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区差异的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支撑体系构建研究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河南省人口多, 面积广, 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且总体发展水平较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条件较差, 约束条件较多, 农村金融的支撑体系极不健全, 缺乏针对不同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应措施, 缺乏顶层设计、风险控制和激励机制等问题依然存在。如何发挥金融在农村经济中的保障支撑作用, 构建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下基于地区差异的金融支撑体系, 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 为河南省政府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支撑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金融支撑体系的构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金保障。是支持“产业兴旺”的关键一环, 是实现“生态宜居”的强力支撑, 是营造“乡风文明”的有效保障, 是推进“治理有效”的重要部分, 更是助力“生活富裕”的支柱力量。

完善的金融支撑体系不仅是乡村振兴资金供给和需求的保障, 更是金融信用体系、法律保障体系, 保险体系、担保体系、风险控制体系建设的需要, 最终形成一个闭环的关键环节,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确保资金供得上、资金贷得出、风险控得住的良性循环, 使政府、农户和金融机构三者形成合力, 共同发力,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二、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支撑体系的框架构建的原则

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支撑体系的构建必须着眼于农村经济的共生性, 金融支撑与农村经济应该是共生共荣、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必须着眼于农村金融的现代性, 要适应于推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 实现农村经济和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着眼于效率性, 应以提高农村金融市场效率为前提, 才能让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农村金融体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关联要求坚持多角度原则, 从多个层面来综合评价金融支撑体系对农村经济支撑程度;坚持相关性原则, 单纯用地区农村经济总量指标来反映农村金融支撑差异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

尽可能选用平均指标或相对指标, 以保证综合评价的可比性与合理性。坚持可度量原则, 所选农村金融支撑体系指标应该可以度量, 保证金融支撑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三、河南省乡村振兴金融支撑体系的构建

金融支撑体系框架构建的总体思路是:着眼于顶层设计, 构建适应地区差异的金融支撑体系。通过构建金融支撑体系, 形成符合现代农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 建立现代农业金融风险分担机制, 从而构建起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一) 农村金融支撑体系指标构建

农村金融支撑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仅需要金融法律保障体系、金融信贷产品体系、激励与风险管控体系、金融信用和保障体系四大过程性工作措施指标的配合, 还需要对构建的金融体系的整体成效和最终实施效果能够进行有效评价。基于此, 根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构建的金融支撑体系“工作措施指标”、“整体成效指标”和“最终效果指标”三个一级指标, “金融法律保障体系指标”、“多维金融信贷产品体系指标”、“激励与风险管控体系指标”、“金融信用和保障体系指标”、“规模性指标”、“层次性指标”、“覆盖性指标”、“农业产业化”、“生态宜居程度”、“城镇化水平”和“生活富裕程度”等十二个二级指标, 以及相应的三级指标和四级指标 (具体见表1) , 分别用于评价金融支撑体系的推进过程、改革整体成效及最终目标的实现情况。

(二) 基于地区差别, 分层次构建金融支撑体系特色指标

结合乡村振兴的相关理论, 针对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规划, 应将农村进一步划分为城市化地区农村、平原农区和山区丘陵三个层次, 在共性指标基础上, 针对不同层次探寻特色项指标, 制定不同的支撑体系, 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农村发展需求。针对划分的三个层次, 特色项指标主要集中于“工作措施指标”下的“多维金融信贷产品体系指标”和“最终效果指标”。

对于城市化地区农村而言, 由于其距离中心城市较近, 城市的辐射作用明显, 使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农民整体素质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层次, 对新事物均较为了解。对于这一类, 金融支撑应主要起到辅助作用, 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使其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金融支撑模式可以合作金融和民间金融为主, 以其他金融产品为辅。在最终效果考核方面, 除着重考核“生活富裕程度”外, 该区还应着重考核“城镇化水平”。

平原农区是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重点, 更是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成功的关键。平原农区占到河南省农村的大部分, 第一产业为主, 二三产业均发展滞后, 开发难度大, 生态环境约束较多。平原农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居中, 农民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撑对其应以引导为主, 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其大力发展。金融支撑模式可以商业性金融和合作金融为主, 以其他金融产品为辅。在最终效果考核方面, 除着重考核“生活富裕程度”外, 该区还应着重考核“农业产业化程度”。

对于山区丘陵而言, 受地势和地形限制,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 但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优势明显。金融支撑对其应起到主导作用, 下大力帮扶, 帮助其寻找特色,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及其关联产业, 助力跨越性发展。金融支撑模式主要以政策性金融支撑为主, 以其他金融产品为辅。在最终效果考核方面, 除着重考核“生活富裕程度”外, 该区还应着重考核“生态宜居程度”。

四、完善河南省乡村振兴金融支撑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第一, 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制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和规划, 明确金融资源倾斜的重点, 并关注到长期与短期、政府扶持与市场机制、不同类型的村庄等乡村振兴对于农村金融发展的要求。

第二, 明确金融资源配置的重点。要围绕乡村振兴的型城镇化、小城镇和中心村、乡村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倾斜金融资源, 切实发挥金融支撑乡村振兴的作用。

第三, 完善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加大普惠金融的推进力度, 稳步推进合作金融的发展, 注重金融机构间的合作, 形成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

第四, 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加强征信体系的建设, 完善担保体系的建设, 提高农业保险保障基础上, 进一步探索农村金融领域的信贷业务保险。

第五, 加强地方政府与金融市场主体的绩效考核。省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河南分行牵头成立金融支撑体系建设考核领导小组, 考核结果和政府官员任命、金融部门业绩绩效挂钩。

五、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支撑体系构建是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政府、金融行业等多方面参与主体, 要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更是涉及征信、担保等体系建设, 这都不是短期内完成的, 尤其是像河南省这样的乡村振兴形势, 更不能有毕其功于一役的短期思维模式, 因此, 加强顶层设计, 明确重点领域、发挥地区差别优势, 设计基于地区差异的特色项目考核指标, 优化金融环境,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从而形成金融支撑体系各方形成合力, 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河南省乡村振兴金融支撑体系, 为河南省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显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 如何构建适应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支撑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河南省农村金融的支撑体系不健全、缺乏顶层设计、风险控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结合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的实际, 针对不同地区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构建了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下基于地区差异的金融支撑体系, 预期为河南省政府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 2018.01.

[2]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 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 》, 2018.12.

[3] 谷建全, 刘云,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河南省乡村振兴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 2018.04.

[4] 秦小玲,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支撑研究, 2018.03.

上一篇:浅谈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应用文写作兴趣下一篇:古老胡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