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体设计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汉字字体设计

新媒体中的汉字字体设计

【摘 要】每一种汉字字体设计都反映了该种字体所处时代的时代精神,本文试从新媒体中汉字字体设计表现形式及其特点揭示新媒体时代社会属性对汉字字体设计的具体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 社会属性 汉字设计 影响 研究

汉字作为一种视觉符号是中华民族交流的工具,也在千年的滋生演化中成为了一种艺术与文化语言。既然是一种艺术文化语言,必定与社会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息息相关,必定反映一定的时代精神,因此这种时代精神也必然对汉字字体设计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新媒体的社会属性所促成的当今时代精神更加强调文化多元性,反中心,反权威,交流的平等与互动性及大众的参与意识等。这些特点对新媒体中汉字设计艺术形式的影响总特征为:讲究字体个性化设计,求新求异,突出时间感受,多元文化反映等,其影响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创意字体设计的破矩求变

汉字作为意义的载体借助字体样式及艺术形式传达一定的文化意义并成为一种意义的表述手段,创意字体主要指那些借助各种字体形式语言表述一定主题思想或字义之外意义的字体设计,如书法艺术从书体创作而言即是一种典型的创意字体设计形式。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每一书体和每一书家都在力求赋于文字本意之外的文化意义。但本文在这所论的创意字体是伴随新媒体的发展,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汉字字体设计时所引发的字体样式的变化,新媒体中创意字体在样式变化中最突出的变化特点为破矩求变。汉字从甲骨文至印刷体,伴随文字载体的发展其汉字外形骨架由长矩至横矩(隶属)再至印刷宋体的正矩字形的确立。由此,汉字的矩形特征已成为汉字自身造型的突出特点。外守方矩,内律经序已成为汉字艺术造型时必定遵循的形式造型原则之一。而在新媒体背景下,光电技术已成为汉字媒体的主要技术之一,许多设计者从各自的社会立场及不同的文化角度借助日益普及便利的媒体技术开始尝试打破传统的矩形框架,求新求变,体现了一种对汉字千年矩形固有思想的反思与反动。字体设计师围绕既定主题思想,大胆打破原有的字体笔画结构进行新的重构设计,力求透过字形、字色、质感来表达创意主题思想。

2 版式设计的“与境相宜”

“与境相宜”即是对设计的适应性原则的重新表述,境在这里既指汉字所处的物质载体环境,也指人与字相互作用的交流环境。信息时代在学界也被称为非物质时代,强调非物质的作用,非物质概念源于英国现代历史学家汤因比提出的“人类将无生命的和未加工的物质转化成工具并给予它们从未有的功能和样式,而这种功能和样式是非物质性的。正是通过物质才创造出这些非物质的东西”。因而在非物质社会中人们强调体验,讲究感受,这也成为非物质时代设计的核心思想。体验与感受因人而议,所以在新媒体中的字体版式设计越来越注重个性化、适宜性,根据阅读受众的特点及文本的诉求来进行版式设计,如科普文本、娱乐期刊的版式设计,根据阅读者需求及文本诉求不同,科普文本的版式设计往往规范整齐,字体略大,字距行距略疏松以减轻读者长时间阅读的疲惫感。版式的条理清晰有助于读者阅读时逻辑的连贯性。相反,娱乐文本的版式设计往往跳跃灵动,图文并茂,予以轻松之态。这都反映版式设计对交流环境的适应性设计的重视。同样版式设计也注重与文字载体的物质环境相适宜的设计原则,中国的早期古文本版式设计中是无空格无标点断句的,后来为了阅读的方便顺畅及充分表述文本意义,文本有了空格与标点断句。信息时代,电子显示屏中的文本阅读通常使用滑条进行阅读的调节控制,这种设计往往造成换行换页时识别的混乱。所以在电子文本版式设计时往往设计一个浮标点,以助于在阅读电子文本换行换页时查找定位。

3 字体样式的丰富多彩

信息时代对文本字体的功用及审美要求已不再满足传统的宋、黑等常用文本字体,越来越多的各类文本字体纷纷产生,这些都是根据传播要求和文化及个性要求等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设计。即使是传统的宋、黑二体也因字体公司自身设计诉求的不同,对宋、黑二体的局部进行微调使之产生新的气质。同是宋体字体,有的突出其秀丽之美,有的则充分展现其端庄理性之美各具特点。除了对传统字体的重新调整再设计外,新的文本字体也因设计之需纷纷出现。如体现手写个性的毛体字,古朴之韵的篆体字,这些新字体都极大丰富了文本汉字的艺术语言,有利于不同文本环境诉求的文字艺术表现。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社会属性对汉字字体设计的影响意义是全方面的,是使新媒体中汉字设计样式日益满足时代之需,反映时代精神的重要成因与手段。

参考文献

[1]王子凯.交互式多媒体中的艺术形态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10).

[2]张静.试论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7(03).

作者:魏力敏 廖宗珩

第2篇:新媒体中的汉字字体设计

【摘 要】信息时代中新媒体利用光电技术对汉字设计及其艺术表现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试从汉字字体设计表现形式和字体形态两方面入手揭示新媒体中汉字设计表现形式特点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媒体 光电技术 汉字 设计 研究

媒体对汉字艺术而言,犹如载舟之水,扬帆之风,推动着汉字字体设计的发展变化,使之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悠悠前行。汉字与龟(龟甲)结合,开创了一个辉煌灿烂的东方古代文明。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汉字与硅(硅片)结合,使古老的汉字焕发出青春的活力。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王选院士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发明应用,搬开了横在计算机与汉字之间的巨石,使得我们今天能够在计算机屏幕上、电视上、手机上读汉字、写汉字、印刷汉字。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使汉字字体设计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了光电时代,并对汉字字体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新媒体中汉字字体设计表现形式特点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文字的媒体早已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印刷平面。现代文字的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手机短信到各种多媒体手段,影像以及实际空间环境中的文字运用,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和设计表现力。在电子技术的支持作用下,新媒体所呈现与表达的汉字艺术设计与建立在传统媒体基础上的传统汉字艺术相比具有以下四方面的形式表现特点: 光、动态表现、色彩与多媒体表现。

1.1 光

电子管,晶体管等电子元件发光的物理工作原理,使得光效果成为汉字表现形式受电子技术所影响作用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光是视觉艺术领域中必不可缺的基本要素,传统绘画如素描,色彩都离不开对光与影的解释与研究,都是对自然光的研究为主。1888年,因里希·赫赤(Heinrich Hertz)证实电子波的产生与光波动的产生是一样的,并具有相同的速度。从此,光与电的关联性与关系便深深地影响到了我们这个真实的世界。当汉字艺术与电子发光技术相结合后,光便成为现代汉字表现的重要形式语言和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传统汉字艺术只有黑白与水墨概念,没有“光”的概念。现代汉字光的表现形式就其发光技术而言有荧光效果、自发光效果、光晕等;其亮度有强弱之分,借助光效手段使古老的象形方块字透出了时代气息,展现出华美亮丽的风采。传统媒介中的汉字,主要为墨色书写或印刷,人们在对墨的长期研究与制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同的墨色与墨香都能强化和丰富汉字的艺术表现力,在新媒介中,汉字的显现主要借助电子手段通过发光的电子管发光在屏幕上来突显汉字。这使得新媒介中显示的汉字显然缺少了一种墨的文化底蕴,但却多了一种光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由于新媒介的电子技术特点使得汉字在色彩方面也比传统媒介中的汉字表现更为丰富。色彩在色相、纯度、明度方面因为电子显示色彩用RGB色彩表现都较艳丽。光效对汉字表达的介入使媒介与环境二者的关系问题也摆在设计师面前,因为无论哪种光效都需在特定环境背景中所体现,在亮度差异中突显,所以环境背景成为汉字光效形式设计中的决定因素。

