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食文化节策划书

2022-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外美食文化节策划书

中外文化交流与“世界美食之都”的形成

摘要:通过分析成都、顺德、澳门、扬州等4个中国的“世界美食之都”,发现从“美食产地”到“美食之都”再到“世界美食之都”的进程中,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外来食材的传入丰富了这些地区的饮食技艺,形成了独具本地特色的美食风格;另一方面,本地美食又通过文化交流对外传播。特别是近代以后,当传统美食城市的产业和消费能力面临衰退时,饮食产业向邻近的大城市特别是国际门户城市转移,并得到富集和提升,最终使这些区域性的菜系中心成为“世界美食之都”。“世界美食之都”的形成过程表明,饮食文化的发展应当基于开放包容心态。同时,饮食文化交流也对推动不同文化之间沟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世界美食之都;中外交流;饮食文化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21.06.010

关于饮食与文化交流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如美国人类学家西敏司的名著《甜与权力》,聚焦于工业化早期的英格兰以及美洲加勒比殖民地的甘蔗种植园,从全球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等维度,阐释了蔗糖如何从欧洲中世纪只有王公贵胄才能享用的奢侈品演化成了全球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食材。[1]国学大师季羡林的《糖史》更是广泛收集中外文献资料,指出甘蔗制糖技术始于印度,传入中国后既借鉴外邦经验又有独特创获,进而通过糖品推究各国文化和经济往来交流情况。[2]近年来,关于中外饮食文化与国家对外交流的相关研究逐步增多。如袁林(2018)研究了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促进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作用[3],石庆(2017)论述了美食文化在加强“一带一路”各国凝聚力、促进世界和谐等方面的意义[4]。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化,部分学者开始关注中外饮食文化交流对于菜系发展以及城市形象的影响,如杜莉(2020)分析了古代丝绸之路上域外食材传入对川菜发展的影响,[5]钱凤德等(2020)以广州、深圳、香港三地为例,通过统计分析,发现由于城市历史人文积淀及开放程度的不同,造成了特色美食在城市形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存在显著差异。[6]但对于不同菜系之间,特别是在城市层面,文化交流如何影响饮食风格的差异,导致“一地一味”的格局形成,为何有些城市能够突破区域限制,对外输出美食文化,成为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的“美食之都”,相关的比较研究还较为少见。

如何评价不同城市的饮食文化及其影响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下属的创意城市网络(UCCN)评定的“世界美食之都”,是对全球城市饮食文化最权威的认定称号。截至2019年末,全球共有36座城市被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称号,其中包括中国的成都、顺德、澳门、扬州等4个城市,中国成为全球拥有“世界美食之都”最多的国家。[7]本文以上述4个“世界美食之都”城市为样本,分析中外文化交流对于“世界美食之都”的影响,可以发现:从“美食产地”到“美食之都”,再到“世界美食之都”的发展进程当中,中外文化交流始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对于塑造城市独特的饮食风味,创新和输出城市美食文化,直至推动其成为“世界美食之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一、城市美食的形成:外来文化对本地饮食风味的影响

中国饮食传统历史悠久,但各地不同风味形成稳定格局,并且出现著名的地方菜系,则要到清代中后期。清末徐珂《清稗类钞·饮食类》云:“肴馔之有特色者,为京师、山东、四川、广东、福建、江宁、苏州、镇江、扬州、淮安。”[8]到了20世纪下半叶,中国烹饪界逐步出现“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乃至“十二大菜系”之说,其中以“四大菜系”说法最为流行。如《中国烹饪辞典》在《四大菜系》条目下,分别对鲁菜、川菜、淮扬菜和粤菜作了概述。[9]而4个“世界美食之都”城市,除了澳门长期受葡萄牙殖民统治外,其余中国大陆的3个城市成都、扬州、顺德分别处于川菜、淮扬菜和粤菜的发源地与核心区(顺德在明清时期属于广州府),这3个城市的入选也表明了评选者对于四大菜系划分的认可。

对于四大菜系的形成过程,陈传康(1992)指出:区域差别和地域类型通过物产影响饮食的用料和人们的习惯口味、嗜好。气候的冷热干湿也影响了人们的饮食习惯,饮食习惯还与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和历史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最终形成“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味觉方位偏好和基于这一味觉偏好基础的四大菜系。[10]本文认为:味觉偏好是一个历史积累的进程,各种经济文化交流特别是外来文化的输入,对于地区的味觉偏好和城市饮风格的形成有着很大影响,即以“世界美食之都”中的扬州(淮扬菜)和成都(川菜)为例进行阐述。

(一)扬州:印度制糖技术传入与淮扬菜咸鲜带甜风味的形成

淮扬菜的总体口味是咸鲜带甜。据统计,淮扬菜中的咸味和甜味型菜肴比重明显高于川菜、粤菜等菜系。宋代《梦溪笔谈》等著作有“大底南人嗜咸,北人嗜甘”的说法,而从唐代以前的食谱和农书看,这一说法不够准确。虽然蜂蜜、饴糖等甜味剂在中国有悠久历史,但受成本和技术限制,无论南北,糖在饮食中的应用范围有限,并未成为百姓日常主要食材和调味品,加之扬州历史上是海盐的主要产区和集散地,因此饮食风格总体上咸多甜少。甘蔗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从东南亚传入中国南方,但只是作为水果生吃或榨汁。印度的蔗糖在汉代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在文献记载中被称为“石蜜”,只有帝王和贵族才能享用。直到魏晋南北朝,中国本土仍然只能通过曝晒甘蔗汁获取糖浆,还没有真正掌握制糖技术。根据《唐会要》和《新唐书》记载: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太宗遣使至摩揭陀国,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色味愈西域远甚”。摩揭陀国在今印度境内,唐太宗派使者到摩揭陀国学会制糖技术。随即诏令扬州用甘蔗榨汁,煎熬后制糖。颜色和味道都比西域(印度)原產的糖更好。可见,扬州不仅是甘蔗制糖术首先传入中国的地方,而且对于源于印度的制糖术进行了改进,在糖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11]自从唐代制糖成功以后,中国逐步摆脱了蔗糖进口的局面。宋代以后,制糖已经成为重要产业,当时埃及等国的蔗糖也很有名气,而元代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的《伊本·白图泰游记》中说:“中国出产大量的蔗糖,其质量较之埃及实在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是明代中后期,中国的甘蔗种植和制糖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天工开物》记载,当时包括扬州在内的南直隶地区,每年消费粤糖和闽糖多达上亿斤,成为全国最大的糖消费地。从这时起,“北咸南甜”的口味格局和淮扬菜咸鲜带甜的总体风味才最终成型。

(二)成都:美洲辣椒的传入与川菜麻辣辛香风味的形成

成都作为川菜的中心,以麻、辣、香的风味闻名于世。而历史上,四川(成都)饮食风味经历了多次转向,唐宋时期四川饮食以重蜜食甜为主,如《蜀中广记》称“蜀人作食喜煮饴蜜以助味”,到了明代和清代前期,重盐逐渐成为川菜的重要特征。乾隆初年的川菜饮食专著《醒园录》中,使用食盐的菜品数量大大超过使用蔗糖和辛辣调料的菜品。在历史上,中国饮食辛辣味主要来自花椒、芥、蓼、食茱萸等本土植物。在《醒园录》一书中,没有任何关于辣椒使用的记载,食物中辣味的获取主要是芥辣这一渠道。辣椒原本是美洲作物,我国关于辣椒最早的记载见于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1591年),当时称之为“番椒”,作为观赏植物。根据蒋慕东和王思明(2005)的研究:浙江是辣椒从海路传入中国的最早落地点,长江以南地区的辣椒传播路径很可能是从浙江到湖南,再由湖南作为次级中心,分别向贵州、云南、广东、广西以及四川东南部地区传播。[12]成都地区的辣椒可能来自湖南,也可能由浙江沿长江而上直接传播。乾隆十四年(1749年)的《大邑县志》称辣椒为“秦椒,又名海椒”,是关于四川辣椒的最早记载。清代四川地区各地方志中称辣椒为海椒的最多,其次为辣椒和辣子。可见其外来作物的特征非常明显。而到了晚清,四川农村已经普遍栽种辣椒,培育出了成都“二金条”、威远“七星椒”等著名辣椒品种。川菜菜谱中已经有了大量使用辣椒调味的记载。根据清末傅崇矩《成都通览》记载,当时成都各种菜肴达1300多种,辣椒已经成为成都饮食中主要调味之一,有热油海椒、海椒面等。[13]清末徐心余《蜀游闻见录》也记载:“惟川人食椒,须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14]对于清代川菜向重辣的口味转变,蓝勇(2001)基于族群的社会习惯,认为由于清初战乱,导致人口大量减少,在后来的湖广填四川中,湖南一带的移民把辣椒和吃辣椒的习惯带到了四川。[15]梁平汉(2016)的解释则偏重经济角度,认为清代中期,四川地区人口的迅速膨胀和食盐产量的停滞导致人均食盐消费量逐渐下降,进而引起四川普通家庭自觉地引入辣椒,以替代逐渐稀缺的食盐这一稀缺的调味品,而辣椒的产量增加又产生了更多的辣味菜品。[16]本文认为,对于外来作物辣椒主导川菜风味的原因,有移民群体原有的习惯,也有经济方面的考量,但更多的是风味、成本和饮食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否则,单以移民群体习惯论,很难解释川菜和湘菜在味型方面的差别,单以替代食盐节约成本论,则芥、辣根等传统辣味作物种植成本未必高于辣椒,更难以解释晚清成都为何流行麻辣海参、麻辣鱿鱼等高档麻辣菜肴。再以原有的辛辣调料花椒和食茱萸为例,在全国其他地区,由于辣椒的流行,原来的花椒用量大为减少。而四川作为花椒的原产地,对于花椒的麻味有深厚的偏好基础,因此川菜继续将花椒作为主要调味品。尤其是成都地区的菜肴,将本土花椒的麻味与外来辣椒的辣味有机结合,形成麻婆豆腐、夫妻肺片等麻辣兼备的名菜,从而促进了川菜和成都饮食文化的最终成熟定型。而食茱萸在四川和其他地区一样,由于文化基础较弱,基本上被淘汰出主流调味品行列。

