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制酒业和酿酒习俗概述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



〔摘要〕泉州制酒历史悠久,六朝隋唐墓出土鸡首壶等酒器。宋元时期,泉州糖酒成为外国“皆所愿得”的外销商品。明清时期,泉州制酒业更加发达,制造各种名酒。泉州生产的名酒,有洞庭春色酒、玉友酒、地瓜酒、烧酒、蜜林檎、各种药酒等。不仅如此,泉州人还写了许多与酒有关的著作、诗赋、谚语。泉州古代重要节庆都有饮酒的习俗,也有饮酒的禁忌。这些是研究泉州酒文化的重要资料。

〔关键词〕泉州制酒业酒文化

酒的历史悠久,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早期,就有酿酒和饮酒的器物出土。最早的酒是用植物的块根或果食酿制的。随着农业的发展,才出现用谷物酿酒。传说最早的酿酒者是狄康,《战国策•魏策》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明张岱《夜航船》云:“黄帝始作醴(一宿),夷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周公作酎,三重酒。汉作宗庙九酝酒(五月造,八月成)。魏文侯始为觞。齐桓公作酒令。汝阳王琎著

《酒法》。唐人始以酒名春。刘表始以酒器称雅。晋隐士张元作酒帘。南齐始以樗蒲头战酒。宋武帝延萧介赋诗置酒,始称即席。”〔1〕

酒神是酿酒作坊所供奉的神。《世本》“杜康造酒”,仪狄始作酒醪,辨五味。因此,酿酒业多以杜康为酒神。《说文解字•中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有的地方以仪狄、葛仙、李白、二郎神、司马相如为酒神。〔2〕唐李肇《唐国史补》载:“刺史乃往,初见一室,署云‘酒库’,诸醖毕熟,其外画一神。刺史问:‘何也?’答曰:‘杜康。’刺史曰:‘公有余也。’又一室,署云‘茶库’,诸茗毕具,复有一神。问曰:‘何?’曰:‘陆鸿渐也。’刺史益善之。又一室,云‘菹库’,诸菹毕备,亦有一神。问曰:‘何?’吏曰:‘蔡伯喈。’刺史大笑,曰:‘不必置此。’”曹操《短歌行》诗“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仪狄都是酒神。

泉州生产酒的历史悠久,六朝隋唐墓出土的青瓷酒器有鸡首壶、五盅盘、托杯、托盏等。鸡首壶用于盛酒,是东晋南朝时出现的酒器。五盅盘是闽赣的特产,一个盘上放置4-6支酒盅,适合于多人聚会宴饮。〔1〕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糖酒成为重要的外销商品,《宋会要辑稿》载:“国家置市舶司于泉、广,招徕岛夷,阜通货贿,彼之所阙者,丝、瓷、茗、醴之属,皆所愿得。”茗即茶,醴即酒。丝、瓷、茶、酒成为最重要的外销商品。宋泉州市舶司提举赵汝适撰的《诸蕃志》载:番商兴贩糖酒至占城、宾曈龙、真腊、三佛齐、单马令、佛啰安,兴贩酒至凌牙斯加、渤泥博易。这些糖酒经泉州港出口,许多为泉州生产。

商人不仅带糖酒贸易,船上还备酒招待国王。《诸蕃志》卷上《渤泥国》条载:“番舶抵岸三日,

其王与眷属率大人(王之左右,号曰大人),到船问劳,船人用锦藉跳板迎肃,款以酒醴。”〔2〕外国也生产酒,其原料有粮食、糖蜜、植物、香料等。三佛齐国将槟榔酒出口,“番商贩舶”,泉州、广州市舶司“税收万缗。”

元代,泉州乃有酒出口外销。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贸易之货用酒的只有民多朗、丁家卢、曼陀郎、高郎步、天竺等国。当地能生产酒的国家增多,其原料有粮食、植物、蔗浆、糖水等。

一、泉州名酒

泉州名酒,乾隆《泉州府志》载:“酒,泉中常饮唯醇酒,即宋之醇酹及今之老醖,其酿法极多,名果佳花皆供糟洟,最胜者为金蒲五月春。”〔3〕《晋江县志》亦载:“酒,晋人常饮,惟醇酒即宋之醇酹及今老醖。其用酒糟蒸造者,为烧酒;用白曲蒸造者,为甜酒;取白甜酒和烧酒煮成者,为蜜林檎,然皆少。今用番薯造酒,糯米浸,甜白佳。”〔4〕宋庄绰《鸡肋编》载:“江南、闽中公私酝酿,皆红曲酒,至秋尽食红糟,蔬菜鱼肉,率以拌和,更不食醋。”〔5〕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番薯传入泉州,对解决泉州粮食问题起了很大作用。番薯皮薄而朱,“可去皮食,亦可属食之。可熟食者,亦可生食,亦可酿为酒。”“能酒,可祭可宾,能助礼者也。”〔6〕番薯,又称地瓜,可制地瓜酒。

