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职称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讲师职称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摘要:因为历史与现实的发展因素,现阶段我国的职称评价机制对于部分的行业人才培养与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负面效应,所以在职称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对职称评聘管理模式展开探索,也成为现今关注的重大热点问题之一。

第一篇:讲师职称论文

喜欢分享知识他辞去高薪做讲师

2013年开始,在线教育市场风起云涌,无数行业内外的创业者跨界涌入,尝试探索各种教学方式与商业模式。为什么他们要选择“在线”模式?

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回到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刚被提出,接着一波波的投资热,让无数创业者身先士卒,争先恐后涌向风口。

“本人是IT男,在软件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辞职前在一家上市的IT公司做产品经理。这家公司的产品主要是为一些超大型的国字号央企服务。到离职时,工资加奖金再加上股权激励的收入,一年下来也有几十万。”

这是卢海强在2015年10月发布在博客的一篇关于在线教育的文章里的内容,此文章一出,引起不小波浪。

底下有人评论:“真牛,服了。为何我工作十年,内心仍无比惶恐?”、“支持,感觉在线教育会蓬勃发展的。”、“两年后再看效果吧。”……

卢海强是谁?他为什么要发这篇“标题党”风格的文章?做“在线教育”真的有前途吗?

本期《消费电子》专访了这位放弃高薪毅然决然投身在线教育的创业者——卢海强。

曾经预测在线教育会爆发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型的在线教育已成为全球炙手可热的领域。在美国,几乎每隔数周就会有一个提供在线课程的创业公司宣布获得百万美元级别的投资。

自2013年开始,在线教育市场在中国风起云涌,无数行业内外的创业者跨界涌入,尝试探索各种教学方式与商业模式。与此同时,百度和阿里巴巴分别推出百度教育和淘宝同学;腾讯推出QQ教育和腾讯大学;网易、新浪、360、金山等互联网企业亦推出自己的在线教育产品。

卢海强是2015年从上市公司离职并开始他的项目管理在线培训课程的,离职前并没有做过教育培训。他是软件工程硕士,上班时做的也是信息系统和软件研发方面的工作,可以说是真正的IT人士。卢海强非常爱学习,平时很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总结,在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不少证书,比如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认证PMP、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国家软考高级资格证书等等。

辞职去做在线教育并不是脑袋一热就决定下来的,卢海强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2015年是在线教育爆发的年份,很多教育机构在那年成立,一些老师也纷纷从学校出走创业。卢海强认为,2015年在线教育这么火,他猜想到2017年在线教育应该会全面开花,“不过现在看来好像并没有爆发的迹象”。

为什么要选择“在线”模式?卢海强向记者解释道:在线教育是未来的趋势,特别是对成人教育,非常方便。比如,有人想去考职称,传统的方式如报班培训就是在固定的教室上课,来回交通的时间都要花费一两个小时。学生坐在教室听课,老师讲得精彩一点倒罢了,如果遇到老师讲得不好,学生很容易打瞌睡,过后想再听的时候,课程已经结束了,老师也翩然远去,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而在线教育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学生能随时把课程保存下来,方便听课且效率更高。

在线教育并不仅限于“网络远程教育”

对于在线教育,很多人的印象还停留在“网络远程教育”上。事实上,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在线教育模式下,优质教育资源人人可以平等共享,学生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向任何人学习。

卢海强说,传统的网络远程教育,如今只有少部分学校或培训机构在做,他们还在运用传统的思维模式从事远程教育,仅仅把网络当做传输课程的工具,且能够参加学习的人也很有限,这些机构没有互联网基因。而在此前,网络上也没有什么平台可以让普通人去发布课程、提供教育服务等。

但是到了在线教育时代,互联网就是教育的主战场,互联网就是教室。网易、新浪等平台为普通人提供了免费的教育和知识分享舞台及学习机会,这个平台人人都可以参与,不再让人觉得这只是少数人可以做的事情。

举个例子,通过多种社交平台发布房间整理、收纳术的日本家庭主妇近藤麻理惠就成了國际名人。近藤麻理惠在多个社交平台教授网友如何整理和收纳,甚至还专门开了一家公司,这就是互联网带给人们的便利之处。在互联网上,有才能的人不会被埋没,可以尽情展示技艺,造福更多人。

“只要你有经验、有特长、有过人之处,或者有想法,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到这个舞台上来做老师,去提供和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体验和想法,从而获得收益。”卢海强对《消费电子》记者说。

在线教育改变了传统线下教育“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听得昏昏沉沉”的低效率模式。卢海强说,在线教育就像原子弹的核裂变,其威力会巨大无比。在不远的将来,在线教育一定会裂变、爆发,就像当年淘宝改变人们的消费模式、甚至是创造了新的消费模式一样,在线教育也一定会改变甚至是创造新的教育模式,知识分享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时代,人人都可以在线上成为老师,人人又都随时可以成为学生。

到那时,当人们想学习某些知识的时候,首先会去网上寻找,看看是否有自己想要的课程和服务;当人们去线下机构咨询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进行对比:这些线下机构的课程或服务,是不是线上也有?是不是线上更合适、更便宜?

听起来,在线教育是大势所趋,不过记者有些疑问,很多成功的培训机构都上市了,比如新东方,与这些上市机构相比,其他的个人在线培训有什么优势呢?对此,卢海强坦言:“大的培训机构要支撑整个体系的运转,分支和部门特别多,如研发团队、销售团队等。事实上很多大的培训机构的名讲师也就那么一两个,人多并不一定意味着课程讲得好。

Q:您创业到现在进展如何?

A:我创业到现在第一阶段设定的目标基本实现,当时我的目标是“学员有一万名左右,销售额超过百万”,这个目标今年基本上能实现。

我创业的时候做了很长时间、很细致的规划,我给自己的时间是一年,做了一个一年期的计划表。我从创业到现在基本上是处于比较平稳的阶段,一直以来都是稳扎稳打到现在。

我还做了“项目管理在线教育”的风险管理计划,如我需要准备多少錢、要撑多少年。我算了一下我当时的积蓄,我在家庭生活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可以撑一年。

此外,还有一个风险我也考虑进去了,由于创业一年可能是没有收入的,家人生病了怎么办?现在医疗资源如此紧张,家人生病的话可能会带来很高的不确定性,于是我给我的孩子、妻子和自己都买了保险。

在招募“项目管理在线教育”学员的时候,我也没有盲目地广撒网,而是做了一个思维导图,比如我有多少课程、这些课程通过什么渠道吸引学员、要达到什么效果等。

我是做教育的,知识产权很重要,于是我给自己的课程申请了版权,注册了“海强教育”和“海强云课堂”这两个商标,后来因为淘宝等平台的一些不可控因素导致我的课程下架了,但因为我有产权,所以比较好办。总的来说,做好风险管理就不会这么杂乱。

学员方面,由于项目管理的考试结果是和职称挂钩的,学员来自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居多,因为他们去评选中级和高级职称需要用到。北上广等大城市入户也需要职称,所以目前项目管理课程还是相当火热的。

Q:您现在在哪些在线教育平台授课?

A: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不做平台,我现在没有开发任何的在线教育App,将来也没有这个打算。在我看来,做平台相当于做产品,需要很大投入,这会偏离我做教育的初衷。目前,互联网大佬们做在线教育平台已经非常成熟了,如百度、网易、腾讯教育等,都开设了云课堂及云教育。

我目前依托的平台主要是淘宝。学员们在淘宝搜关键词“卢老师”、“项目管理”、“培训”等,排名靠前的就是我的课程。选择淘宝很大的原因是其流量很大,给我们这样的内容提供者很大的曝光机会。学员们搜索教材或者关键词,不一定每一个都会购买你的课,但我的课程已经曝光在他面前了,这是淘宝最大的优势,好平台和差平台的差距甚至会高达几十倍。

Q:您把课程放到这些平台前做过测试吗?

A:我当时在淘宝教育、网易云课堂和腾讯课堂3个平台上线,现在最主要是做淘宝教育,网易云课堂和腾讯课堂也有在做。每个平台各有优势。淘宝教育和淘宝店铺结合得很好,淘宝网本身就是超级市场,流量巨大;配合淘宝店和直通车等工具,可快速推广课程。淘宝用户都有使用支付宝的习惯,用户习惯于为知识买单,支付转化是很好的。腾讯课程可以实现和QQ学习群无缝对接,推广和服务优势很大。而网易云课堂的产品做得很好、很精致,上课体验是很不错的。

作者:汪昌琴

第二篇:讲师不如狗

中文系是一条撒满钓饵的大河

浅滩边,一个教授和一群讲师正在撒网

网住的鱼儿

上岸就当助教,然后

当屈原的秘书,当李白的随从

当儿童们的故事大王,然后,再去撒网……

——摘自李亚伟的诗歌《中文系》

陆平戏称自己是中文系准讲师。他上讲师课程,拿讲师工资,没讲师职称。

陆平是2008年8月28日到武陵学院报到的。

他到学院人事处报到之后,人事处开一个介绍信到中文系。从今天起,他就是中文系的一员。之前,他是外省某县文化部门的小官吏,也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班子成员。他所在的部门有三个副职,他排名最后。在官场,讲究位次,无论是开会还是发言,就是根据排名秩序先后出场。所以,他作为一个半拉子文人,看不惯场面上这些事,只好重操旧业当教书匠。在文化部门工作之前,他是一个中学老师,没啥背景。大学毕业之后就在这中学干了十几年。该中学虽是县属中学,但没在县城,在一个镇上,因此该校教师总是想方设法调往县城。和他一起分配来的同事都通过各种关系挪动了,只有他陆平还原地不动,成为那个学校的元老级教师,但他仍自得其乐,教书。空余时间就写点文学作品,营造个人的生活世界。2003年,30几岁的陆平被一个文友鼓动,开始考研究生。原因是他的一个要好文友、诗人王大山当上南山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导师。

陆平啊,陆兄啊,老在你那个地方待着也不是出路?考研究生啊?

我也能考上研究生啊?

咋不能啊?还有比你年纪大的都考上了,你知道那个周进吧?年纪比你大几岁,今年还不是考上了?

文友一席话,让长期教书、写作的陆平,茅塞顿开……两年之后还居然考上南山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的硕士研究生。当然,他也戏剧性地成为文友的学生。以前,陆平把读研究生看得神圣,压根儿都没想到自己会读研究生。他上学之后也和其他同学有些区别,他带着工资上学。因此,他很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踏踏实实地读三年书,其间发表了几部中篇小说。因此,陆平在南山大学人气像旺旺雪饼:被评为南山大学十大杰出学生,省优秀毕业研究生;硕士论文被评为国家级优秀论文。这些荣誉遮盖了他年纪大的劣势。研究生一毕业,陆平就回到家乡,想不到时来运转,当地搞文化兴县战略,回到家没几天,县委组织部门就上门找他谈话,要他发挥专长、勇挑重担。没过多久,他就被县政府作为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一纸文件就任命他为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分管全县群众文化创作,他原来事业编制成为公务员编制,让县里很多人羡慕。但干了半年,没出什么成效,成天就是在会场转,让他很沮丧。看不到自己还有啥前途,可能要在这副科级位置上干到退休。

认命罢了!陆平常安慰自己。研究生还是没白读,一是进了县城,二是改变了工作体制,三是大小还是一个领导。如果不读研究生,说不定要在中学干到退休呢。可是,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牵涉另外一个人的命运。陆平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到大学当教师。以前他根本想不到的事,偏偏出现在他的生活中。

有一天,导师王大山给他打电话说:我有个朋友到武陵学院当院长,要我给他推荐一个能写作的去该校中文系当写作老师。陆老大,我当时就想到你,不知你舍不舍得放弃你来之不易的官位,去当一名教师。如果你愿意,我就给他回个话,把事情定下。

好啊,我去。怎么不去?我做梦都想去大学教书啊。陆平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导师。

没过两天,导师又打来电话:事情已经搞定,你自己和张院长联系,最好你去和他面谈一下。导师说完,就给了陆平武陵学院院长张明的联系电话。

于是,陆平就向单位请几天假,亲自去一趟武陵学院。他家乡所在地与武陵只300里路程,虽然省份不同,但都属于武陵山区,山同脉、脉水同源。

武陵学院院长张明很热情,看看陆平带来的资料和发表作品的一摞报刊之后,就给人事处处长田永生打了一个电话。人事处长马上就到院长办公室。张明把陆平的材料拿给人事处长。人事处长仔细地瞧瞧之后说:张院,陆老师是一个有文凭又有创作实绩的老师,学院还真缺这样的人,但是他年纪偏大,往些年还没年龄限制,从今年起,地区人事局规定硕士研究生引进要求在35岁以下。你看,张院,这……咋操作呢?是不是可以当特殊人才引进啊?

田处,你给地区人事局具体联系一下,特殊人才可以特办嘛。武陵学院院长几句话,就让陆平的人生又有了改变。

于是,武陵学院留下陆平求职材料。院长张明亲自送他到火车站,一再的告诫他,学院办好了手续你一定要来啊。陆平被武陵学院院长的礼贤下士行为而感动,就因这举动,他就铁心到武陵学院。

半年过去之后,武陵学院院长张明亲自给陆平打电话,告诉事已搞定,要他9月开学之前来学院报到,工资已经从8月份算起。

天上掉下一个馅饼!

一个特殊人才引进手续已经办了半年,还是张明亲自找武陵地委书记和专员,这两个领导才分别签了字。之后,在不同部门一共盖12个公章,终于下文件。当然文件是由武陵地区人事局下的:题款是武陵地区关于引进陆平同志到武陵学院工作的文件。人事处长给陆平说:如果不是张院亲自出面,事情还不好办,武陵地区特殊人才引进,你是第一例。听了人事处长这几句话,陆平心里有一丝感动。人事处长还把那些盖章批示和意见都给陆平看,目的当然是要陆平意识到他们办事尽心尽力。

陆平连说三个感谢。

只要你到我们学校好好工作我们就高兴了,就是我们跑点路,说一点好话也值得。武陵学院是地方性院校,属于省地共管,人事权在地区,拨款是靠地区财政。听到人事处长说这些话,他才知道,地方性大学人权与财权都在地方政府。很多时候,与地方平级的大学无奈,如地方主要领导不发话,办事就会流产。

武陵学院是2004年才专升本的高校。前三年虽升本,但仍是专科模式。教师还是那些教师。变化的是学校的挂牌和公章,由武陵师范专科学校变成武陵学院。还把师范这两个字取消了,虽然只是取消两个字,也就是说,一个专科学校已经升成为综合性的学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综合性学院增加了不少管理机构和教学机构。尽管三年前就升了本,但还是原班人马主持工作,领导班子级别也没变化。去年夏天,才组建学院新班子,省委组织部任命的,学院党委书记由外地招聘一个大学副校长李立担任。原党委书记就当副书记,原校长任副院长,保持原有级别。专科时,学校是副厅级,而升格本科之后就成为正厅级。中国国情很讲究级别,高校也不例外。

武陵学院新任院长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省、教育部的评估达标验收。本科评估验收成为中国高校常态。凡是本科院校都要经过这关。上面虽说得很严,实际上只要验收学校申请就可通过。

但是,验收在武陵学院,让全体教职工草木皆兵。学院新班子上任的第一任务就整理验收材料,做好软件和硬件。软件就是造假,做一些天来大海来宽的材料,虚构一些教学与科研成果,让一些师资本没达标的高校外聘一些退休教授来充数。同时招兵买马,招聘一些研究生来达到师资学历。陆平就是搭了武陵学院的末班车,因为中文系没一个会写作的教师。张明上任后到中文系调研,发现了这个迫切的问题,就向老朋友王大山求援,要求给他推荐一个得力的写作教师,目的是改变中文系教师结构。该校中文系不少教师是该校留校的学生,尽管不少人也通过进修取得本科或者在职研究生学历。但是,讲课同一个模式,系主任陈小庆已在中文系形成了派系,因为系中学生大都是他的学生,外面高校毕业的教师遭其排斥,千方百计地挤走。

新院长上任后另外一件事是配齐学院二级班子,引进一些具有硕士与博士学位的教师,彻底改变武陵学院形象。

陆平拿着人事处的介绍信到中文系报到。

中文系在学院东边的那栋砖瓦结构的小楼上。中文系是武陵学院最早的系之一,曾一度是武陵师专的招牌。系门口挂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古色古香的文字。陆平仔细一看是武陵学院中文系赋。字写得龙飞凤舞,很尽功力。当下赋满天飞,不少城市有市赋,不少县有县赋,仿佛有了赋,就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连中文系也有系赋,他感到好笑,中国人喜欢附人风雅,署名陈小庆。他就知道是该系主任的墨宝。他还没到该校之前就听朋友说过武陵学院的陈小庆,该校的三大名师之一,教古代文学的教师。武陵大街小巷都有他的墨宝,连一些住宅小区大门也有他题的名款。屁股大的武陵市无人不知陈小庆。在武陵,只要说起武陵师专(现在武陵人们还习惯叫武陵学院为师专),人们就要问你知不知陈小庆,仿佛他就是武陵师专中文系的代名词,这单位没他,就不能运行。

陆平先到二楼系办公室,办公室只一人,教学秘书杨大明,也是去年才从湖南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研究所引进的。他看了一下陆平介绍信说:陆老师,久闻大名,早就知道有一位作家到系里工作,你总算来了。陆平笑笑:什么大作家,文学爱好者而已。不用说了,你的作品我读了一些呢。教学秘书杨大明笑笑说。先到陈主任那里去一下。于是,他就领着陆平到走廊边上那间挂着系主任牌子的门口,敲敲门:陈主任,陆老师报到来了。于是,陈小庆站了起来,礼节性地握了握手:欢迎你啊,陆老师,我听张院长说给我们引进一个写作老师来,我们早就盼望你来,我们可是等米下锅啊。系上的写作教师很薄弱,你来了,我们就有希望了。我也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陈主任,您的古文功底很厚啊,我看到系门口您作的系赋,那才是让我眼界大开啊。陆平也会说话,十几年的中学老师,还有一年的从政经历,使他知道哪些话该说不该说。见笑了,陆老师,雕虫小技而已,雕虫小技而已。系主任客气道。虽然说客气,但心里却甜甜的。你小子还算识货!

