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总结

2023-0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光流逝着,岁月沉淀着,在众多个日夜中,我们辛勤的工作,换来了一份份工作佳绩。回首看每个阶段的工作,都有着独特的成长点,应当写一份工作总结,作为自己工作路上的前进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总结

乡镇政府职能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中体现

【摘 要】本文分析了乡镇政府职能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中面对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政府职能

为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一条农村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的路子,国家环境保护部、财政部于 2010 年在全国启动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整治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以及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等 5 个方面。

1.乡镇政府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中面对问题

1.1根本问题

根本问题是乡镇政府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中的角色。一方面,在环境治理的脉络中,地方政府首先是国家权力的代理人。它的责任是完成治理工程分解的治理目标、任务,支配国家有着再分配性质的环境治理投资并对上负责。另一方面,作为地方经济主导者的地方政府还是经营地方发展的主角。地方政府独立的利益诉求成为其在项目运作中进行行为选择的主要参照。因此, 地方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扮演双重角色。此时,政府在利益诉求中职能发生了扭曲。这给当地的环境带来许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亦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带来很多盲目性。

1.2项目落实中遇到问题

目前各乡镇都还没有建立相应的环保管理机构,缺乏环保专业人员,加之乡镇及村级财力大都比较困难,拿不出资金来支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以及取得的实际效果来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选址问题、占地问题、设施运行与管理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等。

2.乡镇政府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中的对策

2.1乡镇政府上报方案需科学、准确

实施环境连片整治前需要编制实施方案,乡镇及村按照审批的方案来实施。但是很多实施方案脱离实际,导致最后项目落实不了或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如有大型沼气项目用于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治理与综合利用,但与村对接时本村实际情况为无集中式畜禽养殖,导致该大型沼气项目最终无法实施。另一方面为是环保设施的处理能力与污染物排放量不相适应。如污水处理站收集不到相应处理能力的污水量,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如乡镇政府上报的方案是在详细的调查了解、现场踏勘、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那么这些情况都是可以避免的。乡镇政府在调查、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应重点摸清示范区域的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现状、畜禽养殖现状、饮用水源状况、环境污染及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现有的环保设施情况等。乡镇政府摸清这些情况,再将此上报至方案编制部门,使其在充分掌握上述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使方案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适用性和易操作性,做到即解决了突出环境问题又充分地发挥了资金效益。

2.2乡镇政府应科学选址

环境整治工程的选址很重要,选址不当则可能带来负面影响。选址基本靠乡镇政府协调,环保部门在乡镇政府选址确定后会绘制定界图等相关图件、办理一系列相关手续。但当项目兴建、建设资金投入后方发现选址并不适合预建项目,造成前期投入浪费。某镇项目村选址确定后找有资质部门绘制定界图,后因土地征占问题项目不能落实,只好从新选址,从新绘制。

在确定选址前,乡镇政府应从农村环境治理的实际问题出发, 做好调研工作, 深入到农民、农业和农村生产与生活中, 广泛听取农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收集农村环境治理的一手资料,并有效地借助环境管理部门、环保专家的力量,在涉及相关利益的多方主体共同参与讨论协商的前提下,选定合理可行的位置。

2.3乡镇政府应监督工程质量

环保设施的设计和施工专业性比较强,其工程质量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其处理效果。目前,农村环保设施的建设一般都是由小型环保公司来承担,设计及施工水平良莠不齐,甚至有些设施是由乡镇当地的“建筑队”来施工。乡镇政府对工程质量缺乏监管,质量出现问题。结果成了形象工程、摆设工程。这一方面浪费了资金,不能够充分发挥资金效益,另一方面也不能够发挥应有的环境效益。

其根本应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地方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乡镇政府职能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建设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为村民服务方面。在改革开放进入成熟期之后,乡镇政府应当加强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为主的职能。乡镇政府至今仍侧重经济职能,而忽略了公共服务的职能。只有乡镇政府把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放在首位,才能尽到监管责任。

具体操作首先在前期招标中应对环保公司进行仔细的甄别和筛选,选择有实力、信誉好的公司参与项目建设。在项目招标时,应特别注重考察公司的技术实力、农村环境治理的业绩以及信誉等。乡镇政府请环保专家对环保公司的设计图纸进行认真审查,尽量采用技术经济可行、投资省效率高、好维护易管理的工艺。

其次各乡镇一般都设有村建服务中心(或村建站), 可将村建服务中心纳入乡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专班的成员之一, 明确要求其负责对项目施工进行质量监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保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的工程质量。

2.4乡镇政府应积极探索农村环保设施运行维护的长效机制

要使环保设施长期稳定地运行,使其能够长期发挥效益,就需要对设施进行良好的管理和维护,而这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资金来作保障。目前各乡镇亟需建立相应的环保管理机构,配备环保专业人员,及相应的财力支持。但是目前各乡镇没有相应专业人才,拿不出资金来维持环保设施和垃圾车等设备的运行,这必然使设施的运行效果和环境效益大打折扣。

其根本在于政府政绩考核制度。应将环境治理的任务、目标纳入乡镇政府的政绩考核范围。乡镇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力不从心”,在于乡镇政府政绩考核机制围绕着GDP指标。在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动下,乡镇政府很容易将有限的财力、物力投入到短期效益中。因此,要改变农村环境现状,必须改变现有的与环境政策不协调的政绩考核制度,否则,再完美的环境政策在现实利益面前也只是一纸空文。

由于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 农村环境管理的体制还未建立起来, 现阶段某县已可在这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在每个乡镇政府明确一名副职分管环保工作,并至少配备一名环保专职干部。县镇府实行农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县党委、政府与乡镇签订农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将农村环境保护作为考核乡镇政绩的重要内容等。

乡镇政府应多渠道解决运行资金问题。大部分乡镇财政都比较困难,无法落实环保设施运行维护的所需经费。应向中央和省级财政不仅申请建设资金,更需要申请运行资金。多措并举, 多渠道解决农村环保经费严重不足问题。

3.结论

我国农村环保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历史欠账较多,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也是新生事物,需要探索和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很多。乡镇政府在扮演国家着权力代理人和地方经营者双重身份,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中需认清责任。笔者分析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乡镇政府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力求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作者:于波

第2篇: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作为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发展生态经济应是其法律内涵。其中的政府责任源于环境公平和客观实际的需要,公众参与则应定位于优化政府运行和公众利益诉求的表达。同时,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禁止污染转移等相关环境法律制度需要完善。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法律内涵;政府责任;公众参与

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是现阶段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农村环境的有效载体;是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建设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的重要基础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细胞工程。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与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密切相关,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其良好的运行需要法制的保障。为此,本文拟对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若干法律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构建完备的环境法制。

一、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的法律内涵

2000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明确提出要把城乡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2001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全国启动了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截至到2008年4月已先后命名了七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第一批国家级生态村,其中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共629个,国家级生态村共24个。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提出的加强生态省(市、县)和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要求,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关于加强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全国要创建2000个环境优美乡镇和1万个生态村。与此同时,各地也纷纷开展了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的建设活动。为此,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专门制定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试行)》(2002年)和《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标准(试行)》(2006年),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基本条件和考核指标。这些基本条件和考核指标从形式要件上指出了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的努力方向,如国家级生态村创建考核指标包括了经济水平、环境卫生、污染控制、资源保护与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这对美化村容镇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环境保护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相对于全国4万个乡镇和数十万个行政村来说,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不同,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国家级生态村标准的要求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除了要考虑形式要件外,更要注重实质内涵。

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的实质内涵就是发展生态经济,其法律化即是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的法律内涵。所谓生态经济,又称绿色经济,是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的经济活动形式;是一种充分体现自然资源价值和生态价值、与环境和谐、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也是一种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有机结合、市场化和生态化有机结合的良性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经济是生产不断发展与资源环境容量有限的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形式,是生态和经济并重、双赢的经济形式。生态经济的本质,就是把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依托的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统一体,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的再生产,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当前,农村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经济仍在走传统的发展之路。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为了解决农村的贫困化问题,国家开始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农业生产及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增大,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农村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协调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方面,发展生态经济是农村脱贫与环境保护一体化的必由之路。这是因为:传统的经济发展之路只强调了发展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它虽然可以在一定时期改变农村的贫困局面,但最终却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经济则强调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经济规律,强调生态资本在经济建设中的投入效益,要求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核心,把区域内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的恢复与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多种组成要素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察、统一规划、综合建设,要求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全面协调,达到生态经济的最优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最终解决农村的贫困化问题。由此,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必须把发展生态经济确立为其法律内涵,从而为创建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打下良好的基础。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建设以发展生态经济作为其法律内涵,有助于全国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乡镇和行政村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建设,努力争取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国家级生态村标准的要求。

二、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的政府责任

随着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保护已逐渐成为现代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农村环境保护在中国的整体环境保护中具有基础地位,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是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关键措施,这其中政府承担着重要责任。

(一)政府承担建设责任的原因

1、环境公平正义的需要。公平正义是社会的首要价值,对人类而言,环境领域的公平正义是最基本的,因为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客观基础。维护环境公平正义是政府当然的职责,其实现与否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当代中国社会的典型特征是城乡二元化结构,这一特征在计划体制时代被进一步固化为城乡二元化体制,其虽然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系统的扩张,但代价却是农村的发展滞后和城乡系统的对立,从而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基于此,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中央作出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城乡协调发展不仅仅是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城乡环境保护也要协调发展。中国的环境保护及其立法长期深受城乡二元化体制的影响。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

的中国环境保护立法虽然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仍突出表现出大中城市利益中心主义和大中企业中心主义的特征。政府更多地关注大中城市的环境保护需要,对农村环境保护则重视不够,从而导致城乡环境问题解决的分离;现实后果就是在城市环境问题尚未很好控制的同时,农村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公平和正义受到影响。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居住在农村,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环境利益。因此,从维护环境公平正义出发,政府在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中应承担责任。

2、客观现实的需要。中国环境保护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政府自上而下推动进行的,这一点与西方发达国家环境保护运动自下而上地开展有着根本不同。在中国的环境保护中,政府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由中国的现实国情决定的。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这是因为,一方面,农村群众的整体环境意识有待提高。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符合农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但在短期内可能要涉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利用的重新规划等,从而对一些群众的现实利益造成影响;加之许多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还面临着脱贫的压力,发展经济的冲动往往造成了环境的损害。另一方面,农村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尚不能适应发展生态经济的需要。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的法律内涵是发展生态经济,而生态经济的发展需要科技的支撑,但目前农村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还不高,一些地方文盲率较高。所以,根据客观现实的需要,政府在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中应承担责任。

