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

2022-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探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事件持续上涨状况分析原因,从而探索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维基经济学 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日益繁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社会环境复杂多样,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挑战。为了应对当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挑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到了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要议程。2002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就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做出全面的部署,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意见。2003年底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党委高度重视,切实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抓紧抓好。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视,但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碍,心理疾患发生率高达20%左右,许多高校也频繁发生因心理疾病而造成严重事故。因而,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所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各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多种方法途径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学生个体和谐发展的教育。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高校扩招造成教育资源不足,心理咨询机构明显缺乏。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欠缺,一是有些高校至今没有设立心理咨询机构,缺乏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二是心理咨询手段、方法落后,适应不了学生的要求,学生一旦有了心理问题,也不愿意去心理咨询中心解决。

2、市场经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激烈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机制,使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当代大学生面临沉重的就业压力和生存压力。为了毕业后能从事理想的职业,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很多大学生一入学就为自己定下宏伟目标,如:通过英语六级考试、获取计算机二级证书、双学位或考取研究生、出国留学等。专业课程多,学习任务重,考试严格,使很多大学生被压得喘不过气,各种心理问题便随之而来。

3、网络世界逐渐占据大学生的时间主体。大学生长时间与电脑、互联网相处,会在情感上对计算机的信息世界产生过分眷恋的依赖之情,而不善于与人沟通。由于缺少与真实世界的交流,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将会受到极大的削弱,很容易产生情感障碍或人际关系障碍。

4、自我反省能力不强,出现认知偏差。有些学生不能客观地看待和分析问题,他们以非理性的方式思考问题,过分片面化、极端化。他们总是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在他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必须”和“应该”,一旦事与愿违,便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因而导致不良的情绪体验。

5、学校、家庭教育中的误区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环境根源。在我们的教育环境中,存在着不少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消极因素。首先,从宏观教育环境(整个教育系统)来看,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应试教育的模式。应试教育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无法发现和发展学生不同的特长,只用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才能主要标准的评价模式使许多原本有可能在不同方面成长的学生成了失败者。而失败者的心态,如自卑感、自我无价值感等,必然带来许多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在大学校园里高考“紧箍咒”的栓结被解除了,面对新的环境、学校和同学,在接踵而至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面前,很多大学生感到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处理,出现“高分低能”的现状,应试教育的弊端不一而足。其次,从中观教育环境(学校)来看,高校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误把德育当成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无法认知心理健康教育。最后,从微观教育环境(家庭)来看,这是影响大学生最直接的环境因素。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不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这些环境因素都会潜移默化地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思考

1、开放、对等、全校甚至全社会协作新观念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社区将社会各个角落的人们联系在一起给世界带来巨大的进步,同样给新时期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一片新天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事,整个学校的事,更是整个社会的事。因此,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这一重要手段必不可少。在《维基经济学》中讲述了一个近乎现代天方夜谭的故事。坐落于多伦多的黄金公司的CEO麦克欧文受困于无法找到虚无飘渺的金矿,在Linux公开源代码的成功故事的引导下,决定公开公司的地质数据,各全世界的人求助。他在网上发起了“黄金公司挑战赛”,能够提出最优估计和最佳方法的参赛者可以获得57.5万美元的奖金。结果,参赛者在公司的矿床上发现了110个目标,其中50%是公司以前没有发现的。80%以上的新目标后来证实确实有大量的黄金,总量达800万盎司。麦克欧文的成功思维在于,他意识到惟一有资质作出新发现的人可能在他的组范围之外,而通过分享一些知识资产,公司能够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天才的力量。这些有智慧和才能的群体正在改变我们从事从事商业的方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可采用“维基经济学”理论,即将大学生心理问题发送到网络当中,大众参与,人们可以自由地在网络上为心理疾病患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其走出困境。高校应该秉承开放的心态、公平对待每一位同学(以匿名方式)的对等原则以网络为媒介向全校甚至全社会公开大学生遇到的心理障碍问题,利用世界性资源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人人都保持一颗开放的、公平公正的心态,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2、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华中科技大学涂又光教授提出“泡菜”理论,泡菜水的味道决定泡出来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学校的文化氛围,深深影响着学生。因此,教育者要着力创造良好的氛围,创造良好的教育时机;学生要潜心在学校这种氛围中去思考,去体验感情,从而不断反思自我和完善自己。

3、建立健全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加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是防治大学生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职能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生活、学习、就业指导和心理辅

导,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身心健康状况、发展特点及水平,了解影响身心健康与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从而促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有效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顺利地完成身心保健与全面发展的任务。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高校要根据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业咨询人员,提高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素质,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情绪管理、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挫折应对等方面的困惑,保持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实践证明,学校心理咨询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也受到大学生的欢迎。

4、组建个人心理档案,建立长效心理教育机制。大学生心理具有不稳定因素,因此,极易受社会大环境、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影响。组建大学生心理档案,可以及时跟踪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心咨询人员的分析总结,为个人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个人教育方案,做到“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大学生心理档案,不仅仅为心理咨询工作者提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为大学生自我认识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心理健康档案可以对大学生本人公开,让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过去,对比现在,改正缺点,发扬优点,还大学生一颗健康、年轻的心。

5、加强大学生自我心理教育实践。事实上,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实现。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积极倡导主体自我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课外教育指导中,辅导员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多种社团活动,使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能力不断得到提高,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变化。

6、政府、学校与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全力协作。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文件法规,要求学校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义务教育强行规定父母必须送子女读完九年义务教育一样,政府同样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强行要求父母必须接受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及时引导孩子向健康的心理发展。高校应该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沟通,不断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同时,要教会学生乐观面对困境,以此来提高他们应对挑战的能力。

大学生是建设祖国未来的栋梁,帮助大学生走过美好的青春岁月,预防各类心理问题,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赋文探讨一些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希望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微薄之力能引起社会的共鸣,为大学生们健康的迈入社会共谋共力。

