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作文教案

2022-1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与作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我与作文教案

语言描写——七年级作文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

1.人物语言描写方法指导。

2.语言描写的个性化、生活化,能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和道德品质。

3.语言描写要精炼、灵动、鲜活,以形传神,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

人物语言要求精炼、传神、个性化和生活化。特别是个性化,是语言描写最基本也是最高的要求。

教学方法:

指导与训练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是圣诞节,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一起度过,幸福就这样温馨地环绕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祝大家圣诞平安吉祥。

今天来到班上的,还有一位我特邀的嘉宾,作文竞赛一等奖获得者,57班的唐童童。

请大家回忆一下《咏雪》这篇课文,文中有位才情并茂的女子是谁呀?——谢道韫(板书)。她不仅是谢无奕的女儿,也不仅是王凝之的妻子,她还是东晋著名的女诗人。课文中最能体现出她才情的一句话是——未若柳絮因风起(板书)。知道吗,从这开始,后世就把女子的文学才能称为“咏絮才”。作者对她的直接刻画采用的是什么描写法?——语言描写(板书)。

二、授新:什么是语言呢?

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这样说:“语言也就是说话。”那说什么,怎么说,为什么这样说呢?

让我们先听听这样一番话吧。

秀才、县官和财主在大雪天不期而遇。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吟咏一句诗。

秀才说了一句:“大雪落地似鹅毛。”这位戴乌纱帽的县官听后马上接了一句:“皇家瑞气降人间。”财主笑着说:“下它三年又何妨?”这时正好走过来一位穷人,一听就生气,嘟哝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

你知道这段经典的语言描写好在哪里吗?(自由发言)

明确:秀才是读书人,讲究文采,用了个比喻来形容;县官不忘为皇帝歌功颂德;财主不缺吃,不愁穿,把下雪看作是乐事;唯独穷人,饥寒交迫,当然要埋怨骂人。

这段话表明了不同身份的人因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说的话当然就不同。俗话说,什么树上开什么花;我们说,什么人说什么话——个性(板书)。

每个人所说的话都符合他的身份、年龄、经历、教养、气质、习惯爱好和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环境,使读者观其言而知其人,闻其声便能明其性。也就是说,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写谁得像谁,千万不能写成众口一词。

再如,我母亲虽识字不多,一生与土地打交道。可在我心中却是个天才的语言学家。有一次我们姐妹三人携儿带女开着俩车回娘家,街坊邻居们都说我母亲有福气。你们猜不到我母亲说了什么,我作了个整理:“要说有福气不假,我这人对歇着没仇,对好吃儿没意见;白面是自个儿磨的,果子油儿是自个儿挤的;菜哪棵长虫,哪棵没药,俺自个儿清楚。能吃能睡能干活,这不是福气啊?!”

还有一回,已近70岁的母亲从地里点玉米回家,碰上了几个早已告老休耕的同龄人,他们说:“还不服老啊,使里慌(累)不?”母亲很自豪地说:“使里慌(累)?我老孟是属马瞪眼的,不怕日头晒,不怕大风刮,有口水儿就能支楞起来。”结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有个性吧?但除了个性,你还从这些话里发现了什么特点?(思考)

对,从这些诙谐的话语中,不难看出我妈的达观、勤劳、泼辣的性格与品质。不愧被我称为天才的语言学家吧。

也就是说,语言描写中渗透着人物内在的神韵,传达着人物的精、气、神。语言描写的实质是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或道德品质。

板书:小小话语见精神——传神

想想看,你生活中还有不少精彩的话语吧,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分享。

(说话练习、交流,强调说有个性色彩的传神的话,可以是父母的,师生的,电视人物的,也可以是陌生人的等等。)

不错。大家回想一下,七岁的陈元方小小年纪,一番“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话语,义正辞严,体现出懂礼识义的教养。

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居然敢向狮子挑衅的小蚊子口出狂言:“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小蚊子充满必胜的信心。

面对空空的织布机,上至皇上,下至大臣、随员,本来什么都看不见,却都在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这群人个个虚伪。

真是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但语言描写,归根结底无不为人物的思想性格服务,为人物的道德品质服务。所以,语言贵在传神。

