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文化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顾及生态旅游适宜性的乡村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以昌黎县十里铺乡为例

摘要: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和经济社会转型的不断推进,乡村地域空间分异也逐渐增强,乡村地域多元化发展。国家对乡村发展问题关注度逐步提高,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合理进行乡村空间布局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推动乡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昌黎县十里铺乡为研究区,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研究区2004年-2016年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通过构建CV-FCE模型,评价十里铺乡生态旅游适宜性,并据此提出十里铺乡旅游产业空间布局方案;最后,根据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情况及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乡村空间布局优化,提出发展措施并划定研究区村庄空间发展类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十里铺乡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经济农业转化的调整期,2004年-2016年间土地利用发生一定变化。乡域耕地、林地和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增加,园地、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水域及未利用地面积减少。耕地变动幅度最大,土地利用动态度为9.31%,林地变动幅度最小,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05%。研究期间十里铺乡土地利用程度提高,由247.05变为250.41。乡域内各村土地利用程度不等,分布上呈西南部高于东北部的特征。研究区各地类的空间结构复杂性及稳定性均存在一定变化,耕地、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空间结构不断复杂化,稳定性降低;园地、林地、交通运输用地斑块形状趋于规整化,稳定性提高。(2)十里铺乡作为一个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发展的特色小镇,整体适宜发展生态旅游业,但乡域内生态旅游适宜性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构建CV-FCE模型,从生态旅游资源、自然禀赋条件、旅游基础条件、社会经济状况4个方面出发,选取16个指标,评价十里铺乡生态旅游适宜性,将乡域内12个行政村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一般适宜3个等级,其中东山马庄、条子峪、湾里、西山场为生态旅游高度适宜区;耿庄、苓芝顶、秦印庄、十里铺为生态旅游中度适宜区;王稗庄、张各庄一村、张各庄二村、张各庄三村为生态旅游一般适宜区。依据适宜性评价结果对研究区进行乡村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分为了6片:葡萄沟片、西山场片、凤凰山片、张各庄片、王稗庄片和十里铺片。(3)延续“葡萄小镇”特色发展主题,对十里铺乡乡村空间布局进行优化,采用“点—轴—区”的布局模式,从产业核心、产业轴带、产业片区三方面出发提出了“两核两轴六片区”的空间布局优化方案:打造葡萄沟生态旅游产业核心、张各庄休闲农业产业核心两大产业核心;发展十里葡萄长廊发展轴、昌卢公路商业发展轴两大产业轴带;将研究区划分为西山场自然生态风景区、葡萄沟生态旅游娱乐区、凤凰山酿酒文化体验区、张各庄生态农田观光区、十里铺民俗休闲度假区及王稗庄高新农业种植区6个片区;分析其分布特点并对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应对策。为了适应各产业片区的发展,按照“分片式、多类型”的空间布局优化方式,将乡域内村庄分为完善提升型、原址保留型及迁并整合型3种类型。本研究可以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并为昌黎县十里铺乡乡村空间开发利用及生态旅游业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旅游;适宜性;空间布局优化;十里铺乡

学科专业:土地资源利用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1.2.2 乡村空间布局研究进展

1.2.3 研究进展评述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生态环境

2.1.2 旅游资源概况

2.1.3 社会经济条件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3 十里铺乡土地利用时空变化

3.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2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

3.2.1 土地利用面积变化

3.2.2 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

3.3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

3.3.1 土地利用程度指数

3.3.2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

3.4 土地利用空间形态变化

3.4.1 分维值分析

3.4.2 稳定性指数分析

4 十里铺乡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

4.1 指标体系构建

4.1.1 指标选取原则

4.1.2 评价指标选取

4.2 评价指标量化分级

4.2.1 生态旅游资源

4.2.2 自然禀赋条件

4.2.3 旅游基础条件

4.2.4 社会经济状况

4.3 评价模型构建

4.3.1 CV-FCE模型

4.3.2 CV-FCE模型评价步骤

4.4 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结果

4.4.1 单层生态旅游适宜性

4.4.2 综合生态旅游适宜性

4.5 乡村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5 十里铺乡乡村空间布局优化

5.1 乡村空间布局优化原则与方法

5.1.1 乡村空间布局优化原则

5.1.2 乡村空间布局优化方法

5.2 十里铺乡乡村产业空间布局优化

5.2.1 打造两大旅游产业核心――“两核”

5.2.2 发展两大旅游产业轴带――“两轴”

5.2.3 优化六大旅游产业片区――“六片区”

5.3 十里铺乡村庄发展布局优化

5.3.1 完善提升型村庄

5.3.2 原址保留型村庄

5.3.3 迁并整合型村庄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上一篇:国际贸易竞争政策论文提纲下一篇:社会公共利益法律保护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