作者:杨林玉 李化树

第2篇: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赜

摘 要:国家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国内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文章在分析网络环境对中学生思维和行为模式的影响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网络环境给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带来的机遇,同时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给予相应的建议,以提升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1.网络价值观念影响中学生认知能力

中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初级阶段,在社会经验缺乏和对人生思考不足的情況下,对政治鉴别的能力较弱。而西方的价值观念在网络中传播,容易使学生受到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不正确思潮的影响,让其“三观”逐步偏离正常的轨道。

2.网络交往对象非直接性影响中学生人际关系

中学生在网络环境中通常会结识新的交往对象,在此期间因网络的匿名性能够让其将内心的秘密和生活中的烦心事全部吐露,并且不会担心受到他人的嘲笑,有时还能受到他人的安慰。此种交流的方式能够让中学生心中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对心理健康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网络中的交流是虚拟的,缺失了感性的关联和最直接的情感体验。如果中学生长时间在网络中进行沟通交流,会对其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活动等产生较大的影响,让其人际关系处于紧张的局面。这样,在人际关系发生问题的时候,学生总在第一时间想到通过网络来对内心的苦闷进行解决,对现实中的人际环境就会消极对待。

3.网络虚拟性影响中学生心理发展

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中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稳定与波动同时存在、批判和创造也同时存在的情况。现今的时代是追求自由和个性的时代,对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了强化,同时对中学生的平等意识和民主的观念也进行了一定的增强。网络不受限制的特性让中学生的放纵和随心所欲不断扩大化,使其个体的内心准则和社会规范的行为克制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削弱的情况,与现实生活中的状况有较大的差异性。

二、网络环境给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带来的影响

1.突破了时空限制,拓宽了教育途径

网络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不受地域性的限制,既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在线沟通指导交流,又能让学生在网络中对自身所需要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查找,依照自身的需求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选择。除此以外,还能提高学生参与心理健康论坛的积极性,让其逐步接受在线测试和有效指导,以此来有效解决心中的问题。

2.整合教育资源,满足信息需求

教师使用互联网开展中学生心理教育,能够将网络资源和心理教育的资源有效融合,构成数量强大的信息库,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对心理健康教育合力的形成产生有利的影响。除此以外,教师还充分使用网络中的多媒体,让学生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其兴趣度。而且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可以使用网络,多角度、多方式开展工作,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沟通和解决。

3.调动主体功能,提升教育实效

互联网主要使用超文本的检索模式,在多媒体的方面呈现出较多的技术集成,具有较大的信息含量,并具有便捷性和平等性以及互动性等特征。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的特征充分使用多媒体,能够有效激发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其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积极参与其中。学生可以对自身兴趣度较高的问题使用即时通讯的方式实现与老师的即时交流,既解决了心理问题,又提升了教育实效。

三、网络环境下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1.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传统与现代、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在开展网络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有效渗透思政课程的内容,并选取适合学生的教育策略和教育模式,在全面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和能力特点以及气质特点的基础上,将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转变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这样,将心理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效结合,可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效率。

2.整体规划,系统化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在开展网络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其进行系统规划,落实到教育的不同层面中,并有效突破难点,构建出立体和全方位的网络健康教育新模式。而首要的方面就是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需求,构建出吸引力极强的心理教育网络板块,让其成为学生获得心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在相应的板块中,教师还要对网络测评和不同的网上活动进行有效设置,同时还要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推广,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测评以后,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3.加大对中学生心理社团的指导支持力度

在开展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充分使用网络平台,能够有效实现网上的心理辅导、心理测试。同时,教师使用即时的交流工具,能有效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除此以外,在开展相应的心理互助活动期间,教师要在对他人进行帮助的期间,有效增强学生的积极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实现对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

参考文献:

[1]葛鲁嘉,李飞.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实施[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

[2]谢华.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及路径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4(06).

[3]曾天德.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探索,2002(04).

作者:眭江华

第3篇: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注重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坚持面向全体、重视个体,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活动为操作手段,以班级考核激励机制为途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点教育;激励机制

近年来,随着社会激烈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因心理疾病产生行为异常的事件时有发生。这给我们从事学生教育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更多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注重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坚持面向全体、重视个体。以班级考核激励机制为途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共同的目标,都是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心理、思想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二者在理论基础、工作侧重点、具体方法上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心理科学范畴,主要侧重于学生心理的发展、调适;以倾听和商讨为主要形式,强调心理的疏导和化解。思想政治教育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主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的发展,通过正面说服、榜样示范等方法,强调教育和宣传。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工作又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人的思想问题的产生,除了认识问题、道德问题等因素,也有可能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解决了心理问题,从而间接地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目标。同样,人的心理问题的产生除了心理障碍等因素外。也有可能是由观念问题所引起,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解除心理上的困惑。

二、坚持面向全体、重视个体,科学操作学生“点教育”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点教育”属于调适性教育手段。调适性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一系列心理辅导或治疗的方法,帮助学生度过心理网难期。下面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一下一次“点教育”的实施做法。

1 案例介绍:邰××,女,20岁,大学一年级学生。该生在新生心理测试中显示心理异常。题目中显示该生有不幸的童年经历,曾有过自杀念头。经访谈了解到该生小学时有异性触碰自己身体的经历,由此对异性产生反感情绪,后期人际交往障碍泛化,甚至反感和回避同性人的身体接触与交往。心理上的问题也伴随着身体的不适症状。如胸闷、头疼、失眠等。

2 案例分析:本例学生的主要问题为童年时期的不良遭遇及后期缺乏相应心理疏导导致的抑郁症。根据该生身体症状明显,不良情绪持续时间较长,对社会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良情绪泛化可诊断该生为较严重心理问题。

3 心理辅导:(1)与咨询者建立信任关系,通过面对面的交流、QQ、邮箱等形式聊天沟通,随时掌握该生心理动向。(2)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鼓励学生积极体验个体价值。(3)布置家庭作业使学生进行无形的自我评价和认知。(4)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配合(5)寻求中心支持和专业治疗:由学院心理咨询中心提供更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同时建议该生到医院就诊,结合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

