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发展前景

2022-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保险行业发展前景

保险行业发展对物流发展模式分析

[摘要]日益发展的现代物流业中的增值服务多、供应链因素繁杂、质量难以控制等因素导致营运风险增大,因此物流保险成为物流企业转移风险,提升效率的一个有效手段。未来保险行业应该形成注重内涵发展,规模化和差异化并行发展的行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物流保险;发展模式;驱动因素;线性回归

[

1 我国物流保险现状及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的物流保险较传统的货物财产保险体系而言更为合理,责任范围也扩大了。但由于制度、险种设计等各方面的问题,使物流保险在市场上尚未被真正地认可。

1.1物流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从社会环境来看,现代物流政策和法规无疑是影响物流发展和降低现代物流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物流方面的立法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与物流有关的各种政策和法规为数不少,但直接具有操作性的物流法律法规层次较低,法律效力不大,物流法律法规之间不协调,还没有专门针对物流的统一的配套法规。

1.2第三方物流市场尚不规范

目前我国的物流公司大多数为中小型的物流公司,并且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来进行行政管理,也没有进行标准化的物流公司分类及信用评级体系。随着物流市场范围的扩大,时间空间的延续,系统越来越复杂,物流风险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不仅可控性差、可认知性差,而且有些风险无法想象,保险公司承担的赔保风险使物流保险难以推广。

1.3物流保险险种单一

目前,除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物流综合保险系列中有物流责任保险外,我国大多数的保险公司为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的保险险种基本为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和承运人责任保险。

2 影响物流保险行业发展的因子变量分析

很多学者都对我国物流保险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过分析。较多的研究均显示,GDP、保险意识、政府对保险业的宏观调控、保险品种创新、竞争模式的变化等因素都对保险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从经济学均衡框架看,驱动保险行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就是保险需求和供给能力。保险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市场上消费者(包括企业、家庭及个人)愿意并且有经济支付能力的保险的需求量。而保险供给能力则是在一定时期,保险供应商愿意并且能够有能力提供保险产品的供给量。

由于影响保险需求、供给的因素较多,为研究的方便,本文以几个显著的宏观经济变量进行具体的界定。

2.1影响物流保险需求的经济变量

(1)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国国内生产总值代表了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现实情况表明,我国物流保险业的快速发展时期正好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飞跃进步的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给物流保险业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2)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意味着在建工程的增加和中间物品投入的增长,从而直接拉动了市场对非寿险产品的需求。

(3)城镇居民人口数、居民社会储蓄存款余额。居民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居民对物流保险需求的增加。

2.2影响物流保险供给能力的经济变量

(1)物流保险机构数量。物流保险机构是物流保险服务的提供商。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持续发展。物流保险业迅速崛起,物流保险业独家垄断的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中外物流保险公司多家竞争、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新格局。竞争格局能够促使物流保险公司服务水平的提升,服务水平的提升又带动物流保险需求的提升,如此循环,推动物流保险行业的发展。

(2)物流保险开放度。我们用外资机构占全部机构的比例来代表保险的开放程度。外资企业的进入会给中国市场带来先进的管理制度、营销制度以及对应的投资管理模式。这种基于技术溢出效应能够推动中国物流保险市场的发展。

(3)保险业员工数量。保险企业是典型的服务型企业。保险业属于长期经营的金融服务行业,保单的管理和客户服务需要持续几十年。

3 物流保险行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们根据《统计年鉴》、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披露的相关数据,收集了1998-2007年保险行业保费收入、GDP、固定资产投资、保险机构数、中外合资保险机构、保险职工人数、城镇居民人口数、居民储蓄增加8个变量的数据。保费收入代表保险行业的发展状况,其他7个变量为影响保险行业发展的供需两个因素。

4 实证结论及其物流保险行业发展模式的评价

4.1实证分析结论

只有GDP和物流保险员工数量与物流保险行业发展存在线性关系。在影响保费收入的7个变量中,只有GDP变量、物流保险企业员工数量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具有实证解释的意义。没有统计证据证实,物流保险机构、物流保险开放度等变量对物流保险行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根据上述的实证数据,可以推导得出如下两个细分结论:

(1)我国物流保险行业发展依托宏观经济景气度,行业发展存在高度波动性。

(2)物流保险企业员工数量与物流保险行业发展悖论。这一推论从物流保险企业员工数量变量与保费收入之间存在负的边际变动关系可以得出。

4.2我国物流保险行业发展模式的评价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的预判

实证结果显示,整体上看,我国物流保险行业的发展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物流保险行业的发展是属于以外生力量推动为主导,内涵缺失的行业发展模式。

今后一段时期,如果人身物流保险没有新的产品和营销创新,物流保险业将进入低速增长时期,发展速度回落是物流保险业经营思路调整的直接后果。

5 完善我国物流保险的策略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来一个完善的、有效运转的物流保险体系。为促进物流保险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5.1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促进物流保险的发展

尽快建立健全配套的物流法规制度。有关现代物流法律的出台,将有利于加强现代物流的监督管理,明确有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营造一个规范的、健康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建立统一的物流业标准,规范物流市场;对物流公司进行标准化分类和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实行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相结合;物流业目前在我国属于低门槛行业,物流公司注册资金比较少,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因此可以通过法律或行政命令等手段,强制第三方物流公司投保物流责任保险。

5.2建立物流预警系统,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

物流的风险管理应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及制度化,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建立风险管理的信息传输和处理系统,收集风险信息及相关知识,尽可能在源头上予以消除或进行有效控制。

5.3保险公司合理确定物流保险险种费率,促进物流保险的健康发展

保险公司应合理确定物流保险险种的费率,《物流责任保险》费率的制定,应根据保险业务的风险大小及损失率的高低来确定。

作者:杨海林 顾永立

第2篇:中国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对保险行业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平安保险公司为例,结合公开的数据和参考文献,分别从互联网对售后服务,数据管理,公司整体结构,以及国际化市场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如何利用互联网提高售后的满意度,合理的搭建并维护数据平臺,对公司整体结构的调整以抵御未来金融风险,以及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互联网+保险如何发展,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如果能够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并严控风险,互联网+保险这种新兴的发展模式面临挑战的同时,也给保险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售后服务 数据管理 公司整体结构 国际化市场

我国保险业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得益于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保险业也进入了又一个“春天”。从2005年到2015年,我国保费收入平均每年增加13%以上,保险业总资产每年递增超过20%。2015年我国保险业总资产达到了12.36万亿元,保费收入达到了2.43万亿元。在搜集国内外多方数据资料,并分析整理后,这篇文章分别从互联网对售后服务,数据管理,公司整体结构,以及国际化市场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一、互联网发展对售后服务的影响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保险业总资产逐年递增,保费收入一度达到2.43万亿元人民币。然而如同保监会前副主席魏迎宁在就“保险与财富管理”发表的演讲中所强调,中国是保险大国,而非保险强国[1]。2015年中国保费规模居世界第三,但从保险深度来看,2015年世界平均水平为6.23%,而中国仅3.57%,居世界第40位;从保险密度来看,2015年世界平均保险密度为621亿美元,而中国仅281亿,居世界第63。

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初期市场乱象丛生,消费者对于保险业的信任程度较低,导致求职者对保险界往往持怀疑态度,从而使保险公司,尤其是销售部门,难以招聘和保留人才。世界著名业管理咨询公司波士顿咨询公司发表的数据显示:中国保险行业营销员总流失率每年高于50%,第一年流失率高达70%,在知名保险公司中,泰康保险、中宏保险达80%,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友邦保险均为70%。2015年5月,国家取消了保监会对营销人员进行考试发证的规定,减少行政许可事项,降低了保险从业的门槛,使保险从业人员从2015年初的300多万人增加到了年末的600多万人。然而,在保险公司的日常运营中,由于保险合同期限较长、业务员转行、跳槽和业绩考核的限制,销售部门员工流动性很大。据长江商报2016年的调查显示,我国保险行业人员架构金字塔结构明显,大部分渠道、信息等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上,分配不均导致新人很难坚持下来。保险公司几乎每3-6个月就会流失过半的新招入人员,而仅有10%左右的保险高管会做到8-10年[2]。由于如此高比例的员工流失,保险公司常出现员工离职后顾客保单售后服务无人负责的情况。为防止这些无人负责的“孤儿单”流失,各保险公司创立了名称各不相同但职能相似的后勤部门。虽然后勤部门为提供高质量的售后服务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以维系客户,但对劳动力质量要求并不高,因此售后部门的员工通常为低学历、低工资,员工流动频繁,为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及的负面影响。