二、“美食之都”的确立:饮食文化的创新和对外输出

从社会文化的发展历程看,不同地域文化相互碰撞,可以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文学艺术如此,商业贸易如此,美食文化也是如此。如果僅仅吸收了外来的食材和饮食技艺,还不足称之为美食之都。美食之都意味着饮食技艺的创新和向外输出的辐射力,而这种饮食的创新和输出往往与不同族群、国家的文化交流密切相关。试举二例:

(一)澳门:“土生葡菜”对于葡萄牙菜的改良创新

澳门是明清以来中国与西方最早全面接触的地方,也是中国最早接触西餐的地方。与中国内地相比,澳门的西餐厅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品种多样,融合各国各式菜系,又有独特的本土改良。最有影响的本土美食是“土生葡菜”,即来澳门的葡萄牙人或者在澳门出生的葡萄牙后裔(土生葡人)所创设的菜系。但是土生葡菜并不是传统葡萄牙菜的复刻,传统的葡萄牙菜强调食物的原味,味道比较浓重,而经澳门人改良的“土生葡菜”更多借鉴了粤菜、东南亚烹调和其他西餐的理念。[17]以土生葡菜中最出名的葡国鸡为例,葡国鸡并非起源于葡萄牙,发明者是澳门当地的土生葡人。从制作方法看,看似和普通的咖喱鸡别无二致,但是在酱汁调料中加入了椰浆、姜黄粉等香料,并加入洋葱、黑橄榄、葡国腊肠及马铃薯等配料,融入了葡萄牙、印度、马来西亚等地的元素。因此,葡国鸡实际上是葡萄牙及东南亚的食材香料与中国烹饪技艺的融合创新。又如澳门饮食中常用的调味料搭配——“月桂叶+咸虾酱”。月桂叶(Bay leaf),原产于南欧,是葡萄牙常见的调味料和餐点装饰,常用在汤、肉、蔬菜、炖食里。咸虾酱是由广东传统的食物发酵技法所制,和葡萄牙并无关系。而澳门的土生葡人既熟悉葡国菜里的月桂叶,又喜欢本地的咸虾酱。他们发现当这两种食材同时运用时,菜肴变得无比美味。于是月桂叶和咸虾酱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一组固定搭配,甚至很多澳门餐厅这个搭配直接称为“咸虾叶”。因此在英语中,土生葡菜被译作“Macanese Cuisine(澳门菜)”,并没有特意强调其葡萄牙身份。从餐馆数量也可以验证,根据苏建灵(2000)的统计,澳门回归前夕,专营、兼营土生葡菜的餐馆菜有120多家,占澳门餐馆的比例远超出土生葡人在澳门人口中所占比例(2.5%)。[18]显然,所谓“土生葡菜”(Macanese Cuisine)的形成并不局限于葡萄牙人或葡萄牙后裔,而是在澳门居住的各个族群共同交流创新的成果。

(二)扬州美食借由佛教在日本传播

唐代扬州是一个国际交流文化的中心,不仅从印度学习了制糖术,从东南亚等地获得了各种调味品香料,也将本土的饮食文化向域外传播。最突出的案例是扬州的鉴真和尚六次东渡日本,不仅对日本佛教、建筑、雕塑、医药、文学等方面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也对饮食文化传播产生深远影响。日本民间一直把鉴真和尚作为日本豆腐的祖师,如日本学者中村新太郎所著《日中两千年》记载:“做豆腐的人们,都把鉴真和尚作为自己的始祖,尊荣备至。据说,做豆腐的方法,就是鉴真和尚从中国传往日本的”。[19]日本学者杂喉润(1997)也认为“豆腐最初是在754年,由唐僧鉴真传来日本的”。[20]时至今日,在日本的豆腐制品包装上,仍然常见“唐传豆腐干”“淮南(唐代扬州别称)堂制”等广告语。如果说唐代豆腐传入日本,还可能是托名鉴真等名人的话。鉴真弟子真人元开所著《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了鉴真第二次东渡时从扬州采购携带的物品清单,毫无疑问地证明了扬州饮食通过鉴真东渡传入日本的历程。在调味品和香料方面,就有“毕钵、诃梨勒、胡椒、石蜜等五百余斤,还有蜂蜜十斛”。在干粮食品中有“落脂红绿米一百石、甜豉三十石、牛苏一百八十斤、面五十石。干胡饼二车。干蒸饼一车、干薄饼一万番、捻头一半车、漆合子盘三十具。”[21]根据王勇(2005)的考证,其中的捻头,中国古书上又称为环饼、寒具,就是今天的馓子、麻花一类的油炸食品。[22]李时珍《本草纲目》解释其名称说:“捻头,捻其头也。环饼,像环制形也。馓子,易消散也。寒具,冬春可留数月,及寒食禁烟用之,故名寒具”。鉴真东渡将捻头(环饼)携带至日本后,遂在日本开始流行。在日本最初用假名写的纪行日记《土佐日记》《荣花物语》《厨事类记》等书均有记载。当时的日本人把环饼叫作“万加利”,说其形如藤葛,制售环饼的饮食店还挂着绘有环饼图像的招牌以招徕食客。[23]也就是说,通过鉴真东渡这样的宗教文化交流,扬州饮食在日本得到长久的传播。

三、“美食之都”走向世界:美食产业的近代化与全球化

(一)近代城市衰退与美食产业输出

近代以来,除了成都一直是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外,其他3个“美食之都”城市在国内外大环境变迁的冲击下,都面临不同程度的衰退。最显著的是扬州,在清代前中期是盐业、漕运中心和全国六大都市之一,到了近代,随着海运和铁路兴起,漕运废弃,盐业衰落,扬州沦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无足轻重的小城。澳门是西欧最早登陆中国大陆的地方,在明末清初以生产军火和造船出名。晚清时期在国内洋务运动风潮的影响下,澳门华商也开始大力投资兴办实业,水泥业、缫丝业及爆竹业即是当时华商们投资影响最大的几个行业。但到19世纪末,这些实业出现了大面积的下滑和衰落。特别是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之后,依靠国际市场的澳门商业贸易下降到历史新低。顺德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成为广东最大的生丝出口基地,享有“南国丝都”的美誉。特别是18世纪90年代至19世纪20年代,处于缫丝业的全盛时期,全县70%的土地都用于种桑,“目睹所及,除桑田外别无他物”,180万人中至少有140万的生计与蚕丝生产相关。由于经营丝业资金庞大,顺德的商业资金流量也是全省各县最大的。1929年全球经济大危机爆发,中国生丝年出口量从1928年到1932年下降了近三分之二,价格也下跌了一半左右。顺德缫丝业全面衰落,本地各项经济活动也随之衰落。根据《顺德县志》(1996)记载,当时全县丝厂工人失业约有3.6万人,因蚕造失收而失业5.9万人,其他连带失业的约1.2万人,如连农民计算,失业半失业的有数十万人。[24]但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在这些城市的支柱产业全面衰退之后,原本附着于城市经济的饮食业并没有随之消散,而是向其他地区转移。并且在转移的过程中,将本地原有的饮食文化、饮食技艺包括产业组织全面输出,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美食之都的影响力。例如近代以来在各大城市鼎鼎大名的“扬帮师傅”,为淮扬菜系在四大菜系中地位的奠定作出了很大贡献。与之类似,顺德不仅是粤菜“厨师之乡”,19世纪以来,顺德厨师就凭借烹饪技术走天下,粤港、东南亚乃至欧美等国,都有顺德人开的餐馆,“在海外,顺德饭店每每是粤菜会所”,而且在20世纪上半叶缫丝业衰落后,大批缫丝女工失业,很多到了广州、香港、东南亚一带做家庭佣工即“妈姐”,她们精妙的烹技让人赞不绝口,形成粤菜中独具特色的“妈姐菜”,进一步打响了顺德美食的品牌。

