“岁峥嵘而愁暮。”宋陆游《十二月二十九日夜半雨雪作披衣起听》诗:“岁月惊峥嵘。”皆为感叹流年之辞,毛泽东同志转用以指不平常的斗争岁月。峥嵘,本形容山势高峻,引申则有特殊义。 稠:多

大意是:就在这橘子洲上,曾经和许多革命战友聚会、游览,度过了许多不平凡而有意义的岁月。这里,诗人从上片独往旧地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3) 在往昔的峥嵘岁月里作者又做了什么发生了些什么了,由这个“忆”字我们来看作者由看景怎样到抒情的(引出ppt板书“忆”字)

(4) 点生朗读“恰同学少年„„” 听完这位同学的朗读大家能感受到这是怎样的一群少年呢?(风华正茂 意气风发„„)

这一句的大意是: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精神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谈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讨恶扬善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

这一群少年他们指点江山板书(论国事)他们激扬文字(写文章)他们更是视军阀官僚为粪土(蔑权贵)

论国事

“忆”→写文章

蔑贵权

击中流

抒情

(5) “曾记否„„”我想请一位同学起来试着理解最后这一句话(点生翻译)

曾记否?此三字引出下二句,即“记否”的具体内容。 中流:此指湘江江心。江河中央往往水深流急。

击水:毛泽东同志1958年12月21日在文物出版社同年9月版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书眉上批注道:“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

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游泳时掀起的波浪遏止住了江中快速行驶着的船舶。

四 对比学习

本词的上阕记今游重在写景,景中有情;下阕记往事重在抒情,情中见景。同学们请回忆我们初中学过的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词也是由毛泽东所作的《沁园春·雪》来分析比较两首词的异同。(引出ppt学生齐读)

点生回答两首词的异同 (引出ppt详细解读异同)

相同:

1、形式相同,词牌名相同,都是情景交融,上阕重写景,下阕重抒情。写景动静、远近、虚实结合。

2、意境都比较壮阔雄伟,都运用对比,夸张的描写手法,上下阕都有关键词统领。

3、都表达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责任感和远大抱负。

不同:

1、历史背景不同,前者为1925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所作,后者是1936年万里长征结束这一年所作。

2、从表达方式来看,前者重叙述抒情,后者重议论抒情

3、从内容上来看,前者情感表达方式比较含蓄,以设问的形式提出,以反问的方式回答,后者表达自信而坚定。

五 整体感知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们再次带有感情的朗读这首《沁园春·长沙》充分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所要表达的意境 (学生齐读)

六 作业布置

同学们朗读得非常有感情,但还需课后自己在下点功夫去感受体会整首词,下面老师为大家布置了两个课后作业,希望大家能认真完成。

1、 反复朗读并背诵本篇课文

2、课后搜索欣赏关于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以及其书法作品并与同学交流体会感受

第2篇:沁园春教案

一、导语:

古今往来,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大雪,大家能背几句吗?

“北风巻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祖咏《终南望余雪》中的“终南阴岭秀,雪尽马蹄轻。” 卢纶《塞下曲》“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李颀《古从军行》“野营万里无城郊,雨雪纷纷连大漠。”

毛泽东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但这是作为一个革命领袖的名字为大家所熟悉的。其实,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他的诗词造诣,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词《沁园春·雪》。

背景介绍: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红军准备渡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在黄河边视察地形时,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展望革命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此词。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 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二、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 -1976),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还是一位史学家,诗人,书法家。 三|、毛泽东的诗词名句: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为女兵题照》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菩萨蛮•大柏地 》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 •长沙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四、欣赏:毛主席亲笔书写《沁园春·雪》

五、词的常识:词又叫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原来可以合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一首词的句子、字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可以唱,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名称叫词牌,如:《浣溪沙》《水调歌头》《如梦令》等。词牌名与词牌没有必然的联系。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题目,写在词牌后面。词一般分为上下阕,上阕一般写景,下阕多为抒情。

• 《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上阕13句,下阕12句,句号处必须压韵。“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六、注音:

分外(

)

妖娆(

)莽莽(

)

折腰(

) 成吉思汗(

)

稍逊风骚(

)今朝(

)

七、划分节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八、全文赏析

从词中找出能分别领起上下阕内容的两个字。

上下阕之间有一句过渡句,请迅速找出并说说它的作用。

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

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九、分析上阕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哪几句是总写?哪几句是分写?