平安集团在向欧美及日本保险业学习先进的部门制度后,创立了与与众不同的“区域拓展部”。区域拓展部的员工在保留原本维护客户、协助处理理赔的售后服务职能的同时,被赋予了与销售业务员同等的销售权利。每位区域拓展部的正式员工将获得公司划分的地区负责权,其主要工作是保证对客户的定期拜访,以达到业绩考核标准。同时,该区域内所有因前业务员离职产生的“孤儿单”将由区域拓展部的员工接管。若顾客选择续保,该员工将获得本应属于前业务员的续保佣金,且若客户需要购买新的保险,后勤员工可行使与销售业务员相同的权利——直接销售保险并获得销售佣金。

除此之外,“平安金管家”平台可为平安保险的后勤人员提供更多收入来源。“平安金管家”是平安集团转型金融集团后斥巨资研发的多功能服务平台,其主要功能为辅助保险办理、查询,同时通过网上商城贩卖与平安集团合作的商户的实体和金融产品。“平安金管家”平台的推广不仅大大拓宽了员工收入来源,提高员工积极性,还可使客户的衣食住行都与平安集团相联系,从而加强客户忠诚度,实现互利共赢。

二、互联网发展对数据管理的影响

(一)金融信息化的概念

随着现代社会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满足人们的迫切需求,并在各行业中达成共识。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日本,是指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3]。如今,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金融信息化成为国家信息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信息化是指在金融领域全面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创新智能技术工具更新改造和装备金融业,使金融活动的结构框架重心从物理性空间向信息性空间转变的过程[4]。从广义上来说,金融信息化就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的过程。

(二)金融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国外的金融信息化建设起步早,有很多原创性技术,行业相对成熟。欧美等国的金融信息化发展早已经进入业务集成和决策智能化阶段,经过信息技术的投资改造,收益率增长明显,给传统金融带来了新的活力。

相比较国外,中国虽然尚未处于成熟阶段,但是近年来,我国的金融信息化建设在以往的不断积累下,发展速度呈现出递增。截至目前,中国大中型金融机构通过多年信息化建设投资,已经建设有比较完善的网络设备,建立起相对成熟的IT系统,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客户关系管理、国际化业务、风险管理等各方面。而不同于大中型银行,小型银行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如IT系统方面,其现阶段主要是对综合业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新一代呼叫中心以及其他中间业务系统的需求较大[5]。

(三)金融保险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本文研究的具体实例。在2008年平安集团信息管理中心成立了平安科技,向集团公司和所有下属子公司提供IT规划、开发和运营的服务商。现在,平安科技,作为平安集团的科技大脑,是集团的地基建设,基于平安科技的技术平台,支撑着平安各项业务的发展,与此同时,肩负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诸多新技术研发和应用的使命。

1.数据平台的搭建。第一,数据量化。在金融领域,保险业务的数据比较细化且缺乏结构化,涉及到隐私保留问题,繁杂并难于收集。如何把各种不同模式的数据信息,如:文本、图像、声音和影视,进行量化,是解决现在面临的难题的关键。

国际上有许多专业的数据量化公司。例如,SymphonyIRI在零售业,对连锁企业运输销售数据都做了高度的量化。Patent Board致力于专利数据的量化。Ravenpack对新闻舆情的量化等等。而现阶段中国金融大数据领域处于起步阶段。平安科技,率先拓展数据量化这个领域,对于专利、舆情、关联关系、法律诉讼等数据进行量化,建立有效的大数据仓库。

第二,数据整合。在数据建设当中,数据整合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先要了解每个数据来源的现阶段结构与使用方法,例如行为、运营、市场内部、外部以及宏观数据等等数据来源。平安将大仓库里有几十个纬度的数据,汇总关联,形成若干个树状的结构。因此,所有的数据都能够关联上。具体而言,比如说企业之间所有代码的关联,行业上下游的跳转,以及把基础的数据聚合成指数。还有在其他纬度的数据当中,进行系统化的工程以及标准化分类。平安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多基础层面的梳理中,有一个良好的设计,对于所有子数据进行收集,在内部外部都有整合,整合完之后建立一个非常清晰明确的体系。

第三,数据存储。目前为了实现存储成本的控制以及避免供应商锁定,平安保险采用了异构的存储架构。然而,异构存储会造成数据整合、系统响应等诸多问题。平安保险采用软件定义存储技术解决了异构带来的挑战,提高异构存储的效率,保证数据存储平台的可靠性,实现通过统一的视图来管理异构平台的目标。

平安保险部署了IBM软件定义存储(SVC)解决方案,将海量数据汇总环境搭建时间由1个月缩减至仅1小时,数据汇总时间缩至原来的一半,使其更好地满足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包括如年审和行业数据分析。IBM SVC具有强大的异构平台整合能力,可以对200个不同阵列实现异构存储整合。同时,IBM SVC可以快速增加新的异构存储,减少了数据在多个平台之间的迁移,同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提升业务的响应能力。

2.数据平台的运营与维护。平安对客户提供云服务,运营数据相互补充。对于集团内部子公司,在内部云当中给他们提供专业化服务,专业化公司和他们的客户交流当中,大数据也会直接为他们提供交互。

基于云的概念,在整个大数据运营当中,每天都会补充海量的数据,每个细节的反馈都会被纳入当中,形成一个正向的健康反馈,所有的数据都是最新的有价值的,也包括数以十万计的保险业务员,他们收集的数据都汇集到这个当中。

3.金融大数据在保险行业中的应用。Drew Fudenberg说过“风险在大数据的情况下可以测量的”[6],如果可以实现测量风险,整个金融领域的工作方法都得以改变,很多也会问题迎刃而解。

将基础数据关联整合,提炼形成风险指数、运营指数等模型指数。下一步,通过算法,加工得到企业全息画像、企业关系网络、企业风险概览和企业动态趋势。为投前、投中、投后和资产清收等流程提供风险监控和指导。

三、互联网发展对公司整体结构的影响

据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其中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达到1.26亿,2017年上半年增长率为27.5%。互联网保险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也正在全满发展。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曾发布的《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达291.15亿元,近三年的总体增幅高达810%;从事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逾60家,家数年均增长率达46%;投保客户达5436.66万人,三年间增长了5倍多[7]。虽然这仅仅是四年前的数据,但是互联网保险的快速发展趋势已经显露无疑。本章将以平安,众安等保险为例,讨论互联网保险对公司资金结构的影响,对保险市场结构的影响,以及对保险公司风险结构的影响。

(一)互联网保险对保险公司的资金结构影响

互联网保险的诞生对保险公司的资金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互联网增加了保险公司的收益渠道,同时降低了销售成本,因此促使公司业务板块净收益的增加。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保险产业总资产规模也不断壮大。与此同时,保险资金运用规模也进一步扩大。保险基金的使用规模达到了相当大的范围,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也将受到广泛影响。根据保监会网站数据整理计算:2010年至2014年全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由46046.62亿元增长至93314.43亿元。并且,平安保险2016年年报中的数据显示,平安保险2016全年的个人业务净利润208.29亿元同比增长29.5%。在网络金融商务方面,平安力求不断深化网络金融战略,积极探索互联网变换的新模式,创造开放型网络平台,使得保险公司的资金结构得以丰富与优化。

(二)对保险市场结构的影响

互联网保险的出现对保险市场有着积极且深远的影响。国内的保险市场目前仍处于垄断与激烈竞争之中,价格战不断。根据1996~2004年《中国保险年鉴》,《中国保险报》以及中国保监会的相关记载:自1996年中国首家保险公司诞生经营以来,历经10年,也仅仅是从一两家保险公司发展成五至六所。事实上,我国的保险市场的资源信息有着更高度的集中与垄断。这源于几乎所有后进新公司都脱胎于同一家母公司。这促使保险市场的竞争与垄断更加明显。在2004年之后,保险市场最具竞争力的保險公司仅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等。由此分析,国民保险市场的保险集中度依然维持着垄断市场的结构,但中国的东、中、西地区的经济发展非常不规律,因此各地区的保险产业的发展非常不同。互联网保险的出现,增加了保险市场的参与率,从理论出发,保险市场的市场参与率越多,市场集中度越高,市场弱势和竞争率就越高。然而我们可以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的保险公司数量进行比较。于2005年,美国的保险公司的数量就达到了5438个;约占世界份额的34%。除美国以外,英国,德国和加拿大分别存在777、650、和472个。而日本的保费收入仅次于美国。无论是保险公司的数量,保费额度还是市场占有率,我国在世界保险市场上的竞争力与欧洲或美国等其他国家对比之下处于明显的落后位置。

