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法律法规心得体会

2022-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四季轮回中,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自身也在成长,面对身边的各种事物,必然会有一些心得体会。将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是我们思想成长的证明,也是我们提升自我的重要方式。怎样写出适合自身的心得体会那,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遵守法律法规心得体会》,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1篇:遵守法律法规心得体会

论高校教师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必要性

摘 要 高校教师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引导者,其行为将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影响。高校教师除了传道授业任务,还要解学生人生之惑。结合当下社会频频出现在校园内部的悲剧事件,要求高校教师不仅仅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素质,还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坚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法律法规

高校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学习技能的地方,还是学生社会身份即将发生重大转变的场所。高校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在社会工作中的表现,乃至影响到整个未来社会环境的发展。我国教师法中明文规定:“各级任命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中共十八大报告中亦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因此,作为高校教师,无论是从本职工作需要出发,还是以遵循党和国家政策为出发点,都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

1 教师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接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他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教师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自发地形成,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努力学习,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到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内容和意义,并通过自身的修养,将认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进而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同时,还由于对进入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来说,在道德品质上都有善有恶,从来就没有尽善尽美的“完人”。而社会又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对教师道德水平的要求、教师道德人格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这样必然要求教师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师道德品质修养,以便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教育发展需要的品格,从而更出色地承担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

所以,为了确保教师的师德师风,使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能把认识落实到日常的实践工作中去,国家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和组织对高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尤其是加强对新聘教师的培训工作。唯有如此,才能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保证教师职业道德理论认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基本业务水平,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 遵守法律法规是时代对高校教师的管理要求

法律法规对于规范高校教师队伍管理工作尤其重要。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杜绝教师队伍中不良行为的出现,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从制度和管理上保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严于律己,切实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来要求自己。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法,主动学习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保证自己从教育内容、方法到手段都要符合法律的规定,要把法定的职业规范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严格以法律为尺度,依照法律进行教师职业行为的选择。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和先进模范人物,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教师职业的崇高和伟大,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但也应该看到,在市场经济和开放的条件下,高校师德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我国教育法中明文规定,教师有下列行为之一将会遭到行政处分或解聘: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给教学工作造成损失,体罚学生,品行不良、侮辱学生。频频被媒体曝光的不良教育事件,拷问学校老师的法规意识。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坚决不能犯这样的错误。其次,教师通过对法律法规的学习,熟悉《教师法》,能够维护自身的权利。教师具有教育改革实验的权利,从事科研交流的权利,指导学生作品的权利,获得国家规定的福利报酬等权利。比如,约翰布鲁塞尔曾经论述学术自由的合理性:认识的,政治的,道德的。三者缺少其一,其学术自由就不可能实现。当然,学术自由也不是没有限制的,不能违背四项基本原则,不能有悖于我国的宪法基本法。

3 两手都要抓,共同促发展

高校教师既要遵守职业道德,更要遵循法律法规要求。职业道德是基本的职业操守,作为一名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坚持高尚的气节,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法律法规则严格规定了教师的行为准则,是神圣不可逾越的。如果教师能够做到以身作则,保障自身素质和人生修为的品质,那么将会避免很多校园悲剧的发生。当前,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里面逐渐提高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和疏导,这也需要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

在日常工作中,高校教师要把工作落实到具体行为上,坚持做到以下几点:一、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二、为人师表。要求我们在课上尊重学生,不能完全以自己的意志来要求学生,要懂得自由和尊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其人格;但也要明白大学是一个自由发言的殿堂,无需使所有人的观点都成为一个模式,这样反而束缚了学生们的个性。四、终身学习,注意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特别快,也要求我们坚持信息技术的学习进修。

4 结语

随着人们物质文明的进步,法制意识和精神修养均需要进一步提升。面对青春敏感的当代大学生,高校教师积极正确的思想引导必不可缺。

高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贯彻十八大精神,高校教师既要遵守职业道德,又要遵守法律法规。通过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教师更进一步认识到: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懂得教育的规律,而且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遵规守法,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实施自己的义务,又能够确保自身权利。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教师的行为,培养出崇高的思想情操和法律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促进我国乃至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和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晓燕.教育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01-01.

