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科探究性学习探析

2022-12-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时代的发展, 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从考试改革、课程方式改革到学习方式改革不断推进。在吸收古今中外优秀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和不断地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中, “探究性教学”日益引起教育界和社会的关注。所谓“探究性教学”通常是指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 以问题为导向, 通过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得知识和技能, 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观点。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 对教育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1 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身处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对“探究性学习”一定不陌生, 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很准确的说出其内涵。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我们不妨先来探讨一下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它究竟有何魅力?能够在当今教学界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

探究性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 更是一种学习观, 探究性学习是植根于现代教学理论的, 认为一切知识的学习都应该建立在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反对被动的接受知识和传承知识, 提倡学生主动地掌握知识创新知识, 学习的过程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作为教学方式的一种, 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学习相对应, 接受学习很大程度上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填鸭式教学”, 即教什么怎么教都由老师决定, 学生只需要被动的接受安排就好, 而发现学习则是指学生拥有充分的主动权和自主权, 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通过科学的方式和寓教于乐的方法掌握新的知识。

探究式学习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尊重学生的兴趣, 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 有利于其能动性的发挥, 更好的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关注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的兴趣和相关学科相结合, 将兴趣深入, 把兴趣转化为问题, 以此为探究的出发点, 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合作探究的学习当中, 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和对知识的渴求。

2 初中生物课程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2.1 活跃课堂的需要

生物属于自然科学, 而自然科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究和发展的历史, 这是生物科学的本质特征之一。传统的课程观指导下教师重视生物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 再加之学生的学习任务重, 压力大, 教师通常都是一堂课45分钟满堂灌。生物知识对于青少年来说专业性比较强, 不易深刻理解, 又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则直接影响了动手, 动脑能力。

2.2 生物课程性质和任务的需要

新课改是在复杂的背景下开展的, 包括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观念的普及等等。其中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师是课程标准的执行者, 因此,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进行调整, 从人类生物文化中汲取营养, 在探究性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3 教育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方式一直备受诟病, 学生知识丰富, 但能力差的例子比比皆是。学生学而不能致用。很严重的问题是学生不是探究性地学习, 而是生吞活剥, 死记硬背, 没有创新精神。现在我国教育观念落后, 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课程中“难繁偏旧”状况普遍存在, 课程结构单一、体系封闭。学生题海战术, 做完了一本本练习题却什么实际能力也没掌握……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尚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断推进探究性学习的发展是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3 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因素

3.1 掌握基本的探究方法

在生物教学的伊始, 教师要有意识的根据初一新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 教授学习的基本方法, 主要包括: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收集和分析资料、积极参加各种调查活动等等。

观察是科学研究最基础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不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 要有明确的观察目标, 观察时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专业的设备, 及时客观准确的进行记录, 观察时要积极的思考, 多问一些为什么。例如:在讲解青春期相关课程时, 教师不一定把关于身体变化的情况直接告诉学生, 而是让学生自己分析图片, 结合自身发生的变化而讨论和发言, 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调查前研究鼓励学生走出课堂, 走到社会或者大自然当中去, 学生可以根据课程的要求在自然界中进行调研, 明确目标, 制定科学可行的计划, 然后用双手去接触自然界中的花花草草, 正是“纸上得来终觉浅, 得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实践调查, 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将得到显著的提升。

3.2 重视实验课程的教学

实验课程在生物教学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实验能够把课本上单调死板的理论转换为生动鲜活的实物。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还能提高和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也能养成实事求是、科学求实的态度。在增强学生兴趣的基础上, 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笔者认为实验一般分为三种:一是训练学生操作技巧的实验, 各类观察类的实验多数与此, 例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二是针对操作上有一定难度的、进行验证性的实验;三是最新的探究性的科学实验, 教材称之为探究实验。要因地制宜的进行试验, 科学的分组, 实验的有效, 使学生真正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过程。达到学习的效果。

综合采用各种措施

3.3 综合采用各种措施

学无定法, 主动探究性的学习更是如此, 我们只能是提供一些大致的方向, 关键还是任课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地教学。

主要的措施包括:善于发问,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懂得发问的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的任务则是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提高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把课本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的能力;提高实验的操作能力等等。总之, 教育工作者需要更新教育观念, 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 努力营造有利于教学的环境, 培养学生的能力,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综合采用多种教育评价方式来促进探究性学习的发展。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 探究性学习在各学科中都得到推广和普及。本文从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探究性学习的需要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等角度对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进行探析, 以期能够对同仁有所启示。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科,探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

[1] 师雪梅.初中生物教学反思[J].陕西教育 (教学版) , 2008.6.

上一篇:公路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理性思考下一篇:基于Web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