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感问题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情感问题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材分析】进入21世纪后,国家安全的概念和内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安全不再只是对外关系和军事安全。贫困、恐怖主义、民族分裂、贫富悬殊、社会不公正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完整、安全与稳定,同时,每个公民的国家观、爱国情感、团队精神、危机意识、凝聚力与向心力、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也都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第一篇:大学生情感问题论文

兴趣牵引问题设置情感带动

(江西省南昌市第八中学)

摘 要:新课改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被逐渐重视起来,初中政治课教学也在一直探索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并在上课过程中适当地设置问题引领学生探索,再以情感带动学生积极学习,从而使初中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

政治课一直被归于文科科目,在实际教学中一直都是以教师作为主导,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对于政治知识也不做理解就死记硬背,教学效率较低。基于此,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改要求,相应地调整初中政治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独立自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初中政治课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及实用性,在授课时必须与当今的政治时事联系起来,将课本中的政治知识与实际的社会发展有效结合,因此又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本文就如何提升学生学习政治兴趣、问题设置、情感带动等多方面讨论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动力。传统的初中政治课由于被应试教育的观念束缚着,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一直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师亟须转变自身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例如,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历史、文学及时事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使政治课的广度有所拓宽,利用学科的魅力吸引学生,选取与本节课相关的古代及现代政治家的文章,在上课时进行讲解分析,选择一些近期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时事,使学生感受到自己也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还可以布置一些与政治有关的辩论题目,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索相关资料,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与另一组同学辩论时还能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政治事件,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政治观念得到明确,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这样,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己对于政治知识的应用能力,并且体会到政治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政治知识。

二、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学习

在新课改后,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引导者,授课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发现知识,所以初中政治课教师可以在上课时合理地设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立足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具有启发教学的效果,通过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与课程有关的方向。对于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先自主分析,再互相讨论,对于问题的设置答案最好不要固定,也不要像传统的课后问题一样,所有答案都在课文中,那样便与最初设置问题的意义相背离,对一些从不同角度切入后观点也会有差异的知识点,更可以设置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政治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最终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开展鼓励式教学,搞好师生关系

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愿意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课堂的气氛,初中政治教师在上课时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上课气氛,有时还会出现学生因为不喜欢一门学科的任课教师从而討厌一门科目的情况,此时让学生与教师处于一种亦师亦友的课堂环境中,同学感觉老师像一个朋友,利于学生与教师进行课堂互动,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在提问时,教师可以先找积极发言的学生回答问题,起到一个示范带头作用,再逐渐提问其他学生,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对于回答较好的学生适时给予表扬,对于回答表现较差的同学,教师也不要不理睬甚至批评,那样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需要注意的是,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并不意味着课堂纪律的散漫无秩序,教师依然要管理好课堂纪律,但是对于违反课堂秩序的学生不能粗暴处理,在课堂上予以警告,在课后找学生谈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其遵守课堂纪律,真正做到亦师亦友,使学生喜欢任课教师,进而喜欢学习初中政治。

四、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教学手段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可以在讲解某个政治事件时播放一段录像,可以包括事件现场录像、不同阶层人员的采访录像以及各媒体对于事件的点评等等,帮助学生对政治事件有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也能为初中政治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图文并茂的课件可以使政治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在新课改逐渐深入的今天,如何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广大一线教师转变固有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手段,通过多方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应用政治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三观的正确建立提供帮助,为学生今后得到良好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江万生.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改革与开放,2011(12).

[2]邵莹.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16).

[3]饶伟清.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赤子(中旬),2014(1).

