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农问题调查报告

2023-0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三农问题调查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农村三农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老人赡养问题调查报告

摘 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千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这次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我国农村老人赡养主要有两种方式:家庭赡

关键词:农村;赡养;老人;保障制度

近日,走访了一些村子,发现农村老人处境不容乐观,令人担忧。目前我省有近400万老人,其中八成生活在农村。在农村,养老几乎全部依赖子女,失去了劳动能力的老人,往往也就失去了家庭经济的支配权,农村老人没有别的经济来源,生活一般都是靠责任田和儿女的接济,自己年老体衰,无法赚钱使用,若子女不给钱,其境况就可想而知。有关法律文件指出年满60岁的老人养老保险金的领取是和其子女交纳养老保险金捆绑在一起的,而且,交纳也是自愿性。有的老人子女众多,他们仅看到眼前利益,不愿交纳养老保险金,相互踢皮球,如有一个不愿交纳,就导致老人无法领取养老保险金。另外,有少數老人的养老保险金子女领取后不给老人使用,若老人要时,儿子、儿媳轻则摆脸色给老人看,重则破口大骂,不给饭吃,老人只得忍气吞声,不敢再要。我院在处理几起赡养纠纷案件时,还遇到两个老人弟兄几个一人一个,但不允许老人住在一块,使老人精神生活更加痛苦。另有子女对于老人应该得到的养老保险金和其应该尽的赡养义务混同,认为如果父母领取了养老保险金,其就不应尽赡养义务,不承担赡养费或少承担。 虽然如此,但受“家丑不可外扬”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也由于法律宣传不到位,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强,一些老人在生存权与生活权被侵犯后,大都是选择默默承受。无奈之下请求村委会调解,但村上调解的结果没有法律约束力,子女不履行,村上也没有办法,只有极少数老人拿起法律武器,毅然走进法院将子女告上法庭,从而有效地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利。

1、加强农村法制宣传。一直以来,法律宣传在城里比较普遍,群众接触的机会比较多,而农村属法律宣传的盲区。利用村镇集日、法律大篷车、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宣传法律,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2、加大法律惩处力度。农村老人若遇到子女不赡养的情况,应摒弃“家丑不外扬”的封建习俗,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法院将会快速审理,最大限度地保护老人合法权利;若子女遗弃老人,则有可能构成犯罪,会受到刑事追究。3、乡村两级大力提倡尊老爱幼美德教育,进行好儿子、好媳妇评选活动,提倡尊敬老人光荣、遗弃老人可耻的良好风尚,把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树立起来,让哪些不赡养老人的人无地自容。4、从社会层面上考虑,我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养老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可在农村和城镇基层组织设立老年维权中心,作为老年人进行自我教育、家庭矛盾调解、社会基层关系协调及维权平台,加大对老年维权的支持力度。

农村赡养还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我们也通过此次调查探究出了一些重要原因。经过走访钟祥县各乡镇,我们也发现了每个家庭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由存在着一些共性。

一、农村经济欠发达,居民收入低,农民增收不明显,而且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也不健全。钟祥县的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油菜,近几年的干旱也加剧了农民的贫困程度,农村家庭户集体困难,也就不会考虑到老人的赡养问题了。导致失去劳动力的老年人口无人照料,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有的子女不堪重负甚至刻薄对待家中老人,老人连基本生活保障都无法满足。

二、农村历久就存在的分家分财产纠纷,导致老人被分散抚养或者遗弃。有的老人在分家时偏袒某个儿子,以至于其他的儿子内心不满或者心存怨恨,兄弟之间相互争斗,对付养老人的责任相互推诿。有的子女外出务工经济发达之后常年不回来探亲,导致在家的老人孤苦无依,满足不了生活需求而又无只能仰天长叹。

三、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钟祥县翰林村的村政府组织总是把老人赡养问题挂在嘴边并不落实到行动中来,上级分发的养老补助也没有如实如期的分发到位。还有的老人本已经达到要求可以领取相关补助但由于村政府并没有通知到位且老人独自在家并不清楚如何操作如何领取,也没上报,村政府也就草草了之,没有进行相关的调查和详细的统计。

四、子女外出务工增多,空穴老人缺乏关爱。其实父母老人需要的不是金钱上的满足而是子女能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都加快了,表面上看似有利于社会老人的养老保障,而事实上加重了老人的孤独。

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有如下几点。①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弘扬儒家文化,提倡尊老爱幼,遵守孝道,加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勇于承担。对农村青少年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从一开始就要抓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另外要把尊老爱幼,帮助老人写进表彰条件中,用精神荣誉激励大家。最后也要做好对老年人口精神上的安慰,让他们也能积极地面对生活面对人生以后的道路,让他们知道他们的身边不只是孤身一人还有很多关爱他们的人。②进行物质激励。村政府要支持每个人关爱老人,帮助老人,对于村里人对赡养老人有突出表现的行为要加大奖励,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和精神上的荣誉。③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经济发展是关键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当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人们才会意识到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要性,才会主动承担起赡养老人、关爱老人的责任。④大力完善农村保障制度。只有建立健全的农村保障制度,才能更好的做好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

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关系到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所以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发扬传统美德,提高自己的素质,从现在做起,关心老人,陪伴老人。通过此次对我的家乡农村老人赡养问题的调查情况显示出了在我国农村老人赡养问题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我们的解决,因此我们要为此共同努力,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数据.

[2]《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7期

作者简介:温嘉俊,男,1994年4月,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山东省临沂大学,商学院2012级工商管理一班。

作者:温嘉俊

第2篇: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且复杂的工程,它伴随孩子一生的成长。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幸福成长。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应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本文具体分析了造成问题学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农村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家庭教育主要指的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承担着为社会造就人才的任务,还承担着传播道德行为规范的任务。初中阶段属于学生人生的过渡期,家庭教育在这一阶段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农村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状况却不容乐观,仍旧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造成问题学生的主要原因

1. 缺少有效监管,致使学生没有正确的方向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部分学生家庭发生了一些变故,例如离异家庭、流动家庭、留守家庭以及单亲家庭等,这些类型的家庭关系较为复杂,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比较冷漠,处于这种家庭环境下的孩子最容易受到伤害。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社会阅历较浅,情绪变化较大,一旦遭受精神上的打击就会缺乏安全感,心理压抑、扭曲、胆小、缺乏自信,从而形成极端的性格,对社会充满仇恨。

2. 缺少教育,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因为遇到问题缺少引导,缺少教育,许多问题都无法及时解决,这为他们日后问题的出现埋下了祸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化、信息化以及国家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家庭类型趋于多元化,家庭教育方式多样化。然而,学生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基本都是由于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例如方法不合理,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严责苛问,甚至拳脚相向,最终导致孩子形成胆小懦弱、自卑的性格;望子成龙式教育,强迫孩子盲目地去学习某样东西,使孩子生活的无可奈何,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缺少沟通的家庭,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和孩子对自身的期望值不一致,致使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代沟逐渐增大,最终引发初中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缺少亲情的家庭,孩子成长过程中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自卑、孤独、敏感,甚至仇视社会的心理。现在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大多数父母为了弥补孩子,在给孩子拿钱方面较为慷慨,缺少计划。初中生自身缺少理财能力与自控能力,花钱大手大脚,追求生活享受,最终形成不思进取,懒惰贪玩的性格。