放松一下,听听我为大家搜集的一个小笑话:

一男士去波士顿度假,与此同时,他的妻子在纽约出差。于是他决定叫他的妻子来波士顿和他一起度周末。他寄了一封信给他的妻子,但不幸的是他把她的地址弄错了,这封信被寄到了一个寡妇手里。她的丈夫在前两天刚刚去世。这个寡妇一打开信,就号啕大哭,晕了过去。信上写道:“我亲爱的妻子,我刚刚到达这里,一切都为你准备好了,欢迎你这个周末来。”

如果把刚才所有的语言作个简要的分析,我们又不难发现,这些传神而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都非常简短而精炼,真可谓言简意赅啊!

板书:描写宜短不宜长——简洁

回顾我们学过的语言描写的几种语言形式——说在话前,说在话后,说在话中,有话无说,如果在句法上写活用活,语言也就灵动起来了。

板书:灵活多变好处多——灵动

那怎样让语言描写活起来呢?“说”字前面的如何修饰?可加进语气、语调、动作、表情、神态、独特用词、习惯用语。这样,人物的语言就鲜活多了。

板书:修饰方法不复杂——丰富

好了,下面重温一下曾经给大家读过的我写的一篇小文——《蝴蝶面》。

早点是从来不在家吃的,这回例外。除了乔迁新居外,更重要的,孩子的爷爷奶奶也搬来一起住。

院里的小菜娇嫩欲滴,青翠可人。拔了一棵小白菜,掐了几叶香菜,用葱花炝锅后,煮了一顿蝴蝶面。

看,绿叶白蝶红胡萝卜丁,色香味形足令人垂涎。女儿乐得围着锅转了一圈又一圈,然后站在厨房门口,煞有介事地挺直了身子,扯亮了嗓子喊:“奶奶——爸爸——吃饭——蝴蝶面——”

女儿用筷子匆匆地吃了几个,又贪玩儿不吃了。我边吃边哄:“吃吧,吃吧,吃了这面,一会儿就变成小蝴蝶飞走了。”可好,这下子,女儿索性就放下筷子,一口也不吃了。

“乖,奶奶喂喂。”“俺不吃了,俺妈妈说俺吃了蝴蝶面就变成小蝴蝶飞了。”“那,你不吃,俺们吃了也会变蝴蝶飞得远远的,快吃吧,咱们一块飞。”

“嗯——嗯——你们变了蝴蝶也飞不远,老蝴蝶,一飞就飞回来了。”

女儿似乎知道在哄她,又似乎不明白这到底是咋回事,碗里的小蝴蝶飞速地减少。

“快摸摸小腰,小翅膀一鼓一鼓往外长呢,飞哟——”

“没有!”小女儿斩钉截铁地说,小手却情不自禁地在腰际摸来摸去。

我们却一直不动声色地偷着乐。

一碗蝴蝶面,一个美丽如诗的家庭欢乐曲,因它,温馨缕缕,余香犹存。

通过这篇小文,你觉得还应注意些什么呢?对,语言描写还得放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才会更富生命力,如果运用富有情趣的口语会更具表现力。千万不能写废话、大话和空话哟。不信试试笔。

板书:生活环境展特色——鲜活

三、任选生活中的一个精彩镜头,比如拔河、打饭、商场购物、平安夜舍友卧谈、与好友久别重逢等等,用语言来刻画特定环境中典型人物的突出形象。(写作与交流)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了人物的语言描写方法,一定要记着啊,语言描写难在个性,贵在传神,精在简洁,活在句法、修饰与环境的综合。也千万别忘了,言为心声,语言服务于心理、思想与品质。

与老师一起积累一句话——慧于心而秀于言:思想豁达的人,言语就会宏通;心灵聪慧的人,语言自然清雅灵秀。所以,修炼语言,首先修炼心灵。描写语言,定要以形传神。

五、课后小结:这是2006年圣诞节这天我在学校上的一堂公开课的教案,在这堂作文指导课上,学生积极活跃,听课的所有教师全神贯注,自己也一直处于一种被肯定被鼓舞的亢奋状态,共同感受到了教学相长的心灵的愉悦之感。

作者:关瑞敏

第2篇:我与消防作文:我与消防

火是生命的起源,它给我们带来希望与温暖,但同时也带来了危害。有时它是无情的:多少个家庭因为它而破碎,多少条生命因为它而失去。我们不得不要提防它,所以现在要多学习消防知识??自救逃生。

我们都知道,火灾致人伤亡有两大原因:一是浓烟毒气窒息,二是火焰的烧伤和强大的热辐射,只要能避开或降低这两种危害,说不定就能在火里逃出来,获得第二次生命!