陆老师,今天刚到?系主任转了话题。

是,今天刚到。

那么,你先去休息一下。刚开学报名,课程安排好了就通知你,还有几天才上课。

那好,那好,就不打扰陈主任了。

于是,陆平就走出系主任办公室,把他手机号码留给系秘书之后,走出中文系办公楼。

校园里人比较多,有些新生还是家长陪着来的,在校园里听到一个山东口音的家长抱怨:这也是大学啊,还没我们那里的中学大。早知这样,不该来啊。陆平看看,那个家长的脸上有一种说不出的怨气。武陵学院虽已升成本科,但还是原来的教室,还是原来的教师,只是换了牌子而已。说是为迎接本科评估,当地政府在在离城10公里外的坡上划了500亩地,准备修建武陵学院新校区,但地划了两年还没一点动静,规划图挂在武陵学院大门口过道上有些日子了,图案已经斑驳不清,只能看到大致轮廓。走在武陵学院校园,陆平心头多少有些失望,设施还没他四年前教书的中学气派,与他原来的期望值明显反差。既来之则安之!他安慰自己说。他来联系工作时,张院长就对他说:要有吃苦的准备,现在学院还处于创业时期,等新校区修好日子就好过了。何时是个头啊?才来第一天,陆平就滋生了不快。

陆平往自己暂居地走,这是一个离学院不远的小旅馆。每月500元一小间。陆平先住下来,然后慢慢等学院给他找房子。因来时学院说给他提供房源。

回到小旅馆,陆平礼节性地给老板娘打个招呼就进屋。小旅馆主人是一个精明的四川女人。原在广东打工,挣一些钱就来武陵买两套房子,然后开起旅馆。看到女老板火辣辣的眼睛,陆平就想起那些在南方或者大城市搞原始积累的女人,给人当二奶或者情人,有甚者更是出卖自己下半身。人老珠黄时,就拿着挣来的钱去投资,买房或者做生意。凭他当作家的直觉,这个女人肯定与他的想法有关。但他又为自己有这想法而可笑。他突然想到鲁迅那句我从来不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那句经典名言。多虑了!

陆平在床上坐了一会,从饮水机接一杯水,喝几口,呛了一下喉管。

然后就给老婆打一个电话:请放心,我已经到学校报到了,一切顺利。然后又告诫妻子不对人说自己的去向,如果有人问话,就说到省城检查身体去了。他出来的时候,在单位是请的假,他不想把事情搞得大。但是已经有人隐隐约约地感到他将离职。一个星期以前,县委组织部某领导还找他去谈了话,要他安心的工作,为家乡的文化发展战略献计献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他原单位领导是一个典型的乡村干部,只初中毕业,常在会上说一些文绉绉的话,让人感到十分好笑,有人说他是靠吃烧洋芋起来的,吃烧洋芋就是又吹又捧又拍,常常喜欢在上级领导面前打小报告,而且常常诋毁别人。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陆平虽然与他没什么过节,但他看不惯他的处事与为人。有一次会议上突然冒了这样几句话:我虽然只是一个党校大专文凭,但是我还有管全县文化新闻系统上百号大学本科生、研究生。文凭不代表有水平。显然,研究生是针对陆平来的,全县文化系统就只有他一个研究生。明白人都知道话有所指。当时陆平没说什么,后来他仔细地想想,这个老鸡还真是在向他射暗箭。于是,他就防了他一手,等学院的工作彻底搞定之后,自己才去辞职。工作就是图一种心情,适合自己的工作才会有最好的心情。

给妻子打了电话就睡觉。几个小时的火车,陆平还是感到有些疲倦。人一到了四十,体力就在一天天的减退。有时候,甚至还力不从心。

吃饭、睡觉、看电视……

吃饭、睡觉、看电视……

这样的日子重复了两天。第三的晚上,陆平给武陵的一个文友石忠打一个电话,很多年前,他们通过信,还同时在几期杂志上发表过作品。他准备到武陵来之前,还是在网上查到的电话号码,陆平不知是否正确,打打电话试试看,也许运气好一打就通呢。他想,很多时候,事情是出乎人意料,不经意间就联系上了。

他拨一次,电话打通了,没有接。这就让陆平觉得电话不是空号。于是,他再拔了一次。终于有人接电话了。喂你好,请问你是……石忠吧?我是,你是?我是陆平。哪个陆平?很多年前,我们同在某刊发表文章的那个,我们还联系过几年啊?啊,我想起来了……陆平兄,你在哪里?这些年你在哪里?我在武陵,到武陵学院教书来了啊?真的?我们还是同一个单位呢?我们武陵师范今年已经合并到武陵学院了。你在什么系?中文系。我在教育系,你现在什么位置?在武陵学院不远处的如家归旅馆。你等着,我马上来看你。好好,谢谢石兄,大家能够走到一起就是缘分啊……连陆平自己也没想到这样顺利就和一个曾经的文友联系上了。还是自己的写作帮了自己的忙,如果自己不写作的话,到武陵就会举目无亲。自己很孤单。感谢写作!陆平心里一阵欢呼。

不到十分钟,石忠就到陆平所在旅馆门外,他给陆平打了一个电话。陆平就下楼来接石忠。

你是陆平兄吧?

你是石忠兄啊?

两个人的手同时伸向对方。

走,上楼去坐坐?

可以。你来好久了?怎么想到给我打电话?诗人石忠调侃起来。

才来两三天。这不就给你打电话啦。陆平也像见到久违的老朋友一样说。

他们两个边说边上楼,陆平住的旅馆在二楼。

不一会就到了陆平的住处。

陆平用一次性纸杯给自己文友倒一杯水。

住处只有一条凳子,陆平将凳子让给诗人,自己坐在小床上。

想不到我一打电话就联系上了你,初来乍到,望石兄多多关照。

大家到一起就是缘分啊,彼此多个照应。你咋想到我们这落后的地方来工作啊?

陆平简单把这些年的生活工作情况给自己的文友进行介绍……末了才说:我觉得自己还是重操旧业好,我这个人适合教书。

你到武陵,还办得这么快,不可思议……以前调到这里工作的人,两三年办不下来手续是常事。以前我从一个县中学调师范拖了整整三年,当时我也是特殊人才,我刚从鲁迅文学院回来,我是省文联委员,同时也是省青联常委。武陵这个地方就是办事拖沓,很简单的事情常常会让人不可思议。诗人滔滔不绝地说。

陆平听到文友的话,心里感慨万千,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

学院新班子上台,可能办事情要迅速点。时代在变化嘛。诗人文友又幽一默。如我是你,我是不来教书的。很多人千方百计往公务员里钻。听说以后公务员拿退休工资,而教师是买养老保险,差别大啊!

石兄啊,我还没想到这些啊,只是想找一个比较适合的工作。陆平由衷地说,以前他还真没想到这些。

大学也不是净土啊,像我们学院,没有关系评职称就不容易。还有提拔各部门领导也和地方上一样。如果没什么背景,就靠跑靠送,有时还会鸡飞蛋打。

听到文友的一席话,陆平有些莫名其妙的酸楚。他不知说什么好,只是笑笑。算是认同文友的观点。他早就知道,当下中国大学官僚化是一种普遍现象。在他所读研究生的南山大学,不少教授为争一个部门科长而头破血流。虽然科长级别低,但掌握有资源。很多人看中的是现实利益。教授专家治校在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更不要说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不过,你来得是时候,新班子才开始,肯定要做点像样的事来,哪个领导不干点形象工程啊?诗人深有感触地说。陆平听着文友的话,点点头赞同他的观点。

说了这些话之后,石忠像想起什么,问:陆平兄,吃晚饭没有?你看我刚才只顾说话,忘记问你了……

吃过了。陆平说。如果石兄还没吃饭的话,我请。

到武陵,你请,你不是要我钻地缝?哪有你请的道理?如果吃了,隔一会我就请几个朋友和你一起去夜宵。武陵虽然贫困,但是这里的饮食文化还是很发达的,特别是一些小吃,在很多地方很难再吃到了。

石兄,不客气,我一般没夜宵的习惯。免了。

以后可以免,而今天晚上不能免,你才来,你来为我们武陵教育事业做贡献,我总该尽一点地主之谊吧。

谈不上什么贡献……还不是找一碗饭吃!其实在哪里都一样。陆平感叹道。

话不能这样说啊,武陵这几年还开放了些,要是前几年,就是博士在这里也不要呢,一个农学博士到武陵地区农科所联系工作,你猜,农科所领导咋说,我们庙小,供不下你们这些大菩萨。近几年在外地引进硕士、博士。毕竟学院要办成本科,如果学校师资学历不达标,验收就通不过。所以才亮起绿灯。诗人自言自语地说。以前,我也准备读研究生,但近几年研究生不好找工作,我也就打消这念头。我们这里,只要你去读研究生就必须辞职,你想,像我奔四的人还去哪里找工作?好在我已评上高级讲师,合并之后,转成副教授。听说以后评教授也要硕士学位,我就只有得个扯个了。人一心态平常,就没什么苦恼。

陆平知道,文友虽说自己保持平常心,但从他的话语里还是道出他对现实的不满。他不好说什么,只听文友说话,偶尔也附和几句。他知道文友是性情中人,对现实的不满还敢于表达。

感谢石兄,你给我上了社会课,以前我还没想过这些。

天下乌鸦一般黑。哪个地方不是一样啊!

听到石忠这么说。陆平就再也没说什么,他不知该怎么说。见到陆平没搭话,石忠就转移了话题:我约几个朋友出来聚一聚,认识几个新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于是,他就给几个朋友打了电话:陆平兄,我们到武溪好吃街去,他们到那里等我们。

不太好吧,麻烦你。

麻烦什么?人都约好了,大家认识认识。

那就好吧……陆平看到文友并非虚伪的打马虎眼,也就顺势骑驴下坡。

于是,陆平就给老板娘打招呼,说自己出去一下,晚上可能回来有些晚。老板娘没说什么,点点头。顾客是上帝,住店客人也是上帝。营生的人都知一点,给人以方便就是给己以方便。

陆平跟着石忠穿越两条大街,沿着河边走了不远,到了武溪好吃街的招牌下。

石兄,武陵夜生活还闹热啊?

武陵人就是好吃,家里只要还有一块钱也是吃了再说。

河边的街上,张着一里多长的帐篷,田二毛螺蛳或者张二姐小吃之类的摊子布满一条街。沿河摆起一片小圆桌。不少摊子围满了人。石忠在田二妹的夜宵摊坐下。不一会,几个武陵朋友到了,一共来了三个。一个是李海,武陵文联专业作家。说起名字,陆平有些熟悉。另外一个是书法家王天,还有一个是武陵群众艺术馆搞美术的罗舟,一头艺术家的长发飘飘。

石忠相互介绍:大家认识一下,这是陆平兄,著名作家,文学硕士,武陵学院引进的特殊人才,刚到学院中文系。

大家一阵寒暄之后,就围着摊子坐下。此时,石忠叫道:老板娘点菜。

老板娘马上拿一张外面用塑料膜包着的卡片交给石忠。石忠看看之后递给陆平:陆平兄,今天你是客人,你请……陆平推辞一下说:我也是武陵人了,请几位兄弟掌握政策吧!

见状,李海发话,大家认识就是兄弟,石兄你看着办。

就是就是,客随主便。陆平趁此附和。

大家推辞就拿给我点算了。书法家王天幽默道。我越俎代庖了。说罢,他就接过菜单,看了看说:一份猪耳朵,一份卤鹅掌、一盘花生米、再一份炸干鱼、再一份凉拌黄瓜,每人两瓶啤酒。

没有一会,菜上来了。

石忠就说:今晚上,实行包干制。每人先来两瓶啤酒之后继续……大家没异议吧?

三位朋友都说,今天石诗人请客,你想咋样就咋样。

各按所需吧,人的能力有大小。陆平说。

陆兄,男人不能说自己不行啊。书法家说。女人不能说随便啊。我想不就是两瓶啤酒嘛,就是两瓶毒药也吞了。

我是说喝啤酒不行,不是说其他不行啊。陆平说。

大家都笑起来。石忠见两个唇枪舌剑,就来个折中:尽兴就行,不过,每人先干一瓶。

开瓶!老板娘!每人开一瓶。石忠说。

老板娘麻利地给开了五瓶啤酒问:用杯子不?

就酒瓶干。石忠拿起啤酒瓶:陆平兄,各位兄弟,认识是一种缘。首先为陆平兄光临整口。

大家拿起啤酒瓶。陆平抿了一口,他不习惯酒瓶喝。但他还是被武陵人粗犷而感动。诗人、艺术家都豪放。

吃菜吃菜。石忠举起筷子。

五双筷子同时在菜品里活动。

感谢陆平兄来支持武陵教育,大家再干一口。石忠又拿起酒瓶道。

石兄,我还没开始工作就感谢啊。

你违规了,陆平兄,前三杯酒是先由主人发话,大家该听石兄的。美术家罗舟说。

哎呀,不知武陵规矩。不知者不为过吧。陆平辩解。

那是那是,作家李海说。但该入乡随俗啊。到了我们武陵,就得按武陵的规矩啊。

于是,大家又举起酒瓶。此时,陆平猛喝一口,喉管里呛了一下,他拿一张餐巾纸揩了揩嘴。

大家又继续吃菜。

李海问:陆平兄,你在哪上的研究生?

南山大学。

南山大学可是一个好大学啊。

一般一般啊。

不要说是去那里上研究生,就是去那里读读本科我也满足了。

你也可以去那里读研究生啊?

研究生考外语就拦倒我了,外语我是擀面棒吹火一窍不通啊。

外语可以学啊,我不是以前也不懂外语啊,我学了一年就考过了。

听到你这么说,我也就有信心了,考你读的学校。

好啊,我还可以帮你引见引见。

石忠见陆平与李海只顾说话,酒瓶没下,说:不要只说话,菜要吃,酒要喝。

大家就再没异议,都举起酒瓶喝,陆平知道,既然是当地的规矩,就再也不好说什么。他还是抿一口。主人三杯才结束,其他几个人也会找话题喝酒。

我的发言结束了,几位兄弟,是不是该敬一下初来乍到的朋友。打批发还是点球,你们做主。石忠把酒权交出。

陆平知道,大家将对他轮番进攻。他只有以静制动。

我先来吧,我年纪大点。书法家举起酒瓶说:陆平兄,喝一半如何?我敬你,你来武陵支持教育。我敬佩你,干干。还没等陆平说话,书法家就把瓶里的啤酒喝完:陆平兄,你看我没踩假水吧。

另外几人都鼓起掌:还是王大师爽快,王大师爽快!

陆平兄,你就喝一半吧?书法家道。

此时,陆平也硬着头皮喝一半,尽管他的肚子有些不太舒服,但关键时刻还是不能输气质。

大家又鼓掌。

陆平刚喝,李海就拿起酒瓶:陆平兄,相见恨晚啊,我早就知道你的大名。我敬你,我喝完,你喝一半。说罢,还没容陆平说话,作家就咕咕地喝了。让陆平猝不及防。只有拿起酒瓶又喝一半,一瓶啤酒喝去三分之二。

陆平的胃已经反抗了,他想说点什么,但还没来得及张口,画家又拿起酒瓶:陆平兄,其他客气话不说,敬你,我干完你也干完。

大家都干完不就是每人都喝一瓶嘛。陆平打的埋伏前功尽弃。他知道大家的用意,看来还有一场恶战。见大家都喝完一瓶,石忠说:大家都干了,我就只好自摸了。说罢,就拿起瓶子一口就喝了底朝天。

此时,书法家提议,大家再干一瓶?好事成双啊!

其他三个武陵人都附和称好。只是陆平没说话,他不好说话,喝酒本身就是他的弱项,就是干行政工作时,千方百计逃饭局。喝醉之后犹如害了一场大病,好几天才恢复原状。

陆平兄,喝酒应像你写文章那样大气啊。石忠见陆平没说话,就说。

毛主席说,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他在干事就是好同志。我的想法是,虽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但是,只要尽力就行了。陆平回答道。他在为自己找退路。

几个武陵人面面相觑,被陆平几句话说懵了。但他们很快又找到了话题。李海说:陆平兄,相见恨晚啊,大家都是神交很久的朋友,既然你说酒逢知己千杯少,我们也不说喝千杯,今天晚上大家不醉不散。

喝酒也要讲能力,既然大家是朋友,不应醉酒,以后有的是时间……留些以后喝咋样?陆平想见好就收。他脸上红光满面,肚子发胀。

武陵四友你一言我一语地将起陆平,但陆平怎么也不进他们设的局,只是听他们说话。见陆平不说不作反应,武陵朋友就只好罢了。石忠说:陆评兄可以随意,我们几个每人再喝两瓶。其他三人也没话说。于是,石忠又叫开酒,他们四人每人两瓶,给陆平开一瓶。

武陵几个人的酒量让陆平自愧不如。一瓶啤酒三两口就干了,而他只轻轻抿一口。当四人两瓶酒已经底朝天时,他也才喝了两三口。大家就将他起来:搞的承包制,陆平兄,我们都喝了,一瓶你该不会有想法吧?

陆平有些惶惶然,他的底线在酒精里崩溃:喝就喝,不过是酒嘛。他拿起酒瓶猛喝起来,还真把酒喝完了。

大家鼓掌。陆平兄还是能喝嘛,原来客气啊。

陆平已经喝到就极限,胃里一个劲地朝上翻。于是,他紧闭着嘴,怕酒从喉管里冒出来。

于是,大家又叫酒开酒,又给陆平面前放了一瓶。此时,陆平真的受不了,趴在摊子上,朦朦胧胧地听到那几个武陵朋友在说:看来他是真的不行了,他还真的喝不得酒啊。

过了一会,大家都说散了,时间也不早了,石忠你把陆平送到他住的旅馆去。

于是,陆平在石忠的扶着下摇摇晃晃地回到旅馆。陆平听到石忠在交代老板娘什么的。然后就说了一声:陆兄好好的休息,有空联系就走了。

陆平真的醉了,他平常最多也就一瓶啤酒或者一两白酒,一旦超出这个量就会现场直播。今天晚上还好,他没现场表演出来。不知什么时候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也是八点钟。他的心里空荡荡的,好像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他知道,石忠和他的几个朋友是真心真意地想让他喝酒。他苦笑了一下,今后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无论怎样也只喝一杯,不能让他们牵着他走,他想起自己导师赖酒的经验之谈就是,无论别人说什么,自己也不喝或者就趴在桌上。如果昨天晚上后来自己不趴在桌上的话,肯定还被他们几个人灌几瓶的。

刚起床不久,系里的秘书就打电话来说,今天下午两点半系上要开例会,请他按时到会。

他准备去外面吃一点早餐。他刚一出门,老板娘就笑着问:陆老师,你昨天晚上喝醉了?