二、农村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直以来,我们一致认为教育的最佳状态重在一个“养”字。然而对于家庭教育来说,都是认为在于“教”,以至于重“教”而忽略“养”。其实,我们更应该注重对孩子心灵的养护,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滋养,点燃孩子对学习的热情,要还是家庭教育方面为主。另外,辅以学校与社会方面的帮助,及时解决问题学生的心理难题,加以正确疏导,让学生感受到各方的关爱,也必将成为一个有责任和爱心的人。

1. 家庭方面

其一,农村家长要意识到家庭教育的必要性。教育孩子是每一位家长的义务与责任,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影响着孩子,父母必须要以身作则才能教育好孩子。因此,家长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家教知识,切实担负起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帮助孩子全面发展。其二,帮助学生建立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不理想是造成问题学生的直接原因之一,不同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会形成不同的性格。和谐温暖的家庭人文环境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其三,树立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模式。家长应该改变传统的重视知识轻视能力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经常和孩子沟通,尊重理解孩子,鼓励孩子,对于孩子身上的坏习惯和缺点要及时帮助他改正,才能使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 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要全面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科学合理地组织家长参加学校的学习,向家长宣传家教知识,提升农村家长对子女的管理与教育的素质,促进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相融合。其次,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使家长了解学校的工作,了解教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尤其是问题学生的状态,并支持学校教育工作。最后,创建科学合理的家访制度,充分发挥家访的重要作用。家访作为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途径,能够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性格和家长配合,帮助学生克服身上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另外,家访还可以使教师掌握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依据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给家长提出合理建议,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更加紧密,也能够更好地向家长传播家庭教育知识。

3. 社会方面

家庭教育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社会各个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青少年儿童活动场所以及社会实践基地,加大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完善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等,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另外,社会各方面都要积极给农村孩子创建一个健康成长的氛围,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实践活动,积极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社会,融入社会。

总之,家庭教育对于初中生非常重要,家长的缺席或者教育方法不当都会对孩子的教育造成严重影响。面对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应该认真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段开平.浅谈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策略[J].文理导航,2017(7).

[2] 蓝云翔,安娅娅.学校教育干预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策略初探[J]. 南北桥,2017(20).

[3] 宋丽维. 我国青少年健康促进的家庭教育视角研究——以洛克《教育漫话》为例[J].济宁学院学报,2018(5).

(作者单位:甘肃省泾川县飞云镇中学 744300)

作者:黄茹玉

第3篇:农村学校师资配置问题调查与分析

[摘 要] 农村学校师资配置问题,是城乡学校不公平发展的主要因素。农村中小学师资低素质配置,导致农村学校的弱势地位。其师资的不均衡配置,除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外,有历史的人事制度原因,也有改革时新的教师岗位移动制度等原因。要实现城乡师资均衡配置、城乡学校公平发展,必须改革历史制度,制定公平和科学的教师岗位移动制度。

[关键词] 城乡中小学;师资;不均衡配置

[

[

根据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们于2007年10月对定西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就调查研究中发现的农村中小学师资配置问题进行分析,以供教育主管部门参考。

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是全国著名的干旱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资源匮乏,经济落后,教育发展困难多。该地区农村学校师资配置问题具有典型意义,此问题的调查分析,对解决该类地区城乡师资不均衡配置问题,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协调发展,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一、调研方式

本调研按照甘肃省教育厅的安排和要求,采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我们按定西市教育水平相对好、中、差的区别,对安定区、陇西县及漳县一区两县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分别召开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和部分学校领导座谈会。各区县座谈会参加学校包括高中学校2所,小学、初中各3所。座谈会上,教育主管部门主要领导详细介绍了本区县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学校领导各自谈了本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与会人员还进行了交流讨论。二是对教师学习培训条件、场地、资源中心进行了现场查看。对其他四县(临洮县、通渭县、渭源县和岷县)采用问卷调查和书面材料汇总的形式。

二、师资队伍概况

定西市共有各级各类公立学校2 264所,其中高中54所,初中234所,小学1 976所,另有民办学校26所。公办中小学教职工总数为30 674人,其中专任教师28 602人。专任教师中,高中教师4 759人,学历合格率67.6%;初中教师9 151人,学历合格率92.9%;小学教师14 692人,学历合格率97.2%。另有代课教师3 130人。全市有中小学特级教师30人,省级骨干教师124人、市级骨干教师843人;省级青年教学能手63人、市级青年教学能手171人;专任教师副高以上职称809人,本科以上学历6 350人。工作后参加学历补偿教育的教师达11 041人。

三、城乡师资比较

我国城乡学校师资普遍存在较大差距,西部贫困落后地区差距更大。这种差距表现在多个方面,既有数量方面的,也有质量方面的。

1.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定西市农村小学现有教职工12 833人,基本编制数14 320人;农村高中现有教职工1 933人,基本编制数1 988人。农村学校教师数量普遍不足,教师少、学生多、课程多,教师数量不能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城镇学校大多超编,定西市城镇小学现有教职工2 364人,基本编制数2 126人,初中现有教职工1 953人,基本编制数1 685人,高中现有教职工3 396人,基本编制数3 108人,全部超编。同时,教师编制与教学需求矛盾比较突出。随着农村学龄人数逐年减少和农村小学布局分散、班额小、年级齐全、课程门类多的现实,按省定生师比配备教师,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定西市农村地区还存在60人以下三年制小学教学点,按省定生师比1∶23配置,这些教学点最多只能配备3名教职工,导致教师工作量大或一个教师代多门学科,影响教师专业发展。

2.农村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低。定西市农村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6.9%,城镇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2%;农村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2%,城镇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6.5%;农村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56.5%,城镇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73.3%。农村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比城镇学校分别低2.3%、4.5%和16.8%。

3.农村学校专任教师职称低。定西市农村学校专任教师职称普遍较低,农村小学副高职称教师有8人,中级职称4 239人,分别占农村小学专任教师的0.06%和34.0%,城镇小学副高职称教师8人,中级职称1 088人,分别占城镇小学专任教师的0.35%、46.6%,农村学校比城镇学校分别低0.29%和12.6%;农村初中副高职称教师82人,中级职称1 708人,分别占农村小学专任教师的1.1%、23.5%,城镇初中副高职称教师120人,中级职称711人,分别占城镇初中专任教师的6.4%、40.9%,农村学校比城镇学校分别低5.3%和17.4%;农村高中副高职称教师108人,中级职称507人,分别占农村高中专任教师的6.0%、28.0%,城镇高中副高职称教师483人,中级职称995人,分别占城镇高中专任教师的16.4%、33.7%,农村学校比城镇学校分别低10.4%和5.7%。

4.农村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层次低。在我国逐渐淘汰中等师范学校,小学教师学历实质上向大专学历过渡甚至要求本科学历的形势下,还有大量中专(高中)学历教师在农村学校执教,这是包括定西市在内的西部广大农村地区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定西市农村小学有中专(高中)以下学历教师6 544人,占农村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52.7%,而高学历教师比例很小,本科学历仅占5.9%。城镇学校相反,中专(高中)以下学历教师547人,占23.9%,本科学历教师占15.5%。城镇小学高学历教师比农村高9.6%。

