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与血型说课稿

2022-10-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输血与血型说课稿

中山地区住院患者RhD阴性血型分布特点与输血安全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中山市某三甲医院RhD阴性住院患者血型分布特点和用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指导RhD阴性血液库存管理,保障RhD阴性患者临床输血安全。 方法 对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1月住院患者ABO及RhD血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21 051例住院患者ABO血型分布特点为O>B>A>AB,男女间ABO血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4);检出RhD阴性患者511例,占0.231%,其中A、B、AB、O型患者RhD阴性检出率分别为0.060%、0.060%、0.026%、0.087%,分布特点为O>A=B>AB。RhD阴性在ABO血型系统中的分布存在男女性别差异,RhD阴性血型在男性为O>A>B>AB,女性为O>B>A>AB。221 051例住院患者中有13 983例输血患者,输血患者血型分布特点为O>B>A>AB,RhD阴性输血患者有34例,占0.243%,其血型分布特点为O>B>A>AB。 结论 RhD阴性血型住院患者和输血患者ABO血型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有利于当地血站对RhD阴性血液采集和储备。RhD阴性住院患者和输血患者占有一定比例,输血科应加强RhD阴性血液的库存管理,与血站做好协同合作,合理调配血液资源。

[关键词] ABO血型;RhD阴性血型;血型分布;库存管理;輸血安全

[

Clinical study on RhD negative blood type distribution and blood transfusion safety in inpatients of Zhongshan region

LIN Miaoxiong GU Xiangming PENG Ming WU Weiqiang DU Guoyou

Depart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Laboratory,Zhongs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Guangdong Province,Zhongshan 528400,China

[

[Key words] ABO blood type; RhD negative blood type; Blood type distribution; inventory management; Blood transfusion safety

红细胞Rh血型是人类最具复杂性和多态性的血型系统,先后共发现了30多种Rh血型蛋白抗原,其在临床输血安全的意义仅次于ABO血型系统。RhD阴性血型人口只占世界总人口的0.3%,中国汉族人群中占0.2%~0.5%[1-4],可见RhD阴性血源非常匮乏,这就决定了RhD阴性血液易储备不足,难以满足临床用血需求。故国内许多地方经常出现RhD阴性血源紧张、供血不足的情况,或者输注不完全相符的血液,这些均可能直接导致患者在抢救和治疗中面临溶血的风险。因此,如何保证RhD阴性临床用血的需求,确保RhD阴性患者输血安全,显得日益重要。

本文对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1月22 1051例住院患者中RhD阴性血型的分布特点和用血需求展开调查,以期掌握RhD阴性血型系统在住院患者和输血患者的分布规律和临床用血需求,为建立RhD阴性血液安全输注,实施有效的管理和应用提供指导,为当地供血机构采血提供参考依据,为解决区域性RhD阴性用血紧缺的问题提供有益探索。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1月221 051例本院住院患者。男11 0806例,女11 0245例;年龄0~94岁,平均42.55岁。

1.2 试剂

单克隆抗A抗体、抗B抗体及IgG抗-D、IgM抗-D试剂、反定型红细胞试剂均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1.3 检测方法

对ABO血型血液进行正反定型发鉴定;RhD血型血液用IgM或IgG抗D血清进行检测,弱D、部分D或Del的患者血液视为RhD阴性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分析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计数资料间的比较用卡方(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BO血型分布

22 1051例住院患者A、B、AB及O表现型频率分別为0.2640、0.2816、0.0724和0.3820,分布顺序依次为O>B>A>AB。男女性住院患者ABO血型分布顺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11,P=0.004)。见表1。

2.2 RhD阴性血型检出率

221 051例住院患者中检出511例RhD阴性患者,检出率为0.231%。其中,女性253例,男性258例,男、女性住院患者RhD 阴性检出率分别为0.233%和0.229%,两者无统计学差异(χ2=0.853,P=0.356)。

2.3 RhD阴性在ABO血型系统中的分布

221 051例RhD阴性住院患者中,检出O型RhD阴性O(-)为192例,检出率占0.087%,AB(-)为57例,占0.026%,A(-)与B(-)均为131例,各占0.060%(表2),分布特点为O>A=B>AB。对4种ABO血型的RhD阴性率进行统计,结果发现:住院患者RhD阴性ABO血型分布分别:A型25.636%、B型25.636%、AB型11.155%、O型37.573%,RhD阴性率在ABO血型各亚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7,P=0.007)。