(二)政府承担建设责任的性质

政府从其产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一定的职能。“近代社会,随着政治社会化历程的启动,政府的阶级统治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开始了此消彼长的运动……尽管政府的统治职能依然存在,而社会管理职能却不断地增强和膨胀,从而使政府的统治职能呈现出弱化的趋势,以至于在今天,人们从常规的政治生活中,往往看到的是政府在社会管理中所发挥的突出作用。”早期,在环境法功能定位局限于解决“市场失灵”的情况下,环境领域的政府责任是较为单一的,对行政相对人的管制是政府的主要环境责任。但随着环境法功能定位的调整,政府环境责任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管理责任仍是必要的,在特定情况下可能还要加强;另一方面服务责任逐渐成为主流。

在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中,政府虽然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但其责任的性质主要是服务责任。原因在于,在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中,公众的主要环境公共需求是政府的服务,这其中包括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经济的科技支撑和环境教育等方面。满足公众的环境公共需求是政府的责任。由于环境具有供给的普遍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所以环境是典型的“公共物品”。对于公共物品,市场或私人是不能或不愿提供的,只能由政府负责提供。所以,现代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已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只有服务最多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政府公信力才会高,才能获得公众的信任。因此,在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中,政府有责任通过提供更多的环境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来满足公众的环境需求,以解决长期在此领域的欠账,如相关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唯有如此,才符合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三)政府责任的配置

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中政府责任的构建需要制度的保障。“在将公众合理的公共服务需求确认为公民的公共服务权利的同时,规定政府应当承担起相应的保障公共服务供给的法定职责,这就建构起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共服务供求关系。”这其中的关键就是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中政府责任的配置。现代政府本身都存在着一定的架构。从纵向结构看,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中政府责任的配置,就是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环境职责的配置,但如何配置则要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能力。

1、中央政府的责任。中央政府具有较强的政府能力,且某些政府能力是地方政府所不具备的。因此,中央政府应承担地方政府所不能承担的环境责任,如发展生态经济所需要的重大科研支撑的研发、普及性的环境教育、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中跨地区的基础性环境设施等;同时,对地方政府承担的环境责任,一方面要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在其能力不足、难以履行时要给予帮助。

2、地方政府的责任。《环境保护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第16条)从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的实际出发,地方政府应比中央政府承担更多的具体责任,如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的规划、发展生态经济的具体落实、农村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本行政区域内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等。但地方政府作为一个统合的概念,其本身还具有一定的层级性。在我国,地方政府共分为四个层级,即省级政府、市级政府、县级政府和乡级政府;各层级地方政府之间在政府能力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中,政府责任承担应有所区别。一般而言,省、市政府由于政府能力较强应承担较多的提供环境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责任,而县、乡政府只提供必要的环境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乡镇和村清洁的饮用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等。

三、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中的公众参与

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作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举措,其实现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了保证政府的作用外,还要强化公众的参与,唯此才能构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公众参与的定位

当代环境法的一个重要发展就是强调公众参与到环境立法、执法和司法的全过程,这是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环境民主原则的体现。在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建设中更应贯彻环境民主原则,积极推动公众的参与,但这首先涉及其定位问题。

公众参与在整个中国环境法治建设中地位一直不彰有其历史原因,这个历史原因就是专制主义的法文化传统。专制主义的法文化传统虽然是历史的,但其影响却弥漫至今。由于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专制主义,所以中国有着迥异于西方的法文化传统,如尚“礼”、鄙“诉”、重“刑”、轻“民”等,从制度化的历史来看,对普通民众强制性的规制成为主流。所以,传统的家长制在法律上往往表现为过度的“父爱主义”。国家主义成为专制主义法文化传统现实存在的缩影。法文化传统是历史沉淀的产物,要消除其影响并不容易。在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进程中,政府一直居于主导性的地位,并且由于现实的需要这一特质还会保持较长的时期。但现代社会正在从管理走向治理,要实现良好的治理即善治,必须加强公众参与。这一点在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中至关重要,因为政府的能力是

有限的。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会必然会涉及广泛的利益冲突,如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等,面对这些公益与公益、公益与私益、私益与私益之间的冲突,政府并不是最佳的裁决者。公众参与“实际上就是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善治的过程就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表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友好合作,它有赖于公民自愿的合作和对权威的认同,没有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合作,至多只有善政而不会有善治”。由此决定了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中公众参与的定位是:一方面公众参与并非是对抗政府的机制,而是优化政府运行的机制;另一方面公众参与是公众利益诉求的表达机制,尤其对农民这一弱势群体而言,它有助于实现环境公平和正义。

(二)公众参与的方式和途径

与城市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相比,农村环境保护中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中公众参与的方式和途径有着自身的一些特殊性。

1、公众参与的方式。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中公众参与的方式可以分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所谓直接参与,就是农民不借助其他力量亲自参加有关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的事务活动;所谓间接参与,就是农民借助其他力量参加有关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的事务活动。根本上,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由于直接关系到当地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应该鼓励农民的直接参与。但在现实中,限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民的间接参与也是必要的。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中农民间接参与所借助的力量,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可能像城市地区那样依托于一般性的民间环保组织,而必须依托其他的力量即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第2条)由此在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中,公众参与的方式应实行村民自治与环境保护的一体化。

2、公众参与的途径。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指出:“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检举和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强化社会监督。”

以上这些都可以成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中公众参与的途径,此外,还可以通过协商来进行。协商不同于对话、讨论和一般的交流,它强调理性的观点和说服,而不是操纵和强迫。“公共协商是政治共同体成员参与公共讨论和批判性审视具有集体约束力公共政策的过程。这种协商过程基于政治谈判或契约交易,同时受公共利益责任的支配。”公共协商的主要目标不是狭隘地追求个人利益,而是利用公共理性寻求最大程度地满足所有公民愿望的政策。

(三)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中公众参与存在两个现实问题:一是公众参与不足;二是公众参与不当。

1、公众参与不足。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中,公众参与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公众参与不足,即农民对有关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的事务活动参与不够。究其原因:一是农村群众的环境意识不高,加之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许多人有“搭便车”的想法,在许多事务活动中存在等和看而不是积极参与的现象;二是相关法律权利的赋予尚不完备,公众的环境知情权、环境表达权和环境参与决策权在环境立法中并不明确。因此,必须普及环境教育,提升农村群众的环境意识,完善环境立法,赋予公众相关法律权利,才能解决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中公众参与不足的问题。

2、公众参与不当。与公众参与不足不同,公众参与不当是公众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是基于公民的责任感,不是出于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而是只考虑自身的现实利益,有时甚至只是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从而采取非规范化、非程序化的参与方式。农村群众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对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中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冲突以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冲突有时把握不当,从而在公众参与过程中可能出现参与不当。因此,要加强文化教育和法制教育,同时要切实考虑农村群众的实际利益。唯此,才能解决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中公众参与不当的问题。

四、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中的相关制度完善

(一)土地规划制度

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需要对土地的利用进行全面的规划,使其符合发展生态经济的要求。现行土地规划制度主要体现在《土地管理法》中,其中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17条)“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划分土地利用区,明确土地用途。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划分土地利用区,根据土地使用条件,确定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并予以公告。”(第20条)上述规定要求乡(镇)土地规划要划分土地利用区并明确用途,这对于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的建设是必要的。但当前在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的过程中,面临这样一个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即对已存在的不当土地利用进行重新分区,从而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使其土地用途适应生态经济的要求。因此,现行土地规划制度应对土地利用重新分区作出规定。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土地利用进行重新分区时,应考虑对原土地使用者的损失给予合理的补偿,切实保障相关个体的私益,从而促进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的建设。

(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环境法的基本法律制度,对于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可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促进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中生态经济的实现。2002年通过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第2条)据此,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包括规划和建设项目。这其中,开展规划环评是《环境影响评价法》立法的主要目的。但现阶段有关规划环评尚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在战略环评方面,对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带来消极影响。为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应健全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从环境角度在区域发展定位、产业布局、行业结构上提出要求。只有在规划层面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才能对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禁止污染转移制度

当前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着结构升级,同时,城市环境保护的力度在加强。在此背景下,城市向农村的污染转移不断显现,这对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是一个严重的外部威胁。因此,必须强化禁止污染转移制度。禁止污染转移制度,在现行多部环境法律中都有体现。如《环境保护法》规定:“任何单位不得将产生严重污染的生产设备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使用。”(第34条)《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国家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设备实行淘汰制度……依照前两款规定被淘汰的设备,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第19条)《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国家对严重污染水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严重污染水环境的落后设备实行淘汰制度……依照前两款规定的被淘汰的设备,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第22条)《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研究、开发和推广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危害性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公布限期淘汰产生严重污染环境的工业固体废物的落后生产工艺、落后设备的名录……列入限期淘汰名录被淘汰的设备,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第28条)但上述规定缺乏对城市向农村转移落后生产工艺和落后设备的具体规定,结果导致许多乡镇和村落为了发展经济,从城市接收了产生严重污染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对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

(四)其他法律制度

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需要完善的环境法律制度还包括有关经济刺激制度和环境审计制度。在经济刺激制度方面,政府应加强对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的财政扶持和技术援助。为此,应实施政府优惠贷款、减税和无偿转让有关技术等经济刺激方面的措施。在环境审计制度方面,应加强对政府的环境绩效审计,重点关注在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中政府环保资金投入、管理、使用情况,环保政策落实和环保目标实现情况,并就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完善环保政策措施提出建议。

(责任编辑:周振新 朱 蓓)

作者:张建伟

第3篇:以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为契机全面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摘要:

通辽市扎鲁特旗鲁北镇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国家级环境优美镇,通过几年的创建和后续建设,带动了全旗农村环保工作的整体提升,本文通过五个方面的分析阐述了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镇带来的显著效果,为全面提升农村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建; 优美乡镇; 提高; 农村环境质量

To create the beautifulenrironment township work as au 

opportunity to improre the rural enrironment quality

Chang Hongli

(Tongliao city Jayudqi enr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Inner Monglia 029100)

[HS)]

Tongliao city zaluteqi Beizhen is the first conntriesto the lnner mongoliaalltonomous region enrironment is beautiful town, through years of creation and subsequent construction,drire the quanqi rural enrironmental protectionwork of the ascent of the whole,this paper through,the fiiive aspects of analyses the enrironment is beauti fultownbuilding national profound effects for the comprehensire upgrade rural enrironment,toproride the reference

Key words:

create; graceful raiserural; villages and towns; enrironment quality in rural areas