(二)“国际门户”与“美食之都”的相互成就:上海—扬州、广州—顺德

通常一个城市的产业向外转移的过程中,原有的地域特色会逐渐淡化消融,例如近代苏州的纺织业、扬州的盐业、山西的银钱业等。而饮食行业却可算是例外,在近代饮食产业的输出转移过程中,作为输入地的大都市特别是国际性门户城市,往往起到了富集和提升作用,使得原产地的特色和“美食之都”的影响力进一步彰显。例如上海自1843年开埠后,迅速成为全国工业、贸易、金融和文化中心,同时也成为各种菜系交融荟萃的食都。各地菜馆相继入沪,抢滩大上海,一时菜馆林立,正如作家曹聚仁所说“上海本地,并没有什么特色的菜味,可是,这个吃老虎奶长大的城市,她就吸取全国的精华,加上海外奇珍,成为吃的总汇”。[25]扬州邻近上海,又是具有美食文化传统的城市,在菜系输出方面无疑具有先天优势。1930年成书的《上海小志》中记载:“沪上酒肆,初仅苏馆、宁馆、徽馆三种,继则京馆、粤馆、南京馆、扬州馆、西餐馆纷起焉。”[26]后来,上海的各地菜馆被进一步总结为“十六帮别”(沪、苏锡、淮扬、宁、徽、粤、京、鲁、川、湘、闽、潮、豫、清真、素菜等)。[27]对于淮扬菜而言,上海是淮扬菜开始作为一个现代菜系(帮别)正式亮相的地方。如果没有上海这样的大舞台,外地食客对于淮扬菜与南京、徽州、苏锡等周边菜系差异的认识可能没有如此清楚。同时上海又是一个菜系的大熔炉,为进一步迎合“华洋杂处”的上海口味,各大菜系在保持原有风味特色的同时,逐步实现了本土化的“变异”,所谓“粤菜不生”“扬菜不甜”“川菜不辣”。正如刘彬和杜昀倩(2020)指出,随着全球化的扩张,各类外来餐饮为大城市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之时,饮食也在“地道”与“不地道”之间不断摇摆游移,不同主体各取所需,生产出一种“似真非真”的“地道”[28]。如果各帮的本省老食客来上海菜馆品尝“正宗某帮”的菜肴,固然会感到此菜“不够正宗”。但各帮菜馆南北中西相兼,彼此优势互补,也更有益于各自菜肴的推陈出新,乃至出现新的帮别:如在淮扬菜基础上衍生的“海派揚菜”“川扬帮”等[29]。“海派扬菜”的代表“莫有财厨房”,在继承扬帮菜的传统特色的同时,进行改良,将大煮干丝中的浓汁改为鸡汤,还改良了“拆烩鱼头”“蜜汁火方”等传统,运用外来食材,创新了“五味腰片”“松仁玉米”“三色鱼丝”等菜肴。绿杨村(取自清代王渔洋名句“绿杨城廓是扬州”)、梅龙镇酒家等“川扬帮”名店,融合川菜和淮扬菜系两大菜系,以“川菜扬点”见长,广受上海食客欢迎。这样的快速迭代创新和跨菜系的深度交融,在传统农业社会和古代城市中是很难实现的。可以说,近代淮扬菜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相当程度上是通过上海这个国际门户完成的。

同样,顺德的美食产业输出与邻近的国际门户——广州存在密切关联。广州作为华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的门户,由来已久。元代时,摩洛哥大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到广州,即称它为“世界大城市之一”。乾隆十八年(1753年)以后,政府实现禁海政策,仅保留广州为全国唯一通商口岸,垄断对外贸易的十三行商人需要宴会作为社会交往和娱乐消费的空间。鸦片战争以后,欧美商人大量涌入广州,更使当地的商贸往来和饮食业进一步繁荣。顺德在明清时期一直为广州府属县,而在粤菜尤其是广州菜的制作者中,顺德厨师占据着重要地位。许多饮食评论家将顺德视为粤菜之源,粤菜的代表菜大良炒牛奶、柱侯类食品、凤城小炒等,出自顺德;粤菜最具特色的烹饪方法软炒、软炸等,也出自顺德。而现代粤菜的餐饮业态和经营模式形成,则主要源自广州。在19世纪初期,广东地区的达官富绅的宴请主要在家中举行,酒楼大部分业务是“上门堂会”。粤式“早茶”的兴起直接源于广州外贸商人在茶楼商谈事务的需求。清末广州的酒楼餐馆得风气之先,吸取西餐和其他菜系的精华,并且开始使用电风扇、冰柜、电钟等现代设施,一些酒楼还充分利用清末广州电信业务的拓展带来的便利,纷纷安装了电话,在报纸上公布其电话号码,便于顾客联系,为顾客提供各种预约服务。使得餐饮业的服务和营销能力都有了极大提升。[30]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照明设施,1890年华侨黄秉常从国外购进发电设施,开始经营中国第一家民族电力公司——广州电灯公司。从此之后,以往受照明设施不足而形成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被打破,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夜间生活,特别是餐饮休闲活动。20世纪初,广州一般酒楼的营业时间都已延至晚上10点乃至11点以后,直接促成了粤菜的“夜市”业态。可以说,广州与顺德的饮食业实际上是类似于“前店后厨”的关系。“前店”广州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后厨”顺德精研厨艺,推陈出新,“美食之都”与“国际门户”彼此相互成就。

四、研究結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中国是一个饮食文化极为悠久和发达的国家。正如布罗代尔所说:“(中国烹饪)一千多年以来几乎没有改变,遵守相同的规则、礼仪和巧妙的食谱,十分注重味道的配伍,并给人以感官和文学的享受。”[31]而分析成都、顺德、澳门、扬州等4个中国的“世界美食之都”城市,可以发现美食传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几乎所有的“美食之都”都是在不断交流、变化、转型,在成为“世界美食之都”的过程中,中外文化的交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一方面,蔗糖、辣椒、外来香料等食材的传入,丰富了本地区的饮食味型和烹饪技艺,形成了独具本地特色的美食风格。另一方面,形成自身风格的美食又通过文化交流不断对外传播,形成了“美食之都”的良好口碑。特别是近代以后,当这些“美食之都”的传统产业和饮食消费市场面临衰退时,饮食产业逐步向邻近的大城市特别是国际性门户城市转移扩散。作为饮食文化的交流平台,国际门户不仅没有消磨其原有的饮食特色,反而进一步富集和彰显了“美食之都”的影响力,最终使得区域性的“菜系中心”成为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美食之都”。

“世界美食之都”的形成过程充分表明,饮食文化的发展必须基于开放包容的心态,不同国家、地域、民族的文化交流,为传统烹饪体系提供了新食材、新技艺,为诠释美食文化提供了新思路、新视角,为发展美食产业提供了新业态、新模式,同时饮食文化交流也对推动不同文化之间沟通了解、促进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政策建议

无论是已经获得“世界美食之都”荣誉的城市,还是有意建成“世界美食之都”的城市,“美食之都”的建设发展都是一个动态的、没有止境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中外文化交流对于饮食发展的正向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

一是强化本地美食的文化内涵,提升“世界美食之都”的文化魅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公众生活水平的提升,美食的内涵不仅是满足食客的口腹之需,更多时候需要发扬饮食文化,凸显文化内涵,挖掘美食背后的历史渊源、地理风物、文化碰撞、匠心传承。因此,“世界美食之都”的建设和提升,应注重挖掘美食资源的文化内涵,把握产品的文化特色,讲好美食故事,将有关本地区的历史、传说、典故和风情等融入美食,针对不同群体,设计出文化内涵丰富的美食文化系列产品,如为风靡全球的扬州炒饭、四川火锅等美食开展“寻根探源”,针对学生和青年群体开展“唐诗宋词与美食”的美食修学之旅等,在餐饮场所展示本地区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让食客在观色、闻香、品味的同时,通过听故事、观风情、感意境来获得全方位美感享受。

二是深入挖掘中外饮食文化,加强其他“世界美食之都”的文化交流。目前全球有36个美食之都,中国有4个“世界美食之都”。这些城市在突破区域限制,对外输出美食文化和美食产业,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美食之都”,都有值得总结和学习的地方。因此,相关城市建设“世界美食之都”,不能固步自封,需要深入系统研究其他“世界美食之都”的实践,制订本地区发展美食产业和宣传美食文化的规划,并考虑以适当的方式建设“世界美食之都总汇”“世界美食文化展览会”等,以各地美食为载体,突出饮食文化“和而不同”的协同互补性。打破菜系、区域等方面限制,用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推动本地区与各个“世界美食之都”的交流。

三是借助科技手段,构建智能化的美食文化传播平台。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餐饮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但也给美食产品和美食文化传播带来新的商机。相关部门应加强总体设计,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构建智能化的美食文化平台。利用互联网工具和大数据加快餐饮业的数字化转型,从依赖线下客流到发力线上流量,借助信息化工具,拓展美食增值服务和营销渠道。借助人工智能和客服机器人,开展24×7小时在线值守,收集多渠道的顾客需求。利用公众号、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向国内外宣传本地区美食文化,激发公众对美食的向往和消费欲望。通过生鲜电商、冷链物流等渠道乃至虚拟现实技术,让外地乃至外国民众不必亲临现场,就能远程体验本地区美食,进一步做大美食产业。

说明: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6SJA740029)、扬州大学苏中发展研究院开放课题项目“中外文化交流与扬州‘世界美食之都’建设研究”(szfz202009)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西敏司.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M].王超,朱健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11]季羡林.糖史(全二册)[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

[3]袁林.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食品工业的影响[J].食品工业,2018(8):236-239.