1.2 动态表现

在旧媒介上的汉字表现常常为静态,其动感的显现主要借助笔势、字形、版式等来体现,如枯笔的笔触效果,斜体字,采用国画中“马一角”、“赵半边”的构画模式的版式布字。而在新媒介上显现的汉字在电子技术的支持下可产生动态化的艺术效果。汉字在媒介上的显现及艺术表现从旧媒介的二维艺术表现发展到新媒介下的四维表现,即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再到四维的时间概念。汉字的动态表现也是借助电子技术区别于传统汉字艺术表现的特点之一,汉字的动态表现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文字本身、空间和时间。汉字的动态设计是一种具有运动的、变形的、突变的、重复的、模糊的、互动特性的文字设计,它不仅局限于电影标题、电视广播、互联网的设计中,而且在伴随新兴媒介不断涌现及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中,其动态形式也在不断发展丰富中。汉字的动态表现形式也使汉字艺术欣赏的审美趣味发生了变化,传统汉字往往集中于静态美的诠释,而现代汉字在新媒介技术支持下,呈现出“四维”状态,打破了传统二维、三维的框架,注入了“时间”概念,在动态表述中展现一种具有时代性、传播性的艺术美。建立在现代媒介技术基础之上的汉字动态效果常有以下几种效果:(1)文字并列重置;(2)文字分层显示;(3)文字字形之间的转化;(4)文字运动的节奏与节奏 的变化;(5)文字运动持续时间与暂停变化。无论哪种效果都具有时空效应。汉字的动态形式表现对汉字设计提出了一个时间轴的要求,在设计中要注重时间轴上的连续性及节奏速度。

1.3 色彩

色彩是一切造型表现艺术中必备的形式要素之一。在传统汉字的色彩观中除了文本字“白纸黑字”的色彩观外,其他颜色的使用多具有文化属性与意义,如官印所用的朱砂、牌匾的金色,皆有文化属性意义。而随着媒介及视觉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类颜色广泛在新媒体所呈现的汉字中所采用,这时的汉字赋色更多地追求形式表现与时尚潮流,其传统的色彩文化意义已大大弱化。电子技术对现代汉字赋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其色彩属性的特殊性。传统色彩属性往往取决于色彩三元素即色相、明度、纯度,这种关系定义出的色彩是最近于人眼正常观察的颜色。而在电子技术作用下生成的颜色属性则包括亮度、色温等有别于传统的色彩三要素的定义。借助电子技术原理,产生的光源色彩较传统矿石色料生成的物体色彩而言,其颜色更加纯亮,色彩还原度高。如霓虹灯、显示屏,所呈色彩都美艳亮丽,光鲜夺目。另一方面是利用电子技术生成的颜色种类较传统矿石生色的种类而言,数目众多,达上千万种颜色数目,这也大大扩宽了汉字赋色时选色的范围。电子技术成色原理是建立在光色的“加法原理”基础上的。例如RGB色彩模式;该模式是用红(R)、绿(G)、蓝(B)三基色来描述颜色的模式,是相加混色模式。相加混色模式用于光照、视频和显示器。显示器通过红色、绿色和蓝色荧光粉发射产生颜色。对于真彩色,R、G、B三种基色分别用8位二进制数来描述,分别有256种。R、G、B的取值范围在0—255之间,可以表示的彩色数目为256×256×256=167772.6种颜色。

1.4 多媒体表现

在传统媒介中文字信息的传达往往通过书写者的技巧、力度及版式来强化文字中包含的信息,而在现代视觉环境中信息的传递已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文字,现代信息的传递常常借助多媒体表现如通过音乐、图形、屏幕的触觉等等来强化文字信息的表达。汉字的象形造字特点与多媒体特性的高度和谐使得现代多媒体手段有力地丰富了文字的表现力,通过时间空间中的视觉元素协助文字构造了一个立体的信息空间。

2 光电技术对汉字字体形态的影响

电子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文字载体,改变了传统文字二维纸质呈现的方式,直接对汉字字体形态的丰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数码字体设计时代,电脑桌面出版系统的出现,使所有字体设计的尝试成为可能,各类文字图形设计软件的诞生也为数码字体形态的丰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同时,电脑桌面排版系统也改变了传统的“所见即所得”的字体应用方式。由此,在数字化环境中提出了两个全新的概念:文字编码与文字格式即字体的文字输入与输出概念。

文字编码是解决文字输入问题,它是信息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是计算机实现文字输入的一种手段。通过二进制数来实现文字的输入。其编码形式也多种多样,如国标、GBK码、BIG5码、HZ码等等。文字格式则是解决文字输出的问题。不同的字体格式意味着计算机以什么样的语言来识别字体,即便是字体设计中最基本,常规的字号选择和字体调整在数字化境遇中也具有新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桌面出版系统的出现还引起了排版规则的改变,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不同字体格式语言的出现。因此,数字时代的字体选择意味着选择什么样的字体格式就相应的选择了什么样的字体外观。诸如PostScript字体、True Type字体这样的术语是在现代字体设计中经常会涉及的,这些都是打印机所“说”的语言。

除了文字格式、文字编码对汉字字体的影响外,电子显示媒介也对汉字字体形态的丰富产生了影响。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介改变了传统文字图形呈现的界面及文字呈现所涉及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电子显示成为时代的主流与特征。电子显示的形式多种多样,如LED屏显示、等离子显示等等,它们各自具有符合自身技术特点的显示原理(成像原理)。但无论何种显示,最终通过电子屏幕呈现的汉字都可归纳为点阵式显示也叫位图显示。位图又称光栅图,是使用像素阵列来表示的图像,每个像素的色彩信息由RGB组合或者灰度值表示。由于文字是通过像素点阵来显示的。因此文字的笔画,字架结构及比例关系都受到点阵密度及像素点规格的限制,例如LED字幕屏所呈现的汉字皆由一个个电子发光点所构成,其所呈现的文字则皆呈点阵字体,表现出一种全新的字体形态和视觉感受。在电子数字时代中,基于电子技术的影响,汉字字体形态呈现出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2. 1 多样化

先进的电子技术使得汉字字体的设计越来越少的依赖于专业的人工制作,这使得设计人员可以尽量发挥想象力,借助电子技术手段,不论传统与否的制造各种中文字体。这使得中文字体形态日益丰富,如综艺体、圆头体、珊瑚体等字体都是伴随现代激光照排技术而诞生的。

2. 2 界面化

电子产品的汉字显示界面的专业化,导致字体形态趋于界面表现,如手机、网站、电视中的汉字显示,为了适应各自界面技术及使用环境的要求,而呈现不同的字体风貌,但都与自身界面和谐一体。

综上所述,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为汉字艺术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动力。同时由于电子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中,其对汉字艺术的具体影响也在不断变化发展着,这就需要汉字艺术工作者与时具进不断深入此项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周海峰.拟像·合成·互动——新媒体艺术的美学思考[J].电影文学,2008(16).

[2]柳燕子.沟通的魅力——浅析数码艺术中的视觉传达[J].企业导报,2011(06).

[3]王春燕.新媒体艺术环境下的视觉传达设计[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1(02).

作者:魏力敏 李波

第3篇:新媒体中的汉字字体设计2

【摘 要】“立象尽意”是以象形会意为造字基础的汉字艺术设计的突出特点,本文试从新媒体技术对汉字字体设计赋予的全新的创作手段为立足点揭示信息技术对汉字“立象尽意”的具体艺术表现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 信息技术 汉字设计 立象尽意 研究

汉字艺术之美正是借助毛笔所产生的线条之美,借助外矩方圆,内律经序的图式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的。传统的笔、墨、纸、砚,各类材料的刻板印刷,各种书写方法都与形形色色的汉字字体样式相得益彰,显示出形式与材料工具统一的适宜性设计原则,充分显现出了传统汉字的意象之美。随着社会步入信息时代,汉字的意象之美在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中得到了全新的诠释,“意象”作为立象以尽意所提出的美学范畴即是有意义的形象和形象的有意义的统一。

传统的汉字立象表意是借助线条即由线条构成的图式在二维平面中以静态的形式语言来表达字义,如日、月、山、川等形象会意字,通过对对象的形象及情景描摹使观者观形知意,这种单一的静态的图式之美延绵数千年形成中国汉字独特的艺术风韵。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电子信息技术大量的作用于汉字设计创作之中极大丰富了汉字设计手段和艺术表现形式,对字义的表达也不仅仅局限于通过图式形象来释义。在汉字原有的矩形图式基础上,采用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如赋予文字声、色、质、动态等方法对字义进行充分表述。