然而正是互联网保险可为解决这一劣势提供契机。以平安保险开发的互联网保险为例,平安保险兼营产险与寿险,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却在两种市场中均不占主导地位。平安开发互联网保险拓展了市场,同时也为公司增加了市场份额占有率。在平安2016年报中显示,平安互联网保险打造的陆金所控股整合“三所一惠”,其主要面向财富管理,机构交易以及消费金融领域。此外,“平安好医生“,”万家医疗“,”金融壹账通“,”壹钱包“等作为APP平台分别为用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云诊所,个人与机构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以及生活金融服务。以众安保险的诞生为例,在13年11月,占据金融保险业、电子商务、互联网社交三方市场龙头的中国平安马明哲、阿里巴巴马云、腾讯马化腾集体公开亮相,领头打造了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众安保险以财产险为切入点,可细分为人寿险、养老险、健康险和财产险等。这类新型互联网公司被视为传统保险与信息技术公司和第三方平台资源整合的结晶。十分具有针对性的财产险也被看做互联网虚拟财产,同时开创并占据了广泛地新型市场。目前还无法判断众安给传统保险带来的是颠覆、完全淘汰还是升级换代。但是其开发了部分新市场以及其创新革命性的一步将为未来保险市场带来新的积极的改变。

(三)对保险公司未来风险管理的影响

互联网对保险业已然产生了诸多积极的影响;随着互联网保险不断地发展与逐渐成熟,有助于稳步建立完善与公司战略相匹配、并与业务特点相结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未来的互联网体系将采取传统与科技相结合的风险管理,继续使用定型预定量结合的方法规范风险管理流程,进行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缓释,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促进各大保险公司及各类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互联网在保险业的发展势必带来未来互联网保险的竞争。竞争势必导致价格战及缺乏动态监测的风险管理。要想用大数据推进运营及管理,就需要掌握地方及市政村,各种类型的风险数据并进行挖掘和分析。在多种观点和多种观点上进行,以分析数据为基础,为促进革新及运营与管理改善而制定特别企划。保险与科技的结合,特别是互联网保险的跳跃式发展,预示着未来保险的增长不能以我们原有的标准和测算方式来计算。对超级数据的分析,将过去无法管理的诸多危险因素渐进式从市场风险中抽离。智能互联网技术在核心用户、渐进性的市场、人工智能等方面能探测到网络保险未来的宽度和深度。

四、互联网发展对国际化市场的影响

保险市场国际化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保险市场在完成本国保险市场份额的瓜分之后,进行保险资本的继续扩张并掀起兼并、收购和战略联盟的浪潮,使得全球许多保险公司纷纷开展跨国保险经营业务的状况。

目前中国保险国际化对于中国的中小保险公司存在着机会。发达国家保险市场趋于饱和,而发展中国家市场不如中国市场有前景。国际市场呈小切口,小市场的机会。

如图是英国、美国、日本三个国家国内保险行业、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方面发达国家的保险流程甚至比国内大的保险公司的流程更完备,而且美、日、英、法等国家的保险行业发展时间比中国要长,模式相较于中国更为成熟。所以虽然发达国家虽然人口对保险的意识领先于国内但是却被本国的保险公司占于先机,所以中国公司像进入市场须从一些小的切口进入,但是其市场不如国内的保险爆发的大环境要好。

所以中国保险行业想切入需要一些特殊的切口,比如:

(一)投资外国保险市场

即通过在外国建立分公司或子公司的方式,向外国保险市场渗透,这种方式是保险国际化的主流方式。子公司包括全资子公司,还包括合资公司。但是,由于世界各国保险市场开放程度不同,开放方式各异,因此,设立分公司或子公司的难易程度也不相同。如印度,虽然允许外国保险公司以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进入印度保险市场,并且不限制经营地域,但由于印度限制外国保险公司在合资公司中的参股比例,使外国保险公司进入印度市场仍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再保险输出

即采取向他国出售再保险保障的方式向该国保险市场渗透。这种方式,对于保险业发展相对落后、国内保险业总承保险能力和保险公司承保能力相对较小,以及国内保险公司合作精神较差的国家来说具有较强的渗透力。由于再保险业务渗透能力取决于再保险公司的资本实力和技术实力,也就是再保险公司对风险的综合分析和处理能力,一般输出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所以,正是为了减弱发达国家再保险对本国保险市场的渗透能力,不少发展中国家规定了法定再保险,强制要求把一定比例的保险业务留在国内。

五、总结

中国近些年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牵动了保险行业的地位日渐稳固。在早期保险业销售人才流失的窘境下,以平安集团为首的各大保险公司,积极运用网络效应,成立区域拓展部等一系列部门,对保险产品进行及时宣传。在降低了销售成本的同时,又加强了民众对保险领域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销售量,解决了人才和客户资源流失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保险业在民众中普及,如何妥善处理与保管日益增加的客户信息资源成为保险行业新的难题。在此背景下,平安集团首先采用软件定义存储功能,对客户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储藏并及时上传到数据网中,使得公司内部网络资源及时共享。逐日增多的保险订单在一定程度上也萌生出一些新型问题,为了有效解决类似问题。各大保险公司适时重整公司内部结构,成立专门部门来应对解决。然而在良好的国内发展背景下,中国保险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不尽如人意。由于各国经济差距和法律规范略有出入,中国保险业并不被接受。因此,我国保险行业应继续在发展好国内市场的前提下,依据国际化市场的适应原则,发展创新保险产品,使之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魏迎宁.中国是保险业大国而非保险业强国2016-12-28 17:56:58凤凰财经WEMONEY作者:辛蒯http://finance.ifeng.com/a/ 20161228/15109536_0.shtml.

[2]保险员流失之困:过半3至6月走人留存率仅10%2016年05月02日02:34 长江商报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16 -05-02/doc-ifxruaee5346589.shtml.

[3]Tadao Umesao,《论信息产业》,1963.

[4]叶蔚,袁清文.《网络金融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5]前瞻产业研究院《2012-2016年中国金融信息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6]Drew Fudenberg,Jean Tirole.《Game Theory》.The MIT Press,1991.8.

[7]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8/t20170803_69444.htm.

[8]二零一六年年報-平安保險.http://www.pingan.com/app_upload/images/info/upload/57d168d9-1e92-43d2-ae24-d057635842d5. pdf.

作者简介:杨丹(1996-),女,汉族,湖北鄂州人,大连海事大学大三学生,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赵鹏(1995-),男,汉族,河北泊头人,东北财经大学大三学生,公司管理专业;吴蔚璇(1996-),女,汉族,辽宁建昌人,辽宁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大四学生,金融专业;于明鑫(1996-),女,汉族,内蒙古赤峰人,辽宁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大四学生,金融专业;周慕孜(1996-),女,汉族,浙江温州人,辽宁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大四学生,管理学专业。

作者:杨丹 赵鹏 吴蔚璇 于明鑫 周慕孜

第3篇:中国保险经纪行业创新发展路径

我国保险市场的深化改革,为保险经纪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推力,各种规模的保险经纪公司拔地而起。保险经纪公司通过向被保险人提供精准、全面的防灾防损、风险评估、保险咨询等服务,切实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同时通过为保险公司招揽业务,增加自身经济效益。但是当前我国一些保险经纪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品牌影响力低、网络覆盖不全面等问题,制约保险经纪行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保险经纪行业的发展历程及现存问题,并对此提出创新性发展路径,促进我国保险经纪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我国保险经纪行业的发展历程

(一)行业起步、寡头竞争阶段。我国保险经纪公司初期代表有江泰保险经纪公司、中汇保险经纪公司等,他们的发展方向主要面向航空、航天、核电及航运等高风险领域。

(二)央企参与阶段。随着保险经纪行业的发展,各大央企逐渐认识到保险经纪行业的发展优势,中国石油、中国铁建、国家电网等知名央企纷纷成立了属于自己的保险经纪公司,主要为企业内部体系而服务,实现了真正的“肥水不会外流”。

