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备课

2023-04-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沁园春备课

沁园春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所写景物雄浑壮丽,所抒胸襟博大宽广。在这首词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一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词人,一位壮志满怀、豪情万丈的英雄。感情激昂、豪迈,是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的绝佳教材;是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范本;更是领略伟人风采的最佳桥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了解词的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即品味诗歌语言,描述诗歌中的雪景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领会词人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雪景。

2、教学难点:品味诗歌凝练贴切的语言,初步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想象联想法

3、品读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 导语设计

在雪的世界里,有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幽冷;有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绚烂奇幻;有李白“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坎坷不平。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描绘过雪景,那在他的笔下,冰雪世界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毛泽东的诗篇《沁园春·雪》。

二、 朗读,读懂内容,读出情感

1、听范读,标注节奏、韵脚、重音。 北国 / 风光,千里 / 冰封,万里 / 雪飘. 望 / 长城内外,惟余 / 莽莽;大河 / 上下,顿失 / 滔滔. 山舞 / 银蛇,原驰 / 蜡象,欲 / 与天公试比高. 须 / 晴日,看 / 红妆素裹,分外 / 妖娆. 江山 / 如此多娇,引 / 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 / 秦皇汉武,略输 / 文采;唐宗 / 宋祖,稍逊 / 风骚. 一代 / 天骄,成吉思汗,只识 / 弯弓射大雕. 俱 / 往矣,数 / 风流人物,还看 / 今朝.

2、学生自渎,并说说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明确:上片描写被过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总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伟大抱负。

3、请学生范读,并请学生谈谈听读之后的感受?从诗歌中读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适时补充故事发生的背景)

感受:气势恢宏、豪放、气势磅礴、令人振奋、热情洋溢„„ 感情:“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写出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诗人的自信和自励,伟大人物的豪迈气概和伟大抱负。

写作背景: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2月在毛主席率领下,准备从陕北出发,渡河东征,奔赴抗日救国第一线。本月初,毛泽东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一个距黄河不到半天路程的小山村。一次,他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黄河岸边的塬上视察地形,看到了祖国雪后的壮丽河山,欣赏到北国风光,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挥笔写下了《沁园春·雪》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十年以后,抗日战争胜利。这时,蒋介石决心发动反革命内战。为了欺骗人民,他装出和平姿态,以便突然猛扑过来,把中国推进内战血海之中。伟大领袖毛主席高瞻远瞩,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为了揭露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领导人民实现创建新中国的历史目标,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气魄,不计个人风险,身系天下安危,亲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长达43天的谈判。在此期间,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后于1945年11月14日发表于《新民报》晚刊,这首"千古绝唱"才得以与世人见面。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三、 品读,鉴赏诗歌语言

你最喜欢诗词中的哪一句?为什么?(可从修辞、用词的准确性、词语的表现力角度来说一说。)

赏析之后进行朗读,加强赏析效果。

1、我最喜欢“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句,这一句中可以发现诗人善于造境,简练的“冰封”“雪飘”“千里”“万里”,动静结合,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2、我最喜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诗人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地写出了山丘连绵起伏的状态,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

3、“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诗人用词精当,对偶公正。“惟余”二字,写出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4、“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诗人写景虚实结合,富于想象,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

5、“引无数英雄竟折腰”,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6、“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人用词很有分寸,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之意。“略输”“ 稍逊”,并不是一概否定。(教师可适当讲解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

四、 比较阅读,升华情感 多媒体出示:《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朗读本词,理解大意,并思考:两首词在情感上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都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抒发了诗人的伟大抱负,充满凌云壮志。

2、教师总结并升华:

通过今天两首词的学习,我们对伟人毛泽东有了更为具体而深刻的认识。他的诗词风格豪放、流传千古,他的伟大胸怀和远大抱负,更使他成为了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他的豪情壮志自少年时期便是如此,那么我们呢?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曾大声疾呼“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周恩来更在少年时期更立下壮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一名中华少年,我们应当向伟人们学习,少存凌云之志,用不懈的努力去拼搏进取,自信喊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去成就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

五、 作业设计——描绘画面,再现“江山如此多娇” 多媒体出示“江山如此多娇”国画。

请你将毛泽东笔下的北国雪景图描绘出来。 方法指导:

第一步:有哪些景物?