近年来,我旗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鲁北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镇工作为重点,全面加强农村环境建设与管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到2010年底,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0亿元,是2005年26.4亿元的四倍多,年增长33%;财政收入完成8.5亿元,年均增长4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621元和12600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2416元和5575元。四项指标均创扎鲁特历史最好水平。全旗的森林覆盖率由2002年的22.25%提高到现在的30.1%,其中鲁北镇森林覆盖率达41%。农村牧区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便资源转化率、农膜回收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达到了国家的标准。城镇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5%;主要街路绿化普及率、清洁能源普及率和集中供热率分别达100%、95%和60%,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观。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全旗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 加强宣传,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创建工作要搞好,宣传教育最重要。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好环保宣传,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一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电影宣传主渠道作用,组织环保专题影片、电视专题讲座、领导专题讲话,在镇区主街道设立永久性环保宣传标语,营造创建氛围。二是举行环保培训。对干部抓环保国策、政策法规培训,增强他们搞好环保工作的责任心、事业心;对污染企业职工,分行业抓“三废”治理操作技术培训,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意识,提高专业工作水平。三是组织专题活动,结合创建绿色学校等工作,在中小学校举行环保知识讲座、征文比赛、知识竞赛,让学生学习掌握环保知识,参与环保宣传教育。目前,全旗创建绿色学校28所,其中自治区级绿色学校2所。环境教育成为全旗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必修课。四是抓好“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以一年一度的“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精心组织全旗上下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全社会动员,人人珍惜环境,关爱生命,维护生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 加大投入,全面启动城镇建设

几年来,在鲁北镇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城镇建设突破年”活动,实现了城镇建设与管理工作新突破。一是实施了主街主路改造工程。筹集资金4000多万元,完成了主街主路的路面改造、亮化等工程。并实现了改造路段内的网通、铁通、联通、线务段、有线电视等管线地下铺设。二是实施了排污排水管网建设工程。投资600余万元,完成了主街主路的雨水管道和排污管道的铺设工程。同时争取国债项目资金和地方匹配资金3900万元,开工建设了日处理1.5万吨的鲁北镇污水处理厂,现在已投入试运营。三是实施了百巷整治工程。鲁北镇百巷综合整治工作是旗政府向群众承诺的办好事实事之一,也是“城镇建设突破年”活动的主要内容。驻镇90多家单位每年投入50多万元包联整治中小巷100条,重点解决清障通巷、排水保洁等问题,现镇区内保洁面积已达到176万平方米。四是实施了绿化美化工程。按照“一街一树,一路一品”的要求,完成了鲁北镇“主街主路、三个出口、两个广场”绿化任务,鲁北镇人均绿地面积达到了16平方米。五是实施了城镇管理包联工程。采取以六大班子领导、街道长、旗直部门为成员单位包街路的形式,集中开展了以主街主路为重点的市容市貌整治活动。规范了道路交通摊点设置等秩序,严格落实了门前“三包”责任制,镇容镇貌有了很大改观。六是实施了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大力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的创建活动,增强了广大干部和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营造了环境优美、卫生清洁、秩序井然、崇尚文明的社会环境。鲁北镇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命名为第五届创建十星级城乡工作先进单位,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人事部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

3 加快生态建设步伐,逐步改善生态环境

坚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不断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投入,全国打造生态扎鲁特,这是全旗上下形成的共识。从2000年开始,扎鲁特旗陆续建立了罕山、荷叶花湿地等32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小区,其中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处,市级保护区9处,旗级保护区21处,总面积达32.4万公倾,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18.5%。从2002年开始,实施了以全面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的封山育林育草、封沙育草、禁牧舍饲工程,全旗113万公倾的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而且有效促进了畜牧养殖主导产业的迅猛发展,2005年全度大小畜存栏突破了300万头只,比“九五”期末翻了一番,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发展的“双赢”。鲁北镇从2000年开始,把每年的4月份定为全镇“绿色行动月”,并以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为突破口,突出城防林、村屯绿化、防沙治沙三项内容,完成植树造林、种灌种草15万亩,有效地改善了城区周边环境。

4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环保型产业建设

为改善城镇和农村环境,提高城镇居民和农牧民的生活质量,在全旗大力提倡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环保型产业建设。一是实施了生态家庭牧场建设工程。在牧区大力推广和建设生态家庭牧场,实施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走科学养畜之路。到2010年底,全旗建设高标准生态家庭牧场870处,全旗每年调制“三化两贮”饲料3.3亿公斤,使全旗秸秆转化率达到93%,基本实现了秸秆过腹还田。二是实施了牲畜改良工程。为实现农牧民增产增收,本着“提质、降耗、增效”的原则,在广大农村牧区加快了畜种改良步伐,全旗每年冷配母牛达到8万头,完成绵山羊人工授精25万只。现全旗拥有良种及改良畜284.12万头只,改良率达94.7%。四是实施了畜禽粪便处理工程。对于城镇附近的规模化养殖场所产生的畜禽粪便,进行集中存放处理,经发酵后主要用于做肥料。现正积极争取国家项目,筹建有机肥加工厂,用畜禽粪便制作有机肥。经过几年努力,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处理率已达到96%,有效地降低了养殖业畜禽粪便的污染。同时由于耕地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使耕地土壤环境得到改善,减少了化肥的污染。四是实施了有机绿色农产品工程。以绿色有机产业为主线,进行大规模种植业结构调整,全面推行优质、高产、高效、无污染的农业生产技术。共建设优质玉米基地村20个、面积15万亩,建设优质绿豆基地村30个、15万亩,建设优质大豆基地村20个、10万亩,同时还建设欧盟认证的有机农产品基地5万亩。2005年全旗共出口农产品8000吨,出口创汇600万美元。五是实施了清洁能源推广工程。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在广大农村牧区大力发展沼气池建设工程。今年从山东德州引进新型自动底层出料永不换料沼气池生产技术和设备,成立了沼气生产责任公司。该沼气池是经国家农业部、国家产权局、国家专利局认可批准推广的专利产品,年生产能力1400台,现在鲁北镇周边地区已安装使用58台,正大力向农村牧区推广。在城镇,大力推广型煤和提高城市气化率。现城镇餐饮业型煤利用率已达45%,城市气化率达到54%,大大改善了城镇大气环境。六是农村改水改厕工程。通过国家项目支持实现村镇饮用水合格率95%;改厕、建厕共66687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5%。

5 严格把关,提高环保管理水平

一是抓建设项目初审把关。在发展工业上,严格执行环保审批和“三同时”制度。凡国家明令禁止的污染项目,无论效益好坏,坚决不批;凡与环境规划不相协调的企业,无论市场前景如何,坚决避免再走“先上车,后补票”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二是抓环保执法检查。严格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督促“三废”治理。为了了城镇周围的生态环境,扎鲁特旗实施了矿山环境治理工程。2003年至2010年,依法关闭了国道304线和省际大通道周边可视范围内的污染防治设施不合格、未进行竣工验收的12家小采石厂,责令其搬迁到旗里统一规划的采石地点,并对已经造成的生态破坏填坑覆土,限期恢复植被,关闭了其他企业(小煤矿)115家。辐射和带动了全旗农村牧区环境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干部学习读本) .2007-05-20.

[2]欧阳重辉.现代环境保护管理与执法规范化实务全书.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6,(3): 1478-1480.

[3]赵廷宁,丁国栋,马履一.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1-15.

收稿日期:2011-07-19

作者简介:常洪理(1984-),男,畜牧师,现任扎鲁特旗环保局副局长.

作者:常洪理

第4篇: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总结

福鼎市嵛山镇 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活动

工 作 总 结

福鼎市嵛山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十月

嵛山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总结

近年来,嵛山镇党委、政府深入实施‚生态立镇、旅游兴镇、海洋富镇‛战略,围绕建设海岛生态旅游名镇目标,积极开展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工作。2009年,镇党委、政府根据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嵛山生态优势,提出了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的目标,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在2009年6月召开的嵛山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嵛山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实施方案》,对创建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和科学规划,使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工作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近年来,全镇上下紧紧围绕创建目标、创新创建理念、整合创建资源、落实创建措施,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创建任务和创建指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力推进了全镇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生态文明水平的提升,促进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将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镇情概况

嵛山镇地处福鼎市东南海域,是全省十二个海岛建制镇之一,由大嵛山、小嵛山、鸳鸯岛等11个大小岛屿组成,总面积28.3平方公里,简称福瑶列岛,为闽东最大列岛,下辖有芦竹、马祖、鱼鸟、东角、灶澳五个行政村,总人口5600多人。

嵛山岛气候宜人,物产丰饶,风光旖旎。岛周边海域是著名的闽浙渔场,水生生物种类繁多,共有海洋鱼类700多种,盛产黄瓜鱼、石斑鱼、鲈鱼、丁香鱼、毛虾、虾皮以及黄笔架、贻贝等各类珍稀贝类动物。岛上旅游资源丰富,山、湖、草、海景观在此浓缩,有誉为‚南国天山‚的万亩草场、神奇秀丽的大小天湖、大使岙百倾金沙、鸟岛、红纪洞山、海蚀地貌等自然景观,有大使宫、妈祖宫、天福寺、羊鼓尾军事遗址等人文景观,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太姥山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

‚中国最美的十大岛屿‛之一,2009年被列入福建省20个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之一,是一处绝佳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改革开放以来,嵛山岛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岛上具有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镇村二级渔港体系,有初步健全的环岛水泥公路,岛上出行方便;进出岛交通便捷,有旅游快艇及固定航班客轮;岛上水、电、通讯等设施齐全,用水用电保障,通讯便捷。随着山海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国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9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301亿元,农业总产值8358万元,海产品总产量1650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6190元。