[2] 张公社,周喜华.教育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05-11.

作者:郭玉秀 崔炯屏

第2篇:职业本位主义的道德评析与法律遵守

摘要:职业本位主义,主要是由职务本位思想主张致使以权谋私、权力寻租、职务犯罪等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表现,它是导致国家权力部门化进而部门权力个人化的重要因素。现实社会发展中,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规范的视野下探讨职业本位主义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它的危害性,明确推进集体主义教育与个体主义道德合理性的意义,形成行业自律准则,建立完善行业反腐机制,扼制职业本位主义。

关键词:职业本位主义;道德评析;法律遵守

0 引言

职业本位主义是基于极端的个人主义的思想主张,是以权谋私、权力寻租等职业违法犯罪产生的根源之一,它的滋生与泛滥将对社会平稳健康运行产生极大的危害。当前,依法治国理念逐步深化,在社会发展中要充分发挥道德与法律的双重规范制约作用,消解职业本位主义危害性,在道德评析与法律批判中形成道德观念与法律层面的统一,打击行业腐败,建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行业与职业准则。

1 职业本位主义概述

1.1 职业本位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本位主义通俗的说是个人在社会工作生活中面对单位与部门、整体与部分时只关注个人的利益,对与自身利益无直接关系的部门、个人漠不关心,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思想作风或心理状态。本位主义思想古来有之,在我国近代得到广泛传播,泛指只顾自身小团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心理或态度,与集体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1]。本位主义俗称“屁股决定脑袋”,形象体现出它的重要特征,在处理个人与整体、单位与部门之间的关系时缺乏大局意识只顾自己,这种思想很明显不符合现代道德与法律要求,是一种游离于职业道德与职业法律规范之外的心理状态。

职业本位主义的种种表现主要包括:因掌握一定的权力形成的本位主义思想,尤其是一些由国家控制的资源、能源、铁路等行业的计划部门,掌握着建设审批的权力,这些权力的执行者以及具体的工作人员在面对服务对象时表现出强烈的职责优势与优越感,做出不符合职业道德与法律规范的行为,形成职业本位的问题。例如,官本位思想就是职业本位主义的突出表现形式,本应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完全偏离了服务人民的宗旨,而且职位越高官本位即职业本位主义越严重,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社会发展。又如,一些掌握国家资源的权力审批部门,凭借行业与法律赋予的职责优势,以权谋私,“管电吃电、管油吃油”式的职业本位主义思想屡禁不止。

1.2 职业道德要求与职业法律规范

道德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是维护社会发展的重要准绳,现代社会职业道德与职业法律规范的确立也在很大程度上参照了社会道德。职业活动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自机器大工业开始职业道德与法律成为约束人生产生活活动的重要准则。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道德与规范也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人们职业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使得职业道德也向多样性、规范化发展。从国家层面看,职业活动的规范建设意义重大[2]。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领导各行业系统与职业主管部门以及立法部门制定人们在职场中的行为规范,建立一整套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要求,借以维护行业内工作秩序与社会经济秩序,实现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2 职业本位主义现状分析

2.1 职业本位主义之于社会建设的危害性分析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职业本位主义之于社会整体建设具有重大的危害性,下面将进行具体论述。首先职业从业者在履行职责中混有自己的私心,其在职责的履行中具有明显的高人一等的思想,在为人民服务中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可只要一请客送礼事情就很快办成了,办事效率极低,引起民众极大的不满,败坏行业形象。更有甚者,个别单位工作人员将国家的权力当成自己的权力,以权谋私。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环境中回扣之风愈演愈烈,官员对前来办事的群众明目张胆的索要回扣,不给就不审批,这样的工作人员是社会的毒瘤,不除不足以平民恨。近年来,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与“反四风”作风建设,着重推进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系列政策的制定落实使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政府部门不正之风得到了有效扼制。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职业本位主义在一些政府工作人员身上依旧存在,尤其是部分基层工作者及当权者的职业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强化职业道德要求、加强职业法律建设不容放松。