编辑 薄跃华

作者:孙乐敏

第二篇:高职学生管理要分析大学生情绪情感问题

摘 要: 高职学生仍然处于青春期,他们的生理已经发育成熟,但是心理却没有完全成熟,很多不成熟的言行举止都表现在情绪情感上。学习和生活环境也使他们在情绪情感上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关键词: 高职学生管理 情绪发展 情感障碍 控制情绪

一、高职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分析

1.大学生情绪的丰富性与差异性

从心理成长的角度讲,高职学生的情绪发展已趋向成熟,逐渐关注自身将来的发展前途、自身的定位和自己跟社会的关系,人际交往的广泛性使得他们的情绪情感比较丰富,都感到自己已经是大人,有很强的独立和自我意识。

高职学生的情绪情感不仅丰富,差异性也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不同年级。一年级大学生由于刚进入大学校园开始新的生活,大学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新的,对崭新的教学楼、图书馆、舒适的宿舍和新鲜的面孔充满好奇与美好的憧憬,同时经过“艰苦”的高中三年学习,都有“松一口气”的感觉。但入学不久就发现,首先是专业课的学习有很大难度,学校的校规校纪也非常严格,然后大学校园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让人应接不暇,一时间忙碌不堪,感到凌乱和彷徨。

大学二年级,学生已经完全适应大学生活,并且很多都能够处理好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这个阶段多数学生都在考虑怎样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怎么适应将来的社会和将来的个人发展问题,开始憧憬自己的未来。但是部分学生在大二变得消极,思想上认为大学不过如此,情绪上对任何事情都漫不经心,无所畏惧。更有部分学生大一新鲜劲一过,就感到无所事事,情绪消极,这都是一些严重错误的现象。

大学三年级,大学生的情绪更为复杂,差异性更大,因为即将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大部分学生感到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能力上都没有准备好,个人选择犹豫不决。有的学生刻苦学习考入本科感到情绪高涨,有的学生没有考上感到遗憾和悲哀,有的同学专业能力强,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有的学生只能混个毕业证,难以找到好的工作。面对这些情况,学生的落差很大。

2.学生生情绪的稳定性与波动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学生的情绪情感比较稳定,处事比较冷静和理智。当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很多学生都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出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沉着和稳定性。但某些学生处理事情莽撞不理智,情绪上往往极端化,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有时候学生之间的关系挺好,因为一些小的摩擦,情绪失控动手打人,甚至动刀伤人。有学生恋爱遭受打击,情绪一落千丈,坠入深渊,也有学生被社会阴暗面影响,情绪容易被“挑拨”,说出一些反动言论。总之,高职学生情绪的稳定性与波动性是并存的,这也是大学生情绪情感特点的重要体现。

3.大学生情绪的强烈性与冲动性

由于大学生还处于青春期,心理没有完全成熟,往往控制不好情绪情感,因此有人用“暴风骤雨”形容大学生的情绪。在大学阶段,某些学生往往感情用事,容易冲动;某些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批评教育他,他反而对老师大吵大嚷,情绪严重失控;某些学生因为自己喜欢的球队输了一场比赛,情绪强烈爆发,打砸东西发泄情绪,这些都说明高职学生的情绪情感还不成熟,需要加以引导。

4.大学生情绪的外显性与内隐性

高职学生属于年轻一族,高兴的时候喜形于色,忧伤的时候一脸阴霾,“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这说明大学生的情绪具有外显的特点。某些学生随着心理的不断成熟,掩饰自己的内心感受,自己的情绪不在外表上流露出来,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掩盖”、“雪藏”起来,这样外在情绪和内心感受往往表里不一,显得非常含蓄、内隐。这些特点都充分说明了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外显性和内隐性,有时候内隐性反映出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断成熟,更练达于人情,但是情绪不能够释放出来,心理很难得到调整;情绪不加控制流溢于外表,有时候会带来很多误会和麻烦。

二、高职学生主要的情感障碍分析

1.压抑

压抑感是很多学生,尤其是高职大学生共同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障碍,因为大学生是一帮情感丰富、善于想象的年轻人,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但现实跟理想有时候差距很大,造成他们情感压抑。某些学生因为高考发挥不好来到高职院校而心生压抑,某些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而压抑感更强,压抑感造成学生的生活紧张。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排除这种压抑,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比如引发对周围环境和事情的不满,也可能引发空虚、寂寞、孤独、苦闷等其他负面的心理感受。