声:声是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是信息传达的基本手段。传统信息传播主要借助声、图、文进行,由于声音对信息传播具有一次性消费和传播路径有限特点,故能经历时间保存传承下来的信息都为图和文字两种物质载体。中国汉字的象形会意造字方法所产生的文字图式都具有立象尽意的特点,然而一个意义完整和清晰的字义表达仅凭图式形象来承担似乎是不足的。信息时代中现代电声技术已解决了声音的记录,传播,长距离传播等问题,故新媒体中汉字设计可利用电声技术对字义及字义情景进行模拟,将声音元素加入汉字的设计创作中,声音与汉字象形的文字图式结合以期达到声形并茂的艺术表现效果。更好的表现出汉字的立象尽意的意象之美。例如对汉字中拟声词的设计创作则更适合发挥声音元素对文字形象的表述作用。

色:色彩作为物象的形式语言之一,大自然中的五彩千色都是由光作用下呈现而来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视觉,而对视觉影响最大的则是色彩,色彩可以用来象征事物,传达情感。中国汉字的书写及印刷长期以墨色为主,读者已经习惯了白纸黑字的文字色彩情景。而在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的新媒体中,利用LED等高显色指数的特点使颜色鲜艳明亮,加之现代印刷技术中的色彩管理技术使丰富的色彩艺术表现的实现成为可能。现代汉字设计中利用色彩进行字义与情感的表述已成为字体创作的主要形式手段之一。中国汉字的象形会意是注重“象”,并以象表意的。这个象是抽象的象,在对物象的描摹抽象过程中是舍弃了色彩的,而原本的象应该是包含色彩表现的象。

质:质在文本中指质感。质感源于视觉,和触觉有关。在造型艺术中把对不同物象用不同技巧所表现把握的真实感称为质感。质感作为立“象”视觉要素之一,能够形象再现物象。中国汉字是以线条组构的矩形图式来立像表意的。这种线条图式的象是对物象的形与态的临摹,具有概括抽象性。然而质感的再现是运用具象能力摹拟物象的表面肌理效果在二维平面中虚拟物象的体量与质地的。这种真实再现的具象造型表现在传统汉字的立“象”过程中是不可及也是不可取的。今天新媒体中艺术创作可借用信息虚拟技术对物象进行“真实”再现。由此,汉字设计亦可利用这种虚拟现实技术手段来丰富立“象”的造型形式语言,使象更为真实、更为生动。汉字的线条语言与质感语言相叠加的前提条件是应与汉字具体应用的情景为宜。

动:动感。传统汉字造型是以静态之象进行表意的,这也是与中国美学态度一致的即静态的审美意境,中国汉字通过部首偏旁的矩形组构成一个个静态的图式,在静态中以间隙留白的多少及笔画态势来寓动。传统汉字造型重二维轻三维,重静态轻动态的美学态度使人们长期习惯于并追求这种汉字的静态之美,忽略了汉字具有时间性动态美的创造与欣赏。新媒体中汉字设计可凭借设计软件的使用将静态的汉字变为动态的汉字。这种动态既包含以静寓动的汉字形态如通过Photoshop等设计软件滤镜功能生成风、火等动态的字体形态,更包括具有时间性概念的动态字体的生成。综上所述,新媒体中的汉字设计正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运用声、色、质、动等多种方法使汉字之象更为生动,让汉字焕发出新的气息。

参考文献

[1]信天骄.浅谈数字媒体的审美价值[J].中国城市经济,2010(08).

[2]刘肖冰.观念艺术的科技浪潮——新媒体艺术[J].中国科技信息,2005(22).

作者:魏力敏 陈亮

第4篇:导视空间境域下汉字字体设计研究

摘要:明确导视空间境域下汉字字体设计的排版方向与结体规律。从汉字字形本身剖判、钻探其排版方向、重心、中宫、笔形以及汉字设计的界格比例铺陈展开研究。导视空间境域下汉字字体设计需要一条横向中轴线稳定整行,排版需协调中西文混排且中文选择横向排列。导视空间中字体设计重心上移并且汉字的中宫适当放松,字体选择笔形稳固敦厚的黑体,以增加汉字的易读性;结体的界格横向中收缩紧,有利于在有限的空间排列更多的信息。

关键词:导视 横排 重心 中宫 笔形 界格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导视系统作为出行指引性的功能性设施而与现代人们紧密相连[1],而导视空间中的信息有效引导依靠于图形文字的合理布局,其中文字作为主要的任务承担,更能明确的、显著的、通透的给观者获取正确信息以达到指引功能。易读性与可读性是构成汉字识别性的两个重要因素,可读性是汉字在大段文字中能更快、更舒适地看清楚,而导视系统中主要考虑汉字的易读性问题。当然汉字的易读性与诸多因素有关,如汉字设计、光照、阅读距离、阅读速度等,这些相辅相成的影响因素共同构成了导视系统中的易读性,本篇文章主要从汉字设计本身入手探讨如何在导视系统中具有良好的汉字易读性。就导视空间域境中的汉字涉及到所呈现的物理状态,囊括汉字的排版方向,汉字的重心、中宫、笔形间架和汉字界格的比例一系列契机相连的关键因素。导视中所展示的信息旨在所有人群,没有社会背景、生活习俗等差距;在全球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导视系统中信息的承载愈加国际化,中西文混排指引不同语言背景的群体是势在必行,而不同文化背景下字体排列与阅读方式是不一样的,多语言混排也是当下不得不探讨的一个设计需求。

本文试图从两部分探究导视空间境域下汉字设计的规律与方法,一方面探究导视空间中汉字的排版方向,另一方面探究汉字字体设计的重心、中宫、笔形和结字的界格。

一、汉字横向排版设计

极早的文字图形甲骨文就已开始水平和垂直点画为主,垂向轴线几乎成为一切甲骨文的基调[2],其后上千年的时间一致遵循竖排版形式,这种竖向轴线在视觉上可以达到平衡并使整列文字达到疾读的目的。近代西文跃入中国书籍的版面,而西文从造字之初其字形结构就适应于横向排版,与汉字的排列形式造成格格不入的境地,迫使汉字从竖向排版转向横向排版,这是一系列范式的改变。之前汉字排版一条竖向轴线保持整列汉字的流畅稳定,汉字横排后轴线的功能转变为两个,形成了一条竖轴线稳定单字与一条横轴线稳定整行共同作用在當下的汉字设计中[3]。

(.一)横向中轴线稳定整行

当下我们的阅读习惯是从左往右、从上往下,依托于汉字呈现信息的导视系统自然也依照大众的阅读习惯而进行排版。而竖排时代的竖向轴线的规范作用依旧存在,邱振中在《书法的形态与阐释》有所研探东晋书圣王羲之的《孔侍中贴》(见图1),轴线平稳安定,每一个字都具有一条竖向轴线,每个单字的轴线尽量吻合严密,即使字与字之间的轴线有所错位断点,但竖向轴线的节奏并没有打破,在稳定中增加了活泼意味,这条竖向轴线除了使观者流畅阅读外,更是起着稳定单字的重要作用。而导视系统中排版是异常重要的设计环节,文字的排列好坏直接决定了导视系统识别性的有效信息阅读[4],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文字设计的时候其视觉平衡性,这时横向轴线起着重要的作用,轴线尽量让字体处于同一视觉线上,以达到顺畅阅读的目的。

习惯于横向阅读的今天,轴线的功能已经转变为竖向轴线稳定单字,横向轴线稳定整行,在进行导视系统中汉字的设计更应注重横向轴线的规范使用。因此横向轴线的重要作用在现代版式中占据绝对的指导性功能。让导视系统中的汉字保持重心在一条横向的轴线上,以达到导视系统中汉字的易读性与流畅性,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字》对横向轴线也有所深入研究(见图2),上面一行重心没有保持在一条横向轴线上,“界”的重心较高,“主”、“全”、“手”的重心较低,当把这字与字的重心连成一根线,可以明显看到这根轴线并不是水平直线,而是呈现弯折的轴线,这也导致字体呈现视觉跳跃不能流畅阅读。下面一行把“界”的重心降低,“主”和“全”的重心稍向上移动,使每个字的重心保持一条横向轴线上,视觉肌理平衡,从左往右能顺畅阅读,这也侧面映射出导视系统的横向轴线起着稳定整行的作用。观者在导视系统境域中获取引导性的文字信息时,让汉字重心保持在横向中轴线上并且稳定横向排列的字段,人体机能可以轻松、流畅、快速的阅读获取引导内容,这对汉字的易读性就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适应中西文混排