2.2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辩证分析

个人与集体都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集体主义,与本位主义相对,个人以集体的利益为重,甚至将其放在超越个人利益的位置。而集体是人的集体,没有个体自然也不会有集体,个体之间相互信任与合作发挥集体的效用,产生个体无法达到的力量。职业道德的形成源于人在团结协作中形成的集体主义道德规范和原则,并从中形成了个体道德合理性。在历史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发现,人們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往往会放弃个人利益而选择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但是处在和平的环境下自然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这是人的本能,当然,通过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可实现有效的转化。

2.3 强化行业自律准则

现代社会发展中我们要肯定个体道德合理性的存在,逐步促进其向集体主义发展,过程中兼顾国家、集体的利益与自身合理性的权益,消除职业本位主义思想。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并不是对立的,最大化的实现集体利益并不意味着以牺牲个人利益为代价,盲目地将集体与个人对立起来追求集体的权利必然造成“双输”的局面。群体为个人利益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为个人才能的施展提供了平台,缺乏集体意识下的个体安全感、归属感都大大降低,就像无根的浮萍[3]。因此,极端的个人主义与职业本位主义不仅损害了集体的利益,最终也将损害个人利益,形成行业自律、消解职业本位主义有利于自身以及社会的发展。

3 加快职业道德与法律建设,消除职业本位主义

3.1 社会道德建设与法律保障

其实无论是职业道德还是法律建设都离不开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道德、社会公德等的规范,推行“五爱”教育、“五讲四美”、开展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进行各种普法活动都是基础性的要求。现实发展中针对职业本位主义引发的各种问题,需要发挥道德与法律的双重规范作用,将职业道德规范与法律要求统一起来,道德是“高线”、法律是“底线”,违德与违纪、违纪与违法结合,从业者时刻谨记这“两座大山”才能克服职业本位主义。

3.2 推进行业自律准则与法律规范

推进行业的自律准则与法律规范是形成有效的反腐机制扼制职业本位主义的基础工作。职业本位主义引发的职业腐败问题大多都是执行者利用手中的权力,如签字审批、办证服务等来吃回扣,根据可以得到的利益大小来决定办事的效率。腐败来源于手中的权力,因职业本位主义诱发的腐败需要当权者严守职业准则、推进行业自律,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要建立社会认同的职业自律准则与法律规范,警示当权者合理使用手中的权力,以良好的态度与服务面对群众的需求,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3.3 建立行业反腐机制

建立行业反腐机制是消解职业本位主义危害的重要手段,需遵照党和政府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在行业内建立反腐败的领导体制与运行机制,也就是在法律“底线”之上设立党纪与行业纪律的“高线”,约束当权者的权力行使。切实将行业自律规范及职业准则与党内的纪律进行有效的结合,对违反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使国家公务人员不敢腐败、不想腐败。此外,行业内的反腐机制要在社会的监督之下运行,形成有效的群众监督与举报制度。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與大众媒体,对国家公务人员进行监督,在全社会范围内强化反腐败的意识,及时对不法行为进行曝光,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与此同时,行业应当强化绩效奖励制度,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让工作人员不必贪、不想贪,从而从根本上消除腐败、消解职业本位主义。

4 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本位主义在社会运行中的消极作用明显,在职业道德与法律遵守的视野下探讨消解职业本位主义,需要明确它的危害性,从社会道德建设、法律建设、行业自律、专业反腐机制等方面做出切实的努力,国家、社会、与公众共同参与,为经济与社会发展肃清道路。

参考文献

[1]张颐武.集体主义没有过时[N].环球时报,2015-11-24(14).

[2]汪越.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境遇与未来发展[N].中国教育日报,2015-10-28.

[3]张卫平,李宪伦.应用伦理学专题研究[M].现代出版社,2016(36).