[4]石庆.文化传播视野下的中国传统烹饪技艺与“一带一路”的关系[J].现代食品,2017(10):21-23.

[5]杜莉.古代丝绸之路上域外食材传入及对中国菜发展的影响——以川菜为例[J].美食研究,2020 (2):1-7+13.

[6]钱凤德,丁娜,沈航.青年群体视阈下特色美食对城市形象感知的影响——以广州、深圳、香港为例[J].美食研究,2020 (3):30-36.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EB/OL].(2020-12-30)[2021-10-15].https://en.unesco.org/creative-cities/creative-cities-map.

[8]徐珂.清稗类钞[M].北京:中华书局.2010.

[9]李廷芝.中国烹饪辞典[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2.

[10]陈传康.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分化和发展趋势[J].地理学报,1994(3):226-235.

[12]蒋慕东,王思明.辣椒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J].中国农史,2005(2):17-27.

[13]傅崇矩.成都通览(下)[M].成都:巴蜀书社,1987.

[14]徐心余.蜀游闻见录[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1985.

[15]蓝勇.中国饮食辛辣口味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研究[J].地理研究,2001(02):229-237.

[16]梁平汉.要素禀赋变化与关键性技术创新:现代川菜味型何以形成[J].产业经济评论,2016(4):45-58.

[17]向芳,端尧生,蒋云翀,等.澳门饮食文化的特征及历史渊源[J].美食研究,2017(3):26-29.

[18]苏建灵.澳门土生葡人的饮食文化[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47-52.

[19]中村新太郎.日中两千年:人物往来与文化交流[M].张柏霞,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

[20]杂喉润,蔡毅.中国食文化在日本[J].文史知识,1997(10):39-48.

[21]真人元开.唐大和上东征传[M].汪向荣,校注.北京:中華书局,2000.

[22]王勇.《唐大和上东征传》人名和海粮误读辨正[J].语言研究,2005(4):88-91.

[23]林正秋.中国古代食品东传日本史述[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5):3-5.

[24]顺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委员会.顺德县志[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25]曹聚仁.上海春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6]胡祥翰.上海小志·上海乡土志·夷患备尝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7]柳培潜.大上海指南[M].上海:中华书局,1936:182.

[28]刘彬,杜昀倩.跨地方的“地道”:民族主题餐厅的原真性重构与感知研究[J].美食研究,2020(3):1-7.

[29]陈蔚琳.近代“食都上海”成因探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1):99-105.

[30]蒋建国.晚清广州城市消费文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5.

[31]布罗代尔.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第1卷)[M].北京:三联书店,2002.

Chinese -Foreign Cultural Exchanges and Global "City of Gastronomy"

Wu Huajia, Chen Jian, Zhang Yi

(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Jiangsu 225009,China;

College of Tourism and Culinary Science,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Jiangsu 225009,China;

People's Bank of China Yangzhou Central Branch, Yangzhou, Jiangsu225009, China)

Key words: cultural exchange ;city of gastronomy; food culture

责任编辑:王 缙

作者:吴华佳 陈剑 张翼

第2篇:美食文化节之美食烹饪大赛策划书

美食节之烹饪大赛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及意义:

美食历来是受人们重视,中国的美食更是传遍世界各地。而现在的美食早已经不是仅仅为了果腹,其中更包含了养生美容等作用。我们要举办的美食烹饪大赛是一个知识和技能共有的丰富型比赛,重点突出“烹饪文化”的内涵,旨在展示当代大学生的烹饪技能,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提高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加深同学们对食堂文化的了解,并希望通过此活动来弘扬我国丰富的饮食文化。

二、活动目的:

展示广大师生烹饪技术、提高自我认同感的同时,也旨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及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节约意识,同时提高食管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三、活动主题:“新煮意,新生活”

四、主办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共青团广西师范大学委员会承办单位: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伙食管理委员会

五、参与对象: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全体师生

六、举办时间:初定于4月下旬(下午13:00——15:00)

七、活动地点:桃园餐厅南门前

八、参赛方式:

1、各学院师生自由组队参赛,每队选手不能超过6人。

2、以宿舍或者班级为单位,组队参赛

参赛选手上交比赛方案一份,内容包括介绍菜色、菜名、烹饪方法、风格特色等,组委会将会根据其上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公平公正的筛选,最终确定18支参赛队进入复赛,并在复赛当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参赛作品,由专业评委打分,现场评出最后奖项(有亲友团到场加油的可加分);由现场随机抽取观众试吃投票,选取最受欢迎奖。

九、具体活动内容:

1、初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上交比赛方案一份,内容包括介绍菜

色、菜名、烹饪方法等,组委会将会根据其上报方案的

可行性进行公平公正的筛选,最终确定18支参赛队进入

复赛,并进行公布。

2、复赛:要求参赛队员在限定时间(40分钟)内完成参赛作品,

参赛作品包括可以是家乡特色美食,也可以是拿手特色

菜,然后对所做菜式作简洁的介绍,包括主要配料、烹

制方法、风格特色等(介绍时间限时两分钟),要求参赛

作品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美观且美味,符合主题。(菜

的材料及特殊用具请选手自备)作品将会被在现场进行

评分、展览、评奖。

十、活动的相关工作:

(一)前期的准备工作

1、策划书写作、报名表和宣传单制作(监督部负责)

2、宣传:通过各个学院生活部向各班级发出活动通知,并在校内张贴海报以及

在食堂播放宣传PPT等(宣传部负责)

3.报名、收取报名表:指定时间内在食堂一楼门口处设点,接受同学们报名;

同学们也可报名到各班生活委员处,生活委员在规定时间内负责把名单按时交到食堂门口报名点处。

4、收取解说词:将解说词上交到食管会报名点或值班处,也可以投到食管会意

见箱或联系负责人直接上交;解说词后注明姓名、联系方式、

组长、年级专业(监督部负责)

5、筛选复赛队员(监督部负责)

6、告示公布进入第二轮选手(宣传部负责)

7、联系复赛队员、安排教室开会,强调比赛规则及注意事项(监督部负责)

8、邀请嘉宾并落实名单:邀请校团委、学工部、后勤服务集团领导、各学院领

导、校外专业厨师、各大高校相关组织负责人等嘉宾,组成评审团,并将名单发放到食管会邮箱shiguan2009@qq.com.(食堂主任配合)

9、制作请柬、与指导老师商量具体事项(主席团负责);

10、联系好主持人并进行沟通(主席团负责)

11、制作好比赛规则以及评分标准(监督部负责);

12、制作当天比赛海报、选手号码牌、嘉宾牌(宣传部负责);

13、购买嘉宾礼物、奖品、活动所需用品,包括创可贴、餐纸、签字笔、饮用水

等(外联部负责);

14、音响等物品的外借和调试(外联部负责);

15、列好清单,跟主任保持联系,确保活动当天烹饪大赛的用具全部到位,用具

包括大铁桌、煤气灶、锅碗瓢盘、油盐酱醋、调味、垃圾桶、烹饪用水等(监督部负责)

16、备好比赛当天布局、突发事件应对方案(监督部负责)

17、召开会议安排好所有工作人员工作(主席团负责),确定工作安排表(监督

部负责)

18、准备好知识竞答题目或者歌词接龙题目(监督部负责)

注:其他有关宣传与报名的工作,与美食节的其他子项目一起进行

(二)期间的工作安排

1、按计划分各区域如比赛区、等候区、签到区、嘉宾区、评委区、作品展示区、

统分区、物资存放区摆好桌子(全体会员参与 );

2、确保活动烹饪大赛的用具全部到位,用具包括大铁桌、煤气灶、锅碗瓢盘、

油盐酱醋、调味、垃圾桶、烹饪用水等(监督部总负责);

3、嘉宾席及展示台的布置,包括桌布、矿泉水、嘉宾牌等,还有维持现场秩序

(需3人 );

4、比赛选手及嘉宾的签到(需2人);

5、嘉宾接待及派送纪念品方面的工作(会长负责);

6、比赛计时(每轮比赛40分钟,还剩10分钟时提醒一次,剩最后1分钟时提醒一次)、统计比赛选手分数(2人);

7、比赛现场的拍摄工作(需1人);

8、活动现场的指导和机动小组成员工作安排,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黄雅负责);

9、场地的清理、物品归还(全体会员参与)。

(三)活动后期工作

1、活动后期宣传(宣传部负责);

2、颁奖(与美食节的其他子项目一起进行,另制定活动工作安排表)。

3、活动总结(黄雅总负责)