火灾自救,时刻留意逃生路。每个人对自己工作、学习或居住的建筑物的结构及逃生路径要做到有所了解,要熟悉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及自救逃生的方法。这样,火灾发生时,就不会走投无路了。当你处于陌生的环境时,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现场。

扑灭小火,惠及他人利自身。当发生火灾时,如果火势不大,且尚未对人造成很大威胁时,应充分利用周围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设施将小火控制、扑灭。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地乱叫乱窜,或置他人于不顾而只顾自己开溜,或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

突遇火灾,保持镇静速撤离。突然面对浓烟和烈火,一定要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冲乱窜。只有沉着镇静,才能想出好办法。

尽快脱离险境,珍惜生命莫恋财。在火场中,生命贵于金钱。身处险境,逃生为重,必须争分夺秒,切记不可贪财。

迅速撤离,匍匐前进莫站立。在撤离火灾现场时,当浓烟滚滚、视线不清、呛得你喘不过气来时,不要站立行走,应该迅速地爬在地面上或蹲着,以便寻找逃生之路。

善用通道,莫用电梯走绝路。发生火灾时,除可以利用楼梯等安全出口外,还可以利用建筑物的阳台、窗台、天窗等攀到周围的安全地点,或沿着落水管、避雷线等建筑结构中凸出物滑下楼。

烟火围困,避险固守要得法。当逃生通道被切断且短时间内无人救援时,可采取寻找或创造避难场所、固守待援的办法。首先应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堵塞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然后不停用水淋透房间,防止烟火渗入,固守待援。

跳楼有术,保命力求不损身。火灾时有不少人选择跳楼逃生。跳楼也要讲技巧,跳楼时应尽量往救生气垫中部跳或选择有水池、软雨篷、草地等方向跳;如有可能,要尽量抱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物品或打开大雨伞跳下,以减缓冲击力。

火及己身,就地打滚莫惊跑。火场上当自己的衣服着火时,应赶紧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能及时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喷灭火剂就更有效了。

身处险境,自救莫忘救他人。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尽快拨打119电话呼救,及时向消防队报火警。火场中的儿童和老弱病残者,他们本人不具备或者

丧失了自救能力,在场的其他人除自救外,还应当积极救助他们尽快逃离险境。

有一个成语叫玩火自焚就是要告诉我们,不要玩火,要不然就会烧到自己。为了不要让火灾发生,我们应该多了解消防知识,学习消防知识,听取消防教育、宣传消防知识,要注意生活的每个小细节,凡事都要小心谨慎,做到懂消防、知消防、了解消防。

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丝快乐,少一丝隐患!

第3篇:我与消防作文:我与消防的故事

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火,比如你能看得到的烧水、做饭,看不到的汽车、火车、飞机行驶等等,可以说,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火虽然是人们生活的必然要素,但俗话说,水火无情,如果不能好好地控制牢她,可能就会给我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话题消防。如果你能掌握多一些火场自救的要诀,困境中也许就能获得第二次生命。说道消防,我不禁想起小时候提心吊胆的两件事。

在我四岁的那一年,我们家开了家蛋糕店,舅舅、外婆靠这家店谋生,可想而知,这家店对于我们来说那是多么的重要啊。可是有一天,一场大火把蛋糕店烧得一干二净,一点东西都没有了

那天下午二点多钟,蛋糕店里的电风扇电线没用了,于是舅舅随便找了一根旧电线,重新连接上去,电风扇又转动起来。直到晚上八点多钟时,忙碌一天的舅舅打烊关了店门回家,但他忘了关掉电风扇。

半夜三更时,大家都在熟睡,叮铃铃的声音把熟睡中的我们从睡梦中拉出来了。喂?谁啊,这么晚了谁来的电话呀!啊,是119火警啊!什么!蛋糕店着火了!大家听到了,立刻手忙脚乱的穿好衣服,向蛋糕店奔去。赶到现场,整个蛋糕店已是一片灰烬。消防队员对舅舅说,初步查明,是蛋糕店里的电风扇电线老化又未及时关掉,引起电线发热起火引发了火灾。外婆瞪了舅舅一眼,舅舅惭愧的低下了头,说:我知道错了,我一定要多学消防知识!