“北国风光——万里雪飘”是总写,

“望长城内外——分外妖娆”是分写。

由此可见,上阕的结构特点是

先总写,后分写

“江山如此多娇”是承上阕来写,用了一个“娇”字,是褒义,是赞扬。那祖国的江山有那些可赞之景呢?看题目,什么景?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北国风光怎样呢?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注意“封”和“飘”)

首句创造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境界,写法上动静结合。 下面的内容由哪一个字领起? 思考:望到了什么?

由此可见,上阕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体会“惟余”和“顿失”的作用并说出所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惟余”体现白雪覆盖的范围之广,“顿失”表现冰封速度之快,用了夸张的修辞。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原都是静止的事物,为何写它们“舞”、“驰”?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止的事物,写它们“舞”、“驰”是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以上景物确实很美,作者认为还有那种景色是美丽的呢?它是实写还是虚写?

拓展(一):作者选取了哪些景观?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显示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拓展

(二):试用散文化的语言 描述上阕最后三句诗的意境。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妖艳多姿!

总结上阕:先总写北方雪景。然后写眼前实景,接着写 想象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出了“江山如此多娇”。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十、分析下阕

文中提到哪些英雄为江山折腰?

对于这些英雄人物,作者用了一个“惜”字,“惜”什么呢? “惜”中含有哪些意思?

“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就是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

“惜”中含贬,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委婉指出短于文治的缺点(略输、稍逊、只识); “惜”中寓志,“惜”并不是苛求古前人,蕴含无产阶级后来居上豪迈气概,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下阕为何要评说古代帝王? 引出末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古落到颂今(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点明了主题。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用,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拓展

(一):

“文采”“风骚”“弯弓射大雕”分别指什么?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风流人物”是什么意思?

“文采”“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这里指广义的文化,即文治; “弯弓射大雕”指武功。都用借代手法。 “风流人物”指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从下阕词中找出三组近义词 (1)稍――略

(2)输――逊

(3)文采 ――风骚 拓展

(二):提到的英雄分别有什么功绩? 明确:秦始皇(第一次统一中国)、汉武帝(建立强盛西汉)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宋太祖(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宋朝)、元太祖(武功盖世,统一蒙古,立足中原)。 播放五位帝王的功绩图片 拓展

(三): 下阕提到的五位帝王,诗人认为哪一位最缺乏文采?根据是什么? 成吉思汗最缺乏文采。其他几位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而成吉思汗是“只识 弯弓射大雕”。 拓展

(四):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拓展

(五):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怎样理解? 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两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大众的歌颂,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拓展

(六):说说主旨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信心,抒发了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 总结下阕:评论历史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始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十一:思考: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 应具备哪些素质?

明确:是具有敏锐头脑和杰出洞察力的人,并且,有挑战一切既有的陈规的勇气的人,是具有伟大领导能力的人,是会巩固一切友谊,宽容所有敌人的人,更是一个能守得住寂寞, 耐得住诱惑,而从不言败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在我心中堪称“风流人物”。

指出下面的句子各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1)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4)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1)对偶、夸张

(2)比喻、对偶、夸张、拟人 (3)比喻、拟人 (4)借代

十二:总结归纳:

中心内容归纳:这首词大气磅礴,气壮山河,借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人民群众,抒发作者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写作特点归纳:

1、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上阕,写景抒情。下阕,议论抒情。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又深化了写景。

2、写实与想象结合,动静结合。

3、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第3篇:沁园春教案

1.沁园春·雪(毛泽东)

写于1936.2 知识目标: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1.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2.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背诵有关描写“雪”的古诗词名句。

二、1.毛泽东亲笔手书的《沁园春

雪》

2.解题:本文体裁是词。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沁园春,词牌名。

3.背景资料: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祖国壮丽山河,他意气风发,一气呵成写下这首不朽名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诗人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就赠以《沁园春·雪》。随后在《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整个重庆山城都轰动了。蒋介石气急败坏,要求他的御用文人日夜埋头写作以写出一首在气势上和意境上胜过这首词的词。然而,那些御用文人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也没有写出来……

三、听读朗诵,感知课文

四、学习字词:沁园春

莽莽

素裹

妖娆

稍逊

分外

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

五、整体阅读

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上片:描写北国雪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下片:纵论历代英雄;歌颂当今英雄,表达了作者作为人民革命领袖的自信。

六、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北国赏雪的豪迈情怀。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因为“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5.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6.上下阕是如何过度连贯起来的?怎样理解“折腰”?“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他们都长于武功,短于文治。

7、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惜 ——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 ①“惜”中含褒:肯定他们都是中华豪杰。 ②“惜”中带批:批评他们短于文治。

③“惜”中露信:自信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胜过人 。

8、谁是真正的英雄?——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

9、提问: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10.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11.小结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12、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七、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见注释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八、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 应具备哪些素质?