(三)快速发展,鱼龙混杂阶段。在保险经纪行业发展初期,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多个自然人股东获得经纪许可证的批准,许可证出现放水现象,导致多路资本进入保险经纪市场,迅速拉低了保险经纪行业之前树立的“准入高门槛、从业人员专业高素质、服务高风险企业客戶”的三高形象,导致社会大众将其与保险代理人相提并论,保险经纪市场由此进入到鱼龙混杂阶段。

(四)百家争鸣阶段。在互联网时代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行业垂直领域巨头以及各路资本涌入保险经纪行业,借助互联网运营方式,服务对象由法人转向个人客户,至此保险经纪行业进入到百家争鸣时代。

二、当前我国保险经纪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参差不齐,行业大多公司缺少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

我国保险经纪行业虽然经历了上述四个阶段的发展,但是当前保险经纪行业的社会影响力仍比较低,社会大众对于保险经纪行业的具体职能还不是十分了解,经常将其与保险公司、保险代理公司混为一谈,影响保险经纪行业品牌的树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保险经纪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各家经纪公司业务模式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再加上不同地区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水平不一样,导致各家保险经纪公司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距,且目前保险经纪行业尚未认识到网络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大多数保险经纪公司都没有建立社区服务网点,缺少接触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服务,这也是阻碍保险经纪行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最主要的因素。

(二)进入到互联网保险营销时代,保险经纪市场鱼龙混杂

1.非法经营

互联网平台在未获取保险业务经营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开展保险销售活动;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违反法律法规,利用其分支机构或与其关联的非保险机构建立的互联网平台开展保险中介业务;保险销售人员为获取更大经济效益,虚拟、夸大宣传互联网保险的功能,欺骗保险消费者。除此之外,保险经纪公司通过与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违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

2.违规经营

互联网保险产品报行不严谨,条款设计开发不科学,保险条款费率执行不规范,关于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的相关监管规定执行力度较弱,以及在销售页面管理主体、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的边界与销售风险点等方面尚未形成一套标准、有效的管控体系。另外,一些保险机构在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时,存在严重的虚假中介业务、虚报费用、向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提供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为其他单位和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等不法行为。

3.经营不审慎

保险机构委托不具备法定资格的机构从事保险销售业务,并以技术服务费、营销宣传费等名义向其支付佣金。保险机构未依照保险市场相关规定,向互联网平台支付高额费用,导致保险产品预定费率超标。保险理赔不及时、不到位,存在拖赔、惜赔等问题,降低消费者的满意度。

4.消费者信息存在安全隐患

保险机构未遵循正当合法、安全保密的原则收集、管理消费者个人信息,导致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泄漏在互联网平台上,存在严重的网络诈骗风险。

(三)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偏低

保险经纪从业人员是保险经纪公司乃至整个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其职业素质的高低对保险经纪公司的发展水平及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当前保险经纪公司的从业人员多来自保险公司或保险代理公司,导致其对保险经纪公司的定位相对模糊,甚至经常出现业务混淆现象。另外,有些保险经纪公司招聘不够严格,导致一些不具备专业保险营销业务的人员进入到公司,降低保险经纪公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三、我国保险经纪行业创新发展路径

(一)覆盖社区服务网络,尝试开设经纪人门店

在网络时代发展背景下,保险经纪行业要想实现高效、稳定的发展,就必须立足于网络、发展于网络,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建社区服务网点,从而更加快速、准确地获取消费者的保险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细致的咨询服务,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及消费群体,促使保险经纪行业在保险市场中脱颖而出。例如,链家房地产公司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打造了一款新型的房源APP-贝壳,将所有房源信息都囊括在内,为买卖双方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捷的交易平台,同时广泛开设门店,通过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北京,大多社区至少有两家链家房地产公司,基本上实现社区全面覆盖,获得了更多消费者的关注。虽然保险经纪行业与房地产行业的经营方向、经营产品等有所不同,但其本质都属于服务性行业,因此可以合理的借鉴链家房地产公司的发展理念及模式,研发线上资源APP,建立线下社区服务网点,线上线下两手抓,共同推广保险经纪行业。

(二)加强互联网保险的监管力度

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保险经纪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但是同样也带来一系列的经营乱象,要想促进保险经纪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加强互联网保险监管,科学合理利用法律武器,坚决肃清互联网保险乱象。2021年8月13日我国银保监针对互联网保险经营乱象出台了《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决策部署,将整顿互联网保险经营乱象作为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聚焦互联网保险市场突出的问题,强化源头治理,构建合规长效机制,着力维护市场秩序,提升合规内控水平,实现互联网保险业务规范发展。该项条例的出台,为规范互联网保险业务提供重要的保障。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发挥保险市场及社会的监管作用,严格规范保险经纪公司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工作行为。

(三)创新互联网保险经营模式

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保险经纪行业应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特点,结合行业规范,不断创新并优化行业经营模式,扩大品牌影响力,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促使保险经纪行业在激烈的保险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完善官网职能定位并扩充销售模块。官网是保险经纪公司的一张名片,是保险经纪公司向社会大众介绍、宣传自己的重要渠道,因此保险经纪公司要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利用官网。目前许多保险经纪公司建设官网只是为了展示,这种做法不确定能否有效扩大公司的知名度,但是势必会造成资金的浪费。所以可以在保留官网原有展示功能的基础上,添加产品销售模块,设计各种类型的保险经纪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其次,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保险经纪知识。在当今社会,抖音、快手、微信客户端等新兴媒体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保险经纪公司也可以利用新媒体编辑、制作视频宣传保险经纪知识,提高社会大众对保险经纪的认识,大力推广保险经纪产品或服务,激发客户潜在需求,最终实现需求导流。第三,建立“保险+服务”服务生态体系。由于保险不是人们生活的刚需,大部分人不会主动选择投保,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建立“保险+服务”服务生态体系,将保险经纪业务与保险上下游产业链的健康管理服务、药品福利等健康服务相结合,通过慢性病管理、疾病预防、挂号绿通和术后康复等服务,增加用户的体验和黏性,激发保险需求,从支付功能转变为预防+绿通+支付为一体的综合健康解决方案平台。

1.产品创新

众所周知,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知识产权保护,保险公司产品创新的动力不足,客户面临选择性困惑。产品创新可在以下几个方面突破:一是政保业务,以农险、安责险、环责险、食责险、工程履约类保证险、惠民保健康险等业务为代表,是政保类业务的主要增量,需要突破式发展。二是创新业务。包括首台(套)、新材料、建筑质量保证保险(IDI)、诉责险、董监高责任险(D&O)等,创新业务是蓝海市场,市场空间和承保利润都很充足,需要积极发展。三是健康险业务。随着各种疾病的增加、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和保险意识的提升,健康险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健康险是连续多年增速最快的险种,产寿险公司健康险整体规模已经超过了车险,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需要服务创新、合作模式创新等。特別是对于老年群体和非健康人群等有刚需的人群鲜有产品。2016年以后,部分经纪公司或平台联合保险公司大胆尝试,推出如百万医疗、惠民保、糖尿病保险等慢性病管理服务型保险产品,取得不错效果。

2.渠道创新

除了传统渠道和政保渠道外,重点可关注健康险渠道和互联网渠道的布局,基于信息技术嵌入消费场景的创新模式,通过供给创造需求,唤醒C端客户的投保意识,通过标准化、自动化保证购买之后的支付、理赔等环节的衔接顺畅,提升客户体验。互联网渠道透明、高效,最能体现财险公司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效率。通过互联网自营渠道和自媒体通过内容输出、产品、工具和健康管理服务等触达C端用户,加强用户黏性和产品转化,科技赋能,给用户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服务。在经纪人渠道,可发展独立代理人渠道,扁平化管理,提升经纪人的直接业务收入,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拓展高净值人员风险和财富管理需求。

3.服务创新

基于保险产品的低频和弱体验特性,可在售前、售中和售后通过科技提高用户对产品的认知和体验,在智能投顾、智能客服、智能风控和智能理赔环节科技赋能,提高体验和提升转化;同时通过相对高频的健康管理服务,为用户提供风险预防、健康检测、就诊绿通和术后康复等一揽子健康管理方案,构建预防+健康管理+支付的健康管理闭环,提供更加健康的生活管理方案和高价值的就医解决方案。