5.农村学校专任教师年龄结构差。定西市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为,两头人数多,中间人数少。农村小学51岁以上教师2 750人,25岁以下教师2 693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2.2%和21.7%,城镇小学51岁以上教师247人,25岁以下教师167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8%和7.3%。51岁以上和25岁以下教师农村学校比城镇学校分别高11.4%和14.4%。

6.农村学校专任教师结构复杂。由于历史原因,定西市教师组成结构比较复杂,有师范院校毕业生、职业学校毕业生、其他中等学校毕业生、“民转公”教师和“代课教师”,定西市现有“代课教师”3 130人,其中2 963人在农村学校,占94.7%。同样,职业学校毕业生、其他中等学校毕业生和“民转公”教师也主要分布在各农村学校。农村学校教师组成呈多样性,结构比较复杂。

7.农村学校专任教师专业水平普遍较低。定西市特级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省(市)级青年教学能手方面,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也有很大差别。如农村小学这类教师共有15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2%;城镇小学26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1.5%;农村初中13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9%,城镇初中12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5%;农村高中9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城镇高中46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5.9%。城镇学校分别比农村学校高10.3%、4.6%和10.9%。

四、城乡师资不均衡配置因素分析

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自然条件差,生活环境相对恶劣。这是造成城乡地区教师不均衡配置的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虽然有些客观因素我们一时无法解决,但用主观因素平衡客观因素造成的差别,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因此,分析由主观因素造成的差距,提出对策建议,完全有可能,也显得十分必要。

1.人事管理制度不利于教师流动。城乡教师数量失衡,城镇剩余,农村短缺,没有形成促进城乡合理流动的教师管理人事制度,城乡学校专任教师过剩和短缺不能及时得到调剂,造成教师资源浪费。从以上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定西市农村学校普遍编制有余,教师缺少,而城镇学校普遍超编,教师过剩。陇西县农村小学缺专任教师453人,城镇小学过剩120人;农村初中缺专任教师50人,城镇初中过剩专任教师164人。由于人事制度原因,调整或调动教师需要繁杂的人事手续和较长、较慢的过程,不利于教师发挥效用。

2.教师岗位移动制度顾此失彼。定西市实施教师岗位移动制度和教师公开选聘制度。此制度规定,凡是城、川区条件相对优越的学校,其教师缺额一律实行公开选聘,通过公布缺额岗位、组织报名、公开听课、组织考察等环节,产生调动对象;与此同时,在城、川区任教而教学质量差、学生和家长意见较大的教师,将被异动岗位,调往条件较差的边远山区学校任教。临洮县连续两年实施教师公开选聘工作,在公开选聘工作中,一律通过公开听课进行选聘,对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教师直接调入城区学校任教。2006年公开选聘教师57人、岗位异动教师119人。其实该市实施的教师公开选聘制度和教师岗位移动制度极不利于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发展,该制度实质上是将优秀教师选拔到城区或条件较好的学校,把较差的教师移动到农村边远山区学校,是人为地拉大农村和城区学校师资水平差距,不利于城乡学校师资公平配置,不利于教育和谐发展。

3.师资培训效果不佳。一是培训基地不规范。由于历史原因,市、县教师进修学校大多撤并,目前的教师培训基地有的设在某一所学校,有的设在教育局,其实是一间教室加一套多媒体。二是没有稳定和适宜的高水平培训教师队伍。多数情况是在培训时临时聘请培训教师,基本都是大学教师,他们既不了解当地教育实际,也不了解中小学教育和中小学教师,培训往往脱离实际。三是培训内容单一陈旧,没有针对性,不能适应教师的实际需求。由于培训都在假期,时间有限,大部分采用两三百人的多学科混合大课堂,培训内容每期基本一样,教师参加培训是为了登记,培训效果不佳。四是由于编制限制,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校无法为教师创造培训机会,提供培训时间。目前培训都在假期或双休日进行,影响教师正常生活。五是农村学校由于经费困难,教师出外考察培训少,只能限制在市、县这个小圈子,观念、意识得不到有效改变和提高,多形式培训受到限制。

4.“民转公”等较低素质教师大多分布在农村学校。一是“民转公”教师和“代课教师”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知识更新速度慢,教学水平低。二是由于前几年的地方政策因素,将职业学校毕业生分配到学校当教师,这些学生既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也没有教育教学技能,影响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5.新教师执教能力相对差。近年扩招后的部分毕业生专业知识基础差,有些毕业生在校期间没有经过教育实习,执教能力差,而这些新招考的教师大都在农村。定西市农村小学25岁以下教师占21.7%,这些教师都是近几年招考的新教师。我们在和校长的座谈中,多数校长在评价近几年招考到本校的教师时,使用最多的词汇是扩招、专业知识基础差和执教能力差。

6.代课教师教学不安心。目前,全市有代课教师3 130人,基本上分布在农村边远山区学校,这些教师每月工资只有125元,工资低、待遇差,远不如打工的经济收入高。他们之所以在低工资的情况下还留守学校,是想等待国家再次给他们“代转正”的机会,大多数心里矛盾,教学不安心。

五、建议

1.从政策上改革学校人事管理制度,高效利用教师资源。教师的归属和使用范围扩大到学区或区县,改变一个教师到一所学校后留、走需要调动的现状,随时解决学校间教师余缺问题和学科结构性矛盾问题,提高教师的使用效率,从根本上改变像陇西县农村小学缺专任教师453人,城镇小学过剩120人这种教师资源浪费现象。同时按省定生师比,以区县为单位足额确定学校编制。区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学校学生数每年变化的现实,动态管理学校教师编制问题。

2.建立科学的教师岗位异动制度,城乡师资均衡发展。定西市实施的教师岗位移动制度和城镇学校教师公开选聘制度其初衷是好的,目的是激励农村学校教师,如果不想到条件更艰苦的边远山区学校或要进入城镇学校教书,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但结果是不公平的,造成城乡学校师资水平的更大差距。根据本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建立适合本地城乡学校师资配置的制度、方法或措施,是目前解决城乡学校师资不均衡配置的关键。西部贫困地区目前至少可以采取两种措施,一是实施三年一周期的教师轮教制度,某年龄段或某条件范围内教师,在条件相对好、中、差地区轮换教学,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决定到期可否移动;二是实施一定区域内的“农村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县区内可以将全体教师一定比例的工资作为农村地区学校教师的津贴,拉大城乡学校教师收入分配,鼓励、激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艰苦地区任教。城乡师资配置制度和措施一要体现自愿,二要体现均衡。