几个朋友请我喝酒,可能有喝高了。陆平回答道。不好意思啊。

男人没几个不喝酒的,喝醉是常事啊。

陆平说。让你见笑了。

我是怕你喝多了出问题。以后,能推脱就推,武陵人喜欢劝酒,不醉就不罢休。

谢谢你提醒,以后我一定注意啊。

陆平在街上去随便吃一点早餐,然后就回到住处。

下午两点半,陆平准时到中文系办公室。教师差不多到齐了,系主任陈小庆主持会议。先是介绍新教师。今年中文系新教师4人,两男两女,除陆平外,其余三人都是今年刚毕业的研究生。虽说引进博士,可没博士来应聘,也就只好招几个硕士。两个是古代文学方向,还有一个是外国文学方向,陆平学现当代文学上写作课。会上,陆平认识了系党总支书记江龙,管教学的副主任李新明,管学生工作的副主任田刚等系领导。系班子还是学院没升格前就任职的,学院班子才调整一年,今年开学之后,学院将进行学院二级班子选拔调整。意味着系班子将会升半格。系主任和总支书记将成为正处级,另外两个副主任升为副处级。学院院长张明多次在会上强调要公开选拔。所以,今天主持会议的系主任陈小庆说,我是暂时主持工作,把学开起来之后,以后就是新主任的事了。在会上,系主任强调:今年有一个新变化,就是每位老师上课前,既要写教案,又要写讲义。院长办公会决定的,目的是应付明年本科验收。不写教案的老师,就要认定为教学事故。

听到说既写教案又写讲义。会议室一片哗然。有老师说,大学又不是中小学教育。也有老师说,真他妈的胡扯,知不知道办大学,以前专科都没写教案,现在本科还写教案。还按照教务处制定格式写,真不懂啥子大学教学。陆平听到大学写教案也感到有些好笑,但他没表露。

看到会场上的气氛,系主任说:哪个不感到好笑啊,但我们也没办法,大家可以谈论,但具体还是要做的。还有更可笑的是从本学期开始,考试也要按照统一模式命题。主观题客观题有一定比例,如果不按规定命题,也是教学事故……

又是一阵哄笑。陆平想,写作课考学生写作能力,咋能把一篇作文分成为主观与客观?太机械!每门学科有其学科特点。不能照搬啊?理科还好说些,人文社会学科很难把主、客观分清楚。

例会作一些教学安排。然后,系全体教师到底楼小礼堂与新生见面。这是武陵学院(师专)的规矩,每年都要举行这仪式。

下午3点,全体新生早在礼堂坐好等候。见面会由系主任陈小庆主持。先是逐一介绍每个教师的学历和职称。当然是先从系上领导先介绍起。系里还没教授,有一个教授李能还是外聘的,是邻省某大学的退休教授,教授唐诗。因和系主任陈小庆在几次古代文学研讨会上认识。武陵师专升本时,陈小庆就给学校领导推荐,把李能聘请到中文系来当招牌。今天会议上几次提到李能教授。陆平一看,一个谢顶的老头,中等身材,脸上写着忧国忧民的表情。学生见面会上这样介绍陆平:陆平老师,是我系从外面引进的一个作家,南山大学中文系硕士。在各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00万余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获得过省政府文学奖。是我系的第一个作家教师,爱好写作的同学们以后可以向他请教。一阵掌声,让陆平看到学生对文学的虔诚。介绍中文系老师之后,系主任说了些鼓励和祝福,给新生打气。

学生见面会结束之后,教学秘书发课程表。陆平的课程是一年级。本科一班的写作课与新闻专业专科写作课。安排两个上午,每班各上两次课共四节课,一周共八节课。拿到的是同一本教材。系里专科本科用一样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的那种教材。陆平感到奇怪,就去问管教学的副主任:李主任,向你咨询一下,本科与专科的教材咋一样啊?我们这里都是订的统一教材,你上课时把握一下就行了。听到系副主任的话,陆平有些纳闷,是专科本科化还是本科专科化?但他嘴里还是说:好的好的。然后李新明说:陆老师,我早就知道你大名,你的作品写得不错,我以前也爱好文学,还发表过诗歌,只是近些年变懒了,就再也没写诗了,因为我教古代汉语,爱好荒废了。听到李副主任的话,陆平谦虚地说:我也只是一个爱好者,谈不上什么作品,充其量是几篇习作而已。不客气,你的情况张院在中文系谈过几次了,我们中文系不缺教书的,就差写作的。要打造中文系的牌子,光靠教书不行,系里就必须有写作团队,你来了就要带好这个头,大家对你寄予很大的希望。曾经的诗人现在的古代汉语副教授说。我尽力而为。陆平说,希望也不是很大的。

开完会之后,陆平就回到旅馆,翻翻教材。教材熟悉,考研究生时是考的这本教材。不说倒背如流,也是不离百分之九十。只是他普通话有些拗口。长期说方言,只是读研究生时与外省同学交流用普通话,这可是他上课的硬伤。

明天上午陆平第一、二节有课,本科一班,三、四节是新闻专业。系里考虑到每位老师具体情况,连起排课。

中文系就是这么的

学生们白天朝拜古人和王力和黑板

晚上就朝拜银幕或很容易地

就到街上去凤求凰兮

这显示了中文系自食其力的能力……

——摘自李亚伟的诗歌《中文系》

陆平到武陵学院上第一次课就是与学生相互认识。他先介绍自己:想来昨天同学们已经知道我的名字,今天我再重复一遍。我的名字叫陆平,以前在一个中学教书,后来在南山大学读研究生。再后来在县文化局当小差,今年刚到武陵学院当老师,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今天起,我担任你们的写作课老师。希望大家合作愉快。下面请每位同学自我介绍,包括姓名、籍贯和爱好等,可长可短。先由第一组第一同学开始,然后按顺序介绍。

第一节课,50个同学自我介绍。该班80%以上的同学来自本省,60%以上的同学来自武陵地区。还有少数同学来自外省。陆平把同学们情况了解大概。来自本省同学考的全国高考二卷,其他省有国一卷,还有就是单独命题考试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第二节课陆平讲写作的重要性。他说,一是应用工具;二是人的基本技能;三是谋生的手段。然后举古今中外例子佐证。作为工具,对于实际生活的运用。作为技能,就是当下一个普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作为生存手段,比如当下不少作家靠写作为生。比如你们熟悉的郭敬明就是典型例子……连我本人最初的写作也是为挣几个小稿费。

课堂有几个同学嘀咕:陆老师,咋和以前语文老师观点不同啊?

陆平看着几个嘀咕同学问:同学,请问你们有什么不同看法?大胆的提出来,进行探讨……教学相长啊!

那几个同学脸红了,都说没什么。但有位女同学站起来:老师,你说写作是谋生手段。我不理解。高中时老师讲鲁迅写作是反对封建专制,比如《狂人日记》。请老师解释一下。

同学,我可以告诉你,连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最初写作也有生存因素。当时,他在日本留学结婚生子之后,留学生官费不够开支,他想写作挣稿费维持家用。上世纪50年代,刘绍棠还有一年为挣两万元的稿费之说,不妨同学去查一查相关资料。听到陆平这么说,不少刚进大学的同学瞠目结舌。大学老师与中学老师观点完全不一样?

同学们,你们可以怀疑我的观点,大学就是要培养思考能力。你们有想法我很高兴,说明同学们已开始有了思考。

教室里静了。

陆平突然问:请同学们告诉我,平常读过那些书啊?

读过郭敬明的《梦里花开知多少》。

《知音》、《青年文摘》、《最小说》、《读者》……学生说出的书目让陆平心惊,现在高中生读这些书?他对学生写作担忧,写作课任重道远啊。

班上哪些同学读过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稀稀拉拉几个同学举手。陆平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他就点举手的一个女同学:同学,请你谈谈四大名著。

老师,我叫田菲。中学时候,老师不让读课外书。我只是读了《西游记》,是放电视剧《西游记》时看的。有些字我还不认识,我是翻了个大概,没细读过。另外《红楼梦》我翻一下,我读不懂,就没有读。

田菲的回答,让陆平有些说不出的滋味,现在大学生怎么啦?连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都没读过,实在悲哀。想20世纪80年代初,自己上高中时,千方百计到学校图书馆借书看,当年他开始教书时,中学兴起琼瑶热、三毛热、后来是汪国真热。而现在,中学生偶像就是韩寒、郭敬明,或者超女超男。

哪些同学读过《红楼梦》?陆平问。

没人举手。

陆平问:你们为什么不读《红楼梦》?

读不懂……学生们齐声回答。陆平还能说什么呢?心头就产生一丝忧虑。自己能不能教好这些学生还是个问题。

那么,你们知道沈从文不?陆平又问。

有几个同学说知道。陆平就问其中一个同学,你读过沈从文哪些作品?

我看过《边城》,不过看的是电影。我只是听高中语文老师讲过。陆平心头陡然一惊,大学生咋啦?中文系的本科生?如是其他系的学生,人文素养又会咋样?社会上传言现在有些大学本科生不会开证明和写请假条并非空穴来风啊?此时,他抽了一口凉气,能教好这些学生吗?

他知道。一个写作老师的成功就是把不会写作的学生教会写作。短短一学年能把学生教会?写作需长年累月练习,要基本文字功底,要生活阅历,写作动力等等,现在中文系学生具备吗?陆平心里没底。

你们平常咋写作呢?陆平又问。

平常我们没写文章,为应付高考,老师找一些范文念,让我们按照那种格式写。田菲说。我们写作目的为了高考。不是我们想写作,而是老师逼我们写作。

听到田菲的话,陆平知道她说的真话,中学教育就是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转,学校考核老师的硬性指标就是分数。学生成了老师手里转动的学习机器。

田菲同学刚才说的话可能代表了大多数同学的情况,我认为,写作应该是心灵的流露,硬逼是逼不出来,只有多读书,多观察现实生活,有了一定生活厚度,你就会有写作冲动。以后,写作课,我不给同学们设定什么题目,而是充分发挥你们的个性,你们喜欢写什么样的文字就写什么样的文字。

课堂响起一阵掌声。陆平知道发自学生内心的声音,他们将从别人的指挥棒之下解放出来了,束缚他们的无形的绳子已经解脱。

陆平在武陵学院中文系的第一次上课就这样结束了。

刚下课,有个学生走到陆平跟前说:陆老师,今天我才明白,以前的书白读了。

陆平在武陵学院中文系的工作开始了。从开始的两节课,陆平就知高校教书这碗饭也不那么好吃。接下两节课是新闻专业,这个班是系里新开的专业,因此还是专科层次。上课方式与上两节课如出一辙。这班的写作基础还要差一些。课间,陆平问:同学们会不会写新闻?大家的回答是让人失望:不会!我们不会才来学啊!

上第二次课时,本科一班教室前排坐着几个表情严肃的老者。这是学院为了评估验收采取的一项新举措,成立的专家督导组。所谓专家就是学校退休的一些领导和中层干部。督导专家都是些上课的门外汉,很多年他们没教过书了,其观点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初。昨天上午,专家组在中文系吃了闭门羹,他们去听中文系外聘教授李能课时,被李能教授轰了出来:你们有啥资格听我的课?有什么资格督导我?副教授能督导教授?请出去,我不欢迎你们来打扰我上课。当时说得几个督导专家灰溜溜出了教室,丢尽颜面。他们本来想给外聘教授一点颜色,想不到还没牵起架势就反被别人轰了……他们自以为是学院钦差大臣,可以在各个系为所欲为。督导专家们憋了一肚子气,找中文系主任陈小庆发了一通牢骚。系主任只是淡淡地说:下课之后,我找李教授谈谈,他今天是有点过火了……我也没什么办法?他是学院张院长钦点的外聘教授,和学院签有合同,不可能处理他吧。督导组几个专家只好窝一肚子火。这是他们督导以来遇到的第一回,有些接受不了。当他们听说中文系刚刚引进一个写作课老师时,就决定突然袭击听课,事先没通知陆平,直接坐到教室,他们今天来是寻找一种心理平衡的他们以为陆平是刚从学校出来的小毛头。对待小毛头,他们总是占上风。来听课的有原副校长夏解放,原副校长黄文,这两人退休前都教思想政治课,对写作是擀面棒吹火一窍不通。另外两个就是原中文系主任范春和中文系退休教师,以前教现代汉语的戴云。他们的职称都是副教授。他们究竟听不听得懂写作课让人质疑。陆平当过十几年中学老师,又当过一年行政领导,从来就不虚场合,他就根本没当有专家在教室,便讲起他的课。第一节课是写作基础,他讲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写作的几种界定。他举中外的几种观点。二是写作准备。从写作的材料储备、文化储备、思想储备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三是写作在当代人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基本的素养、运用的工具、生存的手段等进行讲解。引经据典,头头是道,两节就在他的神采飞扬中悄然结束。

下课之后,陆平被督导组叫到中文系书记办公室,说是与他交换意见。陆平自我感觉本次课还上得不错。他想真正听一听专家们的看法。

坐下来之后,夏解放问:陆老师,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南山大学。

你今天这堂课没抓住写作政治意义方面讲,我觉得你在政治方面是不是有些问题?

听到夏某人的话,陆平一惊,咋讲写作课还要从政治人手?

看到陆平没作任何反应,夏解放又说:写作是为政治服务的吧?你怎么没强调这点呢?以后在写作课里应加强政治方面的灌输啊。

陆平感到好笑又好气,什么年代了?还是“文化大革命”的腔调。但是出于对老者的尊敬,他还是违心地点点头。

夏解放刚讲完,黄文又接着发言,陆老师是不是有点按本宣科啊?听到这老头子的话,陆平莫名其妙,他本来把教材当参考,咋会按本宣科?

我参考教材,按自己理解讲述。陆平不认定对方提的意见。

那么,你这样更是不对了,要紧扣教材。你却脱离教材,这不误导学生吗?你这种教学方法要改进呢?黄文这几句话让陆平哭笑不得。刚才说按本宣科马上又说紧扣教材不是自相矛盾?他对这些所谓的专家开始质疑:什么专家简直就是一群混蛋。根本不懂得当下大学教育。陆平想,大学教育,是一种拓宽式教育,老师主要是讲述一些思考方法,提出一些思路,培养学生能力。不是照着书本念,生搬硬套的概念。但出于对老年人的尊敬,他沉默不语。

接着中文系原系主任范春说:陆老师,我给你提几点意见,一是刚才夏校长说,写作是为政治服务,在这方面你根本没提及,这是原则性问题。二是你举例的时候,《乡场上》的冯幺爸应该是挺起农民的脊梁,你却说成为老一代农民的解放感。三是你举方纪的《挥手之间》的时代背景错了,应该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你却说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夕。听到范春的话,陆平突然感到今天听课的背后肯定有啥目的。这时,他再没沉默,而是说:尊敬的专家,现在写作主要是强调审美,老是在政治标准上谈问题,那是文革的观点,我保留自己的看法。二是你说的《乡场上》挺起农民的脊梁与我谈的老一代农民的解放感是一回事,只是表述不同。其三,你说的《挥手之间》中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1945年的8月23日,是的,1945年8月15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时间点,但是真正日本与中国政府签订投降书是1945年的9月2日,每年9月3日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知道的日子。我提法是没错……不妨,请你去查查有关资料。

陆平的话,让专家们面面相觑,极为尴尬。想不到陆平这小子还敢异议,与其说是陈述自己的观点,不如说抗议他们,全盘否定他们几个专家的意见。陆平说这句话之后,感到有些过了。但话说出了口,就只好如此。

此时,夏解放说:年轻人,我们是出于对你的关心爱护,才给提出这些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戴老师,你还有什么看法?你是中文系的老教师。你比我们有发言权。

看来我只好谈谈了。其他的我不说,就是陆平老师的普通话值得改进,很多地方我都没听懂,有些字读不准确。你说呢?陆老师,普通话是一个长期训练过程,希望你经常训练。我就只给你提这点建议。

对戴云的建议,陆平表示赞同,他说:戴老师说得很正确,我的普通话是说不准确,我以后一定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尽量改进,争取说好。普通话是陆平的软肋,平常他很少说普通话,刚开始说普通话有些拗口,不自然,个别字句说得不顺畅。最后,陆平还是说几句客套话:感谢各位专家的指导和批评,存在问题我一定改进。但几位专家脸上却有些不自在。特别是范春,以前从来没被人顶撞过,他提的三个问题,被陆平一一反驳,最后还要他去查查资料,让他这位曾在中文系的老大有些难堪。于是,他就滋生了歹念……把他的听课意见,交到学院领导,告姓陆的一状。领导肯定要为他说话,因李能教授特别看不起他,上学期去听李能的课也被拒之门外,昨天他和几个老领导又被赶了出来,心里难平啊!如果学院领导没明确说法,专家督导组还起啥作用啊?听一节课有50元的劳务费,既得好处又卖乖。听课总要挑出毛病或者问题,不然专家督导组还有啥权威啊?