2.逆反

逆反是不少高职学生心理障碍的代表,很多学生的个人表现跟大多数学生对立,甚至逆向情绪很严重,比如对于早操,大部分学生都能及时出勤,但是每个班级总有极少数学生睡懒觉不出操。逆反心理其实是一种不信任,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定势。很多原因导致这些学生对老师不信任,对家长不信任,对周围的环境不信任,从而思考问题和做事情喜欢反着做,采用对立的态度应对周围的人和事,甚至把老师和周围的同学当成敌人来看待。

3.狭隘

狭隘是一种不良的心理情感,现如今,某些大学生心胸狭隘,经常因生活中的小事耿耿于怀、斤斤计较,对很多事情妄加揣测,胡思乱想,片面思考问题和不客观分析问题更会适得其反,最终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烦恼。

三、引导学生学会控制情绪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学会控制情绪,当情绪不好的时候,应问问自己是什么烦心事引起的不良情绪,当弄清自己所烦恼的事物的理由时,就要寻找适当的方法和途径加以解决。比如,因为考试没有把握而焦虑,就要寻找适当的方法和途径解决,就要积极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集中精力搞好学习。当一个人处于不良情绪状态时,常常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调节。

1.环境调节法。当自己感到心情特别压抑的时候,可以散散步、逛逛街,观赏大自然的美丽美景,欢娱身心、旷达胸怀。

2.宣泄情绪法。消极情绪假如不能适当地宣泄,就容易影响心身健康。所以,悲伤时可以痛哭一场,不满时可以发发牢骚,心烦时多倾诉一下。

3.注意力转移法。设法使自己的思绪转移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使自己的心思有所寄托,不处于精神空虚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徐黎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构建及运行机制[J].洛阳大学学报,2006,21(3):108-111.

[2]陶蓉.构建多元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5):92-97.

[3]陈先建,胡鹏程.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工作体系的实践和探索[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5,(2):127-130.

作者:刘建军

第三篇:素材贴近学生情感融入学生

【教材分析】

进入21世纪后,国家安全的概念和内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安全不再只是对外关系和军事安全。贫困、恐怖主义、民族分裂、贫富悬殊、社会不公正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完整、安全与稳定,同时,每个公民的国家观、爱国情感、团队精神、危机意识、凝聚力与向心力、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也都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青年学生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国家安全形势,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提升国家安全意识。

本课出自中学政治选修读本《中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四单元,本单元主题是“保持警惕,构筑防线”,单元目标是“要求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掌握防范对策,自觉做国家安全的小卫士”。本节课的主题是“构筑思想防线”,重点在引导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克服妄自菲薄的思想,消除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有密难保,无密可保”的错误思想,提高保密意识;克服麻痹大意思想,防止由于个人不经意的失误而造成泄密;避免过高地相信自己的保密能力,充分认识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隐蔽性、复杂性和危害性。

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通过图文并茂的材料展示引导学生树立国家安全观念;请学生就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分享、交流来强化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通过案例分析、学生的讨论,重点引导学生坚定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增强防范意识,主动维护国家安全。

【教学准备】

教师剪辑《偷袭珍珠港》电影中突出反映麻痹大意造成国家安全遭受严重侵害的史实片段(内容10分钟);布置学生收集、整理美国、俄罗斯、英国、以色列、中国等国家安全机构设置及工作情况,搜索、摘录中国茶文化、景德镇瓷器、中国宣纸技术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资料;制作PPT课件,下载《焦点访谈》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国家安全问题是关于国家的永恒话题。自国家产生以来,就存在着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问题,各国为了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展开的颠覆与反颠覆、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即主权独立、领土安全、政治稳定。在国际局势趋缓的条件下,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不确定,新的国家安全观把政治安全、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当今社会和平与发展虽然是时代发展的主题,然而在和平、发展、繁荣的背后还潜伏着重重危机,有一种没有硝烟的战争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祖国的安全和我们的幸福生活,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不可懈怠的使命。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国外及本国的一些实例来共同学习、探讨如何构筑思想的防线,保守国家机密,保卫国家安全,履行我们不可懈怠的使命。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简介影片《偷袭珍珠港》并观看片段。

师:(1)请同学们交流观看了电影片段后有什么样的感受。(2)强大的美国为何遭到了日本的偷袭?视频中是如何体现的?