3.进一步规范培训体系,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在职培训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主要途经,也是提高农村学校教师水平、缩小城乡师资差距的有效办法。目前,教师培训工作在形式上基本规范,但在成效上有待进一步提高。一要建立规范的培训基地。近几年,各县教师进修学校被削弱或撤并,需要加强建设。二要组建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培训教师队伍,提高培训质量。三要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培训教师要深入学校、深入教师,调查研究,将教师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他们。要采取多种方式,变单一的古板式培训为多形式的活跃式培训,使教师乐于参与培训。四要设立培训管理机构,合理规划,科学管理。教育主管部门要有专管师资培训的机构和人员,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要跟踪评估。建立健全科学而有特色的长效培训机制,逐步实现教师培训制度化。五要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多渠道筹措资金,设立教师培训基金,保障培训经费,解决教师培训中的经费问题,调动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变让培训为要培训,变分配指标为争取指标。六要建立骨干教师、青年教学能手对本校教师的帮扶制度,有帮扶、有考核,有任务、有目标,将考核结果作为考核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学能手的重要指标。七要建立教师自修激励制度,鼓励教师自修,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4.完善招考制度,注重招考教师的职业能力。由于师范院校毕业生大大超过教师职业岗位需求,近几年,各地都不同程度实施招考制度,但招考还是文化课或理论考试,很少甚至没有将教师职业能力作为考试内容,这些需要完善。招考制度必须具有教师职业能力的考核措施,而且要成为重要内容。

5.合理规划师范院校招生,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通过调查研究,省招生计划部门要按需计划招生数额,限制数量,提高质量,从源头上保证师资质量和水平。目前本科师范院校学生规模都在万人左右,专科学校也有四五千人。定西市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实行招考制度,近几年一半以上学生无法就业,造成就业压力。师范院校由于学生多、教师相对少,只注重专业知识教育,削弱对学生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很多学校连教育实习都取消,严重影响了师范生质量。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行政措施,督促师范院校重视学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开足开齐教育理论课和教育实践课,禁止取消师范生教育实习等不科学做法。

6.解决代课教师问题,避免出现“后遗症”。目前,代课教师普遍学历层次低,教学能力差,影响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政府部门要长远规划,明确政策,对代课教师将来的前途要有明确的表示,以人为本,不能使他们在矛盾中等待甚至幻想,贻误他们发展的机会,同时影响学校教学。我们要吸取“民转公”教师长期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教训,尽快尽早解决代课教师问题,避免再一次出现“后遗症”。

作者单位 甘肃省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 王永丽)

作者:常 彦

第4篇:农村三农问题调查报告[定稿]

自从中共中央对关于“三农”问题的四个一号文件一一在三湘农村落实以来,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三湘大地日新月异,全国上下都惊叹“三湘巨变”。在2005年“二会”中,“三农”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为了亲身体验一下如今的农村生活,发现和了解如今农村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竭尽我们的薄力,呼吁人们的关注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出口,2005年4月18日,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马列学习研究分会为切实地关注和了解“三湘巨变”和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开展了题为“关注三湘巨变,感受和谐社会”的问卷调查活动。我们——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十六名同学,组成一个调查组,分为三个小组,随着春风,来到宁乡*,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农村调查访问

1. 土地,农民的命根子. <1>.吃饭靠种地,致富得打工. 我们踏入这块土地时,农民伯伯正在地里抛着秧.放眼望去,一棵棵嫩绿的禾苗,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观.只是田地里种的,除了水稻,还是水稻,偶尔能见到一个水塘。经过两天的走访,我们了解到这的地并不多,每人的责任田约六分。水稻是一年两季,一年下来,亩地能收割谷子1000多公斤,化肥和农药等的开销100多块,粮食只能供自家吃。再者,田地里只单调地种水稻,几乎没有其它的经济作物。 村子里的村民,能出去打工的几乎都出去打工了。村里的孩子,大多都是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有一位家长说:“农忙时,也用不着回来,在外面打工要划得来得多。再说,田又不多,又是抛秧的,我们俩口子也能忙得过来。”稍年轻一点的中年男子也出去打工了。有个村民刚要出门,碰见了我们,热情地和我们说开了:“到了家忙的时候就回来忙农活,平时就外出打工,”(那一年能赚多少呢?)“其实也赚不了多少,人家是老板,我们只是打工的。” 吃饭靠种地,致富得打工,这已经成了农村的基本情况。现在农民的专业正一步步由种地向打工倾斜。术业有专攻,农民更擅长的是地里的活儿,为什么不能从土地里去寻求致富的道路呢? <2>.农民没了地,吃饭成问题。 走在充满泥土芬芳的田埂上,我们眼前出现一片林子,种植着观赏树,令人赏心悦目。再往前走,在一房子前遇见一位退休教师模样的老爷爷,听了我们的介绍和问题,老爷爷很愤慨地指着眼前的这片树林说:“这个呀,是人家租了我们的地,有十几亩呢,种了这些树,说是十五年后归还,也不知道到时候能不能归还!就算归还了,这地还能种谷子吗!我家也有一亩多地在这儿呢,只剩下一亩多地种水稻。” 在附近我们又碰到另一位老伯,担到这些树,他很平淡地说:“这是人家大老板的,一棵买回来要好几千,能赚好几万呢,我们做不来。要是死了几棵,我们可赔不起啊。” 听着听着,我们原本欢喜的心,凉透了。一方面,农民阶级的地被这样占用了,农民怎么吃饭呢,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致富之路,为什么我们的农民朋友不能走呢? <3>.“三个代表”不能只在嘴上提,农民的利益要摆第一。 那位老爷爷领着我们看了砌在田边的水泥堤,说:“这是记念刘少奇诞辰100周年时修的。好看是好看,但这样砌了以后旁边田野的水就留不住了,肥也随着水流走了,这田就基本作废了。” “三个代表”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的人民的利益。这不能是一句空话,而如今,农民的基本生活人口保障都受到了侵犯,我们还能说维护了最广大的人民的利益吗? 至人类社会以来,土地一直是人们的命根子,生存的命根子。而农民担任着耕耘土地这一光荣使命。农民应该发挥自己的专长,充分利用土地,从而发展经济。而国家和政府也应该给予积极指导和全力支持,而不应该损害农民的利益。这儿离长沙市近,具有发展种植观赏树的天时与地利,缺少的是“人和”。政府应该提供农民技术,提供部分贷款,就算有风险,农民也可以买保险以减少风险。

