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的保护及意义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今世界被人们称之为信息时代、数字化时代, 甚至有人断言未来人类社会将是一个“无纸化”的社会。纸的发明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做出的一个伟大贡献。自从有了纸, 人类就不必只用笨重的石头、竹简、昂贵的丝帛来记载历史。当印刷术发明以后, 石碑、丝帛、竹简便基本失去了它们记载知识、传承文明的功能。纸张配上活字印刷则大大促进了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在不到三百年的进化中, 纸对人类文明的迅速推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七十年代, 科学技术在美国的土地上得到迅猛发展。在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里, 人类便一下子进入号称“网络时代”的新时期。电子资源一瞬间充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子图书也日益受到青年人的青睐。但在某些方面纸质载体的功能是电脑无法取代的。事实上“无纸化”的到来并不是件很快就以实现的事情。纸质载体即书刊、报纸有着巨大的作用。它有着电子图书所不可取代的绝对性地位, 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知识殿堂与第二课堂, 搞好馆藏图书建设是做好读者服务的基础, 但随着流通量的增大, 图书在借阅流通中的破损现象也愈加多见。

1 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的毁损表现

学生英语、计算机等教学参考书当成了练习册, 在书中密密麻麻地做满了习题, 从而造成视觉污染, 干扰读者思维。或者乱涂乱画。有的学生在阅读时为了方便记忆, 同时显示自己读有所得, 习惯在自以为重点或难点处加下划线等各种记号, 从而把书变得面目全非。还有甚者撕书页。有的学生将自认为有用的篇幅, 不是自己去摘抄或复印, 而是直接从图书中撕下来, 致使图书页数不齐、内容残缺, 成为无法断续使用的“废书”。另外还存在窃书的现象。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图书借阅高峰期, 趁人不易察觉之机, 将图书投掷在窗外, 然后伺机出馆带走;或撕去书中的磁条, 导致磁条被毁, 监控无法报警。另外, 流通量小的图书灰尘与腐蚀现象严重。

2 导致图书破损的原因

2.1 读者方面的因素

图书被毁损的现象与读者群体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些大学生变得日益现实和功利, 加之当前高校招生对象的多层次性, 使图书馆的学生读者的结构和素质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部分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较低、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有些学生虽然知道不能在图书上乱写乱画, 但缺乏爱护公共财物的道德观念, 特别在图书已有污损的情况下, 就更没有约束, 对图书进行二次、三次污损, 从面形成恶性循环。

2.2 管理者方面的因素

由于图书馆管理人员对图书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没有把保障图书的整洁、完整作为一项工作目标, 以至于在工作中产生惰性。在目前的工作实践来看, 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图书馆虽然制定了读者借阅规定、赔偿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但由于实施时缺乏严格性或处罚不力, 部分读者恣意违纪却得不到应有的处罚。二是图书馆缺乏对日益庞大的读者群体进行经常性的爱馆、爱书的宣传教育, 以至于读者的图书保护意识不强, 对所借的图书缺少爱护的责任感。三是图书流通不久, 就有书脊开裂, 书页脱落的现象, 图书本身的质量问题也是造成图书毁损的因素。四是对于毁损的图书, 图书馆除了重视对其事后的装订、修补外, 缺乏统计分析及成因的对策与研究, 更没有切实有效的图书保护防范措施。流通过程过长, 环节过多, 这些也都是造成图书破损的直接原因。有些图书馆没有温度计、防虫药等保护措施, 造成自然损坏。虽然这种损失的速度慢, 但损失图书的数量是庞大的, 所以应给予高度重视, 持之以恒地做好破损图书的修补工作。

3 图书保护的措施

3.1 建立图书剔旧制度

图书剔旧即补充新书、剔除旧书, 剔除藏书中不符合高校发展要求、专业结构的调整及复本过多的书刊。图书馆应定期对书库进行检查, 及时将缺书皮、缺页等残损图书, 纸张发黄、变脆的老化图书, 以及利用率不高, 学科性、专业性不强的图书清理出来, 把有学科价值的图书进行提存或调拨交换。这样既能缓和书库饱和、书架过密的现象, 又能加强对学科性、专业性较强的图书的保护力度, 从面延长藏书的寿命, 提高其利用率。