十、活动当天流程:

活动分3组比赛,每组有6个参赛队,参赛时间为40分钟,中间间隔10分钟有参赛队进行作品介绍、评委评分

11:00所有工作人员在活动地点准时集中,并对比赛场地进行布置

12:00所有烹饪所需用具必须摆放整齐,负责人负责检查缺漏。

12:30参赛人员、嘉宾到签到处签到,参赛人员领取参赛号码;参赛人员

和机动小组成员在场等候。

12:40活动开始。主持人介绍评委嘉宾,并请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经理

致词。(主任负责)

12:50主持人宣布参赛小组人员、及评分细则、注意事项。

13:00主持人宣布比赛正式开始,参赛者依次按号码上场参赛。

(比赛过程与现场观众互动,进行有奖问答,答对的有小礼品赠送,或者

进行一些小表演,亲友团也可以为参赛选手唱歌助威)

13:40主持人宣布时间到,第一轮比赛结束。小组组长(只能一个人)将

参赛作品端到展示台进行展示。

组长按顺序依次介绍本组的菜名、特色及健康营养及口号。解说完毕,

由评委品尝评分。

13:50第二轮开始,同时第一轮统分完毕,并由主持人公布分数。

依次进行第

二、第三轮比赛。

13:30 第二轮比赛结束

14:40 第三轮比赛开始

15:30 比赛结束主持人宣布获奖名单,颁奖仪式将另外举行。

注: 活动结束后20分钟后方可取回选手作品,逾期不取回的由工作人员自

行处理

十一、活动要求:

1、参赛选手须在规定时间之前上交所选菜式,及相关解说资料。

2、如有需要特殊处理的菜、肉等可以自己事先加工好,只限于半成品;如有需要冷冻保存的食材可以联系组委会,放在食堂冷藏。

3、各参赛小组所购买的食品要保质保量,注意相关卫生事项。

4、有特殊要求的,如特殊餐具、提供电源、插座等的选手必须事先向组委会申请,否则恕难满足其要求。

5、参赛服装不作特别要求,但颜色须统一,学生队的参赛人员参赛当天要带

上学生证,以便核对身份。

6、活动期间注意安全,参赛作品在整个活动结束后方可取回,逾期不取回者则由承办方处理。

7、选手应服从比赛评委会的评判结果。

十二、评分细则(注:评分采用10分制。各评委评分中去掉一个最低分和一个最高分后,取其平均分作为选手的最终成绩。)

1、整体布局2分主副料配比合理,刀工细腻,规格整齐,汁芡适度

2、颜色2 分色泽自然、鲜明、协调,装盘美观,餐具与菜肴谐调,

不添加任何人工食用色素

3、味道3分口味纯正,主味突出,调味适当,无糊味、腥味等

4、营养卫生2分营养卫生:营养配比合理,成品中不允许使用人工色素

和不能食用的物品,讲究餐具和盘饰清洁卫生。

5、菜式新颖1 分

美食烹饪大赛评分条

十五、注意事项

(一)参赛人员注意事项:

1、除了锅碗瓢盆、刀具(菜刀)、盐油酱醋、味精、生粉外,其他如锅盖

白糖等用品一律自备,自备用具请自行保管。

2、比赛场上不可打闹,不可大声喧哗,不可随地吐痰,不得吸烟,不得

随地乱扔垃圾;选手要爱护场地的设施设备,并保证场地的环境卫生。

3、提倡节俭,不乱扔剩余菜梗等,听从现在工作人员安排。

4、每组完成作品后,将作品端到展示台,并在十分钟内把灶台收拾干净。

组委会需将作品保留至比赛结束后,以方便观众参观,比赛结束30

分钟后,参赛选手方可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处理。

5、作品制作过程限时40分钟。

6、选手必须在比赛前半小时到签到处签到,超时不签到者视作弃权。

7、各高校伙食管理委员会内部成员不得参加比赛。

8、各参赛选手必须注意环境卫生,防爆防火,场地设施安全等。

(二)工作人员注意事项:

1、比赛场所工作人员按照分工各负其责,坚守岗位,服从指挥,听从调配,

模范遵守赛场规则。

2、工作人员必须穿戴统一工作牌,在指定的工作区域内工作,无故不经负责人同意不得擅自离岗。

3、工作人员必须在指定时间到达工作岗位,不得撤离岗位。

4、工作人员应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如遇特殊情况及时通报比赛负责人。 十

六、奖项设置

1、一等奖1名奖金(70元/队)+证书

2、二等奖2名奖金(50元/队)+证书

3、三等奖4名奖金(30元/队)+证书

4、最受欢迎奖1名奖金(20元/队)+证书

4、优秀奖若干名奖品+证书

第3篇:美食文化节策划书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第二届大学生美食文化节

一、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生活品质的提高,对生活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饮食文化作为最贴近人们生活的文化之一,贯穿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始终,食品也从单纯的食用之途不断的上升为历史、民族、文化的结合产物。成为晶莹的艺术品。

此后,美食文化节将作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传统活动项目之一,一定会受到同学们的广泛好评。在接轨社会、发扬优秀传统的同时我们本次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在于:通过饮食文化的宣传

和演练,加强同学们对饮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加强各区域各同学之间的联系,加强同学们与大学食堂之间的联系,了解食堂师傅的辛苦,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二、活动时间:2014年4月25日

三、活动地点:西区篮球场

四、参与人员:全校师生

五、具体活动安排:

※厨艺小当家--各院系厨艺大比拼

1、活动意义:我们将于各院系生活部密切合作,将活动自主权更多的下方给以院系和宿舍为单位的参赛代表,增强同学们的创新与动手能力。使各个参赛者在参与过程中体会到团队的重要与合作。

2、开展形式:厨艺大比拼以创新、美味为原则,在各个学生餐厅举行,由各个代表队、同学团队、拉拉队及其他同学自由参加。

活动前,各个团队提前准备好材

料,,并事先做好大部分清洗、切等工作,只留少部分现场表演。 活动开始后厨艺能手们各显神通,各院系啦啦队活跃现场,增加现场观众投票,并请各评委现场看、闻、尝、品,并根据色、香、味进行投票。

与团队中评出,最佳组织奖、最佳厨艺奖、最佳创意奖、最佳欢迎奖。在少数民族中评出特色风味奖。现场设投票箱,观众现场投票,当天公布结果,由评委向获奖团队颁奖并合影。

※天南海北话美食--各民族、区域美食大联展

开展形式:在美食文化节开始之前,我们会邀约一些各民族、区域美食的客服在校园里向广大师生介绍少数民族的特色及代表产品,向大家展示该民族的饮食文化。伙管会负责报名和设立报名事项。 ※天使礼物--生日礼物、免费食品大派送

活动内容:

1、伙管会对当天过生日的同学派发生日卡片,并对登记的同

学给予礼物,作为美食节的礼品。

2、免费食品品尝,当日中午或者傍晚由参赛者代表队进行免费食品大派送,一方面提高参赛队在本院系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提高参赛者的参与热情。

3、此项活动贯穿始终。

※大学生美食文化节舞会

在美食文化节始终,我们将组织主持人对美食文化节进行介绍,讲述现场过程。同时在美食节开始时会几段优美的舞蹈。

六、美食文化节筹备工作人员成员名单 总策划: 策划: 组员:

执行组: 组长 :

副组长:伙管会主席团、宿管会主席团成员 组员:伙管会、宿管会各部门部长

联络组、礼仪组:负责美食节筹备、开展期间的所有工作,美食节当天礼仪、接待、介绍工作。 组长:伙管会秘书长 副组长:副秘书长 组员:秘书处所有成员

后勤组:负责美食节过程所有的后

勤保障工作,配合活动现场的秩序,保障活动的卫生,满足参赛者的合理要求。 组长:生活部部长 副组长:副部长 组员:生活部委员

宣传组:负责麽美食节前、中、后期所有的宣传工作,制作宣传板、

宣传单,活动现场的宣传工作。新闻稿件、新闻图片收集、保障宣传工作到位,并把资料归档。 组长:新闻宣传部部长 副组长:新闻宣传部副部长 组员:新闻宣传部成员

活动组:负责美食节前期的报名、咨询工作,活动现场的布置工作,活动所需要的物品的采集、筹备,活动后期所有物品的回收、清点工作。现场的清扫。 组长:组织部部长 副组长:组织部副部长 组员:组织部所有成员

外联组:负责美食节的外联工作:赞助、与食堂联系合作程序、邀请、接待来宾、赞助商向来宾介绍场地。 组长:外联部部长 副组长:外联部副部长 组员:外联部所有成员。

机动、突发事件处理组:负责美食节活动现场的控制,维持秩序,配合其他部门开展工作,处理活动现场突发事件,保障活动顺利开展。组长:纪检部部长 副组长:纪检部副部长 组员:纪检部所有成员