第二步:景物以什么顺序展开?(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整体到部分„„) 第三步:让画面美起来——加修饰语(性质、大小、颜色、形态„„),运用修辞手法,融入作者感受等等

第四步:让画面动起来——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动静结合的画面。

出示由《沁园春·长沙》描绘而来的“湘江秋景图”为例进行方法指导。

第2篇:《词两首:沁园春·雪和忆秦娥·娄山关》备课资料

Ⅰ.课外古诗背诵 【原文】

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赏析】这首诗写作者舟行淮河所见。前两句,在天低四野、阴云下垂的背景下,突出了僻静处盛开的鲜花,画面清幽可爱,明暗对比。后两句写晚景,孤舟古庙,冷寂凄迷;风雨满川,江潮汹涌,画面动静对比鲜明。 此诗寓情于景。乌云重压下的幽花,虽然醒目,却不免孤寂,似表现作者的处境,风雨吹打,潮水起伏,似透露出作者不平静的内心世界。 Ⅱ.课前准备

一、生字识记

咽:1.(yâ)声音受阻而低沉。如:哽咽,本文取此义。2.(yān):口腔后部主要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子。如:咽喉。3.(yàn):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道里去。如:咽唾沫。

分(fân):1.成分。如:水分。2.职责和权利的限度。如:本分。3.同“份”。另读(fēn):1.使整体事物变成几部或使联在一起的事物离开。如:分离。2.分配。如:分给你。3.辨别。如:不分皂白。4.分支部分。如:分局。5.分数。如:约分。6.表示分数。如:三分之一。7.(某些计量单位的)十分之一。如:分米。8.计量单位名称。如:十分等于一角。 娆(ráo):娇娆。另读(rǎo)<书>烦扰;扰乱。

裹(guǒ):1.(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如:包裹。本文取此义。2.为了不正当目的把人或物夹杂在别的人或物里面。如:土匪裹走了几个小孩。3.<方>吸(奶)。如:小孩生下来就会裹奶。

二、词语识记

忆秦娥、沁园春:均是词牌名。 北国:指我国的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下。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大河上下:指黄河的上上下下。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指黄河水结冰了。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蜡象,白色的象。 天公:指天。 须:等到。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艳丽的服饰,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淡雅的服饰,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分外妖娆:特别艳丽多姿。 折腰:崇敬,倾倒。 输:和下文的“逊”,都是“差”的意思。 文采:指文学才华。 风骚:借指文学才华。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英雄的人物。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三、预习效果反馈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2.《沁园春·雪》的主旨句是什么? 3.《忆秦娥·娄山关》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4.《沁园春·雪》中写想象的句子是什么?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什么? Ⅲ.课堂跟讲

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 1.西风烈,。雄关漫道真如铁,。

二、整体把握板书设计

(一)板书设计

(二)段落层次 1.《忆秦娥·娄山关》

(1)上阕:写红军在战斗中的情景。 (2)下阕:写战斗后红军娄山关的情景。

2.《沁园春·雪》

(1)上阕:描绘北国壮丽的,表述作者之情。 (2)下阕:评论,歌颂了的英雄人物。

(三)写作特点

词语运用:宏大气魄的语言饱含深情。如“千里”、“万里”、“大河上下”、“雄关”等。 中心表达:第一首融情于景,歌颂了红军的英雄形象;第二首,景中抒情,颂扬了当今无产阶级的英雄人物。

表达方式: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如《沁园春·雪》,上阕写景,同时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之情。下阕评古论今,抒发了诗人对当今英雄的颂扬肯定。

写作借鉴:词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如“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比喻);“欲与天公试比高”(拟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比喻、对偶)。这是同学们需学习借鉴的。

三、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何理解?

雄关:地势险要故而显得雄壮的关隘,即指娄山关。漫道:不要说,别说,表示不在话下。铁:形容坚固。而今:如今。迈步:跨步,大踏步。越:越过。从头越:从山头上跨过去。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说雄伟的娄山关像铁打的那样坚固,如今红军大踏步地从山顶上跨过。 2.“欲与天公试比高”是何意思?

这是对群山和高原的活化描写。把“山”与“原”人格化,要与老天比个高低,除艺术地写出两者的奇高之外,还绘出两者(山和原)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 Ⅳ.当堂练习 1.“忆秦娥”和“沁园春”同属,第一首词是毛泽东在年写的,第二首词是在年写的。 2.毛泽东一生写了许多诗词,其中《七律·长征》非常有名,你能默写下来吗? 【同步达纲练习】 Ⅴ.课后巩固练习 (90分钟100分)

一、基础题(14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 素裹()折腰()谦逊() 风骚()粉suì()lǎ()叭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不全对的一项是()(2分)

A.分外(特别)略输(差)B.须晴日(等到)顿失滔滔(立刻) C.惟余莽莽(只)俱往矣(都)D.西风烈(剧烈)苍山(苍茫) 3.判断修辞。(4分)

①残阳如血。()②顿失滔滔。() ③看红装素裹。()④欲与天公试比高。() 4.填入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2分)

然他已经丧失了明是非的能力,那么,使跟他争得面红耳赤,恐怕也无济于事。 A.即辩既辨B.既辩即辨C.既辨即辩D.即辨既辩

二、整体感悟(4分) 1.《忆秦娥·娄山关》中“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如何理解?(2分) 2.《沁园春·雪》中“惜秦皇汉武”中的“惜”是何意思?(2分)