作者:成乾祥

第3篇:高校教师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重要性分析

[摘要]相对于诸多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研究成果而言,本文的特色在于严密结合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并且分别从高校自身发展与建设、社会公民道德建设、保持教师职业特点和加强角色价值、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谐高校的建设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高校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重要性,为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推进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的修正与进一步完善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法律规范

[

一、研究背景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所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一论断明确了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加强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规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高校担负着引领科技前沿、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合格人才和服务社会经济建设三大基本使命,这就决定了高校教师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决定了高校教师必须具有比其他行业的从业者甚至是教育领域的其他工作者更加严格的职业道德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作为高校青年教师,笔者深感责任的艰巨。因此,如何实现党的十八大中“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指示精神,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深化对高等教育领域有关法律规范的认识,以及研究如何将其与高校教师的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高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职能,成为摆在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教师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作为高校青年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相关领域的法律规范,以身作则,树立高校青年教师的良好形象,既是落实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关于高等教育和高校教师的精神的具体体现,又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坚持党的基本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一)高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需要

教师(包括专任科研人员、专任教师、学生工作队伍、行政管理人员)是高校整体实力的核心,是高校发展的原动力,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社会声誉。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现高校的科学与和谐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需要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而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的建设、严格加强相关法律规范是造就一流教师队伍、实现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教师只有以身作则,将全部热情与主要精力用于教书育人,自觉抵制不良思潮的影响,才能为本单位在日趋激烈的高校竞争中占得先机,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在贯彻党的十八大有关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的精神中,应起到积极的影响和示范作用,高校教师的榜样作用是重中之重。在党的十八大精神业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新标杆的今天,更需要高校青年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加强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规范,认真履行自己的使命,以便对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积极作用。

(三)保持教师职业特点、加强角色价值的需要

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角色价值决定了其理想信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道德修养、治学以及为人处世方法等软实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和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当前高校的管理秩序和传统的价值观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更加需要高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相应的法律规范,以身作则,自觉抵制不良思潮和错误观念,同反动、腐朽的价值观划清界限并做坚决的斗争,在学生及整个社会面前树立高校教师的良好形象。

(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高校教师是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主要推进者。素质教育以培养高校学生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不仅需要高校教师切实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加快知识更新速度,更需要以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依托,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此项工作当中去,并在其中严格加强有关教育法律规范,从法律层面上为其提供制度保障。

(五)和谐高校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和谐”两字多次出现,在报告第二部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将党的十八大所传达的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落到实处的具体举措,就是促进本单位的和谐高校建设。和谐高校是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的理念为核心,是以高校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高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高校学生发展、高校教师发展、高校自身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和谐高校的建设与发展,高校教师是根本,师德师风建设是重心。因此,高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守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规范,加强教学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确立“育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身立教,德识统一,推动本单位和谐高校工作的建设。

三、结论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高等教育事业与国家前途共命运,国家发展与青年成长的希望在高等教育,办好高等教育的希望在广大高校教师。高校是社会的净土,高校教师是社会的良知,其师德师风可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作为高校青年教师,务必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认识到在工作中乃至整个职业生涯中严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重要性,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呕心沥血,孜孜不倦,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的宏伟目标而不断奋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不断奋斗,为将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陆为群.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8(4).

[3]杨宝盈.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1).

[4]陈韬,李琼.浅谈加强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

[5]廖蓉,周先进,廖渐.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调查——基于湖南省七所高校师生对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状况的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2,(5).

[6]吴敬红,吕立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特点和功能[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1).

[责任编辑:雷艳]

作者:张硕

第4篇:遵守法律法规心得体会

学习法律法规心得体会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深化,依法行政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审计、行政执法人员和公务员是依法行使政府职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我们能否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和引导依法行政,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新时期要求审计、行政执法人员和公务员必须增强自身法制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真正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才能潜移默化地为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法制引导和示范,做到研究问题先学法,决策问题遵循法,解决问题依据法,言论行动符合法,依法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为推进审计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法律水平,促进“五五”普法规划的全面实施。现将我在学法用法的体会如下:

一、积极参加各类法律学习,推进依法行政

从“四五”普法以来,我积极参加各类法律的法律知识培训,参加培训了审计法、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和行政复议法等法律培训。通过参加严格的培训、考试,增强了我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提高了学法用法的积极性,提高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在工作中,真正做到依法审计、依法行政。

二、认真学习审计法,坚持依法审计

《审计法》颁布十多年来,我国审计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成果,特别是在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和审计管理方面探索出的一系列做法,同样需要以法律形式总结确定下来。因此,有必要对原《审计法》中一些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审计工作发展现状及要求的内容进行修改完善,以进一步健全审计监督制度。《审计法》的修订对于促进审计机关全面依法履行审计职责,进一步强化监督力度,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推动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体现了贯彻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精神。《审计法》的修订表明了我国审计事业已步入了新的阶段。我们要把《审计法》学深学透,能全面掌握应用。切实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大胆履职、敢于碰碰硬,坚持依法审计,规范审计行为,强化审计质量控制,确保审计结果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学用结合,提高自身的法律水平

学法的最终目的在于自觉遵守并严格执行法律规定,表现在依法审计、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等各个方面。一是“四五”普法和“五五”普法通过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学习教育活动,使我自己认识到法律是管理经济社会、处理各种疑难复杂社会问题最有力、最有效的武器。使我从学法用法的具体实践中感受到自身法制素质有所提高,学法用法热情也越来越高,使我从不主动学法到主动学法,增强了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二是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有了全面提高。使我在工作中形成了“遇到问题先学法、决策之前找专家”的工作思路。

四、今后学法用法的努力方向

一是在学法用法中,要积极主动学习各类法律,掌握各类法律知识,在审计工作中,要有创新学法意识,切实增强学法的实效性,提高学法用法的能力和水平。真正体现依法审计,严格执法,规范审计行为,强化审计质量控制,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二是在使用法律过程中,要以用促学,学用结合。我要把用法作为学法的着眼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学用结合,在“学”字上下功夫,在“用”字上出效果,模范地树立宪法和法制观念,增强法律素养和专业素质,提高依法审计、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要努力遵循“重大决策依法、开展工作合法、遇到问题找法”这一思路,将法律意识贯穿于整个审计工作中,做到规范执法,依法行政。

阿不都卡哈尔

第5篇:学习心得体会和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保证

学习了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课程后,我的思想意识觉悟得到巨大的提高,对交通安全有了更为深刻到位的理解。学习驾驶机动车,首先要心平气和,不可急躁,要谨慎冷静。其次,要集中精力,不要走神。第三,要多了解交通法规,做到知法守法,宁等三分,不抢一秒。第四,全身心投入,多加练习,不久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另外,如更换车辆,必须先了解“新车”的车况,知道其“脾气”,做到心中有数,提前预防。同时我也深深地认识到交通安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严格自觉地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机动车驾驶员最基本的义务,也是保障国家、人民以及个人财产和生命安全的必要行为。

把道路交通安全警示牢牢扎根于自己的思想意识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惟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奉献社会,实现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展现青春和生命的价值。

为保障在以后行车过程中的安全驾驶,提高自身安全驾驶意识,确保自身安全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保证:在今后的行车驾驶中,一定时刻紧记并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警示和要求,在思想上牢牢树立安全驾驶的意识,一刻也不能松懈;在作风上坚定贯彻谨慎行车的要求,杜绝一切不利于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杜绝带情绪开车,行车、乘车一定系安全带,不边开车边接打手机,严禁超速行驶、酒后驾车和疲劳驾驶。同时我也要以身作则,引导和带动周围的人共同维护好道路交通安全,切实为建设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6篇:学习心得体会和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保证

通过学习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课程,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件和惨不忍睹的苦果徘徊在我的脑海久久挥之不去。这些事故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忽视思想作风建设、忽略道路交通安全而引发的,事故的后果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在学习道路交通安全警示的现场,我深刻体会到道路交通安全就存在于我们道路驾驶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里,稍有懈怠都有可能酿出恶果,毕竟“车祸猛于虎”。