七、活动所需物品清点

雨棚50气球 500水桶14水瓢14盘子若干 锅、灶、煤气坛、刀、铲、勺、切菜板各14个 酱油、油、盐、醋各14份音响 桌子30

八、经费预算

奖品费用气球条幅证书化妆及服装费:海报kt版其他

备注:

1000元6020140201450250共计:2014

第4篇:美食文化节策划书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第二届大学生美食文化节

一、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生活品质的提高,对生活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饮食文化作为最贴近人们生活的文化之一,贯穿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始终,食品也从单纯的食用之途不断的上升为历史、民族、文化的结合产物。成为晶莹的艺术品。

此后,美食文化节将作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传统活动项目之一,一定会受到同学们的广泛好评。在接轨社会、发扬优秀传统的同时我们本次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在于:通过饮食文化的宣传和演练,加强同学们对饮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加强各区域各同学之间的联系,加强同学们与大学食堂之间的联系,了解食堂师傅的辛苦,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二、活动时间:2012年4月25日(看天气的变化而定)

三、活动地点:西区篮球场

四、参与人员:全校师生

五、具体活动安排:

※厨艺小当家--各院系厨艺大比拼

1、活动意义:我们将于各院系生活部密切合作,将活动自主权更多的下方给以院系和宿舍为单位的参赛代表,增强同学们的创新与动手能力。使各个参赛者在参与过程中体会到团队的重要与合作。

2、开展形式:厨艺大比拼以创新、美味为原则,在各个学生餐厅举行,由各个代表队、同学团队、拉拉队及其他同学自由参加。

(1)活动前,各个团队提前准备好材料,(油、盐、酱、醋由主办方,提供,参赛者也可自带,主料和其他做菜特殊材料由参赛者自带),并事先做好大部分清洗、切等工作,只留少部分现场表演。 (2)活动开始后厨艺能手们各显神通,各院系啦啦队活跃现场,增加现场观众投票,并请各评委现场看、闻、尝、品,并根据色、香、味进行投票。

(3)与团队中评出,最佳组织奖(学生评选)、最佳厨艺奖(评委评选)、最佳创意奖(评委评选)、最佳欢迎奖(学生平评选)。在少数民族中评出特色风味奖。现场设投票箱,观众现场投票,当天公布结果,由评委向获奖团队颁奖并合影。

※天南海北话美食--各民族、区域美食大联展

开展形式:在美食文化节开始之前,我们会邀约一些各民族、区域美食的客服在校园里向广大师生介绍少数民族的特色及代表产品,向大家展示该民族的饮食文化。伙管会负责报名和设立报名事项。 ※天使礼物--生日礼物、免费食品大派送

活动内容:

1、伙管会对当天过生日的同学派发生日卡片(礼品待定),并对登记的同学给予礼物,作为美食节的礼品。

2、免费食品品尝,当日中午或者傍晚由参赛者代表队进行免费食品大派送,一方面提高参赛队在本院系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提高参赛者的参与热情。

3、此项活动贯穿始终。

※大学生美食文化节舞会

在美食文化节始终,我们将组织主持人对美食文化节进行介绍,讲述现场过程。同时在美食节开始时会几段优美的舞蹈。

六、美食文化节筹备工作人员成员名单 总策划: 策划: 组员:

执行组:(负责美食文化节所有工作的布置、安排、指挥、落实) 组长 :

副组长:伙管会主席团、宿管会主席团成员 组员:伙管会、宿管会各部门部长

联络组、礼仪组:负责美食节筹备、开展期间的所有工作,美食节当天礼仪、接待、介绍工作。 组长:伙管会秘书长 副组长:副秘书长 组员:秘书处所有成员

后勤组:负责美食节过程所有的后勤保障工作,配合活动现场的秩序,保障活动的卫生,满足参赛者的合理要求。 组长:生活部部长 副组长:副部长 组员:生活部委员

宣传组:负责麽美食节前、中、后期所有的宣传工作,制作宣传板、

宣传单,活动现场的宣传工作。新闻稿件、新闻图片收集、保障宣传工作到位,并把资料归档。 组长:新闻宣传部部长 副组长:新闻宣传部副部长 组员:新闻宣传部成员

活动组:负责美食节前期的报名、咨询工作,活动现场的布置工作,活动所需要的物品的采集、筹备,活动后期所有物品的回收、清点工作。现场的清扫。 组长:组织部部长 副组长:组织部副部长 组员:组织部所有成员

外联组:负责美食节的外联工作:赞助、与食堂联系合作程序、邀请、接待来宾、赞助商向来宾介绍场地。 组长:外联部部长 副组长:外联部副部长 组员:外联部所有成员。

机动、突发事件处理组:负责美食节活动现场的控制,维持秩序,配合其他部门开展工作,处理活动现场突发事件,保障活动顺利开展。组长:纪检部部长 副组长:纪检部副部长 组员:纪检部所有成员

七、活动所需物品清点

雨棚50气球 500水桶14水瓢14盘子若干 锅、灶、煤气坛、刀、铲、勺、切菜板各14个 酱油、油、盐、醋各14份音响 桌子30

八、经费预算

奖品费用气球条幅证书化妆及服装费:海报KT版其他

备注:

1000元6020030200250250共计:2000

第5篇:校园美食文化节策划书

一、活动名称:校园美食文化节

二、活动主题: 健康美食 开心校园

三、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为了提高同学们参与社会实践的信心和勇气,彰显个性风采,由我院后勤集团、后勤管理处、伙食管理委员会共同举办“大学生美食文化节”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健康绿色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新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举办美食文化节就是秉承着健康绿色及为广大师生提供一流饮食服务的理念,旨在通过本次活动的举办,强化我校后勤服务集团提供服务的质量,让广大师生在对后勤服务集团的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的同时,也享受到一道绿色、健康、文明的饮食盛宴。

本次美食文化节包括水果拼盘大赛、美食烹饪大赛、食品知识系列讲座和天使礼物大派送等系列活动,是我校后勤伙食管理委员会主办的大型品牌活动,本次活动以“健康、文化、美食、和谐”为主题,在增强同学们的食品安全意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的同时也提高自我动手能力。本届美食文化节作为一股新鲜的生命力进驻二师,目的是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倡导绿色、健康、安全、营养的饮食观念,增强大学生安全食品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是我校师生理论结合实践以及科技创新的活动载体,也为了充分展示师生们锐意进取、努力实践的精神风貌。,此外,本届文化节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充分结合,是为了加强企业与高校的联系,为学生今后迈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加强食品知识介绍和宣传,在活动前会张贴食品营养卫生与安全宣传海报;建立学生示范岗,负责解答涉及食品营养、卫生、饮食安全等多方的咨询问题,提供切实帮助,积极实践美食文化节活动宗旨,力求营造良好的美食文化氛围。

四、活动时间: 本学期

活动地点:西区篮球场

五、活动人员:全校师生

六、活动小结

1.发扬中国美食文化传统,展示同学学习以外的特长才艺,也为同学的学习生活添加一份色彩。

2.展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加强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合作。

3.树立大家对健康饮食的理念

七、活动具体内容:

之一: "名家厨房大展拼"

设立展位,由活动各合作食堂窗口展示本店特色菜肴,糕点展示特色糕点和特色饮料。

之二:厨艺小当家——各参赛小组厨艺大比拼

各参赛小组现场制作,以展示自己的厨艺。

之三:"瓜果创意大赛"

各选手展示设计才艺,通过对一个或多个瓜类或果进行自由创意发挥,形式的各种图案的造型。

之四: "水果拼盘大赛"

由各选手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动手能力,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对各水果进行拼盘和造型设计,发挥其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之五: "美食知识互动"

1.在比赛过程中设立一些趣味谜语和小问答,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与互动.并赠送小礼品。

2.现场幸运观众:每到场的人都写上自己的姓名投入抽奖箱内!在活动中有从中抽出现场观众若干名,活动最后评出幸运星,将得到我们的精美奖品!