二、创建主要做法及成效

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是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大措施和重要载体,也是促进小城镇环境建设,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组织形式。为此,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项工作致力从促进滨海渔业旅游强镇建设和提升海岛生态环境出发,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全镇形成了‚党政领导、部门分工、环保监管、企业治理、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新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掀起创建热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抽调农业服务中心、林业站、国土所、村建所、文明办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指派专门人员和配备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组成创建工作办公室,分管副镇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开展创建的日常事务工作,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制度,促使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二是明确创建目标。根据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活动考核标准,结合本镇实际,制定《嵛山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实施方案》,并与各村签订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规定每半年召开一次以上的环境保护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建立健全有关环境保护档案资料和管理制度,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列入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三是落实创建经费。我镇将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列入镇财政预算,在镇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优先安排资金用于创建工作。经费的落实全面促进创建宣传工作、专项整改工作、环保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乡村绿化工作以及各项指标的达标整治,保障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深化环保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宣传教育工作的好坏是创建工作成败的关键。近年来,我镇坚持不懈地抓好环保宣传工作,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一是通过宣传栏、墙报、标语、横幅、宣传画、宣传单进行创建工作的广泛宣传。二是在公路沿线设臵生态环境、生态资源保护宣传牌。三是抓好三个层面的环保和生态教育培训工作。第一层面以学校为阵地,进行生态知识、环保知识教育;第二层面以劳动保障所为主力,对劳动力进行宣传;第三层面以渔业协会为阵地,对村干部、渔民进行培训。四是创新宣传载体,在学校开展‚绿色家园‛宣传活动;在农村党员中开展‚创建我先行‛的倡议活动;镇妇联、团委开展清除白色垃圾等环保活动。随着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创建活动所带来的好处。‚保护就是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人都是生态资源‛的氛围逐步形成,群众对创建环境优美乡镇认知度越来越高,对全镇的生态环境满意率达90%以上。

(三)强化措施落实,扎实有序推进创建活动

镇党委、政府高度认识到只有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促进乡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是为人民群众办

实事好事。为了把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我镇认真按照上级要求,通过大手笔抓环境规划,大投入抓环保设施建设,大动作抓环保管理,大声势抓环保宣传,使干群环保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海岛环境面貌进一步优化,环境设施不断完善。全岛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辖区生态环境良好,地表水、空气、声环境质量均达到环境规划要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3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1.2%,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93.8%,农用化肥施用强度、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均控制在标准之内。

1、建立良性循环的农村生态环境

(1)整治环境卫生。深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加大环卫设施建设力度,投入30多万元建设垃圾焖烧炉及各村垃圾集中清运点,在集镇主要街道及各村中心位臵放臵垃圾桶;加大环卫清扫保洁队伍建设,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督促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整治‚六乱‛现象(乱倒垃圾、乱摆放、乱停放、乱拉挂、乱张贴、乱堆放)。按照‚经商归店,摊点归片,广告归栏,停车归点,建筑归线,垃圾归场‛的要求,实行重点整治与全面整治相接合的原则,从解决‚乱设摊点、乱倒垃圾、乱贴广告‛入手,共清理摊点10多家,镇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2) 开展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活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镇参合率达到95%,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的卫生条件。实施‚两管五改‛工程,水冲式公厕普及率达80%,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70%。

(3)严格控制空气和噪音污染。严格控制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禁止露天焚烧落叶、秸秆、垃圾等违法行为,全镇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加强对夜间建筑施工管理和集镇区内汽车高音喇叭鸣笛,将集镇区内噪声值控制在55dB(A)以下。

(4)创建‚绿色乡镇‛。发挥我镇生态优势,依托我镇良好的自然条件,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工作部署,加大我镇生态景观林的造林力度,突出抓好通村道路、渔家庭院绿化美化建设,创建具有海岛独特风情的绿色乡镇。

(5)加强水源保护。编制完善嵛山镇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内建设生产、生活设施,禁止砍伐森林及开山采石,禁止破坏地表植被,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加土壤涵水量;禁止在集水区域内使用有残留性的有机农药,防止水源污染。

(6)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治。改变传统的耕作施肥用药习惯,推广平衡配方施肥等新技术、无公害栽培技术与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大幅度地降低农药化肥对土壤的污染,推广使用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达100%。

2、实现生态与资源协调发展

按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突出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形成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相融合的新格局。

(1)巩固提高生态林业建设。两年来,我镇共投入1080多万元完成1.8万多亩的生态景观林建设,并完成8公里的防火林带建设。生态公益林建设是环境优美乡镇建设的重要保护屏障,我镇生态公益林面积占全镇森林面积的75.8%,对划定的生态公益林带,划定界线、立碑、挂牌、指定专人管护,实行封山育林。加大对辖区内乱砍滥伐林木及乱捕滥杀野生动物的治理,保持全镇良好的生态环境。

(2) 全面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做好各村主干道公路护坡、弃土场所的植草绿地和植被恢复,以及保护区内重点水土流失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防止水源污染和水库淤积。保护区划内涉及水土保持的交通、能源等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报批、水土流失

治理竣工验收制度。对一些生态脆弱带内不适应耕种的土地实行退耕还林还牧,加强土壤改良。截至2009年底,全镇水土流失治理度达93.8%。

(3)发展生态旅游业。我镇进一步加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及有效保护,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业,抓好旅游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建立绿色旅游开发、管理和经营理念,提高旅游生态品位。重点加快天湖景区、大使澳沙滩和羊鼓尾军事基地等风景区的建设步伐,开发cs野战、垂钓等旅游活动项目,启动灶澳村为中心的渔家乐休闲旅游项目,全面提高旅游业的生态品位。

3、构建设施完善、乡风文明的和谐村镇

一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马祖陆岛交通码头已完成工程建设,即将投入使用;总投资6000多万元的一级渔港项目,已经省海洋与渔业厅上报到国家农业部立项。截至今年10月,全镇5个行政村都实现了村道硬化,与天湖景区旅游公路形成环岛路网,投入96万多元建设环岛公路安保工程;全面实施5个行政村的安全饮用水工程。二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完成全岛教学资源整合,撤并各行政村小学将生源集中到嵛山中心校,并将中心校改建成寄宿制小学,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方便了学生和家长;加强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改造,投入65万多元完成了镇卫生院的升级改造,改善了医疗条件,提高了群众的健康保障;总投资80多万元的镇文化站综合楼,已完成前期工作,即将投入建设;青少年户外活动场所建设即将完成并投入使用。三是弱势群体得到救助。全面落实农村低保政策,以‚有进有出‛为原则,以‚巩固提高‛为目标,确保在动态管理下做到应保尽保,切实提高贫困群体生活水平。加大对困难学生的帮扶,两年来共帮扶困难大学生、中小学生45人。四是社会安定稳定。扎实推进‚平安嵛山‛建设,强化打击防范,提升治安防控水平;加强和谐乡村建设,完善村民公约,倡导互助友爱的良

好社会风气,积极创造社会和谐因素,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三、主要经验及体会

为确保我镇成功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镇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嵛山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设臵了专门的办公场所,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抽调专人负责日常创建工作,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一是邀请上级领导及业务人员对创建工作进行指导;二是举办了‚嵛山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动员大会‛、‚嵛山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工作会议‛、‚嵛山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暨纪念‘6〃5’ 世界环境日系列活动‛;三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制作了创建宣传单、宣传栏等;四是中心校组织开展了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大宣传活动,进行了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各项指标整治工作等整治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创建活动,我镇的环境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并积累了大量的创建经验和工作体会:

(一)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是实现人口、资源、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是推动我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双转型,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我镇抓住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这一机遇,合理开发利用丰富的海岛生态旅游资源,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迅速提升了全镇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了社会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升级转型。

(二)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环境就是资源,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没有良好的硬环境,就等于没有了发展的后劲和竞争力。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有利于提升城镇形象和品位,有利于提高地

方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创优活动不仅涉及工业、农业、商贸业,而且还涉及到生产、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不仅与大环境卫生有关,而且同城镇布局、绿化美化、生态环境保护等密切相关。创建工作必须稳步推进,全面统筹。通过创优提升生态环境水平,提高全镇的综合竞争力。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不仅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环境工程,而且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

(三)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是以人为本重民生的重要体现 优化环境、保护生态最直接的受益者是人民群众。我镇开展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活动,就是要使嵛山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更加优越,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创建工作决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政府下达的硬任务,停留在搞卫生、做表面工作的层面,一定要站在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真正把它摆在突出的位臵,并关系经济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来抓紧抓实抓好。

(四)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之本,是人类可持续发展之源。因此,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是保护及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确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创优活动,增进了他们对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认识,增强了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有利于农村环境的优化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真正造福子孙后代。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工作涉及面广、投资大、时间长,整个建设工作还有待于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积极参与。特别是随着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进岛游客迅速增多,基础设施建设急需进一步完善,群众的

生态环保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还需今后进一步加以克服和完善。

五、下一步工作意见

下一阶段,我镇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实施‚五大战役‛为载体,严格按照《嵛山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实施方案》的要求,对照标准,寻找差距,分析原因,加强整改,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确保各项指标如期完成。一是继续强化领导,进一步提升城镇环境质量水平。认真实施环境规划,并不断完善;积极探索循环经济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继续加大环境基础投入,不断优化城镇面貌。二是继续加大环境优美乡镇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群众环保意识。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环保责任宣传教育,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环境浸透教育;加强对全社会的环保国策宣传,从而,真正形成领导重视、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三是继续发展生态渔业经济。引导渔民进行产业结构大调整,引导群众转产转业;充分利用嵛山岛海域辽阔,气候适宜等优越自然条件,开辟渔业新路子,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四是完善镇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抓好镇区卫生环境整治,加快‚新、绿、亮、洁、美‛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大水土流失整治力度,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大力维护辖区生态环境。

第5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总结

吴起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镇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同时,我镇树立“环境就是资源,健康就是财富”的理念,把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作为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大措施和重要载体,努力在“生态、绿色、健康”上作文章,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全镇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一、基本情况

吴起镇位于吴起县中部,是吴起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镇总面积339平方公里,辖15个村94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2890户11751人。全镇累计退耕13.1万亩,其中国家确认兑现面积9.15万亩,农业人口人均6.6亩。 现全镇有林地面积28.7万亩,有草地8.6万亩。林草覆盖率由过去的19.2%提高到了现在的77%。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举政治旗、唱经济戏、打生态牌、奏旅游曲、建特色村、发产业财”的发展思路,推动各项工作

取得了新的成绩。全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草畜业、棚栽业、林果业和二三产业发展良好,多元化增收格局初步形成。全镇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为了把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我们认真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的通知精神,通过大手笔抓环境规划,大投入抓环保设施建设,大动作抓环保管理,大声势抓环保宣传,干群环保意识大为提高,城镇环境面貌进一步优化,环境设施不断完善。城镇自来水普及率98%,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7%,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5%;地表水声环境质量均达到环境规划要求;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8%,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无水土流失现象,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产品农药残留均控制在标准之内。

(一)领导重视,创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近几年来,我镇经济快速发展,工业企业不断增加,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城镇规模迅速扩大。新情况、新形势给我镇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在发展的历程中,吴起人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搞好生态建设,才

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增创新优势,保持发展后劲,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环境保护工作,要着眼于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要求的重要举措。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促进乡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是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就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因此,镇党委、政府确立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发展模式,明确提出建设“绿色吴起”——“既要票子,更要被子”,把生态环保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导。