(四)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行业之间的竞争,其实说到底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力,保险经纪行业要想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加强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 还可以建立一套严格的保险经纪从业人员招聘准则,想要从事保险经纪业务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考核才能给予录用,特殊岗位还要具备相应的执业证书,以此提高行业人员整体素质,进一步规范保险经纪市场,加快保险业现代化发展进程。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对于日常工作表现突出的保险经纪从业人员进行合理奖励,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保险经纪行业未来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支持。

(五)树立大局意识,推进诚信建设

经济社会与保险业是保险经纪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无论何种规模的保险经纪公司,都应该树立大局意识,将公司发展摆放到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服务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致力于通过加强风险管理,促进保险业不断扩大和经济社会良性运行,充分发挥保险经纪行业在全社会风险管理中的保障作用。诚信是保险经纪行业的立业之本、生命之源,保险经纪行业的诚信问题主要表现为销售环节的误导欺诈、理赔环节的拖赔欠赔或经营环节的弄虚作假,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保险经纪行业应借助行业、政府、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实现保险经纪信息的公开化与透明化,维护被保险人的各项权益,进一步提高行业影响力。

结 语

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为保险经纪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推力,当前我国保险经纪行业的发展规模、组织架构、服务水平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完善,得到消费者的高度支持与认可,但是其综合发展水平仍然落后于国际保险经纪行业,因此我国保险经纪行业还需要不断努力,吸收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保险经纪行业的经营理念与模式,创新我国现行的发展模式,不断宣传树立正面积极的品牌形象,获得更多消费者关注,为保险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作者单位:北京诚合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作者:张恒陆

第4篇:保险行业前景

据统计,截至2004年12月8日,共有40家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了75个营业机构(含筹建)。40家公司中,寿险公司有23家,财险公司有14家,再保险公司有3家。分别有3家外资保险经纪公司和2家外资保险公估公司在华设立了营业机构。外资保险公司大量进入的同时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目前,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保费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中资保险公司增速的2到3倍。到今年上半年,外资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7.1%;外资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1.2%。而同期,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长只有23%;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只增长了6.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得到长足发展,保险市场年均增长超过30%。不过,调查也显示,

目前我国只有不到10%的人购买了保险,在上海、北京和其他大城市尽管购买保险的人口比例要高一些,但是在中小城市,这一比例就要低很多,百姓还没有形成购买人身保障的意识。简单一个10%加上中国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得出的结果是:我国保险市场必将不断成熟并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景。

2010-2015年中国保险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随着中国保险业进入深化改革、全面开

放、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领域越来越广,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到百年盛事北京奥运、从交强险制度实施到房地产投资解禁、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参与医疗纠纷调解、从养老社区投资到新农合建设、从农险覆盖面扩大到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启动„„保险业正在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能力,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和保障民生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如今,保险业站在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我国正在成为新兴的保险大国。

2008年,保险业积极参与抗击突如其来的两场特大自然灾害,应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

的挑战,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保险业务较快增长,风险得到有效防范,损失补偿功能逐步发挥。2008年截至11月底,全国实现保费收入9150.5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59.1亿元,增长17.5%;人身险保费收入6991.4亿元,增长51.8%。2008年前11个月,保险业赔款和给付支出已达2675亿元,同比增长32.7%。在抗灾救灾中,保险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分别为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灾害支付赔款55亿元和10亿元。

2009年,保险业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战胜种种困难,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年

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1137.3亿元,同比增长13.8%。财产险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保费收入2875.8亿元,同比增长23.1%。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8261.5亿元,在上年增速较高的基础上同比增长10.9%。全年赔付3125.5亿元。

2010年以来保险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势头,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也发生了积极变化,总体

上呈现“快中趋稳、稳中向好”的特点,经营效益不断提升,业务实现较快增长。2010年1-9月,全国保费收入11299.1亿元,同比增长31.7%。截至9月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48091.3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2.1倍。

中国保险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

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这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预计2010年中国保险行业保费总收入将达到1.47万亿元,比2009年增长32%,到2015年,全国保险行业实现保费总收入将会突破3.6万亿元,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保险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七章。首先介绍

了保险的起源、定义、分类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保险业的现状和市场运行情况,然后具体介绍了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医疗保险、再保险、健康保险、汽车保险、农业保险的发展。随后,报告对保险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中介市场分析、国内外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资金运营分析、营销分析和行业竞争分析,最后对保险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做出了科学的预测。您若想对保险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保险运营,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第5篇:未来保险行业团队前景

如何解决保险企业团队建设的这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就要抓好保险企业的干部队伍建设。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要不拘一格提拔人才;二是要把管理知识纳入岗前培训,让新进入公司的成员及时得到“充电”;三是要针对目前保险企业落后的激励机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适应保险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需要。

任何企业或单位用人,不是口头说说“唯才是举”,暗地里压制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人才,重视人才,大胆地、及时地起用人才。“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保险企业用人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同,对新增成员“先天”有管理能力和领导魄力的人才要分别对待,大胆及时提拔。各家企业都在争夺人才,你不用就被别人抢了去。保险企业要建立健全各级管理干部工作责任制度、人事考核和工作业绩考核制度,要让制度去管人,杜绝以言代法。

目前,保险企业的岗前培训,只注重对代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展业技巧的培训,而忽略了对代理人员的管理知识培训,这种单一的、落后的培训观念,已不适宜新时期保险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

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保险培训工作要把管理知识培训和业务知识培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保险系列培训,是为了适应保险特殊市场人才的需要和开拓保险市场的需要来服务的,保险企业的培训机构要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实战的精英人才,必须培养出具有超常业务能力和具有现代管理能力的新时期保险代理人员。并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一个管理干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不但要求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过硬,更需要有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和耐心。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锻炼,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去磨砺,更需要循序渐进。

任何行业,复合型人才都是非常难得的,何况保险业。在目前的保险企业中,有的代理人员在业务上是把好手,可在管理团队上却是一筹莫展,成了“耗儿啃南瓜——无处下手”,间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保险企业的“血脉关系”牵涉到当事人的个人经济利益,如何在不影响其利益的情况下,把团队交给有领导能力的人去管理,这还需要一边实践一边改革去完善、去加强对团队的组织领导。

只有建立一个组织纪律严明、充满激情而又相对比较稳定的团队,才能成为保险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第6篇:保险行业发展规划

2010年人身保险监管工作要点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0年人身保险监管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促发展,着力推进科学监管、依法监管和有效监管,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维护市场安全稳定运行,努力促进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防范风险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严格防范风险,不断提高行业防范风险能力

(一)开展风险排查,防范系统性风险。对整个行业开展一次风险排查,摸清行业存在风险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系统性风险。

(二)充分发挥偿付能力监管的核心作用。实施动态偿付能力测试,及时发现偿付能力不足风险,早介入、早处理。加强偿付能力跟踪研究,提高偿付能力分析水平。加强监管措施执行力度,继续保持偿付能力监管的高压态势,在行业牢固树立资本约束意识,增强资本管理能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对保监局的指导,进一步发挥监管的协同效应,提高偿付能力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继续强化内控监管,防范内控风险。开展内控自评工作,选择2-3家公司进行以内控为核心的全面系统检查。对内控存在重大缺陷的公司管理层和上级公司进行责任追究。持续推动收付费管理工作,防范集资诈骗、侵占挪用保费等违法行为。开展保险监管应对保险公司集中化管理趋势的研究,促进公司提高内控水平。

(四)积极引进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在对欧美寿险业风险管理经验和我国寿险业风险管理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出台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在全行业推行全面风险管理。

(五)强化现金流监测预警。及时跟踪各寿险公司的现金流风险情况。对重点公司的现金流风险进行提示,督促公司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化解风险。

二、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结构调整

(一)继续贯彻实施结构调整的各项措施,重点推进银保业务结构调整。继续贯彻执行2008年8月以来结构调整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行业重点发展风险保障型业务、长期储蓄型业务,服务民生。重点推进银保渠道结构调整,与银行监管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银行代理寿险业务结构调整 ,促进银行代理寿险业务健康发展的通知》,扩大银保双方对于结构调整的共识;推动寿险公司建立银保业务独立核算制度,研究银保业务退出机制。

(二)促进寿险渠道结构、市场结构、区域结构改善。鼓励公司积极开展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经代公司销售。加大对中小公司发展支持力度,改善寿险市场主体结构。通过发

展健康保险、养老保险、农村小额保险、积极争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推动农村人身保险市场发展,改善寿险发展的区域结构。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