4 辅导效果:通过几个星期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的配合,该生的情况大有改观。身体状况明显好转,同学关系相处和睦,抑郁症症状基本消失。

三、以考核激励机制为途径。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激励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学生管理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学生的各种动机,使他们在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

班级考核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建设、公寓建设、学风建设、班风建设及其他。从每周的班级考核情况中可以直观的了解某班某个学生存在某种问题,以便采取进一步教育措施。如某个班级早锻炼缺勤严重,召开班级团体辅导,共同探讨出现此问题的原因,及时沟通解决。下一周的班级考核公示会显现出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班级考核机制指导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反过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促进了班级建设的健康发展。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种理念一种设计一种过程,我们只有树立科学规范的理念。采用特色专业的设计,实施高效合理的过程,才能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

作者:常 娜

第4篇: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

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过程中,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因此,应该将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以身体锻炼,体育保健和心理健康有机结合的学校体育教育,以提高学校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体育教学

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carrying out Character Education and adopting the idea of “Health First”, strong physique is

the premise,on which youngsters are based on to serve our country and our people and by which the great vitality of our nation is reflected. From my point of vies, we should combine physical education with health education in order to form a new kind of education that includes physical exercises, health care and mental health. In that case, we can increase the exercise,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overcome the psychological barrier and form the positive attitude. Therefore students must adjust to their mood and experience the interests and success of the exercises so that they can gai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Health First; mental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一、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一部分,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善状态”,也就是说健康是人生观,心理和社会能力的协调统一,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学校体育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并养成终生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在对我校学生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中发现,由于复杂的社会环境,紧张的人际关系,激烈的竞争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以及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不均衡,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部分学生对一些事物在心理上反映比较敏感,复杂,害怕竞争,没有上进心,缺乏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在

社会需要与自我价值观中存在着极端矛盾心理。数据表明,50%的学生缺乏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学生对学习的竞争感到焦虑不安,%的学生处于防范别人,怀疑自己的自卑心理;特别是女大学生的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及对社会和集体环境的适应能力,怕苦怕累,意志薄弱,处事以自我为中心,只愿别人关心自己不懂得去关心他人,心理承受能力差,稍不如意就会怨天尤人,悲观失望,表现出偏激,狭隘,自私的个性特征。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的关系

健康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强健的体魄是青少年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保证,而身体素质又是实现一切素质的重要载体,然而长期以来受历史,传统,体制,实践等方面的制约,学校体育教

育目标难以实现。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和生理发展趋于成熟过渡和不稳定期,而体育运动是以身体为对象而进行的一种积极的特殊的实践活动,在发展和完善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起着其他教育形式不能比拟和替代的作用。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水平有密切关系,体育锻炼水平越高的人,心理健康程度就越高。

体育活动既有预防作用,又起着改进作用。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一方面陶冶情操纠正不健康的心理倾向,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另一方面体育疗法对于治疗心理障碍,缓解心理紧张,压抑和烦恼,放松身心,维持心理平衡,锻炼心理承受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学校体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该使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形成身体锻炼,卫生健康和心理健康全面结合的学校体育教育。充分利用每一堂课和体育

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学生心理现象对客观环境的依赖关系,有目的地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把一个生动活泼的体育课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快乐有序,优化的环境里进行身体练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陶冶情操,培养凝重的社会情感,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身体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大脑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与人的情绪状态和意志努力程度有重要联系。因此体育可在注重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学生知识,情感,意志,行为的教育过程。对学生的不良心理素质进行调整和培养,以达到心理健康同步发展。

二、体育理论常识教育的培养

大学生活泼爱动,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正处在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学校体育应开设基础运动心理学。公共体育课应在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传授的同时,讲解一些国内外的体育形式,体育新闻,竞赛和裁判知识等。增设体育保健,体育卫生,体育锻炼中的自我监督与评价及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内容。普及体育常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调节和自控能力。

学生兴趣培养教育

兴趣是力求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对于人的认识和活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学生从事活动创造性发展的重要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经被激

发,从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某种满足,他们就会产生聚精会神的注意,兴奋及坚强的意志努力等积极感体验。教学中发现学生每次上课时,开始惰性很大,情绪低落,跑起步来腿都沉重地拖在地面不愿抬起,而准备活动中的应该选择一些和教学相关的趣味性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节教学氛围,以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的情绪逐渐被调动起来,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使他们带着求知的渴望和明确的目标用“心”去学。同时,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求动的天性和跃跃欲试的好动心理,抓住学生掌握动作后的自我欣赏,自我表现的欲望,即使恰当地给予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运动的快乐,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地自我,充分

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情感培养教育

社会情感的强弱,取决于个人在实际中的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感受,师生之间关系对于学生社会情感的健康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在体育课上,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整洁美观的服饰,大方自然的教态,关怀信任的目光,耐心细致的指导,生动清晰的讲解,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都会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到轻松,喜欢看你上课,喜欢上你的课。经过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使学生懂得如何用美好的道德情感去对待别人,以及正确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种情感问题。

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各种情感,

通过各种教学比赛培养学生的集体情感,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升华。

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果断性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首先,要为学生确定科学的目标,根据学生的体质现状,素质能力等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每次练习都要讲求实效,使学生看到直接的进步,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其次,要严格要求,严格掌握向学生提出要求时,指标必须明确合理,态度严肃认真。这样又利于激发学生完成任务,同时注意准确把握其心理状态和不同个性特点,才有可能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把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从而克服困难,排除障碍,完成目标。第三,要善于利用教材的特殊性来磨练学生的意志。如耐久跑能锻炼学生的顽强、持久的意志品质,体操能培养

勇敢果断的作风,球类比赛能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和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思想,提高应变能力等。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有组织地对学生施加有影响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可以使学生掌握较多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并能促进学生智能和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