九、作业。抄写并背诵默写这首词。 [补充资料]

〔顿失滔滔〕这里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ào饶)〕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前一五六——前八七),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五九九——**九),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yìn印)(九二七——九七六),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后以“天骄”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hán寒)〕元太祖铁木真(一一六二——一二二七)在一二○六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来蒙古在一二七一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附:板书设计:

过渡英雄折腰江山多娇抒情冰封(静态)千里北国风光(总写)概括概括雪飘(动态)万里长城:惟余莽莽上阕写北方壮丽的雪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登高望远(具体写)大河:顿失滔滔群山:银蛇舞高原:蜡象驰静态具体动态晴日景象(想象)红装素裹交相辉映想象之景分外妖娆艳丽多姿 秦始皇略输文采下阕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汉武帝评古惜…否定唐太宗稍逊风骚宋太祖成吉思汗封建帝王(议论)只识射雕风流人物颂今还看今朝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抒情,议论)

第4篇: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

雪》 学习目标:

1、掌握作者、字词等文学常识。

2、有感情的诵读诗词,感受诗词的思想感情。

3、走进诗词意境,感受词人的伟大抱负和鉴定信念。 学习过程:

一、 导入: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后,毛泽东率长征队伍胜利到达陕北,在陕北清涧县,毛于一场大学之后攀到白雪皑皑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于是诞生了这首《沁园春 雪》。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是一种什么心情?那这首词又会流露毛泽东什么样的心情呢?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诗词,领略北国风光。

二、 学习过程:

(一)文学常识:

(1)走进作者:毛泽东,字

,笔名

,1893年12月26日生,1976年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

,伟大的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文体常识积累: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你还想到了哪些?

(二)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聆听伟人的心声,让我们一起品雪论英雄。

1、自由朗读课文,概括归纳这首词的上下两阙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提示:词上阙写

,展现了

;下阙论

,抒发了

2、品雪

诵读诗词,感受诗词的语言魅力。

(1)上阙的总领句是:

,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用“

”字,领起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写出了作者

的心情。

(3)在雪景中,作者既有静态的描写,也有动态的描写,找出来加以分析。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前句是静态描写,后句是动态描写,“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请你也找一句,加以分析:

除了静态动态的描写之外,作者更是由眼前的壮丽风光,引起了心中无限的豪迈,想到了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

。“

”点出了此时是作者的想象,是虚景,前十句是实景。

3、论英雄。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上阙与下阙之间的过渡句是:

其中

承上,总括上阙雪景,

一句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抱负:

(2)下阙中“

”一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

等古代英雄的评论,这一字就写出了作者对古代英雄的

之情。 (3)“

”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到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的主题:“

。”

4、课外延伸:徜徉词海

《满江红》南宋

岳飞

怒发冲冠 ,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背诵这首词,谈谈你的感受?

5、感悟主旨:《沁园春 雪》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上阙写北国风光,展现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阙议论抒情,评说历代英雄,抒发了词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现了词人要

,担当

的抱负。

(三)课堂检测:

1、默写上阙:

2、指出下列句子用的修辞手法: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3、“惟余莽莽”中“惟”的意思是

,写出白雪

“顿时滔滔”中“顿”的意思是

,写出冰封

。这两个副词准确的写出了北方冬季的

4、本文用“

”两句由上阙写景自然过渡到下阙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5、《沁园春 雪》一文中点明全文主旨,抒发诗人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6、古诗中有很多写雪的句子,请写出三句:

7、毛泽东,字

,我国伟大的政治家、

和诗人,《沁园春 雪》是一首

,沁园春是

,雪是

8、积累与运用: 南方落雨,北方落雪。

雨总是落在南方。“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山下兰芽短浸溪,

。”“君问归期未有期。

。”这南方的雨啊,在兰溪,在巴山,打湿了苏轼的衣衫和李商隐的思绪。 在巴南落雨的时候,北方总在落着雪。“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欲将轻骑逐,”