2.4 RhD阴性率在ABO血型系统中意义

分别对RhD阴性男性、RhD阴性女性住院患者ABO血型系统分布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RhD阴性男性住院患者ABO血型的分布顺序是O>A>B>AB,女性分布顺序为O>B>A>AB(表3)。对ABO血型系统不同血型RhD阴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O型血RhD阴性率显著高于AB型血RhD阴性率(χ2=4.377,P=0.036);女性患者O型血RhD阴性率显著高于A型血和AB型血的阴性率[O(-)与A(-)间(χ2=5.212,P=0.022);O(-)与AB(-)间(χ2=7.764,P=0.005)]。

2.5 住院输血患者ABO及RhD血型分布规律

221 051例住院患者中有13 983例输血患者,13 983例输血患者ABO血型分布特点:O>B>A>AB;RhD阴性输血患者有34例,占0.243%,其血型分布特点:O>B>A>AB。见表4。

3 讨论

RhD阴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占的比例很少,属于稀有血源。很多患者由于缺乏RhD阴性血源,导致抢救不及时、治疗效果差,或冒险输注不完全相符的血液[5]。RhD血型具有较强的免疫源性,其临床意义仅次于ABO血型系统[5],如胎、母RhD血型不合的妊娠有可能发生新生儿溶血病,严重者可导致新生儿死亡或使胎儿死于子宫内;RhD血型不合导致的输血后溶血反应,可能危及患者生命[6,7]。可见,对输血患者或孕妇分娩前除检测ABO血型系统外,检测RhD血型系统也十分有必要[8,9]。从此次调查结果可看出,该院住院患者共检出511例RhD阴性患者,检出率为0.231%,其中,O型血最常见,占37.573%;而AB型血最少,占11.155%。

RhD阴性在女性住院患者中比例为0.114%,在女性输血患者的比例为0.107%,虽然比例不大,但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因为一旦发生输血后溶血,可能直接危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因此,提高临床科室尤其是输血科医护人员对RhD阴性临床安全用血的意识,避免RhD阴性受血者误输血型不合的RhD阳性血液,防止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及时发现RhD阴性孕产妇和胎儿,提前给予有效地干预和防范措施,减少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10-12]。从而,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医疗风险。

为了更好地解决RhD阴性用血短缺的问题,保证临床抢救和治疗用血需求,合理地调度和储备血资源。现对我院RhD阴性住院患者血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RhD阴性住院患者ABO血型系统分布顺序是O>A=B>AB,其中,O型血比例最多,AB型血比例最少。O型在RhD阴性血型和在ABO血型系统中占的比例均为最高,A型、B型居中,AB型最少。所以,RhD阴性住院患者在ABO血型中的分布规律与ABO血型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对RhD阴性男性、RhD阴性女性住院患者ABO血型系统的研究发现,男性患者O(-)与AB(-)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O(-)分别与A(-)和AB(-)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男性患者Rh阴性检出率在ABO血型系统的分布特点为O>A>B>AB,女性为O>B>A>AB。对输血患者RhD血型统计结果显示:1 3983例输血患者ABO血型分布特点为O>B>A>AB,RhD阴性输血患者血型分布特点是O>B>A>AB。结果表明,住院患者和输血患者的RhD阴性血型与ABO血型分布特点基本一致(O>B>A>AB),RhD阴性率约为0.250%,符合汉族人群血型分型分布规律,此次调查结果对本地区无偿献血和采血需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避免因血型偏型而浪费血液资源,提高无偿献血的使用效率[13,14]。同时,输血科可要根据RhD阴性住院患者分布特点和规律,提前向供血机构做好用血计划,给供血机构有更多时间做准备;输血科加强临床安慰性备血的管理,对RhD阴性血液备血取消输注的,退回血站增加血液再使用率;输血科对于临床RhD阴性用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配。合理供应不同的血液制品:血小板、悬浮红细胞、冰冻红细胞等,对于临床合理用血要求尽量满足,尽可能为患者治疗和抢救提供充足的血源。

RhD阴性血液库存管理越来越受到各医院和输血科的重视,对RhD阴性血型住院患者血型分布特点和用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能更好指导和加强输血科管理工作。在血液库存管理工作中,输血科与血站的信息应得到共享,输血科能合理设置库存,血站能合理调配血液资源,才能满足临床实际用血需求[15]。因此,库存管理不仅是输血科的重要工作,也是输血科和血站共同协作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 付军. RhD阴性患者的输血方法及对策[J]. 中国输血杂志,2013,26(2):167-168.