第5篇:浅谈如何教少数民族小学生写好字

摘要:古人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书尚青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1】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是多么的重视书写能力。而现在,不要说是小学生,包括很多大学生在内,都不注意训练自己的书写能力。很多学生认为只要电脑学得好,字写得差些并没什么大不了的!实际上是这样的吗?不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写字的兴趣、写好字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古人重视书写培养小学生写字兴趣 要想让少数民族小学生到小学毕业时能写一手好字,就必须提高少数民族小学生写字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写好字最好的老师,是写字教学成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兴趣不是学生自发产生的,它有赖于教师采用恰当的手段去激发和培养。以下是我的一点经验之谈:

一、教师必须能写一手好字

通过十年的教学活动,我发现只有字写得好的老师,学生才有可能写得一手好字。反之,如果教师的字写得很丑,多数学生的字就会写得较差。如果一个老师平时非常注意将自己的黑板字写好,两年过后,这个班级至少有四五位民族小学生的写得像这个老师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注意自己的板书,并适时引导学生写毛笔字,毛笔字写得好的老师,其他方面的书写都不会很差的!因此建议各位教师加强练习毛笔字,努力使自己写出的字能更上一个台阶!我对所在的盏西镇六年级毕业班做过一个调查:去年全镇共有10个小学毕业班,其中有6个班级的语文教师能书写出一手好的黑板字,在阅卷中发现这6个班级的学生总体上字也写的挺有特点,能写出好字的同学较多,而剩余的4个班级的语文教师书写很一般,学生写出的字总体上也就显得杂乱无章,能写出好字的同学较少。真的是有一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感觉。

二、引导少数民族小学生学会观察

学习写字,应学会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养成观察习惯。我采用看、析、记的方法来指导民族小学生学会观察。看,即引导学生看清字型,让民族小学生仔细观察所要写的字,使这个字在脑海中留下一个鲜明的印象,有一个完整的轮廓。析,即引导学生分析部件,一个部件,一个倍件地进行分析。记,即引导学生记准笔副或部件在格子中的位置。这样,学生写出的字才会桔构合理、比例适当、大小均匀、端正整洁。例如:“田”字,通过观察,学生知道了田是由一大块地分出来的,只有线条流畅才会有美感;再比如:“山”字,代表有山峰、有峡谷,但只有中间那一竖写得好,才会有美感,并写出不同的山字让学生评价,哪一个字写得好,这样才会使学生在写之前知道要领。

三、练习、比较是写字的中心环节

练习是写字课的中心环节,具体说是写了的技能训练,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充分的练习。指导练习是常用的方式,它是在教师讲解示范后,在学生进行书写训练时进行的。写字训练的目的,决定了写字课上学生必须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训练。这样才能促进书写技能的形成和完善。学生写过之后,要让他们学会比较,找出哪一笔写得好,哪一笔写得差,哪一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哪一个字写得差,差在哪里,并将写得好的及时张贴在展板上,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样学生才能在不断的取得进步!比如老师可以让民族小学生们进行写黑板字比赛,先由学生点评,然后再由教师点评,然后教师也比较规范的写上几个,并对学生的每一笔与教师的每一笔都进行比较,这样学生才会在今后的书写中注意。如果教师能在每星期的写字课或书法课上都开展类似的活动的话,学生的书写就会慢慢的走向规范化、工整化。

四、引导民族小学生发现规律

汉字的构造有一定的规律。在指导学生书写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悟”出汉字的书写特点,及每个字各部分之间的搭配关系。如,左右结构的字中有左右相向的,有左右相背;上下结构的字有的是下托上,有的是上压下,有的上下不相让„„各种结构形成的汉字都有规律可循,各有自己的特点,让学生弄清同一类型汉字的结构特

点,归纳出写字要点,才能帮助他们准确把屋书写规律。例如教师可以在米字格里写上一些偏格、占格太大、占格较小、重心偏移等不协调的字让学生评判,最后教师点评,这样学生就能找找自己的败笔之处在哪里了。

五、认真对民族小学生写的字进行评改、让他们持之以恒 对于低年级的民族小学生而言,只要教师布置下去多数都会认真去书写的,但如果教师的评改跟不上,将会大大的降低他们的积极性,因为他们努力了,却没有得到评价!每次让学生练习的字不能太多,多了学生难于完成。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选具有代表性的字让学生去练习,例如每天写20个“永”字或“气”字等,字量少一点,教师便于检查、评改,学生也容易完成。

写一手好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这就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所以只要坚持,必会成功!

关于让学生写好字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无论是哪一种,教师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步骤长时间的坚持,让学生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能及时的改之,这样才能真正写出一手好字来!

注释

【1】《艺概》清.刘熙载

参考文献:《云南教育.小学教育》云南省教育厅主管,时间:2012年第5期

《云南教育.教育教学论文集》云南省教育厅主管,时间:2012年第7期 《云南教育.小学教育》云南省教育厅主管,时间:2012年第11期

第6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感受幸福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感受幸福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感悟什么幸福 。让学生懂得生活的幸福在于自己的态度,在于自己的感受。

2、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的幸福”,并从中寻找到幸福。

3、通过对幸福的认识和感受学会和幸福牵手。

二、活动准备

1、事先了解学生对幸福的认识情况与现状;

2、准备一些“神秘礼物”(按小组数准备份数,礼物尽可能包装精美,封好)

3、“幸福之星”设计和印制,每个同学一张;

三、活动过程

1、小小调查

准备:播放柔和的音乐《初雪》,放松情绪!

问题1:你觉得幸福是什么?

问题2:你觉得你现在幸福吗?

学生自己采访,自己回答。

假设,“幸福度”的满分是五颗星,你的幸福程度有几颗星呢?请在自己的卡片上,给自己的幸福之星涂上颜色吧。

请大家在涂颜色的时候,还要思考一下你的幸福之星包含哪些内容?那么,没有涂色的星星又包括什么内容呢?