3.2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人性化管理

图书馆要做好对毁损藏书细致、严格的检查工作, 并严格执行赔偿或罚款制度。在图书的赔偿中, 管理人员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对违章读者不姑息迁就。但在坚持原则性的同时也应注意区分不同情况因人施教。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人性化管理理念, 妥善处理好和读者的关系, 做到尊重读者、耐心倾听, 并尽量避免与读者的争辩, 力求能客观公正的效果来消除违章读者借阅行为中的逆反心理, 化冲突为合作。

3.3 重视大学生图书保护意识的培养

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也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因此, 图书馆应充分发挥教育职能,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图书馆应积极开展入馆教育、文献检索课及定期开展的座谈会、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除对他们进行专业教育外, 尤其要重视加强对他们的爱书宣传和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以此来促使大学生克服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思想, 从而形成良好的图书借阅习惯。在广大学生中营造一种“爱护图书光荣, 窃毁图书可耻”的群体意识。

3.4 把好藏书采购关

图书馆对图书的保护工作目前较多采取事后补救的办法, 但这只是一种事后的解决措施。我们应把这种措施改为一种解决手段。因此, 图书保护工作的重心应转移到入库前的防范工作。现在的图书出版数量激增, 且速度加快, 经常出现掉页情况, 严重的必须重新装订才能阅读。因此图书馆在采购图书时应注意选择高质量的图书, 杜绝盗版, 而对于经常流通的书刊和参考工具书, 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可多采购些精装版, 以延长图书的寿命。

3.5 图书入库前的分类加固

在图书入库前, 除了对图书书标添加保护膜进行保护外, 还应做图书的分类加固工作。首先, 对于流通量大的文艺书、常用的教学参考等专业书籍应进行封皮加固处理;剪适合封皮大小的纸衬在里面;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订制一些大小适当的塑料套, 对图书进行保护。其次, 对一些比较有价值的书籍, 对其放置两根磁条的加固处理, 从而减少被窃机会。

4 有效的进行图书保护的意义

图书修补工作可以延长图书使用寿命, 恢复其价值;节约经费保护藏书的整体性, 保持合理图书内容的完整性, 不打破原藏书建设原则;可以培养馆员们勤俭节约、爱惜公物的品质。修补破损图书既美化了图书, 又延长了图书的使用周期。破损图书属于图书馆借阅率较高的图书, 经常往返于流通过程中, 破损、磨损机会最大。对这一类图书修补意义尤为重大。图书馆内也有一部分图书, 由于目录对图书内容提示不够或没有实行开架借阅等原因, “死书”现象依然存大。它们流通率很低, 甚至根本没有进入流通领域。其破损机率虽小, 但由于长期无人问津, 造成潮湿、虫咬等损坏也很严重。这些存在问题的图书长期不及时修补, 产生的后果极其严重。如果我们能定量、定性的分析、研究这个问题, 就会认识到修补工作不仅必要, 而且非常重要, 特别是它能开源节流, 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需求, 提高社会效益。

摘要:图书修补工作可以延长图书使用寿命, 恢复其价值;节约经费, 保护藏书的整体性, 保持合理的复本量, 防止图书断代;可以保持图书内容的完整性, 不打破原藏书建设原则;可以培养馆员们勤俭节约、爱惜公物的品质。修补破损图书既美化了图书, 又延长了图书的使用周期。

关键词:纸质图书,破损,保护,监管,教育

参考文献

[1] 樊立娜, 浅谈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资产的优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30) , 34-35

[2] 金兰香, 高校图书馆图书资产的管理[J].科技信息, 2008 (34) , 355

[3] 周英, 关于图书保护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 2002 (3)

上一篇:浅析城市轨道交通电客车驾驶员职业能力的培养下一篇:保持油田长期稳产高产的强化采油工艺与进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