陆平却不知这些隐形问题。他想,大学老师有各种看法很自然,也就没多去想。督导组专家刚走,李能就找陆平:听说那几爷子去听你的课啦?陆平点头说是。他们听得懂什么课,一群混蛋,还不是骗学院的劳务费?还是文革的腔调,那天他们去听一个古代文学老师的课,尽说一些黄话,昨天来听我的课,被我赶出去了,他们有什么资格督察我?他们那几个的副教授就是凭借资历混的,有什么水平?我堂堂的研究生导师,他们督我什么?导我什么?李能教授义正词严地说了一通,可以看出他具有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的气质,有传统学人的骨气。陆平心想,当下真正具有传统知识分子的人太少了。

陆平笑笑,表示同意李能的看法。但他知道,中文系人多嘴杂,如果自己随意说话,说不定就会传到督导组耳里。只是淡淡地说一句:也许他们有他们的见解。

小陆,你才不能听他们打胡乱说,大学教学本身不应有什么统一模式,他们还停留在办中学的阶段,根本没有办大学的气度。按照自己想法教书,不能把学生往一个死胡同里引,你才来,还不知道这学院的情况,我已经来了一年了,已经了解很清楚,如果不是签了五年合同,我早就走了,你在行政部门干得好好的,还到这里教什么书啊?受什么罪啊?不过,这里的职称好评,评个副教授还没别处评讲师要求高,这对你是有好处的,抓紧几年把职称评上也是好事,因为这里才升本两三年。师资结构还达不到上面要求。李能对陆平推心置腹地说。陆平知道李能是说掏心窝的话,心里一热。连说几声:谢谢李老师,谢谢李老师!

李能笑笑说:我知道你是一个有才华的人我才这么说,也许我说的话不好听,但是,我却没什么坏心,对年轻人我总希望有自己的教学与学术思想,不要和一些功利沾上边。你能放弃一个职务选择教书,就说明你与众不同,所以我才给你说这些话。

听到李能的话,陆平知道他说得很有道理,不禁点头称是。在这样一个年代,还能坚守自己人格底线,不能不叫人佩服。

小陆啊,我估计,今天督导组听你的课是有备而来,说不定他们会到领导那里去奏你几本,这是他们的一贯伎俩。如果你顶撞了他们,他们肯定会不择手段整你,他们本来就不是什么专家学者,根本听不懂什么课程,那些人都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混起来的人,除了有整人思想,根本没什么教学水平和学术思想。我的预计肯定会变成为现实,不妨你等着瞧吧?李能提醒陆平道。不过,你应该坚守你自己的观点,只要你讲课没有什么硬伤。

听到李能教授的话,陆平心里陡然一沉,今天不是和范春有争论吗?说不定就是他们整人的把柄啊?

我和范主任有几个问题产生争论啊?不会吧?陆平若有所思地说。此时,他还有些后悔,当时让他几句又何妨?

特别是那个范春不是东西,听说以前当中文系主任时,很喜欢整刚才来的年轻人,先给别人几个下马威,让你彻底服了他才罢休。他和系里教师关系紧张。他退休之后,根本没人与他打招呼。而现在,他又当上中文系专家督导组的组长,尾巴又翘上了天,故伎重演。你要注意他,说不定他会使你的坏,他没其他本事,就是有嫉妒人的本事。说起范春,李能一肚子的火。因为上学期去听他的课被请出去之后,他就去学院领导那里说了李能的不少坏话。说他诱导学生不遵守学院制度,什么不按教材上课,什么在学生中推销他的书啊……反正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后来学院领导间接叫系主任陈小庆谈过,陈小庆原封不动地把这些话转达给李能,李能从此就与范春产生很深的芥蒂。李能是一个眼睛里容不下一粒沙子的人。特别是对那些搞阴谋诡计的人恨之入骨。

李能一席话,让陆平豁然开朗。怕什么?只要自己有真本事,真功底……别人也拿你没办法,你我都是靠本事吃饭!

不要被那个饭桶所吓倒,好在现在几个领导都比较开明,真的说不假,假的说不真。要坚持自己的观点。末了,李能告诫陆平。以后我们再交流。此时,陆平对李能顿生好感。如果一位没思想的教授,是不会对一个刚认识的人说出自己心里话。很多知识分子都是明哲保身,只顾自己利益,根本不会想到初来乍到的年轻人。

没过几天,系里分管教学的副主任李新明把陆平叫到他办公室。关上门,神秘地说:陆老师,专家督导组听你的课之后说六大罪状啊,所以,我喊你来谈一下,也许他们说得过火,因为他们听课从来都没说过优点,说了不要生气,没什么必要生气。

陆平预感李能的话并非猜测。他点头道:李主任,请讲。

第一,你普通话水平很差,学生听不懂。第二,你举例说《陈奂生上城》里县委书记给陈奂生五块钱,不是几块钱。第三,写作课淡化政治意识。第四,脱离课本,没以教材为中心,课堂互动较少,气氛不活跃。第五,没把每个概念写在黑板上,板书模糊。第六,提出一些过激观点,比如你讲写作顺序时,提出意识流动顺序,别出心裁。这就是他们所说的六大罪状,说不定他们已经汇报给张院长了,这几个老头子就喜欢干这些事。你不要往心里去,张院长也不一定听他们的。副主任说了之后又安慰陆平。他们俩是同龄人,说话很容易沟通。

陆平听到莫名其妙的六大罪状,感到真不可思议。李能说的没错,那几个老头的意识还真停留在“文革”。

李主任,我的普通话差是不假,但不至于学生听不懂。这一点,我一定逐步改进。五块钱与几块钱也许我说过。我是举例改革文学时可能谈到。对于写作里不谈政治,我保留看法,现在写作主要从审美的角度讲述,“文革”期间的写作就是政治先念论,“文革”结束30几年了,这样的观点也应该结束。大学教学教材本来就是参考,主要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不能像中小学那样讲字词句篇章?关于板书问题,也不能像中小学那样,字字写下啊,每节课信息量那么大,可能吗?至于与学生互动,我才来,很多学生名字都不清楚,也有一个过程。就写作顺序,凡是读过“意识流”小说的人都知道,就用不着我解释了。陆平把自己的观点毫不保留地说了出来。李新明听了之后说:那几爷子知道什么意识流啊?

他们也懂不得审美。你讲这些,还不是对牛弹琴啊?陆老师,我听了你的解释,你根本就没出什么知识性错误,完全是小题大做啊,几块钱与五块钱换成我也会忘记啊,这不是识性问题,也就没准确,以后尽量查一下资料,搞准确些。我相信你。

两个同龄人相互笑笑,对这些无聊的话题都感到好笑。

陆老师,我是公事公办,他们给我这样讲,我也只是如实给你说,不生我的气吧。

生你什么气啊?我只是感到他们说这些问题让我感到十分好笑,但又让人笑不出来,要是在30几年前,他们说这些话,我肯定要进大牢啊。陆平不失作家的幽默。

你这个还是算轻的,上学期听了一个上古代文学老师的课,他们说没听懂,还叫这个老师停课学习之后才去上课,他们还没喊你停课就是好的。你说他们没古代文学基础能听懂吗?是他们的问题还是老师的问题?当时,系里老师都很反感,这位老师,是上古代文学课最好的一个,如果他停课了,我们中文系的老师是不是全部都要停课啊?李新明又与陆平开起玩笑,看出他对专家督导组也很反感。

以后要多多关照啊,李主任。我虽在中学教过十几年书,高校毕竟才开始,你经验丰富。陆平谦虚地说。

以后就不喊什么主任了,平常大家就是兄弟,我没你那样坚持,10几年前也喜欢文学,也写诗歌,可是一结婚就没写诗的激情了。李新明说。陆平知道,一般喜欢写作的人都很讲真话,看得出李新明也是一个说真话的人。

李主任的诗歌我早就拜读过,很有灵气,感情丰富。陆平以前真的读到李新明的诗。

谢谢你夸奖啊,我那时主要是写爱情诗,那时候谈女朋友。女人是诗歌的润滑剂,一旦女人追到了,诗歌也就写完了。李新明笑着说。如果我继续写的话,也许会真成为诗人。

你本身就是诗人……诗人的天赋永远在啊!陆平说,连他自己都感到好笑,什么时候自己也学会了奉承人啊。

没隔几天,学院院长亲自找陆平谈了一次话,陆平知道,肯定是督导组那几个老几把听他课的事反映了。

陆老师,有人向我反映你上课有六大罪状,具体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陆平就把自己曾向李新明说的那几点理由阐述一遍,张明很快就明白原委,笑笑说:看来你这些不是什么问题,在高校上课就是要给学生传达一些新思维,你谈的没错,至于普通话,有一个改进过程。武陵人哪个说普通话又很标准啊?听张明的话,陆平就知道他是一个包容的人,有学术见解的人。博士就是博士,与那几老者不可相提并论。

我相信你,干得很好,学院某些老师视野本来就有问题,他们成天不是打牌就是打麻将,很少接触新观点,虽说我们是地方性院校,但我们还是要提倡各种学术思想。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量。陆老师,王大山给我推荐的人才屁屎都有几层。你除了教书以外,还要带动系上的写作,特别是一些年轻人,要形成一种团队。好好地干,别人说得好就听,说不好就当参考,不要背思想包袱。院长看着陆平一脸委屈开导着。

好的,张院长,我一定不断地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己写作水平。同时,在教学方面下一些工夫,把本职工作做好。

末了,院长张明还问了陆平的一些生活情况。说:遇到什么困难就直接找我,王大山知道我的性格,你是他的学生同时也是他的文友。我和他之间没有什么话不说的,不要怕麻烦。

陆平连连称好,说了几句:感谢张院,感谢张院!

院长找陆平的谈话就这样结束了。中文系本来还有些人要看陆平的笑话,要让他停课学习几天。结果不然,让那些人感到失望。相反在教师节前一天中文系的例会上,张明还亲自到中文系,力挺陆平:我好不容易在外面引进一个写作老师,而个别人千方百计地挑别人,如果是善意还好,但有些人的出发点不正确。我了解一下学生,学生反映不错。大学教育面向学生,让学生满意就是答案。至于普通话,我看中文系的老师也不是都那么好,只有逐渐改进。中文系老师不会写作,本身就是自己的失败,还有什么理由东家长西家短?

中文系老师们面面相觑,很快就明白怎么一回事。院长在为陆平说话。此后,就再也没人来听陆平的课。连陆平也感到奇怪。陆平想到当下流行的几句:领导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领导的话语权很有分量。

教师节放假加一个周末,陆平也就回一趟家。先去单位交一个辞职报告,直接交给局长石登坡:石局,通过一年工作,我感到很不适合工作岗位,申请辞职,请你批准。看到陆平递来的辞职报告,文化局长说:你不是在开玩笑吧?你工作成绩有目共睹,怎么又不适应工作岗位了?这不是给我出难题吗?你的辞职报告,我坚决不同意。你是县管干部,要辞职也不是在我这里辞职?我什么地方得罪了你啊?

陆平听到直接上司的话,他不知道咋说才好,停一会说:真的,我不是开玩笑啊,石局,领导工作不适合我,所以,我只想干点我喜欢干的事。

文化工作不是你喜欢干的?县委县政府就是考虑到你有这专长,才安排你到文化局分管群众文化创作。如是我在什么地方得罪了你,直接给我说,也用不着辞职啊?石登坡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陆平今天咋啦?

你没什么地方对不起我,我真要辞职。陆平不想再遮遮掩掩的:石局,我不是开什么玩笑,也不是什么赌气,而是真辞职。我也不想隐瞒你了,外面有一所大学引进我,手续已经给我办好了,我不适合当领导,还是干老本行好些啊?陆平说到这里,文化局长就打断他的话:我说陆平,要三思而行啊,好不容易才从教师队伍跳出来,你又要去教书。我就不明白,教书有什么好?在我们单位平常有车坐,分管文化创作也很轻松……是不是一时心火起啊?作为你的领导,或者兄长,我要奉劝你好好想一下,过了这一村就没下一店。县领导看好你,最多一两年你就转正了,你还图什么,你也老大不小了,想问题不要凭个性。

听到石局劝说,陆平知道对方完全误解了自己。

石局,你的好心我领了。你可能误解了我,我是不想在仕途上有什么作为的人,在大学教书做一点小学问是多年前的理想,现有这一个机会,我就不能放弃了。现在大学一般只要35岁以下的年轻人,我已经超龄了还有这个机会,我得抓住这个机会,去当当大学老师,别的想法我没有。我先向你表明我的想法。至于辞职报告,我亲自交给县委组织部,不为难你……反正,我去意已定,感谢一年来你对我的支持和关照。陆平说到这里,他想再说也就没什么意义。

于是,他就向自己曾经的上司告辞,直接去县委组织部,走进分管干部的常务副部长田得舜办公室递交辞职申请。

田得舜见陆平交辞职申请,吃一惊:怎么啦?陆平老弟。你们知识分子太冲动了?以前他们在一个学校工作过,平常以兄弟相称。

没怎么?田大部长,不必大惊小怪,我要辞职,我不想干了还有什么不可以?陆平笑着说。

请你谈谈你辞职的理由,要以理服人啊。

我不想干就是不想干了,还要什么理由?

你忘了当时我们找你谈话吧?

知道!

不要一口就想吃成一个胖娃娃啊,慢慢来,你才在工作岗位一年,干部试用期刚结束,你就提出辞职,领导们会对你有看法。田副部长打量着自己曾经的同事苦口婆心地劝说。

你不要这样认为好不好?陆平知道田得舜也曲解自己,认为他是逼官当。

我越来越不理解你?你去读了研究生学问深了?

我是真辞职,我在外面已经找到工作了,你也知道,我是一个书呆子,当领导是门外汉,何必要干自己干不好的事呢?

听到陆平解释,田某人才彻底明白,陆平吃了秤砣铁了心。你可不可以给我说一下,你要到那里?不用保密了吧?

到外省一所大学去当老师,那边已经给办好了手续,特殊人才引进。三不要,直接给我解决了。陆平也就是崔永元的节目——实话实说。

我说你读了研究生就眼光高了,家乡也需要你啊?你这样让我们咋向县委领导交代啊?你也知道当时组织部力挺你啊?

我有辞职报告在此,按照公务员辞职有关条例办就是了,还有什么困难的?陆平笑笑说。我不干了,可以挪出一个位置,解决另外一个人啊?

陆平说罢,就走出组织部办公室。

陆平老弟,是不是再仔细考虑下?现在找工作不容易……田副部长送陆平出门时说。

田大部长,反正辞职申请我已交给你啦,看着办吧。陆平说道。

也不是我说了算!等我们部长回来之后交给他再说。你还是等等看吧?有时候,要看的长远点。

陆平笑着向以前老同事挥挥手:拜托你啦,拜托你啦!

拿你们这些知识分子没办法啊……陆平背后传来组织部副部长的这句话,陆平假装没听见。

教师节那天,陆平去外县一个中学看望读高中的儿子。儿子陆小可,在读高中二年级。去年上的高中,一个省重点中学。他给儿子说了大堆鼓励的话之后就从那里直接坐火车回武陵。他想,下学期得把儿子转到武陵,虽然武陵教育质量没老家好,但他还是要把儿子转到自己身边。

最近一段时间,武陵学院重点工作是迎接省本科院校达标评估。学院与系相应成立了评估办,学院当然由党委书记担任评估领导小组组长,院长、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其他系室领导担任成员。每个系也相应成立评估办,党政一把手为责任人。由办公室主任具体抓这项工作。中文系评估办公室主任是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洪因。一个30几岁的年轻人。很得系上领导赏识,他是本系留校的,开始当教学秘书,去年才在省师范大学获得一个在职硕士学位,成为武陵学院中文系的骄傲。是本系出来的第一个硕士,当然略去了在职两字。原来在学校内部报纸和当地党报发表过几块豆腐块,被中文系当成为了宝。以前也在中文系上写作课,陆平到中文系之后,他有点心虚了,他听说陆平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自叹不如。他还被安排为陆平上课的指导老师。中文系有一个规矩,凡是新进老师,先要由老教师带两个月,中文系就他们两个写作老师,当然是洪因带陆平,陆平也感到好笑,一个助讲带一个中级职称。陆平在10年前就是中学一级教师,和大学讲师一个级别。哪有助讲指导讲师,既然是系规定,也得入乡随俗。偶尔,洪因也来听听陆平的课,当着陆平说些好话,你来就让系写作有希望了,而背后就到系领导那里说陆平的不是:概念没讲清楚啊,普通话也不到位啊,等等,反正是说些不怀好意的话。

9月下旬,中文系全体老师突然要听陆平上课,是系主任陈小庆听督导组与洪因的反应之后作出的决定。陈小庆不相信人们的说法,他从陆平档案里知道,陆平在中学当了10几年老师,省级优秀教师,南山大学十大杰出学生。耳听为虚眼见为明。

这节课是在本科一班听的,陆平讲散文写作及现代散文写作趋势,提出传统散文和当下的散文比较,深入浅出,有理有据,中外文本举例得体。

全体老师听了之后才知道,陆平知识面广泛,举例精当。大多数人提的缺点就是普通话有待提高外,对他上课的知识结构、体系一片赞扬。系书记说,我们犯了主观主义错误,今天才知道陆老师讲课水平。不是像那些人说的督导组那几爷子混蛋。这个平常不喜欢轻易表态的老好人说这几句话。李能教授说:陆平老师上课才有学者风范。高校老师,不是专门讲书本知识,而是拓宽知识面。再者,他又有创作实践,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讨论会上,洪因的脸色有些不正常,本想用人言可畏来击败陆平,想不到一节课让人们感到他在说谎。他的谗言不攻而破。从此,他就再也没来听陆平的课。而是主动找陆平谈天说地,以兄弟相称。哥,你的到来,改变了我们中文系的力量,我也要向你学习,经常写点东西,我也是平常太忙了,教研室工作,又是评建办工作。

他们两人好像还真成为朋友。

陆平来后,建议系上组织一个文学社,办一份学生习作刊物。洪因具体策划,因为写作在中文系没单设教研室,和现当代文学是一个教研室。所以陆平一提出,洪因马上就把这个事情抓在手上。系里几个领导当然是顾问,还有督导组范春也是顾问,当洪因去请李能担任顾问时,听说顾问有范春时当场拒绝:范春和我不在一个档次上,他当顾问我就不当,要我当,就必须把他剔出。否则,请不要把我的名字写在上面。李能当场就给洪因一个下马威,让他说不出什么话,支支吾吾几下。