2、感受分享

学生谈谈自己的幸福之星包含哪些内容,没有涂色的星星又包括什么内容;

学生的回答预想: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让自己觉得幸福;可以在这么好的学校念书,比起贫困地区的孩子,觉得自己更幸福„„有两颗星未涂,因为觉得自己还不是太幸福,可能自己还可以更幸福„„

3、游戏体验:变化的幸福度

面对大家真诚的交流,我也分享到了同学们的幸福与快乐,我觉得自己更加幸福了。为了表示感谢,我决定送给大家一份小小的礼物。这可是一份特殊的礼物哦。但礼物不能随意的打开,它需要遵循几个步骤,我们一起来看看,并按照规则的要求来打开这份神秘的礼物。

规则步骤:

(1)、在礼物拆开之前,打出第一个满意度分数;

1 (2)、拆开礼物之后,打出第二个满意度分数;

(3)、在和其他组的礼物比较之后,打出第三个满意度分数。

大家看看这些记录,发现什么没有?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对礼物的期待、和对他人之间的比较等因素,影响了我们的满意度,也影响了幸福感觉,你们看是这样的吗?

那面对这些礼物,大家现在最想做什么呢?

预想:学生说:吃(老师给的礼物都是可吃的零食)

老师知道同学们现在都很渴望分享这份礼物,好,那么满足大家的愿望,拆开礼物一起尽情的分享吧。

(同学分享礼物)

4、讨论分享:我的幸福在那里?(视频呈现案例)

我从你们满意的神态上感觉到大家都很开心,很幸福。看来愿望的实现,可以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帮帮一位同学,她遇见了关于“幸福”的烦恼!

(播放视频)

教师提问:觉得生活糟糕透顶的姗姗,真的像他所说的那样“生活一点意思都没有吗?一点幸福都没有吗?”如果她有,那在哪里呢?

好,接下来,我们请各小组认真想一想,研究一下,在刚才的视频,姗姗的幸福在那里?

(学生交流讨论)

(小组发言)

看来幸福就在姗姗的身边,是她没有发现,那怎么帮助姗姗感受幸福呢?大家根据刚才所说的,从中选择一个场镜,用表演的方式重现,来告诉大家你们组的姗姗怎么感受幸福好吗?

大家表演得真不错,请每个人总结一句话,说说幸福在那里?或者怎样感受幸福?我们要把这些都放进幸福宝典。

5、感受幸福(录音或现场说)

正如同学们刚才所说的,我们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是幸福。现在让我们在柔和的音乐中来经历一次美丽的“幸福之旅”吧。请同学们跟随我的指导语,静静地聆听和遐想。好,现在开始。

冥想开始。

6、幸福再调查

2 教师引导:的确,生活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幸福的眼睛、耳朵和心灵,关键是我们能否用心去感受、去体验。不是吗?

教师小结:愿每一个同学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心灵去发现,去感受,去体验我们身边的幸福,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寻找和感受生活的乐趣,祝愿大家天天幸福,做个幸福的人!

7、播放歌曲《我们多么幸福》结束课程。

第7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论文(精选)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赣州电大分校2012秋季 教育管理本科 姓名:赖志君 学号:1136001208305 指导老师: 谢学煜

内容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健康的心理对于每个人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愉快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实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必须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其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对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的知识;再者心理健康教育必需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最后还必须利用形式多样的体育、美育和德育教育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才会行之有效,收到的实效。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它融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精神医学等多种理论和技术于一体,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全面地、科学地实施才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健康的心理对于每个人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愉快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如果仅停留在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咨询等方面,认为这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那就是很大的偏颇。为此,有必要对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因素作全面的分析,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从而收到最佳的效果。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俗话说得好,和好人学语,和叫花学流言。一个中学生的家长整天对他唠叨,老师经常对他批评、惩罚,家长和老师对其常常提出过高的他所不能接受的要求,就会导致该学生的焦虑、自卑和甚至智力下降。一个中学生如果生活在宽容、谦让之中,他就会学会宽容、谦让;反之,如果他经常生活在冷漠、嫉妒之中,就会变得冷漠、嫉妒。这些现象说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程度与状态,在很大程度会受到他所生活的环境影响,所以有人说:“健康的心理存在于和谐的关系之中。”不同环境的熏陶,将会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努力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氛围。

为此,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了解中学生成长的经历、生活的环境,努力消除影

- 1

心的女班主任老师却引起了注意,经过了解,判断可能是由于该生的生理变化引起的,由此班主任便找了些青春期卫生方面的书给她看,并告诉她这是女性成熟的标志。经过学习和疏导,这个学生很快便克服了心理顾虑,恢复了原有健康心态。

一个人懂得生理卫生知识和病理知识、医学知识,他就可以用这些知识来检查自己的身体,发现问题,及时治疗,这样他的身体就可以保持健康。同样,一个人如果掌握心理卫生、心理健康以及其它有关知识,他就可以以此检测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应该怎样才会使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

心理健康知识很多,以下是心理健康的一些最基础知识,建议老师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搞讲座等方式传授给中学生,帮助学生学习理解。

第一,心理障碍的知识:什么是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分类及产生原因,怎样矫治心理障碍,如何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心理暗示等。

第二,心理健康主要表现:自我意识观念明确;情绪稳定,乐观豁达;同情他人、善待他人,乐于与他人交往合作,友好相处;智力、人格、个性发展和谐;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等。

第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对心理健康的评价:(1)具有适度的安全感;(2)具有适度的自我评价;(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4)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9)在不违背团体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常规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求能做到恰如其分的满足。还有与人相处的知识、乐观向上愉快生活的益处等相关知识。

通过对诸如此类为心理健康服务的知识讲授,让中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掌握健康心理的意义和作用,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己的健康心理,使中学生自己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医生”,为自己也为他人诊疗保健。中学生还会由一个心理健康的受教育者变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教育者,善待自我、善待他人、善待社会,这些知识就构成了中学生进行心理保健的基础,成为培养自我保健意识的源泉。这样,他就能在心理健康的道路上日益发展,在塑造理想的自我、培养高尚人格的过程中,展现自我美好的形象,也使自身得到快乐、安慰。这样做不仅能使中学生心理更加健康,还能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并使潜能得到充分发掘和释放。