2.农村的腐败不可忽视,体制有待改进。 <1>.民主不民主,不能看表面。 当我们提到选举时,老爷爷说:“票是我们投的,可是候选人就只有一个。”我们听了,真是哭笑不得。 当今社会哪都讲民主,农村自然也不例外,而像这样,给每人一张选票,然后让他们参加只有一个候选人的选举,这是民主吗? <2>.领导干部,摆正作风;交接工作,理清账目。 老爷爷还提到:“当年,修前面那条公路的时候占用了我们的耕地,说是补贴我们十几万,到后来发下来只剩一点零头。其它的呢,鬼才知道到哪去了!这十几亩树林也不知道到时候能不能退还回来?这都是上一届领导班子留下来的问题,现在又换届了,他们才不会理会这些事呢。新官不理旧账。 前几年的腐败问题抓得紧,却没抓到农村来。在农村,无数农民的血汗钱无故流失,都被揣进了个人的腰包。父母官犯了错,农民到哪讨说法去啊? 一届领导,草草离岗,另一届干部,匆匆一岗,未解决的问题不了了之。 <3>.公有乡镇企业怎会成为私有? “那个砖厂,早些年是我们村公有的。”老爷爷还提到这样一个问题,“这会儿,也不知道怎么弄的,搞什么股份制,我们农民又没有分到股票。股票就掌握在几个人的手里了,这不是私有了吗?而且原来砖厂每年给村里上缴十五万,而现在呢,只有七万多一点!另外的那七万呢?” 国企改革,农村也迈出了一小步,而在这个农村的小角落,这个改革并不完善,可能还有很多电冰箱操作,这些老师有损农民利益的啊,这种又怎能坐视不理呢。 农村的腐败与农村的体制似乎总是容易被大家忽视,而恰恰这又对发展农村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提得最多的是法制,“以法治国”。首先,国家得制订出一套适于农村,针对腐败与乡镇企业体制的法规。再者,都进行大力宣传,像我们大学生,就应该多下乡进行法制宣传,让农民建立起法制意识。农民的意识上去了,对腐败现象也是一种监督,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3.贫富与教育。 <1>.教师与农民. 在访问中,受害最深的农民并没有提出什么问题,倒是一名退休教师的老爷爷,在指出这些问题时忿忿不平,他说:“其实我是吃国家粮的,只是看到这些事情时看不过去而已。” 在访问中,当我们问到村里是否有公布栏时,有的村民说有,但很少去看,有的甚至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公布栏。当问到村里的经费从何来,往何去时,他们说:“村干部让交钱就交呗,也不是很清楚这钱干什么去。” 农民伯伯,你们自己都不起来关心和维护你们的权益,岂不是给很多小人可乘之机。 <2>.教育支出,农民的难题 当问到小孩的教育问题时,一个中年的父亲说:“我家的小孩五岁了,现在上幼儿园。”(那以后会不会让他上大学呢?)“以后啊,他要考上了,就贷款也要让他上了,要是没考的话就算了。” 说到教育费用,是很让农民头痛的问题,被访问的一位农民说:“如今农业税是免了,其实农业税免不免没多大关系,也就几十块钱嘛,主要是这小孩子上学,太贵了!”其中被访问的一位村民比较有意思,他说:“现在农村抓这个计划生育没有以前那么严了。现在谁还敢多生啊,到时候小孩子上学就是一个大的问题了。” 被访问的村民中,很多人都说他们的小孩念完初中就出去打工了,而上高中的只占极少的一部分。 读书一直被视为跳出农门的最好的途径.并且,每一个孩子,不论是穷人家的孩子,还是富人家的孩子,都享有同等的爱教育的权利。不能因为教育经费的过高,而剥夺了孩子受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权利。 如上面所说的那样,加强农民的法制意识和保护自身权益意识。另外,国家应增加教育经费,扩大教育贷款面,让孩子们能通过贷款完成学业;另一方面,呼吁社会上有成就的人士,为祖国的未来投资吧。 带着调查的使命,我们走进农村;带着更艰巨的使命,我们走出农村…… 调查统计: 一:农业及农村基本情况 根据问卷反映情况,该地农民均以水田为主,人均占有水田约0.86亩(局部统计数据,分布于0.5---1.25亩之间)。每亩可产出约800斤粮食,按粮价为1.2元每斤计算,再扣除农药、化肥、种子等成本因素外约收入800元,每年两季共1600元,即人均种水田收入为1600*0.86=1376元。若以前需交纳农业税,则人均收入减少近百元。另外在靠近花明楼景区的农村里情况显然好于其它村子,往往信息流通,副业发展,但人均占有水田偏少,生产成本偏高。总的来说,壹千三百多元的人均收入充分反映了农村生存环境之恶劣,进而说明了农民不玩出打工或发展传统农业以外的副业的话,不可能生存下来。况且这个数据还可能是一个较实际偏高的数据,也是一个平均数据。然而实际情况这一带的副业并不发达,基本上是很不发达,我们猜想是劳动力不足还是人为外出打工较划算的原因(或许这正是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的原因)。另外,我们在手上的长沙市四县经济发展报表中发现,宁乡县第二产业(工业)产值居(湖南省)长沙市第三位,然而在我们走访的几个村庄里却没有一家工厂,不 知识城乡差别还是地域差别? 长沙市所辖四个县市经济发展基本情况表(2000年) 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望城县 总人口(万人)73.90132.72131.4271.74 GDp(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87.17 17.03 47.98 22.1667.55 17.23 32.07 18.2561.72 19.41 21.67 20.6449.72 12.01 21.60 16.11 人均GDp(元)11780507847216941 农林渔业总产值(亿元)2735273231.6318.36 工业总产值(亿元)4626129216.2913.3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642228315.631275 财政收入(万元)30000272151593914075 财政支出(万元)40239415182646320511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3267.783052.842928.302513.08 二:生活水平 农村的生活水平无论如何是不好多恭维的!虽然我们采访的村民均有电视机、电风扇,有的还有电话、但仍然鲜有电冰箱、洗衣机等,而且很多是有电视机但无线(这意味着他们了解外界的途径还不够宽)。农民们在吃穿住行上都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当然,在低保、残疾补助等方面实施还好! 三:受教育情况 除个别情况外,这些村民的孩子都是初中毕业,这证明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工作是有成效的。然而,在这几个村子中却鲜有升上高中、大学的。并且据农民自己的观点是,读书显然是有用的,但孩子们读不起,不愿读(即孩子们认为没有用处)。我想这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同时很多农民认为读书是有用的,用处就在于挣钱,因为他们大多数表示如果能挣钱,不读书也可以。 四:农村基层民主情况 一般来说,每个村都有村干部,这些人都是有村民自己选举产生的,但是据了解候选人一般6——7人,不知是否差不多为等额选举。村民认为村干部工作基本上满意,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村务(财务)公开这些事。对于村级以上的干部就简直什么也不知道! 五:医疗卫生情况 现在的农民们大多数不再相信迷信,生病之后都想到吃药打针。但是较贵的医疗费用使他们不得不在生病时先拖一拖,或者弄一些土方子来治病,随便买药吃时普遍的现象,上医院检查那是万不得已的事。六:外出务工情况 这无疑是我们采访的值得高兴的事情,应为我们采访的人中没有被拖欠工资的,也没有在城里遇到麻烦的。在外打工的人平均每年可以省下几千至万元以上寄回家。这几乎成了农民生存的根本,因为比农业收入高的多。 “三无人员”应保尽保对农村“三无人员”(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人),应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对因残、因病或因天灾人祸导致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应优先纳入保障范围。最高达1500元/人一年长沙县、望城县、浏阳市、宁乡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840元/人一年,散居农村“三无人员”全额享受,其他特困人员差额享受;由敬老院集中供养的农村“三无人员”则为1200元/人一年。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1200元/人一年,散居农村“三无人员”全额享受,其他特困人员差额享受;由敬老院集中供养的农村“三无人员”为1500元/人一年。

第5篇:周边农村三农问题调研报告

中央财经大学 寒假社会实践

会计学院09级会计2班肖健思

周边农村三农问题调研报告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去年农业直接补贴税的发放更是体现了中央关于三农政策的具体实施。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对三农政策在汕头市朝南区(以农业生产为主)中的具体落实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此次调查采用了问卷的形式,共设置了10道题,其中有8道选择题,2道简答。问卷共发出300份,回收了286份,回收率为95.3%,而有效问卷有273份。