生:(略)

师小结:1941年12月7日成为美国历史上耻辱的日子。日本在袭击美国之前,美国其实已经获得有关电报,但大使人员未能及时解码和打印这篇很长的电报。最后这篇“宣战书”在珍珠港被袭击后一小时才递交到美军司令部,但为时已晚。这个延迟增加了美国对这次袭击的愤怒,美国人的疏忽大意造成了惨痛的教训——8艘战列舰被炸沉5艘、损伤3艘,总计有40余艘舰艇沉没或毁坏;瓦胡岛上的美军机场全部被毁;陆海军的飞机损失250架;死伤者达3700多人。幸运的是,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在开战前夕驶离了珍珠港,从而保住了日后美国向日本讨还血债的本钱。

(设计意图:让学生懂得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各国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会采取一切手段。由于美国的大意轻敌,导致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

二、合作探究,深入感知

师:美国历史上遭受的重创,使得它对国家安全问题极为重视。“棱镜计划”的曝光让我们看到美国情报机构不仅时刻在监视、监听、监控本国民众,而且还在攻击其他国家的网络,也入侵了中国的网络,窃取各种情报。其实,不仅是美国,世界各国为国家利益都在做着必要的情报工作,由各国情报机构的设置及工作情况可见一斑。下面请五个小组的组长介绍部分国家的安全机构情况。

学生汇报。(略)

师:听了几位同学对各国情报部门的介绍,有何感想?

生:(略)

师小结:通过各国国家安全机构的设置及其所做的间谍工作,可见世界并不太平,国家安全面临极其严峻、复杂的态势。科技创新发展日新月异,既为国家安全事业的发展增强了动力,也给国家安全工作带来更大挑战。落后就要挨打,加快自身发展是国家利益和安全的根本保障。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各国的安全机构组织严密,间谍活动不断,尤其对中国虎视眈眈,中国更要加强自我保护。)

三、讨论分享,深入领悟

师:和平、发展、繁荣的背后潜伏着重重危机,各国都加强国家安全防范。那么中国在国家安全防范方面做得如何呢?图片展示并请学生交流。(资料简介PPT)

资料1:遗失的中国茶道。中国最早在四川巴蜀地区发现了茶这种植物,但将茶文化“发扬光大”的是日本。日本今天保留了一套完整的饮茶习惯,并将它们作为教程编入大中小学的教材中,成为他们的文化之一,这不禁让中国人咬牙切齿。

资料2:韩医申遗。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内容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总结,是中华儿女的智慧结晶。而现在韩国却申请韩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并未成功,但是给我们中华儿女以警醒。

资料3:被窃密的龙须草席。我国龙须草席的传统工艺技术已被列为国家秘密,但由于日本的窃密,不仅使日本结束了进口我国龙须草席600多年的历史,而且国际市场也被他们垄断了。

资料4:被拐走的宣纸技术。早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外国间谍就曾打听中国宣纸生产技术,并连偷带抢弄走一些用来制作宣纸的特种树皮。侵华日军曾绑架一些宣纸艺人,并运走一些树种。中国艺人拒不透露宣纸生产工艺,然而他们用生命保护的宣纸技术,却在改革开放后由于中国人缺少保密意识而被外国经济间谍窃取了。之后,日本人厚颜无耻地说:“世界宣纸,(中国的)泾县第一,日本第二。”

资料5:拱手送人的景泰蓝。为获得景泰蓝的制作技术,日本制造商在国外收买了一名华侨,让他以代理商的身份参观某景泰蓝工艺美术工厂。当他大模大样地用摄像机拍摄工艺流程时,该厂的负责人竟还洋洋得意地说:“拍吧,拿回去让人知道中国人的厉害。”不出两年,中国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被“日本景泰蓝”杀回来了。

师:请同学们看了材料后思考以下四个问题:(1)中国文化为什么会遗失?(2)传统工艺值得保护吗?能保护吗?(3)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工艺遗失后会对中国有何影响?(4)我们应当如何保护传统文化和工艺?