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是很丰富的,不仅专业教师要学,任何一个老师也要加强学习,否则就有可能出现自身知识缺乏,甚至心理不健康的问题。

- 3

例二:中学生甲被别人撞倒,头跌破了,于是破口骂人;中学生乙在踢足球时腿被别人踢破了,因为确实疼痛,就情不自禁地恼恕,但一会儿他又高兴起来了,还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没关系,我不怕疼!”没有对踢他的同学泄愤,自己也不生气。

由此看来,不同性格的中学生,遇到相同的事,其心理会呈现不同的反应。换名话说,心理反应与中学生的性格是紧密相关的。例一中的三个中学生对待批评和失败采取的不同态度,也取决于其各自的性格。张三消极的自弃,李四任性地对抗,他们在这件事上性格都表现得不好,而王五则很好。性格好就有好的结果,性格不好就有不好的结果;性格好就会显得很可爱,性格不好就会引起人的反感。例二中的两个中学生,同样是受到了其他同学的误伤,可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态度。第一个中学生很脆弱,并且以骂泄愤;第二个中学生则很刚强,尽管在事实上吃了亏,但在心理上却是胜利者。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有的中学生喜欢记仇,有的中学生宽容大度;有的中学生好占便宜,有的中学生宁肯吃亏也不占别人的便宜;有的中学生刚强,有的中学生脆弱:有的中学生抑郁,有的中学生开朗;有的中学生孤僻,有的中学生合群;有的中学生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有的中学生在挫折面前却愈挫愈坚;有的中学生做错事严于自责,有的中学生做错事若无其事;有的中学生容人之长,克己之短;有的中学生妒人之长,容己之短„„上述事例中,哪个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哪个中学生的心理不健康,泾渭分明。而这种种心理表现,主要缘于中学生的性格。所以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考虑中学生主体的性格因素。

尽管性格是人比较稳定的心理和行动反映,但在人的着力纠正下,性格是可以改变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性格决定人生,而人是自己性格的设计师和创造师。”因此,说人有可塑性,在很大意义上是指人的性格有可塑性。美国哈佛大学的教育家们认为:教育学生最重要的不仅是灌输知识,而且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他们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性格,认为坚韧不拔的性格对于学生以后的成功是不可或缺的,其实这就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坚韧顽强本质上表现为一种心理品质。当然,我们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要使中学生坚韧顽强,还要让中学生学会宽容、豁达、仁爱、大度、幽默、冷静、沉着、刚毅、勇敢、适度忍让,要发扬自己性格的优点,矫正自己性格的缺点,让中学生从各个方面,在性格上能够完善自我,优化自我。所以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五、利用形式多样的体育、美育教育来实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某中学生身体孱弱,精神萎靡不振,茶饭不思,忧郁成疾。有人说:“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全的体魄之中。”健康的身体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心理健康学认为,身体健康

- 5

就会淡忘自己的利益得失,并将心思和精力用到学习中去,那他就不容易患上嫉妒、自卑等心理疾病,而心情坦然,自信自强;相反,一个中学生思想境界低下,他就会疑神疑鬼,心理变态,必然导致焦虑、自卑等心理疾病。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中学生,对父母有孝心,对同学有爱心,对困难者有同情心,对不道德的事有羞耻心,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富有责任感,他的心灵永远受到美好情感和高尚行为的滋润,受到其他同学和老师赞美的抚慰,心理必然会健康;相反,一个不道德的中学生,外则受到同学的鄙视,内则受到心灵的谴责,产生心理疾病也是在所难免的事。

因此,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须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培养中学生进步的思想、美好的心灵、高尚的人格、崇高的境界、丰富的情感,教育中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勉、自励、自省、自律,一旦有了这些健康的心理,他们就难以滋生各种心理疾病。可以说,德育就包含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离不开德育的配合和支持。

七、综上所述,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要深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又不要仅仅局限于心理健康教育。既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又要注意每个中学生的自身特点。既要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讲授,又要注意与中学生德育情操教育相结合。只有这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会收到的实效,行之有效。

参考资料:

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 2002年版 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王浩:《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的一些思考》,《教育与管理》

- 7 -

第8篇: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

摘要 中学生正处在一个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认同感逐步增强。但由于社会经验少、自我调控能力差等因素,造成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诸多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全面掌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及时发现他们心理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广泛开拓思路,寻找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与帮助,让他们顺利度过“心理危险期”,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心理,促进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使他们成为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毛泽东同志把青年人比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点明了青年在祖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中学生正处于由童年到青年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这几年间,他们的思想意识逐步完善,心智逐步走向成熟,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树立。就现阶段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来看,由于网络负面信息、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等因素,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存在很多问题。下面就笔者实地调查、分析的情况,做一简要陈述。

一、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是心理功能良好,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来面对现实的各种状况,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就中学生来讲,健康的心理状态下,他们应该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进行思维、开展各项活动。在人际交往中,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人,有社会责任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面对自身的时候,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能够客观冷静的分析自己,积极进取。

由于网路、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加上有些家长不能有效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心理、品格培养,有些学校教育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心理疏导、行为习惯养成等诸多因素,现实教学中,中学生心理健康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在行为上表现为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更有严重的,甚至出现离家出走、自伤或伤人等现象。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

综合我校实际情况,及综合分析各新闻媒体相关的报道,笔者认为,造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压力造成中学生健康问题。

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分数、升学率等现实的数值,忽视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影响,抱着“学优则品优”的错误观念,把育人的工作放到了第二位。虽然我们的学校教育,已经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是某些学校的评价体制过于片面,还是以成绩定高下,无形之中,造成了学生的心理问题。

