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幽默到底幽默了谁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幽默是人类社会中一个很复杂的现象, 是很多环节或者因素的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因素和环节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了幽默效果。一位名人说:“幽默在笑者那里[1]”。不能说幽默全部取决于笑者, 但是幽默的成功的确有赖于笑者的配合和响应。我们今天谈论幽默的对象即“笑者的问题”, 也就是言语幽默到底幽默了谁的问题。

一、幽默在生成过程中, 会牵涉到三个对象

第一是幽默主体, 它是幽默的发出者或者说创造者。他们极可能是一般的人, 也可能是专业人员。第二, 幽默客体, 它是幽默的感悟者或者合作者及接受者, 但却不一定是“笑者”。第三, 那就是幽默的观众或者听众或者读者。幽默的感悟者不一定是幽默的观众或者听众或者读者, 而且幽默的感悟者和幽默的旁观者也不一定是同一个人。一般情况下, 幽默的接受者或者合作者与创作者一样具有幽默感, 会做趣味思想, 那就能够做幽默解读。否则幽默就会失败。但应当看到, 一方面接受者或者合作者和创作者毕竟是不同性质的主体, 处于不同的认知环境下, 因此, 能成功地完成幽默创作的人, 自然多能成功地完成幽默感悟, 而能成功地完成幽默感悟的人未必都能成功的创作幽默作品。但旁观者通常都会是被幽默的对象, 但是不同的是旁观者有时候不会是幽默的参与者, 但有时候又是幽默的感悟者或者接受者。

幽默的发出者即幽默主体, 以及幽默的接受者以及幽默的观众听众或者读者与响应者即“笑者”之间存在怎么样的关系呢?笑者又或是他们其中的谁呢?判断的标准就是响应者即笑者是这三个群体中的哪一个, 或者三个群体有几个群体参与了幽默。

(一) 只有听众观众或者读者是笑者

这种幽默属于纯幽默的范围, 即纯粹用作调节精神, 活跃气氛, 娱悦性情, 逗人发笑的幽默, 而且只有观众是笑者, 但幽默的发出者, 接受者或者合作者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对话是幽默的。“笑者”跟幽默的发出者, 接受者没有任何情感上的联系, 他们只是受到纯幽默的刺激而幽默。这种幽默也可以叫作言外幽默。

(二) 幽默的创造者有意创造幽默效果, 但只有接受者以及旁观者都是幽默对象

这种类型的幽默中幽默的发出者即创作者有意识的创作出幽默并率先欣赏到了幽默, 然后, 接受者作为幽默的欣赏者和合作者, 也会欣赏到创作者的创造, 从而成为幽默的对象。最典型的就是自嘲型和自贬型幽默。此类幽默中, 幽默的发出者为幽默对象, 它的构造者与素材中被挖苦和讽刺的对象是同一个人。此时幽默的发出者往往是新来者或者地位处于劣势者, 为了避免批评, 降低敌视或者被群体接受, 故意暴露自身缺陷, 意在加入群体或加强与群体关系。自嘲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自卫形式, 通过主动揭示自身弱点, 被别人嘲笑, 避免了他人的攻击或者为他人接受。

一位钱钟书先生的敬仰者在钱先生的一位朋友的带领下用突然袭击的战术出现在钱先生家门口时, 钱先生对这不约而至的客人不是表现出一脸严肃或不快, 而是笑哈哈第说:“泰昌, 你没有引蛇出洞, 又来瓮中捉鳖了……”一个学贯中西, 名满天下的大学者, 很随便的把自己比作母鸡, 蛇和鳖, 把自己被客人突袭来访的窘困态度也表达了出来, 对方仔细一思考即能体会出幽默效果, 同时也能理解出对方有一丝丝不满。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这种类型的幽默就是解脱困境的幽默。幽默的发出者意识到自己处于一种比较尴尬或者被谴责的困境, 就努力的利用幽默来化解困境, 这时幽默的创造者本身不是幽默对象, 这时幽默的接受者, 旁观者只要具有解读能力也能体会到幽默, 从而成为幽默的对象。

例如:法律学教授西格尔有一次在讲授法庭程序时说:“当你在为一个案例辩护时, 如果你掌握对你有利的事实, 就抓住这些事实去打击对方。如果你掌握对你有利的法律, 那就抓住法律去打击对方。”这时一个学生突然提问:“如果你既没有对自己有利的事实, 也没有这样的法律呢?”