就问卷中的四道选择题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的四道选择题为:

1.你对三农问题是否关注?A.是B.否

2.三农指的是哪几个方面?A.农业 B.农田 C.农村 D.农民

3.你对三农政策知识的获得来源于:A.电视 B.广播 C.报纸 D.听说

4.你认为三农政策的制定对农民来说: A.有帮助 B.没有帮助 C.不知道对以上四道选择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第2题是有固定答案的,而其他3道题是反映个人意见的,没有固定答案。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有26份选择了正确答案,正确率为33.77%;而对于第1题有54份问卷选的是B答案,这就意味着有70.13%的农民对党中央制定的政策还并不是十分关注;对于第3题有49份选的是D答案,就是说63.64%的农民是听说的,而不是他们自己积极主动去关注去搜集有关的政策信息.对于第4题,有42份选的是不知道,比重为54.55%,更加体现了农民对政策意识的淡化。尽管这只是部分地区的个别反映,但却是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的真实写照。是我国农业落后,农民增收困难的真实反映。调查表明:该地区农民对农业政策的关注程度是非常低的,这也说明政府结构在农业政策的实施推动过

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充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农民自身素质普遍偏低,他们一般不会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关注政府的政策,在政府制定政策后,没有做到有力的宣传,使得政策没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最终导致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2)农民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农民收入低,而且增加收入的途径有限,致使农民增加收入极其困难,使得农民在扩充自己知识,了解国家政策的投入非常低,所以对国家的政策关注程度自然不高.而城乡差距的扩大更衬托出农民的贫穷与落后,使农民收入表现相对低(3)农民思想禁锢,小农意识仍然根深蒂固,进一步制约了农民积极创新,开展新事业的思维。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13亿多人口,9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村教育对于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农村现代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万家富;农村定,天下定”。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因此“三农”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

虽然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只是在一个小范围内实施,但反映的情况却是我国大部分农村的实况。尽快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迫在眉睫的紧要任务。对此我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农民的竞争意识,增强农民的就业后劲。目前,我国农业在总体上实现了温饱、进入小康的前两步目标,已经开始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迈进。然而,中国农村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需要的状况,这将成为阻碍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这样,如何培养大批安心在农村的专业人才和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普及农村义务教育。(2)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不断进行创新,积极发展优势产业.积极发展蔬菜、水果、畜牧、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及技术密集型产业。不断推进农业土地制度创新,生产经营组织制度创新,培养农业高科技人才,建立农业领域的龙头企业,主导产业。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级财

政要安排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较大幅度地增加对龙头企业的投入”。 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的技改贷款,可给予财政贴息。对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培训、营销服务,以及研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基地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等,可给予财政补助。创造条件,完善农产品加工的增值税政策。对新办的中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要加强创业扶持和服务。(3)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立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转变思想意识、观念,解放思想,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更加注重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倾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的倾向。我国现在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今后在支农补农的政策上既要保持稳定性,连续性,又要进一步扩大范围,加大力度,增强政策的“边际效应”,实现农民的增富减贫。要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必须抓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要素,切实保护好耕地,积极引导农民理性种粮,引导农民建立销售协会等中介组织,积极利用期货市场,开拓国际市场,避免粮食市场出现新的大起大落,影响农民增收。(4)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大农业税免征减征力度。第一,转移农村富余劳动,不要一门心思地尽想着往城里送,还应该立足农业和农村,尽量将农业做大做强,让更多的农民不需要进城,在农村就可以发家致富,所谓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应该是一个相对的、变化的概念。相对现在农业还很落后萧条的情况,九亿农民当然是太多了,但假如我们把农业的本职工作做好了,这个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富余”是不是会少余一些呢?第二,加快速度,加大范围,重点向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倾斜,并警惕农民负担以各种隐蔽的形式反弹;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有条件的地方将提高补贴水平,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将大幅度增加;对农村教育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投入也将有较大幅度增长。(5)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这不仅仅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要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必须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不仅要做好农村内部改革的文章,而且要做好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文章。从农业农村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来看,主要是“三个不协调”,一是就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不协调,二是城镇化进程与工业

化进程不协调,三是资源与国民收入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协调。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都发生很大变化。总之,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处在探索阶段,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相信在党的政策指导下,通过农民的勤劳勇敢地奋斗拼搏和积极主动地真抓实干,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农业必将呈现一片艳阳天。

第6篇:新农村问题调查报告

调查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这五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尤为重要。在调查中发现,有将近百分之九十的村民对现任村级领导班子不满意,还有百分之六的村民不在乎,只有将近百分之四的村民对现任的村干部感到满意,而且这百分之四的人不排除这些村干部的亲朋好友等感情因素。通过数据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干部领导班子,支持率和满意率竟是超出意料的低,没有群众的拥护,没有带领致富的能力,带头致富倒是做的很出色。此外村干部思想认识存在误区,没有全面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把新农村建设视为新村建设;重当前见效,轻长远受益,存在短期行为和追求轰动效应的思想,为求“政绩”而急功近利;只知道争取上面资金支持,不组织农民投工投劳。

(2)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难。村的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村级集体收入每年不足1万元。目前发展集体经济比较困难,原因也很多,一是受到资金的限制,二是缺少技术,三是缺少优秀管理者及有效的管理机制。但发展集体经济对于维护基层工作正常运转、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乃至巩固基层政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资金“瓶颈”制约。各级政府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很高,力度很大,但面临的困难是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一是地方财力的承受能力与相关配套政策之间有差距。目前县乡财政比较困难,县市以下政府的各项配套建设资金难以落实。二是建设资金来源有限。村税费改革后,村义务工正在取消,“一事一议”筹资方式和额度,远远不能满足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公益性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三是村债务沉重。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村平净负债仍有4.31万元,投入新农村建设力不从心。

(4)近几年来,随着村民收入的逐渐增加,改善居住条件已成为村民的迫切愿望,而且建房标准规格也越来越高,回眸村里住房的发展历史,村民有这样几句话:70年代建土砖平房,80年代起楼房,90年代建洋房,新世纪农民建别墅房。近10年内村农房建设将是一个大的发展时期,但透过目前农房建设的火爆场面,不难看出不少农房建设工程还存在很多问题。

农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有:

1、地基基础处理不当;

2、墙体质量问题多;

3、混凝土强度不够;

4、“结构设计”不合理。

此外,村民盖房因贪图便宜而购买使用废旧建材的为数不少。近年来,在村住宅更新改造面前,城市房屋拆迁中产生的大量旧砖石块、钢筋楼板流向我村。如一些旧钢筋被重新浇注在混凝土中“二次使用”;一些旧楼板、旧砖瓦和新材料搭配使用盖出“新楼房”。给房屋工程质量留下了一定的隐患。

(5)村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新农村必须以高素质的农民作支撑。目前大量年富力强、素质较高的村民离开我村,外出务工经商,留在村从事农业生产的村民整体素质偏低,农业科技推广、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难以提高。要在开展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同时,加强对在家务农劳动力的科技培训。

(6)农民工问题。在打工收入成为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的今天,要增加

村民收入就必须增加农民工的收入。然而大多数农民工从事的是工资低、待遇差的体力活,增加工资的潜力很小,并且随着各项工作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民工的就业形势会越来越难。究其根源是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不足。