一是强化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是一项群众性、社会性和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标准要求高,必须依赖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为此,我镇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挂帅,镇党政领导成员任副组长,成员由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及各村委会书记主任组成。领导组下设创建办公室,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领导亲自抓、各单

位积极配合和各工作组具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政领导成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积极带头参与,为创建工作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有效推动了创建的深入开展。

二是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及时召开了声势浩大的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在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的基础上,镇政府同各村、各企业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

三是强化规划,编制文本。编制了《吴起镇生态环境规划》,通过省市专家评审后,报请吴起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二)加大投入,全面启动环保设施建设。

一是合理实施环卫设施配套工程。对辖区内的垃圾台和公厕实行改造,均由专人管理,内外环境清洁卫生,镇区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98%。加大环卫清扫保洁队伍建设,在原有清扫保洁30人的基础上再增加了41人,目前清扫保洁及清运人员共有46人;垃圾运输车1台,洒水车1台,保洁农用车5台,环卫经费得到保障和落实,今年达100多万元。镇区范围设置垃圾桶230个,并实行定时定点收集垃圾制度,公共场所和主要川道实行全天候保洁,随脏随扫,清扫率达100%,垃圾日产10吨,日产日清,清运率达100%,全部垃圾均运往县垃圾处理厂无害化处理。二是

加紧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大搞植树造林,培育绿色景点,建设环境优美文明小区。我镇一直把绿化美化作为形象工程来抓,做到道路修到哪里就美化绿化到哪里,开发建设到哪里就美化绿化到哪里,不断扩大绿化面积,提高绿化美化的档次和水平。目前我镇在主要路段都种植了草皮、花卉和常青树,使城区绿化面积达13.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0 %,人均绿化面积达12平方米。

(三)严格把关,提高环保管理水平。

一是抓建设项目初审把关。在发展工业上,凡国家明令禁止的污染项目,无论效益好坏,坚决不批;凡与环境规划不相协调的企业,无论市场前景如何,劝阻不办;凡须落实治理设施的轻污染项目,有过硬的“三同时”措施才允许报批。二是抓环保执法检查。严格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督促“三废”治理,确保设施运转率100%,排放达标率在95%以上。三是抓环保制度建设,全面贯彻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认真对照本镇实际,切实制定了工业企业“三废”治理、建设项目管理等实施细则和噪声忧民、油烟纠纷等处理办法,完善建立了环保工作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工作标准、服务承诺等,促使基层环保机构步入标准化良性运作状态。四是抓城乡环境的规划和建设,协调解决城镇开发与人类赖以为生的自然资源的保护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

坚持重要自然资源的保护及储备原则,保留城镇的自然特征。第二,保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第三,在镇区发展和资源保护地之间设置缓冲地带,减缓由于开发引起的对自然资源的直接冲击。第四,城镇建设向“生态化”和“景观化”发展,努力达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协调融合。

(四)加强宣传,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创建工作要搞好,宣传教育很重要。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好环保宣传,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一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等宣传主渠道作用,组织环保专题影片、电视专题讲座、领导专题讲话,并利用板报、画廊刊登环保政策、环保科普宣传资料。在镇区主川道设立永久性环保宣传标语,营造创建氛围。二是举行环保培训。对干部抓环保国策、政策法规培训,增强他们搞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性、事业性;对污染企业职工,分行业抓“三废”治理操作技术培训,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意识,提高专业工作水平。三是组织专题活动,结合创建绿色学校等工作,在中小学校举行环保知识讲座、征文比赛、知识竞赛,让学生学习掌握环保理论,参与环保宣传教育。四是抓好“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以一年一度的“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精心组织全镇上下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

育活动,全社会动员,人人珍惜环境,关爱生命,维护生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抓好整治,营造整洁优美的环境。

我镇经常性地大规模地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大力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成立了镇容监督队伍,配备专职人员9人,针对乱摆卖、乱停放、乱搭建、乱拉挂、乱张贴和乱丢垃圾等“六乱”现象进行大力整治,对所有在建待建工地实行全面整治,做到文明施工,规范管理。镇政府每年都组织大规模的清理整治行动,力求彻底消灭卫生死角,消除脏乱差现象,镇环卫站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和“辖区卫生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市容管理和清洁保洁工作,努力提高城镇环境卫生水平,确保镇、村环境整洁,防止“白色污染”。通过开展环境大整治,有利的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一个城镇管理有序、街道整洁、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

三、几点体会

(一)优美的环境也是生产力。

营造一个文明、优美的环境已经不能局限在“装点门面”这一层次上,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文明、优美的形象是人们外在精神

面貌和内部素质的统一,是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经济建设是中心工作,我们的创建活动就是要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为经济的发展“铺路搭桥”。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明确提出:要把吴起镇建成“生态吴起、绿色吴起”,大搞环境美化绿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地营造好这个“重要的投资环境”,使创建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更高层次迈进。由于创建工作促进了投资环境的优化,今年全镇经济增长较快,各项社会事业蓬勃有续发展。

(二)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是农村城市化的客观要求。 农村城市化不仅要求在外部形态上有林立的高楼、发达完善的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城市格局,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文明程度与环境条件同步提高。在农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象还较普遍地存在着,环境治理的滞后与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极不适应。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首先就要巩固和进一步扩大环境保护的成果,这是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我们所必须研究和解答的基础性课题,是农村城市化的客观要求。

(三)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 创建环境优美城镇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抓好这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领导班子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同时也体现领导班

子讲政治的高度。因为它不仅是一项环境工程,更是一项形象工程、民生工程,抓好创建工作就是为民办实事。

(四)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必须领导带头、责任到人。 要完成创建的各项工作,必须成立创建活动的领导小组,建立创建活动责任负责制。必须明确了党政一把手作为全镇的第一负责人,各相关单位、各村委会的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责任人。制定了领导责任制奖惩办法,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编制城镇环境总体规划。

(五)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必须动员群众、群策群力。 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必须广泛动员,全民参与。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强宣传工作,使广大群众都意识到优美乡镇创建活动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自觉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一是要结合“6·5”世界环境日的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活动。广播电视充分发挥喉舌作用,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环保教育宣传,定期举办镇情简报,不断扩大社会的宣传面,消除宣传的死角;二是在镇文化中心展览厅举行环保宣传教育挂图展,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三是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教育活动,以此带动中小学生对环保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四是在各工厂企业开展厂容达标评比

活动,使群众充分认识到创建活动不仅仅是口头上,而且落实在行动中。让群众感觉到创建活动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营造浓厚的优美乡镇创建活动气氛。

四、今后努力方向

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镇以来,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和先进乡镇的经验,仍有不小差距。下一步,我们决心,认真对照创建标准,继续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继续强化领导,进一步提升城镇环境生态水平。认真实施环境规划,并不断修正完善;积极探索循环经济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继续加大环境基础投入,不断优化城镇面貌。

(二)继续强化环境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环境意识。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干部和企业业主环保责任宣传教育,加强对“三废”治理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环境渗透教育;加强对全社会的环保国策宣传,真正形成领导重视、企业负责、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继续加强污染控制,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从源头控制,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抓污染治理,不断削减污染负荷;促清洁生产,大力推广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四)继续加强环境管理,进一步增强环保执法力度。勤于

检查监督,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工业“三废”达标排放;勇于碰硬,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总之,我们决心以省环保厅和国家环保总局对我镇创建工作考察验收为新的起点,更加扎实努力工作,为不断提高我镇的环保工作水平,为把我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现代化优美乡镇而继续努力!

二00八年十月八日

陕西省吴起县吴起镇 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工 作 总 结

中共吴起镇委员会 吴起镇人民政府

二OO八年十月

第6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总结

创建优美乡镇 打造美好家园

——粤海市金海区三水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镇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同时,我镇树立“环境就是资源,健康就是财富”的理念,把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作为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大措施和重要载体,努力在“生态、绿色、健康”上作文章,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全镇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一、全镇的基本情况

三水镇地处珠江鸡啼门与磨刀门两大水道汇入南海之滨,三面环海,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全国早期工人运动领袖林伟民同志的故乡。全镇陆地面积96平方公里,下辖4个村委会和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4万多人,其中户籍人口3.2万人,外来务工人员10多万人。近年来,我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05年实现当地生产总值(GDp)24亿元;工业生产连续七年以超过30%的速度递增,2005年实现产值79.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352万美元;外贸出口3.7亿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154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6930元。初步形成了以家电、电子、生物制药、汽车配件为支柱的产业格局,成为粤海市工业发展较快,经济实力较强的一个镇。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我镇大力开展以人为本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试点镇”、“广东省文明镇”、“广东省教育强镇”、“粤海市依法治市示范单位”等光荣称号。最近,又被评为粤海市首届“十佳文明和谐村镇”。我镇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果,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分不开的。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为了把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我们认真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的通知精神,通过大手笔抓环境规划,大投入抓环保设施建设,大动作抓环保管理,大声势抓环保宣传,干群环保意识大为提高,城镇环境面貌进一步优化,环境设施不断完善。城镇自来水普及率98%,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6.4%,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5%;地表水声环境质量均达到环境规划要求;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1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8%,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无水土流失现象,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产品农药残留均控制在标准之内。

(一)领导重视,创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我镇处在的改革开放前沿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镇经济快速发展,工业企业不断增加,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城镇规模迅速扩大。新情况、新形势给我镇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在发展的历程中,三灶人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搞好生态建设,才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增创新优势,保持发展后劲,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环境保护工作,要着眼于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要求的重要举措。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促进乡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是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就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因此,我镇党委、政府确立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发展模式,明确提出建设“绿色三灶”——“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把生态环保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导。

一是强化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是一项群众性、社会性和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标准要求高,必须依赖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为此,我镇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挂帅,镇党政领导成员任副组长,成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村(居)委会书记主任组成。领导组下设创建办公室,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领导亲自抓、各单位积极配合和各工作组具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政领导成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积极带头参与,为创建工作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有效推动了创建的深入开展。

二是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及时召开了声势浩大的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在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的基础上,镇政府同各村、各企业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

三是强化规划,编制文本。聘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编制了《三水镇生态环境规划》,通过省环保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后,报请金湾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二)加大投入,全面启动环保设施建设。

一是全面启动污水处理工程。工程总投资达3000多万元,主要是铺设南、北两条排河的污水管网,将工业园区绝大部分企业的工业废水和镇区生活污水接入集中处理。其次是在两条排河下游建设氧化塘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污水达2万吨。二是合理实施环卫设施