[2] 庞桂芝,张趁利,娄白敏. 新乡地区Rh血型资料库的建立与管理[J]. 中国输血杂志, 2009,22(8):688-689.

[3] 杨波,米豫飞,孙先玲,等. Rh血型系统的多态性研究进展[J]. 中国输血杂志,2007,20(4):355-358.

[4] 黄海涛. 直抗阳性患者Rh血型D抗原的鉴定[J]. 中国输血杂志,2013,26(2):166-167.

[5] 张艳,方雪晶,符瑶. 孕妇产前抗体筛查检出IgM、IgG抗-E1例[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7):1045-1046.

[6] 王婧,潘家华. 母婴Rh血型不合溶血病的诊治进展[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6,31(2):152-155.

[7] 陈荣仓,陈筱华,林碧,等. RhD阴性血型抗原分析在临床输血安全中的应用研究[J]. 检验医学,2011,26(2):105-107.

[8] 王淑平,陈慧芬,李志强. 孕妇ABO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抗体致新生儿溶血病10例[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7,19(4):340-342.

[9] 邵智利,韩利霞,马德冉,等. Rh血型系统相容性输血在儿科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输血杂志,2017,30(3):281-284.

[10] 王蘭芳,王秀,何刘媛,等. 90例RhD阴性孕妇血型不合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6):495-498.

[11] 王爱红,姜庆芳,郑荣军. 检测RhD阴性孕妇的血清不规则抗体对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意义[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17(1):119-121.

[12] 林甲进,朱碎永,张瑛. D抗原遮断致新生儿RhD抗原假阴性1例[J]. 中国输血杂志,2015,28(8):1055-1056.

[13] 黄琬婷,覃婉元,陈廷寅,等. 长沙市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RhD阴性血型分布特征[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3):97-100.

[14] 吴敏华,陈活强,梁慧晶. 广东省佛山地区患者ABO血型和RhD血型分布规律及用血方案的回顾性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2015(6):600-601.

[15] 刘建萍,张丽娜,王金霞. 输血科血液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1,6(2):270-271.

(收稿日期:2017-09-22)

作者:林淼雄 顾向明 彭明 吴为强 杜国有

第2篇:《输血与血型》说课稿

榆林市第七中学

《输血与血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输血与血型》是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内容。在学生对血液有一些了解的基础上,单独安排一节,虽文字量不多,知识量也较少,却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学生也很感兴趣,获得相关知识的欲望十分强烈。本节内容是对新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全方位体现,因此,在全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类型。 (2)了解安全输血原则

(3)介绍血量和输血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所学的ABO血型知识,尝试“模拟”血型鉴定,并增强动手能力。 (2)通过了解安全输血原则,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3)学会运用本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使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及突破策略: (1)说出ABO血型

突破策略:通过阅读血型的发现和讲解兰德斯坦纳血型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了解ABO血型。

(2)安全输血原则:同型输血

突破策略:通过场景设置,使学生了解同型输血。 (3)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 突破策略:通过公益广告及相关图片,使学生从小树立珍爱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情感。

四、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也听说过血型、输血等名词,但对血型的发现,献血是否对身体有害等内容知之甚少。本段教学面对的是初一学生,他们对生物课的热情高涨,对生活中的事件充满好奇心,而课堂正好提供了机会。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

1、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我采用以下教法:

A、教师引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多媒体,视频中的内容予以恰当的发问,引导学生思考,开拓学生思维,使内容连贯,流畅,学生学起来轻松、自然。

B、分析法: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分析,同样可以给人以直观的印象,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C、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播放无偿献血的多组图片,达到渲染气氛,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