三、课文阅读题(20分)

阅读《沁园春·雪》的下阕,回答问题。 1.给下阕划分层次。(2分) 2.“竞”的意思是,“折腰”的意思是 。(2分)

3.评论的几位古代帝王依次是(4分) 4.“风骚”本指里的和里的,此处指,采用了的修辞方法。(6分)

5.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词,相信你也积累了不少,请写出他的一首诗或词。(6分)

四、类文阅读题(4分)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给加点字注音。(4分) 舸()怅()遒()遏() 2.解释词义。(4分) 竞:寥廓: 主:挥斥: 3.填空。(6分)

上阕中“看”字领起的内容从到,描写了的景色;下阕中“恰”字领起了组句子,展示了同学们的革命精神,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表现出的气魄。 4.分别概括上下阕的内容。(4分)

5.假如你是词中所写的革命青年,你看了该词会有何感想,试写出来。(30字左右)(6分) 赏析:该词和课文第二首均是按“沁园春”的词牌所写,意境开阔,读了为之亢奋。不同的是课文借北方壮丽的雪景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而该词借湘江秋景来暗示了革命的蓬勃发展,势不可挡。课文最后三句直抒胸臆,点明主旨,而该词最后用问句作结,明确回答上阕提出的问题,是全词的收束。

五、中考题(18分)

不可忽视的土壤污染

①土壤、水、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四大要素。一般的污染马上就能引起大家的关注,而土壤污染引起的不良后果要在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能显现出来。所以,人们常常忽视对土壤污染的整治。

②近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固体废物的倾倒和堆放量日益增多,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漂浮的尘土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

③土壤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对此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就有1000多万吨,被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第二,土壤污染导致食物品质不断下降。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许多地方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的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第三,。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多种疾病。另外,受到污染的土壤表土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④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其次是采用生物(例如蚯蚓等)降解净化土壤。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换土和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⑤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环保专家和生物学家都提出了让植物来净化土壤的新方案。他们培养出各种转基因植物,让它们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然后集中起来焚烧处理,这样,经过植物吸收后的重金属还可以提炼出来,变废为宝,不但净化了土壤,还获得了贵重的重金属。与传统的化学、物理等除污手段相比,植物除污具有投资和维护成太低、操作简便、不造成二次污染、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渗透

2.本文的说明内容除了土壤污染不被重视、土壤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之处,还有 。(3分)

3.第③段中加的词“至少”在句子中的作用是:。(3分) 4.填充下面方框,完成植物净化土壤的过程。(每空6个字)(4分) 培养转基因植物→→→提炼重金属

5.请在下边给第③段空白处补写一句话。(3分)

6.为了提高人们对土壤及环境的保护意识,请你设计一条公益广告。(含标点20字以内)(3分)

六、创新片段作文题(20分)

诗歌是一种有韵律感的作品,讲究用语的凝练性,试以“春”为内容写一首小诗。 Ⅵ.合作探究题

有人解读毛泽东诗词,说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同学们试搜集他的一些词或诗,指出属现实主义的一首,充满浪漫主义的一首。(只写出题目即可) 小幽默 点名

某位老师接手新班级,第一堂课照例老一套,拿着花名册点名认学生。也奇怪,学生的名字有些特别:牛犇、金鑫、水淼„„一下子难倒了他,情急之下,他大声念道:“牛一群,金一堆,水一大片„„” 参考答案

Ⅱ.三、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点拨:前一分句是承上,后一分句是启下。 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点拨:要考虑到作者写词的真正意图,评古是为了论今。 3.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战斗。点拨:要从词写作的时间考虑。 4.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点拨:必须深刻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才能解答此题。 Ⅲ.

一、1.长空雁叫霜晨月而今迈步从头越 2.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点拨:须准确背诵。

二、

(二)1.(1)娄山关行军(2)结束越过 2.(1)雪景热爱欣喜(2)古今无产阶级建功立业 Ⅳ.1.词牌名19351936 2.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点拨:要扩大课外知识,多记诵毛泽东的诗词。 Ⅴ.一、1.guǒyāoxùnsāo碎喇 2.D点拨:“苍山”的“苍”意思是“青绿色”。

3.①比喻②夸张③借代④拟人点拨:要明确每种修辞的特点。 4.C

二、1.娄山关地势很高,西风吹得猛烈,大雁在辽阔的天空中凄厉地叫着,寒霜满地,残月挂在天空。该句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那种紧张严肃的气氛生动地点染了出来。 点拨:解答此题,要抓住词作的写作背景、时间来理解。 2.“惜”有“可惜”“惋惜”之意,因为作者指出的是历代帝王的不足。 点拨:要理解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感情。

