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的影响

2023-0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糖尿病是人体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过多, 致使机体无法形成足量的胰岛素时产生的一种慢性疾病[1]。目前, 我国糖尿病逐渐向低龄化发展, 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该院对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儿分别予以二甲双胍治疗和胰岛素治疗, 取得了不同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内分泌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小儿糖尿病患儿120例, 所有患儿经血液和尿液检查后均确诊为小儿糖尿病[2]。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腹痛、嗜睡、食欲不振及脱水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按照患儿入院的先后顺序,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共60例, 其中男性患儿和女性患儿的人数比例为37:23, 最低年龄为7岁, 最高年龄为13岁, 中位年龄为 (10.53±1.14) 岁。对照组患儿共60例, 其中男性患儿和女性患儿的人数比例为39:21, 最低最低年龄为8岁, 最高年龄为13岁, 中位年龄为 (11.73±1.54) 岁。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二甲双胍 (商品名:君力达;国药准字H10980064) 对60例观察组糖尿病患儿予以治疗。用法用量如下:餐前30 min口服, 年龄≤8岁以下患儿, 0.25g/次, 3次/d。年龄>8岁以上患儿, 0.5g/次, 3次/d。连续12周。采用胰岛素 (商品名:来得时;国药准字J20090113) 对60例对照组糖尿病患儿予以治疗。用法用量如下:餐前15~30 min皮下静脉给药, 0.7 U/kg, 1次/d。连续12周[3]。

1.3 观察指标

对该组120例小儿糖尿病患儿治疗前后体重和血脂指标 (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改善情况进行监测和对比。对患儿用药后血糖水平, 空腹血糖, 餐后2血糖等各项监测结果以及用药后低血糖、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

1.4 统计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体重, 血脂指标, 血糖指标, 各项监测指标均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体重及血脂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据统计, 观察组60例小儿糖尿病患儿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后在体重, 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60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对照组患儿的相关指标改善效果 (P<0.05) , 见表1。

2.2 用药后血糖水平改善情况对比

据统计, 6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后2、7、21 d血糖降低水平明显优于6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胰岛素治疗后的血糖降低水平 (P<0.05) , 见表2。

2.3 相关监测指标对比

据统计, 60例观察组患儿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监测指标的所得数据均明显优于60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对照组患儿相关监测指标 (P<0.05) , 见表3。

2.4 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据统计, 两组糖尿病患儿在接受药物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4。

3 讨论

小儿糖尿病属于一种长期性疾病, 需要长期的接受治疗。目前, 小儿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胰岛素是糖尿病药物治疗中应用率较高的药物, 采用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期间, 需要结合患儿的生理特点适时调整胰岛素注射剂量[4], 长时间的胰岛素注射治疗容易出现皮下硬结和凹陷等症状和体征[5], 从而阻碍和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吸收,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效的发挥。二甲双胍属于双胍类口服降血糖药[6],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7], 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 可以有效的降低患儿的血糖水平和甘油三酯水平, 从而改善和控制糖尿病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该院对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小儿糖尿病患儿分别予以二甲双胍治疗和胰岛素治疗, 结合所得数据, 与60例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的对照组患儿相比, 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的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体重, 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脂指标方面的改善效果明显为理想 (P<0.05) ;用药后血糖水平降低效果明显更优 (P<0.05)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达标时间等监测指标所得结果更接近于正常范围, 用药后腹痛、腹泻及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明显更低 (P<0.05) 。从中, 不难看出, 与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相比, 二甲双胍应用于小儿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更具有优越性。有效调节和改善了患儿的血糖、血脂指标, 降低了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 二甲双胍为临床治疗小儿糖尿病损害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该文就小儿糖尿病采用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进行了浅显的分析与研究。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糖尿病患儿12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儿均60例, 观察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 对照组予以胰岛素治疗, 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重及血脂指标改善情况, 用药后血糖水平改善情况, 相关监测指标结果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 (P<0.05) ;观察组患儿用药后血糖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 (P<0.05) ;观察组患儿相关监测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 (P<0.05) ;观察组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 (P<0.05) 。结论 二甲双胍治疗小儿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有效改善了患儿的血糖、血脂指标, 提高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糖尿病,二甲双胍,胰岛素,血糖,血脂

参考文献

[1] 姚莉敏, 陈超.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 32 (5) :67-68.

[2] 王少蓉, 刘文莉, 帖丽丽, 等.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 (21) :3199-3201.

[3] 欧红梅, 吴敏燕.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 2015 (14) :2982-2983.

[4] 孔丽萍.联合使用益气化痰活血汤与罗格列酮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5 (20) :175-176.

[5] 王文芸, 吴凌云.门冬胰岛素单用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 2016, 23 (12) :1888-1891.

[6] 傅琼, 储苏平.不同剂量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效果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 (9) :1033-1035.

[7] 刘桂林, 刘丽莉, 吴晓, 等.胰岛素泵在治疗小儿糖尿病合并肺炎中的应用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10) :36, 38.

上一篇: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以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下一篇:艺术高职院校实现“课程思政”的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