2、说学法:

新课改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学生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因此,本节着重指导学生运用

A、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生参与整个课堂及课下活动,既发挥了集团军的作用,同学们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人合作和交流。

B、信息收集法:课前布置学生回去收集有关无偿献血知识的信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

六、课时分配:1课时

七、教学程序:

本节教学分四大环节进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理清脉络、构建框架——合作探究、学以致用——拓展延伸、关注社会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血型的发现

在复习血液组成成分的基础上,播放的交通肇事图片,引导学生认知血液的重要性,同时提出问题,即输血前问什么要进行验血,由此让学生了解血型的发现及ABO血型。(通过幻灯片中的图片、文字显示发现过程。)

(利用身边的具体事例,使本节课一开始就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生物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

(二)理清脉络、构建框架。 安全输血原则:

A、然后通过列表引导学生说出ABO血型之间的关系,明确输血的原则。 (理清思路,分析总结。)

B、设定意外事故伤员失血被送医院的情境,假设你是接待这个伤者的医生,你该怎么办?(引导学生对输血知识进行拓展,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进一步了解同型输血的原则。)

(三)拓展延伸,关注社会。 无偿献血教育,这是本节的一个重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是本节的重难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帮助学生消除献血的顾虑,通过设计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魅力与重要,体验拯救生命的成就感,激发学生成年后参与无偿献血的决心,认同无偿献血制度。因此我是这样设计展开的:

第一步:通过老师的介绍以及分析让学生回答问题。(学会从书中获取重要的知识并记忆。)

第二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分析然后思考问题,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必答题和抢答题两个过程,老师对部分内容进行分析和延伸出。举例献血狂人杨主银6年无偿献血41次,累计达1万毫升已属违法超常献血。(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抒己见,老师适时给予一些献血常识:让学生从心理上消除对献血的疑虑和误解。)

七、说课小结: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调动学生参与讨论和活动的积极性。教学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特别是献血方面,增强了学生珍爱生命,相互关爱的情感,初步树立了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第3篇:输血与血型

“输血与血型”

九江市同文中学 廖雯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非常荣幸,也很高兴能在九江市生物学年会上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我在2008年全国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华东地区课程改革生物教学优秀课评比中获得初中组优秀课一等奖的一节课《输血与血型》。

本节课是在全省中学生物学教学说课展评活动中,通过评比所选出参加全国比赛的。 在赛前,我所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选定上课的内容,初中三本课本内容非常丰富。我究竟该选择哪一节内容呢?我觉得适合自己最重要,《输血与血型》这段教学内容似乎并不多,但是却与人类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这一点非常适合善于表达情感的我,另外,此堂课内容极少被选用于参加比赛,这样便于我出奇出新,以获得增倍的效果。

框定了内容后便是关键性的问题,如何才能出奇出新?本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获得有关输血与无偿献血等知识,那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去了解这些内容?

本教学设计的一大亮点就表现在通过改良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模拟血型鉴定”是课标中的一个实验,用一些化学试剂来代替各种血型和A型标准血浆、B型标准血浆来模拟血型的鉴定。通过亲自实验后发现该实验可以很好的模拟鉴定ABO血型,却不能模拟鉴定输血原则,这无疑给我泼了一盆凉水。接下来的几天天天在化学实验室打转,去寻找一些不同的试剂,同时可以模拟这2个实验。由于我对实验最终所观察到的现象要求要非常明显,再加上实验室的试剂有限,花了一周的时间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当时的我都萌生了干脆用真正的血液去进行实验的想法,但由于材料不便于获取和保存,使得这一想法很快便被否定了。就在我心灰意冷时,我们同文中学生物组全体老师集思广益,在化学实验老师的配合下终于配制成了完全符合要求的一批试剂,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

这就是我们最终使用的试剂:(见多媒体)

用化学试剂来模拟红细胞与血清相互反应的现象。在准备这个实验的过程中,材料(即化学溶液)的选择是最重要的,选用的化学试剂必须满足在混合为各血型的血液时不会发生沉淀反应,并且要保证B型血只与A型血清混合后有沉淀;A型血只与B型血清混合后有沉淀;AB型血则和两者血清都有沉淀;O型血则都没有沉淀。