在我十岁时的一天,爸爸在家中上厕所,他习惯性地抽着烟,抽完后随意地将那未熄灭的烟头放在烟灰缸中,而妈妈正在搞卫生,把烟灰缸里的东西顺手倒入有纸的垃圾桶中,便又回到房间里去看电视了。过了一会,我闻到了一阵焦味,妈妈,家里什么地方着火了,我大叫道。浓烟和火苗从厕所里窜出,是厕所里的垃圾桶着火啦!我俩赶紧动手将火灭掉。幸好我发现的及时,没想到一个未熄灭的小小烟头差点使我们家遭受一场火灾。

面对火灾,最重要的是预防。大家一定要从点滴做起,学习消防知识。只有绝望的人,没有绝望的处境,面对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焰,只要冷静机智运用火场自救与逃生知识,就有极大可能拯救自己。比如固体火灾应先用水型、泡沫、磷酸胺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进行扑救等等,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到,还要学习救火,如果见到后再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话,可不是只会损失一个垃圾桶,而会损失了整栋房子,甚至生命!

第4篇:我与地坛教案

教学目的:

1: 理解、体味史铁生对生命以及其苦难的感悟。

2:学会感受母爱、理解母爱。

3:理解地坛描写与抒情的关系。品味作者沉静、绵密、抒情的语言特点。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理清文章思路和结构。

2:作者传达怎样的复杂感受。

3:反复诵读文章、讨论与指导相结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放音乐《命运交想曲》

同学们一定知道这首音乐——贝多芬的《命运交想曲》。这当中洋溢着一种抗争命运的激情。我们今天就来学一篇也是抗争命运的文章。打课题和作者幻灯片。本文标题是《我与地坛》,但是作者仅仅是写了我和地坛吗?

还写了母亲。现在请同学们迅速找出第一句能把“我”、“地坛”、“母亲”三者联系在一起的句子。

第二部分的开头一句: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二:朗读、分析、评价

(一)第一部分

1. 他是“跑”到地坛去的吗?不是。那又是如何去的?他怎么了?(用课文的原句来回答)

“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

2. “独自”跑到地坛去。为什么“独自”去?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找出课文的句子来分析。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写出了作者那时的孤独、颓废、残废自伤的心境。

3.“总是”到地坛去。为什么“总是”到地坛去?这是一个环境怎样的地坛?它是不是与作者有什么灵犀相通之处?这样的环境特点使作者的思想有了什么样的启示?(用课文原句来回答)

特点:荒芜但并不衰败。

朗读写“荒芜”的句子;稍分析作者对这种环境的情感。朗读写“不衰败”的句子;稍分析此处景物的特点。

启示:生是一个不可辩驳的问题;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配乐朗读此句。)

这个启示使作者的命运起到了什么样的变化?

摆脱了那颓废、消极、残废自伤的心境,走出了人生的低谷。“眼前的一切变得不再那么可怕了”。他“决定活”下来了。(古园的形体“辛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的。譬如``````”这些环境的永恒特点又给作者思考“怎样活” 提供了一种氛围。

所以说我与地坛的关系十分密切,用课文的词语来说是有一种“宿命”的“缘分”。甚至可以说是作者的救命恩人。所以他“总是”要跑到地坛去。

(二)第二部分

导:作者说他“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那么就有几个问题要问同学们:

1.是作者以前的行为给母亲到底出了一个什么“难题”?

2.母亲又是怎样对待这个“难题”?

3.可见他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4.这样的母亲,母亲这种对待“难题”的方式又给了作者什么样的启示?