西格尔不假思索的说:“在那种情况下, 你就打桌子吧!”

在这两个例子里, 幽默的创作者 (教授西格尔) 为了解脱困境, 摆脱尴尬和质疑, 就努力利用幽默来化解困境, 既不让自己过于被动, 又让对方觉得自己理亏, 但又不至于让对方难受, 只能一笑了之。在这个例子里, 幽默创造者和幽默的接受者都能感受到幽默, 观众听众还有读者也很容易感受到幽默。

(三) 幽默的创造者和旁观者能感受到幽默, 但接受者或者合作者完全感受不到

此类幽默往往是对职业的调侃或者嘲讽, 涉及双方或者同一听众群体, 通过对某一成员的讽刺, 嘲笑整个群体以及同一群体读者。律师和夫妻关系以及女博士的笑话常常属于这一类型。如果接受者或者合作者是被嘲讽或者调侃的对象, 那接受者或者合作者很大概率会感到尴尬, 是很难感受到幽默的。

比如:

老师问同学:读博士和上大号有什么相同之处?

众人无语...

老师自答到:都需要paper, 没paper就需要极大的勇气。这种情况下, 幽默的创造者, 接受者和旁观者都能体会到幽默效果, 不由自主的笑起来。可见在特定情况下幽默的发出者, 接受者以及旁观者都可能同时成为幽默的对象。但如果旁观者是博士, 或者幽默的接受者或者合作者是博士, 但大概率会觉得尴尬或者难为情。

还比如:

女博士幸福地说:我喜欢你, 你娶我吧。

师弟断然说:不可能, 我们不合适, 不可能在一起!”。

女博士委屈地说:为什么呀?

你到底不喜欢我什么, 我可以改。

师弟慌忙说:别, 你到底喜欢我什么, 我改。

但是如果听话者是一名女博士, 那另一个可能的情况是她会生气, 那接受者就不会被幽默到。

在上面的讨论中, 不管是幽默的发出者, 接受者还是旁观者都给予言语幽默一定的响应, 也就是说积极合作的参与到理解幽默中来, 但是有些情况下, 幽默的接受者会拒绝对幽默进行相应, 就会导致言语幽默的失败。但是如果听话者是一名女博士, 那另一个可能的情况是她会生气, 那接受者就不会被幽默, 幽默就会失败。所以这种类型的幽默要幽默创造者, 接受者以及听众或者观众都成为笑者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四) 幽默对象即笑者仅仅是言语幽默的旁观者, 但是幽默的创作者和接收者都有意识到并合作创造出了幽默效果

比如相声演员的相声。这类幽默的幽默对象往往是旁观者, 幽默的发出者或者接受者一起合作有意识的使观众听众或者旁观者发笑。这个时候可能幽默的创造者和接受者都能体会到幽默效果。

相声小品还有笑话甚至一些幽默剧都是属于此类。这个时候基本上不需要额外条件, 幽默创造者, 接受者以及观众或者听众都能感受到幽默效果, 甚至表演者有时候会笑场。

二、结语

幽默对象一直以来被大家忽略的一个话题, 本文对幽默对象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把幽默的制造者, 接受者以及旁观者看作是三个不同类别的人群, 采用的标准是按照能理解幽默即发出笑声的人群种类进行划分, 也即第一种是只有听众, 第二种是观众和对话接受者, 第三种是幽默的创造者, 幽默的接受者和听众。

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是有时候幽默的接受者和旁观者是同一类人群。这样我们就能理解幽默到底幽默了谁, 幽默里到底谁是笑者。

摘要:言语幽默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往往会让我们会心一笑或者哈哈大笑。除了研究幽默效果以外, 我们也会对幽默对象进行研究, 本文就对幽默对象进行了研究即解决幽默是到底是幽默了谁, 笑者是谁的问题。本文对幽默的发出者, 幽默的接受者或者合作者, 以及观众听众或者读者进行研究, 并对这些元素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和分析, 把幽默的创造者, 接受者以及观众听众或者读者看作是三个不同类别的人群, 然后按照言语幽默涉及的元素多少从而把被幽默的对象分为不同的类别, 从而能更深入的了解幽默效果。

关键词:言语幽默,幽默的对象,幽默发出者,幽默接受者,旁观者,笑者

参考文献

[1] 谭达人.幽默与言语幽默[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134.

[2] 田建民, 田小军.幽默学[M].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04:34.

上一篇:探究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思政教育管理协同理论下的联动下一篇:试论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