陆平当然也是文学社指导老师。文学社叫希望,仿佛文学社成立就有希望。陆平的名字当然是排在洪因之后。平常他就不喜欢一些无聊的事情。生活里常常有一些很无聊。

希望文学社之事,陆平不想多管,别人喜欢管就管吧。洪因把策划全包揽了,陆平只是给学生看看稿子。因为中文系里决定每学期出两期《希望》。第一期出来之后,封面下方是武陵学院中文系出版。陆平一看就知道不妥,他给希望文学社长白军说:应该是编辑不是出版吧?文学社长说:是洪老师亲自审定的,陆平就没再说什么。但是,他还是看到了这个明显的失误。他是一个包容的人,就对文学社长说:下期一定要改过来。因为他也是希望文学社指导老师,封二赫然印有他的名字,虽然排在最后。

武陵学院中心工作是应付本科评估验收。学院长期的欠账必须半年内必须弥补,造一些材料。虽学院硬件落后,但是软件还是要上。以前学校没科研成果,千方百计地找一些成果。中文系的成果已经挂在评估办的墙上,三十几个教师一共有100篇学术论文。陆平仔细地看几遍。大多数就是武陵师范专科学校学报发表的,所谓核心期刊就是花了几千块钱在《时代文学》下半月刊、《大家》下半月刊等发表的,也就是中文系的几位老师为评职称不得已在这些报刊花钱发表的,做的赔本买卖,几千块一篇,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一篇论文学院补助1000元,鼓励老师花钱发表论文。学校也心知肚明,老师们要花钱买版面。当下除非著名专家学者发表论文不花钱外,一般教授发表文章也要花钱,美其名曰:交版面费。陆平反感交钱发表文章,他在读研期间发表论文都没交钱,还在《民族文学研究》、《名作欣赏》等所谓核心期刊发表几篇论文。他经常在一些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与一些编辑熟悉,发几篇评论或者论文小菜一碟,所以发表论文不愁。国家根本就没核心与非核心刊物之说,只是一些机构认为搞了一个核心期刊认定,什么北大版、人大版、社科版等,让一些学术刊物从高校教师不多的收入里赚了不少银子。很多高校把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作为考核老师的标准,也是评定职称的手段。只要你舍得花钱,在什么核心刊物都能发表论文,因为社会上出现了不少论文代理机构或者中介。陆平读到《高校教师的论文是如何炮制出来的?》,让他瞠目结舌。

陆平在评估办听同事议论某篇文章花了几千,被中介吃了些黑心钱。陆平听到这话,感到有些好笑,但是他笑不出来,怕同事们误解他。有一天,一个同事问他:陆老师,听说你发表文章还拿稿费啊?陆平点点头。那位同事不太相信地又问:一篇文章能拿多少钱?不同刊物发不同稿费,刊物标准稿费不同,根据字数来决定稿费啊。陆平解释道。那你一篇文章最多拿过多少?同事又问。有时能拿到几千。

陆平有些不解,大学老师还问这事,是大脑有故障?大学也并不是什么净土,鱼龙混杂,发表文章买版面费是天经地义,不用版面费发表文章在他们眼里就像天上的银河。

中文系是武陵学院的老牌专业。听说与其他系相比,科研成果最多。系主任在会上说:全院没哪个系科研成果能与中文系相比,有的系还只十几篇。陆平听系主任这话时,忍不住好笑,花钱发表几篇文章就是科研成果,曲解科研啊?高校就这样,你想改变它,也是没办法啊?人人都这样,你还能脱俗啊?有些著名高校教授抄袭论文,有人拿国家科研经费搞一些无聊的研究。前些年,陆平在某刊物上看见一篇研究鲁迅的论文,说鲁迅日记凡是出现洗脚两字时,表示鲁迅有性事。陆平感到很无聊,花着纳税人的钱干一些无聊的勾当,配称专家学者啊?无聊透顶啊!怪不得人们已经看不起大学教授了……教授满街走,讲师不如狗,成为人们骂高校教师的口头禅。教授缩水了,讲师就更不值钱。但一个大学真正干事的还是讲师。陆平到武陵学院是按照讲师聘的,准确地说,还是准讲师。10年前,他就是中学一级教师,与大学讲师职称对等,到了大学,还要转评之后才能成讲师,也就是工作一年之后才能转评,起码陆平还要一年才是真正讲师。因此,在中文系教师简介里,他只是教师,主要介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及创作。在中文系除两个助讲以外,陆平职称最低。有人问他职称时,他就戏称准讲师。虽然他的名气比较大,但在中文系他还是没话语权,高校讲资历,更讲职称。没职称,在系里说话就没分量,更不要说引起人们关注。此时,他对讲师不如狗的涵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比如教师节学院组织教师免费体检,基本要求是副高级以上职称。其他教师靠边站了,而在学院中坚力量讲师被排在外。当时,陆平心里有些难过。他想起20世纪80年代初谌容的小说《人到中年》,想到中国中坚知识分子的处境,心里寒酸。如果自己在行政部门,还是班子成员,有车坐,还有干部津贴。此一时彼一时啊?但他已经是交辞职出来的,没回头路可走,他突然感到当时太冲动,为什么不等一段时间,也许还有一条退路。后悔有什么用?只能熬了,地方高校教师的职称基本上就是熬出来的,真有建树的教师微乎其微,在时间上耗资历。

学院进行二级班子公开选拔,由自己报名,学院组织公开考试,然后民主测评,然后再由学院党委与行政分别任命学院二级党政班子。这是武陵学院从建校以来,花姑娘上轿头一回。中文系除原几个领导报名外。还有两个教师也报名,陆平听同事们说,这两个人与新来的党委书记有关系,一个是老乡,一个是党委书记同学的弟弟。公开选拔也是做形式,不妨你们等着。

学院组织部门一本正经,首先在报名人所在系部民意测验,一是搞无记名投票,二是分别找每个同事谈话,了解报名人的能力。陆平虽然刚来,也被组织部门找去谈话:陆老师,你对你们系几个报名竞选处级领导的同事何意见?请谈谈?我才来,真正还不了解,但是,我知道只有优秀才敢报名,所以我都没意见。不能笼统讲啊?分别说一下。组织部门的考察干部一一询问。陆平都说没意见。陆平感到好笑,除领导询问之外,还有人记录,他不知究竟记些什么?鬼知道?既没与被询问人见面,也没核实,陆平估计也是做做样子。

陆平的文友石忠也参加了二级班子竞聘,成绩全院前三名,常规想法,肯定有着落。但结果出人意料。二级班子基本是原班人马,只不过级别都高半格。有几个新面孔,也是关系户,真正考试成绩名列前茅的教师空欢喜一场。

武陵学院二级班子公布当晚,石忠把陆平喊出去喝酒,陆平问他竞聘如何?不提了,还不是新瓶装老酒,一些人不过换换单位,绝大多数还是那些人,有什么望头啊?武陵就是武陵。其他人都有关系,没关系的人,也去找了关系,有的人还花钱啊!石忠沮丧地说,岂止沮丧而是透顶。听到文友的话,陆平想官场没净土,他不知咋安慰文友。他说,学院这样搞能说服人吗?不能说服就设法模糊啊?石忠调侃道。

说真的,根据陆平了解,武陵学院像石忠这样有学问的人还很少。石忠是全国优秀教师,出版两本学术专著,还是武陵地区唯一的全国青联委员。

学院做法这不是让人失望啊?陆平道。

教得书的人教书,教不得书的人当领导啊!

教师们本来对新院长抱有很大期望,但从二级班子的任命,已看出其中的端倪。什么公开选拔?只不过是幌子,做给社会上看。石忠气愤地说。

中文系原领导除系主任陈小庆主动放弃报名,是因院领导对他有承诺,以今年教授评聘为诱饵,同时将任命他为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党总支书记继续当,原管学生工作的副主任到学报编辑部当副主任,一个姓周的当副主任,黑松林跳出的李逵,这人以前很低调,但一当上系副主任,立即改变原先格调,张扬起来,有同事私下议论他以前没当过官,还不知为官之道。陆平开始不知他的名字。学院文件下了之后,就见到他喜欢说话,官味十足。中文系主任从外系来,原政法系副主任,专科学的是中文,本科学的政治,职称副教授。姓王名洪大,他就像名字那样张扬,说话声音很大,善于讲话,善于与同事相处。他喜欢说,我是来为大家服务的,我不是什么领导。陆平对他有好感,一个性情中人。系里另外一个老师,听说和新来的党委书记是同乡,到人事处当副处长。系里人事变动证实了以前同事们谈论。只是原系主任陈小庆被学院戏弄了,学院学术委员会任命下来,居然没他,才知被学院高层玩了,他有苦说不出。他是一个民主党派人士,老爱与系党总支书记闹别扭,尿不到一个壶里。因为他认为江龙没能力。虽他是学院名师,但为了中文系的稳定,被设计拿下了,没两个月,陈小庆就调走了,去了省城一所师范大学文学院。陆平想,武陵学院不是在讲要重用人才吗?虽然陈小庆有点张扬,却在中文系还是中坚啊,特别是古代文学,他走了是中文系的重大损失啊。

陈小庆调走,在中文系引起很大轰动,就是平常与他关系不好的人,此时也良心发现。学院是不是太过火了,一个学院培养一个人才需要周期的,刚成长起来,又不给别人施展的平台,真正可悲。

中文系就这样流着

教授们在讲义上喃喃游动

学生们找到了关键的字

就在外面画上漩涡

画上教授们可能设置的陷阱

把教授们嘀嘀咕咕吐出的气泡

在林荫道上吹到期末……

——摘自李亚伟的诗歌《中文系》

转眼就到了期末。学院教务处给各系发了通知,严格组织考试,还要求各系统一阅卷,统一装订,还对试卷装订的针数进行统一,试卷上只能打6个孔,凡在试卷上多打或少打孔者,一律认定为教学事故。

系里开会说起此事时,会议室一片哗然。老师们感到可笑,教学事故也太频繁了,什么都可以定为教学事故,教师成为机器人,根本没一点自主权,完全不像是在办大学,相反还像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学教育。以前人们说武陵学院咋样,陆平还不相信,但他在这里差不多一学期,有一定了解与体会,与人们说的没多大出入。

期末考试,虽然学院叫统一阅卷,但中文系却折中处理,教师所教科目自己阅卷,然后再与其他教师在试卷上相互签名,以应付学院检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院领导其实也知道,每个系都这样干,法不责众。如果都是教学事故,每个教师都要挨处分。只好听之任之。

在期末考试订试卷时,陆平不小心打了7个孔。被教务处检查试卷装订的人员看到了,就准备上报教学事故,系主任王洪大出面说情,最后也就不了了之。系主任王洪大把陆平叫到自己办公室说:陆老师,不要怕,我已经把你和张院长的关系给教务处几爷子说了,那些人就怕当官的,听说你是张院亲自引进的,他们就没再说什么话,如果我不说这些,他们就不会罢休,那些人成天吃了饭没事干,千方百计地找问题,装订试卷只要装好就是,规定打几个孔很荒唐,尽瞎扯淡。

不好意思,王主任,给您添麻烦了。陆平说。连他也不知道,究竟是不是多打一个孔。武陵学院硬件设备差,为了本科验收,别出心裁干一些事。比如出试题,写作本来有文本写作,要分成主观百分之几十,客观百分之几十。这谁能分得清楚啊?学科要考虑到特点啊?用一个标准出题,难死很多老师。因此,他们在试题双向细目表上胡编乱造,教务处根本就没看,只是做做形式。如果他们一时心起,查到了你就该倒霉。

期末阅卷时,现代汉语老师李飞给陆平说:陆老师,你千方百计地给学生打及格,如有学生没及格,你自己还有监考,还要录入学生分数,学院几套成绩系统垃圾,不好做。难怪,武陵学院学生很少有人补考,原来如此啊?陆平听了同事的话,也只好因地制宜,他把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打高平常成绩。平常成绩占百分之三十,期末考试占百分之七十。他就只能比到圈圈生鸭蛋。大学考试,实际不能真正考出学生水平,和中学考试没区别,只要学生在考试前几天打了几个夜工,就顺顺利利过关,体现不出学生的能力。考题形成同一模式,更让学生难以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陆平想。个人力量有限,如不按照要求,说不定又是教学事故呢!教学事故满天飞,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还没树立。

期末考试,皆大欢喜。很多平时不学的学生也搭上学院快车,很容易及格。不少学生成天在校园闲逛,或在街上网吧通宵达旦,根本就没考虑未来。看到学生无所事事的样儿,陆平就替他们担心,担心他们的未来。

一学期就这样混混过去了。

中文系日子比在地方部门好混些!陆平颇有感触。

寒假陆平回老家玩几天之后,就把儿子学籍转到武陵。在武陵,陆平熟人不多,没能把儿子转入重点中学,而是武陵学院附中。附中在武陵地区属二类学校,也就只好委屈儿子了。老婆也办了停薪留职。他老婆是一个电力公司的抄电工。一家人来到武陵,在学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住了下来。武陵学院承诺引进人才有住房,就是学院早已没人住的筒子楼,不带卫生间,一个楼层共用一个卫生间。很多人才知被学院忽悠了,签合同时说有住房,但住房具体状况没说清楚,打了一个擦边球。

第二学期开学,整个武陵学院就忙了,中文系也不例外。开学时,系领导通报说,上学期学院的迎评工作没准备充分,今年5月份省里就要评估验收了,如果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谁就承担责任。在会上说得火辣辣的,让每个教师都汗颜。

中文系评估办要求每个教师,请学生抄几年的教案,还有什么讲义,学院最近出一个硬性规定,教师讲稿不要电子版,而要手写,这样更加体现学院教师的敬业精神。学院没硬件设施,只有靠软件打动评估专家,大打悲情牌。因此要求教师在细节上多做文章,细节决定胜败。也就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按照上面评估要求,差距大得很,别的不说,就是教室,也还是20世纪80年代修的那种,到处斑驳。就拿中文系来说,四个年级只有一个阶梯教室,每个教学班连一个教室都没有,有时候,就连上课的教室安排也让教务干事为难。多媒体教室一个年级一个,经常为此事很多教师搞得不愉快,甚至出现啼笑皆非的抢教室事件。系里几次向学院打了增加教学设备的报告,都被学院以经费紧张为由而化为乌有。

中文系也只有在软件上做文章,成立了武陵文化研究所、武陵民族研究所等机构敷衍。看似有学术机构很多,但都只是空壳牌子而已。陆平莫名其妙,这么多研究所,就是没见到科研成果。党总支书记江龙无奈地说,还不是为应付啊,几个研究所几年没搞一次活动了,学院没拔一分活动经费,咋活动?只有大家想想办法,整几篇文章,或者虚构几次活动啊?我们中文系总不能让其他系看不起吧。当陆平听到这些话时,就知道所谓迎评是怎么一回事,以前就有乡哄区,区哄县,一层一层哄到国务院……想不到被称为净土的高校也如出一辙。中国很多事情就是哄出来的,有高校领导的文凭是假的,有些官员的文凭也是假的,就连一些所谓专家、学者的论文也是抄袭的,学校也不是净土啊?尽管他心里有些悲凉,谁在意一个准讲师的话,在一个讲师多如狗的时代。

系里为迎评,准备请陆平搞一次诗歌讲座。因为陆平以前写过诗歌,获得过省级奖项。系领导找他谈此事,他也别无选择,只有应承认下来,他就在系阶梯教室讲《守住梦想》——诗歌与人生。

每个人不一定都能成为诗人,但每个人应有诗意的人生。在讲座上,陆平问学生们:同学们,你们哪个同学读过一首叫《中文系》的诗歌?全场哑然。陆平就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停一会,还是没人知道。陆平感到吃惊,这可是上世纪中文系学生人人皆知的诗歌啊?中文系学生连《中文系》都不知道,还真是孤陋寡闻啊!他说,这是20世纪80年代在中文系的大学生中广为流传的诗歌,作者李亚伟,莽汉派代表诗人。于是,他就先背了几句,然后说,同学有空到图书馆去查一查,或者到网上去查一下。你们就会知道,这首诗在当时的影响。我在这里谈《中文系》当然是题外话,因为我讲的是守住梦想。《守住梦想》,是当代著名是诗人、评论家先生的作品。于是,陆平朗诵起来:

守住梦想,守住人生的翅膀

守住梦想,守住心上的阳光

不为一朵乌云放弃蓝天

不为一次沉船放弃海洋

荒漠中守住一方绿洲

风暴里守住一片晴朗

守住梦想,守住不谢的花季

守住梦想,守住迷人的远航

然后,陆平侃侃而谈:“守住梦想/守住人生的翅膀。”诗歌中的这两句,看似平凡语言,却给我们提出了真挚的人生箴言。在这里,我固执地认为,梦想就是人生的理想和追求。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就等于行尸走肉,和其他的动物没有什么区别。吕进先生的这两句诗,回答了这个问题。“人生的翅膀”作为一个象征意义的比喻,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没有了自己目标,连自己的“人生的翅膀”都被折断了的人,那将是一种怎样的人生状态呵!