(个别学生朗读1-3段,配上音乐。其他同学划出回答前三个问题的关键语句。)

(1)“难题”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儿子的行为给母亲出了一个什么难以解决的矛盾?五个“知道”,“担心”,不仅仅是“担心”,还有“痛苦”、“惊恐”。

(2)母亲没有退缩、没有消极的对待、更没有放弃,而是“承担”这“苦难”,坚毅地走下去,母亲希望直到儿子找到一条通向自己幸福的道路。

(3)母亲是一位“疼爱”而且能够“理解”儿子的母亲。是一位“注定”“活得最苦”

的母亲。而且是一位“意志坚忍”的母亲。

(4)母亲对待“苦难”的态度给了生存的启示:要坚强地承受苦难,要坚忍的生活下去。而这正给作者“怎样活”递了一把钥匙。(速读课文,找出下文中写出母亲给我“影响”的一句。)“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光阴的流逝转,在我的印象中愈鲜明深刻。”

5.作者知道这一点是在什么时候?又是怎样知道的?

“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是通过“设想”而知道的。其中蕴涵着深深的对母亲的怀念。可见,这里不仅写出了母亲这一辈子给了我生存的启示,同时也是一首献给母亲的赞歌。

(个别学生朗读,评点,老师范读,再学生齐读。)

三.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导:地坛的特殊环境给了作者这样的生死观的启示。母亲的生命历程也给了作者那样的生存启示,那么我想问同学们:你对生死观有无别的看法?

为理想而活,为爱我的人而活,也为母亲的骄傲而活等等。

作者经历了深重的苦难,经历了这般近乎致命的打击后,才悟出这样一个非常深刻的对待生命的道理。所以我又想问同学们:你又如何看待“苦难”?有句话这么说“只有经历痛苦,人才能变得深刻;只有经历痛苦,人生才变得辉煌;只有经历痛苦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但我想每个人不希望自己灾难降临,所以我又想问同学们:你是如何看待“苦难”的?是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坎坷的?(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板书:

地坛:荒芜但不衰败

母亲:疼爱理解

活得最苦

作者:设想

生存的启示

生,不再可以辩驳 决定活 死,不必急于求成

怎样活:

承受苦难,坚忍生活

意志坚韧

第5篇:我与读书作文

我与读书的故事

书,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开阔我们的视野。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中外,有许多取得成就与辉煌的名人不是与好书相伴,最终走上成功的道路。当然,我也不例外,我也酷爱读书,因为读书不仅提高我的记忆力,还提高了我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就读过许多的中外名著《七色花》引得我浮想联翩,《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河„„其中,使我启发最大、印象最深的书莫过于《昆虫记》。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作家法布尔用了40多年的心血与辛劳凝结成的结晶,法布尔扬弃了科学家们那种生冷的笔调,用了一种艺术家们的幽默形象完成的。他为了完成这部伟大的著作,每天都在细心的观察身边的昆虫。他为了研究一种昆虫而爬到树上,一直从晚上观察到白天,甚至还有的时候被人误以为是小偷呢。但他仍一直不放弃,他那不可磨灭的精神一直在支持着他、鼓舞着他,使他坚持不懈,最终完成这部十几万字的《昆虫记》。

说起我喜欢《昆虫记》这本书,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四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找《昆虫记》来读一读,并告诉我们这是一本有趣的书。我听了,兴奋极了。回到家的时候,爸爸连忙拿出一本《昆虫记》,问我喜不喜欢。我连忙回答喜欢。待我打开书一看,我就变得沮丧极了,因为书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连一幅插图也没有。我随手翻了一下,便扔下去玩了。等我无聊的时候,爸爸又拿着《昆虫记》走过来,对我说:“小林,这本书真的对你很有帮助,你看看吧。”爸爸的话真有说服力,我拿起书,随手看了几页,发现书里有许多的课外知识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这不看不要紧,一看我就被书里那精彩的内容吸引了。就这样,我每天放学回家,总要捧着,《昆虫记》看得没完没了。每天我都在书里汲取那甜美的营养,书中的主人公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使我养成坚持不懈的精神,以至于什么都忘了。啊!书的魔力多大呀!