近代西文进入中国排版版面,两者的排版方向冲突让版面肌理呈现凌乱无序的视觉效果,如《注释校正英华四书》(见图3),中文采用竖向排列,英文受到其本身造字影响无法实现横向,两者在版面中如同在“决斗”显得格格不入,即使版面需要中文与英文交叉排列时,中文生硬的嵌入在英文肌理中,字号、字距、字形等都没形成统一,英文中嵌入几个大字号的中文,其也打乱了英文横向的流畅度,这是两种不同构字的方式所造就。如中国的草书至今无法优质横向排列,而西文从造字之初就是为横排而生,两者范式的不同实难统一版面肌理。自1956年全国报刊施行横向排版,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中西文无法协调合理组合排版。当下中国经过多年的印刷文字的发展,电脑排字可以随意横排或者竖排,但在全球文化交融背景下,中西方交流愈加频繁,而导视空间的文字也需要调整以适应中西文协调混排。

西文无法竖向排版这一因素在导视空间境域下成为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重要关键点,提供引导信息内容的汉字其排列方向就必须要权衡利弊关系。如宁波地铁车厢内的站点导视信息排列就稍显不足(见图4),汉字的中文站点导视信息均采取竖向排版形式,而中文对应的英文翻译着实难以竖向排列。如宁波地铁3号线的“体育馆”、“儿童公园”,宁波地铁2号线的“三官堂”、“孔浦”等站点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竖向排列,而站点所对应的英文翻译由于其无法竖向排版,设计者为了追求中文与西文排列方式的版面肌理协调统一,采取让英文翻译直接旋转90度形成竖向的排版,其违背了英文从左往右的横向阅读习惯并且英文站点的易读性极度降低,难以在短时间获取其引导的信息。西文竖向排列在设计案例中不是没有,大都存在于标题或者可以长时间注视获取内容的版面肌理中,但是在导视空间境域下,易读性必须要摆在首位。中西文协调混排在导视空间中显得尤其重要,汉字正文字体受其字形构造再经过多年的探索,竖排、横排切换已经变成可能,但西文导视受其字形结构的影响难以竖排。再有全球文化交融背景下,导视不单单只适应于本地人群,还应全球化考虑其导视引导信息的获取和重视中西文的混合排列形式,为了追求版面肌理的协调统一,还要兼顾导视中汉字与西文的阅读习惯和文字的易读性,汉字横向排列在导视系统中可以起着一个重要的协调作用。

二、汉字字形设计

导视空间境域下汉字的字形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观者不是如纸媒或手机屏幕般近距离读取内容信息,而是在一个空间中两者存在着一定的距离,选择一款导视字体首要条件是考虑观者能轻松、快速、准确地辨认并获取其引导信息内容[5]。这里就涉及到汉字字体设计,其中包括重心、中宫、笔形、界格等一系列契机相连的关键因素,在导视空间境域下汉字的设计要符合其引导功能性的本质诉求,汉字的这些契机相连的关键因素也要随着导视的本质诉求而进行细微调整。

(一)重心上移

汉字有重心,重心的调整变化会使字体呈现的面貌发生转变。在作为导视系统中,汉字并不是大段文字信息的导视,而是几个字的导视性功能,如“宁波站”、“洗手间”、“小心扶手”又或者一句话的信息引导性功能,如“车站出口前方请右转”、“换乘二号线请下楼”等,所以成段正文文本重心的诉求在导视系统中可以有一定的调整,也就是说正文文本对于重心的尽量要保持视觉中心与重心重合的位置区域,在导视系统中可以让重心调整高而让字挺拔俊秀、重心降低可以让字显得敦厚。导视系统中俊秀挺拔让观者能舒服、轻松获取引导信息,反之汉字敦实、厚重显得压抑、沉闷,而重心上移动可以让汉字视觉上呈现挺拔秀丽而影响观者在轻松的视觉中获取引导信息。

汉字的重心是每一个笔画按其结构规律进行有计划的布置组合而形成的重量均衡点[6],并且重心与汉字结体的诸多因素休戚相关,如笔形间架、布白等。设计者在预先制定重心的位置时,不同位置字体呈现的面貌是有极大的视觉差别,也就是说汉字的重心变换,汉字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见图5),笔者所作的“丰”字重心位置的变化示意图,前面一个“丰”重心靠下字体显得敦实厚重,后面一个“丰”重心靠上字体显得挺拔俊秀。所以在导视系统中重心靠下字体显得敦实厚重,重心靠上而形成的俊秀挺拔的汉字形态,观者能较为轻松、快速地辨认处于导视空间境域中的汉字引导信息,如方正公司为国家大剧院设计的用于导视系统中的方正俊黑体有可证笔者所作同样字号、字重的思源黑体和方正俊黑体相比较(见图6),思源黑体的“视”重心设置靠近中心点,显得端庄大方,而方正俊黑体的“视”用于国家大剧院的导视系统中,重心预先设置较高,显俊秀挺拔。另源自道路标线导视的台湾道路体重心偏上有所证,导视系统的汉字设计重心上移较为合适。

(二)中宫放大

中宫的概念源自于书法理论,用横竖直线把结字的界格划分为九个宫格,中间的一格为中宫。包世臣在《艺舟双楫》说“精神挽结之处,是字之中宫。安置于格内之中宫,上下左右皆相得矣”。著名字体设计师谢培元认为控制字面大小常用第二中心线,第二中心线中间的空间即是中宫,这比书法理论中主观意识控制中宫较为清晰。也就是说中宫就是汉字的中心部位,从中宫伸展的各笔形错落有致而不会歪斜倾倒。在纸质媒介或者手机类显示媒介阅读小字号文字时,中宫的大小决定了汉字的识别性,但是当纸质媒介或者手机类显示媒介上呈现一个非常大的字号字体的时候,中宫并不影响识别,因为当字足够大的时候中宫并不是影响汉字识别性的决定性因素。但在导视系统境域下中宫的大小对于识别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导视系统中都是远距离阅读的问题,当远距离观看获取信息时候字体也相应缩小,所以汉字的中宫在导视系统境域下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宫的紧收或放松决定了笔形间架的布置,中宫紧收,笔形间架势必收紧,字面显得清秀。中宫放松,笔形舒展,间架明朗,字面显得舒张,字形也相应的显得较为清晰(见图了),笔者所作的相同字号和字重的华文黑体、微软雅黑比较,华为黑体的“涅”用第二中心线中间所形成的如图示的红色区域a与微软雅黑的“涅”用第二中心线中间形成的如图示的红色区域b比较,可以看出华文黑体的中宫小于微软雅黑的中宫,华文黑体字貌字形呈现清秀,微软雅黑字形舒展,字面也较为开阔,视觉上同字号的微软雅黑比华文黑体大了许多。所以中宫设置大,字面视觉上显得较为大,由于导视系统中汉字的特殊境域,中宫放大,对于观者获取导视中的引导信息更有利。