“守住梦想,守住不谢的花季/守住梦想,守住迷人的远航。”诗人为我们提出了人生的忠告,给我们指出了生命的方向。无论是“守住一句承诺”;还是“守住久别的造访”;抑或是“守住爱的阳光”……这些美丽的诗句,给我们的生命中画上了一种存在意义的光环,给了我们无限向上的精神,照亮我们的生命之路……

陆平的诗歌讲座获得阵阵掌声。以前中文系一些老师还真认为陆平的课像督导组专家说的那样,但来听的几位老师都感到陆平讲得生动,而且还让学生获得了诗教。

陆平刚走出阶梯教室,就被一群学生围住了,大家要他签名。陆平说,各位同学,我又不是名人,签什么名啊?有一位女同学拉住陆平的手说,陆老师,听说你是作家,你以后要经常给我们讲讲文学啊,你比其他的老师讲得有激情、有思想,给我们启迪很大。陆平问这个同学是哪个年级的?那女同学说,大三的,叫田梅。我在初中时就喜欢文学,但到了大学很失望,中文系没一个老师是作家,他们都是按照书上念念,老生常谈。陆老师,如果你早来两年就好了,以前从来没人给我们讲过诗歌。女孩喋喋不休地说。陆平也不好发表什么言论,停了一会说,爱好是自己的老师,只要有爱好就一定能够成功。陆平在这群年轻的学生里还是隐隐约约地看到希望,至少,还是有人对知识产生渴望。

很多同学都说,欢迎陆老师今后多给我们办讲座。系里本来是为了敷衍评估,做做形式,却让陆平在中文系出了名,很多学生都知道了陆平。从此,有一些学生拿一些文章来给陆平看,请他提意见。一些爱好文学的同学常与他谈文学。只要下课,在教室的走廊上,总有几个学生围着陆平,当然也就让别的老师顿生嫉妒,私下议论陆平。

陆平诗歌讲座,在系例会上得到系主任王洪大的表扬,这是陆平到中文系第一次受表扬,他想,太阳还真从西边起来了呢,很多老师惊异。陆平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他们内心的浑浊。

中文系大四学生在准备毕业论文了,陆平一看那些题目,似曾相识,学生从网站上下载的。辅导老师也熟视无睹,反正就是做形式,本科生毕业论文又不上网,方舟子也不会专门来武陵学院打假。中文系本科生论文辅导有个怪现象,就是专科生辅导本科生,这里三分之一的老师是该校以前专科毕业的,后来他们读一个本科函授,后来就开始上课,成为教学中坚。凡是刚来的博士、硕士,开始是教专科,教两年之后,才可能让你教本科。今年是第一届本科生毕业,理所当然是专科生辅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连这些老师们都没做过本科论文,而恰恰是他们在辅导,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听起像是笑话,现实中确实是这样。武陵学院中文系是这样,其他系如何?陆平不得而知,也许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去年刚来的一个叫张帅的博士说:邪门啊,我们博士教专科,专科教本科。这句话,传到系总支书记耳朵里,系书记还专门找他谈了话,说要他注意团结,不要影响中文系的稳定,说这话不利于中文系的和谐。

陆平本学期仍教上学期的两班,他感到有些起色,每班还有几个爱好写作的学生,经常向他请教,发一些习作给陆平。开始上课,陆平就把自己电子信箱告诉学生,所以学生都与陆平在网络上交流,有几篇像样的习作还被他推荐给几家报刊。他的学生还有几个在省报副刊发表作品,成为中文系的破天荒。省里正在进行大学生文学大赛,他组织几篇学生稿件,参加比赛。

中文系的日子就这样周而复始。

一天,李能教授在办公室对陆平说,小陆,你不要对这里的学生抱很大希望,学生中有百分之十五在好好学习就不错了,听说你经常叫学生加强练习,也许还会引起学生对你的反感。说不定有学生到系里打你的小报告呢!这里学生就这样啊。学生打老师的小报告是常事。听到李能的话,陆平有些哑然,难怪前几天系书记轻描淡写地对陆平说:小陆啊,要注意和学生打成为一片。原来是话中有话,系总支书记江龙是一个老好人,系里很多事都由他出面,他说话注意分寸,让人容易接受。

原来如此!陆平终于明白了江龙说话的内涵,中文系领导讲究说话方式,因为他们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里学会了语言技巧,说话也把专业发挥到极致。陆平感叹。

中文系又开始统计学术成果了,陆平才来,还没学术成果,管教学的副主任李新明说,你把读研期间写的也报上凑篇数,还有你以前发表的文学作品也登记上来,系里可在时间上做做文章,这可以增加我们系里的厚度。陆平也只好把他以前在《光明日报》等发表的几篇文章拿到系里登记。于是,系里简介里又增加了我系教师在《光明日报》等权威报刊发表理论文章。陆平看到这句话非常好笑,但是,他又笑不出来,系里也没办法,为应付上面验收,处心积虑,想尽办法,尽量让系里的成果多些。有啥法子?全国都这样。

中文系在学院最有实力。但也是学院人际关系最复杂的系,表面上大家都客客气气,但背后又尔虞我诈,文人相轻在系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女人是别人的乖,文章是自己的好。似乎是一种通病。系里常常涌动着一股暗流,陆平来之前,就有人告诉他,中文系的派系林立,要他注意。以前是系主任与总支书记相互撤台。而原系主任被设计下野之后,新来的系主任王洪大与系总支书记江龙之间表面一团和气,背地里却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系主任主要和新来老师们做好关系,经常找他们聊天。明白人一看就知道他的用意,他知道新来人学历高,有新观念,尽量与他们保持好关系,年轻人是在上升股票。自己原不在中文系,没有根基,要站稳脚跟,就要扶植新的力量。而系总支书记在中文系工作了20几年,很多老师是他的学生和同乡。单从人数,他占绝对优势,很多时候,常常暗中较劲,不买系主任的账。陆平不想参与他们之间的纷争,对两个方面都客气,有人对他说什么,他也一笑了之,决不说一句多余的话。因为他崇尚与人为善。

中文系表面单纯,但实际很复杂,每个人都是在走钢丝,一不小心就会掉下。

转眼就是四月,离五月省里来评估验收只一个月。也就是四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李能给陆平打电话:小陆,到我这里来一下,我有要事给你说。听到李教授的电话,陆平想都没想就到李能住处。李能住在学院,学院给专门安排一套住房。教授目前在武陵学院还比较少,有些系还没一个教授,为了升本,学院就不惜成本从外面临时聘请一些退休教授充门面。因此,李能就享受了待遇。

陆平刚到,李能神秘地问:陆老师,你知道洪战辉不?

咋不知道?当代大学生楷模啊,湖南怀化学院的学生啊,上研究生的时候,学校里还号召大学生向他学习呢。

我们中文系有一个学生比洪战辉还洪战辉。李能说。我也昨天晚上才知道,原来还是我教的大三学生。

为什么以前没发现啊?陆平吃惊。

这里哪会注意一个普通贫困学生啊?我也是昨晚上街买东西才知,她叫冉小丫,带着双目失明的母亲读大学,还有妹妹在学校附近农民工小学读书。她是一个女生,从开学到现在一直在校外打工,在城郊租一间小屋。她从来没向人说过她的苦难。每天晚上,她都去超市捡丢掉的菜。李能感慨道。学校领导都是瞎子,当官的千方百计谋位子,谁注意一个贫困学生啊?小陆,你是一个作家,作家有关怀意识,你是不是写一篇文章反映反映,最好是你自己写,不要惊动学校。如果你写出了之后,领导肯定又要争功了。明天我把那个学生叫来,你了解一下,写一篇报道或者报告文学,争取引起轰动。首先表现她的精神,其次是引起人们关注,解决一下她的眉下之急。

听到李能的话,陆平感慨,为什么一个特别贫困的学生在三年间没人关注啊?

好吧,李老师。明天就做吧。陆平没思考就表态。

我也知道只有你才能做这事,事不宜迟,明天我就把她叫到我办公室,你仔细了解之后,马上就写出来。

好好,听李老师安排,救人一命胜似七级浮屠啊。

第二天上午,李能把冉小丫叫到自己办公室,让陆平了解她。一看冉小丫,一个瘦小的女孩,坚毅的眼神透出淡淡的忧伤。

7岁的时候,我妈为生妹妹害了一场病,眼睛瞎了,陆老师,你知道,农村都希望生一个男孩,可我妈又生了一个妹妹,我父亲本身就不高兴,加上我妈双眼失明,于是他就跑了再也没回来。听我们当地人在广东打工的人回来说,他和一个湖南的女人在一起。冉小丫叙述着自己的往事。

那么,这些年你咋过的?

七岁我就开始帮家里的做事:做饭,做家务,照看妹妹。我也曾想放弃学习,但一想到双目失明的母亲,就想一定要好好读书。为了让我妈将来过上好日子。再苦我也要读出来。从初中开始,我就开始在外面边打工边读书。

听说你把你母亲接到武陵?

哎,怎么说呢?我如果不把母亲带到身边,她在乡下无法生活,还有妹妹也要读书。我一定要让妹妹好好读书,她明年就要上中学了。

你怎么不向学校反映一下?让学校给你开开绿灯呢?

我想,我的事情不要别人知道?不是有一个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吗?别人能同情我妈?

那么,目前你们一家人咋生活?

母亲和妹妹每月有80元低保,我每天晚上就去打零工,帮夜餐店洗碗。或者在周末去推销产品。每月总有四五百元的收入。当然还要为我妈卖药。

人们总说80后很自私,但从冉小丫身上却是另一种情形。陆平突然想到媒体上对80后的争论。

那么,你每天是咋学习?

我每节课坐第一排,好让自己不敢睡觉。

……与冉小丫的交谈中,已知她生活的轮廓。陆平说,冉小丫,把你的具体情况给我写个材料,我准备在媒体上报道一下,你太不容易了。

在一旁的李能说,陆老师是作家,通过他一定会引起社会关注。

当天晚上,冉小丫就把她的10几年生活情况写给陆平,他看着看着,眼睛又湿润了。于是,他就写了一篇《孝心女带着失明的母亲上大学》的纪实文章。分别发给当地报纸的社会新闻栏目、省报的生活关注栏目、省城晚报的人生栏目等。

没有几天,几家报纸分别刊登了陆平写冉小丫的文章。

学院领导看到这篇文章,给中文系党政领导打电话:你们是咋关心学生的?冉小丫的情况怎么不向学院反映?

咋没反映?我还亲自向分管学生工作的李院长反映过呢?系总支书记江龙委屈地说。

学院党委宣传部长找到陆平:你写些这篇报道为什么不经宣传部审核啊?

我是代表个人行为,为什么要经过宣传部?陆平说。

看到陆平口气不对,宣传部长才缓和下来:以后有关冉小丫的宣传,中文系与宣传部通力合作。

于是,学院决定免去冉小丫四年的学费。

于是,学院团委决定授予冉小丫五四奖章。

于是,中文系决定给冉小丫捐款。

于是。学院德育处决定授予冉小丫道德模范。

冉小丫该有的都有了。很多好心人决定给她支助。

陆平已在武陵学院出名了。大家都知道中文系有一个教师叫陆平!

陆平感到好笑,本来是系与学院应做的事,眼下却成为武陵学院的大事件,学院与系里都做了宣传冉小、r的展板,介绍她的感人事迹。

当地政府决定推荐她参选省年度十大感动人物。

学院专门成立了班子,宣传冉小丫的感人事迹。

中文系也相应成立了班子,书记、系主任当组长,由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与陆平为成员。陆平想:冉小丫就像唐僧肉,人人都要分一份。

陆平不想加入这些无聊的游戏,本意是想让人们关注一下冉小丫的生存,介绍她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根本没想到政治层面的操弄。陆平从此就再也没写冉小丫的文章,让那些为了自己目的的人去写吧,何必再去搅那趟水啊!

对冉小丫的宣传,给中文系的评估验收增加不少分。中文系培养出的道德模范,还不是中文系的骄傲啊?

五月,省本科评估验收专家组如期到来。武陵学院大门上挂了一幅显眼大标语:热烈欢迎省评估专家莅临我院指导工作!门边还有一幅《武陵学院新校区规划图》

上面有很多未来设施标注。明白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在忽悠评估专家,宏图是未来的。谁知道未来是咋样?

但是,经过评估专家组的考核评估,武陵学院本科验收合格。从今年起,可以开始授予本科学士学位。武陵学院到处都挂起标语:热烈祝贺我院本科验收达标!

为此,学院还给每位教师发几百块的津贴。

中文系为此还专门召开一次例会,系主任王洪大感谢这些在评估工作里做出贡献的各位老师,也就是专门造假的那几个老师,他们还被评为系里和学院的先进个人,得奖金1000元。而陆平没有参与,当然,奖金就与他无缘。

大四学生正在准备论文答辩,同时请任课教师吃饭,表示表示心情。见状,陆平就想到李亚伟《中文系》的几句诗:

中文系有时在梦中流过,缓缓地

像亚伟撒在干土上的小便像可怜的流浪着的

小绵阳身后那消逝而又起伏的脚印,它的波浪

正随毕业时的被盖卷一叠叠地远去

也许中文系还要重复这情形。陆平想。

讲师不如狗啊!

年底,陆平转评讲师时,中文系领导对他的结论是基本合格!

作者:向笔群

第三篇:职称制度改革下的职称评聘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因为历史与现实的发展因素,现阶段我国的职称评价机制对于部分的行业人才培养与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负面效应,所以在职称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对职称评聘管理模式展开探索,也成为现今关注的重大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从外语、计算机等不再是职称评审必备条件,职称评聘凸显人主体主导作用等方面展开阐述,其次立足于品德、能力等核心评价标准以及方式上,探索出多元的评价方式对现今的支撑制度改革内容梳理与分析。

关键词:职称制度改革;职称评聘;管理模式

前言:

随着我国对职称制度改革的发展,促使职称工作进入到了新一轮的改革发展阶段,怎样更好的实现对评聘关系问题的处理,是改革的核心问题所在。处在职称制度改革背景发展之下,职称评聘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了更加清晰的画面,需要综合的对人才的品德、能力以及贡献进行分析,从而做出系统化的评定,走出传统评定工作中依据论文、学历以及资历等硬性指标下的支撑评聘管理模式。

一、现今职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以品德、能力与业绩为职称评价标准

在对职称评聘管理的过程中,要始终的坚持重品德、重创新能力以及重业绩的评价与激励导向。首先,在职称评聘的过程中,针对于实际情况对一些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急需紧缺型人才以及新兴产业技术人才,要打破传统的模式中重论文、资历的标准,根据实际的情况不断强化在职称评聘管理中破除业绩贡献评价导向。打破在评聘工作开展中因为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急需緊缺型人才以及新兴产业技术人才的资历不足,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其次,在职称评聘管理中需要建立起以专业技术品德、能力以及对于业绩的核心贡献等,作为职称评聘的衡量标准与体系,始终坚持品德在评聘工作管理中的作用,从而发挥出关键性的指导作用。最后,还要在评聘过程中重视对创新能力的评价,对专业职称评审项目中的学术论文与科研产业成果条件合理的设置,不对专业职称外语、计算机等技术能力做统一的要求,重点突出业绩与贡献的评价,破除传统评聘管理过程中的“唯学历”“唯资历”等做法。

(二)针对不同领域使用不同

现今职称制度改革主要是针对于不同领域、不同的行业以及不同的社会层次中专业与技术人才,从而具有针对性的制定出不同的职称评价标准,需要在评价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实现“干什么”、“评什么”。在职称评价管理过程中使用不同领域的不同职称评价标准,不断的鼓励教学在课上、工程师到实验室、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等,能够深入的扎根在一线工作中,让更多的优秀人士能够评上职称。

(三)创新职称评价方式,探索多元评价方法

在职称评聘管理的过程中使用创新性的职称评价方式,对多种的评价方法进行探索,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开展原则,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与单位工作开展的需求,在职称评聘工作的开展中积极的开展多样化的职称评定方式,始终坚持在评聘工作中断的定量与支撑评价相结合、特殊人才职称评价采取与之相对应的单独标准,从而在评聘工作的开展中,针对于不同层次的人才、不同领域中的部门等,能够实现多层次与多维度的考察研究,从而提升职称评聘管理工作在开展中的公平性与科学性。

二、职称制度改革下的支撑评聘管理建议

(一)分类评价职称评聘

在职称制度改革之下的工作开展中,需要对支撑评聘管理工作进行分类评价,需要在职称制度改革的背景之下,不断的提升职称与个人在工作以及业务领域中的实用性。在个人工作与业务领域中,能够将职称评价工作与个人工作领域相适应、与业务内容相适应等展开科学的划分工作,从而制定出不同的衡量标准。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起职称评审的指标与代表使用的评价制度,将原有的单一性固定指标转变为现今的实用性指标,可以从工作开展的内容、管理业绩以及工作管理绩效等不同的成果中,选择出最具有能力与水平的优秀人员,作为职称评定审查工作中的主要评价内容。

(二)职称与岗位实行聘期制

在开展职称制度改革时,应该将职称告别“终身制”,在职称与岗位中实行聘期制,可以不断地强化单位与职称中的灵活性工作原则。在职称工作的开展中,职称以及个人的适用岗位中的聘任工作开展,都需要使用到严格的聘期制,当聘任期满对单位进行严格的考核,考核结果合格的单位与个人,能够在岗位的需求上,以及个人想法的基础上,协商达成一致的劳动合同。针对于用人单位内部的不达标情况,单位可以根据个人以及岗位的适用条件差异,对一些岗位的适用等级人员采用低聘的方式,直到按照规定解除聘用。

(三)加强职称评审权的下放

在职称评审改革制度的发展中,将评审权下放能够不断的创新民营企业的职称评价方式改革,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中,评聘管理对于建立高层次专业人才、急需紧缺技术人才等单独标准起到促进作用,保障其与单位之间能够紧密的发展,但同时也要注意到,要杜绝出现“放而不管”的情况,将职称评审权下放并不是放任不管。人力社保部门在民营企业的职称评定工作开展中要加强监督,事业单位在组织与制定相关的聘任程序审核管理办法时,需要人力社保部门对其进行科学的指导与严格的审核把关,保障制定出的评聘程序与制度符合规则。在组织单位开展聘任程序的评议工作时,还需要自觉的接受人民与社会的监督,在完成单位组织的聘任程序相关验收工作时,则需要人力社保管理部门的先关负责人能够对聘任的审核程序与审核结果的落实情况进行审查与验收,从而保障单位在工作开展中程序与结果的合理有效。

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评聘工作在改革内容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系列的模式发展建议,对于现今职称制度改革之下的职称评聘管理工作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建立起新的职称评聘指标,可以在系统化的基础之上实现对工作的考虑,从而实现职称评聘工作管理模式的统筹兼顾发展,促使我国的职称评聘工作开展能够更加的多元化、科学化,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孟丹丹.职称制度改革下的职称评聘管理模式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7 ):77-78.

[2]孙彦玲,孙锐.制度有效性视角下职称制度改革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2019,(03 ):167-177.

作者:李文静

第四篇:评审中学教师职称有定额吗我还能参加中学一级教师职称评定吗

问:编辑同志,我是一名中学退休教师,于2009年12月办理了退休。1988年1月,经评审委员会评审,被评定为中学二级教师;1989年具备参加中学一级教师评审资格,被告知有定额限制,当年申报中学一级教师职称未通过。请问:评审中学教师职称有定额吗?我还能参加中学一级教师职称评定吗?