配套工程。对城区的3座垃圾中转站和4座公厕实行改造,均由专人管理,内外环境清洁卫生,镇城区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98%。加大环卫清扫保洁队伍建设,在原有清扫保洁55人的基础上再增加了46人,加上同心公司原有的清运人员75人,目前清扫保洁及清运人员共有176人;垃圾运输车11台,洒水车2台,垃圾压缩车2台,保洁用手拖车62台,吸粪车1台,环卫经费得到保障和落实,今年达280多万元。镇城区范围取消垃圾桶,定点设置果皮箱156个,并实行定时定点收集垃圾制度,公共场所和主要街道实行全天候保洁,随脏随扫,清扫率达100%,垃圾日产90吨,日产日清,清运率达100%,全部垃圾均运往粤海市垃圾处理厂无害化处理。三是加紧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大搞植树造林,培育绿色景点,建设环境优美文明小区。三水镇一直把绿化美化作为形象工程来抓,做到道路修到哪里就美化绿化到哪里,开发建设到哪里就美化绿化到哪里,不断扩大绿化面积,提高绿化美化的档次和水平。目前我镇在主要路段都种植了草皮和树苗,使城区绿化面积达146.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3 %,人均绿化面积达13.1平方米。

(三)严格把关,提高环保管理水平。

一是抓建设项目初审把关。在发展工业上,凡国家明令禁止的污染项目,无论效益好坏,坚决不批;凡与环境规划不相协调的企业,无论市场前景如何,劝阻不办;凡须落实治理设施的轻污染项目,有过硬的“三同时”措施才允许报批。二是抓环保执法检查。严格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督促“三废”治理,确保设施运转率100%,排放达标率在95%以上。三是抓环保制度建设,全面贯彻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认真对照本镇实际,切实制定了工业企业“三废”治理、建设项目管理等实施细则和噪声忧民、油烟纠纷等处理办法,完善建立了环保工作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工作标准、服务承诺等,促使基层环保机构步入标准化良性运作状态。四是抓城乡环境的规划和建设,协调解决城镇开发与人类赖以为生的自然资源的保护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坚持重要自然资源的保护及储备原则,保留城镇的自然特征。第二,保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第三,在镇区发展和资源保护地之间设置缓冲地带,减缓由于开发引起的对自然资源的直接冲击。第四,城镇建设向“生态化”和“景观化”发展,努力达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协调融合。

(四)加强宣传,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创建工作要搞好,宣传教育很重要。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好环保宣传,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一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电影宣传主渠道作用,组织环保专题影片、电视专题讲座、领导专题讲话,并利用村、厂板报、画廊刊登环保政策、环保科普宣传资料。在镇区主街道设立永久性环保宣传标语,营造创建氛围。二是举行环保培训。对干部抓环保国策、政策法规培训,增强他们搞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性、事业性;对污染企业职工,分行业抓“三废”治理操作技术培训,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意识,提高专业工作水平。三是组织专题活动,结合创建绿色学校等工作,在中小学校举行环保知识讲座、征文比赛、知识竞赛,让学生学习掌握环保理论,参与环保宣传教育。目前,我镇有省绿色幼儿园1所、市绿色学校(幼儿园)3所、区绿色学校2所。四是抓好“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以一年一度的“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精心组织全镇上下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全社会动员,人人珍惜环境,关爱生命,维护生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抓好整治,营造整洁优美的环境。

我镇经常性地大规模地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大力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成立了市容监督队伍,配备专职人员22人,针对乱摆卖、乱停放、乱搭建、乱拉挂、乱张贴和乱丢垃圾等“六乱”现象进行大力整治,对所有在建待建工地实行全面整治,做到文明施工,规范管理。在镇城区范围内禁止饲养禽畜、三鸟及放养猫狗。镇政府每年都多次组织大规模的清理整治行动,力求彻底消灭卫生死角,消除脏乱差现象,爱卫、城管等部门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和“辖区卫生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市容管理和清洁保洁工作,努力提高城镇环境卫生水平,确保镇、村环境整洁,防止“白色污染”。通过开展环境大整治,有利的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一个城镇管理有序、街道整洁、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

三、几点体会

(一)优美的环境也是生产力。营造一个文明、优美的环境已经不能局限在“装点门面”这一层次上,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文明、优美的形象是人们外在精神面貌和内部素质的统一,是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经济建设是中心工作,我们的创建活动就是要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为经济的发展“铺路搭桥”。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明确提出:要把三灶建成生态三灶、绿色三灶,大搞环境美化绿化,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千方百计地营造好这个“重要的投资环境”,使创建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更高层次迈进。由于创建工作促进了投资环境的优化,今年第一季度我镇经济增长较快,完成工业生产总值20.7亿元,同比增长28.3%,招商引资势头强劲。一季度共新引进工业项目14个,合同投资总额4.3亿元人民币;实际利用外资2162万美元,同比增长29.8%。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2.77亿元,同比增长14.7%。

(二)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是农村城市化的客观要求。农村城市化不仅要求在外部形态上有林立的高楼、发达完善的市政设施、现代化的城市格局,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文明程度与环境条件同步提高。在农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象还较普遍地存在着,环境治理的滞后与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极不适应。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首先就要巩固和进一步扩大环境保护的成果,这是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我们所必须研究和解答的基础性课题,是农村城市化的客观要求。

(三)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是功

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创建环境优美城镇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抓好这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领导班子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同时也体现领导班子讲政治的高度。因为它不仅是一项环境工程,更是一项形象工程、民生工程,“抓好创建工作就是为民办实事”。

(四)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必须领导带头、责任到人。要完成创建的各项工作,必须成立创建活动的领导小组,建立创建活动责任负责制。必须明确了党政一把手作为全镇的第一负责人,各职能部门、各村(居)委会的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责任人。必须制定了领导责任制奖惩办法,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编制城镇环境总体规划。

(五)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必须动员群众、群策群力。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必须广泛动员,全民参与。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强宣传工作,使广大群众都意识到优美乡镇创建活动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自觉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一是要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的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活动。广播电视充分发挥喉舌作用,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环保教育宣传,定期制作播出,不断扩大社会的宣传面,消除宣传的死角;二是在镇文化中心一楼展览厅举行环保宣传教育挂图展,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三是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教育活动,以此带动中小学生对环保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四是在各工厂企业开展厂容达标评比活动,使群众充分认识到创建活动不仅仅是口头上,而且落实在行动中。让群众感觉到创建活动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营造浓厚的优美乡镇创建活动气氛。

四、今后努力方向

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镇以来,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和先进乡镇的经验,仍有不小差距。下一步,我们决心,认真对照创建标准,继续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继续强化领导,进一步提升城镇环境生态水平。认真实施环境规划,并不断修正完善;积极探索循环经济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继续加大环境基础投入,不断优化城镇面貌。

(二)继续强化环境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环境意识。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干部和企业业主环保责任宣传教育,加强对“三废”治理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环境渗透教育;加强对全社会的环保国策宣传,真正形成领导重视、企业负责、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继续加强污染控制,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从源头控制,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抓污染治理,不断削减污染负荷;促清洁生产,大力推广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四)继续加强环境管理,进一步增强环保执法力度。勤于检查监督,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工业“三废”达标排放;勇于碰硬,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总之,我们决心以省环保厅和国家环保总局对我镇创建工作考验收为新的起点,更加扎实努力工作,为不断提高我镇的环保工作水平,为把我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现代化优美乡镇而继续努力!

粤海市XX区三水镇人民政府

二○○六年五月十八日

第7篇:明溪口镇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总结

一、基本概况

明溪口镇处于沅陵县西北部,酉水游域,行政总面积257.34平方公里,东与沅陵县借母溪乡接壤,西与古丈县、永顺县交界,南与二酉乡、北与借母溪乡毗邻。明溪口镇镇址在原高砌头乡政府驻地,现辖16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175个村民小组,11个社区居民小组,4986户,20700余人,耕地面积17974亩,其中稻田面积16470亩。全镇涉及移民的有12个行政村,39个村民小组,540户,2068人,其中以土家族为多。2009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1206万元,同比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7868万元,第二产业(工业)总产值36498万元,第三产业完成68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

近年来,明溪口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政府工作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贯穿整个经济工作的主线,大力实施“生态立镇”发展战略,带领全镇人民务实苦干,认真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的通知精神,我们抓环境规划,投入环境设施建设,狠抓环保管理,常抓环保宣传,干部群众环保意识大大提高,城镇环境面貌进一步优化,环境设施不断完善,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1%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6%以上,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无水土流失现象,农 1 用化肥施用强度、农产品农药残留在标准之内,各项创建工作已达到全国环境优美镇,并使我镇逐步走向生态、文明、富裕。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在绿色环保意识逐强的今天,我们明溪口镇如何利用本镇的绿色资本,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科学制定我镇的经济发展规划,引起了镇党委、政府的思考与重视。省、市、县关于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的通知,为我们指明方向,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目标,全力组织创建,把创建工作列为本届班子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是强化领导,广泛发动,创建伊始,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唐安群同志为顾问,镇长邓防修同志为组长,侯章友、陈辉为副组长,王艳珍、阮德常、向阳、李方金、粟飞为成员的创优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王艳珍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另增设环境监测站,阮德常同志任专职环境监测员。制定了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党政一把手做到了亲自抓。二是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及时召开了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在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的基础上,同各村(居)、各企业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合同,合同的制定力求切实可行,对合同的执行进行跟踪考核。三是强化规划,编制文本。自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调查、分析、编制创建规划,确定“生态立镇”的发展思路,把我镇优美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为经济优势,推进明溪口镇经济建设与发展。

(二)、加大投入,全面启动创环境优美乡镇基础设施工程。一是大力实施改善环境。镇政府借助各方面的资源,争取借母溪自然保护区成功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是合理布局集镇建设。镇政府积极筹措资金,通过多种形势,修建集镇农贸市场,改变目前以路为市的现状。三是加紧实施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四是在镇内发起保护明溪的行动,切实保护明溪、借母溪、酉水的河水质量。

(三)、狠抓管理。一是抓建设项目初审关,凡国家明令禁止的污染项目,无论效益好坏,坚决不批;凡与环境规划不相协调的企业,无论市场前景如何,坚决不招不引。二是抓环境执法检查,严格查外违法行为,督促“三废”治理,确保设施运转率达100%,排放达标率在100%以上。三是抓环保制度建设,全镇贯彻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认真对照本镇实际,切实制定了工业企业的“三废”治理,建设项目管理等实施细则和噪声扰民、油烟纠纷等处理办法,完善建立了环保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工作标准、服务承诺等,促使基层环保机构步入标准化良性运作状态。