1、学习成绩差导致自卑感。这方面的问题,个别学困生表现较为突出。由于基础差、缺乏正确的学习习惯、智力因素等原因,一部分同学学习成绩长期得不到提高,班级生活中没有得到老师和同学应有的尊重,从而对自己缺乏自信心,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对外界的评价非常敏感,情绪低落,悲观厌学。

2、竞争带来的心理压力。从上幼儿园开始,有的家长就向孩子灌输这样的理念:一定要让自己变得优秀,要不然你在将来的社会中无法生存。几年

的学习生活中,部分同学除了要学会课内文化知识外,还要参加一些课外提高班,或是各种艺术培训,以便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长久以来,消极的心理暗示,过重的课业负担,导致部分中学生心理脆弱。为了保持优秀的学习成绩,他们不断向自己施压。疲惫麻木的状况下,又往往造成成绩不理想,进而形成学习行为的恶性循环,导致他们承受失败的能力差,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

3、升学带来的压力。就目前的教育现状看,中考和高考存在着一定的淘汰率,千军万马过独木的现状依然没有改变。这种学习现实,必然会对中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他们还不能对自己的人生进行科学的规划,只能随着考试的指挥棒疲于奔命。这种情况,必然让一部分学生感觉到升学压力过大、临考恐惧,从而引起的情绪紧张和情绪波动。

(二)不能正确进行人际交往,产生心理问题。

恩格斯曾经说:“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要和这样或那样的人打交道。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各种人物的完成,越来越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协调配合。中学生从儿童时期处处依赖父母家人的指导,到学会独立与人相处,建立和谐稳固的人际交往圈,这项能力的形成相当重要。在人际交往中,要求他们要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关心他人,与他人进行积极的沟通,并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在对待自我方面,要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并善于反思,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能及时调控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可是,中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形成,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的方法。这种需要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也造成一部分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不少心理问题。

1、不能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走向社会、融入生活,起到人生的向导作用。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部分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品格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评价机制上,单纯的“唯分数论”,忽视了学生发展中的非智力因素的评价。部分教师不能公正客观地对待每一名学生,造成了个别同学,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生产生逆反、对抗等心理。这样的学生往往悲观失望,对自己的信心不足,对教师冷淡,对班级的各项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学等不良心理。

2、同学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人活在世界上,需要有认同感。中学生脱离了“心理断乳期”,更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与支持。由于特殊的年龄心理,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向父母、老师等长辈诉说(代沟问题),往往愿意和同龄人诉说,希望获得同龄人的接纳与支持。由于缺乏交往经验,独生子女现象导致的自私、偏执等因素,再加上学校管理的调班分级,导致了学生人际关系的不适应、不融洽,甚至紧张,从而导致中学生孤独、焦虑、抑郁、偏执、敌对等不良心理产生。

3、家庭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些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子女的方法;有些家长忙碌于工作,缺乏和孩子的有效沟通,只注重孩子的分数,忽视了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品格的培养;有些家长只会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有些孩子生活在婚姻重组的家庭中,关系难以处理„„诸如此类的现象,使学生产生被抛弃感、愤怒感,更多的是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消极厌世等不良情绪。

(三)特殊的成长过程,产生心理问题。

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内心充满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他们的身体在迅速发育,第二性征逐步显现。与此同时,他们开始用自己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一切,开始对是非曲直有了自己的评价。但由于缺乏正确的评价经验,再加之相应的生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不及时,导致中学生出现特有的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自我封闭的心理。中学生的心理活动日益丰富,善于对外界信息进行评价和分析,对客观事物的感觉较为敏感。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能够支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心里有了想法,也不愿意与别人过多的进行交流。这种自我心理情绪的压制,导致他们的性格孤僻、易感。因为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看问题难免流于表面,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偏颇的。这种错误的认识,往往蒙蔽学生的眼睛。这种不良心理的存在,会导致中学生消极、任性等思想情绪的产生。

2、情绪具有不稳定性。青春期生理变化大,心理发展相对滞后,这一矛盾必然引起他们情绪的不稳定。主要表现为看问题以主观性为主,做事情具有情绪化,缺乏长久坚持的意志力,情绪易变,对周围事物敏感(特别是涉及到对自己的评价)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引起中学生心理压抑、焦虑和抑郁等情绪的产生。

3、异性交往中的迷茫。中学时代,特别是初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的与异性同学交往。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就会使中学生性心理的发展的幼稚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自认为认真的、诚挚的、负责的恋爱在朦

胧状态下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棘手的问题。

4、经受不住打击。花一样的季节,中学生有着美好的梦想,他们愿意为此付出种种努力和刻意追求。当他们的某种期待得到满足时,就会催发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成功的愉悦感、满足感,他们就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现实,继续向前奋斗;反之,青少年的持续追求得不到心理满足的话,就会产生一种挫折感,焦虑、失败感、自我否定、颓丧、自暴自弃等不良的心理也随之而来。人生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只有经历了、战胜了这些困难和挫折,才能成就一个真正的人。中学生的挫折来源于多方面:学习方面、人际关系方面、兴趣和愿望方面、自我尊重方面等。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部分中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缺乏自我调控的能力,不能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而使悲观失望的不良心理长期存在,影响了自身的健康发展。

三、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

1、注重良好的育人环境的打造。

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育人——打造学生的心灵,培养富有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的人。知识的传授应该是处在第二位的。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要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实施心理治疗;非专门性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

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此外,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功能,及时与家长和学生所在的社区进行沟通,全方位、立体化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学科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改革已有好多可以借鉴。例如课堂上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动机,唤起高昂、饱满的热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又如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施,教师有意识地把“情和知”统一于教学之中,使学生的识记能力、欣赏能力、情感陶冶能力同时得到提高。语文课中的表情朗读、背诵,课本剧排练,数学课中对数学美的鉴赏,都能达到此目的。

2、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

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与班主任细致、周到、耐心的工作息息相关。从目前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的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实中,一部分班主任缺少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思想观念没有得到有效的调整,自身所具备的心理健康指导技能还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新环境、新情况的需要,还不能满足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特别是新形势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的提高,是目前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3、积极调整课堂教学思路,转变工作方法。