生:(略)

师小结:(1)中国人对民族文化、民族工艺缺少自我保护意识,疏忽大意。外国人一丝不苟地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并加以继承,而我们自己却不能将这些文化传统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不禁让我们中国人惭愧。(2)传统工艺是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源泉。我国虽是发展中国家,但有着许多世界第一和中国特色的传统工艺,作为中国人一定要挺直腰杆,决不妄自菲薄,要克服“有密难保,无密可保”的错误思想。(3)传统文化和工艺的遗失表面上看,是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利益、文化安全,实质上侵犯了国家的利益,最终会影响国家安全。(4)警钟长鸣,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的意识,有责任将这些中国文化中的瑰宝世世代代地流传下去。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民族文化是民族自信心的源泉,是民族自强的基础,为此,要克服“无密可保,有密难保”的错误思想,自觉传承民族文化,维护国家安全。)

四、拓展练习,内化提升

师出示材料一:某科研工作人员韩某在研制属于国家秘密的某国防电子产品的过程中,为了方便下班后在家中继续工作,私自将有关技术说明书、技术图纸、程序和图纸软盘等资料带回家中。不料,家中失窃,存有国家机密的软盘、图纸、原始试验记录本和技术说明书等全部被盗,无一幸免。

师:(1)上述材料中失密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涉密人员该如何管理、使用秘密资料和文件?

生:(略)

师小结:有些人对本职工作涉密程度认识不够、缺乏保密常识、疏于本职工作中的保密防范、麻痹大意,致使秘密公开化,不经意间造成泄密。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提高保密意识,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

师出示材料二:《焦点访谈》中“月光网站”视频材料。

师:观看了视频材料,请谈谈,能否将自己掌握的资料在网上与人分享呢?

生:(略)

师小结:互联网是一种大规模、无特定对象的大众传媒。一方面可从中获取大量有用信息,另一方面如果网民不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就有可能做出危害国家安全的事情,比如传播不良信息或泄露国家机密。作为青年学生,从小就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负责任地使用网络,防止网络泄密行为的发生。

(设计意图:通过两则案例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课学习目标,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将国家安全观念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作者单位: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

专家点评

在2013年12月举行的南京市中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优质课比赛中,曹苏芳老师获得了一等奖,从30多名执教者中胜出。笔者认为,这堂课可圈可点之处颇多,值得细心品味,综述和分析如下。

第一,从教学设计看,设计巧妙,组织严密。

本节课设计了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从感性直观的材料展示到深入主题的问题设计;从层层深入的理论分析到总结归纳的适当点拨;从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安全的能力。

课的导入引人入胜,选取电影“偷袭珍珠港”片段,激烈、富有悬念的故事场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中,学生座位采用五人一组、面面相对的小组合作形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秧田式”的单一课堂结构,为教师组织教学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映衬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中教师不时对小组表现采用生评与师评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参与小组合作获得的体验与反馈,对知识的接受更为主动,教师主导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教师能表现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贴近学生、适合学生、融入学生,使课堂显出生气、灵气、大气。同时,她优化了问题设计,深化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理解。这些精心设计的问题,引人入胜,能让学生一见到问题,便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究欲望。

第二,从教学目标看,全员发动,方法有效。

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有效地运用自主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全员发动学生,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围绕“各国国家安全机构情况”“遗失的中国文化”等主问题的讨论、交流、分享,推动课堂教学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思想碰撞,在动态的对话中,生成更多更新的具有精神内核价值的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目标的理解。

在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教学评价中,让学生自我评价,给学生及时、真实、明确的学习反馈信息;在教师评价过程中能够正确运用激励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引导激励学生投入课堂学习。

最后一个环节,通过“焦点访谈”,带领学生讨论“网络泄密”这一现实问题,将本课内容作了升华,让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思想上,而是能把对国家安全的认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第三,从教学能力看,思路清晰,功底扎实。

遵循学生思维和认知的规律,循序渐进,把课堂不断推向深入。整堂课经历了“电影引入——合作探究——讨论分享——内化提升”四个逐步递升的阶段,由浅入深,由故事到道理,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学生因此而慢慢地、稳稳地进入了教学情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资源丰富,表现了一个优秀老师应有的教学能力与教学基本功。教师引用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给学生听、视觉带来冲击。视频材料的情节性、趣味性、观赏性较强,学生容易接受,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年龄特点。多样教学方式的运用,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丰富、感性。