(四)、注重宣传,强化意识。在“创建”工作开展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始终以宣传教育开道,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标语、会议等多种宣传形式,开展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一是利用标语开燕尾服宣传。二是利用会议开展宣传。首先在镇班子会上统 3 一班子成员的思想认识,其次是利用镇村干部会议开展宣传,使镇村干部在思想上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再次是利用镇村干部到农村工作,向群众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四是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环境保护知识教育,“六〃一”、“五〃四”节组织中小学生上街打扫卫生,从小培养保护环境意识。五是抓好“6〃5”环境日宣传,以一年一度的“6〃5”世界环境为契机,全镇动员,形成从而进一步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了人人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成效

1、“生态特色”农业经济担主纲,打造绿色明溪。按照“打特色牌,举富民旗”的指导思想,对全镇板粟、油桃基地实施再次改造并加大种植规模,并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后期规划的有利时机,新造板栗1167亩,新造油桃1000亩;现全镇种植板粟1.2万亩,板栗种植在10亩以上的大户有1100余户;油核桃种植1400亩,年产油桃210吨。加大对板栗、油桃产品的深加工,实现了向"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生产方式转变,增加产品副加值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强国森林生态保护区17个村(居)21.6万亩生态公益林的管理认真落实造林任务;全镇共造工业原料林1210亩,三边”造林100亩,全年没有以生重大森林火灾。三是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夯实农业生产条件。新增耕地157.4亩,小二型水库、渠道与山塘得到了加固维修,窝棚溪李家村地质灾害点搬迁13户,07 4 年以来危房改造44户,改变了农户生产生活条件,极大地推动了生态环境的保护。

2、生态工业经济发展势态良好。明溪口镇属水电工业重镇。目前,我镇凤滩电站总年发电量达28.68亿KW。至2006年,凤滩电厂新成立了“金凤滩纯净水有限责任公司”、“酉能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酉诚精铸有限公司”三家控股公司。2009年底完成工业总值36498万元,规模工业完成产值32936同比增长25%;规模以下工业完成产值3562万元,同比增长12%。全年完成工业、企业入库税金5521万元,同比增长10%。

3、生态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目前通村总公路里程达到200余公里,已实施路面硬化59公里,新修通达72公里,连通了3个边界村与相邻县的村道,打通边界经济发展之路,农村客运枢纽形成。农村用电、电视、电话通讯、电脑宽带网络设施健全,全镇开通电话1125部,移动基站8个,移动用户5000余人,联通基站1个,联通用户1000余人,对14个村实施了用电同网同价政策,农民用电成本大幅度降低。农村改水工程实施,使农村的群众从靠天吃水到完全饮用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结合农村改厨、改厕待开展清洁能源沼气池建设,使村清洁能源普及率达61%。再是加快集镇容貌的改造,规范集镇依法建房;完成了集镇规划,并实施了集镇农贸市场与农村客运站建设。

4、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以来,明溪口镇 5 生态休闲文化从无到有得到发展,创建了7个县级文明卫生村,并充分利用镇域内国家借母溪森林保护区及凤滩电站世界第一空腹坝的丰富生态资源、茂林秀水的风景优势,发挥地处古丈、永顺边界旅游的区位优势,开发具有特色的生态旅游。

通过创建,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对照标准,要继续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1、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加快经济增长速度;

2、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3、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卫生厕所普及率;

4、河道垃圾整治工程,清除垃圾。

创建工作重在实效,贵在坚持。我们将以创建工作为动力,以环境优美镇为依托,结合镇村环境整治,加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努力打造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绿色明溪口”。

明溪口镇人民政府 二0一0年十二月二日

第8篇: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实施方案

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是我镇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增强全社会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我镇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和促进我镇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的重大举措,对我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实现今后各项工作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为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工作部署,切实加强我镇的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富有成效,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创建目标

以开展创建全国优美乡镇工作为契机,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精神,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确立科学的发展观,积极有效地推进城镇规划建设和生态保护工作,进一步优化我镇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我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稳步协调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创建工作,推进该项工作的扎实开展,镇政府成立了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领导小组和创建工作办公室。组长:邓防修(镇长)

副组长:(党委委员)

成员:李必旺、杨华华、宋健、王世旺、杨和平、田静、周成

领导组下设创建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王艳珍兼任。

各村委会成立相应的创建领导组,负责本村各项创建指标的整改落实以及配合创建领导组的工作开展。村委会创建领导组由村委会主任任组长,成员由3至4人组成,名单于5月底前报创建办。

三、工作分工

为明确职责,使各项创建工作落到实处,除创建办公室和各村创建领导小组外,设立宣传、环境规划编制、考核指标落实整改等工作小组。

(一)领导组办公室

在领导组的领导下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落实各项工作务,协调各工作小组和有关责任部门,收集汇总各项指标数据和有关资料,编写总结材料和技术报告,组织安排迎检验收。

1、制定工作方案,了解各项考核指标,将各项工作责任分解到各工作小组和有关职能部门。

2、督办各工作小组的工作开展,定期收集各工作小组工作情况,组织有关工作会议。

3、组织各阶段的工作检查和组织预检。

4、定期向镇创建领导组汇报全镇的创建情况。

5、收集、整理汇总创建材料,编写创建总结和创建技术报告。

(二)宣传组

组成部门:镇宣传文化中心

1、制定宣传计划,对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进行广泛宣传,使该项工作深入民心。

2、定期报道有关公益宣传广告,在创建期间,及时报道创建工作进度和创建信息。组织宣传材料向市级传媒报送。

3、制作创建工作电视专题片VCD、图片和其他宣传材料,并作为申报材料之一。

(三)环境规划组

组成部门:城建所、国土站

1、按照《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原则》,组织编制《明溪口镇环境规划》。

2、组织有关部门论证和专家评审,报上级政府审批。

(四)、考核指标落实整改组

组成部门:考核指标任务分解单位(详见)《明溪口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考核指标汇总表》、《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指标要求》

1、对照标准要求,查找不足,制定整改措施,开展各项整改专项工作。

2、出具相关指标完成情况的证明材料。

(五)各村

开展新农村建设点及公路两边的保洁工作,完成直排厕所的改造。加大辖区内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清理卫生死角,及时收

集和清运生活垃圾,清理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窝棚及其他临时性建筑物。完善道路设施,确保街道整洁畅通,提高道路两旁绿化美化水平。整治规模化禽畜养殖场,做好养殖场禽畜粪便综合利用和污染物的综合整治,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对照创建指标要求,查找其他辖区内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组织落实整改。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制定宣传计划,将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作为我镇近期的重点工作来进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该项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展示镇党委、镇政府花大力气,狠抓环境整治,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将我镇打造成为既适宜居住又适宜创业的新城镇的决心。在宣传工作中,一方面重点突出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的目的和意义,另一方面广泛宣传创建工作的各个环节,提高该项工作的全社会关注度,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城镇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大城镇道路、交通、绿化、卫生等公共设施的投入,完善各项功能配套。开展国道沿线违章建筑、不规范设置招牌及占道堆放等影响公路畅通和影响镇容镇貌的行为的专项整治。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整治城区脏乱差,清理卫生死角,依法清拆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物。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健全卫生保洁队伍,及时收集、清运垃圾,保持街道整洁。

(三)开展清理整顿企业违法排污专项行动,坚决杜绝企业

环境违法行为。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排污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重点查处企业偷排、直排、闲置污染物治理设施,以及不按要求落实“三同时”制度等违法行为,对有上述违法行为的排污企业必须限期落实整改,个别情节严重的,特别是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企业坚决依法予以打击和严肃处理。对电镀、漂染、洗水、线路板、酸洗磷化等环境影响大的重点污染企业增加日常监理频繁次,完善排污口在线监控和采样监测制度,确保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四)加大内河涌整治力度。对镇内的内河涌进行清淤疏浚,拆除河道两岸的违章建筑和禽畜养殖场,加强河涌卫生保洁工作,清理河涌水浮莲和垃圾,改善和提高水环境质量。

(五)加快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确保我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按时建成和投入使用。成立专门的筹建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加快各项筹建工作,力争在2010年动工兴建。

(六)完善城区的功能区划,合理调整城镇布局。按明溪口镇城镇规划和明溪口镇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完善城镇功能区划和调整城镇布局。严格按功能区划要求审批新的建设项目,逐步清理或限制不符合城镇规划的建设项目,力争在明溪口镇城镇规划和明溪口镇环境保护规划的规划期内完成区划功能的调整。

五、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5月至6月

1、召开领导组工作会议,制定创建工作方案。

2、掌握各项考核指标体系,对照考核指标,开展自查找出薄弱环节。

3、召开全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会议,部署创建工作,分解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

4、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各工作小组、各、村围绕创建工作主题,开展宣传和动员工作,为整个创建工作打下基础。

(二)整改落实阶段:2010年6月至7月

各工作小组对照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指标要求,制定工作计划,采取有效措施,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改,整改结果必须达到或超过考核指标的要求。

(三)自查阶段:2010年7月至2010年8月

对照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自查,对不符合指标要求的要及时整改,使各项指标达到要求,确保创建工作顺利通过验收。

(四)申报迎检阶段:2010年9月至验收前

将有关资料证明材料、总结、技术报告以及电视宣传短片按程序向市上级申报。在申报迎检期间,各工作小组按各自的工作任务做好加强和巩固工作,确保验收小组验收期间各项指标的达标。

明溪口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四月十八日

第9篇:霸州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总结

霸州市霸州镇

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工作总结

霸州市霸州镇地处华北冀中平原,京、津、保金三角腹地中心,北去首都北京90公里,西距古城保定90公里,东至港口工业城市天津70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京九(北京-九龙)、保津(保定-天津)铁路、106(北京-开封)、112(天津-保定)国道和保津(保定-天津)、京开(北京-开封)高速公路,成三横三纵在镇区纵横交汇,驱车1小时即可进京(北京)、下卫(天津)、上天(首都机场、天津机场)、入海(天津港)。

霸州镇是霸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幅员面积76.3平方公里,耕地66990亩,人口7.3万人,下辖47个行政村街和4个居委会。2003年,霸州镇作为霸州市区成功通过ISO14000环保认证,成为新世纪“大北京经济圈”中一座新兴的园林生态、科技环保的城市,是国内外客商的投资热点。