(一)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研究调整未成年人死亡保额上限,完善产品回顾报告制度,指导行业协会继续开展产品条款标准化工作,加强和改进产品监管。推动行业协会修订完善《人身保险伤残程度与保险金给付比例表》,推动各人身保险公司在售产品条款在行业协会网站上公开,出台人身保险业务基本服务规范,保护投保人合法权益。贯彻落实新保险法,对涉及人身保险市场行为监管的规章制度系统梳理。

(二)深入推进分类监管。继续完善监管指标体系,做好和各保监局对分支机构分类监管结果的衔接和应用,使分类监管能够更准确、更全面的反映出各公司和行业的风险状况。及时排查高风险公司,对公司整改情况随时跟踪、限期完成,确保监管措施执行到位。

(三)加强现场检查,严格规范市场秩序。严格执行《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开展销售误导专项检查,严厉打击销售误导。继续开展银保市场专项检查,加强对银行代理机构的监管,规范银保市场秩序。以意外险经营标准的实施为契机,开展对保险公司意外险业务专项现场检查,规范意外险市场秩序。

四、鼓励创新,提倡差异化经营

(一)鼓励行业创新,支持中小寿险公司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在“价值明确、成本清楚、风险可控”的原则下,鼓励公司对产品、渠道、服务、销售模式、风险管控等进行创新,宽容对待创新中出现的问题。指导中小公司规划战略、明确定位、细分市场,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二)完善保险产品创新机制,鼓励和促进保险公司创新产品。研究出台《人身保险产品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产品的基本概念、设计要求,推动各公司更加科学合理开发保险产品,强化公司产品开发管理责任,简化产品备案程序,放宽备案时限,促进产品创新。开展产品需求调研,促进各公司进一步建立健全产品开发管理流程。

(三)推动延税型养老保险试点。推动上海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的启动,加强对其他地方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研究的指导。

(四)开展变额年金产品研究和试点工作。启动变额年金产品研究,选择适当时机审慎开展变额年金业务试点。

(五)推动养老保险公司开展养老保险委托管理业务。贯彻执行《关于试行养老保障委托管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创新养老保障业务模式,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五、抓住时机,推动重点领域业务发展

(一)深入贯彻落实新医改政策,积极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配合有关部委完成相关配套文件的起草。调研补充医疗保险开展情况,指导公司在产品、数据、理赔等方面加强与社保的衔接,积极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险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及时研究保险业经办各类医疗保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导保险公司积极稳妥参与各类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服务。

(二)推进健康险专业化经营,逐步夯实健康险发展基础。深入保险公司调研《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贯彻落实情况,了解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公司明确专业化经营方向。继续针对我国健康险发展历程和外部环境、国外健康险经营经验展开研究,总结健康险经营规律,指导行业健康发展。

(三)推动养老保险发展。积极探索总结养老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模式,推动养老保险公司健康、持续发展。争取具备条件的寿险公司和养老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经办管理。

(四)继续推动小额保险试点,服务农民风险保障需求。加强与国务院扶贫办的协调,探索小额保险与扶贫机制的结合,探索农村小额保险互助组织的试点工作,推动小额保险发展模式创新。

六、加强基础工作,夯实监管、发展的基础

(一)推进保险业贯彻落实《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深入分析会计准则对寿险业产生的影响,努力使有关原则在寿险业稳妥落实,降低运行风险。

(二)开展盈利能力与内含价值的分析。深入研究寿险行业的盈利能力、部分寿险业务的盈利性、不同经营模式公司盈利情况的差异性。分析寿险公司内含价值状况。

(三)加强基础性研究工作。推进压力测试的研究工作。研究寿险公司资本管理,完善寿险业资本管理相关制度。研究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新兴渠道的发展与规范。

2010.02.14

第7篇:论保险行业文化的发展与建设

一个行业的文化发展程度深刻地影响着行业的发展模式、制度选择、政策取向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组合的水平,从而深刻地影响着行业的发展速度、质量和水平。

文化是制度建设的必要补充。作为一种“软实力”,文化日益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文化是指该行业在人类文化、社会文化和经济文化背景中逐步形成的与本行业相关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品牌效应的综合体现。

保险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文化内涵有自己的特色。保险文化是保险行业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稳定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特有的经营精神和风格,也是民族历史文化在保险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浓缩和凝结。我国保险行业经过多年的艰苦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理论创新取得突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建设不断加强。所有保险从业人员构成的行业群体,其共同遵循的行业理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正是保险行业文化所涵盖的内容。

保险行业文化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即引导保险业走正确的道路,实现确定的目标;约束功能,即用成文的或约定俗

成的规则约束保险行业使其健康发展;凝聚功能,即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使整个行业上下团结;辐射功能,即保险行业文化不但对本行业,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国保险行业文化发展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其基本制度框架已经建立,文化建设初显成效。例如着力发展“三农”保险、商业养老、责任保险等险种,积极应对2003年非典,2008年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等重大事件,都体现了保险服务社会稳定,服务保障民生的重要作用,保险业正朝着人性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的保险行业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如:诚信体系不健全加深了公众对保险的误解;保险经营不合规范的现象增加了经营风险;忽视外在环境建设,行业文化宣传不到位。再有,由于我们当前的保险行业文化建设更多地停留在监管层面,而其他行业主体游离于行业文化建设之外,其力量和主动性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同时,行业文化创新能力薄弱,制约了保险行业的发展。

笔者认为,建设先进的保险行业文化,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弘扬诚信为本的诚信文化。诚信是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念。保险从产生那一天起就和信用密不可分,保险公司卖的不是实物

型产品而是信用和承诺,没有信用便没有一切。因此,诚信文化应是保险行业最根本的行业文化。保险行业要坚持诚信服务,把保护被保险人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促进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构建人人有责的合规文化。合规文化建设是实施风险为本管理的基础和载体,是保险业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保险业在追求盈利的同时要重视方式的正确性,防止出现为了片面追求高速业务增长而忽视合规要求。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注重用制度来约束人,用制度规范日常行为,用制度来规范业务经营过程,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保证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建立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制衡机制。

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本文化。文化建设根本上是人的建设,关键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建设先进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行业角度看,保险属于金融服务业,保险公司员工多属于知识型员工。保险行业员工素质的提高,不仅包括体质素质、保险专业素质、智力素质的开发,还包括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行为准则等直接调节、规范人本身行为的人本素质的开发,两者的完美组合将有助于保险行业精神的形成,并成为保险行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营造引领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文化。在现代的市场环境中,保险

宣传对社会舆论的导向和对消费者的引导作用十分明显。应以教育为切入点,普及保险知识,优化公众保险意识。各保险经营主体要切实从维护、珍惜保险行业的利益和信誉出发,力避相互排斥、诋毁,以增强公众对保险的信任和信心。注重引导和培养理性保险消费者,引导人民群众全面了解保险业的经营规律和特点,培养理性消费心理,使保险业在获得稳定的资本注入以外,也得到成熟的消费理念和优秀的管理文化。

此外,还应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险创新文化。保险行业应从战略高度看待保险创新,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保险创新工作。

第8篇:保险中介行业市场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CONTENTS

第一篇:我国保险中介行业市场发展竞争分析 -------------------------- 1 第二篇:保险中介市场现状分析保监会摸底整顿 ----------------------- 2 第三篇:保险中介业最大挑战来自去中介化趋势 ----------------------- 2 第四篇:保险中介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 4 ①专业化发展趋势5 ③综合化趋势 -------- 5 第五篇:前瞻资讯针对保险中介行业研究报告分析特点 -------------- 5 第六篇:2014年保险中介行业发展趋势 ---- 7 第七篇: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8 第八篇:保险中介准入门槛大幅提高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五千万 ----- 9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一篇:我国保险中介行业市场发展竞争分析

保险中介是指介于保险经营机构之间的或保险经营机构与投保人之间的,专门从事保险业务咨询与招揽、风险管理与安排、价值衡量与评估、损失鉴定与理算等中介服务活动,并从中依法获取佣金或手续费的单位或个人。

由于保险专业代理是接受保险公司委托展业,保险专业代理代表了保险公司的利益。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的业务经营活动及权限通常在保险公司与专业代理机构之间签定的代理合同或授权契约中予以规定,其业务活动一般包括招揽与接受保险业务、收取保费、勘察业务、签发保单、审核赔款等。

