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在骨伤科患者术后感染的分析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骨科手术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手术时间长、或与重要血管毗邻, 术中渗血较多, 不可避免的需要术中或术后输血。目前输血主要有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两种方式[1], 异体输血可引起很多并发症如艾滋、乙肝、丙肝等的感染, 并且目前血源较为紧张, 使得自体输血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自体输血是采集患者自身血液或术中收集其血液, 再输入患者体内的方法, 具有无免疫排斥、无需交叉配型, 安全的优点[2], 还能解决部分稀有血型患者的用血问题。为了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在术后感染中的相关性, 该院对2011年3月—2012年3月该院骨伤科进行手术的患者异体输血48例, 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68例进行了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骨伤科手术的患者116例。男性63例, 女性53例, 年龄39~97岁, 平均76.5岁。其中采用了回收式自身输血的患者68例, 异体输血的患者48例, 所有患者均为骨伤引起的无肿瘤和心、肝、肾等全身系统性疾病, 术前检查无感染, 无凝血障碍。

1.2 异体血液由广州市中心血站供应

回收式自体输血仪器:京精3000-P血液回收机。由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

1.3 方法

对68例自体输血患者和48例异体输血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查阅手术中及手术后的病程记录以及护理记录, 包括输血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 术后感染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68例回收式自体输血患者共回输血液23 800 m L, 平均350 m L, 最大回输血量800 m L, 最小回输血量150 m L。48例异体输血患者最大输血量是1 200 m L, 最小量是400 m L, 平均是533 m L, 其中有6例由于手术中出血量大, 异体输血的同时也进行了自体回输血。两组输血患者均未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自体输血组出现术后感染肺炎1例, 泌尿道感染1例;异体输血组出现静脉炎1例, 肺炎4例, 术后高热2例, 泌尿道感染2例, 上呼级道感染1例。两组患者输血后感染率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围术期输血对于纠正血容量的丢失, 提高红细胞的携氧能力, 改善微循环, 补充胶体成分和凝血因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是大手术、严重创伤病人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然而对围术期输血的多项研究证实围术期异体输血具有潜在多种危险性。可以感染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及引起溶血反应、过敏反应、输血性紫癜, 发热反应, 非心源性肺水肿等。该研究也发现了异体输血组有2例术后高热的病例, 除了这些传统的已被人们熟知的不良因素外, 还有近年来受到许多学者关注的输血引起的免疫抑制对病人的术后感染也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很多研究表明异体输血会抑制免疫器官生成抗体, 诱发NK细胞活性减低;使巨噬细胞的趋化和对细菌、异物的清除能力下降;减少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 对有丝分裂原刺激反应减弱, 迟发超敏反应受抑;异体血中可溶性MHCI类抗原分子与T细胞抗原结合, 阻止Tc细胞识别外来抗原。异体输血也使NK细胞、脾细胞和Th细胞产生IL-2减少, 单核细胞产生的PGE2增多。IL-2和PGE2均为强烈的免疫调节剂, IL-2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等等这些都会令术后感染显著增加。Argarwal等[3]认为, 输血是创伤病人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唯一因素, 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关。通过相关动物实验表明, 输血诱发的免疫抑制使感染率和病死率增加。该实验研究也显示异体输血的感染率达20.8%, 远远高于自体输血的2.9%的感染率。这也充分说明了异体血输注可增加术后感染风险。所以异体血能不输就坚决不输。

随着人们对输血风险意识的增加, 如何防范异体输血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的风险, 自体输血很自然地被应用于临床手术的治疗。自体输血采用与自身血型完全相同的血液, 杜绝了异体输血的并发症, 目前已被临床广泛接受[4]。回收式自体输血, 是将术野中的血液回收后过滤、离心、清洗, 去除细胞碎片、脂肪细胞等杂质, 然后将浓缩的红细胞回输, 安全便捷。回收式自体输血有很多优点。如血液在很短的时间内回输, 能保证血液新鲜和生物学的完整性, 符合生理规律, 红细胞的活力较库存血好, 运氧能力强, 迅速达到输血目的, 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同时也能够避免手术中因出血过多、过快、血液供应不足、血源缺乏而造成的生命危险, 节约了血源, 保护了国家有限的血液资源。而且该技术通常不需配型及疾病检验, 既节省了抢救时间, 又避免了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误。有研究表明, 回收的血液对患者自身凝血机制的影响很小, 尽可能的保存了其回输后凝血状态[6], 回收血液中的ATP、2, 3-DPG均高于保存血浆, 提高回输后的运氧能力。有报道指出[5], 回收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等成分与新鲜血液相似, 降低输血后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6]。本实验也显示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感染率和并发症都非常低, 也证明了回收式自身输血更安全, 更有效。自体输血能有效地克服了异体输血所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 对患者来说自体血回输不失为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血液保护方法。如果病人没有严重的内脏器官病变、血液内感染及恶性肿瘤, 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献血是受到年龄的限制的,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用血量的显著增加, 完全依靠无偿献血已无法达到用血量的要求。输血技术是救人的方法, 同时也是各种致病物质的媒介, 而自体输血技术无需疾病检疫, 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安全性[7]。该研究显示自体输血应用于骨伤科手术中可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减少术后感染, 安全可靠, 且节约了血液资源, 使用价值较高, 在当今血源高度紧缺的情况下,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在骨伤科术后感染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该院骨伤科进行手术的患者, 其中对回收式自体输血68例, 异体输血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回收式自体输血患者共回输血液23 800 mL, 平均350 mL, 最大回输血量800 mL, 最小回输血量150 mL。48例异体输血患者最大输血量是1 200mL, 最小量是400 mL, 平均是533 mL, 其中有6例由于手术中出血量大, 异体输血的同时也进行了自体回输血。两组输血患者均未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自体输血组出现术后感染肺炎1例, 泌尿道感染1例;异体输血组出现静脉炎1例, 肺炎4例, 术后高热2例, 泌尿道感染2例, 上呼级道感染1例。两组患者输血后感染率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自体输血应用于骨伤科手术可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减少术后感染, 安全可靠, 且节约了血液资源,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回收式自体输血,异体输血,骨伤科,感染,免疫抑制

参考文献

[1] 陈绍洋, 朱萧玲, 张英民, 等.自体输血及其临床应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5, 20 (6) :54-56.

[2] 王丽华, 赵砚丽.陈伯銮.回收式自体输血的研究概况及进展[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4 (35) :308-310.

[3] Agarwal N, marphy JG, Gaytea G, et al.Blood transfusion increases therisk if infe ction after trauma[J].Archsurg, 1993, 128 (2) :171.

[4] 夏杰华, 黄文起, 肖亮灿, 等.围术期自体输血综合措施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1, 17 (6) :300-302.

[5] Nitescu N, Bengtsson A, Bengtson JP.Blood salvage with a continu-ousautotransfusion system compared with a haemofihration system[J].Perfusion, 2002, 17 (5) :357.

[6] Valeri CR, Dennis RC, Ragno G, et al.Survivalfunctionand hemolysisofshed red blood cells processed as nonwashed blood and washed red-blood cells[J].AnnThoraeSurg, 2001, 72 (5) :1598.

[7] Kooby DA, Stockman J, Ben-Porat L, et al.Influence of transfusions onperioperative and long-term outcome in patients following hepatic resec-tion for colorectal metastases[J].Ann Surg, 2003, 237 (6) :860-869.

上一篇:新媒体环境中有效教学设计的研究——以高职公共课程《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为例下一篇:前列地尔对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