之六: "美食摄影展"

活动后展出本次活动的摄影和各赞助商的特色菜肴,各选手的比赛风采等。

之七:“天使礼物”———生日礼物、免费食品大派送

在活动期间对过生日的同学进行生日礼物、免费食品的派送。伙管会对当天过生日的同学派发生日卡等小礼物(礼物待定),并对最先登记的五名同学另发奖品,作为美食节礼品。

之八:大学生美食文化节舞会

次环节先有一些伙管邀请的演员为大家献上精彩舞蹈,然后大家集体参加,后勤伙管会将为你提供一个露天的展示舞台,大家一起度过一个狂欢夜。

八、活动参与人员:

1、以院系为单位的比赛团队与少数民族团队

2、以宿舍为单位的代表队

3、校内各食堂代表队

4、各团啦啦队及后援团

5、比赛各评委

6. 学生代表及大众评委

7、伙管全体工作人员及其他协助组织

九、活动流程:

一、前期报名及宣传:

1.从-----开始在学校各人流量大的地方张贴活动简要介绍及报名方式.召集更多的人参与活动。

2.在校广播台点播增加活动的影响力度。

3.在适当地点设点宣传及做为报名点。

本次活动主要宣传方式有:

1.海报宣传:印有赞助商的宣传内容张贴在学校各人口流动密集地方。

2.广播点歌:以赞助商的名义为本活动点歌,同时可以宣传赞助商的产品和地址。

宣传工作为本次活动的重中之重,要求能够广泛地吸引同学的关注提高影响力,使之成为在全校具有绝对影响力的品牌活动

二、活动的举办工作

1、活动前,各活动团体提前准备好材料(油、盐、酱油、醋由主办方提供,参赛者可自带做菜特殊调料),并事先做好大部分的洗、切等工作,只留少部分厨艺现场表演,以便能使更多同学尝到美食。

2、活动开始后厨艺能手们各显神通,各系啦啦队活跃现场,增加各队食品观众品尝投票量,并请各位评委和现场同学看、闻、尝、品,并根据菜及其它参赛作品的色、香、味进行现场投票。

3、于所有团队中评出“最佳组织奖”(整体组织)、“最佳厨艺奖”(评委团评定)、“最佳创意奖”(食品的色香味),“最受欢迎奖”(同学投票)等奖项各一名,并在少数民族团队中加评“特色风味奖”,优秀奖若干。现场设投票箱,观众现场品尝现场投票,当天公开投票结果,由评委向获奖团队及获奖者个人颁奖并合影留念。

十、备注:

本届美食文化节是第二届,我们将美食节前做一次集中展示上一届的成果作为成绩回顾并且收回重评,以此增强每届“美食文化节”的连续性,同时加强各院系、寝室的竞争性和荣誉感。通过调研我们吸取了一些经验,我们将把奖状设计与制作面向赞助商家或食堂,可以结合该商家或食堂的企业文化、宣传要求等,为其提供更为有效的宣传手段,同时也希望通过此种途径来为今后的美食节提供固定赞助商;当然也不会丢掉我校“美食文化节”的核心内容,坚决避免过重的商业味道。

十一、活动器材:

1.展板

2.活动场地布置物品及其他相关物品:彩色气球 横幅

3.各种比赛所需物品: 雨蓬10 个 水桶 10 个 水瓢 10 个 盘子若干

锅、灶、煤气坛、刀、锅铲、大汤勺、切菜板各10 个

酱油、盐、油、调料、醋各10 份

垃圾桶6个 桌子20个 椅子若干

4.荣誉证书

经费预算:

奖品费用 元

气球 元

条幅 元

证书 元

化装及服装费 元

其他 元

共计 元整

十二、活动筹备工作人组成员员名单

策划组

总策划: 陈慧君

策划书:

执行组:(负责“文化节”所有工作的布置、安排、指挥、落实)

组 长:孙继雄

副组长:李雪娇 王文俊 李云峰

组 员:严翠 陈慧君 蔡银红 刘雪春 范弯 杨籼明

联络组、礼仪组:(负责“文化节”筹备、开展期间的所有联络、传达文字起草工作,“文化节”当天的礼仪、接待、介绍工作)

组 长:黄琴

副组长:覃雪琴

组 员:礼仪队成员

后勤组:(负责“文化节”过程中所有后勤保障工作。配合活动组布置活动现场,保障活动现场的卫生,参赛者提出的合理需求)

组 长:陈慧君

副组长:张丽 孟华

组 员:生活部委员

机动、突发事情处理组:(负责维护“文化节”活动现场的秩序,配合其他部门工作。完成主席团交待的任务,处理活动现场突发事件,保障活动顺利开展)

组 长:范弯

副组长:江伟

组 员:纪检部委员

宣传组:(负责“文化节”前、中、后期所有的宣传任务,制作宣传板、宣传单,活动现场所需的所有宣传工作)

组 长:刘雪春

副组长:彭慧敏

组 员:宣传部委员

新闻、材料组:(负责“文化节” 前、中、后期所有的新闻稿件、新闻图片收集工作,保障新闻宣传工作及时、到位。收集、整理“文化节”所有的材料,做好材料归档工作)

组 长:严翠

副组长:李婉婷

组 员:秘书部委员

活动组:(负责“文化节” 前期的报名、咨询工作,活动现场布置工作,活动需要物品的采集、筹备,活动后期现场清理工作,活动所有物品的回收、清点工作)

组 长:蔡银红

副组长:马克影

组 员:组织部委员

外联组:(负责“文化节” 外联工作:赞助,与个食堂联系合作程序,邀请、接待来宾工作,向来宾介绍“文化节”相关事宜工作)

组 长:杨籼明

副组长:曾黎

组 员:外联部委员

相信在学校及集团领导、同学的大力支持下,在各部门的密切合作与周密安排下,本届美食文化节将取得圆满成功!

后勤产业集团学工办

学生食堂伙食管理委员会

xx年9月2日

第6篇:校园美食文化节策划书

校园美食文化节的通知

各系(院)、部门:

为构建和谐校园,丰富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推动文明食堂建设,不断提高饮食服务质量,为学院的稳定和发展作贡献,特举办“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第一届校园美食文化节”,并于3月18日举行“校园美食文化节开幕式”,美食节期间另安排厨艺大赛、大胃王比赛等,望各系(院)、各部门精心组织、踊跃参与。

特此通知。

主办单位:校团委、社团联合会

承办单位:驴友&美食协会

协办单位:后勤集团总公司

我校驴友&美食协会、后勤集团总公司、校团委、社团联合会将联合举办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第一届校园美食文化节。现将美食文化节的具体事宜策划如下;

一、活动主题::好景好情好工商、美色美味美食节

二、活动宗旨(目的)

为了进一步宣传校园的健康饮食文化,改善学生的饮食环境,让广大师生品尝到美味可口、品种繁多的菜肴,增加后勤公司与师生的交流,丰富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推动文明食堂建设,不断提高饮食服务质量,提高校食堂在学生中的广泛影响和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健康营养膳食理念,刺激校园消费,促使校食堂不断改善、创新,以便更好服务于学生,塑造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良好的校园美食文化。

三、活动时间:3月18日~20日

三、活动内容及安排:

(一)开幕式

时间:3月18日1:30

地点:绿色小广场

(二)厨艺大赛

时间:3月18日3:00

地点:绿色小广场(食堂门口)

(三)美食小吃展销

时间:4月18日~20日

地点:绿色小广场之美食广场,美食街

(四)露天美食电影展

时间:3月18日、19日18:30

地点:绿色小广场

(五)美食DIY之果蔬拼盘大赛(包饺子大赛)

时间:3月19日上午9:00

地点:食堂2楼或绿色小广场

(六)食堂员工与学生交流座谈会(组织参加学生参加后台操作)

时间:3月19日下午14:00

地点:另定

(七)大胃王比赛

时间:3月20日上午9:00

地点:绿色小广场

(八)闭幕式:

时间:3月20日15:00

地点:绿色小广场

(九)美食促销

时间:3月18日~20日

地点:食堂

(十)食堂评比活动

时间:3月18日~20日

五、活动组织:

美食文化节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活动,为保证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特成立美食节组委会

组委会人员组成如下:

顾问:

主任:

副主任:

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

副主任:

办公室下设五个工作小组:

1、秘书宣传组

主要职责:负责文化节秘书和宣传工作,拟写活动方案,协调和安排全体活动,搞好各校区室外、现场的横幅、标语(食堂)、广告牌、橱窗宣传、气球、海报等;活动期间的摄影、摄像、广播、新闻报道,开幕式暨厨艺展示的组织等。(邀请外界新闻媒体包括电视台、报纸、网站等对活动进行报道,进一步扩大美食节的影响面,)

2、厨艺比赛组

主要职责:负责厨艺大赛活动中的组织协调工作,草拟比赛通知、确定选手、制定比赛规程、组织参赛选手进行赛前辅导,组织评委当场确定奖项。

3、文化活动组(协调工作组)

主要主要职责:负责文化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主要有食堂员工与学生交流座谈会,组织参加学生参加后台操作等

4、后勤保障组

主要职责:负责活动过程中所需物资材料采购,经费预算及协调,赞助单位落实、特邀佳宾接待、奖品组织

5、招商展销组

主要职责:

1、产品展示活动的组织策划;

2、展销场地(包括水、电)的管理清理整治、摊点搭建;

3、组织参展商的协调工作;4露天美食电影的展览

6、开闭幕式筹划组

主要职责:

1、舞台设计、音响、场地等

2、节目安排。

3、领导及嘉宾邀请、讲话稿的撰写。

4、气球、鲜花、标语,椅子、凳子

5、人员协调

7、评委组

主要职责:厨艺大赛成绩的评判工作

7、安全保卫组(保安科)

主要职责:对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工作

8、食品卫生组(医务处)

主要职责:负责食品卫生工作

六、活动详细实施方案:

前期准备

1、冠名

2、对外联系:可邀请兄弟学校参与并宣传,条件允许,也可联系一些报纸,增大活动效应;

3、前期海报(旨在大力宣传此次美食活动,扩大影响力)

联系校外一些有良好形象的餐饮食品店,最好有自己特色的,一方面作为活动赞助商,另一方面也作为美食节的主体;要保证有良好的卫生安全,并且达成该活动无利益性、现场安全设备的协议;