农民工外出务工为家乡的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我们在看到贡献的同时不要忽略他们为之付出的最大成本——家庭。由于农民工在城市里的工作和收入的不稳定性,决定了大多数农民工不能带妻儿老小一同前往,于是便产生了老、妇、幼留守问题。

农民工以其经济收入为家乡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他们为之付出的家庭成本却很大。既不能孝顺老人,也不能照看孩子,既不能享受家庭的温暖,还耽误了婚姻大事。这些留守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果不采取应对措施而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必将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新农村建设也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第7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社会调查报告

姓名:

院系:

班级:

学号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在中国,留守儿童的存在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尤其是在西部地区。长期以来留守儿童问题严重的影响了社会的不稳定性。所以,在暑假期间,我利用空闲时间走访了县城周边的农村一些家庭详细询问了这些孩子的情况,得出了如下报告。

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环境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是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的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监护的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情。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

(二)心里问题:由于这些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 ,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其他监护人代替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这些孩子在遭遇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情形是,没有自己可以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都只是自己处理。尤其是当他们遇到挫折时,他们不愿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例如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鱼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或者是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的管教和批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斤斤计较,不合群;还有就是对父母产生怨恨心理,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

(三)品行问题:留守儿童一般为学前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由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大多数由文盲或半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都普遍认为不变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所以这些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换,且难以及时得到修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四)学习问题: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而双亲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样很难得到父母在学习上的辅助,因为留在家的父亲或者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接受学校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不要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些孩子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偏下。当然一部分孩子学习很努力,但父母的期望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很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孩子由于自控能力差,无人督促学习,再加上受外界的影响,认真学习与否都一样,对学习毫无兴趣。

正所谓有果必有因,通过调查,我认为造成这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如下:

(一)家庭教育的缺陷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经商而留守在农村原籍地,由单亲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代为抚养以及自我监护的小学生和初中生。他们都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其身心发展处于一个需要倍加呵护和关爱的关键时期。但是,在父母双方都外出或其中一人外出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少年儿童从某种程度上就成为事实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

(二)学校教育管理方式的缺陷

留守儿童是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父母和教师是他们社会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社会化他人”,依恋性情感还是他们基本的需要之一。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于家庭的关爱和亲情,因此,他们尤需从学校生活中得到弥补。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存在着诸多的缺陷。

1、教育管理方式的简单化

很多老师只看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而忽略了他们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而且学校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有些学校在寄宿制学生公寓前面安上铁门铁窗,学生抱怨感觉是在蹲监狱。所以有些学生冒着极大的危险,跳窗跳楼去上网,反而导致了安全隐患。

2、农村社区和学校互相推诿教育责任

学校认为,学校教育主要侧重学生在校时段的教学管理,至于学生放学以后在社会上犯的错事,学校难以管理到位;农村基层村镇则认为,学生就应该归学校管。这种教育责任互相推诿,正好助长了部分留守儿童的道德滑坡,放纵了他们行为的越轨。

3、只重视升学率,忽视了对留守学生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关注

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整体水平要比非留守儿童差。在这种情况下,于是形成了越是成绩好的学生,受到老师的关爱越多,越是成绩差的学生,受到老师的关爱越少。

4、把留守儿童看成包袱

很多老师把留守儿童看作是一块包袱。由于留守儿童缺乏严格到位的家庭管教,他们中的一部分孩子确实相对调皮和难以管理。如果把留守儿童视为包袱,只会加速将留守儿童推向歧路和深渊。

5、家庭和学校的沟通

由于很多留守儿童是爷爷奶奶带,因为年纪大只能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对于孩子在学校怎么样他们很少去了解也很难了解,家长会爷爷奶奶基本上是不去,这样就更不了解孩子在学校存在的问题和老师的沟通没有及时,发现问题的时候往往已经晚了。

总结:

从目前来看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依然不大现实,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长期的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又存在很大的难题,这就需要我们都能了解这个社会问题,这样才能去解决,这需要联合多方面来解决,并不只能靠家庭和学校还要依靠社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解决问题,前路任重而道远。

第8篇: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在当今社会,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和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整个国家已经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了它,我们的政府也已经开始着手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 社会老龄化是整个的社会发展趋势,而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因此,老年人问题也必将成为当代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为此,作为有志向,有抱负的大学生,2007年7月23日到26日,我们东北电力大学青年志愿者一行7人在吉林市永吉县西阳镇大岗子村和响水河村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和农村养老问题做了调查。我们主要针对老年人的居条件及现状,健康状况,精神状况,医疗保障状况和文化体育等几个方面展开了调查。调查以访谈形式展开,在与老人谈话的过程中填写相关表格。我们走访了福利服务中心,入户和随机调查,咨询镇民政局老年庇护所等相关机构。

一. 入户调查和随机调查

1.老年人生活来源问题

该村老年人生活费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他们的子女供养,大多数农村老年人都和自己的儿子、孙子生活在一起,并承担部分的家务劳动,如做饭,打扫卫生,照顾小孩等等。二是少数体格交好具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自己还拥有土地,土地的收益基本归老年人自己支配。据调查该村正常家庭中基本不存在老年人生活困难的问题。另外该村有少数五保户,他们居住在大岗村的敬老院里。生活在敬老院的老人由财政局、民政局提供生活费用。生活在家里的老年人每月可以领到100元左右的生活补贴。保障了他们最基本的生活。

2.老人的医疗问题

医疗问题在农村问题中应该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大多数村民的经济条件一般,只可以承担老年人非重大疾病的费用。我们去的时候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在该村实行,也能为该村老年人减轻了部分医疗负担。按规定,每人每年只需要10元,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数目医疗费用享受不同比例的报销数额。此项政策在该村得到了很好的推广,绝大多数人都加入了农村合作医疗。尽管有村民反映合作医疗存在报销手续繁琐,且必须在定点医院看病等各种不便,但合作医疗为大家带来了明显的补助,所以村民都对这项制度表示肯定,并希望未来能在此基础上改进,更进一步的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应当注意的是虽然合作医疗制度给村民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在现目前,医疗费用主要还是由老人所在的家庭承担,当老人出现重大疾病,无钱看病,因病致贫的情况仍然存在,当然这个问题也是社会普遍问题,在医疗保险还未能在农村实行推广之前,这基本难以彻底解决。不过值得欣喜的是在我们的调查中没有发现有现遗弃重病老人的现象,就算遇到了重大疾病,家庭还是会尽力为其医疗。

3.老年人的休闲活动

由于现在农村的大多青壮年子女都外出务工以赚取比留下做农活更多的酬劳,所以该村的老年人要承担一些日常的简单田间劳作和家务劳动,家里有小孩的还要照看小孩,因此老年人的空闲时间并不算太多。在我们随机抽查的老年人中,部分老人偶尔观看电视节目。原

因有多个:一是为节约电费。二是给家里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三是现在的电视节目除新闻和极少的电视剧外,老人们都不喜欢。该村还没有设立图书角,原因是考虑到光顾的老年人不会太多。这与农村老人受教育的程度是有很大关联的,所以与城市的老人不同,这里的老人对国家大事也不太关心。对精神生活关注相对较少。