实际上,开设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目的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重要的是对学生加强情感教育,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本节课教师能通过多样的活动、丰富的材料,让学生认识到民族文化是民族自信自强的源泉,要自觉保护民族文化,维护国家安全。这就由知识理解上升到一定的思想情感高度。

(点评人陆顺扣系南京市中学政治学科带头人,现为南京市第九中学教师)

作者:曹苏芳 陆顺扣

第四篇:高三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问题探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通常,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引入情感教育,但是,新的教学要求在高三英语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涉及的范围很广泛,比如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热情和学生对英语课程的理解等,都与教师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有着一定的联系。本文概括了高三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对高三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三英语 课堂教学 重要意义 情感教育 实施方式

我国的主要教育模式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很多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关注的只是学生分数的高低,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情感的教育,教师自身对情感教育的概念欠缺理解,对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教育欠缺认识,因此,使学生的英语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这样的教学现状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阻碍了学生的英语发展空间。在学生的学习中引入情感教育是有必要的,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在高三学生的英语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是促使学生提高英語成绩的首要前提。

一、高三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三的学生处于非常特殊的一个学习时期,这部分学生因面临高考,因此,课业任务比较重,压力比较大,高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大量的单词需要记忆,需要掌握大量的语法和句型。为了能够帮助学生缓解紧张地学习气氛,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有两面性,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在高三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好情感教育的尺度,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积极的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在高三英语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发挥。在高三英语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创新,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高三英语课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没有了解,那么在教学中会出现教师盲目教学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将大量的英语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用自身的理解能力去估量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使教学效果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将自身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高三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高三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方式

1.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高三英语课程的教学对于教师来讲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而高三英语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讲也是非常严峻的挑战。高三学生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思维和神经处于紧绷的状态。有多部分学生在模拟考试过后,心理受到影响,学习状态也会受到影响。教师的英语教学方式存在很大问题,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没有新意,学生对这样的英语课堂失去兴趣,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使学生丧失英语学习的信心。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引入情感教学,变换自身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动的气息,教师可以用一些英语小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前为学生讲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英语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从而提高高三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

2.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心。高三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同时,教师还应该在课下多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应该主动了解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高三的学生都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教师应该多关心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在思想上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和信心,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引入情感教育,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程度,教师的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主能力,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促进英语成绩的提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三英语的学习对于高三学生来说非常关键,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是高三英语教师的首要教学目的。在高三英语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对于高三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教师在情感教育的教学方式上,还存在很多缺陷,教师的教学方法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高三教师还应该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也促进学校英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雪梅.高三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张晶晶.情感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

[3]唐云.情感教学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作者:李涛

第五篇:班主任情感素质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影响

【摘要】班主任是在学生学习阶段与之接触最为频繁,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类老师。班主任情感素质的高低对于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加强班主任情感素质地培养,增强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对学生情感素质培养的引导性作用,对于中职学生情感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班主任 情感素质 学生 引导作用

情感素质作为人类综合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综合素质培养与提升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情感素质的养成,既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其对人的认知以及情感表达、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中职教学过程中,借助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引导作用,能够言传身教地提升学生的情感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地提升。

一、班主任情感素质的特点

班主任情感素质中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相统一的特点,其在养成过程受到教师实践工作的影响;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特点,深深地打上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由于班主任在职业发展中需要与教师、家长以及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因此呈现出了较强的社会性;具有稳定性与可塑性相统一的特点,班主任的情感素质相对稳定性,但是也会随之教学经验和自身经历的积累,逐渐优化,呈现出较强的可塑性;具有内隐性与外显性统一的特点,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只有在特定场合才能够有一定的显现,但是其自身行为举止又有所表露;具有共同性与差异性相统一的特点,班主任的情感素质中有很多元素具有共同性,但是同样的,各位班主任由于其自身经历的不同又会呈现出差异性的特点。