近年来,全镇坚持高起点规划、大手笔运作、全方位发展的总体思路,实施“三产兴镇、二产强镇”的项目带动战略,逐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与指导,积极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全镇经济蓬勃发展,电线电缆、塑料制造、机械制造、模具加工、建材建筑、钢木家具六大主导传统产业不断壮大,石油化工、电子配件、医药仪器、汽车配件等新兴行业初具规模。截止到2006年,全镇共有私营及个体企业8000余家,其中工业企业700余家,有40多家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或安全认证。

1 “交通枢纽、商贸中心”是霸州发展的独特优势。经过多年规划建设,座落在霸州镇境内的霸州市工业区是承载企业项目的优势平台,硬件设施齐全,软件环境一流,规划开发面积可达15平方公里,对各种高科技、外向行、大规模项目的载体功能愈发完善。其中华北商城一期开发的益津市场、益津商贸中心已经吸引到包括浙江、广东、福建、东北等地的众多商家投资兴业。

霸州镇位于东经115.19至115.40度,北纬38.14至38.21度之间,地处华北平原中部,属环渤海京津城市群。霸州市是河北省十强县市之一,经济状况较好。全市有工业企业12000家,其中国有26家,市乡集体101家,村街集体832家,私营个体1万家,外商独资、合资企业50家。主要行业有塑料、线缆、化工、机械、建材、电子、服装、家具等。

霸州市是京津两大市场交汇处,渗透力很强。由于人缘、地缘优势,霸州成为各类商品进入京津的仓储区及转运、批发站,同时也是最大的加工包装厂,是北连北京、东北市场,南连华中、华南市场,东连胶东半岛市场,西连西北内陆市场的交通枢纽。因此,它有灵敏的市场反映,巨大的市场潜力。自然条件好,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两季短,冬夏两季长,按自然天气季节划分,春秋为55天,夏季105天,秋季为60天,冬季为145天。春季的气候略干燥,降水少,升温快;盛夏天气闷热,潮湿多雨,7—8月为讯期,有时有大暴雨天气,盛吹南风;秋季则是秋高气爽晴朗少云,温度适中,但降温快,气候凉爽短促,深秋盛行西北风;冬季气温低降水少,气候干燥。年平均气温11.5℃,极端最低气温零下

2 26.5℃,最高气温42.7℃,年降雨量540mm,6——8月份降雨比较集中422,7mm,占全年降雨量的76%,最大积雪深度190 mm,全年平均风速1.8m/s,全年日照时数2738H,平均日照率为62%,全年无霜期198天。地势平坦,土壤为冲击母质,属潮土类型。“三水”储量为73.926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0.826亿立方米,地上水0.626亿立方米。霸州市水质较好,符合饮用水标准,森林覆盖率14.4%。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其中TSP年平均值为0.25mg/m,SO年平均值为0.053mg/m,Norh 平均值为0.035mg/m。通讯条件优越,邮政电信业发展迅速,现拥有加拿大PM100/200型交换机1.1万线,并同全国联网,实现国内、国际直拨,数字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实现了全国联网。电报业已进入全国自动网,可保证通迅的快捷通畅。

近年来,霸州镇以建设“新型文明生态城镇”为目标,按照农村城市化要求,依据“保稳定、造环境、抓亮点、创一流”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创建高标准文明镇、环境优美乡镇活动,增强地区综合实力,经济建设、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 45亿元,财政收入350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00 元。成绩的取得,是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镇规模的迅速扩大,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保持发展后劲,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为此,镇党委、镇政府把生态环保工作纳

3

333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切实抓好环境建设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 为了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更好的促进社会经济向前发展,我镇大张旗鼓的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并将它作为近年的工作重点来抓,全民动员,全力以赴,认真对照各项创建标准,狠抓各项指标的完成和落实,全面掀起创建高潮。

(一)组织到位,健全工作机制

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为副组长,由各职能部门一把手组成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创建责任。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由各部门抽调的10名精干人员组成,具体负责组织、检查、实施和协调全镇的创建工作。领导工作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建立了职责分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二)规划到位,明确工作目标

发展第一,环境先行。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广泛领域。为此,镇政府编制完成了《霸州镇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明确总体规划目标和具体规划目标,并积极组织规划实施工作。

(三)宣传到位,环境建设观念深入人心

环境建设这项系统工程,单靠一级政府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和群众的广泛支持和配合。为此,镇政府明

4 确提出“创建优美乡镇,争做文明公民”的口号,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全民动员,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意义,自觉参与创建活动。通过有线广播播放环保宣传节目、开展环保知识科普赶集活动等方式,加大对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环境建设意识。同时,我们积极推广典型的先进经验,以点带面,有力推动全镇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各村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我镇环境保护氛围浓厚,群众对环境满意程度比较高。

(四)责任到位,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工作

我镇对照全国优美乡镇的各项建设标准,按照霸州镇《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要求,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和提升。创建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每一项环境整治任务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及具体责任人,并层层抓好落实,做到“人员到位、资金到位、工作到位”。镇主要领导带领环整办、城建办、农办、城管办等职能部门力量,组织开展环境整治活动,加强对基层创建工作的检查和督促,确保工作达到“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标准。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创建优美乡镇环境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北京成功申办2008奥运会,霸州镇作为京南明珠,其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镇党委、镇政府紧抓机遇,坚持“发展第一,环境先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了“保稳定、造环境、抓亮点、创一流”的工作思路,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努力创建优美乡镇环境。

5 一是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益津路改造工程,铺设了排水管道,使市区内的街道做到了全部硬化,集中排水率达100%。我市积极开展市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目前立项、选址征地、建设方案编制、环评等前期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正在进行建设。

二是公用事业建设进一步完善提高。为解决市区烟尘污染问题,我市建设了多个住宅小区,实施集中供热,取缔锅炉30台,“土暖气炉”200多台,基本解决了烟囱冒黑烟问题。同时,积极推广民用清洁能源,建成投资4000万元的天燃气入户工程。另外自来水公司对供水管道进行了改造,如今,市区供水井总数达到了36眼,日供水能力30000多吨。

三是加强市区绿化。为进一步丰富城市内涵,改善市区生态环境,近几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市区绿化投资力度,积极调整街道绿化布局,打造绿化精品,努力建成功能完善、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化体系,市区档次和品位明显提高。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化格局。同时,积极创建省级园林是单位9个,我们建成了玲珑公园、停车场公园、火车站公园、“益津广场”等绿化工程,建设了多处街头绿地、街心公园和小区绿地,并实施了拆墙透绿工程,使绿地布局更加合理,通过大规模开展绿地建设,使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绿地率32%,人均占有绿地8平方米。在街道绿化上,我市坚持建设一条,绿化一条,在绿化方式上采取乔木、灌木、花草相结合,做到错落优质、花草相衬。

四是加强污染源治理。对不能实现达标排放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老污染企业实行关停并转,企业也加大自身投入,积极

6 治理,最终实现了达标排放,新项目全部按照“三同时”制度要求配套建设了治污设施。同时进一步采取洒水、围挡作业等措施控制道路及建筑施工扬尘污染。目前,我市市区大气环境质量主要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五是市区容貌、卫生治理。通过开展占路市场等一系列专项治理,建立起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街道乱摆摊点、乱停乱放、马路市场得到了有限控制,门店牌匾精致、用字规范、摊位整齐,施工单位围场作业,主次干道沿街建筑进行清洗、粉刷,达到了整齐美观。集贸市场环境整洁,各车辆行使有序。市区内所有街道坚持每日清扫,全天保洁。生活垃圾定点、定时清扫,环卫人员定时定点清运,并逐渐推行垃圾袋装化。如今市区主要街道清洁卫生、无杂草、污物,物垃圾死角。生活区卫生实行制度化管理,环境卫生工作进入法制化轨道,市容环境卫生显著改善。

六是市区周边环境治理。重点是农作物秸秆禁烧,每年麦收、秋收两季加大秸秆禁烧的宣传力度和管理力度,成立禁烧督查队,严防死守,确保不烧一把火,同时,我市积极进行疏导,推广秸秆还田、过腹还田技术,近几年,在我市市区周围物焚烧秸秆现象。

七是实施亮化工程。建设西道、市府西道、106国道等主要街道新安装便准广告灯箱2000多个,沿街楼房都安装了轮廓灯,全市主要街道俊安装了高标准路灯,主要路口安装了大型户外灯箱宣传栏。

三、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创建工作成绩斐然

自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以来,我镇坚持可持续

7 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社会经济和环境建设得到协调发展,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

(一)经济保持了快速、持续的发展

目前,霸州镇综合经济实力在霸州市15个乡镇区办中排名稳居第二位。

(二)环境建设不断形成亮点 一是小城镇环境水平迈上新台阶。

——公共设施比较完善。目前,霸州镇基础设施已实现六通一平,即:路通、水通、电通、通讯、暖气、污水、地平。全镇村村通自来水,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5%以上。全镇配备了2个中心卫生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所中学、18所小学。

——城镇规划区实现规范化管理。规划区道路、公共绿地、公厕由专门队伍负责维护,各单位规范了垃圾分类收集和污水集中处理,为实行清洁能源供应统一改造了燃气锅炉,实现了集中供暖。

二是乡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

——实现绿化、美化和净化。通过绿化、美化和创建生态村工程,乡村一改脏、乱、差旧貌,达到三化标准,农民喜笑颜开。

——交通状况明显好转。通过镇村通、村村通道路建设,全镇村村通柏油路,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生产条件显著改善。通过沙荒地平整、配套农田林网和水利设施等农业综合开发措施,改良了中低产田土壤结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水平。

四、再接再厉,继续推进创建工作

过去的几年,我们取得的成绩令人欢欣鼓舞,但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与沿海的一些先进镇相比,我们的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要按照“抓经济、建小康、保稳定、造环境、强素质、创一流”的工作思路,再接再厉,继续推进创建工作,重点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1.完善城镇建成区设施。 2.改造小城镇老城区。 3.建设新型生态村。

4.改革筹资机制,拓宽资金渠道。创建环境优美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利国利民的工作,不能只靠政府来运作。因此,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探索企业、集体或个人融资的新模式,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期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5.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保卫创建工作成果。建立环保所、市政环卫中心、园林绿化中心等专职机构,对道路、绿化带等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保卫创建工作成果。

6.继续加强群众素质教育。要进一步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工作,完善环境保护制度,采用多种方式树立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经济全面健康的发展。

我们相信:有上级领导和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有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严格实施,未来霸州镇将建成为资源潜力高效利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合理,管理体制、政策法规成熟完善的新型文明生态城镇。

2007年5月30日

上一篇:支农培训工作总结下一篇:物权法大盘点