4.老年人的精神状态

我们随机抽取了几十个老年人进行了调查。其中对生活感到满意的比例超过了80%。大多数老年人对目前的生活现状都表示满意对未来的预期都充满乐观,这里的老人更多的体现出了与世无争的清淡。由于该村老年的生活比较充实,生活中有琐碎的伙计,家里有孙辈的孩子,所以笼罩在城市老人中的孤独感和彷徨感在该村很少见。该村被调查的老年人绝大多数没有宗教信仰,他们并不迷信于鬼神。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老年人对目前生活感到满意,晚年生活幸福安康。老年人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率为 94.4%。调查中,有 63.3%的老年人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感到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 31.1%的老年人感到基本满意;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感到不太满意的占 5.6%。调查中,有 96.6%的老人对子女给予自己的关心和照顾是满意的;感到非常满意的占 24%;感到比较满意的占 53.1%;感到基本满意的占 19.6%;感到不太满意的仅有 3.4%。

村医院的调查

在村医院里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前任院长,而且这位院长担任此职位长达十七年之久。院长也反映老年人普遍都患有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并发症等疾病,而且“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在农村十分突出。在老人的传统观念中,都已经一大把年纪了,不想再拖累儿女了,即使有病也最好一托再托,没到病倒就不会去医院,而且,现在农村的收入依然比较底。而解决这一难题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则成为院长和我们的主要话题了。院长介绍说,在这一政策出台后,医院的就诊率逐步增高了,住院人数也有所增加,此前一年才能有几十个老年人就诊,而2007年的半年就已经有超过一百二十人就诊了。

在采访的村民老人中,大家也普遍反映农村医疗合作制度解决了很多困难。

老年人的精神状态

这一代的老年人都是经历了许许多多生活磨难的一代,特别是农村的老人,在过去经济困难、社会**的日子里受尽了各种痛苦,相对平静稳定的生活已经使他们感到非常的满足。这就是中国农民非常质朴可爱的一面。他们的儿女虽然大都在外打工,给以他们的关怀不够多,但他们都对此持理解态度,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老人们都支持子女出去闯自己的世界,而子女基本都能在物质上履行赡养的义务。而在精神上,老人们多依靠老年间交流活动排遣寂寞。人老了有好静的一面,但人老了最怕孤独。来自子女的精神慰藉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对物质要求并不高,在能满足温饱的今天,老人渴望的往往是子女的亲情,当然这也与经济发展之间有一定的矛盾,不过这些矛盾都是可以通过家庭内部的和谐温暖来解决的。

第9篇:关于农村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班级:20120814 学号:2012081405 姓名:付贺

指导教师:谢璐妍

调查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已广为媒体、公众关注。作为占我国很大地域范围的农村,其环境污染现状更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的加剧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听任起继续发展下去,势必瓦解农业的基础条件。因此,做此项调查,从而了解当今农村环境问题现状,思考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探索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方法,解决滞碍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调查过程

调查中通过实地考察农村环境,并且走访附近几个农村,找到一些居民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

以下为通过问卷所得的结果:

1.约有60%的居民认为自己的居住环境一般或不满意现在的居住环境。

2.居民认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公共环保意识薄弱(只有极少数居民了解环境保护法)、环境管理不当。如人们随意丢弃塑料购物袋或当生活垃圾处理,将生活垃圾扔到路旁等。

3.由于生活污水排放和工业排污使得周围河水、池塘污染严重,河水有异味、水生生物减少、鱼虾类死亡严重

4.当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冲突时约有70%的居民认为应该保留工业企业,但污染物要达标后才能排放

5.一半以上的居民认为应该通过加强生活污水及垃圾的处理、加大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和加强对重污染企业的管理来加强对居住环境的管理 问卷具体数据见最后附页。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近年来,由于农村人口不断增加和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大量增加。加之农民环境意识淡薄,垃圾沿河、路等随处乱堆乱放的现象较为普遍。还有部分企业由于受利益驱动,擅自倾倒短期内难以降解的固体废物,也是造成农村垃圾增多的重要因素。伴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厂从城市走进乡村,在改善经济的同时,带来的是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少部分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污染,虽然不及环保意识淡薄和管理原因所选人数多,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尤其以重污染企业为最,带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大多数居民对居住环境不满意,可见农村环境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发现(1).人们环保意识薄弱,不懂环境保护法,使得农村居民自身不注重环境保护,基层干部的环保意识也比较淡薄,并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问题。(2).农村环境缺乏管理和规划,主要表现在居住地缺乏垃圾处理措施,甚至村中根本没有垃圾箱或规定的垃圾堆放处,也没有正规的污水处理渠道,使得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生活污水随意排放,造成严重污染。还有周边企业污水,废气未经处理就排放使得附近河流水质恶化,水生物,鱼虾等死亡严重,空气质量越来越差。(3)农村环保法律不健全给农村环保执法和环境问题的解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到农村的环境问题非常严重,并且日益恶化,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点、难点问题,而由于农民环境保护的意识比较薄弱,农村环境的管理方面欠缺,环保体系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又使得农村环境治理举步维艰。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现在少数村庄已经开始主动对环境进行治理并取到不错的成效,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维护绿色农村并非不可实现。

关于农村环境问题调查问卷

1:您对所居住地的环境质量满意吗?

A. 很满意(16%) B. 满意(20%) C. 一般(25%) D. 不满意(33%) E. 无所谓(6%) 2:您认为所居地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A. 公共环保意识薄弱(38%) B. 环境管理问题(29%) C. 工业污染重(18%) D. 社会经济发展(11%)

E. 其他(4%)

3:您周围的河水、池塘水质存在哪些问题?(可多选) A . 有异味(92%)

B. 水生生物减少(87%) C. 鱼虾类死亡(56%)

E. 其他(17%) D. 水生生物大量生长(4%)

4:您认为居住地周围水质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

A . 工业排污(37%) B. 生活污水排放(31%) C.周围农田土壤随水排入(16%) D. 水体自身水量减少(11%)

E. 农药洗衣粉等污染 (5%)

5:您所居住的村镇是否有污染较大的企业? A. 有(78%) B. 没有(22%)

6:当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矛盾时,你支持下列哪种做法? A.关闭重污染企业(13%)

B.保留工业企业,但污染物达标排放(73%)

C. 保留工业企业,牺牲环境(4%) D.其他(10%) 7:您如何处理购物后的塑料袋?

A .随意丢弃(49%) B. 同日常垃圾一起扔掉(38%) 8:您如何处理生活生产中的垃圾?

A . 扔进垃圾箱(28%) D.堆在角落(20%)

B. 扔到路旁(34%) C. 扔进河里(11%) E .其他(7%)

C. 对其进行回收(13%)

9:您认为您居住地的环境管理在哪些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 A. 定期发布当地环境质量信息(8%) C. 加大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17%)

B. 加强生活污水及垃圾的处理(36%) D. 加强对重污染企业的管理(24%)

F.其他(6%) E. 建立畅通的渠道反映和解决环境外问题(9%) 10: 您了解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吗? A .了解(3%) B. 知道一点(29%) C .基本不了解(68%)

上一篇:幼儿园一日生活培训下一篇:音乐教师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