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培训机构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发展研究 ——以西安X软件培训机构为例

摘要:最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需求也在不断改变,为了能够让人们的文化与就业需求得到满足,政府机构开始大力引导建立全面终身学习体系,推动建设学习型社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将有职业发展的成年人作为培训对象,以目标人群提升职业技能为目的的民办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正在快速发展,随着成人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让国内教育体系存在的不足得到了弥补,这对国内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完善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快速发展,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整个行业内部竞争日趋越来越激烈,特别是近几年的市场行情,使得机构发展持续下降,很多机构在优胜略汰的自然法规下,关门歇业,在这样的市场竞争中,如何让机构生存下来,并在培训市场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已经成为了每一个从业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不仅仅具有教育性,同时还带有商业属性,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怎样让商业需求得到满足,在发展的过程如何进行市场定位,如何确立发展方向的就尤为重要.本文以西安X软件培训机构为案列对民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通过研究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等,指导民办培训机构如何在市场中有效竞争和发展,推动民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从而有效提升整个教育事业的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这不仅仅能够让教育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理论得到了丰富,还可以让民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可持续发展得到有效促进,在现实意义方面而言,通过对国内民办职业教育的研究,能够找到政策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给政策调整和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完善民办职业教育的政策体系,从而更好的使其发展。从理论意义上看,能够揭示民办培训机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推进当前的民办职业教育改革,对民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研究能够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提高教育市场的活力,也有利于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对相关政策和进一步深化研究起引领、启迪作用。本文首先对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发展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简要的介绍,然后对笔者在日常培训机构工作过程中积累的客观数据及专项调研结果进行详细地分析比较,最后在总结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是对选题的背景意义,研究方法做了简要阐述,同时也阐述了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第二部分是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发展状况,通过对职业培训现状以及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相关概念界定分析,对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起源和发展做了具体的分析和总结。第三部分是西安X软件培训机构的基本情况进行阐述与分析,结合西安市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机构设置情况和专业设置情况,对日常监督管理及考核评估机制做了具体的分析。第四部分是反思当前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五部分加速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发展的对策则是在前面困境及成因论述的基础上,从政府监督、内部管理、提升竞争力等方面为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培训;职业培训

学科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4.3 简单述评

1.5 研究依据

1.5.1 理论依据

1.5.2 现实依据

1.6 研究思路和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1.7 论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发展状况

2.1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基本情况

2.1.1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概念

2.1.2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

2.1.3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分类

2.2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发展现状

2.2.1 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外在机会与威胁

2.2.2 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劣势

2.2.3 民办职业教育培训主体

第三章 西安X软件培训机构的概况

3.1 机构介绍

3.2 西安X软件培训机构发展的基本情况

3.2.1 发展策略的变迁

3.2.2 注重师资的培养

3.2.3 培训时间选择多样化

3.2.4 关注学员就业问题

3.3 西安X软件培训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3.1 软件行业中存在问题

3.3.2 机构内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3.3.3 政府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反思当前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 社会环境影响

4.2 互联网络发展对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影响

4.3 政府扶持力度薄弱

第五章 加速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发展的对策

5.1 提高社会对民办职业培训的认可度

5.2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力度

5.3 科学制定培训机构内部发展策略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电子信息电子专业论文提纲下一篇:银行金融会计分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