三、1.划分三层。第一层前两句;第二层从第三到第九句;第三层第十句到结尾。 点拨:要理解词的内容才能正确划分。 2.竞相崇敬、倾倒

3.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点拨:要结合书下注释和历史知识。 4.《诗经》《国风》《楚辞》《离骚》文学才华借代 点拨:要了解《诗经》和《楚辞》的有关内容。 5.如:《采桑子·重阳》(1929.10.)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伙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点拨:毛泽东一生写了大量的诗词,要善于积累,此题可迎刃而解。

四、gěchàngqiúâ

2.竞:争取。寥寥:广阔高远的天空。主:主宰。挥斥:奔放。 点拨: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竟自由”湘江寒秋两组蔑视大无畏 点拨:要理解词作表达的主题。

4.上阕,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下阕:通过对往昔斗争生活的回忆,歌颂了革命青年的勇敢无畏。点拨:解此题,要反复吟诵词作,从中领略作者的感情并要结合时代背景来揣摩。

5.如:感到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鼓舞了斗志,激起革命的豪情。 点拨:此题为开放题,只要所抒感受符合词作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五、1.Shân 2.“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的办法(措施)”或“何控制和消除(治理)土壤污染”。 3.“强调(突出)了经济损失之大”或“强调(突出)了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 4.吸收有害物质集中焚烧处理 5.土壤污染会危害人(畜)健康。

6.示例:1.还我青山碧水,还我土地芬芳。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 点拨:只要能体现提高人们对土壤及环境保护意识的目的即可。

六、作文思路:抓住“春天”的特点,从景、人、事等方面选取角度来写,选取一方面或几方面均可。还要讲究诗歌的一些特点,这样,才与其他文体区别开来。 例文:春姚永胜 枝头上 鸟雀把春

悠长地挂在嘴边 天空中 细雨把春

齐齐地悬在窗前 大地上 人们把春

虔诚地播种在心田 (点评:采用拟人。“齐齐”符合雨之特点。“播种在心里”意味深长。) 总评:本诗短小精悍,通过三组镜头,用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春之来临的情景,采用拟人手法,读后让人倍感清爽,给人以清新、活泼、明丽之感。 Ⅵ.如:《蝶恋花·答李淑一》属于浪漫主义词作,《西江月·井冈山》属现实主义之作。点拨:该题尚有一定难度,但若对毛泽东诗词较为熟悉,还是能解答的。要加强对毛泽东诗词的了解。

tstyle="LAYOUT-GRID-MODE:char;TEXT-INDENT:21pt;LINE-HEIGHT:150%">点拨:毛泽东一生写了大量的诗词,要善于积累,此题可迎刃而解。

四、gěchàngqiúâ

2.竞:争取。寥寥:广阔高远的天空。主:主宰。挥斥:奔放。 点拨: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竟自由”湘江寒秋两组蔑视大无畏 点拨:要理解词作表达的主题。

4.上阕,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下阕:通过对往昔斗争生活的回忆,歌颂了革命青年的勇敢无畏。点拨:解此题,要反复吟诵词作,从中领略作者的感情并要结合时代背景来揣摩。

5.如:感到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鼓舞了斗志,激起革命的豪情。 点拨:此题为开放题,只要所抒感受符合词作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五、1.Shân 2.“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的办法(措施)”或“何控制和消除(治理)土壤污染”。 3.“强调(突出)了经济损失之大”或“强调(突出)了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 4.吸收有害物质集中焚烧处理 5.土壤污染会危害人(畜)健康。

6.示例:1.还我青山碧水,还我土地芬芳。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 点拨:只要能体现提高人们对土壤及环境保护意识的目的即可。

六、作文思路:抓住“春天”的特点,从景、人、事等方面选取角度来写,选取一方面或几方面均可。还要讲究诗歌的一些特点,这样,才与其他文体区别开来。 例文:春姚永胜 枝头上 鸟雀把春

悠长地挂在嘴边 天空中 细雨把春

齐齐地悬在窗前 大地上 人们把春

虔诚地播种在心田 (点评:采用拟人。“齐齐”符合雨之特点。“播种在心里”意味深长。) 总评:本诗短小精悍,通过三组镜头,用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春之来临的情景,采用拟人手法,读后让人倍感清爽,给人以清新、活泼、明丽之感。 Ⅵ.如:《蝶恋花·答李淑一》属于浪漫主义词作,《西江月·井冈山》属现实主义之作。点拨:该题尚有一定难度,但若对毛泽东诗词较为熟悉,还是能解答的。要加强对毛泽东诗词的了解。

第3篇:《词两首:沁园春·雪和忆秦娥·娄山关》备课资料

ⅰ.课外古诗背诵 【原文】

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ⅱ.课前准备

一、生字识记

咽:1.(yâ)声音受阻而低沉。如:哽咽,本文取此义。2.(yān):口腔后部主要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子。如:咽喉。3.(yàn):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道里去。如:咽唾沫。