二、班主任情感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1.中职学生情感素质不高的原因

在中职教学过程中,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能力不强的问题,也正是由于中学阶段学习能力不强导致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久而久之使其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不仅导致学生自己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还导致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叛逆心理,抵触自身综合素质地提高和发展。

通过对中职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家庭问题也是导致中职学生情感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当前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下,部分中职学生被过分溺爱,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念,进而严重影响了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除此之外,部门中职学生来自离异家庭或者家庭不和睦,这一问题严重扰乱了学生的学习。面对父母的不和睦使得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形成了错误的思想价值观念,导致其情感素质较低。

2.班主任情感素质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影响

(1)班主任的情感素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地培养

在中职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处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但是当前中职教育中,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推进,班主任也积极地转变自身角色,采用更亲和的方式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在中职学生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处于一个主导地位,其自身情感素质能够发挥强大的影响力,几乎决定了所教班级的精神风貌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最为常见的教学案例便是某学校的典型“差班”通过一位情感素质较高的班主任管理后,班主任利用其丰富的任教经验和学生管理经验,发挥自身情感素质的感染力,最终改变了“差班”懒散、叛逆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2)班主任情感素质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

学生素质的培养不仅包括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还包括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在中职教学中,学生的情感素质的发展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学生综合心理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中职教学中,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学生们通过效法班主任的行为,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情感素质。通过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可以使得其学习能力也相应地提升,有助于提高中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提高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有效措施

1.完善中职班主任选用制度,引入末位淘汰制度

班主任情感素质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相统一的特点,因此为了加强中职班主任情感素质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的引导作用,首先就需要完善中职班主任的选用制度。在中职班主任选聘中,应科学设定班主任的准入门槛。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对班主任竞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学历水平等可以量化因素的考察,还需要加強对竞聘教师的情感素质的考察。具体操作方法是通过为期一周的教学实践,由教务老师通过其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积分达到方式对其进行评价。同时,通过观察竞聘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情况,可以对教师的情感素质进行科学有效地考察。

在班主任选聘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当前时代的发展,引入末位淘汰制度。上文也提到了由于中职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无形中加大了对班主任的管理难度。在中职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各个班主任管理班级进行综合评定,表现最差的班级的班主任应当自动离开班主任的岗位,并由学校选出情感素质更高的教师担任该班的班主任。通过这种末位淘汰制度,班主任教师碍于面子,也会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自觉地加强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并利用自身情感素质感染和引导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发展。

2.优化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机制

在传统的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下,很多评价工作都是“走个形式”,并没有真正地发挥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的作用。在当前中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机制建设,建立学校、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科学评价机制。在这一机制下,赋予学生充分的权利,要求学生加强对班主任行为的监督。通过定期回收家长的反馈意见以及学生的反映,可以有效约束班主任的管理行为,使得其利用自身调度情感素质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引导。

3.促进班主任情感素质培训的日常化

班主任情感素质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相统一的特点,因此,仅有先天性的情感素质是远远不够的。在中职教学过程中,应促进班主任情感素质培训的日常化,使得班主任将情感素质的培训作为平常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加强对自身的情感素质培养,从而提高其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影响。

4.增加班主任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班主任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通过日常化的培训,还不要不断地丰富自身经历,并将这些经历融入班级管理的理念当中。在班主任管理过程中,增加其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学会倾听学生的情感诉求,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拉近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够在交流中逐渐增加对学生情感素质培养的影响,提高中职学生的情感素质水平。

情感素质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以及完善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鉴于中职学生情感素质普遍不高,增强班主任情感素质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中职教学中,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相统一等特点,充分论证了后天培养对中职学生情感素质培养的可行性。班主任情感素质在中职教育中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加强通过引入末位淘汰制,加强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培训,完善班主任调度评价机制等方式提高班主任的情感素质,能够间接促进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对于当前中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俊山,卢家楣.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提升的干预实验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4,(12):31.

[2]卢家楣,王俊山,刘伟.中小学班级氛围、班主任情感素质对青少年学生情感素质的影响:基于多层线性分析[J].心理科学,2014,(05):1174.

[3]王俊山.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作者:张文杰 董俊芝

上一篇:单位内部审计论文下一篇:大学生职业沟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