(三)笔形稳固

笔形的特征决定了字体呈现的面貌,如隶书的蚕头燕尾、为了追求效率笔画被“一刀切”的宋体、端口方直无衬线的黑体等。当下导视空间境域中汉字的选择应使用易读性高的字体,常用印刷字体有楷、宋、仿、黑几种基础字体,各异的笔形特征决定了导视空间的实用性与效率性。2005年国内学者已经证实汉字的易读性宋体最佳而黑体最弱[7],这是针对当时纸质媒介条件下的易读性研究,媒介场域的转换势必会带来字体认知的转换,也就是说在纸媒具有高识别性的宋体置于导视空间场域中并不是最优选择。宋体是在楷书的字形基础上发展而来,其结构从属于楷书。宋体为了追求效率刻刀选择横笔画“—刀切”并且横笔画收尾处刻刀两次就可以形成一个“三角”,替代了楷书诸多变化的笔势。这也造成了宋体横笔画过于细,置于导视系统中远距离观看非常容易忽略难以正确的识别字体的笔形结构;楷书的笔画特征变化非常丰富且稳定,视觉上较为丰富,起笔与收笔带有的书法意蕴极为雅致,但由于楷书中宫收紧特征,字面视觉效果显小。而黑体笔形稳健、变化较小、横竖笔画粗细相近,置于导视空间境域中黑体依旧可以展示良好的识别性与易读性。将“宁波东站”四个字用同字号的黑体、宋体、楷体同时缩小(见图8),第一个标示牌采用黑体字,第二个标示牌采用楷体字,第三个标示牌采用宋体字,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第一个标示牌的“宁波东站”在缩小的境遇下具有最高的识别性,第二和第三个标示牌的“宁波东站”要弱于黑体。黑体由于横竖笔画粗细比较均衡视觉识别性最佳,宋体由于横笔画较细而难以完整获取字的笔画特征,楷体中宫缩紧字面视觉较小而晕染成一团难以识别,另王雪皎在《导视空间中汉字识别设计》中用“北京西站”汉字在光晕条件下的识别实验也有所证黑体字识别效果最佳[8]。

(四)界格中收

界格是预先用方格置于写纸上准确的叠折或勾勒汉字结体的范围,具有规范汉字横平竖直书写的作用。在字体设计中,界格还有一个功能是规范汉字的大小比例,汉字结体都布置于界格中,也就是说当界格的大小形状有所变化,结体的汉字会随着界格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导视系统中呈现信息的物理媒介都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空间排列下更多的信息,从结字的界格来探寻这一问题,如宁波大学导视牌中字数少的有“安中大楼”4个字的导视信息,字数多的有“宁波大学师生服务中心”10个字的导视信息,但是导视牌为了在视觉上为了达到视觉统一而采用统一尺寸规格的导视牌,这个时候预置横向中收缩小汉字的界格,就可以在有限的物理媒介中排列下足够多的信息。图9是源自道路标线的字型提案台湾道路体,汉字结体界格从以往的正方形横向缩短一半,形成一个竖向长方形界格,相应的,汉字视觉显示修长、挺拔,但界格缩小一半字体笔画较为多的汉字呈现的识别度极具降低,如台湾道路体中的“機”、“彎”。而方正公司为国家大剧院所设计导视系统的字体方正俊黑体,界格从以往的正方形横向缩短六分之一左右(见图10),笔形走势固定在收缩的界格中。方正俊黑體与思源黑体相比较,由于界格的限定字体宽度,字形呈现俊秀、挺拔并且易读性并不会像台湾道路体一样降低易读性,在导视空间境域中其引导性功能得以保证。另者结字的界格中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导视系统的承载媒介是有限的。也就是说承载导视信息的物理媒介是具有局限性,导视系统中的文字需要在有限的空间排列下更多的信息内容(见图11),汉字结体的界格中收可以有效地解决承载导视信息的媒介得以充分利用,在相同的横向距离内,中收的界格结体的汉字要比正方形的界格结体的汉字排列更多的文字信息。

结语

导视空间境域下通常为中西文混排,排版方式为了中文与西文协调版面肌理,汉字横向排版效果最佳。导视系统中汉字设计的重心上移,可以使字体挺拔俊秀;中宫放大,字体笔形舒展、字面开阔;黑体的笔形横竖笔画粗细均匀稳固,识别性、易读性更高;界格中收,汉字可以在有限的导视空间排列更多的引导信息。从导视空间境域下汉字字体设计来说,重心上移、中宫放松、笔形稳固和界格中收是一系列契机相连的关键因素,这一研究为导视系统中的字体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6NDJC0162)研究成果。本文为2020年宁波大学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导视空间中的汉字识别性研究”(编号:IF20200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娜婷、邰杰,城市空间导视系统发展趋势的初步研究[J]设计,2020 (01):154

[2]邱振中,笔法与章法[M],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2012

[3]王静艳,重心对齐-汉字设计的现代化之路[J]装饰,2015 (12):080

[4]周艳,文化景观中导视系统设计探究:以天一阁景区导视为例[J]设计,2016 (05):124

[5]杨帆、田军,城市导视标识系统字体设计功能与需求[J]艺术评论,2015 (08) 109

[6]王静艳、朱史霞,汉字字体设计的重心概念辨析[J]包装工程,2018 (12):039

[7]周爱保、张学民、舒华、何国立,字体、字号和词性对汉字认知加工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05 (02):128

[8]王雪皎,导视空间中的汉字识别设计[J]包装工程,2019 (04):068

作者:周艳 谢名言

第5篇:探析汉字字体设计的视觉传达与创新

摘要:现代字体设计突破了过去将文字个别美化的局限,利用文字具有的视觉传达功能,在二维空间创造更加丰富的视觉表达形式。文中介绍了汉字字体设计的视觉传达功能以及字体设计创新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关键词:汉字字体设计;视觉传达;创新

文字不但是一种视觉符号,同时也是记录事物的符号,文字的作用就是将语言听觉符号准确翻译成视觉符号,然后进行传播和长期保存。汉字结构有视觉图形作用,作为视觉形式的一种,字体设计是根据设计规律对文字进行精心、合理的安排。字体设计的本质是对字体进行图形化与演化的过程,通过文字和图形的结合,提高了文字在二维空间的视觉传达功能。

一、基于二维空间的字体设计视觉传达功能

(一)二维空间字体的视觉传达

二维空间是指理想参照面作用下,孤立的点、线、面在理想参照面附着组成的形态。基于这个表述,所有表现在这个相对参照面上的画作和设计,就是理想状态下的二维物体。所谓的一维、二维空间是对于感觉空间印象的人为定义。在二维空间中,依据一定规律将文字和字体设计、文字和图形编辑、文字和图形设计三种元素构成特定图案,通过视觉感受传达特定信息的活动,基本和平面设计一词含义相同。所谓的平面设计就是二维空间视觉传达设计[1]。

汉字是我国特有的信息符号,祖先对于汉字字体进行的持续改造与创新以及普遍使用的文字编排、插图应用,表明我们对平面文字和图案编排的追求形成了二维空间的视觉传达方式,或者说已经形成平面设计的一种意识与方法。这些形成了平面设计的雏形。有研究者认为甲骨文与商州青铜文可以说是人类早期的平面设计作品。印刷术发明以后,印刷字体不断演变等都是平面设计的范畴。字体设计是视觉语言的基础,汉字设计是我国平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2]。

就世界范围来看,拉丁字母的出现对平面设计造成了最大影响。19纪前期26个英文字母除了阅读传达功能,广泛应用到商业活动中去,字母所具有的独特个性和强烈形式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上世纪20年代,德、俄与荷兰等国家发起了以现代主义为主题的设计浪潮,并提出了字体设计的新口号,认为字体的形式是由其功能决定。字体设计是为了达到传播的目标,所以必须简洁、精炼、有渗透力。现代主义注重字体和装饰要素的组合,包豪斯以及俄国构成主义作品中都应用了几何图形与

字体编排的方式[3]。

(二)字体形态和图形设计

象形是各种文字共有的现象,象形而后发展为拼音,只有汉字是依据形态和声音产生意义的,特别是商代铭文图像具有更加浓厚的意味。文字的创造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的抽象思维过程,这种抽象思维围绕象形文字与表意文字设计进行。在“六书”理论里,字体设计包括了意象和特征,汉字的设计过程是视觉化和符号化的过程,人们根据设计意象挑选组合视觉元素,将其组合成有特殊形象的符号系统[4]。所以,汉字的构成不但具有意象的显现,实现了对信息的摄取与存储,而且让人们通过视觉对图像进行加工,通过获取的意象对字体结构进行完善。