分(fân):1.成分。如:水分。2.职责和权利的限度。如:本分。3.同“份”。另读(fēn):1.使整体事物变成几部或使联在一起的事物离开。如:分离。2.分配。如:分给你。3.辨别。如:不分皂白。4.分支部分。如:分局。5.分数。如:约分。6.表示分数。如:三分之一。7.(某些计量单位的)十分之一。如:分米。8.计量单位名称。如:十分等于一角。 娆(ráo):娇娆。另读(rǎo)烦扰;扰乱。

裹(guǒ):1.(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如:包裹。本文取此义。2.为了不正当目的把人或物夹杂在别的人或物里面。如:土匪裹走了几个小孩。3.吸(奶)。如:小孩生下来就会裹奶。

二、词语识记

忆秦娥、沁园春:均是词牌名。 北国:指我国的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下。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大河上下:指黄河的上上下下。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指黄河水结冰了。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蜡象,白色的象。 天公:指天。 须:等到。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艳丽的服饰,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淡雅的服饰,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分外妖娆:特别艳丽多姿。 折腰:崇敬,倾倒。 输:和下文的“逊”,都是“差”的意思。 文采:指文学才华。 风骚:借指文学才华。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英雄的人物。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三、预习效果反馈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2.《沁园春·雪》的主旨句是什么? 3.《忆秦娥·娄山关》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4.《沁园春·雪》中写想象的句子是什么?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什么? ⅲ.课堂跟讲

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 1.西风烈,。雄关漫道真如铁,。

二、整体把握板书设计

(一)板书设计

(二)段落层次 1.《忆秦娥·娄山关》

(1)上阕:写红军在战斗中的情景。 (2)下阕:写战斗后红军娄山关的情景。

第4篇:沁园春

《沁园春·长沙》说课教案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 长沙》。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地位:

《沁园春 长沙》所在单元主要是训练学生对现代新诗的鉴赏和掌握基本鉴赏技巧,学习用精练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来表达情意。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高中学生“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而《沁园春 长沙》被编排在了本单元的第一篇,无可避免地要担当起通过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对现代新诗的鉴赏能力的重任。

2、作用:承上启下,本教材内容编排由易到难。同时本单元诗词选择又承接了初中语文第

五、六册现代诗歌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不爱朗读,对诗歌感情的体悟也比较肤浅。同时高一年级的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通过学习本词锻炼学生朗读技巧,体会作者少年时期雄心壮志的同时,又可对学生进行少年立志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朗读培养兴趣,掌握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掌握诵读技巧,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 对富有表现力语言的分析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 教法分析:

1、诵读法 “三分诗七分读”,这节课我将朗读教学贯彻课堂始终,先学

生自读,再听配乐朗诵,找出差距,然后按照词的诵读韵味示意图齐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把握词的节奏、韵味,读出感情,读进意境,读到情境交融。

2、情景设置法

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进入诗歌意境,理解诗人情感。

3、提问分析法。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分析意象,分析巧妙用词,领会诗人积极昂扬的情怀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 学法分析: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积极读书的习惯

2、诵读法: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反复诵读,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3、组织活动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综合能力。

4、讨论法:形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过程分析: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今天我就第一课时说一下我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

通过展示毛泽东的手迹导入,从手记中体会作者豪放雄奇的写作风格。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词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就要弄清楚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

(二)作者、创作背景介绍:

(三)讲授新课:(分步实施) 第一步:解题。 沁园春是词牌名,由于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沁园春•雪》,对沁园春这个词牌名有所了解,所以只做简单的介绍。

第二步:整体感知。

1、自读

2、听配乐朗诵

3、全班齐读 第三步: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鉴赏上阙:

1、描绘图景。明确前三句的信息——交代了时间(寒秋)、地点(橘子洲)、 人物(诗人自己“独立”)。

2、体会意象:(写景句) (1)、第四句的“看”字作为领字领起后面的景色, (2)、解释什么是意象,再重点分析意象(山林江舸鹰鱼) (3)、分析巧妙用词:

遍→红之广;染→色之浓;透→水之清;争→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击→飞之矫健;翔→游之轻快(本指鸟盘旋的神态);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4)、分析写景角度的变换: 远眺: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静)

近观: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静、动) 仰视:鹰击长空(动) 俯瞰:鱼翔浅底(动) 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5)、分析修辞手法运用:对比

“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 “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 主要是动作的对比

“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暗比) 第四步:直抒胸臆,体味情感。(学习后三句)

讨论:面对眼前的秋景,突然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突兀吗?最后三句在起什么作用? 明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宇宙,一个“怅”,写出诗 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

作用:内容上,这一问透露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第五步:上阙小结: 上阙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描绘了绚丽的生机勃勃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然后自然地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可见,写景是为抒情所服务,景为情蓄势

(六)、课堂小结:

在结课前安排全班集体诵读,带领学生再次回味诗情,体悟诗境。然后对《沁园春•长沙》的情感、主题和艺术特色做简要的回顾和梳理,并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请找出作品中表现力强的词语,并赏析。

七、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1925

立——独立深思 ——人物、时间、地点、环境

看——湘江秋景图 ——山、林、江、舸、鹰、鱼、万类 问——直抒胸臆情 ——关心国家命运

相信未来说课稿

教学理念

布鲁纳认知一发现教学理论强调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领域,让学生试着做,边做边想,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教材分析

《相信未来》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是该专题第一板块“吟诵青春”中的第二首诗歌。《相信未来》是一篇预言性的诗歌力作,它写于“文革”这个疯狂的**的年代,这个思想禁锢个性压抑的年代,诗人食指以一个充满希望的光辉命题照亮了前途未卜的命运。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培养学生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

1.“吟诵青春”板块的第一篇课文就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学生通过这篇诗歌的学习,已经感受到了二三十年代人们对于青春的诠释。 2.这首诗没有太大的阅读难度,但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却是学生陌生的。即使在历史教材中,“文革”这一段也只有一个轮廓,因此不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学生就不能走进诗人内心世界,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再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维设计,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朗读体悟,寻找意象,品味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把握意象,体会本诗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作者面对残酷的现实,始终不渝的热爱祖国、相信未来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揣摩诗歌语言,赏析诗歌丰富含蓄的意象 。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深沉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赏析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走近诗人,交代背景

有一首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这首诗就是《相信未来》,作者是食指,原名郭路生。紧接着向学生介绍作者,同时交代清楚诗歌的写作背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引发学生深入探索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请学生齐声诵读诗歌,给诗歌断句,标出重读字词,并且明确诗歌总体结构。诗人从我怎样相信未来到为什么相信未来,最后呼吁人们相信未来。这是整体感知的第一步,通过自己的诵读体验,学生可以较好把握诗歌的朗读技巧,为之后的品读赏析做铺垫。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音频文件,注意朗读者节奏、语气、语调的变化,从而体会诗人当时的特殊情感。

(三)精读感悟 (1)在整体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我将从诗歌的具体意象入手,让学生讨论意象的运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创设一个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

具体来说就是明确:

第1节中的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美丽的雪花这项意象代表的含义,学生可以从中看到荒芜、穷困和艰难,诗人从艰难生活中升起了相信未来的信念。 在第2节中学生要把握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凝露的枯藤这些意象,从生命由新鲜至黯淡、从热情到失意、从饱满到枯竭的过程,了解诗人从人生的苦难升起了相信未来的信念。

(2)接着请学生仔细朗读第3节,此时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合理断句。因为不同的读法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且特别注意这里运用比喻修辞。教师针对排浪,大海、曙光具体分析它们与手指、手掌、曙光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具体研习能了解这是诗人由真实内心升起的相信未来的信念。

(3)在接下来的4-6节朗读中,教师同样要求学生从意象的把握上来理解为什么要“相信未来”,从腐烂的皮肉、脊骨这些意象来看清人们内心深处对未来的共同信念。第4节视角“我”到“她”,她是未来,从未来的角度看,现在就成为了历史,历史不可抹去,未来将会做公正的评价,正因为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所以我焦急地等待着评定。

(4)再次朗读,加深体验。在具体的意象分析后,学生已经对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有了一个更深刻的把握,所以接下来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即这首诗歌最明显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诗歌,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真切感受诗人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朗读之后,学生应该很明显就能发现诗歌运用了反复手法。

(四)拓展迁移

比较阅读食指的另外一首诗《热爱生命》,希望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无论人生多么艰辛、命运多么坎坷,我们都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未来。

第5篇:沁园春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的

一、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二、背诵全词。

教学设想

一、教时:1课时。

二、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三、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四、教具准备: 1.投影片 2.录音带:范读带、配乐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

(板书课题)

2、简介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二、诵读鉴赏

1、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①播放范读录音磁带,听范读正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

②生齐读,熟悉内容

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读这首词就要从整体感受抒情形象入手,理清思路。

①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

②理清思路:(见预习提示) 明确: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 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暗答了上阕的提问。

③初步概括形象特征:(外观其行,内察其心) 明确:独立深思,忆旧言志。

④自由朗读,试行背诵。(记关键词顺着思路背) 检查背诵,若不能背,说明原因可能是没有进入意境;若能背,指出还要深入体会,具体把握情感特征。

3、鉴赏评价

理清了思路,初步感受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后,我们还要深入体会,具体把握情感特征。