可以说通过这2个模拟实验,已经可以让学生们很好的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以什么方式比较好呢?当时我的脑中很快就想到了前段时间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件事:在老桥头一位名叫许俊谷景的英雄,为制止盗贼偷车被砍数刀当场死亡。这件事在当时的影响非常大,我何不把它做一个引子来让同学们去抒发自己的情感。于是我的一个小品“拯救英雄”诞生了。

在小品中以“拯救勇斗偷车贼英雄徐君”为主线,叙述一群普通人(四个菜贩子和一个家庭妇女)和医护人员抢救受伤英雄的故事。那以什么方式来展现呢?我一开始的想法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考虑到赛课时所教学生的情况并不清楚,何况每次课前都须对相应学生进行培训,再加上场面很难控制,万一弄巧成拙可是大问题,于是最终决定先把它拍成小电影,不但可以解决刚才的问题,还可以分段进行播放,以便更好地支撑整个教学内容。通过“在伤者大量失血的紧急情况下,医生为什么不立刻给伤者输血,还要验血呢?”这个问题,使学生学习ABO血型和输血原则等知识;通过“王卫:医生,我身体好着呢,多抽点没关系”这个问题,使学生学习输血和血量等知识,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由于教材上内容有限,我又借鉴了人教的新、旧教材的教学处理建议,结合校本课程,以及九江市血防站的相关宣传资料,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优化了教学内容,以促成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同时结合生活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做了一些改变。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量,教材中是200—300毫升,我结合生活实际将其改为200—400毫升;另外,我还对异型输血做了淡化处理,这是因为在生活实际中,异型输血的现象非常少,同时异型输血还具有较高的危险性,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输血的原则是同型输血,只有在无法进行同型输血时,才考虑异型输血。这样学生更能将学习到的知识用于现实生活。

最后在本节课结束时,通过播放无偿献血图片以及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来增强学生珍爱生命,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初步树立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下面,我就给大家具体看下本节课的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情景、学生小品第一段)

这段小品引发学生思考:在伤者大量失血的紧急情况下,医生为什么不立刻给伤者输血,还要验血呢?——————输血的首要工作是鉴定伤者血型。

从而引出第二个环节:(第一个实验)“模拟血型的鉴定”。

二、模拟血型的鉴定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鉴定伤者徐君及五位好心人的血型

模拟材料:徐君及五位好心人的模拟血液、模拟A型血清,模拟B型血清 实验步骤:

1、取12支干净试管,分为六组,每组2支试管,分别贴上(1)、(2)标签

2、将徐君及另五位好心人血液分别加入六组共12支试管中

3、再在每组(1)、(2)号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A型血清”和“B型血清”。

学生动手实验,老师在这过程发现问题要及时予以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结果:实验现象是很明显的,根据实验原理,学生很容易就可鉴定出六位的血型。

了解了血型的类型,进入第二段场景(多媒体) 该段小品引发的思考:应该输谁的血呢? 从而引出第三个环节:(第二个实验)“同型输血”。

三、模拟同型输血实验 实验目的:在前一个实验的五位好心人中寻找最佳献血者(继续用上一个实验所配置的六个人的血液)

实验步骤:1.取5支干净的试管,分为加入等量五位好心人的血液

2.在5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徐君血液 ( 学生动手实验)

实验结果:(图片展示)

出现了沉淀,即当两个人血液混合时会出现凝聚现象,会引起血管阻塞后果很严重,因此,在选择献血者时一定要保证,献血者与患者的血液混合时没有沉淀现象。

结果:只有王卫的A型血与徐君血液不会发生沉淀,因此得出结论:王卫是最佳献血者。 从而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了解输血的原则——同型输血(多媒体展示同型输血表格) 但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O型血;AB型血的人,除可输入O型外,也可输入少量A型或B型血。但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多媒体展示输血关系表格)

第三段小品(多媒体) 该段小品引发学生思考:身体好,多抽点血是不是没关系?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从而引出第四个环节“血量及献血常识”。

在这个环节,我采取了竞赛教学的方式,设计了相关的十余个问题,通过让学生先阅读资料,再分组进行抢答,并对获胜的一组予以表扬,这样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血量