读者:黄女士

答:读者您好!现就您提出的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1989年的中学教师职称评审定额问题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布〈关于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规定〉的通知》(国发〔1986〕27号)精神,从1986年全国职称改革开始,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明确规定:“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合理结构比例”。国家《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中小学各级教师职务的定额应依据学校事业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教师队伍结构及编制来确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通过试点,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各自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确定本地区各级教师职务定额”。广西《关于执行〈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实施细则》(桂职改字〔1987〕99号)明确规定:“关于定额问题,各级教师职务有定额。中学各级教师职务的定额应根据学校事业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教师队伍结构以及编制来确定。”同时,根据桂职改字〔1987〕99号文件精神及职称分级管理的模式,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评审,由各地市教育主管部门组建评审委员会,其评审管理由地市负责。因此,您反映的关于1989年中学一级教师职称评审时的定额问题,确有相关政策依据。

(二)关于退休人员能否评定中学一级教师职称问题

根据原人事部《关于重申离退休人员不再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通知》(人发〔1997〕30号)精神,对达到离退休年龄的专业技术人员,除因工作需要,并按政策规定办理了延长离退休手续的人员外,已经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不再评定职称。因此,由于您已经退休多年,不属于评审对象范围,不能参加中学一级教师评审。

编辑部:魏珉

第五篇:从公费师范生到补习讲师:男性学前教师的职业选择与身份认同

[摘 要] 以福柯新自由主义治理术为理论视角,采取质性研究取向的个案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一名违约进入补习行业的男性学前教育公费师范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借助文件资料分析,探讨公费师范生选择成为补习讲师的原因、过程及其身份认同,结果发现在结构性限制条件下,对于违约的学前教育公费师范生而言,进入补习机构既是次优选择也是更优选择;公费师范生系统的学前教育学习经历使其产生了补习讲师也是教师的身份认同,不存在补习讲师身份和主流学校教师身份之间的对立冲突。政府应加强监管,补习行业应加强自律,并通过与师范院校合作,以订单式培养、在职培训等方式提高补习机构的师资水准,以引导补习机构更好地发挥其吸纳就业的积极社会作用,在为公费师范生提供更多的职业选择机会的同时,助力其对自身教师身份的认同。

[关键词] 学前教育教师;补习讲师;职业选择;身份认同;新自由主义

一、问题提出

过去几十年,全球范围内的课外补习①不断增长,且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课外补习的提供者多种多样,从中学生、大学生到学校教师或退休教师。[1]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大陆课外补习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补习学生人次超过1.37亿,补习讲师②规模达700万至850万人。[2]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进入补习机构,补习行业已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领域之一。而在进入补习行业的众多大学毕业生当中,包括一部分公费师范生。公费师范生教育政策起始于2007年,2011年首届公费师范生毕业。相关调查显示,从2012至2016年,6所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履约就业率为96.5%。[3]尽管履约就业率不低,但是很多调查发现,公费师范生的履约意愿、从教意愿并不高。[4][5][6]不愿履约的学生大致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迫切希望考研继续深造;第二种是不愿意到学校教育机构工作,希望到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类公司工作;第三种是不愿意从事教育行业,希望从事其他行业。[7]在第二种情况下,公费师范生选择就业的教育类公司主要就是课外补习机构。

2018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规定“公费师范生、部属师范大学和生源所在省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师范生公费教育协议》”,要求“公费师范生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并承诺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6年以上”。尽管受到《师范生公费教育协议》的限制,但是部分公费师范生还是选择违约进入课外补习行业从事补习工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一选择是哪些原因促成的?选择的过程是怎样的?此外,公费师范生某种程度上是有明确职业定向的职前教师,这种身份可以称之为准教师身份。从公费师范生到补习讲师,从身份认同的角度来看,是从准教师身份到补习讲师身份的转变。已有研究发现,主流学校教师身份和补习机构讲师身份之间存在着专业身份的区分与对立。[8]那么,公费师范生是如何理解这两种不同但相关的身份的呢?

目前,关于公费师范生的研究大致形成了以下四个主题:公费师范生就业研究、公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研究、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研究和师范生公费教育课程设置研究。其中,关于公费师范生职业认同和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的研究数量较多、较为成熟,而关于公费师范生就业研究和师范生公费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化。[9]在研究方法方面,当前关于公费师范生的实证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质性研究中的话语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和量化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法。其中,对于公费师范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和对政策的认同状况进行的调查主要运用的是量化的问卷调查法。[10]比较而言,在公费师范生就业方面的实证研究中,质性研究方法的运用相对欠缺,尤其是对违约公费师范生就业的研究。与此同时,由于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学前教育专业的公费师范生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其身上交织的身份标签(公费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准幼儿园教师等)更为多元。已有研究发现,比起公费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让学生更为困惑,更想撕下这个标签。[11]基于此,本研究将主要聚焦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公费师范生,探讨如下两个问题:一是学前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为什么选择违约成为补习讲师以及如何成为补习讲师?目的在于探讨其成为补习讲师的原因和过程;二是学前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如何看待补习讲师和教师这两种身份?目的在于探讨其对这两种不同但相关身份的理解。

二、新自由主义治理术下的职业选择与身份认同

由于新自由主义概念的复杂性,界定何谓新自由主义并不是一项轻松的任务。[12]沃德(Ward)和英格兰(England)认为对新自由主义存在着四种主要的理解: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霸权项目的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 as an ideological hegemonic project)、作为政策和计划的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 as policy and program)、作为国家形式的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 as state form)以及作为治理术的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 as governmentality)。[13]本研究主要从治理术的角度来理解新自由主义,这是一种福柯式的理解。在这种理解下,新自由主义经常被描述为构成实践、制度和身份认同的话语。[14]

在新自由主义治理术下,一种新的主体(subject)或者主体性(subjectivity)诞生。这种主体呈现出向经济人(homo oeconomicus)的回归,不过区别于古典自由主义经济人所侧重的“交换”,新自由主义经济人更强调“竞争”。借助“人力资本”的概念,福柯把新自由主义经济人重新定义为“企业家”,通过形成人力资本,寻求加强其竞争价值。[15][16]个体需要为选择、决定、就业等负责。[17]这种竞争造成了个体情绪上的不安全感[18]和普遍的绩效焦虑。[19]我国自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市场化政策的推行。从治理术的角度来看,这是治理策略的转变,旨在使公民转变为自我的企业家。[20]这一转变过程伴随着传统的单位体制的弱化甚至解体。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进一步通过打破铁饭碗、结束终身雇佣制、建立劳动合同体系、免除工作单位对于员工的社會福利的责任等将国有单位市场化。由此,“单位人”也发生了类型的变化,逐渐从“单位人”转变成了“后单位人”或者“社会人”。[21][22][23][24]但是,有研究者[25]认为“单位人”不仅概括了个人与公共组织连接的制度特征,而且概括了单位成员的文化特征;“社会人”概念只能概括后单位制时代城镇居民的制度特征,没有包含相关的文化特征的内容,因此提出用“自我企业家”的概念来理解“后单位人”的文化特征。“单位人”具有依附性、风险厌恶、竞争性厌恶和结果公平偏好的文化特征,“自我企业家”则具有自主性、风险承担、竞争性偏好和机会公平偏好的文化特征。[26]概言之,改革开放以来的各项改革措施使得个体越来越具有了自我企业家的特征,一方面国家赋予了个体更多的自由选择权和选择空间,个体的职业选择逐渐考虑到个体偏好、收入、自我实现等多种因素,而不再服从于国家的统一安排或者局限于传统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另一方面,在获得自主性的同时,个体也不得不承担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日渐增多的风险和自我责任。[27]

在教育领域,新自由主义的话语和实践至少从20世纪80年代起已经开始对学校教育发挥作用,[28]并对教师的工作及其身份认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绩效考核、标准化和私有化教育改革等举措,[29]新自由主义导致教师身份的去稳定(de-stabilizing)和去专业化(de-professionalizing),教师成为教育提供者和教育企业家(educational entrepreneurs)。[30]课程改革政策和绩效工资改革对包括工作量、收入、福利、教学以及专业身份认同等在内的教师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31]具体到学前教育领域,具有市场化特色的学前教育改革使得幼儿园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面临着专业身份的扭曲。[32]

不过,单位体制下拥有编制的公立幼儿园教师仍然具有相对较强的生活保障和相对稳定的工作状态。不同于单位体制下的公立幼儿园教师,处于市场前沿的私营补习机构的学前补习讲师更多地呈现出教育企业家的身份特征,其逐利性更为突出,这也导致其身份的尴尬。每到教师节,很多补习机构的讲师都会产生“我们应该过教师节吗?”的身份疑问。甚至很多家长也认为补习讲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只不过是“买卖关系”,讲师们只是“提分工具”,[33]这无疑会对公费师范生从事补习行业的职业选择和身份认同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总体而言,本研究主要使用福柯意义上的自我企业家概念及其文化特征来理解补习讲师。特伦特(Trent)基于香港的研究发现,主流学校教师和补习机构讲师之间存在着专业身份的区分与对立。[34]本研究将以我国接受了师范教育但最终从事补习工作的学前教育公费师范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如何理解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和自我企业家性质的补习讲师这两种身份之间的差异。理论方面,无论是对于公费师范生的研究还是对于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发展;实践方面,这对于国家相关政策和补习机构师资管理及培训方面的调整会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三、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问题。就本研究所要探讨的问题来说,本研究侧重于回答“如何/怎么样(how)”和“为什么(why)”的问题。相较于其他研究方法,质性研究取向的个案研究法(case study)更适合回答此类问题。[35]

(一)研究对象

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本研究主要采取目的性抽样中的强度抽样。所谓强度抽样指抽取具有较高信息密度和强度的个案。[36]一般情况下,地域、户籍和收入等因素影响着个体的职业选择。对于公费师范生来说,由于国家政策要求其在毕业后回生源所在省份工作,所以选择生源地与大学所在地具有较大对比度和差异度的个体,可以提供相对更多的信息。另外,已有研究发现目前幼儿园对于男性学前教育教师有着非常大的偏好。[37]因此,就性别因素而言,男性的情况比女性更为复杂,一方面幼儿园倾向于选择男性教师,另一方面男性却并不愿意留在幼儿园从事类似于“保姆”的学前教育工作。

基于以上分析和判斷,经同学推荐,研究者选取了毕业于A师范大学的男性B老师。B老师为就读于A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在补习机构从事学前教育阶段的补习工作,其家乡位于中国西部C省农村地区,相对闭塞、理念落后、收入较低。其所就读的A师范大学位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D市,经济、文教、交通等发达,教育理念先进,收入水平较高。也正因为如此,D市在招聘教师时对于生源户籍有着一定的限制,这导致了B老师的职业选择困境。

(二)研究资料收集

个案研究资料主要有六种证据来源,分别为文件资料(documentation)、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式观察和实物产品。[38]本研究主要通过访谈和文件资料两种来源收集资料,以形成三角互证。访谈方面,由于个体的职业选择与身份认同是较为私密的话题,因此研究者在正式访谈之前,通过社交软件与研究对象进行了较多的互动,以增进双方的信任与理解,并就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沟通和了解。正式的访谈采用半结构方式进行。就文件资料而言,既包括官方的、公开的,也包括私人的文件资料。本研究所收集的文件资料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国家关于补习和补习讲师的相关政策文本;二是研究对象所在机构的相关制度文本,主要来源于研究对象所在机构的官方网站;三是研究对象的私人资料,主要来源是研究对象微信朋友圈中[39]与补习相关的内容。

(三)研究资料分析

在质性研究中,资料收集、分析和理论视角之间的关系通常更为紧密。[40]本研究对于访谈和文件资料的分析,主要在新自由主义治理术的理论视角下围绕着研究问题进行。在具体的操作上,遵循卡尼(Carney)的分析抽象的阶梯理论(Ladder of Analytical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前教育公费师范生的违约:经济收入与自我实现的渴望

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B老师在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情况和了解到的信息,让他初步产生了违约的想法,再加上个人偏好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使他最终走上了违约路。这些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城市偏好,B老师坦言自己非常喜欢大学所在城市,想留在这边工作。二是学以致用问题,B老师所就读的大学是我国最好的师范大学之一,B老师在学校学习到了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反对幼儿园的小学化。B老师户籍所在省份C省的教育理念则较为落后,这使他觉得自己学的东西在C省用不上,因此他更愿意留在D市,以便能用到自己所学的东西。三是收入和待遇问题,由于B老师户籍所在省份C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所以收入较低。作为一名男性,B老师对这样的收入很不满意。此外,尽管相关的文件要求省级政府确保公费师范生就业有编有岗,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公费师范生都有编制。据B老师说,在C省,自己想去的学校不一定有编制,而省里统一安排的有编制的学校可能又很不好,自己不想去。

我家那边的话呢,其实主要是我这个专业问题,虽然说到处都缺幼儿园老师,但你要是真的回去的话,可能你所学的东西并不一定能用得到……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话,幼儿园这块可能会比较偏小学化,然后刚好我们学前教育这一块呢,是比较反对小学化,反正回去那边的话呢,刚好是(小学化)③这样子,那我可能觉得回去自己学的东西用不到。

我以前倒是没想到违约,但是慢慢了解了这个专业,回家并不是特别好发展,所以后来才想到(违约)。

有些听说是回去之后不是安排当老师,好像什么养鸡养鸭的,说得太惨了……真的很惨,我跟你说XX省那边有个学姐当时回去,你想你在XX大学四年,把有关儿童理论方面的东西(带)回去,但回去它不给你带班,就让你打杂了。

说点比较现实的话,就是家里工资的確挺低的。如果回去的话,2000多块钱一个月吧。对一个男生来说,还是很有压力!

总结B老师选择违约的三个主要原因,发现其明显体现出新自由主义治理术下个体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和自我实现的渴望。在新自由主义治理术下,个体职业选择的出发点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家需要和安排,而是更多地把个体需求放在首位。个体对于工作地点的偏好、对于更高收入的渴望以及更好地发挥自己专业所长以实现自我的选择,都具有浓厚的新自由主义语境下个体自主选择和自我管理的色彩。

(二)补习行业的进入:结构性限制条件下的偶然与必然选择

B老师一开始想去大学所在城市D市的公立幼儿园工作,但是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D市的公立幼儿园只招收本市户籍的本科生或非本市户籍的研究生。作为非本市户籍的本科生,B老师的处境比较尴尬,无法直接进入D市的公立幼儿园。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建议B老师尝试一下私立学校/机构,因为私立学校/机构并不考虑是否是本市户籍。之后,在一次宣讲会上,E机构(B老师现在所在的补习机构,中国知名补习机构)刚好把传单发给了B老师,然后B老师就试着投了简历。经过初试和面试,B老师最终成功被E机构录用。按照B老师的说法,他一开始并未想过要去补习机构,之所以最终到补习机构,是一个比较偶然的机会,并不是自己“主动去找他们(指补习机构)”。

我来E机构,也就是因为偶然的一次宣讲会,发传单到我手上,然后拿到这些,(我才找到现在的工作),就是不是我主动去找他们那种感觉。

在谈及为什么不从事自己喜欢的翻译工作时(在访谈中B老师提到自己非常喜欢外语专业和从事翻译工作,最初的想法也是填报外语专业,但是后来考虑到家人和亲戚的建议,才报读了公费师范生,但是他在大学期间仍然选择辅修了法语作为第二学位),B老师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大学期间的主专业不是外语专业,可能无法胜任翻译工作;二是经过大学四年“长期的熏陶”,自己也不排斥当老师。

从事翻译的话呢,这个工作,怎么说呢,没有勇气去找这类的工作,毕竟是辅修,你知道的,并不像主专业学习的那么多,可能功力不够深厚,如果真的去找这样的工作的话,可能胜任不来,我感觉。长期的熏陶之下,其实感觉也不排斥(当老师)。我当时为什么(高考)志愿当中并不是很想当老师,是因为我有更强的意愿,那就是我想学外语。所以,你要说对于教育这方面,我其实是不排斥的,在长期的熏陶之下,也还蛮好的。如果以后有多种选择,那可能也会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吧,就是把外语跟教育结合在一起。

尽管新自由主义治理术下,个体成为自主选择的企业家主体,但是个体的自主选择受到既有的制度(如单位制度、户籍制度等)限制,主体的自由选择实际上内嵌于这些结构性条件下。因此,由于户籍问题,B老师无法进入D市的公立幼儿园。尽管按照B老师的描述,其进入补习机构是一个偶然的选择,但事实上如果B老师既想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学前教育知识)和竞争中的比较优势(由于大学期间的主专业不是外语专业,可能无法胜任翻译工作而不去寻找这方面的工作),又想留在D市,那么补习机构其实是其为数不多甚至唯一的合理选择。所以,B老师的选择作为一种结构性限制条件下的自主选择,既是一种偶然选择,也是一种必然选择,体现出新自由主义视角下自我企业家主体在既有社会结构下作为经济人的理性选择。

(三)补习机构的老师及其身份:“我也是老师”

随着就业压力的持续增大,目前补习机构的老师或者说补习讲师的来源日益多样化。在越来越多进入补习机构的大学毕业生中,既有师范生也有非师范生。访谈中,B老师提到,在他所在的E机构中,大部分老师都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更不要说专门针对幼儿的学前教育专业。这意味着在补习讲师的来源上,补习机构对于讲师的要求(大学所学专业、是否有教师资格证书等)并不是很高。以E机构招聘要求为例,2018年4月,E机构列出的讲师招聘要求主要是四条: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普通话标准;认真负责有耐心;本科以上学历(应届生优先)。在这四条要求中,并未涉及大学所学专业和是否有教师资格证书。

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要求“从事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相应地,E机构在此后的招聘中增加了“有教师资格证优先”的要求。B老师是2017年6月毕业后即入职E机构的,当时尚未有关于教师资格证书的要求。因此,当其同事发现B老师是师范专业且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时,都很吃惊甚至会“高看一眼”。

因为我现在从事这份工作,当中大部分老师都是非师范专业毕业,更不要说学前教育专业。当有时候聊天,我一不小心透露说我就是这个专业的,可能(其他老师)觉得“哇”,就是觉得你学过这个专业(了不起),不能说崇敬,但是会高看一眼。