二、字体设计创新

(一)字体设计创新的必要性

根据视觉传达设计原理,人类在进行思维的时候是一个将信息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是对符号进行选择、变换设计和创造的过程。所以,人类利用符号进行思维,符号是人类思维的主体。字体设计的目标是信息传达,在二维空间中设计师对字体进行摆放位置、比例大小、相互关联等要素进行安排处理的过程,再现了受众内心活动的思维过程,这种再现是通过文字与图形实现的。所以,字体设计就是字体图形化以及语言化的过程[5]。所以为了实现在二维空间进行视觉传达的目的,设计师需要发现新的创意,以创造出最好的设计方案。

(二)字体设计创新的有利条件

数字化时代给字体设计领域注入新的活力,给设计师带来了新的思想与方法。在进行字体设计的时候,作品的风格是由设计方法决定的,设计师应该根据特定的内容进行设计风格的选择。上世纪80年代苹果电脑开始应用在设计领域,字体设计经过了创造性的复兴过程。将字体和电脑直接建立联系,实现了字体设计中前所未有的互动方式。本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使人们进入数字化时代,视觉传达也必须改革传统模式,应用创新的思维和手段迎接数字化革命的挑战。

三、结语

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先进技术、设备和实践成果为设计师思维方式和设计手段的创新提供了可靠的精神与物质基础,实现了字体设计的延伸与扩展。所以,相关设计人员要以设计理念与思维模式为切入点进行设计的创新和探索,给字体设计领域创造又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姚蕴华.汉字字体设计的视觉形式新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04).

[2]赵倩.字体设计的视觉传达与创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

[3]金国勇.字体设计的视觉传达与创新分析[J].网友世界,2013,(22).

[4]王淑娟.浅析汉字字体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32).

[5]杜凯.汉字设计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大学,2012.

作者简介:

郭巧媛,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作者:郭巧媛

第6篇:汉字字体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本课题目的是研究包装设计中汉字字体设计的发展趋势,为包装设计所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从而促进商品销售。通过了解汉字的由来以及汉字在现代设计中的作用,分析汉字与包装的关系以及包装设计中汉字字体设计的作用与其体应用。提出包装设计中字体设计的发展趋势,用于指导现代包装设计。总结提出保证可读性和易读性是字体设计的基础、突出商品个性与字体设计融合发展、注重字体本身的个性化表达、注重和谐统一的形式美感的字体设计发展趋势。

关键词:汉字 包装 字体设计

中国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一、汉字的由来和在现代设计中的作用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具有深厚而独特的文化价值。从_开始的甲骨文慢慢衍生出字根,古人又根据“六书”中的规则对文字进行再创造,最终经历数千年形成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汉字的形体结构。在现代设计艺术中,汉字之所以得到许多设计师的喜爱,是因为汉字本身具有自己的意象,汉字中每一笔画的演变都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经历,设计师可以从汉字的一笔一画中找到灵感来源。

二、汉字与包装设计的关系

(一)包装设计中的汉字文化

包装的视觉设计元素包含了图形、文字、色彩、肌理、造型等,文字作为最主要的元素之一,不仅有着传达信息的作用,它的视觉形式也是非常丰富的。甲骨文古朴、强硬,灼烤过后形成的颜色线条带给观者原始神圣的感觉;金文笔画线条浑朴自然;石鼓文笔力钢劲,结构方正,规范严谨;小篆笔画横平竖直,粗细基本一致;楷書规矩整齐;行书用笔道劲,带给人直率洒脱的感觉;草书更是将书法升华到抽象的境界来表达心意,笔墨飞扬,行云流水一般。

汉字在包装中除了传递信息,还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造。吉祥文化是汉字中最常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它们常被设计师作为设计元素运用到包装设计中。(如图1)这组Cha Tzu Tang茶籽堂礼盒系列里,“喜溢朗楣”是添子的欣喜,“寿比南山”是福寿双全的满足,“生龙活虎”则是早日康复的简单幸福。配合其意象,以文字图像化镶嵌于图腾之中。(如图2)包装表面运用了古老的甲骨文作为包装的装饰,这种强烈的形式感带给消费者深厚而久远的文化氛围。现代包装设计中的汉字设计喜欢运用汉字自身的意象对汉字进行图形化处理,图形化以后的汉字更加生动、形象,视觉效果更加丰富,图文结合能加深包装在消费者记忆中的印象(如图3)。图形汉字在包装中的运用也让我们体会到汉字构形的魅力和古人创造汉字时的智慧,更彰显出汉字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汉字的意象美与包装设计中的意象

汉字作为包装设计元素,比拼音类表意文字有所不同。在数千年的演化中汉字独有的“以形表意、形意结合”的特点使汉字具有更大的创造性和独特的视觉效果。我国的传统包装往往追求优雅和含蓄的语言符号来设计,以传达与商品特征相关的情调氛围,反映出设计师追求内涵、高雅的艺术理想特质,同时也显现出汉字的意象特点。中国的传统包装不论是在结构,装饰还是材料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它充满了意象之美,包含着中国人民吉祥美好的愿望。(如图4)月饼包装礼盒图案中的花选择了梅花,在我国民间,梅花是高洁、吉祥图案的常见题材,也是古代文人高雅品质的象征。以抽象的形式含蓄地表达了“花好月圆”之意,能勾起人们明月寄相思的情怀。既传达了产品的理念,又能让人浮想联翩,意味无穷,突出显示中国独特的审美意象。

三、包装设计中汉字字体设计的作用与具体应用

(一)包装设计中汉字字体设计的作用

汉字字体设计在产品包装设计的诸多手法中有着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除了可以增加包装的美感以外,还能使包装在同类包装中脱颖而出。一个件商品包装如果想要有自己的风格,往往在字体上是不会使用原有的标准字体的,对汉字字体进行加工变形,形成符合设计构想的新字体,使包装设计富有新意,有别于其他同类商品的包装,从而达到字体设计的意义。

1.字体大小的作用。在包装设计中文字的大小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一眼看到的就是最大的字体,文字字体的大小是内容主次自动得到了区分。我们要善于利用字体大小使包装设计的版式更加合理,顺应消费者的习惯,使消费者阅读过程更加流畅舒适,以便促进商品销售。

2.字体颜色的作用。字体颜色和字体大小一样能够区分文字内容的主次,字体颜色的选择还是要以包装的整体调性为基础,在强调重点内容时也要注意整体的协调统一。

3.字体风格的作用。每一种字体自身是有一种情绪在的,都代表着不同的风格,我们要深刻理解不同字体自身的氛围,使用到适合这总氛围的包装中,就会出现锦上添花的效果,使消费者在看到这个字体时就能感觉到产品的基本类型。我们不会在奶粉包装设计时加入文化深厚的书法字体,字体的风格是决定包装整体风格关键因素,在选择的时候要与包装风格相匹配。

4.字体布局的作用。字体布局包括字体分布的位置,还包括字体的间距,段落的均衡,好的字体布局能增强包装的层次感,设计感。可以充分利用点、线、面的平面构成来设计字体在包装设计中的布局。

(二)汉字字体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以“999感冒清热颗粒”为例,字体最大的是商品名,消费者第一眼需要阅读到的是这是什么类型的药。然后紧接着消费者需要知道这个感冒冲剂有哪些效果,可以治疗和预防什么类型的感冒,和其他感冒冲剂功效的区别,所以包装中第二大小的字体就是功效了。我们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在功效和生产厂家、配方等差不多字体大小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功效为作为第二的阅读顺序,包装中关于功效的字体设计成了绿色,进行强调。绿色的选用也是遵守了我们整个包装调性的基础,没有破坏包装的整体色彩和谐。

我们常见的传统食品包装中使用的字体大多是书法字体,带给消费者悠远、厚重的感觉;矿泉水饮料包装中的字体大多具有流线感;白酒包装中的字体与传统食品包装中的类似,但不同的是多采用厚重、苍劲的毛笔书法来表现酒文化豪放的特性,符合商品的特质;在儿童系列的商品包装设计中,都存在着偏好使用较为可爱、圆润,具有趣味性的字体,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而针对女性化妆品类的包装设计中常使用到的字体则较为柔和、娟秀,例如日本化妆品“资生堂”,纤细柔美的字体使商品属性一目了然,带给人亲切感和品质感,增强了用户体验。