我爱读书,正如莎士比亚说过:“我愿意一生与好书相伴。”书,你是我灵魂的全部。

第6篇:作文;我与父母

满分作文;温暖的阳光

母爱是一种无私的感情,母爱像温暖的阳光,洒落在我们心田,虽然悄声无息,但它让一棵棵生命的幼苗感受到了雨后的温暖。

母爱是伟大的,它不要任何报酬,尽管在它的温暖的阳光之后换来的是一阵无情狂风暴雨。

一岁时,妈妈把刚切好的一块生日蛋糕捧到我手里时,我无情地把蛋糕仍得远远的。然后无缘无故地大哭起来。

九岁时,妈妈叫我多穿一件衣服,天冷,我说妈妈罗嗦。

现在,我几乎每天都会和妈妈吵嘴,有一次,一吵就四天没和妈妈说话。

看书正看到入迷时,被妈妈一句话就从书的世界里给拉了回来。于是对妈妈大发脾气,其实过后我也挺后悔的,觉得自己实在不应该。但妈妈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照样用她一惯的语气对我说话,照样给我做饭。

有时候,在和妈妈撒谎时,妈妈的语气是那么的温柔那么的和气,我知道妈妈是那么的信任我,而我却利用妈妈对我的信任来欺骗她,我心里感到酸酸的,感到非常难过,非常懊悔。

懊悔过了,又是一次和妈妈的风雨大战。中午,妈妈坐车跑了四五公里回来专门为我做饭。而在饭桌上小谈时,又因为某些事情而和妈妈大吵,摔筷子,碗里剩下半碗饭,转身走进自己的房间,啪!把门砸得巨响。妈妈只有孤零零的吃完剩下的饭菜。妈妈去上班时,仍用甜美的声音和我道别,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那时我气也消了,也甜甜地和妈妈说"再见"。

妈妈的爱最无私,虽然我给她的常常是狂风暴雨,但她给我的永远都是温暖的阳光。

第7篇:我与语言文字(作文)

我与语言文字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的桥梁,没有了它,可以说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科技发展,科学家们哪来讨论?哪来我们的电脑,电话„„。文字,让我们环游在它的世界里,感受到语言的美好和韵味。所以,学好说话和写好文字是我们必须做的一件人生大事。

当我还是一个嗷嗷啼哭的婴儿时,我不会用语言表达我的感受。遇到不高兴、不舒服就嗷嗷大哭,弄得父母不知所措,急得团团转。渐渐地我学会了说话,会叫:“妈妈、爸爸„„”。能说出自己的息怒哀乐,哪里不舒服,用语言告诉父母准备的信息。能听懂大人们的话语,能听妈妈给我说儿歌,能听懂爸爸给我讲故事。

现的我是一名小学生,学会了写中国的文字,“横”、“竖”、“撇”、“捺”„.看似简简单单的笔画,却组成了成千上万的汉字。一横,是一个字;一横,一竖,是一个字;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字。简简单单的笔画,构成了千千万万神奇的汉字,赋予了这神奇的语言与众不同的魅力。我在不断的学习中国的文字,掌握这中国文字的运用。用文字记录着自己逐渐成长经历。

当然在文字运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不少惹人笑的故事。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听写的时候,我把“葡萄”写成了“萄葡”,“一转眼”写成了“一眼转”。造句“我长大了想当一名工人”,却因为自己写的时候文字不规范,写成了“我长大了想当一名土人”。还有一次是我在写:“我一个人独立完成作业,却写成了我一个入独立完成作业。”妈妈看了半天不知道我写的是什么意思,问了我才明白,逗得妈妈直笑。写日记的时候,其中一句“摔疼了屁股”,写成了“摔疼了尸古”,写完之后,把自己都吓了一跳。这样类似的问题在我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当时还觉得挺开心的,后来回想起来应该算是一种嘲笑吧。

我还喜欢看故事书,但是由于我又有好多字还不认识,所以有时看不懂写的是什么意思,只有请爸爸、妈妈来给我讲。

从那时候起,我心里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让自己学好说话和写好文字。现在的我只是一只正在巢边挣扎的雏鹰,不要管自己羽毛有没有长齐,不要管自己力量有没有聚集,只要有信心和毅力就能学好这个简单的飞翔,有多大的困难都不会放弃。

上一篇:研学课心得体会下一篇:污水处理厂工程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