也正因为毕业于师范教育专业,所以相较于其他讲师,B老师在补习机构具有一定的相对优势。

就是我第一天站到讲台上面,我不慌张。因为其他的同事,他们都基本从来没见过孩子嘛……各种慌张,但是我没有,因为就上过课啦,我觉得下面坐的就是像之前的(孩子一样),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在补习讲师的身份方面,B老师认为“补习讲师也是老师”,他在孩子们面前和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职业身份时,都会说自己是老师。在谈到这一身份定位的理由时,B老师认为同样都是上课,所以都是老师。也就是说,在B老师看来,是不是老师,不在于在什么机构工作,而在于从事着什么样的工作。换句话说,公立学校老师与补习机构讲师的相同在于角色和任务的相同,不同仅在于所在学校/机构性质的不同。

反正我在孩子面前也是说我是老师啊,的确也是老师。身份上、定位上,我跟别人介绍,我说我的职业是老师。我其实就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老师,我的确不是说仅仅是一个培训机构的一个培训者。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老师,人家公立的老师是老师,我也是老师,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吧。

照样是上课啊。哪里贴有标签说,你这个公立出来的,你是老师,你私立机构出来的,你不是老师。

从法律角度来看,“教师”作为一个专业的称号,它的使用并无规限,任何人都可以自称为教师。[42]这意味着很多自称教师的人并不是正规学校意义上的教师。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对于补习讲师的法律身份定位为“教学人员”——“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具备与所实施教育活动相适应的场地、设施设备、办学经费、管理能力、课程资源、相应资质的教学人员等”。不过,对于B老师而言,尽管从事着营利性的补习工作,呈现出一种教育企业家的身份特征,但是B老师认为自己的工作与学校中的教师一样,所以他仍旧是老师,而非单纯的教育企业家或者说“培训者”。

此外,尽管已有研究发现有的学前教育公费师范生想撕下这个标签,[43]但是本研究并没有发现B老师想撕下学前教育和公费师范生的标签。针对一篇《幼儿园正在祸害我们的孩子》的文章(该文章对当前幼儿园小学化现象进行了批判,一方面呼吁法律禁止幼儿园进行知识教育,另一方面批评幼儿园老师,认为幼儿园老师并不是教师,不具有教师资格),B老师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針锋相对的《幼儿园祸害孩子?这锅我们不背!》的文章,他认为“不是谁都愿意当幼师的,因为并不是谁都能当好幼师,学前教育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透过此,我们可以读出B老师对学前教育和学前教师的专业性的认可。此外,B老师的选择和行为某种程度上更契合新自由主义治理术下的人力资本理论,即把自己的学前教育专业所长作为一种资本而非负面的符号或标签,并更好地利用自己的这种资本优势以实现自我。

(四)公立幼儿园及老师与补习机构及老师之间的差异:杂事vs自由与稳定vs问责

B老师认为公立幼儿园的各种杂事更多,但是在补习机构,自己可以选择作为全职还是专职老师,专职老师只负责上课,而全职老师除了上课以外,也会从事课程开发、招生等方面的一些工作。目前B老师选择了作为专职老师,只需要上课,会有一些自由时间。这部分地解释了为什么尽管公立幼儿园偏好男性教师但是男性却不喜欢待在公立幼儿园,可能是因为公立幼儿园的各种杂事与烦琐的类似于保姆的工作,使男性不喜欢或不适应。通常来说,个体更倾向于多一些自主空间,补习机构相对灵活、可选择的工作模式,给个体提供了这种机会。如B老师所说,作为一名男性,此后会尝试从事一些挑战性而非琐碎性的工作,比如工作几年以后找合作者开办一个补习机构。

只是上课,那我自己的自由时间会多一点,然后呢没有那么多杂事要做。但是在(公立)幼儿园的话就不一样了。(公立)幼儿园老师真的是样样都得自己动手做,准备什么一些票据啊……除此之外你还得应付各种学校工作,可能会比较繁杂……一般的(公立幼儿园)老师,孩子午睡的话,也不可能午睡的,甚至连看孩子午睡的时间都没有,因为你可能要开会,还得去弄资料,有时候加班也挺晚了。

相较于公立学校的老师,B老师认为补习机构的老师上课更有激情,因为补习机构非常注重老师们上课的激情。在B老师看来,由于有编制的保护,公立幼儿园老师提高自身水平的动力不足,而补习机构的老师如果打算长期从事这项职业的话,会对自身的要求更高。

我们上课更有激情。说真的,我们真的要比公立学校(幼儿园)的老师更有激情……我们(课堂)下面坐了一些家长……有时候一个学生三四个家长陪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陪着。那你上课要是随随便便或者没有激情的话,家长是不认可的,严重的时候,别人会投诉。

可能如果有编制的话,基本上好多老师每天就是正常的上下班,可能(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没有太大的要求,的确也是这样子的。因为他没有这种(动力和压力)……我提高教学水平去给谁看啊那种。但是可能我们这边的话呢,除非你想着做完之后,这一年半年就不做了。如果你想长期发展,肯定是对自己要求更高一点。你想把课上得更好,然后呢对你作为老师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提高)也好。

我们更注重提高这方面的教学水平,还有客户体验,这边课上得不好,可能会被举报,但是公立学校不会被举报。

作为一种经济学话语,新自由主义的市场化改革强调消费者主权及自由选择,在教育市场下即是要求教师顺从作为消费者的学生和家长的要求。由此,补习机构普遍采取问责和绩效考核的方法来对补习讲师进行规训和要求。在B老师的一条朋友圈中,他把学生称之为“阿哥”和“格格”。尽管这种称呼是借用当时热播影视剧中仆人对小主人的称呼,但仍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消费者导向的补习机构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并不对等的地位。可见,尽管作为补习讲师的个体在补习市场上有着自主选择的空间,但是一旦做出了此种选择,就要受到相较于公立幼儿园更高强度的问责要求。一方面,补习讲师身处高度依赖顾客满意度的教育市场,因此他们比主流学校教师有更强的动力和压力把工作做好;另一方面,不同于主流学校所具有的更强的科层制组织属性,身处市场前沿的补习讲师有更强的灵活性以及更少的管理束缚,[44]即B老师所说的“没有那么多杂事要做”。

五、讨论

总结访谈资料,可以发现在B老师的观念或者话语系统中,公立幼儿园是和编制、稳定、教师发展动力不足、杂事多等联系在一起的,补习机构则是和不稳定、动力、激情、问责(投诉)、可选择性等联系在一起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以市场化和顾客导向为理念的补习机构的特点及其与传统公立幼儿园的不同。在访谈中,B老师也曾提到他在二者之间进行选择的纠结,可以称之为自由与稳定的纠结,亦即公立幼儿园有编制、生活稳定,而私立补习机构则代表着市场、选择与自由。这种选择虽然给予个体更多的自由与自主空间,但是始终存在着一种“漂泊感”,或者用B老师的话说,“老了不知道去哪”,这也契合了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于体制内外工作进行选择时的纠结和困惑。

(一)进入补习机构:次优选择还是更优选择?

B老师面临的选择主要有三个:一是进入D市的公立幼儿园;二是进入D市的私立补习机构;三是进入C省的公立幼儿园。这个排序也代表着它们在B老师心目中的优先顺序。与进入D市的公立幼儿园相比,进入D市的私立补习机构,在B老师看来是一个次优选择。这与特伦特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致,但是造成这种次优选择的原因与特伦特的分析不一样。在特伦特基于香港的研究中,进入补习机构之所以是很多人的次优选择,是因为这些人大多不具备相应的教学资格(teaching qualifications),无法进入主流学校,补习机构由此成为他们的次优选择。[45]本研究中的B老师之所以无法进入D市的公立幼儿园,并不是因为缺乏教育资格或者相关的证书(B老师拥有学前教育的教师资格证),而更多的是因为户籍的限制。

与此同时,相较于C省的公立幼儿园,进入D市的私立补习机构对B老师而言却又是一个更优选择。这部分地体现出相较于地域和个人发展前景,单位及编制的吸引力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有某种程度的衰减。然而,在同一地域,单位及编制的吸引力仍旧存在。如果将B老师的这三个选择进行比较的话,我们发现对于B老师来说,补习机构似乎提供了一种既能留下来(留在自己喜欢的D市)又能更好地发挥自己专长的平台。尽管很多研究者从教育公平或社会公平的角度对补习机构在制造不平等方面的消极影响进行了诸多批评,[46][47][48]本研究也并不否认这一点,但是如果从就业选择的角度来看,补习机构似乎提供了一种多元化、多样性就业选择的可能。尤其在当下存在着户籍制约和巨大城乡差异的我国,补习机构提供了超越结构性、制度性约束的市场机制下多元就业选择的可能。不过,这种可能实际上又是极其脆弱的,因为在资本的逐利取向下,补习行业呈现出一种相对的无序发展和混乱状态,大大削弱了其可能产生的社会良性价值。因此,国家和政府应加强监管,补习行业自身应加强自律,以引导补习机构更好地发挥其吸纳就业的积极社会作用。

(二)成为补习讲师:我也是老师

特伦特的研究发现不同的话语在主流学校和补习机构的老师之间建立了一个严格的区分,这限制了补习机构老师建构他们偏爱的专业身份认同的能力。[49]本研究也发现在B老师的观念或者话语系统中,公立幼儿园和补习机构是和不同的概念特征联系在一起的,公立幼儿园和私立补习机构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区分和对立。与特伦特的研究发现不同的是,本研究发现尽管公立幼儿园和私立补习机构之间存在着区分,但是这种区分及与二者相联系的不同概念特征并不是一种一方完全积极、另一方完全消极的状态,而是各具特点、各有利弊。在新自由主义的顾客导向下,市场化的补习讲师具有某些不同于公立学校教师的特征,并且这种特征并不是一种完全消极的、营利的企业家特征,而是有发展动力和激情的。

此外,B老师不认为自己不是老师,只是不是公立学校的老师,即与公立学校的老师之间并不存在一种补习讲师身份与主流学校教师身份上的对立,这与特伦特的研究发现相反。本研究认为这与B老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的教育经历和专业学习有关。由于B老师经历过专业学习,且拥有教师资格证书,他之所以选择在私立补习机构而非C省的公立幼儿园工作,也是希望能更好地实践自己学到的知识。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影响下,B老师更多地具有了一种“自己也是老师”的定位,而不仅仅是“培训机构的一个培训者”或者营利的教育企业家。很多补习机构老师存在的“我们应该过教师节吗”“我们是否是老师”的困惑在B老师身上并不存在。B老师的这种“我也是老师”的定位和状态,凸显出专业训练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专业训练和相关的资格证书对个体身份确认的重要作用。这至少说明通过专业训练和获取相应的教师资格,能够提高补习机构讲师的专业技能和身份认同,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国务院相关规定要求从事学科知识培训者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的合理性。

路易斯(Lewis)从劳动过程理论视角对当前关于高技能的争论进行分析后认为应该拒绝二元论,即国家和政府应该为高技能人才的供应负责,通过教育和培训系统生产、供应高技能人才,而公司和资本是需求方,仅仅是高技能人才的购买者和消费者的观点。这种二元论掩盖了公司应当在技能的生产中作为合作者的责任。公司应当通过订单式培养、在职培训以及鼓励员工持续学习的终身学习政策等,在作为技能和证书的提供者方面扮演更积极的角色。[50]相应地,要解决补习讲师身份认同中存在的问题,一个可行的途径是改变现有观念,通过合作来培养补习讲师,即补习机构不单单是人才的需求方,而应当参与到补习师资的培养中来,通过与师范院校合作,以订单式培养、在职培训等方式提高补习机构的师资水准。随着学生补习年龄的逐渐下降和学前教育阶段补习与照顾需求的日渐增多,提供专业师资的必要性更加迫切。这种做法的意义在于至少可以保障孩童及家长的合法选择权利,使得他们能够在补习市场上选择到更为专业的学前教育师资与服务。最后,需要略做说明的是,本研究所使用的“补习”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应试类补习;二是素质类补习,包括孩童兴趣、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本研究所持的价值立场并不是鼓励学前教育阶段应试类的课外补习,至多是赞成素质类补习,更希望的是通过改进学前教育各类机构的师资质量,使孩童得到更好的照顾与教育,促进其健康发展。

注释:

①课外补习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以及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称谓,在英语中通常被称为private supplementary tutoring(私人补充辅导),在我国则有补习、课外辅导、课外培训、教育培训等多种称谓。本研究统一称为“课外补习”或简称为“补习”。

②补习机构的教学人员或者说补习机构的老师,英文单词为“tutor”,與“teacher”(教师)并不一样。在日本,tutor被译为“讲师”;在我国香港地区,则习惯称之为补习导师或补习讲师。本研究统一称之为“补习讲师”,以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主流学校的“教师”。相较于“补习讲师”和“教师”,“老师”则是一个较为宽泛的称谓,所以本研究将访谈对象称为“老师”。

③括号内的内容为访谈者根据访谈的情境及访谈对象的意思所加。由于在口语中会省略掉一些内容,所以研究者进行了补充,并放在括号内以示区分,从而更完整地呈现访谈材料。

参考文献:

[1]BRAY M. Private supplementary tutoring: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patterns and implications [J]. Compare,2006,36(4): 515-530.

[2]中国教育学会.中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教育学会,2016:1-10.

[3]任敏.“免费师范生”变“公费师范生”[N].北京日报,2018-03-29.

[4]姚云,董晓薇.全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认同度调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1):45-50.

[5]付卫东,曹青林.高校师范类学生就业需求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调整:基于全国6所部属师范大学和30所地方院校的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52(6):182-188.

[6][7]冯婉桢, 吴建涛.在个人意愿与公共意志之间:免费师范生毕业意愿调查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1,23(3):56-60.

[8][34][45][49]TRENT J. Constructing professional identities in shadow education: perspectives of private supplementary educators in Hong Kong[J]. Educational Research for Policy and Practice,2016,15:

115-130.

[9]王庭照,许琦,栗洪武,等.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研究热点的领域构成与拓展趋势:基于CNKI学术期刊2007—2012年文献的共词可视化分析[J].教育研究,2013,34(12):102-109.

[10]赵萍.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的方法论述评[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3):41-48.

[11][43]乐虹芹,李晴.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对未来职业的预期与认识[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7(2):6-9.

[12]SAAD-FILHO A, JOHNSTON D. Introduction[C]// SAAD-FILHO A JOHNSTON D. Neoliberalism: a critical reader. London: Pluto Press,2005:1-6.

[13]WARD K, ENGLAND K. Introduction: reading Neoliberalization[C]// ENGLAND K, WARD K. Neoliberalization: states, networks, peoples. Malden: Blackwell,2007:1-22.

[14]BAMEET C, CLARKE N, CLOKE P, et al. The elusive subjects of Neo-liberalism[J]. Cultural Studies,2008,22(5):624-653.

[15]FOUCAULT M. The birth of biopolitics: lectures at the college de France,1978-79[M].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2008:226.

[16]WRENN M. Identity, identity politics, and Neoliberalism[J]. Panoeconomicus,2014(4):503-515.

[17]吉魯.新自由主义的法西斯主义批判[J].国外理论动态,2018(12):48-56.

[18]HANLEY C. Neoliberalism, emotional experience in education and Adam Smith: reading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alongside the wealth of nations[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History,

2015,47(2): 105-116.

[19]DAVIES W. Neoliberalism[C]//TUMER B S, KYUNG-SUP C, EPSTEIN C F, et al. The Wiley 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social theory. Wiley Blackwell,2017:25-29.

[20]ZHANG L, ONG A. Introduction: powers of self, socialism from Afar[C]//ZHANG L, ONG A.

Privatizing China: socialism from Afar.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08:1-19.

[21]蒋云根.历史性的转换:从“单位人”到“社会人”[J]. 探索与争鸣,1999(9):21-23.

[22]陈志成.从“单位人”转向“社会人”:论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的必然性趋势[J].温州大学学报, 2001(3):70-74.

[23]顧卫临.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型[J].瞭望新闻周刊,2003(27):41-43.

[24]田毅鹏,许唱. “单位人”研究的反思与进路[J].天津社会科学,2015(5):64-70.

[25][26]王宁.后单位制时代:“单位人”转变成了什么人[J].学术研究,2018(11):46-54.

[27]苏常.新自由主义语境下中国新工人的养生实践[J].二十一世纪,2018(167):105-121.

[28]DAVIES B, BANSEL P. Neoliberalism and educ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ative Studies in Education,2007,20(3):247-259.

[29]DE SAXE J G. The deprofessionalization of educators: an intersectional analysis of Neoliberalism and education “reform”[J].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2018(1):1-19.

[30]BALL S J. The teacher’s soul and the terrors of performativity[J]. 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2003,

18(2):215-228.

[31]LO L, LAI M, WANG L. The impact of reform policies on teachers’ work and professionalism in the Chinese mainland[J]. 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13,41(3):239-252.

[32]张丽敏,中国大陆学前教育改革背景下幼儿园教师身份建构研究[D].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2015:131.

[33]杨三喜.社会辅导机构的“老师”也是老师[N].光明日报,2017-09-13.

[35][38]YIN R K.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5th edition)[M].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2014:9,106.

[36]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06.

[37]于倩.关于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C].北京: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2017:5.

[39]朱志勇,刘婷. “挣扎的尘埃”:研究生学术热情变化的个案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9(2):68-76.

[40]BABBIE E.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13th edition)[M]. Wadsworth: Cengage Learning, 2010:378.

[41]CARNEY T F. Collaborative inquiry methodology[M]. Windsor: University of Windsor,1990:11-13.

[42]林寿康,余惠萍.香港教育法:教师注册及雇佣合约篇[M].香港:印象文字,2017:37.

[44]BRAY M. Schooling and its supplements: changing global patterns and implications for comparative education[J].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2017,61(3):469-491.

[46]ZHANG W, BRAY M. Equalising schooling, unequalising private supplementary tutoring: access and tracking through shadow education in China[J].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2018,44(2):221-238.

[47]MATSUOKA R. School socioeconomic compositional effect on shadow education participation: evidence from Japan[J].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2015,36(2):270-290.

[48]KOH A. The “magic” of tutorial centers in Hong Kong: an analysis of media marketing and pedagogy in a tutorial center[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2014,60(6):803-819.

[50]BRAVERMAN L T. Foucault and the labor process: framing the current high-skills debate [J].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2007,20(5):397-415.

作者:潘冬冬 王默

上一篇:经营管理者论文下一篇:农田水利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