①联想设疑,制造悬念: 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诗歌语言常用变序,这里将“独立”置前,“独立”这个词,好像不符合毛泽东豪迈、潇洒的个性,是不是降低了词的格调?增强了表现力。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更激发读者生发种种想象与联想: 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李白“独坐敬亭山”闲适,柳宗元“独钓寒江雪”隐逸,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超脱,那么诗人“独立”橘子洲头,又要表达怎样的情思呢? 在“寒秋”的氛围中,联系“长沙”、“湘江”,我们会想见屈原“哀秋冬之绪风”,宋玉“悲哉秋之为气”,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审言“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湘江北去,诗人南下——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参见P171注释①背景说明),是不是也要抒悲秋之情呢? ②了解抒情方式,体会深情

要深入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特征,我们有必要了解诗词的抒情方式常识。(参见练习三提示:抒情诗词有的直抒激情,有的通过写景、状物、记事、写人来抒发感情。)就《长沙》的内容而言,有借景抒情,有直抒胸臆,有怀人忆事抒情。那么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借景抒情、哪些地方是直抒胸臆、哪些地方是怀人忆事抒情? 明确:上阕“看”统领的7句是借景抒情,“怅”、“问”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下阕的“携”、“忆”、“记”表明是怀人忆事抒情。

A.“看”统领的借景抒情写到哪些景物? 明确:山、林、江、舸、鹰、鱼:万类。

体会到怎样的意境? 讨论提示:红叶、绿水、鸟飞鱼跃,这些景物单独看上去也很平常,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些诗文名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吴均《与朱元思书》) 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从唐僧玄览诗中化出的名句,见初中课文《鸟飞鱼跃的联想》)但诗人眼中之景,意象密集,组合有序,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有分有总。并从数量(万、百)、范围(遍、漫),色彩浓度(尽染、碧透),运动力度(争、击、竞)等方面突出景物特征。如果让你用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毛泽东眼中的秋景的特点,应该怎么说呢?(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美不胜收) 明确: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是一幅色彩瑰丽的图画,晚秋静穆的伟大中律动着勃勃的生机,扫尽千古悲秋之气。

从这壮阔的深秋意境中,我们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提示:假如是一个消极悲观的诗人,面对同样的景物,可能是这样的感叹: 山如人意懒,石似我心空; 水流无情,逝者如斯; 黄叶飘零,生命终结; 苍鹰孤独地盘旋,小鱼无力地漂游; 不是万类竞自由,而是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

明确: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对大自然中万类生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家国命运的由衷关怀。(板书:诗人、关怀天下) 朗读提示:要想象画面,进入意境,读出关注热爱的积极情感。(板书:读出关注) B、“怅”、“问”直抒胸臆

诗人立而观景,借景抒情,蓄积的情感终于爆发为直白的发问,升华为哲理的思索。这时候,站在我们面前的已不是一般的游人,也不是普通的诗人,而是一个关怀天下的哲人。(板书:哲人) 朗读提示:要读出深思。(板书:读出深思) C、“携”、“忆”、“记”怀人忆事

深沉的思索自然唤起了诗人对年青时的革命同志和革命活动的思念和追忆,那是怎样的人和事呢? 放投影片,补充事实,印证词意: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a.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 b.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c.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 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这首词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

讨论:“携”、“侣”“同学”表明人物关系亲密团结。

“峥嵘”、“稠”表明时代特点,艰难时世反衬人物的奋发有为。

“恰”引起的铺叙表明人物的气质禀赋、精神状态和战斗行动。

“粪土”形象不美,表现对军阀官僚的蔑视恰到好处。

“中流击水”写尽豪情壮志,意味深长,令人联想到“中流砥柱”。

从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中,我们联想到怎样的形象呢? 提示: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明确:忆的是“同学”、“书生”,站在我们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板书)。 朗读提示:要读出情志(板书)。

三、整合小结

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游人;借景抒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诗人;深沉发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哲人;怀人忆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斗士。

鉴赏方法:诵读入境, 通过沁园春长沙教案教材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本单元的设计教学,应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感悟解读诗歌,培养学生读诗、品诗的悟性和能力。

学情分析:在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中高一的学生在必修一学习了《静女》、《氓》、《离骚》、《短歌行》等诗,对一些基本的手法,如比喻、拟人、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都有所了解,掌握了基本的读诗的方法,但是未能很好地读懂诗词而词又是刚接触的一个新的内容,学生对主旨的把握就更加有难度了前一阶段,我们已向同学们介绍了词的相关基本文学知识,并且了解了读词的方法,即从诗人、诗题、注释、诗文四个方面着手鉴赏诗歌,在鉴赏诗文时特别要注意划分“起——承——转——合”四个层次,连贯地来理解诗的主旨本课主要是检测同学们对读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诗歌主旨的把握程度另外在前一阶段的诗词朗诵中,发现学生们一般不会投入情感去朗诵,这对诗歌的理解又是另一个障碍本课希望通过各种朗读形式来培养一定的朗读能力,以朗读促理解。本沁园春长沙教案的教学课型为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沁园春长沙教案学会划分诗歌的层次,再通过沁园春长沙赏析来层层深入地理解诗歌

2、能力目标——学会欣赏诗歌的画面美、通过朗诵沁园春长沙原文来培养朗诵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毛泽东的那种以国家为己任的伟人气概 教学方法

1、自主——合作学习法

2、朗读法:通过配乐朗读、情景朗读来助理解 课时安排 1.这一份沁园春长沙教案的课时安排为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知人论世:你们了解毛泽东主席吗?)