学习了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课程后,我的思想意识觉悟得到巨大的提高,对交通安全有了更为深刻到位的理解。学习驾驶机动车,首先要心平气和,不可急躁,要谨慎冷静。其次,要集中精力,不要走神。第三,要多了解交通法规,做到知法守法,宁等三分,不抢一秒。第四,全身心投入,多加练习,不久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另外,如更换车辆,必须先了解“新车”的车况,知道其“脾气”,做到心中有数,提前预防。同时我也深深地认识到交通安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严格自觉地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机动车驾驶员最基本的义务,也是保障国家、人民以及个人财产和生命安全的必要行为。 把道路交通安全警示牢牢扎根于自己的思想意识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惟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奉献社会,实现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展现青春和生命的价值。

为保障在以后行车过程中的安全驾驶,提高自身安全驾驶意识,确保自身安全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保证:在今后的行车驾驶中,一定时刻紧记并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警示和要求,在思想上牢牢树立安全驾驶的意识,一刻也不能松懈;在作风上坚定贯彻谨慎行车的要求,杜绝一切不利于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杜绝带情绪开车,行车、乘车一定系安全带,不边开车边接打手机,严禁超速行驶、酒后驾车和疲劳驾驶。同时我也要以身作则,引导和带动周围的人共同维护好道路交通安全,切实为建设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7篇: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学习心得体会和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

保证

汽车的出现,不但方便了人们出行、运输,还成为社会结构中身份认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时至今日,不可否认汽车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随着汽车逐渐普及之后,汽车和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密不可分。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霉,交通安全事故不会找上我,我稍微注意一点就行了。

学习过程中繁文缛节般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不免让人心生倦意,但是学习了交通安全事故案例之后,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件和惨不忍睹的苦果徘徊在我的脑海久久挥之不去。这些事故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忽视思想作风建设、忽略道路交通安全而引发的,事故的后果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在学习道路交通安全警示的现场,我深刻体会到道路交通安全就存在于我们道路驾驶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里,稍有懈怠都有可能酿出恶果,毕竟“车祸猛于虎”。

学习了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课程后,我的思想意识觉悟得到巨大的提高,对交通安全有了更为深刻到位的理解。我终于深深地认识到交通安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严格自觉地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机动车驾驶员最基本的义务,也是保障国家、人民以及个人财产和生命安全的必要行为。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尤其是我们这样爱情之花还没有盛开的有为青年,更应该珍惜生命,杜绝交通事故,把道路交通安全警示牢牢扎根于自己的思想意识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惟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奉献社会,实现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展现青春和生命的价值。

“防范胜于未然”,为此我今后一定要时刻紧记并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警示和要求,在思想上牢牢树立安全驾驶的意识,一刻也不能松懈;在作风上坚定贯彻谨慎行车的要求,杜绝一切不利于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同时我也要以身作则,引导和带动周围的人共同维护好道路交通安全,切实为建设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8篇:遵守法律法规

目 的:通过教育学习,使全体队员全面学习、准确理解总书记关于治国、治党、治军的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决策部署,使之成为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 内 容:遵守法律法规 摘 要: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二、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

三、坚持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必要性

四、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思想。

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灵魂。

遵守法律法规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是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基本指导思想。一定的法治理念由一定的社会历史制度、法律文化和价值观所决定,一旦形成,便固化于人们的思想中,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持久性;有什么样的法治理想、信念和观念,就会表现为什么样的立法、执法及守法行为。法治理念是灵魂,决定着法治的效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法治理念。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先进的社会制度,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也一定是先进的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体现以下本质要求,必须反映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反映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反映和坚持党的领导,反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反映和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的原则要求,必须反映和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按照这些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二、 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时期,必然要对法制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政法队伍、政法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就必须有一个科学、明确、符合时代需要的执法指导思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各种经济成份不断出现,使经济实体呈现多元化,必然导致经济利益的多元化。这一时期,既是战略机遇期,也是社会矛盾尖锐化时期和社会问题多发期,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各阶层收入差距的拉大、就业形势严峻等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多,人们的思想、观念、利益也同时发生着变化,各种利益冲突不断发生,这也要求政法机关要有一个科学、正确的法治理念,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公平、正义,维护各个阶层群众的合法权益。因此,在我国政法战线坚持和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十分必要和非常及时的战略举措。