。”“欲渡黄河冰塞川,

。”这北方的雪啊,在天山,在黄河,染白了边关将士的征袍,冷却了李白济世的豪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回顾文学常识。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3、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导入:齐诵读《沁园春 雪》导入。 学习过程:

一、 知识回顾。 (1)、毛泽东,字

,我国伟大的政治家、

和诗人,《沁园春 雪》是一首

,沁园春是

,雪是

(2)词的上阙侧重写

,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下阙侧重写

,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

(3)点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二、研读诗词

(1)、词的上阙中哪些句子是写北方雪景的?这些句子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作者在上阙中“望”到了哪些景物?其中虚写的是? (3)、词的上下阙是如何过度连贯起来的?

(4)作者在下阙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5)、词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6)、“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写出了地域的

,显示了作者

的胸襟。

三、 赏析诗词。

1、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1)一句描写的景物是

,运用了

修辞手法。 (2) 为什么觉得群山像银蛇在舞动,高原像一只只白象在奔驰?

2、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1)、“须”的意思是什么? (2)、思考:这几句写的是否眼前所见实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四、 比较阅读。《忆秦娥

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慢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一九三五年二月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题目是

2、词的上阙,描绘了红军进军的场面,进军的时间是

,为了渲染红军急速而坚毅的向娄山关前进的英勇姿态,诗人写到的物象有

。(用词中词句填写)

五、课外延伸。请写出分别含“雪”“雨”“星”“月”“风”的诗句各一句。 雪: 雨: 星: 月: 风:

六:同堂检测:

1、词中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分别指

2、风骚原指《

》里的《

》和《

》里的《

》,这里指

3、下阙的前两句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不用“赞美”而用“折腰”?

4、“惜”的作用与上阕哪个词相近?

5、“文采”、“风骚”、“弯弓射大雕”各指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6、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对“成吉思汗”的评价态度是否一样?分别体现在哪些词语上?

7、“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怎样理解?

8、这一部分在表态方式上有何特点?“俱往矣”前后有何联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5篇:《沁园春·雪》教案

教案背景

九年级是初中的最后一年,九年级语文教材的编写,与其他年级相比,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点是编排体例上,依然遵循按专题编组选文,并兼顾材料的体裁。不同点在于,基础年级,文学作品混编在记叙文与说明文文体之内;九年级的文学作品,是单独编排的,这有利于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首先,九年级的现代语体文与文言文是分别编选的。现代语体文选文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时的审美能力;编选文言文的目的,则在于培养学生对浅易文言文的解读能力。

其次,九年级教材的上下两册,又大致做了比较相似的两轮循环:⒈诗歌;⒉小说;⒊散文;⒋戏剧;⒌先秦诸子散文;⒍叙事散文以及古代诗歌。

第三,九年级上册主要以文学作品和议论性文章为主,以专题、文体为内容安排,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并另有文言文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

第四,九年级上册教材分编有诗歌、小说、古代白话小说三个单元,诗歌单元以大自然的颂歌为主题,小说单元以少年生活为主题,古代白话小说单元主要以古典名著为主。

第五,议论性文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共有两个单元:一个是演讲和书信体文章,以思想风采为主题,兼顾议论的表达方式;一个是纯粹的议论文文体,也是本套教材唯一作为议论文文体编入教材的单元,为学生在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论文打下基础。

第六,作为议论文,选文以求知为主题,使读者初步了解立论和驳论的特点和方法,为学生在高中阶段较深入研究议论文体作了铺垫。

第七,文言文单元的选文以史传为主题,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文言文的阅读难度;为了进行语言的积累,本单元内还编有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这是与基础年级其他各册教材一脉相承的。

第一单元,诗歌。

教学课题

第1课:沁园春·雪

教材分析

就思想内容而言,这首词借景抒情,描写祖国北方美丽壮观的雪景,抒发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并抒发自己对未来的光明,充满坚定的信念;就艺术手法而言,这首诗虚实结合,于写景中妙然无痕地插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就修辞手法而言,这首诗虽然借助词的体制,却通过关键性的几个词语,把上下文联缀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左顾右盼、首尾响应的效果。

教学方法

⒈导入:

导入一,可以用“和词”优于原创的例子导入新课。比如,毛泽东的那首《卜算子 ·咏梅》远远高于陆游咏梅词;毛泽东“反其意而用之”的手法比较高超。同样,古来写“沁园春”词牌的作品很多,却很少有人能够达到毛泽东这样的造诣。

导入二,可以通过诗歌分类中的旧体诗,包括格律诗与古体诗和乐府,格律诗分为律诗、绝句、词等等,引导学生对词的知识的了解,或者温习。

导入三,可以通过历史中所学到的知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汉等人的评价。 导入方式可选择其一,用时5分钟。 ⒉新课:

教学过程,以学生的阅读、背诵和朗诵指导为主,兼及语法知识的渗透与修辞手法的运用。

⑴范读。《秋日私语》做背景音乐,课前以学生在预习中录制的朗诵作为学生的朗读规范,这样的好处是:一,向学生表明,优秀的朗诵作品不仅仅来自专业人士,其实也就在我们身边;二,作为展示朗诵的学生,他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树立一份成功感,选手以那些平时在同学中缺乏表达信心比较“羞口”的学生为最佳;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5分钟。

⑵朗读。学生的朗诵可以从自由朗诵开始,经过指名朗诵与举手自由朗诵相结合的方式;都是尽可能指出不同学生的不同优点;朗诵的过程注意在抑扬顿挫轻重虚实等方面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在自己朗诵与听别人朗诵时从对错的层次向美感层次进行过渡。朗读的目标是两个:一,熟读成诵;二,读进去,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可以用时10分钟。

⑶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特别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意象,比如“茫茫”“滔滔”等连绵词,进入到作品的审美意境中去,此时,学生可以是闭上眼睛的;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层面的层级关系,看“望”与“惜”作为动词,分别“管”到下文中的哪个位置;引导学生体会“顿”“须”等词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可用时8分钟。

⒊拓展:

通过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与章楶的《水龙吟》的比较,提高学生对词的用词与意境的鉴赏能力。可用时8分钟。

⒋写作:

学生给苏轼或者章楶的《水龙吟》做出改写,并把作品帖到教室的壁报栏里。5分钟。 ⒌小结:

学生的感悟。90秒钟。

教师的导向。语言类作品的锤炼,不是一日之功,要经过多年的阅读与沉淀;语言背后的思想与见解,更是需要作者高度自觉的品质提炼与思想觉悟能力的。90秒钟。

教学反思

⒈导入用时过长,是影响课堂互动进入高潮的最大障碍,教师用语必须经过精心选择; ⒉把一首词上成以学生读诵为主的课,教师的指导性语言尤其是需要精选然后再精简的; ⒊媒体课件的采用亦应慎重,千万不要把画面处理得过分“花”,以免让学生分心走神。

第6篇:沁园春 雪(教案)

学习方法报·语文周刊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的注音及意义。

2.朗读诗歌,感受词中的形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体悟诗歌凝练、生动、含蓄的语言,领略词中的画意诗情,感受其意境美。

4.感受作者在词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及对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诗歌,感受词中意象。

2.品味语言,体会诗词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

1、在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中,白雪是那样的轻盈与纯洁,是春天的使者。在《济南的冬天》中,老舍将济南的雪写得那样秀美与温情。而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出了胡天白雪的壮美与暖意。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笔下又是怎样描写北国白雪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中去欣赏词人笔下北国壮丽的雪景,感受词人豪迈的情怀与博大胸襟。(板书课题)

2、聆听完一曲动听的《我爱你 塞北的雪》之后,我们仿佛置身于那晶莹剔透的冰雪世界之中,现在我们再次吟唱古人关于雪的咏叹吧!

雪之韵: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然而文人墨客笔下的雪毕竟多了几份书生气,我们今天欣赏一代伟人毛泽东对北国冰雪的描写,欣赏其超越古今的豪气

观看FLASH

二、资料收集

1、诗人毛泽东

2、书法家毛泽东

3、背景介绍

古今中外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作者这样放眼整个北国描写雪景,纵论历代帝王的,这首词

问世之初,就备受推崇,人们盛赞这首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它的发表也使蒋介石集团惊恐万分。为什么作者能将词写得这样大气, 使蒋介石集团惊恐万

分?下面我们“知人论诗”,请大家拿出你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卓越领导人,同时,