奢侈品的包装设计中是非常注重字体布局的,文字所处位置都是经过精心设计,遵从点、线、面的设计原则,确定文字分布。设计奇才马克安伦设计的香水包装,就是巧妙地利用点、线、面的构成,香水LOGO作为面,其他说明文字增加行间距作为线,生产地、日期作为点合理分布,使包装具有强烈的设计感。

四、现代包装设计中汉字字体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保证可读性和易读性是字体设计的基础

在文字的使用上,无论何种形式,都需要文字的辨识性,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上亦是如此。字体在编排或美化中不管如何变化都需要保证清晰可读的原则,便于消费者轻松识别包装的文字,获取有效信息。纵观中国汉字书法发展与演变,无论隶书、狂草或是其他书写形式,字体结构都始终保持不变。而这样的现象正是古人为保证文字清晰可识别的产物,也是书法得以传承的根本。因此,我们在产品包装中设计文字字体的时,不应在结构上过多变化,字体的变化也不能对字体本身的识别上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减弱其辨识度。所以从整体设计而言,无论使用哪种字体,都需要保证书写的连贯和保证书写的一般规律,只在局部做夸张、变形、替代等变化,以保证文字的可读性。

(二)突出商品个性与字体设计融合发展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不同风格文字的选用会导致包装带有不同的风格,在选择和创造字体时要使符合包装特性的字体。当我们确定一种包装风格后,适合的字体会增强包装的感染力,而这一风格一旦形成,将使产品开始具有强烈的品牌印象,能增强够产品的辨识度,加深产品在消费者中的印象。所以在字体设计时,我们不仅要使字体风格符合商品的属性,还要突出商品的形象特征和文化氛围,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如体育用品多使用充满活力、运动感的字体;历史悠久的传统商品则多选用书法字体来传情达意。

(三)注重字体本身的个性化表达

从字体本身来看,字体设计就是艺术形式的一种,能够展现出一种艺术的美感,为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每种字体都有各自的视觉个性,如黑体有坚硬、严谨、明确的风格;宋体有古朴沉稳、典雅大方的风格。根据产品的属性、特点与定位,来合理安排字体笔画的粗细,完成视觉感受的引导。比如活泼轻松的内容多使用加粗且连贯的笔画,而较为严肃的内容多采用纤细的衬线体来进行表达。

(四)注重和谐统一的形式美感

我们在阅读信息时,不仅会其意,文字在视觉上的表现形式也可能会对观者产生影响,甚至左右我们的阅读心理。为了保证字体本身的形式美感与设计的艺术美感,同时与整个包装设计相融合,应该保持字体结构的统一美。包装如果使用较多字体,不仅会显得画面构图杂乱无章,还会显得风格混乱不整体。所以,一般在进行包装设计时使用字体应该不超过三种,来实现字体形式的统一美。同时在针对内容主次不同上,对重点文字进行强调,通过比例缩放、粗细对比、疏密调整等进行变化。同时对不同处理的文字都应遵循一定的韵律和秩序完成字體的编排,保证整体画面及设计风格的统一与完整。而通过实现包装字体设计的统一美感将提高产品的关注度,从而使得字体设计给受众带来视觉冲击与视觉享受的目的。

总结

在一件完整的包装设计中,字体设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包装设计的众多元素中最重要的—项。我们在设计其变换形式时一定要直接明了地反映出商品的物质属性和文化特征,符合商品的销售群体、包装容器的造型或结构、包装的风格和不同文字属性的设计原则,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让字体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真正起到美化包装的作用,带给消费者美的视觉享受,从而促进商品销售。

参考文献

[1]郭颖浅谈字体设计对商品包装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9 (10):240

[2]沈卓娅设计解码包装篇[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

[3]李立群商品包装装潢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王打文字表现的另类空间[J]装饰,2005(3):129

[5]华健心标志设计与包装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

[6]熊礼梅包装中的字体设计[J]包装工程,2004,25(2):172

[7]徐雪松,杨钊,中西文字体设计比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0014,27(02)89-92

[8]谭懋明中国书法艺术与字体设计的关联性研究[J]设计,2016(07):146-147

[9]周小舟新媒体视域下字体设计课程改革[J]设计,2017(11):98-99

[10]李奎国内著名设计院校与师生的字体设计研究——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J].设计2017(21)66-70

作者:王雪羽

第7篇:徽州建筑符号图形在现代汉字字体设计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189-02

徽州建筑受到徽州文化和当地地理气候因素影响,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徽派建筑风格,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建筑多倚山筑室,择水定居,因地制宜,遵循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徽州特色的特征符号。建筑外观宛如水墨晕染的黑白色调,马头墙、天井、坡屋面的传统建筑形式,美轮美奂的徽州雕刻装饰,这些久经传承的古徽州建筑式样符号被设计师大量引用、提炼、创新应用到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设计领域。

文字是人类传播信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将语言这种听觉符号准确转换成人类可以认知的视觉符号的重要媒介,使人类的语言、思想得以传播、继承。而汉字这个表意的文字符号系统,本身的结构、造型就具有视觉图形的意义,汉字造字仿自然万物之形,将具象的物形提炼抽象化后融合在汉字方方正正的字体结构中。字体设计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当今信息高度发展,国际交流愈加频繁,信息交流更加依赖简洁图形传递。这样一个读图时代,汉字字体设计也有了新的形式和发展趋势。

黑格尔说过:建筑是用材料造成的一种象征性的符号。“四水归堂”的天井,“五岳朝天”的马头墙以及遍布建筑内部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艺术,都已成为徽州特有的地域建筑图形符号,是徽州建筑文化的体现。汉字起源于绘图,具有图案设计的特征,这使徽州建筑图形应用到汉字字体设计中成为可能,本文通过分析徽派传统建筑中的马头墙和砖雕中的装饰图案来研究徽州传统图案与汉字字体设计的结合方法。

一、徽派建筑元素马头墙

马头墙,又称封火墙,是徽派建筑山墙所采用的建筑形式,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远看一堵堵风火墙高耸云天,像似奔马昂首嘶鸣,故称马头墙。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高出屋顶,成为临近建筑高低、进退的过度,同时也可隔离火灾。明朝晚期,村庄建筑越来越密集,所以将马头墙加高增多,有的甚至多至五重山墙,状如屏风,俗称“五岳朝天”。

(一)马头墙的实用功能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在设计之初作为防火措施的建筑构件使用。因徽州多山多树,建筑中多采用砖木结构,砖木结构最大优点是承重与围护构件分离,但是这种木制建筑,最大的缺点是防火性能差。徽州村落建筑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大火可能会蔓延到整个村落,建在相邻两户建筑之间的马头墙,可以在相邻建筑发生火灾的情况下,隔离火源,避免火势蔓延。

此外马头墙高大坚固,覆盖面广,夏季可遮挡烈日暴晒,冬季可挡住寒风吹入室内,在寒暑换季中起到一定的降暑御寒的调节功能。

(二)马头墙的艺术装饰功能

马头墙不仅具有实用价值,经过古代设计师的精心设计也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徽州建筑色彩质朴简淡,白墙黑瓦,与徽州地区的青山绿水互相映衬,构成一幅静谧恬淡的水墨画。马头墙线条流畅,时?m时纵,起伏跌落,与屋顶形成黑、白、大、小、横、竖的对比,组成变化多样的格局,具有很强的韵律感,犹如“万马奔腾”,为原本恬静的山村增添几分生趣动感。

(三)现代图形设计中的马头墙元素

从几何学意义上讲,马头墙形象可以归纳为“一”字的线条形象,与屋顶坡面、建筑墙面以及墙面上小小的窗口组成了徽州建筑特有的点线面构成方式。几何学意义中的点与线是不存在,点只是表示位置,不具有大小、形状的意义。线只是点的运动轨迹,可表示长度而没有宽度和厚度。但作为造型元素使用,点与线必须具有了物质化的意义后,才能变为可视的形,为眼睛所感知,达到视觉传达的目的。

在2010年的安徽世博馆的标志设计中,设计师选用了徽州建筑中“五岳朝天”的马头墙形象配合徽州民居中常见的门罩,利用简练的线条勾勒出整体外观,配合大气的书法字体,展现出安徽的地域建筑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徽州建筑装饰中的砖雕