三、坚持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不断扩大和深化,司法体制的改革和调整也必将提上日程。当前我国立法体制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立法的超前、快速、规模庞大、盲目立法等,使出台的法律、法规难于渗透到社会生活实际领域,难于被民众认同、消化、接受,最后变为一纸空文。目前中国的法律很难经得起理性的检验,中国的执法困境,立法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包括司法制度、执法机制怎么改、如何改才能适应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制需求,也需要我们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认识。

中国的发展、富强、崛起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因素还大量存在,改革和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有的甚至引发**。社会管理、经济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极易滋生和诱发违法犯罪,甚至导致严重刑事犯罪高发。而担负维护稳定重任的政法机关需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使命,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法治理念。

在建设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日益增强,人民群众通过司法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要求不断提高。而我们政法队伍、检察队伍在执法中存在的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的现象,甚至执法犯法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上述行为的背后存在着不合时宜的执法观念急需纠正,混乱的执法思想需要澄清,不适应新形势的执法思想迫切需要得到改变。

面对新形势,法律工作者必须主动应对新挑战,积极适应新要求,尽快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的能力、公正执法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些,必须用科学、先进、正确的法治理念武装政法干警头脑,也就是说,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政法工作。

四、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思想。要善于围绕大局筹划部署工作。学会从大局出发、从大局着眼,自觉地把各项工作融入到大局之中来思考、谋划和部署,把本地、本部门的工作作为保障党和国家大局的必要环节努力做好,使各项工作切实体现服务大局的要求。为此,要做到两点,一要统筹兼顾;二要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适时地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研究工作思路,确定工作重点,调整策略方法,增添工作举措,确保在服务大局中更有作为。

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灵魂。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我们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要积极加强法制建设,又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坚持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9篇:遵守交通法规

遵守交通法规,从我做起

—交通安全教育观后感

10月30日中午,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交通安全教育片》,影片通过活生生的事例,警示我们要珍惜生命,遵守交通规则。回想起片中那惨不忍睹的场面,让人不寒而栗!主人公因和同事为了节省时间,乱窜马路,翻越隔离栏。主人公的同事有惊无险而主人公被公交车撞倒在地,更是因此失去了一条右腿!司机超载、无证、超速、酒后、疲劳驾驶等违规操作,人骑着自行车在马路上作秀,一群小孩在马路中间玩耍„„一个个危险画面令我不禁捏了一把冷汗。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随处可见。然而由于有些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演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剧。据统计,每年人类因交通事故死亡达到77万人,也就是说每5分钟都有人离开。中小学生的死亡也达到了33万。多么惊人的数字!竟有那么多人时时刻刻都在离开。当你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于车轮之下,当你发现一阵阵欢声笑语湮没在尖锐的汽笛声中,当你面对那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时,能不感到痛心疾首吗?

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欠缺交通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生命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应该爱护,应该珍惜。出入平安,这是大家都希望的。然而,很多人却为图“方便”或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违反交通法规。殊不知,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源于某些不经意的违法行为。在他们当中,有一部分是对交通法规不甚了解,对安全常识掌握不多,有一些人是抱着侥幸心理,明知故犯的。

学习和遵守交通法是每一个人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使交通秩序安全有序必须履行的义务。所以,无论交警在不在场,我们都要自觉的遵守交通法规。例如过马路要看清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要走人行横道;不得翻越交通护栏;未满12岁的儿童不得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能在马路上三五成群地玩耍和嬉戏„„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珍惜生命,重视交通安全,学习交通法规,更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让交通安全的警钟在我们身边常鸣,让青春和交通灯一同闪光!

预备(4)班 唐天泽

上一篇:中药炮制方法下一篇:北京市丰台区消防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