第四段小品(多媒体)

王卫的血液流入徐君体内后,徐君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记者采访康复后的英雄徐君。

五、情感升华(5分钟)

随着小品的结束,同学们的情感得到升华,此时让学生了解我国有关的献血法规定后,提出“假如你已成年会不会参加无偿献血?”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也纷纷表示虽未成年,但要为社会尽一份义务,献一份爱心。把整堂课推向高潮。

最后,播放无偿献血图片,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中,结束此堂课。

(音乐声响起)我们共同呼吁“在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愿我们能够献出一份爱,让血脉相通,真情流淌,我们依靠,所以我们生存。”

本节课若是凭我一人之力,是难以取得这样的成果,它的成功离不开同文中学生物组每位老师,使他们为我出谋划策,还有省教研室马丽老师、邱伟华老师,九江八中游盛华校长和刘琦老师的具体指导。当然,此堂课还必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导和帮助。谢谢!

第4篇:输血与血型讲课稿

人在大量失血时需要进行输血,那么安全输血的关系如何呢?(板书标题“输血关系”) 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

现在村民们的血型都鉴定出来了,展示在大屏幕上,而受血者阿霞是A型血,那她应该输谁的血呢?(停顿数秒)我听到大家有各种回答,那到底应该输谁的血呢?在这里,能否输血我们首先考虑献血者与受血者的血液混合后是否发生凝集。如果血液凝集了不能流动,就会使得血液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功能全部丧失,从而危及人的生命。

那么哪一位献血者的血液不与阿霞的血液发生凝集呢?同学们有什么办法来检测一下吗?(停顿)现在老师提供给你小试管、滴管以及阿霞和各献血者的血液,利用老师所提供的材料用具,请各小组帮助阿霞设计一个“寻找最佳献血者”的实验方案。 (巡视一周)大家设计好了吗?

请这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设计的?

取一支干净的试管,先加入受血者也就是阿霞的血液大概10滴,接着滴加献血者的血液。这里要注意的是,每滴加完一滴献血者的血液都要震荡并且观察是否发生凝集,记录实验结果。

好了,我们讨论出来“寻找最佳献血者”的具体方案。现在在大家的桌上,分别有一些献血者的血液,大家每组检测以为献血者,看他是否符合要求。大家动手实验,做完请举手,看哪组最快。

(巡视)有的小组已经做完了,非常好。记得每滴加完一滴献血者的血液都要震荡并且观察是否发生凝集。好,陆陆续续都完成了,现在请各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第一小组,你们检测的是谁的?虎娃,那结果呢?第一滴就开始出现凝集。好,请坐。第二小组,村主任的,也是马上出现凝集。下一组,四狗的,一直未出现凝集。王泉的呢,哦?你们的现象和其他几组都不同,怎样呢?加到第二滴时仍没有出现凝集,但到第三滴时开始慢慢出现凝集,也就是经历了一个从无凝集到有凝集的变化过程。最后一个二串的呢?也是马上出现凝集。

根据大家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很快得出结论,谁才是最佳献血者啊?对,四狗。我们看到,阿霞与四狗都是A型血,而其他献血者分别是B型、O型、AB型,你们可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A型血的人只能输A型血,非常好。假设现在受血者是B型血,那又应该接受哪个血型的输血呢?你们能推测一下吗? 那位同学说是B型,他的推测对不对呢?我们要以事实来说话,检测方法还是和前面的一样,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一一检测了。兰德斯坦纳等科学家对安全输血关系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总结的输血关系表。大家首先看到第一行,有发现什么问题吗? 哎,这位同学马上就发现了,我们刚刚才说,A型血的人只能接受A型血,而表格中A型血的人可接受的血型除了有A型以外,还有O型,会不会是弄错了呢?

当然没有,我们再来看看刚刚的实验结果,将王泉的O型血加入阿霞的A型血中,滴加到2滴时没有出现凝集,滴加到3滴时慢慢出现了凝集。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在少量输血时可以输O型血,但是到大量输血时,就还是应该选择A型血。

第5篇:

上一篇:妇产科工作职责下一篇:文明网络和谐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