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韩国新村运动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基于农民精神革命的研究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17年10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 基于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不仅确定了我国从2020年到2035年再到2050年的目标任务, 还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 面对当前我国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足问题, 我国政府可以借鉴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新村运动, 在我国农村开启一场农民精神革命,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1 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

20世纪70年代韩国总统朴正熙决定开展一场全国性的农村现代化运动———新村运动, 并以“勤勉、自助、合作”为基本精神, 确定了“新村运动”的实施主体和价值取向, 从而开启了一场韩国国民意识觉醒的精神革命。这场精神革命, 一方面通过教育转变村民的价值观, 另一方面通过政府主导的奖惩激励机制来培养村民的合作精神和民主意识[1]。

1.1 开展国民教育活动

20世纪70年代的韩国农村生活艰苦、物资匮乏, 村民对此也安于现状、不求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 韩国政府开始推进国民精神教育, 通过提高国民素质, 来激发农民建设乡村、改变乡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使他们成为新村运动的主要动力。另外, 韩国政府还针对新村运动建立了中央研修院, 为新村运动培养出了一大批骨干指导员, 来对乡村公务人员进行指导性培训, 并不时通过成功者传授经验、请政府官员进行政策讲解等措施提高农村公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1.2 建立外部激励机制

一是为了提高农民改善基础设施的积极性, 政府会根据村民的表现对运动中积极响应、成果显著的村庄提供奖励, 建立起奖优罚懒的差别性援助;二是乡镇政府定期根据村民的参与程度等表现指标将村子分为自立村、自助村、基础村三个等级, 从而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促进乡村不断努力提升等级;三是在“新村运动”开始之初对全国的乡村进行考察, 对于参与度不高的乡村, 政府安排其村领导人到发展较好的先进村学习、考察项目, 并为其提供一定的物资支持;四是对于有典范作用的乡村, 村民代表和郡面官员会被邀请参加由总统、内阁成员和国会议员等领导人参与的经济月评会议, 这样的经济月评会议, 不仅让政府可以更加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 也更激励着全国村民和郡面官员的热情, 使得各郡面有了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

2 韩国新村运动经验对中国推进乡村振兴的启示

2.1 重视基础素质教育

重视基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推动力, 国家应对农村教育给予更多支持, 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 提升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加强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培养, 使他们可以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另外, 应鼓励更多的科研人才、教育学者、企业家等到农村巡回讲学, 提升农村基层工作者的素质, 使这批有能力、有技术的领头人可以对农民进行科学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以及职业技能培训, 使广大适龄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为农村产业兴旺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2]。

2.2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在农村开展喜闻乐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 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民主法制意识, 在潜移默化中破除陈规陋习, 移风易俗, 从而建成乡风文明的乡村。并在农村进行“文明村”“文明户”以及“文明村民”等先进评选活动, 给予表现突出的村民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 从而激励村民进行自我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3 结束语

在新时代到来之际, 我国政府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乡村振兴这一更高的要求。然而, 面对过去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农民积极性低、互动性差等问题, 以韩国的新村运动中农民精神改革为导向, 对我国乡村振兴中如何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互动性总结了一些启示。

摘要:在新时代到来之际, 我国政府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乡村振兴这一更高的要求。以韩国的新村运动中农民精神改革为导向, 从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出发, 探讨韩国新村运动经验对中国推进乡村振兴的启示。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村运动,农民精神

参考文献

[1] 李靖.韩国的新村运动及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7 (2) :66-72.

[2] 华兴顺.韩国的“新村运动”及其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6 (3) :17-21.

上一篇: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计算时的主要差异下一篇:生产调度工作在石油企业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