洞庭春色酒,“宋安定郡王以柑制酒,名洞庭春色,泉漳人传其法,曰橘酒,饮有余香。”明末莆田人宋祖谦《闽酒曲》诗云:“洞庭春色昔云奇,不谓清源酿得之。寄语嗅柑罗道士,秫田晚熟此相宜。”〔7〕宋制洞庭春色酒的安定郡王为谁?安定郡王,燕王赵德昭房派,自神宗熙宁元年(1068)起,诏与秦王赵德芳房派轮流封一名安定郡王以崇其威。高宗绍兴年间,又以燕王居长,世世相袭。入居泉州的燕王房派子孙,因恃此自相标榜,以为殊荣。〔8〕因此,制洞庭春色酒的安定郡王究竟是哪位,尚需考证。

玉友,宋泉州名酒。泉州南外宗正司知宗、市舶司提举,以此酒赠泉州郡守王十朋。王十朋作诗酬答。《知宗送玉友酒》诗云:“铃斋昼寝初入醒,忽见雙罂眼欲惊。谁送瓮酒新玉友,人言天上老宗英。”

《提舶赠玉友六言诗次韻以酬》诗:“重见异乡佳节,又成终日清斋。忽捧晋堂雙玉,引觞浇破愁怀。”〔1〕

王十朋见此酒,“眼欲惊”,“引觞浇破愁怀”。

烧酒,用酒糟蒸造。何乔远诗序:“疾风满郊,猎猎扑人,有言北岭梅花盛开者不能待暖。家中空虚,出德化瓷瓶,提两壶烧酒,袖梧桐子数十颗,从张秀才觅诸葛左史同看”。诗云:“德化双瓷拟定州,残糟烧过堆白花。梧桐满把出袖中,高盘宁减充饥容。”〔2〕何乔远以烧酒配梧桐子。《闽杂记》云:“若泉州老烧、兴化三白,色浊味辣,巳棘喉刺舌矣。”〔3〕

甜酒,用白曲蒸造。米酒,用大米蒸造。何乔远《客至饮新炊酒》诗云:“糟花虽已清,浊气尚未明。信宿方为米,逡巡已满觥。家贫储尽出,兴到饮俱倾。诞口犹车上,新名况曲生。”〔4〕何乔远用自家制的米酒招待客人。

蜜林檎,取白甜酒和烧酒煮成。宋祖谦《闽酒曲》载:“蜜林檎,金盘菊,亦建酒之名者。蜜林檎,一作蜜醂檎,果名,即蜜桶。”作诗曰:“因何名唤蜜林檎,入口香甜仔细斟。若待开尊采菊日,篱头擎出一盘金。”〔5〕明杨铉锡《佚题》诗:抱檐岩树堪知午,对酒春禽自解歌。

五月初五端午节,饮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矿物质,可作药用。雄黄酒,取少量雄黄泡于酒中,有杀菌功能。

九月九日重阳节,饮茱萸菊酒。茱萸酒,汉武帝宫人,九月九日皆饮茱萸菊花酒,令人长寿。菊花酒,《梦粱录》云:“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中,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清阳九之厄”。〔6〕晋《西京杂记》‘饮菊酒令长寿’。菊花酒的酿制方法:“菊花盛开时,采茎叶,杂麦米酿酒,密封置室中,至来年九月九日方熟,且治头风,谓之菊酒。”安海菊花酒“以菊花入米曲酿”。

安海七香酒,用烧酒投诸香,和之以蜜。库酒,碎米及精,杂绿豆、香料、热草转为曲,越二宿成酒。老酝,用米曲一斗,糯米五斗,酿一坛,外以稻糠火蔚熟,冬酿经霉后发,视之色晶莹如琥珀者为上品。黄柏酒,以烧酒浸黄柏为酒。菊花酒,以菊花入米酒酿。重酿酒,以烧酒浸红曲酿成。〔7〕

如春老酒,清安溪人在泉州花桥宫附近开“如春酒店”,用上等糯米和清纯泉水酿造如春酒。

棕梠酒,用棕梠制成的酒。1575年7月11日,西班牙公使团自菲律宾到达泉州,兴泉道官员设宴招待他们,有丰盛的食品,还有“各种酒及该国用棕梠制造的那种,但质量很好。”〔8〕

天酒,绿豆和酿,惟葡萄则依西洋人制之,信奉天主教者,以此酒祀天主,故名天酒。宋祖谦诗云:“煮豆燃萁泣绿珠,葡萄天酒制尤殊。南山薏苡已勾酒,分得伏波谤箧无。”〔9〕明代泉州许多人信奉天主教,当有制天酒祀天主。

苦酒,《闽杂记》云:“兴泉人以醋为苦酒。”〔10〕

药酒,春生堂药酒,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永春人郭信春秘制。采用党参、川芎、沉香、原豆蔻、砂仁、肉桂、当归、熟地等30多种药材,合以陈年高粱酒和优质水酒配制而成。有滋补身体,舒筋活络,健胃养血功能。

德化十全大补酒,用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十全大补汤处方,以当归、生地、白芍等药材为原料泡制。

松筠堂药酒,清末晋江人翁朝言创办。翁系泉州南少林五祖拳创派大师蔡玉明的侄子。受蔡玉明传授的祕籍《松筠玉记》启发,用160多种中草药配上陈年纯正高粱酒制成,有舒筋活络,行血补气之功能。擦饮皆可,民间称之为“少林伤药酒”,武林人士称之为“少林练拳酒。”孙中山先生曾为其题“松筠堂”匾。

上一篇:以游记照片颜色表征的五台山旅游景观偏好特征分析下一篇: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