师作补充引入:毛泽东一生酷爱古典诗词,在他一生中,大量阅读古典诗词,据中南海毛泽东图书管理员统计,毛泽东生前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1590首以上,一般性翻阅、欣赏的至少在2000首以上,凭记忆手书的有117首,其中有许多长篇叙事诗“毛泽东在打仗时是‘用兵真如神’,而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则是‘用字真如神’”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一首著名的《沁园春.长沙》

二、整体理解

1、配乐朗读,划分本诗“起——承——转——合”四个层次 引导提示:

起:“独立寒秋”到“橘子洲头”(提示:由独立寒秋统领全文,引出下文说看到的寒秋之景) 承:“看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竟自由”(提示:承接上文,描绘独立寒秋所看到的景象) 转:怅寥廓到粪土当年万户侯(提示:由景入情,转入到情感的抒发) 合:曾记否到最后(提示:小结显得言有尽,而意无穷)

2、扣景理解“起”与“承”两部分1)起:“独立”二字统领全文,作者立在寒秋中,这让我们想起不少诗篇关于“秋”的名句,如:

天净沙·秋思(凄苦愁楚)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国伤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沉郁壮阔) 2)承:这首诗同样是写在寒秋中的那种悲情吗?请结合“承”的部分把诗人所描绘的秋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画面包含三个步骤:布局、勾勒与染色)

从多角度观察描绘出一幅充满着力量,豁达向上、绚烂多彩的湘江秋色图 ——小组讨论:找代表发言 【提示】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观) 动静结合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水底:鱼翔浅底 (俯察)

——提示:“承”的部分,通过从多角度观察描写了群山、层林、碧江、船只、雄鹰、游鱼,描绘出一幅充满着力量,豁达向上、绚烂多彩的湘江秋色图 ——小结:沁园春·长沙(豁达向上)

三、探究作者情感与诗歌主旨

▲扣情探究“转”与“合”两部分

1、转:前文描绘了一幅豁达向上、绚烂多彩的秋色图便让作者由景深发出情,由今转入昔,一个“怅”字生发出一个疑问“谁主沉浮”,究竟“谁主沉浮”呢?《沁园春·雪》里的“秦皇汉武”“唐宗宗祖”“成吉思汗”,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他们是作者心目中的人选吗?请分析

——提示:应该是意气奔放,才华横溢,心系国运,蔑视权贵的“同学少年”历史上的英雄豪杰“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武功尚可,文治才华就差多了,“风流人物”应该是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现在”这首词里所列举的包括诗人在内的“同学少年”,这些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革命青年,这些意气奔放,才华横溢的革命青年,这些关心国家命运,斗志旺盛,蔑视权贵,敢为天下先的革命青年,不主沉浮,谁主沉浮?天不降大任于斯人,更与何人?所以说下阕通过抒情,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重大问题

2、合:最后一句“曾记否”言有尽,而意无穷地作了总结,这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气概?(时代背景理解诗人以天下为已任、忧国忧民的广阔崇高的心境)

——提示:“流击水,浪遏飞舟”是一种勇当中流砥柱,敢于阻挡一切困难去革命的豪情壮志

3、结合艺术手法总结全词主旨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词是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提示:全词寄情于景,通过描写一幅充满着力量,豁达向上、绚烂多彩的秋色图——湘江秋色图,而号召那些关心国家命运,斗志旺盛,蔑视权贵,敢为天下先的革命青年去主沉浮,表现出作者与同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的伟大气概,以及对革命的信心

四、情景朗诵,巩固全文

1、欣赏关于毛泽东的一些图片,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范

2、请结合自己对诗歌理解和画面,配乐朗读,模仿毛泽东当时独立寒秋的情景请在座的同学作评委,评出最有风采的小毛泽东(要求:神态自然,从容,颇有点伟人的气度)

五、作业

1、背诵全词

2、收集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一类的毛泽东主席所写的词,选定一首结合读诗词的方法再作分析,概括出该词的主旨

六、板书设计 起: 立

革命的豪情与信心

从多角度观察描绘出一幅充满着力量,豁达向上、绚烂多彩的湘江秋色图 动静结合 承: 看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水底:鱼翔浅底 (俯察)

转:怅、忆

合:言有尽而意无穷

第6篇: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上一篇:书法培训学习总结下一篇:党员学习心得体会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