保险专业代理的代理手续费按照其代理收取的保费,根据代理合同或授权契约中规定的比例提取。保险专业代理需要经保险监管部门审核批准并符合法律规定的有关条件后,才能取得从事相关业务的资格。

我国互联网保险产品目前主要以价值较低、黏度较差、相对单一的产品为主。未来,互联网保险营销将从产品价值、保费规模和服务水平等多方面进行提升,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1 第二篇:保险中介市场现状分析保监会摸底整顿

保监会近日向各保险公司及地方保监局下发了一份《中国保监会关于务必做好保险中介市场清理整顿摸清底数工作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紧急通知》),要求各保险机构主动揭示问题、上报数据资料真实并进行有效整改。

据了解,该《通知》要求摸清的潜在风险点主要包括,保险公司自查的内容涉及专业中介机构、兼业中介机构以及保险营销员三个方面,自查内容达到了18项内容;涉及专业保险中介机构自查内容包括机构自身和销售人员两个方面,自查内容达16项;在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方面自查分为机构自身和业务人员两个方面,自查内容达10项。

2013年8月份,在上海泛鑫保险案引爆保险中介市场。证监会已经证监会相关负责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对保险中介市场的管理整顿,防止违规。而泛鑫案涉案13亿元左右,其实际控制人和其他涉案人员已经在今年7月开庭受审。

第三篇:保险中介业最大挑战来自去中介化趋势

近年来,保险中介市场财务造假、非法套取资金、销售误导等乱象丛生,违法违规行为突出,风险隐患时有暴露,已进入风险高发期。

在年初召开的2014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提出,从今年起,要下大力气切实规范保险中介市场秩序,争取2-3年内让保险中介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根本扭转,基本理顺保险中介的发展理念、制度体系、运行机制和监管架构。

清理整治随即进入部署阶段。4月24日,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2014年保险中介监管工作会议暨清理整顿动员会议上表示,保监会将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对保险中介市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基本改革思路,逐步推进中介市场的改革措施。

保监会中介监管部主任王金铎介绍,项俊波对清理整顿工作的批示长达300多字,“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可见保监会的重视程度”。

为了全面部署清理整顿工作,保监会先后召开了10个座谈会,向保险中介机构和保险公司发出了100多张调查表格,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2 “目前保费收入有80%来自中介渠道,保险中介的发展情况,不仅关系到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更关系到保险市场的发展。因此,这次清理整顿是一次涵盖保险中介机构和保险公司的全面整顿,不留死角。”王金铎表示。

同时,中介市场整顿领导小组吸纳了产险、寿险、稽查和国际部等八个业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以便协调开展工作。

保监会对保险中介市场进行过多次清理整顿,此前以正式发文形式开展的保险中介市场清理整顿便有两次,分别是1992年和1999年。针对保险中介市场的各种专项检查和处罚,则属监管常态。仅2009年-2013年四年间,保监会便清理了逾1万家保险中介机构。

此次的不同之处在于,清理整顿不仅仅局限于中介市场本身。“保险中介的问题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和保险业密切相关。如果没有来自保险公司的各种因素的作用,可能也形成不了保险中介诸多乱象。”黄洪指出。

此次清理整顿亦从保险市场和中介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着力。5月,保监会下发的《关于印发保险中介市场清理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印发保险中介市场清理整顿第一阶段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佣金收入和营销员增减异常、分支机构设立或注销异常以及虚列中介业务费用等典型问题将被重点摸底。

值得注意的是,保险公司高管、员工或其直系亲属实际控制的保险中介机构,首次被摸底。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保险中介渠道已异化为保险公司业务造假的通道,诸多违法违规行为是由保险中介机构与保险公司相互勾结而成,这一点可从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历年发出的处罚公告得到佐证。

比如,基层保险公司为了套取中介费用,将直接业务虚挂为保险中介业务以套取手续费,或将直接业务转入保险营销员名下套取资金;有的保险公司串通中介机构以虚假退保或理赔套取资金,通过中介机构向利益关联单位和个人非法输送利益等等。

“保险中介长期积累的问题,已严重阻碍了中介和保险市场的发展,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黄洪表示。

此次清理整顿,将为保险中介市场改革清障。黄洪表示,这次清理整顿更着眼于解决保险中介乃至整个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此作为突破口和抓手,通过深化改革,为保险中介寻求新机制、新优势,为发展清除障碍,再造发展新动力。

3 保险中介市场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虽经屡次清理,依然难除痼疾。黄洪认为,原因在于对保险中介市场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分析,监管政策和制度碎片化且执行不到位,只查表面问题,不挖深层根源,影响了监管权威和规章的效用。

为了防止清理整顿走过场,保监会专门成立了八个督导组,对保监局、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清理整顿各个阶段的工作进行督促指导。

清理整顿30多年发展过程中积累的诸多问题,很难一蹴而就。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篇:保险中介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保险中介指介于保险经营机构之间或保险经营机构与投保人之间,专门从事保险业务咨询与销售、风险管理与安排、价值衡量与评估、损失鉴定与理算等中介服务活动,并从中依法获取佣金或手续费的单位或个人。近年来,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稳定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532家,同比减少22家。其中,保险中介集团公司3家,全国性保险专业代理机构92家,区域性保险专业代理机构1678家,保险经纪机构434家,保险公估机构325家。

图表1:2006-2012年中国保险中介保费收入增长比例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4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自2002年实行市场化审批以来,我国保险中介机构准入一度出现“井喷”现象,并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整个市场体系逐步健全,开放程度也明显提高。根据该行业近年来的市场发展情况来看,未来保险中介将朝着以下几方面发展:

①专业化发展趋势

保险行业专业细化,产销分离必将是保险行业发展的趋势,这是行业专业细分的结果。专业化包含机构专业化、技术专业化、人员专业化。以专业化作为保险中介行业改革着力点,以专业化提升中介行业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

推进保险中介机构与保险公司形成合理的分工,发挥保险中介在承保理赔、风险管理和产品开发方面的积极作用,深化保险行业内部的专业化改革;提升保险中介行业的专业技术水平,促进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提升业务品质;鼓励汽车服务企业代理保险业务专业化改革,探索推进银行等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专业化改革。

②集团化发展趋势

2012年3月,保监会已回函支持四家保险中介公司设立保险中介服务集团公司的准备工作。四家公司分别是:民太安保险公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美臣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英大长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和北京联合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2012年3月27日,中国保监会下发《关于暂停区域性保险代理机构和部分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市场准入许可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暂停区域性保险代理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和金融机构、邮政以外的所有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市场准入许可工作。《通知》同时强调,支持符合条件的中介集团和全国性的保险代理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至此保险代理市场的准入门槛将大幅提高,保险中介机构的集团化转型从政策层面正式开启。

③综合化趋势

第五篇:前瞻资讯针对保险中介行业研究报告分析特点

保险中介,指介于保险经营机构之间或保险经营机构与投保人之间,专门从事保险业务咨询与销售、风险管理与安排、价值衡量与评估、损失鉴定与理算等中介服务活动,并从中依法获取佣金或手续费的单位或个人。

保险中介在保险市场上作用的发挥,是由其在专业5 技术服务、保险信息沟通、风险管理咨询等诸方面的功能所决定的。按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客观要求,市场化、规范化、职业化和国际化是未来中国保险中介行业生存的前提,也是发展的方向。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保险中介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国际及国内保险中介的市场环境;保险中介的经营状况;保险中介的设立流程及可行性研究;保险中介重点细分业务;保险中介20个重点区域投资潜力;保险中介领先企业经营状况。同时,佐之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一手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保险中介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前瞻资讯发布的《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报告将根据保险中介行业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保险中介企业、学术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保险中介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保险中介行业作出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独家首创针对保险中介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2014-2018年保险中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前瞻产业研究院具有丰富可行性报告编制经验的团队撰写,主要依托前瞻资讯数据库、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际信息研究所、中国商务部研究院、清华大学图书馆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等机构的权威数据。报告主要分析了保险中介行业市场环境、市场规模、盈利情况、市场竞争情况、6 进入壁垒和前景预测,保险中介项目技术、设备、工程、节能、环境保护、劳动安全与消防和融资方案;同时对保险中介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准确、客观的项目投资可行性评估等咨询意见。