注重对家长和学生进行成才观念的教育,让他们能够科学理性地对学生的人生作出规划。中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来源于他们的成绩不理想。很多家长都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想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在下一代身上得以实现。他们往往只是重视学生的成绩,不惜高投入,千方百计想办法想让子女进入重点高中,为的是将来子女能够考上一个好大学。这种高期望值,给学生带来极大心理压力。作为教师,就要改变家长这种错误的认识。让家长客观冷静地面对自己的孩子,了解学习规律:学生能否有理想的学业成绩,与学生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至关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改变因学习不得法、学习效率低成绩不理想而引起的学生高焦虑、情绪波动大、烦躁不安、抑郁、强迫、神经衰弱等问题。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要求我们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过硬的专业技术、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在瞬息万变、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能够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挫折,才能处理好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才能笑对人生,笑对生活。做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更要进一步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主要参考资料:

1.陈会昌 竞争社会心理文化透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4 2.张厚粲主编的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

第9篇:浅谈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横石水中心小学张尚花

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有些人以为身体健康就行,殊不知心理健康也同样重要,早在1947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健康不但是身体没残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统一起来,才是完整的健康。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增强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能力的学生。

学生心理出现偏差问题,后果往往是不堪设想的。前几年某报就刊登过这样的消息:某学校有一位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解不开思想疙瘩跳楼自杀;某校某学生因偷了父母一百元被父母骂了一顿服农药自尽;沈阳某校学生因母亲管束过严弑杀母亲;某地小学生兄弟两人因偷商场的东西被保安当场抓获,小小年纪的他俩因担心父母责骂,竟双双从自家的阳台跳下而不幸身亡。所有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是多么惋惜而沉痛的教训!留给人们的是何等沉重的反思,所以说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何等的重要!

那么,该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呢?下面我就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努力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可见只有教育学生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才不致于在学习生活中迷失方向,才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成功与失败,竞争与合作,学习与娱乐等的关系,减少消极心理冲突对身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第二,加强对挫折承受能力的心理教育。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无不在曲折中前进,对于人生来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挫折在所难免,无论是伟人还是普通人,无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每个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都有可能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挫折会给人们带来不少烦恼,也能使人们“吃一堑,长一智”,所以我们要注意提高学生对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首先,教育学生对挫折要有心理准备,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勇敢地战胜困难。其次,鼓励学生向先进人物学习,比如向身残志坚的张海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等学习,以他们高尚的奉献精神激励学生从小不畏挫折、具有开拓创新的勇气和热情;再次,鼓励学生多接触新鲜事物,使他们燃起求知的欲望;然后,让学生多动脑,勤动手,善于动脑,勤于动手,是培养创新精神、努力开拓进取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战胜挫折的必要条件;最后,教给学生战胜挫折的方法,例如遇到挫折要冷静对待、自我疏导、请求帮助、积累经验等。

第三,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教育学生自重、自尊、自爱。一是培养学生要有正确的自知。即客观地了解、评价自我,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心理特点;学会正确对待自

己的长处和短处,悦纳自我;克服自大、自卑、自我中心等不良心理。例如:开展《悦纳自我》活动,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自己那些长处是别人没有的?自己那些长处是活动之前没有想到的?然后各自完成“夸夸自己”的填空(至少写五点,可以是品德、性格、能力、学习、身体素质等方面),我喜欢我自己,是因为我__________________。再让学生列出对自己不满意的方面,可以是性格上、品德上、外形上、学习上的,也至少写五点;然后综合分析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应如何对待自己的不足?二是培养学生要有顽强的意志。即有较强的自信心、自制力、坚持性;培养果断沉着,不畏困难,不怕挫折的能力;避免行为的冲动性、惰性和随意改变目标等问题。三是培养学生稳定的情绪。即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学会用理智控制各种情境下的情绪波动,克服忧郁(沮丧、灰心、自卑)、厌烦、急躁、易怒、压抑、孤独、焦虑等心理倾向。对性格内向、孤僻、固执、多疑、心胸狭窄、急躁、易冲动的学生,注意培养其稳定、乐观的情感。例如:针对我班有少数急躁、易怒、易冲动的学生,为培养其稳定乐观的情感,我故意找来去年《家庭》,选读了其中《狗咬狗,人咬人》这样一篇报道,报道披露了某地做生意的原本关系融洽的两家因为在闲聊时一家的小狗被另一家的大狗咬死,继于提出索赔五百元未果,导致双方舌战并大打出手,结果有人眼睛被打瞎,还惊动了市长,两家忙于打官司,无心打理生意,前后损失不下10万元的特殊事例。只见学生听得屏息凝视,若有所思,趁此机会我问学生,假如你是当事人,你该怎么办?只见同学们议论纷纷,都说不如当初赔钱了事,由此我教育

学生遇事应心胸开阔,切忌急躁、冲动、斤斤计较、头脑发热,应心平气和商量解决问题。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四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即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克服消沉、自卑的心理。例如:开展《成为受欢迎的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先让学生讨论成为受欢迎的人应具备哪些品格,有的说对人要有礼貌、有自信心、勤奋学习、团结同学;有的说爱护集体荣誉、珍惜时间、刻苦学习、诚实勇敢、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较高的学习热情……。然后让学生讨论:怎样的行为是令人讨厌的?有的同学说随意插话、蛮不讲理、不讲卫生、浪费时间、骄傲自满、消沉、自卑……。由此收到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此外,还要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人的生命是非常宝贵的,千万不能轻生厌世,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不爱惜生命会给亲人、家庭带来莫大的伤痛和不幸。

由于人们长期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现在心理亚健康的学生逐渐增多,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非常深远,让我们都来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今后多培养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建设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吧!

2005年9月修改

上一篇:切实发挥党代表的作用下一篇:永久的回忆作文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