(一)风格多变的雕刻艺术

与徽州建筑外观的朴实、简练相比,徽州建筑内部的雕刻装饰则显得精巧多变、华丽壮观。徽州古建筑雕饰以木雕、砖雕、石雕见长。砖雕,是徽州三雕中最具魅力的种类,工艺精细,雕刻工整,主题突出,层次多变。主要见于门罩、门坊、影壁、八字墙、马头墙等处,其中门罩是徽州砖雕重点装饰的地方。

砖雕一般采用特殊技艺烧制的青砖为材料,由于质地松脆和功能性等多方面原因,不可能像具有韧性的木雕能够精雕细凿,多采用镂空或浮雕的方法。但青砖材料造价低廉,使工匠敢于自由创造,也使砖雕相对木雕、石雕有着更加随意多变的风格。

(二)徽州砖雕图案

徽州砖雕图案内容很广泛,人物、山水、花鸟、走兽、戏剧、生活场景、八宝博古、几何形体、文字、吉祥图案等,这些传统图形多蕴含着吉祥如意、平安多福的美好意蕴,百姓用借形、借音、表号等手段,来寄托对福、禄、寿、喜、财等的期盼。字体设计师在提取运用这些传统图形时,要建立在对传统吉祥图案深层含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化的提取、概括,运用传统与现代互相借鉴结合的方式,创作出既带有传统徽州文化特征,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图形文字设计。

三、徽州建筑符号与汉字字体设计的结合

(一)图字结合

图字结合的字体设计方式是现代字体设计中常见的方法,在文字标志、包装字体、字体招贴海报中常常见到。徽州砖雕中吉祥文字图案也常见到这样的文字装饰方法,吉祥文字图案以文字的寓意为主导,由各种图像组合成吉祥的装饰艺术图案。常见到的吉祥文字与图案有双喜纹、寿字纹、福字纹等等。例如《五福捧寿》中,蝙蝠的“蝠”与吉祥意义的“福”同音,借用蝙蝠象征“福”装饰寿字,寄托了福寿安康的美好意愿。这些吉祥文字雕刻图案,注重装饰的形式美与字图内在寓意结合的方法,可为现代字体设计所借鉴。 图字结合的字体设计方法,文字的笔画、结构都未做大的变动调整,注重文字字体形式风格与装饰图案的形意切合,强调字图和谐搭配、具象和抽象相结合的方法传达信息。是一种“半文半图”的字体设计方法。例如安徽旅游形象标志,就是用传统写意的手法,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黛瓦粉壁的马头墙图形配合书法体写成英文和汉字,文化意味浓厚,写意的黑白马头墙图形与彩色字体搭配呼应,不失美感,又较好的体现了安徽地域文化特色。

(二)文字的图案化

图字结合的字体设计方法,仅仅停留以图饰字的单一形式中,字体笔画基本不作修改,因此不能满足现代设计追求形式多样化审美要求。字体设计,更应从文字本身构成设计,创造更为丰富的创意图形字体。

1.文字局部图形化设计。在字体设计中可以将文字的个别笔画用图形替换,原笔画被置换为与文字字义相关的图形,达到强化突出的目的。使原本抽象造型的方块字具象化拥有了图形传播的功能,能一目了然的传达文字信息。徽州建筑砖雕中,有着丰富的图案造型,祥云就是砖雕中常见的装饰纹样,在众多的字体标志设计、包装字体设计中,常见到设计师采用云纹替换文字笔画,来渲染企业文化内涵,提升品牌气质。这种字图同构的设计方法使文字更能形象直观的体现字义,传达文字感情。

2.文字整体图形化设计。文字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汉字起源之初就是图形。文字的整体图形化设计,可借助“六书”的汉字造字理论,其中象形、指事、会意是汉字字体设计最为核心的方法。象形就是对现实事物的直接性描摹,具象的文字与事物图形结合,简明易懂。如“日”“月”;会意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入抽象的符号,一般加在表示具象概念的象形文字中。例如在“刀”字中加入一点成“刃”,使原文字具有了新的意义;会意则是两种以上的图形组合表示新意义的造字方法。如“从”字就是一个人跟着一个人,表示跟从的意思。

徽州传统图形繁复、细腻、精美,设计师在将徽州图形运用到字体设计中应在保持图案原有寓意的基础上进行精简,去除不必要的细节,再运用到字体的笔画搭配设计中。上文中提到,徽州砖雕吉祥图案中丰富的图形元素为字体设计提供了众多的素材。除了图案的主体部分,吉祥图边缘装饰的连续纹样往往也带有吉祥的寓意。表示富贵的钱纹,祈祝长寿安康的“寿”字纹,而云纹、回纹、卷草纹、盘长都可表示富贵绵长。这些图案常常作为徽州雕刻中边框或者装饰图案使用,有极强的装饰特征。这些装饰纹样线条化的几何特征,可很好的运用到方型框架的汉字字体设计中。

图中笔者借用了砖雕中方直简练的万字纹和回形纹,根据字体结构将纹样和字体笔画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在一起,使文字具有了砖雕的装饰意味,并且较好的保留了字体本身的识别性,达到了字中有图、字中有意的创意效果。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创新,使民族文化复活再繁荣显得尤为重要。徽州建筑符号以其独特的文化性、地域性艺术性特色决定了其在现代设计中的珍贵意义。我们在对徽州建筑符号进行提炼设计时,必须以对徽州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深刻理解为前提,才能设计出真正具有生命力和创新意义的现代徽州图形形式。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传承发展重要载体,同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新时代的汉字字体设计充满了实验性、趣味性。将徽州图形符号与汉字结合的图形化字体设计方法,必定会产生出既拥有创新的视觉效果,又包含传统文化意味的汉字字体设计形式,使汉字不仅可以“读”出来,还可以“看”出来,变字为图,提高汉字设计的传播效率和文化影响范围。

第8篇:汉字字体艺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字体装饰艺术的特点,学习字体设计方法,能从汉字的义、形和结构特征出发,对汉字的笔画和结构作合理的联想和变形,创意出美观形象的美术字。 2.从设计和创意美术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充分体会美术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学习用美术语言表达思想,提高审美文化素养。 3.了解中国古老汉字的历史及构成,感受汉字的奥妙和艺术魅力。增进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材分析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自5000年前仓颉造字的传说开始,到3400多年前殷商时期在龟甲和动物胛骨上刻写的“甲骨文”,再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文字,古老的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汉字篆、隶、行、楷、草不同字体的演化,形成了自成一体的书法艺术,成为中国造型艺术宝库的瑰宝;从古到今,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字的演化还直接促进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汉字的历史,掌握美术字体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技巧、方法。

难点:字体设计的创意。对学生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抓住字义、字形、结构等汉字基本特征,灵活、合理地进行变体,使原字体变得更形象、美观、活泼,达到创新的目的。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商标、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尺子,蜡笔或水彩笔

(教师)课件,,商标、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图片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在纸上写上书法 “甲骨文”车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车”为例子,了解汉字的历史。

(2)小结: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一种字体,具有美观醒目的特点,我们在书刊、广告、包装等方面都能看到,如果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美术字,那该多棒啊!

(3)揭题:《字的创意设计》。

2.了解设计创意字的方式。

(1)我们一起来过关,第一关火眼金睛 猜字 说说字的创意。

1、通过改变字的笔画 。

2、通以图形取代字的部分改变字

3、根据字义对字进行创意设计

4、对字进行花纹,颜色和影子的添加

(2)牛刀小试,

根据老师介绍的几种方法对“鸟”进行设计

1.根据老师介绍的方法试一试对鸟这个字进行设计。

2、教师示范

对“鸟”进行设计选择颜色进行填色,填色一般先画轮廓,再在中间填色。

3、出示在设计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孩子都用图形代替文字,所以举例从对比中知道注意保留字的形体,只是在某个笔画用相应的笔画进行设计。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4)展评:对照“笔画形状是否统一,结构是否稳妥,文字在格内是否满格,大小一致”的要点,共同评议优劣。

(5)课后延伸,拓展研究。

收集各种商标、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 对字进行设计美化装饰我们的生活。

上一篇:国产动漫下一篇:基站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