4、做好摊位设置,号码牌、投票箱等制作安排工作;

5、确定预算等

6、邀请嘉宾

7、参赛牌(注:用于初赛,便于学生投票和后期统计)

8、与各商家沟通,做好招商工作(告知此次活动相关流程和规则),商家包括:食堂、蛋糕房、华英公司、校外摊位、校外餐饮食品店

9、对外联系:报纸,电视台,兄弟院校学生会网站等等。

活动中期实施

1、比赛现场的布置。海报的张贴,展板的布置。

2、各参赛选手在进行现场厨艺比赛展示

4、简短的颁奖仪式(奖状、奖品的发放)

活动后期总结

1、获奖名单的公布

2、比赛活动照片展

3、活动总结

4、、邀请媒体(包括电视台、报纸、网站等)对活动进行后续报道。

5、将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向后勤集团膳食中心的老师反馈。

七、活动筹备日程表:

1、3月9日宣传海报的张贴。向各班级发放通知。

2、3月9日—3月16日接受各班级报名,同时进行比赛所需海报的制作。主持人名单的确定。比赛所用工具及材料的购买。

3、3月17日参赛队伍名单确定,评委名单的确定。

4、3月18日比赛场地的布置,宣传海报与展板的张贴与展览。

八、其他注意事项

1、环境卫生布置,清洁工对桌子和现场垃圾进行整理

2、各食堂务必提前准备好比赛所需工具、材料等。提前公布相应比赛的评分细则。

3、美食节餐券仅限餐厅使用,美食节活动期间2009年3月18日-2009年3月20日均有效。

4、美食节期间的安全保卫和秩序维持工作请学校保卫处负责安排。

5、领导就餐由主办单位统一安排,所有工作人员就餐由所在餐厅免费供应。

6、领导及筹委会工作人员合影及活动期间摄影请宣传部及学生会负责。

7、保安科负责防爆防火安全工作

8、医务室对意外事情的防护和拯救工作

九、宣传方式

1、美食节通知方式:本届校园美食节参加对象为我校全体同学,奖品丰厚。报名地点为校园美食节组委会办公室,后勤集团总公司,具体活动细则详见海报宣传。

2、宣传途径

在我校校园内各大食堂显要位置宣传,还有橱窗栏、宿舍楼

包括

(一)、悬挂条幅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第一届校园美食文化节)

(二)、张贴海报,(包括具体活动流程,填写调查表,评选方式,活动主旨的宣传)

(三)、〈饮食健康宣言〉活动宣传:大力倡导“合理膳食,关注健康”。组织学生在宣言条幅上签字。

(四)、展台:旨在大力宣传此次活动,增加与同学的互动和交流,

(五)、网络宣传(在校网上跟踪报道)

(六)、编印美食节宣传单向师生免费发放等。

九、活动预算:略

第7篇:校园美食文化节活动策划书

【篇一】

活动背景:为了增强我们xx系学子diy能力以及创业意识,弘扬中华美食文化,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主创业能力的平台,地旅系生活部与其他各系生活部特承办第五届美食节之学生特色风味坊。具体策划如下:

一、活动目的:弘扬xx美食文化,展现xx学子风采。

二、主题:xx新“食“代

三、活动时间:20xx年xx月10日--11日(周六、周日)

四、活动地点:东区中心广场

五、参加对象:xx师范学院xx系全体全日制学生

六、活动内容:

1、本次活动由学生自主经营,展示具有各省份各地区家乡特色的小吃和潮州市场上少见的特产、风味(可以是diy的,也可以是进货的)。

2、学生自由组队,不限专业、级别,每组不超过4人,也可以社团或学生组织等组队形式,通过写策划书和填写报名表,上交到系生活部,有系生活部统一上交到院生活部。

3、上交到院生活部的策划书将有烹饪专业老师及相关人士评选,所评选出的14支队伍将于xx月10、11日于东区沉降式广场参与美食展销。

七、报名时间及方式:

1、各队伍(除社团、学生组织形式外)于4月7日前填写报名表和电子档,报名表统一交到系生活部干事西区:陈xx;东区:王xx;电子档统一发到。

2、以社团、学生组织的形式报名参加的队伍,可于4月8日前直接将报名表和电子档递交到社联。

八、注意事项:

1、本次活动学生参加展销的材料用具,如食材、炉具、插排等要自备(除桌子、帐篷等外),且盈亏自负。

2、参加展销的食品要卫生,要自带垃圾袋,保证展区周围的卫生

3、参加展销的炉具功率要上报,且不能高于3000w。

4、展销价格要具体,不可临时涨价,也不可临时降价

【篇二】

一、活动意义

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生活,促进餐饮业的卫生化、规范化,挖掘、传承、发扬赣鄱美食文化,加强南昌理工学院学生工作的外延发展,让大学校园的学生活动逐步融入社会、引进市场!

二、活动时间

xx月2、3、4号

三、活动内容安排

1、(地点:北校区篮球场)xx月2号下午16~19点

:开幕式、“校园厨艺大拼盘”预赛和赞助商“御厨争霸”赛。

2、(北校区篮球场)

xx月3号8~14点:美食展销会。

xx月3号16~18点:“校园厨艺大拼盘”决赛和“烹饪表演”。

xx月3号19~21点:“咱也来做菜”自娱自乐篇。

3、(独家赞助店)xx月4号11~13点:美食交流会。

四、活动实施安排

(一)

宣传阶段

1、10月17-20号,北校区以文件、海报等多种有效形式宣传。

2、10月12号召开全体学生会成员以及社团负责人开会,启动外联事宜。

3、18号各班班长、团支书动员大会。21号系部班主任动员大会

4、北校区“工程系第一届美食节”的宣传横幅19号中午挂出。紫荆夜市和紫荆路的横幅也要相继挂出。

5、10月17-28号宣传组由内到外的大力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

(二)报名阶段

1、系部班级参赛(“校园厨艺大拼盘”)报名时间:10月18~25号。

2、兄弟院系参赛(“校园厨艺大拼盘”)报名时间:10月18~28号。

3、社会报名(“美食大展销”)报名时间:10月18~28号。

说明⑴报名地点:南昌理工北院教学大楼团委学生会办公室110室。(具体时间是10月18-28号每日中午12:00-13:50,下午16:00-18;00

)

⑵报名事宜:①参赛队伍以主厨名字上报,每场比赛只能出1-2个菜,做菜材料自行配带,设备由主办方提供。

②系部参赛不收任何费用,兄弟院系参赛队伍每菜/10元,社会报名展销位原则上100元/个。

③参赛者每场比赛若出2个菜以上,做另行规定。

⑶报名咨询、受理联系人:张海龙

电话:0791-3913739

(三)赞助商加盟阶段

1、校园食堂以及各个售食窗口加盟时间:10月17-28号

2、独家赞助商加盟时间:10月17-24号

3、冠名赞助商加盟时间:10月17-31号

加盟联系人:张行

电话0791-5387017

(四)活动开展阶段(“美食节”现场流程另附)

人员安排:

㈠筹委会成员:郭纪林

刘国珍

陈琳

徐洪达

姚学龙

柯颜辉

张行

张立阳

张海龙

李洋

㈡整个活动总负责人:徐洪达

姚学龙

张海龙

整个活动执行总负责人:张海龙

㈢赞助洽谈组负责人:张行

执行人:范玲玲

何志刚

冯旭斌等

㈣宣传、报道负责人:张立阳

执行人:南昌理工学院工程系学生会宣传部

南昌理工学院工程系团为学生会记者团

工程系启航杂志社

㈤常规事务负责人:柯颜辉

礼仪、接待执行人:冯莹莹

后勤供给执行人:李洋

食品安全保障执行人:李波

秩序保障执行人:曾梦

高红星

财务方面执行人:蒋春燕

㈥主持人:刘新钊

吴江萍

1、统一规定在40分钟内,作品有序、整洁的摆放在评(品)席,评委评判。观众品尝。(18:20)

2、工作人员清理“灶台”。

2、第二组“校园厨艺大拼盘”开始。程序如上直至评判结束。

2、主持人宣布进入“校园厨艺大拼盘”决赛环节的选手。(19:00)

(三)xx月4号11~13点:(在独家/特别赞助店)美食交流。

1、工作人员送独家/特别赞助商“工程系特别推荐美食屋

”称号,揭匾仪式。(11:00)

2、“校园厨艺大拼盘”决赛获奖的三支队伍联合打造一桌佳肴,场地、材料、设备由获匾的赞助商提供。

3、研讨赣鄱美食文化,以现场人员宣传和独家/特别赞助商在工程系首届“美食节”活动中积极合作的照片等形式为赞助商宣传。

4、共进午餐。评委和决赛获奖的选手(每个选手可邀请1人)免费享用由决赛获奖的三支队伍联合打造的一桌佳肴。

5、工作人员庆功宴(由主办单位自费)。

6、共谱美好心声,与赞助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首届美食节圆满结束。

上一篇:客户关系管理网考答案下一篇:什么是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