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光辉诗篇,对鼓舞革命战

士和亿万人民的战斗豪情,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的诗词,显示了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

广阔的意境,读之令人热血沸腾,精神奋发。写于1936年2月的《沁园春·雪》就是典范

之一。

写作背景:《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

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

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渡黄河东征,开赴河北抗日前线。

毛泽东同志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

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应柳亚

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随着《新民晚报》的公开发表,这首词迅速在人民当

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4、词的常识

三、诵其词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诗歌,注意读准语音,读出停顿,读出豪迈的感情。

如: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千里冰封──,(拉长)万里雪飘。↗(高昂)

2.范读正音。

惟(wéi)余莽莽滔滔(tāo)分(fèn)外今朝(zhāo)数(shǔ)风流人物风骚(sāo)天骄(jiāo)

3.播放课件配乐朗读,说说初读这首词有怎样的感受。

明确:这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

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

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词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其广阔,景色极为壮丽,作者借这瑰丽无比的雪景抒发了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令人感受到词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这首词读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全词押ao韵。

四、品其美

1.整体感知这首词后,我们“由词入境、由境索意”来品析欣赏。

(1)朗读上片,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在上片分三层来写雪景。前三句总写北国雪景,

中间七句具体写冰封雪飘,末三句设想雪后初晴的美景。品一品喜欢的句子。

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作者从大处着笔,视野极其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

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冰雪都是白的,天地间纯

然一色,给人一种朴素洁净美。在大雪之中赏雪,充满豪迈情趣。如:“惟余莽莽”、“顿

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

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四

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如: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

说“山”、“原”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

比!

(2)为什么会选取这些景物?

明确:“长城”、“黄河”这些景物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这些景物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

的形象。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力的结晶,是伟大祖国凛然不可侵犯的象征。黄河是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长城内外”,从南到北;“黄河上下”,

自西向东,广袤千里万里,这些词语能唤起读者心中长城、黄河的全貌。写这些景物蕴含着“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意思。显示了作者博大宽阔的胸怀,雄伟旷大的气魄,词的意境也因此而大气磅礴,气象雄伟。

(3)再次诵读,体会景物中所蕴含的深意。

如:能够看到作者的形象,他的身影是那么高大,真是顶天立地。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4)通过品读鉴赏,相信同学们对这首词已经有了深入的感受,请同学们选择一两句自己喜欢的语句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的意境。

如: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五、抒其情

(1)下片是如何由写景过渡到论史的?如何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评论这些英雄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为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2)“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明确:“惜”是领字,直贯以下七句,领起对下面历史人物的议论,概括了历代统治阶级代表人物的不足之处。“惜”是“可惜”,有美中不足的意思。 “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3)“俱往矣”一句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明确:“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小结:上阕主要是写景,但句句有情。(板书:写景抒情。)下阕主要是议论,但也结合着抒情。先评论历史人物,最后直接表达作者观点——肯定“今朝”的革命英雄。(板书:论史言志。)带着对诗词的理解深情诵读,再次感受词人那豪迈的情怀、博大的胸襟。

五、抒其志

1、我们读了《沁园春雪》中对古代英雄的评论后,以后应该怎样看待历史和英雄?

2、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请举出具体的例子说明。

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翟志刚出舱行走,在太空中印上中国人的脚印,他是“风流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英雄。而为神舟七号的发射付出艰难努力,数十年如一日的航天人也是当之无愧的“风流人物”,是英雄!

3、心愿:我想做一个“风流人物”

六、结语

毛泽东同志多才多艺,诗胜前贤,不论是在与亲人的离别时刻,还是在坚苦卓绝的斗争

时期;不论登高望远,还是畅游江河;不论身处逆境,还是身处顺境,都能站在一般人达不到的高度,以他独有的宽广胸襟、深挚感情,抒写出《沁园春·雪》这样旷达豪迈、大气磅礴的作品。今天学习了这首精美的咏雪词,相信词人豪迈的情怀已经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心弦。希望课下我们能够通过继续学习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来进一步体会伟人的情怀、伟人的胸襟、伟人的气魄!

七、课下探究

对于英雄,每个人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在毛泽东的笔下是无产阶级大众,在张艺谋的电影中是统一天下的秦始皇,那么在你的眼中、在文学作品中英雄的形象是怎样的呢?开展对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的探究。

陈继军

上一篇:成语运用中的常见错误下一篇:中学文艺汇演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