《保险中介项目商业计划书》由前瞻产业研究院具有丰富商业计划书编制经验的团队撰写,主要依托前瞻资讯数据库、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际信息研究所、中国商务部研究院、清华大学图书馆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等机构的权威数据。在经过前期对项目科学地调研、分析、搜集与整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保险中介行业市场现状与前景进行分析,并紧密结合项目情况对保险中介项目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该商业计划书详尽地介绍了保险中介项目公司背景、组织架构、保险中介市场发展现状与前景预测、保险中介项目产品服务、保险中介项目研究与开发、人力资源、保险中介项目市场和客户、保险中介项目营销策略、保险中介项目融资与资金退出、保险中介项目对资源和资金的利用、保险中介项目财务预测和保险中介项目投资风险与控制,是编制项目经营管理方案、申请项目融资的重要依据。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篇:2014年保险中介行业发展趋势

一直以来,保险中介就是保险公司最重要的销售渠道。数据显示,2012年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12757.74亿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3540.33亿元,寿险保费收入9217.41亿元,占2012年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2.4%。

保险中介又包含了保险专业中介、保险兼业代理、保险营销员三个部分。保险中介内部之间,同一类型中介内也都竞争异常激烈。保险专业中介渠道以销售产险为主,2012年实现保费收入1007.7亿元;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以及保险营销员以销售寿险为主,2012年兼业代理机构实现5877.17亿元的保费收入,保险营销员实现保费收入6010.16亿元,也是保险行业最重要的两大渠道。

保险中介机构近年来的整体经营数据一直稳中有升,那我们就看看保险中介行业哪些数据在下降。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532家,同比减少22家;保险中介渠道实现的保费收入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2.4%,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其中财产保险同比下降5.67 个百分点,寿险下降1.8个百分点;财产保险公司通过营销员实现的保费收入同比下降2.3%。

从整个保险中介行业的下降数据来看,除了个别传统产险的保费收入下降外,就是整个渠道收入占比的小幅度萎缩。寿险方面由于产品特征,依然依赖于线下销售并实现份额增长以外,产险各中介渠道保费收入占比均出现了下降。这或许也印证了互联网的进入,开始对保险销售渠道格局的改变。

(最新分析报告查看保险中介分析报告)

第七篇: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摘要:报告根据保险中介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保险中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保险中介以及相关风险投资机构准确了解保险中介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5-2020年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也是保险业实现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作为保险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保险中介市场肩负着促进保险业转型、助力保险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使命。

目前保险中介机构仍处于多、小、散、乱状态,盈利模式不成熟的发展初级阶段,处于需要选择发展方向的关口,须深层次地根本性地转变行业的发展方式。而通过集团化,可以大大加强中介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企业的合规经营能力,市场竞争能力,进而提高整个保险中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国内优秀的保险中介机构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行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保险中介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国际及国内保险中介的市场环境;保险中介的经营状况;保险中介的设立流程及可行性研究;保险中介重点细分业务;保险中介20个重点区域投资潜力;保险中介领先企业经营状况。同时,佐之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一手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保险中介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保险中介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保险中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保险中介以及相关风险投8 资机构准确了解保险中介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本报告将帮助保险中介以及相关风险投资机构准确了解保险中介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保险中介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的把握保险中介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保险中介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第八篇:保险中介准入门槛大幅提高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五千万

前瞻产业研究院摘要: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记者了解,9日,保监会称,保险经纪公司和保险专业代理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均大幅提高至5000万元。这意味着保险中介市场的准入门槛大大提高,有利于净化市场环境,保护被保险人利益。

9

近日,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批准修改《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监管规定》和《保险经纪机构监管规定》。

原《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监管规定》第七条第一款规定“保险专业代理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200万元;经营区域不限于注册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保险专业代理公司,其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1000万元”,目前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一律修改为5000万元。同时,删去与新规相违背的原规定的第十二条,保险专业代理公司能否增设分支机构不受注册资本限制。

原《保险经纪机构监管规定》第八条对保险经纪公司的注册资本要求是不得少于人民币10 1000万元,现提高至5000万元。同时,删去原规定第十三条,保险经纪公司能否增设分支机构不受注册资本限制。

业内认为,目前我国保险中介机构大多处于小、散、乱的状态,保监会通过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可防止先天不足的机构进入市场,构成潜在风险,从而加强中介机构的综合实力,提高企业的合规经营能力,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保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11

第9篇:治理销售误导,促进保险行业可持续发展

销售误导原本是一个没有行业属性的词语,它可能发生在任何产品或服务的领域。但是近些年来,一提到销售误导,人们无不最先联想到保险行业,特别是寿险行业。这不仅极大地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形象,同时也阻碍了寿险行业的发展。 伴随着近些年寿险行业的快速发展,销售误导的问题一直存在,也是监管机构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的重点。目前,销售误导集中在个人营销和银邮代理渠道,主要表现为销售人员不能全面、准确、真实地告知有关情况。销售误导形式多样、影响广泛、后果严重,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不仅将削弱保险业诚信经营的基础,也将严重损害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影响保险行业的社会形象,制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此认真研究,积极采取治理措施。

一、销售误导的原因分析

1、从保险公司来讲。当前保险市场竞争激烈,各大公司都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多数公司片面追求保费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以保费论英雄,以规模定成败,忽视公司诚信与信誉。在实际经营中,只注重业绩和增员规模的考核,缺乏对营销员的诚信教育和管控措施。

2、从营销人员来讲。当前保险营销人员与保险公司是“代理而非劳动关系”,关系比较松散,导致人员缺乏归属感,人心难以整合产生向心力。同时保险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人员流动很大,整体素质不高,很容易产生短期逐利行为。

3、从保险消费者来看。与其它行业相比,目前公众对于保险行业缺乏了解,保险产品无形无体、条款复杂的特点又进一步增加了大家的认知难度。同时,不少保险产品的销售都是通过“熟人”或“朋友”来达成。在“熟人”或“朋友”面前,投保人容易丧失警惕性或者碍于情面而贸然投保,真正理性思考做出决定的为数很少。

二、治理销售误导的举措与建议

1、树立诚信意识,加强管控力度

推动树立诚信意识和长远经营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科学发展,重视信誉,摒弃不计后果拉业务、不惜误导做业绩的兴业风气。根据《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原则》,加强内部管控力度,尽快就销售过程可能存在风险的领域、容易引发误导行为的环节予以完善。 进一步完善并加强回访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落实标准话语等回访要求,提高回访人员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通过回访这一工作机制向投保人提供必要且准确的险种信息,及时发现并有效纠正销售过程的误导行为。

2、完善营销体制,提高队伍素质

改变以保费规模为指标的考核和奖励机制,通过保单品质、续保比率、退保比率、投诉数量、是否违规等多重指标来管理并综合评价营销人员。同时把提高营销人员诚信合规意识和保险专业知识作为行业人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增强培训教育的系统性并贯穿于营销人员的职业生涯。此外,要突出培训内容的适用性。针对营销人员成长的不同阶段,通过法律法规宣导、专业知识教育、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提高教育培训效果。如果营销人员通过“诚实劳动”能获得稳定的收入,销售误导的动机将会大大降低。为此,要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营销人员活动、产能来提升收入,要提供一定的福利待遇或保障计划来增强人员的归属感和稳定性,还要完善收入分配机制。

3、健全监管体系,加大处罚力度

根据保险营销人员管理相关规定和准则,严格规范营销人员的行为准则,综合利用晨会、晚会等多种途径,对销售误导问题进行宣传教育,加大营销人员销售误导的处罚力度,也要加强主管以及个险主要负责人的管理责任。同时做好销售误导的投诉处理工作,维护保险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定期开展保单回访测评、抽查等工作,依法对存在销售误导问题的营销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4、加强行业宣传,推广保险知识

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扩大保险业的社会影响力,做好社会公众保险常识的普及工作,引导消费者自觉维权,增强投保人对保单回访制度的认知,培养投保人关注保单信息的习惯,发挥回访制度和查询制度对防范销售误导风险的“倒逼”作用。同时继续加强投保提示,除了产品说明书、投保提示书以外,建议在销售场所长期张贴投保事项须知,对保险消费者形成常态化的宣导,同时,也对营销人员形成约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老龄化社会问题突显,中国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需求将快速增长,保险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我们要发展好、挖掘好现实的和潜在的保险资源,必须加大力度治理销售误导问题,才能营造良好的保险生态环境,促进保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村级巡察反馈整改报告下一篇:乡镇节能降耗责任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